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4578A -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4578A
TW201734578A TW105136986A TW105136986A TW201734578A TW 201734578 A TW201734578 A TW 201734578A TW 105136986 A TW105136986 A TW 105136986A TW 105136986 A TW105136986 A TW 105136986A TW 201734578 A TW201734578 A TW 2017345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sion correction
lens
curvature
correction area
vi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0744B (zh
Inventor
皮耶 涅尼斯 蓋里岡
格雷戈里 霍夫曼
飛利浦 裘賓
戴維拉尼 夏若克 澤納里
Original Assignee
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filed Critical 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4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7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02C7/043Translating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038Production of contact lenses
    • B29D11/00057Production of contact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urface condition of the edge, e.g. flashless, burrless, smoo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8Means for stabilising the orientation of lenses in the ey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9Contact lenses having special fitting or structural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平移式隱形眼鏡,其係截短用於矯正老花眼,且其設計經最佳化以使平移能力最大化,同時維持鏡片戴在眼睛上時的舒適性。眼鏡的截短導致一非圓的幾何,同時仍維持在眼鏡本身的選擇部分中的眼瞼下方駐留。最大厚度與後表面曲率半徑連同斜坡形狀能被個別或以組合最佳化,以當鏡片定位在眼睛上時使鏡片相對於眼睛的平移最大化。

Description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眼用鏡片,且更具體而言是關於平移式隱形眼鏡的設計,其係截短(truncated)用以矯正老花眼,且其設計經最佳化以使平移能力最大化,同時維持當鏡片戴在眼睛上時的舒適性。
隱形眼鏡被視為醫療裝置並可經佩戴以矯正視力並/或用於妝飾用或其他治療原因。從1950年代起,隱形眼鏡已商品化使用,用來改善視力。早期的隱形眼鏡係以硬質材料構成或製成,且相對昂貴而脆弱。雖然這些隱形眼鏡仍在使用,但是其剛開始的舒適性較差,因此並不適合所有患者。該領域的後續發展產生了基於水凝膠的軟性隱形眼鏡,該等軟性隱形眼鏡在當今極為流行且被廣泛使用。軟性隱形眼鏡之引入已顯著改善佩戴者體驗到的舒適性。
隨著人年紀變大,晶狀體逐漸變得更硬,且因此人的眼球較不能調節。換言之,隨著我們變老,我們眼睛肌肉改變天然人體晶狀體的形狀以聚焦於近物上的能力減弱。此一情況習稱老花眼。在治療老花眼患者時,一個創新是採用平移式鏡片設計。更普遍類型的平移式鏡片設計之二者可以是截短式變形或偽截短式變形,二者之間的主要差異是整體鏡片形狀及鏡片的下方部分如何與眼瞼交互作用,以達成鏡片相對於瞳孔的平移。一般平移式鏡片依賴於隱形眼鏡相對於眼球(特別是瞳孔)之相對移動。一般而言,平移式鏡片將具有多個光學區,但是不同於一般的同心雙焦(其中視覺矯正區係同心安置的環形區域),在平移式雙焦中,視力矯正區位在上位置與下位置。最低限度,近距離視力矯正區與遠距離視力矯正區二者都存在於鏡片中,以考量病人的調節能力的損失,且取決於視線角度,可以藉由導引視線通過一區或另一區而使視力最佳化。為了完成 此目的,近區與遠區一般各別位於下方與上方。例如,當一個人向下看時(一般是為了近距離視力的需求,例如閱讀),是透過鏡片的下(近)部分觀看。此是成功的,因為鏡片經由與下眼瞼相互作用,一般相對於瞳孔向上驅動鏡片,而配戴者的視線角度則導引向下。當其等的視線回到一更水平的位置,且鏡片佩戴者看向遠處的物體,鏡片的相對位置是使得眼睛的瞳孔在此時與通過鏡片的上方(遠)部分的觀看對準。此使得近距離視力與遠距離視力需求二者之焦點最佳化。也可以合併有一或更多在近區與遠區之間的中間區,以便利於中間視力需求,諸如看電腦。
於是,為了達成多種視力需求的最佳化視力,重要的是達成平移式鏡片相對於眼睛的所需移動,使一平移式鏡片正確運作。不能達成此可能造成導引視線通過錯誤區或二區的一部分,且於是造成模糊的視力。此領域的早期概念之一在美國專利第6,109,749號中討論,其中創新者合併一整體形成的斜面,其提供一種來自前鏡片表面的拱壁(buttress)或突出以與眼瞼相互作用,以幫助鏡片相對於眼睛本身平移。現在暫時把舒適性的問題撇除不談,雖然鏡片與下眼瞼的相互作用的方法的確可行,鏡片的相對平移程度可能受到數個項目的影響,其等包括但不限於淚膜的品質與存在、鏡片適配度、鏡片設計及眼睛的不對稱、及其如何與隱形眼鏡相互作用,因而影響、或在某些狀況不允許待達成的所欲結果。
在也嘗試達成垂直的鏡片移動之美國專利第6,746,118號中,創新者提議除了便利鏡片的垂直位移以外,次級稜鏡的雙重性質係藉由達成一次級曲光度而完成的優於‘749號專利的改善。但是此問題比上述更複雜一點,因為有‘749或‘118號專利皆未考慮的其他因素,例如美國專利第7,216,978號所描述之在眨眼期間上眼瞼與下眼瞼未完全在一垂直方向上移動。確切而言,上眼瞼於眨眼時的移動係實質上垂直加上小的鼻分量,而下眼瞼於眨眼時實質上為向鼻側水平移動。考慮到下眼瞼的主要水平移動,可以質疑其對於垂直鏡片平移的貢獻程度;其至多只能充當止動件(stop),以防止鏡片向下移動。此外,上下眼瞼相對於切過垂直經線的平面為非對稱。換言之,人們並非相對於在敞開之上下眼瞼間引出的水平軸對稱眨眼。此至少可能對此等創新者全部嘗試達成的鏡片之所需垂直平移 造成影響。因此,眨眼本身可能不是隱形眼鏡的理想平移之唯一可利用項目,於是又存在另一改善設計的機會,使鏡片平移的程度最大化。
