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2564A -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2564A
TW201802564A TW105118671A TW105118671A TW201802564A TW 201802564 A TW201802564 A TW 201802564A TW 105118671 A TW105118671 A TW 105118671A TW 105118671 A TW105118671 A TW 105118671A TW 201802564 A TW201802564 A TW 2018025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light source
connected state
state
reference pl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8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2370B (zh
Inventor
朱文浩
陳德堂
林宗慶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2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3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投影機包括光源模組、光閥以及鏡頭。光源模組包括光源、風扇以及導流裝置。光源具有燈軸,並提供照明光束。風扇提供冷卻氣流。導流裝置配置於光源與風扇之間,用以引導冷卻氣流的流向。導流裝置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以及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第一風道連接於光源的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二風道連接於光源的另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第一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具有第一控制轉軸。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第一夾角。

Description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投影機,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光源模組的投影機。
隨著科技的發展,投影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元,投影機的安裝方式也不再侷限於直接擺放在桌面或倒掛使用的水平安裝方式(Table top or Ceiling mount)。當需要將畫面投影到天花板或地板上時,投影機則必須垂直安裝(Upward projection or Downward projection)。而若需要縱向顯示投影畫面時,投影機則為立式安裝(Portrait mode, Beam-up or Beam-down)。以高壓汞燈作為光源的投影機來說,為了維持一定的燈泡壽命,投影機處於垂直安裝狀態、水平安裝狀態或是立式安裝狀態時,對於燈泡的冷卻方式皆有所不同。然而,水平安裝、垂直安裝與立式安裝下的投影機的冷卻條件並不相同,倘若因需切換投影角度而改變安裝方式則會導致冷卻效果不佳,進使得燈泡壽命大幅降低。對於需要頻繁切換投影角度的場合,如何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本領域相關人員所關注的焦點。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代表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投影機,其光源模組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皆能產生良好的冷卻效果,進而增加光源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其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皆能產生良好的冷卻效果,進而增加光源的使用壽命。
為達上述之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機,包括光源模組、光閥以及鏡頭。光源模組包括光源、風扇以及導流裝置。光源具有燈軸,並適於提供照明光束。風扇適於提供冷卻氣流。導流裝置配置於光源與風扇之間,用以引導冷卻氣流的流向。導流裝置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以及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第一風道連接於光源的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二風道連接於光源的另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第一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冷卻氣流經由第一風道自風扇流至光源。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具有第一控制轉軸,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第一夾角,第一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光閥位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鏡頭位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影像光束轉換成投影光束。
為達上述之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模組,用於投影機,光源模組包括光源、風扇以及導流裝置。光源具有燈軸。風扇適於提供冷卻氣流。導流裝置配置於光源與風扇之間,用以引導冷卻氣流的流向。導流裝置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以及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第一風道連接於光源的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二風道連接於光源的另一側與風扇的排風口之間。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第一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冷卻氣流經由第一風道自風扇流至光源。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具有第一控制轉軸,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第一夾角,第一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阻擋冷卻氣流自風扇流至光源而使冷卻氣流不經由第一風道自風扇流至光源;當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冷卻氣流經由第二風道自風扇流至光源;當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冷卻氣流不經由第二風道自風扇流至光源。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參考平面。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包括第一擋件以及第一擋板。第一擋件固設於第一風道的第一內壁上。第一擋板適於抵靠於第一擋件,且樞接於第一控制轉軸。第一控制轉軸位於第一風道的第二內壁上,第二內壁靠近光源且第一內壁遠離光源。當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第一擋件時,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第一擋件時,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流裝置更包括第二氣流控制組件。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第二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當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阻擋冷卻氣流自風扇流至光源,且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具有第二控制轉軸,第二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二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第二夾角,第二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包括第二擋件以及第二擋板。第二擋件固設於第二風道的第三內壁上。第二擋板適於抵靠於第二擋件,且樞接於第二控制轉軸。第二控制轉軸位於第二風道的第四內壁上,第四內壁靠近光源且第三內壁遠離光源。當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第二擋件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第二擋件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平行於參考平面。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擋板抵靠於第二擋件而使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擋板不抵靠於第二擋件而使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垂直於參考平面。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擋板抵靠於第二擋件而使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擋板不抵靠於第二擋件而使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參考平面,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皆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投影機適於固定於參考平面,且燈軸與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夾角與第二夾角等於4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夾角等於45度。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導流裝置更包括第一導流單元以及第二導流單元。第一導流單元配置於第一風道與光源之間,並具有第一出風口,其中第一出風口朝向光源。第二導流單元配置於第二風道與光源之間,並具有第二出風口,其中第二出風口朝向光源。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源包括殼體以及配置於殼體內的發光元件。殼體具有至少一開口,冷卻氣流經由導流裝置引導至殼體內的發光元件並經由至少一開口導出。
