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4376A - 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4376A
TW201814376A TW106108472A TW106108472A TW201814376A TW 201814376 A TW201814376 A TW 201814376A TW 106108472 A TW106108472 A TW 106108472A TW 106108472 A TW106108472 A TW 106108472A TW 201814376 A TW201814376 A TW 2018143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light
layer
quantum d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5572B (zh
Inventor
王慶芳
Original Assignee
晨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晨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晨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4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5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01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permanently, e.g. welding, gluing or rive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8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producing an asymmetric light distrib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源模組,其包括導光板、光源以及量子點層。導光板具有出光面、底面以及入光面,其中底面與出光面相對,且入光面連接底面與出光面。光源配置在入光面旁。量子點層配置在出光面以及底面的其中至少一者上。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源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量子點層的光源模組。
量子點是一種具有良好吸光及發光特性的材料,其半高寬(Full Width of Half-maximum, FWHM)窄、發光效率高且具有相當寬的吸收頻譜,擁有很高的色彩純度與飽和度。因此,量子點元件近年來已逐漸被應用在顯示技術中,以使顯示裝置的影像畫面具有廣色域及高色彩飽和度。在習知技術中,量子點元件通常是藉由邊框固定機構固定在光源模組中。然而,這樣的做法除了增加組裝工序之外,還會增加光源模組整體的厚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其適於減少邊框固定機構設計、降低組裝工序以及減少光源模組整體的厚度。
本發明的一種光源模組,其包括導光板、光源以及量子點層。導光板具有出光面、底面以及入光面,其中底面與出光面相對,且入光面連接底面與出光面。光源配置在入光面旁。量子點層配置在出光面以及底面的其中至少一者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量子點層與出光面或底面直接接觸,且量子點層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量子點層包括阻水氧的物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量子點層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量子點層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光學匹配層。光學匹配層配置在量子點層與導光板之間,且光學匹配層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學匹配層的材質包括氟化鎂、聚四氟乙烯、光學膠或氧化金屬。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隔離層,其中量子點層配置在隔離層與導光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隔離層還包覆量子點層的側壁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隔離框。隔離框包覆量子點層的側壁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隔離層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隔離層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微結構層。微結構層配置在隔離層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底面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反射片,其中底面位於出光面與反射片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源模組更包括黏著層,其中反射片透過黏著層而與導光板接合,且黏著層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的折射率。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中,量子點層配置在導光板上,因此光源模組可減少邊框固定機構設計並降低組裝工序,而光源模組整體的厚度亦得以減縮。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至圖19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參照圖1,光源模組LM1包括導光板10、光源20以及量子點層30。導光板10適於傳遞來自光源20的光束,其材質可以是玻璃或塑膠。塑膠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為限。
導光板10具有出光面SE、底面SB以及入光面SI,其中底面SB與出光面SE相對,且入光面SI連接底面SB與出光面SE。導光板10可以是任一種型式的導光板。舉例而言,導光板10可以是圖1所繪示的平板導光板,其底面SB平行於出光面SE,且入光面SI垂直於底面SB與出光面SE,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導光板10也可以是楔形導光板,其底面SB傾斜於出光面SE,且入光面SI不垂直於底面SB。以下實施例的導光板10雖皆繪示為平板導光板,但亦可為其他型式的導光板(如楔形導光板),於下便不再重述。
光源20配置在入光面SI旁,且適於朝入光面SI射出光束。光源20可以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如發光二極體或雷射二極體,且這些發光二極體可以是單色發光二極體或多色發光二極體。也就是說,光束可以是光束或雷射光束,且光束可以是單色光束或多色光束。
來自光源20的光束經由入光面SI進入導光板10後,經由全內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TIR)而傳遞於導光板10中。導光板10的底面SB可設置多個微結構(如V形溝槽或網點,未繪示於圖1),以破壞全內反射,使光束自出光面SE射出。藉由調變微結構的形狀以及分布可控制自出光面SE射出的光型。
光源模組LM1可進一步包括反射片40。反射片40設置在底面SB下方,且底面SB位於出光面SE與反射片40之間,以將自底面SB射出的光束反射回導光板10中,進而提升光的利用率。
量子點層30設置於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例如可設置在出光面SE以及底面SB的其中至少一者上,以藉由吸收上述光束的一部分而被激發另一種波長(顏色)的光束。激發光束的波長與量子點的粒徑相關。在本實施例中,量子點層30中的量子點可具有單一或多種粒徑。也就是說,量子點層30可被激發出單一或多種顏色的光束。舉例而言,光源20所輸出的光束可為藍光,而量子點層30可吸收部分的藍光並轉換成紅光以及綠光,但不以此為限。
除了量子點之外,量子點層30還可包括基質層,且量子點分布於基質層中。量子點層30可以塗佈或是噴印等方式直接形成在出光面SE上。也就是說,量子點層30與導光板10(出光面SE)可直接接觸,且量子點層30與導光板10之間沒有設置其他的膜層。在此架構下,量子點層30的折射率(如基質層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10的折射率,以使光束能夠藉由全內反射而傳遞於導光板10中。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量子點層30可配置在底面SB上。或者,量子點層30也可配置在出光面SE以及底面SB上。再者,量子點層30與導光板10之間可設置其他的膜層。舉例而言,量子點層30可預先形成在一薄膜上再貼附至導光板10,但不以此為限。
