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5446A -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5446A
TW201715446A TW105134284A TW105134284A TW201715446A TW 201715446 A TW201715446 A TW 201715446A TW 105134284 A TW105134284 A TW 105134284A TW 105134284 A TW105134284 A TW 105134284A TW 201715446 A TW201715446 A TW 2017154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receipt
transaction
checkout
electronic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6554B (zh
Inventor
妹尾八郎
Original Assignee
高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5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45Payment circuits using payment protocols involving tickets
    • G06Q20/0457Payment circuits using payment protocols involving tickets the tickets being sent electron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47Payment circuits using payment protocols involving electronic receip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06Q20/28Pre-payment schemes, e.g. "pay bef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6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read by the M-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3Solvency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2Confirmation, e.g. check or permission by the legal debtor of paymen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00Machines for printing and issuing ticke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BTICKET-ISSUING APPARATUS; FARE-REGISTERING APPARATUS; FRANKING APPARATUS
    • G07B13/00Taximete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具有發行票據管理表、轉讓管理部、交易管理部、以及結帳處理部,上述發行票據管理表積存包含使用上限額、使用權者、及結帳者的電子票據資訊,上述轉讓管理部取得來自於結帳者的轉讓請求,並將發行票據管理表所積存的電子票據資訊中的使用權者變更為在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上述交易管理部僅限於使用權者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上述結帳處理部僅限將在交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該交易中實際的使用金額的差額返還給該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結帳處理。

Description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近年來,有效地使用資訊通信技術進行的電子結帳服務的普及正逐步發展。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35330號公報)中記載的系統中,將出租車票據電子票據化,並通過該電子票據進行結帳。通過使用該電子票據,能夠使結帳處理簡易化。
在使用電子票據的結帳處理中雖然有上述優點,但在現狀中難以說電子票據的使用已經廣泛且普遍地滲透至人們的生活中。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利於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發明人們著眼於人們希望在用戶間流暢地轉讓電子票據的期望,認為如果能夠從某一用戶(第 1用戶)對其它用戶(第2用戶)合適地轉讓電子票據,則能夠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於是,本發明的發明人們想到了根據來自於第1用戶的請求,將設定有使用上限額的電子票據轉讓給第2用戶的裝置,作為電子票據管理裝置。根據該電子票據管理裝置,第1用戶能夠通過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將設定有使用上限額的電子票據容易地轉讓給第2用戶。
在此,在轉讓電子票據的階段,很多情況下難以確定第2用戶實際使用的金額。因此,第1用戶有必要保有餘地將使用上限額設定得較高。由此,作為結帳者的第1用戶會對轉讓電子票據有所猶豫,恐怕難以充分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關於該點,本發明的發明人們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發現如下事實:通過具有以下結構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即,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具有存儲部、轉讓管理部、交易管理部、以及結帳處理部;上述存儲部積存包含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使用權者、及結帳者的電子票據資訊;上述轉讓管理部取得來自於結帳者的轉讓請求,將積存於存儲部的電子票據資訊的使用權者變更為在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上述交易管理部僅限於使用權者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上述結帳處理部在交易管理部允許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情況下,進行將該交 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該交易中的實際的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該電子票據的結算者的結帳處理。
在該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中,基於來自結帳者的轉讓請求而變更使用權者。然後,如果該使用權者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則允許電子票據的使用,並將使用上限額與使用金額的差額返還給結帳者。因此,使用權者的使用金額越低且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越高,則會將更大的金額返還給結帳者。因此,即使在使用上限額的設定階段中將使用上限額設定得更高的情況下,或者使用權者的購入金額較低的情況下,也不會對電子票據的結帳者造成不利。由此,能夠促進電子票據的轉讓,結果為能夠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上述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中,電子票據資訊進一步包含指定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在使用權者於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在使用目的在用途的範圍內的情況下,交易管理部可以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由此,限定了電子票據的使用用途,從而能夠減輕電子票據的管理負擔。
