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556A -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 Google Patents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556A
TW201822556A TW105140595A TW105140595A TW201822556A TW 201822556 A TW201822556 A TW 201822556A TW 105140595 A TW105140595 A TW 105140595A TW 105140595 A TW105140595 A TW 105140595A TW 201822556 A TW201822556 A TW 2018225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nnection quality
call
threshold
rece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5979B (zh
Inventor
闕志克
王慶堯
盧佑齊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5140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5979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25709.0A priority patent/CN108200613B/zh
Priority to US15/619,409 priority patent/US2018016785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97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5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換手方法一實施例包括,在第一網路建立發話裝置和受話裝置之語音通話;偵測發話裝置與第一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發話裝置與第二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偵測受話裝置與第二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以及根據第一連線品質、第二連線品質以及第三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第一網路換手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第二網路建立之發話裝置和受話裝置之待命通話,其中第一網路和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一封包交換網路和一電路交換網路。

Description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本說明書係有關於語音通話換手控制之技術,藉由無線網路,進行語音通話之電路交換網路(circuit switch network,CS-network)與封包交換網路(packet switch network,PS-network)之換手技術。
隨著使用者對於行動通訊的需求漸增,單純提供語音服務的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已不敷使用,於是各個技術發展與標準制訂組織紛紛推出了所謂的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包括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分碼多重存取-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2000)、以及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技術。其中,以使用寬頻分碼多重存取技術的全球行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而言,第三代行動通訊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因應未來對於 無線資料傳輸之需求會持續並大幅提昇,於是進一步提出了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稱為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設定的目標是以全網路化(All IP)概念為主軸,因此其系統架構中捨棄了電路交換領域(Circuit-Switched(CS)domain)的設計,而單獨以封包交換領域(Packet-Switched(PS)domain)來實現所有的行動通訊服務,包括語音服務亦由電路交換方式轉變成為網路語音傳遞技術(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然而,對部分營運商而言,在由現有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更新為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的過程中,考量到現有的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電路交換領域網路覆蓋率良好且容納量充足等原因,而選擇在語音服務部分仍運用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的電路交換領域來處理。問題是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所使用的系統架構仍同時包括電路交換領域與封包交換領域,由電路交換領域提供語音服務、封包交換領域提供封包服務。因此,就系統架構而言,長期演進系統與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之間的介接(interconnection),特別是關於語音服務方面,就必須共同研擬、制訂出相對應的通訊方法,使不同規格的系統之間能夠無礙地進行語音服務,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語音服務需求。目前能解決此一問題的方案之一是電路交換回落(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CSFB)架構,制訂於通訊協定規格書TS 23.272。
雖然行動通訊技術讓使用者可以藉由電信網路(即CS網路)在任何地點進行語音通話,但當使用者移動到室內或是地下室等收訊較不好之地方時,往往會因為使用者之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與電信網路之訊號不佳,而使得通話品質 下降或中斷。
有鑑於此,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手方法。上述換手方法包括,在一第一網路建立一發話裝置和一受話裝置之一語音通話;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偵測上述受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質;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上述第二連線品質以及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發話裝置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判斷上述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
若上述待命通話已建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其中上述第二門檻值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二門檻值,結束上述語音通話,且啟用上述待命通話。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若上述待命通話未建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從上述發話裝置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上述受話裝置。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當上述受話裝置接收到上述待命通話邀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判斷上述受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以及建立上述待命通話。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拒絕上述待命通話邀請。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當上述受話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上述發話裝置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上述待命通話。