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131A -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131A
TW201822131A TW105141279A TW105141279A TW201822131A TW 201822131 A TW201822131 A TW 201822131A TW 105141279 A TW105141279 A TW 105141279A TW 105141279 A TW105141279 A TW 105141279A TW 201822131 A TW201822131 A TW 2018221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input
question
mark
ques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志男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1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2213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131A/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種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對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進行標記的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生成試題,以及對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藉此可以達成提供於教學平台方便且快速建立試題以及解答分析的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一種建立與分析系統及其方法,尤其是指一種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有鑒於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現有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有顯著的改變,主要是學校會建立學習平台,教師會將教學內容上傳於教學平台,學生則可以自教學平台下載教學內容。
除此之外,教師亦可透過教學平台提供各式各樣的試題以對學生進行測驗或是提供學生進行練習,然而現有教學平台所提供的試題建立過於繁瑣與複雜,尤其是試題類型的區分,試題題幹部分和試題選項部分的區分,現有學習平台中是採用分開存儲的,目的是方便後期能進行試題的自動評分以及歸納統計…等用途。
目前一般的做法只是通過人工進行輸入,首先確認試題類型,其次確定試題題幹和試題選項,最後確定試題答案部分,工作十分繁瑣且容易出錯。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現有教學平台試題建立不便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現有教學平台試題建立不便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其中:
本發明所揭露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設置於教學平台內,其包含:接收模組、試題生成模組、儲存模組以及解答分析模組。
其中,接收模組是用以自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及自至少作答端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試題生成模組是用以依據輸入試題中對應的分析標記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試題;儲存模組是用以儲存試題;及解答分析模組是用以分析出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
本發明所揭露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適用於教學平台,其包含下列步驟:
首先,自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接著,依據輸入試題中對應的分析標記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試題:接著,儲存試題;接著,自至少作答端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最後,分析出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
本發明所揭露的系統及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對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進行標記的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生成試題,以及對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以達成提供於教學平台方便且快速建立試題以及解答分析的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以下首先要說明本發明所揭露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並請參考「第1圖」所示,「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本發明所揭露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設置於教學平台10內,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包含:接收模組11、試題生成模組12、儲存模組13以及解答分析模組14。
接收模組11是用以自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分析標記可以是符號以及字母的組合,上述符號例如是:特殊符號、數學符號、希臘符號…等,特殊符號例如是:@、#、*、◎…等,數學符號例如是:~、⊿、∞…等,希臘符號例如是:Δ、α、Φ、π…等,字母例如是:日文字母、韓文字母…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上述選項標記即是標記輸入試題中的選項內容,正確答案標記即是標記輸入試題中的正確選項內容,錯誤答案標記即是標記輸入試題中的錯誤選項內容,填空標記即是標記輸入試題中的填空內容,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在接收模組11自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之後,試題生成模組12即可以依據輸入試題中對應的分析標記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
首先,試題生成模組12是依據下列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
當輸入試題具有選項標記時,則將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當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且具有填空標記時,則將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及當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以及填空標記時,則將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
接著,試題生成模組12是依據下列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
當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輸入試題第一個選項標記之前的輸入內容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當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時,將輸入試題非填空標記的輸入內容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及當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時,將輸入試題的輸入內容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
接著,試題生成模組12是依據下列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
當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輸入試題的選項標記之間的輸入內容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並依據正確答案標記以及錯誤答案標記分析出試題選項的選項數目以及選項內容;當正確答案標記僅只有一個時,則可進一步分析出為單選選擇,當正確答案標記具有多個時,則可進一步分析出為多選選擇。
在經過試題生成模組12的上述分析後,試題生成模組12即可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試題,並透過儲存模組13儲存試題,藉以提供老師快速且便利的進行試卷中試題的出題。
接著,接收模組11可以自作答端20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接收模組11是透過有線傳輸方式或是無限傳輸方式自作答端20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上述作答端例如是: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上述有線傳輸方式例如是:有線網路、光纖網路…等,上述無線傳輸方式例如是:Wi-Fi、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rd-Generation,3G)、第四代行動通信技術(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4G)…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接收模組11所接收的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以及接收模組11所接收的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
