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708A -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708A
TW201739708A TW106111503A TW106111503A TW201739708A TW 201739708 A TW201739708 A TW 201739708A TW 106111503 A TW106111503 A TW 106111503A TW 106111503 A TW106111503 A TW 106111503A TW 201739708 A TW201739708 A TW 2017397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r
forming
vertical surface
forming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8091B (zh
Inventor
歐拉斯奈莉 寶拉塔
提摩西L 蘭斯貝瑞
史帝文麥可 米利洛
Original Assignee
康寧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康寧公司 filed Critical 康寧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0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1Forming glass sheets by lateral drawing or extru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201/00Type of glass produced
    • C03B2201/06Doped silica-based glasses
    • C03B2201/30Doped silica-based glasses doped with metals, e.g. Ga, Sn, Sb, Pb or Bi
    • C03B2201/40Doped silica-based glasses doped with metals, e.g. Ga, Sn, Sb, Pb or Bi doped with transition metals other than rare earth metals, e.g. Zr, Nb, Ta or Z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根據一個實施例,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可包括具有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的上部部分,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係從上部部分延伸。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可在形成主體的底部邊緣處匯聚。用於接收熔融玻璃的溝槽可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中。溝槽可包括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第一堰的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類似地,第二堰的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

Description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本申請案根據專利法主張於2016年4月7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319,419號及於2016年8月19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376,994號之優先權權益,本案依據該等申請案之內容且該等申請案之內容以引用之方式整體併入本文。
本說明書一般係關於用於生產連續玻璃帶的形成主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減輕形成主體的堰的翹曲的形成主體。
熔合處理係為用於形成玻璃帶的一種技術。相較於用於形成玻璃帶的其他處理(例如浮法與狹槽拉伸處理),熔合處理產生具有相對少量的缺陷且具有優異平坦度的表面的玻璃帶。因此,熔合處理係廣泛用於產生用於製造LED與LCD顯示器以及需要優異平坦度與平滑度的其他基板的玻璃基板。
在熔合處理中,將熔融玻璃饋送至形成主體(亦稱為等壓槽(isopipe)),形成主體包括在根部處匯聚的形成表面。熔融玻璃均勻地流過形成主體的形成表面,並形成具有從形成主體的根部抽出的原始表面的平坦玻璃帶。
形成主體通常由耐火材料製成(例如耐火陶瓷),耐火材料通常能夠承受熔合處理的相對高的溫度。然而,即使是溫度穩定度最高的耐火陶瓷的機械效能也可能由於長時間處於升高的溫度而劣化,潛在地導致由其產生的玻璃帶的特性劣化,或者甚至導致形成主體的破損。任一種情況都可能導致熔合處理的中斷、降低的產品生產率、增加的生產成本。
因此,需要用於減輕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的劣化的替代方法與設備。
揭示一種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包含上部部分、從上部部分延伸的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及溝槽,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在形成主體的底部邊緣處匯聚,溝槽用於接收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中的熔融玻璃,溝槽係由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所界定。第一堰的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而第二堰的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
第一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相對的外垂直表面,而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以及第二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相對的外垂直表面,而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的部分與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以及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的部分與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
第一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其中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相對的外垂直表面,且其中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以及第二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其中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相對的外垂直表面,且其中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
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以及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
第一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其中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相對的內垂直表面,且其中第一堰的內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以及第二堰的垂直表面可以是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其中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相對的內垂直表面,且其中第二堰的內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
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一堰的外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以及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第二堰的外垂直表面的部分可位於形成主體的第一端與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的長度L的中點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主體溝槽可以是第一溝槽,其中形成主體進一步包含位於第一溝槽的基部的第二溝槽。
第二溝槽可以從形成主體的第一端朝向形成主體的相對端延伸至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中點M的點。
第二溝槽可以從形成主體的第一端朝向形成主體的相對端延伸至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1/3的點。
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軛塊,軛塊耦接至第一堰與第二堰,並延伸跨過溝槽。舉例而言,軛塊可包含第一與第二狹槽,而第一堰與第二堰分別位於第一狹槽與第二狹槽中。
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軛塊上的抑制方塊,軛塊係位於抑制方塊的狹槽內。
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縱向或長度方向壓縮形成主體的第一堰與第二堰。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
在實施例中,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一堰的第二厚度;以及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二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二堰的第二厚度。
從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一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以及從第二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二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亦即,從第一與第二堰的第一厚度分別到第一與第二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是彎曲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一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二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舉例而言,第一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向下垂直方向線性減少;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向下垂直方向線性減少。
在另一實施例中,揭示一種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包含上部部分、從上部部分延伸的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及第一溝槽,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在形成主體的底部邊緣處匯聚,第一溝槽用於接收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中的熔融玻璃,第一溝槽係由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所定義。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第一溝槽的基部中的第二溝槽,第二溝槽包含小於第一溝槽的寬度的第二溝槽寬度。
第二溝槽可以從第一溝槽的第一端延伸至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中點的點。舉例而言,第二溝槽可以從形成主體的第一端朝向相對端延伸至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1/3的點。
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軛塊,軛塊耦接至第一堰與第二堰,並延伸跨過第一溝槽。
軛塊可包含第一與第二狹槽,該等狹槽經配置以分別接收第一與第二堰。
形成主體可再進一步包含位於軛塊上的抑制方塊,軛塊係位於抑制方塊的狹槽內。
在實施例中,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縱向方向壓縮第一堰與第二堰。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舉例而言,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一堰的第二厚度;以及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二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二堰的第二厚度。
