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1390A - 機能水生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機能水生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1390A
TW201731390A TW105137860A TW105137860A TW201731390A TW 201731390 A TW201731390 A TW 201731390A TW 105137860 A TW105137860 A TW 105137860A TW 105137860 A TW105137860 A TW 105137860A TW 201731390 A TW201731390 A TW 2017313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olysis
storage tank
functional
bas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7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o Nishio
Tatsuhiro I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y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y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y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31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39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re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25B9/23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comprising ion-exchange membranes in or on which electrode material is embedd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C25B9/73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of the filter-press 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5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Fluid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5Electrolytic cell with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使藉由水之電解而生成機能水之裝置中能穩定地向電極供給電解用水。本發明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具備:飲水杯50,可相對於底座單元1裝卸;電解池,包含構成飲水杯50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設於該膜上側的上側電極板62、及設於該膜下側的下側電極板63;蓄水槽40,設於底座單元1,對電解用水DW以供給至電解池60之下側之方式進行貯存;槽20,設於底座單元1,且向蓄水槽40補給電解用水DW;以及電源裝置,連接於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於飲水杯50內含有淨水PW2之狀態下,向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之間供給直流電流以進行水之電解,藉此,於飲水杯50內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於蓄水槽40內,以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之方式設有含有電解用水DW的含水構件90。

Description

機能水生成裝置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技術係關於一種用於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的機能水生成裝置、尤其是用於生成已提高氫溶存率之富氫水的富氫水生成裝置。
先前,作為製造提高氫之溶存率之富氫水的方法,已知有使水電解而產生氫氣且使該氫氣溶存於水的方法。
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富氫水製造裝置,其具備底部設有電解池之飲水杯、供飲水杯可裝卸地放置之底座單元(槽座)、及對電解池供給直流電流之電源裝置。電解池具有構成飲水杯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設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之上側(飲水杯之內側)的陰極、及設於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之下側(飲水杯之外側)的陽極。而且,底座單元形成為可蓄水,且設計為當放置有飲水杯時電解池之下表面浸漬於底座單元內之水中。此種裝置中,若向飲水杯內注入淨水後將其放置於底座單元,且自電源裝置向電解池供給電流,則飲水杯內之淨水與底座單元內之水被電解,陰極產生之氫氣溶解於淨水中,從而於飲水杯內製造出富氫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3-525612號公報
上述裝置中,希望向一對電極雙方持續地供給水而維持濕潤狀態。其原因在於,若不向雙方電極供給電解用水,則電解之效率會下降,甚至有因電阻之上升而產生之發熱等而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受損之虞。配置於飲水杯之內側之底面、即電解池之上表面的電極之電極板(以下稱為上側電極板)只有當飲水杯內含有淨水時保持為濕潤狀態,而配置於飲水杯之外側、即電解池下表面的電極之電極板(以下稱為下側電極板)在底座單元內之水位因電解或自然蒸發而下降時則容易露出。而且,當於飲水杯之外底面,以包圍電解池且突出之方式,設有支撐、保護下側電極板或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的包圍壁時,藉由水之電解而於下側電極板隨附生成之氣體(例如,當將下側電極板作為陽極板時產生之氧氣)會滯留於電解池之下方,妨礙向下側電極板供給水。故而,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裝置中,用於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供給水之機構尤其重要。
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富氫水製造裝置中,作為用於向下側電極板持續地供給水之機構,設有浮閥機構。具體而言,於底座單元之上方配置水補給用槽,根據配置於底座單元內之水面的浮標之上下移動而使槽之開口關閉、開放,而控制供水量及供水時序,藉此,使底座單元內之水位維持為放置於該底座單元之飲水杯之電解池下表面被浸漬的水位。
然而,上述之浮閥機構中,需要浮標、臂、閥體等多種構成零件,故而,各構成零件之因製造公差引起之偏差、或因經年劣化等引起 之變動變大,須定期進行構成零件間之微妙調整。故而,僅浮閥機構中,向下側電極板供給水時之可靠性不佳。而且,浮閥機構中,為了確實地關閉槽之開口,例如一面使臂彎曲變形、或使閥體彈性變形,一面使閥體壓抵於開口,故而當重新開始供水時,於水位下降後直至槽之開口開放為止之期間內會產生時間延遲,從而有下側電極板露出之虞。