接著,解答分析模組14是用以自儲存模組13所儲存的試題分析出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上述學生人數可以是班級學生人數、全學年學生人數…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上述分析數據包含試題的正確回答率、正確回答人數、錯誤選項回答人數以及錯誤選項回答率的組合。
具體而言,假設解答分析模組14分析出試卷資訊具有三個試題,同班級的三個學生對於試卷資訊中第一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分別為“A”、“B”以及“C”,而第一試題的正確解答為“A”,解答分析模組14即可分析出第一試題的正確回答率為“33%”,第一試題的正確回答人數為“1”,第一試題的第一錯誤選項回答人數為“1”以及第一試題的第二錯誤選項回答人數為“1”,第一試題的第一錯誤選項回答率為“33%”以及第一試題的第二錯誤選項回答率為“33%”,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接著,以下將以第一個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態樣的運作系統與方法,並請同時參考「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如「第3A圖」所示,「第3A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輸入試題與分析標記示意圖。
在實施例中,使用者於試題輸入介面30輸入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其中分析標記的選項標記311為“{”以及選項標記312為“}” ,分析標記的正確答案標記32為“=”,分析標記的錯誤答案標記33為“~”(步驟101)。
接收模組即可自試題輸入介面30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並由試題生成模組12依據輸入試題中對應的分析標記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
試題生成模組12會分析到輸入試題具有選項標記311以及選項標記312,此時試題生成模組12即會將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接著,試題生成模組12即可將輸入試題第一個選項標記311之前的輸入內容“下列對於線性連結串列(Linked list)的描述中正確的是”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接著,將輸入試題的選項標記311以及選項標記312之間的輸入內容分析為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並依據正確答案標記32以及錯誤答案標記33分析出試題選項的選項數目為“4”以及選項內容分別為“A) 儲存空間不一定是連續,且各元素的儲存順序是任意的”、“B) 儲存空間不一定是連續,且前項元素一定儲存在後項元素的前面”、“C) 儲存空間必須連續,且前項元素一定儲存在後項元素的前面”以及“D) 儲存空間必須連續,且各元素的儲存順序是任意的”(步驟102)。
在經過試題生成模組12的上述分析後,試題生成模組12即可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為“選擇”、試題題幹為“下列對於線性連結串列(Linked list)的描述中正確的是”以及試題選項分別為“A) 儲存空間不一定是連續,且各元素的儲存順序是任意的”、“B) 儲存空間不一定是連續,且前項元素一定儲存在後項元素的前面”、“C) 儲存空間必須連續,且前項元素一定儲存在後項元素的前面”以及“D) 儲存空間必須連續,且各元素的儲存順序是任意的”生成對應的試題41,如「第3B圖」所示,「第3B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試題生成示意圖,並透過儲存模組13儲存試題(步驟103),藉以提供老師快速且便利的進行試卷中試題的出題。
接著,請參考「第4圖」所示,「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數據分析示意圖。
接著,接收模組11可以自作答端20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步驟104),接收模組11是透過有線傳輸方式或是無限傳輸方式自作答端20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上述有線傳輸方式例如是:有線網路、光纖網路…等,上述無線傳輸方式例如是:Wi-Fi、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3rd-Generation,3G)、第四代行動通信技術(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4G)…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接收模組11所接收的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以及接收模組11所接收的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
解答分析模組14是用以自儲存模組13所儲存的試題分析出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步驟105),上述學生人數可以是班級學生人數、全學年學生人數…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上述分析數據包含試題的正確回答率、正確回答人數、錯誤選項回答人數以及錯誤選項回答率的組合。
以實施例來說,第一試題以班級學生人數來說正確回答率為“50%”、正確回答人數為“16”人、錯誤選項回答人數分別為“5”人、“10”人以及“1”人,錯誤選項回答率分別為“16%”、“31%”以及“3%”;第三試題以班級學生人數來說正確回答率為“25%”、正確回答人數為“8”人、錯誤選項回答人數分別為“8”人、“13”人以及“3”人,錯誤選項回答率分別為“25%”、“41%”以及“9%”,其餘數據請參考「第4圖」所示,在此不再進行贅述,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對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進行標記的分析,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生成試題,以及對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
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來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現有教學平台試題建立不便的問題,進而達成提供於教學平台方便且快速建立試題以及解答分析的技術功效。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的更動。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教學平台
11‧‧‧接收模組
12‧‧‧試題生成模組
13‧‧‧儲存模組
14‧‧‧解答分析模組
20‧‧‧作答端
311‧‧‧選項標記
312‧‧‧選項標記
32‧‧‧正確答案標記
33‧‧‧錯誤答案標記
步驟 101‧‧‧自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輸入試題,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
步驟 102‧‧‧依據輸入試題中對應的分析標記以分析出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試題
步驟 103‧‧‧儲存試題
步驟 104‧‧‧自至少作答端接收試卷資訊以及解答資訊,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
步驟 105‧‧‧分析出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分析數據
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的系統方塊圖。 第2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的方法流程圖。 第3A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輸入試題與分析標記示意圖。 第3B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試題生成示意圖。 