依據不同的需求,量子點層30可進一步包括其他材質。舉例而言,為降低水氣及氧氣造成量子點變質,量子點層30可進一步包括阻水氧的物質,但不以此為限。
相較於藉由邊框固定機構來固定量子點元件,本實施例藉由將量子點層30配置在導光板10上,除了可減少邊框固定機構設計以及組裝工序之外,還可使光源模組LM1整體的厚度得以減縮。
依據不同的需求,光源模組LM1可進一步包括其他元件。舉例而言,光源模組LM1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擴散片50以及至少一稜鏡片60。擴散片50以及稜鏡片60依序堆疊於出光面SE上方。在其他實施例中,可省略擴散片50以及稜鏡片60的其中至少一者。以下實施例皆可同此改良,於下便不再重述。
以下藉由圖2至圖19說明光源模組的其他實施型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於下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2,光源模組LM2相似於圖1的光源模組LM1。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2進一步包括光學匹配層70。光學匹配層70配置在量子點層30與導光板10之間。在此架構下,可以不用限制量子點層30的折射率,但光學匹配層70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10的折射率,以使光束能夠藉由全內反射而傳遞於導光板10中。具體地,光學匹配層70的折射率可介於1至1.4之間,且其厚度H70例如大於1微米。舉例而言,光學匹配層70的材質可包括氟化鎂(MgF2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或光學膠。或者,光學匹配層70的材質可以是其他高分子材質,其可塗佈於導光板10上,且其膜層中具有多個奈米孔洞。或者,光學匹配層70的材質可包括其他絕緣材質或氧化金屬,並可具有多個奈米狀空隙結構。
請參照圖3,光源模組LM3相似於圖1的光源模組LM1。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3進一步包括隔離層80,其中量子點層30配置在隔離層80與導光板10之間。隔離層80適於保護量子點層30,其除了可提供防刮、耐磨等功能之外,還可進一步用以阻擋水氣及氧氣。如此,量子點層30不一定要包括阻水氧的物質。舉例而言,隔離層80的材質可包括高阻氣性的透光材料,如聚偏二氯乙烯(PVDC)、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乙烯醇(PVA)、金屬類薄膜(如鋁箔與蒸鍍膜)、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蒸鍍膜或尼龍奈米複合材料等,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4,光源模組LM4相似於圖2的光源模組LM2。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4進一步包括隔離層80。隔離層80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3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5,光源模組LM5相似於圖3的光源模組LM3。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3中,隔離層80覆蓋在量子點層30的上表面ST上且曝露出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在光源模組LM5中,隔離層80A不僅覆蓋在量子點層30的上表面ST上,還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
請參照圖6,光源模組LM6相似於圖3的光源模組LM3。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6進一步包括隔離框90。隔離框90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而隔離層80B覆蓋在量子點層30的上表面ST以及隔離框90上。具體地,可先以隔離材料製作隔離框90。再將量子點材料以塗佈或噴印等方式設置在隔離框90中,而形成量子點層30。然後再於量子點層30以及隔離框90上形成隔離層80B,其中隔離框90與隔離層80B可採用相同或不同的隔離材料。
請參照圖7,光源模組LM7相似於圖5的光源模組LM5。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7進一步包括光學匹配層70。光學匹配層70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2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8,光源模組LM8相似於圖6的光源模組LM6。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8進一步包括光學匹配層70。光學匹配層70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2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9,光源模組LM9相似於圖2的光源模組LM2。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9中,量子點層30A形成有多個微結構MS1。微結構MS1例如可以黃光製程或壓印等方式製作。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微結構MS1可具有不同的形狀以及排列間格,而不以圖9繪示者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微結構MS1可用於散射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束,進而提升出光的均勻性。因此,光源模組LM9可以減少擴散片的片數,或者更進一步可以不用設置圖2中的擴散片50。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架構下,若量子點層30A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10的折射率,亦可省略光學匹配層70。
請參照圖10,光源模組LM10相似於圖3的光源模組LM3。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0中,隔離層80C形成有多個微結構MS2。微結構MS2例如可以黃光製程或壓印等方式製作。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微結構MS2可具有不同的形狀以及排列間格,而不以圖10繪示者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微結構MS2可用於散射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束,進而提升出光的均勻性。因此,光源模組LM10可以減少擴散片的片數,或者更進一步可以不用設置圖3中的擴散片50。
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層80C覆蓋在量子點層30的上表面ST上且曝露出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層80C可進一步覆蓋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或者,光源模組LM10可進一步包括圖6所示的隔離框90,以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
請參照圖11,光源模組LM11相似於圖4的光源模組LM4。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1中,隔離層80C形成有多個微結構MS2。隔離層80C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10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12,光源模組LM12相似於圖4的光源模組LM4。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12進一步包括微結構層100。微結構層100配置在隔離層80上且包括多個微結構MS3。微結構層100例如可以網印網點或是壓印微結構等方式製作。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微結構MS3可具有不同的形狀以及排列間格,而不以圖12繪示者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微結構MS3可用於散射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束,進而提升出光的均勻性。因此,光源模組LM12可以減少擴散片的片數,或者更進一步可以不用設置圖4中的擴散片50。
