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0613B -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0613B
CN108200613B CN201710025709.0A CN201710025709A CN108200613B CN 108200613 B CN108200613 B CN 108200613B CN 201710025709 A CN201710025709 A CN 201710025709A CN 108200613 B CN108200613 B CN 108200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nnection quality
call
threshold
stand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5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0613A (zh
Inventor
阙志克
王庆尧
卢佑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8200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0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0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0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04W36/0022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between packet switched [PS] and circuit switched [CS]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换手方法一实施例包括,在第一网络建立发话装置和受话装置的语音通话;侦测发话装置与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发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侦测受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以及根据第一连线品质、第二连线品质以及第三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第一网络换手到第二网络,并启用已在第二网络建立的发话装置和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其中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封包交换网络和电路交换网络。

Description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是有关于语音通话换手控制的技术,通过网络,进行语音通话的电路交换网络(circuit switch network,CS-network)与封包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network,PS-network)的换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者对于移动通讯的需求渐增,单纯提供语音服务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已不敷使用,于是各个技术发展与标准制订组织纷纷推出了所谓的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包括宽频分码多重存取(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分码多重存取-2000(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2000)、以及分时-同步分码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技术。其中,以使用宽频分码多重存取技术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而言,第三代移动通讯组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因应未来对于无线数据传输的需求会持续并大幅提升,于是进一步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设定的目标是以全网络化(All IP)概念为主轴,因此其系统架构中舍弃了电路交换领域(Circuit-Switched(CS)domain)的设计,而单独以封包交换领域(Packet-Switched(PS)domain)来实现所有的移动通讯服务,包括语音服务亦由电路交换方式转变成为网络语音传递技术(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然而,对部分营运商而言,在由现有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更新为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的过程中,考量到现有的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的电路交换领域网络覆盖率良好且容纳量充足等原因,而选择在语音服务部分仍运用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的电路交换领域来处理。问题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所使用的系统架构仍同时包括电路交换领域与封包交换领域,由电路交换领域提供语音服务、封包交换领域提供封包服务。因此,就系统架构而言,长期演进系统与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之间的介接(interconnection),特别是关于语音服务方面,就必须共同研拟、制订出相对应的通讯方法,使不同规格的系统之间能够无碍地进行语音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语音服务需求。目前能解决此一问题的方案之一是电路交换回落(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CSFB)架构,制订于通讯协定规格书TS 23.272。
虽然移动通讯技术让使用者可以通过电信网络(即CS网络)在任何地点进行语音通话,但当使用者移动到室内或是地下室等收讯较不好的地方时,往往会因为使用者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电信网络的信号不佳,而使得通话品质下降或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手方法。所述换手方法包括,在第一网络建立发话装置和一受话装置的一语音通话;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侦测所述受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所述第二连线品质以及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并启用已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的发话装置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判断所述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
若所述待命通话已建立,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结束所述语音通话,且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若所述待命通话未建立,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第三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从所述发话装置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受话装置接收到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受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及建立所述待命通话。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拒绝所述待命通话邀请。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所述发话装置和所述受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换手方法还包括,根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所述第二连线品质以及所述第三连线品质。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被应用为发话装置。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括无线通讯装置和通话处理装置。无线通讯装置通过第一网络和受话装置建立语音通话。通话处理装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通话处理装置更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和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并启用已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的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被应用为受话装置。所述用户设备至少包括无线通讯装置和通话处理装置。无线通讯装置通过第一网络和发话装置建立语音通话。通话处理装置侦测所述受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根据所述第三连线品质,以判断是否接收来自所述发话装置的待命通话邀请。当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时,通话处理装置启用已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和所述发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手系统。所述换手系统包括第一网络、第二网络、受话装置以及发话装置。受话装置侦测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发话装置在所述第一网络建立和所述受话装置的语音通话,侦测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和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以及发话装置更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和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并启用已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的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关于本公开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此领域的熟悉技术人士,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根据本案实施方法中所揭露的执行联系程序的用户设备以及无线通讯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系统100的方块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发话装置110的方块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发话第一网络120的示意图;
