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650A -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 Google Patents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650A
TW201705650A TW104140146A TW104140146A TW201705650A TW 201705650 A TW201705650 A TW 201705650A TW 104140146 A TW104140146 A TW 104140146A TW 104140146 A TW104140146 A TW 104140146A TW 201705650 A TW201705650 A TW 2017056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de coupling
half bridge
switch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8328B (zh
Inventor
Wang Zhang
Wei Chen
Chen Zhao
Original Assignee
Silergy Semiconductor Tech (H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ergy Semiconductor Tech (H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Silergy Semiconductor Tech (Hangzho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5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3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 H02M7/539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wave form or frequency by pulse-width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Abstract

公開了一種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通過對半橋接電路的複用,N+1個半橋接電路構成N個全橋電路從而可以驅動多個線圈,對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

Description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本發明關於電力電子技術,具體關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更具體地關於一種驅動電路以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無線電能傳輸(也稱為非接觸電能傳輸)技術通過電磁感應或磁共振將電能發射端和電能接收端以非接觸的方式耦合,進行電能傳輸。基於其方便實用的特點,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領域,如行動電話、MP3播放機、數位照相機、可擕式電腦、小功率家用電器等。
現有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通常只有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無法為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以使得通過較小的電路規模即可驅動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無線電能發 射端的N個發射側耦合電路,N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所述驅動電路包括:反向器電路,包括輸入埠相互並聯的N+1個半橋接電路,每個所述半橋接電路包括輸出端,第i半橋接電路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輸出端用於連接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i=1,2,...,N;控制電路,用於控制所述每個半橋接電路中的開關導通或關斷以驅動所述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或輪流或單獨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控制電路包括:設置介面,用於獲取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的驅動模式;其中,所述控制電路根據所述驅動模式控制每個半橋接電路中的開關導通或關斷以驅動所述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或輪流或單獨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所述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並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控制電路還用於控制第1至第i-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一開關與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第1至第i-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二開關和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 關同步,並控制第i+2至第N+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一開關與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第i+2至第N+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同步,以使得除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外的其它發射側耦合電路不發射電能;其中,所述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較佳地,所述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所述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並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控制電路還用於控制除第i半橋接電路和第i+1半橋接電路以外的其它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均關斷,以使得除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外的其它發射側耦合電路不發射電能;其中,所述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較佳地,所述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所述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同 時發射電能,j為1至N+1中的所有奇數,k為1至N+1中的所有偶數;其中,所述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較佳地,所述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預定數量的週期,並在所述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按順序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發射側耦合電路之一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
較佳地,在切換所驅動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的開關保持關斷預定的重啟時間。
較佳地,所述設置介面還用於接收賦能訊號,所述賦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所述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設置介面還用於接收賦能訊號,所述賦 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所述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預定數量的週期,並在所述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較佳地,所述控制電路在所述檢測電路檢測到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
較佳地,所述控制電路在所述檢測電路檢測到所有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
較佳地,所述檢測電路根據是否在發射側耦合電路檢測擾動進行負載檢測或根據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的通訊部件接收的訊號進行負載檢測。