此外,也可以進一步具有用途管理部,上述用途管理部取得來自結帳者的使用目的指定,將積存於存儲部的電子票據資訊中的指定用途的資訊設定為在使用目的指定中指定的內容。由此,能夠防止電子票據被用於結帳者並未希望的用途。由此,可提高對於結帳者的便利性, 並能夠更進一步地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上述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中,電子票據資訊進一步包含電子票據的有效期,交易管理部可以在使用權者於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在使用日期時間在有效期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由此,可限定電子票據的使用期間,從而能夠減輕電子票據的管理負擔。此外,例如在能夠由結帳者設定有效期的情況下,能夠防止電子票據在結帳者不希望的期間被使用。即,能夠促進電子票據在結帳者所希望的期間內被使用。由此可提高對於結帳者的便利性,並能夠更進一步地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上述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中,結帳處理部也可以在結帳處理的前階段中,僅就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事前結帳,而在結帳處理中,根據實際的使用金額進行修正處理。通過僅就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事前結帳,能夠使電子票據的購買力與結帳完成額聯動,能夠進一步根據實際狀態進行結帳。
此外,在上述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中,結帳處理部也可以在結帳處理中僅就使用金額部分進行事後結帳。由此,在電子票據的使用金額確定後僅進行一次結帳即可,能夠使結帳簡易化。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電子票據管理方法為電子票據管理裝置所進行的電子票據管理方法,其包括:積存包含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使用權者、及結 帳者的電子票據資訊;取得來自於結帳者的轉讓請求,將積存於存儲部的電子票據資訊的使用權者變更為在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僅限於使用權者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以及在於允許之步驟中允許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情況下,進行將在該交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該交易中的實際的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該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結帳處理。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有利於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1‧‧‧電子票據管理系統
2‧‧‧電子票據管理裝置
3‧‧‧通信網路
4、5‧‧‧行動終端
6‧‧‧信用卡公司終端
7‧‧‧使用公司終端
21‧‧‧通信部
22‧‧‧顧客資訊更新部
23‧‧‧發行部
24‧‧‧用途管理部
25‧‧‧票據資訊輸出部
26‧‧‧轉讓管理部
27‧‧‧交易管理部
28‧‧‧結帳處理部
201‧‧‧處理器
202‧‧‧記憶體
203‧‧‧存儲器
204‧‧‧網路適配器
205‧‧‧匯流排
TBL211‧‧‧顧客管理表
TBL212‧‧‧電子票據管理表
TBL213‧‧‧發行票據管理表
TBL214‧‧‧購買管理表
TBL215‧‧‧確定結帳表
第1圖為示意性地顯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子票據管理系統的示意結構的圖。
第2圖為顯示電子票據管理裝置的功能結構的方塊圖。
第3A圖為顯示顧客管理表的表。
第3B圖為顯示電子票據管理表的表。
第4A圖為顯示發行票據管理表的表。
第4B圖為顯示購買管理表的表。
第4C圖為顯示確定結帳表的表。
第5圖為顯示電子票據管理方法的執行程序的順序圖。
第6圖為示意性地顯示使用應用程式的電子票據管理 的概念的圖。
第7圖為顯示變形例所涉及的電子票據管理方法的執行程序的順序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在說明中,對同一要素或具有同一功能的要素標示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電子票據管理系统]
如第1圖所示,電子票據管理系統1具有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通信網路3、行動終端4、5、信用卡公司終端6、以及使用公司終端7。通信網路3例如為網際網路,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行動終端4、5、信用卡公司終端6及使用公司終端7分別與通信網路3連接。
行動終端4、5例如為智慧型手機或功能型手機等行動電話,或者平板型終端等通信終端。在行動終端4、5下載有用於使用電子票據的軟體(應用程式)。通過執行該應用程式,可在行動終端4、5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之間進行通信,行動終端4、5的用戶能夠使用電子票據。應予說明,該電子票據的使用雖然不一定要經由上述應用程式來實現,但在下文中,以使用上述應用程式來使用電子票據的方式進行說明。
行動終端4、5藉由執行應用程式來執行電子票據的發行請求、發行的電子票據的閱覽、電子票據的用途等的變更、電子票據的轉讓、受讓、以及使用電子票據 的交易(商品或服務的購入)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行動終端4為購入電子票據並轉讓給他人的第1用戶(作為結帳者的轉讓者)所使用的終端。此外,行動終端5為從第1用戶受讓電子票據並使用該電子票據的第2用戶(受讓人)所使用的終端。因為該第1用戶及第2用戶均為能夠使用電子票據購入商品等的人,因此有時合併記載為“消費者”。
應予說明,為了方便起見,雖對行動終端4、5標示互不相同的符號來說明,但行動終端4、5中的用於使用電子票據的功能沒有差異。此外,在第1圖中,雖然圖示了行動終端4、5均為各一個,但行動終端4、5也可以均為多個,並沒有數量的限制。
信用卡公司終端6為發行信用卡並管理利用該信用卡的交易的信用卡公司的終端。信用卡公司終端6通過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進行通信,而進行與用於購入商品或服務的電子票據的購入有關的信用卡結帳。使用公司終端7為在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中收到貨款的交易方(使用公司)的終端。該交易方由於為出售商品等的人,因此有時記載為“賣家”。例如,在乘坐出租車的用戶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使用公司終端7為出租車公司的終端。使用公司終端7通過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進行通信,執行在使用了電子票據的交易中的核算處理。信用卡公司終端6及使用公司終端7可分別按每個公司設置,亦可在各公司設有一個或者也可以設有多個。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為發行電子票據並且管理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伺服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具有處理器201、記憶體(memory)202、存儲器(storage)203、網路適配器204、以及連接它們的匯流排205。處理器201通過與記憶體202及存儲器203的至少一方協作而執行程式,從而進行通過網路適配器204的資料的輸入及輸出。由此,能夠實現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的各種功能。應予說明,此處所示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的結構為一個例子。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只要能夠實現以下說明的功能,則在硬體上無論為怎樣的結構都可以。
第2圖為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的各功能作為假想的結構單元(以下稱為“功能方塊”)而表示的圖。這些功能方塊只是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的功能為了方便起見而分為多個方塊,並不意味著硬體也被分割成這樣的方塊。
如第2圖所示,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作為功能方塊,具有通信部21、顧客資訊更新部22、發行部23、用途管理部24、票據資訊輸出部25、轉讓管理部26、交易管理部27、結帳處理部28、顧客管理表TBL211、電子票據管理表TBL 212、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存儲部)、購買管理表TBL214、以及確定結帳表TBL215。
通信部21在行動終端4、5、信用卡公司終端6、及使用公司終端7(以下有時將行動終端4、5、信用卡公司終端6、及使用公司終端7記載為“行動終端4、5等”) 之間進行通信並進行資訊的收發。即,通信部21從上述行動終端4、5等接收指定的請求等,並將該請求輸出至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內的其它功能方塊。此外,通信部21從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內的其它功能方塊接收指定的請求等的輸入,並將該請求等發送至上述行動終端4、5等。