此處,為了抑制底座單元內之水位自電解池下表面下降而下側電極板露出的情況,亦考慮到使水位保持為高於電解池下表面。然而,如此設置,則飲水杯之底面會深深地浸漬於水中,不僅當卸下飲水杯時行程(stroke)變大而變得無法容易裝卸,而且容易自卸下之飲水杯產生液體滴落,故而不佳。而且,底座單元內之電解用水之必要量亦增加。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技術係基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在藉由水之電解而生成機能水的裝置中,能穩定地向電極供給電解用水。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具備:飲水杯,其可相對於底座單元而裝卸;電解池,其包含構成上述飲水杯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及設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之上下兩側的一對電極;蓄水槽,其設於上述底座單元,對電解用水以供給至上述電解池之下側之方式進行貯存;槽,其配置於上述底座單元,且向上述蓄水槽補給上述電解用水;及電源裝置,其連接於上述一對電極;且,於上述飲水杯內含有淨水之狀態下,向上述一對電極間供給直流電流以進行水之電解,藉此,於上述飲水杯內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該機能水生成裝置中,於上述蓄水槽內,以接觸上述電解池之下表面之方式設有含有 上述電解用水的含水構件。
本說明書中,「含水構件」係指內部能含有並保持水之構件。作為含水構件,可採用例如於由各種材料構成之構造體之內部具有多個微小的空洞,且該空洞內可保持水的構件。作為構成含水構件之材料,具體而言,可列舉由胺基甲酸酯等發泡體構成之海綿、不織布、織布、棉等。
根據上述構成,即便於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或下側電極板被藉由電解而隨附生成且滯留的氣體覆蓋的情況下,亦能通過以接觸電解池下表面之方式設置的含水構件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供給電解用水,而使下側電極板維持為濕潤狀態。即,即便下側電極板自身未浸漬於蓄水槽內之電解用水中,只要使含水構件保持為含有電解用水之狀態,則亦能利用毛細管現象通過含水構件而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供給水。
含水構件亦可由具有彈性之構件構成。若使含水構件由當含水時可彈性變形之構件形成,則能使含水構件以適當之接觸壓接觸電解池之下表面及包圍壁之下端部,從而能更穩定地向下側電極供給電解用水。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具備含水構件的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亦可為,於上述飲水杯之外底面,以向下方突出之方式設有包圍上述電解池的包圍壁,上述含水構件形成為亦接觸上述包圍壁之下端部的大小。
根據上述構成,含水構件亦接觸包圍壁之下端部,藉此,能抑制電解用水附著於飲水杯之外底面,減少卸下飲水杯時之液體之滴落。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具備含水構件的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亦可於上述含水構件,在接觸上述包圍壁之區域與接觸上述電解池之區域之間設置分隔構造。此處,「分隔構造」可由例如階差、或半切縫(縫隙)、不 同材料之接面等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於含水構件中,藉由沿接觸電解池之下表面之區域(以下稱為內周部)與接觸包圍壁之下端部之區域(以下稱為外周部)的邊界而設之分隔構造,能使含水構件良好地接觸高度不同之電解池下表面與包圍壁下端部雙方。具體而言,當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且下部浸漬於蓄水槽內之電解用水中時,能使含水構件之外周部接觸包圍壁之下端部,且使內周部接觸電解池之整個下表面、即下側電極板之整個面。藉此,於電解池之下表面未形成不接觸含水構件之非接觸部分,能抑制空氣向電解池下表面之混入、或水之電解時隨附產生之氣體之滯留,從而能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整個面供給電解用水。結果,能抑制水滴附著於飲水杯外底面,從而能減少卸下飲水杯時液體之滴落,同時,能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之整個面供給水,從而能於電極之整個面均等地且高效率地進行電解。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亦可為,具備:飲水杯,其可相對於底座單元而裝卸;電解池,其包含構成上述飲水杯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及設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之上下兩側的一對電極;蓄水槽,其設於上述底座單元,對電解用水以供給至上述電解池之下側之方式進行貯存;槽,其設於上述底座單元,且向上述蓄水槽補給上述電解用水;及,電源裝置,其連接於上述一對電極;且,於上述飲水杯內含有淨水之狀態下,向上述一對電極間賦予直流電流以進行水之電解,藉此,於上述飲水杯內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該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上述槽,除了下部之供水開口外,形成為可氣密,藉由將上述供水開口配置於上述蓄水槽內,在上述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至低於 既定水位時,使大氣自上述供水開口自然流入而使上述蓄水槽內維持於上述既定水位。
根據上述構成,若自槽向蓄水槽供給電解用水而供水開口被電解用水封堵,則不會有氣體流入至槽內,故而停止供水。並且,當藉由電解或自然蒸發使電解用水之水位下降,而使得大氣能自供水開口自然流入時,重新開始供水。如此,藉由利用氣壓與水壓之平衡,能使蓄水槽內自動地維持為開始、停止使大氣自供水開口之自然流入的既定水位。以下之本說明書中,將此種機構稱為「氣壓供水機構」。
根據氣壓供水機構,當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而使大氣能自槽之供水開口自然流入後,立即開始供水,故而,能較先前之浮閥機構更迅速地應對水位之變動,能進行更微妙之水位調整。若將「既定水位」設為與例如當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時電解池下表面之下側電極板所配置之高度大致相等,則能維持為下側電極板浸漬於蓄水槽內之電解用水內的狀態。氣壓供水機構為極其簡單之構成,與先前之浮閥機構相比,能明顯減少構成零件,故而,能減少製造成本,抑制零件之缺陷、磨損或調整故障從而提高供水可靠性,且能提高維護性或耐久性。進而,能將槽形成為任意形狀,裝置設計之自由度增大。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上述具備含水構件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亦可為:上述槽,除了下部之供水開口外,形成為可氣密,藉由將上述供水開口配置於上述蓄水槽內,在上述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至低於既定水位時,使大氣自上述供水開口自然流入而使上述蓄水槽內維持於上述既定水位。