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的數據分析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設置於教學平台內,其包含: 一接收模組,用以自一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一輸入試題,所述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及自至少一作答端接收一試卷資訊以及一解答資訊,所述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所述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 一試題生成模組,用以依據所述輸入試題中對應的所述分析標記以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一試題; 一儲存模組,用以儲存所述試題;及 一解答分析模組,用以分析出所述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所述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一分析數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其中所述試題生成模組是當所述輸入試題具有選項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當所述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且具有填空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及當所述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以及填空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其中所述試題生成模組是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第一個選項標記之前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時,將所述輸入試題非填空標記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及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其中所述試題生成模組是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的選項標記之間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並依據正確答案標記以及錯誤答案標記分析出試題選項的選項數目以及選項內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其中所述分析數據包含所述試題的正確回答率、正確回答人數、錯誤選項回答人數以及錯誤選項回答率的組合。
  6. 一種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適用於教學平台,其包含: 自一試題輸入介面接收具有多個分析標記的一輸入試題,所述分析標記包含選項標記、正確答案標記、錯誤答案標記以及填空標記; 依據所述輸入試題中對應的所述分析標記以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並依據分析出的試題類型、試題題幹以及試題選項生成對應的一試題; 儲存所述試題; 自至少一作答端接收一試卷資訊以及一解答資訊,所述試卷資訊包含多個試題,所述解答資訊包含多個解答; 分析出所述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所述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一分析數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其中依據所述輸入試題中對應的所述分析標記以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的步驟是進行下列分析: 當所述輸入試題具有選項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 當所述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且具有填空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及 當所述輸入試題不具有選項標記以及填空標記時,則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其中依據所述輸入試題中對應的所述分析標記以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的步驟是進行下列分析: 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第一個選項標記之前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 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填空時,將所述輸入試題非填空標記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及 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簡答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題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其中依據所述輸入試題中對應的所述分析標記以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的步驟是進行下列分析: 當分析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類型分析為選擇時,將所述輸入試題的選項標記之間的輸入內容分析為所述輸入試題的試題選項,並依據正確答案標記以及錯誤答案標記分析出試題選項的選項數目以及選項內容。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方法,其中分析出所述試卷資訊所對應的所有試題,依據被分析出的試題、與被分析出的試題對應的所述解答資訊的解答以及學生人數分析出所述分析數據的步驟中,所述分析數據包含所述試題的正確回答率、正確回答人數、錯誤選項回答人數以及錯誤選項回答率的組合。
TW105141279A 2016-12-13 2016-12-13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TW201822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1279A TW201822131A (zh) 2016-12-13 2016-12-13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1279A TW201822131A (zh) 2016-12-13 2016-12-13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131A true TW201822131A (zh) 2018-06-16

Family

ID=6325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279A TW201822131A (zh) 2016-12-13 2016-12-13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221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8686B (zh) * 2018-08-23 2019-12-0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互動式教育方法及教學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8686B (zh) * 2018-08-23 2019-12-0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互動式教育方法及教學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5964B (zh) 一种课堂教学的录制和点播的方法及系统
CN108345593A (zh) 一种基于题库系统的教学讲义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4537949A (zh) 试题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4732823A (zh) 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和装置
CN104732824A (zh) 一种交互式教学系统和方法
WO2023279721A1 (zh) 授课计划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CN108109453A (zh) 作业批改装置
CN105448151A (zh) 一种使用Wi-Fi笔记本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CN104598638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题库和二维码的试题解答方法
TW201635232A (zh) 互動教學整合平台系統
CN105894881A (zh) 一种作业自评系统及方法
CN112509402A (zh) 一种基于立体教材的精品题库的建立、发行及防伪方法及其教学系统
TW201822131A (zh) 試題建立與解答分析系統及其方法
US20150356699A1 (en) Dynamic scheduling of participants into groups
CN104732320A (zh) 一种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训练系统
Prescott et al. The Use of Mobile Technolog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Developing ‘Create-Alouds’
Cheng A TL-TPACK model on CSL pre-service teachers' competencies of online instruction
Yuliani Role of Mobile Phone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hing Implications of an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CN110222146A (zh) 作业批改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654795A (zh) 为外国人提供韩国语学习服务的方法
KR20200117955A (ko) 영어 학습 관리 방법
Perez et al. Year Three: Analysis of 3D technology impact on STEM based courses; specifically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courses.
KR101245824B1 (ko) 학습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20130203035A1 (en)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