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9833A - 一種袖套 - Google Patents
一種袖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09833A TW201709833A TW104130262A TW104130262A TW201709833A TW 201709833 A TW201709833 A TW 201709833A TW 104130262 A TW104130262 A TW 104130262A TW 104130262 A TW104130262 A TW 104130262A TW 201709833 A TW201709833 A TW 20170983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bow
- sleeve
- wrist
- bandage
- arm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袖套。該袖套由本體和略緊繃帶組成,略緊繃帶從手腕處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接合在本體上,在0~80%的彈性伸長範圍內,拉伸到同樣伸長率時所述略緊繃帶沿長度方向的拉伸應力至少高於本體的拉伸應力,袖套本體為彈性纖維與尼龍混合、彈性纖維與達克綸混合、或彈性纖維與尼龍和達克綸混合構成的機織或針織物,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本發明的袖套具有矯正姿勢的功能,可用於伏案工作、戶外運動、駕車、上下班等場合,而且外觀優美,款式新穎,不易滑脫,適合於各年齡層次的人群穿著。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袖套,具體涉及一種可以矯正姿勢的袖套。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因繁重的工作而長期伏案,在此狀態下,人會自然放鬆雙肩並向內側收攏,與此同時,頭部也會情不自禁地前傾。如果持續此種狀態,很容易引起身體的疲勞、倦怠、酸疼等,長此以往極易造成駝背、頸椎等問題。這不僅影響個人的形象、氣質,對身體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隨之,一種能夠矯正或改善上述問題的簡易服裝或配飾成為人們新的需求。
同樣的道理,人在做步行或跑步等移動的動作時,基本上頭部和軀幹是垂直的,僅靠四肢、軀幹的迴旋給予向前的動力。一般情況,如果脊柱存在姿勢不良的情況,就會阻礙四肢、軀幹的迴旋,從而降低向前的動力。那麼就有必要對軀幹進行矯正。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在姿勢矯正的設計上,多數為結構和設計繁瑣的裝置,使用和攜帶很不方便。也有一些攜帶、使用方便的姿勢矯正的服裝,如中國專利200920084385.9所公開的一種姿勢矯正馬甲,其藉由在後背片內縫接鬆緊帶,使用連接裝置將後背片與兩條肩背帶相連,實現姿勢矯正的目的。中國專利
93210590.4所公開一種姿勢矯正背心,其採用硬質材料製成後背形片,再藉由背帶、腰帶將其固著於身體上,達到鬆緊可調、矯正姿勢的目的。這些技術,都是藉由一定的方法,將衣服固定在人身體上,再藉由鬆緊帶等手段的輔助,達到姿勢矯正的目的。這些技術中若鬆緊裝置較緊,不僅達不到矯正姿勢的作用,反而會導致不良姿勢;若鬆緊帶較鬆,又達不到矯正的作用。總而言之上述技術普遍存在不易穿脫,不夠美觀,不易控制鬆緊,容易讓人產生不適感等問題。
另外,現有技術中也存在使用於衣物的螺旋設計。如日本專利特願平8-38659所公開的護臂,是在護臂本體上縫入具有強伸縮力的鬆緊帶,鬆緊帶是以螺旋狀縫入的,但其不限定環繞手臂的方向,其只作為繃帶的固定作用,解決了束繃帶的麻煩。日本專利特願平3-147873所公開的具有繃帶功能的衣服,雖然也是由強弱伸縮特性的兩種布構成的螺旋狀,其作用只是固定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日本專利特開2008-75146,特願平5-321343也公開「ㄑ」狀的護臂,即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小於180°,但其作用只是藉由防止關節內側起皺而僅達到美觀作用。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穿脫容易,舒適性佳,尤其適用於長期伏案工作人群及運動人群的姿勢矯正袖套。
本發明技術的解決方案是:本發明的袖套,由本體和略緊繃帶組成,略緊繃帶從手腕處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接合在本體上,在0~80%的彈性伸長範圍
內,拉伸到同樣伸長率時所述略緊繃帶沿長度方向的拉伸應力至少高於本體的拉伸應力,所述袖套本體為彈性纖維與尼龍混合、彈性纖維與達克綸混合、或彈性纖維與尼龍和達克綸混合構成的機織或針織物,所述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為略緊繃帶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至少環繞一圈。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為袖套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可以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為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為120°~180°。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本體為UPF值為30以上的機織或針織物。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本體為克重220g/m2以下的機織或針織物。
本發明的袖套,其略緊繃帶可以由一條繃帶形成,但較佳由兩條以上小繃帶所形成。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略緊繃帶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的環繞圈數為3以下。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從肘部以上至袖套上端部呈周長逐漸減小的圓錐形狀,上端部與肘部以上周長開始減小部的周長的比值為0.50~0.98。
本發明的袖套,其本體較佳在30~80%伸長範圍內緊繃指數為0.8以下的織物。
本發明的袖套具有矯正姿勢的功能,可用於伏案工作、戶外運動、駕車、上下班等場合,而且外觀優美,款式新穎,不易滑脫,適合於各年齡層次的人群穿著。
1‧‧‧本體
2‧‧‧略緊繃帶
3‧‧‧套於大拇指的孔洞
4‧‧‧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