在實施例中,從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一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包括曲率);以及從第二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二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一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二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
在其他實施例中,揭示一種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包含上部部分、從上部部分延伸的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及溝槽,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在根部處匯聚,溝槽用於接收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中的熔融玻璃,溝槽係由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所定義。第一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變化。此外,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方向壓縮第一堰與第二堰。
在一些實施例中,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一堰的第二厚度;以及靠近形成主體的第一端的第二堰的第一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中點處的第二堰的第二厚度。
在實施例中,從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一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以及從第二第一堰的第一厚度到第二堰的第二厚度的過渡可以包含半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一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以及第二堰的厚度可以從第二堰的頂部沿著垂直向下方向變化。
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軛塊,軛塊耦接至第一堰與第二堰,並延伸跨過溝槽。舉例而言,軛塊可包含第一與第二狹槽,經配置以分別接收第一與第二堰。
形成主體可再進一步包含位於軛塊上的抑制方塊,軛塊係位於抑制方塊的狹槽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描述一種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包含上部部分、從上部部分延伸的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及溝槽,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在形成主體的底部邊緣處匯聚,溝槽用於接收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中的熔融玻璃,溝槽係由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所定義。形成主體可進一步包含軛塊,軛塊包含第一狹槽與第二狹槽,該軛塊耦接至第一堰與第二堰,並延伸跨過溝槽,第一堰與第二堰係分別位於第一狹槽與第二狹槽中。
根據其他實施例,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可包括具有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的上部部分,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係從上部部分延伸。第一形成表面與第二形成表面可在根部處匯聚。用於接收熔融玻璃的溝槽可位於形成主體的上部部分。溝槽可具有第一堰、與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及在第一堰與第二堰之間延伸的基部。第一堰的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的基部之間的角度可以小於90°。第二堰的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的基部之間的角度可以小於90°。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堰的頂部處的第一堰的內表面與第二堰的頂部處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的寬度在形成主體的壓縮端處可以大於在形成主體的入口端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主體的壓縮端處的第一堰的頂部處的內表面與第二堰的頂部處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的寬度可以等於在形成主體的入口端處的第一堰的頂部處的內表面與第二堰的頂部處的內表面之間的溝槽的寬度。
在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外表面基本上平行於第一堰的內表面,而第二堰的外表面可以與第二堰的內表面基本上平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不平行於第一堰的內表面,而第二堰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不平行於第二堰的內表面。
在實施例中,基部處的第一堰的厚度可以等於第一堰的頂部處的厚度,而基部處的第二堰的厚度可以等於第二堰的頂部處的厚度。
在實施例中,第一堰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在第一堰的頂部處可以大於在基部處,而第二堰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在第二堰的頂部處可以大於在基部處。
在實施例中,第一堰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一形成表面,而第一堰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對於垂直線朝向形成主體的溝槽傾斜,以及第二堰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形成表面,而第二堰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對於垂直線朝向形成主體的溝槽傾斜。在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將闡述本文所述的玻璃形成設備的額外特徵及優勢,且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該描述而部分理解額外特徵及優勢,或藉由實踐本文中(包括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申請專利範圍、及隨附圖式)所描述的實施例而瞭解額外特徵及優勢。
應瞭解,上述一般描述與以下詳細描述二者皆描述各種實施例,並且意欲提供用於理解所主張標的物之本質及特性之概述或框架。包括附隨圖式以提供對各種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且附隨圖式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圖式說明本文中所述的各種實施例,且與描述一同用於解釋所主張標的物之原理及操作。
現在將詳細地參照用於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而其實例係圖示於隨附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將在整個圖式中儘可能用於指稱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第2A圖與第2B圖示意性繪示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60的一個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60可包括具有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的上部部分65,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係從上部部分65延伸。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可在底部邊緣(根部)70處匯聚。用於接收熔融玻璃的溝槽61可位於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中。溝槽61可包括第一堰67、與第一堰67相對並間隔開的第二堰68、及在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之間延伸的基部69。第一堰67的垂直表面110的至少一部分可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向內彎曲。類似地,第二堰68的垂直表面112的至少一部分可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向內彎曲。將利用對隨附圖式的具體參照而進一步詳細描述玻璃形成設備的各種實施例。
本文所使用的方向術語(例如上、下、右、左、前方、後方、頂部、底部)係僅對於參照圖式的圖示成立,而不意欲暗示絕對定向。
除非另外明確陳述,否則並不視為本文所述任何方法必須建構為以特定順序施行其步驟,亦不要求具有任何設備的特定定向。因此,在方法請求項並不實際記載其步驟之順序,或者任何設備請求項並不實際記載獨立部件的順序或定向,或者不在請求項或敘述中具體說明步驟係限制於特定順序,或者並未記載設備的部件的特定順序或定向的情況中,在任何方面都不以任何方式推斷其順序或定向。此適用於為了說明的任何可能非表述基礎,包括:對於步驟、操作流程、部件順序、或部件定向的佈置的邏輯主題;文法組織或標點所推衍的通用意義;以及在說明書中所敘述之實施例的數量或類型。
當在此使用時,除非上下文明確另外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一個」與「該」包括複數指稱。因此,舉例而言,除非上下文明確另外指示,否則對於「一」部件的參照包括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的態樣。
現在參照第1圖,示意性繪示用於製造玻璃製品(如連續玻璃帶12)的玻璃形成設備10。玻璃形成設備10通常可包括熔融容器15,以從儲存箱18接收批次材料16。可藉由批次遞送裝置20將批次材料16引入到熔融容器15,批次遞送裝置20係由馬達22提供動力。可提供可選擇控制器24,以啟動馬達22,而熔融玻璃位準探針28可用於量測豎管30中的玻璃熔融位準,並將所量測的資訊傳遞給控制器24。
玻璃形成設備10亦可包括澄清容器38(如澄清管),澄清容器38藉由第一連接管36耦接至熔融容器15。混合容器42利用第二連接管40耦接至澄清容器38。遞送容器46利用遞送導管44耦接至混合容器42。如進一步圖示,降流管48經定位以將熔融玻璃從遞送容器46遞送至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在本文所述及所圖示之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為熔合成形容器,亦可稱為等壓槽。
熔融容器15通常由耐火材料製成,如耐火(例如,陶瓷)磚。玻璃形成設備10可進一步包括通常由導電耐火金屬製成的部件,例如鉑或含鉑金屬(如鉑銠、鉑銥、及其組合)。此種耐火金屬亦可包括鉬、鈀、錸、鉭、鈦、鎢、釕、鋨、鋯、及其合金、及/或二氧化鋯。含鉑部件可包括第一連接管36、澄清容器38、第二連接管40、豎管30、混合容器42、遞送導管44、遞送容器46、降流管48、及入口端50中之一或更多者。
現在參照第2A圖與第2B圖,形成主體60通常包括溝槽61、第一形成表面62、及第二形成表面64。溝槽61係位於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中,並包含第一堰67、第二堰68、及基部69。溝槽可隨著形成主體的長度而變化深度。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從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沿著垂直向下方向(亦即,圖式中所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延伸,並朝向彼此匯聚,而在形成主體的下部(底部)邊緣(亦可稱為根部70)處連接。因此,應理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可形成從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延伸的倒置等腰(或等邊)三角形,其中根部70形成下游方向上的三角形的最下方頂點。拉伸平面72大致在圖式中所示的坐標軸的+/-Y方向上平分根部70,並且沿著垂直向下方向延伸。
現在參照第1-2B圖,在操作中,利用批次遞送裝置20將批次材料16(特別是用於形成玻璃的批次材料)從儲存箱18饋送至熔融容器15。批次材料16在熔融容器15中熔融成熔融玻璃。熔融玻璃從熔融容器15通過第一連接管36進入澄清容器38。在澄清容器38中從熔融玻璃移除可能導致玻璃缺陷的溶解氣體。隨後,熔融玻璃從澄清容器38通過第二連接管40進入混合容器42。混合容器42使熔融玻璃均勻化(如藉由攪拌),而均勻化的熔融玻璃通過遞送導管44到達遞送容器46。遞送容器46透過降流管48將均勻化的熔融玻璃排出,並進入形成主體的入口端50,而入口端50又讓均勻化的熔融玻璃進入形成主體60的溝槽61而朝向形成主體60的壓縮端58。