图4A-4B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发话装置从CS网络换手到PS网络的流程图400;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受话装置从CS网络换手到PS网络的流程图500;
图6A-6B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发话装置从PS网络换手到CS网络的流程图600;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受话装置从PS网络换手到CS网络的流程图700。
【符号说明】
100 通讯系统
110 发话装置
111 基频信号处理装置
112 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
113 通话处理装置
114 记忆装置
120 第一网络
121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边缘无限存取网络
122 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
123 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
124 通用封包无线服务子系统
124-1 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
124-2 闸道器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
125 核心网络子系统
125-1 移动管理实体
125-2 服务闸道器
125-3 封包数据网络闸道器
125-4 支持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的S4接口
126 家庭订户服务
130 第二网络
140 受话装置
400、500、600、700 流程图
TCH、TCL、TPH、TPL 阈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一些可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公开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图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系统100的方块图。如图1所示,在通讯系统100中包括了发话装置(originating device)110、第一网络120、第二网络130以及一受话装置(terminating device)140。注意地是,为了简化说明本公开的说明内容,图1仅是显示一简化的方块图,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
根据一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可是表示一可进行语音通话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一蜂巢式电话(cell phone)、一手机mobile phone)、一数据卡、一笔记型电脑、一移动热点(hotspot)、一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数据机、一平板电脑(Tablet PC)或其它装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发话装置110的方块图。如图2所示,发话装置110包括至少一基频(baseband)信号处理装置111、一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处理装置112、一通话处理装置113、一记忆装置114,以及包括至少一天线的天线模块。通话处理装置113可包括至少一处理器经配置可执行存储于记忆装置中的多个程序指令。注意地是,为了简化说明本公开的说明内容,图2仅是显示一简化的方块图,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特别说明地是,底下关于发话装置110的架构的描述亦适用于受话装置140。因此,针对受话装置140的架构就不再底下赘述。
根据一实施例,无线射频(RF)信号处理装置112可经由天线接收射频信号,且对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以供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来使用;或者无线射频(RF)信号处理装置112亦可从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接收基频信号,并将所接收的基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将此射频信号传送至一同级通讯装置(peercommunication device)。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可包括多个硬件元件以进行无线信号频率的转换。举例来说: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可包括一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一混波器(mixer)或其它可转换频率的元件。
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更经配置以处理基频信号以取得由一同级通讯装置所传送的信息或数据。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还包括多个硬件元件经配置以处理基频信号。基频信号的处理可包括模拟转数字(analog-to-digital,ADC)/数字转模拟(digital-to-analog,DAC)、增益(gain)调整、调变(modulation)/解调(demodulation)以及编码(encode)/解码(decode)等等。
通话处理装置113可经配置以控制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和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的操作。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通话处理装置113亦可包括一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对应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和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的软件模块的程序码。当程序码执行时,伴随着一数据结构的特定数据的程序码可称作一处理逻辑单元(processing logicunit)或一堆叠实例(stack instance)。因此,通话处理装置113可视为包括多个处理逻辑单元,每一处理逻辑单元经配置以执行对应软件模块的一或多个特定功能或任务。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通话处理装置113可包括一换手控制模块、一信号控制模块以及一通话模块。换手控制模块可经配置以根据信号品质判断是否建立一待命通话,以进行换手。信号控制模块可经配置以侦测信号品质,并传送侦测的结果给换手控制模块。通话模块可包括一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通话模块以及一封包交换(packetswitch,PS)通话模块。换手控制模块经配置控制通话模块是要使用CS通话模块进行通话或使用PS通话模块。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换手控制模块、信号控制模块以及通话模块可整合于一芯片。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换手控制模块、信号控制模块以及通话模块亦可以软件实现。
记忆装置114可经配置以储存发话装置110的软件和固件程序码、系统数据、使用者数据等。记忆装置114可是一挥发性记忆体(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一挥发性记忆体(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记忆体(flash memory)、只读记忆体(Read Only Memory,ROM))、一硬盘或所述记忆装置的组合,然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无线射频信号处理装置112和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可共同视为一无线通讯装置,可经配置和一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以依照一预定义的无线存取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提供无线传输服务。在一些实施例中,发话装置110更可扩张为包括多个天线且/或多个无线通讯装置,本公开并不以图2所示的架构为限。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话处理装置113可经配置以取代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或者发话装置110可包括其它通话处理装置经配置以取代基频信号处理装置111。因此,本公开并不以图2所示的架构为限。
