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5661A - 耳機結構 - Google Patents
耳機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5661A TW201735661A TW105108019A TW105108019A TW201735661A TW 201735661 A TW201735661 A TW 201735661A TW 105108019 A TW105108019 A TW 105108019A TW 105108019 A TW105108019 A TW 105108019A TW 201735661 A TW201735661 A TW 20173566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sound
- earphone
- speaker
- partition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種耳機結構,包含蓋體,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揚聲器,其揚聲面連接於該蓋體的背面且包圍該第一開口;及盒體,其內面設置有至少一分隔牆體及至少一導音牆體,該分隔牆體具有一第三開口,該蓋體蓋合於該盒體,該揚聲器連接於該分隔牆體,該揚聲器的背面、該分隔牆體內及該盒體之間形成一後音腔,該第三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之間具有一導音通道於該分隔牆體外,該導音牆體位於該第三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該後音腔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導音通道連通該第二開口。藉此,本發明可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而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耳機結構,尤指一種可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而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者。
當耳機的揚聲器作動時,揚聲器會在其前方與後方同時產生聲波,前方的聲波會構成一前音場,後方的聲波則會構成一後音場。因為前後聲波的相位剛好相反,因此一般的耳機會將前後聲波隔離,以避免發生前後聲波相互抵消而造成耳機整體的音量與低頻下降。在一般的耳機技術領域中,常用的方式是設置一後音腔,使後音場的聲波(以下稱”後聲波”)完全或局部封閉在該後音腔內,避免前後音場聲波直接相互抵消。另外,一般的耳機在設計上,後音腔通常是封閉或幾乎呈現封閉的狀態,之後透過調整後音腔的空間與氣體排出量來校調耳機的低頻響應,或藉由另外設置一低音揚聲器來提升耳機低頻的響應,但耳機畢竟不像大型揚聲器系統,耳機是配戴在頭上,因此有其體積之限制,如果耳機過大或過重,則配戴不易亦不美觀,且多揚聲器的設計亦會增加成本。
因此,如何發明出一種耳機結構,以使其可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而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將是本發明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憾,發明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進而研發出一種耳機結構,以期達到可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而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耳機結構,其包含:一蓋體,其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一揚聲器,其揚聲面連接於該蓋體的背面且包圍該第一開口;以及一盒體,其內面設置有至少一分隔牆體及至少一導音牆體,該分隔牆體具有一第三開口,該蓋體蓋合於該盒體,該揚聲器連接於該分隔牆體,該揚聲器的背面、該分隔牆體內及該盒體之間形成一後音腔,該第三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之間具有一導音通道於該分隔牆體外,該導音牆體位於該第三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該後音腔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導音通道連通該第二開口。
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牆體的周緣連接於該蓋體的背面、該盒體的內面、該分隔牆體的第三開口的一側及該揚聲器的側面。
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後音腔內,該盒體外擴有一擴充槽以擴大該後音腔。
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牆體呈1字形、弧形或J字形。
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通道設置有一吸音構件。
上述的耳機結構中,更包含一環形耳墊,其連接該蓋體的正面且圍繞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