顧客資訊更新部22通過通信部21從行動終端4、5或使用公司終端7接收顧客資訊更新請求,而更新顧客管理表TBL211。第3A圖為表示顧客管理表TBL211的表。如第3A圖所示,顧客管理表TBL211存儲有關各顧客的用戶ID、名稱、用戶類別、通知方式、及卡號的顧客資訊。
顧客為通過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進行通信來進行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人。即,顧客為使用電子票據購入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即,使用行動終端4、5的用戶),及通過電子票據收取商品或服務的費用的賣家(即,利用使用公司終端7的使用公司)。用戶ID為唯一指定用戶的標識符。名稱為該用戶的名稱。用戶類別為該用戶的類別,例如設為“1”或“2”的任意一個。用戶類別為“1”表示該用戶為賣家,“2”表示該用戶為消費者。通知方式為該用戶的聯繫方式,即為在與電子票據管理裝置之間進行通信時使用的聯繫方式。作為通知方式,例如登記有E-mail地址或電話號碼。卡號為該用戶的信用卡號。該卡號在結帳處理中使用。應予說明,在顧客管理表TBL211中,也可以不設置名稱及卡號。
顧客資訊更新部22進行顧客資訊的追加、刪除、及編輯作為顧客管理表TBL211的更新處理。即,顧客資訊更新部22如果從沒有存儲顧客資訊的行動終端4、5等接收到顧客資訊更新請求,則將該終端的顧客資訊追加進顧客管理表TBL211。該情況下,在顧客資訊更新請求中包含顯示名稱、用戶類別、通知方式、卡號的資訊。顧客資訊更新部22通過使該顧客資訊更新請求所包含的各資訊與任意決定的用戶ID相關聯而製成顧客資訊,並將該顧客資訊追加進顧客管理表TBL211。
此外,顧客資訊更新部22如果從行動終端4、5等接受包含顧客資訊的刪除委託的顧客資訊更新請求,則刪除該行動終端4、5等的顧客資訊。此外,顧客資訊更新部22如果從行動終端4、5等接受包含顧客資訊的編輯委託的顧客資訊更新請求,則對該行動終端4、5等的顧客資訊進行編輯。顧客資訊的編輯是指變更例如名稱、通知方式、卡號等。顧客資訊更新部22如果完成了更新處理,則可以經由通信部21將完成通知發送至行動終端4、5等。
發行部23經由通信部21從行動終端4接受電子票據發行請求,從而發行電子票據。更詳細而言,如果發行部23接收到電子票據發行請求,進一步地,從結帳處理部28接收到事前結帳處理的完成報告(後面詳細論述),則發行電子票據。在電子票據發行請求中包含特別指定希望發行的電子票據的資訊(票據ID)、電子票據的使用 上限額、電子票據的有效期、及用戶ID。發行部23參照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基於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資訊發行電子票據。具體而言,發行部23將與預定的資訊對應的電子票據儲存(追加)至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中。
第3B圖為表示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的表。如第3B圖所示,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將所有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用途、使用公司ID、及可設定額相關聯地存儲。票據ID為唯一指定電子票據的類別的標識符。應予說明,指定的票據ID(例如“99999”)也可以為用途、使用公司ID、及可設定額被設定為“任意(free)”的電子票據的標識符。所謂用途等為“任意”,則意味著用戶能夠自由指定用途等(後面詳細論述)。用途為該電子票據的使用途徑。使用公司ID為唯一指定可成為該電子票據的使用目標的使用公司(賣家)的標識符。在使用公司ID中也可以設定多個ID。可設定額為作為該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而能夠設定的金額的範圍。應予說明,在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中,不一定要設定可設定額。
第4A圖為表示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的表。如第4A圖所示,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存儲(積存)使由發行部23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票據ID、使用上限額、有效期、結帳者ID、使用權者ID、及使用完成旗標相關聯的電子票據資訊。
發行票據ID為唯一指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標識符。票據ID為唯一指定該電子票據的類別的標識符。 使用上限額為在該電子票據中設定的使用上限額。有效期為該電子票據的有效期間(能夠使用該電子票據的期間)。應予說明,在第4A圖中,雖然有效期設定到每日,但也可以設定到時刻。結帳者ID為唯一指定進行該電子票據的購入的結帳的人的標識符。使用權者ID為唯一指定能夠使用該電子票據來購入商品等的人的標識符。使用完成旗標為表示該電子票據是否完成使用的標記,在完成使用的情況下設定為“1”,沒有完成使用的情況下設定為“0”。
應予說明,從第3B圖中所示的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可以明確得出,在票據ID中用途與使用公司ID(以下,有時將用途及使用公司ID合併記載為“用途”)相對應。即,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的電子票據資訊包含屬於指定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之票據ID。
發行部23基於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的資訊與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資訊,指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使用上限額、有效期、結帳者ID、及使用權者ID。即,發行部23在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票據ID存在於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的情況下,將該票據ID指定為將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此外,發行部23在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使用上限額為在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中的可設定額範圍內的情況下,將該使用上限額指定為將發行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
此外,發行部23將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有效期指定為將發行的電子票據的有效期。進一步地, 發行部23將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用戶ID指定為將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結帳者ID及使用權者ID。在發行電子票據時,發行部23指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使用完成旗標為“0”。並且,發行部23將使任意設定的發行票據ID與特定的上述資訊相對應的電子票據儲存(追加)于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發行部23可以在發行處理完成後將完成通知經由通信部21發送至行動終端4。
用途管理部24根據來自于作為已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使用目的指定,對存儲于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的指定電子票據用途的資訊,即票據ID進行設定(變更)。具體而言,用途管理部24經由通信部21,接收來自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的使用目的指定。在該使用目的指定中,包含指定變更票據ID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以及變更後的票據ID。應予說明,在使用目的指定中,也可以包含票據ID變更後的使用上限額和/或有效期。並且,用途管理部24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將通過使用目的指定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來指定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變更為使用目的指定所包含的票據ID。此外,在使用目的指定包含有使用上限額等的情況下,也可以與票據ID一起變更使用上限額等。
