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1467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1467A TW201731467A TW105138099A TW105138099A TW201731467A TW 201731467 A TW201731467 A TW 201731467A TW 105138099 A TW105138099 A TW 105138099A TW 105138099 A TW105138099 A TW 105138099A TW 201731467 A TW201731467 A TW 20173146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teral direction
- locking
- lateral
- region
- wai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是在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上,抑制穿著時往開啟側的下方的位置偏移且使穿戴性良好。一種紙尿褲(1),其係具備:前腰圍部(2);後腰圍部(3);以及胯下部(4),其係設置在前腰圍部(2)和後腰圍部(3)之間,其特徵為:橫向之後腰圍部(3)的一方側的端部(3A)、以及橫向之前腰圍部(2)的一方側的端部(2A)是藉由第1接合部(61)接合,具有穿著時可卡止於前腰圍部(2)的卡止部(51)的卡止構件(5),是朝橫向凸出而設置在橫向之後腰圍部(3)的另一側的端部(3B),橫向之後腰圍部(3)的另一側的端部(3B)、以及卡止構件(5)是藉由第2接合部(62)接合,在橫向上,在將卡止部(51)卡止於前腰圍部(2),以使卡止部(51)的第2接合部(62)側的端(512),位於胯下部(4)的第1接合部(61)的相反側的端(402)的狀態下,第2接合部(62)是位於比第1接合部(61)的位置更靠前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吸收性物品。
以往,作為吸收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在寬度方向的一方側,接合前腰圍部(前身片)的側部和後腰圍部(後身片)的側部,在寬度方向的另一側,未接合前腰圍部和後腰圍部,所謂的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
該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是在未接合前腰圍部和後腰圍部的開啟側,使從後腰圍部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側部凸出的卡止部(黏扣帶)卡止於前腰圍部來使用。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104874號公報
由於穿著者亦即嬰兒肚子往前方凸出,穿著狀態的紙尿褲因嬰兒的肚子的凸出而前側(腹側)容易往下方滑落。特別是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由於在開啟側,卡止部僅卡止於前腰圍部,所以有前側之中特別在開啟側容易往下方滑落且紙尿褲的穿戴性變差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有鑑於如上述般的問題所發明,其目地在於:在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上,抑制穿著時開啟側往下方的位置偏移且使穿戴性良好。
為了達成上述目地的主要發明是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縱向、與前述縱向交叉的橫向、以及與前述縱向和前述橫向交叉的前後方向,具備:前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後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以及胯下部,其係設置在前述前腰圍部和前述後腰圍部之間,其特徵為: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以及前述橫向之前述前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是藉由第1接合部接合,具有穿著時可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的卡止部的卡止構件,是朝前述橫向凸出而設置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另一側的端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以及前述卡止構件是藉由第2接合部接合,在前述橫向上,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
前述卡止部的前述第2接合部側的端,位於前述胯下部的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的狀態下,前述第2接合部是位於比前述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關於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可藉由本說明書及附加圖式的記載而得知。
依據本發明,可以在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上,抑制穿著時往開啟側的下方的位置偏移且使穿戴性良好。
1‧‧‧紙尿褲(吸收性物品)
1b‧‧‧第1接合部
2b‧‧‧第2接合部
10‧‧‧吸收性本體(胯下部)
20‧‧‧後腰圍部
30‧‧‧前腰圍部
34‧‧‧目標區域
40‧‧‧卡止構件
41‧‧‧卡止部
200,300‧‧‧另一側的端部
X、Y‧‧‧彈性區域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尿褲的一個構成例的概略立體圖。
第2圖是將展開狀態的紙尿布從穿著者的皮膚側觀看的概略俯視圖。
第3A圖是前腰圍部的剖面示意圖,第3B圖是後腰圍部的剖面示意圖,第3C圖是卡止構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是針對彈性區域X以及彈性區域Y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第5A圖是表示紙尿褲的使用態樣的圖,第5B圖是從側面觀看穿著狀態下的紙尿褲的圖,第5C圖是從正面觀看穿著狀態下的紙尿褲的圖。
第6圖是表示穿著比較例所涉及的紙尿褲的情況的樣
子的說明圖。
第7A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的位置的一例的概略俯視圖,第7B圖是從上方觀看第7A圖的狀態下的紙尿褲時的示意圖。
第8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的位置的變形例1的概略俯視圖。
第9A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的位置的變形例2的概略俯視圖,第9B圖是從上方觀看第9A圖的狀態下的紙尿褲時的示意圖。
由本說明書及附加圖式的記載,可知至少以下之事項。
可得知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縱向、與前述縱向交叉的橫向、以及與前述縱向和前述橫向交叉的前後方向,具備:前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後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以及胯下部,其係設置在前述前腰圍部和前述後腰圍部之間,其特徵為: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以及前述橫向之前述前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是藉由第1接合部接合,具有穿著時可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的卡止部的卡止構件,是朝前述橫向凸出而設置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另一側的端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以及前述卡止構件是藉由第2接合部接合,在前述橫向上,在將前述卡
