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0722A - 觸控筆 - Google Patents

觸控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0722A
TW201730722A TW106100965A TW106100965A TW201730722A TW 201730722 A TW201730722 A TW 201730722A TW 106100965 A TW106100965 A TW 106100965A TW 106100965 A TW106100965 A TW 106100965A TW 201730722 A TW201730722 A TW 2017307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state
pen
protrusion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0509B (zh
Inventor
葉鑫
江志文
鄒志強
藍偉豪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0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0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5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23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with a deformable barr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4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means sliding in longitudinally-slotted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筆,適用於電子裝置。觸控筆包括筆管以及筆芯。筆管具有管壁與至少一第一凸起,且第一凸起位於管壁的內側。筆芯可動地穿設於筆管內。筆芯具有筆尖與至少一第二凸起。在第一狀態下,第一凸起錯位於第二凸起。在第二狀態下,第一凸起對位於第二凸起,以使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

Description

觸控筆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筆,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觸控筆。
目前,多數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部分筆記型電腦配置有觸控螢幕,使用者可透過觸碰觸控螢幕的方式操作前述電子裝置。又或者是,透過有線或無線電性耦接於前述電子裝置的觸控板操作前述電子裝置。通常而言,使用者能夠利用其手指觸碰觸控螢幕或觸控板,以操作前述電子裝置執行多數功能。然而,在部分情況下,例如書寫文字、繪圖或其他需精準點觸的動作,使用者便需要一支觸控筆,以精準地對觸控螢幕或觸控板進行點觸的動作。
以整合於電子裝置的觸控筆為例,當使用者無需使用觸控筆時,大多會將觸控筆收納於電子裝置內。為符合電子裝置薄型化的設計趨勢,觸控筆的尺寸也隨之縮減。然而,過細的觸控筆的握持或操作手感並不佳。因此,如何符合電子裝置薄型化的設計趨勢,且保有使用者握持或操作觸控筆的手感,儼然成為相關廠商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筆,其能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筆,適用於電子裝置。觸控筆包括筆管以及筆芯。筆管具有管壁與至少一第一凸起,且第一凸起位於管壁的內側。筆芯可動地穿設於筆管內。筆芯具有筆尖與至少一第二凸起。在第一狀態下,第一凸起錯位於第二凸起。在第二狀態下,第一凸起對位於第二凸起,以使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管還具有握持部,且第一凸起位於與握持部相對應的管壁的內側。在第二狀態下,第一凸起對位於第二凸起,以使筆管的握持部膨脹變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筆更包括筆套,套設於握持部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管還具有多個狹縫,且這些狹縫位於握持部上。各個狹縫的延伸方向與筆芯相對於筆管來回移動的移動方向互為平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筆更包括筆套,套設於握持部上,且覆蓋這些狹縫。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凸起具有第一表面,且第二凸起具有第二表面。在第一狀態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彼此分離。在第二狀態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抵接,以使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任兩相鄰的第一凸起之間界定出凹陷。在第一狀態下,第二凸起收容於凹陷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且第二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任兩相鄰的第一凸起之間界定出第一凹陷,且任兩相鄰的第二凸起之間界定出第二凹陷。在第一狀態下,部分第二凸起分別收容於這些第一凹陷內,且部分第一凸起分別收容於這些第二凹陷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芯還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桿部與第二桿部,筆尖與第二桿部分別位於第一桿部的相對兩側。筆尖與第一桿部相連接,且第二凸起位於第一桿部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筆更包括彈性件,抵接第一桿部與第二桿部。當觸控筆收納於電子裝置內時,觸控筆處於第一狀態,且彈性件被壓縮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觸控筆從電子裝置移出時,彈性件復原而驅動第一桿部與筆尖移動,以使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在第一狀態下,筆尖內縮於筆管,且在第二狀態下,筆尖外露於筆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筆芯還具有末端部。