用途管理部24也可以僅在對象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為預定的ID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票據ID的變更。具體而言,用途管理部24也可以僅對用途被設定為“任意”的票據ID“99999”的電子票據進行上述的票據 ID的變更。用途管理部24在票據ID的變更完成時,可以將完成通知經由通信部21發送至行動終端4。
票據資訊輸出部25根據來自於用戶的閱覽請求,輸出與該用戶為結帳者及使用權者中的至少任一方的電子票據相關的資訊。具體而言,票據資訊輸出部25經由通信部21從行動終端4或行動終端5接收閱覽請求。在該閱覽請求中包含指定希望閱覽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票據資訊輸出部25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指定與閱覽請求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相關的電子票據資訊。進一步地,票據資訊輸出部25參照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指定與特定的電子票據資訊的票據ID相對應的用途及使用公司ID。然後,票據資訊輸出部25將與特定的電子票據相關的資訊經由通信部21發送至屬於閱覽請求的發送源的行動終端4或行動終端5。
轉讓管理部26從屬於已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第1用戶取得轉讓請求,將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變更至為在該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具體而言,轉讓管理部26經由通信部21,從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接受轉讓請求。在該轉讓請求中包含指定變更使用權者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與指定作為變更後的使用權者(即受讓人)的第2用戶的用戶ID。然後,轉讓管理部26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將由轉讓請求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指定的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ID變更為轉讓請求所包含的第2用戶的用戶ID。轉讓管理部26也可以將 表示使用權者的變更(改寫)完成的通知經由通信部21發送至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及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
交易管理部27管理用戶的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交易管理部27僅限於使用權者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交易管理部27在使用權者於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在使用目的在電子票據的用途(即,用途及使用公司ID)的範圍內,並且使用日期時間在電子票據的有效期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
具體而言,交易管理部27經由通信部21從使用公司終端7接受核算請求。該核算請求為使用公司終端7根據來自將與使用公司終端7相關的賣家作為交易對象而進行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第2用戶的核算委託而輸出的請求。在上述核算委託中,包含有電子票據的使用金額與交易的商品、服務名。在上述核算請求中,包含指定與使用公司終端7相關的賣家的用戶ID、核算委託所包含的使用金額及商品、服務名、以及進行過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使用日期時間。應予說明,進行過交易的使用日期時間設為例如使用公司終端7接收到來自第2用戶的核算委託的日期。
接受核算請求的交易管理部27進行發送核算請求的使用公司終端7的認證。具體而言,交易管理部27參照顧客管理表TBL211,確認核算請求所包含的用戶ID存在於顧客管理表TBL211,並且與顧客管理表TBL211 的用戶ID相對應的用戶類別為“1”(該用戶為賣家)。該認證完成後,交易管理部27使核算請求所包含的資訊相對應,並儲存於購買管理表TBL214。
第4B圖為顯示購買管理表TBL214的表。如第4B圖所示,購買管理表TBL 214在每次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中存儲將使用公司ID、使用金額、商品、服務名、使用日期時間、及支付碼(payment code)附加關聯的購買資訊。使用公司ID為唯一指定在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中的使用公司(賣家)的標識符。使用金額為在該交易中通過電子票據支付的金額。商品、服務名為與該交易相關的商品或服務名。使用日期時間為進行該交易的日期時間。支付碼為唯一指定該交易的標識符。
交易管理部27指定核算請求所包含的用戶ID、使用金額、商品、服務名、及使用日期時間,同時將使該特定的資訊與任意設定的支付碼相對應的購買資訊(發行了支付碼的購買資訊)儲存於購買管理表TBL214。儲存後,交易管理部27將顯示已發行支付碼的碼發行通知經由通信部21發送至使用公司終端7。在該碼發行通知中包含有已發行的支付碼。
接收到該碼發行通知的使用公司終端7對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轉發該碼發行通知。應予說明,由使用公司終端7向行動終端5進行的碼發行通知的轉發,可以藉由在應用程式上顯示支付碼而向第2用戶提示來實現,也可以藉由顯示為QR碼、條碼、及色碼等圖形而向 第2用戶提示來實現,還可以使用近距離通信來實現。或者,碼發行通知的轉發也可以由使用公司終端7的用戶對第2用戶口頭傳達支付碼來進行。並且,確認了支付碼的第2用戶從行動終端5輸入支付碼。由第2用戶進行的支付碼的輸入可以通過向應用程式的碼輸入欄人工輸入來實現,也可以藉由由行動終端5所具有的照相機功能讀取QR碼等圖形來實現。交易管理部27經由通信部21取得在行動終端5輸入的支付碼,以及指定輸入支付碼的第2用戶的用戶ID。
從行動終端5取得支付碼等的交易管理部27進行交易的有效性判定處理。在有效性判定處理中,交易管理部27進行碼確認、使用權者確認、及金額等確認的各種處理。交易管理部27在所有的上述各種處理中均滿足預定的條件的情況下,判定使用電子票據的該交易有效。
在碼確認處理中,交易管理部27判定從行動終端5取得的支付碼是否為正在發生結帳委託的正確的支付碼。具體而言,交易管理部27判定取得的支付碼是否為在購買管理表TBL214中存儲的支付碼。交易管理部27只在判定上述支付碼為正在發生結帳委託的正確的支付碼的情況下,視為滿足在碼確認處理中之預定條件。
在使用權者確認處理中,交易管理部27判定第2用戶是否能夠成為使用權者。具體而言,交易管理部27判定將所取得的第2用戶的用戶ID設為使用權者ID的電子票據是否存儲于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中。交易管 理部27只在判定第2用戶能夠成為使用權者的情況下,視為滿足在使用權者確認處理中的預定條件。該情況下,交易管理部27指定將第2用戶的用戶ID設為使用權者ID的電子票據。
在金額等確認處理中,交易管理部27分別判定該交易中的使用金額是否在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內,該交易的使用目的是否在電子票據的用途範圍內,以及該交易的使用日期時間是否在電子票據的有效期內。具體而言,交易管理部27參照購買管理表TBL214,指定與從行動終端5取得的支付碼相對應的使用公司ID、使用金額、商品、服務名、及使用日期時間。通過該使用公司ID及商品、服務名來指定使用目的。
並且,交易管理部27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判定在使用權者確認處理中所指定的電子票據中,是否存在符合下述條件的電子票據:使用上限額大於上述使用金額,用途與使用目的一致,並且使用日期時間包含在有效期內。在此,如上所述,在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中存儲有票據ID作為指定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而在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中與票據ID相對應地存儲有作為電子票據的用處的用途及使用公司ID。因此,交易管理部27藉由將屬於在使用權者確認處理中指定的電子票據的用處的用途及使用公司ID與對應於支付碼的屬於使用目的的商品、服務名及使用公司ID分別對比,來判斷是否存在用途符合使用目的的電子票據。
交易管理部27只在判定存在上述電子票據的情況下,視為滿足在金額等確認處理中的預定條件。該情況下,交易管理部27指定一張滿足金額等確認處理的條件的電子票據。應予說明,在存在多張滿足條件的電子票據的情況下,交易管理部27可以優先指定例如使用上限額較小的電子票據。此外,也可接受從第2用戶輸入的指定使用的電子票據的資訊,並根據該輸入來指定一張電子票據。