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上述換手方法更包括,根據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上述第二連線品質以及上述第三連線品質。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被應用為一發話裝置。上述用戶設備至少包括一無線通訊裝置和一通話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藉由一第一網路和一受話裝置建立一語音通話。通話處理裝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通話處理裝置更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和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 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被應用為一受話裝置。上述用戶設備至少包括一無線通訊裝置和一通話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藉由一第一網路和一發話裝置建立一語音通話。通話處理裝置偵測上述受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質,根據上述第三連線品質,以判斷是否接收來自上述發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邀請。當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時,通話處理裝置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和上述發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換手系統。上述換手系統包括一第一網路、一第二網路、一受話裝置以及一發話裝置。受話裝置偵測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質。發話裝置在上述第一網路建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語音通話,偵測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和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和上述第二連線品質。發話裝置更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關於本揭露其他附加的特徵與優點,此領域之熟習 技術人士,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根據本案實施方法中所揭露之執行聯繫程序之用戶設備以及無線通訊方法,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而得到。
100‧‧‧通訊系統
110‧‧‧發話裝置
111‧‧‧基頻信號處理裝置
112‧‧‧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
113‧‧‧通話處理裝置
114‧‧‧記憶裝置
120‧‧‧第一網路
121‧‧‧全球行動通訊系統邊緣無限存取網路
122‧‧‧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
123‧‧‧進化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
124‧‧‧通用封包無線服務子系統
124-1‧‧‧服務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
124-2‧‧‧閘道器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
125‧‧‧核心網路子系統
125-1‧‧‧行動管理實體
125-2‧‧‧服務閘道器
125-3‧‧‧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
125-4‧‧‧支援服務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之S4介面
126‧‧‧家庭訂戶服務
130‧‧‧第二網路
140‧‧‧受話裝置
400、500、600、700‧‧‧流程圖
TCH、TCL、TPH、TPL‧‧‧門檻值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所述之通訊系統100之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所述之發話裝置110之方塊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所述之發話第一網路120之示意圖。
第4A-4B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發話裝置從CS網路換手到PS網路之流程圖400。
第5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受話裝置從CS網路換手到PS網路之流程圖500。
第6A-6B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發話裝置從PS網路換手到CS網路之流程圖600。
第7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受話裝置從PS網路換手到CS網路之流程圖700。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一些可實施例,目的在於說明本揭露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所述之通訊系統100之方塊圖。如第1圖所示,在通訊系統100中包括了發話裝置(originating device)110、第一網路120、第二網路130以及一受話裝置(terminating device)140。注意地是,為了簡化說明本揭露之說明內容,第1圖僅係顯示一簡化之方塊圖,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可係表示一可進行語音通話的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例如:一蜂巢式電話(cell phone)、一手機mobile phone)、一數據卡、一筆記型電腦、一行動熱點(hotspot)、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數據機、一平板電腦(Tablet PC)或其它裝置,但並不以此為限。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所述之發話裝置110之方塊圖。如第2圖所示,發話裝置110包括至少一基頻(baseband)信號處理裝置111、一無線射頻(radio frequency,RF)信號處理裝置112、一通話處理裝置113、一記憶裝置114,以及包括至少一天線之天線模組。通話處理裝置113可包括至少一處理器經配置可執行存儲於記憶裝置中的多個程式指令。注意地是,為了簡化說明本揭露之說明內容,第2圖僅係顯示一簡化之方塊圖,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特別說明地是,底下關於發話裝置110之架構之描述亦適用於受話裝置140。因此,針對受話裝置140之架構就不再底下贅述。
根據一實施例,無線射頻(RF)信號處理裝置112可經由天線接收射頻信號,且對所接收之射頻信號進行處理將所接收 之射頻信號轉換為基頻信號,以供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來使用;或者無線射頻(RF)信號處理裝置112亦可從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接收基頻信號,並將所接收之基頻信號轉換為射頻信號,並將此射頻信號傳送至一同級通訊裝置(peer communication device)。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112可包括多個硬體元件以進行無線信號頻率之轉換。舉例來說: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112可包括一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一混波器(mixer)或其它可轉換頻率之元件。
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更經配置以處理基頻信號以取得由一同級通訊裝置所傳送之資訊或資料。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更包括多個硬體元件經配置以處理基頻信號。基頻信號的處理可包括類比轉數位(analog-to-digital,ADC)/數位轉類比(digital-to-analog,DAC)、增益(gain)調整、調變(modulation)/解調(demodulation)以及編碼(encode)/解碼(decode)等等。
