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7268A -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 Google Patents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7268A
TW201817268A TW106134290A TW106134290A TW201817268A TW 201817268 A TW201817268 A TW 201817268A TW 106134290 A TW106134290 A TW 106134290A TW 106134290 A TW106134290 A TW 106134290A TW 201817268 A TW201817268 A TW 201817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pream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6659B (zh
Inventor
古市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7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6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centralized, e.g. when the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or equivalent takes part in the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可適切地、且計算負荷較少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的通訊控制裝置。   [解決手段]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其係具備: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和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

Description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0001] 本揭露是有關於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0002] 近年,蜂巢式網路、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TV播送系統、衛星通訊系統、及PMSE(Program Making Special Events)等,多種多樣的無線系統係已經普及。為了使各個無線系統正常地動作,以使得各個無線系統間不發生干擾的方式,來管理所利用的頻率資源,較為理想。此事係關於一個無線系統中所含之局部性網路間也是同樣如此。   [0003] 關於頻率資源之管理,作為用來緩和將來之頻率資源之枯竭所需之對策之1者,頻率共用係被研討。例如,使已被分配給某無線系統的頻率頻道,被其他無線系統做暫時性利用所需之機制,正被研討。如此的機制,係有時亦被稱為頻率的二次利用。一般而言,頻率頻道被優先分配的系統稱作一次系統(Primary System),將該當頻率頻道做二次利用的系統稱作二次系統(Secondary System)。   [0004] 用來適切進行頻率資源之管理所需之技術,已有多數被開發。例如,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藉由隨應於基地台之位置而分配頻率,以抑制基地台所致之通訊變成干擾之原因之情況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5]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67903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0006] 根據2013年歐洲郵政與通信管理局會議(CEPT)所發行的,作為將TV播送頻帶中的地理性未利用頻帶予以活用的TV White Space(TVWS)系統之法制化指導方針的ECC(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Report 186中,作為指導方針之1,以保護一次系統免於有害的累積干擾為目的,規定了二次系統的最大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方法。可是,隨著二次系統之構成,而會有無法用ECC Report 186所規定之方法來適切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的情況。   [0007]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可適切地、且計算負荷較少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0008]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其係具備: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和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   [0009]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0010]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發明效果]   [0011]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可適切地、且計算負荷較少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0012]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0014]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0015]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   1.1. 概要   1.2. 系統模型例   1.3. 構成例   1.4. 動作例 2. 總結   [0016] <1.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 [1.1. 概要]   在詳細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之前,先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之概要。   [0017] 在ECC Report 186中,以一次系統之保護為目的,用來算出二次系統之最大容許送訊功率所需之干擾容限設定方法,係被規定有3種類。該3種類之干擾容限設定方法,係為Fixed/Predetermined margin method、Flexible margin method、Flexible minimized margin method。   [0018] 該3種類之干擾容限設定方法,係皆為了滿足容許干擾量,而向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分配可容許的予干擾量,為其目的。   [0019] 又在ECC Report 186中,作為指導方針之1,以保護一次系統免於有害的累積干擾為目的,規定了二次系統之最大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方法。在ECC Report 186中,雖然藉由計算機模擬而展示了其有效性,但在本模擬中,只想定有Master WSD在動作,並沒有考慮對Master WSD進行連接而進行通訊的Slave WSD而做計算。