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第2接合部側的端,位於前述胯下部的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的狀態下,前述第2接合部是位於比前述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從在穿著時,第2接合部位於比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腹側)來看,因為具有剛性的第2接合部成為對於往下方的位置偏移的支撐,所以抑制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所造成的往下方的位置偏移,穿戴性良好。
該吸收性物品,較理想為前述第2接合部是沿前述縱向而設置在前述後腰圍部的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上。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藉由第2接合部沿縱向較長地設置,可以發揮作為支撐往下方偏移的力量的棒子的功能,且進一步抑制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所造成的往下方的位置偏移。
該吸收性物品,較理想為前述第2接合部的剛性是比前述前腰圍部的剛性更大。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藉由使第2接合部之剛性比前腰圍部之剛性更大,對於前腰圍部往下方的位置偏移的支撐更加確實,可以更一步抑制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所造成的往下方的位置偏移。
該吸收性物品,較理想為在前述第2接合部上重疊的構件的數量是比在前述前腰圍部上重疊的構件的
數量更多。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藉著在第2接合部重疊的構件的數量是比在前腰圍部上重疊的構件的數量更多,第2接合部的剛性變得比前腰圍部的剛性更大,可以不採用變更為具有厚度的構件等的方法,更確實地對於往下方的位置偏移進行支撐。
該吸收性物品,較理想為前述後腰圍部在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上具有朝前述橫向伸縮的彈性區域,在前述橫向上,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第2接合部側的端,位於前述胯下部的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的狀態下,前述彈性區域具有位於比前述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的部分。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在穿著時,藉由後腰圍部的彈性區域具有位於比第1接合部更靠前側(腹側)的部分,彈力發揮作用而朝穿著者的肌膚側緊壓,腹側之穿戴性提昇。
該吸收性物品,較理想為前述前腰圍部在從前述胯下部的前述橫向的中心到前述胯下部的前述橫向之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之間,具有用來將前述卡止部卡止的目標區域,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橫向的中心位於前述目標區域的前述橫向的中心的狀態下,前述第2接合部在前述橫向上,位於比前述胯下部的與前述第1接合部相反側的端更靠內側。
依據如此般的吸收性物品,從穿著時第2接合部位於比前述胯下部的端更靠橫向的內側,換言之即第2接合部沒有位於穿著者的腿部來看,因為剛性較高的第2接合部不直接觸及穿著者的腿,所以觸感良好。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針對單開式短褲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1(以下單指紙尿褲1)進行說明。
針對紙尿褲1的構造,參照第1圖至第4圖進行說明。
第1圖是表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尿褲1的一個構成例的概略立體圖。第2圖是將展開狀態的紙尿布1從穿著者的皮膚側觀看的概略俯視圖。第3A圖是前腰圍部30的剖面示意圖,第3B圖是後腰圍部20的剖面示意圖,第3C圖是卡止構件40的剖面示意圖。第4圖是針對彈性區域X以及彈性區域Y進行說明的說明圖。
此紙尿褲1是主要以新生兒及嬰幼兒等為穿著對象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如第1圖所示般,具有:「縱向」、與縱向交叉的「橫向」、以及與縱向和橫向交叉的「前後方向」。縱向之中,以穿著者的胴側為「上側」,以穿著者的胯下側為「下側」。前後方向之中,以
成為穿著者的腹側的側為「前側」,以成為穿著者的背側的側為「後側」。另外,在穿著者穿著紙尿褲1的狀態下,以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側為「肌膚側」,以其相反側為「非肌膚側」。另外,在下述中,以圖的橫向的左側為「一方側」,以右側為「另一側」來進行說明(參照第2圖以及第4圖)。
紙尿褲1,其係具有:配置在穿著者的胯下來吸收排泄物的吸收性本體10(也稱為「胯下部」。)、包覆穿著者的背側的後腰圍部20、以及包覆穿著者的腹側的前腰圍部30。卡止構件40朝橫向凸出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端部上,該卡止構件40具有在紙尿褲1的穿著時可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卡止部41。
第2圖所示之展開狀態的紙尿褲1是以縱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為折疊位置進行對折,藉著在橫向的一方側的端部中,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於第1接合部1b接合,而形成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在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中,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未進行接合,藉由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形成另一側的腿部開口部1HL以及腰圍開口部1HB。
總而言之,本實施方式的紙尿褲1是在橫向的一方側接合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進行閉合,在另一側上兩者未接合而開啟的所謂「單開式型的紙尿褲」。此外,在下述中,將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未接合且開啟的側(橫向的另一側)稱為「開啟側」。
後腰圍部20以及前腰圍部30是其平面形狀大致矩形,後腰圍部20固定在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10a,前腰圍部30固定在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0b。換言之,吸收性本體10架設在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之間,後腰圍部20以及前腰圍部30是空有間隔平行配置在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
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10a的區域是吸收性本體10和後腰圍部20重疊的區域(第1區域),且以第2圖所示的A-B-C-D包圍的矩形的區域。另外,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10b的區域是吸收性本體10和前腰圍部30重疊的區域(第2區域),以第2圖所示的F-G-H-I包圍的矩形的區域。
吸收性本體10(胯下部)是俯視大致長方形,使其長度方向沿紙尿褲1的縱向且配置在橫向的中央。在第2圖以及第4圖,中心線AC(以鏈線表示)是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之中心。
吸收性本體10,其係具有:吸收體11,其係吸收液體予以保持;表面薄片12,其係液透過性且將吸收體11從穿著者的肌膚側包覆同時使尿等的排泄物透過;以及背面薄片13,其係液不透過性且將吸收體11從非肌膚側包覆同時防止來自於非肌膚側的液體的漏出。吸收體11是將紙漿纖維等的液體吸收性纖維成形如示於第
