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2416A -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 Google Patents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2416A
TW201722416A TW104144625A TW104144625A TW201722416A TW 201722416 A TW201722416 A TW 201722416A TW 104144625 A TW104144625 A TW 104144625A TW 104144625 A TW104144625 A TW 104144625A TW 201722416 A TW201722416 A TW 2017224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mor
cancer
saikosaponi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e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ing-Chuan Kan
Shih-Yao Lin
Original Assignee
He Xua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 Xuan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 Xua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144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722416A/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2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2416A/zh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含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醫藥組成物,其係用於製備治療個體癌症用之藥物,該醫藥組成物至少包含藥學上有效量之柴胡皂苷化合物、及二氯醋酸鹽;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的總含量(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相對於二氯醋酸鹽的總含量(DCA)的比率(Saikosaponin a :DCA)為在約1:1至1:25000之範圍。

Description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含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醫藥組成物,其係用於製備治療個體癌症用之藥物,該醫藥組成物至少包含藥學上有效量之柴胡皂苷化合物、及二氯醋酸鹽;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的總含量為在約0.01重量%至約65.0重量%之範圍;該二氯醋酸鹽的總含量為在約0.01重量%至約65.0重量%之範圍。
在台灣,近數十年來,罹患癌症或惡性腫瘤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醫學上所稱「腫瘤」包括良性與惡性的腫瘤,通常指不正常的細胞增生形成累贅,甚至於侵犯周圍或遠處的細胞組織影響正常生理功能。常見的癌症包括肝癌、直腸癌、大腸癌、食管癌、胃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鼻咽癌、腦腫瘤、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血癌與骨癌等;其中殺傷力最強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分別約占癌症死亡人數的18%、10%和9%。
各種惡性的腫瘤一般統稱為「癌症」,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處於失控狀態,能侵入正常組織並侵犯周圍組織,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淋巴系統或腔內轉移至遠離其起源的部位生長,嚴重挑戰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癌症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導向治療、免疫治療、激素治療、冷凍治療、加溫治療、血管生成抑制劑療法、及中醫療法、中草藥劑治療等。
在各種的癌症治療方法中,手術、放療、化療為目前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根據病人癌症種類、位置及所處的時期而採用不同的療法。外科切除手術以摘除癌症發病部位之細胞組織為主;而放療、化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常細胞也有損傷,副作用大且患者生活品質差、生存率低。然而,無論是採取外科切除手術、化學治療方法、或放射線治療手段,皆屬破壞人體細胞、組織甚至器官之不可逆方法。
隨著對細胞死亡現象、分子機理的探究成果,人們對於抗癌藥物的篩選已有了全新的認識,因而對癌症患者比較不會造成不可逆二次傷害之方法,例如,利用含有中草藥或其萃取物成分之藥劑,來對腫瘤細胞特定信號途徑或特定的癌細胞靶位點進行治療之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
葉酸呈黃色結晶,難溶於水必需溶於特定有機溶劑,製備過程需全程避光。葉酸是人體重要之維生素,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外攝取之。葉酸可與細胞表面之葉酸受體結合,再經細胞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內。在藥物傳輸上,將葉酸嫁接為配體(Ligand),對於細胞膜上奈米載體之內吞作用中,葉酸受體則有加強性之功能存在。葉酸受體在正常細胞中表現不明顯,但在腫瘤細胞中過度表現,利用此特點將與葉酸形成共軛物 之大分子藥物則可提高對以上癌細胞之標靶性結合。
藉由葉酸之γ羧基( γ-carboxylic acid )與高分子物質結合產生之共價衍生物,可提高葉酸受體之親和力,而使細胞接受到葉酸受體之結合物被認為是相當有效之受體型標靶。葉酸合成物藉由細胞內吞作用進入細胞 再藉由囊泡運輸到細胞質中將藥物釋放於細胞質,接著未接收得葉酸受體會回到細胞表面繼續接受其它葉酸合成物。在研究中可利用葉酸合成物與葉酸受體之特性將抗癌藥物送至細胞質中釋放為裝載抗癌藥物之良好物質。
玻尿酸單體結構為N乙醯葡萄醣胺(N-acetyl-D-glucosamine)與葡萄糖醛(D-glucuronic acid)結合之雙醣體可維持細型態之完整 。研究指出許多腫瘤細胞對於玻尿酸受體程正調控方式表達,以至於玻尿酸在腫瘤細胞上有較高之親和力。對於與玻尿酸受體主要相關之腫瘤細胞對於CD44有較高之激活與過度表達。而玻尿酸可為良好之載體材料,與帶有正電性之高分子自組裝奈米粒子成為對CD44有良好敏感性之奈米載體。
殼聚醣(Chitosan)為幾丁質(Chitin)經去乙醯化後之產物 其結構為D-胺基葡萄糖與N-乙醯-D-胺基葡萄糖,以β-1,4醣苷鍵連結而成之天然高分子聚合體,為一類似纖維素之高分子物質。當幾丁質(Chitin)去乙醯達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即可稱為幾丁聚糖或稱殼聚醣(Chitosan)。殼聚醣(Chitosan)具遊離之胺基,帶正電性,與細胞有良好之生物相容性,不具毒性,不易引起免疫反應等優點。殼聚醣(Chitosan)因具有較強之正電性可與帶負電性之高分子物質自組裝成奈米載體,也可與多種高分子透過接枝共聚合得到具親性水性 疏水性 PH敏感 之側鏈之共軛聚合物,本研究主要利用殼聚醣(Chitosan)之此特點而將葉酸(Folic Acid)與殼聚醣(Chitosan)接枝成Chitosan- Folic Acid5之共軛聚合物。
CD44為穿膜醣蛋白  含有20 exon之基因編碼產物 是細胞中之黏著酚子 某些醣蛋白在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之角色 如同抗體與抗原結合,醣蛋白也有相同之免疫反應。CD44受體大量分布在癌細胞表面,CD44會與透明質酸結合。CD44對於癌細胞活動中之遷移 增殖 移轉扮演重要角色。因腫瘤之侵襲與移轉主要由細胞外間質開始 而CD44可能參與腫瘤細胞之侵襲與移轉過程。
CD44在正常細胞上多處於靜止狀態,不具有與HA結合的活性,在腫瘤細胞上則處於高度活化狀態,能夠結合HA。基於CD44在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表面活化狀態差異,提示腫瘤細胞表面高度活化的CD44能夠作為理想的靶點分子,用於腫瘤靶向治療。
CD44與HA的結合,可以有效減小腫瘤體積,抑制腫瘤轉移;以HA為靶向分子製作藥物靶向CD44能夠有效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聚集,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達到靶向治療腫瘤的效果。CD44是一種透明質酸的受體,參與胞外基質在癌化訊息傳導上的調控進而在癌症的生成扮演重要角色。相關研究發現CD44在癌細胞生長、存活與轉移等現象皆有所參與。而它也是個眾所皆知的癌幹細胞標記。最近的研究指出CD44結合其配體或抗體後能進行核易位,並形成轉錄複合而參與癌細胞轉化癌幹細胞表型之重編程。CD44在肝癌細胞中大量表現。
原發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占第2位。隨著臨床診療技術、外科手術技術的成熟和各種非手術治療的發展,使得原發性肝癌的預後較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於術後復發、術後併發症以及腫瘤發現過晚等原因,原發性肝癌的長期生存率偏低。因此,規避原發性肝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預防肝癌細胞形成顯得尤為重要。先前研究指出以二乙基亞硝胺(diethylnitro samine,DEN)灌胃誘發大鼠肝癌模型,觀察利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對肝癌形成的預防作用。研究結果顯示SSd不僅可以減輕DEN的毒性作用,改善大鼠的一般狀況,還能使血清肝功能指標ALT、AST、ALP、GGT、AFU等明顯下降,癌細胞分化程度高、異型性低,證實了SSd對肝癌細胞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另外研究指出利用乙醇損傷肝細胞模型,柴胡有效成分SSd對乙醇損傷肝細胞之保護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給予SSd保護後,血清AST、ALT活性及TG含量明顯降低,MDA含量明顯降低,肝組織SOD、GSH及GSH-px活性明顯升高,肝細胞存活率亦有明顯升高。
國外研究發現,環氧化酶-2(COX-2)和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β(C/EBPβ)在肝癌組織中過量表達,顯示COX-2與C/EBPβ可能通過引起慢性炎症等機制引發肝癌,而SSd能夠通過抑制這兩種蛋白的表達阻止DEN的致癌作用。
簡而言之,SSd的保護作用機制可能是:(1)抗脂質過氧化,抑制自由基的產生。(2)抑制炎性細胞因數釋放,穩定肝細胞膜系統。
在華人原發性肝癌的患者中,有B型肝炎感染背景者占90%以上。B型肝炎後肝硬化是原發性肝癌發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治療B型肝炎可以作為預防肝癌發生的一種手段。Chiang等通過實驗觀察SSa、SSc、SSd對HBV感染的人類肝癌細胞(HepG 22.2.15細胞)之抗病毒活性,結果發現SSc能夠顯著的降低培養基中HBeAg的表達,這種抑制作用並非由於SSc的細胞毒性亦或是抑制HepG 22.2.15細胞的增殖,而是通過抑制HBV病毒DNA之複製。此外,雖然SSd對HepG 22.2.15細胞有細胞毒作用,但不能抑制HBV病毒增殖。Chang等研究小柴胡湯和柴胡粗皂苷之抗B型肝病毒效應發現,柴胡粗皂苷能夠抑制HBV DNA的複製和HbsAg之表現。
另一方面,藉由抑制肝癌細胞DNA合成方面,在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在肝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主要因素是癌細胞增殖活性的增高,而細胞凋亡的作用相對較小。因此,在治療肝癌的過程中,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顯得尤為重要。研究指出在體外培養人肝癌HepG2細胞,觀察不同品質濃度的SSd對HepG2細胞增殖以及細胞週期的影響。其結果顯示SSd能明顯的抑制HepG2細胞的增殖,且以10 mg/L的SSd作用48 h的抑制作用最明顯,並能使細胞週期G1/S檢驗點發生阻滯,使細胞不能從G1期進入到S期,處於S期的細胞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其機制可能與SSd抑制肝癌細胞DNA合成有關。
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是一種DNA聚合酶的附屬蛋白,在DNA複製的起始和延長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其水準的高低也是檢驗細胞增殖的重要指標。而C-myc基因是一種核內原癌基因,參與促進細胞增殖、調節細胞週期等多種作用,其表達可能是使細胞獲能進入S期的關鍵。PCNA和C-myc在DEN誘發的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狀態,而SSd干預可以抑制PCNA和C-myc的表達,從而進一步說明SSd下調PCNA和C-myc可能是其抑制肝癌細胞DNA合成的機制之一。
另一研究方式會針對調節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來達到抑制癌症的效果,藉由控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ERK)是真核生物信號傳遞網路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基因表達調控和細胞質功能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先前研究指出ERK信號通路可以誘導抑癌基因p15/INK4b和p16/INK4a表達,所編碼的P15、P16蛋白可以直接與CDK6、CDK4結合,阻止CDK與cyclinD結合成全酶磷酸化RB蛋白,從而使細胞停滯於G1/S轉換點。SSa不僅可以明顯加強ERK的磷酸化,還可以使MAPK級聯反應下游轉錄因數的磷酸化也明顯增強,進而對肝癌細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另外,SS還可能通過調節原癌基因c-jun、junB和c-fos的表達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先前研究發現SSd可能通過下調COX-2的表達,抑制PGE2產生,對肝癌細胞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且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 《誘導肝癌細胞凋亡與分化》 (線粒體凋亡途徑)
在研究文獻上發現可以透過調控使線粒體凋亡途徑達到誘導肝癌細胞凋亡與分化的效果。而天冬氨酸特異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s,Caspases)家族是哺乳動物細胞程式性死亡的起始者和執行者。目前認為Caspase-3與Caspase-7在Caspase級聯反應中作為執行者,是細胞凋亡發生的關鍵環節。SSd對HepG2人肝癌細胞的細胞毒性是通過啟動Caspase3和Caspase7,導致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分裂,進而促使細胞凋亡。
某些先前研究發現,SSd能夠抑制兩種人肝癌細胞株(HepG2和Hep3B)的細胞增殖,並呈劑量依賴關係。SSd通過誘導p53基因表達,進一步上調p21/WAF1的表達,使HepG2細胞的細胞週期停留在G1期,誘發肝癌細胞凋亡。另外,SSd誘導的凋亡效應還與FAS/APO-1基因及它的兩種配體——膜結合型FAS配體(mFASL)和可溶性FAS配體(sFASL)以及BAX蛋白有關聯。相關研究進一步發現,SSd通過增加胞漿內I-κBα的數量,下調細胞核中NF-κB基因的表現,從而抑制肝癌細胞的存活信號,進而使HepG2和Hep3B細胞中Bcl-X之表達下降,引起肝癌細胞凋亡。研究發現,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產生之PGE2能促進Bcl-2基因的表達以及下調p53的下游靶基因,抑制腫瘤細胞的凋亡。COX-2的翻譯和表達受到許多因素調控,Ca2 + 作為第二信使可能參與其中。SSd作用之SMMC-7721細胞內Ca2 + 濃度明顯升高,顯示細胞內Ca2 + 濃度可能是SSd影響肝癌細胞COX-2表達和PEG2生成,誘導細胞凋亡的機制之一。STAT3信號通路過度啟動後可以誘導凋亡抑制基因的高表達,SSd能夠一致性地下調肝癌細胞STAT3、pSTAT3和COX-2的表達,且STAT3、pSTAT3表達下降與COX-2表達下降呈正相關性,提示SSd也可能通過抑制STAT3的磷酸化下調COX-2的表達,達到促進肝癌細胞凋亡的目的。
先前研究發現,SSd能使肝癌細胞形態向正常方向逆轉演變,SSd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細胞收縮變圓,細胞著色較一致,大小較一致,平均核面積減少,核分裂象細胞減少。SSd誘導分化作用在低濃度時最為明顯,較高濃度時細胞毒作用較明顯,並呈現一定的凋亡作用,而分化作用反而不及低濃度組。其機制可能與上調P38MAPK,下調NF-κB的表達有關。Zhu等研究發現,肝癌細胞高分泌AFP和低合成白蛋白是其惡性表型的重要標誌,而SSd處理後,HepG2細胞形態趨於正常,AFP分泌降低,白蛋白合成能力提高,顯示SSd能夠誘導HepG2細胞向正常細胞方向分化。p27基因與細胞分化有關,參與細胞週期的負調控,其蛋白在G1末期與E/cdk2複合物結合,抑制cdk2的活性,使細胞從G1/S期這個關鍵的細胞週期檢驗點中撤出而進入分化過程。SSd通過上調p27基因mRNA的表達以及引起細胞週期分佈改變起到逆轉HepG2細胞惡性表型的作用。 《抑制肝癌細胞浸潤與轉移》 (抑制細胞外基質降解)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多血管性的惡性腫瘤。腫瘤在發生侵襲時,能夠刺激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表達和抑制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的表達,從而降解細胞外基質(ECM),實現對周圍組織的浸潤和轉移。研究發現,MMP-2、MMP-13、TIMP-2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明顯增高。Jia等研究發現,SSd能夠使肝癌組織中的多配體蛋白聚糖2(syndecan-2)、MMP-2、MMP-13、TIMP-2的表達下降。SSd可能通過抑制syndecan-2的表達減少細胞間黏附作用,通過下調MMP-2、MMP-13、TIMP-2的表達防止細胞外基質和血管基底膜的降解,阻止肝癌細胞的向外周及血管浸潤與轉移。 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成
腫瘤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形態學基礎,它不僅是腫瘤細胞營養物質的來源,也是腫瘤細胞發生轉移的通道。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數(VEGF)是針對內皮細胞特異性最高和促血管生成作用最強的因數之一。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體(Ang/Tie2)在機體生理或病理條件下能夠調節新生血管的形成、重塑、成熟及穩定等過程,並獨立于VEGF徑路調節腫瘤血管生成。HIF-1在缺氧誘導的腫瘤血管形成及腫瘤缺氧適應過程中起主導作用。HIF-1α只有在缺氧條件才能穩定的結合β亞單位形成異二聚體,招募協同刺激因數CBP/P300,作用於HRE,調節相應靶基因的表達。CD34標記的微血管是真正的新生腫瘤血管,CD34在正常大鼠及誘癌早、中期肝組織表達量極低,只有在誘癌晚期表達才明顯增加。COX-2催化生成的PGE2一方面通過與核受體過氧化物酶增殖物啟動受體δ(PPARδ)結合直接進入核內誘導VEGF基因表達,另一方面COX-2亦可直接作用于內皮細胞誘導Ang-2的表達。另外,STAT3信號通路是在誘導和基礎水準的HIF-1α表達過程中的必要因素,PI3K/AKT信號通路是誘導水準HIF-1α表達的關鍵通路之一,STAT3活化後又能促進AKT的表達[28],且COX-2表達陽性時,CD34標記的微血管密度(MVD)值明顯增加[27]。這些方面都提示COX-2可能作為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靶點之一。SSd能夠抑制STAT3/COX-2的表達,進而下調VEGF、Ang/Tie2、HIF-1α、CD34的表達,抑制肝癌的腫瘤血管形成。 《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力》
對抗原提呈細胞的影響樹突狀細胞(DC)是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提呈細胞,是機體免疫應答的始動者。DC失活和抗原提呈細胞(APC)功能的缺失是腫瘤逃逸免疫監視的重要原因。肝癌細胞分泌的多種細胞因數能夠抑制CD34造血幹細胞向DC定向分化,減少DC的來源,而且還能引起DC細胞功能缺陷,誘導DC凋亡。研究表明,腹腔注射SS可以引起小鼠腹膜巨噬細胞顯著聚集,並啟動其吞噬功能。SSa也具有協同GM-CSF、IL-4和TNF-α等細胞因數促進DC成熟的作用。 對淋巴細胞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SS能夠刺激T、B細胞的活化參與機體的免疫調節,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CD4+/CD8+比例是否協調是反應細胞免疫平衡的敏感指標。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常出現紊亂,表現為CD4+T細胞水準下降(可使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逃逸),CD8+T細胞水準上升(是引起細胞免疫損害的基礎),CD4+/CD8+比值下降。SSd能夠使DEN誘發的大鼠肝癌模型T淋巴細胞亞群CD4+、CD4+/CD8+明顯回升,CD8+下降,對肝癌大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逆轉肝癌細胞多藥耐藥性》
腫瘤的多藥耐藥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是指惡性腫瘤細胞接觸一種抗癌藥物後,繼而對多種結構不同、作用機制各異的其他抗癌藥物產生耐藥性。MDR的發生機制與MDR細胞膜上的P-gp過度表達有關,P-gp將抗癌藥物排出,使細胞內藥物積累減少。它無疑是腫瘤化學治療的一大難題。柴胡提取物可以降低肝癌細胞BEL-7402細胞內游離Ca2+濃度,具有類似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的效應,且這種作用具有非劑量依賴效應,它通過在MDR1基因翻譯水準上抑制P-gp的合成與活性,增加腫瘤細胞內的化療藥物濃度,克服耐藥性,提高化療效果。有研究者進一步發現,SSa和SSd能夠通過增強caspase3的活性,使其底物PARP分裂,進而增強腫瘤細胞對順鉑的敏感性,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這種作用是通過誘導活性氧簇(ROS)在細胞中的積聚而實現的。因此,SSa和SSd能夠提高順鉑的化療效果,逆轉MDR,可作為臨床上實體腫瘤的化療增敏劑。
癌細胞能量主要來自糖代謝.葡萄糖在體內氧化分解的途徑包括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糖酵解依賴分佈於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體將胞外毛細血管內的葡萄糖轉運入胞內,通過己糖激酶(HK)、磷酸葡萄糖異構酶(PGI)、磷酸果糖激酶(PFK)等糖酵解酶分解代謝,生成終產物丙酮酸.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通過轉運蛋白,進入線粒體內氧化脫羧生成乙醯輔酶 A,後者進入三羧酸迴圈(TCA),徹底氧化成H2O和CO2.在缺氧條件下,丙酮酸轉化成乳酸,並通過分佈於胞膜的單羧基轉運體分泌至胞外,進入血液迴圈,到達肝臟後通過糖異生作用,轉變成肝糖原或血糖,形成乳酸迴圈.細胞活性和能量狀態密切相關,惡性腫瘤由於其生長迅速,出現葡萄糖攝取量增高、糖酵解增加和乳酸堆積現象.
