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3241A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3241A
TW201743241A TW105117190A TW105117190A TW201743241A TW 201743241 A TW201743241 A TW 201743241A TW 105117190 A TW105117190 A TW 105117190A TW 105117190 A TW105117190 A TW 105117190A TW 201743241 A TW201743241 A TW 2017432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7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國振
林漢昌
Original Assignee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7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743241A/zh
Priority to US15/371,909 priority patent/US20170351908A1/en
Priority to US15/608,109 priority patent/US1075737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4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3241A/zh
Priority to US17/334,600 priority patent/US11756331B2/en
Priority to US18/196,25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2023A1/en
Priority to US18/225,44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68572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7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是透過內建的影像感測器,來感測出所持續不斷地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並據以決定是否需要致能攝像機鏡頭以擷取具有較高解析度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而來對於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進行辨識。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且特別是一種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在先前技術中,如果可攜式電子裝置要擷取某一影像資訊時,其必須透過內建的基頻(baseband)電路來開啟攝像機鏡頭,並以藉此才能夠擷取得到具有高解析度的該影像資訊。然而,在所述的此一操作流程中,卻是會非常地消耗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力。有鑑於此,為了降低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耗,並且增加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所能夠使用到的應用情境,有必要提出一種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待機模式與工作模式,且其包括主體、影像感測器、攝像機鏡頭以及辨識模組。影像感測器,於待機模式下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外的第一影像,並感測此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其中第一影像對應於第一解析度。當影像感測器感測到此第一影像中含有人臉圖像信息時,攝像機鏡頭則於待機模式下擷取主體外的第二影像,其中第二影像對應於第二解析度,且第二解 析度高於第一解析度。辨識模組則用以辨識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其中當在辨識模組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後,可攜式電子裝置則會經由待機模式切換至工作模式。
本發明實施例另提供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所述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待機模式與工作模式,且其包括主體、影像感測器、攝像機鏡頭及辨識模組。所述運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可攜式電子裝置處於待機模式時,致能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外的第一影像,並且利用影像感測器來感測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其中第一影像對應於第一解析度。當第一影像中含有人臉圖像信息時,則致能攝像機鏡頭以擷取主體外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以進而辨識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其中第二影像對應於第二解析度,且第二解析度高於第一解析度,其中當辨識模組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後,可攜式電子裝置則會經由待機模式切換至工作模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可透過其內建的影像感測器,來感測出所持續不斷地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並據以決定是否需要致能攝像機鏡頭以擷取具有較高解析度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而來對於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進行辨識。有鑑於此,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可以是藉由兩階段性的人臉辨識機制以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因而可有效地優化並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耗。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4、7、10、13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41、71、101、131‧‧‧影像感測器
13‧‧‧辨識模組
15‧‧‧主系統
17‧‧‧螢幕
19‧‧‧攝像機鏡頭
21‧‧‧主體
43‧‧‧接聽模組
45‧‧‧拒接模組
47‧‧‧掛斷模組
103‧‧‧第一連線模組
105‧‧‧第二連線模組
IT1‧‧‧第一網路
IT2‧‧‧第二網路
133‧‧‧導航模組
L1、L2‧‧‧LED燈管
S301~S311、S601~S611、S901~S903、S121~S127、S151~S153‧‧‧流程步驟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2是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5A是圖4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接聽通話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5B是圖4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拒接通話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8是圖7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1是圖10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14是圖13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在下文中,將藉由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此外,在圖式中相同參考數字可用以表示類似的元件。
請同時參閱到圖1與圖2,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而圖2是圖1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主要包括影像感測器11及辨識模組13。其中,影像感測器11及辨識模組13可以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具體實現方式。除此之外,如圖1所示,可攜式電子裝置1還可包括主系統15、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且所述的影像感測器11、辨識模組13、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則可分別地耦接於主系統15。
另外,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以為行動通訊裝置、個人化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平板電腦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因此,若以圖2所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為一行動通訊裝置為例,可攜式電子裝置1更包括主體21,且圖1中的影像感測器1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亦可被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而辨識模組13及主系統15則被設置於主體21中。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影像感測器1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在主體21之外殼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圖2中所示的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設計。