圖1為實施例1的發明袖套(右手內側)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本體,2為略緊繃帶,3為套於大拇指的孔洞,4為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
圖2為實施例7的發明袖套(右手內側)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本體,2為略緊繃帶,3為套於大拇指的孔洞,4為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
圖3為實施例19的袖套圖。
圖4為穿著實施例19的袖套運動的水平面上肘部運動軌跡圖。
本發明的姿勢矯正袖套,該袖套由本體和略緊繃帶組成,略緊繃帶從手腕處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接合在本體上,且在0~80%的彈性伸長範圍內,拉伸到同樣伸長率時略緊繃帶沿長度方向的拉伸應力至少高於本體的拉伸應力,所述袖套本體為彈性纖維與尼龍混合、彈性纖維與達克綸混合、或彈性纖維與尼龍和達克綸混合構成的機織或針織物,所述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本發明的此種螺旋纏繞方式,能夠使穿著者雙手向內側靠攏時提供一定的向外側的誘導力。若不滿足上述條件,則略緊繃帶難以提供誘導力,影響矯正效果。也就是說,當螺旋型方式方向相反時,因為略緊繃帶在手臂部的作用力,也能
帶來一定的向外側的誘導力;但是相比手腕部的略緊繃帶所帶來的誘導力,其矯正效果是比較弱的。
本發明的袖套,較佳略緊繃帶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至少環繞一圈。略緊繃帶環繞手腕處到肘部的圈數過少起不到誘導力的效果,圈數過多就有繃帶的固定作用的趨勢,所以圈數較佳1至3圈。
為了使略緊繃帶能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至少環繞一圈,其中略緊繃帶的寬度較佳為8cm以下;考慮到矯正效果及穿著舒適性,寬度更佳3~8cm。如果寬度超過8cm,略緊繃帶環繞較困難,而且會影響姿勢矯正的效果。
本發明的袖套,其略緊繃帶可以就是1條略緊繃帶,也可以是由多條小繃帶所形成。較佳其略緊繃帶由兩條以上小繃帶所形成。所述小繃帶的螺旋型方式為同一方向,都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總寬度相同的由多條小繃帶形成的略緊繃帶與單條小繃帶形成的的略緊繃帶相比,多條略緊繃帶可以分散束縛力,而提高穿著時的舒適性,同時不會降低向外側的誘導力。小繃帶的寬度較佳0.5~2cm,小繃帶之間的間隔較佳小繃帶寬度的0.2~2倍,更佳0.2~0.8倍。多條小繃帶的寬度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小繃帶之間的間隔可以是等間距或非等間距的。
略緊繃帶可以是彈性纖維裸絲,也可以是彈性纖維與其他纖維的複合紗所織成的布,略緊繃帶按一定的寬度以螺旋狀縫合在袖套本體上;略緊繃帶也可以是連續或非連續的膜,膜以塗層或者貼合或者印花的方式按一定的寬度以螺旋狀加工到袖套本體上。其中,非連續的膜可以是三角、四角、圓等幾何圖形或其他花
紋以一定的方式排列成帶狀,既可以形成略緊繃帶,又可以增加美觀性。且該略緊繃帶伸長10%時,所需的拉伸應力為2N以上。
本發明的袖套在穿著狀態下,自然下垂無動作時,略緊繃帶不會對手臂產生誘導力;而在以掌心向下的方式伏案時,或者跑步時手臂擺到胸前時,會產生使手臂向外的誘導力。這裡的誘導力由略緊繃帶伸長產生,合適的誘導力能夠減少穿著過程中因掌心向下伏案引起的肩、背部彎曲,或者是跑步時手臂不正確的擺動導致的軀幹姿勢不良,從而起到姿勢矯正的目的。跑步時,袖套能夠通過矯正手臂擺動的方向和擺幅,來矯正軀幹的姿勢不良,從而可以降低不良姿勢的能量損耗,提高跑步的效率,即步幅變大或者頻率變高,達到跑步速度的提高。
此外,本發明的袖套較佳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該孔洞將袖套下端部牢牢固定於手腕處,減少了袖套在穿著過程與手臂的相對滑動,達到更佳的姿勢矯正效果。
而且,本發明的袖套較佳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為120°~180°。該角度貼近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伏案工作中、跑步等活動小臂與大臂所成的角度,前述螺旋狀的略緊繃帶的誘導力作用,還會把前臂拉向後臂,使肘部角度呈現近似L狀。該角度與螺旋狀的略緊繃帶的結合,能更好的發揮對手臂的誘導作用,在穿著過程中更加舒適。如果角度小於120°,穿著的舒適性和姿勢矯正效果相對差一些。更佳140°~160°,最佳150°。
本發明的袖套可用於伏案工作時、跑步時、以及其他
的室內、戶外運動、駕車、上下班等場合穿著。故為增強其紫外防護能力,袖套本體較佳為UPF值30以上的機織或針織物。另外袖套本體可根據需要經過特殊的染化料處理,以獲得其他一些協助工具,如抗菌、除臭、涼感、吸濕排汗等。
袖套本體較佳為克重220g/m2以下的機織或針織物。保證了其輕量性的特點,長時間穿著不會感覺疲勞。
本發明所述袖套本體為彈性纖維與尼龍混合、彈性纖維與達克綸混合、或彈性纖維和尼龍和達克綸混合構成的機織或針織物,具體地說,袖套本體的纖維原料可以是尼龍和彈性纖維,達克綸和彈性纖維,或者是尼龍和達克綸以及彈性纖維的混合。本申請的發明人發現,採用這樣的本體原料配製,藉由與略緊繃帶的配合,能夠使得擺動幅度增加率大幅提升,達到更佳的姿勢矯正效果。特別是略緊繃帶為連續或非連續的膜,膜以塗層或者貼合或者印花的方式按一定的寬度以螺旋狀加工到袖套本體上的時候,此原料配製更能體現其更佳的姿勢矯正效果。袖套本體較佳在30~80%伸長範圍內緊繃指數為0.8以下的織物。具有這樣特性的織物在穿著時不會太勒,穿著時感覺到的壓迫適中,人體感覺越舒適。
本發明的袖套還可以從肘部以上至袖套上端部呈周長逐漸減小的圓錐形狀,上端部與肘部以上周長開始減小部的周長的比值為0.50~0.98。即具有由下至上逐漸收緊的趨勢,能夠起到防滑脫的效果,又不會給突然穿戴者有束縛的感覺;若該比值低於0.50,則可能呈現為最上端部急劇收緊的方式,穿戴者會產生血流不通的感覺,甚至產生嚴重不適感。若該比值大於0.98,則防滑脫的效果不明顯。從防滑性和舒適性的角度考慮,較佳上端部的上部
周長與下部周長比值為0.75~0.90,更佳在0.80~0.85,既有良好的防滑性,又不影響其穿著舒適性。
本發明的袖套可採用多種針織或機織組織結構織造各種花型。外觀優美,款式新穎,不易滑脫,適合於各年齡層次的人群穿著。
本發明所涉及的物性等的測試評價方法如下:
根據GB/T 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標準測試。
根據GB/T 3923.1:1997《織物拉伸性能》標準測試。
使用日本INTEC公司的伸縮疲勞試驗機(IT-DRS)按照日本工業規格JIS L-1096進行測定,樣本大小為10cm×15cm,經向緯向分別制取樣本。夾距7.6cm,夾幅2.5cm,以30cm/min的速度將樣本拉伸到110%,最後讀取伸長30%的應力和伸長80%的應力。其計算方法如下:緊繃指數=((樣本伸長80%時的應力<N1>-樣本伸長30%時的應力<N2>)/50)×10。
