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0854A - 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 Google Patents

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0854A
TW201810854A TW106109198A TW106109198A TW201810854A TW 201810854 A TW201810854 A TW 201810854A TW 106109198 A TW106109198 A TW 106109198A TW 106109198 A TW106109198 A TW 106109198A TW 201810854 A TW201810854 A TW 2018108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emand
amount
time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垣圭久
Original Assignee
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友電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0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085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2/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 G01R22/06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by electronic methods
    • G01R22/1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electricity meters by electronic methods using digit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G01W1/10Devices for predicting weather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9024Graphs; Linked lis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4Generation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energy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4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according to a pre-established tim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電力、發電電力、受電電力、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及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對象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到現在時刻為止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預測部所預測的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根據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Description

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本發明是有關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本申請案是根據2016年4月22日申請的日本出願第2016-085877號主張優先權,為援用前述日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全部內容者。
大樓或工廠等的需要家是在與供給電力的電力公司之間預先契約接受供給的最大電力(契約電力)。在需量時限(例如30分鐘)的期間,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平均電力超過契約電力時,需要家需要對電力公司進行違約金的支付。因此,以不會超過契約電力的方式管理需要家的受電電力之需量監視裝置被商品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2)。
以往的需量監視裝置是預測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量,當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超過目標電力量時,輸出警報或對管理者發送電子郵件等進行對 管理者的通知,或自動地切斷對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供給電力等進行對電力機器的控制。另外,目標電力量是根據契約電力,設定成需量時限的平均電力不會超過契約電力那樣的值。接受通知的管理者是以手動切斷對電氣機器的電力供給等,藉此可使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藉由如此的處理,可使需量時限的平均電力不會超過契約電力。
並且,在以往的需量監視裝置中,顯示被稱為需量負荷曲線的受電電力的預測值之圖表會被顯示於畫面。管理者是藉由看此圖表,可得知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會超過目標電力量哪個程度,或在哪個時間點超過目標電力量等。
圖14是表示以往的需量負荷曲線的圖表之一例的圖。在圖14所示的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包含現在時刻的需量時限內的時間,縱軸是表示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並且,將現在時刻假定從需量時限的開始經過15分鐘的時刻。在圖表上顯示從需量時限的開始到現在時刻從電力公司接受的電力量之受電電力量35。並且,在圖表上顯示從現在時刻到需量時限的終了之間從電力公司接受的電力量的預測值之預測受電電力量37。
預測受電電力量37(Y)是可根據現在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X)、及連結現在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與離現在時刻△t秒前的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之直線的斜度(△x/△t)、及從現在時刻到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剩餘時 間t,來藉由以下的式1算出。
Y=X+(△x/△t)×t…(式1)
而且,在圖表上是顯示有目標電力量38。目標電力量38是亦可為對應於契約電力的電力量(=契約電力×0.5小時),或比對應於契約電力的電力量更只低或高預定電力量的值。
管理者是藉由視察圖14所示般的圖表,可得知在需量時限的終了時間點,預測受電電力量37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管理者是當預測受電電力量37超過目標電力量38時,可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等的對策。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2365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240137號公報
(1)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 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4)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 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9)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預測步驟,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預測步驟中所被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0)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 計畫算出步驟,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計畫算出步驟中所被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1)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程式,係用以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 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2)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程式,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3)又,(1)的需量監視裝置亦可如以下 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4)又,(9)的需量監視方法亦可如以下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預測步驟,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 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預測步驟中所被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5)又,(11)的需量監視程式亦可如以下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程式,係用以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 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6)又,由作為系統的觀點來看,為一種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 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7)又,由作為系統的其他的觀點來看,為一種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另外,本發明是亦可作為實現需量監視裝置或 需量監視系統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半導體積體電路來實現。