以ECC Report 186中所規定的計算方法來進行考慮到Slave WSD之計算是容易的,但由於考慮Slave WSD,而被認為會發生如下的事象。   [0020] 在使用Fixed margin method的情況下,由於考慮到所有的Slave WSD,因此會超出必要地計算干擾容限,導致Master WSD、Slave WSD所被容許的送訊功率都恐怕會大幅降低。   [0021] 在使用Flexible margin method的情況下,雖然沒有Fixed margin method那麼嚴重,但和Fixed margin method之情況相同地,Master WSD、Slave WSD所被容許的送訊功率都恐怕會大幅降低。   [0022] 在使用Flexible minimized margin method的情況下,原本會在Fixed margin method或Flexible margin method中所發生之剩餘容限係被抑制,WSD所被容許的送訊功率會呈最大地進行計算,但其反面而言,計算量是非常地大。又,若不只Master WSD就連Slave WSD也都納入考慮而進行計算,則其計算負荷恐怕會增大到無法忽視的程度。   [0023] 又,上述的計算方法係以Slave WSD之位置資訊是固定為前提。可是,實際上Slave WSD係被認為是會移動的,因此於ETSI EN 301 598中係還規定有,Slave WSD之位置資訊取得並非義務的操作模式。考慮在如此操作模式下動作的Slave WSD而進行最大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在現實上是困難的。   [0024] 因此,以可能在位置資訊取得並非義務的操作模式下動作的Slave WSD也可能存在為前提,計算負荷小、且Slave WSD之位置資訊並非必要的,簡易的最大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方法,係被人們所需求。   [0025] 於是在本案揭露人,係有鑑於上述的問題點,針對計算負荷小、且Slave WSD之位置資訊並非必要的,簡易的最大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方法,進行深入研討。其結果為,本案揭露人係如以下所說明,基於WSD之資訊來判定該WSD是否會成為干擾源,基於該判定結果來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藉此而想出可計算負荷小、且簡易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的技術。   [0026]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實施形態的概要。接下來,詳細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   [0027] [1.2. 系統模型例]   首先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之系統模型。一開始先來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所想定的邏輯架構。   [0028] 圖1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所想定的邏輯架構的說明圖。說明圖1的各個機能(function)。   [0029] Database function係為,進行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之相關資訊、一次業務系統(一次系統)之相關資訊等之保持、或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之資訊管理的邏輯實體。   [0030] Geo-location function,係使用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之位置所涉及之資訊,進行向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做推薦、或要其必須遵守的動作參數之計算的邏輯實體。   [0031] Device Control function,係為了使從Database function或是Geo-location function所被通知之訊息、或向Database function或是Geo-location function從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進行通知之訊息能夠相互理解而進行轉換,或可實施二次系統之通訊裝置之動作參數之變更等的邏輯實體。   [0032] Interface function,係為相當於上記之各邏輯實體之通訊部的邏輯實體。然後,Communication function,係為相當於上記之各邏輯實體間之通訊路的實體。   [0033]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所想定的邏輯架構。接著,基於如此構成的邏輯架構來說明實裝例。   [0034] 圖2係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圖2所示的係為,GLDB(Geo-location database)及WSD之實作例。如圖2所示,GLDB係由Database function以及Geo-location function、及相當於這些邏輯實體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利用電視播送之頻率來進行通訊的通訊裝置(WSD;White Space Device),係如圖2所示,是由Device Control function及相當於Device Control function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   [0035] 圖3係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圖3所示的係為,英國的對TVWS系統的網路共存技術(IEEE 802.19.1)的實作例。如圖3所示,第三組織的TVWS database,係由Database function以及Geo-location function、及相當於這些邏輯實體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Regulatory Database,係由Database function及相當於Database function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White Space Device,係由Device Control function及相當於Device Control function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   [0036] 圖4係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圖4所示的係為由無線存取點來進行固定式裝置之控制的例子,是相當於例如蜂巢式系統的基地台-使用者終端間之關係。如圖4所示,無線存取點,係由Database function以及Geo-location function、及相當於這些邏輯實體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固定式裝置,係由Device Control function及相當於Device Control function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   [0037] 圖5係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圖5所示的係為,自律分散型的無線存取點從被設置在網路上的資料庫取得資訊,基於已取得之資訊來任意地計算、設定自身之動作參數的例子。