在本發明的投影機與光源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分別連接於光源的殼體的相對兩側或分別連接於光源的殼體的相鄰兩側。
本發明實施例之投影機的光源模組具有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藉由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大於0度且小於90度的夾角設計,可確保風扇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引導至光源,使得投影機能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皆能對光源產生良好冷卻效果,進而增加光源的使用壽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機的功能方塊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之投影機1包括光源模組10、光閥11以及鏡頭12。光源模組10適於提供照明光束L1。光閥11位於照明光束L1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照明光束L1轉換成影像光束L2。鏡頭12位於影像光束L2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影像光束L2轉換成投影光束L3。在本實施例中,鏡頭12可將投影光束L3投射出投影機1。在本實施例中,光閥11可以是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矽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 或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2為圖1所示之光源模組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與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包括光源101、風扇102以及導流裝置103。光源101具有燈軸LA1,且光源101適於提供照明光束L1。風扇102適於提供冷卻氣流。導流裝置103配置於光源101與風扇102之間,本實施例的導流裝置103用以引導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的流向。在本實施例中,導流裝置103包括第一風道1031、第二風道1032以及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一側S1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第二風道1032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二側S2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第一風道1031的進風口AI1與第二風道1032的進風口AI2共同連接風扇102的排風口A0。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配置於第一風道1031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與不連通狀態。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會阻擋冷卻氣流而使冷卻氣流經由第一風道1031自風扇102流至光源101。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具有第一控制轉軸CS1,第一控制轉軸CS1傾斜於燈軸LA1因而第一控制轉軸CS1與燈軸LA1之間具有大於0度且小於90度的第一夾角θ1。
在一實施例中,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如圖3所繪示,即光軸LA2的延伸方向,且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光源101的燈軸LA1例如垂直於鏡頭12的光軸LA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導流裝置103更包括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配置於第二風道1032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阻擋冷卻氣流自風扇102流至光源101,此時,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也就是說,冷卻氣流經由第一風道1031自風扇102流至光源101,而不經由第二風道自風扇102流至光源101。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一風道處1031於不連通狀態;也就是說,冷卻氣流經由第二風道1032自風扇102流至光源101。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具有第二控制轉軸CS2,第二控制轉軸CS2傾斜於燈軸LA1因而第二控制轉軸CS2與燈軸LA1之間具有大於0度且小於90度的第二夾角θ2。其中,第一控制轉軸CS1以及第二控制轉軸CS2可以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的樞接機構組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夾角θ1與第二夾角θ2的角度例如是分別為45度,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夾角θ1與第二夾角θ2的角度可依照實際情況的需求而於大於0度且小於90度的範圍內進行選用。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透過驅動馬達驅動齒輪組件的方式來帶動第一控制轉軸CS1與第二控制轉軸CS2的轉動,以輔助第一控制轉軸CS1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進行轉動,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第二風道1032能夠準確無誤地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除此之外,導流裝置103具有兩個風道(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僅為本發明的其中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導流裝置103的風道配置數量可依照實際情況的需求而增加到三個或三個以上。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包括第一擋件1035以及第一擋板103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擋件1035例如是擋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擋件1035的形式可依照需求而作各種設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擋件1035固設於第一風道1031的第一內壁W1上,第一擋板1036適於抵靠第一擋件1035,且第一擋板1036樞接於第一控制轉軸CS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轉軸CS1位於第一風道1031的第二內壁W2上,第二內壁W2位於第一內壁W1的對向(也就是彼此相對),第二內壁W2靠近光源101,第一內壁W1遠離光源101,且第二內壁W2位於第一內壁W1與光源101之間。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第一擋板1036可因應投影機1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而轉動,以使第一風道1031於連通狀態與不連通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時,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一擋板1036受控重力而不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時,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包括第二擋件1037以及第二擋板1038。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擋件1037例如是擋塊,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第二擋件1037的形式可依照需求而作成各種設計。