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3158A -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3158A
TW201713158A TW105126415A TW105126415A TW201713158A TW 201713158 A TW201713158 A TW 201713158A TW 105126415 A TW105126415 A TW 105126415A TW 105126415 A TW105126415 A TW 105126415A TW 201713158 A TW201713158 A TW 2017131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isuke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13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1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一面維持通訊之信賴性,一面促使通訊效率提升的機制。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本揭露係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近年來,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為代表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之普及正日益推進。可是,在無線LAN中,有時會發生有妨礙通訊之虞的現象。作為該當現象係例如有:傳播損失、遮蔽、衰減或所被發送的訊框(封包)的碰撞等。因此,為了無線LAN的更加普及,期望能夠確保無線LAN中的通訊之信賴性。
於是,在無線LAN規格中係設有,將訊框之收訊已經成功之事實,傳達給訊框之送訊來源的機制。具體而言,接收到本裝置收之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係發送出送達確認(以下亦稱為ACK(Acknowledgement))訊框。送訊來源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在ACK訊框已被成功收訊時,視為送訊完成,結束該當訊框之送訊處理。反之,ACK訊框未被成功收訊時,視為送訊失敗,進行該當訊 框之重送處理。
另一方面,伴隨著無線LAN的普及而無線通訊裝置也增加。一旦無線通訊裝置增加,則由於通訊效率降低的可能性變高,因此期望通訊效率之提升。
對此,對複數無線通訊裝置有效率地進行通訊所需之技術,正被開發。作為如此的技術係有例如:對1或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一整批發送訊框的多點傳播方式。此外,對單一無線通訊裝置發送訊框的方式,係被稱為單點傳播方式。
此處,從通訊信賴性提升的觀點來看,關於多點傳播訊框也能適用送達確認之機制,有時後會比較理想。於是,在無線LAN規格中,係設有多點傳播通訊專用的送達確認之機制。具體而言,發送出多點傳播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向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無線通訊裝置之每一者個別地發送區塊ACK要求(以下亦稱為BAR(Block ACK Request))訊框,作為對該當BAR訊框之回應而接收區塊ACK(以下亦稱為BA(Block ACK))訊框。又,接收到本裝置收之多點傳播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係一旦BAR訊框是以單點傳播方式被接收,就發送BA訊框。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在接收到複數終端收之多點傳播訊框後,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每一終端地交換BAR訊框及BA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發明,係被揭露。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049704號公報
可是,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發明中,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目的地的終端若增加則會有通訊效率降低的可能性。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發明中,由於是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目的地的每一終端地進行BAR訊框及BA訊框之交換,因此一旦該當終端增加,則送達確認所花費的通訊負擔係會增大。因此,通訊吞吐率也降低。
又,上記的事情,不限於多點傳播通訊,在對複數目的地整批發送訊框的,像是訊框多工通訊這類的其他通訊中,也會同樣發生。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可一面維持通訊之信賴性,一面促使通訊效率提升的機制。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 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其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之步驟;和藉由控制部,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其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係具備: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和接收前記第1訊框,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的無線通訊裝置。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可一面維持通訊之信賴性,一面促使通訊效率提升的 機制。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00‧‧‧AP
110、210‧‧‧資料處理部
120、220‧‧‧無線通訊部
130、230‧‧‧控制部
140、240‧‧‧記憶部
200‧‧‧STA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先前的多點傳播通訊中的送達確認的說明圖。
[圖3]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訊框重送控制之概要的說明圖。
[圖4]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之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時間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內容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收訊指示資訊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結束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0]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1]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2]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其他構成例的圖示。
[圖1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圖1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之警告訊框送訊處理的概念性圖示之流程圖。
[圖1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的重送控制處理的概念性圖示之流程圖。
[圖16]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圖1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之警告訊框送訊處理的概念性圖示之流程圖。
[圖1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圖19]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0]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1]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構成的複數構成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編號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的複數構成,會因應需要而以STA200A及STA200B等之方式來加以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同一機能構成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在不需要特別區分STA200A及STA200B時,就簡稱為STA20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2.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只使用測定結束訊框的例子)
2-1.裝置的基本機能構成
2-2.裝置的機能細節
2-3.裝置之處理
2-4.第1實施形態的總結
3.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使用測定開始及測定結束訊框的例子)
3-1.裝置的機能細節
3-2.裝置之處理
3-3.第2實施形態的總結
4.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只使用測定開始訊框的例子)
4-1.裝置的機能細節
4-2.裝置之處理
4-3.第3實施形態的總結
5.應用例 6.總結 <1.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圖1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無線通訊系統,係具備無線通訊裝置100和無線通訊裝置200。無線通訊裝置100及無線通訊裝置200,係具有將訊框(封包)予以通訊的無線通訊機能。尤其是,無線通訊裝置100係具有,對1或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進行訊框之送訊的多點傳播通訊之機能。又,無線通訊裝置100係以存取點(以下亦稱為AP(Access Point))身份而動作,無線通訊裝置200係以站點(以下亦稱為STA(Station))身份而動作。以下亦稱無線通訊裝置100為AP100,亦稱無線通訊裝置200為STA200。因此,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可從AP100往複數STA200進行多點傳播通訊。此外,從AP100往STA200的通訊亦稱為DL(下鏈),從STA200往AP100的通訊亦稱為UL(上鏈)。
例如,無線通訊系統,係如圖1所示,具備AP100及複數STA200A~200C。AP100與STA200A~200C,係分別透過無線通訊而被連接,彼此直接進行訊框之收送訊。例如,AP100,係為符合IEEE802.11規格的無線通訊裝置,會發送出以STA200A~200C為目的地的多點傳播訊框。
此處,為了提升多點傳播通訊之信賴性,考慮進行關於多點傳播訊框之送達確認。具體而言,作為關於多點傳播訊框之送達確認之機制,係有送達確認要求訊框及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以下不區別而亦簡稱為送達確認訊框)之交換。例如,送達確認要求訊框及送達確認回應訊框,係為BAR訊框及BA訊框。再來,參照圖2,說明先前的多點傳播通訊中的送達確認。圖2係先前的多點傳播通訊中的送達確認的說明圖。此外,將先前的AP稱為AP10,將先前的STA稱為STA20。
多點傳播訊框被發送至STA之每一者後,針對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STA20之每一者,個別地交換送達確認訊框。例如,AP10,係如圖2所示,在多點傳播訊框(Multicast)之送訊後,首先向STA20A發送BAR訊框。接收到BAR訊框的STA20A,係作為對該當BAR訊框之回應而將BA訊框發送至AP10。接下來,於剩下的STA20B及20C之每一者間也會交換關於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BAR訊框及BA訊框。
如此,在先前的多點傳播通訊中的送達確認中,係針對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STA20,個別地交換BAR訊框及BA訊框。因此,一旦STA20增加,則關於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送達確認所花費的通訊負擔會增大。因此,通訊吞吐率會降低。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不必交換送達確認訊框,使用含有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和訊 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訊框,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的無線通訊系統。然後,參照圖3,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訊框重送控制之概要。圖3係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訊框重送控制之概要的說明圖。
首先,AP100係將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複數STA200。例如,AP100係將多點傳播訊框,對STA200A~200C發送複數次。
另一方面,STA200,係一旦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期間係被開始,則基於該當測定期間內之訊框之收訊來進行測定。例如,STA200,係在測定期間內,針對從AP100所被發送過來的複數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進行測定。作為一例,STA200係測定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特性之指標值。
又,STA200,係判定該當測定期間內的訊框之收訊有無。例如,STA200係將該當測定期間內所被接收到的訊框,當作收訊資訊而加以記錄。
然後,STA200係將測定結果及收訊結果,通知給AP100。例如,STA200B,係將含有表示測定結果之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Alert)訊框,發送至AP100。作為一例,僅對測定結果是滿足所定之條件的STA200,發送該當警告訊框。
收取了測定結果及收訊結果的AP100,係基於該當測定結果及收訊結果來進行多點傳播訊框之重送控制。例如,AP100,係基於已被接收之警告訊框中所含之 測定結果和收訊資訊,例如如圖3所示般地將多點傳播訊框予以重送。