進一步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運作模式包括一待機模式(suspend state)及一工作模式(work state)。其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切換至工作模式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螢幕17會被開啟,且主系統15將可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執行使用者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務。另外,當使用者於一段時間內而未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1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則會切換至待機模式,並據以暫停供應電源給主系統15以使其進入為省電模式,且螢幕17也會被切換為關閉狀態,以藉此節省掉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並且直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再度被切換至工作模式為止。
具體來說,影像感測器11為一永久開啟(always-on)的影像感測器,且提供了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處理技術。對此,影像感測器11乃用以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處於為待機模式時,而被致能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感測此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其中所述的第一影像對應於一第一解析度。在設計上,若為了方便使用者進行螢幕17的解除關閉(亦即,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1切換為工作模式),影像感測器11則可設置於與螢幕17所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換句話說,影像感測器11所持續不斷擷取及感測到的第一影像,即為所相對應於螢幕17之正前方的影像。因此,如圖2所示,當使用者欲進行螢幕17的解除關閉時(亦即,使用者欲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務),影像感測器11將可因而被致能以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且根據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出現時,以藉此輸出一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攝像機鏡頭19及辨識模組13。
另外一一方面,若為了避免影像感測器11太容易誤判出第一影像中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的出現,也可視需求增加影像感測器11的判斷條件,或者是增加影像感測器11的數量,以避免誤判情況的發生。舉例來說,影像感測器11不只需要感測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的出現,且該人臉圖像信息還必須是持續不斷地出現超過兩秒鐘以上。因此,當影像感測器1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持續出現超過兩秒鐘以上的人臉圖像信息時,影像感測器11才會輸出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攝像機鏡頭19及辨識模組1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採用的具體方式在此僅是用以舉例,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影像感測器11的判斷條件之設計。
另外,當影像感測器1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人臉圖像信息時,攝像機鏡頭19則於此待機模式下擷取主體外的第二影像,其中第二影像對應於第二解析度,且第二解析度高於第一解析度。辨識模組13則設置於主體21中,且用以辨識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詳言之,辨識模組13耦接於主系統15,並且根據主系統15的致能而開始經由攝像機鏡頭19來辨識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具體來說,所述的攝像機鏡頭19可以為一內建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中的VGA相機鏡頭,因此相較於影像感測器11,攝像機鏡頭19提供了更為高解析度的擷取影像(亦即,第二影像)。另外,在設計上,若為了同樣方便使用者進行螢幕17的解除關閉,攝像機鏡頭19乃定義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前視鏡頭,如圖2所示。因此,攝像機鏡頭19所擷取到的第二影像,亦同樣為相對應於螢幕17之正前方的影像。換言之,當第一影像中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出現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便會開始地致能啟動攝像機鏡頭19以擷取所對應於螢幕17之正前方的第二影像,並使得辨識模組13用以經由攝像機鏡頭19所擷取到的第二影像,來辨識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
當辨識模組13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後,辨識模組13將可進而判斷出為合法的使用者欲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務,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主系統15及螢幕17將可根據辨識模組13所感測到正確的臉部特徵之結果,而退出省電模式及解除關閉狀態,並且開始準備執行工作或服務,藉此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1從待機模式切換至工作模式。相反地,當辨識模組13未感測到正確的臉部特徵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則不會切換至工作模式,且螢幕17亦不會被開啟,因而有效地避免非合法的使用者操作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其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進行臉部特徵的辨識原理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故有關於辨識模組13進行臉部特徵辨 識的細部內容,於此就不再多加贅述。
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到,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主要精神之一乃在於,可透過其內建的影像感測器11,來感測出所持續不斷地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並據以決定是否需要致能攝像機鏡頭19以擷取具有較高解析度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13而來對於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進行感測。有鑑於此,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是藉由兩階段性的人臉辨識機制以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解鎖,因而可有效地優化並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功耗。
詳細來說,第一階段的人臉辨識機制主要採用永久開啟且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11來判斷螢幕17之前方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的出現,並據以決定是否進入第二階段的人臉辨識機制,而當在進入到第二階段的人臉辨識機制之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才會開始致能啟用具較高解析的攝像機鏡頭19及高功耗的辨識模組13,來判斷出是否為合法的使用者所欲操作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要求的工作或服務。
同理可知,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已從待機模式切換至工作模式時,影像感測器11則可被切換至省電模式,並且直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被閒置一段時間後而切換至待機模式時,影像感測器11才會再度被致能以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另外,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處於待機模式,且影像感測器11尚未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時,辨識模組13及攝像機鏡頭19則仍可不需要地被致能,因此辨識模組13及攝像機鏡頭19可被分別地先處於為一關機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並且直到主系統15接收到自於影像感測器11的致能信號以致能啟動辨識模組13及攝像機鏡頭19為止。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運作方法之流程,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其運作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其中,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圖1及圖2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因此可請一併照圖1及圖2以利理解。另外,詳細步驟流程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於此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驟S301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啟動後,經過一段閒置時間而從工作模式切換至待機模式時(亦即,可攜式電子裝置1處於待機模式時),則致能影像感測器11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其中第一影像對應於第一解析度。其次,在步驟S303中,利用影像感測器11來感測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接著,在步驟S305中,當第一影像中含有人臉圖像信息時,則致能攝像機鏡頭19以擷取主體21外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13以進而辨識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其中第二影像對應於第二解析度,且第二解析度高於第一解析度。另外,在步驟S307中,判斷是否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最後,在步驟S309中,當辨識模組13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後,可攜式電子裝置1則會經由待機模式改切換至工作模式。同理,如同前面內容所述,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已切換至工作模式時,影像感測器11則可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而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已切換至待機模式時,辨識模組13及攝像機鏡頭19則可分別地被先處於至一關機模式,以藉此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消耗。
