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42786A -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42786A
TW201742786A TW106116981A TW106116981A TW201742786A TW 201742786 A TW201742786 A TW 201742786A TW 106116981 A TW106116981 A TW 106116981A TW 106116981 A TW106116981 A TW 106116981A TW 201742786 A TW201742786 A TW 2017427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sleeve
angular
stop positions
w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6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2873B (zh
Inventor
克里斯坦 馬拉貢
Original Assignee
坎帕克諾羅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坎帕克諾羅公司 filed Critical 坎帕克諾羅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2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8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10),包括:殼體(11);繞線套管(13),安裝在殼體(11)且可圍繞旋轉軸線(X)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第一角位置與最後角位置之間,且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最後角位置與第一角位置之間旋轉;旋轉構件(14),以可繞旋轉軸線(X)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殼體中;及固定構件(18),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殼體中,其中兩個構件中的一者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指標(15),該第一指標(15)接合在形成於另一構件上的緊固軌道(19)上,所述緊固軌道(19)沿閉迴路徑延伸並且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所述停止位置可根據指標(15)依序接合,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指標(15)從一個停止位置移動至相鄰的停止位置之後從一個角位置移動至相鄰的角位置,每個停止位置都與相鄰的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相應的轉位角度(C),決定繞線套管(13)之第一角位置的第一停止位置(20a)與下一停止位置(20b)間隔開等於使所述繞線套管(13)從倒數第二個角位置旋轉至最後一個角位置必要的轉位角度(C)的轉位角度(C)。

Description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合安裝在自行車手把處的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較佳情況下,該自行車為競賽自行車。
自行車通常設置有在塔輪上作用的後變速器,塔輪由不同直徑且不同齒數的一系列同軸齒輪(鏈輪)組成,該等齒輪耦接後輪輪轂。
自行車亦能夠設置有與大齒盤相關聯的前變速器,該大齒盤由不同直徑且不同齒數的一系列齒輪(齒圈)組成,該等齒輪與藉由一對踏板旋轉的底架組的銷相關聯。
在兩種情況下,變速器都接合以閉迴在塔輪和大齒盤之間延伸的傳動鏈,將該傳動鏈移動到不同直徑和齒數的齒輪上,以便獲得不同齒數比。
特定而言,當鏈條從較大直徑的齒輪移動至較小直徑的齒輪時稱為降檔,並且當鏈條從較小直徑的齒輪移動至較大直徑的齒輪時稱為升檔。應明白,在此一點上,對於後變速器,降檔對應於變為高齒數比,並且升檔對應於變為低齒數比。
藉由安裝在手把上的致動裝置獲得後變速器兩個方向上的運動,以便易於由自行車手操縱。
更特定而言,在機械換檔中,後變速器在第一方向上藉由通常帶有襯套的(sheathed)不可延伸控制線(通常稱為鮑登線)施加的牽引動作,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基友釋放線纜的牽引以及設置在變速器本身中的彈簧的彈性恢復動作移動而在塔輪的齒輪之間運動。
根據其中平行四邊形的邊藉由銷,沿各個大體平行的旋轉軸線相對於彼此兩兩鉸接的鉸接式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獲得後變速器的運動。特定而言,此種鉸接式平行四邊形由如下構件形成:支撐主體,所述支撐主體意欲相對於框架保持固定;所謂導鏈器,其適合使鏈條在齒輪上的不同接合位置之間移動;及一對鉸接臂或者連接桿(通常被稱為外連接桿和內連接桿),其以移動的方式將導鏈器連接至支撐主體。
控制線的牽引或者釋放通過面對期望齒輪的導鏈器的必然運動決定用於精確換檔的連接桿的相應的旋轉。
通常,線纜的牽引的釋放以及恢復彈簧引起的運動的方向為降檔的方向;反之亦然,控制線的牽引動作發生在升檔方向上,其中鏈條從較小直徑的齒輪移動至較大直徑的齒輪。
在致動裝置中,通過在通常稱為繞線套管的轉子元件上纏繞和松脫而在牽引或者釋放時致動控制線,由自行車手通過適當的控制桿,或者通過兩個控制桿(第一桿用於升檔,並且第二桿用於降檔)致動其旋轉。
在任何情況下,致動裝置都必須預見繞線套管在被預定轉位角度成角度地間隔開,並且對應於不同齒數比所需的變速器(即,在不同的換檔齒輪上)的不同位置的許多預定角位置中保持旋轉固定。通過在現有技術中已知其許多類型的,在裝置的繞線套管和固定殼體之間起各種作用的所謂轉位器獲得此種功能。
其中一種廣泛使用的轉位器包括轉位套管和所謂的球保持盤,兩者的相互作用使得穩定地到達繞線套管的預定角位置。
特定而言,球保持盤和轉位套管通過被自行車手致動的控制桿設置的旋轉配合到控制軸上。球保持盤和繞線套管被旋轉約束至控制軸,而轉位套管被固定,並且不與控制軸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
在轉位套管上,存在接合並且充當球保持盤承載的球的引導器的凹部。此種球能夠相對於球保持盤在徑向方向上移動,以便能夠在球保持盤和轉位套管之間相對旋轉期間接合並且沿凹部行進。凹部由在轉位套管上基本成圓周延伸,配備有與球在其中滑動的滑動區域交替的球在其中找到滑動停止位置的制動區域的軌道形成。制動區域被符合繞線套管的轉位角度的多個角度成角度地間隔開。
為了執行升檔,自行車手致動相對的控制桿,並且將控制軸設置為旋轉,使得球保持盤的球橫跨轉位套管的凹部的滑動區域,直到該球到達其制動的制動區域。球相對於轉位套管的此種滑動對應於球保持盤的旋轉,因此對應於繞線套管的旋轉。控制線在繞線套管上的纏繞決定將鏈條正確地定位在緊鄰的更大直徑的齒輪上的後變速器的連接桿的旋轉,從而允許了精確換檔。
類似地,為了執行降檔,自行車手致動相對的控制桿,並且將控制軸設置為旋轉,從而使球保持盤的球緊鄰其停止之前的制動區域中。球保持盤的此種旋轉對應於松脫控制線的繞線套管的旋轉。控制線的釋放決定將鏈條正確地定位在緊鄰的更小直徑的齒輪上的後變速器的連接桿的旋轉,從而允許了精確換檔。
由於對於控制線的相同牽引,後變速器的連接桿隨著鉸接式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的變形增大,即隨著換檔操作增加而執行減速旋轉,並且由於塔輪能夠具有沿車輪的輪轂的軸線不均勻間隔開的齒輪,所以繞線套管的轉位角度,並且因此轉位元套管中的制動區域之間的角度距離不都彼此都相同。
為此,轉位套管的凹部中的制動區域成角度地間隔開,使得兩個制動區域之間的預定角度距離對應於塔輪的兩個預定齒輪之間的預定升檔或者降檔操作。
申請人已經注意到,通過增大塔輪的齒輪數目,能夠將齒數比的數目增大至諸如亦能夠假設在踏板軸上使用單個大齒盤並且在重量和可靠性方面存在明顯優點的程度。
然而,申請人已經發現,上文簡要描述的類型的致動裝置可能受能夠在限制了塔輪中使用的齒輪的數目的缺點的影響。
申請人實際上已經發現,塔輪中的齒輪更多要求在控制線更大衝程時反映的後變速器的更大行程。
