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5193A -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5193A
TW201815193A TW106129796A TW106129796A TW201815193A TW 201815193 A TW201815193 A TW 201815193A TW 106129796 A TW106129796 A TW 106129796A TW 106129796 A TW106129796 A TW 106129796A TW 201815193 A TW201815193 A TW 2018151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uplink signal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665B (zh
Inventor
林亞男
許華
Original Assignee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6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該方法包括:檢測終端裝置發送的上鏈訊號;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Description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本發明涉及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上鏈傳輸的確認/否認(ACK/NACK)訊號(統稱為回饋資訊)是用下鏈實體混合自動重傳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傳送給終端裝置的。終端裝置若收到NACK後,可以進行非自我調整上鏈重傳,不需要網路裝置發送上鏈排程指令。網路裝置也可以發送上鏈排程指令,通知終端裝置進行自我調整上鏈重傳。
在5G系統設計中,引入了一個新的功能,就是終端裝置可以不需要網路裝置發送上鏈排程指令,而直接進行無排程上鏈存取。這樣做的目的一來可以節省上鏈排程資源,二來可以減低延遲。不利的方面是終端裝置發送的上鏈存取資料包因為沒有網路裝置排程協調而可能發生碰撞,從而影響存取性能。還有一個問題是網路裝置如何通知終端裝置接收到了終端裝置的上鏈存取訊號,這樣終端裝置可以決定是否重傳。
在LTE中,分配給終端裝置的PHICH通道資源是由其上鏈傳輸的初始資源塊決定的,如果有兩個終端使用同一個初始資源塊進行上鏈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傳輸,其中一個終端裝置的PHICH資源是由上鏈排程指令裡的一個偏移量來調整的,這樣避免兩個終端裝置的PHICH資源發生碰撞。在無排程上鏈傳輸中,由於沒有上鏈排程行令,無法通知終端裝置這樣的偏移量,另外由於沒有排程,無法確定各個終端裝置採用哪個資源塊作為初始資源來進行上鏈訊號傳輸,從而容易導致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包括: 檢測終端裝置發送的上鏈訊號; 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通過在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的第一資源上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上鏈訊號為在無排程方式下發送的上鏈訊號。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回饋確認資訊,包括: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一位元,該第一位元的值指示該確認資訊。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回饋確認資訊,包括: 向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指示該確認資訊。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確認資訊。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 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否認資訊。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否認資訊,包括: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二位元,該第二位元的值指示該否認資訊。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及時地將上鏈傳輸結果回饋給終端裝置,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包括: 向網路裝置發送上鏈訊號; 通過第一資源檢測該網路裝置針對該上鏈訊號的回饋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向網路裝置發送上鏈訊號包括: 在無排程方式下,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一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方法還包括: 若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沒有檢測到該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二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在一些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 若沒有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裝置,包括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裝置,包括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裝置。該網路裝置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處理器與記憶體和通訊介面連接。記憶體用於儲存指令,處理器用於執行該指令,通訊介面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與其他網路單元進行通訊。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裝置。該終端裝置包括處理器、記憶體和通訊介面。處理器與記憶體和通訊介面連接。記憶體用於儲存指令,處理器用於執行該指令,通訊介面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與其他網路單元進行通訊。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儲存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體,用於儲存電腦程序,該電腦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媒體,用於儲存電腦程序,該電腦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第1圖給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應用的一種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網路100可以包括網路裝置102以及終端裝置104、106、108、110、112和114,其中,網路裝置與終端裝置之間通過無線連接。應理解,第1圖僅以網路包括一個網路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此,例如,網路還可以包括更多的網路裝置;類似地,網路也可以包括更多的終端裝置,並且網路裝置還可以包括其它裝置。
本發明結合終端裝置描述了各個實施例。終端裝置也可以指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存取終端、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行動站、行動台、遠端站、遠端終端機、行動裝置、使用者終端、終端、無線通訊裝置、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存取終端可以是蜂巢式電話、無線電話、對談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本地迴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為“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裝置、計算裝置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裝置、車載裝置、可穿戴裝置,未來5G網路中的終端裝置或者未來演進的公共陸地行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網路中的終端裝置等。
本發明結合網路裝置描述了各個實施例。網路裝置可以是用於與終端裝置通訊的裝置,該網路裝置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地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基地台(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基地台(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還可以是雲端無線電存取(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場景下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路裝置可以為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裝置、可穿戴裝置以及未來5G網路中的網路裝置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網路中的網路裝置等。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術語“資源”表示資訊傳輸所使用的資源,可以包括頻域、時域、碼域、序列等資源,但本發明對此並不限定。識別該資源的資訊可以包括位置、指標、位元、序號等資訊,但本發明對此也不限定。
第2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200由網路裝置執行,例如第1圖中的網路裝置102。如第2圖所示,該方法200包括: S210,檢測終端裝置發送的上鏈訊號; S220,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於發送確認資訊的第一資源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這樣,對於不同的終端裝置,用於發送確認資訊的第一資源不同,因此發送給它們的確認資訊不會碰撞。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通過在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的第一資源上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上鏈訊號為在無排程方式下發送的上鏈訊號。
在無排程方式下,終端裝置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也就是說,發送上鏈訊號的資源可以由終端裝置自行選擇。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的方式可以是任意方式,本發明對此不做限定。另外,該終端裝置的資訊可以是該終端裝置區別於其他終端裝置的任意資訊,本發明對此也不做限定。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例如,指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可以與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直接相關,例如可以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的值,或者是該終端裝置的識別的值的函數。