通話處理裝置113可經配置以控制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和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112之操作。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通話處理裝置113亦可包括一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對應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和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112之軟體模組之程式碼。當程式碼執行時,伴隨著一資料結構之特定資料之程式碼可稱作一處理邏輯單元(processing logic unit)或一堆疊實例(stack instance)。因此,通話處理裝置113可視為包括多個處理邏輯單元,每一處理邏輯單元經配置以執行對應軟體模組之一或多個特定功能或任務。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通話處理裝置113可包括 一換手控制模組、一訊號控制模組以及一通話模組。換手控制模組可經配置以根據訊號品質判斷是否建立一待命通話,以進行換手。訊號控制模組可經配置以偵測訊號品質,並傳送偵測之結果給換手控制模組。通話模組可包括一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CS)通話模組以及一封包交換(packet switch,PS)通話模組。換手控制模組經配置控制通話模組係要使用CS通話模組進行通話或使用PS通話模組。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換手控制模組、訊號控制模組以及通話模組可整合於一晶片。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換手控制模組、訊號控制模組以及通話模組亦可以軟體實現。
記憶裝置114可經配置以儲存發話裝置110之軟體和韌體程式碼、系統資料、使用者資料等。記憶裝置114可係一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一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一硬碟或上述記憶裝置之組合,然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無線射頻信號處理裝置112和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可共同視為一無線通訊裝置,可經配置和一無線網路進行傳輸,以依照一預定義之無線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提供無線傳輸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發話裝置110更可擴張為包括多個天線且/或多個無線通訊裝置,本揭露並不以第2圖所示之架構為限。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通話處理裝置113可經配置以取代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或者發話裝置110可包括其它通話處理裝置經配置以取代基頻信號處理裝置111。因此,本揭 露並不以第2圖所示之架構為限。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所述之發話第一網路120之示意圖。注意地是,本揭露之第一網路120之架構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3圖所示,第一網路120可係指一電信網路,其包括:一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邊緣無限存取網路(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121、一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122、一進化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TRAN,E-UTRAN)123、一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子系統124,以及一核心網路(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s,EPC)子系統125。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會和GPRS 124以及EPC 125進行通訊,其中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藉由提供可和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進行無線傳送和接收之功能給GPRS 124以及EPC 125,以允許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和GPRS 124以及EPC 125之間的連線。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包括了一或多個基地台(或稱作B節點(NB)或進化B節點(eNB))以及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RNCs)。具體來說,GPRS 124包括服務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Service GPRS Support Node,SGSN)124-1以及閘道器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124-2,其中服務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124-1係一主要控制節點,其經配置以控制封包路由和 傳送、行動管理(例如:連結(attach)/分離(detach)和位置管理)、談話管理、邏輯鏈結管理以及認證和負載功能等,閘道器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124-2則係負責封包資料協定(Packet Data Protocol,PDP)位址之分配以及和外部網路之交互工作(inter-working)。EPC 125包括一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25-1,其經配置以負責閒置模式(idle mode)用戶設備追蹤、呼叫(paging)程序,以及連結和啟動程序。EPC 125亦包括一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SGW)125-2,其負責資料封包之路由和傳送。EPC 125亦包括一封包資料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125-3,其經配置以負責提供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和外部網路之連結。SGSN 124-1和MME 125-1會和家庭訂戶服務(Home Subscriber Serve,HSS)126進行通訊,HSS 126會提供裝置識別資訊,一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等。EPC 125亦可包括一支援SGSN之S4介面(S4-SGSN)125-4,因此,當GPRS 124被EPC 125取代時,可允許GERAN 121、UTRAN 122被存取。此外,第一網路120更包括其他功能實體,例如:一本地位置暫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未顯示),本地位置暫存器(HLR)係一中央資料庫,其經配置以儲存使用者相關資訊以及用戶(subscription)相關資訊,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第一網路120更可包括一通用行動通訊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網路,或一分碼多重存取(CDMA)網路。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之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 裝置140透過一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C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可定義為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第一網路120之GERAN 121、UTRAN 122或其他2G/3G網路,例如:UMTS網路、CDMA網路,來進行語音通話。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一電路交換網路進行語音通話,可定義為發話裝置110從E-UTRAN 123(即LTE網路或4G網路)經由電路交換回退(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CSFB)技術回退回2G/3G網路來進行語音通話。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第二網路130可係指IEEE 802.11標準所制定之一無線網路(Wi-Fi)。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可分別透過一無線存取點(wireless access point)連接第二網路130。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一封包交換(packet switch,P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可定義為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第二網路130(即Wi-Fi網路)來進行網際協議通話技術(Voice over IP,VoIP)通話。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一P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可視為一種OTT(over-the-top)服務。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會先透過PS網路向VoIP服務端進行註冊。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都註冊之後,發話裝置110即可從VoIP服務端取得受話裝置140之註冊帳號和上線狀態。舉例來說,發話裝置110可根據對話啟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取得受話裝置140之上線狀態。