交易管理部27在碼確認處理、使用權者確認處理、金額等確認處理的全部處理中,如果視為滿足指定的條件,則通過在金額等確認處理中指定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來判定該交易有效,並允許交易。該情況下,交易管理部27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將在金額等確認處理中指定的電子票據使用完成旗標變更為“1”。在使用完成旗標變更後,交易管理部27向結帳處理部28輸出修正結帳委託。在該修正結帳委託中,包含指定變更使用完成旗標後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及與交易相關的支付碼。
結帳處理部28在交易管理部27允許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情況下,進行將在該交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在該交易中的實際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該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結帳處理。具體而言,結帳處理部28在上述結帳處理的前階段(更詳細地,發行電子票據的前階段)中,僅就使用上限額度進行事前結帳,同時在上述結帳處理中,進行根據交易的使用金額的修正處理。
在事前結帳處理中,結帳處理部28首先通過通信部21從行動終端4接受電子票據發行請求。在該電子票據發行請求中包含顯示預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的資訊及第1用戶的用戶ID。結帳處理部28參照顧客管理表TBL 211指定第1用戶的卡號後,經由通信部21與信用卡公司終端6進行通信,使用該用戶的信用卡僅就預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結帳(事前結帳)。結帳處理部28如果完成了事前結帳處理,則向發行部23輸出事前結帳處理的完成報告。
在修正處理(結帳處理)中,結帳處理部28首先從交易管理部27接受修正結帳委託,並取得該修正結帳委託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及支付碼。結帳處理部28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指定取得的發行票據ID所示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同時參照購買管理表TBL214,指定在取得的支付碼所示的交易中的使用金額。然後,結帳處理部28將從指定的使用上限額中減去使用金額後的差額指定為向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返還額。結帳處理部28參照顧客管理表TBL211而指定第1用戶的卡號後,通過通信部21與信用卡公司終端6進行通信,使用該用戶的信用卡,僅就上述返還額部分進行退款結帳。或者,結帳處理部28也可以進行將事前結帳的金額訂正為上述使用金額的處理。通過這樣的修正處理,最終與該交易有關的結帳額與在交易中的使用金額相等。
結帳處理部28如果完成了修正處理(結帳處 理),則向修正結帳委託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所示的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第2用戶)及結帳者(第1用戶)發送核算完成通知,同時向支付碼所示的交易的使用公司(賣家)發送核算完成通知。最後,結帳處理部28更新確定結帳表TBL215
第4C圖為表示確定結帳表TBL215的表。如第4C圖所示,確定結帳表TBL215存儲使通過結帳處理部28進行的結帳處理所涉及的結帳者ID、支付碼、及結帳額相關聯的確定結帳資訊。結帳者ID為唯一指定與結帳相關的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標識符。支付碼為唯一指定交易的標識符。結帳額為在交易中的最終結帳額。結帳處理部28使結帳者ID、支付碼、及結帳額(即,在交易中的使用金額)相關聯,並作為確定結帳資訊儲存於確定結帳表TBL215。
[電子票據管理程序]
下面,作為電子票據管理方法的一個例子,使用第5圖對利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進行的電子票據的管理程序進行說明。在第5圖中表示有如下例子:根據第1用戶的請求發行電子票據(步驟S101~107),根據第1用戶的請求將該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變更為第2用戶(步驟S109~115),根據第2用戶對電子票據的使用來進行結帳處理(步驟S117~139)。應予說明,在說明的各步驟中,步驟S117及步驟S125雖然不是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的處理,但它們是在說明電子票據管理上必須的處理,因此合 併說明。
首先,從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發送的電子票據發行請求經由通信部21在發行部23及結帳處理部28中接收(步驟S101)。該電子票據發行請求包含希望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電子票據的有效期、及用戶ID。
然後,由結帳處理部28進行事前結帳處理(步驟S103)。即,結帳處理部28參照顧客管理表TBL211來指定第1用戶的卡號後,通過通信部21與信用卡公司終端6進行通信,使用該用戶的信用卡,僅就預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結帳(事前結帳)。結帳處理部28如果完成了事前結帳處理,則向發行部23輸出事前結帳處理的完成報告。
然後,藉由接受了來自於行動終端4的電子票據發行請求及來自於結帳處理部28的事前結帳處理的完成報告的發行部23發行電子票據,並將該電子票據存儲(積存)於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中(步驟S105:積存步驟)。即,發行部23基於電子票據管理表TBL212的資訊與電子票據發行請求所包含的資訊,指定發行的電子票據的票據ID、使用上限額、有效期、結帳者ID、及使用權者ID,並將使該指定出的資訊與任意設定的發行票據ID相對應的電子票據儲存於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發行電子票據後,通過發行部23對行動終端4發送發行完成通知(步驟S107)。
在上述步驟S101~107所示的電子票據的發行處理中,使用應用程式的電子票據的管理概念如第6A圖所示。在第6A圖中顯示有在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中的交易對象(使用公司)為出租車公司的例子(後述的第6B圖及第6C圖也相同)。在第6A圖、第6B圖及第6C圖所示例子中,在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及出租車公司的使用公司終端7下載有用於使用將該出租車公司作為交易對象的電子票據的專用應用程式。
第6A圖顯示了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購入電子票據時,使用應用程式的電子票據管理概念。第1用戶從行動終端4啟動出租車公司的專用應用程式,輸入指定要購入的電子票據及使用上限額等的資訊,並進行指示購入的輸入(參照第6A圖的“購入前”的應用程式顯示概念圖)。基於該輸入,上述電子票據發行請求被發送至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然後,如果電子票據的事前結帳及發行處理完成,則第1用戶能夠在專用應用程式確認與發行的電子票據有關的資訊(參照第6A圖的“購入後”的應用程式顯示概念圖)。
回到第5圖,對使用權者的變更處理進行說明。發行電子票據後,從屬於進行上述事前結帳的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發送電子票據的轉讓請求,該轉讓請求經由通信部21在轉讓管理部26中被接收(步驟S109)。該轉讓請求中包含指定要變更使用權者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以及指定屬於變更後的使用權者(即受讓 人)的第2用戶的用戶ID。
然後,通過轉讓管理部26,根據轉讓請求變更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步驟S111,變更步驟)。即,轉讓管理部26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將經由轉讓請求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來指定的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ID變更為轉讓請求所包含的第2用戶的用戶ID。變更使用權者後,藉由轉讓管理部26將顯示使用權者的變更(改寫)已完成的通知發送至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及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步驟S113、S115)。
在進行了上述步驟S113、S115所示的表示使用權者的變更已完成的通知後(或進行時),也可以在第1用戶與第2用戶之間使用應用程式進行電子票據的收發。第6B圖表示從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對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轉讓電子票據時,使用應用程式的電子票據管理概念圖。
