CN108347369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369A
CN108347369A CN201710055173.7A CN201710055173A CN108347369A CN 108347369 A CN108347369 A CN 108347369A CN 201710055173 A CN201710055173 A CN 201710055173A CN 108347369 A CN108347369 A CN 108347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electronic article
server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51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7369B (zh
Inventor
郭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551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3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0085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476A1/zh
Priority to TW107102400A priority patent/TWI669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7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7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在多个用户间进行信息分享。一种信息分享的场景中,信息发送侧的用户可以发送固定的信息内容给其他人,信息接收侧的用户只能默认接受或拒绝该信息,不可以对该信息内容进行处理,整个信息的分享过程只是单向的发送侧信息传输和分享,而不是双向的互动分享。然而,信息只有在双向的互动分享中才可以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也就是说,需要得到信息接收侧对发送侧信息内容的响应后,才可以得出该信息内容是否有效,发布的信息内容对接收侧而言是何种认同度等结论。双向的互动分享构成了完整的信息分享的信息链,可是,在相关技术中,对于该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
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
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所述电子物品包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
根据所述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
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
信息内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
第一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所述电子物品包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
第二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
在所述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
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
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得到反馈信息后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接收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第一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
第二响应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
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得到反馈信息后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第二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
服务器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电子物品包;
服务器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给第二终端;
服务器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后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
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电子物品包对应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的第一终端;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上述方案中,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发送操作;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
电子物品包生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电子物品包;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给第二终端;
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后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电子物品包对应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的第一终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发送操作;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在应用的信息分享触发入口发起第一操作;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接收侧。接收侧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可见:信息接收侧的用户除了接受或拒绝发送侧的信息,还可以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实现了整个信息分享过程的双向互动分享,且通过这种互动分享还可以得到有偿的信息,有偿的信息会促进下一轮的互动分享。由于信息在双向的互动分享中才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过信息接收侧的用户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不仅可以得出该信息内容是否有效,发布的信息内容对接收侧而言是何种认同度等结论,而且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分享所构成的完整信息链,对提高信息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一个可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又一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7-图1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UI界面示意图;
图13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红包领取场景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终端与服务器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陈述了众多的具体细节,以便彻底理解本发明。不过,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说明公开的公知方法、过程、组件、电路和网络,以避免不必要地使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模糊不清。
另外,本文中尽管多次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各种阈值或各种应用或各种指令或各种操作)等,不过这些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区分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和另一个元件(或阈值或应用或指令或操作)。例如,第一操作可以被称为第二操作,第二操作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操作,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都是操作,只是二者并不是相同的操作而已。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一定是按照所描述的步骤顺序进行处理,可以按照需求有选择的将步骤打乱重排,或者删除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增加实施例中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描述只是可选的顺序组合,并不代表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有步骤顺序组合,实施例中的步骤顺序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指的是包括相关联的列举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的可能组合。还要说明的是: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包括/包含”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和/或它们的组群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如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一个可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操作处理单元141、信息内容生成单元142、第一消息生成单元143、第一发送单元144、输出单元150、存储单元160、接口单元170、处理单元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如果将移动终端用固定终端代替,也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进行电通信)。例如,通信单元具体为无线通信单元时可以包括广播接收单元111、移动通信单元112、无线互联网单元113、短程通信单元114和位置信息单元115中的至少一个,这些单元是可选的,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增删。