藉此,本發明的耳機結構可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而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考圖1至圖4,如圖所示,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耳機結構,其包含一蓋體1、一揚聲器2及一盒體3。其中,該蓋體1可為一板體且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11及至少一第二開口12,該第一開口11可位於該蓋體1的中間部分,該第二開口12可位於該蓋體1中間以外的部分,該蓋體1的正面上可連接有一環形耳墊5以貼附人耳附近的皮膚而形成一前音腔51,該前音腔51可形成一前音場,該環形耳墊5圍繞該第一開口11及該第二開口12;該揚聲器2的揚聲面21的外緣連接於該蓋體1的背面且包圍該第一開口11;該盒體3的內部的底面設置有至少一分隔牆體31及至少一導音牆體32,該分隔牆體31具有一第三開口311,該分隔牆體31的形狀可配合該揚聲器2的形狀而圍繞成圓弧形,該導音牆體32的數量對應該第三開口311的數量,該蓋體1蓋合於該盒體3,該揚聲器2的背面22的外緣連接於該分隔牆體31,該揚聲器2的背面22、該分隔牆體31內及該盒體3的內部的底面之間形成一後音腔33,該後音腔33可形成一後音場,該第三開口311及該第二開口12之間具有一導音通道34於該分隔牆體31外,該導音通道34的數量對應該第三開口311的數量,該導音牆體32位於該第三開口311與該第二開口12之間,該後音腔33經由該第三開口311及該導音通道34連通該第二開口12,另外,該後音腔33的底面與該導音通道34的底面可位於相同的平面。另外,請參考圖7及圖8,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當該分隔牆體31的數量、該第三開口311的數量、該導音牆體32的數量及該導音通道34的數量皆為二(或三、四、五…)時,該等分隔牆體31可以該揚聲器2為中心而等角排列,該等第三開口311可以該揚聲器2為中心而等角排列,該等導音牆體32可以該揚聲器2為中心而等角排列,該等導音通道34可以該揚聲器2為中心而等角排列。再者,該揚聲器2的背面22的聲波進入該後音腔33後會經過約90度的反射而進入該導音通道34,之後該聲波繞行至該導音通道34的尾端後會再經過約90度的反射而通過該蓋體1的第二開口12,接著便與通過該蓋體1的第一開口11的該揚聲器2的揚聲面21的聲波由同方向進入該前音場內。再者,該導音通道34係以該揚聲器2為中心由內而外地環繞該揚聲器2,為了使聲波可順著該導音通道34以減少異音或其他不預期的氣流擾動,該導音通道34大致上是配合該揚聲器2而呈彎曲狀,不存在任何突兀的直角。再者,該等導音通道34的長度可相同,橫向截面積亦可相同,且各該導音通道34的橫向截面形狀可為矩形或圓形。再者,該導音通道34於該第三開口311附近的橫向截面可呈漸縮,之後該導音通道34的橫向截面可呈一致,最後該導音通道34於該第二開口12附近的橫向截面可呈漸擴。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耳機結構可有效地運用該後音腔的聲波,並在不過度增加耳機的體積及成本的情況下達到提升低頻的目的。本發明的耳機結構的原理在於:由於後音腔所形成的後音場的聲波在後音腔內共振後會使低頻的能量增加,之後藉由導音通道將後音場的低頻能量傳出,並使後音場的聲波到達前音場時,其相位與前音場的聲波相同,便能讓低音更加延伸。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於透過導音通道的設計,將後音場的低頻聲波傳送到前音場中,補強整個耳機的低頻表現。
請再參考圖1至圖4,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牆體32的周緣連接於該蓋體1的背面(如圖4所示)、該盒體3的內部的側面及底面(如圖1所示)、該分隔牆體31的第三開口311的一側(如圖1所示)及該揚聲器2的側面(如圖2所示)。另外,請再參考圖7及圖8,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當該導音牆體32的數量為二(或三、四、五…)時,各該導音牆體32的連接方式亦如同圖1、圖2及圖4。藉此,該導音牆體32可使該後音場的聲波完整經由該導音通道34傳送到該前音場而不外洩。
請參考圖5及圖6,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後音腔33內,該盒體3可外擴有一擴充槽331以擴大該後音腔33,而該後音腔33的底面與該導音通道34的底面可位於不同的平面。藉此,該後音腔33可藉由該擴充槽331調整體積。
請再參考圖1、圖7及圖8,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牆體32可呈1字形(如圖1所示)、弧形(如圖7所示)或J字形(如圖8所示),當該分隔牆體31沿圓形的周緣設置時,該導音牆體32可連接於該分隔牆體31的切線方向。藉此,該導音通道34可藉由不同形狀的該導音牆體32而調整該導音通道34的長度,而該導音通道34的長度則可決定該後音場的聲波傳出該蓋體1的第二開口12的時機。
請再參考圖7,如圖所示,上述的耳機結構中,該導音通道34可設置有一吸音構件4,該吸音構件4可為多孔隙材料,例如泡棉,或該吸音構件4可為動植物纖維性材料,例如棉、羊毛…等,圖7中係於該導音通道34的部分壁面貼附該吸音構件4(例如泡棉)為例示,但本發明亦可於該導音通道34的全部壁面貼附該吸音構件4(例如泡棉),或可於該導音通道34的部分或全部塞入該吸音構件4(例如棉或羊毛)。藉此,該吸音構件4可降低異音或失真的發生,或可吸收後音場的聲波中高頻的聲波,而僅留下極低頻的聲波。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蓋體
11‧‧‧第一開口
12‧‧‧第二開口
2‧‧‧揚聲器
21‧‧‧揚聲面
22‧‧‧背面
3‧‧‧盒體
31‧‧‧分隔牆體
311‧‧‧第三開口
32‧‧‧導音牆體
33‧‧‧後音腔
331‧‧‧擴充槽
34‧‧‧導音通道
4‧‧‧吸音構件
5‧‧‧環形耳墊
51‧‧‧前音腔
11‧‧‧第一開口
12‧‧‧第二開口
2‧‧‧揚聲器
21‧‧‧揚聲面
22‧‧‧背面
3‧‧‧盒體
31‧‧‧分隔牆體
311‧‧‧第三開口
32‧‧‧導音牆體
33‧‧‧後音腔
331‧‧‧擴充槽
34‧‧‧導音通道
4‧‧‧吸音構件
5‧‧‧環形耳墊
51‧‧‧前音腔