如此,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係使用含有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和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訊框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因此,關於STA200係不需要進行個別被進行的送達確認訊框之交換,就可進行重送控制。因此,可藉由訊框之重送來維持通訊之信賴性,同時可提升通訊效率。以下說明其細節。
此外,為了說明的方便,將第1~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等之裝置,以AP10-1~AP10-3的方式,在末尾附加上對應於實施形態的號碼,來做區別。又,在圖1中作為無線通訊系統之一例,是說明無線通訊系統係具備AP100及STA200的例子,但亦可取代AP100,改為由STA200之其中1者是具有與其他STA200複數直接鏈結的無線通訊裝置。此情況下,上述的DL係可改讀成「從1個STA200往複數STA200的同時送訊」,上述的UL係可改讀成「從複數STA200往1個STA200的同時送訊」。
<2.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只使用測定結束訊框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要。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 AP100-1及STA200-1(以下亦稱為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
<2-1.裝置的基本機能構成>
首先,參照圖4,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之基本機能構成。圖4係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之概略性機能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係如圖4所示,具備:資料處理部110(210)、無線通訊部120(220)、控制部130(230)及記憶部140(240)。
資料處理部110(210),作為通訊部之一部分,係對資料進行收送訊所需之處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0(210)係基於來自通訊上層的資料而生成訊框,將所生成的訊框,提供給無線通訊部120(220)。例如,資料處理部110(210),係從資料生成訊框(封包),對所生成的訊框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所需之MAC標頭之附加及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又,資料處理部110(210),係從所接收之訊框抽出資料,將所抽出的資料提供給通訊上層。例如,資料處理部110(210),係針對所接收之訊框,進行MAC標頭之解析、碼錯誤之偵測及訂正、以及重新排序處理等,而取得資料。
無線通訊部120(220),作為通訊部之一部 分,係具備訊號處理機能及無線介面機能等。
訊號處理機能,係針對訊框而進行調變等之訊號處理的機能。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20(220),係針對從資料處理部110(210)所提供的訊框,依照被控制部130(230)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方式等,進行編碼、交錯及調變,藉由附加前文、PHY(Physical Layer)標頭,而生成符碼串流。又,無線通訊部120(220),係針對無線介面機能之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進行解調及解碼等而取得訊框,將所取得的訊框,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10(210)或控制部130(230)。
無線介面機能,係透過天線而進行訊號之收送訊的機能。具體而言,無線通訊部120(220),係將藉由訊號處理機能之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所涉及之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進行增幅、濾波、及頻率升轉。然後,無線通訊部120(220),係透過天線,將已被處理過的訊號,予以發送。又,無線通訊部120(220),係針對從天線所得的訊號,進行與訊號送訊之際相反之處理,例如進行頻率降轉及數位訊號轉換等。
控制部130(230),係整體控制AP100-1或STA200-1之動作。具體而言,控制部130(230),係進行各機能間的資訊之收授、通訊參數之設定、及資料處理部110(210)中的訊框(封包)之排程等之處理。
記憶部140(240),係將資料處理部110(210)或控制部130(230)之處理上所使用的資訊,予以記憶。具 體而言,記憶部140(240)係記憶:訊框中所被儲存之資訊、從收訊訊框所取得之資訊及通訊參數之資訊等。
<2-2.裝置的機能細節>
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的機能細節。
(A. AP的機能)
首先說明AP100-1的機能細節。
(A-1.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
AP100-1,係將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STA200-1。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一旦有針對複數STA200-1的資料傳輸要求發生,就將把包含該當複數STA200-1的多點傳播群組當作目的地的多點傳播訊框,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之。然後,無線通訊部120係將所被生成之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STA200-1。
(A-2.測定結束訊框之送訊)
AP100-1,係將含有用來通知測定資訊所需之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予以發送。具體而言,AP100-1,作為測定指示訊框,係發送測定結束訊框。例如,控制部130,係為了針對本裝置所發送之多點傳播訊框進行重送處理,將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多點傳播群組收之測定 結束訊框,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之。然後,無線通訊部120係將所被生成之測定結束訊框予以發送。
又,測定指示資訊係含有:測定時間資訊、後述的作為第1訊框之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之其中至少1個。
首先說明測定時間資訊。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開始時點、測定之結束時點及測定時間長度之其中至少1者是被特定之資訊。
具體而言,測定之開始時點或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係為測定之開始時刻或結束時刻是被特定之資訊。例如,測定之結束時點對STA200-1而言為已知時或基於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測定係被結束時,則作為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開始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反之,測定之開始時點對STA200-1而言為已知時,則作為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該當測定之開始時刻及結束時刻,係為例如在AP100-1與STA200-1之間所被共用的絕對時刻。此外,該當測定之開始時刻及結束時刻,係亦可為從AP100-1所被發送之特定之訊框,例如以最近的訊框被成功接收的時點為基準的相對時刻,也可為從該當基準之時點起算的經過時間。又,該當特定之訊框,係亦可為信標訊框或多點傳播訊框等之特定種類之訊框。
此外,測定之開始時點,係亦可不是測定之開始時刻,而是被開始測定之訊框的序列號碼。此情況 下,被開始測定之訊框係被明確地指定,因此可防止與STA200-1之間,被開始測定之訊框有所差異。
又,測定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係為測定之開始起至結束為止之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例如,測定之開始時點或結束時點之其中至少一方為已知時或基於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測定係被結束時,則基於測定之開始時點、結束時點或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完成時點與測定時間長度而作為測定對象的期間,係被特定。
又,測定時間資訊係還含有:至測定接續為止的時間間隔是被特定之期間資訊。例如,該當期間資訊係為,從測定開始或測定結束起算之相對時刻或是經過時間或測定所被進行的絕對時刻是被特定之資訊。此情況下,測定結束訊框係不必重複送訊,就可重複測定。因此,可降低通訊負擔及通訊量。
甚至,亦可除了該當期間資訊,還有測定次數是被特定之資訊,係被包含在測定時間資訊中。此情況下,以期間資訊所示的時間間隔,重複測定達到測定次數資訊所示的次數。因此,可令STA200-1進行測定達到AP100-1所要求的次數,可抑制無謂的測定。因此,可抑制STA200-1的電力消耗。
參照圖5,說明測定時間資訊之構成例。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時間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測定時間資訊,係如圖5所示,含有:測定開始時刻、測定時間長度、至測定接續為止之期間及測定次數是被特定之資 訊。此外,測定時間資訊係不限於圖5所示的構成。例如,測定時間資訊,係亦可取代測定時間長度或外加於其而含有測定結束時刻。
接下來,說明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含有:警告訊框之送訊所被許可之期間(以下亦稱為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點或是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或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
具體而言,警告訊框之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點或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係為,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刻(以下亦稱為送訊許可開始時刻)或結束時刻(以下亦稱為送訊許可結束時刻)是被特定之資訊。例如,送訊許可結束時刻對STA200-1而言為已知時,則會含有送訊許可開始時刻是被特定之資訊。反之,送訊許可開始時刻對STA200-1而言為已知時,則會含有送訊許可結束時刻是被特定之資訊。該當送訊許可開始時刻及送訊許可結束時刻,係為例如在AP100-1與STA200-1之間所被共用的絕對時刻。此外,該當送訊許可開始時刻及送訊許可結束時刻,係亦可為從AP100-1所被發送之測定結束訊框被成功接收的時點為基準的相對時刻,也可為從該當基準之時點起算的經過時間。
此外,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點,係亦可不是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刻,而是表示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的訊框之序列號碼。此情況下,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是被訊框所表示,因此即使STA200-1之 間或STA200-1與AP100-1之間有時刻的差異,仍可防止該當送訊許可期間發生差異。因此,可抑制警告訊框與其他訊框之碰撞的發生。
又,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係為該當送訊許可時間長度之開始起至結束為止之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例如,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點或結束時點之其中至少一方為已知時,則基於該當送訊許可期間之開始時點或結束時點和送訊許可時間長度,就可特定出警告訊框之送訊所被許可之期間。
參照圖6,說明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之構成例。圖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如圖6所示,含有:送訊許可開始時刻及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此外,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不限於圖6所示的構成。例如,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亦可取代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或外加於其而含有送訊許可結束時刻。
接下來,說明測定內容資訊。測定內容資訊係含有:作為測定對象的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以下亦稱為收訊特性指標)是被特定之收訊特性資訊。具體而言,係為:收訊特性指標、係通訊吞吐率、訊框遺失率(封包遺失率)、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訊號量與雜訊量或干擾量、或是與雜訊量及干擾量之和的比值之其中至少1者。此外,訊號量與雜訊量或干擾量、或是與雜訊量及 干擾量之和的比值,係為收訊係為所望的訊號之訊號功率、與雜訊功率或是干擾功率或雜訊功率及干擾功率之和的比值。例如,上記比值係亦可為SNR(Signal-to-Noise Ratio)、SIR(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或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又,收訊特性資訊係含有,關於收訊特性指標之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具體而言,關於上述的收訊特性指標之其中至少1個的閾值,是被當成收訊特性資訊而被包含在測定內容資訊中。例如,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比該當閾值還差時則從STA200-1發送警告訊框。因此,藉由在AP100-1中設定該當閾值,就可控制要令其發送警告訊框的STA200-1。
此外,該當閾值係亦可隨著測定時間而被決定。具體而言,該當閾值係隨著測定時間長度而被決定。例如,若收訊特性指標為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則隨著該當測定時間之長短來決定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之閾值。這是因為,隨著測定時間之長短而被發送的多點傳播訊框之數量會有所變動的緣故。
詳言之,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前1秒是測定期間的情況下,該當1秒內的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數,會成為STA200-1中的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數之最大值。若該當測定期間是被從1秒而延長或縮短,則該當收訊數之最大值也會增加或減少。
