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982A - 棉被乾燥機 - Google Patents

棉被乾燥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982A
TW201739982A TW106104052A TW106104052A TW201739982A TW 201739982 A TW201739982 A TW 201739982A TW 106104052 A TW106104052 A TW 106104052A TW 106104052 A TW106104052 A TW 106104052A TW 201739982 A TW201739982 A TW 2017399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quilt
hose
supply por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4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8185B (zh
Inventor
小林朋生
稲見淳一
柳內敏行
岩田学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家園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185B/zh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夠容易地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的棉被乾燥機。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置於棉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為一對長邊側折疊到上側以成為從前記管體的上方覆蓋住前記管體和前記棉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的狀態。

Description

棉被乾燥機
本發明係關於棉被乾燥機。
專利文獻1揭露棉被乾燥機。在該棉被乾燥機中,棉被乾燥墊具有墊子和片體。棉被乾燥墊裝在墊被和棉被之間。本體產生熱風。該熱風透過軟管到達墊子的熱風供給口。該熱風使墊子膨脹。該熱風從墊子的熱風吹出口吹送到片體的內部空間中。結果使得墊被被乾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2909971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棉被乾燥機中,必須將片體的端部折疊到墊被下面以將墊被整體包住。因此,棉被乾燥運轉的準備作業很花時間。
此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產生。此發明之目的為提供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容易進行的棉被乾燥機。
本發明的一種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 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置於棉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為一對長邊側折疊到上側以成為從前記管體的上方覆蓋住前記管體和前記棉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的狀態。
依據此發明,外包片體的一對長邊側可以向上側折疊固定。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
1‧‧‧本體
2‧‧‧軟管
3‧‧‧棉被乾燥墊
4‧‧‧送風扇
5‧‧‧加熱器
6‧‧‧管體
7‧‧‧外包片體
8‧‧‧熱風供給口
9‧‧‧第1內側開口
10‧‧‧第2內側開口
11‧‧‧第3內側開口
12‧‧‧第4內側開口
13‧‧‧第5內側開口
14‧‧‧第6內側開口
17‧‧‧軟管連接用開口
18‧‧‧透氣部
19‧‧‧第1面狀扣件
20‧‧‧第2面狀扣件
21‧‧‧第3面狀扣件
22‧‧‧第4面狀扣件
27‧‧‧層間片體
28‧‧‧層間開口
31‧‧‧端部開口
36‧‧‧第1袋狀部
37‧‧‧第2袋狀部
42‧‧‧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
43‧‧‧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
44‧‧‧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
45‧‧‧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
46‧‧‧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
47‧‧‧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
48‧‧‧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
49‧‧‧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
U‧‧‧墊被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棉被之外的立體圖。
第2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棉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
第4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之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
第5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6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7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橫方向端部向上側折疊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8圖為從橫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按照附圖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另外,各圖中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以相同符號。並適當簡化或省略該部分的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棉被之外的立體圖。第2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棉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第3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墊被U形成為長方形狀。墊被U的長邊方向定義為縱方向。墊被U的短邊方向定義為橫方向。
棉被乾燥機具有本體1、軟管2、棉被乾燥墊3、及層間片體27。