另外一方面,復請參閱圖3,當辨識模組13未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則不會切換至工作模式,且螢幕17亦不會被開啟,藉此而有效地可避免非合法的使用者操作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執行其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務。因此,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到,在步驟S311中,當未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臉部特徵時,辨識模組13及攝像機鏡頭19則會被分別地恢復切換至關機模式,並且使得本發明實 施例的運作方法返回到步驟S303中繼續執行。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可透過其內建的影像感測器,來感測出所持續不斷地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並據以決定是否需要致能攝像機鏡頭以擷取具有較高解析度的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辨識模組而來對於此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進行感測。有鑑於此,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可以是藉由兩階段性的人臉辨識機制以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因而可有效地優化並降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耗。
另外一方面,相較於使用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來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解鎖,本發明另提供了一種亦使用上述影像感測器的其他應用情境。請同時參閱圖4至圖5B,其中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而圖5A及圖5B則是分別為圖4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圖4至圖5B中部分與圖1及圖2相同之元件以相同之圖號標示,故於此不再多加詳述其細節。
進一步來說,相較於圖1所示的功能方塊圖,圖4中的可攜式電子裝置4除了影像感測器41、主系統15、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之外,還主要包括接聽模組43及拒接模組45。其中,接聽模組43及拒接模組45可以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的具體實現方式。除此之外,上述接聽模組43及拒接模組45可以是整合在主系統15中或是分開個別設置,且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另外,若仍以圖5A或圖5B所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4為一行動通訊裝置為例,可攜式電子裝置4亦包括主體21,且圖4中的影像感測器4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亦可被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而主系統15、接聽模組 43及拒接模組45則被設置於主體21中。
具體來說,影像感測器41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且感測此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一預設物件或一第二預設物件。接聽模組43則用以當在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聽此來電通話,而拒接模組45則用以當在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收到此來電通話時,控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4拒接此來電通話。然而,由於接聽來電通話或拒接來電通話的技術原理皆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故有關於接聽模組43及拒接模組45的細部運作內容,於此就不再多加贅述。簡言之,可攜式電子裝置4將可依據影像感測器41所感測到的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第一或第二預設物件的出現,來決定接聽或拒接此來電通話(亦即,致能接聽模組43或拒接模組45)。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前技術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螢幕17會先顯示出關聯於此通話的來電資訊(例如,來電者的姓名、身分或號碼等),而使用者將可依據這些來電資訊以決定是否接聽或拒接此通話。但,不論使用者是決定接聽或拒接此來電通話,使用者都必須手動地按壓或接觸螢幕17上的接聽鍵或拒接鍵,才能控制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4執行接聽或拒接此來電通話的功能。如此一來,在以上習知操作流程中,不僅易於讓使用者感到不方便外,且增加了繁雜的手動操作程序。有鑑於此,在現有的接聽來電通話或拒接來電通話之技術手段中,仍存在著有明顯的不便與缺陷之處,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影像感測器41則被致能以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且當在影像感測器4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一預設物件或第二預設物件出現時,可攜式電子裝置4才會據以決定接聽或拒接此來電通話。舉例來說,如圖5A所示,當在影像感 測器4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一預設物件(例如,圖5A中的使用者耳朵)出現時,則影像感測器41才會輸出一第一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並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接聽模組43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聽此來電通話,又或者,如圖5B所示,當在影像感測器4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二預設物件(例如,圖5B中的使用者手掌)出現時,則影像感測器41才會輸出一第二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並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拒接模組45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拒接此來電通話。如此一來,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4可是藉由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41來進行物件種類的辨識,並且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4能據以決定出是否接聽或拒接此來電通話,因而有效地免去使用者手動操作上的不便。
另外一方面,若為了避免影像感測器41太容易誤判出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一預設物件或第二預設物件的出現,也可視需求增加影像感測器41的判斷條件,或是增加影像感測器41的數量,以避免誤判情況的發生。舉例來說,影像感測器41不只可以感測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第一預設物件或第二預設物件的出現,且影像感測器41還可以感測得出第一預設物件或第二預設物件與可攜式電子裝置4之間距離的遠近變化。因此,當在影像感測器4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逐漸靠近的第一預設物件(例如,圖5A中的使用者耳朵)出現時,影像感測器41才會輸出第一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並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接聽模組43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聽此來電通話,又或者是,當在影像感測器41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逐漸靠近的第二預設物件(例如,圖5B中的使用者手掌)出現時,影像感測器41才會輸出第二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並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拒接模組45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拒接此來電通話。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採用的具體方式在此皆僅是用以舉例,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 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影像感測器41的判斷條件之設計。
同理可知,當此來電通話被拒接時,影像感測器41則可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並且直到可攜式電子裝置4再度接收到新的來電通話為止。除此之外,復請參閱圖4,可攜式電子裝置4中還可包括掛斷模組47,且上述掛斷模組47則可同樣地被設置於主體21中。其中,掛斷模組47可以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另外,上述掛斷模組47可以是與拒接模組45整合或是分開設置,且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