因此,AP100-1,係隨著測定時間長度來決定 該當收訊數之閾值。此情況下,關於隨著測定時間長度而測定結果會有所變化的收訊特性指標,藉由設定適合於測定時間長度的閾值,就可防止對收訊特性之指標值產生錯誤的評價。因此,可令具有所意圖之收訊特性的STA200-1,發送警告訊框。此外,上記雖然說明了,收訊特性指標係為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的例子,但該當指標是通訊吞吐率或訊框遺失率時,仍適用本構成,較為理想。
又,該當閾值,係基於過去的警告訊框之收訊結果,而被決定。例如,可基於過去的來自STA200-1之警告訊框之收訊數或多點傳播群組中所屬之STA200-1之數量所相對的警告訊框已被接收之STA200-1之數量的比率之其中至少1者,來決定閾值。此外,將該當過去曾經使用過的閾值加以選擇或更新而得的值,當作閾值而設定。又,該當閾值,係基於前次所被決定之閾值或過去所被決定之1或是複數個閾值,而被決定。藉此,由於通訊之狀況經常會持續而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適合於通訊之狀況的收訊特性之指標所涉及之閾值係較容易設定。因此,可抑制警告訊框的過與不足,可於AP100-1中收集適切量的測定資訊。
又,該當閾值,係亦可針對1個收訊特性指標而做複數設定。例如,可以設定第1閾值及比該當第1閾值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還差的第2閾值。收訊特性之指標值,在比該當第1閾值還差時則從STA200-1發送出警告訊框,比該當第2閾值還差時則不發送警告訊框。此 處,若從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惡劣到不適合通訊之程度的STA200-1發送出警告訊框,則該當STA200-1所需之多點傳播訊框之重送就會有頻繁發生之虞。其結果為,頻帶頻寬等之通訊資源會因為該當頻發的重送而受到壓迫,導致通訊效率降低。相對於此,若依據本構成,則藉由使用複數閾值來控制警告訊框之送訊,因此可以抑制從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惡劣到不適合通訊之程度的STA200-1發送出警告訊框。因此,多點傳播訊框之重送之頻發會被抑制,可維持通訊效率。此外,有關STA200-1之動作,係在STA200-1的機能細節中說明。
又,該當閾值係亦可被決定成,會使得從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所有STA200-1都會發送出警告訊框的值。具體而言,是將閾值設定成,遠低於所想定的STA200-1之收訊特性之指標值的值。又,亦可設定表示閾值未被設定之值。又,該當閾值係亦可被省略。
又,收訊特性資訊,係含有收訊特性指標之識別元。具體而言,上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之其中至少1個是被定之識別元,是被當成收訊特性資訊而被包含在測定內容資訊中。
再者,在測定內容資訊中亦可含有,收訊特性指標之測定所需而被使用的資訊。具體而言,收訊特性指標之測定所需而被使用的資訊,係為收訊特性之指標值的算出所需之資訊。例如,收訊特性指標係為封包錯誤率的情況下,該當封包錯誤率之算出時會使用到從AP100-1 所被發送之封包數。該當所被發送之封包數是被特定之資訊,係被包含在測定內容資訊中。
參照圖7,說明測定內容資訊之構成例。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內容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測定內容資訊,係如圖7所示,含有:關於收訊特性指標之識別元及收訊特性指標的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以及收訊特性之算出時所被使用之追加資訊。此外,測定內容資訊係不限於圖7所示的構成。例如,測定內容資訊,係亦可將收訊特性指標之識別元及收訊特性指標之閾值之組合,予以複數含有。
又,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生成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所需之資訊(以下亦稱為收訊指示資訊)。更具體而言,測定結束訊框,係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之判定係被開始的訊框之序列號碼,來作為該當收訊指示資訊。AP100-1係對STA200-1要求,將具有該當序列號碼以後之序列號碼的訊框之收訊有無,當作收訊資訊而予以包含。此外,收訊資訊,係為位元圖形式之資訊(以下亦稱為收訊位元圖資訊)。
再者,測定結束訊框,係亦可含有上記收訊資訊之大小是被特定之資訊,來作為收訊指示資訊。例如,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是被特定之資訊係被包含在測定結束訊框中。此外,該當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係為例如2048位元以下。
又,測定指示訊框,係亦可含有其他測定指 示資訊。具體而言,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重送成功數之測定有無是被特定之資訊(以下亦稱為重送成功數資訊),來作為追加的測定內容資訊。例如,作為重送成功數資訊係有,表示初次送訊時收訊失敗、重送時被成功接收的訊框之數量的計數有無的識別元。該當訊框之數量,換言之,就是藉由訊框之重送來避免傳輸失敗的訊框之數量。因此,該當訊框之數量係可想成是,表示藉由重送控制而STA200-1所受到之恩惠的指標。表示該當重送控制所致之恩惠的指標,係對重送控制之適切化有所幫助。例如,AP100-1,係無論該當指標之值是否為高的亦即藉由重送而避免了多數之訊框之傳輸失敗,針對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是比其他STA200-1還差的STA200-1,係排除在重送控制之對象外。這是因為,若基於該當收訊特性較差的STA200-1來控制重送,則重送的頻率會變高,有可能因為重送而壓迫到流量。
又,作為重送成功數資訊係有:表示初次送訊時收訊成功、於重送時也被成功接收的訊框之數量的計數有無的識別元。該當訊框之數量,換言之,係為已被接收之冗餘的訊框之數量。因此,該當訊框之數量係可想成是,表示重送控制之不適切度的指標。例如,AP100-1,係無論是否已經發送出含有該當指標值的警告訊框,基於該當指標之值較高亦即冗餘的訊框係被接收到的STA200-1之有無,來決定重送控制內容。例如,AP100-1,係基於從該當STA200-1所被發送之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測定資 訊,而將關於收訊特性指標之閾值,變更成合適的值。藉此,可使重送控制適切化。
又,作為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亦可含有表示STA200-1之狀態的資訊(以下亦稱為終端狀態資訊)之送訊有無的識別元。具體而言,終端狀態資訊係含有:STA200-1之移動資訊、位置資訊及電池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AP100-1,係基於這些資訊來進行重送控制。
例如,AP100-1係基於移動資訊及位置資訊之其中至少一方而判定為,STA200-1是朝遠離AP100-1或AP100-1之通訊範圍的方向移動,則不基於從該當STA200-1所被發送之警告訊框來進行訊框之重送。這是因為,由於STA200-1往通訊範圍外移動而導致該當STA200-1可能沒有接收到重送訊框。因此,藉由使得該當有可能未被接收到的訊框不要被重送,可防止通訊資源之浪費。
又,例如,AP100-1,係一旦基於電池資訊而判定為STA200-1之電池是少於閾值,則不基於從該當STA200-1所被發送之警告訊框來進行訊框之重送。這是因為,由於電池枯竭而導致該當STA200-1可能沒有接收到重送訊框。因此,藉由使得該當有可能未被接收到的訊框不要被重送,可防止通訊資源之浪費。
參照圖8,說明收訊指示資訊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之構成例。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收訊指示資訊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收訊指示資訊,係如 圖8所示,含有Bitmap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係如圖8所示,含有:表示只藉由重送而被接收之訊框數之計數有無的識別元、表示藉由初次送訊及重送之雙方而被接收之訊框數之計數有無的識別元、表示終端狀態資訊之送訊有無的識別元及將來所需之預留領域。此外,收訊指示資訊及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係不限於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Bitmap Starting Sequence Control或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之一方,係亦可被省略。又,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係亦可只含有上記3個識別元之其中一部分之識別元。
然後,參照圖9,說明測定結束訊框之構成。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結束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測定結束訊框,係如圖9所示,含有:屬於標頭的Frame Control、Duration、Address1~Address3、Sequence Control、HT Control及屬於酬載的Frame Body以及FCS(Frame Check Sequence)這些欄位。此外,測定結束訊框係說明了如圖9所示的管理訊框的例子,但亦可為控制訊框或資料訊框等之其他種類之訊框,也可為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又,雖然說明了測定指示資訊是被包含在測定結束訊框的酬載中的例子,但測定指示資訊係亦可被包含在標頭中。
Frame Body欄位,係如圖9所示,含有:Category、Radio Measurement Action、Dialog Token、 Number of Repetitions及Measurement Request Elements這些欄位。此外,測定結束訊框,係展示了是如圖9所示的測量請求(Measurement Request)訊框的例子,但亦可為信標(Beacon)訊框等之其他管理訊框。
Measurement Request Elements欄位,係如圖9所示,含有:Element ID、Length、Measurement Token、Measurement Request Mode、Measurement Type及Measurement Request這些欄位。該當Measurement Request欄位中係儲存有:測定時間資訊、測定時間之送訊時間資訊、測定內容資訊、Group MAC Address及TID(Traffic Identifier)資訊。
TID資訊所被儲存的欄位,係含有:TID differentiate、Reserved及TID_INFO這些欄位。TID differentiate欄位中係儲存有表示TID資訊之區別之有無的資訊,TID_INFO欄位中係儲存有,在TID資訊是被區別時,表示對象之TID的資訊。藉此,在有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為相同的複數流量存在時,可選擇對象之流量。因此,可進行較細緻的重送控制。
(A-3.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的重送控制)
AP100-1,係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具體而言,AP100-1,係基於根據測定資訊而被發送之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例如,控制部130,係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的結束 後,基於在該當送訊期間內所被接收之警告訊框之每一者中所含之收訊位元圖資訊,來決定重送候補之訊框。作為重送候補而被決定的訊框係被儲存在送訊佇列,一旦送訊時序到來就被發送。此外,重送候補之訊框之重複係亦可被避免。例如,某訊框是基於有關其他STA200-1之收訊位元圖而被決定成重送訊框,且已經被儲存在送訊佇列的情況下,則AP100-1係亦可不將該當某訊框再度決定成為重送訊框。
此外,控制部130,係亦可每次警告訊框被接收時,就基於該當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位元圖資訊,來決定重送候補之訊框。此情況下,由於不等待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之結束就將訊框予以重送,因此可抑制重送訊框之延遲。又,警告訊框為未送訊的STA200-1,係在警告訊框之送訊前,本裝置收訊失敗的訊框就被重送,已被重送之訊框一旦被成功接收,則先把收訊位元圖資訊予以更新然後才發送警告訊框。因此,可抑制相同訊框被重複重送,可防止通訊資源之浪費。
又,所被重送的訊框,係亦可比其他訊框還優先送訊。具體而言,重送訊框,係被視為特定的存取類別之訊框而被處理。例如,該當重送訊框係被儲存在,送訊優先度是比其他存取類別還高的存取類別之送訊佇列中,而被處理。又,重送訊框,係亦可不依循送訊順序而被即時地處理。例如,重送訊框,係一旦被決定被重送,則不儲存在送訊佇列中,而是進行該當重送訊框之送訊所 需之載波感測處理。甚至,該當載波感測處理後的送訊等待時間亦可被省略。例如,IFS(Inter Frame Space)或後退之時間係被省略,重送訊框,係若頻道狀態是閒置狀態,則被即時地發送。
又,AP100-1,係亦可除了基於收訊資訊還外加測定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例如,基於如上述的重送成功數資訊或終端狀態資訊等之其他測定指示資訊來進行重送控制。此外,亦可基於收訊特性資訊來進行重送控制。具體而言,收訊特性之指標值與閾值之比較,不是由STA200-1而是取而代之由AP100-1來進行。例如,AP100-1,係從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所有STA200-1接收警告訊框,基於該當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特性資訊和閾值來決定視為重送控制之對象的STA200-1。然後,AP100-1,係基於從已被決定成為重送控制之對象的STA200-1所接收到的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資訊,來進行重送控制。
(B. STA的機能細節)
接下來,說明STA200-1的機能細節。
(B-1.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
STA200-1係進行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具體而言,STA200-1,係在從AP100-1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之前,預先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予以記錄。測定結果係依 序被更新。例如,STA200-1係測定,如上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及重送成功數等。又,測定結果係與時間戳記建立關連而被記錄。這是因為,從AP100-1接收測定結束訊框為止的測定期間係為未確定,STA200-1係在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後,回溯到過去而生成測定資訊。
又,STA200-1係記錄訊框之收訊有無。具體而言,STA200-1係每次接收到訊框時,針對已被接收之訊框之序列號碼,更新收訊位元圖資訊。
(B-2.基於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的測定資訊之生成)