可在處理維持舒適性時發生作用之關於眨眼的另一態樣是在上眼瞼與下眼瞼二者中存在機械接受器。雖然不完全知道上眼瞼或下眼瞼中的接受器敏感性是否有差異,所知者係在眨眼期間上眼瞼行進的距離大於下眼瞼行進的距離。考慮到此等機械接受器對於應力的改變有反應,較平滑與較不突然的幾何變化可能將表現得優於具有突然的幾何變化的彼等設計。既然上眼瞼行進的距離較大,或許其機械接受器更可能有較多機會對於變化有反應。所有的條件均等,考慮到與上眼瞼的鏡片-眼瞼相互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接著可能想要考量上眼瞼與鏡片的相互作用均等(如果及下眼瞼的相互作用。此外,與硬式隱形眼鏡相比,考慮到軟式隱形眼鏡更可能符合眼角膜的形狀,軟式隱形眼鏡的性質也可能阻礙軟式隱形眼鏡有效平移的能力。考量到鏡片後表面的形狀及此如何可能影響鏡片平移可能極重要,且其係在此領域之先前創新者尚未結合平移式鏡片觀念而解決的事項。
在截短平移式鏡片設計中,藉由將造成非圓形鏡片的鏡片部分切除或縮短而使截短隱形眼鏡的下部分平坦。傳統截短平移式鏡片設計導致在鏡片底部的一實質上平坦、厚的邊緣。其目的是當與鏡片底部相互作用時,此平坦部分藉由充當正機械止動件而與下眼瞼相互作用,以達成眼瞼的平移。此種鏡片之例示性描述可見於若干專利,包括美國專利第7,543,935號、美國專利第7,430,930號、美國專利第7,052,132號,以及美國專利第4,549,794號。然而,一在諸如此類的隱形眼鏡上的相對平坦邊緣可能傾向影響舒適性。利用最小能量位置的觀念的一替代方法係提供於美國專利第7,810,925號,其中建議具有兩個離散式(discret)穩定位置的鏡片設計以針對近距離視力及遠距離視力需要最佳化鏡片位置。可利用最小勢能位置概念實現此等兩個穩定位置。然而,考慮到需要某種程度的位移力(可能是‘925專利案件中的顯著程度)以自一個位置移動至另一位置,對於初始穩定位置亦可能引入待克服之某種程度的不適,以便移動至第二穩定位置。達成鏡片的所欲位移與舒適性可為一樣重要的,如果不更重要的話。
創新者也已嘗試使用用於平移式鏡片設計的一偽截短設計。在偽截短平移式鏡片方法中,鏡片保持圓形,但是透過局部厚度變化而產生一偽截短區,其與眼瞼相互作用以透過與眼瞼的相互作用來達成所欲的鏡片平移。一此類實例展示於美國專利第6,921,168號中。在‘168號專利中,一斜坡形脊區位在鏡片的下方部分中且定位於光學區下方。鏡片的斜坡形脊區企圖保持在下眼瞼下方。鏡片也包括其所謂的一無脊(ridge-off)區,其位在鏡片周邊區域中的中間、側向與上方,基本上在斜坡脊區不在的所有其他地方。創新者的企圖是眼睛的下眼瞼一直接合斜坡形脊的至少一些部分。正是下眼瞼與鏡片之間的此相互作用,而‘168號專利的創新者宣稱如何達成鏡片的所欲平移。‘168號專利藉由嘗試設計斜坡形脊區以更佳地符合下眼瞼而嘗試改善舒適性。雖然此等創新者提到符合下眼瞼及漸漸接合下眼瞼的需求(其是由斜坡形脊區的存在而達成),但是沒有考慮僅相當局部分布在下方區域之斜坡形剛性區本身的位置與範圍。雖然‘168號專利的創新者討論含有一光學區的鏡片後表面,但是沒有注意或討論與鏡片平移有關的鏡片後表面或形狀。此外,沒有提到上眼瞼如何與無脊區相互作用的影響及其對於平移與舒適性的影響。
在美國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012/0075579號及2012/0075581號中(其受讓人也是申請人之本發明的受讓人)提供一具有一偽截短的用於矯正老花眼的平移式鏡片。在此例中,偽截短就垂直經線而言係不對稱,具體來說,偽截短在下方與鼻部方向上偏離,其更緊密對應於且對準於近距離工作期間導引我們的視線的方向。當我們聚焦在近物時,我們的視線向下且向內導引,因為各眼睛傾向於向鼻子聚合以更佳地觀看近物。此與遠距離視線相對比,其中各眼睛導引至更水平且互相平行,以更佳地觀看遠物。雖然此創新的不對稱態樣確實考慮下眼瞼的水平與垂直移動二者且值得考慮於一平移式鏡片設計中,特別是其關係於其對鏡片平移的影響,因此在此領域仍然存在額外的機會。
在美國公告專利申請案第2013/0258274號中(其受讓人也是申請人之本發明的受讓人),揭示了下瞼接觸表面及眼瞼下支撐結構,其建議改變斜坡形狀組態,包括凸出與凹入曲線部分二者。申請人相信此也是一重要的考慮,但是美國公告專利申請案第2013/0258274號並未考慮 此等斜坡形狀結合後曲率半徑的參數化,其等也沒有同時及或整體結合申請人的發明之若干設計元素來考慮此等斜坡形狀。
最後,在美國專利第6,241,355號中,創新者不受轉動對稱性的限制而使用基於樣條(spline based)的數學表面,以便能夠實現具有提供良好的適配至複雜形狀角膜之後表面的隱形眼鏡的設計與製造。雖然適配樣條以確保平滑與連續表面的一般方法可以使用在本申請案,創新者在‘355號專利中並未說明或考慮本申請案獨有的幾何與特徵。然而,其等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不規則形狀眼角膜的適配,諸如在錐形角膜病人中所發現者。
雖然表現出優於較舊裝置的可觀的改善,先前技術裝置利用造成某些妥協的特徵與設計,例如(且與申請人的發明最相關)舒適性與平移程度及此平移如何達成。在所討論的技術中,雖然各嘗試從一具體的態樣解決問題,其等從獨有的觀點、而非如同本申請案所完成者之從更整體的方式解決問題。此外,即使當結合此等先前技術的參考時,其等沒有提供本申請案的實體結構或關係。因此,需要具有改善的眼睛上效能之一截短平移式隱形眼鏡,其從數個設計考量考慮到眼睛的解剖構造及眼瞼的運作,該等考量諸如結合後半徑變化的厚度變化之值與形狀,同時當此鏡片與上眼瞼及下眼瞼二者相互作用時,也維持高度的舒適性。擁有結合最佳化遠距離視力需求與近距離視力需求二者而完成此目的之一鏡片將是有利的。
依據本發明的隱形眼鏡藉由使用改善舒適性、使透鏡的相對平移程度最大化、且達成近距離視力與遠距離視力要求二者之高品質視力之設計元素與特徵而克服了如以上簡略說明的與先前技術相關的缺點。具體來說,依據本發明,此藉由厚度變化的參數化來達成;使厚度變化的形狀最佳化,特別是在鏡片的下方區域,同時確保鏡片的所有其他區域的平滑及連續過渡,以達成改善舒適性及眼瞼相互作用;及使後周邊半徑變化最佳化以使平移程度最大化,及包括截短平移式鏡片設計的一可選與替代的不對稱態樣。
依據一態樣,本發明關於一截短隱形眼鏡。隱形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至少一待最佳化的鏡片參數,以達成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能力,同時保持舒適性,其中該鏡片參數選自於由下列組成的群組:一最大鏡片厚度、一具有一最小曲率半徑與一最大曲率半徑二者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及一斜坡形狀。
依據另一態樣,本發明關於一截短隱形眼鏡。該隱形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後表面曲率半徑及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內是0.3mm或更小。
依據又另一態樣,本發明關於一截短隱形眼鏡。該隱形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且該外周邊區進一步包含一下方部分、一上方部分、及一位在該下方與上方部分之間的中介過渡部分。