2圖般的俯視大致砂漏形等的既定形狀,在其內部混入高吸收性聚合物。
另外,為了防止側漏及使腿部的貼合性良好,所以在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之兩側部的部位,分別設置沿該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伸縮的腿部褶邊LG(腿部伸縮部),但為了方便起見,在第2圖等省略圖示。
如第3B圖所示般,後腰圍部20,其係具有:位於穿著者的肌膚側的肌膚側構件21、位於非肌膚側的非肌膚側構件22、以及位於肌膚側構件21和非肌膚側構件22之間的複數的橡膠線23。非肌膚側構件22是上端部往肌膚側翻折,將肌膚側構件21的上端部以及吸收性本體10的上端部覆蓋。
肌膚側構件21和非肌膚側構件22分別是不織布等柔軟的薄片構件。橡膠線23是對於後腰圍部20賦予橫向的伸縮性的彈性構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縱向上以既定之間隔排列的複數的橡膠線23是在朝橫向伸長的狀態下,藉由接著劑等在肌膚側構件21和非肌膚側構件22之間接合。
在第2圖以及第4圖以鏈線表示的中心線RC,是表示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心。第1接合區域20j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一方側的端部,藉由使用熱熔接
或超聲波焊接等的既定的接合手段來與前腰圍部30的接合區域30j(後述)接合,形成紙尿褲1的第1接合部1b。另外,卡止構件40接合的第2接合區域40j是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端部。
在後腰圍部20的下端部上,於橫向的一方側具有:從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20el往橫向的內側(配置有吸收性本體10側)且朝斜下方傾斜的傾斜部20bl。另外,在後腰圍部20的下端部上,於橫向的另一側具有直線部20bs和傾斜部20br,該直線部20bs是從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往橫向的內側且與前腰圍部30的下端30b大致平行形成;該傾斜部20br是從直線部20bs往橫向的內側且朝斜下方傾斜。橫向的一方側之傾斜部20bl和橫向的另一側之傾斜部20br是以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線AC為中心來形成線對稱。
如此般,在藉由後腰圍部20具有與前腰圍部30的下端30b大致平行形成的直線部20bs,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情況下,換言之即穿著紙尿褲1的狀態下,因為可以將前腰圍部30的下端30b和後腰圍部20的直線部20bs一致,所以紙尿褲1的穿著狀態下的外觀變佳。此外,也可以將橫向的另一側之傾斜部20br的橫向的長度L2,設定成比橫向的一方側之傾斜部20bl的橫向的長度L1更長(L2>L1),將該另一側的傾斜部20br的傾斜角度形成比該一方側的傾斜部20bl的傾斜角度更平緩。
複數的橡膠線23形成彈性區域X而使紙尿褲1的貼合性提昇。具體來說,在後腰圍部20的上端部,複數的橡膠線23從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20el連續設置到另一側的橫端20er,在縱向上以既定之間隔排列配置。後腰圍部20之中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總而言之,在後腰圍部20的縱向的中央部以及下端部中,複數的橡膠線23未配置在對應於配置吸收體11的區域的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央部,在比吸收體11更靠橫向的左側(一方側)的區域以及比吸收體11更靠橫向的右側(另一側)的區域,分別大致平行地設置複數的橡膠線23。
在此,如第4圖所示般,從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第1接合區域20j的橫向的內側(另一側)的端,到設置在橫向的另一側的第2接合區域40j的橫向的內側(一方側)的端為止的區域之中,將配置複數的橡膠線23的區域稱為彈性區域X。在第4圖中,彈性區域X以線影表示。此外,在第4圖中,為了方便,省略第1接合區域20j以及第2接合區域40j的線影。
此外,雖然如第2圖以及第4圖所示般,複數的橡膠線23是配置成到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兩側的橫端20er、20el為止,但因為接合區域20j以及第2接合區域40j分別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端部,所以在第1接合區域20j和比該第1接合區域20j更靠橫向的外側、以及第2接合區域40j和比該第2接合區域40j更靠橫向的外側的部分中,伸縮力實質上無法顯現。因而,沿彈性
區域X的橫向的區域的範圍,是從第1接合區域20j的橫向的內側的端到第2接合區域40j的橫向的內側的端為止。
此彈性區域X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端Xel是與第1接合區域20j的橫向的內側的橫端相同的位置,彈性區域X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Xe2是與第2接合區域40j的橫向的內側的橫端相同的位置。此外,雖然有複數的橡膠線23也配置在第4圖的以線影表示的彈性區域X以外的區域(非彈性區域)的情況,但在該非彈性區域中,藉由切斷複數的橡膠線23來使伸縮性不顯現。
如第4圖所示般,在彈性區域X,從橫向的一方側的端Xel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3是比從橫向的另一側的端Xe2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4更短(L3<L4)。另外,如第2圖以及第4圖所示般,橫向的中心線BC是表示成為穿著者將單腳放入的狀態下的身體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該中心線BC是表示與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心的中心線RC相同的位置。中心線RC、BC的橫向的位置是與表示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的中心線AC不同的位置,位在比中心線AC更往橫向的右側(另一側)僅偏移距離d的位置。
在此情況下,後腰圍部20的中心線RC和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線AC之間的距離d是比前述彈性區域X之橫向的另一側的距離L4和一方側的距離L3的差更小(d<L4-L3)。另外,該距離d的兩倍的長度(2d)
較佳為該另一側的距離L4和該一方側的距離L3的差以下(2d≦L4-L3),最佳為該距離d的兩倍的長度,與該另一側的距離L4和該一方側的距離L3的差相等的情況(2d=L4-L3)。
如第3C圖所示般,卡止構件40,其係具有:位於穿著者的肌膚側的肌膚側構件401、位於非肌膚側的非肌膚側構件402、以及位於比肌膚側構件401以及非肌膚側構件402更靠肌膚側的卡止部41。非肌膚側構件402是上端部往肌膚側翻折,將肌膚側構件401的上端部覆蓋。卡止構件40是使用熱熔接或超聲波焊接等的既定的接合手段來接合於後腰圍部20的第2接合區域40j,藉此形成紙尿褲1的第2接合部2b。
肌膚側構件401和非肌膚側構件402分別是不織布等柔軟的薄片構件。卡止部41是例如以聚丙烯等形成,且在肌膚側的面上具備複數的卡止用凸起(省略圖示)的黏扣帶。藉由將卡止部41的卡止用凸起卡在前腰圍部30上設置的目標區域34(後述),以使卡止構件40卡止於前腰圍部30。
第2接合部2b(第2接合區域40j)是沿縱向設置,縱向的長度H2比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的縱向的長度H1的一半更長(H2>H1/2)。另外,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的縱向的長
度H1,是小於從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10a(第1區域)的下端到另一端部10b(第2區域)的下端為止的長度H3的一半(H1<H3/2)。
如第3A圖所示般,前腰圍部30,其係具有:位於穿著者的肌膚側的肌膚側構件31、位於非肌膚側的非肌膚側構件32、以及位於肌膚側構件31和非肌膚側構件32之間的複數的橡膠線33。非肌膚側構件32是上端部往肌膚側翻折,將肌膚側構件31的上端部以及吸收性本體10的上端部覆蓋。另外,在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一方側(左側)的端部,具有接合區域30j,藉著與後腰圍部20的第1接合區域20j接合而形成第1接合部1b。