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擋件1037固設於第二風道1032的第三內壁W3上,第二擋板1038適於抵靠第二擋件1037,且第二擋板1038樞接於第二控制轉軸CS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控制轉軸CS2位於第二風道1032的第四內壁W4上,第四內壁W4位於第三內壁W3的對向(也就是彼此相對),第四內壁W4靠近光源101,且第三內壁W3遠離光源101,且第四內壁W4位於第三內壁W3與光源101之間。具體而言,第二擋板1038可因應投影機1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而轉動,以使第二風道1032於連通狀態與不連通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第二擋件1037時,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當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第二擋件1037時,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導流裝置103更包括第一導流單元1039以及第二導流單元10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流單元1039配置於第一風道1031與光源101之間,且第一導流單元1039具有朝向光源101的第一出風口O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流單元1040配置於第二風道1032與光源101之間,且第二導流單元1040具有朝向光源101的第二出風口O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流單元1039連通於第一風道1031,第二導流單元1040連通於第二風道1032,第一導流單元1039的功效在於引導流經第一風道1031的冷卻氣流透過第一出風口O1流至光源101,第二導流單元1040的功效在於引導流經第二風道1032的冷卻氣流透過第二出風口O2流至光源101。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流單元1039的第一出風口O1與第二導流單元1040的第二出風口O2相對於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面對面設置,可有效冷卻發光元件1012上端部(以重力方向為參考方向)的溫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流單元1039的第一出風口O1處例如是具有能夠增加導流效果的動件,而在第二導流單元1040的第二出風口O2處也可具有能夠增加導流效果的另一動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依照實際情況的需求而進行動件的配置。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之光源101包括殼體1011以及配置於殼體1011內的發光元件1012。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11具有至少一開口1013,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經由導流裝置103引導至殼體1011內的發光元件1012並經由至少一開口1013導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風道1031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一側S1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第二風道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二側S2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其中第一側S1與第二側S2分別位於殼體1011的相對兩側,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以下再針對投影機1於不同的使用狀態下,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如何被導流裝置103引導的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
請參照圖4,圖4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桌面的參考平面R1時,導流裝置103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與光源101的燈軸LA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與第一風道1031之間,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參考平面R1,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靠近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遠離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擋板1036不抵靠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4中的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可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 (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直到可阻擋冷卻氣流,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或者,在部分實施例中,圖4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圖4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 (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直到可阻擋冷卻氣流,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圖4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上方,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上端部,更具體地說,以重力方向而言,熱氣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上端部。
請參照圖5,其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另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天花板的參考平面R2時,導流裝置103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與光源101的燈軸LA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與第一風道1031之間,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於參考平面R2,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靠近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遠離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二擋板1038不抵靠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5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直到可阻擋冷卻氣流,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或者,在部分實施例中,圖5中的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可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圖5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直到可阻擋冷卻氣流,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圖5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上方,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上端部,更具體地說,以重力方向而言,熱氣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上端部。