[圖1]係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耳機結構之分解示意圖一。 [圖2]係圖1之揚聲器連接分隔牆體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耳機結構之組合示意圖。 [圖4]係圖3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耳機結構之分解示意圖二。 [圖6]係圖5之耳機結構組合後之剖面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耳機結構之分解示意圖三。 [圖8]係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耳機結構之分解示意圖四。
1‧‧‧蓋體
11‧‧‧第一開口
12‧‧‧第二開口
2‧‧‧揚聲器
21‧‧‧揚聲面
22‧‧‧背面
3‧‧‧盒體
31‧‧‧分隔牆體
311‧‧‧第三開口
32‧‧‧導音牆體
33‧‧‧後音腔
34‧‧‧導音通道
5‧‧‧環形耳墊
Claims (6)
- 一種耳機結構,其包含: 一蓋體,其具有至少一第一開口及至少一第二開口; 一揚聲器,其揚聲面連接於該蓋體的背面且包圍該第一開口;以及 一盒體,其內面設置有至少一分隔牆體及至少一導音牆體,該分隔牆體具有一第三開口,該蓋體蓋合於該盒體,該揚聲器連接於該分隔牆體,該揚聲器的背面、該分隔牆體內及該盒體之間形成一後音腔,該第三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之間具有一導音通道於該分隔牆體外,該導音牆體位於該第三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間,該後音腔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導音通道連通該第二開口。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耳機結構,其中該導音牆體的周緣連接於該蓋體的背面、該盒體的內面、該分隔牆體的第三開口的一側及該揚聲器的側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耳機結構,其中該後音腔內,該盒體外擴有一擴充槽以擴大該後音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耳機結構,其中該導音牆體呈1字形、弧形或J字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耳機結構,其中該導音通道設置有一吸音構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耳機結構,其中更包含一環形耳墊,其連接該蓋體的正面且圍繞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8019A TW201735661A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耳機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08019A TW201735661A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耳機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5661A true TW201735661A (zh) | 2017-10-01 |
Family
ID=61021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8019A TW201735661A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耳機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735661A (zh) |
-
2016
- 2016-03-16 TW TW105108019A patent/TW201735661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75844B2 (ja) | 開放型ヘッドホン | |
TWI530199B (zh) | 具有聲學調諧機制之耳機 | |
US9301040B2 (en) | Pressure equalization in earphones | |
JP5528715B2 (ja) | インイヤーイヤホン | |
JP2018038043A (ja) | インナーイヤー式雑音低減イヤホン | |
WO2016103983A1 (ja) | 骨伝導ヘッドホン | |
US20120275635A1 (en) | Earphone with mutually obliquely oriented sound holes | |
WO2021027230A1 (zh) |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 |
US20100027803A1 (en) | Supra-aural headphone noise reducing | |
JP2019522947A (ja) | 身体に装着される音響装置 | |
CN107950034A (zh) | 入耳式耳机的降噪 | |
CN211744683U (zh) | 包括dsf通道的入耳式耳机 | |
US20190116410A1 (en) | Hidden rear cavity vent | |
CN107231585A (zh) | 耳机结构 | |
CN113163297B (zh) | 音频装置以及智能头戴设备 | |
CN212970035U (zh) | 耳机结构 | |
CN105828234B (zh) | 一种耳机 | |
CN204316703U (zh) | 双后音腔耳机 | |
TW201735661A (zh) | 耳機結構 | |
KR102053263B1 (ko) | 음질 개선을 위한 구조를 갖는 이어폰 | |
CN110998714A (zh) | 降噪耳机 | |
TWI592028B (zh) | Headphones with dual independent speakers | |
CN202565429U (zh) | 耳机外壳 | |
CN220985818U (zh) | 耳机 | |
KR101427531B1 (ko) | 음압 감소를 위한 귀 장착형 음향 출력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