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6517A -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 Google Patents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6517A
TW201736517A TW105142404A TW105142404A TW201736517A TW 201736517 A TW201736517 A TW 201736517A TW 105142404 A TW105142404 A TW 105142404A TW 105142404 A TW105142404 A TW 105142404A TW 201736517 A TW201736517 A TW 2017365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ponge
mass
parts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6025B (zh
Inventor
中村昭宏
入江正和
野副次雄
遠藤修司
Original Assignee
道康寧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道康寧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道康寧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6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6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60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8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drying of coagu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低密度海綿的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 本發明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至少包含:(A)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有機聚矽氧烷;(B)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C)含有水與無機系增黏劑之混合物;(D)含有HLB值為3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與HLB值未達3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界面活性劑;(E)矽氫化反應觸媒;以及(F)硬化延遲劑。

Description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於使該組合物交聯後去除水而獲得之聚矽氧橡膠海綿。
聚矽氧橡膠海綿由於耐熱性、耐候性優異且輕量,故而用於汽車零件、影印機或印表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之輥或傳送帶、其他各種密封零件等。 作為用以形成此種聚矽氧橡膠海綿之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例如已知有一種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包含: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與矽原子鍵結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含有膨潤石黏土之水、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及矽氫化反應用觸媒(參照專利文獻1);一種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包含:分子鏈兩末端以烯基封端且分子鏈側鏈不具有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分子鏈側鏈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含有水與膨潤石黏土之混合物、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矽氫化反應用觸媒及硬化延遲劑(參照專利文獻2)。 然而,若使用此種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為了形成低密度海綿而增加水之調配量,則難以使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均勻分散於水中,又,難以於所獲得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中形成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34624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2146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低密度聚矽氧橡膠海綿的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且為低密度之聚矽氧橡膠海綿。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至少包含: (A)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有機聚矽氧烷100質量份; (B)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本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相對於上述(A)成分中之烯基1莫耳而鍵結矽原子之成為0.4~20莫耳之量}; (C)含有水與無機系增黏劑之混合物100~1000質量份; (D)含有(D-1)HLB值為3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與(D-2)HLB值未達3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界面活性劑{其中,(D-1)成分相對於(D-2)成分之質量比至少為1}0.1~15質量份; (E)矽氫化反應用觸媒(足以使本組合物交聯之量);以及 (F)硬化延遲劑0.001~5質量份。 (A)成分較佳為含有(A-1)10~90質量%與(A-2)10~90質量%之有機聚矽氧烷,(A-1)為於分子鏈末端平均具有2個烯基且於分子鏈側鏈不具有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A-2)為於分子鏈側鏈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 (C)成分中之無機系增黏劑較佳為膨潤石黏土。 進而,本組合物較佳為含有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而至多為20質量份之(G)二氧化矽微粉末。 又,本發明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係於使上述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交聯後,自聚矽氧橡膠中去除水而獲得。 該聚矽氧橡膠海綿較佳為平均氣泡徑為1 μm以上且未達50 μm,連續氣泡率為90%以上。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可成形性良好地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低密度海綿。又,本發明之聚矽氧橡膠海綿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且為低密度。
(A)成分為本組合物之主劑,其係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有機聚矽氧烷。作為(A)成分中之烯基,可例示乙烯基、烯丙基、己烯基等碳數2~12之烯基,較佳為乙烯基。又,作為(A)成分中之除烯基以外之鍵結矽原子之有機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等碳數1~12之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等碳數6~12之芳基;苄基、苯乙基等碳數7~12之芳烷基;3-氯丙基、3,3,3-三氯丙基等鹵素取代之上述烷基。較佳為甲基。 (A)成分之分子結構並無限定,可例示:直鏈狀、局部具有支鏈之直鏈狀、支鏈狀、環狀、樹枝狀,較佳為直鏈狀、局部具有支鏈之直鏈狀。(A)成分亦可為具有該等分子結構之2種以上之混合物。 此種(A)成分較佳為(A-1)於分子鏈末端平均具有2個烯基且於分子鏈側鏈不具有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與(A-2)於分子鏈側鏈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的混合物。 (A-1)成分係於分子鏈末端平均具有2個烯基且於分子鏈側鏈不具有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具體而言,可例示: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苯基矽氧烷共聚物,主鏈包含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且主鏈局部有分支、並且分子鏈末端以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支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較佳為主鏈實質上為直鏈狀之二有機聚矽氧烷。此種(A-1)成分於25℃下之黏度並無限定,但較佳為0.05~1000 Pa・s之範圍內。 (A-2)成分係於分子鏈側鏈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具體而言,可例示: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甲基苯基矽氧烷共聚物,主鏈包含二甲基矽氧烷重複單元與甲基乙烯基矽氧烷重複單元且主鏈局部有分支、並且分子鏈末端以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支鏈狀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共聚物,較佳為主鏈實質上為直鏈狀之二有機聚矽氧烷。此種(A-2)成分於25℃下之黏度並無限定,但較佳為0.05~1000 Pa・s之範圍內。 (A-1)成分與(A-2)成分之調配比並無限定,但就所獲得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之收縮率改善之方面而言,上述(A)成分較佳為包含(A-1)成分10~90質量%與(A-2)成分10~90質量%。 (B)成分為本組合物之交聯劑,其係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B)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鍵結位置並無限定,可例示分子鏈末端及/或分子鏈側鏈。作為(B)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有機基,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等碳數1~12之烷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等碳數6~12之芳基;苄基、苯乙基等碳數7~12之芳烷基;3-氯丙基、3,3,3-三氯丙基等鹵素取代之上述烷基。較佳為甲基。 作為此種(B)成分,可例示:二甲基氫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二甲基氫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氫矽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甲基氫聚矽氧烷、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氫矽氧烷共聚物、含有(CH3 )3 SiO1/2 所表示之矽氧烷單元、H(CH3 )2 SiO1/2 所表示之矽氧烷單元及SiO4/2 所表示之矽氧烷單元的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直鏈狀有機聚矽氧烷。 (B)成分之含量為本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相對於(A)成分中之烯基1莫耳而成為0.4~20莫耳之範圍內之量,較佳成為1.5~20莫耳之範圍內之量或成為1.5~10莫耳之範圍內之量。其係由於若(B)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之莫耳數為上述範圍內,則所獲得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之壓縮永久變形可得到改善。 (C)成分為含有水與無機系增黏劑之混合物,其係用以藉由自使本組合物交聯而獲得之聚矽氧橡膠中去除(C)成分中之水而製成聚矽氧橡膠海綿之成分。就(C)成分穩定地分散於(A)成分中之方面而言,(C)成分中之水較佳為離子交換水。 (C)成分中之無機系增黏劑其調配目的在於提高水之黏度而使(C)成分容易分散於(A)成分中,並使(C)成分之分散狀態保持穩定。作為該無機系增黏劑,存在天然或合成者,可例示:膨潤土、蒙脫石、鋰膨潤石、皂石、鋅膨潤石、鋁膨潤石及綠脫石等天然或合成之膨潤石黏土;矽酸鋁鎂;以及該等與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水溶性有機聚合物之複合物。較佳為膨潤土或蒙脫石等膨潤石黏土。作為此種膨潤石黏土,例如可獲得作為水熱合成物之Smectone SA(KUNIMINE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作為天然精製物之Bengel(Ho Ju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該等膨潤石黏土之pH值就維持聚矽氧橡膠海綿之耐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pH5.0~9.0之範圍內。又,關於(C)成分中之無機系增黏劑之含量,相對於水100質量份,較佳為0.1~10質量份之範圍內或0.5~5質量份之範圍內。 (C)成分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為100~1000質量份之範圍內,較佳為100~800質量份之範圍內、100~500質量份之範圍、200~500質量份之範圍內、或200~350質量份之範圍內。其係由於若(C)成分之含量為上述範圍之下限以上,則可形成低密度聚矽氧橡膠海綿,另一方面,若為上述範圍之上限以下,則可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海綿。 (D)成分之界面活性劑含有(D-1)HLB值為3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與(D-2)HLB值未達3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作為(D)成分之界面活性劑,可例示: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醯胺。 (D)成分含有(D-1)成分與(D-2)成分,(D-1)成分相對於(D-2)成分之質量比至少為1,較佳為至少為5、至少為8、至少為10、或至少為15。又,(D-1)成分相對於(D-2)成分之質量比較佳為至多為100以下,更佳為至多為80、至多為70、至多為60、或至多為50。其係由於若該質量比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低密度海綿,另一方面,若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使(C)成分穩定性良好地分散於(A)成分中,結果可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海綿。 (D)成分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為0.1~15質量份之範圍內,較佳為0.2~3質量份之範圍內。其係由於若(D)成分之含量為上述範圍之下限以上,則可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海綿,另一方面,若為上述範圍之上限以下,則可形成耐熱性優異之聚矽氧橡膠海綿。 (E)成分為用以促進本組合物之矽氫化反應之矽氫化反應用觸媒,例如可例示鉑系觸媒、鈀系觸媒、銠系觸媒,較佳為鉑系觸媒。作為此種(E)成分,可例示:氯鉑酸;醇改性氯鉑酸;氯鉑酸與烯烴類、乙烯基矽氧烷或乙炔化合物之配位化合物;鉑與烯烴類、乙烯基矽氧烷或乙炔化合物之配位化合物;其他之四(三苯基膦)鈀、氯化三(三苯基膦)銠。 (E)成分之含量為足以使本組合物交聯之量,具體而言,較佳為(E)成分中之觸媒金屬相對於(A)成分與(B)成分之合計量,以質量單位計成為0.01~500 ppm之範圍內之量或成為0.1~100 ppm之範圍內之量。 (F)成分為用以調整本組合物之硬化速度或作業使用壽命之硬化延遲劑。作為此種(F)成分,可例示:3-甲基-1-丁炔-3-醇、3,5-二甲基-1-己炔-3-醇、3-苯基-1-丁炔-3-醇、1-乙炔基-1-環己醇等炔醇;3-甲基-3-戊烯-1-炔、3,5-二甲基-3-己烯-1-炔等烯炔化合物;四甲基四乙烯基環四矽氧烷、四甲基四己烯基環四矽氧烷等含烯基之環狀矽氧烷;甲基-三(3-甲基-1-丁炔-3-氧基)矽烷、乙烯基-三(3-甲基-1-丁炔-3-氧基)矽烷等含炔矽烷。 (F)成分之含量係根據本組合物之使用方法或成形方法而適當選擇,但一般而言,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為0.001~5質量份之範圍內。 為了提高所獲得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之強度,本組合物中亦可進而含有(G)二氧化矽微粉末。作為此種(G)成分,可例示:煙熏二氧化矽、沈澱二氧化矽;利用例如鏈狀有機聚矽氧烷、環狀有機聚矽氧烷、六甲基二矽氮烷或各種有機矽烷等對該等二氧化矽微粉末之表面進行表面處理而成者。又,此種(G)成分之BET(Brunauer-Emmett-Teller,布厄特)比表面積並無限定,但較佳為50~350 m2 /g之範圍內或80~250 m2 /g之範圍內。 關於(G)成分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至多為20質量份,較佳為至多15質量份或至多10質量份。又,(G)成分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而至少為0.1質量份。 本組合物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含有煙熏氧化鈦等補強性填充劑;粉碎石英、晶質二氧化矽、矽藻土、石棉、鋁矽酸、氧化鐵、氧化鋅、碳酸鈣等非補強性填充劑;利用有機矽烷、有機聚矽氧烷等有機矽化合物對該等填充劑進行表面處理而成者;碳黑、鐵丹等顏料;其他之耐熱劑、阻燃劑、內部脫模劑、塑化劑等。 本組合物可藉由利用公知之混練方法將上述各成分或視需要對該等調配各種添加劑所得之組合物均勻混合而容易地製造。此處作為所使用之混合器,只要為可使(C)成分與(D)成分充分地分散於(A)成分者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例示:均質混合器、槳式混合器、勻相分散機、膠體磨機、真空混合攪拌混合器、自轉公轉混合器。 含有該(A)~(F)成分或(A)~(G)成分而成之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例如可藉由以下方法而製造。再者,於調配(G)成分之情形時,較佳為預先製備調配有(A)成分之一部分與(G)成分之二氧化矽母料後,混合剩餘之(A)成分及其他成分。 