依據再又另一態樣,本發明關於一截短隱形眼鏡。該隱形眼鏡包含該鏡片,該鏡片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 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經組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不均勻的後表面曲率半徑及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且該外周邊區進一步包含一下方部分、一上方部分、及一位在該下方部分與上方部分之間的中介過渡部分,其中厚度變化與後表面曲率半徑的改變在整個該周邊區域平滑及連續地混合,且進一步包含一斜坡部分,該斜坡部分具有一最大厚度及選自由凹入形狀、凸出形狀及線性形狀組成的群組的斜坡形狀,其中該斜坡部分經定位使得該斜坡部分的該最大厚度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下方部分內。
依據又另一態樣,本發明關於一種設計隱形眼鏡的方法,該隱形眼鏡具有0.3mm或更小的可變的厚度變化。該方法包含選擇一或多個可最佳化的鏡片參數,以使在眼睛上的鏡片平移最大化,其中該鏡片參數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一最大鏡片厚度、一具有一最小曲率半徑及一最大曲率半徑二者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及一斜坡形狀;針對各參數,沿著該垂直經線決定在該下方位置與該上方位置二者的參數值;針對各參數,沿著該垂直經線決定在該中間位置與該側向位置二者的彼參數之值;及沿著造成一平滑且連續幾何的位置之間的中介位置,選擇各參數的該等值。
依據本發明的一態樣,截短鏡片的該周邊區域的厚度變化係參數化,造成一在該上方區域中的最小厚度、及一在該下方區域中的最大厚度,而該厚度在此二區域之間依據一特定公式改變,且係該鏡片的前與後表面之差的結果。
依據另一態樣,也可以使該後周邊曲率半徑參數化,其中該後周邊半徑的曲率半徑在該上方區域中係最大化或平坦化,而在該下方區域中係最小化或陡峭化,而該曲率半徑在此二區域之間依據一特定公式改變。
依據又另一態樣,在該鏡片的厚度尺寸中,特別是在該鏡片的下方部分中,該斜坡形狀可以是凸出、凹入、或線性形狀。藉由改變 形狀的種類或使用以上形狀的組合,可以就相互作用對於佩戴者有效及舒適的程度來改變鏡片及下眼瞼與上眼瞼二者如何相互作用。
結合二或更多個此等個別設計元素或特徵所造成的最大厚度與厚度變化也可用以達成改善的舒適性及平移以及對於共軸性的最小影響之所欲的結果。依據本發明,也可以可選地以一截短或偽截短鏡片設計(且其也可以不對稱於該鏡片的垂直經線)來達成以上。此等態樣中的各者可以個別或結合使用,以使鏡片的幾何最佳化以使鏡片平移最大化,同時保持舒適。
申請人對於二十四個設計組態進行模擬實驗且分析此等多個變數的相互作用,而其與所達成的平移與共軸性的程度相關。二十四設計的各者是在十九隻眼睛上評估,其幾何的特徵為十九個個人的光同調斷層掃瞄影像處理。也針對各設計組態完成影響舒適性的鏡片參數的評鑑。在從起初的二十四個中選擇最有希望的設計之二者之後,也評估此二個設計的十個額外變化。在設計變化中考慮的關鍵參數包含厚度變化的斜率(從上方至下方區域)、最大厚度、周邊後曲線曲率半徑、後曲線過渡角、及斜坡形狀。基於申請人的由各設計變化所達成的平移模擬結果而進行的因素分析,周邊後曲線曲率半徑及最大厚度被視為與平移有關的最有影響的因素,同時結果對於後曲線過渡角的範圍約略不敏感。從舒適的觀點來看,斜坡形狀傾向於更重要,而它對於平移程度的影響不顯著。自上方至下方的厚度變化的斜率也視為不顯著。但是申請人判定,從上眼瞼舒適性的觀點,如何自下方區域中的最大厚度輪廓過渡至上方區域的最小厚度與厚度本身一樣重要。此外,隨著自鏡片的下方區域至上方區域的周邊後曲線的較大變化,可能達成顯著增加的鏡片平移,其允許鏡片的標稱厚度減少。此為重要的,因為厚度的減少與鏡片戴在眼睛上時之改善的整體舒適性相關,且做到此同時達成增加的平移是優於先前技術的可觀的進步。
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鏡片包括一由一周邊區域環繞的中心光學區。光學區可以包括多個視力矯正區,以解決近距離視力與遠距離視力及中間距離視力的需求。依據本發明,鏡片形狀在下方部分是截短,且因此鏡片邊緣形狀是非圓形。當佩戴在眼睛上且針對視力矯正需 求之各者而言,在周邊區域中的厚度變化係經組態以沿循截短形狀,且確保鏡片平移(及共軸性)使得適當的視力矯正區對準佩戴者眼睛的瞳孔且實質上重疊於佩戴者眼睛的瞳孔。在周邊區域中達成厚度變化本身,且因此不影響鏡片的光學區域中的光學器件,雖然考慮了確保二個區域之間的平滑過渡。厚度變化在周邊區域中係以周向方式(circumferentially)存在,而鏡片的最厚部分位在下方,最薄部分位在上方。此二個位置之間的厚度變化過渡較佳的為對稱於一垂直經線,且係此二個位置之間的平滑與連續過渡,且該厚度變化是藉由考慮周緣區域中的鏡片之前與後表面二者而達成。上方區域中的後表面曲率半徑大於下方區域中的後表面曲率半徑。申請人已經發現此導致一後表面後曲率,其允許對於垂直平移之較小的阻力。達成此目的,同時也維持舒適且對於鏡片共軸性具有最小的影響。
在一真實截短鏡片設計的明顯背離中(其抵靠下眼瞼的頂部分),依據本發明之申請人的截短設計透過其參數化厚度變化與使用斜坡形狀二者,而導致鏡片的一部分以不同的量維持且定位在下眼瞼下方,同時也保持非圓的截短狀。厚度差異量的程度與角度二者可能影響駐留在下眼瞼的一部分下方之鏡片數量。凸出、線性與凹入的斜坡形狀也允許多少鏡片駐留在下眼瞼下方且因此可對舒適性有直接影響的不同程度。凹入斜坡形狀將達成眼瞼下方駐留的最大程度,而凸出斜坡形狀達成最小程度,而線性斜坡形狀在此二種斜坡形狀類型之間。考慮到一系列敏感度與眼睛幾何可不同之隱形眼鏡佩戴者,此等斜坡形狀允許上眼瞼與下眼瞼二者之眼瞼下方駐留達不同的程度,且可能不一地影響舒適性。除了考慮眼瞼下方駐留程度的需求以外,選擇一斜坡形狀優於另一斜坡形狀的選擇可較佳地藉由選擇最符合下眼瞼形狀的形狀而完成。在一額外例示性實施例中,所得的最大厚度與其對於平移與舒適性二者的影響可以從厚度變化、半徑變化、及斜坡形狀之一或多個先前設計元素來最佳化。雖然使總體最大厚度最小化是最重要的,厚度變化自其最小值到其最大值的斜率也是重要的。隨著以周向方式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移動(與圓心保持固定的徑向距離,起初定位在位於下方的最厚區域中),且前進至位於上方的最薄區域,最大厚度在此行進過程中而漸漸以公式方式(以約略線性的方式)減小,造成此二個區域之間的平滑過渡。在整個周邊區域的此平滑過渡是涉 及維持改善的舒適性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比於先前技術的偽截短鏡片設計,其具有相當局部的厚的區域,可能負面地影響舒適度。
在一最後的實施例或若干實施例中,雖然所述的先前例示性實施例之各者造成對稱於一垂直經線的一厚度變化,可以類似的方式利用相同的設計元素以達成改善的結果,但是有不對稱於、而非對稱於一垂直經線的一所得厚度變化。目的是為了模仿及利用當觀看遠距離物體及近距離物體時的視線差異的自然方向。本發明的隱形眼鏡可以與繞射或任何型式的隱形眼鏡光學器件一起使用,並且經最佳化以改善臨床舒適性及/或生理學。
β1‧‧‧角
β2‧‧‧角
10‧‧‧隱形眼鏡
11‧‧‧鏡片邊緣
12‧‧‧內或光學區域
13‧‧‧下眼瞼下方的鏡片部分;交叉線區域
14‧‧‧外或周邊區域
15‧‧‧區;區域
16‧‧‧前表面
17‧‧‧區;區域
18‧‧‧後表面或底曲線
20‧‧‧鏡片
21‧‧‧焦點區域
41‧‧‧鏡片
42‧‧‧鏡片
99‧‧‧下眼瞼
101‧‧‧加厚區;厚區域