10、20‧‧‧需量監視裝置
11‧‧‧電力值取得部
12‧‧‧預測部
13、23‧‧‧作成部
14‧‧‧顯示控制部
15‧‧‧顯示部
16、24‧‧‧實行部
21‧‧‧計畫算出部
22‧‧‧機器控制部
P1‧‧‧顯示終端機
P2‧‧‧描繪機能部
P3‧‧‧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
P4‧‧‧數值作成機能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圖2是表示藉由預測部所預測的受電電力的圖表。
圖3是表示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需量監視裝置所實行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5是表示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的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圖7是表示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計畫受電電力及輸出電力的圖表。
圖8是表示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的需量監視裝置所實行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圖10是表示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11是表示作成部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12是圖3所示的圖表外,還包含其他的目標電力量的圖表。
圖13是圖8所示的圖表外,還包含其他的目標電力量的圖表。
圖14是表示以往的需量負荷曲線的圖表之一例的圖。
圖15是例如將圖1的方塊圖的顯示部思考分成只具有顯示器或監視器般的顯示單機能的顯示終端機、及描繪機能部的方塊圖。
圖16是表示作為需量監視系統的第1例的配置的概念圖。
圖17是表示作為需量監視系統的第2例的配置的概念圖。
圖18是表示作為需量監視系統的第3例的配置的概念圖。
[本案所欲解決的課題]
若根據以往的需量監視裝置,則如圖14所示般,預測受電電力量37是根據現在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及離現在時刻△t秒前的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來算出。因此,當暫時性地受電電力量變大時,式1的斜度(△x/△t)會變大,需量時限終了時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7會超過目標電力量38。因此,即使之後受電電力量變小,需量時限終了時間點的受電電力量成為目標電力量38以下時,管理者也須實行為了電力量削減的對策,會有電力量過度被削減的課題。
並且,暫時性地受電電力量變大時,從需量監視裝置對管理者進行藉由警報或電子郵件等的通知。如此的通知是不問休息日或深夜進行,每次通知,緊逼管理者對應,管理者的負擔增加。
本案是有鑑於如此的情事而研發者,以提供一種可顯示能以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圖表之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本案的效果]
若根據本案,則可顯示能以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圖表。
[實施形態的要旨]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要旨是至少包含以下者。
(1)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若根據此構成,則預測部會根據比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因此,即使在需量時限內暫時性地過消耗電力,而受電電力暫時性地變大時,預測部還是可沒關係地預測受電電力。例如,預測部可利用統計性的預測手法,根據在過去的預定期間中與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受電電力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在圖表上所示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是根據預測部所預測的受電電力來算出。因此,即使在需量時限內暫時性地受電電力量變大,也不會有每次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超過目標電力量的情形,可正確地將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顯示於圖表上。因此,管理者可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 電力量。隨之,管理者不須實行用以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需要家」不只是接受電力的供給加以利用者,亦指接受電力的供給加以利用的施設。
(2)最好前述預測部,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以及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及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若根據此構成,則可加進需量時限的需要電力、發電電力或受電電力的實績來預測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例如,根據比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而算出的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與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之間的距離為預定值以上時,以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與受電電力的實績值能夠一致的方式,使受電電力的預測值只增減該距離,藉此修正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藉此,可正確地進行受電電力的預測。
(3)最好前述預測部,係利用供以預測受電電力的複數的預測手法,預測複數個前述對象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前述作成部,係作成顯示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複數的預測值作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之前述圖表。
若根據此構成,則利用複數的預測手法來預測複數的受電電力,根據所被預測的複數的受電電力來算出複數個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被算出的複數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是被顯示於圖表上。因此,管理者可得知複數的受電電力量與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可更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例如,管理者是亦可只要複數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的其中1個超過目標電力量,便在該時間點實行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藉此,管理者相較於顯示1個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的情況,可高精度預測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
(4)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 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若根據此構成,則藉由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來算出受電電力的計畫值(計畫受電電力)。當電力機器如運轉計畫般運轉時,受電電力是成為計畫受電電力般。因此,管理者可藉由視察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所示的圖表來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隨之,管理者不須實行用以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另外,當計畫算出部以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的方式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時,只要電力機器如運轉計畫般運轉,便不會有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的情形。藉由如此需量監視裝置具有EMS(能量管理系統)的機能,可控制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而使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
(5)最好前述計畫算出部,係根據前述預測需要電力,算出包含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分散型電源之前述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考慮了前述分散型電源的輸出電力之前述計畫受電電力。
若根據此構成,則在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時,分散型電源的運轉計畫也被算出。藉此,可將考慮 分散型電源的發電量之後的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顯示於圖表上。
(6)又,前述作成部是亦可作成更顯示根據前述預測需要電力而算出的電力量之前述圖表。
若根據此構成,則可將對應於預測需要電力的預測需要電力量顯示於圖表上。因此,藉由比較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與預測需要電力量,可得知分散型電源的發電量。亦即,從預測需要電力量減算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後的值會成為分散型電源的發電量。
(7)又,前述作成部是亦可作成更顯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之前述圖表。
