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1956A -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1956A
TW201801956A TW105121737A TW105121737A TW201801956A TW 201801956 A TW201801956 A TW 201801956A TW 105121737 A TW105121737 A TW 105121737A TW 105121737 A TW105121737 A TW 105121737A TW 201801956 A TW201801956 A TW 2018019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ler
heat
electric vehicle
vehicl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1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魁杓
Original Assignee
李魁杓
莊詠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魁杓, 莊詠字 filed Critical 李魁杓
Priority to TW105121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01956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1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956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係於一中空狀之散熱殼體中設置電動車之控制器,並於該控制器之至少一面上分別設置多數第一及第二散熱條,且使各第二散熱條之一端與散熱殼體之內面接觸。藉此,可於控制器運作產生熱源時,利用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與散熱殼體之配合,將控制器之熱源由散熱殼體導出,而達到結構簡單、散熱效果佳、降低製作成本以及縮小控制器體積之功效。

Description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尤指一種可將控制器之熱源由散熱殼體導出,而達到結構簡單、散熱效果佳、降低製作成本以及縮小控制器體積之功效者。
按,一般習用電動車之控制器,於運作時皆會發出熱源,而該熱源若無即時排除,便會影響控制器之正常運作,甚至有燒毀控制器之情形發生,因此,控制器必須要設置散熱設備,藉以供控制器於運作時之散熱;而一般所使用之方式係於控制器上設置以鋁塊、熱管或(及)風扇等設備,進而對控制器進行散熱。
然,以上述之散熱方式而言,不但結構設計較為複雜,且必須於電動車內保留預定之位置供鋁塊、熱管及風扇等設備放置,又該鋁塊、熱管及風扇等設備皆必須花費較高之製作成本。
因此,為改善上述之缺失,本案之發明人特潛心研究,開發出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以有效改善習用之缺點。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於,可於控制器運作產生熱源時,利用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與散熱殼體之配合,將控制器之熱源由散熱殼體導出,而達到結構簡單、散熱效果佳、降低製作成本以及縮小控制器體積之功效。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係包含有下列步驟:
步驟一:取一呈中空狀之散熱殼體。
步驟二:將電動車之控制器設置於散熱殼體中。
步驟三:於該控制器之至少一面上設置多數第一散熱條。
步驟四:且於該控制器之至少一面上設置多數第二散熱條,並使各第二散熱條之一端與散熱殼體之內面接觸。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步驟一中之散熱殼體係為鋁擠型之方式所製成,其外側面係設有多數散熱鰭片。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散熱鰭片之間距係介於2mm~50mm之間,而以25mm為最佳。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步驟二中之控制器係具有一頂面及一底面。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步驟三與步驟四中之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係為銅製材質,且各第一散熱條之直徑係介於1mm~10mm之間,而以5mm為最佳,另各第二散熱條之直徑係介於3mm~20mm之間,而以15mm為最佳。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底面。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底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與底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與底面,使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呈相鄰排列狀態。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之間距係介於2.5mm~60mm之間,而以30mm為最佳。
1‧‧‧散熱殼體
11‧‧‧散熱鰭片
2‧‧‧控制器
21‧‧‧頂面
22‧‧‧底面
3‧‧‧第一散熱條
4‧‧‧第二散熱條
s1‧‧‧步驟一
s2‧‧‧步驟二
s3‧‧‧步驟三
s4‧‧‧步驟四
第1圖,係本發明之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
請參閱『第1及第2圖』所示,係分別為本發明之流程示意圖及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係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至少包含有下列步驟:
步驟一s1:取一呈中空狀之散熱殼體1,而該散熱殼體1係為鋁擠型之方式所製成,其外側面係設有多數散熱鰭片11,且各散熱鰭片11之間距係介於mm~mm之間,而以mm為最佳。
步驟二s2:將電動車之控制器2設置於散熱殼體1中,而該控制器2係具有一頂面21及一底面22。
步驟三s3:於該控制器2之頂面21上設置多數第一散熱條3,其中各第一散熱條3係為銅製材質,且各第一散熱條3之直徑係介於mm~mm之間,而以mm為最佳。
步驟四s4:且於該控制器2之底面22上設置多數第二散熱條4,並使各第二散熱條4之一端與散熱殼體1之內面接觸,其中各第二散熱條4係為銅製材質,且各第二散熱條4之直徑係介於mm~mm之間,而以mm為最佳。
而當控制器2因運作發出熱源時,係可由各第一散熱條3與各第二散熱條4分別吸收控制器2上之熱源,之後再藉由各第二散熱條4將熱源導引至散熱殼體1,讓散熱殼體1利用各散熱鰭片11進行熱源之散逸,且部分之餘熱則由各第一散熱條3吸收並直接散逸,而不需使用風扇進行散熱;藉此達到結構簡單、散熱效果佳、降低製作成本以及縮小控制器體積之功效。
請參閱『第3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除上述第一實施例所提結構形態之外,更可為本第二實施例之結構型態,而其所不同之處係在於,各第一散熱條3係設於控制器2之底面22,而各第二散熱條4係設於控制器2之頂面21;如此,同樣可達到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功效,此外,更可符合實際使用之所需。
請參閱『第4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除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所提結構形態之外,更可為本第三實施例之結構型態,而其所不同之處係在於,各第一散熱條3係設於控制器2之頂面21與底面22,而各第二散熱條4係設於控制器2之頂面21與底面22,使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3、4呈相鄰排列狀態,其中,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3、4之間距係介於mm~mm之間,而以mm為最佳,藉此,可將熱源由控制器2頂面21與底面22之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3、4分 別導引至散熱殼體1,進而增加散熱速度,使本發明能更符合實際使用之所需。
綜上所述,本發明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可有效改善習用之種種缺點,可於控制器運作產生熱源時,利用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與散熱殼體之配合,將控制器之熱源由散熱殼體導出,而達到結構簡單、散熱效果佳、降低製作成本以及縮小控制器體積之功效;進而使本發明之產生能更進步、更實用、更符合消費者使用之所須,確已符合發明專利申請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散熱殼體
11‧‧‧散熱鰭片
2‧‧‧控制器
21‧‧‧頂面
22‧‧‧底面
3‧‧‧第一散熱條
4‧‧‧第二散熱條