图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发话第一网络120的示意图。注意地是,本公开的第一网络120的架构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第一网络120可是指一电信网络,其包括:一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边缘无限存取网络(GSM EDGE RadioAccess Network,GERAN)121、一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122、一进化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 UTRAN,E-UTRAN)123、一通用封包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子系统124,以及一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s,EPC)子系统125。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会和GPRS 124以及EPC 125进行通讯,其中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通过提供可和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进行无线传送和接收的功能给GPRS124以及EPC 125,以允许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和GPRS 124以及EPC 125之间的连线。GERAN 121、UTRAN 122,以及E-UTRAN 123包括了一或多个基地台(或称作B节点(NB)或进化B节点(eNB))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s,RNCs)。具体来说,GPRS124包括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Service GPRS Support Node,SGSN)124-1以及闸道器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124-2,其中服务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124-1是一主要控制节点,其经配置以控制封包路由和传送、移动管理(例如:连结(attach)/分离(detach)和位置管理)、谈话管理、逻辑链结管理以及认证和负载功能等,闸道器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支持节点124-2则是负责封包数据协定(PacketData Protocol,PDP)地址的分配以及和外部网络的交互工作(inter-working)。EPC 125包括一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25-1,其经配置以负责闲置模式(idle mode)用户设备追踪、呼叫(paging)程序,以及连结和启动程序。EPC 125亦包括一服务闸道器(Serving Gateway,SGW)125-2,其负责数据封包的路由和传送。EPC 125亦包括一封包数据网络闸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125-3,其经配置以负责提供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和外部网络的连结。SGSN 124-1和MME 125-1会和家庭订户服务(Home Subscriber Serve,HSS)126进行通讯,HSS 126会提供装置识别信息,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等。EPC 125亦可包括一支持SGSN的S4接口(S4-SGSN)125-4,因此,当GPRS 124被EPC 125取代时,可允许GERAN 121、UTRAN 122被存取。此外,第一网络120还包括其他功能实体,例如:一本地位置暂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HLR)(未显示),本地位置暂存器(HLR)是一中央数据库,其经配置以储存使用者相关信息以及用户(subscription)相关信息,但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网络120更可包括一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网络,或一分码多重存取(CDMA)网络。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的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可定义为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第一网络120的GERAN 121、UTRAN 122或其他2G/3G网络,例如:UMTS网络、CDMA网络,来进行语音通话。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电路交换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可定义为发话装置110从E-UTRAN 123(即LTE网络或4G网络)经由电路交换回退(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CSFB)技术回退回2G/3G网络来进行语音通话。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第二网络130可是指IEEE 802.11标准所制定的一无线网络(Wi-Fi)。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可分别透过一无线存取点(wireless accesspoint)连接第二网络130。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封包交换(packet switch,P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可定义为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第二网络130(即Wi-Fi网络)来进行网际协议通话技术(Voice over IP,VoIP)通话。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P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可视为一种OTT(over-the-top)服务。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会先透过PS网络向VoIP服务端进行注册。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都注册之后,发话装置110即可从VoIP服务端取得受话装置140的注册帐号和上线状态。举例来说,发话装置110可根据对话启动协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取得受话装置140的上线状态。
为了方便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发话装置110与CS网络的连线品质以第一连线品质表示;发话装置110与PS网络的连线品质以第二连线品质表示;受话装置140与PS网络的连线品质以第三连线品质表示;以及受话装置140与CS网络的连线品质以第四连线品质表示。但注意地是,此表示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此外,在本公开中,阈值TCH和阈值TCL可分别定义为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与CS网络间连线品质的一高标准以及一低标准。阈值TPH和阈值TPL可分别定义为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与PS网络间连线品质的一高标准以及一低标准。阈值TCH、阈值TCL、阈值TPL以及阈值TPH的数值可根据不同需求和情况去做适当调整和设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是根据信号强度侦测其与CS或PS网络的连线品质。也就是说,若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是根据信号强度侦测其与CS或PS网络的连线品质时,阈值TCH、阈值TCL、阈值TPL以及阈值TPH即表示不同信号强度的阈值。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侦测是根据手机内建的应用软件取得信号强度的相关信息。若以Android系统为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可透过Android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预先定义的TelephonyManager获得GSM信号强度的相关信息,以及透过Android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预先定义的WifiManager获得Wi-Fi信号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侦测其与CS或PS网络的连线品质亦可根据其他参数或指标来进行判断,例如:封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位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帧错误率(frame error rate)或信噪比(signal tonoise ratio),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当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C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时,发话装置110会开始侦测其与CS网络的一第一连线品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当发话装置110开始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时,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阈值TCH。若第一连线品质大于阈值TCH,即表示发话装置110与C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良好,并不需要进行换手的操作。因此,发话装置110会持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