若根據此構成,則管理者可藉由視察顯示可靠區間的圖表來得知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可能性。例如,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當可靠區間的全部超過目標電力量時,可判斷成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可能性極高。如此的情況,管理者是可趕快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等的對策。
(8)最好上述的需量監視裝置更具備實行部,係根據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前述實行部更根據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現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 少一方。
若根據此構成,則實行部是可按照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可能性的大小來實行警報的輸出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由於可靠區間的全部超過目標電力量,因此可判斷成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可能性相對高時,亦可以電子郵件等通知管理者,且立即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的控制。並且,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由於可靠區間的一部分超過目標電力量,因此有可能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但當可判斷成其可能性相對低時,以電子郵件等通知管理者,但電力機器的電源是亦可原封不動。又,亦可按照可能性的大小來變更通知的內容,或變更關閉電源的電力機器。藉此,當有可能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時,可實行細膩的對策。
(9,10)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方法是包含對應於上述的需量監視裝置所具備的處理部的步驟而構成。因此,可取得與上述的需量監視裝置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11,12)本發明的其他的一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程式是以使電腦具有作為上述的需量監視裝置所具備的處理部之機能的方式構成。因此,可取得與上述的需量監視裝置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13)又,(1)的需量監視裝置是亦可如以下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4)又,(9)的需量監視方法是亦可如以下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預測步驟,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 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預測步驟中所被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5)又,(11)的需量監視程式是亦可如以下般表現。
亦即,一種需量監視程式,係用以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 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6)又,由作為系統的觀點來看,為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 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7)又,由作為系統的其他的觀點來看,為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本案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詳細]
以下,利用圖面來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另外,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皆為顯示本發明的理想的一具體例。在以下的實施形態所示的數值、形狀、構成要素、構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連接形態、步驟、步驟的順序等為一例,並非是限定本發明的主旨。本發明是依據申請專利範圍來特定。因此,有關以下的實施形態的構成要素之中,未被記載於表示本發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獨立請求項的構成要素,雖不是為了達成本發明的課題所一定必要者,但作為構成更理想的形態者說明。
(實施形態1) [1-1.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需量監視裝置10是被設置於大樓或工廠等的需要家,按每個需量時限(例如30分鐘),以在該需量時限的期間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電力量(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的方式監視的裝置。需量監視裝置10是可藉由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及HDD(Hard Disk Drive)等的電腦系統來構成。
需量監視裝置10是具備電力值取得部11、預測部12、作成部13、顯示控制部14、顯示部15及實行部16。處理部11~14及16是藉由在CPU上實行電腦程式來實現的機能性的處理部。
電力值取得部11是取得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電力(受電電力)的值。例如,電力值取得部11是通訊介面等來接收從交易電力量計輸出的脈衝,根據接收的脈衝來算出受電電力的值。
預測部12是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亦即,預測部12是利用預定的受電電力的預測手法,預測各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例如,預測部12是亦可按每個預定時間(例如1分鐘)來算出與過去3個月的該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受電電力的平均值,將算出後的受電電力的平均值預測為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另外,在未設置有發電設備的需要家中,需要電力成為受電電力。因此,預測部12是亦可由需要電力來預測受電電力。例如,預測部12是亦可按每個預定時間(例如1分鐘)來算出與過去2個月的該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需要電力的平均值,將算出後的需要電力的平均值預測為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並且,在設置有發電設備的需要家中,從需要電力減算發電電力後的值會成為受電電力。因此,預測部12是亦可由需要電力及發電電力來預測受電電力。例 如,預測部12是亦可按每個預定時間(例如1分鐘)來算出與過去1個月的該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需要電力及發電電力的各個的平均值,將從算出後的需要電力的平均值減去算出後的發電電力的平均值之值預測為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又,預測部12是亦可根據工廠的作業計畫等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預測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亦即,當需量時限的電力機器的運轉狀態可由作業計畫來預測時,預測部12是可由運轉狀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又,預測部12是亦可利用天氣預報等所預測的氣象資訊來預測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例如,在預測氣溫與空調的需要電力之間找出一定的關係性時,預測部12是由預測氣溫來預測需要電力,可根據需要電力來預測受電電力。
又,預測部12是亦可利用藉由氣溫計等所觀測的氣象資訊來預測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例如,在氣溫與空調的需要電力之間找出一定的關係性時,預測部12是由被觀測的氣溫來預測需要電力,可根據需要電力來預測受電電力。
另外,受電電力的預測方法是可為上述的方法以外的方法,不利用作為預測對象之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來預測受電電力的方法。
圖2是表示藉由預測部12所預測的受電電力 (以下稱為「預測受電電力」)的圖表。圖2所示的圖表的橫軸是表示需量時限內的時間,縱軸是表示電力。並且,將現在時刻例如假定為從需量時限的開始經過15分鐘的時刻。在圖表上所示的受電電力31是從需量時限的開始時刻(0分)到現在時刻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亦即,電力值取得部11所取得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並且,在圖表上是顯示藉由預測部12所預測之從現在時刻到需量時限的終了時刻(30分鐘)的預測受電電力32。而且,在圖表上是顯示藉由以式1所示的以往的方法來預測的預測受電電力33。如比較預測受電電力32與預測受電電力33而得知般,藉由預測部12所預測的預測受電電力32是隨時間的經過而變化的值,相對的,藉由以往的方法所預測的預測受電電力33為一定的值。並且,在同圖表中顯示根據需要家與電力公司之間的契約電力來設定的目標電力34。目標電力34是亦可與契約電力同值,或比契約電力更低預定電力的值或更高預定電力的值。