广播接收单元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单元112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电子节目指南(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Handheld)的电子服务指南(ESG,Electronic Service Guide)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单元111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单元111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Terrestrial)、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Satellite)、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Media Forward Link Only)的数据广播系统、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Terrestrial)等等的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单元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经由广播接收单元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单元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单元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单元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单元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络(Wi-Fi,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等等。
短程通信单元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单元。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数据协会(IrDA,InfraredData Association)、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紫蜂等等。
位置信息单元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单元。位置信息单元的典型示例是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根据当前的技术,位置信息单元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位置信息单元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单元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操作处理单元141,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信息内容生成单元142,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第一消息生成单元143,用于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第一发送单元144,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单元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单元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单元(UIM,User Identify Module)、客户识别单元(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客户识别单元(USIM,Universal 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等等。另外,具有识别单元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单元152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移动终端100可以显示相关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或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LCD(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TOLED)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存储单元160可以存储由处理单元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单元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单元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单元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处理单元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单元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又如,处理单元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处理单元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处理单元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单元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60中并且由处理单元180执行。其中,存储单元160的一个具体硬件实体可以为存储器,处理单元180的一个具体硬件实体可以为控制器。
至此,已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特别地,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BaseStation)270、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BS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已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
每个BS 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 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 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 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 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 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Broadcast Transmitter)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单元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卫星300,例如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信息单元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 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 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 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 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移动终端中通信单元110的移动通信单元112基于移动终端内置的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等移动通信网络)的必要数据(包括用户识别信息和鉴权信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网页浏览、网络多媒体播放等业务传输移动通信数据(包括上行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下行的移动通信数据)。
通信单元110的无线互联网单元113通过运行无线热点的相关协议功能而实现无线热点的功能,无线热点支持多个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之外的任意移动终端)接入,通过复用移动通信单元112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移动通信连接为移动终端用户的网页浏览、网络多媒体播放等业务传输移动通信数据(包括上行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下行的移动通信数据),由于移动终端实质上是复用移动终端与通信网络之间的移动通信连接传输移动通信数据的,因此移动终端消耗的移动通信数据的流量由通信网络侧的计费实体计入移动终端的通信资费,从而消耗移动终端签约使用的通信资费中包括的移动通信数据的数据流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信息交互的各方硬件实体的示意图,图3中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和服务器3。其中,终端设备1由终端设备11-14构成(可以作为发送侧终端使用),终端设备2由终端设备21-24构成(可以作为接收侧终端使用),终端设备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台式机、PC机、一体机等类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发送侧终端在社交应用的客户端(如微信或QQ等)的红包入口发起发红包操作后,可以设置“问答红包”的问题、答案及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得到第一请求消息。其中,设置“问答红包”的问题和答案,是一种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接收侧需要对该问题进行回答,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或拒绝该信息内容,使得信息分享增加了互动机制。服务器收到发送侧终端发送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后,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将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接收侧终端,之后服务器会接收到接收侧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电子物品包可以是红包、卡券、电子钱包等。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可以是呈现给用户的领取记录信息(如对红包、卡券或电子钱包领取后的领取记录信息)。