腫瘤具有六大顯著特徵:自我增殖能力、凋亡抵抗、無限的複製潛能、對抗生長信號的不敏感性、持續的血管生成能力和組織侵襲轉移能力.關於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特性,德國生化和生理學家Otto Warburg提出了著名的“瓦伯格效應” :即使在氧充足的條件下,腫瘤細胞仍偏好於採用糖酵解方式進行葡萄糖代謝,而不是產生 ATP 效率更高的線粒體氧化磷酸化方式.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氟化去氧葡萄糖正電子攝影斷層掃描(fluorodeoxyg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 PET)技術的應用,臨床組織樣本的葡萄糖攝取量可檢測成像,瓦伯格效應在越來越多的腫瘤類型中得以證實.因此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瓦伯格效應”應是腫瘤的第七大特性,該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腫瘤細胞代謝的改變受複雜因素調控,包括微環境的壓力和基因的改變,一方面引起糖代謝酶類(如細胞色素 c 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PFK-2、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等)和葡萄糖轉運體表達上調及活性增強,另一方面抑制線粒體有氧氧化,如丙酮酸利用率降低,通過線粒體 NADH/NAD+穿梭通路將胞質 NADH 轉運進入線粒體的能力減弱,三羧酸迴圈障礙,或者電子傳遞鏈的呼吸損傷等. 《靶向能量代謝腫瘤治療》
研究顯示低氧下腫瘤細胞更容易發生放化療抵抗,表現出更強的侵襲轉移能力.最近研究顯示,HIF-1介導了細胞的放化療抵抗,YC-1(3-(5憶-hydroxy-methyl-2憶 -furyl)-1- benzylindazole)、拓撲異構酶玉抑制劑、HSP90 抑制劑 17-AAG、硫氧化還原蛋白thioredoxin 抑制劑和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劑 2ME2 都具有下調 HIF-1琢表達水準,進而抑制 VEGF 和其他HIF-1靶基因表達,阻礙移植瘤生長和血管形成的功能,其中 17-AAG 基於的機制是以 VHL 非依賴性方式誘導 HIF-1琢的降解.但以上小分子化合物都不屬於 HIF 特異性抑制劑,缺乏選擇性,因此部分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有氧糖酵解是腫瘤進展的必要條件.抑制乳酸脫氫酶A (LDH-A)可以抑制瓦伯格效應,迫使腫瘤細胞重新恢復氧化磷酸化的葡萄糖代謝方式,重新氧化NADH,產生ATP供能,細胞由於呼吸競爭,呈現為腫瘤生長變緩.令人關注的是,Bonnet等報導採用二氯乙酸(DCA)處理腫瘤細胞,可以顯著地抑制其存活及移植瘤的生長.DCA 是一種小分子丙酮酸脫氫酶激酶抑制劑,目前被批准用於先天性乳酸中毒症的治療.DCA 通過兩種機制活化氧化磷酸化代謝方式,促進細胞凋亡.其一,DCA過增加電子轉運呼吸鏈的流動,導致線粒體膜電位去極性(Bonnet 等發現在腫瘤細胞中線粒體膜呈超極化狀態),釋放凋亡效應子細胞色素 c.其二,通過氧化磷酸化使活性氧含量增加,上調 K+
通道電位,導致K+外流和caspase的活化.以上研究提示,腫瘤細胞通過採用糖酵解的代謝方式逃避細胞死亡,而迫使腫瘤細胞需氧呼吸將可以抵消這種改變,促進細胞凋亡.基於這一原理,DCA 作為抗癌藥物的臨床應用與開發將具有一定前景(表1).瓦伯格的假說提出,腫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線粒體缺陷進而引起細胞代謝異常導致的.Ristow 等報導一種線粒體蛋白 Frataxin,可以刺激線粒體氧化磷酸化.Haridas 等報導一類植物來源的三萜類化合物 Avicins,通過作用於線粒體外膜,關閉電壓依賴性負離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anion channel,VDAC),從整體上降低細胞能量代謝水準,有望應用於癌症治療.King等研究發現腫瘤中 SDH 和 FH 的活性與線粒體功能失調相關.因此,線粒體已成為靶向腫瘤能量代謝治療策略的重要靶標.一類新的影響線粒體功能藥物“Mitocans”正在研發中此外,研究發現糖酵解速率的增加導致了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抵抗,主要是通過酸化腫瘤微環境達成.許多抗腫瘤藥物如 doxorubicin、mitoxantrone 和 vincristine 都屬於弱鹼性藥物,在弱酸性腫瘤微環境中會發生質子化,很難擴散進入胞內,從而導致藥物的攝入量降低.給移植瘤裸鼠餵食添加了碳酸氫鈉的飲水,可以升高胞外 pH值,有效促進 doxorubicin 對移植瘤生長的抑制作用.與此相對的是,對於弱酸性抗癌藥物如chlorambucil,當胞外環境的 pH值降低時效果更顯著.因此,根據臨床抗癌藥物的化學特性,適當調節細胞外環境 pH值,可以優化化療效果.
所以,亟待開發出一種能夠解決現行癌症治療技術之缺陷、且又能夠充分發揮優異的癌症醫療效果之組成物,特別是一種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組合的癌症治療劑。
此外在醫學上已證實柴胡皂苷d、二氯醋酸鹽等之活性成分,具有特定的醫藥功效,包括具有抑制膽固醇合成、抗癌、抗高血壓等等之藥學活性,以口服方式服用時,具有解毒、抗發炎、抗腫瘤、抑制血管增生及治療肝臟疾病等活性。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等經由潛心研究解決傳統抗癌藥品之問題點,進而發現一種不但具有能夠調解癌症細胞功能、有效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減少或防止腫瘤細胞擴大或轉移等之功效,而且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副作用、營養不良、腹瀉或傷害之能夠有效抗癌、治療或抑制腫瘤細胞之新穎的具抗癌標靶功效之醫藥組成物,因而完成本發明。
具體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可以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係用於製備治療個體癌症用之藥物,該醫藥組成物至少包含藥學上有效量之柴胡皂苷化合物、及二氯醋酸鹽;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的總含量為在約0.01重量%至約65.0重量%之範圍;該二氯醋酸鹽的總含量為在約0.01重量%至約65.0重量%之範圍。
其次,根據本發明之其他觀點,尚可以另外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癌症逆轉訊號物質、與其他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載體、稀釋劑、及賦形劑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該醫藥組成物中之各成分的比例係依癌症之型態進行調整。
再,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硫胺素(Thiamin,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硫辛酸(Lipoic acid)、薑黃素(Curcumin)及其混合物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癌症係自肝癌、大腸癌、食管癌、胃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鼻咽癌、腦腫瘤、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骨癌、直腸癌、肝癌、乳癌、血癌、腦腫瘤、癌瘤、基底細胞瘤(basalioma)、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畸胎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黑色素瘤、脈絡膜黑色素瘤、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或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精原細胞瘤、肉瘤、漿細胞瘤、頭頸腫瘤、肝腫瘤、腎腫瘤、腎細胞腫瘤、鱗狀細胞癌、子宮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骨腫瘤、前列腺腫瘤、乳房腫瘤、膀胱腫瘤、胰腺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鱗狀細胞癌、胃腫瘤、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結腸直腸腫瘤、睾丸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cervical tumor)、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甲狀腺腫瘤、肺腫瘤、白血病或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皮膚腫瘤、婦科腫瘤、霍奇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小腸癌、內分泌系統癌、間皮瘤、尿道癌、陰莖癌、戈林氏症候群(Gorlin's syndrome)有關之腫瘤、及未知來源之腫瘤;及其轉移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更且,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為選自二氯醋酸鋰、二氯醋酸鈉、二氯醋酸鉀、二氯醋酸銣、及其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為選自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彼等之衍生物、及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之投與量為在0.025 mg/kg至0.25 mg/kg之範圍。
再,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之投與量為5 mg/kg至100 mg/kg之範圍。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之投與量為每日2 mg至每日25 mg之範圍。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之投與量為每日1,500 mg至每日2,500 mg之範圍。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醫藥組成物係每6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或每2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治療癌症用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載體為自葉酸(Folic Acid)、透明質酸(HA)、及其組成物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係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其他的抗癌劑、或與一或多種其他的抗癌劑共同使用。
再,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賦形劑之成分包含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玉米澱粉、小麥澱粉、稻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明膠、黃蓍膠。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外之觀點,亦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如前述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自吸收促進劑、抗氧化劑、黏合劑、緩衝液、包覆劑、著色劑、稀釋劑、崩解劑、乳化劑、補充劑、填充劑、調味劑、保濕劑、潤滑劑、香料、防腐劑、推進劑、釋放劑、殺菌劑、甜味劑、增溶劑、濕潤劑及其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添加劑。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態樣列舉不同的具體實施例而更加詳盡地敘述與說明,以便使本發明的精神與內容更為完備而易於瞭解;然而,本項技藝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瞭本發明當然不受限於此等實例而已,亦可利用其他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來達成本發明。
首先,對於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特定用語或名詞進行描述性的說明。
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以外,在本文中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之含義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
增生性疾病包括(但不限於)惡性、前惡性或良性癌症。欲使用所揭示方法治療之癌症包括例如實體腫瘤、淋巴瘤或白血病。在一實施例中,癌症可為例如腦腫瘤(例如惡性、前惡性或良性腦腫瘤,諸如神經膠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神經管母細胞瘤或外周神經外胚層腫瘤)、癌瘤(例如膽囊癌、支氣管癌、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腺瘤、囊腺瘤等)、基底細胞瘤(basalioma)、畸胎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脈絡膜黑色素瘤、精原細胞瘤、肉瘤(例如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橫紋肌肉瘤、顱咽管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肌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阿斯金氏腫瘤(Askin's tumor)、淋巴肉瘤、神經肉瘤、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皮膚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漿細胞瘤、頭頸腫瘤(例如口部、喉部、鼻咽、食道等)、肝腫瘤、腎腫瘤、腎細胞腫瘤、鱗狀細胞癌、子宮腫瘤、骨腫瘤、前列腺腫瘤、乳房腫瘤(包括(但不限於)為Her2-及/或ER-及/或PR-腫瘤之乳房腫瘤)、膀胱腫瘤、胰腺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鱗狀細胞癌、胃腫瘤、神經膠質瘤、結腸直腸腫瘤、睾丸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例如原發性CNS淋巴瘤、脊軸腫瘤、腦幹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等)、甲狀腺腫瘤、肺腫瘤(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小細胞肺癌)、白血病或淋巴瘤(例如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非皮膚外周T細胞淋巴瘤、與親人類T細胞淋巴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hic virus,HTLV)有關之淋巴瘤(諸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B細胞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肝細胞癌等)、多發性骨髓瘤、皮膚腫瘤(例如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s)、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諸如惡性黑色素瘤、皮膚黑色素瘤或眼內黑色素瘤)、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或卡波西氏肉瘤)、婦科腫瘤(例如子宮肉瘤、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陰門癌等)、霍奇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小腸癌、內分泌系統癌症(例如甲狀腺、副甲狀腺或腎上腺癌等)、間皮瘤、尿道癌、陰莖癌、與戈林氏症候群(Gorlin's syndrome)有關之腫瘤(例如神經管母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等)、未知來源之腫瘤;或其中任一者之轉移瘤。
在另一實施例中,癌症為肺腫瘤、乳房腫瘤、結腸腫瘤、結腸直腸腫瘤、頭頸腫瘤、肝腫瘤、前列腺腫瘤、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卵巢腫瘤或甲狀腺腫瘤;或其中任一者之轉移瘤。
在另一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內膜腫瘤、膀胱腫瘤、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瘤、腎腫瘤、肉瘤、頸腫瘤、白血病及神經母細胞瘤。
本文所提供之腫瘤可為原發性腫瘤或轉移瘤。
本文提供治療惡性、前惡性或良性癌症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能夠抑制CD44與EGFR之酪胺酸激酶活性的醫藥化合物(亦即為雙重激酶抑制劑之單一化合物),其中該醫藥化合物為柴胡皂苷。
欲使用所揭示方法治療之癌症包括例如實體腫瘤、淋巴瘤或白血病。在一實施例中,癌症可為例如腦腫瘤(例如惡性、前惡性或良性腦腫瘤,諸如神經膠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神經管母細胞瘤或外周神經外胚層腫瘤)、癌瘤(例如膽囊癌、支氣管癌、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腺瘤、囊腺瘤等)、基底細胞瘤(basalioma)、畸胎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精原細胞瘤、肉瘤(例如尤文氏肉瘤、橫紋肌肉瘤、顱咽管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肌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阿斯金氏腫瘤、淋巴肉瘤、神經肉瘤、卡波西氏肉瘤、皮膚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漿細胞瘤、頭頸腫瘤(例如口部、喉部、鼻咽、食道等)、肝腫瘤、腎腫瘤、腎細胞腫瘤、鱗狀細胞癌、子宮腫瘤、骨腫瘤、前列腺腫瘤、乳房腫瘤(包括(但不限於)為Her2-及/或ER-及/或PR-腫瘤之乳房腫瘤)、膀胱腫瘤、胰腺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鱗狀細胞癌、胃腫瘤、神經膠質瘤、結腸直腸腫瘤、睾丸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例如原發性CNS淋巴瘤、脊軸腫瘤、腦幹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等)、甲狀腺腫瘤、肺腫瘤(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小細胞肺癌)、白血病或淋巴瘤(例如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非皮膚外周T細胞淋巴瘤、與親人類T細胞淋巴病毒(HTLV)有關之淋巴瘤(諸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B細胞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霍奇金氏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肝細胞癌等)、多發性骨髓瘤、皮膚腫瘤(例如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s)、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諸如惡性黑色素瘤、脈絡膜黑色素瘤、皮膚黑色素瘤或眼內黑色素瘤)、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或卡波西氏肉瘤)、婦科腫瘤(例如子宮肉瘤、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陰門癌等)、霍奇金氏症、小腸癌、內分泌系統癌症(例如甲狀腺、副甲狀腺或腎上腺癌等)、間皮瘤、尿道癌、陰莖癌、與戈林氏症候群有關之腫瘤(例如神經管母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等)、未知來源之腫瘤;或其中任一者之轉移瘤。
在本文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可具有式I之結構:
其中R1 及R2 獨立地為H、低碳烷基或低碳醯基;R3 、R4 、R5 、R6 、R10 、R11 、R12 及R13 獨立地為H或低碳烷基;且R7 、R8 及R9 獨立地為H、羥基、低碳烷氧基或低碳醯氧基。亦包括式I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互變異構體、代謝物及前藥。
於本發明方法之柴胡皂苷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例如NDGA、四-O-甲基NDGA;四甘胺醯基NDGA;四-二甲基甘胺醯基NDGA或其鹽;及三-O-甲基NDGA;正二氫癒創酸四特戊酸酯;正二氫癒創酸四丙酸酯及其所有光學構型。