若第一连线品质小于一阈值TCH,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受话装置140是否已在PS网络建立一PS待命通话。特别说明地是,本公开所述的“待命通话”是表示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的通话(例如:PS待命通话或CS待命通话)已建立,但先被保留住未被接通。
若PS待命通话已建立,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阈值TCL,其中阈值TCL小于阈值TCH。若第一连线品质小于一阈值TCL,发话装置110就会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C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并启用在PS网络已建立的PS待命通话,以使得发话装置110的使用者可透过PS网络继续与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进行通话。此外,当发话装置110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C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时,受话装置140亦会启用在PS网络的PS待命通话,以使得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可透过PS网络继续与发话装置110的使用者进行通话。
若PS待命通话还未建立,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阈值TPL。若第二连线品质未大于一阈值TPL,即表示发话装置110与P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很差,并不适合换手。因此,发话装置110会回到先前的程序,继续持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若第二连线品质大于一阈值TPL,发话装置110会经由PS网络发送一待命通话邀请至受话装置140。
受话装置140收到待命通话邀请后,受话装置140会判断其与PS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阈值TPL。若第三连线品质未大于一阈值TPL,即表示受话装置140与P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很差,并不适合换手。因此,若第三连线品质未大于一阈值TPL,受话装置140会拒绝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若第三连线品质大于一阈值TPL,受话装置140则会接受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特别说明地是,当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C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时,受话装置140就会开始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因此,当受话装置140拒绝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邀请时,受话装置140会持续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当受话装置140接受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邀请时,受话装置140就会停止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
当发话装置110得知受话装置140接受待命通话邀请时,发话装置110即可透过PS网络与受话装置140建立PS待命通话。当发话装置110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C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时,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即会启用在PS网络的PS待命通话,使得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可继续进行语音通话。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当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一P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时,发话装置110会开始侦测其与PS网络的一第二连线品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当发话装置110开始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时,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阈值TPH。若第二连线品质大于阈值TPH,即表示发话装置110与P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良好,并不需要进行换手的操作。因此,发话装置110会持续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第二连线品质小于阈值TPH,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受话装置140是否已在CS网络建立一CS待命通话。
若CS待命通话已建立,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小于阈值TPL,其中阈值TPL小于阈值TPH。若第二连线品质小于阈值TPL,发话装置110就会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P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并启用在CS网络的CS待命通话,以使得发话装置110的使用者可透过CS网络继续与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进行通话。此外,当发话装置110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P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时,受话装置140亦会启用在CS网络的CS待命通话,以使得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可透过CS网络继续与发话装置110的使用者进行通话。
若CS待命通话还未建立,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大于阈值TCL。若第一连线品质未大于阈值TCL,即表示发话装置110与C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很差,并不适合换手。因此,发话装置110会回到先前的程序,继续持续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若第一连线品质大于阈值TCL,发话装置110则会经由CS网络发送一待命通话邀请至受话装置140。
受话装置140收到待命通话邀请后,受话装置140会判断其与CS网络的第四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阈值TCL。若第四连线品质未大于阈值TCL,即表示受话装置140与CS网络目前的连线品质很差,并不适合换手。因此,若第四连线品质未大于阈值TCL,受话装置140会拒绝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若第四连线品质大于阈值TCL,受话装置140则会接受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特别说明地是,当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透过PS网络进行语音通话时,受话装置140就会开始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四连线品质。因此,当受话装置140拒绝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邀请时,受话装置140会持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四连线品质;当受话装置140接受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邀请时,受话装置140就会停止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四连线品质。
当发话装置110得知受话装置140接受待命通话邀请时,发话装置110即可透过CS网络与受话装置140建立CS待命通话。当发话装置110终止目前与受话装置140在PS网络上的语音通话时,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即会启用在CS网络的CS待命通话,使得发话装置110和受话装置140的使用者可继续进行语音通话。
图4A-4B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发话装置从CS网络换手到PS网络的流程图400。此流程适用于已通过CS网络和受话装置140建立一语音通话的发话装置110。此外于一实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网络可表示IEEE802.11标准所制定的一无线网络。首先,在步骤S411,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CS网络的一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一第二连线品质。在步骤S412,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第一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CH)。若第一连线品质未小于第一阈值,回到步骤S4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第一连线品质小于第一阈值,执行步骤S413。在步骤S413,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若待命通话已建立,进行步骤S414。在步骤S414,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第二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CL),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若第一连线品质小于第二阈值,进行步骤S415。在步骤S415,发话装置110结束其与受话装置140在CS网络的语音通话,并且启用在PS网络的待命通话继续与受话装置140进行通话。