筆尖與末端部分別位於第二凸起的相對兩側,且末端部外露於筆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筆更包括彈性件,套設於筆芯上,且位於筆管內。筆管還具有限位部,限位部位於管壁的內側,且彈性件抵接限位部與末端部。當觸控筆收納於電子裝置內時,觸控筆處於第一狀態,且彈性件被壓縮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觸控筆從電子裝置移出時,彈性件復原而驅動末端部以帶動筆芯移動,使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筆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下,筆尖皆外露於筆管。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觸控筆的筆管的局部的粗細程度可變,當使用者需透過觸控筆對觸控螢幕或觸控板進行點觸的動作時,可使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使得筆管的局部由細變粗,藉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與圖1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圖1A所示的觸控筆100處於第一狀態,且圖1B所示的觸控筆100處於第二狀態。請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00可精準地對觸控螢幕或觸控板進行點觸的動作,以控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執行相應的功能。觸控筆100包括筆管110與筆芯120,其中筆管110可為中空管體,配置用以收容筆芯120於其中。另一方面,筆管110可由聚合物、金屬、記憶金屬、合金、複合材料或其他具彈性與延展性的材料所構成,故筆管110於受力推抵或按壓後可產生適度的彈性變形。筆芯120可由金屬、合金、聚合物、陶瓷或玻璃等材料所構成,且相較於筆管110而言,筆芯120具有較高的剛性。
筆管110具有管壁111與第一凸起112,其中第一凸起112位於管壁111的內側,且第一凸起112可為凸出於管壁111的內側的環狀結構或島狀結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筆芯120可動地穿設於筆管110內,其中筆芯120具有筆尖121、第二凸起122以及桿部123,筆尖121與桿部123相連接,且第二凸起122可為凸出於桿部123的周緣的環狀結構或島狀結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第一狀態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且筆尖121與第二凸起122分別位於第一凸起112的相對兩側。也就是說,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彼此錯位開來,其中第一凸起112所在處的管壁111的外徑為D1,且外徑D1約為5至6毫米。
舉例來說,使用者可透過轉動或推拉等方式使筆芯120沿著移動方向MD來回移動,當筆芯120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使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時,觸控筆100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且第一凸起112對位於第二凸起122,以使筆管110的局部膨脹變形,如圖1B所示。此時,第一凸起112所在處的管壁111的外徑為D2,且外徑D2約為9至10毫米。也就是說,在使觸控筆100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後,可使第一凸起112所在處的管壁111的外徑自D1放大至D2,藉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反之,當使用者透過轉動或推拉等方式使筆芯120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使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時,觸控筆100可自第二狀態回復至第一狀態,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彼此錯位開來,且具彈性與延展性的筆管110可再次回復至未膨脹變形時的狀態,如圖1A所示。
詳細而言,筆管110設有第一凸起112的部分可定義為握持部113,換句話說,第一凸起112位於與握持部113相對應的管壁111的內側。在第二狀態下,筆管110的握持部113因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相互推抵而膨脹變形,故能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如圖1A與圖1B所示,第一凸起112具有第一表面112a,且第二凸起122具有第二表面122a。在第一狀態下,第一表面112a與第二表面122a彼此分離。在第二狀態下,第一表面112a與第二表面122a相抵接,以使筆管的握持部113膨脹變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的截面形狀可為梯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凸起與第二凸起的截面形狀可為矩形、半圓形、半橢圓形或其他適用的幾何形狀。
以下將列舉其他實施例以作為說明。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A與圖2B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本實施的觸控筆100A與第一實施例的觸控筆100大致相似,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凸起112的數量與對應於第一凸起112設置的第二凸起122的數量分別為多個,任兩相鄰的第一凸起112之間界定出第一凹陷114,且任兩相鄰的第二凸起122之間界定出第二凹陷124。在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下,這些第一凸起112與這些第二凸起1221彼此錯位開來,部分第二凸起122分別收容於這些第一凹陷114內,且部分第一凸起112分別收容於這些第二凹陷124內。在第二狀態(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的狀態)下,第一凸起112移出第二凹陷124,且第二凸起122移出第一凹陷114,使各個第二凸起122對位於對應的第一凸起112。在各個第一凸起112與對應的第二凸起122相互推抵的情況下,這些第一凸起112所在的握持部113膨脹變形。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凸起112的數量與第二凸起122的數量分別為多個,且分佈範圍較廣,因此握持部113的範圍也隨之擴大,藉以提供使用者較大的握持範圍。