作成部13是作成顯示來自需要家的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目標電力量的關係之圖表。以下,一邊顯示圖表的具體例,一邊更詳細說明。圖3是表示作成部13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圖3所示的圖表的橫軸是表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現在時刻所屬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縱軸是表示電力量。並且,與圖2所示的圖表同樣,將現在時刻例 如假定為從需量時限的開始經過15分鐘的時刻。在同圖表中顯示有受電電力量35、預測受電電力量36、預測受電電力量37及目標電力量38。受電電力量35是表示到現在時刻為止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受電電力量35是根據電力值取得部11所取得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在圖2的圖表所示的受電電力31)來算出。預測受電電力量36是表示從現在時刻到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之間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亦即,預測受電電力量36是藉由在現在時刻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中加算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預測受電電力32而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受電電力量來算出。藉此,受電電力量35與預測受電電力量36成為連續的線。另外,電力量是藉由以時間來積分電力而算出。預測受電電力量37是表示以往的預測方法,從現在時刻到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亦即,預測受電電力量37是藉由在現在時刻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中加算根據藉由以往的方法所預測的預測受電電力33而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受電電力量來算出。藉此,受電電力量35與預測受電電力量37成為連續的線。目標電力量38是藉由對目標電力34乘算對象需量時限的長度(在此是0.5小時)來求取。
顯示控制部14是進行將作成部13所作成的圖表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上的控制。例如,藉由將圖3所示般的圖表的畫像資料輸出至顯示部15,使圖表顯示 於顯示部15的畫面上。
顯示部15是例如液晶顯示器裝置等的顯示裝置,由顯示控制部14接收圖表的畫像資料,且將接收的畫像資料顯示於畫面。
實行部16是根據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與目標電力量38的關係,來實行需要家對管理者的通知及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例如,若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則實行部16是藉由對管理者的電子郵件位址發送電子郵件來通知預測受電電力量36似乎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情形,或自動地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或變更電力機器之空調的設定溫度。藉此,可防範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於未然。
另外、電力機器是包含儘管生產機械等的電力調整為不可能或可能,實際上調整不被允許的非調整型的負荷裝置。又,電力機器亦可包含照明、空調等可調整消耗電力的調整型的負荷裝置。
[1-2.需量監視裝置10的處理流程]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需量監視裝置10所實行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預測部12是利用預定的受電電力的預測手法,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 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S11)。藉此,例如,可預測圖2所示般的預測受電電力32。另外,預測部12是亦可匯集預定期間(例如24小時)部分的受電電力來事先預測。亦即,步驟S11的處理是可與以下說明的步驟S12以後的處理獨立進行。
電力值取得部11是取得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受電電力的值(S12)。藉此,可取得例如圖2所示般的受電電力31的值。
作成部13是作成顯示從對象需量時限開始到現在時刻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35、從現在時刻到對象需量時限終了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及目標電力量38的關係之圖表(S13)。例如,作成圖3所示般的圖表。作成部13是隨現在時刻的經過而更新圖3所示般的圖表。另外,作成部13是若現在時刻到達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刻,則更新對象需量時限,重新製作圖表。
顯示控制部14是進行將作成部13所作成的圖表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之控制(S14)。藉此,例如,圖3所示般的圖表被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
實行部16是判定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是否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S15)。例如,在圖3所示的圖表中,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30分鐘)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是比目標電力量38更小。
實行部16是若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在S15為YES),則對管理者的電子郵件位址發送電子郵件,藉此通知預測受電電力量37似乎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情形,或自動地關閉被預定之電力機器的電源,或變更電力機器之空調的設定溫度(S16)。
另外,需量監視裝置10是以預定時間間隔(例如1分鐘間隔)來重複實行步驟S12~S16的處理。
[1-3.實施形態1的效果等]
如以上說明般,若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則預測部12會根據比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因此,即使在需量時限內暫時性地過消耗電力,而受電電力暫時性地變大時,預測部12還是可沒關係地預測受電電力。例如,預測部12是可利用統計性的預測手法,根據過去的預定期間中與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受電電力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在圖3所示般的圖表上顯示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是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受電電力來算出。因此,即使在需量時限內暫時性地受電電力量35變大,也不會有每次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情形,可正 確地將預測受電電力量36顯示於圖表上。因此,管理者可高精度預測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隨之,管理者不須實行用以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
另外,在以往的需量監視裝置中,將從需量時限的開始起預定時間以內的期間設為不進行通知處理或電力機器的控制的期間。這是因為在此期間內即使被預測成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預測的精度也差,最終受電電力量成為目標電力量38以下的可能性亦高。但,若根據實施形態1的需量監視裝置10,則由於預測部12是藉由統計性的手法來預測受電電力,因此從需量時限的開始時間點起受電電力的預測的精度高。因此,可預測從需量時限的開始時到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藉此,實行部16或管理者可在早的階段實行必要的對策。
另外,在圖3所示的圖表中,非必須顯示預測受電電力量37。亦即,如圖5所示般,在圖表中,只要顯示受電電力量35、預測受電電力量36及目標電力量38即可,預測受電電力量37是亦可不顯示。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1中,根據所被預測的受電電力,來進行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判斷。在實施形態2中,針對根據所計畫的受電電力,來進行受電電力量是否 超過目標電力量的判斷之例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有關與實施形態1同樣的構成是附上同一的參照符號,適當省略說明。
[2-1.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的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的方塊圖。
需量監視裝置20是被設置於大樓或工廠等的需要家,按每個需量時限(例如30分鐘),以在該需量時限的期間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電力量(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之方式監視的裝置。加上,需量監視裝置20是亦具有算出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按照算出後的運轉計畫來控制電力機器的運轉之EMS的機能。需量監視裝置20是可藉由具備CPU、RAM、ROM及HDD等的電腦系統所構成。
另外,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是與實施形態1同樣,包含非調整型或調整型的負荷裝置。加上,在實施形態2中,該電力機器是包含發電裝置或蓄電裝置等的分散型電源。
發電裝置是包含例如將瓦斯或柴油等的燃燒能量或燃料電池等之藉由化學變化的能量予以變換成電氣能量的發電裝置。並且,發電裝置是亦可包含將太陽光能量變換成電力的太陽光發電裝置。
蓄電裝置是例如包含氧化還原液流(RF)電 池、鋰離子電池、熔融鹽電池、鉛蓄電池等的二次電池。另外,亦可取代該等的二次電池,而使用飛輪電池或揚水發電機等。
需量監視裝置20是具備電力值取得部11、預測部12、計畫算出部21、機器控制部22、作成部23、顯示控制部14、顯示部15及實行部24。處理部11、12、14及21~24是藉由在CPU上實行電腦程式來實現的機能性的處理部。
電力值取得部11是與實施形態1同樣,根據從交易電力計接收的脈衝等,來取得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受電電力的值。
預測部12是按每個需量時限,預測在該需量時限中被設置於需要家的負荷裝置所消耗的電力(需要電力)。需要電力是可利用預定的需要電力的預測手法來預測。例如,預測部12亦可按每個預定時間(例如1分鐘)算出與過去3個月的該需量時限同一星期且同一時間帶的需要電力的平均值,將算出後的需要電力的平均值預測為該需量時限的需要電力。另外,需要電力的預測方法是只要為不使用作為預測對象的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來預測需要電力的方法,亦可為上述的方法以外的方法。例如,與實施形態1所示的預測部12同樣,利用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或天氣預報等的預測的氣象資訊、藉由氣溫計等所觀測的氣象資訊來預測需要家的需要電力。