請參照圖6,其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桌面的參考平面R1時,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上方,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位於參考平面R1與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之間,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與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1,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平行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靠近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遠離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二擋板1038不抵靠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6中的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可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圖6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氣例如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圖6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且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7,其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天花板的參考平面R2時,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下方,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位於參考平面R2與第二風道1032之間,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與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2,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平行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靠近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遠離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擋板1036不抵靠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7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圖7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氣例如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圖7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且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8,其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桌面的參考平面R1時,光源101的燈軸LA1垂直於參考平面R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1,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靠近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遠離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擋板1036不抵靠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8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二風道1032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一風道1031而流至圖8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氣例如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且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9,其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1被固定於例如是天花板的參考平面R2時,光源101的燈軸LA1垂直於參考平面R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2,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靠近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往遠離第二擋件1037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二擋板1038不抵靠第二擋件1037,進而使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二風道1031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9中的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可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可知,藉由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以及冷卻氣流通過處於連通狀態的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圖9中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以達到冷卻光源模組10的熱點的效果,其可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的現象,進而有效提高光源模組10的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的壽命。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熱氣例如累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熱點例如位於發光元件1012的左側。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也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且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且透過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二控制轉軸CS2轉動而使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由上述多個實施例可知,可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及/或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不具有第二擋件1037(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僅具有第二擋板1038與第二控制轉軸CS2)而可使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兩者分別處於不連通狀態與連通狀態、分別處於連通狀態與不連通狀態或皆處於連通狀態。
此外,為了使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與第二氣流控制組件1034的第二擋板1038能夠順利的於上述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下進行轉動,在一實施例中,可分別於第一擋板1036與第二擋板1038上配置加重塊體或是分別增加第一擋板1036與第二擋板1038的部分厚度,以確保第一擋板1036與第二擋板1038於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受控於重力而進行轉動。除此之外,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於第一風道1031的第二內壁W2與第一擋板1036之間配置墊塊,使得第一擋板1036朝遠離第二內壁W2的方向偏離,以確保第一擋板1036於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受控於重力而進行轉動;在又一實施例中,也可於第二風道1031的第四內壁W4與第二擋板1038之間配置另一墊塊,使得第二擋板1038朝遠離第四內壁W4的方向偏離,以確保第二擋板1038於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受控於重力而進行轉動。