若第一连线品质未小于第二阈值,回到步骤S4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待命通话未建立,进行步骤S416。在步骤S416,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第三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PL)。若第二连线品质未大于第三阈值,回到步骤S4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第二连线品质大于第三阈值,进行步骤S417。在步骤S417,发话装置110发送一待命通话邀请至受话装置140。在步骤S418,判断受话装置140是否接受待命通话邀请。若受话装置140接受待命通话邀请,进行步骤S419。在步骤S419,发话装置110在PS网络建立其和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并回到步骤S411。若受话装置140拒绝待命通话邀请,则直接回到步骤S411。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受话装置从CS网络换手到PS网络的流程图500。此流程适用于已通过CS网络和发话装置110建立一语音通话的受话装置140。此外于一实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网络可表示IEEE802.11标准所制定的一无线网络。首先,在步骤S511,受话装置140侦测其与PS网络的一第三连线品质。在步骤S512,受话装置140判断是否从PS网络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一待命通话邀请。若没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继续进行步骤S511和步骤S512。
若有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进行步骤S513。在步骤S513,受话装置140会判断其与PS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PL)。若第三连线品质大于阈值,进行步骤S514。在步骤S514,受话装置140接受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以在PS网络建立与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若第三连线品质未大于阈值,进行步骤S515。在步骤S515,受话装置140拒绝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并回到步骤S511。
图6A-6B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发话装置从PS网络换手到CS网络的流程图600。此流程适用于已通过PS网络和受话装置140建立一语音通话的发话装置110。此外于一实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网络可表示IEEE802.11标准所制定的一无线网络。首先,在步骤S611,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CS网络的一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一第二连线品质。在步骤S612,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第一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PH)。若第二连线品质未小于第一阈值,回到步骤S6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第二连线品质小于第一阈值,执行步骤S613。在步骤S613,发话装置110会判断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若待命通话已建立,进行步骤S614。在步骤S614,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小于一第二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PL),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若第二连线品质小于第二阈值,进行步骤S615。在步骤S615,发话装置110结束其与受话装置140在PS网络的语音通话,并且启用在CS网络的待命通话继续与受话装置140进行通话。若第二连线品质未小于第二阈值,回到步骤S6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待命通话未建立,进行步骤S616。在步骤S616,发话装置110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第三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CL)。若第一连线品质未大于第三阈值,回到步骤S611,发话装置110会继续侦测其与CS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其与PS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若第一连线品质大于第三阈值,进行步骤S617。在步骤S617,发话装置110发送一待命通话邀请至受话装置140。在步骤S618,判断受话装置140是否接受待命通话邀请。若受话装置140接受待命通话邀请,进行步骤S619。在步骤S619,发话装置110在CS网络建立其和受话装置140的待命通话,并回到步骤S611。若受话装置140拒绝待命通话邀请,则回到步骤S611。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关于一受话装置从PS网络换手到CS网络的流程图700。此流程适用于已通过PS网络和发话装置110建立一语音通话的受话装置140。此外于一实施例中,在此流程中,PS网络可表示IEEE802.11标准所制定的一无线网络。首先,在步骤S711,受话装置140侦测其与CS网络的一第四连线品质。在步骤S712,受话装置140判断是否从CS网络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一待命通话邀请。若没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继续进行步骤S711和步骤S712。
若有接收到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进行步骤S713。在步骤S713,受话装置140会判断其与CS网络的第四连线品质是否大于一阈值(在此流程是表示阈值TCL)。若第四连线品质大于阈值,进行步骤S714。在步骤S714,受话装置140接受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以在CS网络建立与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若第四连线品质未大于阈值,进行步骤S714。在步骤S714,受话装置140拒绝来自发话装置110的待命通话邀请,并回到步骤S711。
根据本公开所提出的换手方法,当使用者移动到室内或是地下室等收讯较不好的地方时,使用者可通过无线区域网络(Wi-Fi)与对方建立VoIP(Voice over IP)通话,来延续被中断的移动通话。当使用者从室内或是地下室等收讯较不好的地方移动到室外,无法再和无线区域网连线路时,使用者则可换手到电信网络,来延续被中断的移动通话。因此,本公开所提出的换手方法将提供给使用者更良好的通话品质。
在本说明书中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序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本公开的说明书所揭露的方法和演算法,可直接透过通话处理装置经配置以至少一处理器执行,直接应用在硬件以及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结合上。一软件模块(包括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储存在数据记忆体中,像是随机存取记忆体(RAM)、快闪记忆体(flash memory)、只读记忆体(ROM)、可抹除可规化只读记忆体(EPROM)、电子可抹除可规划只读记忆体(EEPROM)、暂存器、硬盘、可携式硬盘、光盘只读记忆体(CD-ROM)、DVD或在此领域已知的技术中任何其它计算机可读取的储存媒体格式。一储存媒体可耦接至一机器装置,举例来说,像是计算机/处理器(为了说明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以处理器来表示),所述处理器可透过储存媒体来读取信息(像是程序码),以及写入信息至储存媒体。一储存媒体可整合一处理器。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可包括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一用户设备则可包括一特殊应用集成电路。换句话说,处理器和储存媒体以不直接连接用户设备的方式,包括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适合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包括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其中可读取的储存媒体包括和一或多个所揭露实施例相关的程序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
以上段落使用多种层面描述。显然的,本文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实现,而在范例中揭露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应理解在本文揭露的各层面可独立实作或两种以上的层面可以合并实作。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网络建立发话装置和受话装置的语音通话;
通过所述发话装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
通过所述受话装置侦测所述受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以及