肌膚側構件31和非肌膚側構件32分別是不織布等柔軟的薄片構件。橡膠線33是對於前腰圍部30賦予橫向的伸縮性的彈性構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縱向上以既定之間隔排列的複數的橡膠線33是在朝橫向伸長的狀態下,藉由接著劑等在肌膚側構件31和非肌膚側構件32之間接合。
可與卡止部41卡合的目標區域34設置在前腰圍部30的非肌膚側的面。該目標區域34是藉由例如將不織布的表面的纖維加工成毛圈狀,而容易使卡止部41的卡止用凸起(扣勾)卡合的構件等所形成。此外,也可以不將目標區域34和前腰圍部30形成不同的構件,藉由
將前腰圍部30的非肌膚側構件32的一部分的區域予以加工來形成目標區域34。
複數的橡膠線33形成彈性區域Y而使紙尿褲1的貼合性提昇。複數的橡膠線33是設置在前腰圍部30之中,從橫向的一方側(左側)的橫端30el到比中心線AC更靠橫向的一方側的既定的位置之間。對此,複數的橡膠線33未設置在從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右側)的橫端30er到中心線AC之間。如以第4圖的線影部分表示般,將複數的橡膠線33配置在從接合區域30j的橫向的內側的橫端,到比目標區域34的橫向一方側的端34el更靠橫向的一方側(左側)之間的區域稱為彈性區域Y。
此外,雖然有複數的橡膠線33也配置在第4圖的以線影表示的彈性區域Y以外的區域(非彈性區域)的情況,但在該非彈性區域中,是藉由切斷複數的橡膠線33來使伸縮性不顯現。
如第2圖所示般,從中心線AC(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的位置)到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30er為止的距離L6是比從中心線AC到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30el為止的距離L5更短(L6<L5)。
另外,前腰圍部30的該另一側的距離L6是比從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8更短(L6<L8)。在橫向上,前腰圍
部3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30el的位置和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20el的位置是設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而,從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30el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5,與從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一方側的橫端20el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7是相同的(L5=L7)。由於距離L5、L6、L7、L8的關係,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長度是比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長度更短。在橫向上,前腰圍部30的另一側的橫端30er是設置在比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更靠內側。
並且,從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30er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6是比卡止構件40的橫向的長度L9更長(L6>L9)。此外,橫向之距離(長度)L5、L6、L7、L8、L9的大小關係是在使後腰圍部20以及前腰圍部30朝橫向伸長的狀態下。在此,「伸長的狀態」是指將後腰圍部20以及前腰圍部30朝橫向無皺褶地伸長的狀態。更具體來說,是指使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尺寸,朝橫向伸長為與肌膚側構件21的橫向的尺寸和非肌膚側構件22的橫向的尺寸相同或接近於這些尺寸的長度為止的狀態;以及使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尺寸,朝橫向伸長為與肌膚側構件31的橫向的尺寸和非肌膚側構件32的橫向的尺寸相同或接近於這些尺寸的長度為止的狀態。
接下來,針對紙尿褲1的使用態樣以及紙尿褲1的穿著狀態,參照第5圖至第9圖進行說明。
第5A圖是表示紙尿褲的使用態樣的圖,第5B圖是從側面觀看穿著狀態下的紙尿褲1的圖,第5C圖是從正面觀看穿著狀態下的紙尿褲1的圖。第6圖是表示在穿著比較例所涉及的紙尿褲的情況下,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樣子的說明圖。第7A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34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41的位置的一例的概略俯視圖,第7B圖是從上方觀看第7A圖的狀態下的紙尿褲1時的示意圖。第8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34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41的位置的變形例1的概略俯視圖。第9A圖是表示關於目標區域34的範圍以及穿著時之卡止部41的位置的變形例2的概略俯視圖,第9B圖是從上方觀看第9A圖的狀態下的紙尿褲1時的示意圖。
如第5A圖所示般,紙尿褲1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端部是前腰圍部30和後腰圍部20藉由第1接合部1b接合,形成腿部開口部1HL。對此,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成為前腰圍部30和後腰圍部20未接合而開啟的狀態。換言之,紙尿褲1成為橫向的單側開啟的狀態。
在將如此般的紙尿褲1穿著於穿著者(嬰幼兒等)時,首先,將穿著者的單腳(右腳)放入形成在紙尿褲1的橫向的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將該單腳配置在與穿著狀態相同的位置,總而言之,將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配置在穿著者的右腳的根部。之後,穿著者以
單側的手將前腰圍部30的另一側的端部在往橫向的另一側拉的狀態下按住。而且,以另一方的手一邊將卡止構件40(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端部)往橫向的另一側拉(在第5A圖以箭頭表示)一邊往前腰圍部30的前方側繞,使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目標區域34。藉此,形成另一側的腿部開口部1HL,並且形成腰圍開口部1HB,將紙尿褲1成為穿著狀態(參照第5C圖)。
如此般的穿著方法的話,藉著在將穿著者的單腳通過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的狀態下,使卡止部41卡止於目標區域34,可以同時形成另一側的腿部開口部1HL以及腰圍開口部1HB。因而,即使在如穿著者的新生兒及嬰幼兒揮動雙腳般的情況下,也可以容易穿著紙尿褲1。
此時,如果將從彈性區域X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端Xel到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3、以及從另一側的端Xe2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4形成相同長度,則有因拉著卡止構件40使後腰圍部20朝橫向伸長,吸收性本體10往橫向的另一側移動,造成吸收性本體10從穿著者的身體的大致中心發生偏移,排泄物外漏或給穿著者帶來異物感之虞。
因此,在紙尿褲1中,預先料想到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從穿著者的身體的大致中心發生偏移的情形,將從彈性區域X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端Xel到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3,形成比從橫向