具體來說,掛斷模組47用以當在此來電通話已被接聽時,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掛斷此來電通話。然而,由於掛斷來電通話的技術原理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故有關於掛斷模組47的細部運作內容,於此就不再多加贅述。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當此來電通已被接聽後,影像感測器41則會仍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因此當在影像感測器41再感測到第一影像中含有一第三預設物件(未繪示)時,影像感測器41則會輸出一第三致能信號至主系統15,並使得主系統15進而致能掛斷模組47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掛斷此來電通話。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4的運作方法之流程,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其運作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參閱圖6,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其中,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圖4、圖5A及圖5B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4執行,因此可請一併照圖4、圖5A及圖5B以利理解。另外,詳細步驟流程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於此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驟S601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致能影像感測器41以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 第一影像。其次,在步驟S603中,判斷此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一預設物件或一第二預設物件。接著,在步驟S605中,當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一預設物件時,可攜式電子裝置4則會決定接聽此來電通話(亦即,致能接聽模組43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接聽此來電通話)。另外,在步驟S607中,當第一影像中含有第二預設物件,可攜式電子裝置4則會決定拒接此來電通話(亦即,致能拒接模組45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拒接此來電通話)。
另外一方面,如同前面內容所述,當此來電通話已被接聽時,影像感測器41則會仍持續不斷地擷取及感測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因此,在步驟S609中,再判斷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三預設物件。接著,在步驟S611中,當第一一影像中含有第三預設物件時,可攜式電子裝置4則會決定掛斷此來電通話(亦即,致能掛斷模組47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4掛斷此來電通話)。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影像感測器41是提供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因此影像感測器41所擷取到的第一影像的解析度,必定相較於可攜式電子裝置4所內建的攝像機鏡頭19的解析度來得低許多。另外,當此來電通話被拒接時,影像感測器41則可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電力消耗,並且直到可攜式電子裝置4再度接收到新的來電通話為止。
另外,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歸納出其他幾種同樣採用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應用情境。舉例來說,請同時參閱圖7與圖8,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而圖8是圖7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圖7及圖8中部分與圖1~圖2或圖4~圖5B相同之元件以相同之圖號標示,故於此不再多加詳述其細節。
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7主要包括影像感測器71、主系統15、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其中,影像感測器71及主系統15可以 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7的具體實現方式。另外,上述影像感測器71及主系統15可以是整合或是分開設置,且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
除此之外,若仍以圖8所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7為一行動通訊裝置為例,可攜式電子裝置7亦包括主體21,且圖7中的影像感測器7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亦可被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而主系統15則被設置於主體21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影像感測器71在主體21之外殼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圖8中所示的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設計。
進一步來說,影像感測器71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根據此第一影像以感測出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且產生出關聯於此動作的一控制信號。有鑑於此,相較於圖1及圖4所示的影像感測器11及41,圖7中的影像感測器71更是採用了較為複雜的動作辨識技術,來將所擷取到的第一影像進行手勢、手指頭數目與/或手動方向的判斷與分析,並以藉此感測出此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且同時產生關聯於此動作的控制信號。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71仍是提供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因此影像感測器71所擷取到的第一影像的第一解析度,亦必定相較於可攜式電子裝置7所內建的攝像機鏡頭19的解析度來得低許多。另外,本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71則可同樣為一永久開啟的影像感測器,且在設計上,本實施例並不限制影像感測器71被致能時的條件。換言之,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而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7致能影像感測器71。
接著,當在影像感測器71被致能時,主系統15則會用以接收來自於影像感測器71的控制信號,並且根據此控制信號執行此動作所對應的功能或服務。舉例來說,如圖8所示,當在影像感測 器71對於所擷取及感測到的第一影像進行手勢、手指頭數目與/或手動方向的判斷與分析後,發現此使用者目前的動作為一手掌左右擺動時,影像感測器71便會輸出關聯於此「手掌左右擺動」的一控制信號至主系統15,那麼主系統15在接收到此控制信號後,將可藉由查詢對照表的方式,來發現出此控制信號所對應動作即為一手掌左右擺動,因此主系統15便可開始執行此動作(亦即,手掌左右擺動)所對應的功能或服務(例如,執行一播放音訊的服務)。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採用的具體方式在此皆僅是用以舉例,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影像感測器11的判斷條件之設計。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7的運作方法之流程,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其運作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參閱圖9,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其中,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圖7及圖8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7執行,因此可請一併照圖7及圖8以利理解。另外,詳細步驟流程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於此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驟S901中,當影像感測器71被致能時,利用影像感測器71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根據此第一影像以感測出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且產生出關聯於此動作的一控制信號。接著,在步驟S903中,利用主系統15接收來自於影像感測器71的控制信號,並且根據此控制信號執行此動作所對應的一功能或一服務。
進一步來說,在步驟S901中,影像感測器71主要是根據所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的手勢、手指頭數目與/或手動方向,以感測出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
另外一方面,再請同時參閱圖10與圖11,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而圖11是圖10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其中,圖10及圖11中 部分與圖1~圖9相同之元件以相同之圖號標示,故於此不再多加詳述其細節。
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主要包括影像感測器101、主系統15、螢幕17、攝像機鏡頭19、第一連線模組103及第二連線模組105。其中,影像感測器101、主系統15、第一連線模組103及第二連線模組105可以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具體實現方式。另外,上述影像感測器101、主系統15、第一連線模組103及第二連線模組105可以是整合或是分開設置,且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