通过所述发话装置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以及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以及是否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以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所述发话装置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和是否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根据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所述受话装置判断是否接受来自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建立和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且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时,所述受话装置启用和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以及
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判断所述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待命通话已建立,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以及
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结束所述语音通话,且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待命通话未建立,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第三阈值;以及
若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从所述发话装置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受话装置接收到所述待命通话邀请,判断所述受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及
建立所述待命通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拒绝所述待命通话邀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所述发话装置和所述受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所述第二连线品质以及所述第三连线品质。
9.一种用户设备,被应用为发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无线通讯装置,经配置通过第一网络和受话装置建立语音通话;以及
通话处理装置,经配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以及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和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以及是否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以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和是否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更经配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更经配置判断所述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命通话已建立,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更经配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通话处理装置结束所述语音通话,且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命通话未建立,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更经配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第三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通话处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从所述发话装置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所述通话处理装置通过所述无线通讯装置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所述发话装置和所述受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根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一连线品质以及所述第二连线品质。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被应用为受话装置,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无线通讯装置,经配置通过第一网络和发话装置建立语音通话;以及
通话处理装置,经配置侦测所述受话装置与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根据所述第三连线品质,以判断是否接受来自所述发话装置的待命通话邀请,以建立和所述发话装置的待命通话,以及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且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时,启用已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和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话装置接收到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更经配置判断所述受话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第三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建立所述待命通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拒绝所述待命通话邀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处理装置根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三连线品质。
19.一种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
第二网络;
受话装置,经配置侦测与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三连线品质;
发话装置,在所述第一网络建立和所述受话装置的语音通话,经配置侦测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一连线品质和与第二网络的第二连线品质,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和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以及是否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以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和所述受话装置的待命通话,和是否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根据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所述受话装置判断是否接受来自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建立和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且从所述第一网络换手到所述第二网络时,所述受话装置启用和所述发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可分别是电路交换网络和封包交换网络,或分别是所述封包交换网络和所述电路交换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话装置更经配置侦测所述发话装置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发话装置更判断所述待命通话是否已建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命通话已建立,所述发话装置更经配置侦测其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一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发话装置结束所述语音通话,且启用所述待命通话。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命通话未建立,所述发话装置更经配置侦测其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连线品质是否大于第三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二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发话装置发送待命通话邀请至所述受话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话装置接收到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所述受话装置经配置判断其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三连线品质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以及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以建立所述待命通话。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连线品质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受话装置拒绝所述待命通话邀请。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受话装置接受所述待命通话邀请时,所述发话装置在所述第二网络建立和所述受话装置的所述待命通话。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话装置根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一连线品质、所述第二连线品质,以及所述受话装置信号强度侦测所述第三连线品质。