的另一側的端Xe2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4短(L3<L4)。藉此,將卡止構件40拉往橫向的另一側,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而使穿著狀態的紙尿褲1變形時,雖然後腰圍部20朝橫向伸長且吸收性本體10往橫向的另一側(左腳側)移動,但因為中心線AC靠近中心線BC,所以可以將吸收性本體10靠近穿著者的身體的中心。
另外,紙尿褲1因為可以將從彈性區域X的橫向的一方側的端Xel到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3,形成與從另一側的端Xe2到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L4不同的長度,所以可將一方側的距離L3設定為適合於與一方側的腳(在本實施方式為右腳)的大小對應的腿部開口部1HL的長度,而使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的貼合性提昇,並且也可以藉由卡止部41的卡止來調整另一側的腳(在本實施方式為左腳)的腿部開口部1HL而確保另一側的腿部開口部1HL的貼合性。
在本實施方式中,藉著前腰圍部30之中,從橫向的一方側的端部到中心線AC為止的區域具有沿橫向的彈性區域Y,從另一側的端部到中心線AC為止的區域不具有彈性區域(不具有伸縮性),使紙尿褲1的貼合性提昇。從前腰圍部30的另一側的端部到中心線AC為止的區域,因為是卡止構件40的卡止部41所卡止的區域,所以若將橡膠線33等的彈性構件配置在此區域,由於彈性構件的伸縮,有卡止容易脫落之虞。為了減輕此問題,
所以從另一側的端部到中心線AC為止的區域,換言之即卡止部41卡止的區域不具有彈性區域。此時,目標區域34是配置在前腰圍部30之中,未設置彈性區域的部分。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在橫向上,前腰圍部30的縱向的上端的一方側的端和中心線AC的距離L5,比前腰圍部30的縱向的上端的另一側的端和中心線AC的距離L6更長(L5>L6),所以在以另一側的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時,可以進一步縮小後腰圍部20在前後方向上重疊的前腰圍部30的區域。藉此,可以減輕穿著中由於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重疊而產生的異物感及不適感。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藉著在橫向上,將從後腰圍部20的中心線RC到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線AC為止的距離d,形成小於彈性區域X的另一側的端Xe2和中心線AC的距離L4,與彈性區域X的一方側的端Xel和中心線AC的距離L3的差(d<L4-L3),可以進一步減輕在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時,橫向之吸收性本體10的中央(中心線AC),與人的身體的大致中心(中心線BC)發生偏移的疑慮。此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表示人的身體的大致中心位置的中心線BC、以及表示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央的中心線RC設定在相同位置,但不限於此。可以藉由人的身體的大小、各構件的尺寸、彈性構件的伸縮力等,適當調整中心線BC的位置,也可以中心線BC的位置設置在與中心線RC不同
的位置。
如前述般,紙尿褲1因為前腰圍部30之中,後腰圍部20及卡止構件40重疊的區域未發揮橡膠線33的伸縮力,所以在各橡膠線23和各橡膠線33具有相同伸縮力的情況下,將表示人的身體的大致中心的中心線BC、以及表示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央的中心線RC設置在相同位置,將距離d的兩倍的長度,與距離L4和距離L3的差形成相同的情況(2d=L4-L3)下,能成為使由橡膠線23、33所形成的腰圍開口部1HB可以適度地貼合的最理想的位置關係。
紙尿褲1的前腰圍部30之中,因為比中心線AC更靠另一側是藉由卡止部41卡止,所以不具有橡膠線33。另外,即使在此區域具有橡膠線33,由於卡止部41的卡止造成伸縮性降低,在穿著中,會有另一側的伸縮性相較於一方側變弱之虞。因此,較理想為在後腰圍部20之複數的橡膠線33配置的區域亦即彈性區域X中,將設置在另一側的端Xe2和中心線AC之間的彈性區域X的橡膠線33的數量,設置成比設置在一方側的端Xel和中心線AC之間的彈性區域X的橡膠線33的數量多。藉此,可以使紙尿褲1的貼合性提昇。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後腰圍部20具有具備卡止部41的卡止構件40,卡止構件40是以後腰圍部20的第2接合區域40j來固定在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端部,藉著將第2接合區域40j的縱向的長度H2,形成
為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的長度H1的一半以上的長度(H2>H1/2),在從第5A圖所示的狀態,拉住卡止構件40卡止於前腰圍部30時,可以將拉著卡止構件40的力量,賦予在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橫端20er的一半以上的部分。藉此,可以藉由前腰圍部30施加均等的力量,且可以減輕因施加過度的力量於前腰圍部30的一部分所造成的前腰圍部30的破損或變形的疑慮。
並且,也可以後腰圍部20、前腰圍部30、以及吸收性本體10分別是獨立構件,在後腰圍部20的下端部的橫向的一方側具有傾斜部20bl,在後腰圍部20的下端部的橫向的另一側具有傾斜部20br,傾斜部20br的橫向的長度L2比傾斜部20bl的橫向的長度L1長(L2>L1)。將一方側的傾斜部20bl的橫向的長度L1,設定成對應於穿著者的腿部的大小的長度,使一方側的腿部開口部1HL更貼合於穿著者的腳。也可以另一側的傾斜部20br是將另一側的傾斜部20br的橫向的長度L2,形成比一方側的傾斜部20bl的橫向的長度L1更長,藉由在穿著時以卡止部41之卡止來調整另一側的腿部開口部1HB的大小。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後腰圍部20、前腰圍部30、以及吸收性本體10分別是獨立構件,重疊於後腰圍部20的一端部10a是設置在吸收性本體10的前後方向的後側,重疊於前腰圍部30的另一端部10b是設置在吸收性本體10的前後方向的前側,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
的橫端20er的長度H1,小於從一端部10a的下端到另一端部10b的下端為止的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H3的一半(H3/2>H1)。將從一端部10a的下端到另一端部10b的下端為止的吸收性本體10的長度H3形成比較長,可以將各腿部開口部1HL設置成對應於腳的大小的長度,並且因為藉著縮短後腰圍部20的另一側的端20e的長度,容易在卡止時將拉住卡止構件40的力量傳遞於後腰圍部20,所以更容易穿戴。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在橫向上,後腰圍部20的上端部之彈性區域X是至少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一端到另一端連續設置,所以可以減輕在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時,橫向之吸收性本體10的中央(中心線AC)與穿著者的胯下的中央(中心線BC)發生偏移的疑慮。
接下來,針對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和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的重疊的部分的位置偏移,參照第6圖進行說明。
第6圖是表示穿著比較例所涉及的紙尿褲的情況的樣子的說明圖。
在第6圖所示的紙尿褲中,在使前腰圍部30以及後腰圍部20朝橫向伸長的狀態下,前腰圍部30的橫
向之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另一側的橫端30er為止的距離L6,是與後腰圍部20的橫向之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另一側的橫端20er為止的距離L8(參照第2圖)相等,或比該距離L8更長(L6≧L8)。在此情況下,穿著紙尿褲時.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和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重疊的部分的區域變大。
