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3317A -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3317A
TW201823317A TW106134058A TW106134058A TW201823317A TW 201823317 A TW201823317 A TW 201823317A TW 106134058 A TW106134058 A TW 106134058A TW 106134058 A TW106134058 A TW 106134058A TW 201823317 A TW201823317 A TW 2018233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ted
alkyl
copolymer
un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薩布麗娜 凱伯特
弗雷德里克 林克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羅利克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羅利克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羅利克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3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80Siloxanes having aromatic substituents, e.g. phenyl s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38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77/382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or silicon
    • C08G77/388Polysiloxan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or silicon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08L83/0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light irradiation, e.g. linearly polarised light photo-polymer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矽氧烷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至少一種式(I)單體,及一種式(II)單體;以及關於其等用於諸如液晶裝置(LCDs)之光學及電光學裝置的用途。

Description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液晶、交聯液晶或非交聯液晶之用於光對準的共聚物,例如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或用於液晶之垂直對準。另外,本發明係關於包含該共聚物之組成物及其等用於光學及電光裝置〔諸如液晶裝置(LCD)〕之用途。
此項技術中已知數種光對準材料,但仍需要開發具有更好光學品質以便用於例如電光應用之新的光對準材料。均聚物在微調化學特性及/或電光特性上具有受限的可撓性。因此,通常以摻合物或調配物構成,其應可允許所欲的化學性質及/或電光性質。然而,由於非所欲的溶解度問題、相分離、對準層表面的不勻性及電光性質的改變而存在著缺點。為防止此等缺點,需要新穎的光對準材料,其可解決此等問題且另外展現所欲的化學性質及/或電光性質。此類光對準材料之一個實例描述於WO2013/050121 A1中。
在本發明中,描述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及具有式(II)或(III)側鏈之第二單體的新穎光對準共聚物。此等光對準共聚物具有優異光學性質,且提供經濟性製造方法及較低能量消耗的LCD,且不 減少所需光學性質。
本發明之第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共聚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 及具有式(II)側鏈 或具有式(III)側鏈 之第二單體,且其中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本發明之第二目標為提供一種組成物,其包含至少一種該共聚物及與第一者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以及視情況選用之添加劑。
本發明之第三目標為提供一種包含一種該共聚物的定向層。
本發明之第四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製備包含該共聚物之定向層的方法以及利用該方法獲得之定向層。
本發明之第五目標為提供該定向層之用途,其用於對準液晶,特別是用於液晶顯示器,例如用於共平面切換(IPS)、用於垂直對準(VA)、用於扭曲向列對準(TN)或用於包含可聚合液晶之液晶的對準,或用於包夾在一對該等定向層之間的液晶之對準。
本發明之第六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製造包含該光對準材料或該定向層之液晶顯示器的方法。
本發明之第七目標為提供光學或電光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其包含該共聚物或該定向層。
【發明詳述】
因此,本發明在第一態樣中係關於包含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及具有式(II)或(III)側鏈之第二單體的共聚物,且其中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例如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或用於液晶之垂直對準: 其中n0為0至4、較佳地0至2、甚至更佳地0至1之整數;n1為0至15、較佳地1至10、更佳地1至8、更佳地1至5、最佳地1至3之整數,n1最佳為1;n2為0至15、較佳地1至10、更佳地1至8、更佳地1至5、最佳地1至3之整數,n2最佳為1;n3為1至15、較佳地1至10、更佳地1至8、更佳地1至5、最佳地1至3之整數,n3最佳為1;X、Y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CN;S2表示環狀、芳族、直鏈或分支鏈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伸烷基,尤其C1-C12伸烷基,更尤其C1-C8伸烷基,更尤其C1-C6伸烷基,最尤其C1-C4伸烷基,最尤其C1-C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CH-、-CH2-基團可經鍵聯基團置換,其中若超過一個-C-、-CH-、-CH2-基團經置換,則鍵聯基團可相同或不同;E表示O、S、NH、C(C1-C6烷基)、NR12、OC、OOC、OCONH、OCONR4、SCS、SC,其中R12為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鍵聯基團 置換;或者較佳地E選自下列組成之群:-O-、-CO-、-COO-、-OCO-、-OOC-、S或NH。
A表示鹵素、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炔基或羧酸,其中一個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較佳地A為鹵素、H或C1-C24烷氧基或羧酸;最佳地,A為H、F、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羧酸;Z2表示具有其電子密度去定域化及/或誘導其鄰近原子之電子密度去定域化的化學基團;且T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直鏈C1-C16烷基;其中*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為橋聯基團,其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 較佳地,該橋聯基團選自-O-、-CO-、-COO-、-OCO-、-C=C-、-C≡C-、-O-COO-。更佳地,該橋聯基團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O-、-CO-、-COO-、-OCO-、-OOC-;及S3為間隔基團,其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單鍵、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較佳地1至16個,更佳地1至12個碳原子,其未經取代或經氰基或鹵素取代,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更佳地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C=C-、-C≡C-、-O-COO-;最佳地一個CH2基團經雜原子置換,甚至更佳地一個CH2基團經氧置換;及Y1及X1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氰基或氫;及Ar1及Ar2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5至40個原子的環系統,其中各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度,其經由電子共軛(π-π鍵結)直接連接到式(II)的雙鍵;及其中該環系統可未經取代或經下列基團單或多取代:鹵素原子;羥基及/或極性基團,如硝基、腈基或羧基;及/或具有1至30個碳原子的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烷基殘基,其未經取代或經甲基、氟及/或氯單或多取代。其中一或多個-CH2-基團、較佳地為非相鄰的-CH2-基團,彼此獨立地可藉由選自下列的基團置換:-O-、-CO-、-CO-O-、-O-CO-、-NR9-、-NR9-CO-、-CO-NR9-、-NR9-CO-O- 、-O-CO-NR9-、-NR9-CO-NR-、-CH=CH-、-C≡C-、-O-CO-O-及-Si(CH3)2-O-Si(CH3)2-、及芳族或脂環族,其中R9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或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基側氧羰基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乙烯氧基及/或丙烯氧基基團,其具有1至20個,較佳地1至10個碳原子;及R1、R2、R3及R4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1-C12烷氧基、鹵素、直鏈或分支鏈、經鹵素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烷基、腈基;或R1及R4為氫且R2及R3一起形成推電子環的殘基,其稠合至Ar2環;及R5、R6及R7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1-C12烷氧基、鹵素、直鏈或分支鏈、經鹵素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烷基、腈基或推電子單一取代基;或R5及R6一起形成推電子環的殘基,其稠合至Ar1環;及n5及n6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0至2之整數;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共聚物」指示具有聚合物主鏈的聚合物,其中該聚合物主鏈可相同或不同,且其中該共聚物的該等側鏈不同。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及具有式(II)或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可為直鏈、分支鏈或交聯者。術語共聚物亦具有共寡聚物的意涵。
根據本文各種非限制性具體實例的共聚物可具有下列各者 的聚合或寡聚形式:交替共聚物、週期共聚物、隨機共聚物、統計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直鏈共聚物、梯度共聚物、分支鏈共聚物、超分支鏈共聚物、樹枝狀共聚物、星狀共聚物、刷狀共聚物及梳狀共聚物。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可具有相同或不同聚合物主鏈。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的共聚物具有相同的聚合物主鏈,且該等單體的不同處在其側鏈。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及至少一種具有式(II)或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該等側鏈的順序跟組態不受限於任何較佳具體實例。因此,該共聚物可具有聚合鏈,該聚合鏈僅有具有式(I)側鏈的單體,且此等鏈鍵聯至其他僅有具有式(II)或式(III)側鏈的單體的鏈上。此等鍵聯或形式可如上述所定義。或者,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可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單體及至少一種具有式(II)或式(III)側鏈之單體,其中該等單體隨機配置。在特定的非限制性具體實例中,該等共聚物可包括一種聚合物鏈,其中不同區段可具有不同形式,諸如(例如),隨機聚合區段及嵌段聚合區段。具有一或多種所述形式的共聚物的形成可利用技術領域中已知的聚合方法完成,該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加成聚合、階式成長聚合、縮合聚合、可控活性聚合(controlled living polymerization)、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光聚合、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合(RAFT)及移位聚合(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鍵聯基團」較佳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脂環族基團(較佳地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芳族基團、單鍵、雜原子、陽離子烴基,諸如 -待取決-(C+)-、-O-、-CO、-伸芳基-、-CO-O-、-O-CO-、-N=、-CN、 -NR10-、-NR10-CO-、-CO-NR10-、-NR10-CO-O-、-O-CO-NR10-、-NR10-CO-NR10-、-CH=CH-、-C≡C-、-O-CO-O-及-Si(CH3)2-O-Si(CH3)2-,且其中:R10表示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鍵聯基團之氧原子彼此不直接鍵聯。
鍵聯基團之經取代之脂環族或芳族基團之取代基可為一個或多個、且較佳為鹵素,諸如氟、氯、溴、碘;且較佳為氟及/氯,且更佳為氟;或C1-C6烷氧基,諸如較佳地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據了解,術語「各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度,其經由電子共軛(π-π鍵結)直接連接到雙鍵」意指Ar1及Ar2各環系統包含至少一個不飽和鍵,例如雙鍵,其直接鍵聯到式(II)的雙鍵上,藉此延伸電子共軛。
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環系統Ar1及Ar2為選自下列的碳環或雜環基團:4至6原子的單環、或5或6原子的至少兩相鄰單環、或8、9或10原子的稠合雙環系統、或13或14原子的稠合三環系統。
更佳地,環系統Ar1及Ar2選自嘧啶、吡啶、硫代亞苯基(thiophenylene)、亞呋喃(furanylene)、伸菲基(phenanthrylene)、伸萘基或伸苯基。
更佳地,環系統Ar1選自嘧啶、吡啶、吡啶陽離子、硫代亞苯基、亞呋喃、伸菲基、9,10-二氫菲、芘、伸萘基、9H-茀、9H-茀-9-酮、9,9-二甲基-9H-茀或伸苯基,且A1選自環己烷、環己烯、環己二烯、嘧啶、吡啶、硫代亞苯基、亞呋喃、伸菲基、伸萘基或伸苯基,或類固醇型骨架或棒狀相鄰芳族及/或芳族/脂環族基團。
在又另一個具體實例中,Ar1為式(IV)環系統: 且Ar2為式(V)環系統: 其中,C1、C2彼此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3至40原子非芳族,或為芳族,其視情況經取代;5至14原子的碳環或雜環,較佳地經由橋聯基團Z1及Z2在相對位置彼此連接,且其中經取代的C1、C2的取代基對環Ar1而言為R5、R6或R7,且對環Ar2而言為R1、R2、R3或R4;及Z3、Z4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選自下列之基團:-CH(OH)-、-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COF2-、-CF2CO-、-S-CO-、-CO-S-、-SOO-、-OSO-、-CH2-CH2-、-O-CH2-、-CH2O-、-CH=CH-、-C≡S-、-SH=CH-COO-、-OCO-CH=CH-、-CH=N-、-C(CH3)=N-、-O-CO-O-、-N=N-、或1至6個碳原子、較佳地1至3個碳原子的短鏈烷基間隔基;a為0、1、2或3,較佳地a為0或1,更佳地a為0;其限制條件為直接連接到雙鍵的C2為不飽和且與該雙鍵共軛的。
術語「經由橋聯基團Z3及Z4在相對位置彼此連接」意指5員及6員環較佳地在1,3-或1,4-位置鍵聯,而不是在相鄰的1,2-位置。類似 的鍵聯模式在其他(例如)更多員環中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者係顯而易知的。
據了解環系統Ar2具有與式(IV)的環系統Ar1類似的結構,除了基團Ar2帶有末端基團。因此,對a=0來說,基團C2表示末端基團,且對a>0來說,基團C1係經由橋聯基團Z4連接,其最終基團C1則為末端基團。因此,對a=1來說,環系統A2具有下式C1-Z3-C2-同樣地對a=2或3來說,環系統A2具有下式 較佳地,式(IV)及(V)中的C1、C2彼此獨立地具有下列意義: 其中L為鹵素、羥基、及/或極性基團,諸如腈、氰基或羧基、及/或丙烯醯氧基、烷氧基,諸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烷基羰氧基、烷基側氧基羰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烯丙氧基,及/或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烷基殘基,其未經取代、經氟及/或氯、 及/或矽烷基,及/或矽氧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其中烷基殘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其中一個或多個、較佳地非相鄰-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選自下列的基團置換:-O-、-CO-、-COO-、-OCO-、-CH=CH-、-C≡C-、-O-CO-O-、-Si(CH3)2-O-Si(CH3)2-,較佳地L為甲氧基、鹵素、CF3或氫;u1為0、1、2、3或4;u2為0、1、2或3;及u3為0、1或2;其限制條件為直接連接到雙鍵的C2為不飽和且與該雙鍵共軛的。