為了方便說明本揭露之實施例,發話裝置110與CS網路之連線品質以第一連線品質表示;發話裝置110與PS網路 之連線品質以第二連線品質表示;受話裝置140與PS網路之連線品質以第三連線品質表示;以及受話裝置140與CS網路之連線品質以第四連線品質表示。但注意地是,此表示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
此外,在本揭露中,門檻值TCH和門檻值TCL可分別定義為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與CS網路間連線品質之一高標準以及一低標準。門檻值TPH和門檻值TPL可分別定義為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與PS網路間連線品質之一高標準以及一低標準。門檻值TCH、門檻值TCL、門檻值TPL以及門檻值TPH之數值可根據不同需求和情況去做適當調整和設定。
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係根據訊號強度偵測其與CS或PS網路之連線品質。也就是說,若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係根據訊號強度偵測其與CS或PS網路之連線品質時,門檻值TCH、門檻值TCL、門檻值TPL以及門檻值TPH即表示不同訊號強度之門檻值。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偵測係根據手機內建之應用軟體取得訊號強度之相關資訊。若以Android系統為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可透過Android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預先定義之TelephonyManager獲得GSM訊號強度之相關資訊,以及透過Android之應用程式編程介面預先定義之WifiManager獲得Wi-Fi訊號強度。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些實施例,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偵測其與CS或PS網路之連線品質亦可根據其他參數或 指標來進行判斷,例如:封包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位元錯誤率(packet error rate)、訊框錯誤率(frame error rate)或訊雜比(signal to noise ratio),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當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一C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時,發話裝置110會開始偵測其與CS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當發話裝置110開始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時,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門檻值TCH。若第一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TCH,即表示發話裝置110與C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良好,並不需要進行換手之操作。因此,發話裝置110會持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
若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一門檻值TCH,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受話裝置140是否已在PS網路建立一PS待命通話。特別說明地是,本揭露所述之「待命通話」係表示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之通話(例如:PS待命通話或CS待命通話)已建立,但先被保留住未被接通。
若PS待命通話已建立,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門檻值TCL,其中門檻值TCL小於門檻值TCH。若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一門檻值TCL,發話裝置110就會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C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並啟用在PS網路已建立之PS待命通話,以使得發話裝置110之使用者可透過PS網路繼續與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進行通話。此外,當發話裝置110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C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時,受話裝置140亦會啟用在PS網路之PS待命通話,以使得 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可透過PS網路繼續與發話裝置110之使用者進行通話。
若PS待命通話還未建立,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門檻值TPL。若第二連線品質未大於一門檻值TPL,即表示發話裝置110與P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很差,並不適合換手。因此,發話裝置110會回到先前之程序,繼續持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若第二連線品質大於一門檻值TPL,發話裝置110會經由PS網路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受話裝置140。
受話裝置140收到待命通話邀請後,受話裝置140會判斷其與PS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門檻值TPL。若第三連線品質未大於一門檻值TPL,即表示受話裝置140與P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很差,並不適合換手。因此,若第三連線品質未大於一門檻值TPL,受話裝置140會拒絕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若第三連線品質大於一門檻值TPL,受話裝置140則會接受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特別說明地是,當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C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時,受話裝置140就會開始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因此,當受話裝置140拒絕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邀請時,受話裝置140會持續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當受話裝置140接受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邀請時,受話裝置140就會停止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