用於本發明方法之柴胡皂苷之非限制性實例亦包括例如1,4-雙(3,4-二羥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羥基苯基)丁烷;1,4-雙(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乙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丙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3,4-二羥基苯基)-4-(3,4,5-三羥基苯基)丁烷;1,4-雙(3,4-二乙醯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丙醯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丁醯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戊醯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特戊醯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1,4-雙(3,4-二新戊基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或1-(3,4-二羥基苯基)-4-苯基丁烷;及1-(3,4-二羥基苯基)-4-(2,5-二羥基苯基)丁烷的d-異構體、1-異構體、d-異構體及1-異構體之外消旋混合物及內消旋異構體。
本發明實施例之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以用於任何投藥途徑,諸如鼻內投藥;經口投藥;吸入投藥;皮下投藥;經皮投藥;動脈內投藥,在有或無阻塞的情況下;顱內投藥;室內投藥;靜脈內投藥;頰內投藥;腹膜內投藥;眼內投藥;肌肉內投藥;植入投藥;及中樞靜脈投藥。在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經口投藥。在另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靜脈內投藥。
可使用經驗方式確定柴胡皂苷之劑量。僅舉例而言,柴胡皂苷可以每劑量約5mg/kg至約375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25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20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15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10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75mg/kg;或每劑量約5mg/kg至約50mg/kg之量投與。或者,柴胡皂苷可以每日約1,500mg至每日約2,500mg;每日約1,800mg至每日約2,300mg;或每日約2,000mg之量投與。在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可以約1μM至約30μM範圍內的濃度與標靶細胞接觸。在另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可以約1μM至約10μM範圍內的濃度與標靶細胞接觸。
在一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可每6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或每2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在一實施例中,每日投與醫藥組合物歷時四週。在另一實施例中,每日投與醫藥組合物三次歷時三週,其中在開始新循環之前中斷一週。在另一實施例中,每日投與醫藥組合物歷時一週,繼而中斷一週。在另一實施例中,每日投與醫藥組合物歷時兩週,繼而中斷兩週。在另一實施例中,每日連續投與醫藥組合物一次或兩次,或在開始新循環之前中斷一週。在另一實施例中,每週投與醫藥組合物一次或每週投與兩次。
在本文所提供之任何該等方法中,投與柴胡皂苷之個體可進一步投與一或多種其他抗癌劑或治療療法。抗癌劑包括(但不限於) DNA破壞劑、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及有絲分裂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欲投與之該一或多種抗癌劑可為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
在本文所述方法之一態樣中,投與柴胡皂苷之患者可進一步藉由投與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治療。
在一實施例中,欲治療個體可能對用一或多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僅EGFR抑制劑、僅CD44抑制劑或EGFR抑制劑及CD44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本文提供針對CD44及EGFR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水準篩選個體的方法,其包含:(i)分析由個體獲得之樣品,其包含量測CD44及EGFR之含量;及(ii)將樣品中CD44及EGFR之含量與對照組中之含量進行比較。
本文提供確定疾病療法之方法,其包含:(i)分析由個體獲得之樣品,其包含量測CD44及EGFR之含量,及(ii)將樣品中CD44及EGFR之含量與對照組中之含量進行比較;其中與對照組相比CD44、EGFR或兩者之含量增加表明該個體要用雙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亦即抑制CD44與EGFR之單一化合物)治療。在一實施例中,雙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為諸如本文所述之柴胡皂苷。
在一實施例中,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或超過基線含量,且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或超過基線含量。在另一實施例中,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且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且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且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
CD44及EGFR之信使RNA(mRNA)含量可藉由使用以下檢定分析:諸如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RT-PCR)、北方雜交(Northern hybridization)、原位雜交及定量RT-PCR(qRT-PCR)。
CD44及EGFR之蛋白含量可使用以下檢定分析:諸如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西方墨點法、免疫組織化學、免疫沈澱、免疫螢光、酶免疫檢定(EIA)及放射免疫檢定(RIA)。
CD44及EGFR之基因組DNA含量可使用例如南方雜交(Southern hybridization)或基因晶片分析。
在一態樣中,CD44及EGFR可藉由以下步驟分析:(a)向個體引入針對CD44之經標記抗體及針對EGFR之經標記抗體,及(b)藉由標準成像技術偵測該等經標記抗體。抗體可用放射性標記來標記,該放射性標記在個體中之存在及位置可藉由標準成像技術偵測。在一實施例中,針對CD44之抗體及針對EGFR之抗體的放射性標記不同。
在一態樣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向個體投與能夠抑制CD44及EGF-R之酪胺酸激酶活性的醫藥化合物,其中該醫藥化合物為抑制CD44及EGFR之柴胡皂苷(亦即雙重激酶抑制劑)。
在本文所提供之任何該等方法中,可向個體進一步投與一或多種其他抗癌劑及/或治療療法。抗癌劑包括(但不限於)DNA破壞劑、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及有絲分裂抑制劑。在一實施例中,該一或多種抗癌劑可為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
在本文所述方法之一態樣中,患者可進一步藉由投與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治療。在一實施例中,欲治療個體可能對用僅EGFR抑制劑、僅CD44抑制劑或EGFR抑制劑及CD44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在一態樣中,欲治療個體患有上述增生性疾病。
本文提供選擇個體以用能夠抑制CD44及EGF-R之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柴胡皂苷(亦即雙重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經鑑別所具有的CD44、EGFR或兩者之含量與對照組含量相比為基線含量或基線含量之2倍。
在一態樣中,個體先前已用EGFR抑制劑或CD44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態樣中,個體可能對用至少一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EGFR抑制劑及/或CD44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在一態樣中,欲向個體投與之醫藥組合物為柴胡皂苷。柴胡皂苷之投藥途徑、劑量及進度已如上所述。
在本文所提供之任何該等方法中,可向個體進一步投與一或多種其他抗癌劑及/或治療療法。抗癌劑包括(但不限於)DNA破壞劑、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及有絲分裂抑制劑。在一實施例中,欲投與之該一或多種抗癌劑為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
在本文所述方法之一態樣中,患者可進一步藉由投與EGFR抑制劑、CD44抑制劑或兩者治療。在一實施例中,欲治療個體可能對用至少一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僅EGFR抑制劑、僅CD44抑制劑或EGFR抑制劑及CD44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在一態樣中,欲治療個體(患者)患有增生性疾病,諸如本文所述之增生性疾病。
在一實施例中,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或超過基線含量,且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或超過基線含量。在另一實施例中,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且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且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CD44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且EGFR表現量為基線含量之2倍或2倍以上。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係在相同程度上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該引用的程度就如同已特別地及個別地將各個別公開案、專利或專利申請案以引用的方式併入一般。
實施例之新穎特徵詳細闡述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本發明實施例之特徵及優點藉由參考闡述說明性實施例(其中使用本發明實施例之原理)之以下實施方式及隨附圖式而獲得充分理解。
應瞭解以上發明內容及以下實施方式僅為例示性及說明性的,且並非限制所主張之任何標的物。除非另外特別說明,否則在本申請案中,使用單數包括複數。必須注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如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及「該」包括複數指示物。亦應注意,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使用「或」意謂「及/或」。此外,使用術語「包括」並不為限制性的。
術語「實體腫瘤」係指腫瘤,其中複數個腫瘤細胞彼此結合,亦即鄰近且位於限制性位點內。其與「流體性(fluid)」或「血原性(hematogenous)」腫瘤形成對比,該等腫瘤中腫瘤細胞主要以非締合或個別細胞形式存在,例如白血病。實體腫瘤通常在宿主組織(諸如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及支援組織)以及位於整個身體內之其他組織上繁殖。
「手術」意謂涉及手或手以及儀器對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身體的系統作用以產生治療、補救或診斷作用的任何治療或診斷程序。
「輻射療法」意謂將患者暴露於高能輻射,包括(但不限於)x射線、γ射線及中子。此類療法包括(但不限於)外輻射療法(external-beam therapy)、內輻射療法、移植輻射、近接輻射療法、全身性輻射療法及放射療法。
「化學療法」意謂藉由各種方法(包括靜脈內、經口、肌肉內、腹膜內、膀胱內、皮下、經皮、頰內或吸入或以栓劑之形式)向癌症患者投與一或多種抗癌藥,諸如抗贅生性化學治療劑、化學預防劑及/或其他藥劑。化學療法可在手術之前給予以使大腫瘤縮小隨後進行手術程序將其移除,可在手術或輻射療法之後給予以預防體內任何剩餘癌細胞之生長。
術語「有效量」或「醫藥學有效量」係指無毒但足以提供所要生物學、治療性及/或預防性結果之藥劑量。該結果可為減少及/或緩和疾病之徵兆、症狀或原因或生物系統之任何其他所要變化。舉例而言,用於治療用途之「有效量」為本文所揭示柴胡皂苷本身或包含本文柴胡皂苷之組合物使疾病治療上顯著減輕所需的量。任何個別情況下之適當有效量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常規實驗確定。
「醫藥學上可接受」或「藥理學上可接受」意謂物質不會在生物學上或在其他方面不適宜,亦即物質可向個體投與而不會造成任何不適宜生物學作用或與含有該物質之組合物的任何組份以有害方式相互作用。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治療」及其語法上之等效術語包括達成治療益處及/或預防益處。治療益處意謂根除或改善所治療之潛在病症。治療亦指獲得所要藥理學及/或生理學作用。就完全或部分預防病狀或疾病或其症狀而言,該作用可為預防性的,及/或就部分或完全治癒病狀或疾病及/或可歸因於該病狀或疾病之不利影響而言,該作用可為治療性的。因此,「治療」例如覆蓋哺乳動物、尤其人類之病狀或疾病的任何治療,且包括:(a)預防可能易患病狀或疾病但尚未診斷為患有該病狀或疾病的個體中產生該病狀或疾病;(b)抑制病狀或疾病,諸如阻止其發展;及(c)緩解、緩和或改善病狀或疾病,諸如使病狀或疾病消退。僅舉例而言,在癌症患者中,治療益處可包括根除或改善潛在癌症。在根除或改善一或多個與潛在病症有關之生理學症狀使得可在患者中觀察到改良,但患者可能仍患有該潛在病症的情況下,亦可達成治療益處。對於預防益處,可對具有產生癌症之風險的患者或報導該等病狀之一或多個生理學症狀,但尚未診斷出該病狀的患者執行方法,或向該患者投與組合物。在一些情況下,治療意謂停滯(亦即使疾病不惡化),及延長患者之存活。欲投與之劑量取決於欲治療個體,諸如個體之一般健康、個體之年齡、疾病或病狀之狀況、個體之體重、腫瘤之尺寸。
如本文關於罹患病症之個體及其類似表述所用的術語「個體」、「患者」或「個體」包涵哺乳動物及非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哺乳動物類別之任何成員:人類,非人類靈長類,諸如黑猩猩,及其他猿及猴物種;農畜,諸如牛、馬、綿羊、山羊、豬;家畜,諸如兔、狗及貓;實驗動物,包括齧齒動物,諸如大鼠、小鼠及天竺鼠,及其類似物。非哺乳動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鳥、魚及其類似非哺乳動物。在本文所提供方法及組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哺乳動物為人類。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共投與」、「與...組合投與」及其語法上等效術語或其類似術語意欲包涵向單一患者投與所選治療劑,且意欲包括以下治療療法,其中藉由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或在相同或不同時間投與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與其他藥劑一起共投與。此等術語包涵向動物投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以使兩種藥劑及/或其代謝物同時存在於動物中。其包括同時以獨立組合物投與,在不同時間以獨立組合物投與,及/或以存在兩種藥劑之組合物投與。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及其他藥劑以單一組合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及其他藥劑在組合物中混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抑制劑及其他藥劑在獨立時間以獨立劑量投與。
本文所用之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生物學活性化合物,視情況與至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化學組份混合,該等化學組份諸如(但不限於)載劑、穩定劑、稀釋劑、分散劑、懸浮劑、增稠劑及/或賦形劑。
本文所用之術語「載劑」係指有利於化合物併入細胞或組織中之相對無毒化合物或試劑。
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包括媒劑、佐劑或稀釋劑或其他助劑物質,諸如此項技術中習知者,公眾輕易可得。舉例而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助劑物質包括pH調節劑及緩衝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濕潤劑及其類似物。
本文所用之術語「代謝物」係指化合物之衍生物,其在化合物代謝時形成。
本文所用之術語「活性代謝物」係指化合物之生物學活性衍生物,其在化合物代謝時形成。
本文所用之術語「代謝」係指特定物質由生物體改變之過程(包括(但不限於)水解反應及酶催化之反應)之總結。因此,酶可對化合物產生特定結構變化。舉例而言,細胞色素P450催化多種氧化及還原反應,而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轉移酶催化活化之葡糖醛酸分子轉變為芳族醇、脂族醇、羧酸、胺及游離硫氫基。其他有關代謝之資訊可由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9版,McGraw-Hill(1996)獲得。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單位劑型」係指適用作人類及動物個體之單一劑量的物理個別單位,各單位含有經計算量足以產生所需作用之預定量API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媒劑。本發明化合物之新穎單位劑型的規格取決於所用特定化合物及欲達成之作用,及各化合物在宿主中有關之藥效。
本文所用之「百分比」或符號「%」意謂以組合物中所存在載劑之量計,以重量/重量(w/w)、重量/體積(w/v)或體積/體積(v/v)計,組合物中所指定之組份的百分比,如任何特定組份所示,所有均以組合物中所存在載劑之量計。因此,如所示,不同類型之載劑可以多至100%之量存在,其並不排除API之存在,API之量可指定為在組合物中所存在之百分比(%)或特定毫克數(mg),或每毫升所存在之特定毫克數(mg/mL),其中%或mg/ml以組合物中所存在之全部載劑之量計。特定類型之載劑可組合存在以構成100%載劑。
關於柴胡皂苷或NDGA化合物或衍生物之「實質上純」化合物為實質上不含非柴胡皂苷、NDGA化合物或NDGA衍生物之物質的化合物。舉例而言,實質上不含意謂至少約50%不含非NDGA物質,至少約70%、至少約80%、至少約90%不含或至少約95%不含非NDGA物質。
術語「腫瘤細胞抗原」在本文中定義為與不相關腫瘤細胞、正常細胞或正常體液中相比,以較高量存在於腫瘤細胞上或體液中之抗原。抗原之存在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諸多檢定測試,包括(但不限於)用抗體陰性及/或陽性選擇,諸如ELISA檢定、放射免疫檢定或藉由西方墨點法。
「細胞凋亡誘發劑」在本文中定義為誘發細胞凋亡/漸進式細胞死亡,且包括例如抗癌劑及細胞(例如腫瘤細胞)經誘發而產生漸進式細胞死亡的療法。下文更詳細描述例示性細胞凋亡誘發劑。
術語「細胞凋亡」或「漸進式細胞死亡」係指一種生理過程,其中有害或無用細胞在發育及其他正常生物過程中由該生理過程去除。細胞凋亡為正常生理條件下進行之細胞死亡模式,且細胞為其自身死亡(「細胞自殺」)之積極參與者。其最常在正常細胞更新及組織恆定狀態、胚胎發生、誘發及維持免疫耐受性、神經系統發育及內分泌依賴性組織萎縮期間發現。凋亡之細胞展示特有形態及生物化學特徵。此等特徵包括染色質聚集、細胞核及細胞質濃縮、細胞質及細胞核分配於膜結合小泡(細胞凋亡體)中,該等膜結合小泡含有核糖體、形態完整之線粒體及細胞核物質。在活體內,此等細胞凋亡體經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或鄰近上皮細胞快速識別且吞噬。由於此移除活體內凋亡細胞之有效機制,故未引發發炎反應。在活體外,細胞凋亡體以及剩餘細胞片段最終腫脹且最終溶解。活體外細胞死亡之此終末階段稱作「二次壞死(secondary necrosis)」。細胞凋亡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量測,該等方法如DNA斷裂、磷脂結合蛋白V暴露、卡斯蛋白酶活化、細胞色素c釋放等。經誘發而死亡之細胞在本文中稱作「凋亡細胞」。
細胞凋亡亦可利用以下標準磷脂結合蛋白V細胞凋亡檢定測試:使NIH:OVCAR-3細胞在6孔板(NUNC)中生長,且照射或用拮抗劑(或與另一抗癌藥組合)處理4-48小時,洗滌且用磷脂結合蛋白V-FITC(BD-Pharmingen)染色1小時。藉由流式細胞測量術(Becton-Dickinson,CellQuest)分析細胞,用碘化丙錠對比染色,且再在流式細胞儀中分析。