穿著袖套以7km/h進行跑步,使用3D光學動作解析系統,測定3D空間內肘關節的運動軌跡。根據肘部運動軌跡,查看手臂擺動幅度和擺動方向。擺動幅度越大,給予前進的動力越大,袖套的姿勢矯正效果越好。手臂擺動方向與跑步方向越接近平行,袖套的
姿勢矯正效果越好。
受試者穿著袖套以160步/分的速度在跑道上跑步。計測跑完3000米所需要的時間。
運動速度提高率=(不穿袖套跑步所需時間/穿著袖套跑步所需時間-1)×100%
根據《日本人的人體計測資料2004-2006》中男性M碼的尺寸選擇受試者。在受試者穿著袖套後,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置於腰側,在手臂上標記袖套最上端的位置。受試者以7km/h進行跑步半小時後,讓受試者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置於腰側,用直尺測量出袖套上端距手臂標記處的距離,該距離即為滑脫量。該測試過程讓受試者自己穿脫袖套,讓其對穿脫難易性進行評價,同時評價袖套的以束縛感為主的舒適度。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3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使用寬度為1.5cm,間隔為0.3cm的3條小繃帶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以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1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
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1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不包含孔洞3,其餘同實施例1。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35、克重為160g/m2的達克綸/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6,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8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4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將塗層膠塗到本體1上,形成寬度為1.0cm,間隔為0.3cm的4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其餘同實施例3,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20°,其餘同實施例3,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10°,其餘同實施例3,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3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5。使用寬度為6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寬度為8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其餘同實施例7,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寬度為6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其餘同實施例7,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
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5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將塗層膠塗到本體1上,形成寬度為2.0cm,間隔為0.5cm的2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4圈,其餘同實施例10,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3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使用兩條寬度為2.5cm由高彈力彈性纖維與尼龍纖維的複合紗編織而成的面料作為略緊繃帶2,以1cm的間隔,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縫合到本體1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5,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3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使用寬度為2.5cm,間隔為1cm的2條小繃帶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圈,以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1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5,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6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使用寬度為4.8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寬度為6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其餘同實施例14,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
3。
使用寬度為1.2cm,間隔為0.4cm的4條小繃帶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其餘同實施例14,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5,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4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將塗層膠塗到本體1上,形成寬度為1.2cm,間隔為0.4cm的4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將塗層膠塗到本體1上,塗成由多個五角星形成寬度為1.2cm,間隔為0.4cm的4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其餘同實施例1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寬度為1.2cm,間隔為0.4cm的4條小繃帶作為