然而,繞控制銷的徑向空間受容納致動裝置(主要由人體工學原因支配)的殼體的體積限制,因此,繞線套管的直徑不能按期望獲得地一樣增大,對於球保持盤的旋轉支配的繞線套管的相同角度旋轉,控制線的衝程增大。
此外,為了在致動裝置內部產生更大的穩定性和更好的力分佈,通常存在球保持盤的兩個球,並且它們在直徑方向上以180°相對,每個都接合轉位套管上的相應的凹部。在此種情況下,制動區域在兩個凹部上重複存在,並且沿轉位套管的圓周延伸逐點地直徑相對。
申請人已經注意到,轉位器具有確保高操作可靠性的兩個球和兩個凹部,控制線的有用衝程甚至受繞線套管的180°或者更少的旋轉限制。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包括: - 殼體,所述殼體被構造成固定至自行車手把, - 繞線套管,所述繞線套管被安裝在殼體中,所述繞線套管能夠繞旋轉軸線在第一角度方向上在第一角位置和最後角位置之間,以及在第二角度方向上在最後角位置和第一角位置之間成角度旋轉, - 旋轉構件和固定構件,所述旋轉構件以能夠繞旋轉軸線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殼體內,所述固定構件以不能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殼體內,其中所述旋轉構件和所述固定構件中的一個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指標,所述第一指標接合在形成在其它構件上的緊固軌道上, -所述緊固軌道沿閉迴路徑延伸並且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能夠被所述指標依次接合,繞線套管隨著指標從停止位置移動至相鄰的停止位置而從一個角位置移動至相鄰的角位置, -每個停止位置都與相鄰的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相應的轉位角度,每個轉位角度都對應於繞線套管旋轉等於轉位角度的量, -決定繞線套管的第一角位置的第一停止位置與下一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與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個角位置旋轉至最後一個角位置所必需的轉位角度相等的轉位角度。
在本說明中和之後的請求項中,涉及停止位置的術語「下一」的意思是指示沿第一角度方向緊隨另一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
繞線套管在第一角度方向上的旋轉對應於升檔,而繞線套管在第二角度方向上的旋轉對應於降檔。
沿閉迴延伸的緊固軌道使得能夠獲得連續的遞迴(recursive)停止位置,即,其中停止位置能夠被指標在相同旋轉方向上,並且為至少理論上無限次地穿過。
因此,第一停止位置能夠被指標接合兩次,即當繞線套管處於第一位置時為第一次,當指標從最後停止位置返回至第一停止位置時為第二次。
決定繞線套管的第一角位置的第一停止位置對應於處於塔輪的最小齒輪處的後變速器的位置。繞線套管的最後角位置對應於基本處於塔輪的最大齒輪處的後變速器的位置。
申請人已經注意到,用於在塔輪的最小齒輪和下一齒輪之間換檔所必需的轉位角度小於用於在塔輪的前一齒輪和較大齒輪之間換檔的轉位角度。此是因為相對於第一升檔操作中(即,在塔輪的兩個最小齒輪之間的換檔)的衝程,控制線的衝程必須在最後升檔操作(即,在塔輪的兩個最大齒輪之間換檔)時更寬。
申請人已經意識到通過將第一停止位置和下一停止位置之間的角度距離設置為等於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所必需的轉位角度,能夠使用停止位置之後的停止位置從而亦獲得最後升檔。第一停止位置之後的停止位置亦被用於執行第一升檔。
以此種方式,繞線套管能夠達到的角位置的數目增大,從而允許了後變速器能夠在其上操作的齒輪的數目增大。
根據本發明,繞線套管能夠達到的角位置的數目等於實質上彼此不同的停止位置的數目加2。
申請人已經意識到,根據本發明,繞線套管的第一角位置將趨向於比獲得最後降檔(將傳動鏈移動到塔輪的最小齒輪上的換檔)所必需的要多地松脫控制線,因此使變速器執行不必要的額外衝程。
然而,申請人已經注意到,通過對限制其在最後降檔的角度行程的後變速器的末端停止調節作用,能夠停止後變速器的額外衝程,並且防止最後降檔將傳動鏈移動超過最小齒輪。
本發明的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能夠單獨或者組合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下列較佳特徵。
在被構造成用於固定至自行車手把的殼體中,存在相對於殼體固定並且沿軸線延伸的中心銷。該軸線為形成本發明的裝置的一部分的元件的主參考軸線;將相對於該主參考軸線做出所有方向指示和類似指示,諸如「軸向」、「徑向」、「圓周」和「直徑方向」;同樣地,涉及徑向方向的指示「向外」和「向內」應被理解為遠離軸線或者朝著軸線。關於軸線,亦限定兩個相反角度方向。較佳情況下,該軸線與繞線套管的旋轉軸線重合。
較佳情況下,兩個連續的停止位置之間的轉位角度彼此不同。
以此種方式,能夠與兩個變速器組合地使用(以及兩者的組合)本發明的致動裝置,其中對於控制線的相同衝程,連接桿的旋轉角度隨著其相對於其中分離兩個連續齒輪的距離不恆定的塔輪的角度行程增大而改變。
較佳情況下,第一停止位置之後的兩個連續停止位置之間的轉位角度均勻地增大。
即,在升檔期間遇到的停止位置被隨著從第二換檔操作開始的換檔操作而大小增大的角度成角度地間隔開。如前述,最後升檔操作的轉位角度與第一升檔操作的轉位角度一致。較佳情況下,該轉位角度是所有轉位角度中最大的。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 - 設置有至少一個指標的所述構件包括第二指標,所述第二指標與第一指標成角度地間隔開180°; - 緊固軌道包括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所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相同並且與其停止位置逐點地直徑相對, - 從一個角位置移動至相鄰的角位置的繞線套管遵循每個指標從一個停止位置至相鄰停止位置的基本同時移動, - 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之每一者停止位置都與相鄰的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相應的轉位角度, - 決定繞線套管的第一角位置的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第一停止位置與相應的下一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一轉位角度,該轉位角度等於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所必需的轉位角度。
因此,相同的停止位置被成角度地間隔開180°,並且被本身亦成角度地間隔開180°的兩個指標接合。以此種方式,力在指標和緊固軌道之間的分佈被以最佳方式分散,從而提高了裝置的穩定性和操作精度。
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的數目等於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的數目,並且等於繞線套管的角位置的數目減2。
此使得能夠針對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中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存在的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的數目而多具有兩個繞線套管(因而後變速器)的角位置。
例如,在其中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以及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數目為9的情況下,繞線套管的角位置數目為11。