如圖5所示,(自立性的)無線存取點,係由Device function以及Geo-location function、及相當於這些邏輯實體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資料庫,係由Database function及相當於Database function之通訊部的Interface function所成。   [0038] 以上雖然說明了4個實作例,但實作的形態係不限於這些,只要圖1所示的邏輯架構之最小構成之變形或應用是至少被機能性地嵌入,則無論哪種實作之形態皆可。   [0039] 在以下的說明中,針對Geo-location function所涉及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又,在以下的說明中,雖然想定TV頻帶中的頻率共用情境,但如上記實施形態所示,實際上不限於TV頻帶中的頻率共用情境。   [0040]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之系統模型。接下來,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0041] [1.3. 構成例]   圖6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的說明圖。以下使用圖6來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   [0042] 如圖6所示,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含有高度差算出部110、和功率算出部120所構成。   [0043] 高度差算出部110係算出:一次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一次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關於高度差算出部110所做的,標高的差之算出方法,係在後面詳述。   [0044] 功率算出部120,係基於高度差算出部110所算出的標高的差是否滿足所定之基準,為了滿足一次系統的容許干擾位準,而算出二次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具體而言,功率算出部120,係將高度差算出部110所算出之標高的差是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二次系統中的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一次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二次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   [0045]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在圖1所示的邏輯架構中,可相當於例如Geo-location function。   [0046]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藉由具有所述構成,而可基於WSD的高度之資訊來判定該WSD是否會成為干擾源,基於該判定結果來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藉此可計算負荷小、且簡易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   [0047]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接下來,說明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動作例。   [0048] [1.4. 動作例]   在說明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的動作例之前,作為基於位置資訊的可容許送訊功率之算出方法,說明以基於與基準點之位置的距離而被算出的路徑損失值為基礎而算出可容許送訊功率的方法。   [0049] 在ECC Report 186中,作為以基於與基準點之位置的距離而被算出的路徑損失值為基礎而進行計算的方法,規定有如下的計算式。下記數式中的左邊是相當於通訊裝置之送訊功率值,右邊係為通訊裝置之可容許最大送訊功率之計算值。式中的mG_dB 係為基準點(在ECC Report 186中係為電視收訊機或無線麥克風之位置)與通訊裝置間的耦合增益(考慮到天線增益等的路徑增益值,以-mG_dB 而加入考慮到天線增益等的路徑損失值)。   [0050][0051] 作為IM的計算方法係記載有,使得從複數個WSD往一次系統所給予的累積干擾(Aggregate interference)滿足容許值的3種類之方法。該3種類之方法,係為Fixed margin based calculation、Flexible margin based calculation、Flexible minimized margin based calculation。   [0052] 不限於該計算方法,為了使從複數個WSD往一次系統所給予的累積干擾(Aggregate interference)滿足容許值而算出WSD之動作參數之際最為重要的,是應該將哪些WSD納入計算之考慮這點。當然也可以考慮全部的WSD來進行計算,但是隨著WSD之位置而也會有可以忽視對一次系統所給予之干擾的情況,若就連此種可以忽視干擾的WSD也都納入考慮,就會變成造成GLDB之計算負荷增大的主因。又,藉由上記的計算方法,是基於WSD之數量來算出IM,亦即送訊功率,因此,反而對不會造成干擾的WSD而言,會過度限制其送訊功率。   [0053]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活用WSD所位處之場所的高度資訊及地形資訊,提供適切算出送訊功率的方法。   [0054] 首先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重點的性質,加以說明。圖7係因基準點及WSD之地形而導致干擾功率不同的說明圖。圖7所示的所謂基準點,係於頻率共用情境下,例如無線麥克風等之一次系統的位置。   [0055] 在圖7的2個例子中,基準點與WSD之間的直線距離係皆為相同,但高度關係是隨地形而不同。藉此,圖7的左邊之例子的情況係WSD對基準點所給予的干擾為較小,但右邊之例子之情況下,WSD對基準點所給予的干擾係較大。這是因為,一般來說,送訊地點比收訊地點還高的情況下,電波係有容易往下之方向飛翔的性質,因此容易發生干擾,在相反情況下,由於具有難以往上之方向飛翔的性質,因此難以發生較強的干擾。又,基準點與WSD之高度為不同的情況下,因為地形而看不到對方的可能性較高,尤其是送訊地點比收訊地點還低的情況下,被認為難以發生較強的干擾。   [0056]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設計成,考慮到累積干擾而進行送訊功率控制之際,在基準點與WSD的位置關係中,根據地形及各個地上高(標高),判定為WSD會對基準點給予致命性干擾的情況下,則在考慮到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中,要納入該當WSD。在判斷WSD對基準點不會給予致命性干擾的情況下,則在考慮到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中,不納入該當WSD。   [0057] 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之具體的動作例。   [0058] (1)藉由2地點間的高度之比較而進行判定的例子   首先說明,單純藉由基準點與WSD之2地點間的高度之比較來進行判定的例子。如上述,一般來說,送訊地點比收訊地點還高的情況下,電波係有容易往下之方向飛翔的性質,因此容易發生干擾,在相反情況下,由於具有難以往上之方向飛翔的性質,因此難以發生較強的干擾。因此通訊控制裝置100,關於是否將WSD納入考慮到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中,係亦可藉由例如以下之式子來做判定。下記之式中的Δh,係為任意之容限值。   [0059][0060] 圖8係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之動作例的流程圖。