例如,接收侧终端即红包接受者对“问答红包”的问题回答后,将答案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将答案与发送侧终端即红包发送者之前预留并存储于服务器的正确答案做对比,若正确,则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进行领取);若错误,则不能领取红包,进一步,与所述红包相关的信息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具体的,后续为了描述方便,将发送侧终端以第一终端表示,接收侧终端以第二终端表示,第一终端的处理逻辑、服务器的处理逻辑、第二终端的处理逻辑及其交互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S1、第一终端在社交应用的客户端的红包入口发起第一操作(如发红包的操作),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S2、第一终端从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如问答红包选项);S3、第一终端根据作用于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答红包中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S4、第一终端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S5、服务器根据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后,发送红包信息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对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后将反馈信息封装到第一响应消息中,发送给服务器;S6、服务器接收到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上述图3的例子只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系统架构实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图3所述的系统结构,基于上述图3所述的系统架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操作(如发红包的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如微信红包界面(101)。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如问答红包(102)。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如问答红包的信息内容设置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103)。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操作不限于输入操作,还可以是点击触控这种选择操作等,操作参数能涵盖所有的用户操作行为所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104)。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服务器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为第一终端(如发送侧用户终端)生成待发送给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的电子物品包(如红包信息、卡券信息或电子钱包信息等),在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拆开电子物品包后,对信息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以得到反馈信息。由于之前在服务器存储有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及信息分享策略(如,何种反馈情况下发送与电子物品包有关的信息,是将电子物品包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因此,服务器需要判断反馈信息是否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即与之前存储的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及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或者拒绝发送与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等。其中,在反馈信息符合信息分享策略时,服务器会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具体的,根据信息分享策略来判断当前是何种反馈情况,是将电子物品包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后,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105)。在实际应用中,电子物品包为红包信息时,红包接受者回答的问题上传至后台,会与红包发送者留的正确答案做对比,正确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领取,如设置了错误答案不能领取,红包金额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位于发送侧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发送给位于接收侧的第二终端。接收侧的第二终端接收到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服务器收到接收侧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从中解析出该反馈信息后,将该反馈信息与信息分享策略进行比对,当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接收侧的第二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接收侧的用户除了接受或拒绝发送侧的信息,还可以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实现了整个信息分享过程的双向互动分享,且通过这种互动分享还可以得到电子物品包中的金额这种有偿的信息,而有偿的信息会促进下一轮的互动分享。由于信息在双向的互动分享中才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过信息接收侧的用户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不仅可以得出该信息内容是否有效,发布的信息内容对接收侧而言是何种认同度等结论,而且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分享所构成的完整信息链,对提高信息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个实际应用中,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包括电子物品包发送侧所设置的问题、电子物品包发送侧所设置的需要接收侧回答该问题的答案。而信息分享策略是针对接收侧回答该问题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或者接近正确答案的正确率在电子物品包发送侧所预先设置的电子物品包中金额的领取策略。具体的,是判断当前接收侧是何种反馈情况(如接收侧回答该问题的答案是正确、错误、接近正确的正确率等),根据不同的反馈情况是将电子物品包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等。
一个实际应用中,接收侧回答该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回答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考虑,也可以理解为答案是固定的,只有对和错两种可能。对的情况下,给予确定的金额,并去领取该金额;而错的情况下,执行回退操作,不予领取。
一个实际应用中,接收侧回答该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回答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考虑,也可以理解为答案是非固定的,并不只有对和错的可能,还包括了对和错概率的问题,或称答案落在哪个区间中得到的概率,根据概率的不同,给予不确定的金额,并去领取该金额,即便答错了,只要满足概率,也可以领取金额,只是领取额度相对低。比如,针对于商家或者服务提供商给用户或微信个人/群红包,用户通过竞猜红包金额来抢红包的方案中,问题是:红包金额是多少?用户对该问题进行竞猜形式的回答,每个用户有若干次的竞猜机会,对用户每次的竞猜都会有反馈(例如,猜高了,猜低了,猜中了)等。比如,红包金额为50块,对于反馈答案为50块的情况,此时属于“猜中了”的情况,与红包金额相匹配,可以给予50块的现金奖励;对于反馈答案为60块的情况,此时属于“猜高了”的情况,虽然与红包金额不相匹配,但是差额区间并不是非常高,也会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按差额区间来按比例分配,比如,给予20块的现金奖励,刺激用户继续竞猜;对于反馈答案为10块的情况,此时属于“猜低了”的情况,与红包金额不相匹配,且差额区间比较高,虽然也会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但是按差额区间来按比例分配时,会给予比较少的现金奖励,比如,给予5块的现金奖励,刺激用户继续竞猜。对于多次竞猜中一次都没有猜中的情况,比如五次竞猜结束以后,如果仍然无法猜中,则给予用户代金券或者积分作为安慰奖,而不是现金奖励,以刺激用户二次购买等。
一个实际应用中,当信息分享用于微信红包的发送和接收时,在发送侧:采用微信钱包的红包入口进入发红包页面后需要先选择问答红包这个选项,区别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一点击红包入口则直接进入发红包页面。进入发红包页面后,先调起原生选择器,让用户进行选择发“拼手气红包”或者“普通红包”还是“问答红包”,当用户点击“问答红包”,选择“问答红包”这个选项,之后进入发红包的页面,该页面中有红包金额,问题填写和答案等填写项目。用户可以自行设置“问答红包”的问题、答案、及答对问题或答错问题的不同策略。对于答对问题的红包策略,可以是答对每个答案的不同比例金额,或者答对正确答案领取红包的总金额等等,也就是说,回答正确才可以领取红包,如全额领取红包、或者按照一定比例领取红包。在接收侧:回答问题正确,即可领取红包,根据用户设置的答对问题的红包策略来领取红包,答对每个答案的不同比例金额,或者答对正确答案领取红包的总金额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应用(社交应用的客户端,如微信或QQ等)的信息分享触发入口(如微信红包入口)发起第一操作,如发红包的操作。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开启第一信息界面(如微信红包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如问答红包)。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如问答红包的信息内容设置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操作不限于输入操作,还可以是点击触控这种选择操作等,操作参数能涵盖所有的用户操作行为所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后,会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所述红包信息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根据所述对应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第一终端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请求服务器发送红包信息给第二终端,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红包信息。