更佳地,C1、C2為菲基、伸菲基、聯苯基、伸聯苯基、萘基、伸萘基、環己基、伸環己基、苯基或伸苯基、吡啶、伸吡啶(pyridinylene);較佳地為萘基或伸萘基、苯基或伸苯基、吡啶或伸吡啶。
較佳地,式(IV)及(V)中的Z3、Z4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最佳地選自下列之橋聯基團:-CH(OH)-、-O-、-CH2(CO)-、-COO-、-OCO-、-COF2-、-CF2CO-、-CH2-CH2-、-O-CH2-、-CH2O-、-CH=CH-、-OCO-CH=CH-、-CH=N-、-C(CH3)=N-、-O-CO-O-、-N=N-、或1至6個碳原子,較佳地1至3個碳原子的短鏈烷基間隔基。
更佳地,Z3、Z4彼此獨立地為單鍵、-O-、-CH2(CO)-、-COO-、-OCO-、-CH2-CH2-、-OCO-CH=CH-、-N=N-、或1至3個碳原子的短鏈烷基間隔基。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稠合至環Ar2的推電子環較佳地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X2-C1-C24伸烷基-(X3)0或1-,或更特別地為未經取代或經取 代的-X2-C2-C24伸烷基-(X3)0或1-,其中X2及X3彼此獨立地選自單鍵、-O-、-S-、-Se-、-N-、-NH-及-NR11,其中R11為氫原子或直鏈或分支鏈烷基或烯基,其具有1至12個,較佳地1至6個碳原子,其中一或多個,較佳地非相鄰的-CH2-基團可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鍵聯基團置換,其較佳地選自-O-、-CO-、-CO-O-、-O-CO-、-C=C-、-C≡C-;更佳地R11為氫原子或甲基;或較佳地R11為視情況經取代的C1-C6烷基,且更佳地R11為氫;且在上述提供的較佳情況中,其中經取代的-X2-C1-C24伸烷基-(X3)0或1-較佳地為C1-C6烷基,諸如甲基或乙基,其替代C1-C24伸烷基位置。較佳地X2及X3為相同的,更佳地X2及X3為-O-。另外較佳地-X2-C1-C24伸烷基-(X3)0或1-較佳地為-X2-C1-C12伸烷基-(X3)0或1,更佳地為-X2-C1-C6伸烷基-(X3)0或1,且最佳地為-X2-C1-C3伸烷基-(X3)0或1,特別是1,3-伸丙基、1,2-伸乙基、亞甲基、-CH(CH3)CH(CH3)-、-CH2CH(CH3)CH2-。更佳地X1及X2為相同的且為-O-伸丙基-O-、-O-伸乙基-O-、-伸乙基-O-、-O-亞甲基-O-、-OCH(CH3)CH(CH3)-O-、-O-CH2CH(CH3)CH2-O-。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推電子單一取代基」較佳地選自基團C1-C24烷基,較佳地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己基、異己基;或-X4-C1-C24烷基-,較佳地為-X4-C1-C12烷基-,更佳地為-X4-C1-C6烷基-,最佳地為-X4-C1-C3烷基-,其中X4為單鍵、-O-、-S-、-Se-、-N-、-NH-及-NR11,較佳地為-O-,且其中R11為如上所定義者且在上述提供的較佳情況內;較佳地為-O-甲基-、-O-乙基-、-O-丙基-、-O-異丙基-、-O-丁基-、-O-第二丁基-、-O-第三丁基-、-O-戊基-、-O-異戊基-、-O-己基-或-O-異己基-;或-X4-C1-C24伸烷芳基,較佳地為-O- 伸苯甲基(O-benzylen)、-O-亞甲基-苯基、-O-伸乙基-苯基;-O-CF3;其限制條件為在殘基C1-C24烷基中,一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經由鍵聯基團置換。較佳地C1-C24烷基殘基為C1-C12烷基,更佳地為C1-C6烷基,且更佳地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三丁基、第二丁基、異戊基、戊基、己基或異己基,且最佳地為甲基及乙基。最佳地推電子單一取代基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O-CF3-、-O-伸苯甲基、-O-亞甲基-苯基、-O-甲基、-O-乙基、-O-丙基、-S-甲基、-S-乙基、-S-丙基、-NR11-甲基、-NR11-乙基、-NR11-丙基,其中R11為氫或甲基。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聚矽氧烷」意指任何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其包含具有Si-O-Si鍵聯的官能基團。根據本發明的聚矽氧烷可為直鏈、分支鏈或交聯的。聚矽氧烷係藉由此技術領域中已知的方法所合成。
最佳地為包含下式單體的聚矽氧烷主鏈 其中,Ra表示OH;Cl;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具有1至20個碳之烷氧基團、具有1至20個碳之烷基團或具有1至20個碳之芳基團;及S1表示單鍵、或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伸烷基,特別是C1-C12伸烷基,更特別是C1-C8伸烷基,更特別是C1-C6伸烷基,最特別是C1-C4伸烷基,最特別是C1-C2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可經鍵聯基團置換;及 z為0至15,較佳地為1至10,更佳地為1至8,更佳地為1至5,甚至更佳地為1至3之整數,最佳地n為1;及Z1表示單鍵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至C12,更佳地C3至C10,甚至更佳地C5至C8,最佳地C5至C6脂肪族或脂環族基團;及R0表示OH、Cl、具有1至20個碳之直鏈或分支鏈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團,其中-C-、-CH-、-CH2-可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C6-C20芳基團置換;及其中*表示至側鏈的連接點。
較佳地為具有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主鏈之聚矽氧烷,其中Z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C5-C6脂環族基團,且S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直鏈烷基。更佳地為具有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主鏈之聚矽氧烷,其中Z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己醇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己烷醚基團,且S1表示乙基。
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聚矽氧烷主鏈為聚合物鏈,其可為直鏈、分支鏈或交聯者。該聚合物鏈至少一次經式(I)側鏈取代且至少一次經式(II)或(III)側鏈取代。並非所有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聚矽氧烷主鏈的矽氧烷單體都必須經側鏈取代,只要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聚矽氧烷主鏈的至少一個矽氧烷單體被式(I)側鏈取代,且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聚矽氧烷主鏈的至少一個矽氧烷單體被式(II)或(III)側鏈取代即可。
在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中,該聚合物主鏈可含有包含根據式(VI)單體的相同或不同聚合物主鏈。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烷基」包括直鏈及分支鏈,以及 飽和及不飽和基團。術語「烷基」具有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烷基之含義,其中經取代之烷基亦具有伸烷基含義。如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烷基、烷基氧基、烷氧基、烷基羰氧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烯、烷氧基羰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烯、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氧基及烷基烯丙氧基及伸烷基表示其烷基殘基;相應地其伸烷基殘基;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及相應地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較佳地非相鄰-C-、-CH-或-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經鍵聯基團置換,較佳地經-O-、NH、-COO、OCO置換。
另外,在本發明上下文中,「烷基」為分支鏈或直鏈、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烷基,較佳地C1-C40烷基,尤其C1-C30烷基,較佳地C1-C20烷基,更佳地C1-C16烷基,最佳地C1-C10烷基,且尤其最佳地C1-C6烷基。因此,伸烷基為例如C1-C40伸烷基,尤其C1-C30伸烷基,較佳地C1-C20伸烷基,更佳地C1-C16伸烷基,最佳地C1-C10伸烷基,且尤其最佳地C1-C6伸烷基。在本發明上下文中,用於以下所提供之烷基之定義類似地適用於伸烷基。
C1-C6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或己基。
C1-C10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
C1-C16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 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或十六基。
C1-C20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十九基、二十基。
C1-C24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十九基、二十基。
C1-C30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十九基、二十基、二十一基、二十三基、二十四基、二十五基、二十六基、二十七基、二十八基、二十九基或三十基。
C1-C40烷基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十九基、二十基、二十一基、二十三基、二十四基、二十五基、二十六基、二十七基、二十八基、二十九基、三十基或四十基。
C1-C6烷氧基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或己氧基。
C1-C20丙烯醯氧基伸烷基,較佳地C1-C10丙烯醯氧基伸烷基:C1-C6丙烯醯氧基伸烷基為例如丙烯醯氧基亞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乙基、丙烯醯氧基伸丙基、丙烯醯氧基亞異丙基、丙烯醯氧基伸丁基、丙烯醯氧基第二伸丁基、丙烯醯氧基伸戊基、丙烯醯氧基伸己基、丙烯醯氧基伸庚基、丙烯醯氧基伸辛基、丙烯醯氧基伸壬基、丙烯醯氧基伸癸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一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二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三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四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五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六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七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八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九基、丙烯醯氧基伸二十基。
C1-C20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較佳地C1-C10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C1-C6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為例如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異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丁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第二伸丁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戊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己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庚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辛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壬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癸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一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二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三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四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五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六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七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八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九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二十基。
C1-C20丙烯醯氧基烷氧基,較佳地C1-C10丙烯醯氧基烷氧基:C1-C6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為例如丙烯醯氧基甲氧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丙烯醯氧基丙氧基、丙烯醯氧基異丙氧基、丙烯醯氧基丁氧基、丙烯醯氧基第二丁氧基、丙烯醯氧基戊氧基、丙烯醯氧基己氧基、丙烯醯氧基庚氧 基、丙烯醯氧基辛氧基、丙烯醯氧基壬氧基、丙烯醯氧基癸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一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二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三氧基。
C1-C20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較佳地C1-C10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C1-C6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為例如甲基丙烯醯氧基甲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丁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第二丁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戊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己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庚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辛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壬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癸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一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二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三氧基。
脂族基團為例如飽和或不飽和的單-、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價烷基、伸烷基、烷基氧基、烷基羰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烷基(伸)丙烯基、(伸)烷基(伸)甲基丙烯基、烷氧基羰氧基、烷氧基羰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氧基或烷基烯丙氧基,其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雜原子及/或橋聯基團。