102‧‧‧加厚區;厚區域
103‧‧‧加厚區域
104‧‧‧區域;加厚區
105‧‧‧後表面曲率半徑;曲率半徑
106‧‧‧後表面曲率半徑;曲率半徑
107‧‧‧後表面曲率半徑;曲率半徑
108‧‧‧後表面曲率半徑;曲率半徑
113‧‧‧周向路線;周向之路徑線
120‧‧‧遠距離視力矯正區
121‧‧‧中間視力矯正區
122‧‧‧近距離視力矯正區
211‧‧‧斜坡形狀
212‧‧‧斜坡形狀
213‧‧‧斜坡形狀
214‧‧‧內控制點
從以下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更詳細說明中,如所附圖式所繪示,將更清楚明白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特徵與優勢。
圖1A與圖1B提供一依據本發明之顯示所關注的代表性區域的隱形眼鏡前視圖與側視圖。
圖1C、1D、與1E個別提供一依據本發明的隱形眼鏡的一個前視圖與二個剖面圖,其顯示關係於參數化厚度與曲率半徑變化之所關注的代表性區域。
圖1F與圖1G顯示依據本發明的隱形眼鏡以及其與一代表性下眼瞼形狀的輪廓如何相互作用的一前視圖與一剖面側視圖。
圖1H顯示依據本發明的一隱形眼鏡光學區之替代不對稱變化的前視圖。
圖1J顯示依據本發明的具有一額外中間光學區之隱形眼鏡的前視圖。
圖2A、2B、2C、與2D個別提供一依據本發明的隱形眼鏡的一前視圖與三個詳細剖面圖,其顯示關係於參數化斜坡形狀之所關注的代表性區域。
圖3A為描述用於平移初始參數研究之二十四個設計變化的表。
圖3B為描述為執行成對比較的初始參數研究之設計#3及#9的十個額外設計變化的表。
圖4A與圖4B是二個代表性輪廓圖與圖形,其顯示就二十四個設計變化之二者之多個經線的徑向距離之厚度,其顯示鏡片的所得最大厚度。
圖5A與圖5B提供針對原始二十四設計連同控制設計之各別的平移與共軸性結果。
圖6提供針對原始二十四個設計之二者及額外的十個變化連同控制設計之平移結果。
為本發明之目的,如圖1A所示,一隱形眼鏡10係藉由至少兩個不同區域來界定。由其獲得視力矯正之內或光學區域12,以及提供隱形眼鏡10在眼睛上的機械穩定性且由鏡片邊緣11圍繞的外或周邊區域14,其中周邊區域14環繞光學區域12。在內或光學區域12及外或周邊區域14之間的可選的一中間區域(未顯示)可以存在且用於以平滑的方式混合前述二個區域,使得不發生突然的不連續。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可不需要此中間區域。更具體來說,可選的中間區域(未顯示)確保光學區域與周邊區域平滑地混合。重要的是注意光學區域12與周邊區域14二者可以經獨立設計,雖然當需要特定需求時,有時候其等之設計高度相關。例如,具備一散光光學區域的複曲面鏡片之設計可能需要一特定的周邊區域,用於將隱形眼鏡維持在眼睛上的一預定定向。
內或光學區域12提供視力矯正,且依據本發明,其經設計以提供至少近距離視力矯正與遠距離視力矯正二者。於是,內或光學區域12具有至少二個視力矯正區,一位在上方的遠距離視力矯正區120,以及一位在下方的近距離視力矯正區122二者。視力矯正區120與122二者內含在內或光學區域12的邊界內。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一如圖1J中所示的額外中間視力矯正區121可以定位在遠距離視力矯正區120下方及近距離視力矯正區122上方且也位在內或光學區域12中,以便為諸如在電腦上工作的任務提供中間視力矯正。外或周邊區域14提供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基本適配與穩定,其包括共軸性與定向以及依據本發明之改善的平移。關於申請人的發明,可以利用整個周邊區域來改善平移,同時維持舒 適。具體來說,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及周邊區域的側位置提供機會,使設計元件/特徵可以具體依位置而設計。
為了本發明的目的,如圖1B所示(其提供鏡片10的剖視代表圖),一隱形眼鏡也由一前表面16、一後表面或底曲線18界定。鏡片厚度是一重要的變數,其可以最佳化且可以在任一區域中判定、但較佳為在外或周邊區域14中判定,鏡片厚度的判定是藉由當鏡片與中心相距一特定的徑向距離且沿著一特定的角向經線水平定位時,單純測量後表面18與前表面16之間的徑向距離。鏡片厚度是數個重要參數的結果,諸如鏡片後表面曲率半徑、斜坡形狀、厚度變化自上方區域至下方區域的斜率、及鏡片邊緣幾何。
最小鏡片厚度發生在圖1C中由主要圍繞及標示為15的區所指示的周邊區域中的上方。最大鏡片厚度發生在圖1C中由主要圍繞及標示為17的區所指示的周邊區域中的下方。也顯示在圖1C中的是虛線,其代表鏡片的水平經線與垂直經線。水平經線是對準0與180度指示的水平線,而垂直經線是對準90與270度指示的垂直線。
一組顯示於圖1C中的約略實質上周向之路徑線113用以界定鏡片表面的輪廓。當從在270度角位置的區17中的最厚部分以周向方式移動至在90度角位置的區15中的最薄部分時,所得鏡片厚度以平滑及連續的方式、自最大至最小、沿著各周向路徑而變化,且在一沿著此周向路徑的位置的厚度可以由下列方程式1界定:
其中:T=厚度,Tmin=最小厚度,Tmax=最大厚度,y=距離水平軸的垂直距離,ymin=沿著垂直軸的最小厚度的位置,ymax=沿著垂直軸的最大厚度的位置,以及α=界定最小至最大值之間的厚度變化率的斜率參數。
如先前所述,顯示在圖1C中的周邊區域內的該組約略同心曲線等於代表性周向路徑,其厚度由依據本發明的在不同徑向距離的方程式1所界定。雖然該方程式造成當沿循任一代表性周向路徑時,自一厚度至下一厚度的一平滑與連續的過渡,但是當自一定位徑向移動至一相鄰周向路徑上之一相鄰或毗連的定位時,有自一厚度至下一厚度的一平滑與連續的過渡之額外需要。於是,所得的表面與厚度藉由沿著個別代表性周向路徑的控制點來界定,然後藉由將一較高階曲線透過個別周向路徑的控制點的各組而適配至相鄰周向路徑的該組控制點來界定。
如圖1D與1E中所示的沿著水平與垂直經線之剖面圖指示如何達成此目的,且顯示此過渡的結果,其中在徑向尺寸與周向方向上過渡確實是平滑與連續的,其確保維持舒適性。如圖1D中所示,其代表一沿著水平經線的剖面圖,我們看到加厚區101與102,其等側向安置在周邊區域中且後表面曲率半徑係105與106,加厚區101與102二者係相等且相對於垂直經線而對稱。此對比於圖1E中所顯示之沿著垂直經線的剖面圖,其中在周邊區域中的下方加厚區103實質上比周邊區域的上方部分中的加厚區104厚,且因此不對稱。此外,如圖1E所示,後表面的下方部分中的後表面曲率半徑107小於後表面的上方部分中的後表面曲率半徑108,也使後表面曲率半徑不對稱。此外,互相比較此二個剖面圖,我們看到位在下方的加厚區域103比厚度相等的二個厚區域101與102更厚,且101與102二者比位在上方的區域104更厚。同樣地,位在下方的最小的後表面曲率半徑107對準垂直經線且小於曲率半徑105與106,曲率半徑105與106側向定位在周邊區域,且相等及沿著水平經線安置,且此等曲率半徑105與106小於沿著垂直經線安置於後表面上上方之最大曲率半徑108。最大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在上方區域15中是恆定的,且接著平滑過渡至側向後表面曲率半徑。