除此之外,若仍以圖11所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為一行動通訊裝置為例,可攜式電子裝置10亦包括主體21,且圖10中的影像感測器10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亦可被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而主系統15、第一連線模組103及第二連線模組105則被設置於主體21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影像感測器101在主體21之外殼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圖11中所示的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設計。
進一步來說,影像感測器101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且根據此第一影像以感測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另外,第一連線模組103用以控制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10經由一第一網路IT1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而第二連線模組105則用以控制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10經由一第二網路IT2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其中,所述的第一網路IT1可以為一Wi-Fi無線網路,而所述的第二網路IT2可以為一第三代行動通訊網路或一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制。簡言之,根據影像感測器101所感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1位於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的結果,可攜式電子裝置10則可藉此決 定出應經由第一網路IT1或第二網路IT2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亦即,致能第一連線模組103或第二連線模組105)。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上,本實施例並不限制影像感測器101被致能時的條件。換言之,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而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致能影像感測器101。因此,若以圖11為例,在影像感測器101已被致能的情況下,當影像感測器101感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內環境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將會經由第一網路IT1(例如,Wi-Fi無線網路)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亦即,致能第一連線模組103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經由第一網路IT1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反之,當影像感測器101感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外環境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則會經由第二網路IT2(例如,第三代行動通訊網路或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亦即,致能第二連線模組105以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經由第二網路IT2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
有鑑於此,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到,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主要精神之一乃在於,可透過其內建的影像感測器101來獲知可攜式電子裝置10是處於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並據以進而決定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是應該優先地經由第一一網路IT1或第二網路IT2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如此一來,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可是藉由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101來進行場景或環境的辨識,並以藉此主動地切換至合適的連線方式,因而可有效地省去使用者被動切換連線方式時的不便。
更進一步來說,影像感測器101主要可根據所擷取到的第一影像中的閃爍(flicker)頻率與/或曝光時間(exposure time),以感測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舉例來說,由於受到日光燈管的照射影響,室內環境的閃爍頻率必定會比室外 環境的閃爍頻率要來較高,因此當影像感測器10感測到目前的第一影像中的閃爍頻率高於一第一特定門檻值時,乃可據以判斷出目前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應為位於室內環境。相反地,由於受到環境自然光的曝曬影響,室外環境的曝光時間必定會比室內環境的曝光時間要來較長,因此當影像感測器10感測到目前的第一影像中的曝光時間大於一第二特定門檻值時,則可據以判斷出目前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應為位於室外環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採用的方式在此皆僅是用以舉例,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判斷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的條件之設計。
另外,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的運作方法之流程,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其運作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2,圖1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其中,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圖10及圖1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執行,因此可請一併照圖10及圖11以利理解。另外,詳細步驟流程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於此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驟S121中,當影像感測器101被致能時,利用影像感測器101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其次,在步驟S123中,利用影像感測器101,根據此第一影像以感測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內環境或室外環境。接著,在步驟S125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內環境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則會經由第一網路IT1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另外,在步驟S127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位於室外環境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則會經由第二網路IT2來與網際網路進行連線。
如同前面內容所述,由於閃爍頻率容易因受到室內環境的不同日光燈管之照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到,所述的閃爍頻率亦可 定義作為進行資料傳輸時的編碼數據,並以藉此可達到室內導航或廣播之功效。舉例來說,請同時參閱圖13與圖14,圖1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而圖14是圖13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運作過程之示意圖。其中,圖13及圖14中部分與圖1~圖12相同之元件以相同之圖號標示,故於此不再多加詳述其細節。
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主要包括影像感測器131、主系統15、螢幕17、攝像機鏡頭19及導航模組133。其中,影像感測器131、主系統15及導航模組133可以是透過純硬件電路來實現,或者是透過硬件電路搭配固件或軟件來實現。總而言之,本發明並不限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具體實現方式。另外,上述影像感測器131、主系統15及導航模組133可以是整合或是分開設置,且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
另外,若仍以圖14所示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為一行動通訊裝置為例,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亦包括主體21,且圖13中的影像感測器131、螢幕17及攝像機鏡頭19亦可被露出於主體21之外殼的同一表面上,而主系統15及導航模組133則被設置於主體21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影像感測器131在主體21之外殼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圖13中所示的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設計。
進一步來說,影像感測器131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根據第一影像以感測出關聯於第一影像中的一閃爍頻率,且產生出關聯於此閃爍頻率的導航信號,其中第一影像對應於一第一解析度,而導航模組133則用以當在影像感測器131被致能時,接收來自於影像感測器131的導航信號,並且根據此導航信號以判斷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3的一位置資訊。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上,本實施例並不限制影像感測器131被致能時的條件。換言之,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而來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3 致能影像感測器131。