在單開式短褲型的紙尿褲中,因為在橫向的另一側(開啟側),僅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目標區域34,所以在前腰圍部30比卡止部分更靠橫向的另一側的部分(與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端部重疊的部分),未與後腰圍部20固定。例如,在橫躺的嬰兒(穿著者)揮動雙腳的情況下,跟隨嬰兒的腳的動作,在位於肌膚側的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與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重疊的部分(包含端部300的區域)起皺而容易在縱向上發生位置偏移(參照第6圖)。另外,在橫躺的嬰兒睡覺翻身等朝橫向移動的情況下,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容易朝橫向的一方側捲曲。而且,在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與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重疊的部分的區域愈大,在該重疊部分愈容易發生如前述般的位置偏移,且發生位置偏移時的偏移幅度變大。此外,在第6圖中,將發生位置偏移前的前腰圍部30的狀態(位置)以雙虛鏈線表示。
然而,在紙尿褲1中,如同前述,在使前腰圍部30以及後腰圍部20朝橫向伸長的狀態下,因為前腰圍部30的橫向之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另一側的橫端30er為止的距離L6,比後腰圍部20的橫向之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另一側的橫端20er為止的距離L8更短(L6<L8)(參照第2圖),所以在紙尿褲1的穿著時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和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重疊的部分的區域變小。藉此,可以使如前述般的位置偏移不易發生。另外,即使在發生位置偏移的情況下,仍可以縮小偏移幅度。因此,可以在紙尿褲1穿著時使貼合性良好。
接下來,針對卡止部41的卡止位置、卡止狀態(穿著狀態)之彈性區域X的位置、以及卡止狀態(穿著狀態)之第2接合部2b的位置,參照第5圖至第9圖進行說明。
首先,針對卡止部41的卡止位置進行說明。
在第7A圖以及第7B圖中,讓穿著者穿上紙尿褲1時,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橫向的中心41C位於目標區域34的橫向的中心34C。
第8圖是與第7A圖以及第7B圖所示的的情
況進行比較,表示將卡止部41卡止使腰圍開口部1HB變窄的狀態。藉由目標區域34也設置在比中心線AC更一方側的區域,可將卡止部41卡止於比中心線AC更往一方側偏移的位置。藉此,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的重疊的部分變大,因而,由於可以將腰圍開口部1HB縮小形成,所以可以賦予腰圍尺寸較小的穿著者(嬰幼兒等)良好的貼合感。
此外,雖然在第7圖至第9圖中,卡止部41的全區域位於與目標區域34重疊的位置,但在進行卡止時未必須要卡止部41的全區域與目標區域34重疊,只要至少一部分的區域彼此重複即可。但是,因為卡止部41和目標區域34的重複部分的面積愈大兩者的卡合愈強,所以較理想為卡止部41的全區域與目標區域34重複。
第9A圖以及第9B圖是表示與第8圖相反,將卡止部41卡止以使腰圍開口部1HB變寬的狀態。在第9A圖以及第9B圖中,在橫向上,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第2接合部2b側的端41er,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第1接合部1b側的相反側)的橫端10er。藉此,後腰圍部20和前腰圍部30的重疊的部分變小,因而,由於可以將腰圍開口部1HB形成較寬,所以可以賦予腰圍尺寸較大的穿著者(嬰幼兒等)良好的貼合感。
但是,以第9A圖以及第9B圖所示的卡止位置作為基準的卡止位置,較理想為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
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第2接合部2b側的端41er,位於該卡止位置或比該卡止位置更靠橫向的內側。例如,考量在卡止部41從前腰圍部30的下端凸出的狀態下,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般的情況。假如,卡止部41的第2接合部2b側的端512位於比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10er更靠橫向的外側的情況下,有具有剛性的卡止部41的凸出部分接觸於穿著者的腿而傷害穿著者的肌膚之虞。另一方面,在卡止部41的第2接合部2b的側的端41er位於前述基準的卡止位置,或比基準的卡止位置更靠橫向的內側的情況下,因為卡止部41的凸出部分重疊於吸收性本體10,所以可以避免該凸出部分接觸到穿著者的腿。
如第8圖、第9A圖以及第9B圖所示般,未必須要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橫向的中心41C位於目標區域34的橫向的中心34C。
接下來,針對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狀態(紙尿褲1的穿著狀態)之彈性區域X的位置進行說明。
如第9A圖以及第9B圖所示般,在卡止部41在基準的卡止位置上進行卡止的狀態下,彈性區域X具有位於橫向之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的非肌膚側,並且與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重疊的部分(在第9B圖以粗虛線表示)。此外,即使在
卡止部41在比基準的卡止位置更靠橫向的內側進行卡止的狀態(參照第7A圖和第7B圖以及第8圖)下,彈性區域X具有位於橫向之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的非肌膚側,並且與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重疊的部分(在第7B圖以粗虛線表示)。
如第6圖所示般,在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不具有彈性區域X的的情況下,如前述般,穿著者亦即嬰兒揮動雙腳或睡覺翻身時,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和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彼此滑動,容易在重疊部分發生位置偏移。然而,在紙尿褲1中,因為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藉由彈性區域X的彈力而緊壓於穿著者的肌膚,所以抑制前腰圍部30和後腰圍部20的重疊的部分之位置偏移,可以使紙尿褲1的穿著時的貼合性良好。
另外,因為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不具有伸縮性(不具有彈性區域Y),所以當彈性區域X的彈力作用時,因為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平面地緊壓於穿著者的肌膚,所以抑制對於肌膚的異物感而觸感良好。
另外,因為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區域X的縱向的長度H5是比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的縱向的長度H4更長(H5>H4),所以在縱向上,可以藉由彈性區域X來包覆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彈力作用於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