相對於垂直經線而對稱的此上方區域的範圍可以由如圖1C中所示的角β1具體指出。同樣地,最小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在下方區域17中是恆定的,且接著平滑過渡至側向後表面曲率半徑。獨立地相對於垂直經線而對稱的此下方區域之範圍可以由也顯示於圖1C中的角β2具體指出。當由角β1與角β2具體指出的角上方區域15與角下方區域17不相等 時,導致一相對於水平經線的後表面曲率半徑的不對稱變化,同時仍相對於垂直經線而對稱。當所得的上方區域15與下方區域17相等時,如角β1與β2所具體指出(其係較佳實施例),此造成使鏡片的工具及最終地係製造較不貴及較不複雜,以及造成後表面曲率半徑相對於水平經線與垂直經線二者的一對稱變化。
當二個曲率半徑(Rmax與Rmin)在個別區域15與個別區域17的各者中是恆定的時,在中介過渡區中之所得的後表面曲率半徑變化(r)可以由以下的方程式2來定義,以確保自Rmax至Rmin的平滑與連續的過渡,其中r是由下式給定
其中:r=曲率半徑,Rmin=最小曲率半徑,Rmax=最大曲率半徑,θ=自水平經線至所關注的經線的角必須在β1與β2之間,β1=自水平經線起算的上方(Rmax)區域的角範圍,及β2=自水平經線起算的下方(Rmin)區域的角範圍。
如圖1F所示,鏡片邊緣11是隱形眼鏡10的環緣,且是在一最佳化方案中所考慮的另一有用的變化。為了本發明的目的,邊緣11的形狀從頂部觀看係下方截短,且因此係非圓形。截短部分較佳的係位在下方且對稱於垂直經線,且可以近似於下眼瞼99的形狀,如圖1G所示,為此截短部分設計成依據本發明而相互作用。當從前方觀看時,如圖1F所示,鏡片邊緣的下方符合形狀部分既不平坦也不圓,而是二階曲線,其近似於下鏡片與其相互作用之下眼瞼的解剖形狀。此外,所得的鏡片厚度隨多個變數而變動,該等變數包括但不限於參數化後表面半徑及前表面幾何及所使用的三斜坡形狀之一者,且不像依據申請人的發明之更傳統截短鏡片設計,鏡片的下方部分的一部分維持駐留在下眼瞼99的一部分的下 方,如圖1F與圖1G二者中所示。在下眼瞼下方的鏡片部分表示如圖1F中所顯示的交叉線區域13。
在一替代例示性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具有一相對於垂直對稱截短鏡片邊緣的不對稱光學區域之右鏡片與左鏡片二者,如圖1H所顯示。此處,用於光學區域12中近距離之視力矯正區122定位成具有一鼻部偏離,以解決近距離視力矯正需求。如此,此實施例將需要鏡片的右視力與左視力二者。
在又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光學區域12可包括有額外的視力矯正區。圖1J顯示光學區域12,其具有三個視力矯正區。如前述,此包括用於遠距離的視力矯正區120、及用於近距離的視力矯正區122,且定位在此二個視力矯正區之間的是一額外中間視力矯正區121,用於中間視力矯正需求,例如觀看諸如電腦螢幕之物品。額外的區或改變區的形狀或大小只受限於光學區域12中的可用面積。
除了厚度與形狀變化及後表面曲率半徑變化以外,斜坡形狀的選擇是一重要的考量,不僅用於達成平移,而且用於當下眼瞼與鏡片本身相互作用時確保舒適性。如圖2A中所示,且具體來說是剖面圖2B、2C、及2D,經發展及評估的各種斜坡形狀包括凸出、線性及凹入斜坡形狀。雖然斜坡形狀是一重要的考量,特別是對於舒適性,其在整個周邊區域是重要的,不只是圖2A中指示為焦點區域21的最下方部分。
依據申請人的發明,在整個鏡片20的周邊區域斜坡形狀使用斜坡形狀。如圖2A所示,一組周向路徑113顯示在鏡片表面上。此等周向路徑用於界定鏡片表面的輪廓。圖2B、2C、及2D的細部圖之各者中顯示的前表面上的六個內控制點214對應於圖2A中顯示周向路徑之各者的一位置。圖2B、2C、及2D之各者中顯示的額外二個控制點與鏡片邊緣11上及光學區域12邊上的對應位置相關。在以周向方式及徑向方式二者繞著鏡片行進時,所使用的斜坡形狀係既連續且平滑,但環繞此周向路徑之最大厚度不同,其厚度變化方式類似於先前說明者。類似於厚度變化,最厚的斜坡形狀將位在周邊區域中的下方,請見圖2A中的焦點區域21。圖2B、2C、及2D中顯示的細部圖之各者顯示在此下方周邊區域(即:270度位置)中的鏡片的剖面形狀。使用在鏡片中的斜坡形狀可以是三個 組態之一者,或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其可以是二或更多個形狀的組合而因此當自一下方周向位置移動至鏡片上的其他位置時改變形狀,雖然沿著整個周圍的單一斜坡形狀為較佳。
斜坡形狀的此三個變化在圖2B、2C、及2D中表示。斜坡形狀211在前表面上是凸出的,凸出部分係位在鏡片斜坡部分上的下方,如圖2B所示,且由於其凸出形狀,導致最小數量的面積維持在眼瞼下方。在圖2C中,斜坡形狀212在前表面上是線性,也位在下方且與出形狀211相比,允許維持駐留在瞼下方的鏡片面積數量增加。斜坡形狀213在前表面上是凹入的,且其凹入形狀也位在鏡片上的下方,如圖2D中所示。與斜坡形狀211及斜坡形狀212相比,斜坡形狀213具有最大程度維持駐留在眼瞼下方的鏡片。除了由於斜坡形狀造成之鏡片在眼瞼下方駐留的差異以外,斜坡形狀本身及其如何以其符合眼瞼幾何的變化程度來與眼瞼相互作用可能影響舒適性。與其他斜坡形狀相比,斜坡形狀213是較佳的,因為對於舒適性具有最大的正向影響,不會影響所達成的鏡片平移程度,然而,也可使用其他斜坡形狀變化(線性與凸出),因為此等對於平移不具有顯著的影響,且在某些狀況,對於某些眼瞼幾何可能更舒適。
圖3A為提供所評估的初始二十四個組態的詳細規格之表。初始參數包括:0.4mm與0.6mm的二最大厚度值;周邊後曲線曲率半徑變化的範圍自8.0mm的Rmin至9.2mm的Rmax及8.4mm的Rmin至8.8mm的Rmax;若干組後曲線過渡角,β1=120;β2=240度;及β1=150;β2=210度;且在周邊部分中的斜坡形狀具有在前表面上的周邊部分中的一凸出、線性、或凹入的幾何。結合此等參數以評估此等參數的所有排列來判定造成待評鑑的二十四個組態的各參數結合影響。
圖3B是一表,其顯示設計#3及設計#9的十個額外變化的設計規格。所評估的全部新的額外設計變化使用一後曲線過渡角,β1=120;β2=240度,及一凹入斜坡形狀。如表所示,最先的二個新的變化#25及#26具有2.27的斜率參數α及0.3mm的最大厚度,其等係各別自#3及#9的初始設計的0.4mm減小。設計#3的接下來三個變化維持2.27的斜率參數α及0.4mm的最大厚度,但使用三均勻後曲線半徑之一者(8.4mm用於新的變化#27,8.8mm用於新的變化#28,9.2mm用於新的變化#29)。 設計變化#30是原始控制的修改(TRS156)。而接下來二設計變化#31及#32各別修改設計#3的上方至下方斜率參數為1.0及6.0,保持最大厚度為0.4mm及Rmin為8.4mm。最後二個變化類似於前二者,但各別修改設計#9的上方至下方斜率參數為1.0及6.0,保持最大厚度為0.4mm及Rmin為8.0。
圖4A與4B以輪廓圖及XY圖二者的形式顯示所得的厚度,其顯示此二個代表性樣品的相對厚度。代表的二設計具有類似的周邊後曲線曲率半徑變化及後曲線過渡角,且二者具有一凸出斜坡形狀,但圖4A中的鏡片41具有0.4mm的最大厚度,而圖4B中的鏡片42具有0.6mm的最大厚度。
圖5A提供初始24個組態連同一指示為設計#0的控制鏡片的平移結果。在此例中,鏡片#3與#9是經選擇用於額外研究的原始二十四個中之二個變形。圖5B顯示與控制鏡片(#0)相比的此等初始24個組態的共軸性結果,其指示就所選的鏡片設計而言,對於共軸性的影響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在評價平移結果時,鏡片設計#3與#9連同控制鏡片經選擇用於額外的檢查。就鏡片平移進一步評估設計#3與#9及控制鏡片的額外十個鏡片變形(見圖3B)。圖6提供用於所選擇鏡片之所得的鏡片平移。