本體1具有送風扇4和加熱器5。軟管2形成為中空狀。軟管2的一側與本體1連接。棉被乾燥墊3具有管體6和外包片體7。
例如,管體6形成為較墊被U略小。管體6由非透氣 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例如,管體6由聚酯纖維布料縫製為角環狀。
例如,管體6具有:熱風供給口8、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端部開口31。
例如,熱風供給口8形成於管體6的短邊之一端部。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則設置在管體6中除了熱風供給口8側的長邊之外的3邊中任一者的內側。
例如,第1內側開口9的寬幅尺寸為150[mm]。例如,第2內側開口10的寬幅尺寸為150[mm]。例如,第3內側開口11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4內側開口12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5內側開口13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6內側開口14的寬幅尺寸為70[mm]。
端部開口31形成於管體6的熱風供給口8的相反側的短邊之外側。例如,端部開口31的寬幅為150[mm]。端部開口31設置為可藉由未圖示的扣件自由開閉。
在管體6中,熱風供給口8側的短邊和兩長邊形成2列的並進風路。
如第3圖所示,外包片體7形成為長方形狀。例如,外包片體7的縱向尺寸為2100[mm]。例如,外包片體7的橫向尺寸為2050[mm]。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例如,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聚酯纖維布料形成。
外包片體7具有軟管連接用開口17和透氣部18。
軟管連接用開口17形成於,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時為外包片體7的端部的位置。透氣部18形成於外包片體7之上方的中央部。透氣部18由透氣性布料形成。例如,透氣部18由聚酯纖維布料形成。例如,透氣部18的縱向尺寸為700[mm]。例如,透氣部18的橫向尺寸為500[mm]。
外包片體7具有第1袋狀部36和第2袋狀部37。第1袋狀部36係藉由將外包片體7的短邊側的一端部折疊約300[mm]的狀態下縫合而形成。第2袋狀部37係藉由將外包片體7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折疊約300[mm]的狀態下縫合而形成。
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及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
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及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設置在外包片體7的上面的橫方向之一側並於外包片體7的縱方向並列設置。
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及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
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及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設置在外包片體7的上面的橫方向之另一側並於外包片體7的縱方向並列設置。
如第2圖所示,層間片體27形成為長方形狀。例 如,層間片體27由非透氣性的聚酯纖維布料形成。層間片體27從上方佔住管體6內側的空間。層間片體27設置為,使得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配置在其與管體6的邊界部。
層間片體27具有層間開口28。層間開口28形成於層間片體27的熱風供給口8側的短邊附近處,和熱風供給口8側相反側。層間開口28設置為由未圖示的扣件自由開閉。例如,層間開口28的寬幅為200[mm]。
繼之,使用第4圖,說明軟管2的另一側和棉被乾燥墊3的連接。
第4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從橫方向觀看棉被乾燥機的主要部分時的縱剖面圖。
如第4圖所示,第1面狀扣件19設置於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之一側。例如,第1面狀扣件19被縫合在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上側。第2面狀扣件20設置於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另一側。第2面狀扣件20設置為可相對於第1面狀扣件19自由扣上及鬆開。例如,第2面狀扣件20被縫合在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下側。
例如,第3面狀扣件21被縫合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周面。第4面狀扣件22設置為可相對於第3面狀扣件21自由扣上及鬆開。例如,第4面狀扣件22被縫合在軟管連接用開口17的端部內周面。
在軟管2的另一側被插入熱風供給口8的狀態下,第1面狀扣件19和扣件第2面狀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側密接。 結果將軟管2的另一側和熱風供給口8之間的縫隙堵住。
在熱風供給口8被插入軟管連接用開口17的狀態下,第3面狀扣件21和第4面狀扣件22密接。結果將熱風供給口8和軟管連接用開口17之間的縫隙堵住。此時,熱風供給口8在較軟管連接用開口17向外包片體7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下,被固定在外包片體7。
繼之,使用第5圖和第6圖,說明進行棉被乾燥運轉時的程序。
第5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6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首先,使管體6和外包片體7一體化。結果形成棉被乾燥墊3。之後,棉被乾燥墊3放在墊被U的表面。此時,在管體6中,遠離熱風供給口8之側配置於較墊被U的端部更靠中央處。
之後,將墊被U的端部提起。之後,將第1袋狀部36蓋住墊被U的短邊側的一端部。之後,將第2袋狀部37蓋住墊被U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之後,將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各端部的約300[mm]折疊到墊被U的下側。其結果,外包片體7成為袋狀,蓋住管體6和墊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之後,用棉被T覆蓋住外包片體7。之後,軟管2的另一側插入熱風供給口8。之後,第1面狀扣件19和第2面狀扣件20密接。
之後,開始本體1的運轉。此時,送風扇4產生氣流。加熱器5加熱該氣流。結果產生熱風。該熱風通過軟管2的 內部。該熱風到達熱風供給口8。該熱風從熱風供給口8依縱方向和橫方向流過管體6的內部。此時,管體6膨脹為剖面呈現橢圓狀。結果在管體6中形成角環狀的風路。