以此種方式,繞線套管的總角度行程大於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的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分離的轉位角度的總和提供的總角度行程。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遵循並且超過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使得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的第一停止位置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最後停止位置之後,並且使得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最後停止位置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的第一停止位置之後。
根據閉迴路徑構造緊固軌道,以便當分別被定位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最後停止位置處時,兩個指標分別進入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第一停止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
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最後停止位置與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第一停止位置分離的轉位角度等於將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三角位置旋轉至倒數第二角位置所必要的旋轉角度。
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第一複數個角位置和第二複數個角位置的總角度行程等於180°減去對應於從倒數第三角位置移動至繞線套管的倒數第二角位置的轉位角度。繞線套管的總行程等於180°加上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所必要的轉位角度。
較佳情況下,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被辨識為從與下一停止位置間隔開一轉位角度的第一停止位置開始,該轉位角度等於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必要的轉位角度,即對應於在升檔操作期間從塔輪的倒數第二個齒輪移動至最後一個齒輪的轉位角度。
類似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被辨識為從與下一停止位置間隔開下列轉位角度的第一停止位置開始,該轉位角度等於使繞線套管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必要的轉位角度,即對應於在升檔操作期間從塔輪的倒數第二個齒輪移動至最後一個齒輪的轉位角度。
下文的本發明的較佳特徵(單獨地和組合地兩者考慮)能夠涉及較佳實施例,涉及其它實施例,或者涉及所有實施例;上下文將使人明白該等較佳實施例將被應用的實施例。
較佳情況下,該裝置包括第一端部擋塊以防止繞線套管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超過最後角位置。
該特徵使得能夠避免對執行進一步升檔操作無用的額外繞線套管衝程,因為繞線套管位置中的最後角位置將後變速器定位在塔輪的最大齒輪處。
較佳情況下,該裝置包括第二端部擋塊以防止繞線套管在第二角度方向上旋轉超過該角位置。
以此種方式,避免了對執行進一步降檔操作無用的額外繞線套管衝程,因為繞線套管位置中的第一角位置將後變速器定位在塔輪的最小齒輪處。
較佳情況下,提供能夠在繞線套管上操作的操縱機構以使其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所述第一端部擋塊和所述第二端部擋塊在所述操縱機構上起作用。
當繞線套管處於最後角位置時,使繞線套管在升檔操作所相對應的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的操縱機構不能被進一步致動。
以此種方式,自行車手獲得對完成最後升檔操作的立即感知,並且進一步避免了嘗試執行進一步升檔操作的對操縱機構的無意義致動。
較佳情況下,操縱機構包括: - 第一控制桿,所述第一控制桿能夠繞旋轉軸線在第一角度方向上在靜止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並且能夠繞旋轉軸線在第二角度方向上在作用位置和靜止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 - 接合套管,所述接合套管與繞線套管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所述第一控制桿作用在其上, - 所述第一控制桿在從靜止位置移動至作用位置時與所述接合套管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能夠在從作用位置移動至靜止位置時相對於所述接合套管自由地旋轉。
因此,第一控制桿使得能夠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繞線套管,從而執行升檔操作。
較佳情況下,彈性構件在第一控制桿和殼體之間作用,其中所述彈性構件趨向於使第一控制桿返回至靜止位置。此種彈性構件能夠為簡單的環形扭矩彈簧,其與旋轉軸線同軸地安裝在殼體內,並且在一端處被限制至殼體,並且在另一端處被限制至第一控制桿。
較佳情況下,所述第一端部擋塊包括第一突出體,所述第一突出體被佈置在所述接合套管上,當繞線套管處於最後角位置時,所述第一突出體阻礙被固定地連接至所述殼體的肩台,以便防止接合套管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
以此種方式,當繞線套管處於最後角位置時,在第一角度方向上與接合套管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的第一控制桿的旋轉亦不能在第一角度方向上旋轉。
較佳情況下,所述第二端部擋塊包括第二突出體,所述第二突出體被佈置在所述接合套管上,當繞線套管處於第一角位置時,所述第二突出體抵靠控制桿,以便防止接合套管在第二角度方向上旋轉。
較佳情況下,操縱機構包括第二控制桿,所述第二控制桿作用在繞線套管上從而允許其在第二角度方向上旋轉,以便獲得降檔。
較佳情況下,所述緊固軌道包括複數個環和多個自由滑動路徑,所述多個環限定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中的所述複數個停止位置,所述複數個自由滑動路徑之每一者自由滑動路徑都在兩個連續環之間延伸。
自由滑動路徑包括徑向延伸的第一基本直線部分和徑向延伸的第二基本直線部分,所述第二基本直線部分與該第一部分結合成環。
較佳情況下,自由滑動路徑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與轉位角度的大小成比例。
較佳情況下,該裝置包括球保持盤,所述球保持盤包括第一基本直線喉部和第二基本直線喉部,它們徑向延伸並且以180°角度間隔開,第一喉部和第二喉部能夠滑動地接收相應的指標。
較佳情況下,每個喉部都容納在指標上作用的彈性構件,從而將其徑向向外推動。指標與彈性構件施加的彈性力相反地向後移動,從而沿緊固軌道移動。
較佳情況下,第一指標和第二指標從所述喉部軸向地出現,從而可滑動地接合所述緊固軌道。
較佳情況下,所述緊固軌道形成在所述固定構件上,並且所述移動構件包括所述指標被能夠滑動地設置在其上的球保持盤。較佳情況下,固定構件為緊固軌道形成在其表面上的基本盤狀轉位套管。以此種方式,球保持盤在轉位套管上旋轉,使得指標在軌道的多個部分中滑動,直到到達停止位置。
參考附圖,其中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未圖示)的致動裝置的較佳實施例。以10整體指示致動裝置。
較佳情況下,如圖4中所示,致動裝置10被包括在自行車的整合剎車-換檔致動裝置100中。
附圖示出用於通過本發明在其上最大化其效率的自行車後變速器改變塔輪200(在圖3中以示例示出)上的齒數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儘管本案亦能夠結合前變速器使用。
裝置10包括殼體11,殼體11以習用方式被固定至自行車的車把,例如通過亦較佳地將剎車桿101限制至手把的帶(未圖示)。
在殼體11中設置有中心銷12,該中心銷12能夠在殼體11內部繞旋轉軸線X旋轉。旋轉軸線X(下文將詳述)是作為裝置10的一部分的元件的主參考軸線;所有方向指示和類似指示都將參考該主參考軸線,諸如「軸向」、「徑向」、「圓周」和「直徑方向」;同樣地,涉及徑向方向的指示「向外」和「向內」應被理解為遠離旋轉軸線X或者朝著旋轉軸線X。關於旋轉軸線X,亦分別限定兩個相反角度方向–第一角度方向A和第二角度方向B。
