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4955A -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4955A
TW201704955A TW104124882A TW104124882A TW201704955A TW 201704955 A TW201704955 A TW 201704955A TW 104124882 A TW104124882 A TW 104124882A TW 104124882 A TW104124882 A TW 104124882A TW 201704955 A TW201704955 A TW 2017049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electronic device
sensing
virtual but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784B (zh
Inventor
任紀安
丁鵬雲
Original Assignee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4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6784B/zh
Priority to US15/201,879 priority patent/US2017003149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70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7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

Description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與觸控式電子裝置相關。
目前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電子遊戲機,除了位於機體正面的鍵盤、顯示器、觸控螢幕等主要人機介面外,大多在機體側面還設置有機械式的按鍵或旋鈕,用來提供開關電源、音量調節、切換模式等操作功能。此類機械式介面的缺點在於,按鍵或旋鈕與電子裝置的外殼主體間往往有相當大的接縫,因此容易遭液體滲入。易言之,雖然在機體側面增設按鍵或旋鈕可提升操作便利性,卻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整體的防水性變差,進而導致故障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受限於機械式元件的本質,實體按鍵或旋鈕的數量、位置、操作方式在製造完成後即無法變動,可說是幾乎不具後續調整的彈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的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藉由利用觸控感應電極組來實現位於電子裝置側面的虛擬按鍵,根據本發明之電子裝置能夠提供較傳統機械式按鍵良好的防水性及設計彈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 置之側面。該控制模組耦接至該觸控感應電極組,且係用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不同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一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與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該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首先,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一感應結果被產生。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被產生。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被產生。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不同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且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各自為一爪狀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之爪寬沿一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第二感應電極之爪寬相反於該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控制模組透過單一條第一感應線耦接至該第一感應電極,並且透過單一條第二感應線耦接至該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耦接至該觸控感應電極組,且係用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 感應結果。根據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間之一互電容量,該控制模組判斷是否令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一水霧模式。
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00‧‧‧觸控式電子裝置
110‧‧‧主要顯示區域
120‧‧‧觸控感應電極組
130‧‧‧控制模組
130A‧‧‧感應單元
130B‧‧‧動作判讀單元
130C‧‧‧記憶體
140‧‧‧實體按鍵
150‧‧‧腕帶
160‧‧‧後端電路
122A、122B、124A、124B、124C‧‧‧虛擬按鍵
12a、12b‧‧‧感應電極
60‧‧‧虛擬直線
S51~S55‧‧‧流程步驟
S601~S609‧‧‧流程步驟
S651~S656‧‧‧流程步驟
圖一(A)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圖一(B)和圖一(C)呈現根據本發明之虛擬按鍵組態的兩種範例。
圖二呈現根據本發明之控制模組、觸控感應電極組以及一後端電路的相對關係示意圖,亦呈現根據本發明之控制模組內部的一種功能方塊圖範例。
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觸控式電子裝置的一種正面外觀範例。
圖四(A)和圖四(B)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兩個配合自容式觸控技術之感應電極的範例。
圖五呈現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觸控式電子裝置控制方法流程圖。