較佳地,所述驅動電路還包括:DC-DC轉換器,連接在電源輸入端和所述反向器電路的輸入埠之間,用於根據負載狀態調節輸入到反向器電 路的電壓。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應用如上所述的驅動電路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本發明通過對半橋接電路的複用,N+1個半橋接電路構成N個全橋電路從而可以驅動多個線圈,對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
2‧‧‧整流電路
3‧‧‧DC-DC轉換器
4‧‧‧通訊電路
11‧‧‧反向器電路
12‧‧‧控制電路
12a‧‧‧設置介面
13‧‧‧DC-DC轉換器
14‧‧‧檢測電路
AC1-AC4‧‧‧輸出端
C1-C3‧‧‧發射電容
Coil1-Coil4‧‧‧耦合電路
Coil‧‧‧耦合電路
L1-L3‧‧‧發射線圈
Q1-Q8‧‧‧開關
VG1-VG8‧‧‧控制訊號
PWMA‧‧‧第一脈寬調變訊號
PWMB‧‧‧第二脈寬調變訊號
TSTBY‧‧‧休眠預定時間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的示意圖;圖2是現有的無線電能接收端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時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依次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分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圖6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時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依次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圖8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分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驅動全部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操作時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同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僅僅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發明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發明。為了避免混淆本發明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和電路並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製的。
同時,應當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電路”是指由至少一個元件或子電路通過電氣連接或電磁連接構成的導電回路。當稱元件或電路“連接到”另一元件或稱元件/電路“連接在”兩個節點之間時,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間元件,元件之間的連接可以是實體上的、邏輯上的、或者其結合。相反,當稱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意味著兩者不存在中間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確要求,否則整個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 圍第中的“包括”、“包含”等類似詞語應當解釋為包含的含義而不是排他或窮舉的含義;也就是說,是“包括但不限於”的含義。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包括N個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N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在圖1中,以N=3為例進行說明)和驅動電路1。
具體地,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包括發射線圈L1-L3,發射線圈L1-L3可以以非接觸的方式與電能接收端的線圈耦合以傳輸電能。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可以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與無線電能接收端耦合(其可以為符合Qi標準的發射側耦合電路),也可以以磁共振的方式與電能接收端耦合(其可以為符合A4WP組織提出的標準的發射側耦合電路)。
為了提高發射側耦合電路的效率,在發射側耦合電路中可以加入發射電容C1-C3,其與發射線圈L1-L3串聯或並聯。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電路的分佈電容(例如發射線圈導線之間的分佈電容)來作為發射電容,從而不必在電路中設置獨立的電容元件。
驅動電路1用於驅動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單獨或輪流或同時發射電能,以驅動與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耦合的負載(也即,無線電能接收端)。
驅動電路1包括反向器電路11和控制電路12,較佳地,還可以包括連接在反向器電路11的輸入埠的DC-DC轉換器13。
其中,反向器電路11包括輸入埠相互並聯的N+1個半橋接電路,每個所述半橋接電路包括輸出端,第i半橋接電路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輸出端用於連接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其中,i=1,2,…,N。每個半橋接電路包括串聯在輸入埠之間的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具體地,在圖1中,反向器電路11包括輸入埠相互並聯的4個半橋接電路,其分別包括輸出端AC1-AC4,其中輸出端AC1和AC2與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的輸入埠連接;輸出端AC2和AC3與磁耦合電路Coil2(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的輸入埠連接;輸出端AC3和AC4與磁耦合電路Coil3(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的輸入埠連接。對於圖1所示的反向器電路11,4個半橋的第一開關分別為連接在輸入埠第一端和輸出端之間的開關Q1、Q3、Q5和Q7,第二開關分別為連接在輸出端和輸入埠的第二端之間的開關Q2、Q4、Q6和Q8。
由此,由第i半橋和第i+1半橋構成的全橋電路可以為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提供交流電。
應理解,所述反向器電路11中的各半橋接電路可以 集成在同一積體電路晶片中,也可以由多個集成有至少一個半橋單路的積體電路晶片以模組化形式連接構成,還可以有獨立元件構建。通過集成有一個或多個半橋接電路的積體電路晶片來搭建反向器電路11可以方便地根據所要驅動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的數量N來擴展反向器電路。
控制電路12用於控制每個半橋接電路中的開關Q1-Q8導通或關斷以驅動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Coil3同時或輪流或單獨發射電能。
具體地,控制電路12可以同一時間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也可以同時驅動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2可以僅具有上述功能之一,也可以同時具有上述兩種功能根據使用者通過控制電路12的設置介面輸入的操作模式來選擇驅動方式。例如,控制電路12可以包括設置介面12a(其可以例如為I2C介面),控制電路12可以通過設置介面12a獲取使用者設置的驅動模式,基於設定的操作模式以不同的方式驅動反向器電路11操作。同時,控制電路12還可以時鐘僅驅動一個特定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單獨發射電能,這可以根據設置介面來進行配置。由此,可以使得驅動電路具有更好的適用性,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