STA200-1,係基於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生成測定資訊。具體而言,STA200-1,係一旦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就基於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指示資訊,來生成測定資訊。例如,控制部230,係一旦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就基於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而特定出作為測定對象的期間。接著,控制部230,係基於在所被特定之期間中所被記錄的測定結果,來生成測定資訊。例如,測定資訊,係亦可為關於測定結果的代表值等之統計值,也可為所被測定到的指標值等之測定結果本身。再來,參照圖10,詳細說明測定資訊。圖1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測定資訊係含有:測定結果所涉及之資訊、收訊資訊及終端狀態資訊。例如,測定資訊,作為測定結果所涉及之資訊,係如圖10所示,含有:收訊特性指標 之識別元、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只藉由重送而被接收之訊框數及藉由初次送訊及重送之雙方而被接收之訊框數。又,測定資訊,作為收訊資訊,係如圖10所示,含有收訊位元圖資訊所涉及之開始序列號碼及收訊位元圖資訊。此外,該當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係為測定指示資訊所指定的大小。又,測定資訊,係如圖10所示,含有終端狀態資訊。此外,測定資訊係不限於圖10所示的構成。
此外,亦可為,在此時點上只有測定資訊之一部分會被生成,在警告訊框之送訊被決定後,才生成測定資訊全體。
(B-3.警告訊框之送訊與重送訊框之收訊)
STA200-1,係基於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收訊資訊的作為第1訊框之警告訊框。具體而言,STA200-1,係基於測定指示資訊和測定資訊來控制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更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判定,所被測定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或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是否比測定指示資訊中所含之關於收訊特性指標之閾值還差。在判定為所被測定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是比該當閾值還差時,則控制部230係決定要發送警告訊框。此外,複數收訊特性之指標值之全部或一部是比閾值還差的情況下,亦可決定成要發送警告訊框。
此外,如上述,若被設定有複數閾值時,則 亦可基於該當複數閾值與指標值之比較來決定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例如,當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是在第1閾值與第2閾值之間的值時,則控制部230係決定成要發送警告訊框。又,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是比第1閾值還良好時或比第2閾值還差時,則控制部230係決定成不發送警告訊框。
STA200-1,係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就生成警告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就令資料處理部210生成警告訊框。再來,參照圖11,詳細說明警告訊框之構成。圖11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警告訊框,係如圖11所示,含有:屬於標頭的Frame Control、Duration、Address1~Address3、Sequence Control、HT Control及屬於酬載的Frame Body以及FCS這些欄位。此外,測定結束訊框係說明了如圖10所示的管理訊框的例子,但亦可為控制訊框或資料訊框等之其他種類之訊框。又,雖然說明了測定指示資訊是被包含在測定結束訊框的酬載中的例子,但測定指示資訊係亦可被包含在標頭中。
Frame Body欄位,係如圖11所示,含有:Category、Radio Measurement Action、Dialog Token、及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s這些欄位。此外,警告訊框,係展示了是如圖11所示的測量報告(Measurement Report)訊框的例子,但亦可為其他管理訊框。
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s欄位,係如圖11 所示,含有:Element ID、Length、Measurement Token、Measurement Report Mode、Measurement Type及Measurement Report這些欄位。該當Measurement Report欄位中係儲存有:測定資訊、Group MAC Address及TID資訊。
此外,警告訊框,係亦可為BA訊框。參照圖12,說明使用BA訊框的警告訊框之構成。圖12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警告訊框之其他構成例的圖示。
警告訊框,係如圖12所示,含有:Frame Control、RA(Receiver Address)、TA(Transmitter Address)、BA Control、BA Information及FCS這些欄位。
BA Control欄位,係如圖12所示,含有:BA Ack Policy、Multi-TID、Compressed Bitmap、GCR(Groupcast with Retries)、Alert、Reserved及ALERT_INFO(TID_INFO)這些欄位。Alert欄位中係儲存有,表示該當訊框係為警告訊框的值。
取代BA訊框之TID_INFO而設置的ALERT_INFO欄位中,在警告訊框是含有複數BA訊框時,係儲存有,用來特定該當警告訊框中所屬之複數BA訊框所需之識別元。此處,在既存之規格中係規定有BA訊框中可儲存的位元圖大小之上限,但有時候,超過該當上限之值是被當成收訊位元圖資訊之大小而被從AP100-1所指定。相對於此,STA200-1,係使用複數BA訊框來發 送該當收訊位元圖資訊。此情況下,為了特定該當複數BA訊框所屬之警告訊框,而會使用ALERT_INFO中所含之識別元。此外,該當上限,係為例如128八位元組。
此外,BA訊框是被複數送訊時,該當BA訊框係亦可為聚合訊框之子訊框。例如,該當聚合訊框,係為關於BA訊框的A-MPDU(Aggregate MAC Protocol Data Unit)或關於BA Control及BA Information之組合的A-MSDU(Aggregate MAC Service Data Unit)。又,該當BA訊框係亦可被多工化。例如,BA訊框,係被分時多工化、分頻多工化或分空多工化。
如此,作為警告訊框是利用既存之BA訊框,藉此,可縮窄既存之規格的規格變更之範圍。因此,可以降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及無線通訊裝置之設計及製造所涉及之成本。
又,STA200-1,係一旦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到來,就發送警告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就基於測定指示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來設定警告訊框之送訊開始時間。然後,一旦所被設定的送訊開始時間到來,則無線通訊部220係開始警告訊框之送訊處理。例如,控制部230,係從基於測定時間資訊而被特定之測定期間,隨機設定送訊開始時間。然後,一旦該當送訊開始時間到來,則無線通訊部220,係開始載波感測處理,在送訊等待時間之經過後,發送警告訊框。如此,藉由送訊開始時間是被隨機設定, 可防止複數STA200-1同時發送警告訊框。因此,藉由避免警告訊框之碰撞,可防止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降低。
<2-3.裝置之處理>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之處理。
(處理之概要)
首先,參照圖13,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的處理之概要。圖1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AP100-1,係將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STA200-1。例如,如圖13所示,AP100-1係將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STA200-1A~200-1C。
STA200-1係進行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例如,STA200-1A~200-1C,係隨應於所定之事件,例如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或所定之時間之經過,而進行收訊特性指標等之測定。
又,STA200-1,係一旦接收多點傳播訊框,就將收訊資訊予以更新。例如,STA200-1A~200-1C,係一旦接收多點傳播訊框,就將收訊位元圖資訊予以更新。
接著,AP100-1,係將測定結束訊框,發送至STA200-1。例如,AP100-1,係在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後,如圖13所示,作為含有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結束訊 框是將Stat End訊框發送至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STA200-1A~200-1C。
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STA200-1,係生成測定資訊。例如,STA200-1A~200-1C,係一旦接收到Stat End訊框,就取得該當Stat End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Alert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然後,STA200-1A~200-1C,係基於測定時間資訊而特定出測定期間,針對根據測定內容資訊而被特定的收訊特性指標所相關的已被特定之測定期間內之測定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經過該當統計處理而生成測定資訊。
接著,STA200-1,係基於測定結果來判定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例如,STA200-1A~200-1C,係判定藉由統計處理所得的統計值是否比測定內容資訊中所含之閾值還差。
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則STA200-1,係將含有基於測定結果而被生成之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訊框,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發送至AP100-1。例如,判定為上記統計值是比閾值還差的STA200-1B,係生成測定資訊,將含有該當測定資訊和收訊資訊的Alert訊框,在Alert送訊期間內,發送至AP100-1。
接收到警告訊框的AP100-1,係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而重送訊框。例如,AP100-1,係一旦接收Alert訊框,就基於該當Alert訊框中所含之收訊資訊,來決定重送對象之訊框。然後,AP100-1,係將已被決定成為重 送對象的訊框,如圖13所示般地予以重送。
(STA之警告訊框送訊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14,說明STA200-1的警告訊框送訊處理。圖1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1的警告訊框送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STA200-1,係等待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步驟S302)。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直持續進行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直到測定結束訊框被從AP100-1接收為止,一面等待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
一旦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則STA200-1係取得測定指示資訊(步驟S304)。具體而言,一旦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則資料處理部210,係取得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這些測定指示資訊。
接著,STA200-1,係基於測定指示資訊來生成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步驟S306)。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從基於已被取得之測定指示資訊而被特定之測定期間中的收訊特性指標等之測定結果,算出統計值。
接著,STA200-1,係判定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是否比閾值還差(步驟S308)。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判定,已被算出之統計值是否比測定內容資訊中所含之閾值還差。
若判定為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是比閾值還 差,則STA200-1係設定警告訊框送訊計時器(步驟S310)。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定為已被算出之統計值是比閾值還差,則令資料處理部210生成警告訊框。又,控制部230,係將警告訊框之送訊時序,在由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而被特定的期間內,隨機決定。然後,控制部230,係將警告訊框送訊計時器,設定成已被決定之送訊時序。
接著,STA200-1,係等待直到警告訊框送訊時序到來(步驟S312)。具體而言,直到警告訊框送訊計時器是表示警告訊框送訊時序以前的期間,無線通訊部220係會一直等待送訊處理。
一旦警告訊框送訊時序到來,則STA200-1係發送警告訊框(步驟S314)。具體而言,一旦警告訊框送訊時序到來,則無線通訊部220係開始警告訊框之送訊處理,經由該當送訊處理而警告訊框會被發送至AP100-1。
(AP的重送控制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15,說明AP100-1的重送控制處理。圖1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AP100-1的重送控制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AP100-1,係判定是否為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步驟S402)。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為通知給STA200-1的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