另一方面,觸控筆100A可包括按鍵130、電路板140、電池150、第一感應器160以及第二感應器170,其中按鍵130設置於桿部123上,且例如是位於第二凸起122的第二表面122a上。按鍵130與電路板140電性連接,其中電路板140與桿部123相連接,且按鍵130較電路板140靠近筆尖121。電路板140上可設有處理器與無線傳輸模組(例如紅外線或藍芽收發模組),其中按鍵130、第一感應器160以及第二感應器170分別電性連接於電路板140,且電池150配置用以提供按鍵130、第一感應器160、第二感應器170以及電路板140運作時所需的電力。
電池150與電路板140相連接,第二感應器170與電池150相連接,且電池150位於電路板140與第二感應器170之間。桿部123與第一感應器160相連接,第一感應器160與筆尖121相連接,且第一感應器160位於桿部123與筆尖121之間。舉例來說,第一感應器160可為壓力感測器,配置用以感測施加於筆尖121上的壓力大小,並傳送相應的數值至電路板140上的處理器。第二感應器170可為重力感測器(G-sensor),其感測所得的訊號可傳送至電路板140上的處理器,以透過處理器來判斷使用者操作觸控筆100A的動作。另一方面,電路板140上的無線傳輸模組可將處理器運算處理後所得的訊號傳送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在本實施例中,按鍵130可為電子開關,當觸控筆100A自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的狀態)時,位於第二凸起122的第二表面122a上的按鍵130受到第一凸起112的第一表面112a的推抵而產生啟動訊號,並傳送至電路板140上的處理器,以開啟觸控筆100A的觸控功能。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實施例的觸控筆100也可設置有按鍵130、電路板140、電池150、第一感應器160以及第二感應器170等相同或相似元件。
圖3A與圖3B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A與圖3B,本實施例的觸控筆100B的內部結構可與觸控筆100或100A的內部結構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說,觸控筆100B使握持部113膨脹變形的機制與觸控筆100或100A相同或相似。詳細而言,觸控筆100B更包括筆套180,其中筆套180套設於握持部113上,且可由橡膠或近似的材料所構成。因此,當使用者以其手指握持於握持部113時,筆套180可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藉以防止觸控筆100B不慎自使用者的手中滑落。另一方面,當觸控筆100B自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的狀態)時,筆套180會隨著握持部113膨脹變形。
圖4A與圖4B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的觸控筆100C的內部結構可與觸控筆100或100A的內部結構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說,觸控筆100C使握持部113膨脹變形的機制與觸控筆100或100A相同或相似。詳細而言,觸控筆100C的筆管110還具有多個狹縫115,其中這些狹縫115位於握持部115上,且互為平行的這些狹縫115貫穿管壁111。各個狹縫115的延伸方向ED與筆芯120相對於筆管110來回移動的移動方向MD互為平行。當觸控筆100C自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的狀態)時,這些狹縫115會隨著握持部113膨脹變形而擴張開來。也就是說,這些狹縫115有助於確保握持部113均勻地膨脹變形。
圖5A與圖5B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A與圖5B,本實施的觸控筆100D與第一實施例的觸控筆100C大致相似,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筆100D進一步將筆套180套設於握持部113上,以覆蓋這些狹縫115。如此為之,不僅能保有觸控筆100D的外觀的完整性,也能防止觸控筆100D不慎自使用者的手中滑落。
圖6A與圖6B是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觸控筆自電子裝置內取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6A與圖6B,電子裝置10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且具有收納觸控筆100E所用的收納槽11。當觸控筆100E收納於收納槽11內時,觸控筆100E處於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00E使握持部113膨脹變形的機制與觸控筆100或100A相同或相似,故不重複贅述。詳細而言,觸控筆100E的筆芯120的桿部123可包括彼此相對的第一桿部123a與第二桿部123b,其中筆尖121與第二桿部123b分別位於第一桿部123a的相對兩側,筆尖121與第一桿部123a相連接,且第二凸起122位於第一桿部123a上。
觸控筆100E更包括彈性件190,其相對的兩端部分別抵接第一桿部123a與第二桿部123b,也就是說,第一桿部123a與第二桿部123b分別位於彈性件190的相對兩側。在觸控筆100E處於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下,彈性件190被壓縮於第一桿部123a與第二桿部123b之間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觸控筆100E從收納槽11移出時,彈性件190復原而驅動第一桿部123a與筆尖121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使觸控筆100E自第一狀態(筆尖121內縮於筆管110的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的狀態)。