請參照圖10,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於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a與圖4至圖9所示之光源模組10類似,不同點主要在於,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a僅於導流裝置103a的第一風道1031內配置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導流裝置103a的第二風道1032內不配置任何阻擋氣流進入的組件。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被固定於例如是桌面的參考平面R1時,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上方,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位於參考平面R1與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之間,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1與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1,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平行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靠近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由於第二風道1032內並無任何阻擋氣流的組件,因此,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請參照圖11,其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另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被固定於例如是天花板的參考平面R2時,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下方,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位於參考平面R2與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之間,部分的第二風道1032位於參考平面R2與部分的第一風道1031之間,且光源101的燈軸LA1平行於參考平面R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2,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平行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遠離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擋板1036不抵靠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此時,由於第二風道1032內並無任何阻擋氣流的組件,因此,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11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12,其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被固定於例如是桌面的參考平面R1時,光源101的燈軸LA1垂直於參考平面R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1,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遠離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而使第一擋板1036不抵靠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此時,由於第二風道1032內並無任何阻擋氣流的組件,因此,第二風道1032也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一風道1031與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圖12中的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也可不具有第一擋件1035(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僅具有第一擋板1036與第一控制轉軸CS1),透過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轉動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連通狀態,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請參照圖13,其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投影機被固定於例如是天花板的參考平面R2時,光源101的燈軸LA1垂直於參考平面R2。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風道103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風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平行於參考平面R2,且圖1中鏡頭12所提供的投影光束L3的投影方向P(也就是光軸LA2)垂直於重力方向G。在本實施例這樣的使用狀態下,第一氣流控制組件1033的第一擋板1036受控於重力並藉由第一控制轉軸CS1往靠近第一擋件1035的方向轉動直到抵靠於第一擋件1035,進而使第一風道1031處於不連通狀態,此時,由於第二風道1032內並無任何阻擋氣流的組件,因此,第二風道1032處於連通狀態。如此一來,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通過第二風道1032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
請參照圖14,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b與圖4至圖9所示之光源模組10類似,不同點主要在於,在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b中,導流裝置103b的第一風道1031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三側S3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第二風道1032連接於光源101的第二側S2與風扇102的排風口A0之間,其中第二側S2與第三側S3分別位於殼體1011的相鄰兩側。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下,同樣能達到上述實施例中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風扇102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被導流裝置103引導,而流至光源101的發光元件1012,以冷卻發光元件1012的功效。
然而,上述燈軸LA1與參考平面R1(例如桌面)/參考平面R2(例如天花板)的關係不限定於平行關係或垂直關係,如此可提高投影機1的使用便利性。舉例來說,為了達到縮小化投影機1的體積以及避免發光元件1012發生熱不均兩者功效同時兼顧,在一實施例中,可將燈軸LA1與參考平面R1(例如桌面)/參考平面R2(例如天花板)之間的夾角設計為0度到45度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將燈軸LA1與參考平面R1(例如桌面)/參考平面R2(例如天花板)之間的夾角設計為45度到90度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更具體地說,在一些實施例中,燈軸LA1與參考平面R1(例如桌面)/參考平面R2(例如天花板)之間的夾角設計為0度到20度之間,或者設計為70度到90度之間;在部分實施例中,燈軸LA1與參考平面R1(例如桌面)/參考平面R2(例如天花板)之間的夾角例如是3度、7度、87度或83度,但本發明仍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之投影機的光源模組具有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藉由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大於0度且小於90度的夾角設計,可確保風扇所提供的冷卻氣流能夠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引導至光源,使得投影機能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皆能對光源產生良好冷卻效果,進而增加光源的使用壽命。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投影機的光源模組具有第一氣流控制組件與第二氣流控制組件,第一氣流控制組件與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透過重力而可分別控制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其中第一氣流控制組件的第一控制轉軸與第二氣流控制組的第二控制轉軸分別傾斜於燈軸因而第一/第二控制轉軸與燈軸之間具有0到90度的夾角設計。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風道處於不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時,第二風道也處於連通狀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可不具有第一擋件(即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可僅具有第一擋板與第一控制轉軸)而使第一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可不具有第二擋件(即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可僅具有第二擋板與第二控制轉軸)而使第二風道處於連通狀態或不連通狀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投影機
10、10a、10b‧‧‧光源模組
11‧‧‧光閥
12‧‧‧鏡頭
101‧‧‧光源
102‧‧‧風扇
103、103a、103b‧‧‧導流裝置
1011‧‧‧殼體
1012‧‧‧發光元件
1013‧‧‧開口
1031‧‧‧第一風道
1032‧‧‧第二風道
1033‧‧‧第一氣流控制組件
1034‧‧‧第二氣流控制組件
1035‧‧‧第一擋件
1036‧‧‧第一擋板
1037‧‧‧第二擋件
1038‧‧‧第二擋板
1039‧‧‧第一導流單元
1040‧‧‧第二導流單元
A0‧‧‧排風口
AI1、AI2‧‧‧進風口
CS1‧‧‧第一控制轉軸
CS2‧‧‧第二控制轉軸
G‧‧‧重力方向
LA1‧‧‧燈軸
LA2‧‧‧光軸
L1‧‧‧照明光束
L2‧‧‧影像光束
L3‧‧‧投影光束
O1‧‧‧第一出風口
O2‧‧‧第二出風口
P‧‧‧投影方向
R1、R2‧‧‧參考平面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3‧‧‧第三側