根據上述構成,於具備含水構件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利用氣壓供水機構向蓄水槽供水,藉此,成為極其簡易之構成,且能進一步提高向下側電極板供給電解用水之穩定性。其原因在於,藉由採用可能會導致故障之零件少、可靠性高的氣壓供水機構,能更確實地使含水構件維持為含有電解用水之狀態。相反,於具備氣壓供水機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係於大氣能自供水開口自然流入之時序暫時地向蓄水槽供水,故而,蓄水槽內之水位會產生哪怕是微小的變動,但藉由併用含水構件,能抑制微小之水位變動之影響,且提高對於電解池下表面之供水可靠性。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具備氣壓供水機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上述供水開口亦可以成為開口徑為12mm~20mm之圓形的方式形成於上述槽之下端。氣壓供水機構中,當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而使大氣自供水開口自然流入時,自槽進行供水,但於呈圓形形成在槽之下端的供水開口,開口徑越大,則暫時之供水量越多。換而言之,供水開口之開口徑越小,則會越頻繁地進行供水,故而,於抑制蓄水槽內之水位變動方面,供水開口之開口徑越小越好。另一方面,若開口徑過小,則因水之表面張力之作用,於供水開口處,水會凝集而妨礙大氣之流入,故而使得供水不穩定,例如,水不易自槽滴下,儘管水面已完全離開供水開口但仍未開始供水的現象等多見。
若如上述構成般,使設於槽之下端之呈圓形的供水開口之開口徑(直徑)處於12mm~20mm之範圍,則能抑制因供水開口處之水之凝集所致的供水停止,且能提高供水頻率而抑制蓄水槽之水位變動。
或者,說明書所揭示之具備氣壓供水機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 中,上述供水開口亦可以成為於緣部具備有缺口之圓形的方式形成於上述槽之下端。
根據上述構成,能抑制如上文所述般當開口徑小時因供水開口前端之水之凝集而無法開始供水的現象。結果,即便縮小供水開口之開口徑,亦能穩定地進行供水,能進一步抑制蓄水槽之水位變動。缺口可形成為各種形狀,但若考慮到水之凝集作用,則相較於矩形狀,更佳為三角形狀。較佳之缺口之尺寸亦會根據供水開口之開口徑而不同,當將開口徑設為30mm以下時,通常,較佳為,缺口之寬度W為2mm以上,且寬度W除以高度H所得之鈍角性W/H小於5。其原因在於,若缺口之寬度W小於上述值,則難以抑制供水開口處之水之凝集,且若鈍角性大於上述值,則難以發揮促進大氣自缺口頂部之流入這一缺口之效果。
或者,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具備氣壓供水機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亦可為,於上述槽設有可使上述供水開口封閉的止水閥,於上述底座單元設有使上述止水閥開放的開閥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可容易地進行對於槽之水之補充作業。例如,當槽自身為裝卸式且自供水開口補充電解用水時,若於止水閥關閉之狀態下向底座單元進行槽之裝卸,則作業明顯變得容易。或者,藉由在槽之上部設置補充開口、且安裝能使該補充開口氣密性地關閉之蓋,能於槽放置在底座單元之情況下關閉止水閥且打開蓋,向槽補充電解用水。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技術,能使利用水之電解而生成機能水之裝置中穩定地向電極供給電解用水。
M1、M2、M3、M4、M5、M6、M7、M8‧‧‧機能水生成裝置
1、501‧‧‧底座單元
2、502‧‧‧供水部
20、520、720、820‧‧‧槽
23A‧‧‧吐水口
30‧‧‧杯放置部
40、540、840‧‧‧蓄水槽
41、541、741、841‧‧‧接水槽部
42、542‧‧‧電解槽部
53、543‧‧‧流路
50‧‧‧飲水杯
60‧‧‧電解池
61‧‧‧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
62‧‧‧上側電極板
63‧‧‧下側電極板
90、290、390、490‧‧‧含水構件
91‧‧‧階差(分隔構造)
92、292、392、492‧‧‧內周部
93、293、393、493‧‧‧外周部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之俯視圖。
圖2係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之前視圖。
圖3係圖1之A-A剖面圖。
圖4係浮標單元部分之局部放大A-A剖面圖。
圖5係飲水杯底部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6係表示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之前之狀態的B-B剖面圖。
圖7係表示將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途中之狀態的B-B剖面圖。
圖8係表示完成飲水杯向底座單元之放置之狀態的B-B剖面圖(圖1之B-B剖面圖)。
圖9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將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之途中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0係表示完成飲水杯向底座單元之放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1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將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之途中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2係表示完成飲水杯向底座單元之放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3係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將飲水杯放置於底座單元之途中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4係表示完成飲水杯向底座單元之放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5係第五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之俯視圖。
圖16係圖15之C-C剖面圖。
圖17係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飲水杯已放置於底座單元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8係表示第七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已自底座單元卸下槽及飲水杯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19係表示槽及飲水杯已安裝於底座單元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20係表示第八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已自底座單元卸下槽及飲水杯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21係表示槽及飲水杯已安裝於底座單元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一實施形態>
基於圖1至圖8對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進行說明。圖1為機能水生成裝置M1之俯視圖,圖2為前視圖,圖3至圖8為剖面圖。圖2至圖8中之上側為上,以下之說明中,將圖2中之紙面近前作為前(正面),將紙面左側作為左。而且,關於複數個同一構件,有時,僅對一部分之構件標注符號,而對其他構件省略符號。
如圖1及圖2所示,機能水生成裝置M1大致由飲水杯50、及可供飲水杯50自如裝卸地放置之底座單元1構成。於底座單元1之左側部分形成有供水部2,於右側部分形成有杯放置部30,飲水杯50可裝卸地放置於杯放置部30。
對於底座單元1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於底座單元1,設有運行控制開關11或顯示運行狀態之顯示部12,且可連接未圖示之AC配接器作為DC電源。
如圖3所示,於底座單元1之下部形成有蓄水槽40。蓄水槽40係由形成於左側之供水部2之下部的接水槽部41、與形成於右側之杯放置部30之下部的電解槽部42經由流路43連通而成。