進一步而言,由於觸控筆100E自電子裝置10取出後,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彼此對位且相互推抵,因此筆管110的握持部113能膨脹變形而變粗,藉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另一方面,在將觸控筆100E收回至收納槽11時,筆芯120可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令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再次錯位開來,進而讓筆管110的握持部113回復至未膨脹變形時的狀態。此時,筆管110的握持部113由粗變細,故能使觸控筆100E順利地收納於輕薄的電子裝置10內。
圖7A與圖7B是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觸控筆自電子裝置內取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7A與圖7B,電子裝置10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且具有收納觸控筆100F所用的收納槽11。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筆100F的筆芯120還具有末端部125,其中筆尖121與末端部125分別位於第二凸起122(或桿部123)的相對兩側,末端部125與桿部123相連接,且末端部125外露於筆管110。另一方面,在第一狀態下,觸控筆100F的筆尖121外露於筆管110,且第二凸起122較第一凸起112靠近筆尖121。也就是說,第二凸起122位於第一凸起112與筆尖121之間,且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彼此錯位開來。
另一方面,觸控筆100F更包括彈性件191,其套設於筆芯120上,且位於筆管110內。在本實施例中,筆管110還具有限位部116,其中限位部116位於管壁111的內側,且彈性件191的相對的兩端部分別抵接限位部116與末端部125。當觸控筆100F收納於收納槽11內時,觸控筆100F處於第一狀態,彈性件191被壓縮於限位部116與末端部125之間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觸控筆100F從收納槽11移出時,彈性件191復原而驅動末端部125以帶動筆芯120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使觸控筆100F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此時,筆尖121仍外露於筆管110,但處於第二狀態下的筆尖121較處於第一狀態下的筆尖121靠近筆管110,或者是與筆管110相抵接。
進一步而言,由於觸控筆100F自電子裝置10取出後,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彼此對位且相互推抵,因此筆管110的握持部113能膨脹變形而變粗,藉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另一方面,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末端部125的方式使筆芯120沿著移動方向MD移動,以使第一凸起112與第二凸起122再次錯位開來,進而讓筆管110的握持部113回復至未膨脹變形時的狀態。此時,筆管110的握持部113由粗變細,故能使觸控筆100F順利地收納於輕薄的電子裝置10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筆可透過彼此分離或相互推抵的筆管的第一凸起與筆芯的第二凸起來改變筆管的局部的粗細程度,當使用者需透過觸控筆對觸控螢幕或觸控板進行點觸的動作時,可使筆管的第一凸起與筆芯的第二凸起相互推抵而使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藉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握持或操作手感。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電子裝置
11‧‧‧收納槽
100、100A~100F‧‧‧觸控筆
110‧‧‧筆管
111‧‧‧管壁
112‧‧‧第一凸起
112a‧‧‧第一表面
113‧‧‧握持部
114‧‧‧第一凹陷
115‧‧‧狹縫
116‧‧‧限位部
120‧‧‧筆芯
121‧‧‧筆尖
122‧‧‧第二凸起
122a‧‧‧第二表面
123‧‧‧桿部
123a‧‧‧第一桿部
123b‧‧‧第二桿部
124‧‧‧第二凹陷
125‧‧‧末端部
130‧‧‧按鍵
140‧‧‧電路板
150‧‧‧電池
160‧‧‧第一感應器
170‧‧‧第二感應器
180‧‧‧筆套
190、191‧‧‧彈性件
D1、D2‧‧‧外徑
ED‧‧‧延伸方向
MD‧‧‧移動方向
圖1A與圖1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2A與圖2B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與圖3B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4A與圖4B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5A與圖5B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觸控筆自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6A與圖6B是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觸控筆自電子裝置內取出的剖面示意圖。 圖7A與圖7B是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觸控筆自電子裝置內取出的剖面示意圖。
100‧‧‧觸控筆
110‧‧‧筆管
111‧‧‧管壁
112‧‧‧第一凸起
112a‧‧‧第一表面
113‧‧‧握持部
120‧‧‧筆芯
121‧‧‧筆尖
122‧‧‧第二凸起
122a‧‧‧第二表面
123‧‧‧桿部
D1‧‧‧外徑