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1上,其餘同實施例1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印花塗料印到本體1上,印成由多個圓點形成寬度為1.2cm,間隔為0.4cm的4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2圈,其餘同實施例1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寬度為5cm的連續帶狀膜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其餘同實施例1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10g/m2的達克綸、尼龍和彈性纖維的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6,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其餘同實施例19,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5,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4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
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將塗層膠塗到本體1上,塗成由多個菱形形成寬度為0.8cm,間隔為0.8cm的5條小繃帶組合成的略緊繃帶2,且略緊繃帶2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肘部以上4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68。其餘同實施例23,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本體肘部以上4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9。其餘同實施例23,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5,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肘部以上6cm處周長開始減小,上端部周長與周長開始減小處的周長的比值為0.8。使用寬度為1.5cm,間隔為0.3cm的3條小繃帶作為略緊繃帶2,且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1.5圈,以轉移貼合的方式接合到本體3上,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8,其餘同實施例2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1.5,其餘同實施例26,得到本發明的袖套。具體見表1、2、3。
略緊繃帶2的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下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其餘同實施例4,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2.1,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其餘同實施例12,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50、克重為220g/m2的達克綸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2.9,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其餘同實施例13,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
角度4為18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8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沒有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使用UPF值為40、克重為200g/m2的尼龍和彈性纖維針織物,其緊繃指數為0.3,將其裁剪、縫製形成袖套本體1,該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為150°,在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得到袖套。具體見表1、2、3。
綜合評價是指綜合考慮姿勢矯正、滑脫、穿著舒適性作出的結論。
根據表1,從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比較可以看出,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有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3與沒有孔洞的相比,
矯正效果更好。
根據表1,從實施例3、4、5和實施例6的比較可以看出,本體1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與矯正效果有關係。角度小於120°會降低矯正效果。
根據表1,從實施例7、8和實施例9的比較可以看出,略緊繃帶2的寬度過大時,矯正效果會受到一些影響。
根據表1,從實施例10和實施例11的比較可以看出,略緊繃帶2環繞圈數過多時,矯正效果會受到一些影響。
根據表1,從實施例12和比較例2的比較可以看出,本體材料為尼龍和彈性纖維混合物形成的針織物,相比本體材料為尼龍形成的針織物,矯正效果更好。
根據表1,從實施例13和比較例3的比較可以看出,本體材料為達克綸和彈性纖維混合物形成的針織物,相比本體材料為達克綸形成的針織物,矯正效果更好。
根據表1,從實施例4和比較例1的比較可以看出,略緊繃帶2的螺旋型方式對矯正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當略緊繃帶2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側沿手臂方向纏繞時,矯正效果會受到影響。