此時,外包片體7的內部空間,藉由層間片體27分為2層:下層空間S1和上層空間S2。而且,在端部開口31和外包片體7之間形成端部空間S3。
熱風,一邊藉由熱傳導和墊被U的端部的表面進行熱交換,一邊在管體6的內部前進。墊被U的端部的表面因為該熱交換而變熱。
熱風從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送出。該熱風在下層空間S1的內部對流。結果使墊被U變熱。該熱風從層間開口28被送出到上層空間S2。
熱風從端部開口31被送出到端部空間S3。該熱風使墊被U的端部的表面變熱。該熱風被送出到上層空間S2。
在上層空間S2中,熱風使外包片體7膨起。該熱風從透氣部18被送出。該熱風通過外包片體7和棉被T的縫隙及棉被T的內部,向外部擴散。此時,棉被T藉由從外包片體7的透氣部18通過的熱風和通過其和外包片體7的縫隙的熱風的熱傳遞以及由其和外包片體7的接觸部的熱傳導而變熱。
繼之,使用第7圖到第9圖說明用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
第7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橫方向端部向上側折疊的狀態之立體圖。第8圖為從橫方 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如第7圖所示,在外包片體7中,長邊側的兩端部可以固定在上側。此時,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彼此密接。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彼此密接。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彼此密接。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彼此密接。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彼此密接。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彼此密接。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彼此密接。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彼此密接。
如第8圖和第9圖所示,棉被乾燥墊3也可以在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兩端部固定在上側的狀態下使用。在此情況下,在外包片體7沒有包住墊被U的狀態下,棉被乾燥墊3簡易地裝在墊被U和棉被T之間。結果在墊被U和層間片體27之間形成空間S4。
此時,層間開口28的扣件和端部開口31的扣件被封閉。結果防止了熱風向管體6外側漏出。
熱風被供給到熱風供給口8時,管體6內部的壓力上升。結果管體6膨脹。此時,棉被T從端部周邊被頂起。之後,當空間S4的內部壓力上升時,棉被T的中央部也被頂起。在墊被U中,和管體6的接觸部因為熱傳導而變熱。
熱風從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送 出。該熱風在空間S4的內部對流。結果使墊被U變熱。
在空間S4的內部,熱風通過管體6和墊被U之間的縫隙以及墊被U的內部。此時,墊被U藉由熱傳遞而變熱。
棉被T,藉由從外包片體7的透氣部18通過的熱風和通過其與外包片體7的縫隙的熱風之熱傳遞、以及和外包片體7的接觸部的熱傳導而變熱。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1,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外包片體7從管體6的上方覆蓋管體6和墊被U的背面的端部。因此,能夠提高墊被U的乾燥性能。
另外,不用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而改為將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端部折疊到上側而固定的狀態,藉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在此情況下,能夠在簡易地將棉被乾燥墊3裝設在墊被U和棉被T之間的狀態下,將墊被U和棉被T乾燥。其結果為,能夠在乾燥效果和使用便利當中,因應重要的項目來選擇棉被乾燥機的使用方法。
另外,外包片體7具有第1袋狀部36和第2袋狀部37。因此,能夠容易地將外包片體7裝在墊被U。
另外,第1面狀扣件19和第2面狀扣件20,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側密接。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縫製以及組裝,就可以防止熱風從軟管2和熱風供給口8之間漏出。
另外,熱風供給口8較軟管連接用開口17更向外側突出。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軟管2的連接作業。
另外,第3面狀扣件21和第4面狀扣件22密接。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縫製以及組裝,就可以防止熱風從熱風供 給口8和軟管連接用開口17漏出。
另外,管體6的一部分具有2列的並進風路。因此,在管體6中,能夠擴大在墊被U的端部熱傳導的區域。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的溫度上升效果。而且,也能夠降低風路阻抗。因此,能夠使熱風容易流動。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的溫度上升效果。另外,藉由降低管體6的高度,能夠提高將棉被T頂起的效果。
另外,層間片體27將外包片體7的內部空間分為下層空間S1和上層空間S2。下層空間S1為靠近墊被U的狹小空間。因此,能夠提高熱風向墊被U的熱傳遞效果。另外,能夠將逃逸到外包片體7外部的熱損失限定在從上層空間S2的部分。因此,能夠下層空間S1的內部溫度保持在高於上層空間S2內部的溫度。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的加溫效果。
1‧‧‧本體
2‧‧‧軟管
3‧‧‧棉被乾燥墊
4‧‧‧送風扇
5‧‧‧加熱器
6‧‧‧管體
7‧‧‧外包片體
8‧‧‧熱風供給口
9‧‧‧第1內側開口
10‧‧‧第2內側開口
11‧‧‧第3內側開口
12‧‧‧第4內側開口
13‧‧‧第5內側開口
14‧‧‧第6內側開口
17‧‧‧軟管連接用開口
18‧‧‧透氣部
27‧‧‧層間片體
28‧‧‧層間開口
31‧‧‧端部開口
36‧‧‧第1袋狀部
37‧‧‧第2袋狀部
42‧‧‧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
43‧‧‧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
44‧‧‧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
45‧‧‧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
46‧‧‧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
47‧‧‧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
48‧‧‧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
49‧‧‧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
U‧‧‧墊被