均勻化的熔融玻璃填充形成主體60的溝槽61,而最終溢出,在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的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上先沿著其長度L隨後沿著垂直向下方向流動。均勻化的熔融玻璃從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流到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上。在第一形成表面62與第二形成表面64上流動的均勻化的熔融玻璃流在根部70處連接並熔合在一起,以形成玻璃帶12,玻璃帶12藉由拉輥(未圖示)沿著下游方向在拉伸平面72上拉伸。可以在形成主體60的下游進一步處理玻璃帶12,例如藉由將玻璃帶12分割成分離的玻璃板,將玻璃帶12捲繞在自身上,及/或將一或更多個塗層施加至玻璃帶12。
形成主體60通常由耐火陶瓷材料形成,而與熔融玻璃在化學上相容,並能夠承受與熔合形成處理相關聯的高溫,但是在進一步實施方案中,形成主體的部分或整個形成主體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例如金屬材料。可以形成形成主體的典型陶瓷耐火材料包括但不限於鋯石(例如氧化鋯)、碳化矽、磷酸釔礦、及/或氧化鋁基耐火陶瓷。流入形成主體60的溝槽61中的熔融玻璃的質量在堰67、68上施加向外壓力。與製成形成主體60的耐火陶瓷材料的升高溫度潛變組合的此壓力可在玻璃拉伸活動的狀況中造成堰逐漸向外(亦即,第2A圖與第2B圖所示的坐標軸的+/-Y方向)翹曲(可能跨越幾年時段)。
沿著形成主體60的長度L可能不均勻的向外翹曲可能在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例如溝槽61最深的入口端50)的長度L的前1/3中最顯著。堰的向外翹曲可能顯著地改變溝槽61內的玻璃分佈,以減少(翹曲最明顯的)堰67、68上的玻璃流動,以及增加(翹曲較不明顯的)堰67、68上的玻璃流動。此舉造成所得到的玻璃帶12中的不期望的厚度與寬度變化,此又由於丟棄超出規格的玻璃帶,而可能導致處理效率低下。由於翹曲隨著時間推移而出現,必須停止使用形成主體,且必須重建玻璃形成設備。
本文所述的形成主體60的實施例減輕形成主體60的堰67、68中的向外翹曲的出現,藉此延長形成主體60的使用壽命,並穩定由其所形成的玻璃帶12的尺寸特性。
現在參照第2A-2B圖與第3圖,在實施例中,可形成本文所述的形成主體60,而使得堰67、68中之至少一者至少包括在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的向內方向上預彎曲的部分,以抵消堰67、68的向外翹曲,並延長形成主體60的使用壽命。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溝槽61的中心線CL 係平行於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第1圖)的長度L(第1圖)。舉例而言,第3圖示意性繪示通過XY平面的第2A-2B圖的形成主體的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的頂視圖。在此實施例中,溝槽61的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二者都包括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的部分。更具體而言,第一堰67的垂直表面110的一部分係形成為具有曲率半徑,而使得第一堰67的垂直表面110a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類似地,第二堰68的垂直表面112a的一部分係形成為具有曲率半徑,而使得第二堰68的垂直表面11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應注意,在隨附圖式中,為了說明之目的,誇大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曲率。
在此實施例中,垂直表面110a係為第一堰67的外垂直表面,而垂直表面112a係為第二堰68的外垂直表面。第一堰67亦包括內垂直表面110b(類似於垂直表面110a,形成為具有曲率半徑),而使得內垂直表面110b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類似地,第二堰68亦包括內垂直表面112b(類似於垂直表面112a,形成為具有曲率半徑),而使得內垂直表面112b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堰67的彎曲部分與第二堰68的彎曲部分的厚度TC 基本上等於第一堰67的未彎曲部分與第二堰68的未彎曲部分的厚度TU 。但是,應理解,其他實施例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此將在本文進一步詳細描述。
儘管第3圖繪示第一堰67的部分與第二堰68的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但是應理解,在替代實施例(未圖示)中,僅堰67、68中之一者的一部分(亦即,第一堰67的一部分或第二堰68的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依據具有最初平坦的堰的類似尺寸的形成主體中所發生的向外翹曲的最大量(亦即,最大半徑)選擇堰67、68的預曲率的程度。向外翹曲的最大量係對應於由於翹曲量造成的玻璃流動擾動而必須從使用中撤出形成主體之前發生的翹曲量。在實施例中,堰67、68可以向內預彎曲一定量,該量小於或等於具有最初平坦但在玻璃拉伸活動的情況期間向外翹曲的堰的類似尺寸的形成主體中向外翹曲的最大量。可以例如根據形成主體的材料特性、其尺寸、及所使用的玻璃形成設備的操作參數(亦即,玻璃流動等)而計算向外翹曲的量。可替代地,可以依據使用中或停止使用的形成主體的依經驗確定向外翹曲的量。
透過經驗研究已發現,在玻璃拉伸活動期間,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隨時間經過主要為線性。例如,若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堰67、68的向內預曲率等於(並相對於)具有最初平坦(但在使用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向外翹曲)的堰的類似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量,且由於堰的向外翹曲而具有P年的最大使用壽命,則構造成使得堰具有向內預曲率的形成主體60的最大使用壽命將是約2P。又例如,若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堰67、68的向內預曲率等於具有最初平坦(但在使用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向外翹曲)的堰的類似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量的1/2,且由於堰的向外翹曲而具有P年的最大使用壽命,則具有向內預曲率的堰的形成主體60的最大使用壽命將是約1.5P。
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堰所出現的曲率係由曲率的幅度A表示。如本文所使用的曲率的幅度A係指稱堰的表面的平面度的變形程度。例如參照第3圖,如上所述,第一堰67的垂直表面110a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第一堰67的平面位置係由虛線d表示。第一堰67的垂直表面110a所出現的曲率的幅度A係為虛線d與彎曲垂直面110a之間在與虛線d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距離。
在實施例中,第一堰67及/或第二堰68的曲率從溝槽61的頂部延伸至溝槽61的基部69。在該等實施例中,如第2B圖所繪示,溝槽61的寬度從溝槽61的頂部到溝槽61的基部69沿著長度L通過任何給定橫截面基本上是均勻的。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堰67及/或第二堰68的曲率可以漸變,而使得溝槽61的頂部處的溝槽61的寬度大於溝槽61的基部69處的溝槽61的寬度。舉例而言,第4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60的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其中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彎曲部分向內彎曲,而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曲率係從溝槽61的頂部到溝槽61的基部69平滑地漸變。在此實施例中,溝槽61的基部處的溝槽61的寬度Wb 大於溝槽61的頂部處的溝槽61的寬度Wt 。利用此配置構造形成主體60可以最小化通過溝槽61的玻璃流動的影響,同時亦減輕堰67、68的向外翹曲的出現。
儘管第3圖繪示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向內曲率係以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第1圖)的中點M為中心,但應理解,其他配置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舉例而言,如上所述,已確定形成主體的堰67、68的向外翹曲通常發生在從入口端50開始的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前1/3中。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具有向內曲率的堰67、68的部分係位於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與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中點M之間,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繪示。在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包含向內曲率的堰67、68的部分係位於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與從入口端50開始的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1/3之間。
再次參照第3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縮力F可以施加至堰67、68的入口端面,而使得堰67、68係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縱向)方向壓縮。將壓縮力F施加至入口端面,並與堰67、68的一或更多個垂直表面110a、110b、112a、112b的向內曲率一起建立沿著堰67、68的彎曲力矩。可施加壓縮力,而使得施加至每一堰的彎曲力矩係朝向形成主體的中心線CL 。因此,由於溝槽61中的熔融玻璃而施加於堰67、68的內垂直表面110b、112b上的潛變與壓力,彎曲力矩抵抗堰67、68的向外翹曲。在實施例中,可使用液壓柱塞及/或機械柱塞(例如千斤頂螺釘、壓力螺栓、及類似者)將壓縮力F施加至堰67、68的入口端面。在實施例中,當堰67、68在頂部附近變得更容易變形時,則壓縮力F係施加於靠近堰的頂部(亦即,在坐標軸的+Z方向上)。然而,應理解,壓縮力F可施加於沿著堰的面的其他位置處,以賦予期望的彎曲力矩,並抵消堰的向外翹曲。
現在參照第6圖,該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60的替代實施例,其中形成主體60包括堰67、68,堰67、68具有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的部分。在此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67的內垂直表面110b的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類似地,第二堰68的內垂直表面112b的一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然而,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堰67的外垂直表面110a與第二堰68的外垂直表面112a不包括向內彎曲部分,而是在入口端50與形成主體60的壓縮(第二)端58之間基本上平坦。在此實施例中,包括向內彎曲部分的堰67、68的部分的厚度TC 係大於外垂直表面110a、112a與內垂直表面110b、112b都基本上平坦的堰67、68的部分的厚度TU 。構造形成主體60使得內垂直表面110b、112b的部分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彎曲,而有助於減輕堰67、68的向外翹曲的出現,並因此增加形成主體60的使用壽命。
第7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60的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其中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彎曲部分向內彎曲,而第一堰67與第二堰68的曲率係從溝槽61的基部到溝槽61的頂部漸變。在此實施例中,溝槽61的基部處的溝槽61的寬度Wb 小於溝槽61的頂部處的溝槽61的寬度Wt
儘管第6圖所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僅包括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每一堰的單一垂直表面,但應理解,該等實施例的堰可包含與那些如第3圖所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所述的類似特徵。舉例而言,第6圖所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可構造成使得在堰67、68的向內彎曲部分之間的溝槽的寬度在溝槽61的基部69處大於在堰67、68的頂部處,如第4圖所示。此外,第6圖的形成主體60可構造成使得具有向內曲率的堰67、68的部分係位於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與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中點M之間,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在實施例中,第6圖所示的形成主體60可構造成使得具有向內曲率的堰67、68的部分係位於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與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1/3之間。