圖2是是現有的無線電能接收端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其包括接收側耦合電路Coil4、整流電路2、DC-DC轉換器3以及通訊電路4。其中,接收側耦合電路Coil4 與發射側耦合電路對應,以電磁感應或磁共振方式與發射側耦合以接收電能。整流電路2用於對接收到的交流電進行整流以獲得直流電。DC-DC轉換器3根據電能接收端負載狀況調整輸出電壓或電流。通訊電路4用於與無線電能發射端通訊,以向其回授無線電能接收端的資訊,這些資訊可以例如包括無線電能接收端當前是否需要充電,或無線電能接收端當前的負載是否發生變化等。通訊電路4可以通過改變無線電能接收端的負載,從而引起發射側電磁耦合電路的電流/電壓擾動的方式來進行上述資訊的回授,在此前提下,通訊電路4可以包括與負載並聯的電路及對應的控制器。同時,通訊電路4還可以通過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例如,藍牙協定或紅外線通訊協定)的通訊連接來進行上述資訊的回授,在此前提下,通訊電路4為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的無線通訊部件。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在控制電路12同一時間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時,其各開關的驅動訊號分佈示意圖如圖3所示,第一脈寬調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訊號PWMA和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是一對互補的脈寬調變訊號,兩者的互補可以具有死區或不具有死區。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死區是指PWM訊號驅動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關斷後,延遲一段時間再打開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或在第二開關關斷後,延遲一段時間再打開第一開關,從而避免功率元件出現故障。在利用不同 的脈寬調變訊號分別驅動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時,會存在一定時間段兩個脈寬調變訊號均為控制開關關斷的狀態(例如低電平),這個時間段可以被稱為死區。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開關Q1-Q8的控制訊號分別為VG1-VG8,應理解,控制訊號是指開關的控制端與開關中電壓較低的一端之間電壓訊號。
由此,在需要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1、Q4的控制訊號VG1和VG4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2、Q3的控制訊號VG2和VG3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1-Q4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1和AC2輸出到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並聯的第3半橋和第4半橋的第一開關Q5、Q7由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驅動,第二開關Q6、Q8由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驅動,也即,第3半橋以及第4半橋的第一開關均與第2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同時第二開關與第2半橋的第二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由此,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的不輸出交流電,同時,由第3半橋接電路和第4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也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1和AC2向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在需要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3、Q6的 控制訊號VG3和VG6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4、Q5的控制訊號VG4和VG5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3-Q6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2和AC3輸出到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並聯的第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Q1由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控制,第二開關Q2由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控制,使得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第二開關也同步導通和關斷,由兩者構成的電路不輸出交流電。類似地,第4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Q7由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控制,而其第二開關Q8由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控制,使得第4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第二開關也同步導通和關斷,由兩者構成的電路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2和AC3向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在需要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5、Q8的控制訊號VG5和VG8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6、Q7的控制訊號VG6和VG7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3半橋接電路和第4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5-Q8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3和AC4輸出到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並聯的第1半橋和第2 半橋的第一開關Q1、Q3由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驅動,第二開關Q2、Q4由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驅動,也即,第1半橋和第2半橋的第一開關均與第3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同時第二開關與第3半橋的第二開關同步導通和關斷。由此,由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的不輸出交流電,同時,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也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3和AC4向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由此,可以通過控制反向器電路11中開關的按不同的脈寬調變訊號導通和關斷實現在同一時間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控制電路12可以根據預設的方式來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實現對於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設定始終僅驅動特定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操作,或保持特定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處於非操作狀態。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對半橋接電路的複用,N+1個半橋接電路構成N個全橋電路從而可以驅動多個線圈,對多個負載進行無線供電。
如上所述,驅動電路1可以較佳包括DC-DC轉換器13,其連接在電源輸入埠和逆變器的輸入埠之間,以根據負載狀態調節輸入到反向器電路的電壓,由此,可以保證無線電能系統達到最佳的操作效率或維持輸出電壓維持穩 定。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可以基於用戶設定操作於依次操作模式和分時操作模式,兩種狀態均以每次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的方式來使得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發射電能進行。不同之處在於,在依次操作模式下,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持續對需要供電的負載連接的某一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電能,直至負載不再需要供電或斷開耦合,再轉移到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而在分時操作模式下,控制電路12只會控制反向器電路11對每一個連接有需要供電的負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供電預定時間。