一旦判定為是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則 AP100-1係等待警告訊框之收訊(步驟S404)。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一旦判定是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就令無線通訊部120等待警告訊框之收訊。
一旦警告訊框被接收,則AP100-1係取得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步驟S406)。具體而言,一旦警告訊框被接收,則資料處理部110,係從該當警告訊框取得含有收訊特性指標之統計值等的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
接著,AP100-1係判定,是否將已被取得之統計值,利用於重送控制(步驟S408)。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判定,是否使用已被取得之重送成功數資訊等之統計值來進行重送控制。
若判定為要將統計值利用於重送控制,則AP100-1係基於該當統計值與收訊資訊而決定重送訊框(步驟S410)。具體而言,若判定為要使用統計值來進行重送控制,則控制部130係從收訊位元圖資訊,抽出表示為未收訊的訊框。然後,控制部130,係在所被抽出的訊框之中,將根據統計值而被判定為重送控制之對象的STA200-1中處於未收訊之訊框,決定成為重送對象之訊框。
又,於步驟S408中若判定不將統計值利用於重送控制,則AP100-1係只基於收訊資訊而決定重送訊框(步驟S412)。
然後,AP100-1,係將已被決定成為重送對象的訊框予以重送。
<2-4.第1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AP100-1係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基於該當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又,STA200-1係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因此,AP100-1係不必像是先前的BAR訊框及BA訊框之交換那樣與每一個STA200-1進行通訊,就可從STA200-1取得收訊資訊。因此,相較於先前的使用區塊ACK之機制的情形,可一面維持通訊之信賴性,一面促使通訊效率提升。
又,上記第1訊框係含有測定資訊,AP100-1係基於該當測定資訊和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因此,藉由隨應於STA200-1之測定結果而適切選擇被重送的訊框,就可提升訊框重送時的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
又,AP100-1係將含有為了通知上記測定資訊而被使用之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予以發送。因此,藉由對STA200-1通知測定指示資訊,在STA200-1之間,測定條件就會被統一。藉此,基於在相同條件下所被進行之測定及對測定結果之評價,而決定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因此,關於訊框之重送,可抑制在STA200-1之間產生不公平。
又,上記測定指示資訊係含有:測定時間資訊、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因此,藉由具體通知測定條件,可確實地抑制STA200-1之間關於測定條件發生不匹配。
又,上記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開始時點、測定之結束時點及測定時間長度之其中至少1者是被特定之資訊。因此,藉由通知用來特定測定期間所需之資訊,就可降低測定期間在STA200-1間偏誤的可能性。因此,可針對測定結果之評價,確保公平性。
又,上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含有:第1訊框之送訊所被許可之期間的開始時點或是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或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因此,藉由通知警告訊框的送訊期間,就可抑制STA200-1之每一者所發送的警告訊框之送訊時序的參差。因此,AP100-1係可有效率地收集警告訊框。
又,上記測定內容資訊係含有:作為測定對象的,通訊吞吐率、訊框遺失率、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訊號量與雜訊量或干擾量、或是與雜訊量及干擾量之和的比值之其中至少1者的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是被特定之收訊特性資訊。此處,大致來說,訊框之收訊成功率,係隨著收訊特性而變動。因此,如本構成般地隨應於收訊特性之指標值而令STA200-1發送警告訊框,就可只有從適合訊框重送的STA200-1,容易地接收警告訊框。因此,可以抑制警告訊框的過與不足,可提升訊框重送時 的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
又,上記收訊特性資訊係含有:關於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的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因此,藉由在AP100-1中決定該當閾值之設定內容或設定有無,就可決定要發送警告訊框的STA200-1。
又,上記測定指示訊框係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之判定係被開始的訊框之序列號碼或收訊資訊之大小是被特定之資訊。因此,AP100-1所望之訊框的收訊資訊,可從STA200-1加以取得。因此,收訊資訊之大小係被適切化,可提升訊框重送時的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
又,上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請求訊框或信標訊框的管理訊框、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因此,藉由使用既存的訊框而將測定指示資訊通知給STA200-1,就可縮小既存規格及無線通訊裝置的變更規模。因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構成之適用可變得容易。
又,上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通知測定之結束所需之測定結束訊框。因此,可不必透過通訊而將測定開始通知給STA200-1就能獲得測定資訊。因此,可提升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
又,STA200-1係接收含有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基於該當測定指示訊框和測定資訊來進行第1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因此,藉由只從希望警告訊框之送訊的STA200-1來發送警告訊框,就可抑制對通訊資 源的壓迫等。
又,上記測定資訊係被包含在,第1訊框的酬載或標頭中。因此,測定資訊被包含在酬載中的情況下,即使測定資訊之大小增大,仍不會對警告訊框之標頭處理所需時間產生太大的影響。又,測定資訊被包含在標頭中的情況下,可使測定資訊的取得處理高速化。
又,上記第1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報告訊框的管理訊框、含有區塊ACK訊框的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因此,藉由使用既存的訊框而將測定資訊通知給AP100-1,就可縮小既存規格及無線通訊裝置的變更規模。因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構成之適用可變得容易。
<3.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使用測定開始及測定結束訊框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1(200-1)。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2(200-2)。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測定指示訊框,是使用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雙方。
<3-1.裝置的機能細節>
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2(200-2)的機能細節。
(A. AP的機能)
首先說明AP100-2的機能細節。
(A-4.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送訊)
AP100-2,係發送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來作為測定指示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一旦發生對STA200-2的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要求,就令資料處理部110生成含有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開始訊框。然後,無線通訊部120係將所被生成之測定開始訊框,發送至STA200-2。又,AP100-2,係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發送測定結束訊框。
此外,測定開始訊框,係可為和上述的測定結束訊框相同的訊框構成,也可為不同的訊框構成。例如,測定開始訊框,係只含有測定時間資訊,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係被包含在測定結束訊框中。
又,測定開始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係亦可只有上述的期間資訊。這是因為,於STA200-2中會根據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而算出測定時間長度,基於所被算出的測定時間長度與期間資訊,來特定測定期間。此情況下,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係亦可在被發送1次後,不再被重複發送。因此,可將通訊資源活用於其他通訊,可促使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提升。
又,若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是被重複發送時,則亦可不在這些訊框中含入送訊時間資訊。這是因為,可以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開始、結束測定。因此,可降低測定指示訊框之大小。
又,此情況下,既存之訊框亦可被當成測定開始訊框來利用。例如,在多點傳播訊框之MAC標頭等中儲存表示這是測定開始訊框的識別元等,依照該當識別元之有無或內容,而由STA200-2來判定該當多點傳播訊框是否為測定開始訊框。
(B. STA的機能細節)
接下來,說明STA200-2的機能細節。
(B-4.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的測定)
STA200-2,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而開始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具體而言,STA200-2,係一旦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若測定開始訊框中含有測定時間資訊,則基於測定時間資訊而開始如上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及重送成功數等之測定。若測定開始訊框中不含測定時間資訊,則STA200-2,係一旦該當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完成,就開始測定。
此外,亦可基於測定結果而生成測定資訊,每次得到測定結果時就更新測定資訊。又,亦可無論測定 開始訊框之收訊有無都會進行測定,將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至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為止的期間當作測定期間而進行測定所涉及之處理。
(B-5.測定所相關之錯誤處理)
STA200-2,係藉由基於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來控制測定處理,以控制警告訊框之送訊。具體而言,STA200-2,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來進行測定開始訊框或含有基於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被生成之測定資訊的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
更具體而言,STA200-2,係在未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而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就中止基於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的警告訊框之送訊。例如,資料處理部210,係在未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而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就丟棄該當測定結束訊框。
又,STA200-2,係在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沒有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則中止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的警告訊框之送訊。例如,控制部230,係在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為止之期間中沒有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則中止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的測定處理。例如,測定結果或測定資訊係被初期化或丟棄。
又,STA200-2係在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 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前,再次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的情況下,則將含有藉由以再次收訊之測定開始訊框為基礎之測定而被生成之測定資訊的警告訊框,予以發送。例如,控制部230,係在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為止之期間中沒有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而再次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的情況下,則基於之後所被接收到的測定開始訊框,重新進行測定處理。