裝置10包括繞線套管13,控制線與所述繞線套管13固定並且纏繞在其上。繞線套管13被安裝在殼體11中,並且能夠在第一角度方向A和第二角度方向B上繞旋轉軸線X成角度地旋轉。繞線套管13能夠在其中控制線的纏繞最小的第一角位置和其中控制線的纏繞最大的最後角位置之間旋轉,反之亦然。
在繞線套管13的第一角位置和最後角位置之間,存在彼此不同並且以轉位角度C成角度地間隔開的進一步中間角位置。轉位角度不是彼此完全相同。較佳情況下,轉位角度C彼此全部不同。繞線套管13的每個角位置都對應於將傳動鏈定位在塔輪200的預定齒輪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上的後變速器的角位置。
特定而言,繞線套管13的第一角位置對應於將傳動鏈定位在塔輪200的最小齒輪201處。繞線套管13的最後角位置對應於將傳動鏈定位在塔輪200的最大齒輪211(即最大直徑)處。
繞線套管13的中間角位置對應於將傳動鏈定位在被佈置在塔輪200的最小齒輪201和最大齒輪211之間的相應的齒輪處。
繞線套管13與中心銷12一起作為單元旋轉。
裝置10還包括旋轉構件14,所述旋轉構件14以能夠繞旋轉軸線X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殼體11中。旋轉構件14被固定地連接至銷12,並且旋轉構件的每次旋轉都對應於繞線套管13的相同的旋轉。較佳情況下,旋轉構件14為配備有第一指標15和第二指標16的基本圓筒形球保持盤。較佳情況下,兩個指標15、16為球體,並且在下文說明中,它們將被無差別地稱為指標或者球。
在球保持盤14中形成朝著外部封閉,相同並且在直徑方向上相對的兩個徑向喉部17,在每個喉部17中都以移動的方式容納有相應的球15、16。兩個球15、16被安裝在喉部17中的相應的彈簧(未圖示)在喉部17中彈性地向外偏壓。可替選地,球15、16被安裝在球保持盤14中的板彈簧朝著喉部17外部偏壓。在兩種情況下,彈簧都將球15、16定位在相應的喉部17的徑向末端處。喉部17在球保持盤的一側上敞開,使得球部分地從球保持盤14的軸向體積出現,使得指標在軸向方向上突出。
在殼體11內部,設置有緊固軌道19的固定構件18亦以不能夠旋轉方式與殼體11本身固定地安裝。較佳情況下,固定構件18為轉位套管。兩個指標15、16接合在緊固軌道19上。
緊固軌道19沿直接面對球保持盤14的閉迴路徑延伸,使得指標15、16接合緊固軌道19。緊固軌道19具有如下的深度,以接收從球保持盤14軸向出現的指標15、16的一部分。
緊固軌道19包括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停止位置能夠依次被兩個指標15、16接合。
停止位置20、21決定指標沿緊固軌道19的穩固位置。
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沿著並且超過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使得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1a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0c之後,並且使得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1c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之後。
緊固軌道的閉迴路徑如下,即當分別被定位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處時,允許兩個指標15、16分別進入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和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1a、20a。
因此,如圖5和圖6中所示,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相同停止位置被成角度地間隔開180°,並且被亦間隔開180°的兩個指標15、16接合。
停止位置由緊固軌道19的複數個環22限定,並且由每個都在兩個連續環22之間延伸的複數個自由滑動路徑23結合。
自由滑動路徑23包括第一基本直線部分24和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徑向地延伸,將第一部分24結合至環22(如圖5中所示)。
緊固軌道19被由於存在限定停止位置的連續環22和自由滑動路徑23而有規律地凹部的連續外部周邊邊界,以及類似的內部邊界界定。
在每個指標15、16都從一個停止位置同時地移動至相鄰的停止位置之後,繞線套管13在兩個相鄰的角位置之間執行對應的旋轉。
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之每一者停止位置分離的角度距離都與相鄰的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相應的轉位角度,該相應的轉位角度C等於將繞線套管13的兩個對應的角位置分離的對應的轉位角度C。
因此,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的停止位置彼此分離的轉位角度C彼此不同,同樣地,將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的停止位置彼此分離的轉位角度C亦彼此不同。
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之每一者停止位置都對應於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停止位置。
如前述,繞線套管13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的角度旋轉對應於後變速器的升檔操作,並且繞線套管13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的旋轉對應於後變速器的降檔操作。
關於此種情況,裝置10包括操縱機構30,該操縱機構30能夠在中心銷12上操作,以獲得升檔或者降檔。
操縱機構30包括第一控制桿31(圖2),該第一控制桿31能夠繞旋轉軸線X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靜止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並且能夠繞旋轉軸線X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作用位置和靜止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
較佳情況下,第一控制桿31能夠僅執行升檔。
為此,操縱機構30包括接合套管32,所述接合套管32與繞線套管13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第一控制桿31在其上作用。第一控制桿31在從靜止位置移動至作用位置時與接合套管32一起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能夠在從作用位置移動至靜止位置時相對於接合套管32自由旋轉。
特定而言,接合套管32基本為圓筒形,並且包括帶齒部分(teethed sector)其在接合套管32的外部徑向地延伸,並且包括複數個齒33。
當使第一控制桿31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時,其接合齒33並且使接合套管32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
當第一控制桿31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時,其不能拉動齒33旋轉,從而執行恢復為靜止位置的恢復衝程,而不旋轉接合套管32。
彈性構件(未圖示)在第一控制桿31和殼體13之間作用,從而使第一控制桿31返回至靜止位置。此種彈性構件能夠為被與中心銷12同軸地安裝在殼體13中,並且在一端處被限制至殼體13並且在另一端處被限制至第一控制桿31的簡單環扭矩彈簧。
第一控制桿31和接合套管32之間的連桿傳統上本身已知,因此將不進一步詳述。