在本實施方式下,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14,其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具體地,在無線電能接收端通過加入擾動來進行通訊時,檢測電路14可以是對於發射側耦合電路的電流/電壓檢測電路。在無線電能接收端通過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例如藍牙)進行通訊時,檢測電路14可以為對應的通訊部件。無線電能發射端通過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操作一個週期以檢測該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或連接)了無線電能接收端。如果該週期中操作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一無線電能接收端,則無線電能接收端在與無線電能發射端建立電磁耦合且需要供電時,會週期性地持續向無線電能發射端回授資訊。每個週期發送至少一個回授資訊。由於每一個週期中,僅有一個發射側 耦合電路操作,因此,檢測電路14只要接收到對應的回授資訊就能夠知道哪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上耦合了無線電能接收端。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依次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如圖4所示,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在該週期結束後,控制電路12切換控制訊號,使得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
較佳地,在切換所驅動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的開關保持關斷預定的重啟時間TRST,由此,在輸入電壓需要在切換調整時,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對輸入電壓行重定,同時防止功率器件出現故障。。
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然後,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也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由此,當前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此前提下,可以控制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TSTBY以降低能耗。
在休眠結束後,控制電路12開始新一輪的迴圈。首先檢測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接下來的週期切換到檢測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是否耦合了無線電能接收端。在該週期,檢測電路 14檢測到無線電能接收端的回授資訊。由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也即,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持續供電直至連續的第3個週期時檢測不到無線電能接收端的回授資訊位置。然後,在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未獲得回授資訊的前提下,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同樣未獲得回授資訊的前提下,控制電路12可以認定當前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此時,控制電路12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再次休眠預定時間。在休眠結束後,控制電路12再次進入下一個操作迴圈。由此,可以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在同一時間段內對多個負載進行供電。
進一步地,在依次操作模式下,通過設置介面還可以對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進行限定,使得在依次操作模式下去能部分發射側耦合電路。具體地,設置介面用於接收賦能訊號,所述賦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控制電路12可以基於賦能訊號在每一個週期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而在任何時候都不去驅動被去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當然,如果所有的發射 側耦合電路均被賦能,則其操作時序和控制方式與圖4所述方式相同。
檢測電路14僅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
其中,在檢測電路14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電路12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11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由此,控制電路12在整個檢測和驅動過程中忽略掉未被賦能(被去能)的一個或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也即,將輪流進行操作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的範圍限制在所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在所有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之間進行切換和進行驅動的方式與圖4所示的示例類似。
例如,可以通過賦能訊號設置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和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為賦能狀態,也即去能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在進行負載檢測時,控制電路12在第一個週期可以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發射電能,同時,檢測電路進行負載檢測。如果未能檢測到負載,控制電路12在第二個週期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發射電能,同時,檢測電路進行負載檢測。如果檢測在第二個 週期也未能檢測到負載,則控制電路12認定當前所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連接需要供電的負載,並不在下一週期切換到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而是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進入休眠。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沒有機會獲得電能驅動,也不會有對應的週期去檢測其是否耦合負載,在依次操作模式下處於去能的狀態。
由此,可以使得驅動電路可以適用於不同數量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提高驅動電路的適應性。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分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如圖5所示,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在該週期結束後,控制電路12切換控制訊號,使得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在此週期內,檢測電路14檢測到回授資訊,這說明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由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在所述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也即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發射電能。在該週期,檢測電路14檢測到回授資訊,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在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 合電路Coil1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在該週期,檢測電路14未檢測回授資訊。因此,在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切換到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並在檢測到回授資訊前提下,驅動其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如此迴圈。
由此,可以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對多個負載進行供電。