MD‧‧‧移動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觸控筆,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觸控筆包括: 一筆管,具有一管壁與至少一第一凸起,且該第一凸起位於該管壁的內側;以及 一筆芯,可動地穿設於該筆管內,該筆芯具有一筆尖與至少一第二凸起,在一第一狀態下,該第一凸起錯位於該第二凸起,在一第二狀態下,該第一凸起對位於該第二凸起,以使該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筆管還具有一握持部,且該第一凸起位於與該握持部相對應的該管壁的內側,在該第二狀態下,該第一凸起對位於該第二凸起,以使該筆管的該握持部膨脹變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 一筆套,套設於該握持部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筆管還具有多個狹縫,且該些狹縫位於該握持部上,各該狹縫的延伸方向與該筆芯相對於該筆管來回移動的移動方向互為平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 一筆套,套設於該握持部上,且覆蓋該些狹縫。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一凸起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該第二凸起具有一第二表面,在該第一狀態下,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彼此分離,在該第二狀態下,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相抵接,以使該筆管的局部膨脹變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一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任兩相鄰的該些第一凸起之間界定出一凹陷,在該第一狀態下,該第二凸起收容於該凹陷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第一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且該第二凸起的數量為多個,任兩相鄰的該些第一凸起之間界定出一第一凹陷,且任兩相鄰的該些第二凸起之間界定出一第二凹陷,在該第一狀態下,部分該些第二凸起分別收容於該些第一凹陷內,且部分該些第一凸起分別收容於該些第二凹陷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筆芯還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桿部與一第二桿部,該筆尖與該第二桿部分別位於該第一桿部的相對兩側,該筆尖與該第一桿部相連接,且該第二凸起位於該第一桿部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 一彈性件,抵接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當該觸控筆收納於該電子裝置內時,該觸控筆處於該第一狀態,且該彈性件被壓縮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該觸控筆從該電子裝置移出時,該彈性件復原而驅動該第一桿部與該筆尖移動,以使該觸控筆自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在該第一狀態下,該筆尖內縮於該筆管,且在該第二狀態下,該筆尖外露於該筆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該筆芯還具有一末端部,該筆尖與該末端部分別位於該第二凸起的相對兩側,且該末端部外露於該筆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筆,更包括: 一彈性件,套設於該筆芯上,且位於該筆管內,其中該筆管還具有一限位部,該限位部位於該管壁的內側,且該彈性件抵接該限位部與該末端部,當該觸控筆收納於該電子裝置內時,該觸控筆處於該第一狀態,且該彈性件被壓縮而產生彈性變形,當該觸控筆從該電子裝置移出時,該彈性件復原而驅動該末端部以帶動該筆芯移動,以使該觸控筆自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觸控筆,其中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下,該筆尖皆外露於該筆管。
TW106100965A 2016-02-18 2017-01-12 觸控筆 TWI6305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97102P 2016-02-18 2016-02-18
US62/297,102 2016-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0722A true TW201730722A (zh) 2017-09-01
TWI630509B TWI630509B (zh) 2018-07-21

Family

ID=5963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965A TWI630509B (zh) 2016-02-18 2017-01-12 觸控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4816B2 (zh)
CN (1) CN107092371B (zh)
TW (1) TWI6305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569B (zh) * 2021-04-14 2023-02-21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結構以及筆殼單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4517B (zh) * 2017-03-16 2019-07-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總成
JP6934777B2 (ja) * 2017-08-31 2021-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ペ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11815968B2 (en) * 2017-12-14 2023-11-14 Societe Bic Stylus for a touchscreen
EP3499346A1 (en) * 2017-12-14 2019-06-19 Société BIC Active stylus
US10809821B2 (en) * 2018-09-21 2020-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king of stylus slot in various positions
CN109367279B (zh) * 2018-10-27 2021-07-30 南京天稻智慧教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圆珠笔