操縱機構30進一步包括第二控制桿35,第二控制桿35作用在球保持盤14上從而允許其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繞旋轉軸線X與繞線套管13一起旋轉,以便獲得降檔。
如圖2中所示,第二控制桿35作用在大釘(spike)36上,大釘36作用在被徑向地佈置在球保持盤14的外部上的齒14a上。
通過致動第二控制桿35,大釘36使球保持盤14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當已經發生降檔時,第二控制桿35和大釘36通過彈性構件(未圖示),例如扭矩彈簧的作用而返回至初始位置。
使用第二控制桿35、大釘36和帶齒部封包合的降檔機構是習用類型的,並且不再進一步描述。
在升檔期間,球保持盤14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相對於轉位套管18旋轉,並且兩個指標15、16在緊固軌道中沿在兩個停止位置之間延伸的相應的自由滑動路徑23滑動。當指標15、16到達停止位置時,控制線的牽引將後變速器定位在塔輪200的先前佔用的齒輪之後的齒輪處。
在降檔期間,指標15、16不能在球保持盤14的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時沿自由滑動路徑23行進,因為它們遇到由從自由滑動路徑23徑向延伸的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提供的制動肩台。第二控制桿35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球保持盤14上施加的動作決定指標15、16繞過相應的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提供的制動肩台,以及指標15、16必然地與緊固軌道19臨時分離。換言之,當第二控制桿35被致動時,兩個指標15、16與緊固軌道19臨時分離。指標15、16與緊固軌道19分離與將球保持盤14軸向地壓在轉位套管18上的彈性構件(未圖示)施加的彈性力相反地發生。在此一點上,球保持盤14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的旋轉開始,並且指標15、16被徑向地朝著相應的喉部17外部定位。指標15、16在喉部17中的徑向外部位置與制動部分在轉位套管18上的徑向位置重合。停止位置都被佈置在轉位套管18上的離旋轉軸線X相同的徑向距離處。當球保持襯套14旋轉轉位角C時,指標15、16被再次插入緊固軌道19中的相應的停止位置中,使得球保持襯套14佔用穩固的角位置。以此種方式,繞線套管13亦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轉位角度C,從而將後變速器定位在較小齒輪處。
存在與繞線套管13能夠佔用減2的角位置相同數目的第一複數個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21的停止位置。
在本發明以及附圖中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複數個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實質上不同停止位置21的停止位置的數目為9,而繞線套管13的角位置的數目(塔輪200的相同數目的齒輪與其對應)為11。
特定而言,當分別被第一指標15和第二指標16(如圖5中示意性所示)接合時,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21a對應於處於塔輪200的最小齒輪201處的後變速器的位置與其對應的繞線套管13的第一角位置。
當分別被第一指標15和第二指標16接合時,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二停止位置20b、21b對應於處於塔輪200的第二最小齒輪202處的後變速器的位置與其對應的繞線套管13的第二角位置。
當分別被第一指標15和第二指標16接合時,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0c、21c對應於處於塔輪200的第九最小齒輪209處的後變速器的位置與其對應的繞線套管13的第九角位置。
當被佈置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0c中時,閉迴緊固軌道19允許第一指標15在球保持盤14受到第一角度方向A上的旋轉時進入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1a。同時,當被佈置在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1c中時,第二指標16進入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
因此,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21a被使用兩次;第一次是在繞線套管13處於第一角位置時,並且第二次是在繞線套管13處於第十角位置時。
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最後停止位置20c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1a之間的轉位角度C等於繞線套管13的第九角位置和第十角位置之間的轉位角度。
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21a被沿第一角度方向A被相應的第二停止位置成角度地分離轉位角度C,轉位角度C等於使繞線套管13從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最後角位置必要的轉位角度C,即使後變速器從倒數第二頂部齒輪210移動至最後頂部齒輪211必要的角度。
在附圖的實例中,將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的第一停止位置20a、21a與相應的第二停止位置分離的轉位角度C等於將繞線套管13的第十角位置與第十一角位置分離的轉位角度。
因此,當第二指標16處於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0a中,並且第一指標15處於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一停止位置21a中時,球保持盤14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的進一步旋轉使得上述指標分別佔用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中的第二停止位置20b以及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第二停止位置21b(如圖6中所示),從而允許了進一步升檔操作。
應明白,將第一停止位置20a、21a與相應的第二停止位置20b、21b分離的轉位角度C是兩個連續停止位置之間存在的最大轉位角度。此是因為使繞線套管13從倒數第二角位置移動至最後角位置的轉位角度亦最大。其餘停止位置被轉位角度C分離,轉位角度C從第二角位置和所有角位置中最小的下一角位置之間的角度開始,從而增大了兩個連續停止位置之間的尺寸。
裝置10進一步包括第一端部擋塊40,從而防止繞線套管13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超過最後角位置。
第一端部擋塊40在操縱機構30上作用,並且包括第一突出體41,所述第一突出體41被佈置在接合套管32上,當繞線套管13處於最後角位置時,第一突出體41阻礙被固定地連接至殼體11的肩台42(圖8),以便防止接合套管32在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
裝置10包括第二端部擋塊45,從而防止繞線套管13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超過第一角位置。
第二端部擋塊45包括第二突出體46。所述第二突出體46被佈置在接合套管32上,當繞線套管13處於第一角位置時,第二突出體46抵靠處於靜止位置的第一控制桿31,以便防止接合套管32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當處於靜止位置時,第一控制桿31實際上不能在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因而充當第二端部擋塊45的第二突出體46的制動器抵靠物的作用。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突出體45和第二突出體46重合。