當發話裝置110得知受話裝置140接受待命通話邀請時,發話裝置110即可透過PS網路與受話裝置140建立PS待 命通話。當發話裝置110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C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時,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即會啟用在PS網路之PS待命通話,使得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可繼續進行語音通話。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當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一P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時,發話裝置110會開始偵測其與PS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當發話裝置110開始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時,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門檻值TPH。若第二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TPH,即表示發話裝置110與P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良好,並不需要進行換手之操作。因此,發話裝置110會持續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第二連線品質小於門檻值TPH,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受話裝置140是否已在CS網路建立一CS待命通話。
若CS待命通話已建立,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小於門檻值TPL,其中門檻值TPL小於門檻值TPH。若第二連線品質小於門檻值TPL,發話裝置110就會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P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並啟用在CS網路之CS待命通話,以使得發話裝置110之使用者可透過CS網路繼續與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進行通話。此外,當發話裝置110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P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時,受話裝置140亦會啟用在CS網路之CS待命通話,以使得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可透過CS網路繼續與發話裝置110之使用者進行通話。
若CS待命通話還未建立,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其與 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大於門檻值TCL。若第一連線品質未大於門檻值TCL,即表示發話裝置110與C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很差,並不適合換手。因此,發話裝置110會回到先前之程序,繼續持續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若第一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TCL,發話裝置110則會經由CS網路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受話裝置140。
受話裝置140收到待命通話邀請後,受話裝置140會判斷其與CS網路之第四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門檻值TCL。若第四連線品質未大於門檻值TCL,即表示受話裝置140與CS網路目前的連線品質很差,並不適合換手。因此,若第四連線品質未大於門檻值TCL,受話裝置140會拒絕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若第四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TCL,受話裝置140則會接受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特別說明地是,當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透過PS網路進行語音通話時,受話裝置140就會開始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四連線品質。因此,當受話裝置140拒絕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邀請時,受話裝置140會持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四連線品質;當受話裝置140接受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邀請時,受話裝置140就會停止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四連線品質。
當發話裝置110得知受話裝置140接受待命通話邀請時,發話裝置110即可透過CS網路與受話裝置140建立CS待命通話。當發話裝置110終止目前與受話裝置140在PS網路上之語音通話時,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即會啟用在CS網路之CS待命通話,使得發話裝置110和受話裝置140之使用者 可繼續進行語音通話。
第4A-4B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發話裝置從CS網路換手到PS網路之流程圖400。此流程適用於已藉由CS網路和受話裝置140建立一語音通話之發話裝置110。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網路可表示IEEE 802.11標準所制定之一無線網路。首先,在步驟S411,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CS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在步驟S412,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CH)。若第一連線品質未小於第一門檻值,回到步驟S4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第一連線品質小於第一門檻值,執行步驟S413。在步驟S413,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若待命通話已建立,進行步驟S414。在步驟S414,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CL),其中第二門檻值小於第一門檻值。若第一連線品質小於第二門檻值,進行步驟S415。在步驟S415,發話裝置110結束其與受話裝置140在CS網路之語音通話,並且啟用在PS網路之待命通話繼續與受話裝置140進行通話。若第一連線品質未小於第二門檻值,回到步驟S4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待命通話未建立,進行步驟S416。在步驟S416,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 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PL)。若第二連線品質未大於第三門檻值,回到步驟S4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第二連線品質大於第三門檻值,進行步驟S417。在步驟S417,發話裝置110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受話裝置140。在步驟S418,判斷受話裝置140是否接受待命通話邀請。若受話裝置140接受待命通話邀請,進行步驟S419。在步驟S419,發話裝置110在PS網路建立其和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並回到步驟S411。若受話裝置140拒絕待命通話邀請,則直接回到步驟S411。
第5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受話裝置從CS網路換手到PS網路之流程圖500。此流程適用於已藉由CS網路和發話裝置110建立一語音通話之受話裝置140。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網路可表示IEEE 802.11標準所制定之一無線網路。首先,在步驟S511,受話裝置140偵測其與PS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質。在步驟S512,受話裝置140判斷是否從PS網路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一待命通話邀請。若沒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繼續進行步驟S511和步驟S512。
若有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進行步驟S513。在步驟S513,受話裝置140會判斷其與PS網路之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PL)。若第三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進行步驟S514。在步驟S514,受話裝置140接受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以在PS網路 建立與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若第三連線品質未大於門檻值,進行步驟S515。在步驟S515,受話裝置140拒絕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並回到步驟S511。