脂環族基團較佳為非芳族基團或單元,且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較佳地,脂環族基團為非芳族碳環或雜環基團,且表示例如環系統,具有3至30個碳原子,如例如環丙烷、環丁烷、環戊烷、環戊烯、環己烷、環己烯、環己二烯、十氫萘、四氫呋喃、二烷、吡咯啶、哌啶或類固醇性(steroidal)骨架(諸如膽固醇)。較佳的脂環族基團為環己烷。脂環族基團之取代基為鹵素(較佳地氟或/及氯)或C1-C6烷氧基(其經鹵素取代或未經取代,引起醚基團形成),較佳地甲氧基、或三氟甲基或一個或多個 羥基。較佳為經C1-C6烷氧基取代之環己醇基團或環己烷基團,其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則稱為環烷醚基團。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芳族」較佳指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環及雜環基團,併有五個、六個、十個或14個環原子,例如呋喃、苯或伸苯基、吡啶、嘧啶、萘,其可形成環總成,諸如伸聯苯基或聯伸三苯,其未經間雜或間雜有至少一個單一雜原子及/或至少一個單一橋聯基團;或稠合多環系統,諸如菲、萘滿。較佳地,芳族基團為苯、伸苯基、伸聯苯基或聯伸三苯。更佳的芳族基團為苯、伸苯基及伸聯苯基。芳族基團或碳環及雜環基團之尤其較佳的取代基為鹵素(較佳地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地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碳環或雜環芳族基團或脂環族基團較佳地併有三個、四個、五個、六個、十個或14個環原子,如例如吖環丙烷、環氧基、環丙基、呋喃、吡咯啶、唑啉、咪唑、苯、吡啶、三、嘧啶、萘、菲、伸聯苯基、或萘滿單元,較佳地萘、菲、伸聯苯基或伸苯基,更佳地萘、伸聯苯基或伸苯基,且最佳地伸苯基。
碳環及雜環芳族或脂環族基團之尤其較佳取代基為鹵素(較佳地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地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環或雜環芳族或脂環族基團為例如未經取代或經單取代或經多取代。碳環或雜環芳族基團之較佳取代基為至少一個三氟甲基;鹵素,諸如氟、氯、溴、碘,尤其氟或/及氯,且更尤其氟;羥基;極性基團;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尤其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烷基羰氧基;烷氧基羰氧基;烷基側氧基羰氧基; 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及/或烯丙氧基,其中烷基殘基較佳地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更佳地具有1至10個碳原子。較佳極性基團為硝基、腈或羧基,及/或環狀、直鏈或分支鏈C1-C30烷基,其未經取代、經單取代或經多取代。C1-C30烷基之較佳取代基為甲基、氟及/或氯,其中一個或多個、較佳地非相鄰-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鍵聯基團置換。較佳地,鍵聯基團係選自-O-、-CO-、-COO-及/或-OCO-。
具有五或六個原子之單環為例如呋喃、苯,較佳地伸苯基、吡啶、嘧啶、吡啶陽離子、嘧啶陽離子。
具有八個、九個或十個原子之雙環環系統為例如萘、伸聯苯基或萘滿。
具有十三個或十四個原子之三環環系統為例如菲。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伸苯基」較佳地表示1,2-、1,3-或1,4-伸苯基,其視情況經取代。伸苯基之尤其較佳取代基為鹵素(較佳地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地甲氧基或三氟甲基)。較佳的是,伸苯基為1,3-或1,4-伸苯基。1,4-伸苯基尤其較佳。
術語「鹵素」表示氯、氟、溴或碘取代基,較佳地氯或氟取代基,且更佳地氟。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雜原子」為中性雜原子、陰離子雜原子或陽離子雜原子,且主要表示氧、硫及氮、鹵素(諸如氟、氯、溴、碘,且更佳地氟及/或氯,且最佳地氟);較佳地鹵素、氧及氮,在後者情況中,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或四級銨陽離子,較佳地呈-NH-形式。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主要意謂經以下各者取代:低碳烷基(諸如C1-C6烷基)、低碳烷氧基(諸如C1-C6烷氧基)、羥基、鹵素(諸如氟或氯)或極性基團(諸如氰基基團)。
相對於直鏈或分支鏈烷基、伸烷基、烷氧基、烷基羰氧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烯烴、烷氧基羰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烯烴、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氧基、烷基烯丙氧基及伸烷基,反覆地指出-C-、-CH-、-CH2-基團中之一者或數者可例如經雜原子置換,但亦可經其他基團(較佳地橋聯基團)置換。在此類情況下,通常較佳的是,此類置換基團彼此不直接鍵聯。 替代性較佳的是,雜原子、且尤其氧原子彼此不直接鍵聯。
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單體: 其中n0、n1、n2、n3、S2、A、T如上文所述;且E表示O、或S或NH; 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R1、R2、R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S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更佳地為C1-C12伸烷基,甚至更佳地為C4-C1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至少一種 具有式(I)側鏈之單體: 其中n0、n1、n2、n3、S2、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一個或多個鹵素、一個或多個甲氧基團或一個或多個羧酸基團;及E表示O、或S或NH;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R1、R2、R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 S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更佳地為C1-C12伸烷基,甚至更佳地為C4-C1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一種具有式(I)側鏈之單體: 其中n0、n1、n2、n3、S2、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鹵素、甲氧基團或羧酸基團;及E表示O;且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R1、R2、R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S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更佳地為C1-C12伸烷基,甚至更佳地為C4-C1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至少一種具有式(Ia)側鏈之單體: 其中n0及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鹵素、甲氧基團或羧酸基團;及E表示O;且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R1、R2、R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 S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更佳地為C1-C12伸烷基,甚至更佳地為C4-C1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仍然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一種具有式(Ia)側鏈之單體: 其中n0及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鹵素、甲氧基團或羧酸基團;及E表示O;且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 具有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R1、R2、R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S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1-C24伸烷基,更佳地為C1-C12伸烷基,甚至更佳地為C4-C12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NR8-、-NR8CO、-CONR8-、-NR8COO-、-OCONR8-、-NR8CONR8-、-C=C-、-C≡C-、-O-COO-;其中R8為氫原子或低碳烷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仍然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一種具有式(Ia)側鏈之單體: 其中n0及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鹵素、甲氧基團或羧酸基團;及E表示O;且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S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 R1、R2及R3彼此獨立地為H或-CF3或甲氧基;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在仍然另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係關於共聚物,其用於液晶之光對準,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定向,且其包含一種具有式(Ia)側鏈之單體: 其中n0及T如上文所述;且A表示H、鹵素、甲氧基團或羧酸基團;及E表示O;且X、Y為H;且Z2為CN;且*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具有式(I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E1、n5、n6、S3、R4及R5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定義;且X1或Y1之一者為氰基且另一者為氫;及R1、R2及R3彼此獨立地為H或-CF3或甲氧基;及S3為C4伸烷基或C5伸烷基或C6伸烷基或C7伸烷基或C8伸烷基或C9伸烷基或C10伸烷基或C11伸烷基或C12伸烷基;*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點;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具有式(I)或式(Ia)側鏈之第一單體及具有式(II)或(III)側鏈之第二單體的共聚物,其中該式(II)或(III)第二單體相對於式(I)或式(Ia)及式(II)或(III)單體的總量的莫耳比例介於0.01%及50%之間,較佳地介於0.01%及25%之間,更佳地介於0.01%及15%。
在第二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成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如上文所述的該共聚物及與第一共聚物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
在較佳第二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成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如上文所述的共聚物、及與第一共聚物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 物、及添加劑。
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例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聚合物或共聚物:聚醯胺酸、聚醯胺酯、聚醯亞胺、可聚合液晶、聚合的液晶(LCP)、聚矽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乙烯醚、聚乙烯酯、聚烯丙基醚、聚烯丙基酯、聚苯乙烯、聚醯胺醯亞胺、聚順丁烯二酸、聚反丁烯二酸、聚胺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聚苯乙烯、聚酯、聚胺基甲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矽烷、聚順丁烯二醯亞胺、聚降莰烯、聚對苯二甲酸酯、聚氰芪及樹枝狀聚合物。
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例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更佳為聚醯胺酸或聚醯亞胺。最佳為聚醯胺酸。
術語「二胺」或「二胺化合物」應理解為表示具有至少兩個胺基(亦即,亦可具有3個或更多個胺基)之化學結構。
若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為二胺,則二胺表示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視情況經取代之脂族、芳族或脂環族二胺基團,且較佳地製備自或選自以下結構之群:苯胺、對苯二胺、間苯二胺、聯苯胺、二胺基茀或其衍生物,其限制條件為列出的不攜帶兩個胺基之化合物視為具有至少一個其他胺基之衍生物,且更佳地製備自或選自以下:亦可用作共聚單體之市售胺基化合物(供應商之實例:Aldrich、ABCR、ACROS、Fluka):
4-胺基-2,3,5,6-四氟苯甲酸
4-胺基-3,5-二碘苯甲酸、3,4-二胺基苯甲酸
4-胺基-3-甲基苯甲酸、
4-胺基-2-氯苯甲酸
4-胺基水楊酸
4-胺基苯甲酸
4-胺基鄰苯二甲酸
1-(4-胺基苯基)乙醇
4-胺基苯甲醇
4-胺基-3-甲氧基苯甲酸
4-胺基苯基乙基甲醇
4-胺基-3-硝基苯甲酸
4-胺基-3,5-二硝基苯甲酸
4-胺基-3,5-二氯苯甲酸
4-胺基-3-羥基苯甲酸
4-胺基苯甲醇鹽酸鹽
4-胺基苯甲酸鹽酸鹽
副薔薇苯胺鹼
4-胺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酸
4-(六氟-2-羥基異丙基)苯胺
苯甲酸哌-對胺酯
4-胺基-3,5-二溴苯甲酸
異菸酸醯肼對胺基水楊酸鹽
4-胺基-3,5-二碘水楊酸
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
2-[2-(4-胺基苯基)-2-羥基-1-(羥基甲基)乙基]異吲哚啉-1,3-二酮
4-胺基-2-硝基苯甲酸
2,4-二胺基苯甲酸
對胺基苯甲酸、
[3,5-3h]-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
L-(+)-蘇-2-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二醇
L-(+)-蘇-2-(N,N-二甲基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二醇
2-(4-胺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
2-(4-胺基-3-甲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
2-(4-胺基-3-甲氧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
3,4-二胺基苯甲醇二鹽酸鹽
4-胺基萘-1,8-二甲酸
4-胺基-3-氯-5-甲基苯甲酸
4-胺基-2,6-二甲基苯甲酸
4-胺基-3-氟苯甲酸
4-胺基-5-溴-2-甲氧基苯甲酸
2,7-二胺基茀
4,4'-二胺基八氟聯苯
3,3'-二胺基聯苯胺
3,3',5,5'-四甲基聯苯胺
3,3'-二甲氧基聯苯胺
鄰聯甲苯胺
3,3'-二硝基聯苯胺
2-硝基聯苯胺
3,3'-二羥基聯苯胺
鄰聯甲苯胺碸
聯苯胺、
3,3'-二氯聯苯胺
2,2',5,5'-四氯聯苯胺
聯苯胺-3,3'-二甲酸
4,4'-二胺基-1,1'-聯萘
4,4'-二胺基二苯基-3,3'-二乙醇酸
二氫乙錠
鄰聯茴香胺
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
3-甲氧基聯苯胺
3,3'-二氯聯苯胺(二苯基-d6)、
2,7-二胺基-9-茀酮
3,5,3',5'-四溴-聯苯-4,4'-二胺
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2,2'-二氯[1,1'-聯苯]-4,4'-二胺
3,9-二胺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并(a,c)環庚烯-6-酮
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二苯并(1,2)二噻英-3,8-二胺
3,3'-聯甲苯胺-5-磺酸
3,3'-二氯聯苯胺-d6
四甲基聯苯胺
3,3'-二胺基二苯甲酮、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4,4-雙-(3-胺基-4-羥苯基)-戊酸
2,2-雙(3-胺基-4-羥苯基)六氟丙烷
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
四溴亞甲基二苯胺
2,7-二胺基-9-茀酮
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
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
3-[3-胺基-5-(三氟甲基)苯甲基]-5-(三氟甲基)苯胺
1,5-二胺基萘
或其衍生物,同樣其限制條件為所列的不攜帶兩個胺基之化合物視為具有至少一個其他胺基之衍生物。