對於底座單元1左側之供水部2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於接水槽部41之上方,配設有保持淨水PW1之槽20。槽20之一部分底面向下方突出形成,該部分收容可裝卸之離子交換樹脂容器21。於離子交換樹脂容器21之軸部21A,以該軸部21A為導引而軸支有可根據槽20內之水位而上下滑動的浮子21C,且能目視確認槽20內之水位。若卸下形成於供水部2上表面之開口的蓋29,向槽20注入淨水PW1,則淨水PW1自取水口21B流入至離子交換樹脂容器21內且通過填充於內部之離子交換樹脂之間,除去鎂、鈣等礦物質成分後,成為用於進行電解之電解用水DW而滴至接水槽部41內。
再者,作為電解用水DW,較佳為使用如上所述對淨水PW1進行處理後所得者,但並非必須為此種構成,亦可將為了電解而另外生成之電解用水DW注入至槽20,或者,亦可將淨水PW1直接用作電解用水DW。
圖4係表示用於將接水槽部41內維持為既定水位的浮閥機構之作動的主要部分放大圖。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既定水位」係如圖3所示,設定為當將飲水杯50已放置於後述之杯放置部30時,後述之電解池60下表面之下側電極板63成為與蓄水槽40(電解槽部42)內之電解用水DW之水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水位。
於槽20之最下部的離子交換樹脂容器21之下方,突出形成有吐水口23A,於該吐水口23A之周圍以向下方延伸出之方式設有閥箱23B。於閥箱 23B之內部,上下可動地保持有具有彈性且可密接於吐水口23A而將其關閉之閥體24。呈大致L字形之臂25之一端以軸銷6為中心而可自如轉動地安裝於閥箱23B之下端部,而臂25之另一端裝設有樹脂製之浮標27。而且,於臂25之適當之位置形成有擠壓突起25A,當漂浮於接水槽部41內之水面的浮標27上升時,臂25向圖4之順時針方向轉動,擠壓突起25A之突出端插入至閥箱23B而向上方推頂閥體24。受推頂之閥體24壓抵於吐水口23A而將其關閉,停止滴下電解用水DW。此後,若電解用水DW因電解或蒸發而減少從而使接水槽部41內之水位下降,則如圖3及圖4之虛線所示,浮標27下降而使臂25向逆順時針方向轉動,隨著擠壓突起25A之退離,閥體24下降,藉此,吐水口23A開放而使電解用水DW再次滴下。
本實施形態中,利用此種浮閥機構,控制接水槽部41內之水位不會大幅變動。
如圖3所示,滴至接水槽部41內之電解用水DW經過流路43而被導入至杯放置部30側之電解槽部42,充滿電解槽部42內直至達到與接水槽部41相同的水位為止,接水槽部41與電解槽部42均維持為既定水位。
再者,蓄水槽40內之電解用水DW因電解或蒸發而逐漸被消耗,隨之,槽20內之淨水PW1減少。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中,於槽20內之離子交換樹脂容器21之取水口21B附近,配設有感測淨水PW1之不足並進行通知的餘量警告感測器28。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餘量警告感測器28係由內設有用於控制電解開始之有無等之磁體的磁性浮標28A、與內設有霍爾元件之滑動軸28B組合構成,但並不限於此 種構成,而且,亦可不具備警告機構。
繼而,對於底座單元1右側之杯放置部30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於電解槽部42之外周圍,將間隔壁31作為邊界而設有供飲水杯50之底構件52之外周壁56嵌合的嵌合部34,於該嵌合部34之前側及後側,設有可向嵌合部34之外方彈性變形的接觸端子32T及接觸端子33T。關於接觸端子32T、33T,為了抑制電蝕,較佳為配置於相對於嵌合部34成180度之相反側。接觸端子32T、33T係經由連接於底座單元1之未圖示之電源控制部而與AC配接器連接。而且,如圖6等所示,於電解槽部42內之底面中央部,設有包圍與飲水杯50之外底面之電解池60下表面對應的位置而呈環狀突出的輔助壁35。
繼而,對於飲水杯50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飲水杯50具有側構件51、及不透水地安裝於側構件51之底面的樹脂製之底構件52。側構件51具備形成為氣缸狀之側壁51Y、及自側壁連設之底壁51X。如圖5之放大剖面圖所示,於底壁51X之中央部,形成有以俯視時呈大致正方形地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1A,於突出部51A之下端面形成有開口51B。另一方面,於底構件52,在與側構件51之開口51B對應之中央部,形成有與突出部51A同樣地、俯視時大致呈正方形地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2A,於突出部52A之下端面設有呈大致正方形狀開口之底面開口52B。於該底面開口52B內,組裝有俯視時呈大致正方形之電解池60。底構件52係於電解池60之周緣部保持後述之下側電極板63且向下方突出,且形成包圍壁55。而且,底構件52之外周壁56係以較包圍壁55更向下方延伸之方式形成。
繼而,對於電解池60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電解池60具備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位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上側之上側電極板62、及位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下側之下側電極板63。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均係可透水地形成,且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藉由不透液性之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封堵底面開口52B,使得不會自飲水杯50之底面漏水。
作為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較佳為使用形成為簾狀、網狀、多孔狀之由可透水之碳或鉑等構成的電極板,本實施形態中,任一種電極板均係使用對大致正方形簾狀之鈦製之基材實施塑膠鍍敷後所得之電極板。再者,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之開口率較佳為30%~70%。
下側電極板63係以可配置於底面開口52B內之方式嵌入成型於底構件52。於以包圍下側電極板63之方式形成在突出部52A之內底面的凹部內,配設有墊圈64A。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形成為周緣部抵接於該墊圈64A之大小。
上側電極板62嵌入成形於樹脂製之電極保持構件65,該樹脂製之電極保持構件65形成為可嵌合於底構件52之突出部52A內的大致正方形之板框狀,於電極保持構件65之下表面側及上表面側之上側電極板62周圍亦配設有墊圈64B及墊圈64C。
下側電極板63之下側電極端子63T、及上側電極板62之上側電極端子62T係以沿底構件52之外周壁外表面自飲水杯50之側壁露出之方式,形成於飲水杯50已放置於杯放置部30時成為前側及後側的位置。
飲水杯50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側構件51重疊於底構件52之上方且利用未圖示之緊固手段進行緊固,藉此使底部不透水。詳細而言,於具有下側電極板63之底構件52之突出部52A內配設墊圈64A,於該墊圈64A上依序載置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墊圈64B、電極保持構件65(具備上側電極板62)及墊圈64C,且自其等之上方擠壓並固定有側構件51的具備開口51B之突出部51A,藉此形成電解池60。進而,於開口51B之上方,嵌入如圖2所示之形成有複數個橋接構造的罩構件66,從而保護上側電極板62之上表面以免因異物之落下而破損等。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使底構件52、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61、電極保持構件65與側構件51之間維持不透水的密封手段,係使用由彈性樹脂構成之墊圈64A、64B、64C,但並不限於此,亦可使用彈性樹脂硬化劑、黏接材、凝膠上之黏彈性體等。