根據表1,從實施例1、2和比較例4、6的比較可以看出,略緊繃帶2與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4的有效結合才能使姿勢矯正效果得到最大發揮。
根據表1,從實施例14、15和實施例16的比較可以看出,總寬度相同的多條小繃帶和一條繃帶的效果相比,在提高舒適性的同時,矯正效果不會下降。
根據表1,從實施例26、27和實施例28的比較可以看出,緊繃指數大於0.8時,會影響穿著舒適性。
1‧‧‧本體
2‧‧‧略緊繃帶
3‧‧‧套於大姆指的孔洞
4‧‧‧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形成的角度
Claims (10)
- 一種袖套,該袖套由本體和略緊繃帶組成,其特徵是:所述略緊繃帶從手腕處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接合在本體上,在0~80%的彈性伸長範圍內拉伸到同樣伸長率時,所述略緊繃帶沿長度方向的拉伸應力至少高於本體的拉伸應力,所述袖套本體為彈性纖維與尼龍混合、彈性纖維與達克綸混合、或彈性纖維與尼龍和達克綸混合構成的機織或針織物,所述螺旋型方式為由掌心向上至手掌外後側順勢沿手臂方向纏繞。
- 如請求項1之袖套,其中,所述略緊繃帶的寬度為8cm以下,且所述略緊繃帶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至少環繞一圈。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該袖套靠近手腕一側的端部可以包含一個易於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所述本體從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線與從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線所成的角度為120°~180°。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至少所述本體為UPF值為30以上的機織或針織物。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所述本體為克重220g/m2以下的機織或針織物。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所述略緊繃帶由兩條以上小繃帶所形成。
- 如請求項2之袖套,其中,所述略緊繃帶以螺旋型方式從手腕處到肘部環繞的環繞圈數為3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所述袖套從肘部以上至袖套上端部呈周長逐漸減小的圓錐形狀,上端部與肘部以上周長開始減小 部的周長的比值為0.50~0.98。
- 如請求項1或2之袖套,其中,所述袖套本體為在30~80%伸長範圍內緊繃指數為0.8以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30262A TW201709833A (zh) | 2015-09-11 | 2015-09-11 | 一種袖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30262A TW201709833A (zh) | 2015-09-11 | 2015-09-11 | 一種袖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9833A true TW201709833A (zh) | 2017-03-16 |
Family
ID=58774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0262A TW201709833A (zh) | 2015-09-11 | 2015-09-11 | 一種袖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70983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1428A (zh) * | 2022-03-03 | 2022-05-13 | 浙江斯坦格运动护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弹防晒凉感冰袖 |
-
2015
- 2015-09-11 TW TW104130262A patent/TW201709833A/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81428A (zh) * | 2022-03-03 | 2022-05-13 | 浙江斯坦格运动护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弹防晒凉感冰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87534B2 (en) | Exercise garment | |
WO2010050540A1 (ja) | 衣類 | |
RU2423954C2 (ru) | Рем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тягивания пениса | |
JP6409143B1 (ja) | 衣類 | |
JP2008214813A (ja) | 背筋強化ハーフトップ | |
US20170246068A1 (en) | Limb sleeves for body alignment | |
KR101766644B1 (ko) | 근육강화용 서포트 피복 | |
JP2021098932A (ja) | 水着 | |
CN106163310A (zh) | 手关节用绷带 | |
TW201709833A (zh) | 一種袖套 | |
JP2005105427A (ja) | ファンデーション下着 | |
JP5627346B2 (ja) | アームカバー | |
US20160324233A1 (en) | Body Wrapping | |
KR101286958B1 (ko) | 골프 스윙자세 교정용 이너웨어 | |
JP5713233B2 (ja) | 体型補正衣料 | |
WO2017041286A1 (zh) | 一种袖套 | |
WO2021153686A1 (ja) | ボトム衣料 | |
US20200399822A1 (en) | Compression garment enhanced with hemp fibers | |
CN208447881U (zh) | 一种开放式拉带手腕固定支具 | |
JP6055244B2 (ja) | 体形補整機能を備えた上半身用衣類 | |
WO2011100881A1 (zh) | 一种柔软弹性上衣 | |
CN206137301U (zh) | 一种手套结构 | |
CN220088632U (zh) | 一种高胯体芭蕾舞练功服 | |
CN210869918U (zh) | 吸湿排汗运动衣 | |
CN104720942A (zh) | 一种袖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