計畫算出部21是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需要 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來算出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運轉計畫的算出方法是可利用預定的方法。例如,計畫算出部21是在負荷裝置消耗預測需要電力,且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不超過目標電力的限制條件之下,解決使顯示成本的目的函數的值最小化的最適化問題,藉此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最適化問題是可利用線形計畫法等來定式化。藉由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來決定負荷裝置及分散型電源的運轉狀態。亦即,當負荷裝置的需要電力超過目標電力時,分散型電源進行發電或放電等,以能輸出電力的方式決定運轉狀態。藉此,計畫算出部21算出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並且,計畫算出部21算出分散型電源藉由發電或放電等而輸出的輸出電力。另外,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的算出方法並非限於上述的方法。
圖7是表示計畫算出部21所算出的計畫受電電力及輸出電力的圖表。圖7所示的圖表的橫軸是表示需量時限內的時間,縱軸是表示電力。並且,將現在時刻假定為例如從需量時限的開始經過15分鐘的時刻。在圖表上所示的受電電力31是從需量時限的開始時刻(0分)到現在時刻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亦即,為電力值取得部11所取得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並且,在圖表上顯示藉由預測部12所預測之從現在時刻到需量時限的終了時刻(30分鐘)的預測需要電力41。而且,在圖表上顯示藉由計畫算出部21所算出之從現在時刻到 需量時限的終了時刻(30分鐘)的計畫受電電力42及輸出電力43。並且,在同圖表中顯示根據需要家與電力公司之間的契約電力所設定的目標電力34。目標電力34是亦可為與契約電力同值,或比契約電力更低預定電力的值或高的值。
由圖7所示的圖表可知般,在現在時刻以後,預測需要電力41超過目標電力34的狀態會持續,因此以分散型電源輸出電力降低受電電力的方式進行控制。藉此,在現在時刻以後,輸出電力43變正,隨之,以計畫受電電力42比預測需要電力41更低的方式計畫。
機器控制部22是按照計畫算出部21所算出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來控制包含負荷裝置及分散型電源的電力機器。
作成部23是作成顯示需要家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需要電力量的預測值及目標電力量的關係之圖表。以下,一邊顯示圖表的具體例,一邊更詳細說明。圖8是表示作成部23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圖8所示的圖表的橫軸是表示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縱軸是表示電力量。並且,與圖7所示的圖表同樣,將現在時刻假定為例如從需量時限的開始經過15分鐘的時刻。在同圖表中顯示有受電電力量35、計畫受電電力量44、預測需要電力量45及目標電力量38。受電電力量35是表示到現在時刻為止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受電電力量35是根據電力值取得部11所取得的受電 電力的實績值(在圖7的圖表所示的受電電力31)來算出。計畫受電電力量44是根據計畫算出部21所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來算出的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預測需要電力量45是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需要電力41來算出的需要電力量的計畫值。目標電力量38是藉由對目標電力34乘算對象需量時限的長度(在此是0.5小時)來求取。
另外,計畫受電電力量44是藉由在現在時刻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35中加算根據計畫算出部21所計畫的計畫受電電力42而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來算出。藉此,受電電力量35與計畫受電電力量44成為連續的線。有關預測需要電力量45也同樣,藉由在現在時刻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35中加算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預測需要電力41而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需要電力的預測值來算出。
顯示控制部14是進行將作成部23所作成的圖表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上之控制。例如,將圖8所示般的圖表的畫像資料輸出至顯示部15,藉此使圖表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上。
顯示部15是例如液晶顯示器裝置等的顯示裝置,從顯示控制部14接收圖表的畫像資料,且將接收的畫像資料顯示於畫面。
實行部24是根據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與目標電力量38的關係,來實行需要家對管理者 的通知及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例如,若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則實行部16是藉由對管理者的電子郵件位址發送電子郵件來通知計畫受電電力量44似乎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情形,或自動地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或變更電力機器之空調的設定溫度。藉此,可防範計畫受電電力量44超過目標電力量38於未然。
[2-2.需量監視裝置20的處理流程]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的需量監視裝置20所實行的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
受電電力的預測處理(S11)是與實施形態1同樣。
計畫算出部21是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預測需要電力,來算出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S21)。
機器控制部22是按照計畫算出部21所算出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來控制包含負荷裝置及分散型電源的電力機器(S22)。另外,步驟S11、S21及S22的處理是可與以下說明的步驟S12以後的處理獨立進行。
電力值取得部11是取得需要家從電力公司接受的受電電力的值(S12)。藉此,例如,可取得圖7所示般的受電電力31的值。
作成部23是作成顯示需要家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需要電力量的預測 值及目標電力量的關係之圖表(S23)。例如,作成圖8所示般的圖表。作成部23是隨現在時刻的經過而更新圖8所示般的圖表。另外,作成部23是若現在時刻到達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刻,則更新對象需量時限,重新製作圖表。
顯示控制部14是進行將作成部23所作成的圖表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之控制(S14)。藉此,例如,圖8所示般的圖表會被顯示於顯示部15的畫面。
實行部24是判定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是否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S24)。例如,在圖8所示的圖表中,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30分鐘)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是與目標電力量38相同。
實行部24是若對象需量時限終了時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比目標電力量38更大(在S24為YES),則與實施形態1同樣,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處理及電力機器的控制處理之中的至少一方(S16)。
另外,需量監視裝置20是以預定時間間隔(例如,1分間隔)來重複實行步驟S12~S16的處理。
[2-3.實施形態2的效果等]
如以上說明般,若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則藉由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來算出計畫受電電力42。當電力機器如運轉計畫般被運轉時,受電電力是成為如計畫受電電力42般。因此,管理者可藉由視察計畫受電電力量 44所示的圖表,可高精度預測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隨之,管理者不須實行用以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另外,由於計畫算出部21是以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方式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因此只要電力機器如運轉計畫般被運轉,便不會有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情形。藉由如此需量監視裝置20具有EMS的機能,可將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控制成受電電力量不會超過目標電力量38。
另外,在圖表上所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是藉由在現在時刻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35中加算根據計畫算出部21所計畫的計畫受電電力42而算出的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量來算出。亦即,當電力機器未如運轉計畫般運轉時,現在時刻的受電電力量35會偏離計畫,但可予以考慮來算出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42。因此,管理者藉由視察圖表,即使受電電力量35偏離計畫值時,還是可高精度預測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當該受電電力量似乎超過目標電力量38時,管理者可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等的必要的對策。