當然,本領域技藝人士能夠對上述本發明做出許多變型和變體,以便滿足特定和偶然要求,例如提供被單個指標接合的單多個停止位置,使得繞線套管能夠執行總共360°加上轉位角度的旋轉,從而從繞線套管的第一角位置變為第二角位置,所有補充都由下文專利申請範圍限定的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涵蓋。
10‧‧‧裝置
11‧‧‧殼體
12‧‧‧銷
13‧‧‧繞線套管/殼體
14‧‧‧球保持盤/球保持襯套/旋轉構件
14a‧‧‧齒
15‧‧‧指標/球
16‧‧‧指標/球
17‧‧‧喉部
18‧‧‧轉位套管/固定構件
19‧‧‧緊固軌道
20‧‧‧停止位置
20a‧‧‧停止位置
20b‧‧‧停止位置
20c‧‧‧停止位置
21‧‧‧停止位置
21a‧‧‧停止位置
21b‧‧‧停止位置
21c‧‧‧停止位置
22‧‧‧環
23‧‧‧自由滑動路徑
24‧‧‧部分
25‧‧‧部分
30‧‧‧操縱機構
31‧‧‧控制桿
32‧‧‧接合套管
33‧‧‧齒
35‧‧‧控制桿
36‧‧‧大釘
40‧‧‧端部擋塊
41‧‧‧突出體
42‧‧‧肩台
45‧‧‧端部擋塊
46‧‧‧突出體
100‧‧‧裝置
101‧‧‧剎車桿
200‧‧‧塔輪
201‧‧‧齒輪
202‧‧‧齒輪
203‧‧‧齒輪
204‧‧‧齒輪
205‧‧‧齒輪
206‧‧‧齒輪
207‧‧‧齒輪
208‧‧‧齒輪
209‧‧‧齒輪
210‧‧‧齒輪
211‧‧‧齒輪
A‧‧‧方向
B‧‧‧方向
C‧‧‧轉位角度
X‧‧‧旋轉軸線
藉由參考附圖,從下文中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說明將更明白本發明的更多特徵和優點。在該等圖中: - 圖1是部分分解並且移除一些部分以更好地強調根據本發明的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的其它部分的透視圖; - 圖2是部分分解並且移除一些部分以更好地強調圖1的裝置的其它部分的進一步透視圖; - 圖3是圖1的裝置能夠作用在其上的塔輪的後視圖; - 圖4是包括圖1的裝置的剎車-換檔組合的透視圖; - 圖5和圖6是處於兩種不同操作條件下的圖1的裝置的細節的示意性平面圖; - 圖7是圖1的裝置的一部分的透視圖;及 - 圖8是移除一些部分以更好地強調圖4的剎車-換檔組合的其它部分的前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4‧‧‧球保持盤/球保持襯套/旋轉構件
15‧‧‧指標/球
16‧‧‧指標/球
17‧‧‧喉部
18‧‧‧轉位套管/固定構件
19‧‧‧緊固軌道
20‧‧‧停止位置
20a‧‧‧停止位置
20c‧‧‧停止位置
21‧‧‧停止位置
21a‧‧‧停止位置
21c‧‧‧停止位置
22‧‧‧環
23‧‧‧自由滑動路徑
24‧‧‧部分
25‧‧‧部分
A‧‧‧方向
B‧‧‧方向
X‧‧‧旋轉軸線

Claims (17)

  1. 一種一自行車換檔的一控制線的致動裝置(10),包括: 一殼體(11),所述殼體(11)被構造成固定至自行車手把, 一繞線套管(13),所述繞線套管(13)被安裝在所述殼體(11)中,能夠繞一旋轉軸線(X)在一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一第一角位置和一最後角位置之間,以及在一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所述最後角位置和所述第一角位置之間成角度旋轉, 一旋轉構件(14)和一固定構件(18),所述旋轉構件(14)以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固定構件(18)以不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殼體(11)內,其中所述旋轉構件(14)和所述固定構件(18)中的一個構件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指標(15),所述第一指標(15)接合在形成在該另一個構件上的一緊固軌道(19)上, 所述緊固軌道(19)沿一閉迴路徑延伸並且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能夠被所述指標(15)依次接合,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指標(15)從一個停止位置移動至一相鄰的停止位置之後從一個角位置移動至一相鄰的角位置, 每個停止位置都與相鄰的一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一相應的轉位角度(C),每個轉位角度(C)都對應於所述繞線套管(13)以等於所述轉位角度(C)的一量的一旋轉, 決定所述繞線套管(13)的該第一角位置的一第一停止位置(20a)與該下一停止位置(20b)成角度地間隔開與使所述繞線套管(13)從該倒數第二個角位置旋轉至一最後角位置所必需的一轉位角度(C)相等的該轉位角度(C)。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10),其中兩個連續的停止位置之間的該等轉位角度(C)彼此不同。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第一停止位置(20a)之後的兩個連續的停止位置之間的該等轉位角度(C)均勻地增大。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10),其中: 設置有至少一個指標的所述構件(14)包括第二指標(16),所述第二指標(16)與所述第一指標(15)成角度地間隔開180°; 所述緊固軌道(19)包括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所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與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相同並且與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的該等停止位置逐點地在直徑方向上相對, 遵循每個指標(15、16)從一個停止位置至一相鄰停止位置的同時移動,所述繞線套管(13)從一個角位置移動至一相鄰的角位置, 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所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之每一停止位置都與一相鄰的停止位置成角度地間隔開一相應的轉位角度(C), 決定所述繞線套管(13)的該第一角位置的該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該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一第一停止位置(20a、21a)與相應的該下一停止位置(20b、21b)成角度地間隔開與使所述繞線套管(13)從所述倒數第二角位置旋轉至該最後角位置所必需的該轉位角度(C)相等的一轉位角度(C)。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的該停止位置數目等於所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的該停止位置數目,並且等於所述繞線套管(13)的該角位置數目減2。
  6.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第一端部擋塊(40),以防止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超過所述最後角位置。
  7.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第二端部擋塊(45),以防止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超過所述第一角位置。
  8.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包括: 一第一端部擋塊(40),以阻止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超過所述最後角位置; 一第二端部擋塊(45),以阻止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超過所述最後角位置;以及 一操縱機構(30),所述操縱機構(30)在所述繞線套管(13)上操作,以使所述繞線套管(13)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所述第一端部擋塊(40)和所述第二端部擋塊(45)在所述操縱機構(30)上起作用。