CN201710025709.0A 2016-12-08 2017-01-13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8200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595 2016-12-08
TW105140595A TWI625979B (zh) 2016-12-08 2016-12-08 換手方法、系統和用戶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0613A CN108200613A (zh) 2018-06-22
CN108200613B true CN108200613B (zh) 2021-07-30

Family

ID=6248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5709.0A Active CN108200613B (zh) 2016-12-08 2017-01-13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67857A1 (zh)
CN (1) CN108200613B (zh)
TW (1) TWI625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998B (zh) * 2018-08-30 2021-09-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语音呼叫方法和ue
CN108882291B (zh) * 2018-08-30 2021-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3825Y (zh) * 2002-07-02 2004-11-0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间跨区转换的用户设备装置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4349B1 (ko) * 2001-12-18 2004-03-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핸드오프 보장을 위한 호 제어 방법
EP1695589A4 (en) * 2003-11-20 2007-04-18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EAMLESS CONNECTING IN A DOUBLE-MODE ENVIRONMENT
US9380496B2 (en) * 2006-12-29 2016-06-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of handover of circuit-switched voice call to packet-switched voice call
US8385216B1 (en) * 2007-11-20 2013-02-26 Spring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tical handoff with target traffic channel setup conveyed via source channel
US20090180440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Snrlabs Corporation Client-Based Multimode Handov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7303B2 (en) * 2008-02-07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seamless mobility
CN101447893B (zh) * 2008-12-31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业务备份的方法和系统及终端、呼叫会话控制服务器
WO2011050525A1 (zh) * 2009-10-28 2011-05-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视频通话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方法和装置
US9667713B2 (en) * 2011-03-21 2017-05-30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eer-to-peer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service providers
US9286116B2 (en) * 2012-07-06 2016-03-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ple core real-time task execution
CN103686906B (zh) * 2013-12-12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关设备
CN105430699B (zh) * 2015-11-18 2019-03-01 北京华信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Wlan网络中终端在ap间高速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3825Y (zh) * 2002-07-02 2004-11-03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间跨区转换的用户设备装置
CN101588617A (zh) * 2009-05-14 2009-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多模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67857A1 (en) 2018-06-14
CN108200613A (zh) 2018-06-22
TWI625979B (zh) 2018-06-01
TW201822556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5668B2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から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へのユーザ端末によって起動されるハンドオフ
US772002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call to a mobile station via another mobile station
US80946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ultimedia mobile network
US8868075B2 (en) Modular cell phone for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US82596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obile network with multip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US90781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off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CN104980905A (zh) 多用户识别模块装置及用户识别模块选择方法
US8744445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handover message decod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2623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obile handover
EP3253118B1 (en) Improved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10230192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equenced message transfer during signal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srvcc)
CN101137215B (zh) 支持移动终端在具有不同协议版本的基站间移动的方法
US20170289863A1 (en) Troubleshoo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6105314B (zh) 视频电话服务质量提高方法和装置
CN108200613B (zh) 换手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JP2009512300A (ja) セルラー式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ラー間転送を改良する方法
US8837441B2 (en) Versatile system for WLAN/CDMA2000 interworking
CN101848515B (zh)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1873653B (zh) 一种小区重定向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17784B (zh) 基于ip的a接口上的编解码器转换
EP328831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rvcc capability information
WO2006058553A1 (en) Handing off a mobile station between a first access network supportin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and a second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KR101404559B1 (ko) 이종 통신망간 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08330B1 (ko) 위치 등록 상태 관리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964546A (zh) 移动通信系统间负荷分担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