在第1用戶接近第2用戶的情況下,顯示轉讓的(改寫了使用權者)電子票據的資訊也可以藉由近距離通信從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對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直接發送(參照第6B圖的“第2用戶在附近的情況”的應用程式表示概念圖)。該情況下,表示藉由近距離通信進行了收發的電子票據的資訊從行動終端4及行動終端5的雙方發送至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
此外,在第1用戶與第2用戶相距較遠的情況下,表示轉讓的(改寫了使用權者)電子票據的資訊通過 例如通信網路3從行動終端4發送至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進一步地,該資訊也可以從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發送至行動終端5(參照第6B圖的“第2用戶在遠處的情況”的應用程式顯示概念圖)。
回到第5圖,對結帳處理進行說明。轉讓電子票據後,如果屬於受讓人的第2用戶進行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則從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對屬於交易對象的使用公司終端7發送核算委託(步驟S117)。該核算委託中包含電子票據的使用金額與交易的商品、服務名。應予說明,核算委託的發送可以藉由近距離通信來實現,也可以藉由將QR碼、條碼等圖形讀入使用公司終端7來實現。或者,核算委託也可以由第2用戶對使用公司終端7的用戶以口頭方式進行。並且,接受了核算委託的使用公司終端7對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發送核算請求,該核算請求經由通信部21而在交易管理部27中被接收(步驟S119)。該核算請求中包含指定與使用公司終端7相關的賣家的用戶ID、核算委託所包含的使用金額及商品、服務名、以及進行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的使用日期時間。
然後,通過交易管理部27根據核算請求進行使用公司終端7的認證(步驟S121)。即,交易管理部27參照顧客管理表TBL211,確認核算請求所包含的用戶ID存在於顧客管理表TBL211,並且顧客管理表TBL211的用戶ID所對應的用戶類別為“1”(該用戶為賣家)。當完成該認證時,交易管理部27將使核算請求所包含的資訊與任意 設定的支付碼相對應的購買資訊儲存於購買管理表TBL214。儲存後,通過交易管理部27將表示支付碼已發行的碼發行通知發送至使用公司終端7(步驟S123),進一步地,將該碼發行通知從使用公司終端7轉發至行動終端5(步驟S125)。由使用公司終端7向行動終端5進行的碼發行通知的轉發可以藉由在應用程式上顯示支付碼並向第2用戶提示來實現,也可以藉由顯示為QR碼、條碼、及色碼等圖形並向第2用戶提示來實現,還可以使用近距離通信來實現。或者,碼發行通知的轉發也可以藉由使用公司終端7的用戶對第2用戶口頭傳達支付碼來實現。
然後,確認了支付碼的第2用戶從行動終端5輸入支付碼,該支付碼及指定輸入支付碼的第2用戶的用戶ID經由通信部21在交易管理部27被接收(步驟S127)。
然後,藉由從行動終端5取得支付碼等的交易管理部27進行交易的有效性判定,並且只在滿足使用上限額等條件的情況,允許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步驟S129,允許步驟)。即,交易管理部27進行碼確認、使用權者確認、及金額等確認的各處理,並在所有的上述各處理中均滿足指定條件的情況下,判斷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有效,並允許電子票據的交易。
如果使用電子票據的交易得到允許,藉由交易管理部27將該電子票據更新為使用完成(步驟S131)。即,交易管理部27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將指定為在交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電子票據的使用完成旗標變 更為“1”。變更使用完成旗標後,交易管理部27向結帳處理部28輸出修正結帳委託。該修正結帳委託中包含指定變更了使用完成旗標的電子票據的發行票據ID,及與交易相關的支付碼。
然後,藉由結帳處理部28進行將交易中使用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該交易中的實際的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該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修正結帳處理(步驟S133,進行結帳處理的步驟)。即,結帳處理部28參照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指定取得的發行票據ID所示的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並且參照購買管理表TBL214,指定在取得的支付碼所示的交易中的使用金額。然後,結帳處理部28將從指定的使用上限額中減去使用金額的差額指定為向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返還額。結帳處理部28參照顧客管理表TBL211來指定第1用戶的卡號後,經由通信部21與信用卡公司終端6進行通信,使用該用戶的信用卡,僅就上述返還額部分進行退款結帳(或者,將事前結帳的金額訂正為使用金額的處理)。
上述結帳處理後,藉由結帳處理部28向修正結帳委託所包含的發行票據ID所示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第2用戶)的行動終端5、及結帳者(第1用戶)的行動終端4發送核算完成通知(步驟S135、S136)。此外,藉由結帳處理部28向支付碼所示交易的賣家的使用公司終端7發送核算完成通知(步驟S137)。最後,藉由結帳處理部28更新確定結帳表TBL215(步驟S139)。即,結帳處理部28使結 帳者ID、支付碼、及結帳額(即,交易中的使用金額)相關聯,作為確定結帳資訊儲存於確定結帳表TBL215。
應予說明,並不限定信用卡公司向使用公司支付費用的方法(支付時間)。例如,也可以在事前結帳時從信用卡公司向使用公司支付根據事前結帳額的費用,同時在修正結帳時在信用卡公司及使用公司之間進行根據修正結帳的金額的支付(退款等)。應予說明,“事前結帳時”可以為執行事前結帳的時間,也可以為例如用戶的信用卡的截止日。此外,在事前結帳時也可以不進行從信用卡公司向使用公司的支付,而在修正結帳時僅就結帳額部分由信用卡公司向使用公司進行支付。
第6C圖中表示了第2用戶使用轉讓的電子票據進行交易時,使用應用程式的電子票據管理的概念圖。第2用戶從行動終端5輸入與出租車的乘車費相當的金額並進行指示支付的輸入。根據該輸入,將核算委託發送至出租車公司的使用公司終端7,在使用公司終端7中進行指示核算的輸入。根據該輸入,將核算請求發送至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應予說明,核算委託也可以由第2用戶對使用公司終端7的用戶以口頭進行。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進行作為使用公司的出租車公司的認證後,發行支付碼,當第2用戶從應用程式輸入該支付碼時,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進行結帳處理。
[本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下面,對上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的作用效果進行 說明。
在該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基於來自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轉讓請求,變更電子票據的使用權者。然後,如果作為使用權者的第2用戶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則允許電子票據的使用,並將使用上限額與使用金額的差額返還給第1用戶。因此,第2用戶的使用金額越低且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越高,則會有越大的金額返還給第1用戶返。因此,在於使用上限額的設定階段中第1用戶將使用上限額設定得較高的情況,或者第2用戶的購入金額較低的情況下,不會對第1用戶造成不利。由此,能夠促進電子票據的轉讓,其結果為能夠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電子票據資訊包含指定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交易管理部27在屬於使用權者的第2用戶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使用目的在用途的範圍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由此,限定了電子票據的使用用途,能夠減輕電子票據的管理負擔。