可選地,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可以為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可選地,該預配置的識別可以由網路裝置配置給該終端裝置。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也就是說,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確定;或者,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確定;或者,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和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確定。
例如,指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可以與上述相關因素直接相關,例如可以是上述相關因素的函數。
可選地,作為範例,該第一資源可以由以下公式確定:(1) 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應理解,上述公式(1)只是範例,其各種變形或變換也應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網路裝置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一位元,該第一位元的值指示該確認資訊。
例如,該第一位元的值可以為1。
具體而言,若網路裝置檢測到上鏈訊號,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發送第一位元,例如發送“1”,表示確認,即表示接收成功。
可選地,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確認資訊,例如不發送該第一位元。
相應地,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一位元,例如檢測到“1”,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沒有檢測到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網路裝置可以向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指示該確認資訊。
具體而言,不同終端裝置的序列的取值不同,這樣,終端裝置可以通過檢測各自的序列,獲取確認資訊。
若網路裝置檢測到上鏈訊號,發送該第一序列,表示確認,即表示接收成功。
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第一序列。
相應地,若終端裝置檢測到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沒有檢測到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在前述實施例中,在沒有檢測到上鏈訊號時,不發送回饋資訊。可選地,在沒有檢測到上鏈訊號時,也可以發送否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網路裝置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否認資訊。
也就是說,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網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網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否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網路裝置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二位元,該第二位元的值指示該否認資訊。
例如,該第二位元的值可以為0。
具體而言,若網路裝置檢測到上鏈訊號,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發送第一位元,例如發送“1”,表示確認,即表示接收成功;若網路裝置沒有檢測到上鏈訊號,可以通過該第一資源發送第二位元,例如發送“0”,表示否認,即表示接收失敗。
相應地,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一位元,例如檢測到“1”,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二位元,例如檢測到“0”,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及時地將上鏈傳輸結果回饋給終端裝置,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以上從網路裝置側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下面從終端裝置側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
第3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300由終端裝置執行,例如第1圖中的終端裝置。如第3圖所示,該方法300包括: S310,向網路裝置發送上鏈訊號; S320,通過第一資源檢測該網路裝置針對該上鏈訊號的回饋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於發送回饋資訊的第一資源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這樣,對於不同的終端裝置,用於發送回饋資訊的第一資源不同,因此發送給它們的確認資訊不會碰撞。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終端裝置可以在無排程方式下,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
在無排程方式下,終端裝置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也就是說,發送上鏈訊號的資源可以由終端裝置自行選擇。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終端裝置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一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可選地,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終端裝置若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終端裝置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沒有檢測到該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例如,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一位元,例如檢測到“1”,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沒有檢測到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或者,若終端裝置檢測到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沒有檢測到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終端裝置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二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例如,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一位元,例如檢測到“1”,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若終端裝置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第二位元,例如檢測到“0”,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網路裝置側描述的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之間的交互及相關特性、功能等與終端裝置側的描述相應,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上文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下面將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可以執行前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各種方法,即以下各種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
第4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400的示意性框圖。如第4圖所示,該網路裝置400包括: 處理模組410,用於檢測終端裝置發送的上鏈訊號; 收發模組420,用於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通過在關聯終端裝置的資訊的第一資源上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確認資訊,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上鏈訊號為在無排程方式下發送的上鏈訊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收發模組420具體用於,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一位元,該第一位元的值指示該確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收發模組420具體用於, 向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指示該確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收發模組420還用於,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確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收發模組420還用於, 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否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收發模組420具體用於,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第二位元,該第二位元的值指示該否認資訊。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及時地將上鏈傳輸結果回饋給終端裝置,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裝置400可對應於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中的網路裝置,並且網路裝置400中的各個模組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前述各個方法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第5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裝置500的示意性框圖。