具体的,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确定红包信息的发送方,服务器根据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确定红包信息的接收方,服务器根据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确定当前第一终端要发送的红包信息,以便服务器后续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将红包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第二终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服务器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为第一终端(如发送侧用户终端)生成待发送给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的红包信息,在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拆开红包信息后,对信息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以得到反馈信息。由于之前在服务器存储有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及信息分享策略(如,何种反馈情况下发送与红包信息有关的信息,是将红包信息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因此,服务器需要判断反馈信息是否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即与之前存储的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及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或者拒绝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等。其中,在反馈信息符合信息分享策略时,服务器会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具体的,根据信息分享策略来判断当前是何种反馈情况,是将红包信息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后,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在实际应用中,红包接受者回答的问题上传至后台,会与红包发送者留的正确答案做对比,正确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领取,如设置了错误答案不能领取,红包金额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在应用(社交应用的客户端,如微信或QQ等)的信息分享触发入口(如微信红包入口)发起第一操作,如发红包的操作(201)。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开启第一信息界面(如微信红包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如问答红包(202)。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如问答红包的信息内容设置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203)。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操作不限于输入操作,还可以是点击触控这种选择操作等,操作参数能涵盖所有的用户操作行为所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204)。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请求服务器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为第一终端(如发送侧用户终端)生成待发送给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的红包信息(205)。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206)。服务器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红包信息(207)。服务器发送所述红包信息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红包信息,拆开红包信息后,对信息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以得到反馈信息(208)。即: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红包信息的展示界面,如拆红包界面,在所述红包信息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比如在发送侧设置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而在接收侧收到红包信息,即拆开红包后只能显示问题,不显示答案,需要接收侧用户自己来对问题进行回答,接收侧回答了问题后,至少2个分支(与发送侧的红包策略匹配),如,答案正确即可领取红包;如,答案错误,24小时内红包将退回。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如对问题进行回答得到的答案),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209)。其中,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在发送侧设置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而在接收侧收到红包信息,即拆开红包后只能显示问题,不显示答案,需要接收侧用户自己来对问题进行回答,接收侧回答了问题后,至少2个分支(与发送侧的红包策略匹配),如,答案正确即可领取红包;如,答案错误,24小时内红包将退回。
由于之前在服务器存储有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及信息分享策略(如,何种反馈情况下发送与红包信息有关的信息,是将红包信息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该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因此,服务器需要判断反馈信息是否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即与之前存储的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及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或者拒绝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等(210)。因此,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具体的,根据信息分享策略来判断当前是何种反馈情况,是将红包信息中的金额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金额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后,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在实际应用中,红包接受者回答的问题上传至后台,会与红包发送者留的正确答案做对比,正确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领取,如设置了错误答案不能领取,红包金额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在符合信息分享策略时,第二终端接收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信息(211)。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服务器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红包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如红包ID)、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如发送方ID)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接收方微信ID)。首先,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红包信息发送的第一终端,之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红包信息,最终,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红包信息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红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也就是说,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确定红包信息的发送方,服务器根据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确定红包信息的接收方,服务器根据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确定当前第一终端要发送的红包信息,之后,服务器根据这些信息将红包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第二终端。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时,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红包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信息的发送操作。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红包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终端41、第二终端42、服务器43。其中,第一终端41包括:操作处理单元411,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信息内容生成单元412,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第一消息生成单元413,用于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第一发送单元414,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第二终端42包括:第一信息接收单元421,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红包信息;第一响应单元422,用于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显示单元423,用于在所述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第二响应单元424,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消息生成单元425,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消息发送单元426,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得到反馈信息后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第二信息接收单元427,用于接收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服务器43包括: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431,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信息生成单元432,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电子物品包;信息发送单元433,用于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给第二终端;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434,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后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信息处理单元435,用于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电子物品包可以是红包、卡券、电子钱包等。