另外,如在實施形態1也說明過那樣,在以往的需量監視裝置中,將從需量時限的開始起預定時間以內的期間設為不進行通知處理或電力機器的控制的期間。但,若根據實施形態2的需量監視裝置20,則計畫算出部21可事前計畫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因此,可預 測從需量時限的開始時到需量時限終了時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藉此,實行部24或管理者可在早的階段實行必要的對策。
又,計畫算出部21是在算出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時,分散型電源的運轉計畫也算出。藉此,作成部23是可作成顯示考慮了分散型電源的發電量之計畫受電電力量44的圖表。
又,作成部23是可將對應於預測需要電力41的預測需要電力量45顯示於圖表上。因此,管理者是藉由比較計畫受電電力量44與預測需要電力量45,可得知分散型電源之發電量。亦即,從預測需要電力量45減算計畫受電電力量44後的值成為分散型電源之發電量。但,不須將預測需要電力量45顯示於圖表上。亦即,在圖8所示的圖表上,只要顯示受電電力量35、計畫受電電力量44及目標電力量38即可,預測需要電力量45是亦可不顯示。
[3.附記]
以上,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需量監視裝置,但本發明並非限於此實施形態。
例如,在實施形態1中,預測部12是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 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預測部12是亦可更利用需量時限的電力的實績值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亦即,預測部12是亦可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發電電力、及該需量時限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例如,根據比著眼的需量時限(著眼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需要家的受電電力所算出的著眼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與著眼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的實績值之間的距離成為預定值以上時,預測部12是以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與受電電力的實績值能夠一致的方式,使受電電力的預測值只增減該距離,藉此修正受電電力的預測值。藉此,即使受電電力的預測值相較於受電電力的實績值大幅度偏離時,還是可正確地重新預測受電電力。
並且,在實施形態1中,預測部12是預測對象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但作為用以預測受電電力的預測手法,亦可使用複數的預測手法。另外,各預測手法是可使用各種的手法。此情況,作成部13是按每個預測手法 作成顯示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受電電力量的圖表。
圖10是表示作成部13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在圖表中顯示有需要家之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35、及預測受電電力量36A~36C以及目標電力量38。預測受電電力量36A~36C是根據預測部12所預測的複數(在此是3個)的受電電力來算出。預測受電電力量36A~36C的各者是與圖3所示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同樣,根據受電電力量35及預測部12所預測的各預測受電電力來算出。
藉由將複數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A~36C顯示於圖表上,管理者是可知複數的受電電力量與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可以高精度預測來自電力公司的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例如,管理者是亦可只要複數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A~36C的其中1個超過目標電力量38,便在該時間點實行削減受電電力量的對策。藉此,管理者相較於顯示1個預測受電電力量的情況,可高精度預測受電電力量是否超過目標電力量38。
又,作成部13是更亦可作成顯示預測受電電力量的可靠區間的圖表。圖11是表示作成部13所作成的圖表之一例的圖。作成部13是作成在圖5所示的圖表中更顯示現在時刻以後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的可靠區間(可靠線50A及50B)的圖表。以可靠線50A及50B所示的可靠區間是亦可例如設為可靠度99.73%的區間。可靠線50A及50B是表示將預測受電電力量36的母集團假 定成正規分布時,所謂的預測受電電力量36的平均值+3σ及該平均值-3σ。管理者是可藉由視察顯示有可靠區間的圖表來得知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可能性。例如,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當可靠區間的全部超過目標電力量38時,可判斷成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可能性極高。如此的情況,管理者是可趕快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等的對策。另外,有關圖8所示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也同樣亦可顯示可靠區間。
又,實行部16是亦可根據預測受電電力量36的可靠區間與目標電力量38的關係來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藉此,實行部16是可按照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可能性的大小來實行警報的輸出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由於可靠區間的全部超過目標電力量38(由於可靠線50A及50B超過目標電力量38),因此可判斷成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可能性相對高時,實行部16是亦可以電子郵件等通知管理者,且立即實行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的控制。並且,在對象需量時限的終了時,由於可靠區間的一部分超過目標電力量38(例如可靠線50A超過目標電力量38,但可靠線50B未超過目標電力量38),因此有可能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但當可判斷成其可能性相對低時,實行部16是以電子郵件等通知管理者,但電力機器的電源是亦可原封不動。又,亦可按照可能性的大小來變更通知的 內容,或變更關閉電源的電力機器。藉此,當有可能受電電力量超過目標電力量38時,可實行細膩的對策。
又,實施形態1的作成部13是作成顯示1個的目標電力量38的圖表,但亦可作成顯示複數的目標電力量38的圖表。圖12是圖3所示的圖表外,還包含目標電力量38A及38B的圖表。目標電力量38A是具有比目標電力量38低的值,目標電力量38B是具有比目標電力量38更高的值。目標電力量38A及38B是以目標電力量38為基準設定,例如亦可藉由在目標電力量38中加算或乘算一定值來算出。實行部16是根據預測受電電力量36與目標電力量38、38A及38B的關係來實行需要家對管理者的通知及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例如,當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A時,實行部16是以電子郵件來將顯示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A,似乎不久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訊息通知管理者。當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時,實行部16是以電子郵件來將顯示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的訊息通知管理者。當預測受電電力量36超過目標電力量38B時,實行部16是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且以電子郵件來將顯示關閉電力機器的電源的訊息通知管理者。藉此,實行部16可根據預測受電電力量36與複數的目標電力量38、38A及38B的關係來實行細膩的對策。
又,實施形態2的作成部23也同樣,亦可作 成包含複數的目標電力量38的圖表。圖13是圖8所示的圖表外,還包含目標電力量38A及38B的圖表。目標電力量38A及38B是與圖12同樣設定。實行部24是根據現在時刻以後的計畫受電電力量44與目標電力量38、38A及38B的關係,實行需要家對管理者的通知及被設置於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實行部24所實行的處理是除了預測受電電力量36變成計畫受電電力量44以外,與利用圖12說明的實行部16所實行的處理同樣。因此,其詳細的說明在此是不被重複。
並且,在實施形態1及2所示的圖表中,雖在橫軸顯示時間,但亦可在橫軸顯示對應於時間的值。例如,亦可在橫軸顯示將需量時限的30分鐘設為100%時的百分率。而且,在縱軸顯示電力量,但亦可在縱軸顯示對應於電力量的值。例如,亦可在縱軸顯示將目標電力量設為100%時的百分率。又,縱軸與橫軸是可互相置換。
又,構成需量監視裝置的構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是亦可設為由系統LSI所構成。系統LSI是將複數的構成部集成於晶片上而製造的超多機能LSI,具體而言,包含微處理器、ROM、RAM等而構成的電腦系統。在RAM中記憶有電腦程式。藉由微處理器按照電腦程式來動作,系統LSI可達成其機能。
又,本發明是亦可設為上述所示的方法。又,本發明是亦可設為藉由電腦來實現該等的方法的電腦程式,或亦可設為由上述電腦程式所成的數位訊號。
又,本發明是亦可設為將上述電腦程式或上述數位訊號記錄於電腦可讀取的非暫時性的記錄媒體,例如硬碟驅動、CD-ROM、半導體記憶體等者。又,亦可設為被記錄於該等的非暫時性的記錄媒體的上述數位訊號。
又,本發明是亦可經由以電氣通訊線路、無線或有線通訊線路、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網路、資料傳播等來傳送上述電腦程式或上述數位訊號。
又,上述程式中所含的各步驟是亦可藉由複數的電腦來實行。
而且,亦可分別組合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形例。