Claims (5)

  1. 一種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置於棉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為一對長邊側折疊到上側以成為從前記管體的上方覆蓋住前記管體和前記棉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的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外包片體具有一對的袋狀部,其形成為一對的短邊側折疊為袋狀的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其中:前記管體具有熱風供給口,其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前記外包片體具有軟管連接用開口,其具有與前記熱風供給口外周面密接的內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熱風供給口較前記軟管連接用開口更向外側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包括:設置於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內周面之一側的第1面狀扣件;設置在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內周面之另一側並對於前記第1面狀扣件自由扣上及鬆開的第2面狀扣件; 設置於前記熱風供給口之外周面的第3面狀扣件;設置在前記軟管連接用開口的內周面病對於前記第3面狀扣件自由扣上及鬆開的第4面狀扣件。
TW106104052A 2016-04-04 2017-02-08 棉被乾燥機 TWI658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5222A JP6720655B2 (ja) 2016-04-04 2016-04-04 布団乾燥機
JP2016-075222 2016-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982A true TW201739982A (zh) 2017-11-16
TWI658185B TWI658185B (zh) 2019-05-01

Family

ID=6004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4052A TWI658185B (zh) 2016-04-04 2017-02-08 棉被乾燥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20655B2 (zh)
TW (1) TWI65818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8232U (en) * 2004-04-26 2005-03-01 Shin-Yu Lin Improved socket structure of light bulb
JP2005349057A (ja) * 2004-06-14 2005-1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清浄機兼布団乾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20655B2 (ja) 2020-07-08
JP2017184947A (ja) 2017-10-12
TWI658185B (zh)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2787B2 (ja) 小児用下敷きブランケット
JP2008522664A (ja) 変動透過性を備えた暖房装置
WO2018033001A1 (zh) 一种快速干衣装置
TW201739982A (zh) 棉被乾燥機
TWI645149B (zh) 棉被乾燥機
TWI634297B (zh) 棉被乾燥機
JP4714063B2 (ja) 布団
JP5963569B2 (ja) 布団乾燥マット及び布団乾燥機
TWI568906B (zh) 被子乾燥墊及被子乾燥機
JP5633221B2 (ja) ふとん乾燥機
JP5299185B2 (ja) ふとん乾燥機
TWM459778U (zh) 暖足裝置
RU231514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лаженья одежды
RU233403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лаженья одежды
JP2007252488A (ja) 布団
JP5510140B2 (ja) ふとん乾燥用マット
JP3042741U (ja) 衣類乾燥具
JPH04241813A (ja) 電気寝具
JP6636339B2 (ja) 体温調節服
JP2006346081A (ja) 温熱敷き部材
JP3498240B2 (ja) ふとん乾燥機用マット
JPS62173000A (ja) 衣類のアイロン掛け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082345B2 (ja) 電気寝具
TWM547853U (zh) 具溫度導流功能之衣物結構改良
TWM544272U (zh) 具有袋口的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