標準化學術語之定義可見於參考資料(包括Carey及Sundberg,「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第4版」,A卷(2000)及B卷(2001),Plenum Press,New York)中。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使用此項技術中之質譜、NMR、HPLC、IR及UV/Vis光譜法及藥理學之習知方法。除非提供特定定義,否則關於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及醫藥及藥物化學所用之名稱,及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及醫藥及藥物化學之實驗程序及技術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者。標準技術可用於化學合成、化學分析、藥物製備、調配及傳遞、及患者之治療中。反應及純化技術可例如使用具有製造商說明書之套組執行,或如此項技術中通常所完成或如本文所述來執行。上述技術及程序通常可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方法且如本說明書通篇所引用及論述之各種一般及更特定參考文獻中所述執行。本說明書全文中,基團及其取代基可由熟習此領域技術者選擇以提供穩定部分及化合物。
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以互變異構體存在。互變異構體為可藉由氫原子遷移,伴有單鍵及相鄰雙鍵轉換而相互轉化的化合物。在可能互變異構化之溶液中,將存在互變異構體之化學平衡。互變異構體之精確比率取決於若干因素,包括溫度、溶劑及pH值。互變異構對之一些實例包括: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衍生物或前藥」係指化合物之任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酯、酯之鹽或其他衍生物,其在向接受者投與之後,能夠提供(直接或間接)醫藥學活性代謝物或其殘餘物。尤其有利之衍生物及前藥為當向患者投與化合物時,提高該等化合物之生物可用性(例如藉由使經口投與之化合物更易於吸收至血液中)或促進母化合物向生物代謝區(biological compartment)(例如腦或淋巴系統)傳遞的衍生物或前藥。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保持指定化合物之游離酸及鹼的生物有效性且不會在生物上或其他方面不適宜的鹽。本文所述化合物可具有酸性或鹼性基團且因此可與多種無機或有機鹼及無機及有機酸中任一成員反應形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此等鹽可在化合物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當場製備,或藉由使游離鹼形式之經純化化合物與合適有機或無機酸單獨反應,且分離由此形成之鹽製備。醫藥學上可接受鹽之實例包括藉由使化合物與無機或有機酸或無機鹼反應製備之鹽,該等鹽包括乙酸鹽、丙烯酸鹽、己二酸鹽、海藻酸鹽、天冬胺酸鹽、苯甲酸鹽、苯磺酸鹽、硫酸氫鹽、亞硫酸氫鹽、溴化物、丁酸鹽、丁炔-1,4-二甲酸鹽、樟腦酸鹽、樟腦磺酸鹽、己酸鹽、辛酸鹽、氯苯甲酸鹽、氯化物、檸檬酸鹽、環戊烷丙酸鹽、癸酸鹽、二葡糖酸鹽、磷酸二氫鹽、二硝基苯甲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鹽、乙磺酸鹽、甲酸鹽、反丁烯二酸鹽、葡糖庚酸鹽、甘油磷酸鹽、羥基乙酸鹽、半硫酸鹽、庚酸鹽、己酸鹽、己炔-1,6-二甲酸鹽、羥基苯甲酸鹽、γ-羥基丁酸鹽、鹽酸鹽、氫溴酸鹽、氫碘酸鹽、2-羥基乙磺酸鹽、碘化物、異丁酸鹽、乳酸鹽、順丁烯二酸鹽、丙二酸鹽、甲磺酸鹽、杏仁酸鹽、偏磷酸鹽、甲磺酸鹽、甲氧基苯甲酸鹽、甲基苯甲酸鹽、磷酸氫鹽、1-萘磺酸鹽、2-萘磺酸鹽、菸鹼酸鹽、硝酸鹽、雙羥萘酸鹽(palmoate)、果膠酸鹽、過氧硫酸鹽、3-苯基丙酸鹽、磷酸鹽、苦味酸鹽、特戊酸鹽、丙酸鹽、焦硫酸鹽、焦磷酸鹽、丙炔酸鹽、鄰苯二甲酸鹽、苯基乙酸鹽、苯基丁酸鹽、丙磺酸鹽、水楊酸鹽、丁二酸鹽、硫酸鹽、亞硫酸鹽、丁二酸鹽、辛二酸鹽、癸二酸鹽、磺酸鹽、酒石酸鹽、硫氰酸鹽、甲苯磺酸鹽、十一烷酸鹽及二甲苯磺酸鹽。諸如草酸之其他酸儘管其自身並非為醫藥學上可接受的,但其可用於製備在獲得本文所述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時適用作中間物的鹽。例如參見Berge等人,J. Pharm. Sci. 1977,66,1-19。另外,本文所述之可包含游離酸基之化合物可與以下反應:合適鹼,諸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金屬陽離子之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碳酸氫鹽,氨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一級、二級或三級胺。代表性鹼或鹼土鹽包括鋰、鈉、鉀、鈣、鎂及鋁鹽及其類似鹽。鹼之說明性實例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膽鹼、碳酸鈉、N+(C1-4 烷基)4 及其類似鹼。適用於形成鹼加成鹽之代表性有機胺包括乙胺、二乙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哌嗪及其類似有機胺。應瞭解化合物亦包括其可能含有之任何鹼性含氮基團之季銨化。藉由該季銨化可獲得水或油溶性或分散性產物。例如參見前述Berge等人。
柴胡皂苷亦可以各種多晶狀態存在,該等多晶狀態均涵蓋於本文中,且亦可能適用於治療病症。舉例而言,在本文所述方法之實施例中,可投與柴胡皂苷之多晶型。柴胡皂苷包括例如所有結晶形式(稱作多晶型)。多晶型包括化合物相同元素組成之不同晶體充填排列。多晶型可具有不同X射線繞射圖譜、紅外光譜、熔點、密度、硬度、晶體形狀、光學及電學特性、穩定性、溶劑合物及溶解性。多種因素(諸如再結晶溶劑、結晶速率及儲存溫度)可引起單一晶形佔主導。各種多晶型可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
在醫藥劑型中,活性劑可以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形式投與,或其亦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醫藥學活性化合物適當締合以及組合使用。以下方法及賦形劑僅為例示性的且並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用特定量之活性化合物製備各種醫藥組合物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或顯而易見。例如參見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lishing Company,Ester,Pa.,第18版(1990)。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諸如媒劑、佐劑、載劑或稀釋劑)為此項技術中習知。合適賦形劑為例如水、生理食鹽水、右旋糖、甘油、乙醇或其類似物及其組合。另外,若需要,媒劑可含有少量助劑物質,諸如pH調節劑及緩衝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濕潤劑或乳化劑。製備該等劑型之實際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或對其顯而易見。例如參見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lishing Company,Easton,Pa.,第17版,1985。在任何情況下,欲投與之組合物或調配物應含有足以在治療之個體中獲得期望狀態之量的藥劑。
活性劑可藉由將其溶解、懸浮或乳化於水性或非水性溶劑(諸如植物油或其他類似油,包括玉米油、蓖麻油、合成脂族酸甘油酯、高碳脂族酸或丙二醇之酯)中;且若需要在習知添加劑(諸如增溶劑、等張劑、懸浮劑、乳化劑、穩定劑及防腐劑)存在下而調配為供注射用之製劑。
水性懸浮液含有與適用於製備水性懸浮液的賦形劑混合之活性物質。該等賦形劑為:懸浮劑,例如羧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鈉、聚乙烯基吡咯啶酮、黃蓍膠及阿拉伯膠;分散劑或潤濕劑可爲天然產生之磷脂,例如卵磷脂,或環氧烷與脂肪酸之縮合產物(例如聚氧乙烯硬脂酸酯),或環氧乙烷與長鏈脂族醇之縮合產物(例如十七伸乙基氧基十六醇),或環氧乙烷與衍生自脂肪酸及己醣醇之偏酯的縮合產物(諸如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單油酸酯),或環氧乙烷與衍生自脂肪酸及己醣醇酐之偏酯的縮合產物(例如聚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水性懸浮液亦可含有一或多種防腐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乙酯或對羥基苯甲酸正丙酯)、一或多種著色劑、一或多種調味劑及一或多種甜味劑(諸如蔗糖、糖精或阿斯巴甜)。
醫藥製劑可經調配以供藉由注射(例如藉由快速注射或連續輸注)非經腸投藥。用於注射之調配物可以單位劑型(例如於安瓶或多劑量容器中)與所添加之防腐劑一起提供。組合物可採用諸如如於油性或水性媒劑中之懸浮液、溶液或乳液的形式且可含有調配劑,諸如懸浮劑、穩定劑及/或分散劑。調配物可在單位劑量或多劑量容器(例如密封之安瓿及小瓶)中提供,且可以粉末形式儲存或儲存於冷凍乾燥(凍乾)條件下而僅需在臨用前添加無菌液體載劑(例如生理食鹽水或無菌無熱原質水)。可自前述種類之無菌粉末、顆粒及錠劑製備即用注射溶液及懸浮液。
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活性化合物之水性及非水性(油性)無菌注射溶液,其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殺生物劑、抑細菌劑及使調配物與預期接受者之血液等張之溶質;及水性及非水性無菌懸浮液,其可包括懸浮劑及增稠劑。用於該等調配物之合適等張媒劑之實例包括氯化鈉注射劑、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或乳酸鹽林格氏注射劑(Lactated Ringer's Injection)。合適親脂性溶劑或媒劑包括脂肪油(諸如芝麻油)或合成脂肪酸酯(諸如油酸乙酯或三酸甘油酯)或脂質體,或其他微粒系統可用於使化合物靶向血液組份或一或多個器官。溶液中活性成份之濃度可廣泛變化。通常,溶液中活性成份之濃度為約1ng/ml至約10μg/ml,例如約10ng/ml至約1μg/ml。水性注射懸浮液可含有提高懸浮液黏度之物質,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山梨糖醇或葡聚糖。視情況,懸浮液亦可含有合適穩定劑或提高化合物溶解性以使得可製備高濃度溶液之試劑。
醫藥製劑亦可調配為儲槽式製劑。該等長效調配物可藉由植入(例如皮下或肌肉內)或藉由肌肉內注射投與。因此,化合物例如可與合適聚合或疏水性物質(例如調配為於可接受之油中之乳液)或離子交換樹脂一起調配或調配為難溶衍生物(例如調配為難溶鹽)。
對於頰內或舌下投藥,組合物可採用以習知方式調配之錠劑、口含錠、片劑或凝膠劑之形式。該等組合物可包含於調味基質(諸如蔗糖及阿拉伯膠或黃蓍膠)中之活性成份。
醫藥製劑可局部亦即藉由非全身性投藥來投與。此包括外部施用組合物至表皮或頰腔,及將該化合物滴入耳、眼及鼻中以使化合物不會顯著地進入血流中。相比之下,全身性投藥係指經口、靜脈內、腹膜內及肌肉內投藥。
適用於局部投藥之醫藥製劑包括適用於透過皮膚到達發炎部位之液體或半液體製劑,諸如凝膠劑、塗沫劑、洗劑、乳膏劑、軟膏劑或糊劑,適用於投與眼、耳或鼻之懸浮液、粉末、溶液、噴霧劑、氣霧劑、油劑及滴劑。或者,調配物可包含貼片或敷料,諸如浸有活性成份及視情況選用之一或多種賦形劑或稀釋劑的繃帶或絆創膏。局部調配物中所存在之活性成份之量可廣泛變化。對於局部投藥,活性成份可構成0.001%至10% w/w,例如1%至2%的調配物之重量。然而其可構成多達10% w/w,但較佳應構成5% w/w以下,更佳0.1%至1%之調配物。
適用於局部投與口中之調配物包括口含錠,其包含於調味基質(通常為蔗糖及阿拉伯膠或黃蓍膠)中之活性成份;片劑,其包含於惰性基質(諸如明膠及甘油,或蔗糖及阿拉伯膠)中之活性成份;及漱口劑,其包含於合適液體載劑中之活性成份。
適用於局部投與眼之調配物亦包括滴眼劑,其中活性成份溶解或懸浮於合適載劑(尤其活性成份之水性溶劑)中。
活性劑可以欲經由吸入投與之氣霧劑調配物形式使用。
本發明實施例之化合物可調配至可接受之加壓推進劑(諸如二氯二氟甲烷、丙烷、氮氣及其類似物)中。
此外,活性劑可藉由與多種基質(諸如乳化基質或水溶性基質)混合製備為栓劑。本發明實施例之化合物可經由栓劑經直腸投與。栓劑可包括諸如可可脂、碳蠟及聚乙二醇之媒劑,其在體溫下熔融,但在室溫下凝固。
對於口服製劑,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與以下適當添加劑組合以製備錠劑、散劑、顆粒或膠囊:習知添加劑,諸如乳糖、甘露糖醇、玉米澱粉或馬鈴薯澱粉;黏合劑,諸如結晶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阿拉伯膠、玉米澱粉或明膠;崩解劑,諸如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或羧甲基纖維素鈉;潤滑劑,諸如滑石或硬脂酸鎂;且若需要可與稀釋劑、緩衝劑、濕潤劑、防腐劑及調味劑組合。對於口服洗劑,製劑可以此項技術中習知之方式製備。
可提供用於經口或經直腸投藥之單位劑型(諸如糖漿、酏劑及懸浮液),其中各劑量單位(例如一茶匙量、一湯匙量、錠劑或栓劑)含有預定量之含有一或多種抑制劑的組合物。類似地,用於注射或靜脈內投藥之單位劑型可於無菌水、標準生理食鹽水或另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中之溶液形式之組合物中包含抑制劑。
一些柴胡皂苷為水溶性親水性化合物。一些實施例包括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中調配親水性化合物,及傳遞諸如口服調配物,諸如化合物之水性液體溶液形式,或化合物可經凍乾且以粉末形式傳遞,可製成錠劑或化合物可經囊封。
本文之錠劑可為包覆腸溶包衣之錠劑。本文之調配物可為持續釋放調配物,即緩慢釋放或迅速釋放調配物。
口服調配物中所包括之柴胡皂苷之量可視欲向個體投與之所要劑量而調節。該調節屬於此項技術中習知之個人技術範疇內。
一些柴胡皂苷為疏水性或親脂性化合物。親脂性化合物在消化道中之吸收可藉由使用可促進化合物於水性腸液中之溶解速率或程度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而改良。脂質載劑為此項技術中已知。本文之調配物可以口服液體形式傳遞或可囊封成各種膠囊。
本發明實施例在一實例中包括含親脂性柴胡皂苷之調配物,其藉由將該等化合物溶解於三酸甘油酯中調配以用於經口傳遞,且隨後將該調配物囊封以用於經口傳遞。三酸甘油酯為長鏈及/或中鏈脂肪酸與甘油分子鍵聯之分子。長鏈脂肪酸介於約C14 至C24 ,且可存在於常見脂肪中。中鏈脂肪酸介於約C6 至C12 ,且可存在於椰子油或棕櫚仁油中。適用於本文之三酸甘油酯包括結構化脂質,其含有在同一甘油分子上酯化之短鏈或中鏈脂肪酸或兩者之混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將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添加至柴胡皂苷及脂質載劑之混合物中以使該藥物以油/界面活性劑混合物之微滴形式存在。界面活性劑可在胃腸液稀釋時發揮分散油性調配物之作用。
本發明實施例亦包括用於經口傳遞柴胡皂苷之呈微乳液形式的調配物,其由親水性界面活性劑及油組成。微乳液粒子可為含有已溶解油及藥物之界面活性劑微胞。
適用於經口投與之調配物可用以下形式提供:不連續單位,諸如各含有預定量之活性成份的膠囊、扁膠劑或錠劑;散劑或顆粒;於水性液體或非水性液體中之溶液或懸浮液;或水包油液體乳液或油包水液體乳液。活性成份亦可以大丸劑、舐劑或糊劑形式提供。
可經口使用之醫藥製劑包括錠劑、由明膠製成之配合插入型膠囊,以及由明膠及諸如甘油或山梨糖醇之增塑劑製成之軟密封膠囊。錠劑可藉由視情況與一或多種輔助成份一起壓縮或模製來製備。壓縮錠劑可藉由在合適機器中壓縮自由流動形式(諸如散劑或顆粒形式)之活性成份製備,該活性成份視情況與以下混合:黏合劑(例如聚乙烯吡咯啶酮、明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惰性稀釋劑、防腐劑、崩解劑(例如羥基乙酸澱粉鈉、交聯聚乙烯吡咯啶酮、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或潤滑劑、表面活性劑或分散劑。模製錠劑可藉由在合適機器中模製用惰性液體稀釋劑濕潤之粉末狀化合物的混合物來製備。錠劑可視情況經包覆包衣或刻劃,且可經調配以使其中活性成份可緩慢或控制釋放。錠劑可視情況具有腸溶包衣,以在消化道中除胃以外之部分釋放。所有用於經口投與之調配物應為適合於該投與之劑量。配合插入型膠囊可含有活性成份與填充劑(諸如乳糖)、黏合劑(諸如澱粉)及/或潤滑劑(諸如滑石或硬脂酸鎂)及視情況選用之穩定劑的混合物。在軟膠囊中,活性化合物可溶解或懸浮於合適液體(諸如脂肪油、液體石蠟或液體聚乙二醇)中。另外,可添加穩定劑。糖衣藥丸核心具有合適包衣。為此,可使用濃糖溶液,其可視情況含有阿拉伯膠、滑石、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丙烯酸凝膠、聚乙二醇及/或二氧化鈦、漆液及合適有機溶劑或溶劑混合物。染料或顏料可添加至錠劑或糖衣藥丸包衣上以便鑑別或表徵活性化合物劑量之不同組合。
固體脂質奈米粒子製劑形式之柴胡皂苷調配物亦適用於經口投與。固體脂質奈米粒子可以此項技術中習知之任何方式製備。
在一實施例中,固體脂質奈米粒子可藉由在高溫下使熔融脂質均質化在熱均質過程中製備。在此過程中,使固體脂質熔融,且將柴胡皂苷溶解於熔融脂質中。隨後將經預熱分散介質與負載藥物之脂質熔融物混合,且將該組合用均質器混合以形成粗前乳液。隨後在高於脂質熔點之溫度下執行高壓均質化以產生油/水-奈米乳液。冷卻奈米乳液至室溫以形成固體脂質奈米粒子。
在另一實施例中,固體脂質奈米粒子可在冷均質化過程中製備。在此過程中,使脂質熔融,且將柴胡皂苷溶解於熔融脂質中。隨後使負載藥物之脂質在液氮或乾冰中凝固。在粉末研磨機中研磨固體藥物-脂質以形成50-100μm粒子。隨後將脂質粒子分散於冷水性分散介質中,且在室溫下或低於室溫下均質化以形成固體脂質奈米粒子。
在一實例中,本文亦提供一種脂質體或微胞形式之親脂性柴胡皂苷之調配物以用於經口傳遞。此等調配物可以此項技術中習知之任何方式製備。微胞通常為脂質單層小泡,其中疏水性藥物與單層上之疏水性區域締合。脂質體通常為磷脂雙層小泡。親脂性柴胡皂苷通常存在於此等小泡之中心。
在另一實例中,本文亦提供用於靜脈內投與之柴胡皂苷之調配物。柴胡皂苷可經調配以用於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一起注射於動物中。載劑包括(但不限於)一或多種增溶劑及/或賦形劑,諸如:(a)除二甲亞碸以外的水溶性有機溶劑;其限制條件為當水溶性有機溶劑為丙二醇時,丙二醇處於沒有白石蠟脂,三仙膠(xanthan gum、xantham gum)及無甘油或甘胺酸中之至少一者存在下,當水溶性有機溶劑為聚乙二醇時,聚乙二醇在沒有抗壞血酸或丁基化羥基甲苯(「BHT」)存在下存在,且當聚乙二醇為聚乙二醇400時,聚乙二醇400在沒有聚乙二醇8000存在下存在;(b)環糊精;(c)離子性、非離子性或兩性界面活性劑,其限制條件為當界面活性劑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時,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在沒有三仙膠存在下存在;(d)改質纖維素;(e)除蓖麻油以外之水不溶性脂質;或載劑(a)-(e)中任一者之組合。
醫藥組合物可呈無菌可注射水溶液形式。可使用之可接受之媒劑及溶劑為水、林格氏溶液及等張氯化鈉溶液。無菌可注射製劑亦可為無菌可注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活性成份溶解於油相中。舉例而言,可首先將活性成份溶解於大豆油及卵磷酯之混合物中。隨後將油溶液引入水及甘油混合物中且處理形成微乳液。可藉由局部快速注射將可注射溶液或微乳液引入患者血流中。或者,宜以保持本發明化合物之恆定循環濃度的方式投與溶液或微乳液。為保持該恆定濃度,可使用連續靜脈內傳遞裝置。該裝置之實例為Deltec CADD-PLUSTM 型號5400靜脈內泵。醫藥組合物可呈無菌可注射水性或油性懸浮液形式以用於肌肉內及皮下投與。此懸浮液可根據已知技術使用上述合適分散劑或濕潤劑及懸浮劑調配。無菌可注射性製劑亦可為於無毒非經腸可接受之稀釋劑或溶劑中之無菌可注射溶液或懸浮液,例如為1,3-丁二醇中之溶液形式。另外,無菌、不揮發性油通常用作溶劑或懸浮介質。為此,可使用任何無刺激性不揮發油,包括合成之單酸甘油酯或二酸甘油酯。另外,諸如油酸之脂肪酸可用於製備可注射劑。
本文亦提供在有或無伴隨之血腦屏障破壞(「BBBD」)及有或無阻塞(諸如肝動脈化學栓塞中)的情況下用於動脈內投與之柴胡皂苷之調配物。簡言之,若在阻塞情況下動脈內投與柴胡皂苷,則通向目標位置之初始動脈插入導管且柴胡皂苷可經由導管施用。為將柴胡皂苷保持在目標位置歷時較長時段,可單獨使用或與線圈組合使用聚乙烯醇粒子使動脈栓塞。動脈內傳遞柴胡皂苷可包括水溶性組合物。可將本文之藥物或藥劑溶解於生理食鹽水中隨後進行動脈內注射,且在該注射之前可進行肝素療法及鎮靜處理(sedation)。
此項技術中習知之血腦屏障(「BBB」)滲透破壞可伴隨本文藥劑之動脈內傳遞。可較佳剛好在動脈內傳遞之前使用該程序以促進藥物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為進行該破壞,將導管置於通向腦之動脈、通常淺顳動脈中,且用甘露糖醇溶液破壞BBB。此侵襲程序通常在患者處於全身麻醉下執行。該療法可能需要抗驚厥藥及/或阿托品(atropine)之預先水合及投與。
在一實例中,本文亦提供一種用於鼻內傳遞之柴胡皂苷之調配物及其鼻內傳遞。與靜脈內投藥所達成之濃度相比,鼻內傳遞可有利地在腦中形成較高濃度之活性劑。此傳遞方式亦避免接受該藥物之個體肝臟及消化道中首次代謝之問題。
可吸收之活性劑之量部分取決於藥物在黏液中之溶解性,黏液為由血清蛋白、醣蛋白、脂質及電解質之約95%水溶液組成的組合物。一般而言,隨著本文之活性劑的親脂性提高,CSF中之藥物濃度亦增加。
親水性柴胡皂苷可溶解於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生理食鹽水、磷酸鹽緩衝液或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中。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0.05M磷酸鹽緩衝液(pH 7.4)作為載劑。
本發明藥劑之鼻內傳遞可藉由在投與藥劑時調節個體之位置達最佳。舉例而言,患者之頭部可以直立-90°,仰臥-90°,仰臥-45°或仰臥-70°不同地安置以獲得最大效果。
柴胡皂苷組合物之載劑可為醫藥學上可接受且與該組合物之活性劑相容之任何物質。若載劑為液體,則其可為低滲透壓或與鼻液等張,且pH值在約4.5至約7.5內。若載劑呈粉末狀,則其亦在可接受之pH值範圍內。
用於鼻內傳遞之載劑組成可視情況含有可促進活性劑穿過鼻膜而吸收且經由嗅覺神經路徑進入腦的親脂性物質。該等親脂性物質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神經結苷脂及磷脂醯絲胺酸。組合物(諸如微胞形式之組合物)中可包括一或數種親脂性佐劑。