繼而,對於飲水杯50之放置進行說明。
圖6至圖8表示將已注入淨水PW2之飲水杯50放置於底座單元1之杯放置部30的過程。首先,如圖6所示,一面將飲水杯50中突出於最下方之外周壁56之位置對準杯放置部30之嵌合部34,一面使飲水杯50自上方接近杯放置部30。如圖7所示,當外周壁56嵌合併插入至嵌合部34內後,接觸端子32T、33T會向外方彈性變形。如圖8所示,若進一步推入飲水杯50而使外周壁56之下端抵接於嵌合部34之底壁,則於與露出於底構件52之外表面的上側電極端子62T及下側電極端子63T連接的狀態下,飲水杯50穩穩地保持於杯放置部30,從而完成向底座單元1之放置。
繼而,對於利用水之電解的機能水之生成進行說明。
機能水之生成係如上所述,於使電解用水DW充滿於蓄水槽40內並達到既定水位,且放置有含有淨水PW2之飲水杯50的狀態下進行。若將AC配接器(DC電源)連接於底座單元1並操作運行控制開關11而向接觸端子32T、33T供給直流電流,則向上側電極板62及下側電極板63施加電壓,而對飲水杯50內之淨水PW2及電解槽部42內之電解用水DW進行電解。
此處,若以連接於上側電極端子62T之接觸端子32T成為陰極、連接於下側電極端子63T之接觸端子33T成為陽極的方式供給直流電流,則於上側電極板62產生氫,該氫溶解於飲水杯50內之淨水PW2中,從而,飲水杯50內生成有益於健康及美容的富氫水。此時,藉由溶入下側電極板63所生成之氧,而使電解槽部42內生成富含氧、臭氧之水。富含氧、臭氧之水具有殺菌力,故而,有助於抑制蓄水槽40等內之雜菌之繁殖,而維持機能水生成裝置M1之潔淨。
相反地,若以連接於上側電極端子62T之接觸端子32T成為陽極、連接於下側電極端子63T之接觸端子33T成為陰極的方式供給直流電流,則於上側電極板62產生氧,該氧溶解於飲水杯50內之淨水PW2內,而使飲水杯50內生成富含氧、臭氧之水。如此生成之富含氧、臭氧之水可用於餐具或各種機器等之洗淨或殺菌等各種用途。
而且,藉由使電極材質、電性控制方法最佳化,能生成鹼性離子水、還原水等所需之機能水。
繼而,對於用於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DW之含水構件90進行說明。含水構件90係內部能包含並保持水之構件,可使用例如於由各種材料構成之構造體之內部具有多個微小的空洞,且該空洞 內可保持水者。
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含水構件90,係使用尼龍、聚酯、聚醯胺等具有彈性之不織布或開孔海綿(胺基甲酸酯、EPDM)。藉由使含水構件90於含有電解用水之狀態下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能利用毛細管現象而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
含水構件90係不留間隙地設置於輔助壁35之內部,即,以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及包圍壁55之下端部的方式設置於輔助壁35之內部。
於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形成有使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之內周部92較接觸包圍壁55之下端部之外周部93更突出的階差91(分隔構造)。階差91形成為較飲水杯50之外底面的、與電解池60下表面對應的包圍壁55之突出長度更長。
繼而,對於本實施形態之效果進行說明。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電解槽部42內,設置有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及包圍壁55之下端部的含水構件90。故而,即便於蓄水槽40內之水位低於既定水位、或下側電極板63被因電解而隨附生成且滯留之氣體覆蓋時,亦可通過含有電解用水DW的含水構件90,利用毛細管現象而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DW。即,本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中,即便下側電極板63自身未浸漬於蓄水槽40內之電解用水DW中,但只要含水構件90維持為含有電解用水DW之狀態,則亦能通過含水構件90向電解用水DW供給下側電極板63並維持為濕潤狀態。而且,當因水之電解而於下側電極板63隨附產生氣體時,亦能藉由沿形成含水構件90之不織布 海綿之纖維導引且放出氣體,從而抑制滯留。結果,能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DW。
而且,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係由含水時可彈性變形之不織布海綿形成,可以適當之接觸壓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及包圍壁55之下端部。結果,能更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DW。
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形成有使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之內周部92較接觸包圍壁55之下端部之外周部93更突出的階差91(分隔構造)。
若使含水構件90例如由上表面完全平坦之一構件形成,則即便由含水時可彈性變形之材料構成,有時亦難以使其接觸電解池60下表面之整個面。具體而言,如本實施形態所示,於在飲水杯50之外底面設有自電解池60下表面突出之包圍壁55的構造中,在將飲水杯50放置於底座單元1之過程中,首先,使包圍壁55之下端部接觸含水構件90上表面之外周部而使該部分變形,之後,使電解池60下表面之下側電極板63中央部與含水構件90之中央部接觸。若進一步使飲水杯50向下方按壓,則具有彈性之含水構件90與下側電極板63的接觸範圍會向外周擴展,而於下側電極板63與包圍壁55之邊界附近,會留有含水構件90未接觸之非接觸部分。於此種非接觸部分,若在飲水杯50之放置過程中混入空氣、或滯留因水之電解而隨附產生之氣體,則難以向下側電極板63整個面進行水之供給,有時會影響本來會於電極之整個面均勻地產生電解。而且,還指出,若藉由使包圍壁55集中地僅對外周部93進行擠壓,而使含水構件90之彈性性能部分地受損,則會出現當卸下飲水杯50時含水構件90無法到達飲水杯50之 下表面而無法吸收附著水,從而容易產生液體滴落等故障。
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中,藉由如上文所述般設有使內周部92較外周部93更突出之階差91,從而不會受包圍壁55之下端部對外周部93之壓縮狀況的影響,而能使內周部92接觸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結果,能向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供給電解用水DW,從而於電極整個面高效率地進行電解。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之階差91係形成為較飲水杯50之外底面的、與電解池60下表面對應的包圍壁55之突出長度更長。藉此,當將飲水杯50放置於底座單元1時,於包圍壁55之下端部接觸外周部93之前,電解池60之下表面先接觸內周部92,故而,能抑制空氣混入至電解池60之下表面。而且,亦能有效地抑制電解時隨附產生之氣體之滯留。結果,能更穩定地向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供給電解用水DW,從而於電極整個面高效率地進行電解。
<第二實施形態>
基於圖9及圖10,對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2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2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含水構件290來代替含水構件90。以下,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標注相同符號,且省略說明(第三實施形態以下之說明中亦同樣如此)。再者,圖9表示飲水杯50剛要放置於杯放置部30之前之狀態,圖10表示放置後之狀態。