W1‧‧‧第一內壁
W2‧‧‧第二內壁
W3‧‧‧第三內壁
W4‧‧‧第四內壁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投影機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光源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另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3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於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另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0所示之光源模組於又一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10‧‧‧光源模組
101‧‧‧光源
102‧‧‧風扇
103‧‧‧導流裝置
1011‧‧‧殼體
1012‧‧‧發光元件
1031‧‧‧第一風道
1032‧‧‧第二風道
1033‧‧‧第一氣流控制組件
1036‧‧‧第一擋板
A0‧‧‧排風口
AI1、AI2‧‧‧進風口
CS1‧‧‧第一控制轉軸
LA1‧‧‧燈軸
θ1‧‧‧第一夾角

Claims (35)

  1. 一種投影機,包括: 一光源模組,包括: 一光源,具有一燈軸,並適於提供一照明光束; 一風扇,適於提供一冷卻氣流;以及 一導流裝置,配置於該光源與該風扇之間,用以引導該冷卻氣流的流向,該導流裝置包括: 一第一風道,連接於該光源的一側與該風扇的排風口之間; 一第二風道,連接於該光源的另一側與該風扇的排風口之間;以及 一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該第一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該第一風道處於一連通狀態或一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冷卻氣流經由該第一風道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其中該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具有一第一控制轉軸,該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該燈軸因而該第一控制轉軸與該燈軸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一光閥,位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該照明光束轉換成一影像光束;以及 一鏡頭,位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適於將該影像光束轉換成一投影光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阻擋該冷卻氣流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而使該冷卻氣流不經由該第一風道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冷卻氣流經由該第二風道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或者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冷卻氣流不經由該第二風道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包括: 一第一擋件,固設於該第一風道的一第一內壁上;以及 一第一擋板,適於抵靠於該第一擋件,且樞接於該第一控制轉軸,其中該第一控制轉軸位於該第一風道的一第二內壁上,該第二內壁靠近該光源且該第一內壁遠離該光源,其中當該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該第一擋件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該第一擋件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影機,該導流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該第二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阻擋該冷卻氣流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且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具有一第二控制轉軸,該第二控制轉軸傾斜於該燈軸因而該第二控制轉軸與該燈軸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包括: 一第二擋件,固設於該第二風道的一第三內壁上;以及 一第二擋板,適於抵靠於該第二擋件,且樞接於該第二控制轉軸,其中該第二控制轉軸位於該第二風道的一第四內壁上,該第四內壁靠近該光源且該第三內壁遠離該光源,其中當該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該第二擋件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皆處於該連通狀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第一夾角與該第二夾角等於45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第一夾角等於45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導流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導流單元,配置於該第一風道與該光源之間,並具有一第一出風口,其中該第一出風口朝向該光源;以及 一第二導流單元,配置於該第二風道與該光源之間,並具有一第二出風口,其中該第二出風口朝向該光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光源包括一殼體以及配置於該殼體內的一發光元件,該殼體具有至少一開口,該冷卻氣流經由該導流裝置引導至該殼體內的該發光元件並經由該至少一開口導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投影機,其中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分別連接於該光源的該殼體的相對兩側或分別連接於該光源的該殼體的相鄰兩側。
  19. 一種光源模組,用於一投影機,該光源模組包括: 一光源,具有一燈軸; 一風扇,適於提供一冷卻氣流;以及 一導流裝置,配置於該光源與該風扇之間,用以引導該冷卻氣流的流向,該導流裝置包括: 一第一風道,連接於該光源的一側與該風扇的排風口之間; 一第二風道,連接於該光源的另一側與該風扇的排風口之間;以及 一第一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該第一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該第一風道處於一連通狀態或一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冷卻氣流經由該第一風道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其中該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具有一第一控制轉軸,該第一控制轉軸傾斜於該燈軸因而該第一控制轉軸與該燈軸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該第一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氣流控制組件包括: 一第一擋件,固設於該第一風道的一第一內壁上;以及 一第一擋板,適於抵靠於該第一擋件,且樞接於該第一控制轉軸,其中該第一控制轉軸位於該第一風道的一第二內壁上,該第二內壁靠近該光源且該第一內壁遠離該光源,其中當該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該第一擋件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該第一擋件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該導流裝置更包括: 一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配置於該第二風道內,用以透過重力而控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阻擋該冷卻氣流自該風扇流至該光源,且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具有一第二控制轉軸,該第二控制轉軸傾斜於該燈軸因而該第二控制轉軸與該燈軸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該第二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90度。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二氣流控制組件包括: 一第二擋件,固設於該第二風道的一第三內壁上;以及 一第二擋板,適於抵靠於該第二擋件,且樞接於該第二控制轉軸,其中該第二控制轉軸位於該第二風道的一第四內壁上,該第四內壁靠近該光源且該第三內壁遠離該光源,其中當該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抵靠於該第二擋件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二擋板受控於重力而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擋板不抵靠於該第二擋件而使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平行於或垂直於該參考平面,其中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皆處於該連通狀態。