端部200的縱向的區域整體,可更一步抑制前腰圍部30和後腰圍部20的重疊的部分之位置偏移。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卡止部41在基準的卡止位置上卡止的狀態(參照第9A圖)以及比基準的卡止位置更靠橫向的內側的位置上卡止的狀態(參照第7A圖以及第8圖)下,彈性區域X是包含與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重疊的部分,且具有位於比第1接合部1b更靠前側部分。藉此,即使在紙尿褲1的開啟側,彈性區域X所產生的彈力仍可以發揮作用而使貼合性提昇。
接下來,針對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的狀態(紙尿褲1的穿著狀態)之第2接合部2b的位置進行說明。
在將卡止部41卡止於基準的卡止位置的狀態(參照第9A圖)、以及在比基準的卡止位置更靠橫向的內側的位置上卡止的狀態(參照第7A圖以及第8圖)下,第2接合部2b是位於比第1接合部1b的位置更靠前側(參照第7B圖以及第9B圖)。
穿著者亦即嬰兒大多如第5B圖所示般,肚子往前方凸出,前腰圍部30是承受因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而朝下方向的力量(參照第5B圖以及第5C圖所示的箭頭)。接合前腰圍部和後腰圍部而具有剛性的接合部,在
穿著時大多位於穿著者的兩側腹,前腰圍部由於以柔軟的不織布等形成因而容易往下方滑落,且容易發生位置偏移。
然而,在紙尿褲1中,如前述般,因為具有剛性的第2接合部2b,位於比位於穿著者的右側腹的第1接合部1b更靠前側(腹側),所以可以藉由第2接合部1b來支撐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參照第5C圖)。藉此,抑制由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所造成的前腰圍部30的往下方的位置偏移,紙尿褲1的穿戴性良好。
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第2接合部2b,在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200沿縱向設置,比部分設置的情況在縱向上較長設置,所以發揮了作為支撐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的「支撐棒」的功能,可以更一步抑制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所造成的前腰圍部2的往下方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2接合部2b重疊的構件的數量(四張),比在前腰圍部30重疊的構件的數量(兩張)更多(參照第3A圖以及第3C圖)。如此般,藉由使第2接合部2b之剛性比前腰圍部30之剛性更大,可藉由第2接合部2b更確實地支撐穿著者的肚子的凸出。在此,作為第2接合部2b及前腰圍部30的剛性值,例如,可以將藉由格利式織物硬挺度所測定的值除以樣本片的長度的值。格利式織物硬挺度的測定可以使用(株)安田精機製作所製的No311的格利式織物硬挺度試
驗機,依據JIS-L1096進行測定。
此外,雖然未必須要藉由將第2接合部2b之的構件的數量形成比前腰圍部30之的構件的數量更多,使第2接合部2b之剛性比前腰圍部30之剛性更大,但可不採用例如變更為具有厚度的構件等的方法來加大剛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就前腰圍部30的橫向之從吸收性本體10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另一側的橫端30er為止的距離L6,比卡止構件40的橫向的長度L9更長(L6>L9)(參照第2圖)來看,在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構件40的橫向的前端(第2接合部2b的相反側的端)位於中心線AC的情況下,因為第2接合部2b與前腰圍部3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300重疊,所以剛性較高的第2接合部2b不會直接接觸於穿著者的肌膚,可以使觸感良好。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7A圖以及第7B圖所示般,在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橫向的中心41C位於目標區域34的橫向的中心34C的狀態下,因為第2接合部2b位於比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10er更靠內側,不位置於穿著者的腿部,所以具有剛性的第2接合部2b不易直接接觸於穿著者的腿(肌膚),在紙尿褲1的穿著時觸感良好。
上述之實施方式係用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並非用於
將本發明做限定解釋。本發明可不偏離其主旨地變更或改良,並且本發明當然包含其等效物。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說明了各種的態樣,但只要至少在橫向上,在將卡止部41卡止於前腰圍部30,以使卡止部41的第2接合部2b側(彈性區域X側)的端41er位於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10er的狀態下,彈性區域X具有位於橫向之前腰圍部30的另一側的端部300的非肌膚側,並且與前腰圍部30的另一側的端部300重疊的部分的話即可。因而,在該重疊部分以外之部分的彈性區域X,也可以是例如僅設置在後腰圍部20的上端部的構造。
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目標區域34是在前腰圍部30上,設置在從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的位置(中心線AC)到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10er的位置之間,但不限於此,只要設置成滿足卡止部41的卡止位置的容許範圍(比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10er的位置更靠內側的範圍)的話在關於目標區域34的大小上未特別限制。
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藉由可朝橫向伸縮的複數的橡膠線23、33來形成彈性區域X、Y,但不限於此,也可以例如形成前腰圍部30或後腰圍部20的不織布是以可朝橫向伸縮的伸縮性的不織布等來形成彈性區域X、Y。
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舉出所謂的三片式
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1作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但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兩片式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其係具有:將後腰圍部和前腰圍部經由胯下而一體化的外裝薄片作為第1組件、以及將固定在外裝薄片的肌膚側面的吸收性本體作為第2組件。
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針對目標區域34具有毛圈,卡止部41具有扣勾,藉由扣勾卡在毛圈上,使卡止部41卡止於目標區域34的例子進行說明,但目標區域34以及卡止部41的構造未分別受限於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具有黏著性的構件設置在目標區域34以及卡止部41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藉由將該黏著性的構件貼附於另一方的表面,使兩者進行卡止。
雖然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穿著時,卡止部材40從後腰圍部20往橫向凸出的狀態,但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在製造後的狀態下,可以將卡止部材40折疊,也可以卡止部材40與前腰圍部30以撕裂線等暫時連結。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關於後腰圍部20以及前腰圍部30,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上不設置橡膠線23、33,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在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上設置橡膠線23、33。藉由在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上不設置橡膠線23、33,可以減輕吸收體11因橡膠線23、33的伸縮而發生變形的疑慮。另一方面,藉著在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上設置橡膠線23、33,可以藉由伸縮力,