雖然很多設計決定與選擇將導致權衡取捨,申請人已經發現,基於全面性評價的結果,底部曲線過渡角及斜坡形狀對於鏡片平移的影響不如所考慮的一些其他變數,但是斜坡形狀對於舒適性是重要的。此外,基於所進行的因素分析,底部曲線及厚度是對於平移最有影響的因素。進一步而言,藉由調整底部曲線以補償較低的厚度,其將造成當在眼睛上時增加的鏡片舒適性。具體來說,申請人已經判定0.3mm的低厚度變化比控制裝置(設計#0)達成顯著更高的平移值。在評鑑斜率時,對於設計變化#33 & #34(#9的變化)及設計變化#31 & #32(#3的變化)來說,判定選擇中、高、或低的上方至下方斜率沒有不同。就關於一後表面曲率半徑變化對比於一均勻後表面曲率半徑而言,發現對於中等(Rmin=8.4mm至Rmax=8.8mm)後表面曲率半徑變化,均勻後曲線曲率半徑的變化是不顯著的。然而,在針對當變化較大(Rmin=8.0mm至Rmax=9.2mm)而評估後表面曲率半徑變化對比於一均勻後表面曲率半徑時,發現與一均勻後表面曲率半徑相比,存在變化的後表面曲率半徑是顯著地不同且有利
的。於是,申請人已判定,使平移最大化同時確保舒適性的最佳因素組合未犧牲或受到不利的影響。
儘管所顯示與所描繪者是被認為最實用且最佳的實施例,但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仍可輕易思及偏離所描述且所顯示的特定設計與方法,且可加以運用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疇。本發明並不限於所敘述及繪示的具體構造,而是應理解為符合可落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的所有修改形式。
10‧‧‧隱形眼鏡
11‧‧‧鏡片邊緣
12‧‧‧內或光學區域
14‧‧‧外或周邊區域
120‧‧‧遠距離視力矯正區
122‧‧‧近距離視力矯正區

Claims (22)

  1. 一種截短平移式隱形眼鏡,該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至少一待最佳化的鏡片參數,以達成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能力,同時保持舒適,其中該鏡片參數選自於由下列組成的群組:一最大鏡片厚度、一具有一最小曲率半徑與一最大曲率半徑二者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及一斜坡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的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相對於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定位係定位成具有一鼻部偏離,造成該內光學區不對稱於該隱形眼鏡的一垂直經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具有一第三視力矯正區域,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定位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與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之間,其中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中間視力需求。
  4. 一種截短平移式隱形眼鏡,該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後表面曲率半徑及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後表面曲率半徑是均勻的。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的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相對於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定位係定位成為具有一鼻部偏離,造成該內光學區不對稱於該隱形眼鏡的一垂直經線。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後表面曲率半徑是不均勻的,且該外周邊區進一步包含一下方部分、一上方部分、及一位在該下方部分與該上方部分之間的中介過渡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後表面曲率半徑包含一第一後表面曲率半徑及一第二後表面曲率半徑,其中該第一後表面曲率半徑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下方部分中且具有一在該下方區域內是恆定的曲率半徑,且該第一後表面曲率半徑小於該第二後表面曲率半徑,且其中該第二後表面曲率半徑是恆定的且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上方部分中。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一後表面曲率半徑平滑且連續地過渡至該第二後表面曲率半徑,其中自該第一曲率半徑至該第二曲率半徑的該過渡發生在該中介過渡部分中。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一後表面曲率半徑是約8mm。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二後表面曲率半徑是約9.2mm。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隱形眼鏡,其進一步包含一具有一斜坡形狀的斜坡部分,該斜坡形狀選自由凹入形狀、凸出形狀及線性形狀所組成的群組,其中該斜坡部分定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下方部分內。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視力矯正區域,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定位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與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之間,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中間視力需求。