第一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中,作為接觸電解池60之下表面之內周部92與接觸包圍壁55之下端部之外周部93之間的分隔構造,形 成有階差91,與此相對,於含水構件290中,如圖9所示,於內周部292與外周部293之間形成有半切縫291作為分隔構造。
根據本實施形態,如圖10所示,能使含水構件290之內周部292與外周部293各自成為以半切縫291為邊界而獨立之平面,且分別接觸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及包圍壁55下端部。從而,利用於形成為圓板狀之含水構件290之適當之位置設置半切縫、這一經濟且簡單的構成,能獲得與針對第一實施形態所記載之設置含水構件90而獲得之效果同樣的效果。
<第三實施形態>
基於圖11及圖12對於第三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3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3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相同,但其具備含水構件390來代替含水構件90。
如圖11所示,含水構件390中,內周部392與外周部393係由不同材料構成,且其等之接面391形成分隔構造。
根據本實施形態,如圖12所示,能使由不同材料構成之內周部392與外周部393之上表面各自成為獨立之平面,且分別接觸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及包圍壁55下端部,能獲得與針對第一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所記載之情況相同的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進而,藉由使具有適於內周部392或外周部393之特性的不同材料組合而形成含水構件390,能整體上發揮最佳作用。例如,作為內周部392,為了向下側電極板63供給電解用水DW且將滯留之氣體導引並放出至外側,較佳為具有吸水性優良且氣體之放出性優 良的特性。另一方面,作為外周部393,為了當卸下飲水杯50時吸收附著於包圍壁55下端部之水分而防止液體滴落,較佳為具有具備適當之彈性回復力、彈性回復時之吸水效果高的特性。
如此,藉由使含水構件390由適於各部位之複數個材料構成,能提高設置含水構件所獲得之效果,且能長時間維持該效果。
<第四實施形態>
基於圖13及圖14對於第三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4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4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1相同,但其具備含水構件490來代替含水構件90。
本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490係如圖13所示,內周部492與外周部493係由不同之材料形成,於其等之接面,形成有內周部492較外周部493更向上方突出的階差接面491。
根據本實施形態,如圖14所示,能使由不同材料構成之內周部492與外周部493之上表面各自成為獨立之平面,且分別接觸下側電極板63之整個面及包圍壁55下端部,能獲得與針對第一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90所記載之情況相同的效果。進而,藉由使具有適於內周部492或外周部493之特性的不同材料組合、且形成為階差狀,而成為進一步提高設置含水構件所獲得之效果且具有耐久性的含水構件,從而能提供品質更高的裝置。
<第五實施形態>
基於圖15及圖16對於第五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5進行說明。圖15係機能水生成裝置M5之俯視圖,圖16係C-C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5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 M1相比,如圖16所示,不同之處大致在於:設有具有氣壓供水機構之供水部502來代替具有浮閥機構之供水部2。再者,如圖15所示,底座單元501係形成為當俯視時呈葫蘆型之形狀,蓄水槽540之電解槽部542及杯放置部530形成為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電解槽部42及杯放置部30不同的形狀,但基本構造及功能與其等相同。而且,機能水生成裝置M5中,於底座單元501之葫蘆型之變細之部分(蓄水槽540之接水槽部541與電解槽部542的間隔壁之內部)設有未圖示之電源部。
對於用於使蓄水槽540內維持既定水位的、設於供水部502之氣壓供水機構進行說明。
如圖16所示,於供水部502之接水槽部541上部,配置有瓶狀之槽520。關於瓶狀之槽520,除設於瓶之頸部分前端的圓形之供水開口523外,均係氣密性地形成。而且,接水槽部541之內側壁541A之內面形成為與槽520之外周面一致的尺寸形狀,於接水槽部541之底面設有呈環狀向上方突出之定位突起545。再者,於定位突起545形成有間斷部分,能使電解用水DW流通。
向槽520注入電解用水DW,且將槽520以供水開口523成為下端之方式安裝於接水槽部541內。槽520係藉由接水槽部541之內側壁541A而於水平方向定位,且藉由定位突起545而於垂直方向定位,從而以下端之供水開口523保持水平的姿勢支撐於接水槽部541內。此處,供水開口523係以與放置於杯放置部30之飲水杯50之下側電極板63高度相同(將該高度作為「既定水位」)的方式得以設定支撐。當安裝有槽520時,內部所保持之電解用水DW會自供水開口523流出,而充滿接水槽部541及經由 流路543而與其連通之電解槽部542。若蓄水槽540內之水位上升而供水開口523被電解用水DW之水面封堵,則大氣不會流入至槽520,故而停止供水。若電解用水DW因電解或蒸發而減少從而使接水槽部541內之水位下降,則大氣可能會自供水開口523流入而重新開始供水,使蓄水槽540內維持為既定水位。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蓄水槽540內之水位下降而使大氣能自槽520之供水開口523自然流入的時間點立即開始供水,故而,較先前之浮閥機構能更迅速地應對水位之變動,能更微妙地進行水位調整。而且,氣壓供水機構係如上所述之極其簡單之構成,較先前之浮閥機構能明顯減少構成零件,故而能減少製造成本,抑制零件之缺陷、磨損或調整故障從而提高供水可靠性,提高維護性或耐久性。進而,能使槽520形成為任意之形狀,裝置設計之自由度增大。
此處,對於呈圓形之供水開口523之開口徑進行考察。
表1中表示使具備各種開口徑之供水開口523的槽520保持一定量之(260cc)之水,對於直至水全部被放出為止的放水次數進行計數所得的結果(「無缺口」欄)。再者,自抑制蓄水槽540內之水位變動之觀點出發,認為一次之供水量(自槽520之放水量)較佳為10cc以下。故而,以下,將表1所示之放水次數為26次以上的開口徑視為較佳而進行考察(針對第七實施形態而於下文所述之、關於缺口之形狀尺寸的考察亦同樣如此)。
如表1所示,關於實驗中使用之3種開口徑之槽520中的、供水開口523之開口徑為10.5mm者,當放水5次後,雖然槽520之內部殘留有水,但即便接水槽部541內之水面完全離開供水開口523,亦不重新開 始放水。此時,於供水開口523,觀察到有水凝集之現象。若開口徑小,則可推斷,凝集之水會封堵供水開口523而妨礙大氣之流入,故而水不易自槽520滴下,放水變得不穩定。而且,當開口徑為21.5mm時,於放水23次之時間點,放出全部水。若開口徑大,則可推斷,一次之放水量變多,蓄水槽50內之水位容易變動。
[表1]
根據上述結果,可以說,槽520下端之圓形之供水開口523較佳為以開口徑成為12mm~20mm之圓形的方式形成。若如此形成供水開口523,則能抑制因水之凝集所致的供水停止,且能頻繁地供水而抑制蓄水槽540之水位變動。
<第六實施形態>
基於圖17對於第六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6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6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五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5相同,但不同之處在於具備含水構件290。