使吸收性本體10更貼合。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中心線RC、BC的橫向的位置是比中心線AC的橫向的位置往橫向的右側(另一側)僅偏移距離d,但也可以是中心線RC、BC的橫向的位置和中心線AC的橫向的位置相同。換言之,也可以吸收性本體10架設在前腰圍部30和後腰圍部20之間,以利於後腰圍部20的橫向的中心的位置和吸收性本體10的橫向的中心的位置彼此相同。
1b‧‧‧第1接合部
2b‧‧‧第2接合部
10‧‧‧吸收性本体(胯下部)
10er‧‧‧吸收性本體的橫向的另一側的橫端
11‧‧‧吸收體
20‧‧‧後腰圍部
23‧‧‧橡膠線
30‧‧‧前腰圍部
30j‧‧‧接合區域
33‧‧‧橡膠線
34‧‧‧目標區域
34C‧‧‧橫向的中心
40j‧‧‧第2接合區域
41‧‧‧卡止部
41C‧‧‧卡止部的橫向的中心
41er‧‧‧卡止部的第2接合部側的端
200,300‧‧‧另一側的端部
AC‧‧‧吸收性本體的橫向的中心線
H4‧‧‧前腰圍部的橫向的另一側的端部的縱向的長度
H5‧‧‧彈性區域的縱向的長度
X,Y‧‧‧彈性區域
Claims (6)
-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縱向、與前述縱向交叉的橫向、以及與前述縱向和前述橫向交叉的前後方向,具備:前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後腰圍部,其係沿前述橫向;以及胯下部,其係設置在前述前腰圍部和前述後腰圍部之間,其特徵為: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以及前述橫向之前述前腰圍部的一方側的端部是藉由第1接合部接合,具有穿著時可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的卡止部的卡止構件,是朝前述橫向凸出而設置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另一側的端部,前述橫向之前述後腰圍部的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以及前述卡止構件是藉由第2接合部接合,在前述橫向上,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第2接合部側的端,位於前述胯下部的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的狀態下,前述第2接合部是位於比前述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2接合部是沿前述縱向而設置在前述後腰圍部 的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2接合部的剛性是比前述前腰圍部的剛性更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第2接合部上重疊的構件的數量是比在前述前腰圍部上重疊的構件的數量更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後腰圍部在前述另一側的端部上具有朝前述橫向伸縮的彈性區域,在前述橫向上,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第2接合部側的端,位於前述胯下部的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的狀態下,前述彈性區域具有位於比前述第1接合部的位置更靠前側的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前腰圍部在從前述胯下部的前述橫向的中心到前述胯下部的前述橫向之前述第1接合部的相反側的端之間,具有用來將前述卡止部卡止的目標區域,在將前述卡止部卡止於前述前腰圍部,以使前述卡止部的前述橫向的中心位於前述目標區域的前述橫向的中心 的狀態下,前述第2接合部在前述橫向上,位於比前述胯下部的與前述第1接合部相反側的端更靠內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6836 | 2015-12-28 | ||
JP2015256836A JP6412863B2 (ja) | 2015-12-28 | 2015-12-28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1467A true TW201731467A (zh) | 2017-09-16 |
TWI660717B TWI660717B (zh) | 2019-06-01 |
Family
ID=5922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8099A TWI660717B (zh) | 2015-12-28 | 2016-11-21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12863B2 (zh) |
TW (1) | TWI660717B (zh) |
WO (1) | WO201711553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7304Y2 (ja) * | 1990-05-01 | 1995-04-26 | 花王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00027004A (ja) * | 1998-07-06 | 2000-01-25 | Shiseido Co Ltd | 吸収性物品 |
JP2006158472A (ja) * | 2004-12-03 | 2006-06-22 | Kikumi Saito | 紙おむつ |
JP5140367B2 (ja) * | 2006-09-29 | 2013-02-06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紙おむつ |
-
2015
- 2015-12-28 JP JP2015256836A patent/JP64128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18 WO PCT/JP2016/080802 patent/WO201711553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21 TW TW105138099A patent/TWI660717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12863B2 (ja) | 2018-10-24 |
JP2017118970A (ja) | 2017-07-06 |
WO2017115530A1 (ja) | 2017-07-06 |
TWI660717B (zh) | 2019-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13926B (zh) | 一次性穿用物品 | |
TWI691316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8463199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412861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6296761B2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TWI697324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7109279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TWI738691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375287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TW201731467A (zh) | 吸收性物品 | |
WO2014203679A1 (ja) | プルオンおむつ | |
JP2018199061A (ja) | 吸収性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