Claims (9)

  1. 一種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驟:步驟一:取一呈中空狀之散熱殼體;步驟二:將電動車之控制器設置於散熱殼體中;步驟三:於該控制器之至少一面上設置多數第一散熱條;以及步驟四:且於該控制器之至少一面上設置多數第二散熱條,並使各第二散熱條之一端與散熱殼體之內面接觸。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該步驟一中之散熱殼體係為鋁擠型之方式所製成,其外側面係設有多數散熱鰭片。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各散熱鰭片之間距係介於2mm~50mm之間,而以25mm為最佳。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該步驟二中之控制器係具有一頂面及一底面。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步驟三與步驟四中之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係為銅製材質,且各第一散熱條之直徑係介於1mm~10mm之間,而以5mm為最佳,另各第二散熱條之直徑係介於3mm~20mm之間,而以15mm為最佳。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底面。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 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底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各第一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與底面,而各第二散熱條係設於控制器之頂面與底面,使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呈相鄰排列狀態。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其中,各第一及第二散熱條之間距係介於2.5mm~60mm之間,而以30mm為最佳。
TW105121737A 2016-07-07 2016-07-07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TW201801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737A TW201801956A (zh) 2016-07-07 2016-07-07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1737A TW201801956A (zh) 2016-07-07 2016-07-07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956A true TW201801956A (zh) 2018-01-16

Family

ID=6172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1737A TW201801956A (zh) 2016-07-07 2016-07-07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019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0312U (zh) 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层的cpu散热装置
JP3213430U (ja) グラフィックカードの放熱装置
CN107861593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发热元件的散热装置
JP2008206252A (ja) 半導体電力変換装置
WO2016192286A1 (zh) 一种散热件、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和通信设备散热方法
TW201801956A (zh) 電動車控制器之散熱方法
TWM531582U (zh) 電動車控制器散熱結構
CN207817623U (zh) 用于计算机主机中央处理器的降温散热板
TW201433252A (zh) 散熱裝置及其散熱件
US20180042144A1 (en) Method of Cooling Electric-Vehicle Controller
TWI499898B (zh) 散熱器
CN206449610U (zh) 一种自带冷却系统的线路板
TWI635385B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497254U (zh) 導熱效果良好的均溫板
TW201410126A (zh) 散熱器組合
JP2018026419A (ja) 電動車制御器の放熱方法
CN104914946A (zh) 一种计算机cpu液冷扇热方式的螺旋散热结构
CN107968081A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组合型散热器
CN207334696U (zh) 一种光源散热结构
WO2021093516A1 (zh) 具插接埠的发热件用复合散热装置及具该装置的散热器
KR20180002663U (ko) 방열구조
CN203984847U (zh) 光伏逆变器的自冷散热装置和自冷光伏逆变器
CN206380248U (zh) 一种铝散热器片
CN112788907A (zh) 一种变频器功率单元的散热装置
CN204360311U (zh) 一种cpu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