進一步地,在分時操作模式下,通過設置介面還可以對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進行限定,使得在分時操作模式下去能部分發射側耦合電路。具體地,設置介面用於接收賦能訊號,所述賦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控制電路12可以基於賦能訊號在每一個週期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而在任何時候都不去驅動被去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當然,如果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被賦能,則其操作時序和控制方式與圖4所述方式相同。
檢測電路14僅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
其中,在檢測電路14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電路12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11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預定數量的週期,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由此,控制電路12在整個檢測和驅動過程中忽略掉未被賦能(被去能)的一個或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也即,將輪流進行操作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的範圍限制在所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在所有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之間進行切換和進行驅動的方式與圖5所示的示例相同。
例如,可以通過賦能訊號設置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和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為賦能狀態,也即去能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在進行負載檢測時,控制電路12在第一個週期可以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發射電能,同時,檢測電路進行負載檢測。如果未能檢測到負載,控制電路12在第二個週期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發射電能,同時,檢測電路進行負載檢測。如果檢測在第二個週期也未能檢測到負載,則控制電路12認定當前所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連接需要供電的負載,並不在下一週期切換到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而是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進入休眠。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沒有機會獲得電能驅動,也不會有對應的週期去檢測其是否耦合負載,在依次操作模式下處於去能的狀態。
由此,可以使得驅動電路可以適用於不同數量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提高驅動電路的適應性。
在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以不同的控制方式控制逆變器的各開關以實現每次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 操作的目的。圖6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如圖6所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和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是一對互補的脈寬調變訊號,兩者的互補可以具有死區或不具有死區。同時,與上一實施例不同,本實施例的開關控制訊號還包括關斷訊號OFF,其控制開關保持關斷狀態。
由此,在需要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1、Q4的驅動訊號VG1和VG4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2、Q3的驅動訊號VG2和VG3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1-Q4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1和AC2輸出到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並聯的第3半橋和第4半橋的開關Q5-Q8由關斷訊號OFF控制,保持關斷,由此,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的不輸出交流電,同時,由第3半橋接電路和第4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也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1和AC2向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類似地,在需要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3、Q6驅動訊號VG3和VG6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4、Q5的驅動訊號VG4和VG5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3-Q6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 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2和AC3輸出到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逆變器的其它開關Q1、Q2、Q7、Q8保持關斷,由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不輸出交流電,同時,由第3半橋接電路和第4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2和AC3向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在需要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時,開關Q5、Q8的驅動訊號VG5和VG8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開關Q6、Q7的驅動訊號VG6和VG7為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由第3半橋接電路和第4半橋接電路共計四個開關Q5-Q8構成一全橋反向器電路將輸入埠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經輸出端AC3和AC4輸出到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驅動其發射電能。與此同時,開關Q1-Q4由關斷訊號OFF控制,由此,由第1半橋接電路和第2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的不輸出交流電,同時,由第2半橋接電路和第3半橋接電路構成的電路也不輸出交流電。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僅通過輸出端AC3和AC4向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以驅動其發射電能。
由此,可以通過控制反向器電路11中的開關按不同的脈寬調變訊號導通和關斷實現在同一時間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控制電路12可以根據預設的方式來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實現對於多個負 載進行無線供電,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設定始終僅驅動特定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操作,或保持特定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處於非操作狀態。
與上一實施例類似,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可以基於用戶設定操作於依次操作模式和分時操作模式,兩種狀態均以每次僅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的方式進行。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依次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如圖7所示,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在該週期結束後,控制電路12切換控制訊號,使得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