第6A-6B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發話裝置從PS網路換手到CS網路之流程圖600。此流程適用於已藉由PS網路和受話裝置140建立一語音通話之發話裝置110。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網路可表示IEEE 802.11標準所制定之一無線網路。首先,在步驟S611,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CS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在步驟S612,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PH)。若第二連線品質未小於第一門檻值,回到步驟S6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第二連線品質小於第一門檻值,執行步驟S613。在步驟S613,發話裝置110會判斷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若待命通話已建立,進行步驟S614。在步驟S614,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PL),其中第二門檻值小於第一門檻值。若第二連線品質小於第二門檻值,進行步驟S615。在步驟S615,發話裝置110結束其與受話裝置140在PS網路之語音通話,並且啟用在CS網路之待命通話繼續與受話裝置140進行通話。若第二連線品質未小於第二門檻值,回到步驟S6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待命通話未建立,進行步驟S616。在步驟S616,發話裝置110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CL)。若第一連線品質未大於第三門檻值,回到步驟S611,發話裝置110會繼續偵測其與CS網路之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其與PS網路之第二連線品質。
若第一連線品質大於第三門檻值,進行步驟S617。在步驟S617,發話裝置110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受話裝置140。在步驟S618,判斷受話裝置140是否接受待命通話邀請。若受話裝置140接受待命通話邀請,進行步驟S619。在步驟S619,發話裝置110在CS網路建立其和受話裝置140之待命通話,並回到步驟S611。若受話裝置140拒絕待命通話邀請,則回到步驟S611。
第7圖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關於一受話裝置從PS網路換手到CS網路之流程圖700。此流程適用於已藉由PS網路和發話裝置110建立一語音通話之受話裝置140。此外於一實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網路可表示IEEE 802.11標準所制定之一無線網路。首先,在步驟S711,受話裝置140偵測其與CS網路之一第四連線品質。在步驟S712,受話裝置140判斷是否從CS網路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一待命通話邀請。若沒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繼續進行步驟S711和步驟S712。
若有接收到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進行步驟S713。在步驟S713,受話裝置140會判斷其與CS網路之第四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門檻值(在此流程係表示門檻值TCL)。若 第四連線品質大於門檻值,進行步驟S714。在步驟S714,受話裝置140接受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以在CS網路建立與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若第四連線品質未大於門檻值,進行步驟S714。在步驟S714,受話裝置140拒絕來自發話裝置110之待命通話邀請,並回到步驟S711。
根據本揭露所提出之換手方法,當使用者移動到室內或是地下室等收訊較不好之地方時,使用者可藉由無線區域網路(Wi-Fi)與對方建立VoIP(Voice over IP)通話,來延續被中斷的行動通話。當使用者從室內或是地下室等收訊較不好之地方移動到室外,無法再和無線區域網連線路時,使用者則可換手到電信網路,來延續被中斷的行動通話。因此,本揭露所提出之換手方法將提供給使用者更良好之通話品質。
在本說明書中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序號,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僅係為了方便說明,彼此之間並沒有順序上的先後關係。
本揭露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可直接透過通話處理裝置經配置以至少一處理器執行,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應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 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儲存媒體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可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用戶設備則可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用戶設備的方式,包括於用戶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和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以上段落使用多種層面描述。顯然的,本文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實現,而在範例中揭露之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之狀況。根據本文之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藝之人士應理解在本文揭露之各層面可獨立實作或兩種以上之層面可以合併實作。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6)

  1. 一種換手方法,包括:在一第一網路建立一發話裝置和一受話裝置之一語音通話;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偵測上述受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質;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上述第二連線品質以及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發話裝置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判斷上述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 若上述待命通話已建立,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其中上述第二門檻值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二門檻值,結束上述語音通話,且啟用上述待命通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若上述待命通話未建立,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從上述發話裝置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上述受話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當上述受話裝置接收到上述待命通話邀請,判斷上述受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以及建立上述待命通話。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拒絕上述待命通話邀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當上述受話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在上述第二網路 建立上述發話裝置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上述待命通話。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換手方法,更包括:根據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上述第二連線品質以及上述第三連線品質。