含水構件290係與第二實施形態之含水構件290相同,但其形成有半切縫291作為內周部292與外周部293之間的分隔構造。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具備含水構件290之機能水生成裝置中,利用氣壓供水機構進行向蓄水槽540之供水,藉此,構成極其簡單,且能進一步提高電解用水DW向電解池60下表面之下側電極板63之供給的穩定性。即,藉由採用可能會造成故障之零件少、可靠性高的氣壓供水機構,能進一步確實地使含水構件290維持為含有電解用水DW的狀態。相反,氣壓供水機構中,係於大氣能自供水開口523自然流入之時序暫時向蓄水槽540供水,故而,蓄水槽540內之水位會發生微小之變動,但藉由併用含水構件290,能抑制水位變動之影響,提高向下側電極板63之供水之可靠性。
<第七實施形態>
基於圖18及圖19對於第七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7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7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六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 成裝置M6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如圖18所示,於機能水生成裝置M7之槽720之供水開口723之緣部,形成有三角形狀之缺口725。而且,於機能水生成裝置M6之接水槽部541形成有定位突起545,而機能水生成裝置M7之接水槽部741並未形成該定位突起545,取而代之,於槽720之下表面形成有定位凸部726。
本實施形態中,3個缺口725等間隔地形成於供水開口723之緣部。而且,定位凸部726係以呈環狀突出之方式形成於靠近槽720之下表面外周的位置。如圖19所示,當配設有槽720時,定位凸部726抵接於接水槽部741之底面,且以缺口725之頂部成為與電解池60之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式支撐槽720。再者,於定位凸部726形成有間斷部分,從而能使電解用水DW流通。
此處,對於缺口725之形狀尺寸進行考察。
於槽720之供水開口723,形成各種形狀尺寸之缺口725,使槽720內保持一定量(260cc)之水,對於直至水全部被放出為止的放水次數進行計數。將結果示於上述表1之「有缺口」欄中。
關於缺口725之形狀,於表1所示之所有實例中,相較於矩形形狀之缺口725,三角形狀之缺口725之放水次數更多,其為較佳之結果。可推斷,於三角形狀之缺口725,大氣自缺口之頂部流入,變得容易放水。而且,關於實驗中使用之3種開口徑之槽720中的、例如開口徑為10.5mm者,若三角形狀之缺口725之寬度W小於2mm,則與未形成缺口之情況相同,觀察到如下現象:於供水開口723處有水凝集,雖然槽720之內部殘留有水,但即便接水槽部541內之水面完全離開供水開口723,亦不開始放水。 若缺口725之寬度W小,則可推斷無法充分抑制供水開口723處之水之凝集。而且,於開口徑為14.0mm、21.5mm之槽720中的、三角形狀之缺口725之寬度W除以高度H所得之鈍角性W/H之值為5的槽720中,放水次數未達26次。若鈍角性W/H大,則可推斷無法充分發揮促進大氣自缺口725之頂部流入這一缺口之效果。
根據上文所述,可以說,槽720之供水開口723較佳為形成有寬度W為2mm以上、且鈍角性W/H小於5之三角形狀之缺口725。若形成此種形狀尺寸之缺口725,則能抑制因供水開口723處之水之凝集所致的供水停止,且能促進大氣自缺口725頂部之流入而實現頻繁之供水,且能抑制蓄水槽540內之水位變動。
<第八實施形態>
基於圖20及圖21對於第八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8進行說明。機能水生成裝置M8之基本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第七實施形態之機能水生成裝置M7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於槽820之供水開口823具備止水閥829,於接水槽部841形成有開閥凸部849(開閥機構)。
對於止水閥829及開閥凸部849進行說明。
如圖20及圖21所示,止水閥829具備貫通棒829A、螺旋彈簧829B及密封體829C,且裝設於槽820之供水開口823。如圖20所示,於槽820已自接水槽部841卸下之狀態下,藉由套設於貫通棒829A周圍之螺旋彈簧829B對貫通棒829A向下方賦能,而使密封體829C自上方(槽820之內方)壓抵於供水開口823,而使供水開口823被不透水地封堵。再者,本實施形態之槽820中,供水開口緣部823A係部分地向下方延伸出。
另一方面,於蓄水槽840之接水槽部841之中央部,形成有呈延柱狀向上方突出之開閥凸部849。本實施形態之開閥凸部849係以成為中央部849A較周緣部849B更向上方突出之階差狀的方式設置。周緣部849B係以嵌合於突出在槽820下表面之供水開口緣部823A內的方式形成。
如圖21所示,若於接水槽部841內配設槽820,則開閥凸部849之周緣部849B嵌合於供水開口緣部823A內,中央部849A擠壓止水閥29之貫通棒829A之下端而使螺旋彈簧829B壓縮,使該螺旋彈簧829B與受到向下方之賦能之貫通棒829A一同推頂密封體829C。藉此,供水開口823開放,保持於槽820內之電解用水DW流出至接水槽部841內,且利用氣壓供水機構使蓄水槽840內維持為既定水位。
根據本實施形態,能使電解用水DW向裝卸式之槽820之補充作業變得容易。若自蓄水槽840卸下槽820,則藉助於螺旋彈簧829B之作用且利用密封體829C而封堵供水開口823。若使槽820反轉,將貫通棒829A向內方推入且進行供水後鬆開手,則藉由螺旋彈簧829B之作用,利用密封體829C封堵供水開口823,故而即便使槽820反轉,電解用水DW亦不會漏出,可容易地進行槽820向接水槽部841之配設作業。若將槽820直接安裝於接水槽部841,則如上文所述,供水開口823開放,氣壓供水機構自動地發揮功能。
<其他實施形態>
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技術並不限於上述描述及圖式中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例如,如下之實施形態亦屬於其技術範圍。
(1)上述實施形態中,均係針對供水開口形成為圓形者進 行了記載,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楕圓形或多邊形。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均係針對供水開口水平地配置者進行了記載,但並不限於此。機能水生成裝置中,亦可使供水開口傾斜配置,而且,亦可使槽之側面形成為窗狀。
(2)氣壓供水機構之槽並不限於瓶狀。槽只要下部設有供配置於蓄水槽內的供水開口,則可形成為任意形狀且可自由地配置。例如,亦可以將電解槽部之外周部作為接水槽部而包圍杯放置部的方式配設槽。藉由將供水部設置於杯放置部之周圍,能使機能水生成裝置明顯小型化。進而,若空出用於裝卸飲水杯之空間、且將一個或複數個槽配設為塔狀,則可兼具放置飲水杯時之支撐壁的功能。如此,根據氣壓供水機構,機能水生成裝置之設計自由度增大,可提供各種設計之產品。
(3)止水閥、開閥機構並不限於第8實施形態中記載之構成。例如,藉由於槽之供水開口設置電磁閥,於槽之上部形成補充開口且安裝可使該補充開口氣密性地關閉的蓋,從而,能於槽安裝在底座單元之情況下關閉止水閥、打開蓋,而向槽補充電解用水DW。
M1‧‧‧機能水生成裝置
1‧‧‧底座單元
30‧‧‧杯放置部
31‧‧‧間隔壁
32T、33T‧‧‧接觸端子
34‧‧‧嵌合部
42‧‧‧電解槽部
50‧‧‧飲水杯
55‧‧‧包圍壁
56‧‧‧外周壁
60‧‧‧電解池
62‧‧‧上側電極板
62T‧‧‧上側電極端子
63‧‧‧下側電極板
63T‧‧‧下側電極端子
90‧‧‧含水構件
91‧‧‧階差(分隔構造)
92‧‧‧內周部
93‧‧‧外周部

Claims (8)