較佳地,在切換所驅動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時,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反向器電路的開關保持關斷預定的重啟時間TRST,以使得輸入電壓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重定,提高設備效率。
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然後,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也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由此,當前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此前提下,可以控制所述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TSTBY以降低能耗。
在休眠結束後,控制電路12開始新一輪的迴圈。首 先檢測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接下來的週期切換到檢測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是否耦合了無線電能接收端。在該週期,檢測電路14檢測到無線電能接收端的回授資訊。由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也即,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持續供電直至連續的第3個週期時檢測不到無線電能接收端的回授資訊位置。然後,在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未獲得回授資訊的前提下,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無線電能接收端,在同樣未獲得回授資訊的前提下,控制電路12可以認定當前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此時,控制電路12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再次休眠預定時間。在休眠結束後,控制電路12再次進入下一個操作迴圈。由此,可以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對多個負載進行供電。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分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如圖8所示,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此時檢測電路14未能接收到回授資訊。在該週期結束後,控制電路12切換控制訊號,使得反向器電路11切換為驅動第 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在此週期內,檢測電路14檢測到回授資訊,這說明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由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在所述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也即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發射電能。在該週期,檢測電路14檢測到回授資訊,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3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在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按順序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1操作,以檢測其是否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在該週期,檢測電路14未檢測回授資訊。因此,在下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切換到驅動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Coil2操作,並在檢測到回授資訊前提下,驅動其操作預定數量的週期,如此迴圈。
由此,可以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輪流操作,以對多個負載進行供電。
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例如無線廚房電器的應用中,接收端具有多個線圈,需要多個發射線圈同時發射電能進行驅動以提高功率。如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開可以通過控制逆變器各開關使得其驅動全部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操作。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驅動全部發射端同時操作時各開關驅動訊號的分佈示意圖。如圖9所 示,第一脈寬調變訊號PWMA和第二脈寬調變訊號PWMB是一對互補的脈寬調變訊號,兩者的互補可以具有死區或不具有死區。
控制電路12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發射電能,j為1至N+1中的所有奇數,k為1至N+1中的所有偶數。具體到本發明實施例的具有4個半橋的反向器電路,開關Q1-Q8的控制訊號VG1-VG8的控制訊號分別為脈寬調變訊號PWMA、PWMB、PWMB、PWMA、PWMA、PWMB、PWMB、PWMA。由此,所有的半橋接電路構成具有三個輸出端的全橋反向器電路,分別通過輸出端AC1和AC2向第1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通過輸出端AC2和AC3向第2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通過輸出端AC3和AC4向第3發射側耦合電路輸出交流電,驅動上述3個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操作。
應理解,在依次操作模式下和分時操作模式下,通過設置介面還可以對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進行限定,使得輪流操作是可以去能部分發射側耦合電路,其具體實現與上一實施例相同,僅在於對於逆變器的開關控制訊號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可以基於檢測電路的檢測控制電能發射。在本實施方式下,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 路14,其用於檢測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只要當前週期未能接收到任何回授資訊,則認定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電能發射端在同時操作模式下的操作時序圖。如圖10所示,在第一個週期,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並檢測是否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在結果為否的前提下,控制電路12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TSTBY。類似地,在休眠結束後的第一個週期,同樣未能檢測到耦合有需要供電的負載,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無線電能發射端再次修休眠。在第二次結束休眠後的第一個週期,檢測電路14檢測到回授資訊,因此,控制電路12控制反向器電路11驅動3個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操作,同時,每個週期均檢測是否接收到無線電能接收端的回授資訊。在連續操作的最後一個週期,檢測電路14未能檢測到回授資訊,說明負載被移開或不再需要供電,由此,控制電路12停止進行供電,並進入休眠,如此迴圈。
由此,可以驅動多個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操作,以對多個負載進行供電。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DC-DC轉換器13中功率級電路的一步分以及對應的控制電路和逆變器11、控制電路12以及檢測電路14可以被以積體電路的形式製造已提供更小的電路體積。
應理解,以上所述的一個或多個操作模式或其組合可以被配置於控制電路中,由控制電路根據使用者設置選擇性地執行。也即,本發明所述的驅動電路可以根據通過設置介面設置的操作模式選擇不同的方式控制反向器電路以基於相同的電路實現不同的驅動方式,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1‧‧‧反向器電路
12‧‧‧控制電路
12a‧‧‧設置介面
13‧‧‧DC-DC轉換器
14‧‧‧檢測電路
AC1-AC4‧‧‧輸出端
C1-C3‧‧‧發射電容
Coil1-Coil2‧‧‧耦合電路
L1-L3‧‧‧發射線圈
Q1-Q8‧‧‧開關
VG1-VG8‧‧‧控制訊號

Claims (16)