  14. 一種截短平移式隱形眼鏡,該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及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 在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且該外周邊區進一步包含一下方部分、一上方部分、及一位在該下方部分與該上方部分之間的中介過渡部分。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可變的厚度包括一位在該周邊區的該下方部分中的第一最大厚度及一位在該周邊區的該上方部分中的第二最小厚度,其中該第一最大厚度大於該第二最小厚度,且該第一最大厚度平滑且連續地過渡至該第二最小厚度,其中自該第一厚度至該第二厚度的該過渡主要發生在該中介過渡部分中。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的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相對於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定位係定位成為具有一鼻部偏離,造成該內光學區不對稱於該隱形眼鏡的一垂直經線。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一最大厚度是在0.3mm至0.6mm之間。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一最大厚度與該第二最小厚度的差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
  19.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隱形眼鏡,其進一步包含一具有一最大厚度的斜坡部分、及一選自由凹入形狀、凸出形狀及線性形狀所組成的群組的斜坡形狀,其中該斜坡部分經定位使得該斜坡部分的該最大厚度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下方部分內。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內光學區進一步包含一第三視力矯正區域,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定位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與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之間,該第三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中間視力需求。
  21. 一種截短平移式隱形眼鏡,該眼鏡包含:一內光學區,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視力矯正區域、及一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二者,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上方,且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遠距離視力需求,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的位置在該第一視力矯正區域下方,且該第二視力矯正區域經組態用於矯正近距離視力需求;一外周邊區,其環繞該內光學區且經組態用於提供該隱形眼鏡在 眼睛上的最大平移;該外周邊區具有一不均勻的後表面曲率半徑及一可變的厚度變化,其中該可變的厚度變化在該外周邊區域內是0.3mm或更小,且該外周邊區進一步包含一下方部分、一上方部分、及一位在該下方部分與上方部分之間的中介過渡部分,其中厚度變化與後表面曲率半徑的改變在整個該周邊區域平滑及連續地混合,且進一步包含一斜坡部分,該斜坡部分具有一最大厚度及選自由凹入形狀、凸出形狀及線性形狀組成的群組的斜坡形狀,其中該斜坡部分經定位使得該斜坡部分的該最大厚度位在該周邊區域的該下方部分內。
  22. 一種設計一具有0.3mm或更小的可變的一厚度變化的隱形眼鏡的方法,該方法包含;選擇一或更多可最佳化的鏡片參數,以使在眼睛上的鏡片平移最大化,其中該鏡片參數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一最大鏡片厚度、一具有一最小曲率半徑及一最大曲率半徑二者的後曲線曲率半徑、及一斜坡形狀;針對各參數,沿著該垂直經線決定在該下方位置與該上方位置二者的彼參數之值;針對各參數,沿著該水平經線決定在該中間位置與該側向位置的彼參數之值;及沿著造成一平滑及連續幾何的位置之間的中介位置,選擇各參數的該等值。
TW105136986A 2015-11-16 2016-11-14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TWI690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42,298 US9880399B2 (en) 2015-11-16 2015-11-16 Truncated translating contact lens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and method of design
US14/942,298 2015-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78A true TW201734578A (zh) 2017-10-01
TWI690744B TWI690744B (zh) 2020-04-11

Family

ID=5734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986A TWI690744B (zh) 2015-11-16 2016-11-14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9880399B2 (zh)
EP (1) EP3168674B1 (zh)
JP (1) JP7013123B2 (zh)
KR (1) KR102618840B1 (zh)
CN (1) CN106896522B (zh)
AU (1) AU2016250409B2 (zh)
CA (1) CA2947718C (zh)
RU (1) RU2671292C2 (zh)
SG (1) SG10201609454RA (zh)
TW (1) TWI690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80399B2 (en) * 2015-11-16 2018-01-30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runcated translating contact lens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and method of design
NL2016104B1 (nl) * 2016-01-15 2017-08-02 Chrétien Special Optics B 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paar contactlenzen voor het verbeteren van de visuele prestaties bij patiënten met keratoconus, alsmede een set paslenzen.