請參照圖13,光源模組LM13相似於圖2的光源模組LM2。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3中,量子點層30B進一步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SC。光散射粒子SC適於散射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束,進而提升出光的均勻性。因此,光源模組LM13可以減少擴散片的片數,或者更進一步可以不用設置圖2中的擴散片50。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架構下,若量子點層30B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10的折射率,亦可省略光學匹配層70。
請參照圖14,光源模組LM14相似於圖3的光源模組LM3。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4中,隔離層80D進一步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SC。光散射粒子SC適於散射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束,進而提升出光的均勻性。因此,光源模組LM14可以減少擴散片的片數,或者更進一步可以不用設置圖3中的擴散片50。
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層80D覆蓋在量子點層30的上表面ST上且曝露出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層80D可進一步覆蓋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或者,光源模組LM14可進一步包括圖6所示的隔離框90,以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
請參照圖15,光源模組LM15相似於圖11的光源模組LM11。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5中,導光板10A的底面SB形成有多個微結構MS4。依據不同的設計需求,微結構MS4可具有不同的形狀以及排列間格,而不以圖15繪示者為限。另應說明的是,其他實施例的導光板10的底面SB亦可選擇性地形成有微結構MS4,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6,光源模組LM16相似於圖15的光源模組LM15。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16進一步包括黏著層110,其中反射片40透過黏著層110而與導光板10接合。在此架構下,黏著層110的折射率小於導光板10的折射率,以使光束能夠藉由全內反射而傳遞於導光板10中。另應說明的是,其他實施例的反射片40亦可透過黏著層110而與導光板10接合,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7,光源模組LM17相似於圖1的光源模組LM1。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7中,量子點層30配置在導光板10的底面SB上,使得量子點層30位於導光板10與反射片40之間。圖2至圖15的實施例亦可同此改良。以圖4為例,光學匹配層70、量子點層30以及隔離層80可依序配置在底面SB上。此外,在反射片40透過黏著層110而與導光板10接合的情況下(參見圖16),可先於底面SB上依序形成光學匹配層(如果有的話)、量子點層以及隔離層(如果有的話),再透過黏著層110將反射片40與導光板10接合。
請參照圖18,光源模組LM18相似於圖17的光源模組LM17。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光源模組LM18中,導光板10A的底面SB形成有多個微結構MS4。量子點層30配置在導光板10的底面SB上。光源模組LM18進一步包括隔離層80。隔離層80配置在量子點層30上,且量子點層30位於導光板10A與隔離層80之間。隔離層80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3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層80曝露出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層80可覆蓋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或者,光源模組LM18可進一步包括圖6所示的隔離框90,以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
請參照圖19,光源模組LM19相似於圖18的光源模組LM18。兩者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光源模組LM19進一步包括光學匹配層70A。光學匹配層70A配置在量子點層30與導光板10之間。光學匹配層70A的相關內容請參照圖2對應的描述,於此不再重述。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層80曝露出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層80可覆蓋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或者,光源模組LM19可進一步包括圖6所示的隔離框90,以包覆量子點層30的側壁面SS。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光源模組中,量子點層配置在導光板上,因此光源模組可減少邊框固定機構設計並降低組裝工序,而光源模組整體的厚度亦得以減縮。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導光板
20‧‧‧光源
30、30A、30B‧‧‧量子點層
40‧‧‧反射片
50‧‧‧擴散片
60‧‧‧稜鏡片
70、70A‧‧‧光學匹配層
80、80A、80B、80C、80D‧‧‧隔離層
90‧‧‧隔離框
100‧‧‧微結構層
110‧‧‧黏著層
H70‧‧‧厚度
LM1、LM2、LM3、LM4、LM5、LM6、LM7、LM8、LM9、LM10、LM11、LM12、LM13、LM14、LM15、LM16、LM17、LM18、LM19‧‧‧光源模組
MS1、MS2、MS3、MS4‧‧‧微結構
SB‧‧‧底面
SC‧‧‧光散射粒子
SE‧‧‧出光面
SI‧‧‧入光面
SS‧‧‧側壁面
ST‧‧‧上表面
圖1至圖19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源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Claims (16)

  1.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 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一底面以及一入光面,其中該底面與該出光面相對,且該入光面連接該底面與該出光面; 一光源,配置在該入光面旁;以及 一量子點層,配置在該出光面以及該底面的其中至少一者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量子點層與該出光面或該底面直接接觸,且該量子點層的折射率小於該導光板的折射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量子點層包括阻水氧的物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量子點層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量子點層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光學匹配層,配置在該量子點層與該導光板之間,且該光學匹配層的折射率小於該導光板的折射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光學匹配層的材質包括氟化鎂、聚四氟乙烯、光學膠或氧化金屬。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隔離層,其中該量子點層配置在該隔離層與該導光板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隔離層還包覆該量子點層的側壁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隔離框,包覆該量子點層的側壁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隔離層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隔離層包括多個光散射粒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微結構層,配置在該隔離層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其中該底面形成有多個微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反射片,其中該底面位於該出光面與該反射片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源模組,更包括: 一黏著層,其中該反射片透過該黏著層而與該導光板接合,且該黏著層的折射率小於該導光板的折射率。