  9.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操縱機構(30),所述操縱機構(30)包括: 一第一控制桿(31),所述第一控制桿(31)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一靜止位置和一作用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並且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所述作用位置和所述靜止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 一接合套管(32),所述接合套管(32)與所述繞線套管(13)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所述第一控制桿(31)作用在所述接合套管(32)上, 所述第一控制桿(31)在從所述靜止位置移動至所述作用位置時與所述接合套管(32)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能夠在從所述作用位置移動至所述靜止位置時相對於所述接合套管(32)自由地旋轉。
  10. 根據請求項6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操縱機構(30),所述操縱機構(30)包括: 一第一控制桿(31),所述第一控制桿(31)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一靜止位置和一作用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並且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所述作用位置和所述靜止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 一接合套管(32),所述接合套管(32)與所述繞線套管(13)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所述第一控制桿(31)作用在所述接合套管(32)上, 所述第一控制桿(31)在從所述靜止位置移動至所述作用位置時與所述接合套管(32)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能夠在從所述作用位置移動至所述靜止位置時相對於所述接合套管(32)自由地旋轉;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擋塊(40)包括被佈置在所述接合套管(32)上的一第一突出體(41),當所述繞線套管(13)處於該最後角位置時,所述第一突出體(41)阻止被固定地連接至所述殼體(11)的一肩台(42),以便防止所述接合套管(32)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旋轉。
  11. 根據請求項7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操縱機構(30),所述操縱機構(30)包括: 一第一控制桿(31),所述第一控制桿(31)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A)上在一靜止位置和一作用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並且能夠繞所述旋轉軸線(X)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在所述作用位置和所述靜止位置之間成角度地移動, 一接合套管(32),所述接合套管(32)與所述繞線套管(13)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所述第一控制桿(31)作用在所述接合套管(32)上, 所述第一控制桿(31)在從所述靜止位置移動至所述作用位置時與所述接合套管(32)作為一個單元旋轉,並且能夠在從所述作用位置移動至所述靜止位置時相對於所述接合套管(32)自由地旋轉;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擋塊(45)包括被佈置在所述接合套管(32)上的一第二突出體(46),當所述繞線套管(13)處於所述第一角位置時,所述第二突出體(46)抵靠所述第一控制桿(31),以便防止所述接合套管(32)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B)上旋轉。
  12.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緊固軌道(19)包括複數個環(22)和複數個自由滑動路徑(23),所述複數個環(22)限定所述第一複數個停止位置(20)和所述第二複數個停止位置(21)中的所述複數個停止位置,所述複數個自由滑動路徑(23)之每一自由滑動路徑(23)都在兩個連續環(22)之間延伸。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自由滑動路徑(23)包括一第一基本直線部分(24)和一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所述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徑向延伸,所述第二基本直線部分(25)與所述第一部分(24)結合成環(22)。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自由滑動路徑(23)的所述第一部分(24)的該延伸與所述轉位角度(C)成比例。
  15.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包括一球保持盤(14),所述球保持盤(14)包括一第一喉部和一第二喉部(17),所述第一喉部和第二喉部(17)基本直線地徑向延伸並且以180°角度間隔開,所述第一喉部和第二喉部(17)能夠滑動地接收相應的指標(15、16)。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第一指標(15)和第二指標(16)從所述喉部(17)軸向地出現,從而能夠滑動地接合所述緊固軌道(19)。
  17.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裝置(10),其中所述緊固軌道(19)形成在所述固定構件(18)上,並且所述移動構件(14)包括一球保持盤,能夠預見所述指標(15、16)在所述球保持盤上滑動。
TW106116981A 2016-05-31 2017-05-23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TWI732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UA2016A004005 2016-05-31
ITUA2016A004005A ITUA20164005A1 (it) 2016-05-31 2016-05-31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l cavo di comando di un cambio di una biciclet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2786A true TW201742786A (zh) 2017-12-16
TWI732873B TWI732873B (zh) 2021-07-11

Family

ID=5704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6981A TWI732873B (zh) 2016-05-31 2017-05-23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2499B2 (zh)
EP (1) EP3251934B1 (zh)
JP (1) JP6837916B2 (zh)
CN (1) CN107444563B (zh)