鼻內傳遞至個體以治療本文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活性劑之醫藥組合物可以如例如美國專利第6,180,603號所述之此項技術中習知方式調配,該專利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舉例而言,本文之組合物可調配為散劑、顆粒、溶液、氣霧劑、滴劑、奈米粒子或脂質體形式。除活性劑以外,組合物可含有適當佐劑、緩衝劑、防腐劑、鹽。溶液(諸如滴鼻劑)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及其類似物。
柴胡皂苷可藉由手術植入至所要位點中(諸如藉由植入含柴胡皂苷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而傳遞至個體進行治療。
由此,本文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可為將在間隙液中溶解而對宿主組織無任何毒性或副作用之任何聚合物或共聚物。聚合物或合成聚合物之單體較佳經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投與人類。具有不同溶解特性之單體的共聚物較佳使得可控制降解動力學,諸如增加一單體相對於另一單體之比例以控制溶解速率。
欲投與之適當劑量取決於欲治療個體,諸如個體之一般健康、個體之年齡、疾病或病狀之狀況、個體之體重、腫瘤之尺寸。
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以用於以下投藥途徑,諸如鼻內投藥;經口投藥;吸入投藥;皮下投藥;經皮投藥;動脈內投藥,在有或無阻塞的情況下;顱內投藥;室內投藥;靜脈內投藥;頰內投藥;腹膜內投藥;眼內投藥;肌肉內投藥;植入投藥;及中樞靜脈投藥。在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經口投藥。在另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靜脈內投藥。
活性劑可以單次或更通常多次劑量投與。既定藥劑之較佳劑量可易於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藉由各種方法確定。其他有效劑量可易於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經由建立劑量反應曲線之常規試驗確定。藥劑之量當然應視所用特定藥劑而變化。
以該等劑量投與活性劑之頻率應由照護者根據年齡、體重、疾病狀況、健康狀況及患者反應而確定。因此,可每日、每週、每月一或多次或視需要如慣常所確定投與藥劑。可間歇投與藥劑,諸如投與數日、數週或數月,隨後直到經過一段時間才再次投與,諸如3個月或6個月,且隨後再投與數日、數週或數月。
用於注射或靜脈內投與之單位劑型可在無菌水、標準生理食鹽水或另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中之溶液形式之組合物中包含API。
在不欲受一種作用機制限制的情況下,本發明者已發現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經由雙重抑制受體酪胺酸激酶(RTK)EGFR與CD44而具有抗增生特性。該藥物之作用機制與其充當EGFR及CD44之雙重激酶抑制劑的能力有關。
此冗餘及串擾提出對準標靶之抗癌治療的主要問題。在細胞中靶向阻斷EGFR功能之介入的功效可能有限,對於該等細胞,經活化CD44信號傳導可能活化許多參與介導EGFR作用之下游效應分子。對CD44抑制之敏感性降低亦可能歸因於EGFR表現或活性增加。更重要地,對EGFR及HER2治療產生之藥物抗性與CD44信號傳導路徑之上調有關。此CD44信號傳導之增強可藉由提供替代性增生及存活信號,以及藉由增加EGFR配位體產生或經由直接磷酸化獨立地刺激EGFR活化而防止EGFR抑制。
抑制EGFR及/或CD44之活性包括降低此等分子之活性。術語「抑制」及其語法上的變化形式(諸如「抑制的」)並非意欲要求完全降低EGFR及/或CD44活性。該降低可為在無抑制作用下(例如在不存在抑制劑(諸如本文所述之柴胡皂苷)的情況下)的分子活性之至少約10%、至少約15%、至少約20%、至少約25%、至少約30%、至少約35%、至少約40%、至少約45%、至少約50%、至少約75%、至少約80%、至少約85%、至少約90%或至少約95%。該術語亦指可觀察或可量測之活性降低。在治療情況下,抑制較佳足以在治療之病狀中產生治療及/或預防益處。短語「不抑制」及其語法上的變化形式並非要求對活性完全缺乏作用。舉例而言,其係指以下情況,其中在抑制劑(諸如本文所述之柴胡皂苷)存在下,EGFR及/或CD44活性降低低於約50%、低於約40%、低於約30%、低於約20%、低於約10%或低於約5%。
柴胡皂苷可使癌症或其他增生性疾病對習知療法敏感,以及使癌症或其他增生性疾病在對該等習知療法具有後天抗性之後再敏感。本文所述之實施例提供一種抑制細胞中EGFR與CD44的方法,其包含使需要抑制EGFR與CD44之細胞與本文所述之柴胡皂苷接觸。因為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為雙重激酶抑制劑,故其為活體外研究EGFR及CD44在生物過程中之作用的適用研究工具。
本文提供針對CD44及EGFR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水準篩選個體的方法,其包含:(i)分析由個體獲得之樣品,其包含量測CD44及EGFR之含量;及(ii)將樣品中CD44及EGFR之含量與對照組中之含量進行比較。
本文提供確定疾病療法的方法,其包含:(i)分析由個體獲得之樣品,其包含量測CD44及EGFR之含量,及(ii)將樣品中CD44及EGFR之含量與對照組中之含量進行比較;其中與對照組相比CD44、EGFR或兩者之含量增加表明該個體要用雙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在一實施例中,雙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為諸如本文所述之柴胡皂苷。
為評定腫瘤細胞生物標記之表現,可在例如美國公開案第20070065858號中所述之方法中使用含腫瘤細胞或由此等腫瘤細胞產生之蛋白質或核酸的患者樣品,該案係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簡言之,生物標記之表現量可藉由評定腫瘤細胞樣品(例如由患者獲得之腫瘤活檢物或含源自腫瘤之物質的其他患者樣品(例如血液、血清、尿或本文上述之其他體液或分泌物))中標記之量(例如絕對量或濃度)評定。該細胞樣品當然可在評定樣品中標記量之前經受多種熟知收集後製備及儲存技術(例如核酸及/或蛋白質萃取、固定、儲存、冷凍、超濾、濃縮、蒸發、離心等)。同樣,腫瘤活檢物亦可經受收集後製備及儲存技術(例如固定)。
吾人可偵測生物標記蛋白之表現,該等生物標記蛋白之至少一部分呈現於表現其之腫瘤細胞表面上。吾人可判定是標記蛋白還是其一部分暴露在細胞表面上。舉例而言,可使用免疫學方法在全細胞上偵測該等蛋白質,或可使用熟知基於電腦之序列分析方法預測至少一個細胞外域(亦即包括所分泌蛋白質與具有至少一個細胞表面域之蛋白質)之存在。可不必使腫瘤細胞溶解而偵測標記蛋白之表現(例如使用特異性結合該蛋白質之細胞表面域的經標記抗體),該標記蛋白之至少一部分呈現於表現其之細胞表面上。
生物標記之表現可藉由偵測所轉錄核酸或蛋白質之表現的任何多種熟知方法評定。該等方法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例如偵測所分泌細胞表面細胞質或細胞核蛋白的免疫學方法、蛋白質純化方法、蛋白質功能或活性檢定、核酸雜交方法、核酸反轉錄方法及核酸擴增方法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其他方法。
生物標記之表現可使用以下評定:抗體(例如經放射性標記、發色團標記、螢光團標記或酶標記之抗體)、抗體衍生物(例如與受質或蛋白質-配位體對(例如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之蛋白質或配位體結合的抗體)或抗體片段(例如單鏈抗體、經分離抗體之高變域等),其特異性結合生物標記蛋白或其片段,包括已進行所有或一部分轉譯後修飾(例如糖基化、磷酸化、甲基化等)的生物標記蛋白,其中蛋白質通常在腫瘤細胞中經受該等修飾。
生物標記之表現亦可藉由自患者樣品中之細胞製備mRNA/cDNA(亦即所轉錄聚核苷酸)及藉由使mRNA/cDNA與為生物標記核酸或其片段之互補序列的參考聚核苷酸雜交來評定。cDNA可視情況使用多種聚合酶鏈反應方法中任一者擴增,隨後與參考聚核苷酸雜交。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之表現亦可使用定量PCR偵測以評定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之表現量。或者,可使用偵測生物標記之突變或變異(例如單核苷酸多形態、缺失等)之許多已知方法中任一者偵測患者中生物標記之存在。
可使由樣品獲得之所轉錄聚核苷酸的混合物與受質接觸,該受質固定有與生物標記核酸之至少一部分(例如至少7、10、15、20、25、30、40、50、100、500或500個以上核苷酸殘基)互補或同源的聚核苷酸。若在受質上可差異地偵測互補或同源之聚核苷酸(例如可使用不同發色團或螢光團或固定於不同所選位置偵測),則可使用單一受質(例如固定於所選位置之聚核苷酸的「基因晶片」微陣列)同時評定複數個生物標記之表現量。若使用涉及使一核酸與另一核酸雜交的評定生物標記表現之方法,則可在嚴格雜交條件下執行雜交。
若本文所述方法中使用複數個生物標記,則可在單一反應混合物(亦即對於各生物標記使用諸如不同螢光探針的試劑)或對應於一或多種生物標記之個別反應混合物中將患者樣品中各生物標記之表現量與相同類型非癌性樣品中複數個生物標記各自之正常表現量進行比較。
可以多種方法評定正常(亦即非癌性)人類組織中生物標記之表現量。此正常表現量可藉由評定呈現為非癌性之一部分細胞中生物標記的表現量,且隨後將該正常表現量與一部分腫瘤細胞中的表現量進行比較來評定。隨著其他資訊因本文所述方法之常規執行而變得可用,可使用生物標記之正常表現總體平均值。或者,生物標記之正常表現量可藉由評定以下患者樣品中的生物標記表現來測定 由非罹患癌症患者獲得之患者樣品、在懷疑患者癌症發作之前由該患者獲得的患者樣品,存檔患者樣品及其類似患者樣品。
偵測生物樣品中生物標記蛋白或核酸是否存在之例示性方法包括自測試個體獲得生物樣品(例如腫瘤相關體液)及使該生物樣品與能夠偵測多肽或核酸(例如mRNA、基因組DNA或cDNA)之化合物或藥劑接觸。因此,該等偵測方法可用於活體外以及活體內偵測生物樣品中例如mRNA、蛋白質、cDNA或基因組DNA。偵測mRNA之活體外技術包括例如北方雜交及原位雜交。偵測生物標記蛋白之活體外技術包括(但不限於)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西方墨點法、免疫組織化學、免疫沈澱法及免疫螢光法。偵測基因組DNA之活體外技術包括例如南方雜交。偵測mRNA之活體內技術包括例如聚合酶鏈反應(PCR)、北方雜交及原位雜交。此外,偵測生物標記蛋白之活體內技術包括向個體引入針對蛋白質或其片段之經標記抗體。舉例而言,抗體可用放射性標記來標記,該放射性標記在個體中之存在及位置可藉由標準成像技術偵測。
該等診斷及預測檢定之一般原理包括在適當條件下製備可能含有生物標記及探針之樣品或反應混合物歷時足以使生物標記與探針相互作用且結合的時間,由此形成可在反應混合物中移除及/或偵測的複合物。此等檢定可以多種方式進行。
舉例而言,進行該檢定之一種方法涉及將生物標記或探針錨定於固相支撐物(亦稱作受質)上,且在反應結束時偵測錨定於固相上之標靶生物標記/探針複合物。在該方法之一實施例中,欲檢定生物標記之存在及/或濃度的個體樣品可錨定於載體或固相支撐物上。在另一實施例中,可能為相反情況,其中可使探針錨定於固相且個體之樣品可作為檢定之非錨定組份反應。
存在數種已確立方法將檢定組份錨定於固相。其包括(但不限於)經由生物素與抗生蛋白鏈菌素之結合固定的生物標記或探針分子。該等經生物素標記檢定組份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技術(例如生物素標記套組,Pierce Chemicals,Rockford,I11.)自生物素-NHS(N-羥基-丁二醯亞胺)製備,且固定於塗布抗生蛋白鏈菌素之96孔板(Pierce Chemical)之孔中。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預先製備具有固定化檢定組份之表面且儲存。該等檢定之其他合適載體或固相支撐物包括能夠結合生物標記或探針所屬分子類別的任何材料。熟知支撐物或載體包括(但不限於)玻璃、聚苯乙烯、耐綸、聚丙烯、耐綸、聚乙烯、聚葡萄糖、澱粉酶、天然及改質纖維素、聚丙烯醯胺、輝長岩(gabbros)及磁鐵礦(magnetite)。為用上述方法進行檢定,將非固定組份添加至固相中,在該固相上錨定第二組份。反應完成之後,可在使任何所形成複合物仍固定在固相上的條件下移除(例如藉由洗滌)未複合組份。錨定於固相上之生物標記/探針複合物之偵測可以本文所述多種方法實現。在一實施例中,若探針為非錨定檢定組份,則為檢定之偵測及讀取,其可用本文所述且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可偵測標記直接或間接標記。
亦可能直接偵測生物標記/探針複合物形成而無需進一步操作或標記任一組份(生物標記或探針),例如藉由利用螢光能量傳遞技術(亦即FET,例如參見Lakowicz等人,美國專利第5,631,169號;及Stavrianopoulos等人,美國專利第4,868,103號)達成。選擇供體分子上之螢光團標記,使得用適當波長之入射光激發之後,其所發射之螢光能量將由受體分子上之螢光標記吸收,該螢光標記又因所吸收之能量而能夠發螢光。或者,供體蛋白分子可僅僅利用色胺酸殘基之天然螢光能量。選擇發射不同波長之光的標記,使得受體分子標記可與供體區別開。因為標記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與分隔分子之距離有關,故可評定分子之間的空間關係。在分子之間存在結合的情況下,檢定中受體分子標記之螢光發射應最大。FET結合事件宜經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標準螢光測定偵測方法(例如使用螢光計)量測。
在另一實施例中,測定探針識別生物標記之能力可無需標記任一檢定組份(探針或生物標記)而藉由利用諸如即時生物分子互相作用分析(BIA;例如參見Sjolander,S.及Urbaniczky,C.,1991,Anal. Chem. 63:2338-2345及Szabo等人,1995,Curr. Opin. Struct. Biol. 5:699-705)之技術實現。如本文所用之「BIA」或「表面電漿共振」係指無需標記任何反應物而研究即時生物特異性相互作用之技術(例如BIAcore)。結合表面之質量變化(指示結合事件)使表面附近之光的折射率改變(表面電漿共振(SPR)之光學現象),產生可用作生物分子之間即時反應之指示的可偵測信號。
物標記及探針作為液相中之溶質。在該檢定中,藉由多種標準技術中任一者使複合之生物標記及探針與未複合組份分離,該等標準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差速離心、層析、電泳及免疫沈澱。在差速離心的情況下,由於基於複合物之不同尺寸及密度的不同沈降平衡,可經由一系列離心步驟使生物標記/探針複合物與未複合檢定組份分離(例如參見Rivas,G.及Minton,A. P.,1993,Trends Biochem Sci. 18(8):284-7)。亦可使用標準層析技術使複合分子與未複合分子分離。舉例而言,凝膠過濾層析基於尺寸且經由在管柱形式中使用適當凝膠過濾樹脂使分子分離,例如,可使相對較大複合物與相對較小未複合組份分離。類似地,可使用生物標記/探針複合物與未複合組份相比相對不同之電荷特性區別複合物與未複合組份,例如經由使用離子交換層析樹脂。該等樹脂及層析技術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例如參見Heegaard,N. H.,1998,J. Mol. Recognit. Winter 11(1-6):141-8;Hage,D. S.及Tweed,S. A. J. Chromatogr B Biomed Sci Appl,1997年10月10日;699(1-2):499-525)。亦可使用凝膠電泳使複合檢定組份與未結合組份分離(例如參見Ausubel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7-1999)。在此技術中,蛋白質或核酸複合物係基於例如尺寸或電荷分離。為在電泳過程中保持結合相互作用,通常利用在無還原劑的情況下之非變性凝膠基質材料及條件。特定檢定之適當條件及其組份為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方法藉由原位及活體外方式測定生物樣品中生物標記mRNA之含量。術語「生物樣品」意欲包括自個體分離之組織(包括(但不限於)活檢組織)、細胞、生物流體及其分離物以及存在於個體中之組織、細胞及流體。許多表現偵測方法使用分離之RNA。對於活體外方法,可使用不針對mRNA分離選擇之任何RNA分離技術自腫瘤細胞純化RNA(例如參見Ausubel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ew York 1987-1999)。另外,大量組織樣品可易於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處理,該等技術諸如Chomczynski(1989,美國專利第4,843,155號)之單步RNA分離法。
分離之mRNA可用於雜交或擴增檢定,包括(但不限於)南方或北方分析、聚合酶鏈反應分析及探針陣列。一個偵測mRNA含量之診斷方法涉及使分離之mRNA與可與偵測基因所編碼之mRNA雜交的核酸分子(探針)接觸。核酸探針可為例如全長cDNA或其部分,諸如長度為至少7、15、30、50、100、250或500個核苷酸且足以在嚴格條件下與編碼本文所述生物標記之mRNA或基因組DNA特異性雜交的寡核苷酸。適當嚴格度之確定可根據習知分子技術經由常規測試鑑別。其他合適探針適用於本文所述之診斷檢定。mRNA與探針雜交表明所討論生物標記得以表現。
在一形式中,將mRNA固定在固體表面上且與探針接觸,例如藉由在瓊脂糖凝膠上操作分離之mRNA,且將mRNA自凝膠轉移至膜(諸如硝基纖維素)達成。在另一形式中,將探針固定在固體表面上且使mRNA與探針接觸,例如根據製造商說明書在Affymetrix基因晶片陣列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易於改變已知mRNA偵測法以用於偵測由本文所述生物標記編碼之mRNA之含量。
測定樣品中mRNA生物標記含量之另一方法包括例如藉由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RT-PCR;例如Mullis,1987,美國專利第4,683,202號中所述之實驗性實施例)、連接酶鏈反應(例如Barany,1991,Proc. Natl. Acad. Sci. USA,88:189-193)、自主序列複製(例如Guatelli等人,1990,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1874-1878)、轉錄擴增系統(例如Kwoh等人,1989,Proc. Natl. Acad. Sci. USA 86:1173-1177)、Q-β複製酶(Lizardi等人,1988,Bio/Technology 6:1197)、滾環複製(Lizardi等人,美國專利第5,854,033號)或任何其他核酸擴增方法進行的核酸擴增過程,繼而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偵測經擴增分子。此等偵測方案尤其適用於在存在極少數目之核酸分子的情況下偵測該等分子。如本文所用之擴增引子係定義為一對核酸分子,其可黏接至基因之5'或3'區(分別為正鏈及負鏈,或反之亦然)且其間含有短區域。一般而言,擴增引子之長度為約10至30個核苷酸,且側接長度為約50至200個核苷酸之區域。在適當條件下使用適當試劑,該等引子使得可擴增包含側接有引子之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對於原位方法,偵測之前無需自腫瘤細胞分離mRNA。在該等方法中,使用已知組織學方法製備/處理細胞或組織樣品。隨後將樣品固定在支撐物(通常為玻璃載片)上,且隨後與可與編碼生物標記之mRNA雜交的探針接觸。
可基於生物標記之校正表現量進行測定,以替代基於生物標記之絕對表現量作測定。藉由將生物標記之表現與非生物標記之基因(例如組成性表現之看家基因)的表現進行比較來修正生物標記之絕對表現量從而校正表現量。用於校正之合適基因包括看家基因,諸如肌動蛋白基因或上皮細胞特異性基因。此校正使得可將一個樣品(例如患者樣品)之表現量與另一樣品(例如非腫瘤樣品)進行比較或在不同來源之樣品之間進行比較。
或者,表現量可以相對表現量形式提供。為測定生物標記(例如間葉細胞生物標記)之相對表現量,測定10個或10個以上、20個或20個以上、30個或30個以上、40個或40個以上或50個或50個以上正常細胞分離物樣品相對於癌細胞分離物樣品之生物標記表現量,隨後測定所討論之樣品之表現量。測定較大數量樣品中各檢定基因的平均表現量,且將其用作生物標記之基線表現量。隨後將所測定測試樣品之生物標記表現量(絕對表現量)除以對該生物標記獲得之平均表現值。此提供相對表現量。
在另一實施例中,偵測生物標記蛋白。偵測生物標記蛋白之一類試劑為能夠結合該蛋白質之抗體或其片段,諸如經可偵測標記之抗體。抗體可為多株或單株抗體。可使用完整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Fab、F(ab')2 、Fv、scFv、單一結合鏈多肽)。關於探針或抗體之術語「標記」意欲包涵藉由使可偵測物質與探針或抗體偶合(亦即實體連接)來直接標記探針或抗體,以及藉由與經直接標記之另一試劑反應間接標記探針或抗體。間接標記之實例包括使用經螢光標記第二抗體偵測第一抗體,且用生物素末端標記DNA探針,以使其可用螢光標記之抗生蛋白鏈菌素偵測。
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自腫瘤細胞分離蛋白質。所用蛋白質分離方法可為例如Harlow及Lane(Harlow及Lane,1988,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中所述之方法。
可使用多種形式以判定樣品是否含有結合既定抗體之蛋白質。該等形式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酶免疫檢定(EIA)、放射免疫檢定(RIA)、西方墨點分析、免疫組織化學及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易於改變已知蛋白質/抗體偵測方法以用於判定腫瘤細胞是否表現生物標記。
在一形式中,抗體或抗體片段或衍生物可用於諸如西方墨點法或免疫螢光技術之方法中以偵測所表現之蛋白質。在該等使用中,抗體或蛋白質可固定在固體載體上。合適固相支撐物或載體包括能夠結合抗原或抗體之任何支撐物。熟知支撐物或載體包括玻璃、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葡聚糖、耐綸、澱粉酶、天然及改質纖維素、聚丙烯醯胺、輝長岩及磁鐵礦。吾人應已知或可確定用於結合抗體或抗原之其他合適載體,且應能夠改變該支撐物以適用於本發明方法。舉例而言,自腫瘤細胞分離之蛋白質可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上操作且固定於固相支撐物(諸如硝基纖維素)上。可隨後用合適緩衝液洗滌支撐物,繼而用可偵測標記之抗體處理。可隨後用緩衝液第二次洗滌固相支撐物以移除未結合之抗體。可隨後藉由習知手段偵測固體載體上之所結合標記之量。