儘管第3-7圖繪示形成主體的實施例,其中堰的垂直表面的部分向內彎曲,以減輕堰的向外翹曲的出現,但是可採用其他配置的形成主體以減輕堰67、68的向外翹曲。
舉例而言,第8A圖與第8B圖示意性繪示包括形成於溝槽61內的第二溝槽120的形成主體60的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溝槽61係為第一或主溝槽,而第二或次溝槽120係形成於主溝槽61的基部69中。在實施例中,第二溝槽120的寬度WS 小於第一溝槽61的寬度WP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溝槽120可以包括在形成主體60中,以減輕堰67、68的向外翹曲的出現。具體而言,第二溝槽120的減少的寬度(以及因此而增大的第二溝槽壁厚度)使得第二溝槽120比第一溝槽61更不容易由於熔融玻璃的施加壓力而向外翹曲。此外,第二溝槽120的附加容積允許利用具有降低的高度(亦即,堰在所示坐標軸的+/-Z方向上的在堰的頂部與第一溝槽61的底部之間的尺寸)的堰67、68構造第一溝槽61,同時仍維持第一溝槽61的總體玻璃處理能力。降低堰67、68的高度使得堰67、68在長時間的升高的溫度下暴露於熔融玻璃的壓力時,不容易向外翹曲。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溝槽120可以從入口端50延伸,並跨越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第1圖)的整個長度L。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溝槽120可以從入口端50延伸小於形成主體60的上部部分65(第1圖)的整個長度L的距離,如第8B圖所繪示。更具體而言,如上所述,已確定形成主體的堰67、68的向外曲率通常發生在從入口端50開始的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前1/3中。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第二溝槽120從入口端150朝向壓縮端58延伸到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中點M的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係構造成使得第二溝槽120從入口端150朝向壓縮端58延伸到小於或等於形成主體的長度L的1/3的點。以此方式構造形成主體係減少熔融玻璃在堰67、68最容易翹曲的區域中抵靠堰67、68所出現的壓力,而因此增加形成主體60的使用壽命。
現在參照第9A圖與第9B圖,在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主體60可包括軛塊組件130,以減輕堰67、68的向外翹曲的出現。軛塊組件130包括軛塊132以及可選擇的抑制方塊134。軛塊132可以由與形成主體60相同的材料(例如,鋯石、碳化矽、磷酸釔礦、及/或氧化鋁基耐火陶瓷)形成,並通常包括在外凸緣142、144與可選擇的凸轂(平台)140之間形成的一對堰通道(狹槽)136、138。堰通道136、138的尺寸可調整成接收形成主體60的堰67、68。外凸緣142、144防止堰67、68由於熔融玻璃抵靠堰67、68所施加的壓力而向外移動,同時凸轂140(在包括時)防止堰67、68向內移動。
抑制方塊134可以由碳化矽或具有相似潛變特性的材料形成。抑制方塊134可包括界定狹槽的外凸緣146、148,以促進抑制方塊134固定於軛塊132。在包括抑制方塊134時,抑制方塊134加強軛塊132,並防止軛塊132由於潛變的移動。
儘管第9A圖與第9B圖繪示包含抑制方塊134的軛塊組件130,但應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軛架組件130可構造成沒有抑制方塊134。
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軛架組件130係位於形成主體上,而不會中斷熔融玻璃流出溝槽61及在形成主體60的堰67、68上流動。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軛塊組件130靠近溝槽61最深的形成主體60的入口端50而位於形成主體60上。
現在參照第10A圖與第10B圖,在另一實施例中,形成主體係構造成使得堰67、68的入口端面沿著遠離溝槽61的方向向外延伸(亦即,第10B圖所示的坐標軸的+/-y方向)。在該等實施例中,堰67、68的入口端面的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60的長度L上的堰的平均厚度。具體而言,形成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而使得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H從溝槽61向外延伸。在該等實施例中,入口端面152的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長度上的第一堰67的平均厚度。類似地,形成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而使得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H從溝槽61向外延伸。在該等實施例中,入口端面154的厚度可以大於形成主體的長度上的第二堰68的平均厚度。儘管第10A圖圖示從堰到入口端面152、154的厚度H的「階躍」過渡,但應理解,其他實施例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例如當堰在沿著+X方向的長度上逐漸過渡至入口面152、154處的厚度H時。此過渡可以是線性、拋物線(如第10C圖所繪示)、及類似者。
增加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允許在距離h處施加壓縮力F,距離h係從堰67、68的外垂直表面沿著縱向方向(亦即,所示坐標軸的+/-y)遠離溝槽61的中心線CL 偏移。在實施例中,可使用液壓柱塞及/或機械柱塞(例如千斤頂螺釘、壓力螺栓、及類似者)將壓縮力F施加至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在形成主體的壓縮端58固定就位的情況下,該等偏軸壓縮力F沿著長度方向壓縮形成主體60的堰67、68,並造成堰67、68中之每一者中的彎曲力矩BM 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的方向。由於熔融玻璃抵靠於堰67、68的內垂直表面110b、112b上的潛變與壓力,彎曲力矩抵消堰67、68的向外翹曲。應理解,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增加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增加的厚度可用於預彎曲堰(例如,第3圖、第6圖、及第7圖所繪示的堰)或用於內與外垂直表面都基本上平坦的堰(例如,如第10A圖所繪示)。在堰67、68的內與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的實施例中,儘管堰67、68的內與外部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增加的厚度允許在堰67、68中建立顯著的彎曲力矩。
儘管第10A圖與第10B圖繪示形成主體60具有在其入口端面處具有增加的厚度的堰的一個實施例,但應理解,其他實施例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舉例而言,第10C圖與第10D圖繪示具有增加的厚度的入口端面的形成主體60的替代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係沿著朝向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中點M的方向拋物線式或甚至指數式減少,如第10C圖所示。然而,應理解,其他實施例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舉例而言,在可替代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係沿著朝向形成主體60的長度L的中點M的方向線性減少。
在實施例中,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係沿著向下垂直方向(亦即,圖式中的坐標軸的-Z方向)線性減少,如第10D圖所示。然而,應理解,其他實施例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舉例而言,在可替代實施例(未圖示)中,第一堰67的入口端面152的厚度與第二堰68的入口端面154的厚度係沿著向下垂直方向拋物線式或甚至指數式減少。
儘管已描述形成主體具有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部分的堰的實施例,但應理解,可使用其他配置的堰,以抵消由於潛變的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
現在參照第11圖,該圖係以橫截面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200的一個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通常包括溝槽261、第一形成表面262、及第二形成表面264,如上文參照第2A圖與第2B圖所述。溝槽261係位於形成主體200的上部部分265中,並包含第一堰267、第二堰268、及基部269。溝槽261可隨著形成主體200的長度而變化深度。第一形成表面262與第二形成表面264從形成主體200的上部部分265沿著垂直向下方向(亦即,圖式中所繪示的坐標軸的-Z方向)延伸並朝向彼此匯聚,而在根部290處連接。根部290形成形成主體200的下邊緣。因此,應理解,第一形成表面262與第二形成表面264形成從形成主體200的上部部分265延伸的倒置等腰或等邊三角形,其中根部290形成下游方向上的三角形的最下方頂點。拉伸平面292大致在圖式中所示的坐標軸的+/-Y方向上平分根部290,並且沿著垂直向下方向延伸。
在第11圖所繪示的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係形成而使得堰267、268中之至少一者至少包括朝向溝槽261的中心線CL 向內成角度的部分,以抵消堰267、268的向外翹曲,並延長形成主體200的使用壽命。在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中,溝槽261的中心線CL 係平行於形成主體200的上部部分265的長度L(第1圖)。在第11圖所示的形成主體200的實施例中,溝槽261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二者都包括朝向溝槽61的中心線CL 向內成角度的部分。更具體而言,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1 小於90°。換言之,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261的中心線CL 向內成角度。類似地,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2 小於90°。換言之,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溝槽261的中心線CL 向內成角度。應注意,在隨附圖式中,為了說明之目的,誇大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角度。
在第11圖所繪示的形成主體200的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基本上平行於第一堰的內表面272。亦即,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與基部269之間的角度係與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1 相同。類似地,第二堰268的外表面280基本上係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平行。亦即,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二堰268的外表面280與基部269之間的角度係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2 相同。因此,應理解,在此實施例中,沿著垂直於相應內與外表面並在相應內與外表面之間延伸的線段所量測的第一堰267的厚度與第二堰268的厚度係從溝槽261的基部269至每一堰267、268的頂部基本上恆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依據類似尺寸與類似材料在類似條件下操作並具有最初平坦的堰的形成主體中所發生的向外翹曲的最大量選擇堰267、268的內表面相對於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向外翹曲的最大量係對應於由於翹曲量造成的玻璃流動擾動而必須從使用中撤出形成主體之前發生的翹曲量。
在實施例中,堰267、268可以向內成一定量的角度,該角度小於或等於在具有最初平坦但在玻璃拉伸活動的情況期間向外翹曲的堰的類似尺寸的形成主體中所呈現向外翹曲的最大量時的堰相對於基部的最小角度。可以例如根據形成主體的材料特性、其尺寸、及所使用的玻璃形成設備的操作參數(亦即,玻璃流動等)而計算向外翹曲的堰的角度。可替代地,可以依據使用中或停止使用的形成主體的依經驗確定向外翹曲的堰的角度。
如上所述,透過經驗研究已發現,在玻璃拉伸活動期間,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主要在時間上為線性。作為實例,如第11圖所示,若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堰267、268最初向內成角度的量係與具有最初平坦但在P年的最大使用壽命時向外翹曲至最大量的堰的類似形成主體的堰的角度相等(並相反),則構造成使得堰最初向內成最大量的角度的形成主體200的最大使用壽命將為約2P。又例如,若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堰267、268最初向內成角度的量係為具有最初平坦但在P年的最大使用壽命時向外翹曲至最大量的堰的類似形成主體的堰的角度的1/2,則構造成使得堰向內成最大量的1/2的角度的形成主體200的最大使用壽命將為約1.5P。