另外的其他二胺之較佳實例為: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α,α'-二胺基-間二甲苯、α,α'-二胺基-對二甲苯、(5-胺基-2,2,4-三甲基環戊基)甲胺、1,2-二胺基環己烷、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1,3-雙(甲基胺基)環己烷、4,9-二氧雜十二烷-1,12-二胺、3,5-二胺基苯甲酸甲酯、3,5-二胺 基苯甲酸己酯、3,5-二胺基苯甲酸十二酯、3,5-二胺基苯甲酸異丙酯、4,4'-亞甲基二苯胺、4,4'-伸乙基二苯胺、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甲基聯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碸、4,4'-二胺基二苯基醚、1,5-二胺基萘、3,3'-二甲基-4,4'-二胺基聯苯、3,4'-二胺基二苯基醚、3,3'-二胺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2,2'-二甲基聯苄、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3-胺基苯氧基)苯、2,7-二胺基茀、9,9-雙(4-胺基苯基)茀、4,4'-亞甲基雙(2-氯苯胺)、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2,2',5,5'-四氯-4,4'-二胺基聯苯、2,2'-二氯-4,4'-二胺基-5,5'-二甲氧基聯苯、3,3'-二甲氧基-4,4'-二胺基聯苯、4,4'-(1,4-伸丙基亞異丙基)雙苯胺、4,4'-(1,3-伸丙基亞異丙基)雙苯胺、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4-胺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胺基-2,2'-雙(三氟甲基)聯苯及4,4'-雙[(4-胺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2,3,5,6,2',3',5',6'-八氟聯苯; 以及US 6,340,506、WO 00/59966及WO 01/53384中所揭示之二胺,其皆明確地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本發明之二胺化合物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方法製備。
另外,較佳二胺為以下列出的市售者:
聚合物
聚(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共-4,4'-氧基二苯胺/1,3-苯二胺)醯胺酸溶液
聚(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共-4,4'-氧基二苯胺/1,3-苯二胺)醯胺酸溶液
聚(苯均四酸二酐-共-4,4'-氧基二苯胺)醯胺酸溶液
芳族二胺
2,7-二胺基茀
1,5-二胺基蒽醌
2,6-二胺基蒽醌
副薔薇苯胺鹽酸鹽
3,6-吖啶二胺
4,4'-二胺基八氟聯苯
2,2'-二硫二苯胺
3,3',5,5'-四甲基聯苯胺
3,3'-二胺基二苯基碸
4,4'-二胺基-2,2'-二甲基聯苄
4,4'-二胺基二苯基醚
4,4'-二硫二苯胺
4,4'-二胺基二苯基碸
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4,4'-伸乙基二苯胺
3,3'-二甲氧基聯苯胺
2,2'-二硫基雙(1-萘胺)
3,7-二胺基-2-甲氧基茀
氯化3,6-二胺基-10-甲基吖錠
碘化丙錠
鄰聯茴香胺二鹽酸鹽
2,7-二胺基茀二鹽酸鹽
副薔薇苯胺乙酸鹽
氯化3,6-二胺基-10-甲基吖錠鹽酸鹽
普羅黃素二鹽酸鹽(proflavine dihydrochloride)
鄰聯甲苯胺二鹽酸鹽
3,3',5,5'-四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
3,3'-二胺基聯苯胺四鹽酸鹽
4,4'-二胺基芪二鹽酸鹽
4,4'-二胺基二苯胺硫酸鹽
普羅黃素半硫酸鹽
2,2'-伸乙基二苯胺二磷酸鹽
1,5-二胺基-4,8-二羥基蒽醌
鄰聯甲苯胺
3,3'-二胺基二苯甲酮
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3,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
4,4'-二胺基-1,1'-二蒽醯胺
3,3'-二硝基聯苯胺
4,4'-二胺基-5,5'-二甲基-2,2'-聯苯二磺酸
4,4'-二胺基芪-2,2'-二磺酸
3-胺基-4-羥苯基碸
4,4-雙-(3-胺基-4-羥苯基)-戊酸
2,2'-二胺基-4,4'-二氟聯苄
2-胺基-4-氯苯二硫
3,3'-(十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
3,3'-(五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
4-(對胺基苯胺基)-3-磺基苯胺
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
2-硝基聯苯胺
聯苯胺-3-磺酸
4,4'-二胺基二苯硫
4,4'-二胺基苯甲醯苯胺
n,n'-雙(3-胺基苯磺醯基)乙二胺
2,2'-聯苯二胺
3,4'-二胺基二苯基醚
普羅黃素半硫酸鹽
啡番紅(phenosafranin)
4,4'-二胺基二苯甲酮
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2,2-雙(3-胺基-4-羥苯基)六氟丙烷
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
3,3'-二羥基聯苯胺
3,3'-二胺基-4,4'-二甲基聯苯
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1,4-雙(4-胺基苯氧基)苯
1,3-雙(4-胺基苯氧基)苯
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
9,9-雙(4-胺基苯基)茀
鄰聯甲苯胺碸
聯苯胺
3,3'-二氯聯苯胺二鹽酸鹽
聯苯胺二鹽酸鹽
3,6-硫代二苯并吡喃二胺-10,10-二氧化物
4,4'-二胺基-2,2'-聯苯二磺酸
4,4'-偶氮二苯胺
2,5-雙-(4-胺基苯基)-(1,3,4)二唑
3,3'-二甲基聯萘胺
聯苯胺硫酸鹽
1,3-雙(3-胺基苯氧基)苯
3,3'-二氯聯苯胺
2,2',5,5'-四氯聯苯胺
4,4'-二胺基-1,1'-聯萘
二胺波爾多液(diamine bordeaux)
苯并黃酮
柯苯胺(chrysaniline)
2,2'-硫基雙(5-胺基苯磺酸)
4,4'-亞甲基-雙(2-氯苯胺)
四溴亞甲基二苯胺
4,4'-二胺基-3,3'-二硝基二苯基醚
聯苯胺焦磷酸鹽
3,6-二胺基硫代二苯并吡喃-10-二氧化物二鹽酸鹽
4,4"-二胺基-對聯三苯
1,8-二胺基-4,5-二羥基蒽醌
雙(對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
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
4,4'-亞甲基二-2,6-二甲苯胺
2-胺基苯甲醛-伸乙基-二亞胺
3-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
3,3'-二乙基聯苯胺二鹽酸鹽
3,6-二胺基吖啶鹽酸鹽
4,4'-二胺基-5,5'-二甲基-2,2'-聯苯二磺酸二鈉鹽
4,4'-亞甲基雙(3-氯-2,6-二乙基苯胺)
4,4'-亞甲基-雙-(2,6-二乙基苯胺)
4,4'-亞甲基雙-(2,6-二異丙基苯胺)
甲苯二胺
3,8-二胺基-6-苯基菲啶
過氯酸噻嚀
二氫乙錠
噻嚀
4,4-二胺基苯磺醯苯胺
鄰聯茴香胺鹽酸鹽
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
3-甲氧基聯苯胺
2,2'-(六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
2,2'-(五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
2,2'-(伸乙基二氧基)二苯胺
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
2,2'-二胺基-4'-甲氧基-4-甲基苯甲醯苯胺
5,5'-二甲基-2,2'-二硝基聯苯胺
n,n'-雙(2-胺基苯基)-1,3-丙二胺
3,4'-二胺基查耳酮
2,3',4,5',6-五苯基-3,4'-聯苯二胺
2-([1-(4-(1-[(2-胺基苯基)硫基]-2-硝基乙基)苯基)-2-硝基乙基]硫基)苯胺
2-((2-[(2-胺基苯基)硫基]乙基)硫基)苯胺
2-((4-[(2-胺基苯基)硫基]丁-2-烯基)硫基)苯胺
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
2,2'-二胺基-聯苄
三亞甲基雙(4-胺基苯甲酸酯)
螢光素胺
聯苯胺混合物
3-硝基-4,4'-亞甲基二苯胺
4,4-二胺基-2,2'-二氯二苯二硫
1,6-二胺基芘
1,8-二胺基芘
3,6-二胺基咔唑
4,4'(5')-二胺基-[2,4]-二苯并-18-冠-6二鹽酸鹽
4,4'-二胺基芪-2,2'-二磺酸二鈉鹽
(r)-(+)-2,2'-二胺基-1,1'-聯萘
二水合普羅黃素半硫酸鹽
半水合3,6-二胺基吖啶半硫酸鹽
單水合溴化甲菲定(dimidium bromide monohydrate)
水合鄰聯甲苯胺二鹽酸鹽
水合3,3',5,5'-四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
二水合3,3'-二胺基聯苯胺四鹽酸鹽
3,6-[雙(4-胺基-3-(鈉磺酸根合)苯基胺基)]-2,5-二氯4-苯醌
2,2'-二甲基聯苯胺鹽酸鹽
2,2'-(苯基亞甲基雙)雙(4-甲基苯胺)
3,4'-二胺基聯苯
2,7-二胺基-9-茀酮
n,n'-雙(2-胺基苯基)乙二醯胺
2-[2-(2-胺基苯基)二氮-1-烯基]苯胺
3,5,3',5'-四溴-聯苯-4,4'-二胺
n,n'-雙(4-胺基苯基)-1,3-雙(胺基甲基)苯二鹽酸鹽
4',4"(5")-二胺基二苯并-15-冠-5
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雙(4-胺基-2,3-二氯苯基)甲烷
α,α'-雙(4-胺基苯基)-1,4-二異丙基苯
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3,10-二胺基-6,13-二氯苯并[5,6][1,4]并[2,3-b]啡-4,11-二硫
n1-(2-胺基-4-甲基苯基)-2-胺基苯甲醯胺
n1-(2-胺基-4-氯苯基)-2-胺基苯甲醯胺
2,2'-二氯[1,1'-聯苯]-4,4'-二胺
4,4'(5')-二胺基二苯并-15-冠-5二鹽酸鹽
rcl s19,413-1
雙-(4-胺基-3-硝基-苯基)-甲酮
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
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
n,n'-雙-(4-胺基-2-氯-苯基)-間苯二甲醯胺
n,n'-雙-(4-胺基-2-氯-苯基)-對苯二甲醯胺
3,9-二胺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并(a,c)環庚烯-6-酮
2-胺基苯甲醛n-[(z)-(2-胺基苯基)亞甲基]腙
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dicarboxidine二鹽酸鹽
4,4'-(1,3-伸苯基二亞異丙基)雙苯胺
1,4-伸苯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甲酮]
2-((5-[(2-胺基苯基)硫基]-3,4-二硝基-2-噻吩基)硫基)苯胺
n'1-(2-胺基苯甲醯基)-2-胺基苯-1-甲醯肼
2-[4-(5-胺基-1h-苯并咪唑-2-基)苯基]-1h-苯并咪唑-5-胺
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
3,3'-二硝基-4,4'-二胺基二苯基碸
3,3',4,4'-四胺基二苯基碸
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
3,3-二胺基二苯基脲
雙(4-胺基苯基)乙炔
二苯并(1,2)二噻英-3,8-二胺
乙錠均二聚體-2
4.4'-雙-(2-胺基苯磺醯基)雙-酚酯
新戊二醇雙(4-胺基苯基)醚
2,2'-氧基二苯胺
4,4'-二胺基二苯胺-2,2-二磺酸
4,4-二胺基二苯基脲
3,3'-聯甲苯胺-5-磺酸
n1-(3-[(2-胺基苯甲醯基)胺基]丙基)-2-胺基苯甲醯胺
2-((6-[(2-胺基苯基)硫基]-5-硝基-2-吡啶基)硫基)苯胺
2-((6-胺基-1,3-苯并噻唑-2-基)二硫基)-1,3-苯并噻唑-6-基胺
四甲基聯苯胺
2-([6-[(2-胺基苯基)硫基]-3,5-二(三氟甲基)-2-吡啶基]硫基)苯胺
3,6-二胺基硫代二苯并吡喃-10-二氧化物二鹽酸鹽
水合間聯甲苯胺二鹽酸鹽
2-胺基-n-[2-胺基-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苯甲醯胺
2-([2-[(2-胺基苯基)硫基]-6-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硫基)苯胺
2-[(3-([(2-胺基苯基)硫基]甲基)-2,4,6-三甲基苯甲基)硫基]苯胺
3-[3-胺基-5-(三氟甲基)苯甲基]-5-(三氟甲基)苯胺
2-((5-[(2-胺基苯基)硫基]-4-氯-2-硝基苯基)硫基)苯胺
4-(1-(4-胺基苯基)-2-[4-(二甲胺基)苯基]乙烯基)苯胺
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
2,3'-二氯聯苯胺二鹽酸鹽
3,3'-二胺基-4,4'-二氯二苯碸
3-(雙-(4-胺基-苯基)-甲基)-2,3-二氫-異吲哚-1-酮
4,4-二胺基二苯基-2-磺酸
4,4'-二胺基-二伸苯基-環己烷
4,5'-二胺基-(1,1')聯蒽基-9,10,9',10'-四酮
脂環族二胺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胺)
脂族二胺
1,8-二胺基-對薄荷烷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d-胱胺酸
l-胱胺酸二甲酯二鹽酸鹽
新黴胺(neamine)
雙(2-胺基丙基)胺
(h-cys-β-na)2二鹽酸鹽
l-胱胺酸二苯甲酯二甲苯磺酸鹽
1.4-二胺基環己烷
(h-cys-pna)2
dl-2-胺基丙酸酐
l-胱胺酸(二-b-萘基醯胺)鹽酸鹽
l-胱胺酸-雙-對硝基苯胺二氫溴酸鹽
l-胱胺酸二乙酯二鹽酸鹽
反式-1,4-環己二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胺)
l-白胺酸硫醇,氧化二鹽酸鹽
1,3-二胺基金剛烷二鹽酸鹽
l-白胺酸硫醇二硫化物二鹽酸鹽
單水合l-胱胺酸二鈉鹽
l-高胱胺酸甲酯鹽酸鹽
1,3-金剛烷二胺
四環[8.2.1.1(8,11).0(2,7)]十四-2,4,6-三烯-10,11-二胺
三環[3.3.1.0(3,7)]壬烷-3,7-二胺
自市售二胺種類,較佳為以下所列二胺:
脂環族二胺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胺)
脂族二胺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1.4-二胺基環己二烷
反式-1,4-環己二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胺)
1,3-金剛烷二胺
芳族二胺
2,7-二胺基茀
2,6-二胺基蒽醌
4,4'-二胺基八氟聯苯
4,4'-二胺基二苯基醚
4,4'-二硫基二苯胺
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4,4'-伸乙基二苯胺
3,3'-二甲氧基聯苯胺
鄰聯甲苯胺
3,3'-二胺基二苯甲酮
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3,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
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
4,4'-二胺基二苯硫
4,4'-二胺基二苯甲酮
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1,4-雙(4-胺基苯氧基)苯
1,3-雙(4-胺基苯氧基)苯
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
9,9-雙(4-胺基苯基)茀
聯苯胺
4,4'-偶氮二苯胺
1,3-雙(3-胺基苯氧基)苯
4,4'-二胺基-1,1'-聯萘
4,4"-二胺基-對聯三苯
雙(對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
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
3,4'-二胺基查耳酮
雙(4-胺基苯甲酸三亞甲酯)
3,4'-二胺基聯苯
2,7-二胺基-9-茀酮
4',4"(5")-二胺基二苯并-15-冠-5
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α,α'-雙(4-胺基苯基)-1,4-二異丙基苯
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
4,4'-(1,3-伸苯基二亞異丙基)雙苯胺
1,4-伸苯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甲酮]
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
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
新戊二醇雙(4-胺基苯基)醚
4,4-二胺基二苯基或
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
自市售二胺(L)二胺種類,更佳為以下所列二胺:
芳族二胺
2,7-二胺基茀
4,4'-二胺基八氟聯苯
4,4'-二胺基二苯基醚
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
4,4'-伸乙基二苯胺
3,3'-二胺基二苯甲酮
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
4,4'-二胺基二苯硫
4,4'-二胺基二苯甲酮
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1,4-雙(4-胺基苯氧基)苯
1,3-雙(4-胺基苯氧基)苯
9,9-雙(4-胺基苯基)茀
聯苯胺
雙(對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
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
3,4'-二胺基查耳酮
雙(4-胺基苯甲酸三亞甲酯)
3,4'-二胺基聯苯
2,7-二胺基-9-茀酮
4',4"(5")-二胺基二苯并-15-冠-5
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
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
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
脂族二胺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1.4-二胺基環己二烷
脂環族二胺
4,4'-亞甲基雙(環己胺)
較佳地,另外的聚合物、均聚物或共聚物或寡聚物包含作為基本構築嵌段中之一者的至少一種二胺、及四羧酸酐,較佳地式(VII)之四羧酸酐。
較佳地,經取代或未經取代、較佳地在極性基團內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四羧酸酐具有式(VII) 其中:T表示四價有機根。
四價有機根T較佳衍生自脂族、脂環族或芳族四羧酸二酐。
四價有機根T較佳衍生自脂族、脂環族或芳族四羧酸二酐。