(實施形態3)
另外,上述的實施形態1,2的需量監視裝置是亦可物理性地構成為一體或彼此接近配置而成1組的裝置,但亦可不是如此。亦即,需量監視用的構成要素是不受存在的場所的限制,全體設為構成需量監視系統者,亦可空間性地彼此分離存在。
圖15是例如將圖1的方塊圖的顯示部15(顯示裝置)思考分成只具有顯示器或監視器般的顯示單機能的顯示終端機P1及描繪機能部P2的方塊圖。在此,顯示控制部14是設為具有作成顯示的內容的機能(例如Web伺服器)之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且(預測部12+作成部13)是作成(預測、計畫等)使用於顯示的數值之數值作成機能部P4。針對該等各要素P1,P2,P3,P4的空 間性的所在來思考。
圖16~18是分別表示作為需量監視系統之一例的配置的概念圖。互相連接圖中的要素間的線是實線為表示藉由有線或無線的映像輸出,虛線是表示藉由有線或無線的網路連接。
首先,在圖16中,僅複數的顯示終端機P1處於空間性分離的位置,其他的描繪機能部P2、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及數值作成機能部P4是存在於一塊。此情況,可將複數的顯示終端機P1空間性地離開描繪機能部P2、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及數值作成機能部P4而分散設置。
其次,在圖17中,與圖16作比較,顯示終端機P1是同樣,但描繪機能部P2及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為一塊,數值作成機能部P4是空間性地離開描繪機能部P2及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此情況,可將描繪機能部P2及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設為物理性地獨立的裝置。並且,在數值作成機能部P4的設置場所也有任意性。
其次,在圖18中,顯示終端機P1、描繪機能部P2、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及數值作成機能部P4分別獨立空間性地分離。顯示終端機P1及描繪機能部P2可在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的傘下設置複數組。此情況,產生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的設置場所的任意性,且可在顯示內容作成機能部P3的傘下網路配訊。作為此情況 的顯示終端機P1及描繪機能部P2是亦可例如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另外,圖18的構成之中,亦可將除了數值作成機能部P4的部分設置複數組,而於該等的上位設置數值作成機能部P4,將複數組置於傘下。並且,亦可在數值作成機能部P4的上位設置別的電腦。
可如此思考各種的配置的變化,「需量監視系統」的構成要素是其空間性或地理性的所在或所有者也可不受限存在。並且,場所是亦可為像雲端那樣的假想性的場所。圖16~18只不過是舉例說明,當然可為其他各種的配置構成。
(補記)
在此所被揭示的實施形態所有的點是舉例說明者,並非為限制者。本發明的範圍是依申請專利範圍而示,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思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10‧‧‧需量監視裝置
11‧‧‧電力值取得部
12‧‧‧預測部
13‧‧‧作成部
14‧‧‧顯示控制部
15‧‧‧顯示部
16‧‧‧實行部

Claims (23)

  1. 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預測部,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以及該需量時 限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及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預測部,係利用供以預測受電電力的複數的預測手法,預測複數個前述對象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前述作成部,係作成顯示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複數的預測值作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之前述圖表。
  4. 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計畫算出部,係根據前述預測需要電力,算出包含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分散型電源之前述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考慮了前述分散型電源的輸出電力之前述計畫受電電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作成部,係作成更顯示根據前述預測需要電力而算出的電力量之前述圖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作成部,係作成更顯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之前述圖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更具備實行部,係根據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前述實行部更根據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現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
  9. 一種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預測步驟,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 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預測步驟中所被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0. 一種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計畫算出步驟,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計畫算出步驟中所被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 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1. 一種需量監視程式,係用以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2. 一種需量監視程式,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 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3. 一種需量監視裝置,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裝置,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 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4. 一種需量監視方法,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預測步驟,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步驟,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在前述預測步驟中所被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步驟,其係將在前述作成步驟中所被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5. 一種需量監視程式,係用以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 力量之需量監視程式,其特徵係使電腦具備下列各部機能,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6. 一種需量監視系統,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預測部,其係按每個需量時限,除了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還根據比該需量時限更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發電電力、該之前的時間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 力、該需量時限的前述需要家的既知的行程、被預測的氣象資訊、及被觀測的氣象資訊的至少1個,來預測該需量時限的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預測部所預測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7. 一種需量監視系統,係監視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之需量監視系統,其特徵係具備:計畫算出部,其係根據預測了前述需要家的需要電力之預測需要電力,算出被設置於前述需要家的電力機器的運轉計畫,藉此算出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的計畫值之計畫受電電力;作成部,其係作成顯示(i)到現在時刻為止的前述需要家的受電電力量、(ii)前述計畫算出部所算出的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計畫值、及(iii)根據前述需要家的契約電力的目標電力量之圖表,係以第1軸作為監視對象的需量時限之對象需量時限內的時間或對應於該時間的值的軸,以第2軸作為電力量或對應於該電 力量的值的軸之圖表;及顯示控制部,其係將前述作成部所作成的前述圖表顯示於顯示裝置的畫面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作成部,係作成更顯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之前述圖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作成部,係作成更顯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之前述圖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前述作成部,係作成更顯示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之前述圖表。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更具備實行部,係根據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前述實行部更根據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更具備實行部,係根據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前述實行部更根據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 的可靠區間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需量監視裝置,其中,更具備實行部,係根據前述現在時刻以後的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前述實行部更根據前述受電電力量的預測值或計畫值的可靠區間與前述目標電力量的關係,實行對管理者的通知及電力機器的控制之中的至少一方。