如第5圖所示,該終端裝置500包括: 收發模組510,用於向網路裝置發送上鏈訊號; 處理模組520,用於通過第一資源檢測該網路裝置針對該上鏈訊號的回饋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裝置,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收發模組510具體用於, 在無排程方式下,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處理模組520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一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資源為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處理模組520還用於, 若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或者,若沒有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處理模組520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沒有檢測到該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處理模組520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第二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可選地,在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裝置,對於無排程的上鏈訊號存取,能夠避免不同終端裝置間回饋資訊的碰撞,從而能夠保證系統的性能。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終端裝置500可對應於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中的終端裝置,並且終端裝置500中的各個模組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前述各個方法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第6圖示出了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裝置的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602(例如CPU),至少一個網路介面605或者其他通訊介面,記憶體606,和至少一個通訊匯流排603,用於實現這些部件之間的連接通訊。處理器602用於執行記憶體606中儲存的可執行模組,例如電腦程序。記憶體606可能包含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還包括非揮發性的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個磁盤記憶體。通過至少一個網路介面605(可以是有線或者無線)實現與至少一個其他網路單元之間的通訊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606儲存了程序6061,處理器602執行程序6061,用於執行前述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中的方法。
第7圖示出了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提供的MME的結構,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702(例如CPU)、至少一個網路介面705或者其他通訊介面、記憶體706,和至少一個通訊匯流排703,用於實現這些部件之間的連接通訊。處理器702用於執行記憶體706中儲存的可執行模組,例如電腦程序。記憶體706可能包含高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還包括非揮發性的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個磁盤記憶體。通過至少一個網路介面705(可以是有線或者無線)實現與至少一個其他網路單元之間的通訊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記憶體706儲存了程序7061,處理器702執行程序7061,用於執行前述本發明各種實施例中的方法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具體的例子只是為了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揭露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範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為了清楚地說明硬體和軟體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範例的組成及步驟。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該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複數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訊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訊連接,也可以是電的、機械的或其它的形式連接。
該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複數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該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儲存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儲存在一個儲存媒體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裝置(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裝置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該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儲存媒體包括:隨身碟、行動硬碟、只讀記憶體(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盤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儲存程序碼的媒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這些修改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準。
100‧‧‧網路
102‧‧‧網路裝置
104、106、108、110、112、114‧‧‧終端裝置
200、300‧‧‧方法
400‧‧‧網路裝置
410、520‧‧‧處理模組
420、510‧‧‧收發模組
500‧‧‧終端裝置
602、702‧‧‧處理器
603、703‧‧‧通訊匯流排
605、705‧‧‧網路介面
606、706‧‧‧記憶體
6061、7061‧‧‧程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第1圖是可應用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第3圖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傳輸資訊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第4圖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網路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第5圖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終端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第6圖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網路裝置的示意性結構圖。 第7圖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終端裝置的示意性結構圖。

Claims (50)

  1. 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檢測一終端裝置發送的一上鏈訊號; 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一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上鏈訊號為在無排程方式下發送的上鏈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一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通過一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確認資訊,包括: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第一位元,該第一位元的值指示該確認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為一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確認資訊,包括: 向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指示該確認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確認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否認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否認資訊,包括: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第二位元,該第二位元的值指示該否認資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14. 一種傳輸資訊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向一網路裝置發送一上鏈訊號; 通過一第一資源檢測該網路裝置針對該上鏈訊號的一回饋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一終端裝置的資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向該網路裝置發送一上鏈訊號包括: 在無排程方式下,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一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一第一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為一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方法還包括: 若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或者, 若沒有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沒有檢測到該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一第二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26. 一種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處理模組,用於檢測一終端裝置發送的一上鏈訊號; 一收發模組,用於若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一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上鏈訊號為在無排程方式下發送的上鏈訊號。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或第27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2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一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至第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收發模組具體用於,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第一位元,該第一位元的值指示該確認資訊。