可例示以下方法:將(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F)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投入至混合器內,攪拌混合特定時間,於即將使用前調配(E)成分;將(A)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投入至混合器內,攪拌混合特定時間,於即將使用前調配(B)成分與(F)成分;將(A)成分、(C)成分、(D)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投入至混合器內,攪拌混合特定時間,於即將使用前調配(B)成分、(E)成分及(F)成分。 就保存穩定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以包括組合物(I)~(III)之3成分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之形式保存,於即將供於成形前將組合物(I)~(III)進行混合,該組合物(I)~(III)分別為含有(A)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且不含(B)成分與(F)成分之組合物(I),含有(A)成分、(C)成分、(D)成分、(F)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且不含(B)成分與(E)成分之組合物(II),含有(B)成分且不含(C)成分、(E)成分及(F)成分之組合物(III);或者分別為含有(A)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且不含(B)成分與(F)成分之組合物(I);含有(F)成分且不含(B)成分、(C)成分及(E)成分之組合物(II);含有(B)成分且不含(C)成分、(E)成分及(F)成分之組合物(III)。又,較佳為以包括組合物(I')與(II'')之2成分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之形式保存,於即將供於成形前將組合物(I')與(II'')進行混合,該組合物(I')與(II'')分別為含有(A)成分、(C)成分、(D)成分、(E)成分及視需要之(G)成分且不含(B)成分與(F)成分之組合物(I'),含有(B)成分與(F)成分且不含(C)成分與(E)成分之組合物(II')。 可由本組合物藉由各種方法而形成聚矽氧橡膠海綿。具體而言,將本組合物注入至成型用模具之模腔,於加壓下保持於未達100℃、較佳為50~90℃之溫度,而成形含水狀態之聚矽氧橡膠成形體,自模具中取出並於120~250℃下加熱,而自含水狀態之聚矽氧橡膠成形體中去除水,藉此可獲得具有微細且均勻之連續氣泡之聚矽氧橡膠海綿。又,將本組合物自噴嘴呈桿狀噴出,例如導入至80~100℃之熱水中使其硬化,對硬化物進行熱風乾燥,藉此亦可製作繩狀聚矽氧橡膠海綿。又,於樹脂膜等剝離性基材上塗佈本組合物,例如加熱至50~120℃使其硬化後進行熱風乾燥而去除水,或者一面加熱而去除水一面使其硬化,其後去除剝離性基材,藉此可形成聚矽氧橡膠海綿片。或者於合成纖維織物或玻璃布上塗佈本組合物,例如加熱至50~120℃使其硬化後進行熱風乾燥而去除水,或者一面加熱而去除水一面使其硬化,藉此可形成聚矽氧橡膠海綿塗層布。 再者,上述聚矽氧橡膠層之厚度可適當選擇,就有效利用聚矽氧橡膠之橡膠彈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0.05~80 mm,尤佳為0.1~50 mm。又,形成於其上之氟樹脂或氟橡膠層之厚度較佳為5~200 μm,尤佳為10~100 μm。 本發明之聚矽氧橡膠海綿就由加熱所致之熱變形(熱膨脹)較小、變形恢復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90%以上之氣泡為連續氣泡。此處,氣泡是否為連續氣泡可藉由將海綿浸入水中,進行特定時間之減壓而將海綿氣泡中之空氣置換為水來檢查。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再者,實施例中之黏度為於25℃下之值。 <密度> 根據JIS K 6268測定聚矽氧橡膠海綿之密度。 <硬度(Asker C)> 根據使用JIS K 7312所規定之C型硬度試驗機之試驗方法而測定聚矽氧橡膠海綿之硬度。再者,於測定時將2片厚度6 mm之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疊加使用。 <拉伸強度、伸長率> 根據JIS K 6251測定聚矽氧橡膠海綿之拉伸強度及伸長率。 <氣泡之狀態> 目視觀察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之剖面,進行以下評價: ・剖面整體範圍內氣泡狀態均勻,則評價為均勻; ・確認到一部分過大氣泡,則評價為不均勻。 <平均氣泡徑>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經剃鬚刀片切斷之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之中心部分,測定每0.04 mm2 面積(氣泡數量為200~300個左右)之氣泡之直徑,將其數值平均值設為平均氣泡徑。 <收縮率> 使用具有長度70 mm、寬度50 mm、厚度6 mm之模腔之模具而成型聚矽氧橡膠海綿,測定包含該聚矽氧橡膠海綿之硬度測定用試片之長邊方向之長度,藉由下式求得收縮率。 [數1]<連續氣泡率> 測定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之質量與密度,代入下式求得氣泡部分之體積。再者,式中之聚矽氧橡膠之密度係使除了未含(C)成分與(D)成分以外藉由相同方法所製備之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交聯、硬化而成之聚矽氧橡膠試片之密度。 [數2]進而,將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保持於水中,於760 mmHg減壓下放置3分鐘而使之吸收水,計測所吸收之水之質量,水之密度設為1.0 g/cm3 ,代入下式求得連續氣泡率。 [數3][實施例1、2、比較例1、2] 將下述二氧化矽母料、(A)成分、(C)成分、(D)成分及其他成分以表1之調配比投入至均質混合器(特殊機化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25℃下混合均勻。將一部分所獲得之混合物加以保存,而檢查保存穩定性。繼而,於所獲得之混合物中調配(B)成分、(E)成分及(F)成分,進行脫氣而製備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再者,表1中之[SiH/Vi]表示組合物中相當於(B)成分之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相對於相當於(A)成分之成分中之乙烯基之合計的莫耳比。 