TW106109198A 2016-04-22 2017-03-20 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TW2018108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5877 2016-04-22
JP2016085877 2016-04-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0854A true TW201810854A (zh) 2018-03-16

Family

ID=60116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198A TW201810854A (zh) 2016-04-22 2017-03-20 需量監視裝置,需量監視系統,需量監視方法及需量監視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5793B2 (zh)
JP (2) JP6826762B2 (zh)
CN (1) CN109075573A (zh)
AU (1) AU2017253053B2 (zh)
TW (1) TW201810854A (zh)
WO (1) WO2017183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0598B2 (en) 2017-06-12 2020-04-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generating units and power plan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JP7098400B2 (ja) * 2018-04-23 2022-07-11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電力需要予測装置、電力需要予測方法及び電力需要予測プログラム
CN113659717A (zh) * 2021-08-17 2021-11-16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模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系统
DE102022118176A1 (de) * 2022-07-20 2024-01-25 Rolls-Royce Solution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eistungsbereitstellungsnetzwerks, Steuer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und Leistungsbereitstellungsnetzwerk mit einer solchen Steuer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6438A (ja) * 1998-06-01 1999-12-1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需要量予測方法
JP5725364B2 (ja) * 2010-10-01 2015-05-27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運転管理装置、運転管理方法、および運転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857646B2 (ja) * 2011-11-10 2016-0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装置、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デマンド通知装置
JP6019566B2 (ja) * 2011-11-17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電力管理方法
JP5975724B2 (ja) 2012-05-11 2016-08-23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デマンド監視装置及びデマンド監視方法
JP2013255390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需要予測装置及び電力需要予測方法
JP5882150B2 (ja) * 2012-07-09 2016-03-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装置及び電力管理方法
JP2014050256A (ja) * 2012-08-31 2014-03-17 Hitachi Ltd 工場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工場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
JP2014236579A (ja) 2013-05-31 2014-12-15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竜野株式会社 デマンドコントローラ
JP2015035883A (ja) * 2013-08-08 2015-02-19 株式会社トーク 消費電力量予測システム、消費電力量予測装置、消費電力量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93400B2 (ja) * 2013-11-20 2017-09-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需要予測システム、電力需要予測方法、需要家プロファイ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需要家プロファイリング方法
JPWO2015087470A1 (ja) * 2013-12-10 2017-03-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需要予測装置、プログラム
JP6275020B2 (ja) 2014-01-14 2018-0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JP6522901B2 (ja) * 2014-08-08 2019-05-29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7253053B2 (en) 2021-07-08
JP2021065097A (ja) 2021-04-22
WO2017183337A1 (ja) 2017-10-26
JP6826762B2 (ja) 2021-02-10
JPWO2017183337A1 (ja) 2019-02-28
CN109075573A (zh) 2018-12-21
US11125793B2 (en) 2021-09-21
US20190128933A1 (en) 2019-05-02
AU2017253053A1 (en)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7125B2 (ja) 電力需給調整予備力取引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需給調整予備力取引方法
CN108292860B (zh) 电力控制装置、运转计划制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21065097A (ja) デマンド監視装置、デマンド監視システム、デマンド監視方法およびデマンド監視プログラム
US11567523B2 (en) Open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OADR) endpoint device
JP6365069B2 (ja) エネルギー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電力需給計画最適化方法および電力需給計画最適化プログラム
US954731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9638545B2 (en) Power management apparatus,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JP6617476B2 (ja) 需要電力予測装置、需要電力予測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6019358A (ja) 需要予測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スマートメーター及び蓄電装置
JP6481942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69738B2 (ja) 充放電制御システム、充放電制御方法、および充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078358B2 (ja) 制御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090989A1 (en) Multi Sensor Pack and Control of Energy Consumption Devices
JP5944225B2 (ja) 警報提示装置及び警報提示方法
JP6437139B2 (ja) 電力管理装置、サーバ、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8415B2 (ja)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WO2017163934A1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337225B2 (ja) 制御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27622A (ja) 電力需要予測システム
JP2019037040A (ja) 発電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3240232A (ja) 警報提示装置及び警報提示方法
JP2015204697A (ja) デマンド値予測装置、デマンド値予測方法およびデマンド値予測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