  1. 一種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無線電能發射端的N個發射側耦合電路,N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該驅動電路包括:反向器電路,包括輸入埠相互並聯的N+1個半橋接電路,每個該半橋接電路包括輸出端,第i半橋接電路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輸出端用於連接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i=1,2,...,N;控制電路,用於控制該每個半橋接電路中的開關導通或關斷以驅動該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或輪流或單獨發射電能。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包括:設置介面,用於獲取該無線電能發射端的驅動模式;其中,該控制電路根據該驅動模式控制每個半橋接電路中的開關導通或關斷以驅動該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或輪流或單獨發射電能。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該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並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該控制電路還用於控制第1至第i-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一開關與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第1至第i-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二開關和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同步,並控制第i+2至第N+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一開關與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同步,第i+2至第N+1半橋接電路中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同步,以使得除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外的其它發射側耦合電路不發射電能;其中,該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該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並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i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i+1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該控制電路還用於控制除第i半橋接電路和第i+1半橋接電路以外的其它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均關斷,以使得除第i發射側耦合電路外的其它電磁耦合電路不發射電能;其中,該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 中,該半橋接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該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第一脈寬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根據第二脈衝調變訊號控制第j半橋接電路的第二開關和第k半橋接電路的第一開關,以驅動所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同時發射電能,j為1至N+1中的所有奇數,k為1至N+1中的所有偶數;其中,該第一脈衝調變訊號和第二脈衝調變訊號為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或不具有死區的互補訊號。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該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該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 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該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預定數量的週期,並在該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按順序驅動下一個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該的驅動電路,其中,該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發射側耦合電路之一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該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設置介面還用於接收賦能訊號,該賦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該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該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 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直至檢測電路檢測到負載斷開連接或不需要供電,並在下一個週期中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設置介面還用於接收賦能訊號,該賦能訊號用於限定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該控制電路用於在每一個週期內驅動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該無線電能發射端還包括:檢測電路,用於檢測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是否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其中,在檢測電路提示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耦合了需要供電的負載時,該控制電路控制反向器電路驅動當前週期對應的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持續發射電能預定數量的週期,並在該預定數量的週期結束後的下一個週期按順序驅動下一個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發射電能。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或9或10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在切換所驅動的發射側耦合電路時,該控制電路控制該反向器電路的開關保持關斷預定的重啟時間。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驅動 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在該檢測電路檢測到所有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該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控制電路在該檢測電路檢測到所有被賦能的發射側耦合電路均未耦合需要供電的負載時控制該無線電能發射端休眠預定時間。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檢測電路根據是否在發射側耦合電路檢測到擾動進行負載檢測或根據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的通訊部件接收的訊號進行負載檢測。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所述的驅動電路,其中,該驅動電路還包括:DC-DC轉換器,連接在電源輸入端和該反向器電路的輸入埠之間,用於根據負載狀態調節輸入到反向器電路的電壓。
  16. 一種無線電能發射端,包括:N個發射側耦合電路,N為大於等於2的整數;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5中任一項所述的驅動電路。
TW104140146A 2015-07-17 2015-12-01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TWI618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4925.3A CN104953881B (zh) 2015-07-17 2015-07-17 驱动电路及应用其的无线电能发射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650A true TW201705650A (zh) 2017-02-01
TWI618328B TWI618328B (zh) 2018-03-11

Family

ID=5416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146A TWI618328B (zh) 2015-07-17 2015-12-01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3351B2 (zh)