  1. 一種機能水生成裝置,其具備:飲水杯,可相對於底座單元裝卸;電解池,具備構成上述飲水杯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膜、及設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之上下兩側的一對電極;蓄水槽,設於上述底座單元,對電解用水以供給至上述電解池之下側之方式進行貯存;槽,配置於上述底座單元且向上述蓄水槽補給上述電解用水;及電源裝置,連接於上述一對電極;於上述飲水杯內含有淨水之狀態下,向上述一對電極間供給直流電流以進行水之電解,藉此,於上述飲水杯內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於上述蓄水槽內,以接觸上述電解池之下表面之方式設有含有上述電解用水的含水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於上述飲水杯之外底面,以向下方突出之方式設有包圍上述電解池的包圍壁;上述含水構件形成為亦接觸上述包圍壁之下端部的大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於上述含水構件,在接觸上述包圍壁之區域與接觸上述電解池之區域之間,設有分隔構造。
  4. 一種機能水生成裝置,其具備:飲水杯,可相對於底座單元裝卸;電解池,包含構成上述飲水杯之一部分底面的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 膜、及設於該高分子離子交換樹脂之上下兩側的一對電極;蓄水槽,設於上述底座單元,對電解用水以供給至上述電解池之下側之方式進行貯存;槽,設於上述底座單元,且向上述蓄水槽補給上述電解用水;及電源裝置,連接於上述一對電極;於上述飲水杯內含有淨水之狀態下,向上述一對電極間賦予直流電流以進行水之電解,藉此,於上述飲水杯內生成已提高特定成分之溶存率之機能水;上述槽,除了下部之供水開口外,形成為可氣密,藉由將上述供水開口配置於上述蓄水槽內,在上述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至低於既定水位時,使大氣自上述供水開口自然流入而使上述蓄水槽內維持於上述既定水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上述槽,除了下部之供水開口外,形成為可氣密,藉由將上述供水開口配置於上述蓄水槽內,在上述蓄水槽內之水位下降至低於既定水位時,使大氣自上述供水開口自然流入而使上述蓄水槽內維持於上述既定水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上述供水開口,係以成為開口徑為12mm~20mm之圓形的方式,形成於上述槽之下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上述供水開口,係以成為於緣部具備有缺口之圓形的方式,形成於上述槽之下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能水生成裝置,其中,於上述槽,設有可使上述供水開口封閉的止水閥,於上述底座單元設有使上述止水閥開放的開閥機構。
TW105137860A 2015-11-30 2016-11-18 機能水生成裝置 TW2017313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2608 2015-11-30
JP2016099620A JP2017106094A (ja) 2015-11-30 2016-05-18 機能水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390A true TW201731390A (zh) 2017-09-16

Family

ID=5905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7860A TW201731390A (zh) 2015-11-30 2016-11-18 機能水生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06094A (zh)
KR (1) KR20170063361A (zh)
CN (1) CN106809919A (zh)
TW (1) TW20173139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7059B1 (ko) * 2018-03-30 2020-04-07 주식회사 수본 수소 가스 발생 기기
WO2020089989A1 (ja) * 2018-10-30 2020-05-07 株式会社 ゴーダ水処理技研 水素水及び殺菌水生成装置
US11352273B2 (en) 2019-05-14 2022-06-07 Lg Electronics Inc. Hydrogen water generator
US12091332B2 (en) * 2020-12-21 2024-09-17 Professional Server Certificati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a sprayer bottle into an ozonating sprayer bottle and for making a water reservoir into an ozonated water reservoi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6094A (ja) 2017-06-15
CN106809919A (zh) 2017-06-09
KR20170063361A (ko) 2017-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1390A (zh) 機能水生成裝置
KR200459135Y1 (ko) 포터블 수소풍부수 제조장치
TWI418662B (zh) 電解裝置及微酸性電解水的製造方法
US6387228B1 (en) Electrochemical gene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hydrogen from organic acids
KR101575164B1 (ko) 기능수 생성장치
US20090212132A1 (en) Spray dispenser
US20100288627A1 (en) Atomizing apparatus
JP2013067851A (ja) 減酸素ユニット及び冷蔵庫
KR101748789B1 (ko) 수소함유수 제조 장치
KR101935568B1 (ko) 수소 함유 화장수 제공장치 및 방법
WO2011065289A1 (ja) 給水タンク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解装置
US20210060282A1 (en) Portable gas supply device
KR101892672B1 (ko) 수소수 발생장치
KR102364955B1 (ko) 미용팩용 수소수기.
TWI714257B (zh) 一種具有殺菌消毒功能的製冰機
JP2015181996A (ja) 次亜塩素酸生成装置の電極構造体及び次亜塩素酸生成装置
KR0171495B1 (ko) 리튬전지용 전해액 주입장치
CN114318366B (zh) 电解发生装置
WO2005109547A1 (en) Battery watering device
JP2018027525A (ja) 機能水生成装置
JP2001137854A (ja) 次亜塩素酸含有の除菌水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高濃度食塩水の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次亜塩素酸含有の除菌水製造装置
JP4126501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式水電解装置及び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のピンホール検出方法
KR101646175B1 (ko) 수소 수 생성장치
JP2004167339A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
KR101594279B1 (ko) 수소 처리 방식의 냉,온수 공급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