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可以是呈现给用户的领取记录信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电子物品包为红包信息时,第一终端在社交应用的客户端,如微信或QQ等的信息分享触发入口,如微信红包入口发起发红包的操作,响应所述发红包的操作,开启第一信息界面,如微信红包界面,从所述微信红包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如问答红包。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如问答红包的信息内容设置界面,在所述问答红包的信息内容设置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操作,根据所述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如包含问题和答案的信息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第三操作不限于输入操作,还可以是点击触控这种选择操作等,操作参数能涵盖所有的用户操作行为所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服务器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为第一终端(如发送侧用户终端)生成待发送给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的红包信息,在第二终端(如接收侧用户终端)拆开红包信息后,对信息内容中的问题进行回答,以得到反馈信息。由于之前在服务器存储有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包括问题及答案等),及信息分享策略(如,何种反馈情况下发送与红包信息有关的支付信息,是将支付信息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支付信息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因此,服务器需要判断反馈信息是否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即与之前存储的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及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支付信息,或者拒绝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支付信息等。其中,在反馈信息符合信息分享策略时,服务器会为第二终端发送与红包信息相关的支付信息,具体的,根据信息分享策略来判断当前是何种反馈情况,是将支付信息一次性全部发放,还是将支付信息按照预设比例分多次或单次进行发放。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后,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支付信息给第二终端。在实际应用中,红包接受者回答的问题上传至后台,会与红包发送者留的正确答案做对比,正确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领取,如设置了错误答案不能领取,红包金额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位于发送侧的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后,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红包信息,发送给位于接收侧的第二终端。接收侧的第二终端接收到对所述红包信息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服务器收到接收侧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从中解析出该反馈信息后,将该反馈信息与信息分享策略进行比对,当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的支付信息给接收侧的第二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接收侧的用户除了接受或拒绝发送侧的信息,还可以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实现了整个信息分享过程的双向互动分享,且通过这种互动分享还可以得到支付信息,有偿的信息会促进下一轮的互动分享。由于信息在双向的互动分享中才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因此,通过信息接收侧的用户对发送侧的信息内容进行响应处理,不仅可以得出该信息内容是否有效,发布的信息内容对接收侧而言是何种认同度等结论,而且实现了双向的互动分享所构成的完整信息链,对提高信息分享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所述红包信息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第二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红包信息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红包信息。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红包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红包信息发送的第一终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红包信息;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红包信息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红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中的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红包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支付信息的发送操作;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红包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支付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红包信息相关支付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其中,对于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器而言,在执行处理时,可以采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ngnal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对于存储介质来说,包含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以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通过所述操作指令来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终端和服务器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和服务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流程描述的实施例所描述内容。
以一个现实应用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阐述如下:
目前的信息分享处理中,以红包场景为例,好友或群发红包都是通过输入文字编辑祝福语,发送红包好友点击接收该红包,只有接受或拒绝红包的决策,不能对红包进行响应反馈,从而影响到信息分享的有效性,不能形成完整的信息链。红包场景中,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问答红包的模式,即:发送红包给好友时,可通过该问答红包模式让收红包的亲人或者朋友回答所发出的问题,进行答案选择。如果回答正确,即可领取红包,通过这种对于红包信息的响应反馈,让信息分享更具备有效性。比如,情侣之间发送情谊红包,女生给男生发了一个60元的红包,提出了一个问题,男生收到红包是在聊天窗口中,要先回答女生提出的问题,“我美吗?”A:美,B:很美,C:非常非常美。只要男生选择相应的答案即可领取相对应的红包金额,如果对方设置了答案A为0元,男生则领不到红包。
如图7-图1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侧终端和发送侧终端的UI界面示意图。其中,图7为在微信钱包的红包的入口选择问答红包的示意图。对比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发红包技术中,点击“红包”入口直接进入发红包页面。然而增加“问答红包”之后,则调起原生选择器,让用户进行选择发“拼手气红包”或者“普通红包”还是“问答红包”。当用户点击“问答红包”后,进入发红包的页面。页面中有红包金额,问题填写和答案等填写。在答案处还可以点击前面的ABC字母,来选择哪个是正确的答案,可以点击前面的字母变为红色即为正确答案,灰色为非正确答案。如图8所示,还可以分配每个答案的金额,如不填写每个答案的金额,系统将设置为正确答案领取红包的总金额,如果填写正确答案的金额分配比例小于错误答案,也会有错误提示。图9-图11为给好友发的问答红包的几种情况。其中,如图9所示,回答正确,则领取红包;如图10所示,当对方设置了所有答案都有红包,会有响应的提示“此答案不是最正确的答案”,但是,还是可以领取一个红包。如图11所示,当对方填写只有正确答案可以领取红包时,非正确的答案领不到红包,也会作出相应的提示“对方不满意您的答案”,红包将于24小时内退回。图12所示为回答问题正确即可领取红包的红包领取记录示意图,领取的红包都可以先存入零钱中。
图13所示为发送“问答红包”的一个流程,红包接受者回答的问题上传至后台,会与红包发送者留的正确答案做对比,正确领取红包,或按答案分配比例领取,如设置了错误答案不能领取,红包金额将在24小时内退回发送者钱包账户中,该流程包括:
步骤301-303、在AIO聊天窗口发红包,选择问答红包,填写红包金额和问题与3个答案。其中,AIO方式使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重操作)的架构。
步骤304、发送问答红包。
步骤305-307、接收问答红包,拆开红包来回答问题,若答案正确,则可领取红包;若答案错误,则24小时内红包将退回。
图14为问答红包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终端与服务器交互的流程,包括:
步骤401-402、发送侧的终端选择问答红包,输入红包问题和答案和金额。
步骤403、发送侧的终端塞钱进红包。