CN (1) CN104953881B (zh)
TW (1) TWI6183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467B (zh) 2015-07-17 2021-06-15 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无线电能发射端和应用其的无线供电系统
CN111742464A (zh) 2017-12-22 2020-10-02 无线先进车辆电气化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绕组的无线电力传输焊盘
US11462943B2 (en) 2018-01-30 2022-10-04 Wireless Advanced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Llc DC link charging of capacitor in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ad
US11437854B2 (en) 2018-02-12 2022-09-06 Wireless Advanced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Llc Variab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0651726B1 (en) * 2019-05-02 2020-05-12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Soft transition techniques for H-bridge conver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3199B2 (en) * 2007-11-30 2012-07-03 Alencon Acquisition Co., Llc. Multiphase grid synchronized regulated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systems
JP5566035B2 (ja) * 2009-01-29 2014-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及び方法
TWI384743B (zh) * 2009-07-07 2013-0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多相開關電源轉換電路
CN102055584B (zh) * 2009-10-28 2012-12-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光纤保密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加密方法
GB2476278A (en) * 2009-12-17 2011-06-22 Eltek Valere As Resonant circuit with transformer having three sets of windings
CN102130514A (zh) * 2011-03-30 2011-07-20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诊疗系统无线供电装置
CN104040870B (zh) * 2011-11-28 2017-07-11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多桥拓扑
KR102109989B1 (ko) * 2011-12-22 2020-05-13 지이 하이브리드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무선 전력전송장치 및 방법
EP2670041B1 (de) * 2012-06-01 2014-12-31 AEG Power Solutions GmbH Stromversorgungsanordnung mit einem Wechselrichter zur Erzeugung von N-Phasenwechselstrom
JP6094204B2 (ja) * 2012-12-20 2017-03-15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3337914B (zh) * 2013-05-28 2015-12-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负载的可变拓扑无线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JP6258816B2 (ja) * 2013-10-29 2018-0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3683530B (zh) 2013-11-22 2016-07-06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无线充电设备
CN104037956B (zh) * 2014-06-27 2016-06-08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和电能接收端
US9837864B2 (en) * 2015-03-26 2017-12-05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e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having multiple transmit coils and related method
CN104701998B (zh) * 2015-03-27 2020-08-18 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电能接收端和控制方法
CN108390467B (zh) 2015-07-17 2021-06-15 南京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无线电能发射端和应用其的无线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33351B2 (en) 2019-06-25
CN104953881A (zh) 2015-09-30
CN104953881B (zh) 2018-12-25
TWI618328B (zh) 2018-03-11
US20170018970A1 (en)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2377B (zh) Driving circuit and its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tter
TWI618328B (zh) 驅動電路及應用其的無線電能發射端
CN104704705B (zh) 用于以无线方式将电力供应到负载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018211A1 (en) Charging method, terminal, charger, and system
US1080472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9417309B (zh) 电子设备和在无线功率接收与传输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
CN108429359B (zh) 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的无线电力发射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3683523B (zh) 用于双向无线功率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US1095810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N104995849A (zh) 无线感应电力传送
CN104079079A (zh) 谐振型非接触供电装置、集成电路和恒压控制方法
CN106560979A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KR20180096819A (ko) 유도 에너지 전달 시스템의 전력 손실 감소
CN108352724A (zh) 无线感应功率传输
CN111786437A (zh) 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并联控制装置和并联控制方法
US9287769B1 (en) Synchronizing circuitry for AC-DC switch mode power supplies
CN212518484U (zh) 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并联控制装置
TW201722209A (zh) 一種無線led驅動系統
CN107332360B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能发射端、电能接收端和检测方法
WO2023032733A1 (ja) 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の送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の受電装置
WO2018095892A1 (en) 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sumed by a communications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