此外,亦可將測定開始訊框與測定結束訊框之對應關連加以表示的資訊,包含在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每一者中。此情況下,即使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被複數送訊,仍可區別對應的訊框。
<3-2.裝置之處理>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2(200-2)之處理。此外,與上述的處理實質相同的處理係省略說明。
(處理之概要)
首先,參照圖16,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00-2(200-2)的處理之概要。圖16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AP100-2,係將測定開始訊框,發送至STA200-2。例如,如圖16所示,AP100-2,係作為測定開始訊框而將Stat Initiate訊框發送至多點傳播訊框之目 的地的STA200-2A~200-2C。
STA200-2,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而進行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例如,STA200-2A~200-2C,係一旦接收到Stat Initiate訊框,就開始收訊特性指標等之測定。此外,收訊資訊也會被生成、更新。
接著,AP100-2,係在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後,將測定結束訊框發送至STA200-2。例如,AP100-2,係如圖16所示,再將多點傳播訊框發送至STA200-2A~200-2C後,將Stat End訊框發送至Stat Initiate訊框之目的地的STA200-2A~200-2C。
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STA200-2,係生成測定資訊。例如,STA200-2A~200-2C,係一旦接收到Stat End訊框,就針對從Stat Initiate訊框之收訊起至Stat End訊框之收訊為止之期間的測定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經過該當統計處理而生成測定資訊。
接著,STA200-2,係基於測定結果來判定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則將含有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訊框,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發送至AP100-2。
接收到警告訊框的AP100-2,係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而重送訊框。
(STA之警告訊框送訊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17,說明STA200-2的警告訊框送訊 處理。圖1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STA200-2的警告訊框送訊處理的概念性流程圖。
STA200-2,係判定已被接收之訊框是否為測定結束訊框(步驟S502)。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接收到訊框,就判定該當訊框是否為測定結束訊框。
一旦被判定為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則STA200-2係判定對應之測定開始訊框是否已經接收(步驟S504)。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就判定與該當測定結束訊框相對應的測定開始訊框是否已經接收。
一旦判定為對應之測定開始訊框是已接收,則STA200-2係進行和參照圖14所說明之步驟S304~S314實質相同的步驟S506~S516之處理。
於步驟S504中,一旦判定為對應之測定開始訊框並未被接收,則STA200-2係結束處理。
又,於步驟S502中,一旦判定為已被接收之訊框並非測定結束訊框,則STA200-2係判定是否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了所定之時間(步驟S518)。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就啟動計時器,判定該當計時器是否表示所被設定的所定之時間之經過。
一旦判定為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已經經過了所定之時間,則STA200-2係中止測定處理(步驟S520)。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判定為上記計時器 是表示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了所定之時間,則中止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的測定處理。
又,於步驟S518中,一旦判定為從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尚未經過所定之時間,則STA200-2係判定已被接收之訊框是否為測定開始訊框(步驟S522)。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判定在從之前的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以前,是否再次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
一旦判定為已被接收之訊框是測定開始訊框,則STA200-2係基於最近的測定開始訊框而將測定處理予以初期化(步驟S524)。具體而言,控制部230係一旦在從之前的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以前再次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則切換成基於之後所被接收之測定開始訊框的測定處理。
<3-3.第2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AP100-2係將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及上述的測定結束訊框,予以發送。因此,藉由測定開始訊框來通知測定開始時點,STA200-2係只要從所被通知的測定開始時點起開始測定即可。因此,STA200-2係不必常態性地進行測定及測定結果之記錄。其結果為,可降低STA200-2之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
又,STA200-2,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來進行測定開始訊框或含有基於測 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被生成之測定資訊的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因此,在測定開始訊框與測定結束訊框之間發生不匹配時,可防止AP100-2進行未預期的測定。因此,可降低AP100-2發送與預期不同的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之可能性,可抑制錯誤的重送控制。
又,STA200-2,係在未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而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就中止基於該當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的警告訊框之送訊。因此,可防止在未被測定之狀態下所被生成的不足之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被發送至AP100-2。因此,可抑制錯誤的重送處理。
又,STA200-2,係在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沒有接收到測定結束訊框的情況下,則中止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的警告訊框之送訊。因此,在測定結束訊框未被成功接收的情況下,可防止測定未被結束而被持續。因此,此情況下,可抑制STA200-2之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之增加。
又,STA200-2係在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前,再次接收到測定開始訊框的情況下,則將含有藉由以再次收訊之測定開始訊框為基礎之測定而被生成之測定資訊的警告訊框,予以發送。因此,之前的測定結束訊框未被成功接收的狀態下,下個測定期間被開始的時候,可防止AP100-2在與預期之測定期間不同的期間中,將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發送至AP100-2。又,在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為不同的STA200-2之間,可 防止下個測定期間變成不同。因此,藉由在STA200-2中進行上記處理,就可不必進行追加的通訊,就可抑制錯誤的重送控制。
<4.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只使用測定開始訊框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2(200-2)。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3(200-3)。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測定指示訊框,是只使用測定開始訊框。
<4-1.裝置的機能細節>
說明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3(200-3)的機能細節。
(A. AP的機能)
首先說明AP100-3的機能細節。
(A-5.測定開始訊框之送訊)
AP100-3,係發送測定開始訊框。具體而言,測定開始訊框,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測定結束訊框同樣地,含有:測定時間資訊、警告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此外,測定時間資訊係為例如,測定結束時刻或測定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又,測定結束訊框係不被 發送。
又,AP100-3,係針對測定開始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指示資訊之中的作為測定內容資訊的收訊特性指標,推定閾值。這是因為,含有該當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的測定開始訊框,是在多點傳播訊框之送訊前,就被發送至STA200-3。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係在決定收訊特性指標之中的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之閾值之際,推定在所被指定的測定期間內所被發送的多點傳播訊框之數量。例如,控制部130,係將該當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之閾值,基於表示多點傳播訊框流量之特性的TSPEC(Traffic Specification)與測定時間長度,而加以決定。
(B. STA的機能細節)
接下來,說明STA200-3的機能細節。
(B-6.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的測定)
STA200-3,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而開始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具體而言,STA200-3,係一旦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基於該當測定開始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而開始如上述的收訊特性之指標值及重送成功數等之測定。
<4-2.裝置之處理>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裝置100-3(200-3)之處理。此外,與上述的處理實質相同的處理係省略說明。
(處理之概要)
參照圖18,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00-3(200-3)的處理之概要。圖1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中的訊框序列之例子的圖示。
AP100-3,係將測定開始訊框,發送至STA200-3。例如,如圖18所示,AP100-3,係將Stat Initiate訊框發送至多點傳播訊框之目的地的STA200-3A~200-3C。
STA200-3,係基於測定開始訊框之收訊,而進行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例如,STA200-3A~200-3C,係一旦接收到Stat Initiate訊框,就開始收訊特性指標等之測定。又,基於Stat Initiate訊框中所含之測定時間資訊而特定出測定期間。
接著,STA200-3,係一旦測定期間結束,就生成測定資訊。例如,STA200-3A~200-3C,係一旦測定結束時刻到來,就針對從Stat Initiate訊框之收訊起至該當測定結束時刻為止的測定結果,進行統計處理。經過該當統計處理而生成測定資訊。
接著,STA200-3,係基於測定結果來判定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一旦判定為要發送警告訊框,則將含 有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訊框,在警告訊框之送訊期間內,發送至AP100-3。
接收到警告訊框的AP100-3,係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而重送訊框。
<4-3.第3實施形態的總結>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則AP100-3係只發送上述的測定開始訊框。因此,和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STA200-2係不必常態性地進行測定及測定結果之記錄。甚至,由於測定結束訊框未被發送,因此可降低有關於訊框重送的通訊負擔。因此,除了可降低STA200-2之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以外,還可達成訊框重送之高速化。
<5.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STA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STA20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STA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 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AP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AP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AP1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5-1.第1應用例>