現在參照第12圖,該圖係以橫截面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200的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1 小於90°,而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2 小於90°,如上面關於第11圖所述。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延伸至第一形成表面262,而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的整個長度係相對於垂直線(亦即,第12圖所示相對於平行於坐標軸的Z軸的軸線)朝向形成主體200的溝槽261傾斜角度β1 。類似地,第二堰268的外表面280延伸至第二形成表面264,而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的整個長度係相對於垂直線(亦即,第12圖所示相對於平行於坐標軸的Z軸的軸線)朝向形成主體200的溝槽261傾斜角度β2 (未圖示)。與第11圖所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類似,堰267、268的內表面272、282的向內角度由於潛變而抵消堰的向外翹曲,並延長形成主體200的使用壽命。在實施例中,沿著垂直於相應內與外表面並在相應內與外表面之間延伸的線段所量測的第一堰267的厚度與第二堰268的厚度係從溝槽261的基部269至每一堰267、268的頂部基本上恆定。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沿著垂直於內表面與外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並在相應內與外表面之間延伸的線段所量測的第一堰267的厚度與第二堰268的厚度係從溝槽261的基部269至每一堰267、268的頂部並未恆定。舉例而言,在實施例中,堰在溝槽261的基部269處的厚度可能小於在每一堰267、268的頂部處的厚度。可替代地,堰在溝槽261的基部269處的厚度可能大於在每一堰267、268的頂部處的厚度。
現在參照第13圖,係以橫截面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200的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之間的角度α1 小於90°,而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的至少一部分與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2 小於90°,如上面關於第11圖與第12圖所述。然而,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堰267的外表面270的至少一部分並未與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平行。類似地,第二堰268的外表面280的至少一部分並未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平行。在第1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外表面270、280基本上平行於垂直線(亦即,平行於第13圖所示的坐標軸的Z軸的軸線)。因此,由於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72、282的向內成角度的定向,第一堰267的頂部處與第二堰267的頂部處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厚度TT 大於溝槽261的基部269處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厚度TB 。與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類似,堰267、268的內表面272、282的向內角度由於潛變而抵消堰的向外翹曲,並延長形成主體200的使用壽命。
現在參照第11-14圖,在實施例中,溝槽261的基部269與第一堰267的內表面272之間的角度α1 係在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與形成主體200的出口端之間恆定。類似地,溝槽261的基部269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82之間的角度α2 係在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與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之間恆定。因此,靠近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IT 基本上等於靠近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CT ,如第14圖所繪示。
現在參照第11-13圖與第15圖,如上所述,已確定形成主體200的堰267、268的向外翹曲通常發生在從入口端250開始的形成主體200的長度L的前1/3中。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主體200係構造成使得靠近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72、282相對於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1 、α2 相對小於靠近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亦即,形成主體200的堰267、268係構造成補償向外翹曲最明顯的堰的向外翹曲。舉例而言,靠近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50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72、282相對於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1 、α2 可以小於90°,而靠近形成主體的壓縮端58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72、282相對於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1 、α2 可以是例如90°。因此,在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IT 小於在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CT ,如第15圖所示。以此方式構造形成主體200係補償在堰67、68最容易翹曲的部分中的堰267、268的向外翹曲,而因此增加形成主體60的使用壽命。
儘管第15圖繪示在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IT 小於在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CT ,但應理解,其他幾何形狀係為可考慮且可能的。舉例而言,在可替代實施例中(未圖示),在入口端50與壓縮端58之間的點處的第一堰267與第二堰268的內表面272、282相對於溝槽261的基部269的角度α1 、α2 相對小於在形成主體的入口端50處或壓縮端58處。因此,在形成主體200的壓縮端258的入口端250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IT 可能大於在形成主體200的入口端250與壓縮端258之間的點處的第一堰267的頂部與第二堰268的頂部之間的溝槽261的寬度WCT
儘管本文已描述用於減輕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出現的結構的不同實施例,但應理解,該等實施例可以單獨使用或彼此以各種組合使用,以強化減輕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出現。例如但不限於,形成主體的向內彎曲的垂直表面可以與向內成角度的堰、次溝槽、軛塊、或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的堰的任何組合結合使用。類似地,次溝槽可以與形成主體的向內彎曲的垂直表面、向內成角度的堰、軛塊、或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的堰的任何組合結合使用。軛塊可以與形成主體的向內彎曲的垂直表面、向內成角度的堰、次溝槽、或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的堰的任何組合結合使用。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的堰可以與形成主體的向內彎曲的垂直表面、向內成角度的堰、次溝槽、或軛塊的任何組合結合使用。實例
藉由下列實例,將會進一步釐清本文所述的實施例,每一實例係依據由鋯石構成並具有116英吋(45.7cm)長度的形成主體的數學模型。在每一實例中,在恆定溫度分佈下操作28個月之後計算最大的堰向外翹曲量(在實例中稱為「堰擴展」)。在模型中,藉由「間隙」條件模擬形成主體的入口端處的軛塊組件,其中將藉由軛塊組件限制移動的堰的部分模擬成不會移動超過對應於鋯石材料的熱膨脹量。實例 1
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繪示之配置的形成主體(亦即,堰的內與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具體而言,針對距離堰67、68的外垂直表面的不同距離h處將恆定壓縮力施加至堰的入口端面,而計算最大堰擴展Umax 。第16圖以圖表繪示最大堰擴展Umax 與距離堰67、68的外垂直表面的距離h的函數。
如第16圖所示,最大堰擴展Umax 隨著距離h增加而減少。此通常表明,距離形成主體的堰的外垂直表面越遠且遠離溝槽的中心線施加壓縮力係增加抵抗堰擴展的彎曲力矩的大小,由此減少在一段固定時間內所發生的最大量的堰擴展Umax實例 2
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之配置的形成主體(亦即,堰的內與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將壓縮力施加至入口端面。具體而言,針對在距離堰67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將0lbf至1000lbf(453.59kgf)的壓縮力施加至端面,而計算最大堰擴展Umax 。第17圖以圖表繪示最大堰擴展Umax 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
如第17圖所示,最大堰擴展Umax 隨著壓縮力的增加而減少,直到壓縮力達到特定值為止,而針對實例2的形成主體的幾何形狀,其約為200lbf(90.72kgf)。隨著壓縮力進一步增加,最大堰擴展Umax 逐漸增加,而表明當堰係構造成沒有預曲率時,存在可施加至堰的最佳量的壓縮力,以使得堰擴展最小化。實例 3
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但亦具有如第3圖所示的具有預曲率的形成主體的堰(亦即,堰的內與外垂直表面二者都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形成主體,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堰的彎曲部分係位於入口端與形成主體的長度的中點之間,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將壓縮力施加至入口端面。具體而言,針對在距離堰67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施加0lbf至2000lbf(907.18kgf)的壓縮力,而計算最大堰擴展Umax 。第18圖以圖表繪示最大堰擴展Umax 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
如第18圖所示,當形成主體的堰係形成為具有預曲率時,最大堰擴展Umax 隨著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增加而線性減少。此資料大致表明當結合使用第3圖與第5A-5B圖所繪示的具有預曲率的堰時(特別是在曲率的幅度A大於特定臨限值時),壓縮力可能更有效地抵消堰的向外翹曲。舉例而言,在模擬實例中,當堰的曲率的幅度大於或等於0.35英吋(0.889公分)時,壓縮力有效地抵消堰擴展。然而,對於模型化實例而言,若曲率的幅度小於0.35英吋(0.889公分),則堰擴展的減少係類似於第17圖所示,其中壓縮力可「調諧」以使得堰擴展最小化。亦即,當堰的曲率的幅度小於或等於0.35英吋(0.889公分)時,存在讓所發生的堰擴展最小化的所施加的壓縮力。舉例而言,在第17圖的模型化結果中,讓堰擴展最小化的所施加的壓縮力大於200lbf(90.71kgf)且小於約300lbf(136.1kgf)。對於此範圍之外的壓縮力,則發生堰擴展。實例 4
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但亦具有如第3圖所示的具有預曲率的形成主體的堰(亦即,堰的內與外垂直表面二者都朝向溝槽的中心線向內彎曲)的形成主體,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堰的彎曲部分係位於入口端與形成主體的長度的中點之間,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針對從0到1的曲率A的不同幅度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其中壓縮力係施加於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3.0英吋(7.62公分)的距離h的入口端面處。壓縮力亦從0lbf變化至1500lbf(680.39kgf)。第19圖以圖表繪示最大堰擴展Umax 與堰的曲率A的幅度的函數。