  9. 一種用戶設備,被應用為一發話裝置,包括:一無線通訊裝置,經配置藉由一第一網路和一受話裝置建立一語音通話;以及一通話處理裝置,經配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以及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和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更經配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更經配置判斷上述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若上述待命 通話已建立,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更經配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其中上述第二門檻值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二門檻值,上述通話處理裝置結束上述語音通話,且啟用上述待命通話。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若上述待命通話未建立,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更經配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通話處理裝置藉由上述無線通訊裝置從上述發話裝置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上述受話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當上述受話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上述通話處理裝置藉由上述無線通訊裝置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上述發話裝置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上述待命通話。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根據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以及上述第二連線品質。
  15. 一種用戶設備,被應用為一受話裝置,包括:一無線通訊裝置,經配置藉由一第一網路和一發話裝置建立一語音通話;以及一通話處理裝置,經配置偵測上述受話裝置與一第二網路 之一第三連線品質,根據上述第三連線品質,以判斷是否接受來自上述發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邀請,以及當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時,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和上述發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當上述受話裝置接收到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更經配置判斷上述受話裝置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以建立上述待命通話。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拒絕上述待命通話邀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用戶設備,其中上述通話處理裝置根據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三連線品質。
  19. 一種換手系統,包括:一第一網路;一第二網路;一受話裝置,經配置偵測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一第三連線品 質;一發話裝置,在上述第一網路建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語音通話,經配置偵測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一第一連線品質和與一第二網路之一第二連線品質,以及根據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和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判斷是否從上述第一網路換手到上述第二網路,並啟用已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一待命通話,其中上述第一網路和上述第二網路可分別係一電路交換網路和一封包交換網路,或分別係上述封包交換網路和上述電路交換網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上述發話裝置更經配置偵測上述發話裝置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上述發話裝置更判斷上述待命通話是否已建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若上述待命通話已建立,上述發話裝置更經配置偵測其與上述第一網路之上述第一連線品質是否小於一第二門檻值,其中上述第二門檻值小於上述第一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一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二門檻值,上述發話裝置結束上述語音通話,且啟用上述待命通話。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若上述待 命通話未建立,上述發話裝置更經配置偵測其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二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一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二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發話裝置發送一待命通話邀請至上述受話裝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當上述受話裝置接收到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上述受話裝置經配置判斷其與上述第二網路之上述第三連線品質是否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以及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大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受話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以建立上述待命通話。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若上述第三連線品質小於上述第三門檻值,上述受話裝置拒絕上述待命通話邀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當上述受話裝置接受上述待命通話邀請時,上述發話裝置在上述第二網路建立和上述受話裝置之上述待命通話。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換手系統,其中上述發話裝置根據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一連線品質、上述第二連線品質,以及上述受話裝置訊號強度偵測上述第三連線品質。
TW105140595A 2016-12-08 2016-12-08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TWI625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595A TWI625979B (zh) 2016-12-08 2016-12-08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CN201710025709.0A CN108200613B (zh) 2016-12-08 2017-01-13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US15/619,409 US20180167857A1 (en) 2016-12-08 2017-06-09 Handover method,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595A TWI625979B (zh) 2016-12-08 2016-12-08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5979B TWI625979B (zh) 2018-06-01
TW201822556A true TW201822556A (zh) 2018-06-16

Family