對於ELISA檢定,特異性結合對可為免疫或非免疫類型。免疫特異性結合對由抗原-抗體系統或半抗原/抗半抗原系統例示。可提及螢光素/抗螢光素、二硝基苯基/抗二硝基苯基、生物素/抗生物素、肽/抗肽及其類似物。特異性結合對之抗體成員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慣用方法產生。該等方法包括用特異性結合對之抗原成員免疫動物。若特異性結合對之抗原成員為非免疫原性,例如半抗原,則可使其與載體蛋白共價偶合以使其具有免疫原性。非免疫結合對包括以下系統,其中兩種組份彼此具有天然親和力但並非抗體。例示性非免疫對為生物素-抗生蛋白鏈菌素、內在因子-維生素B12、葉酸-葉酸結合蛋白及其類似物。
增生性疾病包括(但不限於)惡性、前惡性或良性癌症。欲使用所揭示方法治療之癌症包括例如實體腫瘤、淋巴瘤或白血病。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可為例如腦腫瘤(例如惡性、前惡性或良性腦腫瘤,諸如神經膠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神經管母細胞瘤或外周神經外胚層腫瘤)、癌瘤(例如膽囊癌、支氣管癌、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大細胞未分化癌、腺瘤、囊腺瘤等)、基底細胞瘤(basalioma)、畸胎瘤、視網膜母細胞瘤、脈絡膜黑色素瘤、精原細胞瘤、肉瘤(例如尤文氏肉瘤、橫紋肌肉瘤、顱咽管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肌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阿斯金氏腫瘤、淋巴肉瘤、神經肉瘤、卡波西氏肉瘤、皮膚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漿細胞瘤、頭頸腫瘤(例如口、喉、鼻咽、食道等)、肝腫瘤、腎腫瘤、腎細胞腫瘤、鱗狀細胞癌、子宮腫瘤、骨腫瘤、前列腺腫瘤、乳房腫瘤(包括(但不限於)Her2-及/或ER-及/或PR-腫瘤之乳房腫瘤)、膀胱腫瘤、胰腺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鱗狀細胞癌、胃腫瘤、神經膠質瘤、結腸直腸腫瘤、睾丸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例如原發性CNS淋巴瘤、脊軸腫瘤、腦幹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等)、甲狀腺腫瘤、肺腫瘤(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小細胞肺癌)、白血病或淋巴瘤(例如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非皮膚外周T細胞淋巴瘤、與親人類T細胞淋巴病毒(HTLV)有關之淋巴瘤(諸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B細胞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霍奇金氏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肝細胞癌等)、多發性骨髓瘤、皮膚腫瘤(例如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s)、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諸如惡性黑色素瘤、皮膚黑色素瘤或眼內黑色素瘤)、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梅克爾細胞癌或卡波西氏肉瘤)、婦科腫瘤(例如子宮肉瘤、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陰門癌等)、霍奇金氏症、小腸癌、內分泌系統癌(例如甲狀腺、副甲狀腺或腎上腺癌等)、間皮瘤、尿道癌、陰莖癌、戈林氏症候群有關之腫瘤(例如神經管母細胞瘤、腦脊髓膜瘤等)、未知來源之腫瘤;或其中任一者之轉移。
在另一實施例中,癌症為肺腫瘤、乳房腫瘤、結腸腫瘤、結腸直腸腫瘤、頭頸腫瘤、肝腫瘤、前列腺腫瘤、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卵巢腫瘤或甲狀腺腫瘤;或其中任一者之轉移。
在另一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內膜腫瘤、膀胱腫瘤、多發性骨髓瘤、黑色素瘤、腎腫瘤、肉瘤、子宮頸腫瘤、白血病及神經母細胞瘤。
本文所提供之腫瘤可為原發性腫瘤或轉移瘤。癌症亦可為基於上皮之癌症。在一個實施例中,腫瘤細胞可表現EGFR。在另一實施例中,腫瘤細胞可表現CD44。在另一實施例中,腫瘤細胞可表現EGFR與CD44。
本文提供治療惡性、前惡性或良性癌症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有效量之能夠抑制CD44及EGFR之酪胺酸激酶活性的醫藥化合物,其中該醫藥化合物為柴胡皂苷(亦即為雙重激酶抑制劑之單一化合物)。
本文提供選擇個體以用能夠抑制CD44與EGF-R之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柴胡皂苷治療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經鑑別所具有的CD44、EGFR或兩者之含量與對照組含量相比為基線含量或基線含量之2倍。
在一態樣中,個體先前已用EGFR抑制劑或CD44抑制劑治療。
在另一態樣中,個體可能對用至少一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例如僅EGFR抑制劑或僅CD44抑制劑或CD44及EGFR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本文提供使上皮來源之癌細胞降解、抑制該等癌細胞生長或殺滅該等癌細胞的方法,其包含使該等細胞與使癌細胞降解、抑制該等癌細胞生長或殺滅該等癌細胞之量的柴胡皂苷接觸。
本文提供抑制個體之腫瘤尺寸增加、減小個體之腫瘤尺寸、減少個體之腫瘤增生或預防個體之腫瘤增生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本文所述柴胡皂苷以抑制腫瘤尺寸增加、減小腫瘤尺寸、減少腫瘤增生或預防腫瘤增生。在一些情況下,治療腫瘤包括使症狀停滯,亦即藉由治療患者,使癌症不會惡化且延長患者之存活。
可評定患者一或多個多時間點之症狀,該等時間點包括治療療法之前、期間及之後。治療可改善個體病狀,且可藉由判定一或多種以下事件是否發生來評定:腫瘤尺寸減小、腫瘤細胞增殖減少、細胞數目減少、新血管生成減少及/或細胞凋亡增加。發生一或多者在一些情況下可能導致部分或全部去除癌症及延長患者之存活。或者,對於癌症晚期,治療可能使疾病停滯,產生較佳生活品質及/或延長存活。評定治療之其他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涵蓋於本文中。
吾人應瞭解可使用本文所述之分類及分級系統評定本文所述之癌症療法;另外,其他分級方案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與本文所述方法結合使用。僅舉例而言,惡性腫瘤之TNM分類可用作癌症分級系統以描述患者體內之癌症程度。T描述腫瘤之尺寸及其是否已侵襲附近組織,N描述所涉及之區域淋巴結,且M描述遠端癌轉移。TNM由國際癌症防治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提供且被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及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使用。吾人應瞭解並非所有腫瘤均具有TNM分類,諸如腦腫瘤。一般而言,T(a為(0)1-4)量測為原發性腫瘤之尺寸或浸潤(direct)程度。N(0-3)係指擴散至區域淋巴結之程度:N0意謂區域淋巴結無腫瘤細胞,N1意謂腫瘤細胞擴散至最接近或少數區域淋巴結,N2意謂腫瘤細胞擴散至N1與N3之間的程度;N3意謂腫瘤細胞擴散至最遠端或諸多區域淋巴結。M(0/1)係指癌轉移之存在:M0意謂不存在遠端癌轉移;M1意謂遠端器官(區域淋巴結以外)已發生癌轉移。亦可評定其他參數。G(1-4)係指癌細胞級別(亦即若其看上去類似於正常細胞,則其為低等級,且若其看上去分化不良,則為高等級)。R(0/1/2)係指手術之澈底性(completeness)(亦即切除邊界不含癌細胞或含癌細胞)。L(0/1)係指侵入淋巴管中。V(0/1)係指侵入靜脈中。C(1-4)係指V可靠性(certainty)(品質(quality))之調節參數(modifier)。
在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乳癌之方法,乳癌諸如乳腺導管組織中之乳腺管癌、為Her2-及/或ER-及/或PR-癌之乳癌。
存在數種可由本文所述方法治療之乳癌。小葉原位癌及乳腺管原位癌分別為已在小葉及導管中產生但尚未擴散至乳房周圍之脂肪組織或身體其他區域的乳癌。浸潤(或侵襲)性小葉及乳腺管癌為已分別在小葉及導管中產生且已擴散至乳房之脂肪組織及/或身體其他部分的癌症。將受益於藉由該等方法治療的其他乳癌為髓質癌、膠質性癌、管狀癌及發炎性乳癌。
在一實施例中,乳癌根據TNM系統分級。在臨床試驗與臨床實踐中,預後與分級結果密切相關,且亦利用分級將患者分配至各療法中。
簡言之,分級資訊如下:
TX :不能評定原發性腫瘤。T0:無腫瘤證據。Tis:原位癌,無侵襲;T1:腫瘤為2cm或小於2cm;T2:腫瘤大於2cm,但不大於5cm;T3:腫瘤大於5cm;T4:生長至胸壁或皮膚中之任何尺寸之腫瘤,或發炎性乳癌。
NX :不能評定附近淋巴結。N0:癌症尚未擴散至區域淋巴結。N1:癌症已擴散至1至3個腋窩淋巴結或1個內乳淋巴結。N2:癌症已擴散至4至9個腋窩淋巴結或多個內乳淋巴結。N3:以下之一適用:癌症已擴散至10個或10個以上腋窩淋巴結,或癌症已擴散至鎖骨下之淋巴結,或癌症已擴散至鎖骨上之淋巴結,或癌症涉及腋窩淋巴結且具有增大之內乳淋巴結,或癌症涉及4個或4個以上腋窩淋巴結,且前哨淋巴結活檢中於內乳淋巴結中發現很少量的癌症。
MX :不能評定遠端擴散(癌轉移)之存在。M0:無遠端擴散。M1:已擴散至遠端器官(不包括鎖骨上淋巴結)。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乳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卵巢癌(包括上皮卵巢腫瘤)之方法。該方法較佳治療選自以下之卵巢癌:卵巢中之腺癌及已自卵巢遷移至腹腔之腺癌。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卵巢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該方法治療子宮頸癌,較佳子宮頸上皮中之腺癌。存在此癌症之兩種主要類型:鱗狀細胞癌及腺癌。前者構成全部子宮頸癌之約80-90%,且在外子宮頸(最接近陰道之部分)與子宮頸內膜(最接近子宮之部分)接合處中產生。後者在子宮頸內膜之產生黏液之腺細胞中產生。一些子宮頸癌具有此兩者之特徵且稱作腺鱗癌或混合型癌。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子宮頸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前列腺癌之方法,較佳為選自以下之前列腺癌:腺癌或已遷移至骨中之腺癌。前列腺癌在男性之圍繞尿道之第一部分的前列腺器官中產生。前列腺具有數種細胞類型,但腫瘤之99%為在負責產生精液之腺細胞中產生的腺癌。
存在兩種常用方案將前列腺癌分級。最常見之方案為TNM系統,其評估腫瘤之尺寸、所涉及淋巴結之程度及任何癌轉移(遠端擴散)。如同許多其他癌症一般,通常將其分成四期(I-IV)。較不常使用之另一方案為惠特摩-朱厄特分級(Whitmore-Jewett stage)。
簡言之,第I期疾病為在出於其他原因移除前列腺組織時在一小部分樣品中偶然發現的癌症,諸如良性前列腺肥大,且細胞極其類似正常細胞且檢查手指感覺腺體正常。在第II期中,涉及較多前列腺,且腺體內可感覺到腫塊。在第III期中,腫瘤已經由前列腺囊擴散且可在腺體表面上感覺到腫塊。在第IV期疾病中,腫瘤已侵襲附近結構,或已擴散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分級(grading)係基於來自活檢之細胞內容物及組織架構(Gleason),其可估算疾病之破壞潛力及最終預後。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胰腺癌之方法,較佳為選自以下之胰腺癌:胰管組織中之上皮樣癌及胰管中之腺癌。最常見胰腺癌類型為腺癌,其在胰管之內層中發生。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胰腺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膀胱癌之方法,較佳為膀胱中之移行細胞癌。膀胱癌為尿道上皮癌(移行細胞癌)或為膀胱內層之尿道上皮細胞中之腫瘤。膀胱癌之其餘病例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及小細胞癌。視尿道上皮癌為非侵襲性或侵襲性及為乳頭狀或平坦型而定,存在數種尿道上皮癌亞型。非侵襲性腫瘤處於膀胱最內層-尿道上皮中,而侵襲性腫瘤已自尿道上皮擴散至膀胱主要肌肉壁之較深層。侵襲性乳頭狀尿道上皮癌為細長指狀突出物,其向膀胱中空中心分叉,且亦向外生長至膀胱壁中。非侵襲性乳頭狀尿道上皮腫瘤朝向膀胱中心生長。非侵襲性平坦型尿道上皮腫瘤(亦稱作平坦型原位癌)侷限於最接近膀胱內部中空部分之細胞層,而侵襲性平坦型尿道上皮癌侵襲膀胱之較深層,尤其肌肉層。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膀胱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之方法,較佳為周邊血液中之急性前髓細胞性白血病。AML始於骨髓中,但可擴散至身體之其他部分,包括淋巴結、肝臟、脾臟、中樞神經系統及睪丸。急性意謂其發展迅速且若在數月內不治療則可能致命。AML之特徵在於不成熟之骨髓細胞,通常粒細胞或單核細胞,其持續再生且堆積。
存在亦可藉由本文所提供方法治療之其他類型白血病,包括(但不限於)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脊髓發育不良及脊髓增生病症。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白血病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肺癌之方法。最常見肺癌類型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佔肺癌之約80-85%,且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未分化癌。小細胞肺癌佔肺癌之15-20%。
肺癌分級為癌症自其初始來源擴散之程度的評定。其為影響肺癌之預後及潛在療法的重要因素。非小細胞肺癌分為IA(「一個A」;最佳預後)至IV(「四」;最差預後)期。若小細胞肺癌侷限於胸部之一半且在單一放射療法區域範圍內,則其歸類為侷限期(limited stage);否則其歸類為擴散期(extensive stage)。
肺癌可使用EUS(內窺鏡超音波)或TNM進行分級。分級為評定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患者的一部分。此等患者進行分級作為考慮預後及療法之過程的一部分。AJCC推薦TNM分級繼而進一步分組。
原發性腫瘤(T):
TX:不能評定原發性腫瘤,或唾液中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時存在惡性細胞,但成像或支氣管鏡檢時不可見;Tis:原位癌。
T0:無原發性腫瘤之證據。
T1:腫瘤最大尺寸小於3cm,由肺或內臟胸腔圍繞且支氣管鏡檢未侵入主支氣管中。
T2:具有任何以下特徵之腫瘤:最大尺寸大於3cm;擴散至主支氣管(但距隆凸超過2cm遠)及阻塞性肺炎(但不涉及整個肺)。
T3:具有任何以下特徵之腫瘤:侵襲胸壁、隔膜、縱隔胸膜或壁層心包膜(parietal pericardium);擴散至主支氣管,在隆凸2cm內,但不涉及隆凸;及整個肺之阻塞性肺炎。
T4:具有任何以下特徵之腫瘤:侵襲縱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道、椎骨或隆凸;同一肺葉中分離之腫瘤節結;及惡性胸膜滲出液。
淋巴結(N):NX:不能評定淋巴結;N0:不涉及淋巴結;N1:向同側支氣管周或同側肺門淋巴結轉移;N2:向同側縱隔或隆凸下淋巴結轉移;及N3:向任何以下部位轉移:同側鎖骨上淋巴結;同側斜角肌淋巴結;及對側淋巴結。
遠端癌轉移(M):MX:不能評定遠端癌轉移;MO:無遠端癌轉移;及M1:存在遠端癌轉移。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肺癌患者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皮膚癌之方法。存在數種始於皮膚之癌症。最常見類型為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及鱗狀細胞癌,其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光化性角化病為有時發展成鱗狀細胞癌之皮膚病。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極少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黑色素瘤(最罕見皮膚癌形式)很可能侵襲附近組織且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病毒誘發之癌症提供有利作用。
AIDS相關淋巴瘤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AIDS相關淋巴瘤之方法。AIDS相關淋巴瘤為惡性細胞在患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之患者淋巴系統中形成的疾病。AIDS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所致,該病毒攻擊且削弱身體之免疫系統。隨後免疫系統不能對抗侵襲身體之感染及疾病。患有HIV疾病之人類具有增加之產生感染、淋巴瘤及其他類型癌症之風險。淋巴瘤為影響淋巴系統白血球之癌症。淋巴瘤分為兩種一般類型:霍奇金氏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可在AIDS患者中發生,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更常見。若患有AIDS之個人患有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則其稱作AIDS相關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可為惰性(緩慢生長)或侵襲性(快速生長)的。AIDS相關淋巴瘤通常為侵襲性的。AIDS相關淋巴瘤之三種主要類型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B細胞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小無裂細胞淋巴瘤。
AIDS相關淋巴瘤之療法將淋巴瘤之療法與AIDS之療法組合。患有AIDS之患者具有削弱之免疫系統且治療可能引起進一步損傷。為此,患有AIDS相關淋巴瘤之患者通常用低於不患有AIDS之淋巴瘤患者之劑量的藥物治療。使用高效抗反轉錄病毒療法(HAART)減緩HIV之發展。亦使用預防及治療可能嚴重之感染的藥物。
卡波西氏肉瘤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卡波西氏肉瘤之方法。卡波西氏肉瘤為癌細胞存在於皮膚或為口、鼻及肛門內層之黏膜下之組織中的疾病。典型卡波西氏肉瘤通常在猶太、意大利或地中海血統之年長男性中發生。此類卡波西氏肉瘤發展緩慢,有時經10至15年。卡波西氏肉瘤可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人類中發生。患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之患者中的卡波西氏肉瘤稱作流行性卡波西氏肉瘤。患有AIDS之人群中的卡波西氏肉瘤通常比其他類型卡波西氏肉瘤擴散迅速,且通常存在於身體之許多部分中。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卡波西氏肉瘤提供有利作用。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病毒誘發之癌症的方法。數種常見病毒為特定惡性病症病因的明確或可能原因因素。此等病毒通常造成潛伏感染或少數病毒可能變成持續感染。腫瘤發生可能與受感染宿主中病毒活化程度提高有關,該病毒活化程度提高反映重病毒劑量或受損之免疫控制。主要病毒惡性病症系統包括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及肝細胞癌;1型人類嗜淋巴細胞病毒(HTLV-1)及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及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及子宮頸癌。一般而言,此等惡性病症在相對生命初期發生,通常在中年或中年之前到達峰值。
病毒誘發之肝細胞癌
HBV及HCV與肝細胞癌或肝癌之間的因果關係經由實質上流行病學證據建立。兩者似乎均經由在肝臟中藉由引起細胞死亡及隨後再生來慢性複製而發揮作用。
病毒誘發之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已確切地建立HTLV-1與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之間的關聯。不同於全世界發現之其他致癌病毒,HTLV-1高度受地域限制,主要在日本南部、加勒比海(Caribbean)、非洲西部及中部及南太平洋島發現。因果關係之證據包括幾乎所有ATL病例攜帶者中均單株整合病毒基因組。HTLV-1相關惡性病症之風險因素似乎為圍產期感染、高病毒負荷及存在雄性特徵。成人T細胞白血病為血液及骨髓之癌症。
病毒誘發之子宮頸癌
子宮頸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為子宮頸癌之最常見原因。然而,並非所有患有HPV感染之女性均產生子宮頸癌。子宮頸癌通常隨時間緩慢發展。在子宮頸出現癌症之前,子宮頸細胞經歷稱作發育異常之變化,其中不正常細胞開始出現在子宮頸組織中。隨後,癌細胞開始生長且更深地擴散至子宮頸及周圍區域中。
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可藉由投與柴胡皂苷或投與柴胡皂苷與一或多種抗癌療法之組合向病毒誘發之癌症提供有利作用。
腦及脊髓腫瘤為存在於顱骨或骨脊柱(其為中樞神經系統(CNS)之主要組份)內之組織之異常生長。良性腫瘤為非癌性的,且惡性腫瘤為癌性的。CNS位於剛性骨區(bony quarter)(亦即顱骨及脊柱)內,故無論良性或惡性之任何異常生長均可能對敏感性組織施加壓力且損害功能。在腦或脊髓中產生之腫瘤稱作原發性腫瘤。大多數原發性腫瘤由圍繞且支撐神經元之細胞的不受控生長所致。在少數個體中,原發性腫瘤可能由特定遺傳疾病(例如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結節性硬化症)或暴露於放射或致癌化學品造成。大多數原發性腫瘤之原因仍然未知。