步骤404、服务器记录红包问题和答案和分配的金额,生成红包,并记录红包ID、发送方ID。
步骤405、服务器返回红包ID给发送侧的终端。
步骤406-407、发送侧的终端发送红包给好友(即接收侧的终端),将红包ID、发送方ID、接收方ID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408-409、在服务器保存上述数据,发送红包成功。
步骤410-411、接收侧的终端点击红包后,发送接收侧ID给服务器。
步骤412-413、服务器判断之前是否领取过红包,和/或红包是否过期。
步骤414-417、是否可正常打开红包,接收侧的终端打开红包,看问题选择答案,把答案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418-419、服务器对答案进行核对,资金出入结算,
步骤420、接收侧的终端拆开红包金额,领取到发送侧终端所发送的红包。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
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
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所述电子物品包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
根据所述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
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
3.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操作来开启第一信息界面,从所述第一信息界面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对象中确定出目标对象;
信息内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目标对象上的第二操作开启第二信息界面,在所述第二信息界面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三操作,根据所述第三操作触发的操作参数生成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
第一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生成电子物品包后,接收到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反馈信息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所述电子物品包根据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
第二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电子物品包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得到第二请求消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
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
在所述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
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
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
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得到反馈信息后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接收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6.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第一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第一响应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根据第一用户操作触发开启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物品包的展示界面中,显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
第二响应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用户操作对所述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以得到反馈信息;
消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
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给服务器,使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得到反馈信息后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时,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第二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
服务器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电子物品包;
服务器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给第二终端;
服务器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后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
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电子物品包对应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的第一终端;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发送操作;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根据在第一终端设置的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得到;
电子物品包生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解析出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根据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和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生成电子物品包;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电子物品包给第二终端;
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对所述电子物品包进行响应后得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通过对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第一项内容进行响应得到;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解析出所述反馈信息,与对应的信息分享策略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则发送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的信息给第二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请求消息,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解析出为第一终端生成的所述电子物品包对应的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和用于标识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的第一终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要发送的电子物品包;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标识确定用于所述电子物品包接收的第二终端,将所述电子物品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反馈信息与第一终端在所述双向分享形式的信息内容中的预设答案进行比对;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正确,则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发送操作;
当比对出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预设答案不相同时,识别出所述反馈信息为回答错误,则不符合所述信息分享策略中的领取条件,触发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的回退操作,并在预设时间内将与所述电子物品包相关信息回退给第一终端对应的账户中。
CN201710055173.7A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Active CN108347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5173.7A CN108347369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PCT/CN2018/070085 WO2018137476A1 (zh) 2017-01-24 2018-01-0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TW107102400A TWI669979B (zh) 2017-01-24 2018-01-23 資訊處理方法、第一終端、第二終端、伺服器、及電腦儲存介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5173.7A CN108347369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369A true CN108347369A (zh) 2018-07-31
CN108347369B CN108347369B (zh) 2021-10-15

Family

ID=6296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5173.7A Active CN108347369B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7369B (zh)
TW (1) TWI669979B (zh)