圖六(A)與圖六(B)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動作判讀單元在兩種不同操作模式中的工作流程範例。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圖一(A)呈現其外觀示意圖。須說明的是,雖然在圖一(A)中係以可配戴於使用者腕部的穿戴式電子裝置為例,但本發明的範疇不以此為限。透過以下說明,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根據本發明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可以是行動電話、平板電腦、電子遊戲機,或者是其他類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可獨立存在,亦可被整合在各種需要觸控功能的電子系統中。
請參閱圖一(A),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110、一觸控感應電極組120、一控制模組(位於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內部,未繪出)以及腕帶150。主要顯示區域110設置於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之正面。舉例而言,主要顯示區域110可以包含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顯示器及/或觸控螢幕,其包含複數個主要顯示區域感測電極。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則是設置於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之側面。實務上,該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可包含多個較小的感應電極,例如多個配合自容式觸控技術的感應電極。
圖二呈現該控制模組、觸控感應電極組120以及一後端電路的相對關係示意圖。舉例而言,後端電路160可以是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之顯示元件的控制器,或是負責運行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之作業系統的控制器。如圖二所示,控制模組130耦接於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和後端電路160之間。圖二亦呈現控制模組130內部的一種功能方塊圖範例,其中包含一感應單元130A、一動作判讀單元130B與一記憶體130C。感應單元130A負責根據觸控感應電極組120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動作判讀單元130B則係用以根據該感應結果以及觸控式電子裝置100所處之操作模式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給後端電路160。以自容式觸控技術為例,感應單元130A可包含多個運算放大器電路,用以偵測觸控感應電極組120中各個電極的電容量變化。當某一個電極的電容量變化高於一自電容量門檻值,感應單元130A便會判定該電極被使用者觸碰。各個電極的實體位置都是固定且為已知的。感應單元130A提供給動作判讀單元130B的感應結果可包含受觸碰點的位置資訊以及電容量變化的大小。動作判讀單元130B的運作方式範例將於稍後配合圖六(A)、圖六(B)詳述。
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具有支援多種不同的操作模式的彈性。舉例而言,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控制模組130可根據不同的虛擬按鍵組態來判定應如何回應使用者碰觸。詳言之,感應單元130A輸出一感應結果時,若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動作判讀單元130B即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對應於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相對地,感應單元130A輸出一感應結果時,若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則動作判讀單元130B改為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不同於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由此可知,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中,同樣的感應結果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動作判讀結果。須說明的是,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可被設計為具有多於兩種操作模式、多於兩種虛擬按鍵組態。並且,各種虛擬按鍵組態可被設計為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差異:虛擬按鍵數量、虛擬按鍵功能、虛擬按鍵大小、虛擬按鍵位置,以及虛擬按鍵觸發方式(單次點擊、雙次點擊、沿特定方向滑動等等)。
圖一(B)呈現根據本發明之虛擬按鍵組態的一種範例。圖一(B)繪示的虛擬按鍵組態包含兩個虛擬按鍵122A、122B,分別涵蓋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的兩個不同子區域。舉例而言,假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兼有播音與顯示簡訊的功能。當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音樂播放模式(第一操作模式),虛擬按鍵122A、122B(第一虛擬按鍵組態)可被設定為分別對應於「提高音量」、「降低音量」的功能。也就是說,在音樂播放模式中,若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顯示使用者碰觸了觸控感應電極組120中虛擬按鍵122A的所在區域,動作判讀單元130B便會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給後端電路160,告知虛擬按鍵122A被碰觸,使後端電路160提高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音量。相對地,在音樂播放模式中,若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顯示使用者係碰觸觸控感應電極組120中虛擬按鍵122B的所在區域,動作判讀單元130B便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給後端電路160,告知虛擬 按鍵122B被碰觸,使後端電路160降低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音量。當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簡訊顯示模式(第二操作模式),虛擬按鍵122A、122B(第二虛擬按鍵組態)可被設定為分別對應於「顯示上一則簡訊」、「顯示下一則簡訊」的功能。再舉例而言,假設主要顯示區域110具有顯示圖片的功能。當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圖片顯示模式(第三操作模式),虛擬按鍵122A、122B受到雙次點擊被觸發(第三虛擬按鍵組態)可被設定為分別對應於「放大圖片」、「縮小圖片」的功能。當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顯示使用者雙次點擊虛擬按鍵122A,動作判讀單元130B便產生虛擬按鍵122A受到雙次點擊被觸發之動作判讀結果;當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顯示使用者雙次點擊虛擬按鍵122B,動作判讀單元130B便產生虛擬按鍵122B受到雙次點擊被觸發之動作判讀結果。