此外,進一步具有用途管理部,上述用途管理部對根據來自於屬於發行了的電子票據的結帳者的第1用戶的使用目的指定,指定存儲于發行票據管理表TBL213的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即票據ID進行設定(變更)。由此,能夠防止電子票據被用於屬於結帳者的第1用戶並未希望的用途。因此,能夠提高對於結帳者的便利性,並能 夠進一步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電子票據資訊進一步包含電子票據的有效期,交易管理部27在屬於使用權者的第2用戶在使用上限額內使用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於使用日期時間在有效期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由此,可限定電子票據的使用期間,從而能夠減輕電子票據的管理負擔。此外,因為能夠由結帳者設定有效期,因此能夠促進在結帳者所希望的期間內使用電子票據。因此,能夠提高對於結帳者的便利性,並能夠進一步促進電子票據的使用。
此外,在上述電子票據管理裝置2中,結帳處理部28也可以在結帳處理的前階段,僅就使用上限額部分執行事前結帳,在結帳處理中,根據實際的使用金額進行修正處理。通過僅就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事前結帳,能夠使電子票據的購買力與結帳完成額聯動,從而能夠更加根據實際狀態進行結帳。即,在發行設定有使用上限額的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通過使用該電子票據,最大能夠購入相當於使用上限額之商品等。因此,通過進行使用上限額部分的事前結帳,能夠使電子票據的購買力(最大購入額)與進行結帳的金額一致。
以上,雖然對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例如,雖然就結帳處理部28在結帳處理的前階段就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事前結帳,並在結帳處理中根據實際的使用金額進行修正處理的方式而進行 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即,結帳處理部28也可以不進行上述事前結帳,在結帳處理中僅就使用金額部分進行事後結帳。由此,在確定電子票據的使用金額後只進行一次結帳即可,能夠使結帳簡易化。應予說明,即使是在結帳處理中只進行一次結帳(事後結帳)的情況下,藉由僅就使用金額部分進行結帳,實質上能夠將相當於使用上限額與使用金額的差額的權利留給(返還)第1用戶。即,在使用電子票據的權利中,將使用上限額與使用金額的差額的部分返還給第1用戶。
第7圖為顯示僅就使用金額部分進行事後結帳的上述變形例的電子票據管理方法的實行程序的順序圖。第7圖中所示的各處理基本與第5圖所示的進行事前結帳的情況的各處理一致,第5圖的步驟S101、S105~S131、S135~139分別相當於第7圖的步驟S201、S205~S231、S235~239。另一方面,相對於在第5圖的處理中根據電子票據發行請求進行事前結帳處理(步驟S103),在第7圖的處理中並不進行該事前結帳處理。此外,作為代替在第5圖中進行的修正結帳處理(步驟S133),在第7圖中執行進行事後結帳的結帳處理(步驟S234)。如此,在與第7圖中所示的變形例有關的處理中,在結帳處理中僅進行一次結帳(事後結帳)。
1‧‧‧電子票據管理系統
2‧‧‧電子票據管理裝置
4、5‧‧‧行動終端
6‧‧‧信用卡公司終端
7‧‧‧使用公司終端
21‧‧‧通信部
22‧‧‧顧客資訊更新部
23‧‧‧發行部
24‧‧‧用途管理部
25‧‧‧票據資訊輸出部
26‧‧‧轉讓管理部
27‧‧‧交易管理部
28‧‧‧結帳處理部
TBL211‧‧‧顧客管理表
TBL212‧‧‧電子票據管理表
TBL213‧‧‧發行票據管理表
TBL214‧‧‧購買管理表
TBL215‧‧‧確定結帳表

Claims (7)

  1. 一種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其具有:存儲部,積存包含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使用權者、及結帳者的電子票據資訊;轉讓管理部,取得來自於結帳者的轉讓請求,將積存於前述存儲部的前述電子票據資訊中的前述使用權者變更為在前述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交易管理部,僅限於前述使用權者在前述使用上限額內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交易;以及結帳處理部,在前述交易管理部允許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交易的情況下,進行將在前述交易中使用的前述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與前述交易中的實際的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前述電子票據的前述結帳者的結帳處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其中,前述電子票據資訊進一步包含指定前述電子票據的用途的資訊,前述交易管理部在前述使用權者於前述使用上限額內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在使用目的在前述用途的範圍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更具 有:用途管理部,取得來自前述結帳者的使用目的指定,將積存於前述存儲部的前述電子票據資訊中的指定前述用途的資訊設定為在前述使用目的指定中指定的內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其中,前述電子票據資訊更包含前述電子票據的有效期,前述交易管理部在前述使用權者於前述使用上限額內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情況下,進一步限定為在使用日期時間在前述有效期內的情況下,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其中,前述結帳處理部在前述結帳處理的前階段中,僅就前述使用上限額部分進行事前結帳,並在前述結帳處理中,根據實際的使用金額進行修正處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其中,前述結帳處理部在前述結帳處理中僅就前述使用金額部分進行事後結帳。
  7. 一種電子票據管理方法,係電子票據管理裝置所進行的電子票據管理方法,包含:積存包含電子票據的使用上限額、使用權者、及結 帳者的電子票據資訊;取得來自於前述結帳者的轉讓請求,將前述電子票據資訊中的前述使用權者變更為在前述轉讓請求中的被指定者;僅限於前述使用權者在前述使用上限額內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情況,允許使用該電子票據的交易;在於前述允許之步驟中允許使用前述電子票據的交易的情況下,進行將在前述交易中使用的前述電子票據的前述使用上限額與該交易中的實際的使用金額之間的差額返還給前述電子票據的前述結帳者的結帳處理。
TW105134284A 2015-10-29 2016-10-24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TWI596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597A JP5925375B1 (ja) 2015-10-29 2015-10-29 電子チケット管理装置及び電子チケット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446A true TW201715446A (zh) 2017-05-01
TWI596554B TWI596554B (zh) 2017-08-21

Family

ID=5606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284A TWI596554B (zh) 2015-10-29 2016-10-24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925375B1 (zh)
KR (2) KR20170051307A (zh)
CN (1) CN107016533B (zh)
PH (1) PH12016000378B1 (zh)
SG (1) SG10201608836RA (zh)
TW (1) TWI596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9840B1 (ko) * 2017-12-12 2020-03-16 백선종 이용권 재임대 방법, 그리고 이용권 재임대 제공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JP2020077123A (ja) * 2018-11-06 2020-05-21 日本ユニシス株式会社 電子乗車チケットの管理サーバ及び管理方法
KR102040892B1 (ko) * 2018-12-03 2019-11-06 주식회사 알제이코리아엔터테인먼트 다단계식 유가증권 관리 방법, 관리 서버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7225496B2 (ja) * 2018-12-28 2023-02-21 株式会社日本総合研究所 媒体の利用用途を制限するための管理サーバ、管理方法及び端末のプログラム
JP6663068B1 (ja) * 2019-08-19 2020-03-11 株式会社パイ・アール 電子タクシーチケット発行装置