WO (1) WO20181374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277A (zh) * 2019-07-04 2021-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物品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64536A (zh) * 2021-06-01 2021-07-0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50381A (zh) * 2021-04-26 2022-10-28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2884B (zh) * 2018-10-22 2023-07-25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产品分享链接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9639561B (zh) * 2018-10-25 2022-03-0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信息反馈的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8182A (zh) * 2020-03-12 2020-10-13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对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2653B (zh) * 2020-09-16 2023-12-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物品交互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637A (zh) * 2008-01-17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电视的竞猜系统及其参与竞猜的实现方法
CN105337841A (zh) * 2014-08-15 2016-02-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5681056A (zh) * 2016-01-13 2016-06-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787755A (zh) * 2016-02-05 2016-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第一终端
CN106027368A (zh) * 2016-05-04 2016-10-12 北京奔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350782A1 (en) * 2015-05-16 2016-12-01 John W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 envelope reward advertisement for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4469B2 (en) * 2001-05-03 2004-11-30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warding prizes
US20080189175A1 (en) * 2007-02-01 2008-08-07 Ic.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epth Advertising for Interactive Gaming
WO2015162799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楽天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938604A (zh) * 2015-05-16 2016-09-14 王健 一种在社交网络服务中实施附有广告红包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03253B (zh) * 2015-10-14 2021-03-19 福州百益百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红包的发放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6961459A (zh) * 2016-01-08 2017-07-18 深圳市星电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6845958A (zh) * 2017-01-07 2017-06-13 上海洪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红包发放方法和系统
CN107241265A (zh) * 2017-07-07 2017-10-10 苏州沛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实现问答活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637A (zh) * 2008-01-17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电视的竞猜系统及其参与竞猜的实现方法
CN105337841A (zh) * 2014-08-15 2016-02-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
US20160350782A1 (en) * 2015-05-16 2016-12-01 John Wa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 envelope reward advertisement for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
CN105681056A (zh) * 2016-01-13 2016-06-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787755A (zh) * 2016-02-05 2016-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第一终端
CN106027368A (zh) * 2016-05-04 2016-10-12 北京奔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277A (zh) * 2019-07-04 2021-01-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物品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277B (zh) * 2019-07-04 2023-06-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物品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50381A (zh) * 2021-04-26 2022-10-28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64536A (zh) * 2021-06-01 2021-07-0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64536B (zh) * 2021-06-01 2021-10-1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9979B (zh) 2019-08-21
TW201828763A (zh) 2018-08-01
CN108347369B (zh) 2021-10-15
WO2018137476A1 (zh)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36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服务器
US11564266B1 (en) Permission-based controlling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systems, having cellular network components and elements modified to host permission controlling schemas designed to facilitates electronic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sessions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105094613B (zh) 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16053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765984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5592228B (zh) 群聊信息提醒装置及方法
CN106875181A (zh) 一种扫码支付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6823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4837123B (zh) 虚拟物品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62544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898809A (zh) 一种WiFi连接管理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18568B (zh) 一种多应用统一交互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36816A (zh) 一种消息送达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6033570A (zh) 移动支付装置及方法
CN10622836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终端
CN10743817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7133766A (zh) 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US11743730B1 (en) Access controlling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systems, having cellular network components and elements modified to host access controlling schemas designed to transform and/or facilitat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 accordance with novel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protocols with multi-part multi-functional address signaling,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CN104796429B (zh) 通信业务处理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
CN10660370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KR20140095148A (ko) 소셜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기반으로 한 금융 거래 처리 방법 및 단말
Xu et al. Foundations of SMS commerce success: lessons from SMS messaging and co-opetition
CN111147348B (zh) 一种即时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和可读介质
CN105491221B (zh) 一种功能模块划分及集中显示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6791195A (zh) 一种操作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