如第19圖所示,針對模型中的形成主體的具體幾何形狀,從0lbf至小於400lbf(181.44kgf)的所施加的壓縮力導致用於增加曲率的幅度的堰擴展增加。針對從300lbf(136.1kgf)至小於400lbf(181.44kgf)的所施加的壓縮力的一些中間值(例如350lbf(158.76kgf)),堰擴展在任何值的曲率的幅度的情況下保持恆定。在該等模型中,大於約400lbf(181.44kgf)的所施加的壓縮力隨著曲率的幅度的增加而導致堰擴展的減少。第19圖的資料表明,對於特定形成主體配置而言,當曲率的幅度A大於0.35英吋(0.889公分)時,壓縮力的增加減少最大堰擴展。
舉例而言,第20圖以圖表繪示針對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預彎曲堰(曲率A的幅度為0.20英吋(0.508公分))的形成主體的最大堰擴展Umax 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壓縮力係施加於緊鄰堰的外垂直表面(亦即h=0)的入口端面上。如第20圖所示,增加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大小實際上增加最大堰擴展Umax
類似地,第21圖以圖表繪示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但亦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具有預曲率(曲率A的幅度為0.20英吋(0.508公分))的形成主體的堰的形成主體的最大堰擴展Umax 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1.5英吋(3.81公分)的距離h處將壓縮力施加至入口端面。如第21圖所示,儘管堰具有預曲率,但增加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大小實際上增加最大堰擴展Umax
對之,第22圖以圖表繪示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但亦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具有預曲率(曲率A的幅度為0.35英吋(0.889公分)的形成主體的堰的形成主體的最大堰擴展Umax 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3.0英吋(7.62公分)的距離h處將壓縮力施加至入口端面。如第22圖所示,當堰的曲率A的幅度為0.35英吋(0.889公分)或更大時,將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大小增加至大於1000lbF(453.59kgf)實際上係減少最大堰擴展Umax實例 5
針對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預彎曲堰(曲率的幅度為0.75英吋(1.905公分))以及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增厚入口面的形成主體,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與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不同距離h處施加於入口端面上的壓縮力的函數(具體而言,h=0、3英吋(7.62公分)、及8英吋(20.32公分))。亦針對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預彎曲堰(曲率的幅度為0.15英吋(0.381公分))以及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增厚入口面的形成主體,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與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距離h=8英吋(20.32公分)處的所施加的壓縮力的函數。資料係圖示於第23圖中。
如第23圖所示,隨著施加至堰的入口端面的壓縮力的點與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距離增加時,則最大堰擴展通常減少。亦即,隨著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距離h增加,則最大堰擴展通常減少。此舉表明,對於給定的壓縮力而言,當遠離堰的外垂直表面施加壓縮力時,可得到較大的彎曲力矩。實例 6
針對具有如第10C圖與第10D圖所示的具有增加厚度的入口端面但亦具有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的具有預曲率(曲率A的幅度為0.7英吋(1.778公分))的形成主體的堰的形成主體,模型化最大堰擴展Umax 與時間的函數。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0.7英吋(1.778公分)的距離h處將800lbf(362.87kgf)的大小的壓縮力施加至入口端面。模型的結果係以圖表圖示於第24圖中,其大致圖示堰擴展基本上隨著時間而為線性。比較例 1
數學模型化未補償形成主體(亦即,沒有向內彎曲或成角度的堰的形成主體),以研究堰的向外翹曲隨著時間對於來自溝槽而在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分佈的影響。將未補償形成主體模型化成具有150英吋(3.8公尺)的長度的鋯石形成主體、具有12英吋(30.48cm)的深度的溝槽、及具有相對於溝槽的基部的初始角度為90°的堰(亦即,堰為初始垂直)。針對1年(1X)與5年(5X)的操作的堰的向外翹曲,模型化堰上的玻璃流動(以lbs/hr/英吋的形成主體長度)。結果係以圖表繪示於第25圖中,其圖示玻璃流動(y軸)的變化與形成主體從入口端開始的長度的函數。
第25圖中的資料表明,在靠近形成主體的長度的中心的堰上的玻璃流動係隨著1年到5年的操作而增加,而靠近形成主體的入口端的堰上的玻璃流動係隨著1年到5年的操作而減少。據信,此種在堰上的玻璃流動的變化係由於堰的向外翹曲。具體而言,資料表明靠近形成主體的入口端的玻璃流動的減少係發生在從入口端開始的形成主體的長度的前1/3處,而大致與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最為明顯(藉由對實際形成主體的實證觀察確定)的部分重合。實例 7
第26圖以圖表繪示在1年的操作之後的比較實例1的未補償形成主體中發生的堰(y軸)的向外翹曲量與形成主體(x軸)的長度的函數(實線)以及用於解決堰的向外翹曲的理論補償幾何形狀(虛線)的模型。如第26圖所示,向外翹曲的最大量係發生在從入口端開始的形成主體的長度的約前1/3處。為了補償此種向外翹曲,形成主體的堰可以沿著形成主體的長度向內成一角度量,該角度量與向外翹曲相等(並相反),如虛線所示。舉例而言,在距離形成主體的入口端20英吋(50.8cm)處,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堰在1年的操作之後向外翹曲約0.05英吋(0.127cm)。為了彌補此種向外翹曲並延長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形成主體可在最初構造成具有向內成角度的堰,而使得在距離形成主體的入口端20英吋(50.8cm)處,堰的頂部係放置為朝向形成主體的中心線0.05英吋(0.127cm),類似於第11圖所繪示的形成主體的實施例。亦即,堰的向內成角度的定向反映在未補償形成主體中所發生的向外翹曲。據信,此種補償幾何形狀將導致形成主體的堰在1年的操作之後為大約平行,並在2年的補償形成的操作之後,堰具有與未補償形成主體(1年的操作)基本上相同的向外翹曲。
第27圖以圖表繪示第26圖的未補償及補償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的模型。應注意,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與第25圖所示者基本上相同。然而,針對第26圖所示的理論補償幾何形狀(虛線),相較於1年的操作之後的未補償形成主體,堰上的玻璃流動最初(亦即,在0年的操作)在靠近入口端處更大,且大致在整個形成主體的長度的平衡更均勻。此資料表明,可藉由讓形成主體的堰向內成角度,以調整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與長度的函數,藉此改善所得到的玻璃帶的尺寸穩定性,並彌補堰的潛變。實例 8
第28圖以圖表繪示針對1年與5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以及針對具有不同初始補償量的補償形成主體的模型化玻璃流動分佈(y軸)與從入口端開始的形成主體的長度(x軸)的函數。具體而言,利用向內成角度為1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向外翹曲量的0.25、0.5、及1倍的堰以及向內成角度為5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向外翹曲量的0.5與1倍的堰模型化補償形成主體。將形成主體模型化成具有150英吋(3.8公尺)的長度的鋯石形成主體與在入口端處具有12英吋(30.48cm)的深度的溝槽。資料大致表明可以選擇補償量,以產生更均勻的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分佈與長度的函數,且亦藉由彌補堰的潛變以延長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
舉例而言,第28圖的資料大致表示1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向外翹曲量的0.25、0.5、及1倍的初始補償幾何形狀產生整個形成主體的長度基本上均勻的玻璃流動分佈,而隨著距離形成主體的入口端的距離的增加,玻璃流動分佈的均勻性得到改善。實例 9
第29圖以圖表繪示針對1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與0、1、2、3、4、5、及6年的操作的補償形成主體的模型化向外堰翹曲(y軸)與從入口端開始的形成主體的長度(x軸)的函數。補償形成主體的初始補償量係依據6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向外堰翹曲的計算量。將形成主體模型化成具有150英吋(3.8公尺)的長度的鋯石形成主體與具有12英吋(30.48cm)的深度的溝槽。
第29圖的模型化資料大致指示所選擇的補償幾何形狀(亦即,依據6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向外堰翹曲的幾何形狀)可以顯著彌補堰的向外翹曲,並藉此增加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具體而言,資料表明4年的操作的補償形成主體的堰具有與1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大約相同的向外翹曲量。舉例而言,假設最大允許的向外翹曲為0.05英吋,補償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大於未補償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的3倍。
如上所述,現在應理解,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係關於用於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本文所述的形成主體可構造成減輕由於材料潛變與熔融玻璃抵靠堰的內垂直表面的壓力的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出現,藉此延長形成主體的使用壽命。
儘管本文已描述用於減輕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的出現的各種實施例與技術,但應理解,可預期該等實施例與技術中之每一者可以單獨使用或與一或更多個實施例與技術結合使用。
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背離所請求標的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及變化。因此,本說明書意欲涵蓋本文所述之實施例之修改及變化,而該等修改及變化係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範疇內。
10‧‧‧玻璃形成設備 12‧‧‧玻璃帶 15‧‧‧熔融容器 16‧‧‧批次材料 18‧‧‧儲存箱 20‧‧‧批次遞送裝置 22‧‧‧馬達 24‧‧‧控制器 28‧‧‧熔融玻璃位準探針 30‧‧‧豎管 36‧‧‧第一連接管 38‧‧‧澄清容器 40‧‧‧第二連接管 42‧‧‧混合容器 44‧‧‧遞送導管 46‧‧‧遞送容器 48‧‧‧降流管 50‧‧‧入口端 58‧‧‧壓縮端 60‧‧‧形成主體 61‧‧‧溝槽 62‧‧‧第一形成表面 64‧‧‧第二形成表面 65‧‧‧上部部分 67‧‧‧第一堰 68‧‧‧第二堰 69‧‧‧基部 70‧‧‧根部 72‧‧‧拉伸平面 110‧‧‧垂直表面 110a‧‧‧垂直表面 110b‧‧‧內垂直表面 112‧‧‧垂直表面 112a‧‧‧垂直表面 112b‧‧‧內垂直表面 120‧‧‧第二溝槽 130‧‧‧軛塊組件 132‧‧‧軛塊 134‧‧‧抑制方塊 136‧‧‧堰通道 138‧‧‧堰通道 140‧‧‧凸轂 142‧‧‧外凸緣 144‧‧‧外凸緣 146‧‧‧外凸緣 148‧‧‧外凸緣 150‧‧‧入口端 152‧‧‧入口端面 154‧‧‧入口端面 200‧‧‧形成主體 250‧‧‧入口端 258‧‧‧壓縮端 261‧‧‧溝槽 262‧‧‧第一形成表面 264‧‧‧第二形成表面 265‧‧‧上部部分 267‧‧‧第一堰 268‧‧‧第二堰 269‧‧‧基部 270‧‧‧外表面 272‧‧‧內表面 280‧‧‧外表面 282‧‧‧內表面 290‧‧‧根部
第1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玻璃形成設備的實施例;
第2A圖示意性繪示第1圖的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
第2B圖示意性繪示第2A圖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
第3圖示意性繪示第2A圖與第2B圖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
第4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其中溝槽的寬度在溝槽的基部處大於在堰的頂部處;
第5A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其中具有向內曲率的堰的部分係位於形成主體的入口端與形成主體的長度的中點之間;