舉例來說,如圖14所示,若在LED燈管L1及L2的閃爍頻率並不一致的情況下,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位於LED燈管L1下的照射範圍時,影像感測器131將可感測出關聯於LED燈管L1的一閃爍頻率(亦即,關聯於第一影像中的閃爍頻率),並且跟據此閃爍頻率以產生出一導航信號,而在導航模組133接收到此導航信號後,導航模組133將可藉由查詢對照表的方式,來發現出此導航信號所對應的即為LED燈管L1的閃爍頻率,因此導航模組133便可判斷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目前位置資訊,即為位於LED燈管L1下的照射範圍內。
相反地,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位於LED燈管L2下的照射範圍時,影像感測器131將可感測出關聯於LED燈管L2的閃爍頻率(亦即,關聯於第一影像中的閃爍頻率),並且據以產生出關聯於此閃爍頻率的導航信號,而在導航模組133接收到此導航信號後,導航模組133將可藉由查詢對照表的方式,來發現出此導航信號所對應的即為LED燈管L2的閃爍頻率,因此導航模組133便可判斷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目前位置資訊,則改為位於LED燈管L2下的照射範圍內。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採用的方式在此僅是用以舉例,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導航模組133之設計。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關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運作方法之流程,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其運作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5,圖1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運作方法之流程示意圖。其中,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圖13及圖14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30執行,因此可請一併照圖13及圖14以利理解。另外,詳細步驟流程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於此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驟S151中,致能影像感測器131以持續不斷地擷取主體21外的第一影像,並根據第一影像以感測出關聯於第一影 像中的閃爍頻率,且產生出關聯於此閃爍頻率的一導航信號,其中第一影像對應於第一解析度。接著,在步驟S153中,利用導航模組153接收來自於影像感測器151的導航信號,並且根據導航信號以判斷出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一位置資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所謂的「持續不斷」,是指影像感測器始終處於開啟狀態且進行著拍攝的功能,而非是限定於畫面連續拍攝的狀態,意即每一個畫面也可以是不連續的。舉例來說,每張畫面之間可以沒有間隔時間,但也可以有間隔時間。
因此,根據以上內容之教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到,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30主要精神之一乃在於,可透過其內建的影像感測器131來獲知目前環境光的閃爍頻率,並且根據不同區域下之環境光所設置的閃爍頻率不同,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導航模組133將可據以決定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130的位置資訊。如此一來,相較於習知技藝,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30可是藉由以支援低解析度及低功耗為分析基礎的影像感測器131來進行室內導航或廣播的應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1‧‧‧影像感測器
13‧‧‧辨識模組
15‧‧‧主系統
17‧‧‧螢幕
19‧‧‧攝像機鏡頭

Claims (24)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一待機模式與一工作模式,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於該待機模式下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感測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其中該第一影像對應於一第一解析度;一攝像機鏡頭,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人臉圖像信息時,於該待機模式下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二影像,其中該第二影像對應於一第二解析度,且該第二解析度高於該第一解析度;以及一辨識模組,辨識該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其中當該辨識模組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該臉部特徵後,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會經由該待機模式切換至該工作模式。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至該工作模式時,該影像感測器則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處於該待機模式,且該影像感測器並未感測到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人臉圖像信息時,該攝像機鏡頭則會處於為一關機模式。
  4.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一待機模式與一工作模式,且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一攝像機鏡頭以及一辨識模組,該運作方法包括: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處於該待機模式時,致能該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且利用該影像感測器來感測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人臉圖像信息,其中該 第一影像對應於一第一解析度;當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人臉圖像信息時,則致能該攝像機鏡頭以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二影像,並且利用該辨識模組來辨識該第二影像中的至少一臉部特徵,其中該第二影像對應於一第二解析度,且該第二解析度高於該第一解析度;以及當該辨識模組成功辨識到正確的該臉部特徵後,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會經由該待機模式切換到該工作模式。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當在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切換至該工作模式時,該影像感測器則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
  6.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處於該待機模式,且該影像感測器並未感測到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人臉圖像信息時,該攝像機鏡頭則會處於為一關機模式。
  7.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以及一影像感測器,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感測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一預設物件或一第二預設物件,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根據該影像感測器所感測到的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該第一預設物件或該第二預設物件來決定接聽或拒接該來電通話。
  8.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在該來電通話被拒接時,該影像感測器則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
  9. 如請求項第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掛斷模組,設置於該主體中,用以當在該來電通話已被接聽後,控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掛斷該來電通話;其中,當在該來電通話已被接聽後,並且於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影像中含有一第三預設物件時,該掛斷模組則被致能以控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掛斷該來電通話。
  10.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以及一影像感測器,該運作方法包括: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接收到一來電通話時,致能該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感測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一預設物件或一第二預設物件;當在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第一預設物件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決定接聽該來電通話;以及當在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第二預設物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決定拒接該來電通話。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當在該來電通話被拒接時,該影像感測器則被切換至一省電模式。