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到45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投影機適於固定於一參考平面,且該燈軸與該參考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度到90度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不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或者其中當該第一風道處於該連通狀態時,該第二風道也處於該連通狀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夾角與該第二夾角等於45度。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夾角等於45度。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導流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導流單元,配置於該第一風道與該光源之間,並具有一第一出風口,其中該第一出風口朝向該光源;以及 一第二導流單元,配置於該第二風道與該光源之間,並具有一第二出風口,其中該第二出風口朝向該光源。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光源包括一殼體以及配置於該殼體內的一發光元件,該殼體具有至少一開口,該冷卻氣流經由該導流裝置引導至該殼體內的該發光元件並經由該至少一開口導出。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風道與該第二風道分別連接於該光源的該殼體的相對兩側或分別連接於該光源的該殼體的相鄰兩側。
TW105118671A 2016-05-17 2016-06-15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TWI612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8044.6A CN107390462B (zh) 2016-05-17 2016-05-17 投影机及其光源模块
??201610328044.6 2016-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2564A true TW201802564A (zh) 2018-01-16
TWI612370B TWI612370B (zh) 2018-01-21

Family

ID=6032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8671A TWI612370B (zh) 2016-05-17 2016-06-15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4750B2 (zh)
CN (1) CN107390462B (zh)
TW (1) TWI6123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4246B1 (en) 2018-09-28 2020-01-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oling system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5047U (en) * 2001-10-24 2002-07-11 Optoma Corp Overall cooling device for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imaging
US7972013B2 (en) * 2007-03-06 2011-07-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having a holding unit with air supply port for cooling air and projector
CN101673031B (zh) 2008-09-09 2013-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4816755B2 (ja) 2009-04-02 2011-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1185993A (ja) * 2010-03-04 2011-09-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039878B2 (ja) * 2010-03-24 2016-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TW201215991A (en) * 2010-10-12 2012-04-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2124053A1 (ja) 2011-03-15 2012-09-20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810732B2 (ja) * 2011-03-22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817261B2 (ja) * 2011-07-04 2015-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078983B2 (ja) 2012-05-23 2017-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3034033B (zh) * 2012-12-11 2015-09-0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03995422A (zh) * 2014-05-22 2014-08-20 无锡启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机灯泡的冷却机构
US9841663B2 (en) * 2015-03-06 2017-1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that selectively opens and closes openings based on pos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4246B1 (en) 2018-09-28 2020-01-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oling system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36702A1 (en) 2017-11-23
CN107390462B (zh) 2020-07-03
CN107390462A (zh) 2017-11-24
US10234750B2 (en) 2019-03-19
TWI612370B (zh) 2018-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6796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ooling air fan
TWI581048B (zh) 投影裝置
JP5378112B2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03687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181976B2 (ja) 光源冷却装置および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TW200905365A (en) Illumnation system adapted for a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cooling air guiding apparatus thereof
TWI405027B (zh) 投影機
CN103499909B (zh) 一种投影装置
JP496678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637469B1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6631872B2 (ja) 画像投写装置
TWI612370B (zh) 投影機及其光源模組
JP2007025403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20070146651A1 (en) Projector with rotatable lens module
US8690346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wind outlets for cooling optical part
CN105324013A (zh) 冷却装置、图像投影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80225239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thereof
JP406528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10469809B2 (en) Projector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JP2015082582A (ja) 電子機器
JP446748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7025406A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01598891B (zh) 投影机
JP6251895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TWI412318B (zh) 可切換風道的冷卻裝置及投影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