CN110602287B (zh) * 2019-09-20 2021-08-0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897446B (zh) * 2020-07-31 2022-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写笔、电子设备和输入设备套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834A (en) * 1982-04-02 1984-10-09 Bean Donald F Writing instrument projectable by fluid pressure
US6164855A (en) * 1998-03-26 2000-12-26 Bic Corporation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finger gripping device
CN2524288Y (zh) * 2002-01-04 2002-12-04 亚坦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屏幕触控笔
US6819557B2 (en) * 2003-01-29 2004-11-16 David Michael Lilenfeld Ergonomic stylus storable in the pen slot of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N101295213A (zh) * 2007-04-28 2008-10-2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以及具有此触控笔的电子装置
CN101359260A (zh) * 2007-08-04 2009-02-04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粗细的触控笔
CN201181455Y (zh) * 2008-03-25 2009-01-1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膨胀的触控笔及用来固定触控笔的定位结构
CN201548880U (zh) * 2009-11-23 2010-08-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卡合装置
KR101940565B1 (ko) * 2012-08-02 2019-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타일러스 펜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TWM459446U (zh) * 2013-01-17 2013-08-11 Giant Young Stationery Co Ltd 按壓式觸控筆
TWI509474B (zh) * 2014-05-01 2015-11-21 Quanta Comp Inc 觸控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569B (zh) * 2021-04-14 2023-02-21 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結構以及筆殼單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34816B2 (en) 2019-10-08
CN107092371B (zh) 2020-07-07
TWI630509B (zh) 2018-07-21
US20170239977A1 (en) 2017-08-24
CN107092371A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0509B (zh) 觸控筆
TWI503707B (zh) Active stylus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CN107924241B (zh) 电子产品中的环形按钮组件
JP5369122B2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用スタイラス
US20110261026A1 (en) Stylus for cellular phone
US9977520B2 (en) Stylus with capacitive slide and grip sensors
US10606376B2 (en) Retractable stylus
US20130127791A1 (en) Thumb or Finger Devices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ips & Other Features for Use with Capacitive Touch Screens and/or Mechanical Keyboards Employed in Smartphones & Other Small Mobile Devices
JP2021507357A (ja)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
TWM302070U (en) Key module
TWI403924B (zh) 觸控筆與電子裝置
KR100557123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KR101614575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펜 겸용 볼펜
US11086414B2 (en) Mouse device
US9001043B2 (en) Mouse device
CN203520330U (zh) 一种两指控光电小鼠标
KR102203278B1 (ko) 굵기 조절이 가능한 전자펜
CN113220148A (zh) 触控笔控制方法、触控笔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TWM589826U (zh) 可伸縮之觸控筆
US9703377B2 (en) Wearable triggering device
CN103488315A (zh) 一种两指控光电小鼠标
CN111045478A (zh) 电子装置
CN211577861U (zh)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14743B (zh) 指点设备
TWM627412U (zh) 觸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