TW106108472A 2016-10-14 2017-03-15 光源模組 TWI625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08063P 2016-10-14 2016-10-14
US62/408,063 2016-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4376A true TW201814376A (zh) 2018-04-16
TWI625572B TWI625572B (zh) 2018-06-01

Family

ID=6078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8472A TWI625572B (zh) 2016-10-14 2017-03-15 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6846323U (zh)
TW (1) TWI6255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7147B (zh) * 2020-01-31 2021-08-21 晨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
TWI831909B (zh) * 2019-01-22 2024-02-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發光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46323U (zh) * 2016-10-14 2018-01-05 晨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
CN108303823A (zh) * 2018-01-25 2018-07-20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681149A (zh) * 2018-05-03 2018-10-19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量子点背光模组的量子点保护方法
CN109946879A (zh) * 2019-03-05 2019-06-28 惠州市创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量子点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39806A (ko) * 2010-11-10 2020-04-16 나노시스, 인크. 양자 도트 필름들, 조명 디바이스들, 및 조명 방법들
CN103487857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量子点薄膜及背光模组
KR20160042226A (ko) * 2014-10-07 2016-04-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791662B (zh) * 2015-04-16 2018-05-2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入式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067911U (zh) * 2015-06-09 2016-03-02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867019A (zh) * 2016-03-30 2016-08-17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846323U (zh) * 2016-10-14 2018-01-05 晨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1909B (zh) * 2019-01-22 2024-02-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發光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TWI737147B (zh) * 2020-01-31 2021-08-21 晨豐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7008A (zh) 2018-04-24
TWI625572B (zh) 2018-06-01
CN206846323U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572B (zh) 光源模組
JP6575100B2 (ja) 導光部材、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702661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バックライトの製造方法、導光板、導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6389570B2 (ja) 量子ドット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0330848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TWI693455B (zh) 發光二極體背光模組
JP501054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00705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690834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225373A5 (zh)
JP2008112711A5 (zh)
CN113325628A (zh) 一种高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US10151950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color conversion member, supporting member and light suppressing member
TWM523875U (zh) 背光模組
JP2012155999A (ja)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1105970B2 (en) Optical membe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optical member
US11592736B2 (en) Homogenizing element and projection device
KR20170039810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800721B2 (ja) 光変換部材
TWI696786B (zh) 波長轉換導光組件以及光源模組
US20200333583A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WO2013175752A1 (ja) 波長変換部材、光学素子、発光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US20200013930A1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method for form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KR102054274B1 (ko) 양자점 광학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625515B (zh) 波长转换装置及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