IT (1) ITUA20164005A1 (zh)
TW (1) TWI732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9154B (zh) * 2016-07-05 2021-06-0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的前變速器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IT201600122800A1 (it) * 2016-12-02 2018-06-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l cavo di comando di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IT201700015361A1 (it) * 2017-02-13 2018-08-13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eccanico di azionamento del cavo di comando di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CN109004797A (zh) * 2018-10-05 2018-12-14 姜福文 一种拉绳发电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297U (zh) * 1989-06-26 1991-02-12
US5615580A (en) * 1995-12-20 1997-04-01 Chen; Fu H. Bicycle gear selector mechanism
TWI267471B (en) * 2003-10-24 2006-12-01 Sun Race Sturmey Archer Inc Rotary control interface module for a gearshift hub of a bicycle
US20050092125A1 (en) * 2003-10-31 2005-05-0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with positioning mechanism
EP1564131B1 (en) * 2004-02-06 2007-08-15 Campagnolo S.R.L. Actuation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US7882763B2 (en) * 2004-07-23 2011-02-08 Shimano, Inc.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9809278B2 (en) * 2004-09-28 2017-11-07 Shimano, Inc.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n engaging force of an engaging member
DE602005024540D1 (de) * 2005-08-04 2010-12-16 Campagnolo Srl Betätig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as Betätigungsseil einer Fahrradgangschaltung
US7665383B2 (en) * 2006-01-31 2010-02-23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CN101708759A (zh) * 2009-10-22 2010-05-19 韩子棋 调速控制器
EP2468614B1 (en) * 2010-12-03 2013-10-02 Campagnolo S.r.l. Actuation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FR2987341B1 (fr) * 2012-02-27 2014-04-25 Decathlon Sa Manette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 sequentiel pour bicyclette.
CN203381765U (zh) * 2013-06-27 2014-01-08 台湾微转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变速指示装置
US9056646B1 (en) * 2014-06-19 2015-06-16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cable routing system
TWI729154B (zh) * 2016-07-05 2021-06-01 義大利商坎帕克諾羅公司 自行車的前變速器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IT201600122800A1 (it) * 2016-12-02 2018-06-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l cavo di comando di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IT201700015349A1 (it) * 2017-02-13 2018-08-13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l deragliatore anteriore di una bicicletta
IT201700015361A1 (it) * 2017-02-13 2018-08-13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eccanico di azionamento del cavo di comando di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873B (zh) 2021-07-11
JP6837916B2 (ja) 2021-03-03
US10442499B2 (en) 2019-10-15
EP3251934A1 (en) 2017-12-06
CN107444563A (zh) 2017-12-08
EP3251934B1 (en) 2020-07-15
CN107444563B (zh) 2021-01-26
JP2018030565A (ja) 2018-03-01
US20170341709A1 (en) 2017-11-30
ITUA20164005A1 (it)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2786A (zh) 自行車換檔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US7461573B2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JP5798465B2 (ja) 自転車のギアシフト部に用いられる制御ケーブル用の作動装置
JP3850808B2 (ja) 自転車用シフト制御装置
TW201831372A (zh) 用於促動自行車的換檔機構的控制纜線的機械促動裝置
TWI729154B (zh) 自行車的前變速器的控制線的致動裝置
JP6771316B2 (ja) 自転車のギアシフト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制御ケーブル用の作動装置
US20160355235A1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a control cable for a bicycle gearshift
EP0719701B1 (en) Bicycle shifting apparatus
TWI763885B (zh) 用於致動自行車前撥鏈器的致動裝置
JP2968445B2 (ja) 自転車用連動変速操作機構
EP3266695A1 (en) Actuation device of the control cable of a front derailleur of a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