脂族或脂環族四羧酸二酐之較佳實例為:1,1,4,4-丁烷四甲酸二酐、伸乙基順丁烯二酸二酐、 1,2,3,4-環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甲酸二酐;2,3,5-三羧基環戊乙酸二酐(在術語「2,3,5-三羧基環戊乙酸二酐」之情況下,併入此化合物之所有異構體,尤其外體及/或內體)、2,3,5-三羧基環戊乙酸-1,2:3,4-二酐可利用例如分別如JP59-190945、JP60-13740及JP58-109479、DE 1078120及JP58-109479或GB 872,355及JP04458299中所述之方法獲得,該等方法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四氫-4,8-亞甲基呋喃并[3,4-d]呯-1,3,5,7-四酮、3-(羧基甲基)-1,2,4-環戊烷三甲酸1,4:2,3-二酐、六氫呋喃并[3',4':4,5]環戊二烯并[1,2-c]哌喃-1,3,4,6-四酮、3,5,6-三羧基降莰基乙酸二酐、2,3,4,5-四氫呋喃四甲酸二酐、rel-[1S,5R,6R]-3-氧雜二環[3.2.1]辛烷-2,4-二酮-6-螺-3'-(四氫呋喃2',5'-二酮)、4-(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四氫萘-1,2-二羧酸二酐、5-(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甲酸二酐、二環[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二環[2.2.2]辛烷-2,3,5,6-四甲酸二酐、1,8-二甲基二環[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4,4'-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甲酸二酐、1,3-二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3-二氟-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3-二氯-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三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四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矽烷四甲酸二酐、3,3',4,4'-四苯基矽烷四甲酸二酐、1,2,3,4-呋喃四甲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硫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聯苯四甲酸二酐、 乙二醇雙(偏苯三甲酸)二酐、4,4'-(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1,3-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第三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并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3a,4,5,9b-四氫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5-甲基-3a,4,5,9b-四氫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6-甲基六氫-2-苯并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7-甲基-3a,4,5,7a-四氫-2-苯并呋喃-1,3-二酮、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4-甲基六氫-2-苯并呋喃-1,3-二酮、9-異丙基八氫-4,8-乙烯橋呋喃并[3',4':3,4]環丁并[1,2-f][2]苯并呋喃-1,3,5,7-四酮、1,2,5,6-環辛烷四甲酸二酐、八氫-4,8-乙烯橋呋喃并[3',4':3,4]環丁并[1,2-f][2]苯并呋喃-1,3,5,7-四酮、八氫呋喃并[3',4':3,4]環丁并[1,2-f][2]苯并呋喃-1,3,5,7-四酮、四氫-3,3'-二呋喃-2,2',5,5'-四酮、4,4'-氧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及4,4'-亞甲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
芳族四甲酸二酐之較佳實例為: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4,4'-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矽烷四甲酸二酐、3,3',4,4'-四苯基矽烷四甲酸二酐、 1,2,3,4-呋喃四甲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硫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聯苯四甲酸二酐、乙二醇雙(偏苯三甲酸)二酐、4,4'-(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1,3-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六氟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4'-氧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亞甲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第三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并呋喃-1,3-二酮等。
更佳地,用於形成四價有機根T之四甲酸二酐係選自:1,2,3,4-環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甲酸二酐、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二酐、四氫-4,8-亞甲基呋喃并[3,4-d]呯-1,3,5,7-四酮、3-(羧基甲基)-1,2,4-環戊烷三甲酸1,4:2,3-二酐、六氫呋喃并[3',4':4,5]環戊二烯并[1,2-c]哌喃-1,3,4,6-四酮、5-(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甲酸二酐、苯均四酸二酐、 4-(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四氫萘-1,2-二甲酸二酐、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5-甲基-3a,4,5,9b-四氫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3a,4,5,9b-四氫萘并[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7-甲基-3a,4,5,7a-四氫-2-苯并呋喃-1,3-二酮、4-第三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并呋喃-1,3-二酮、4,4'-(六氟新亞異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及二環[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聚醯亞胺」具有部分或全部醯亞胺化聚醯胺酸或聚醯胺酯之含義。類似地,術語「醯亞胺化」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具有部分或全部醯亞胺化之含義。
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例更特定言之關於一種組成物,其中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經100%醯亞胺化,或具有在1至99重量%、較佳地5至50重量%、更佳地10至40重量%範圍內的醯亞胺化程度。
在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例上下文中,組成物可包含如上文所述的矽氧烷共聚物、與第一者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及與該組成物之第一及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不同的至少一種其他聚合物或共聚物。
在第二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成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如上文所述矽氧烷共聚物、及與第一者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及添加劑,且其中該添加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添加劑。
添加劑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成核劑;澄清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助滑劑;二氧化矽;滑石;穩定劑;UV穩定劑;潤滑劑;耦合劑;抗微生物劑;交聯劑;增強聚合物骨架交聯之試劑,如例如酸產生劑、鹼產生劑或四烷氧基矽氧烷,如四乙氧基矽烷;或矽烷氧基單體,如三烷氧基矽氧烷;界面活性劑;光活性劑;光敏劑;及光產生劑。
可添加添加劑,諸如含矽烷化合物及含環氧基交聯劑。
適合的含矽烷添加劑描述在Plast.Eng.36(1996),(Polyimide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arcel Dekker公司中。
適合的含環氧基交聯添加劑,包括4,4'-亞甲基-雙-(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苯-1,2,4,5-四甲酸1,2,4,5-N,N'-二縮水甘油基二亞胺、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N,N-二縮水甘油基環己基胺等。
適合的光活性劑包括2,2-二甲氧基苯基乙酮、二苯基甲酮及N,N-二甲基苯胺或4-(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黃嘌呤酮、噻噸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1-(4-(N-嗎啉基)苯基)-丁酮-1、Irgacure® 500(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及二苯酮之按重量計1:1混合物)及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米克勒酮(Michler's ketone)、三芳基鋶鹽等。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具體實例的組成物(較佳為摻合物)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優先選擇的共聚物、與該第一共聚物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以及視情況另外包含有機溶劑。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有機溶劑意謂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的任何溶劑。更確切地說,有機溶劑選自由以 下組成之群:烴、酮、酯、醚及醇。
以上烴之實例包括甲苯及二甲苯;以上酮之實例包括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戊基酮、二乙基酮及環己酮;以上酯之實例包括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戊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及乳酸乙酯;以上醚之實例包括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醚、四氫呋喃及二烷;且以上醇之實例包括1-己醇、4-甲基-2-戊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正丙基醚、乙二醇單正丁基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及丙二醇單正丙基醚。在此之外,不溶於水的有機溶劑較佳。
有機溶劑之實例為氯苯、吡咯啶酮溶劑,較佳地,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N-環己基-2-吡咯啶酮;咪唑啶酮;二甲亞碸;二甲基甲醯胺;甲苯;氯仿;有機酯,諸如乙醯乙酸酯或丁基乙酸酯、戊基乙酸酯、己基乙酸酯、另外Y-丁內酯;甲基賽珞蘇;丁基賽珞蘇;丁基卡必醇;四氫呋喃;二乙二醇二乙醚;二戊基醚二丙二醇二甲醚;及二異丁酮單乙二醇二甲醚等。此等溶劑可單獨或以其混合物形式使用。
按全部所有共聚物化合物之100重量份計,有機溶劑之量較佳為0.5至150000重量份,較佳為100至100000重量份,更佳地150至25,000重量份。
此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以兩種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使用。
本發明之第三目標為提供一種定向層,其包含一種該共聚物。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一詞具有「共聚 物層或寡聚物層」之含義。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定向層」一詞具有與「定向膜」相同的含義。
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物可以定向層形式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以下者組合使用:聚合物、共聚物、寡聚物、單體、光活性聚合物、光活性寡聚物及/或光活性單體,視待添加之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的施用而定。因此,應理解,藉由改變共聚物之組成,可控制特定及所需特性,諸如良好表面潤濕、高壓保持率、特定錨定能量等。
本發明之第四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製備包含該共聚物的定向層之方法,其藉由用對準光暴露該共聚物來進行,且關於藉由此方法獲得的定向層。
共聚物在其側鏈中包含至少一種光反應性基團。
較佳地,側鏈之光反應性基團藉由暴露於對準光來反應。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光反應性基團」具有能夠藉由與光(較佳地對準光)相互作用來反應之基團的含義。
可在單一步驟中或在數個分離步驟中使用對準光進行處理。在本發明之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在單一步驟中使用對準光進行處理。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光反應性基團較佳具有可二聚、可異構化、可聚合及/或可交聯基團之含義。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對準光,較佳地偏振光為具有波長之光,如此其可引發光對準。較佳地,波長在UV-A、UVB及/或UV/C範圍內,或在可見光範圍內。其視波長適當的光對準化合物而定。較佳地,光 反應性基團對可見光及/或UV光敏感。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涉及藉由雷射光產生對準光。
對準光之即時方向可垂直於基板或在任何傾斜角下。
更佳地,對準光至少部分地線性偏振、橢圓偏振,諸如例如圓形偏振或非偏振;最佳地為至少圓形或部分線性偏振光,或傾斜暴露之非偏振光。尤其,最佳對準光表示實質偏振光,尤其線性偏振光;或對準光表示非偏振光,其藉由傾斜照射施用。
本發明之更佳具體實例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定向層之方法,其藉由以下方式進行:用偏振光(尤其線性偏振光)、或藉由具有非偏振光之傾斜輻射來暴露共聚物。
另外較佳為本發明之共聚物, - 其中共聚物為共聚物凝膠或共聚物網狀結構;及/或 - 其中共聚物具有在0.01至10dL/g範圍內、較佳地在0.02至5dL/g範圍內的固有黏度;及/或 - 其中該共聚物具有1至6'000'000、1'000至6'000'000、2'000至1'000'000、2'000至500'000、更佳地5'000至250'000之分子量; - 其中該共聚物含有2至20000個重複單元,尤其4至2000個重複單元,更尤其6至1000個重複單元;及/或 - 其中該共聚物或寡聚物呈統計共聚物形式。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係關於共聚物,其固有黏度較佳在0.01至10dL/g範圍內,更佳地在0.01至1dL/g範圍內。本文中,固有黏度(ηinh=ln ηrel/C)藉由以下方式測定:使用N-甲基-2-吡咯啶酮作為溶劑、 在30℃下量測含有共聚物(濃度為0.5g/100ml溶液)的溶液,以便評估其黏度。
另外,本發明之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係關於共聚物,其含有2至20000個重複單元、尤其4至2000個重複單元、更尤其6至1000個重複單元。
共聚物層可易於由本發明之共聚物製備,且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係關於共聚物層,其包含本發明之共聚物,其較佳藉由用對準光處理來製備。
較佳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共聚物層,其包含根據本發明或如根據本發明所製備之共聚物。
共聚物層較佳藉由以下方式製備:將根據本發明之一種或多種共聚物或組成物施加至支撐物,且在醯亞胺化之後或在不醯亞胺化的情況下,用對準光照射共聚物或共聚物混合物。對準光具有以上所提供之含義及優先選擇。
如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支撐物」較佳為透明或不透明的;較佳地玻璃或塑膠基板、聚合物膜(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聚丙烯);其視情況塗佈有氧化銦錫(ITO),然而不限於此。
通常,本發明之包含共聚物的組成物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通用塗佈及印刷方法施加,可使用諸如旋塗、彎液面塗佈、線塗、狹槽塗佈、平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印刷。塗佈方法為例如旋塗、空氣刀塗、刮塗、刮刀塗佈、反向滾塗、轉移滾塗、凹版滾塗、接觸滾塗、 澆鑄塗佈、噴塗、槽孔塗佈、壓光塗佈、電沉積塗佈、浸塗或模塗。
通常,使用透明支撐物,諸如玻璃或塑膠,其為非可撓性基板或可撓基板,視情況塗佈有氧化銦錫(ITO)、或PEDOT:PSS(聚3,4-亞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或基於石墨烯的材料。可撓基板用於可撓LCDs。
印刷方法為例如凸版印刷,諸如膠板印刷、噴墨印刷、凹版印刷(諸如直接凹版印刷或平版凹版印刷)、光微影印刷(諸如平版印刷)或模板印刷(諸如網版印刷)。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係關於非結構化或結構化的定向層。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結構化共聚物層之方法,其包含改變共聚物層內定向之方向及/或傾角。定向之方向及/或傾角之此改變可例如藉由控制對準光之照射之方向來進行。應理解,藉由選擇性地照射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層之特定區域,可對準層之極特定區域。以此方式,可提供具有界定傾角之層。