ID=6248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595A TWI625979B (zh) 2016-12-08 2016-12-08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67857A1 (zh)
CN (1) CN108200613B (zh)
TW (1) TWI625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998B (zh) * 2018-08-30 2021-09-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语音呼叫方法和ue
CN108882291B (zh) * 2018-08-30 2021-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4349B1 (ko) * 2001-12-18 2004-03-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핸드오프 보장을 위한 호 제어 방법
US7047036B2 (en) * 2002-07-02 2006-05-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betwee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a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MTS)
GB2426157B (en) * 2003-11-20 2009-03-1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eamless call switching in a dual mode environment
WO2008081267A1 (en) * 2006-12-29 2008-07-10 Nokia Corporation A method of handover of circuit-switched voice call to packet-switched voice call
US8385216B1 (en) * 2007-11-20 2013-02-26 Spring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tical handoff with target traffic channel setup conveyed via source channel
US20090180440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Snrlabs Corporation Client-Based Multimode Handov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7303B2 (en) * 2008-02-07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eamless mobility
CN101447893B (zh) * 2008-12-31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业务备份的方法和系统及终端、呼叫会话控制服务器
CN101588617B (zh) * 2009-05-14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CN102577504B (zh) * 2009-10-28 2015-01-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视频通话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方法和装置
US9667713B2 (en) * 2011-03-21 2017-05-30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eer-to-peer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ervice providers
US9286116B2 (en) * 2012-07-06 2016-03-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le core real-time task execution
CN103686906B (zh) * 2013-12-12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关设备
CN105430699B (zh) * 2015-11-18 2019-03-01 北京华信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Wlan网络中终端在ap间高速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67857A1 (en) 2018-06-14
CN108200613B (zh) 2021-07-30
CN108200613A (zh) 2018-06-22
TWI625979B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2022B (zh) 增強多媒體呼叫控制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US93324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US2015020828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EP2974450B1 (en) Communication handovers from networks using unlicensed spectrum to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CN104980905A (zh) 多用户识别模块装置及用户识别模块选择方法
CN105050142A (zh)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和方法
US8744445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handover message decod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8023162A2 (en) Methods for call continuit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796265A (zh) 一种基于视频会话的srvcc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67068A (zh) 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基于分组交换的语音指示处理
EP3253118B1 (en) Improved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70289863A1 (en) Troubleshoo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51727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networks
TWI625979B (zh)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US9992709B2 (en) Dynamic session transfer number for voice call continuity
US20140126535A1 (en) Bss derived information for cs to ps srvcc
US10136377B1 (en) Mobile device handoff optimization
JP2012129956A (ja)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管理ノード
JP2017519392A (ja) Msc間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mapを介したimeisvの指示
US20160308916A1 (en) Providing access network information for ims calls terminating to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KR102129901B1 (ko) 회선 교환 폴백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775125B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service continuity
JPWO2019074045A1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80270626A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EP328831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rvcc capabilit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