圖19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 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 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目標。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19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9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19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210、無線通訊部220及控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 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例如,由控制部230生成上述的測定資訊和收訊資訊,資料處理部210係生成含有所被生成之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訊框。然後,所生成的警告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0而被發送。藉此,不必使用確認回應訊框,就從訊框的送訊來源重送訊框,可一面維持智慧型手機900的通訊之信賴性,一面提升通訊效率。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5-2.第2應用例>
圖20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 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目標。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0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0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0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210、無線通訊部220及控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例如,由控制部230生成上述的測定資訊和收訊資訊,資料處理部210係生成含有所被生成之測定資訊及收訊資訊的警告訊框。然後,所生成的警告訊框,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0而被發送。藉此,不必使用確認回應訊框,就從訊框的送訊來源重送訊框,可一面維持行車導航裝置920的通訊之信賴性,一面提升通訊效率。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的AP10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 連接。此時,例如,從該當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接收到警告訊框時,基於該當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藉此,可不必使用確認回應訊框,就能重送訊框,可一面維持行車導航裝置920與該當使用者所擁有之終端的通訊之信賴性,一面提升通訊效率。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5-3.第3應用例>
圖21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目標。天線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21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4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210、無線通訊部220及控制部23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此時,例如,從該當無線存取點950之通訊對象的終端接收到警告訊框時,基於該當警告訊框中所含之收訊資訊,來進行訊 框之重送控制。藉此,可不必使用確認回應訊框,就能重送訊框,可一面維持該當無線存取點950與該當終端的通訊之信賴性,一面提升通訊效率。
<6.總結>
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AP100-1係不必像是先前的BAR訊框及BA訊框之交換那樣與每一個STA200-1進行通訊,就可從STA200-1取得收訊資訊。因此,相較於先前的使用區塊ACK之機制的情形,可一面維持通訊之信賴性,一面促使通訊效率提升。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藉由測定開始訊框來通知測定開始時點,STA200-2係只要從所被通知的測定開始時點起開始測定即可。因此,STA200-2係不必常態性地進行測定及測定結果之記錄。其結果為,可降低STA200-2之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則和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STA200-2係可不必常態性地進行測定及測定結果之記錄。甚至,由於測定結束訊框未被發送,因此可降低有關於訊框重送的通訊負擔。因此,除了可降低STA200-2之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以外,還可達成訊框重送之高速化。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來控制訊框重送,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例如,亦可基於警告訊框之收訊來控制調變方式。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並未言及在訊框收訊中測定結束時點到來的情形,但該情形,係將收訊中的訊框視為測定對象外即可。又,亦可為,收訊中的訊框是聚合訊框時,測定結束時點到來以前所被接收到的子訊框係被視為測定對象,測定結束時點為止未完成收訊的子訊框係被視為測定對象外。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收訊特性之指標值或統計值是比閾值還差的只有滿足所定之條件的STA200會發送警告訊框的例子,但亦可從測定指示訊框之目的地的全部STA200,發送警告訊框。又,此情況下,於AP100中進行相當於上述STA200中的警告訊框之送訊有無的判定處理的處理,以判定已被接收之警告訊框之利用有無(或丟棄)。藉此,可更加降低STA200中的處理負荷及電力消耗。
此外,圖5等中係有表示各資訊的大小,但想當然爾,該當各資訊的大小係不限於此。又,關於各資訊的配置順序也是同樣如此。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的指標值及統計值等之 值,係為未加工(raw)值、未加工值被量化後的值、特定之時點的值、特定期間中的平均值、最眾值、中央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等之代表值、從未加工值而被無歧異導出的值或未加工值所被量化後的值所對應之索引的任一者。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以多點傳播通訊為對象來進行處理,但在對複數目的地整批發送訊框的,像是訊框多工通訊這類的其他通訊中,也可進行相當的處理。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單一測定指示訊框被發送的例子,但測定指示訊框係亦可被複數發送。具體而言,AP100係將測定開始訊框及測定結束訊框之雙方或一方,持續發送所定之次數。此時,可提升測定指示訊框的收訊成功率。因此,可使AP100按照預期而對STA200進行收訊特性等之測定,及可提升從收集對象之STA200收集測定資訊的確實性。此外,此情況下,STA200係一旦重複接收相同測定指示訊框,則基於已經接收到的測定指示訊框來執行測定處理,忽視重複接收的測定指示訊框。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又,上記的實施形態的流程圖所示的步驟,係當然可以是沿著所被記載的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被進行 的處理,但並不一定是時間序列性地被處理,亦可違背平行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又,即使是時間序列性被處理的步驟,當然也可隨著情況而適宜變更順序。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前記測定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測定資訊和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含有為了通知前記測定資訊而被使用之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予以發送。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資訊係含有:測定時間資訊、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 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開始時點、測定之結束時點及測定時間長度之其中至少1者是被特定之資訊。
(6)
如前記(4)或(5)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所被許可之期間的開始時點或是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或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
(7)
如前記(4)~(6)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內容資訊係含有:作為測定對象的,通訊吞吐率、訊框遺失率、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訊號量與雜訊量或干擾量、或是與雜訊量及干擾量之和的比值之其中至少1者的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是被特定之收訊特性資訊。
(8)
如前記(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收訊特性資訊係含有:關於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的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
(9)
如前記(3)~(8)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之判定 係被開始的訊框之序列號碼或前記收訊資訊之大小是被特定之資訊。
(10)
如前記(3)~(9)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請求訊框或信標訊框的管理訊框、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1)
如前記(3)~(10)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及用來通知測定之結束所需之測定結束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2)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接收,含有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基於前記測定指示資訊和前記測定資訊來進行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及用來通知測定之結束所需之測定結束訊框;前記通訊部,係基於前記測定開始訊框及前記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來進行含有基於前記測定開始訊框或前記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被生成之前記測定資訊的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在前記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前記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前,再次接收到前記測定開始訊框的情況下,則將含有藉由以再次收訊之前記測定開始訊框為基礎之測定而被生成之前記測定資訊的前記第1訊框,予以發送。
(16)
如前記(12)~(15)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資訊係被包含在,前記第1訊框的酬載或標頭中。
(17)
如前記(12)~(16)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報告訊框的管理訊框、含有區塊ACK(Acknowledgement)訊框的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之步驟;和藉由控制部,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之步驟。
(19)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之步驟。
(20)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係具備: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和接收前記第1訊框,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的無線通訊裝置。
100‧‧‧AP
200A~200C‧‧‧STA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前記測定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測定資訊和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含有為了通知前記測定資訊而被使用之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予以發送。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資訊係含有:測定時間資訊、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及測定內容資訊之其中至少1者。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時間資訊係含有:測定之開始時點、測定之結束時點及測定時間長度之其中至少1者是被特定之資訊。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時間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所被許可之期間的開始時點或是結束時點是被特定之資訊或送訊許可時間長度是被特定之資訊。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內容資訊係含有:作為測定對象的,通訊吞吐率、訊框遺失率、多點傳播訊框之收訊成功數、訊號量與雜訊量或干擾量、或是與雜訊量及干擾量之和的比值之其中至少1者的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是被特定之收訊特性資訊。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收訊特性資訊係含有:關於表示收訊特性之指標的閾值是被特定之資訊。