照射時間視個別燈之輸出而定,且可在數秒至數小時之範圍內變化。然而,光反應亦可藉由使用例如僅允許適用於反應之輻射穿過的濾波器照射均質層來進行。
另外較佳為一種方法,其用於製備共聚物層;用於製備共聚物層之平面多域對準;及/或用於製備具有在本發明中所提供的含義及優先選擇內之傾角的共聚物層。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係關於一種定向層,其包含一種或多種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物。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定向層具有與對準層、共聚物層相同的含義及優先選擇,且較佳為光對準層。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定向層用於液晶之平面對準(共平面切換)或用於液晶之垂直對準。
在一個更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定向層,其用於液晶之平面對準的用途。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液晶之對準」一詞意謂液晶具有傾角。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傾角為在液晶導面與對準層表面間的角度。液晶導面應意謂液晶分子之長軸之平均方向。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平面對準應意謂傾角小於30°,較佳地0至30°。
在較佳具體實例中,藉由光對準層誘導之液晶之傾角小於10°,較佳地0至10°;在更佳具體實例中,傾角小於5°,較佳地0至5°;且在最佳具體實例中,傾角小於1°,較佳地0至1°,甚至更佳地0°至0.5°。 較佳為小於0.2°或0.1°之傾角。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垂直對準應意指傾角大於70°、75;較佳地大於80°、85°;更佳地介於85°及90°之間;甚至更佳地介於86及87°之間、或介於87°及88°之間、或介於88°及89°之間或介於89°及90之間。
本發明之第五具體實例係關於該定向層用於以下各者之對準、尤其平面對準之用途: - a)液晶組成物,其包含一種或多種可聚合液晶單體,或包含一種或多種呈該等可聚合液晶單體之聚合形式的液晶聚合物或寡聚物;及/或 - b)液晶組成物,其包含一種或多種可聚合液晶單體,或包含一種或多種呈該等可聚合液晶單體之聚合形式的液晶聚合物或寡聚物,該等液晶組成物包夾在一對該等定向層之間。
液晶聚合物(LCP)之實例描述在US2012/114907 A1中,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本案上下文所用的LCP材料應意指液晶材料,其包含液晶單體、及/或液晶二聚體、及/或液晶聚合物及/或交聯液晶。在液晶材料包含液晶單體的情況中,該等單體可經聚合,典型地在異向性已在LCP材料中因為與光對準材料接觸而創造後。可藉由暴露於感光燈的熱處理引發聚合,該感光燈較佳包含UV光。LCP材料可由單一類型液晶化合物組成,亦可為包含不同可聚合及/或不可聚合的化合物的組成物,其中並非所有化合物皆須為液晶化合物。此外,LCP材料可包含添加劑,例如光引發劑,或等向或異向螢光及/或非螢光染料。
另外,本發明較佳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定向層的用途,其用於誘導鄰近液晶層之平面對準,尤其用於操作其中提供平面定向之單元,如在IPS中,諸如IPS模式,如S-IPS(超級IPS),AS-IPS(進階超級IPS)、E-IPS(增強型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效能IPS);PLS技術(面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的IPS)、場誘導的光反應性對準IPS FFS(邊緣場切換)、TN(扭轉向列)、STN(超扭轉向列)。
本發明之液晶組成物包含可聚合單體或呈該可聚合單體之聚合形式的聚合物或寡聚物。可聚合之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為雙官能 的及/或具有剛性核心(例如苯)。另外較佳為可聚合之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具有一個或多個環或稠環結構,及直接鍵結至該環或稠環結構的官能基。
更佳的液晶具有式(VIII)單體P1-Sa-Ab1-(Zb1-Ab2)g-Sb-P2 (VIII)其中P1及P2為官能基且獨立地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鹵素丙烯酸酯,諸如氟丙烯酸酯、氯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烯丙基;烯丙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及環氧基,Sa及Sb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間隔單元,其較佳為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較佳非相鄰C-原子、CH-或CH2-基團可經在以上所提供之含義及優先選擇內的鍵聯基團置換,且較佳地經單鍵、-O-、-O(CO)、-S-、-(CO)O-、或-NR12-置換,且其中取代基較佳為至少一個C1-C6烷基,較佳地為甲基且其中R12為低碳烷基。
Ab1及Ab2為環結構,且獨立地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碳環或雜環芳族或脂環族基團,具有本發明中所提供之含義及優先選擇,尤其較佳為1,4-伸苯基萘-2,6-二基基團、聯三苯基團、聯四苯基團、菲基團,Zb1係選自-O-、-CO-、-CH(OH)-、-CH2(CO)-、-OCH2-、-CH2O-、-O-CH2-O-、-COO-、-OCO-、-(CO)-(CO)-、-OCF2-、-CF2O-、-CF2-、-CON(C1-C16烷基)-、-(C1-C16烷基)NCO-、-CONH-、-NHCO-、-HNOCO-、-OCONH-、-NHCONH-、-OCOO-、-CO-S-、-S-CO-、-CSS、-SOO-、-OSO-,-SOS-、-SO-、-CH2(SO)-、-SO2-、-CH=CH-、-C≡C-、-CH=CH-COO-、-OCO-CH=CH-、 -CH=N-、-C(CH3)=N-、-N=N-或單鍵;或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鍵聯基團置換;Zb1較佳為-O-、-CO-、-COO-、-OCO-、-OCO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CO-S-、-S-CO-、-CSS、-SOO-、-OSO-、-CSS-、-SOO-、-OSO-、-CH2(SO2)-、-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Zb1更佳為-COO-、-OCO-、-OCO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CO-S-、-S-CO-、-CS-S-、-SOO-、-OSO,尤其-COO-、-OC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或單鍵;Zb1最佳為單鍵、-COO-或-OCO-;且g為1、2或3之整數。
在式(VI)中,P1及P2較佳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Sa及Sb為單鍵,Zb1較佳為單鍵,且g較佳為0或1。
該液晶最佳為由式(IX)、(X)、(Xa)、(XI)或(XIb)中之任一者表示之化合物 其中P1及P2彼此獨立地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順丁烯二醯亞胺、烯丙基、烯丙氧基、乙烯基、乙烯基醯胺、乙烯基氧基及環氧基、環氧基衍生物、丁氧基及丁氧基衍生物,B為單鍵、-CO-C(C1-C6烷氧基)2-、-COO-、-OCO-,該液晶的Y1、Y2、Y3、Y4、Y5、Y6彼此獨立地為氫;直鏈或分支鏈C1-C16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氟取代)、二-(C1-C16烷基)胺基、C1-C15烷基氧基、硝基、腈及/或氯,且其中一個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鍵聯基團置換;鹵素或腈;較佳取代基為C1-C6烷基(尤其甲基或乙基)、C1-C6烷氧基(尤其甲氧基或乙氧基)、氯、氟或腈,更佳地甲氧基、氯、氟或CN,且最佳地甲氧基、氯或氟;另外,若芳族基團經取代,則其較佳經取代一次或兩次;該液晶的S1、S2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間隔單元,其較佳為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C24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較佳非相鄰C-原子、CH-或CH2-基團可經在以上所提供之含義及優先選擇內的鍵聯基團 置換,且較佳地經單鍵、-O-、-O(CO)、-S-、-(CO)O-、或-NR12-置換, 且其中取代基較佳為至少一個C1-C6烷基,較佳地為甲基且其中R12為低碳烷基。
在式(IX)中,P1及P2較佳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S1及S2為單鍵,Z1較佳為單鍵,且n較佳為0或1。
在式(IX)及(XI)中,苯環之取代基存在於鄰位、間位或對位。在式(X)中,萘環之取代基存在於鄰位、間位、對位、ana位、E(表)位、kata位、pen位、pros位、amphi位或2,7-位。苯環之取代基較佳存在於以上位置當中的對位。萘環之取代基較佳存在於以上位置當中的amphi位。
較佳為:
通常,液晶組成物或液晶層不受特定限制,其限制條件為其含有上文所述的單-或/及多-可聚合單體。液晶組成物或液晶層可因此由公開已知的各種液晶材料中之任一者製成。液晶組成物或液晶層可由與用於顯示器用途的液晶材料相同或不同者製成。
在第六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之方法。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術語「顯示器」具有與術語「面板」相同的含義。
用於製造液晶顯示面板之方法可涉及使用聚合引發劑,諸如過氧化甲基乙基酮及基於苯甲醯基醚的化合物。
較佳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包含將至少一個單一LCP施加在根據本發明第一或第二具體實例之矽氧烷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層上,或較佳地施加在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具體實例的定向層上,以及聚合該LCP。
通常,LCP之聚合藉由照射或在高溫下進行。
LCP可以任何量施加在定向層上,因此量不受特別限制。量可按需要根據例如藉由聚合單體LCP形成之LCP聚合物膜之相應厚度設定。
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包含使包含如上述之可聚合液晶單體、或作為該可聚合液晶單體之聚合形式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液晶組成物,與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個單一定向層(較佳地彼此面對之兩個定向層)接觸;及聚合該可聚合液晶單體。
通常,聚合方法不受限制,只要其對製造裝置不具有不良作用即可。較佳地,聚合藉由照射(尤其UV輻射)或藉由熱量進行。
更確切地說,用於製備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定向層及電極之液晶顯示器(較佳地包含液晶之平面對準的LCD、更尤其包含IPS模式之LCD)的方法包含進行暴露(較佳地第一暴露)具有偏振光之材料,其中暴露係誘導垂直於偏振光之液晶定向方向,或/及其中暴露(較佳地第一暴露)係誘導液晶之定向方向及偏振光方向,製得高於70°之角度,或/及其中使用偏振光之暴露(較佳地第一暴露)以>70°的角度在電極與偏振光方 向之間進行。
本發明之第七目標為係關於光學或電光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其包含根據本發明的共聚物或根據本發明的定向層。
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元件為液晶顯示器單元。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元件、裝置、單元、結構均指包含具有待與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物定向的聚合液晶或可聚合液晶的物件。
較佳地,本發明另外關於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光學或電光裝置,尤其LCD,其包含一對彼此面對的基板;其中該等基板具備本發明之一對根據本發明之定向層及 - a)視情況,LCP聚合物膜,其中該聚合物膜形成於該定向層上,或 - b)液晶組成物,其較佳地包含由至少一種可聚合液晶單體製備的聚合物,其中該液晶組成物包夾在該對定向層之間。
本發明亦關於此類定向層用於液晶之對準、較佳平面對準之用途,較佳地在製造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光學或電光元件中之用途,較佳地在製造混合層元件中之用途。較佳地,此等光學或電光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定向層,以及非結構化及結構化光學元件及多層系統。層或每一層可含有一個或多個不同空間定向之區域。
偏振光方向應意謂在暴露期間,對準層表面及偏振光之偏振平面之交叉線。若偏振光經橢圓偏振,則偏振平面應意謂藉由光之入射方向及藉由偏振橢圓之主軸所界定的平面。
術語偏振光方向在本發明上下文中不僅用於描述暴露加工 之持續時間的方向,而且在暴露之後係指偏振光在暴露期間應用時,它在對準層上之方向,
電極較佳呈平行條紋、曲折或梳狀電極形式。
較佳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及電光非結構化或結構化構造元件,較佳地液晶顯示器單元、多層元件及混合層元件,其包含至少一個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層、共聚物或寡聚物層。
本發明光學或電光元件一詞較佳地具有以下含義:用於製備以下之多層系統或裝置:顯示器波導、安全或商標保護元件、條碼、光柵、濾波器、延遲器、補償膜、反射偏振膜、吸收偏振膜、非均向性散射膜補償器及延遲膜、扭轉延遲器膜、膽固醇型液晶膜、客體-主體液晶膜、單體波紋膜、近晶液晶膜、偏振器、壓電單元、展現非線性光學特性之薄膜、裝飾性光學元件、增亮膜、用於波長-條帶-選擇性補償之組件、用於多域補償之組件、多視圖液晶顯示器之組件、無色延遲器、偏振狀態校正/調整膜、光學或電光感測器之組件、增亮膜之組件、基於光之電信裝置的組件、具有非均向性吸收器之G/H-偏振器、反射性圓形偏振器、反射性線形偏振器、MC(單體波紋膜)、扭轉向列(TN)液晶顯示器、混合對準向列(HAN)液晶顯示器、電氣控制的雙折射(ECB)液晶顯示器、超扭轉向列(STN)液晶顯示器、光學補償雙折射(OCB)液晶顯示器、π單元液晶顯示器、PLS技術(面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的IPS)、共平面切換型(IPS)液晶顯示器,諸如IPS模式,如S-IPS(超級IPS),AS-IPS(高級超級IPS)、E-IPS(增強型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效能IPS);場誘導的光反應性對準IPS、邊緣場切換(FFS)液晶顯示器; (FPA)場誘導的光反應性對準;混合FPA;VA-IPS模式液晶顯示器或使用藍色相液晶之顯示器;所有以上顯示器類型以透射或反射或透射反射模式應用。
更佳的光學或電光元件為PLS技術(面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的IPS)、共平面切換型(IPS)液晶顯示器,諸如IPS模式,如S-IPS(超級IPS),AS-IPS(進階超級IPS)、E-IPS(增強型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效能IPS);場誘導的光反應性對準IPS、邊緣場切換(FFS)液晶顯示器;(FPA)場誘導的光反應性對準;混合FPA;VA-IPS模式液晶顯示器或使用藍色相液晶之顯示器;所有以上顯示器類型以透射或反射或透射反射模式應用。
熟練的人員可能無法預見本發明之優點。已出人意料地發現,本發明之共聚物在用偏振光照射後定向了聚合或可聚合液晶。另外,該光對準材料展示良好且均質的平面定向品質及良好電光品質,如例如良好的電壓保持率或良好的影像殘留特性,特別是在高退火溫度下。另外的實施例將展現本發明之共聚物具有良好或極好影像殘留特性、對比率及電壓保持率。
另外的實施例為實施例之非限制性選擇,其將在本發明中經另外闡明。
實施例
實施例中使用之定義:
1H NMR:1H核磁共振光譜
DMSO-d6:氘化二甲亞碸
300MHz:300兆赫茲
M:多重峰
D:二重峰
Dd:二重二重峰
t:三重峰
s:單重峰
q:四重峰
qi:五重峰
br:寬峰
HCl:氯化氫
HCl溶液(25%):體積百分比
NaOH:氫氧化鈉
NaOH(30%):重量百分比
MeOH:甲醇
EtOAc:乙酸乙酯
NMP:N-甲基-2-吡咯啶酮
THF:四氫呋喃
TBME:第三丁基甲基醚
DMF:N,N-二甲基甲醯胺
DBU: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7-烯
NaHCO3:碳酸氫鈉
H2SO4:硫酸
RT:室溫,通常在18℃至28℃範圍內
[η]:黏度
v.t.%:體積百分比
GPC:凝膠滲透層析法。GPC用UV偵測器且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品量測。
Mw:分子量
PI:多分散指數
MLC7067:為可購自Merck KGA之液晶混合物,介電異向性為10.3,光學異向性為0.1025,且旋轉黏度為81m.Pa.s。
實施例1:
製備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化合物1
將46.8g(307mmol)甲基-4-羥基苯甲酸酯、50g(338mmol)4-溴丁腈溶解在535mL NMP中。添加5.1g(31mmol)碘化鉀及128g(93mmol)碳酸鉀,且將懸浮液加熱至80℃。在48小時之後,添加15g之氫氧化鈉及49ml水之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持續5小時。接著,冷卻溶液,且添加480mL水。移除水層,且將有機層傾倒至1.5L冰水中。添加81mL 25% HCl溶液。將沉澱濾出並用250mL水洗滌。所得產物併入600mL MeOH中。接著將懸浮液攪拌1小時且濾出,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50.1g(80%)化合物1,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
實施例2:
製備(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 化合物2
將16.8g(82mmol)1懸浮於56mL甲苯中,且添加幾滴DMF。將懸浮液加熱至75℃,且添加10.7g(90mmol)亞硫醯氯。在2小時之後,在 壓力下移除過量亞硫醯氯。將溶液冷卻至室溫。添加10.2g(83mmol)4-羥基苯甲醛、0.5g(4mmol)4-二胺基吡啶及28g(355mmol)吡啶。在3小時之後,添加14.5g(140mmol)丙二酸及3g(42mmol)吡咯啶。使反應混合物在80℃下反應30分鐘。接著併入16.8mL MeOH,且將懸浮液冷卻且在0℃下保持1小時。將產物濾出且在57mL MeOH溶液、11mL水及7.5g 25% HCl溶液中懸浮2小時。將濾出固體並用MeOH及庚烷洗滌。產物在乙腈中結晶,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23g(80%)化合物2。
1H NMR(300MHz)於DMSO-d6:12.44(s,1H),8.10(d,2H),7.80(d,2H),7.63(d,1H),7.33(d,2H),7.15(d,2H),6.55(d,1H),4.17(t,2H),2.69(t,2H),2.08(qi,2H)。
實施例3:
製備6-[4-(氰基甲基)苯氧基]己酸甲酯 化合物3
將5.65g(42mmol)(4-羥基苯基)乙腈及9.1g(44mmol)6-溴基己酸甲酯溶解於75mL的N,N-二甲基甲醯胺中。添加6.45g(46mmol)碳酸鉀及0.7g(4mmol)碘化鉀且將懸浮液加熱至80℃。在5小時之後,以冰浴將混合物冷卻至0℃。慢慢添加375ml的H2O及12.4g的HCl(37%)。將沉澱濾出並用500ml的H2O洗滌。在40℃下真空中過夜乾燥白色固體以得到11.2g的6-[4-(氰基甲基)苯氧基]己酸。
實施例3a、3b、3c及3d:
化合物4、5、6、7根據對化合物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6-溴基己酸甲酯相應地經以下各者置換:4-溴基丁酸甲酯、5-溴基戊酸甲酯、8-溴基辛酸甲酯、11-溴基十一烷酸甲酯。
實施例4:
製備6-(4-甲醯基苯氧基)己酸甲酯 化合物8
化合物8根據對化合物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4-羥基苯基)乙腈經4-羥基苯甲醛置換。
實施例4a、4b、4c及4d:
化合物9、10、11、12根據對化合物8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6-溴基己酸甲酯相應地經以下各者置換:4-溴基丁酸甲酯、5-溴基戊酸甲酯、8-溴基辛酸甲酯、11-溴基十一烷酸甲酯。
實施例5:
製備6-[4-(1-氰基-2-苯基-乙烯基)苯氧基]己酸 化合物13
將8.85g(35mmol)化合物3及3.8g(35mmol)苯甲醛溶解在30mL丙-2-醇中。將溶液加熱至60℃,且逐滴添加1.77mL(1.9mmol)的四丁基氫氧化銨於甲醇中的2M溶液。在60℃ 2小時之後,將溶液冷卻至0℃。將沉澱濾出,並用冷丙-2-醇洗滌。將7.4g固體溶解在55ml的二甲基乙醯胺中,且然後添加1.35g的NaOH及1.2g的H2O在55ml的MeOH中的溶液。反應完成後,將混合溶液緩慢倒至13.2g的25%HCl及316g的H2O的溶液上。將沉澱濾出,且在真空中乾燥得到6.5g的白色粉末。
1H NMR(300MHz)於DMSO-d6:12.00(s,1H),7.90(m,3H),7.70(d,2H),7.53(m,3H),7.07(d,2H),4.03(t,2H),2.25(t,2H),1.75(qi,2H),1.59(qi,2H),1.44(m,2H)。
實施例5a、5b、5k、5l:
化合物14、15、23、24根據對化合物1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 條件為化合物3相應地經以下各者置換:化合物5、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4。
化合物14的1H NMR(300MHz)於THF-d8:10.68(s,1H),7.95(dd,2H),7.70(m,3H),7.47(m,3H),7.04(d,2H),4.08(t,2H),2.35(t,2H),1.83(m,4H)。
化合物15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1.95(s,1H),7.90(m,3H),7.70(d,2H),7.52(m,3H),7.07(d,2H),4.03(t,2H),2.19(t,2H),1.73(qi,2H),1.2(m,14H)。
化合物23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1.98(s,1H),7.90(m,3H),7.71(d,2H),7.59(br.,3H),7.06(dd,2H),4.03(t,2H),2.24(t,2H),1.75(m,2H),1.6-1.2(m,8H)。
化合物24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1(s,1H),7.91(m,3H),7.71(d,2H),7.52(m,3H),7.08(d,2H),4.03(t,2H),2.41(t,2H),1.97(qi,2H)。
實施例5c及5d:
化合物17、18根據對化合物1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苯甲醛相應地經以下各者置換:4-氟基苯甲醛、4-三氟甲基苯甲醛。
化合物17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4(s,1H),7.98(dd,2H),7.92(s,1H),7.68(d,2H),7.38(dd,2H),7.07(d,2H),4.03(t,2H),2.24(t,2H),1.74(qi,2H),1.58(qi,2H),1.45(m,2H)。
化合物18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5(s,1H),8.06(m,3H),7.89(d,2H),7.73(d,2H),7.09(d,2H),4.05(t,2H),2.30(t,2H),1.80(m,4H)。
實施例5e:
化合物19根據對化合物1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3經化合物8置換且苯甲醛經苯甲腈置換。
化合物19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0(s,1H),7.95(m,3H),7.74(d,2H),7.42(m,3H),7.10(d,2H),4.06(t,2H),2.25(t,2H),1.75(qi,2H),1.58(qi,2H),1.45(m,2H)。
實施例5f及5j:
化合物20、25根據對化合物19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8相應地經以下各者置換:化合物12、化合物10。
化合物20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0(s,1H),7.95(m,3H),7.74(d,2H),7.42(m,3H),7.10(d,2H),4.06(t,2H),2.19(t,2H),1.74(qi,2H),1.40(m,14H)。
化合物25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5(s,1H),7.94(m,3H),7.73(d,2H),7.51(m,3H),7.11(d,2H),4.07(t,2H),2.30(t,2H),1.80-1.60(m,4H)。
實施例5g:
化合物21根據對化合物19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8經化合物10置換且苯甲醛經4-三氟甲基苯甲醛置換。
化合物21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5(s,1H),8.13(s,1H),7.97(m,4H),7.86(d,2H),7.13(d,2H),4.09(t,2H),2.31(t,2H),1.76(m,4H)。
實施例5h:
化合物22根據對化合物2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4-三氟甲基苯甲醛經2-(3,5-二甲氧基苯基)乙腈置換。
化合物22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5(s,1H),7.96(m,3H),7.11(d,2H),6.86(d,2H),6.57(s,1H),4.07(t,2H),3.82(s,6H),2.15(t,2H),1.70(m,4H)。
實施例5i:
化合物26根據對化合物2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4-三氟甲基苯甲醛經4-氟基苯甲醛置換。
化合物26的1H NMR(300MHz)於DMSO-d6:12.05(s,1H),7.92(m,3H),7.77(m,2H),7.35(t,2H),7.10(d,2H),4.07(t,2H),2.30(m,2H),1.80-1.60(m,4H)。
實施例6:
製備聚合物P3
將5.05g(14mmol)化合物2及0.27g(0.7mmol)化合物14懸浮於35ml的4-甲基-2-戊酮及0.54g的H2O中。添加0.16g(0.75mmol)的溴化四乙銨以得到白色懸浮液。逐滴添加4.25g(14.2mmol)的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將混合物在迴流中攪拌48小時。將懸浮液冷卻。將上半部液態相移除且以25ml的4-甲基-2-戊酮潤濕該聚合物。添加20ml的四氫呋喃及50ml的乙酸乙酯,且以15ml的水萃取該混合物。將所得溶液緩慢倒至240ml的冷四丁基甲基醚。將濾出固體且以10ml的四丁基甲基醚洗滌。所得白色固體在真空下乾燥以得到5.45g聚合物。
Mw(DA):171120,Mn(DA):75600,PI:2.26。
實施例7:
製備聚合物P2
聚合物P2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使用5.05g(14mmol)化合物2及0.162g(0.56mmol)化合物14。
Mw(DA):56450,Mn(DA):34780,PI:1.62。
實施例8:
製備聚合物P3
聚合物P3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使用5.05g(14mmol)化合物2及0.216g(0.42mmol)化合物14。
Mw(DA):40960,Mn(DA):25866,PI:1.58。
實施例9:
製備聚合物P4
聚合物P4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使用5.05g(14mmol)化合物2及0.378g(0.98mmol)化合物14。
Mw(DA):95700,Mn(DA):59550,PI:1.6。
實施例10:
製備聚合物P5
聚合物P5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使用5.05g(14mmol)化合物2及0.486g(1.26mmol)化合物14。
Mw(DA):74130,Mn(DA):41580,PI:1.78。
實施例11:
製備聚合物P6
聚合物P6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5置換。
Mw(DA):98100,Mn(DA):41400,PI:2.37。
實施例12:
製備聚合物P7
聚合物P7根據對聚合物P2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3置換。
Mw(DA):63100,Mn(DA):36600,PI:1.72。
實施例13:
製備聚合物P8
聚合物P8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9置換。
Mw(DA):86080,Mn(DA):41030,PI:2.1。
實施例14:
製備聚合物P9
聚合物P9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0置換。
Mw(DA):117320,Mn(DA):65240,PI:1.8。
實施例15:
製備聚合物P10
聚合物P10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7置換。
Mw(DA):128800,Mn(DA):54640,PI:2.36。
實施例16:
製備聚合物P11
聚合物P11根據對聚合物P2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7置換。
Mw(DA):40390,Mn(DA):26650,PI:1.52。
實施例17:
製備聚合物P12
聚合物P12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1置換。
Mw(DA):81530,Mn(DA):44500,PI:1.83。
實施例18:
製備聚合物P13
聚合物P13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8置換。
Mw(DA):77920,Mn(DA):40320,PI:1.93。
實施例19:
製備聚合物P14
聚合物P14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2置換。
Mw(DA):72780,Mn(DA):40218,PI:1.8。
製備聚合物P15
聚合物P15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3置換。
Mw(DA):124830,Mn(DA):43000,PI:2.9。
製備聚合物P16
聚合物P16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3置換。
Mw(DA):131250,Mn(DA):45950,PI:2.85。
製備聚合物P17
聚合物P17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4置換。
Mw(DA):104670,Mn(DA):37800,PI:2.8。
製備聚合物P18
聚合物P18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4置換。
Mw(DA):123240,Mn(DA):46560,PI:2.7。
製備聚合物P19
聚合物P19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5置換。
Mw(DA):125500,Mn(DA):49740,PI:2.5。
製備聚合物P20
聚合物P20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0置換。
Mw(DA):88125,Mn(DA):32830,PI:2.7。
製備聚合物P21
聚合物P21根據對聚合物P4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17置換。
Mw(DA):90110,Mn(DA):43400,PI:2。
製備聚合物P22
聚合物P22根據對聚合物P1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6置換。
Mw(DA):87260,Mn(DA):45360,PI:1.9。
製備聚合物P23
聚合物P23根據對聚合物P3所描述之方法製備,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14經化合物26置換。
Mw(DA):114970,Mn(DA):48850,PI:2.4。
實施例20:
比較實施例CP1
將49.2g化合物2懸浮於375ml的4-甲基-2-戊酮及5g的H2O中。添加1.5g的溴化四乙銨以得到白色懸浮液。逐滴添加38.4g的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將混合物在迴流中攪拌48小時。將懸浮液冷卻。將上半部液態相移除且以150ml的4-甲基-2-戊酮潤濕該聚合物。添加140ml的四氫呋喃,且在攪拌下將該混合物加熱至50-60℃直到產生(黃色)溶液。在10分鐘內將所得黃色溶液緩慢倒至1.5L的冷四丁基甲基醚。在15公分布氏含紙濾器上將固體濾出(歷時2分鐘)且以500ml的四丁基甲基醚 洗滌。所得白色固體(70.0g)在真空下乾燥以得到70g聚合物。
Mw(DA):34500,Mn(DA):22700,PI:1.52。
實施例21:
製備PAA-1
將0.666g(3.4mmol)1,2,3,4-環丁烷四甲酸添加至0.69g(3.47mmol)4-(4-胺基苯氧基)苯胺於8.6g NMP中之溶液中。接著在0℃下進行攪拌2小時。聚合物混合物用50mL NMP稀釋,沉澱至300mL水中,以在40℃真空下乾燥之後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2.1g聚醯胺酸PAA-1。
[η]=0.40dL/g
製備PAA-2
將0.69g(3.1mmol)2,3,5-三羧基環戊乙酸-1,2:3,4-二酐添加至1.5g(3.1mmol)4-(4-胺基苯氧基)苯胺於5.1g NMP中之溶液中。接著在0℃下進行攪拌2小時。聚合物混合物用30g NMP稀釋,沉澱至300mL水中,以在40℃真空下乾燥之後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1.9g聚醯胺酸PAA-2。
[η]=0.40dL/g
製備PAA-3
將3.2g(14.1mmol)2,3,5-三羧基環戊乙酸-1,2:3,4-二酐添加至3g(14.1mmol)4,4'-亞乙基二苯胺於35g NMP中之溶液中。接著在0℃下進行攪拌2小時。聚合物混合物接著用47g丙酮稀釋,沉澱至500mL水中,以在40℃真空下乾燥之後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6.5g聚醯胺酸PAA-3。
[η]=0.52dL/g
製備PAA-4
將5.6g(25.2mmol)2,3,5-三羧基環戊乙酸-1,2:3,4-二酐添加至5g(25.2mmol)4,4'-亞甲基二苯胺於60g NMP中之溶液中。接著在0℃下進行攪拌2小時。隨後使混合物在室溫下反應1小時。聚合物混合物接著用100g NMP及78g丙酮稀釋,沉澱至3500mL水中,以在40℃真空下乾燥之後得到呈白色粉末狀之14g聚醯胺酸PAA-4。
[η]=0.52dL/g
應用實施例
實施例22:
製備液晶單元,其中液晶藉由光反應性P1對準,且電場施加於單元間隙之各側上的兩個平面電極之間。
6.3wt%溶液係製備自藉由將P1與聚醯胺酸PAA-1以10:90重量%的比例混合,以在NMP中形成摻合組成物,且徹底攪拌直至固體溶解。接著,添加第二溶劑丁基賽珞蘇(BC),且徹底攪拌整個組成物以獲得最終溶液。NMP與丁基纖維素之間的溶劑比率為1:1。以3600rpm之旋轉速度持續30秒,將以上聚合物溶液旋塗在兩個ITO塗佈之玻璃基板上。在旋塗之後,基板經歷由以下組成之烘烤程序:在130℃下預烘烤1.5分鐘,且在200℃之溫度下後烘烤40分鐘。所得層厚度為約90-110nm。塗佈之聚合物層位於頂部之基板以相對於基板表面之法線0°之入射角暴露於線性偏振UV光(LPUV)。偏振平面在橫跨基板法線及光之傳播方向之平面內。所施加之暴露劑量為100mJ/cm2。在LPUV暴露之後,藉由2個基板來組裝單元,暴露聚合物層面向單元內部。基板相對於彼此調整,使得誘導之對準方向彼此平行。單元用液晶MLC7067(Merck KGA)毛細填充,該液晶具有正 介電異向性。此後,單元視情況在約130°下退火30分鐘且冷卻至室溫。單元中液晶之對準品質藉由將單元置放在兩個正交偏光器之間來檢查且加以調整,以獲得暗態。若暗態展示無缺陷且液晶充分定向,則對準品質定義為良好。若暗態由於單元之一些區域中的液晶略微非均質定向而具有漏光,則對準品質定義為中等。若液晶在不存在暗態之情況下未經定向,則對準品質定義為較差。