圖8所示的係為,藉由基準點與WSD之2地點間的高度之比較而判定了WSD是否會對基準點給予致命性干擾之後進行送訊功率控制之際,通訊控制裝置100的動作例。以下使用圖8來說明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的動作例。   [0061] 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在進行送訊功率控制之際,首先收集WSD的高度資訊(標高)(步驟S101),接下來收集基準點之高度資訊(標高)(步驟S102)。步驟S101、S102的高度資訊之收集,係例如由高度差算出部110來進行。此外,步驟S101、S102的執行順序亦可顛倒。   [0062] 此外,WSD的高度資訊,係可為從WSD所被通知者,亦可利用Database function中所記憶的資訊。關於送訊功率計算之基準點,若其為無線麥克風等,則亦可為從Regulatory database所被取得者。又若作為基準點有被指定特定之位置,則亦可利用該位置。   [0063] 一旦收集了WSD及基準點之高度資訊,則接下來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基於所收集到的高度資訊,判定是否將步驟S101中有收集到高度資訊的WSD在送訊功率控制時納入考慮(步驟S103)。該當判定,係亦可基於高度差算出部110所算出的WSD及基準點之標高的差,而由功率算出部120來進行,亦可基於高度差算出部110所算出的WSD及基準點之標高的差,由高度差算出部110來進行。   [0064] 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在步驟S103之判定之際,使用上述的判定式。步驟S103的判定之結果,若判定為要將步驟S101中有收集到高度資訊的WSD納入送訊功率控制而考慮的情況下(步驟S103、Yes),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將該WSD之資訊,送往功率算出部120(例如Geo-location function)(步驟S104)。步驟S103的判定之結果,若判定為不要將步驟S101中有收集到高度資訊的WSD納入送訊功率控制而考慮的情況下(步驟S103、No),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略過步驟S104的處理。   [0065] 無論是否將有收集到高度資訊的WSD納入送訊功率控制而考慮,功率算出部120,係在任意時序上,計算二次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步驟S105)。然後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向作為送訊功率控制之對象的所有WSD,通知計算結果(步驟S106)。計算結果之通知係無論用哪種方法皆可。又,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將送訊功率之資訊本身加以通知,也可將送訊功率之資訊所加工而成的資訊予以通知。   [0066] 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藉由執行上述一連串之動作,而可基於WSD的高度之資訊來判定該WSD是否會成為干擾源,基於該判定結果來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藉此可計算負荷小、且簡易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   [0067] 接下來說明藉由2地點間的高度之比較而進行判定的例子的應用例。於ETSI EN 301 598中係規定有,連接至Master WSD而進行通訊的Slave WSD,係可不具備像是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般的位置測位機能就能動作的操作模式(稱為Generic operation)。因此,在考慮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中,要含入Generic operation之Slave WSD而實施,是極為困難的。   [0068]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如下的方法,而可含入Generic operation之Slave WSD,使得考慮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成為可能。   [0069] 第1個方法係為,使Geo-location function認識Slave WSD之數量(每1台Master WSD的數量)的方法。該方法係無論哪種方式進行皆可。例如,亦可由Master WSD,來計數所服務的Slave WSD之數量,將所計數到的Slave WSD之數量,通知給Geo-location function。或例如,若在Database function中記錄有Slave WSD之相關資訊,則Master WSD係亦可基於該資訊來計數Slave WSD之數量。又,該Slave WSD之數量,係亦可每一頻率頻道地被計數。又,例如,正在利用與可能會在基準點上發生累積干擾之頻率頻道不同的頻道的情況下,Master WSD係亦可設定頻道的隔離寬度所相應之係數,將藉由該係數而被加工過的數量,視為Slave WSD之數量。亦即,Slave WSD之數量,係只要是能夠對干擾之計算有貢獻的數,則無論何者皆可。然後,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將最終認識到的Slave WSD之數量,利用於考慮累積干擾的送訊功率控制。此時的送訊功率之控制,係為Fixed margin method或Flexible margin method。   [0070] 第2個方法,係藉由正在服務的Master WSD之標高來判斷是否將Slave WSD納入累積干擾做考慮的方法。由於可以認為,Slave WSD係幾乎都是位於服務中的Master WSD之週邊,因此即使Slave WSD無法取得位置資訊或高度資訊,只要有Master WSD之標高的資訊,就可使用該資訊,係為如此的思考方式。採用該方法的情況下,將上述的判定式變形如下。   [0071][0072] 通訊控制裝置100,係藉由如此變更判定式,即使Slave WSD無法取得位置資訊或高度資訊,只要Master WSD是滿足條件,則該Master WSD所服務的Slave WSD,也可納入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   [0073] (2)考慮連結2點的區間內之地形而進行判定的例子   雖然展示了,藉由基準點及WSD的2地點之高度的比較,來判定是否將WSD納入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的例子,但也想到在該方法中會有並非有效的情況。   [0074] 圖9係基準點及WSD之2地點的位置關係之例子的說明圖。如圖9所示的例子,想到像是在基準點與WSD之間有小高山的情況。在比較基準點及WSD的2地點之高度的方法時,圖9所示的WSD可能會成為基準點中的干擾源。可是,實際上由於在基準點與WSD之間有小高山存在,因此,從WSD所位處之場所係看不到基準點。因此,在比較基準點及WSD之2地點之高度的方法中,實際上成為干擾源的可能性極小的WSD,係會被納入送訊功率控制之考慮。   [0075] 另一方面,完整掌握WSD與基準點之間的路徑之地形而進行送訊功率控制之判斷,這從計算負荷等之觀點來看,並不實際。於是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如以下般地,大致掌握WSD與基準點之間的路徑。   [0076] 例如,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將地圖切割成任意之區塊。該切割的方式係不限定於特定之模態。例如若為英國,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利用Ordnance Survey National Grid(OSNG)。又例如,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利用地址等行政上所被事先決定的區塊單位。   [0077] 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一旦將地圖切割成任意之區塊,就對該每一區塊設定高度資訊。該高度資訊係可為各個區塊內之標高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任一者。此情況下,高度資訊,係為各個區塊內的標高之最大值,較為理想。各個區塊中有大樓等之結構物存在的情況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利用該結構物之高度來設定高度資訊。此外,若為行政上事先決定的高度之資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使用該資訊來設定高度資訊。又,無論官民,若有任何組織所公開的有信賴性之資料存在,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使用該資訊來設定高度資訊。又,若像是UK Planning Model(參考: http://downloads.bbc.co.uk/rd/pubs/whp/whp-pdf-files/WHP048.pdf)這類Clutter Data係為可利用的情況下,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考慮按照每一Clutter class而被決定的參考之高度。   [0078] 圖10係已被區塊化之地圖中的,對各個區塊的高度資訊之設定例的說明圖。   [0079] 然後,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將WSD與基準點之每一者,對映至已被區塊化的地圖,取得該區塊中所被設定的高度資訊。然後,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取得存在於WSD與基準點之間的區塊的高度資訊。   [0080] 如此,一旦取得了WSD與基準點之每一者所位處的區塊中所被設定的高度資訊,與存在於WSD與基準點之間的區塊的高度資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基於這些高度資訊,判定WSD是否可能成為干擾源。   [0081] 例如,若WSD與基準點之間的區塊之高度,是比WSD與基準點之任一者的高度還高了任意之值以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於送訊功率之控制中不考慮該WSD,反之則考慮。   [0082] 又,若WSD與基準點之間的區塊之高度,是比WSD與基準點之任一者的高度還低了任意之值以下,但若直線距離係為任意之值以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於送訊功率之控制中不考慮該WSD,反之則考慮。   [0083] 圖11係WSD與基準點之高度的比較方法之例子的說明圖。例如像是圖11般地基準點及WSD的位置的情況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取得該圖11中的符號r11、r12所示之區塊的高度資訊。然後,該符號r11、r12所示之區塊的高度,是比WSD與基準點之任一者的高度還高了任意之值以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於送訊功率之控制中不考慮該WSD,反之則考慮。又,若符號r11、r12所示之區塊的高度,是比WSD與基準點之任一者的高度還低了任意之值以下,但若直線距離係為任意之值以上,則通訊控制裝置100係於送訊功率之控制中不考慮該WSD,反之則考慮。   [0084] 圖11所示之例子的情況下,通訊控制裝置100所應考慮的區塊,會跨越複數個。於此種情況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只參照任1個區塊之高度來進行判定,也可參照所有應考慮的區塊之高度。只參照1個區塊之高度來進行判定的情況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亦可在應考慮的所有區塊之中,選擇出高度最高者。   [0085] <2. 總結>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實施形態,則可提供使用WSD的標高與基準點的標高來進行WSD之送訊功率之控制的通訊控制裝置100。本揭露的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係藉由使用WSD的標高與基準點的標高來進行WSD的送訊功率之控制,而可計算負荷小、且簡易地算出最大容許送訊功率。   [0086] 亦可作成,令各裝置中所內建之CPU、ROM及RAM等硬體,發揮與上述各裝置之構成同等機能所需的電腦程式。又,亦可提供記憶著該電腦程式的記憶媒體。又,藉由將機能區塊圖所示的各個機能區塊以硬體或硬體電路來加以構成,就可將一連串之處理以硬體或硬體電路來加以實現。   [0087]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0088]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0089]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   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和   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第2無線系統,係由主無線通訊裝置、和連接至主無線通訊裝置的副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前記基準點之標高與前記主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在前記差是低於所定值的情況下,將前記主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副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5)   如前記(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   前記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位處於第1地理領域及第2地理領域之各者中的第1標高與第2標高的差;   前記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還使用前記第1地理領域及前記第2地理領域之間的地理領域之標高之資訊,來判斷是否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7)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還使用前記基準點與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距離資訊,來判斷是否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8)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   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   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9)   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   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   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0090]
100‧‧‧通訊控制裝置
110‧‧‧高度差算出部
120‧‧‧功率算出部