  9.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之判定係被開始的訊框之序列號碼或前記收訊資訊之大小是被特定之資訊。
  10.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請求訊框或信標訊框的管理訊框、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1.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及用來通知測定之結束所需之測定結束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2.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部係接收,含有測定指示資訊的測定指示訊框;基於前記測定指示資訊和前記測定資訊來進行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指示訊框係含有:用來通知測定之開始所需之測定開始訊框及用來通知測定之結束所需之測定結束訊框;前記通訊部,係基於前記測定開始訊框及前記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有無,來進行含有基於前記測定開始訊框或前記測定結束訊框之收訊而被生成之前記測定資訊的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有無之控制。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在前記測定開始訊框被接收後、前記測定結束訊框被接收前,再次接收到前記測定開始訊框的情況下,則將含有藉由以再次收訊之前記測定開始訊框為基礎之測定而被生成之前記測定資訊的前記第1訊框,予以發送。
  16.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測定資訊係被包含在,前記第1訊框的酬載或標頭中。
  17.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訊框係含有:含有測量報告訊框的管理訊框、含有區塊ACK(Acknowledgement)訊框的控制訊框、資料訊框及聚合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其中至少1者。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將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被發送的,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之步驟;和藉由控制部,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之步驟。
  19.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含有:藉由通訊部,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之步驟。
  20.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係具備:基於訊框之收訊所相關之測定資訊,而發送含有訊框之收訊有無是被特定之收訊資訊的第1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和接收前記第1訊框,基於前記收訊資訊來進行訊框之重送控制的無線通訊裝置。
TW105126415A 2015-09-11 2016-08-18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TW201713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9775 2015-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158A true TW201713158A (zh) 2017-04-01

Family

ID=5824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415A TW201713158A (zh) 2015-09-11 2016-08-18 無線通訊裝置、無線通訊方法及無線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371B2 (zh)
EP (1) EP3334209A4 (zh)
JP (1) JP6787328B2 (zh)
CN (1) CN108029038B (zh)
AU (1) AU2016319274B2 (zh)
TW (1) TW201713158A (zh)
WO (1) WO2017043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485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940977A4 (en) * 2019-03-12 2022-04-2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7419195B2 (ja) * 2020-08-31 2024-01-2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33184A1 (ja) * 2021-09-06 2023-03-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30966A1 (en) * 2000-03-23 2001-10-03 Sharewave, Inc. Multimedia extension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6557135B1 (en) * 2000-05-17 2003-04-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ycling through entirety of error-indicating acknowledgment information
JP3831202B2 (ja) * 2000-06-05 2006-10-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制御方法
JP3822466B2 (ja) 2001-07-06 2006-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受信局、マルチキャスト送信局および無線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方法
US6982987B2 (en) * 2002-01-10 2006-01-03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data prioritization and packet reception error determin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4440037B2 (ja) *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882412B2 (en) * 2004-10-05 2011-02-01 Sanjiv Nanda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JP4592396B2 (ja) * 2004-11-17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US8830846B2 (en) * 2005-04-04 2014-09-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ponsiveness in exchangi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664198B2 (en) 2006-03-21 2010-02-16 Kyocer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data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rateless codes
US7920540B2 (en) * 2006-05-17 2011-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iable broadcast 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US20090031185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ybrid 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based networks
JP5361888B2 (ja) * 2007-08-20 2013-12-04 アルカテル−ルーセント マルチキャス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をトリガ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JP2009049704A (ja) * 2007-08-20 2009-03-05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KR20090034711A (ko) * 2007-10-04 2009-04-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개인영역 네트워크의 mac 계층을 이용한 노드의위치측정 방법
CN101889471B (zh) * 2007-12-05 2014-12-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系统、资源管理装置、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02362517B (zh) * 2009-03-31 2015-11-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波状态测量系统、无线电波状态测量方法及存储无线电波状态测量程序的存储介质
US8363613B2 (en) * 2010-05-13 2013-01-29 Juniper Networks, Inc. Increasing throughput by adaptively changing PDU size in wireless networks under low SNR conditions
JP5641969B2 (ja) * 2011-02-18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運用周波数決定方法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20130028243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channel sounding for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 transmissions
WO2013043018A2 (ko) 2011-09-23 2013-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12469B (zh) * 2013-05-20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重传中的确认代表选择方法及装置
US9681418B2 (en) * 2013-09-27 2017-06-13 Apple Inc. Wireless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WO2015127601A1 (zh) * 2014-02-26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发送装置、多播接收装置和多播传输确定方法
EP3169133B1 (en) * 2014-07-11 2021-04-2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6398728B2 (ja) * 2014-07-11 2018-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986528B2 (en) * 2014-08-14 2018-05-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position using heterogeneous network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10454650B2 (en) * 2015-04-01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06139A1 (en) * 2015-07-08 2018-07-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rectional-band relay enhancements
US10750554B2 (en) * 2015-08-07 2020-08-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319274B2 (en) 2019-07-04
JP6787328B2 (ja) 2020-11-18
US20190007172A1 (en) 2019-01-03
US10523371B2 (en) 2019-12-31
AU2016319274A1 (en) 2018-02-22
EP3334209A1 (en) 2018-06-13
CN108029038B (zh) 2022-01-28
CN108029038A (zh) 2018-05-11
EP3334209A4 (en) 2019-03-27
JPWO2017043195A1 (ja) 2018-06-28
WO2017043195A1 (ja)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6743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CN113676308B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JP2023129538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029038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611108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4157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10808B (zh) 通信控制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107433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90016950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CN108141859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