使用壓縮成形機於90℃/10分鐘之條件下使所獲得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交聯、硬化,而製作含水狀態之聚矽氧橡膠試片。繼而,將該試片於200℃下於開放系統中放置4小時以去除試片中之水,而獲得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使用該聚矽氧橡膠海綿試片,測定密度、硬度、拉伸強度、伸長率、收縮率、連續氣泡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 作為二氧化矽母料而使用如下者:將黏度為40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100質量份、BET比表面積為225 m2 /g之煙熏二氧化矽40質量份、六甲基二矽氮烷7質量份、水2質量份、黏度為2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羥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共聚物(乙烯基含量約為10.9質量%)0.2質量份投入至羅斯混合器內,於室溫下混合均勻後,於減壓下以200℃進行2小時之加熱處理所得者。 作為(A-1)成分,使用以下成分: (a-1)成分:黏度為9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乙烯基含量為0.14質量%)。 (a-2)成分:黏度為2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乙烯基含量為0.23質量%)。 作為(A-2)成分,使用以下成分: (a-3)成分:黏度為7.5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乙烯基含量為0.31質量%)。 (a-4)成分:黏度為35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共聚物(乙烯基含量約為1.17質量%)。 (a-5)成分:黏度為35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乙烯基矽氧烷共聚物(乙烯基含量約為0.9質量%)。 作為(B)成分,使用黏度為63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氫矽氧烷共聚物(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含量約為0.70質量%)。 作為(C)成分,使用如下混合物:將膨潤石黏土(Ho Ju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有機聚合物複合精製膨潤土;pH值6.5)1質量份與離子交換水99.0質量份投入至均質混合器內,於室溫下混合均勻而製備之水與膨潤石黏土之混合物。 作為(D)成分,使用以下成分: (d-1)成分:HLB4.3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花王公司製造之RHEODOL SP-O10V)。 (d-2)成分:HLB1.8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花王公司製造之RHEODOL SP-O30V)。 作為(E)成分,使用鉑之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氧烷錯合物之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氧烷溶液(鉑金屬含量約為4000 ppm)。 作為(F)成分,使用1-乙炔基-1-環己醇2質量份與黏度為10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乙烯基含量為0.13質量%)98質量份之混合物。 作為顏料母料,使用鐵丹(商品名:Bayferrox,Bayer公司製造)40質量份與黏度為10 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烷(乙烯基含量為0.13質量%)60質量份之混合物。 [表1]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可形成具有均勻且微細之連續氣泡結構之低密度海綿,因此適合用於電子照相影印機、雷射束印表機、即需即印型印刷機、傳真機等圖像形成裝置所使用之輥或傳送帶之彈性材料;隔熱材料、吸音材料、靠墊、墊圈、墊片、焊墊等於高溫下使用之聚矽氧橡膠海綿之形成用途。

Claims (6)

  1. 一種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至少包含: (A)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有機聚矽氧烷100質量份; (B)一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氧烷{本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之氫原子相對於上述(A)成分中之烯基1莫耳而成為0.4~20莫耳之量}; (C)含有水與無機系增黏劑之混合物100~1000質量份; (D)含有(D-1)HLB值為3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與(D-2)HLB值未達3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界面活性劑{其中,(D-1)成分相對於(D-2)成分之質量比至少為1}0.1~15質量份; (E)矽氫化反應用觸媒(足以使本組合物交聯之量);以及 (F)硬化延遲劑0.001~5質量份。
  2. 如請求項1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中(A)成分為含有(A-1)成分10~90質量%與(A-2)成分10~90質量%之有機聚矽氧烷,上述(A-1)為於分子鏈末端平均具有2個烯基且於分子鏈側鏈不具有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上述(A-2)為於分子鏈側鏈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二有機聚矽氧烷。
  3. 如請求項1或2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中(C)成分中之無機系增黏劑為膨潤石。
  4. 如請求項1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其進而含有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而至多為20質量份之(G)二氧化矽微粉末。
  5. 一種聚矽氧橡膠海綿,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交聯後,自聚矽氧橡膠中去除水而獲得。