  12.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的運作方法,更包括:當在該來電通話已被接聽後,利用該影像感測器以感測該第一影像中是否含有一第三預設物件;以及當在該第一影像中含有該第三預設物件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會藉此決定掛斷該來電通話。
  13.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一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且產生出關聯於該動作的一控制信號;以及一主系統,接收來自於該影像感測器的該控制信號並根據該控制信號執行該動作所對應的一功能或一服務。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器根據所擷取到的該第一影像中的一手勢、一手指頭數目與/或一手動方向,以感測出該使用者的該至少一動作。
  15.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及一主系統,該運作方法包括: 當該影像感測器被致能時,利用該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一使用者的至少一動作,且產生出關聯於該動作的一控制信號;以及利用該主系統,接收來自於該影像感測器的該控制信號,並且根據該控制信號執行該動作所對應的一功能或一服務。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影像感測器根據所擷取到的該第一影像中的一手勢、一手指頭數目與/或一手動方向,以感測出該使用者的該至少一動作。
  17.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以及一影像感測器,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且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一室內環境或一室外環境,其中,當在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內環境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經由一第一網路來與一網際網路進行連線,並且當在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外環境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經由一第二網路來與該網際網路進行連線。
  18.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器根據所擷取到的該第一影像中的一閃爍頻率與/或一曝光時間,以感測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內環境或該室外環境。
  19.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網路為一Wi-Fi無線網路,而該第二網路為一第三代行動通訊網路或一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
  20.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以及一影像感測器,該運作方法包括:當該影像感測器被致能時,利用該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 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且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一室內環境或一室外環境;當在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內環境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經由一第一網路來與一網際網路進行連線;以及當在該影像感測器感測到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外環境時,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則經由一第二網路來與該網際網路進行連線。
  21. 如請求項第20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影像感測器根據所擷取到的該第一影像中的一閃爍頻率與/或一曝光時間,以感測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位於該室內環境或該室外環境。
  22. 如請求項第20項所述的運作方法,其中該第一網路為一Wi-Fi無線網路,而該第二網路為一第三代行動通訊網路或一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
  23.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關聯於該第一影像中的一閃爍頻率,且產生出關聯於該閃爍頻率的一導航信號;以及一導航模組,設置於該主體中,用以當在該影像感測器被致能時,接收來自於該影像感測器的該導航信號,並且根據該導航信號以判斷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位置資訊。
  24.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運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影像感測器及一導航模組,該運作方法包括:當該影像感測器被致能時,利用該影像感測器以持續不斷地擷取該主體外的一第一影像,並根據該第一影像以感測出關聯於該第一影像中的一閃爍頻率,且產生出關聯於該閃爍頻率 的一導航信號,其中該第一影像對應於一第一解析度;以及利用該導航模組,接收來自於該影像感測器的該導航信號,並且根據該導航信號以判斷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位置資訊。
TW105117190A 2016-06-01 2016-06-01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TW201743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7190A TW201743241A (zh) 2016-06-01 2016-06-01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US15/371,909 US20170351908A1 (en) 2016-06-01 2016-12-07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5/608,109 US10757377B2 (en) 2016-06-01 2017-05-30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7/334,600 US11756331B2 (en) 2016-06-01 2021-05-28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US18/196,250 US20230282023A1 (en) 2016-06-01 2023-05-11 Electronic device unlocked and controlled by gesture recognition
US18/225,443 US20230368572A1 (en) 2016-06-01 2023-07-24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7190A TW201743241A (zh) 2016-06-01 2016-06-01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3241A true TW201743241A (zh) 2017-12-16

Family

ID=60482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7190A TW201743241A (zh) 2016-06-01 2016-06-01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20170351908A1 (zh)
TW (1) TW2017432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7751B (zh) * 2017-12-26 2019-11-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裝置與運作攝像裝置的方法
WO2024114137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人群识别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43241A (zh) * 2016-06-01 2017-12-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US10757377B2 (en) 2016-06-01 2020-08-25 Pixart Imaging Inc.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158797B2 (en) * 2017-03-31 2018-12-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bining images when a face is present
CN108495116B (zh) * 2018-03-29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
CN110517034A (zh) * 2018-05-22 2019-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10073541A1 (en) * 2018-05-22 2021-03-11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bjec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144749B1 (en) * 2019-01-09 2021-10-12 Idemia Identity & Security USA LLC Classifying camera images to generate alerts
JP7132392B1 (ja) * 2021-05-12 2022-09-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0183B1 (en) * 2000-06-14 2005-11-29 E-Watch, Inc. Multimedia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9576285B2 (en) * 2002-10-01 2017-02-21 Dylan T X Zhou One gesture, one blink, and one-touch payment and buying using haptic control via messaging and calling multimedia system on mobile and wearable device, currency token interface, point of sale device, and electronic payment card