單元中之液晶展示單元充分界定且均質的平面定向。低於0.2°之傾角使用來自Shintech之旋轉分析儀方法量測。
實施例22a:
液晶單元根據在實施例22中描述之方法製備,除了相對於基板表面法線40°之入射角用於線性偏振UV。單元中之液晶在單元之熱退火之前及之後展示充分界定且均質的平面定向。大約低於0.2°之傾角使用來自Shintech之旋轉分析儀方法量測。
實施例23:
根據對實施例22所描述之方法,用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P20、P21、P22、P23及CP1來製備單元。所有單元中之液晶在單元之熱退火之後展示充分界定且均質的平面定向。低於0.2°之傾角使用來自Shintech之旋轉分析儀方法量測。
實施例24:
量測在實施例22及23中製備之單元之影像殘留。IPS單元之影像殘留藉由使用來自Shintech之Optipro-250量測。使用589nm之波長。由2個 獨立像素組成之未偏置樣品置放於正交偏振器之間,且樣品之對準方向平行於第一偏振器。兩個像素之電壓-透射率曲線藉由以下方式量測:施加60Hz方波電壓,以便找到最大透射率T100之電壓幅度V100,及達到1%透射率(T1[0])的電壓幅度V1。將具有幅度V100之60Hz方波電壓施加至第一像素(稱為量測像素,M)24小時之時間段,同時第二(參照,R)像素保持未偏置。樣品在此時間期間在室溫下儲存避光。在24小時之後,兩個像素之透射率T1[24h]再次藉由使用相同電壓V1量測。樣品之影像殘留為 影像殘留(24h)=[TM1(24h)/TM1(0h)]×[TR1(0h)/TR1(24h)]×100
其中M係指量測像素且R係指參照像素。單元之影像殘留在值低於109%時視為極佳(●),在值109%至113%之間時視為良好(□),且在值高於113%時視為差(×)。
如實施例24所示,根據共聚物(根據本發明)的影像殘留相較於比較實施例CP1的影像殘留(其係差的)係極佳或良好的。
實施例25:
來自實施例22及實施例23之單元之對準品質藉由對比率(CR)定量。未偏置IPS單元之對比度藉由以下方式測定;使用透射顯微鏡測量其漏光,該透射顯微鏡由以下各者組成:背光、偏振器及分析儀、用以量測透射光能量之在偏振器與光電倍增器之間的光學器件(聚光透鏡、顯微鏡物鏡)。使用來自ELDIM之LED背光作為光源,其與來自商業顯示器之背光相似。顯微鏡物鏡之焦平面(樣品)中之量測面積為約1mm2。在無樣品時,使來自顯微鏡之偏振器達到垂直位置(偵測器信號呈現最小值)。將未偏置樣品置放在顯微鏡物鏡下,且共平面旋轉直至偵測器顯示最小值V 0 (單元之對準方向平行於偏振器)。藉由保持樣品之共平面位置,使分析儀旋轉90°(直至偵測器顯示最大值Vmax)。樣品之對比度為CR=Vmax/V0
若CR低於1000,則對比度視為不良;若CR在1000與2000之間,則CR為中等(●);若CR在2000與3000之間,則對比度視為良好(□);且若CR高於3000,則CR視為極好()。
實施例26:
來自實施例22及23之單元電壓保持率(VHR)在室溫下係使用來自Toyo,Japan之LCM-1儀器量測。VHR使用短框時間段(T)量測。接著經T=20ms之時間段量測在V0(V在t=0時)=5V之情況下,64μs之電壓突波的電壓衰減V(在T=20ms時)。接著在室溫下測定電壓保持率,其係藉由在面積100% VHR的情況下所權衡、V0與V間的量測曲線之積分提供。 對所有測試單元而言,結果展示出VHR≧99%。

Claims (15)

  1. 一種共聚物,其包含:i.具有式(I)側鏈之第一單體 其中n 0為0至4之整數;及n 1為0至15之整數;及n 2為0至15之整數;及n 3為1至15之整數;及X、Y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H、F、Cl、CN;及S 2表示環狀、芳族、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CH-、-CH 2-基團可經鍵聯基團置換;及E表示O、S、NH、C(C 1-C 6烷基)、NR 4、OC、OOC、OCONH、OCONR 12、SCS、SC,其中R 12為環狀、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其中一個或多個-C-、-CH-、-CH 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鍵聯基團置換,及A表示鹵素、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炔基、或羧酸,其中一個 或多個-C-、-CH-、-CH 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及Z 2表示具有其電子密度去定域化及/或誘導其鄰近原子之電子密度去定域化的化學基團;及T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直鏈C 1-C 16烷基;及其中*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及ii.具有式(II)側鏈之第二單體 其中n 5及n 6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0、1或2;及E 1為橋聯基團,其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O-、-CO-、-COO-、-OCO-、-NR 6-、-NR 6CO、-CONR 6-、-NR 6COO-、-OCONR 6-、-NR 6CONR 6-、-C=C-、-C≡C-、-O-COO-;及S 3為間隔基團,其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單鍵、直鏈或分支鏈之C 1-C 24伸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氰基或鹵素取代,其中一個或多個CH 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雜原子置換,或經由下列組成之群置換:-O-、-CO-、-COO-、-OCO-、-OOC-、-NR 6-、-NR 6CO、-CONR 6-、-NR 6COO-、-OCONR 6-、-NR 6CONR 6-、-C=C-、-C≡C-、-O-COO-;及 Y 1及X 1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氰基或氫;及Ar 1及Ar 2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5至40個原子的環系統,其中各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不飽和度,其經由電子共軛(π-π鍵結)直接連接到式(II)的雙鍵;及R 1、R 2、R 3及R 4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 1-C 12烷氧基、鹵素、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腈基;或R 1及R 4為氫且R 2及R 3一起形成推電子環的殘基,其稠合至Ar 2環;及R 5、R 6及R 7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 1-C 12烷氧基、鹵素、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腈基或推電子單一取代基;或R 5及R 6一起形成推電子環的殘基,其稠合至Ar 1環;及*表示至聚合物主鏈的連接;及其中該聚合物主鏈為聚矽氧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物,其中在該第一單體及該第二單體中該聚合物主鏈的該等單體由式(VI)表示: 其中R a表示OH、Cl、具有1至20個碳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團、具有1至20個碳之烷基團或具有1至20個碳之芳基團;及R 0表示OH、Cl、具有1至20個碳之直鏈或分支鏈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團,其中-C-、-CH-、-CH 2-可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C 6-C 20芳基團置換;及 S 1表示單鍵、或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特別是C 1-C 12伸烷基,更特別是C 1-C 8伸烷基,更特別是C 1-C 6伸烷基,最特別是C 1-C 4伸烷基,最特別是C 1-C 2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 2-可經鍵聯基團置換;及z為0至15之整數;及Z 1表示單鍵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3至C 12脂肪族或脂環族基團;及*表示至該式(I)單體的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共聚物,其中R a、R 0如上文所述;及Z 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5-C 6脂環族基團;及S 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直鏈烷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共聚物,其中R a、R 0如上文所述;及Z 1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己醇基團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己烷醚基團;及S 1為乙基基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物,其中在具有式(I)側鏈的該第一單體中,n 0、n 1、n 2、n 3、S 2、T如上文所述;及A表示H、一個或多個鹵素、一個或多個甲氧基團或一個或多個羧酸基團;及E表示O或S或NH;及 X、Y為氫;及Z 2為CN。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共聚物,其中在具有式(I)側鏈的該第一單體中,n 0、n 1、n 2、n 3、S 2、T、A、X、Y及Z 2如上文所述;及E表示O。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共聚物,其中在具有式(II)側鏈的該第二單體中,S 3、Ar 1、Ar 2、X 1、Y 1、R 1、R 2、R 3、R 4、R 5、R 6、R 7、n 5及n 6如上文所述;及E 1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O-、-CO-、-COO-、-OCO-、-OOC-。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共聚物,其中在具有式(II)側鏈的該第二單體中,S 3為直鏈或分支鏈之C 1-C 24伸烷基,其未經取代且其中一個或多個CH 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O-置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之共聚物,其中R 1、R 2、R 3及R 4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 1-C 12烷氧基、鹵素、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腈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之共聚物,其中R 1及R 4為氫;且R 2及R 3一起形成推電子環的殘基,其稠合至Ar 2環;或其中R 1、R 2、R 3及R 4各自彼此獨立地為氫、C 1-C 12烷氧基、鹵素、 直鏈或分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烷基、腈基。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之共聚物,其中R 5、R 6及R 7為氫。
  12.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第一共聚物及與該第一共聚物不同之第二聚合物或共聚物,以及視情況選用之添加劑。
  13. 一種定向層,其包含至少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共聚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組成物。
  14.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定向層的用途,其用於液晶的定向。
  15. 一種光學或電光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較佳地為液晶顯示器單元、多層及混合層元件,其包含至少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直鏈、分支鏈或交聯共聚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組成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定向層。
TW106134058A 2016-10-11 2017-10-02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 TW2018233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93312 2016-10-11
??16193312.2 2016-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317A true TW201823317A (zh) 2018-07-01

Family

ID=5713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058A TW201823317A (zh) 2016-10-11 2017-10-02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531398A (zh)
KR (1) KR20190067847A (zh)
CN (1) CN109804306A (zh)
TW (1) TW201823317A (zh)
WO (1) WO20180690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31511A (zh) 1957-09-23
GB872355A (en) 1960-04-26 1961-07-05 Grace W R &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a tetrabasic acid and esters thereof
JPS58109479A (ja) 1981-12-22 1983-06-29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テトラカルボン酸無水物の製造方法
JPH0231681B2 (ja) 1983-04-14 1990-07-16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Tetorakarubonsannoseizohoho
JPH0235738B2 (ja) 1983-07-05 1990-08-13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Tetorakarubonsannoseizohoho
WO1999015576A1 (en) 1997-09-25 1999-04-01 Rolic Ag Photocrosslinkable polyimides
GB9907801D0 (en) 1999-04-06 1999-06-02 Rolic Ag Photoactive polymers
AU2001224973A1 (en) 2000-01-24 2001-07-31 Rolic Ag Photoactive poly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esters with side chain photocrosslinkable groups
EP1219651A1 (en) * 2000-12-29 2002-07-03 Rolic AG Photoactive copolymer
JP4458299B2 (ja) 2007-09-03 2010-04-28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TWI490316B (zh) 2009-07-09 2015-07-01 Rolic Ag 用於光學或光電元件之含酯基液晶
KR101642786B1 (ko) * 2009-11-26 2016-07-26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유기 반도체 배향용 조성물, 유기 반도체 배향막, 유기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533416B2 (ja) * 2009-11-26 2014-06-25 Jsr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素子用絶縁性配向組成物、有機半導体素子用絶縁性配向膜、有機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72039B2 (ja) 2011-08-02 2016-03-01 ロリク アーゲーRolic Ag 光配向性材料
EP2763957A1 (en) * 2011-10-03 2014-08-13 Rolic AG Photoaligning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306A (zh) 2019-05-24
WO2018069071A1 (en) 2018-04-19
JP2019531398A (ja) 2019-10-31
KR20190067847A (ko) 201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039B (zh) 光排列材料
TWI434877B (zh) 熱穩定配向材料
KR101469572B1 (ko) 지환족 그룹을 포함하는 광가교결합 가능한 재료
JP6200424B2 (ja) 光アライニング材料
KR101527402B1 (ko) 광정렬 조성물
KR102193256B1 (ko) 광반응성 화합물
KR101625539B1 (ko)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표시 소자 및 관련 화합물
JP7161001B2 (ja) 光配向材料
KR20130092424A (ko) 광정렬 재료
JP6808963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物品
KR20150138022A (ko) 액정 배향제용 디아민 화합물,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배향막 및 액정표시소자
TW201738363A (zh) 光可對準性材料的組成物
TW201823317A (zh) 光對準共聚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