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為一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收發模組具體用於, 向該終端裝置發送該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指示該確認資訊。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收發模組還用於,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則不發送該確認資訊。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3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收發模組還用於, 若沒有檢測到該上鏈訊號,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否認資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收發模組具體用於, 通過該第一資源向該終端裝置發送一第二位元,該第二位元的值指示該否認資訊。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網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39. 一種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收發模組,用於向一網路裝置發送一上鏈訊號; 一處理模組,用於通過一第一資源檢測該網路裝置針對該上鏈訊號的一回饋資訊,其中,該第一資源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收發模組具體用於, 在無排程方式下,在該終端裝置確定的資源上發送該上鏈訊號。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或第40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確定。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和以下至少一項確定: 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 一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由以下公式確定:其中,表示該第一資源的指標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初始資源的資訊,表示傳輸該上鏈訊號的起始資源的資訊,表示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表示該確認資訊預配置資源集區的大小。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至第4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終端裝置的識別資訊包括該終端裝置的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RNTI或者預配置的識別。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處理模組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一第一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位元的值為1。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資源為一第一序列,該第一序列的取值關聯該終端裝置的資訊; 該處理模組還用於, 若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成功;或者, 若沒有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該第一序列,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處理模組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沒有檢測到該回饋資訊,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處理模組還用於, 若通過該第一資源檢測到該網路裝置發送的一第二位元,則確定該上鏈訊號接收失敗。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之終端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位元的值為0。
TW106129796A 2016-09-30 2017-08-31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TWI754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1105 2016-09-30
PCT/CN2016/101105 WO2018058538A1 (zh) 2016-09-30 2016-09-30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PCT/CN2016/101105 2016-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193A true TW201815193A (zh) 2018-04-16
TWI754665B TWI754665B (zh) 2022-02-11

Family

ID=6176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796A TWI754665B (zh) 2016-09-30 2017-08-31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9324B2 (zh)
EP (1) EP3468271A4 (zh)
JP (1) JP6874128B2 (zh)
KR (1) KR20190082765A (zh)
CN (1) CN109314956B (zh)
TW (1) TWI754665B (zh)
WO (1) WO20180585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142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68B (zh) * 2006-07-25 2011-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道分配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01860966B (zh) * 2009-04-10 2012-09-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载波hsupa非调度资源的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656678B1 (en) * 2010-12-21 2016-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cknowledgement of contention-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78942B (zh) * 2011-12-21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73397B (zh) * 2013-01-29 2019-0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6331984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共享接入过程中的重传控制方法、装置、终端
KR20180135479A (ko) * 2016-04-20 2018-12-2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뉴 라디오에서의 물리 채널들
CN107370572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68271A1 (en) 2019-04-10
CN109314956B (zh) 2021-03-02
EP3468271A4 (en) 2019-07-31
JP6874128B2 (ja) 2021-05-19
WO2018058538A1 (zh) 2018-04-05
CN109314956A (zh) 2019-02-05
US20190132868A1 (en) 2019-05-02
US10779324B2 (en) 2020-09-15
KR20190082765A (ko) 2019-07-10
JP2019533929A (ja) 2019-11-21
TWI754665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6555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TWI732000B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和裝置
JP6885654B2 (ja) 伝送タイミング情報送信方法、伝送タイミング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696397B (zh) 行動通訊中免授權傳輸的混合自動重複請求反饋設計
US20170064679A1 (en) Processing method of data packet,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US1172893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1805947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JP6537205B2 (ja) ユーザ機器、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確認応答情報伝送方法
JP2022516899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9076207A1 (zh) 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EP3720070A1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U2017391782A1 (en) RLC layer status report control PDU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1952694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20107A1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TWI754665B (zh)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WO2018170907A1 (zh) 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JP6571213B6 (ja) データ記憶方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
WO2020164510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20475A1 (zh) 一种消息应答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WO2018058537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83751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21062834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06165514B (zh) 一种rlc数据包重传方法及基站
WO2019061037A1 (zh)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