US20040212678A1 (en) * 2003-04-25 2004-10-28 Cooper Peter David Low power motion detection system
FI117308B (fi) * 2004-02-06 2006-08-31 Nokia Corp Eleohjausjärjestelmä
US7339607B2 (en) * 2005-03-25 2008-03-04 Yongyouth Damabhorn Security camera and monitor system activated by motion sensor and body heat sensor for homes or offices
US7633076B2 (en) * 2005-09-30 2009-12-15 Apple Inc. Automated response to and sensing of user activity in portable devices
US7806604B2 (en) * 2005-10-20 2010-10-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ac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a wide field of view
CN100361138C (zh) 2005-12-31 2008-01-0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序列中人脸的实时检测与持续跟踪的方法及系统
US8189100B2 (en) * 2006-07-25 2012-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with dual digital camera senso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8446398B2 (en) 2009-06-16 2013-05-21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conservation for mobile device displays
US20110279683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Edward John Yarmchuk Automatic Motion Triggered Camera with Improved Triggering
WO2011144070A2 (zh) 2011-05-24 2011-11-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降低手机功耗的方法、装置和手机
US9578159B2 (en) * 2011-06-20 2017-02-21 Prasad Muthukumar Fisheye lens based proactive user interface for mobile devices
JP5792570B2 (ja) * 2011-09-21 2015-10-1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96481B1 (ko) * 2011-11-28 2017-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전력 셔터랙 제거 방법,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바일 기기
US8954135B2 (en) * 2012-06-22 2015-02-10 Fitbit, Inc. Portable biometric monito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KR101909630B1 (ko) * 2012-10-30 2018-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인식 방법 및 동작 인식 장치
US20140365981A1 (en) * 2013-06-11 2014-12-11 Voxer Ip Llc Motion control of mobile device
KR102098277B1 (ko) * 2013-06-11 2020-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선 추적을 이용한 시인성 개선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US9489051B2 (en) * 2013-07-01 2016-11-08 Blackberry Limited Display navigation using touch-less gestures
CN103677267A (zh) 2013-12-09 2014-03-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唤醒方法、装置
US9729785B2 (en) * 2015-01-19 2017-08-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files identifying camera capabilities that are usable concurrently
US10200824B2 (en) * 2015-05-27 2019-02-05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actively identifying and surfacing relevant content on a touch-sensitive device
US9860451B2 (en) * 2015-06-07 2018-01-02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enhanced digital images
US9674426B2 (en) * 2015-06-07 2017-06-06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enhanced digital images
KR102345579B1 (ko) * 2015-12-15 2021-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관련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KR20170091913A (ko) * 2016-02-02 2017-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TW201743241A (zh) * 2016-06-01 2017-12-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US10630888B2 (en) * 2017-02-09 2020-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aptur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scene analysi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7751B (zh) * 2017-12-26 2019-11-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裝置與運作攝像裝置的方法
WO2024114137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人群识别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51908A1 (en) 2017-12-07
US20230368572A1 (en) 2023-11-16
US20210289136A1 (en) 2021-09-16
US11756331B2 (en)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3241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WO2020156269A1 (zh) 一种具有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48123B (zh)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57267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1787293B1 (ko) Mcu칩을 웨이크업 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WO2020020063A1 (zh) 对象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129020A1 (zh) 一种摄像头自动调焦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终端
JP2017537567A (ja) 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5003522A1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KR101845877B1 (ko) Mcu를 웨이크업 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6151955B (zh) 一种智能台灯
CN108646907A (zh)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CN107995437B (zh) 照片拍摄打光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3243B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158101A (ko) 이미지 촬영 방법 및 전자 장비
CN107329572B (zh) 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48398A (zh) 一种消息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047862A1 (zh) 一种指纹采集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KR20130040607A (ko) 통화 시의 귀를 구별하기 위한 이동 단말 및 그 방법
KR20110041757A (ko) 제스처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단말기 및 방법
KR20220166853A (ko)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전자기기
CN10751602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KR20220093246A (ko) 촬영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13495617A (zh) 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020899A1 (zh) 握持姿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