診斷腦及脊柱腫瘤之第一測試為神經檢查。亦使用特殊成像技術(電腦斷層攝影術及磁共振成像、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實驗室測試包括EEG及脊椎抽液(spinal tap)。活檢(自疑似腫瘤採集組織樣品之手術程序)有助於醫師診斷腫瘤類型。
腫瘤係根據似乎產生腫瘤之細胞種類分類。成人之最常見原發性腦腫瘤來自腦中稱作星形細胞之細胞,其構成血腦障壁且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之營養。此等腫瘤稱作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退行性星形細胞瘤或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且佔全部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之65%。一些腫瘤為(但不限於)寡樹突神經膠細胞瘤、室管膜瘤、腦膜瘤、淋巴瘤、神經鞘瘤及神經管母細胞瘤。
如本文所用之「治療有效量」為在器官或組織中達成至少部分所需治療或預防作用的量。在一實例中,抑制劑預防及/或治療性處理疾病之量本身並不固定。所投與抑制劑之量應隨疾病類型、疾病程度及罹患疾病之哺乳動物物種大小而變化。
一個實施例涵蓋使用本文所述組合物製備用於治療本文所述病狀、疾病或病症的藥物。藥物可基於需治療患者/個體之身體特徵調配,且可基於病狀、疾病或病症之階段以單一或多調配物調配。藥物可包裝於具有適當標籤之合適包裝中以分配至醫院及診所,其中該標籤係用於指示治療患有本文所述疾病之個體。藥物可包裝為單一單位或多個單位。如本文別處所述,包裝可包括關於組合物劑量及投與之說明書。
本發明實施例之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以用於藉由任何投藥途徑給藥,諸如鼻內投藥;經口投藥;吸入投藥;皮下投藥;經皮投藥;動脈內投藥,在有或無阻塞的情況下;顱內投藥;室內投藥;靜脈內投藥;頰內投藥;腹膜內投藥;眼內投藥;肌肉內投藥;植入投藥;及中樞靜脈投藥。在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經口投藥。在另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經調配以用於靜脈內投藥。
茶酚丁烷可以每劑量約5mg/kg至約375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25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20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15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100mg/kg;每劑量約5mg/kg至約75mg/kg;或每劑量約5mg/kg至約50mg/kg之量投與。或者,柴胡皂苷可以每日約1,500mg至每日約2,500mg;每日約1,800mg至每日約2,300mg;或每日約2,000mg之量以均一劑量投與。在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可與標靶細胞以在約1μM至約30μM之範圍內的濃度接觸。在另一實施例中,柴胡皂苷可與標靶細胞以在約1μM至約10μM之範圍內的濃度接觸。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癌症治療」、「癌症療法」及其類似術語包涵以下治療,諸如手術(諸如切割、切除、消融(藉由物理或化學方法或物理或化學方法之組合)、縫合、雷射處理或以其他方式實體改變身體組織及器官)、放射療法、投與化學治療劑及此等方法之任何兩者或所有之組合。組合療法可依次或同時進行。諸如放射療法及/或化學療法之在手術之前投與的治療稱作新輔助療法。諸如放射療法及/或化學療法之在手術之後投與的治療在本文中稱作輔助療法。可用於癌症治療之手術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根除性前列腺切除術、冷凍療法、乳房切除術、乳房腫瘤切除術、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及其類似手術。
已知許多化學治療劑且其經由多種作用方式起作用。在一些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為細胞毒性劑、抗增殖劑、靶向劑(諸如激酶抑制劑及細胞週期調節劑)或生物藥劑(諸如細胞激素、疫苗、病毒劑及其他免疫刺激劑,諸如BCG、激素、單株抗體及siRNA)。涉及投與化學治療劑之組合療法的性質取決於所用藥劑之類型。
若涵蓋組合療法,則抑制劑不欲受組合之特定性質限制。舉例而言,抑制劑可以簡單混合物以及化學混合物(hybrid)形式組合投與。後者之一實例為化合物與靶向載體或活性藥物共價鍵聯。共價結合可以多種方法實現,該等方法諸如(但不限於)使用市售交聯化合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藥物組合」、「投與另一療法」、「投與另一治療劑」及其類似術語係指由混合或組合一種以上活性成份產生之藥物療法,且包括活性成份之固定及非固定組合。術語「固定組合」意謂以單一實體或劑量形式同時向患者投與抑制劑與至少一種輔劑。術語「非固定組合」意謂以獨立實體形式向患者同時、共同或依次以可變插入時限投與抑制劑與至少一種輔劑,其中該投與在患者體內提供該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之有效含量。其亦適用於混合療法,例如投與三種或三種以上活性成份。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共投與」、「與...組合投與」及其語法上等效術語或其類似術語意欲包涵向單一患者投與所選治療劑,且意欲包括藉由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或在相同或不同時間投與藥劑的治療方案。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與其他藥劑一起共投與。此等術語包涵向動物投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以使兩種藥劑及/或其代謝物同時存在於動物中。其包括同時以獨立組合物投與,在不同時間以獨立組合物投與,及/或以兩種藥劑均存在之組合物投與。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及其他藥劑以單一組合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劑及其他藥劑在組合物中混合。
如本文所用之「抗癌劑或抗癌療法」係指(但不限於)用於個體之化學治療劑、核酸破壞劑、核酸破壞療法、抗癌抗體、抗增殖劑或抗增殖療法。吾人應瞭解下列治療方案之清單表示習知療法,但本發明實施例包涵本文未特別揭示之其他已知治療方案。
本發明方法中欲使用之合適抗贅生性化學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烷化劑、抗代謝物、天然抗贅生劑、激素抗贅生劑、血管生成抑制劑、分化劑、RNA抑制劑、抗體或免疫治療劑、基因治療劑、小分子酶抑制劑、生物反應調節劑及抗癌轉移劑。
烷化劑
已知烷化劑經由將大分子(諸如癌細胞之DNA)烷基化而發揮作用,且通常為強親電子劑。此活性可破壞DNA合成及細胞分裂。適用於本文之烷化劑之實例包括氮芥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包括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雌莫司汀(estramustine)、氮芥(mechlorethamine)鹽酸鹽、美法侖(melphalan)及尿嘧啶氮芥(uracil mustard)。烷化劑之其他實例包括烷基磺酸酯(例如白消安(busulfan))、亞硝基脲(例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及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三氮烯(例如達卡巴嗪(dacaroazine)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伸乙基亞胺/甲基三聚氰胺(例如六甲密胺(altretamine)及塞替派(thiotepa))及甲基肼衍生物(例如丙卡巴肼(procarbazine))。烷化劑組中包括類烷基化含鉑藥物,包含卡波鉑(carboplatin)、順鉑(cisplatin)及奧賽力鉑(oxaliplatin)。
抗代謝物
抗代謝抗贅生劑結構類似天然代謝物,且參與癌細胞之正常代謝過程,諸如核酸及蛋白質之合成。其與天然代謝物足夠不同從而其可干擾癌細胞之代謝過程。欲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合適抗代謝抗贅生劑可根據其所影響之代謝過程分類,且可包括(但不限於)葉酸、嘧啶、嘌呤及胞苷之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葉酸組藥劑之成員包括(但不限於)甲胺喋呤(methotrexate)(胺甲嘌呤(amethopterin))、培美曲唑(pemetrexed)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嘧啶劑包括(但不限於)阿糖胞苷(cytar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吉西他濱(gemcitabine)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嘌呤劑包括(但不限於)巰基嘌呤(mercaptopurine)(6-巰基嘌呤)、噴司他汀(pentostatin)、硫鳥嘌呤(thioguanine)、克拉屈濱(cladribine)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胞苷劑包括(但不限於)阿糖胞苷(胞嘧啶阿拉伯糖苷)、阿紮胞苷(azacitidine)(5-氮胞苷(5-azacytidine))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
天然抗贅生劑
天然抗贅生劑包含抗有絲分裂劑、抗生素抗贅生劑、喜樹鹼(camptothecin)類似物及酶。適用於本文之抗有絲分裂劑包括(但不限於)長春花屬生物鹼(vinca alkaloid),如長春鹼(vinblasti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地辛(vindesine)、長春瑞濱(vinorelbine)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其來源於長春花(Madagascar periwinkle)植物且通常對於M期具有細胞週期特異性,結合癌細胞微管中之微管蛋白。適用於本文之其他抗有絲分裂劑為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其包括(但不限於)依託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此等試劑主要靶向細胞週期之G2期及S後期。
天然抗贅生劑亦包括抗生素抗贅生劑。抗生素抗贅生劑為通常經由與癌細胞DNA相互作用而具有抗腫瘤特性的抗菌藥。適用於本文之抗生素抗贅生劑包括(但不限於)博來黴素(belomycin)、放線菌素(dactinomycin)、小紅莓(doxorubicin)、依達比星(ida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絲裂黴素(mitomycin)、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噴司他汀、普卡黴素(plicamycin)及其類似物及衍生物。
天然抗贅生劑分類亦包括適用於本文之喜樹鹼類似物及衍生物,且包括喜樹鹼、拓朴替康(topotecan)及伊立替康(irinotecan)。此等藥劑主要藉由靶向細胞核酶拓撲異構酶I發揮作用。天然抗贅生劑之另一亞類為酶L-天冬醯胺酶及其變異體。L-天冬醯胺酶藉由催化天冬醯胺循環水解為天冬胺酸及氨而去除一些癌細胞的L-天冬醯胺來發揮作用。
激素抗贅生劑
激素抗贅生劑主要對與前列腺組織、乳房組織、子宮內膜組織、卵巢組織、淋巴瘤及白血病有關之激素依賴性癌細胞發揮作用。該等組織可對諸如糖皮質激素、孕酮、雌激素及雄激素之藥劑類別作出反應且視該等藥劑類別而定。作為促效劑或拮抗劑之類似物與衍生物均適合於治療腫瘤。適用於本文之糖皮質激素促效劑/拮抗劑之實例為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皮質醇(cortisol)、皮質固酮(corticosterone)、潑尼松(prednisone)、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孕酮促效劑/拮抗劑亞類藥劑包括(但不限於)羥孕酮(hydroxyprogesterone)、甲羥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乙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米非司酮(RU486)、ZK98299、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雌激素促效劑/拮抗劑亞類藥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雌激素、他莫昔芬(tamoxifen)、托瑞米芬(toremifene)、RU58668、SR16234、ZD164384、ZK191703、氟維司群(fulvestrant)、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抑制雌激素產生之芳香酶抑制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福美司坦(formestane)、依西美坦(exemestane)、胺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阿那曲唑(anastrozole)、來曲唑(letrozole)、其類似物及衍生物。適用於本文之雄激素促效劑/拮抗劑亞類藥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睪酮(testosterone)、雙氫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氟羥甲基睪酮(fluoxymesterone)、睾內酯(testolactone)、庚酸睪酮、丙酸睾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效劑/拮抗劑(例如亮丙立德(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布舍瑞林(buserelin))、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阿巴瑞克(abarelix)、環妊酮(cyproterone)、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ni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其類似物及衍生物。
血管生成抑制劑
血管生成抑制劑藉由抑制腫瘤之血管生成而起作用。血管生成抑制劑包涵多種藥劑,包括小分子藥劑、抗體藥劑及靶向RNA功能之藥劑。適用於本文之血管生成抑制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蘭尼單抗(ranibizumab)、貝伐單抗(bevacizumab)、SU11248、PTK787、ZK222584、CEP-7055、安吉酶(angiozyme)、達替肝素(dalteparin)、沙力度胺(thalidomide)、蘇拉明(suramin)、CC-5013、考布他汀(combretastatin) A4磷酸鹽、LY317615、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AE-941、干擾素α、PTK787/ZK 222584、ZD6474、EMD 121974、ZD6474、BAY 543-9006、塞來昔布(celecoxib)、鹵夫酮(halofuginone)氫溴酸鹽、貝伐單抗、其類似物、變異體或衍生物。
肝癌
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肝癌,且一或多種抗癌療法為例如手術、免疫療法、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及經皮乙醇注射。可使用之手術類型為冷凍手術、部分肝切除術、全部肝切除術及射頻消融術。放射療法可為體外射線束放射療法、近接放射療法、放射增敏藥或放射性標記抗體。其他治療類型包括高溫療法及免疫療法。
皮膚癌
可用於患有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皮膚癌及光化性角化病之患者的不同治療類型包括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及光動力療法。治療皮膚癌之一些可能手術選擇為莫氏顯微手術(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簡單切除、電乾燥法及刮除術、冷凍手術、雷射手術。放射療法可為體外射線束放射療法或近接放射療法。臨床試驗中測試之其他治療類型為生物療法或免疫療法、化學免疫療法、使用氟尿嘧啶之局部化學療法及光動力療法。
子宮內膜癌
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內膜癌且一或多種抗癌療法為例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基因療法、光動力療法、抗血管生成療法及免疫療法或其組合。
胃癌
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睾丸癌,且一或多種抗癌療法為例如手術、免疫療法、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或生物療法之組合。
胸腺癌
在一實施例中,癌症為胸腺癌,且一或多種抗癌療法為例如手術、免疫療法、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或生物療法之組合。已用於治療胸腺瘤及胸腺癌之抗癌藥為小紅莓(阿黴素(Adriamycin))、順鉑、異環磷醯胺及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潑尼松)。通常,此等藥物以組合形式提供以提高其有效性。用於治療胸腺癌之組合包括順鉑、小紅莓、依託泊苷及環磷醯胺,及順鉑、小紅莓、環磷醯胺及長春新鹼之組合。
其他基於抗體之EGFR抑制劑可根據已知方法,藉由向選自例如豬、母牛、馬、兔、山羊、綿羊及小鼠之宿主動物投與適當抗原或抗原決定基而產生。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佐劑促進抗體產生(諸如氫氧化鋁、完全傳氏佐劑(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不完全傳氏佐劑(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等)。
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抗原結合片段」、「抗原結合域」、「抗體片段」或「抗體之功能片段」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指代抗體之一或多個保留特異性結合抗原之能力的片段。該等術語中所包括之抗體片段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片段、F(ab')2 片段、由VH及CH1域組成之Fd片段、Fv片段、scFv、scFv2(兩個scFv分子在鏈中頭尾相接之串聯連接)、dAb片段(Ward等人,(1989)Nature 341:544 546);經分離CDr;AVIMERTM ;VH;VL;及單鏈結合多肽(與免疫球蛋白Fc融合之scFv)。此定義中另外包括「半」抗體,其包含單一重鏈及單一輕鏈。本文亦包涵單鏈抗體之其他形式(諸如雙功能抗體)。
「F(ab')2 」及「Fab'」部分可藉由用蛋白酶(諸如胃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處理Ig而產生,且包括藉由在兩條重鏈各鉸鏈區之間所存在的二硫鍵附近消化免疫球蛋白而產生的抗體片段。舉例而言,木瓜蛋白酶在兩條重鏈各鉸鏈區之間所存在的二硫鍵之上游裂解IgG,產生兩個以下同源抗體片段,其中由VL及CL(輕鏈恆定區)構成之輕鏈與由VH及CHγ1(重鏈恆定區中之γ1區)構成之重鏈片段在其C末端區經由二硫鍵連接。此兩個同源抗體片段各稱作Fab'。胃蛋白酶亦在兩條重鏈各鉸鏈區之間所存在的二硫鍵之下游裂解IgG,產生略大於兩個上述Fab'在鉸鏈區連接之片段的抗體片段。此抗體片段稱作F(ab')2 。
Fab片段亦含有輕鏈之恆定域及重鏈之第一恆定域(CH1)。Fab'片段不同於Fab片段之處在於在重鏈CH1域之羧基末端添加數個殘基,包括一或多個來自抗體鉸鏈區之半胱胺酸。Fab'-SH在本文中指代恆定域之半胱胺酸殘基具有游離硫醇基之Fab'。F(ab')2 抗體片段最初以兩者之間具有鉸鏈半胱胺酸之Fab'片段對形式產生。亦已知抗體片段之其他化學偶合。
「Fv」係指含有完整抗原識別位點及抗原結合位點之抗體片段。此區域由緊密、非共價締合的一個重鏈可變域與一個輕鏈可變域的二聚物組成。在此構型中,正是各可變域之三個CDR相互作用而在VH-VL二聚物表面上界定抗原結合位點。總體而言,各VH及VL鏈之一或多個CDR之組合賦予抗體抗原結合特異性。舉例而言,應瞭解例如CDRH3及CDRL3在轉移至受體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VH及VL鏈時可足以賦予抗體抗原結合特異性,且可使用本文所述之任何技術測試此CDR組合之結合、親和力等。即使單一可變域(或僅包含三個對抗原具有特異性之CDR的半Fv)亦具有識別及結合抗原之能力,但可能親和力低於與第二可變域組合時之親和力。此外,儘管Fv片段之兩個域(VL及VH)由獨立基因編碼,但其可使用重組方法藉由使得其能夠製備為VL及VH區配對以形成單價分子之單一蛋白質鏈(稱為單鏈Fv(scFv)Bird等人,Science 242:423-426(1988);Huston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1988);及Osbourn等人,Nat. Biotechnol. 16:778(1998))的合成連接子接合。該等scFv亦意欲包涵於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內。特定scFv之任何VH及VL序列可與Fc區cDNA或基因組序列連接,以產生編碼完整Ig(例如IgG)分子或其他同型之表現載體。亦可使用蛋白質化學法或重組DNA技術將VH及VL用於產生Fab、Fv或其他Ig片段。