US10786959B2 (en) * 2016-07-18 2020-09-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old for contact lens with non-rotationally symmetric rim or edge
JP2021514074A (ja) * 2018-02-19 2021-06-0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学フィルムデバイス
US20210181531A1 (en) * 2018-08-03 2021-06-1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Dynamically tunable apodized multiple-focus opthalmic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029537B2 (en) * 2019-05-14 2021-06-0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Soft contact lens with new stabilization zones for improved angular stability and comfort
US11327341B2 (en) * 2019-06-14 2022-05-10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oric contact lens stabilization design based on thickness gradients orthogonal to eyelid margin
CN112684612A (zh) * 2019-10-18 2021-04-20 鸥博科技有限公司 抗转动光学镜片
TWI731544B (zh) * 2020-01-08 2021-06-21 星歐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產品
TWI799867B (zh) * 2020-01-08 2023-04-21 星歐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產品
CN113625471A (zh) * 2020-07-22 2021-11-09 珠海维视艾康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巩膜镜
US20220113558A1 (en) * 2020-10-13 2022-04-14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Contact lens position and rotation control u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eyelid margin
CN113298794A (zh) * 2021-06-03 2021-08-24 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 角膜表面形状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9794A (en) 1983-05-05 1985-10-29 Schering Corporation Hydrophilic bifocal contact lens
US4618229A (en) 1983-07-22 1986-10-21 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 Bifocal contact lens
DE3516575A1 (de) * 1985-05-08 1986-11-13 Hecht Contactlinsen GmbH, 7800 Freiburg Contactlinse
US4850689A (en) * 1988-03-07 1989-07-25 Bruce A. Martin Near vision contact le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it
US5245366A (en) * 1991-10-31 1993-09-14 Svochak Jan B Bifocal contact len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NL9301863A (nl) 1993-10-28 1995-05-16 Meurs Optiek B V Van Contactlens met een optische zone met tenminste een focus.
US6241355B1 (en) 1996-03-29 2001-06-05 Brian A. Barsky Computer aided contact lens design and fabrication using spline surfaces
BR9810501A (pt) 1997-06-30 2000-09-05 Bausch & Lomb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moldar por injeção superfìcies de lente de contato rotacionalmente assimétricas
US6109749A (en) 1997-11-04 2000-08-29 Bernstein; Paul R. Soft bifocal contact lenses
SG83139A1 (en) * 1998-08-10 2001-09-1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 Dynamic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es
US20010028434A1 (en) 1998-10-08 2001-10-11 William Carter Bifocal contact lens
US7052132B2 (en) 1999-12-16 2006-05-30 Iolco Pty Ltd. Soft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US6467903B1 (en) 2000-03-31 2002-10-22 Ocular Sciences, Inc. Contact lens having a uniform horizontal thickness profile
CN100510847C (zh) * 2000-03-31 2009-07-08 库柏维景国际控股公司 贴目镜片
JP2002350787A (ja) * 2001-03-21 2002-12-04 Menicon Co Ltd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6746118B2 (en) 2001-07-17 2004-06-08 Soft Focal Company, Inc. Bifocal contact lens with secondary prism
JP3860041B2 (ja) * 2002-01-23 2006-12-20 株式会社メニコン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および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US6921168B2 (en) 2002-07-24 2005-07-26 Novartis Ag Translating contact lens having a ramped ridge
US6874887B2 (en) * 2003-04-09 2005-04-05 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EP2474854B1 (en) 2003-05-21 2017-09-27 Novartis AG Contact lenses
RU2231814C1 (ru) * 2003-10-29 2004-06-27 Егорова Галина Борисовна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пробный набор жестких газопроницаемых контактных линз для коррекции кератоконуса
US7537338B2 (en) 2004-01-29 2009-05-26 Simon Rodney Evans Bifocal contact lens
DE102004015083A1 (de) 2004-03-25 2005-10-13 Endress + Hauser Wetzer Gmbh + Co Kg Probenehmer zur Entnahme einer definierten Probemenge eines fluiden Mediums aus einer Probe-Entnahmestelle
CN101208628B (zh) 2005-06-03 2011-05-18 Hoya株式会社 眼用透镜
US7216978B2 (en) 2005-06-08 2007-05-15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for evaluating eyelid movement and contact lens position
EP1879064A1 (en) * 2006-07-11 2008-01-16 Procornea Nederland B.V. Contact lens
US8348424B2 (en) * 2008-09-30 2013-01-0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Variable focus ophthalmic device
AU2011312605B2 (en) 2010-09-27 2014-08-0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ranslating presbyopic contact lens
EP2622403A1 (en) * 2010-09-27 2013-08-0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ranslating presbyopic contact lens
US8668331B2 (en) * 2011-09-27 2014-03-1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for designing non-round soft contact lenses
EP2645158A3 (en) 2012-03-30 2014-03-05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ariations of a lower-lid contact surface and under-lid support structures of a translating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US9151967B2 (en) * 2012-05-24 2015-10-06 Jonathan W. Parrelli Contact lenses
CN106255919A (zh) 2014-01-28 2016-12-21 普雷斯白视觉有限公司 用于视力矫正的透镜系统
WO2015116559A1 (en) 2014-01-29 2015-08-06 Nexisvision, Inc. Multifocal bimodulus contact lenses
US9880399B2 (en) * 2015-11-16 2018-01-30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runcated translating contact lens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and method of design
US11327341B2 (en) 2019-06-14 2022-05-10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Toric contact lens stabilization design based on thickness gradients orthogonal to eyelid marg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13324A1 (en) 2018-04-26
RU2671292C2 (ru) 2018-10-30
JP7013123B2 (ja) 2022-01-31
CA2947718C (en) 2024-01-02
KR20170057140A (ko) 2017-05-24
SG10201609454RA (en) 2017-06-29
KR102618840B1 (ko) 2023-12-29
US20190072785A1 (en) 2019-03-07
RU2016144016A3 (zh) 2018-05-15
TWI690744B (zh) 2020-04-11
CN106896522A (zh) 2017-06-27
CA2947718A1 (en) 2017-05-16
US10151935B2 (en) 2018-12-11
RU2016144016A (ru) 2018-05-15
US20170139231A1 (en) 2017-05-18
JP2017090919A (ja) 2017-05-25
CN106896522B (zh) 2021-06-08
AU2016250409B2 (en) 2021-07-29
US10379380B2 (en) 2019-08-13
EP3168674A1 (en) 2017-05-17
EP3168674B1 (en) 2021-07-21
US9880399B2 (en) 2018-01-30
AU2016250409A1 (en)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4578A (zh) 具最佳化效能之截短之平移式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CN110068937B (zh) 具有用于近视控制的光学非同轴区的眼科镜片
CN104020577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非对称镜片设计和方法
KR101851170B1 (ko) 근시안용 콘택트 렌즈 및 근시를 치료하는 방법
TW202013017A (zh) 包含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微透鏡的眼用鏡片
AU2022202001B2 (en) Contact lens
CN108205208A (zh) 高加中心治疗区镜片设计以及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方法
KR20170000355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비-동축 렌즐릿을 포함하는 콘택트 렌즈
AU2004246631A1 (en) Contact lens with shaped periphery
US11953762B2 (en) Contact lens comprising a lenticular in a superior portion of the contact lens
CN116745688A (zh) 眼镜镜片设计、制造眼镜镜片的方法和提供用于至少延缓近视进展的眼镜镜片的方法
TWI686640B (zh) 具最佳效能之隱形眼鏡及設計方法
TW201727316A (zh) 具有改善舒適度之旋轉穩定化隱形眼鏡及最佳化方法
EP4336248A1 (en) Ophthalmic lens and frame glasses having same
TW202109141A (zh) 具有妝飾及療效考量的光致變色軟式隱形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