KR102231790B1 (ko) * 2019-10-29 2021-03-25 주식회사 티킷 다단계식 유가증권 관리 방법, 관리 서버 및 상기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7065172B1 (ja) * 2020-11-27 2022-05-11 グリ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2408070B1 (ko) 2021-05-17 2022-06-10 심용태 암호화폐를 사용하는 모바일 티켓팅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6809B1 (en) * 2000-06-09 2002-12-17 Brett Nakfoor Electronic ticke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2056207A (ja) * 2000-08-09 2002-02-20 Seiko Epson Corp 商品券取引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7555361B2 (en) * 2000-12-25 2009-06-30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ticket distribution authentication
US20020138357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rchasing ticket items with user-negotiated security features
JP2002298045A (ja) * 2001-03-30 2002-10-11 Fujitsu Ltd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管理方法
JP2003216704A (ja) * 2002-01-24 2003-07-31 Ntt Data Corp 利用権限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3296767A (ja) * 2002-03-29 2003-10-17 Fujitsu Ltd タクシーチケット処理方法
JP4157422B2 (ja) * 2003-05-16 2008-10-01 エスアイアイ・データ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タクシーチケットの管理装置、タクシーチケット決済端末、タクシーチケットの管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410038B2 (ja) * 2004-06-10 2010-02-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電子チケット販売・譲渡方法、サー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KR100512151B1 (ko) * 2004-09-07 2005-09-05 한국슈퍼체크 주식회사 전자어음 매매중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004810A (zh) * 2005-12-31 2007-07-25 重庆浩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子票据方法及系统
TW200832262A (en) * 2007-01-29 2008-08-01 Shao-Xuan Li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system
JP5559353B2 (ja) * 2011-10-20 2014-07-2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レシートシステム、端末装置、電子レシートの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98563B (zh) * 2013-02-28 2015-07-29 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c卡的电子票证交互方法和装置
TWI578246B (zh) * 2013-04-23 2017-04-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電子票券交換系統及方法
CN107103455A (zh) * 2013-08-02 2017-08-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及电子票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0201608836RA (en) 2017-05-30
CN107016533A (zh) 2017-08-04
CN107016533B (zh) 2020-08-11
TWI596554B (zh) 2017-08-21
KR20170138384A (ko) 2017-12-15
JP5925375B1 (ja) 2016-05-25
PH12016000378A1 (en) 2018-04-30
PH12016000378B1 (en) 2018-04-30
KR20170051307A (ko) 2017-05-11
JP2017084151A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554B (zh) 電子票據管理裝置及電子票據管理方法
US104676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ser-controlled automobile financing
US20090098854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billing and payment service using settlement service function of mobile electronic wallet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1853458A (zh) 在移动互联网销售中实现手机支付的方法
US201600050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rchasing a product u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996510B1 (ko) 판매자 및 상품 식별정보를 이용하는 이동단말 기반 결제주문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4526220A (ja) 電子商取引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6502244B2 (ja) 決済システム
KR20150040895A (ko) 거래 관리 시스템 및 거래 관리 프로그램
KR20130014043A (ko) 계좌번호가 연동되어 있는 전화 번호를 이용하여 주문 결제를 중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430847B2 (ja) ポイント利用支援装置、ポイント利用支援方法およびポイント利用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5593885B (zh) 一种快递的安心代理支付系统及操作方法以及安心代理支付系统的运行方式
KR20140106012A (ko) 모바일 쇼핑에서의 대리 결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7154143A1 (ja) 決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決済処理方法
KR20150111685A (ko) 대금 지급 관리 및 평가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440109B2 (ja) 業務管理システム
KR20150042385A (ko) 포스시스템의 네트워크 기능을 이용한 스마트폰 사용자의 주문 처리 및 결제방법
JP2006040249A (ja) プリペイドカードサービス運用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201616430A (zh) 訂房方法與系統
KR101185489B1 (ko) 국세청 인증 기반 전자 세금계산서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TW20103394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oring value
JP2008123286A (ja) 決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50019762A (ko) 전자상거래상에서, 구매자와 판매자간 부분결제를 지원하는 에스크로 시스템
KR101685281B1 (ko) 모바일 메신저와 연계한 자동 판매기의 상품 판매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17084325A (ja) 電子チケット管理装置及び電子チケッ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