「單鏈Fv」或「sFv」抗體片段包含抗體之VH及VL域,其中此等域存在於單一多肽鏈中。在一些實施例中,Fv多肽在VH與VL域之間另外包含使sFv能夠形成抗原結合所需結構之多肽連接子。關於sFv之評述,例如參見Pluckthun,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nburg及Moore編,Springer-Verlag,New York,第269-315頁(1994)。
適用於實踐該等方法之抗體包括(但並不限於)多株抗體、單株抗體、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人類抗體及經遺傳工程改造抗體。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態樣列舉不同的具體實施例而更加詳盡地敘述與說明,以便使本發明的精神與內容更為完備而易於瞭解;然而,本項技藝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明瞭本發明當然不受限於此等實例而已,亦可利用其他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來達成本發明。
此外,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可進一步證明本發明可實際應用之範圍,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治療肝癌之醫藥組成物對肝癌細胞的影響》
首先,於10公分培養盤內,以經Dulbecco氏改良過之Eagle氏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 培育人類肝癌(human hepatocarcinoma)細胞株HepG2;接著在培養基中添加10%的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100單位/ml之盤尼西林、100 ng/ml之鏈黴素(Invitrogen,Carlsbad,CA)、2mM L-穀氨酸和非必要胺基酸及丙酮酸鈉,並維持在37℃的潮溼環境下(5% CO2及95%空氣),當各個細胞成長到達八分滿時,則進行繼代培養。
繼代培養方式為先吸去舊的培養液後,以3毫升的磷酸緩衝液(PBS)清洗培養細胞一次,然後在37℃下,以1毫升之胰蛋白酶/EDTA(0.05%/0.025%)溶液處理細胞5分鐘,使細胞脫離培養盤成懸浮狀態;接著在懸浮細胞中加入2毫升新鮮的培養液,以中和胰蛋白酶的活性。然後,將細胞打散使平均分布於細胞懸浮液中,留下適當比例的細胞數後,加入新培養液補至適當體積並混勻後,放入37℃培養箱內培養。
取約3,000個細胞,將之接種在平底96孔盤中,以培養液補充每一培養孔內的培養液,使體積達180μl,接著將培養盤放入37℃之培養箱培養過夜。次日,於上述培養液中加入含不同濃度的藥學活性化合物之本發明醫藥組成物。各培養孔內最終體積為200μl,放入37℃培養箱培養,於48小時後測定細胞活性。
藉由MTT 法分析細胞存活,而MTT是為(3-[4,5–Dimethylthialzol–2-yl] 2, 5–diphenyltetra- zolium bromide)呈色分析法常用於檢測細胞之生長。MTT可被活細胞吸收,並在粒腺體中被Succinate-tetrazolium reductase(Succinate dehydrogenase)還原成藍色的Formazan。本實驗中HepG2細胞(1×104 cells/100 mL DMEM/well, 96-well microplate)經由藥物處理48小時(柴胡皂苷-D (Saikosaponin d)1, 2.5, 5 μM;二氯醋酸鈉(Dichloroacetate)1600 mM, 1200 mM, 800 mM )後除去舊培養液,且用PBS洗兩次(100 mL/well),之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DMEM及25 mL MTT溶液(MTT solution, 5 mg MTT溶於1 mL PBS中),再置入37 ℃、5% CO2恆溫培養箱中反應,4小時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MTT lysis buffer(將20 g SDS、50 mL DMF溶於50 mL水中),再於5% CO2、37℃恆溫培養箱中繼續反應16小時,之後以免疫酵素分析儀測其在波長570 nm處之吸光值,以反映細胞存活數目。
實驗結果可以藉由分析免疫酵素分析儀讀出的數值和細胞數量得到相關比例,可畫出標準曲線。其實驗進行製備Hep G2細胞分別以1, 2, 5, 10及20 × 103 /100 mL/well的細胞密度種植於96-well microplate中,並同時在每個well中加入25 mL之MTT溶液,置入37℃、5% CO2恆溫培養箱中反應,4小時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MTT lysis buffer,於5% CO2 、37℃恆溫培養箱中繼續反應16小時,之後以免疫酵素分析儀測其在波長570 nm處吸光值,藉以做出細胞密度與MTT吸光值關係之標準曲線。
《表1 》本揭示內容之醫藥組成物配方 註: SSa: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 DCA:二氯醋酸鈉(Dichloroacetate)
實施例二 《利用雙效標靶載體治療肝癌之醫藥組成物對肝癌細胞的影響》
CD44受體及葉酸受體雙效標靶載體合成
配置Chitosan-Folic Acid共軛交聯物合成
取殼聚醣(Chitosan)0.5%溶於氯化氫(HCl)中於25℃均勻攪拌24小時。再將葉酸(Folic Acid)與EDC混合溶解於DMSO中於25℃均勻攪拌,全程避光。接著將葉酸(Folic Acid)緩慢加入已溶解之殼聚醣(Chitosan)中,反應16小時後利用氫氧化鈉(NaOH)將PH值滴定至9,再將沉澱物以離心機離心取出,最後以PBS透析72小時,以蒸餾水(ddH2O)透析86小時,將最終產物以冷凍乾燥機冷凍乾燥。
配置Chitosan-Folic Acid)/Hyaluronic Acid共軛交聯物合成
首先將殼聚醣-葉酸(Chitosan-Folic Acid)配製成0.12%溶液,以氯化氫(HCl)攪拌;接著以氫氧化鈉(NaOH)將PH值調整至4.5-5間。另外再將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以去離子水配製成0.1%溶液,最後將兩溶液以體積比一比一比例混合,因電荷性幾殼聚醣-葉酸(Chitosan-Folic Acid)與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 共軛交聯自組成奈米粒子。利用γ-PGA可與殼聚醣(Chitosan)自組裝成奈米粒子之特性分別加入不同濃度之γ-PGA來改變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之濃度,並比較其平均粒徑與表面電位之變化,再將攜帶柴胡皂苷-D (Saikosaponin d)及二氯醋酸鈉(Dichloroacetate)之雙效標靶載體送入人類肝癌細胞株Hep G2及正常人類肝細胞株L02中進行存活測試。
藉由MTT 法分析細胞存活,而MTT(3-[4, 5–Dimethylthialzol–2-yl] 2, 5–diphenyltetra- zolium bromide)呈色分析法常用於檢測細胞之生長。MTT可被活細胞吸收,並在粒腺體中被Succinate-tetrazolium reductase(Succinate dehydrogenase)還原成藍色的Formazan。本實驗中Hep G2細胞與L02細胞(1×104 cells/100 mL DMEM/well, 96-well microplate),經由藥物處理(柴胡皂苷-D (Saikosaponin d)1, 2.5, 5 μM加上二氯醋酸鈉(Dichloroacetate)1600 mM, 1200 mM, 800 mM 及帶有此濃度之CD44受體及葉酸受體雙效標靶載體)48小時後除去舊培養液,且用PBS洗兩次(100 mL/well),之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DMEM及25 mL MTT溶液(MTT solution, 5 mg MTT溶於1 mL PBS中),再置入37 ℃、5% CO2恆溫培養箱中反應,4小時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MTT lysis buffer(將20 g SDS、50 mL DMF溶於50 mL水中),再於5% CO2、37℃恆溫培養箱中繼續反應16小時,之後以免疫酵素分析儀測其在波長570 nm處之吸光值,以反映細胞存活數目。
實驗結果可以藉由分析免疫酵素分析儀讀出的數值和細胞數量得到相關比例,可畫出標準曲線。Hep G2細胞與L02細胞分別以1, 2, 5, 10及20 × 103 /100 mL/well的細胞密度種植於96-well microplate中,並同時在每個well中加入25 mL之MTT溶液,置入37℃、5% CO2 恆溫培養箱中反應,4小時後每個well加入100 mL MTT lysis buffer,於5% CO2 、37℃恆溫培養箱中繼續反應16小時,之後以免疫酵素分析儀測其在波長570 nm處吸光值,藉以做出細胞密度與MTT吸光值關係之標準曲線。
分別依照上述的方式同樣地培養人類乳癌細胞株MCF-7、人類肝癌細胞株HepG2、人類直腸癌細胞株HCT116、人類結腸癌細胞株RKO、人類組織白血球細胞株U937、及人類前骨髓性白血球細胞株HL-60,並於其中分別施用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A、醫藥組成物B、醫藥組成物C,透過測定ACP活性來評估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A、B、C抑制各種癌細胞株活性的功效。
根據如上述表2所示之「胎兒蛋白」(AFP)平均變化率(%)及p value」,結果可知在服用本發明之治療肝癌用醫藥組合物以後的3周後,就能夠觀察到顯著的腫瘤指標及減重效果。
因而,能夠確認本發明之治療肝癌用醫藥組合物具有減少腫瘤指標「胎兒蛋白」(AFP)數值及阻斷脂肪細胞中油滴生成量之作用及減肥效果,而且能夠達成治療肝癌及控制腫瘤細胞的增加,進而對於肥胖病及相關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具有能夠降血脂、降血壓、抗老化、降血糖等之功效。
經由分析抑制癌細胞活性之試驗結果顯示,確認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A、B、C可以抑制包括人類乳癌細胞株MCF-7、人類肝癌細胞株HepG2、人類直腸癌細胞株HCT116、人類結腸癌細胞株RKO、人類組織白血球細胞株U937、及人類前骨髓性白血球細胞株HL-60等癌細胞的活性,其IC50(μg/ml)皆明顯優於先前技術所揭者。綜上所述,結果顯示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是潛在可用來治療癌症的藥物。
當可理解上述實施方式與實施例僅為例示,且熟習此技藝者可對齊進行各種修飾。上文提出之說明書、實施例與資料的目的在於使本說明書的結構完備,並作為實作本發明之例示。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在本文中引用的包括專利申請、公開、公告之各種專利文獻及非專利文獻,皆以全文引用完整方式納入本文列入參考,且不應該以任何方式解釋為用來限制本發明之創作精神與權利範圍。
無。

Claims (17)

  1.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係用於製備治療個體癌症用之藥物,該醫藥組成物至少包含藥學上有效量之柴胡皂苷化合物、及二氯醋酸鹽;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的總含量(SSa)相對於二氯醋酸鹽的總含量(DCA)的比率(SSa :DCA)為在約1:1至1:25000之範圍。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癌症逆轉訊號物質、與其他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載體、稀釋劑、及賦形劑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該醫藥組成物中之各成分的比例係依癌症之型態進行調整。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硫胺素(Thiamin,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硫辛酸(Lipoic acid)、薑黃素(Curcumin)及其混合物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癌症係自肝癌、大腸癌、食管癌、胃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鼻咽癌、腦腫瘤、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骨癌、直腸癌、肝癌、乳癌、血癌、腦腫瘤、癌瘤、基底細胞瘤(basalioma)、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畸胎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黑色素瘤、脈絡膜黑色素瘤、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或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精原細胞瘤、肉瘤、漿細胞瘤、頭頸腫瘤、肝腫瘤、腎腫瘤、腎細胞腫瘤、鱗狀細胞癌、子宮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骨腫瘤、前列腺腫瘤、乳房腫瘤、膀胱腫瘤、胰腺腫瘤、子宮內膜腫瘤、鱗狀細胞癌、胃腫瘤、神經膠質瘤、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結腸直腸腫瘤、睾丸腫瘤、結腸腫瘤、直腸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cervical tumor)、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甲狀腺腫瘤、肺腫瘤、白血病或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皮膚腫瘤、婦科腫瘤、霍奇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小腸癌、內分泌系統癌、間皮瘤、尿道癌、陰莖癌、戈林氏症候群(Gorlin's syndrome)有關之腫瘤、及未知來源之腫瘤;及其轉移構成組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癌症係肝癌或肝腫瘤。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為選自二氯醋酸鋰、二氯醋酸鈉、二氯醋酸鉀、二氯醋酸銣、及其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為選自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彼等之衍生物、及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之投與量為在0.025 mg/kg至0.25 mg/kg之範圍。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之投與量為0.025 mg/kg至625 mg/kg之範圍。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柴胡皂苷化合物之投與量為每日1.875 mg至每日187.5 mg之範圍。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二氯醋酸鹽之投與量為每日1.875 mg至每日4,687.5 mg之範圍。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醫藥組成物係每6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或每2日投與一次以上歷時一段時間。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載體上專一性結合癌細胞表面過渡活化受體(receptor)之親和基(ligand)為玻尿酸、透明質酸(HA)、或葉酸(Folic Acid)。
  1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係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其他的抗癌劑、或與一或多種其他的抗癌劑共同使用。
  1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賦形劑之成分包含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玉米澱粉、小麥澱粉、稻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明膠、黃蓍膠。
  1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醫藥組成物,其係更進一步包括自吸收促進劑、抗氧化劑、黏合劑、緩衝液、包覆劑、著色劑、稀釋劑、崩解劑、乳化劑、補充劑、填充劑、調味劑、保濕劑、潤滑劑、香料、防腐劑、推進劑、釋放劑、殺菌劑、甜味劑、增溶劑、濕潤劑及其混合物構成群組中所選出之至少一種的添加劑。
TW104144625A 2015-12-31 2015-12-31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TW2017224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4625A TW201722416A (zh) 2015-12-31 2015-12-31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4625A TW201722416A (zh) 2015-12-31 2015-12-31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2416A true TW201722416A (zh) 2017-07-01

Family

ID=6004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625A TW201722416A (zh) 2015-12-31 2015-12-31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224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40706A3 (en) * 2018-01-26 2020-02-13 Demir Caner Cesium dichloroacetate compound to be used in cancer treat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40706A3 (en) * 2018-01-26 2020-02-13 Demir Caner Cesium dichloroacetate compound to be used in cancer treat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2064B (zh) 癌症治療
Jeong et al.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c-MYC inhibitor KSI-3716 suppresses orthotopic bladder tumor growth
JP2011506343A (ja) トポイソメラーゼ阻害剤とparp阻害剤との組み合わせによるがんの治療
JP2014148545A (ja) Rassf1a発現およびヒト癌細胞増殖の蛍光調節剤
CN107614062A (zh) 用RORγ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方法
US20120316203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on of Cancers
EP3213752A1 (en)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ancer stem cells
JP2018520117A (ja) B細胞悪性腫瘍の治療のためのセルデュラチニブ
JP2020515645A (ja) Kdm4阻害剤
TW201609094A (zh) 治療癌症之新穎方法
TW201713328A (zh) 治療癌症之方法
US8008354B2 (en) Death receptor sensitizing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for
JP2016516007A (ja) 癌治療
JP2024023269A (ja) 抗腫瘍剤及び配合剤
US20110306671A1 (en) Amide derivatives of ethacrynic acid
TW201722416A (zh) Cd44及葉酸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肝癌標靶藥物
EP3167887B1 (en) Aryl amine substituted quinoxaline used as anticancer drugs
TW201722415A (zh) 用於治療罹患癌症個體之雙效標靶性醫藥組成物
US2023012186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by depletion of mitochondrial or genomic dna from circulation
EP3200801B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pancreatic cancer
JP2022519777A (ja) 処置誘導性の胃腸傷害を防止又は処置する方法
WO2022028429A1 (zh) 用于根除癌症干细胞并诱导damp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一组新型copi/arf1-脂解途径抑制剂和化合物
RU2777535C2 (ru)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лечения гепатоцеллюлярной карциномы
US20230390279A1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ancer
US11634378B2 (en) Compounds and methods targeting GPER in calcium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