[0013]   [圖1]本揭露的實施形態中所想定的邏輯架構的說明圖。   [圖2]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   [圖3]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   [圖4]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   [圖5]基於圖1所示之邏輯架構的實裝例的說明圖。   [圖6]同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之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7]因基準點及WSD之地形而導致干擾功率不同的說明圖。   [圖8]同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控制裝置100之動作例的流程圖。   [圖9]基準點及WSD之2地點的位置關係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10]已被區塊化之地圖中的,對各個區塊的高度資訊之設定例的說明圖。   [圖11]WSD與基準點之高度的比較方法之例子的說明圖。

Claims (9)

  1.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係具備:   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和   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第2無線系統,係由主無線通訊裝置、和連接至主無線通訊裝置的副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前記基準點之標高與前記主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在前記差是低於所定值的情況下,將前記主無線通訊裝置及前記副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   前記高度差算出部係算出: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位處於第1地理領域及第2地理領域之各者中的第1標高與第2標高的差;   前記功率算出部,係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還使用前記第1地理領域及前記第2地理領域之間的地理領域之標高之資訊,來判斷是否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7.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前記功率算出部,係還使用前記基準點與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距離資訊,來判斷是否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
  8.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係含有:   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   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9. 一種電腦程式,係令電腦執行:   算出第1無線系統中的包含高度之相關資訊的干擾功率算出所需之基準點之標高,與由將第1無線系統所被分配之頻率做共用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第2無線系統中的一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之標高的差之步驟;和   將前記差低於所定值的1個以上之前記無線通訊裝置視為干擾源,為了使在前記基準點上所可能發生的前記干擾源之通訊所致之累積性干擾位準滿足前記第1無線系統的可容許干擾位準,而決定前記第2無線系統的最大可容許送訊功率之步驟。
TW106134290A 2016-10-20 2017-10-05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TWI746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6026 2016-10-20
JP2016-206026 2016-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268A true TW201817268A (zh) 2018-05-01
TWI746659B TWI746659B (zh) 2021-11-21

Family

ID=62018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290A TWI746659B (zh) 2016-10-20 2017-10-05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446B2 (zh)
EP (1) EP3531754B1 (zh)
JP (1) JP6988814B2 (zh)
CN (1) CN109891952B (zh)
MX (1) MX2019004335A (zh)
RU (1) RU2737003C2 (zh)
SG (1) SG11201901920UA (zh)
TW (1) TWI746659B (zh)
WO (1) WO2018074177A1 (zh)
ZA (1) ZA2019019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2288B2 (en) 2019-03-29 2023-11-2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6679B2 (en) 2018-05-30 2022-11-2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1477660B2 (en) 2018-06-01 2022-10-18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termina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4339712B (zh) * 2021-12-29 2024-05-07 广州艾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的配对方法和装置、无线麦克风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250B (zh) * 2001-04-24 2011-07-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传输源的标识码估计终端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7668530B2 (en) * 2005-04-01 2010-02-23 Adapt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the coverage and capacity of a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8041380B2 (en) * 2007-04-26 2011-10-18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Power control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based on spectrum sensing side information