第5B圖示意性繪示第5A圖的形成主體的等距視圖;
第6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其中堰的內垂直表面的部分向內彎曲,而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
第7圖示意性繪示第6圖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
第8A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其包括在形成主體的主溝槽的基部中所形成的次溝槽;
第8B圖示意性繪示第8A圖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
第9A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其包括耦接至第一堰與第二堰的軛塊組件;
第9B圖示意性繪示第9A圖的形成主體與軛塊組件的分解視圖;
第10A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的頂視圖,其中形成主體的堰的厚度隨著靠近形成主體的端部而增加;
第10B圖示意性繪示第10A圖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圖;
第10C圖示意性繪示形成主體的頂視圖,其中形成主體的堰的厚度隨著靠近形成主體的端部而增加;
第10D圖示意性繪示第10C圖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圖;
第11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圖;
第12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圖;
第13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橫截面圖;
第14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
第15圖示意性繪示根據本文所示及描述的一或更多個實施例的形成主體的頂視圖;
第16圖以圖表繪示施加壓縮力的堰的外垂直表面的距離h(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
第17圖以圖表繪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
第18圖以圖表繪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2.5英吋(6.35公分)的距離h處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其中內與外垂直表面具有0.5英吋(1.27公分)的曲率幅度的預曲率;
第19圖以圖表繪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3.0英吋(7.62公分)處施加的不同的壓縮力值時,堰的曲率幅度(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
第20圖以圖表繪示沿著堰的外垂直表面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其中內與外垂直表面具有0.2英吋(0.508公分)的曲率幅度的預曲率;
第21圖以圖表繪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1.5英吋(3.81公分)的距離h處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其中內與外垂直表面具有0.2英吋(0.508公分)的曲率幅度的預曲率;
第22圖以圖表繪示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3.0英吋(7.62公分)的距離h處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其中內與外垂直表面具有0.35英吋(0.889公分)的曲率幅度的預曲率;
第23圖以圖表繪示對於堰的二個不同的曲率幅度而言,在距離堰的外垂直表面的不同值的距離h處,施加的壓縮力(x軸)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
第24圖以圖表繪示時間與最大堰擴展(y軸)的函數;
第25圖以圖表繪示形成主體的長度(x軸)與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堰上的玻璃流動分佈(y軸)的改變的函數;
第26圖以圖表繪示對於1年的操作之後未補償形成主體(實線)與所提出用於彌補未補償形成主體的堰中的潛變的補償幾何形狀(虛線)而言,長度(x軸)與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y軸)的函數;
第27圖以圖表繪示對於1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與操作0年時的補償形成主體而言,長度(x軸)與玻璃流動分佈(y軸)的改變的函數;
第28圖以圖表繪示對於1年及5年的操作的未補償形成主體與不同補償量及操作年份的補償形成主體而言,長度(x軸)與玻璃流動分佈(y軸)的改變的函數;
第29圖以圖表繪示針對0、1、2、3、4、5、及6年的操作的補償幾何形狀與服務1年的未補償形成主體而言,形成主體的長度(x軸)與形成主體的堰的向外翹曲(y軸)的函數。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請換頁單獨記載) 無
50‧‧‧入口端
60‧‧‧形成主體
61‧‧‧溝槽
67‧‧‧第一堰
68‧‧‧第二堰
69‧‧‧基部
110a‧‧‧垂直表面
110b‧‧‧內垂直表面
112a‧‧‧垂直表面
112b‧‧‧內垂直表面

Claims (15)

  1. 一種一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包含: 一上部部分; 一第一形成表面與一第二形成表面,從該上部部分延伸,該第一形成表面與該第二形成表面在該形成主體的一底部邊緣處匯聚;以及 一溝槽,用於接收定位在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中的熔融玻璃,該溝槽係藉由一第一堰、與該第一堰相對並間隔開的一第二堰、及在該第一堰與該第二堰之間延伸的一基部而界定,其中: 該第一堰的一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該溝槽的一中心線向內彎曲;以及 該第二堰的一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一堰的一內垂直表面,該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外垂直表面,而該第一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以及 該第二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二堰的一內垂直表面,該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二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外垂直表面,而該第二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一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的該部分與該第一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一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一長度L的一中點之間;以及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二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的該部分與該第二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該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該長度L的該中點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一堰的一內垂直表面,而該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外垂直表面,其中該第一堰的該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以及 該第二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二堰的一內垂直表面,而該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二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外垂直表面,其中該第二堰的該外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一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一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一長度L的一中點之間;以及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二堰的該內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該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該長度L的該中點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一堰的一外垂直表面,而該第一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內垂直表面,其中該第一堰的該內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以及 該第二堰的該垂直表面係為該第二堰的一外垂直表面,而該第二堰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二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相對的一內垂直表面,其中該第二堰的該內垂直表面基本上平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一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一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一長度L的一中點之間;以及 朝向該溝槽的該中心線向內彎曲的該第二堰的該外垂直表面的該部分係位於該形成主體的該第一端與該形成主體的該上部部分的該長度L的該中點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該溝槽係為一第一溝槽,而該形成主體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一溝槽的該基部中的一第二溝槽。
  9. 如請求項1至8中之任一者所述之形成主體,進一步包含一軛塊,該軛塊耦接至該第一堰與該第二堰,並延伸跨過該溝槽。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形成主體,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軛塊上的一抑制方塊,該軛塊係位於該抑制方塊的一狹槽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一厚度係沿著該形成主體的一長度而變化;以及 該第二堰的一厚度係沿著該形成主體的一長度而變化。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靠近該形成主體的一第一端的該第一堰的一第一厚度大於該形成主體的一中點處的該第一堰的一第二厚度;以及 靠近該形成主體的該第一端的該第二堰的一第一厚度大於該形成主體的該中點處的該第二堰的一第二厚度。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從該第一堰的該第一厚度到該第一堰的該第二厚度的一過渡包含一半徑;以及 從該第二第一堰的該第一厚度到該第二堰的該第二厚度的一過渡包含一半徑。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一厚度係從該第一堰的一頂部沿著一垂直向下方向而變化;以及 該第二堰的一厚度係從該第二堰的一頂部沿著該垂直向下方向而變化。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形成主體,其中: 該第一堰的該厚度沿著該向下垂直方向線性減少;以及 該第二堰的該厚度沿著該向下垂直方向線性減少。
TW106111503A 2016-04-07 2017-04-06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TWI728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9419P 2016-04-07 2016-04-07
US62/319,419 2016-04-07
US201662376994P 2016-08-19 2016-08-19
US62/376,994 2016-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708A true TW201739708A (zh) 2017-11-16
TWI728091B TWI728091B (zh) 2021-05-21

Family

ID=600007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503A TWI728091B (zh) 2016-04-07 2017-04-06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TW110114035A TWI744210B (zh) 2016-04-07 2017-04-06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035A TWI744210B (zh) 2016-04-07 2017-04-06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3153B2 (zh)