  6. 如請求項5之聚矽氧橡膠海綿,其平均氣泡徑為1 μm以上且未達50 μm,連續氣泡率為90%以上。
TW105142404A 2015-12-25 2016-12-21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TWI726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2782 2015-12-25
JP??2015-252782 2015-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517A true TW201736517A (zh) 2017-10-16
TWI726025B TWI726025B (zh) 2021-05-01

Family

ID=5909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404A TWI726025B (zh) 2015-12-25 2016-12-21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58984B2 (zh)
TW (1) TWI726025B (zh)
WO (1) WO2017110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7125A1 (ja) 2016-11-28 2018-05-31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スポンジ形成性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
JP6453967B1 (ja) * 2017-09-28 2019-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仮固定シート
WO2019150991A1 (ja) * 2018-02-01 2019-08-08 ダウ・東レ株式会社 スポンジ形成性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
WO2024063070A1 (ja) * 2022-09-21 2024-03-28 ダウ・東レ株式会社 多液型スポンジ形成性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0906B2 (ja) * 2002-10-25 2007-04-25 新道繊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用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および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の製造方法
CN1926195B (zh) * 2004-03-05 2011-05-25 陶氏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硅橡胶海绵用乳胶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硅橡胶海绵的制造方法
WO2008096882A1 (en) * 2007-02-07 2008-08-14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Sponge-forming liquid silicone-rubber composition and silicone rubber sponge made therefrom
US9051445B2 (en) * 2008-07-31 2015-06-09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Multi-component sponge-forming liqui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silicone rubber sponge manufactu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8984B2 (ja) 2021-11-02
WO2017110565A1 (ja) 2017-06-29
TWI726025B (zh) 2021-05-01
JPWO2017110565A1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3591B1 (ko) 스펀지 형성성 액상 실리콘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실리콘 고무 스펀지
JP5577250B2 (ja) 多成分型スポンジ形成性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の製造方法
EP3830176B1 (en) Composition, foamed silicone elastomer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CN107406616B (zh) 可形成海绵的硅橡胶组合物和硅橡胶海绵
TW201736517A (zh) 海綿形成性液狀聚矽氧橡膠組合物及聚矽氧橡膠海綿
JP2010155946A (ja) 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および多孔質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硬化物
EP3259308B1 (en) Sponge-formable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ion and silicone rubber sponge
JP5257297B2 (ja) 付加硬化性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
JP4471524B2 (ja) ロール成形用液状付加硬化型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
CN112512798B (zh) 氟硅橡胶与硅橡胶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KR102490145B1 (ko) 스폰지 형성성 액상 실리콘 고무 조성물 및 실리콘 고무 스폰지
CN111527137B (zh) 海绵形成性硅橡胶组合物以及硅橡胶海绵
JP2011168728A (ja) シリコーンゴムスポンジの製造方法
KR20210040373A (ko) 실리콘 고무 조성물 및 플루오로실리콘 고무와 실리콘 고무의 적층체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