US8660498B2 (en) 2009-06-29 2014-02-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database driven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WO2011108380A1 (ja) 2010-03-01 2011-09-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与干渉制御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制御装置
US9055538B2 (en) 2010-06-18 2015-06-09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ntrol apparatus, second transmission st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2620015B1 (en) * 2010-09-22 2019-02-20 Nec Corporation A wireless station, an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method,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JP5821208B2 (ja) * 2010-10-29 201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13161281A1 (ja) * 2012-04-24 2015-1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管理装置および周波数管理方法
WO2014207934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TWI657703B (zh) 2013-08-21 2019-04-2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控制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CN104427509B (zh) * 2013-09-06 2020-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679033B2 (ja) 2013-10-30 2015-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15159411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割り当て装置、周波数割り当て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2288B2 (en) 2019-03-29 2023-11-2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952B (zh) 2022-07-01
RU2019110994A3 (zh) 2020-10-12
JPWO2018074177A1 (ja) 2019-08-22
RU2019110994A (ru) 2020-10-12
EP3531754A1 (en) 2019-08-28
MX2019004335A (es) 2019-07-15
JP6988814B2 (ja) 2022-01-05
SG11201901920UA (en) 2019-04-29
WO2018074177A1 (ja) 2018-04-26
US20190261282A1 (en) 2019-08-22
US10863446B2 (en) 2020-12-08
RU2737003C2 (ru) 2020-11-24
EP3531754B1 (en) 2021-09-08
CN109891952A (zh) 2019-06-14
TWI746659B (zh) 2021-11-21
ZA201901988B (en) 2019-10-30
EP3531754A4 (en)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4382B2 (en) Reservation of spectrum resources in white spaces
Naik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V white space in India
TWI746659B (zh)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EP2822311B1 (en)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hannel management and device
US9313750B2 (en) Frequenc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frequency management method in wireless system
JP5565082B2 (ja)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57703B (zh) 通訊控制裝置及無線通訊裝置
EP3151600A1 (en) Spectrum resource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JP7243719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996412A1 (en) Method, system , database, management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terference distribution
JP2011050032A (ja) 送信電力割当て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34135B2 (en) Automated frequency coordination for shared spectrum wireless systems
CN105075312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装置
WO2013061586A1 (ja) スペクトル制御システム、データベース、スペクトル制御方法及びスペクトル制御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2023071661A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Denkovska et al. Geolocation database approach for secondary spectrum usage of TVWS
CN104427600B (zh) 基于共存的发射功率确定方法、频谱协调器及数据库
US11252574B2 (en) Automated frequency coordination for shared spectrum wireless systems
WO2019230671A1 (ja) 無線装置、端末、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5101216B (zh) 频谱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8174588A (ja) 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18074222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13161280A1 (ja)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管理装置および周波数管理方法
CN104980937A (zh) 共存环境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737461B2 (ja) 送信電力決定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