JP (1) JP2019510725A (zh)
KR (1) KR102347707B1 (zh)
CN (1) CN108883959B (zh)
TW (2) TWI728091B (zh)
WO (1) WO20171768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77853A (zh) * 2018-08-10 2023-05-30 康宁公司 用于制造玻璃带的设备以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72448A (en) * 1921-01-10 1930-08-12 Libbey Owens Ford Glass Co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eet glass
US1872550A (en) * 1921-01-10 1932-08-16 Libbey Owens Ford Glass Co Sheet glass drawing apparatus
US3451798A (en) * 1966-04-04 1969-06-24 Corning Glass Works Sheet glass edge control device
US3579318A (en) * 1968-05-02 1971-05-18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glass sheets by drawing downwardly
US6748765B2 (en) * 2000-05-09 2004-06-15 Richard B. Pitbladdo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564240B (en) 2000-05-09 2003-12-01 Richard Pitbladdo Sheet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WO2002044102A1 (en) 2000-12-01 2002-06-06 Corning Incorporated Sag control of isopipes used in making sheet glass by the fusion process
CN100534938C (zh) * 2001-08-08 2009-09-02 布鲁斯科技公司 玻璃板成形装置
US7681414B2 (en) * 2001-08-08 2010-03-23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90221B2 (en) * 2004-02-23 2010-04-06 Corning Incorporated Sheet width control for overflow downdraw sheet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68658A1 (en) 2004-06-02 2005-12-08 Adamowicz John A Glass sheet forming apparatus
US8042361B2 (en) 2004-07-20 2011-10-25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711171B2 (ja) * 2004-12-28 2011-06-2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EP1710212A1 (en) * 2005-04-06 2006-10-11 Corning Incorporated process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flat sheets of a glass-based material
JP2009519884A (ja) 2005-12-15 2009-05-21 ブルース テクノロジー エルエルシー オーバーフローダウンドローガラス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748236B2 (en) 2005-12-27 2010-07-06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076443B2 (ja) * 2006-10-24 2012-11-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リボン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20195B1 (ko) * 2006-10-24 2014-07-17 니폰 덴키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 리본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0487390C (zh) * 2006-12-11 2009-05-13 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玻璃流量变化的装置及其方法
JP4621996B2 (ja) * 2007-04-24 2011-02-0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製造設備
WO2009011792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Corning Incorporate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glass sheet
US20100251774A1 (en) 2007-11-29 2010-10-07 Corning Incorporated Creep resistant multiple layer refractory used in a glass manufacturing system
JP5613670B2 (ja) 2008-08-29 2014-10-29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善された寸法安定性を備えたアイソパイプ
JP5594522B2 (ja) * 2009-07-03 2014-09-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製造用ガラス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1195419A (ja) 2010-03-23 2011-10-06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薄板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47232B (zh) 2010-06-21 2015-05-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玻璃板的研磨方法、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US10421681B2 (en) 2010-07-12 2019-09-24 Corning Incorporated Alumina isopipes for use with tin-containing glasses
US8973402B2 (en) 2010-10-29 2015-03-10 Corning Incorporated Overflow down-draw with improved glass melt velocity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
US9073773B2 (en) * 2011-03-11 2015-07-07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Refractory object, glass overflow forming block, and process for glass object manufacture
US9174874B2 (en) * 2011-03-30 2015-11-03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Refractory object, glass overflow forming block, and process of forming and using the refractory object
MY185000A (en) * 2011-04-13 2021-04-30 Saint Gobain Ceramics Refractory object including beta alumina and processe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EP2802543B1 (en) * 2012-01-11 2019-06-05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Refractory object
JP5680125B2 (ja) 2012-04-11 2015-03-04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TW201410620A (zh) 2012-07-26 2014-03-16 Corning Inc 耐火襯墊結構及於玻璃熔融抽拉中的使用
TW201439017A (zh) 2013-04-01 2014-10-16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板玻璃的成形方法及板玻璃的成形裝置
US9469559B2 (en) * 2013-06-27 2016-10-18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Glass manufactur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an optical low-coherence interferometry assembly
US10308556B2 (en) * 2014-03-31 2019-06-04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Sintered zircon material for forming block
US11465940B2 (en) * 2014-03-31 2022-10-11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Sintered zircon material for forming block
WO2016133798A1 (en) * 2015-02-17 2016-08-25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device for improved ribbon flow
KR20180030410A (ko) * 2015-06-12 2018-03-22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감압된 캐비티를 갖는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08367956A (zh) * 2015-11-20 2018-08-03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玻璃带的设备和方法
US9758418B1 (en) * 2016-04-06 2017-09-12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producing glass ribbon
TWI750256B (zh) * 2016-11-22 2021-12-21 美商康寧公司 用於連續玻璃帶成形的成形體及包含成形體的玻璃成形裝置
CN111051256A (zh) * 2017-07-31 2020-04-2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玻璃芯体和玻璃包封物的层压制品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10725A (ja) 2019-04-18
CN108883959A (zh) 2018-11-23
CN108883959B (zh) 2021-09-21
TWI744210B (zh) 2021-10-21
KR20180123583A (ko) 2018-11-16
US20190119139A1 (en) 2019-04-25
US11053153B2 (en) 2021-07-06
TWI728091B (zh) 2021-05-21
TW202140390A (zh) 2021-11-01
WO2017176883A1 (en) 2017-10-12
KR102347707B1 (ko)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4273B (zh) 用於支撐玻璃形成設備的形成主體的方法及設備
EP1765737B1 (en) Glass sheet forming apparatus
EP1756017B1 (en) Isopipe mass distribution for forming glass substrates
JP5281569B2 (ja) エッジ安定性が増大したガラス基板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方法
JP7404443B2 (ja) ガラス成形装置
TW201739708A (zh) 用於形成連續玻璃帶之形成主體及包含其之玻璃形成設備
TWI820179B (zh) 用於製造玻璃帶的設備以及方法
US2021016333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laminated glass sheets
JP2021504276A (ja) ガラスリボンを成形するためにエッジ誘導部材を備える装置
TW201904892A (zh) 具有可動式端塊組件之玻璃成形設備
KR20070022107A (ko) 유리 기판을 형성하기 위한 아이소파이프 질량 분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