圖一(C)呈現根據本發明之虛擬按鍵組態的另一種範例。圖一(C)繪示的虛擬按鍵組態包含三個虛擬按鍵124A、124B、124C,分別涵蓋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的三個不同子區域。舉例而言,當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係處於功能設定模式(第四操作模式),虛擬按鍵124A、124B、124C(第四虛擬按鍵組態)可被設定為分別對應於「選擇」、「返回主畫面」、「返回上一層選單」的功能。
於實際應用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中的各種虛擬按鍵組態可由設計者依實際使用需求決定,並且可預先儲存在記憶體130C中,供控制模組130查詢、參考。因此,控制模組130只需要得知使用者碰觸是對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的哪一個子區域造成影響、如何影響(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是單次點擊、雙次點擊或沿特定方向滑動),便能判定是哪一個虛擬按鍵被觸發。另一方面,在使用者選擇一個操作模式後,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目前所處的操作模式亦可被暫存於記憶體130C中,做為控制模組130選擇虛擬按鍵組態的依據。
須說明的是,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的設置範圍不以觸控式電 子裝置100的單側為限。舉例而言,該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可包含兩個部分,分設為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左右兩側,並可被設計為分別提供不同數量、功能的虛擬按鍵。此外,透過更新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內的相關軟體,各個虛擬按鍵組態中的虛擬按鍵數量、位置、觸發方式皆可被重新調整。相較於傳統的機械式按鍵,根據本發明之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虛擬按鍵具有更好的可變化彈性。該等圖式中的虛擬按鍵之數量、尺寸、相對比例僅為範例,本發明的範疇不限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若採用電容式或電阻式等觸控技術,觸控感應電極組120有可能被設計為被完全被包覆在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外殼中,並且依然能提供偵測使用者碰觸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實務上,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外殼上對應於觸控感應電極組120所在位置的部分有可能做到完全無外露縫隙。因此,相較於採用傳統機械式按鍵的裝置,根據本發明之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不僅具有不同操作模式下可支援不同虛擬按鍵組態的彈性,還具有更好的防水性,得以降低因液體滲入造成的故障率,尤其適用於穿戴式裝置。
圖三呈現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一種正面外觀範例。於此實施例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進一步包含一實體按鍵140,並且其控制模組130於產生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因位於側面未被繪出)相關的動作判讀結果時,亦考量實體按鍵140是否被按壓。舉例而言,當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同樣是偵測到出現沿逆時鐘方向移動劃出一虛擬弧形的使用者手勢時,若實體按鍵140有被按壓則控制模組130產生某一種動作判讀結果,若實體按鍵140未被按壓則控制模組130產生另一種動作判讀結果。
於一實施例中,主要顯示區域110包含複數個主要顯示區域感測電極,為一觸控式操作區域,並且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內的控制模組130於產生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相關之動作判讀結果時,亦考量主要顯示區域110是否接收到一使用者指令。舉例而言,當同樣是偵測到觸控感應 電極組120上的虛擬按鍵124A被雙次點擊時,若使用者同時有按壓主要顯示區域110之一部份則控制模組130產生某一種動作判讀結果,若主要顯示區域110之該部份未被按壓則控制模組130產生另一種動作判讀結果。實務上,若主要顯示區域110亦為一觸控式操作區域,則主要顯示區域110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可被設計為共用同一個控制模組。控制模組130可分別耦接至該觸控式操作區域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用以偵測該觸控式操作區域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各自的受觸碰態樣,分別產生相對應的動作判讀結果。實務上,控制模組130可由觸控感應晶片實現。
圖四(A)呈現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包含兩個配合自容式觸控技術之感應電極的範例。觸控感應電極組120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12a與一第二感應電極12b。如圖四(A)所示,感應電極對12a、12b各自為一爪狀電極,且第一感應電極12a之爪寬沿一特定方向逐漸縮減,第二感應電極12b之爪寬則是相反於該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藉此,感應電極對12a、12b共同構成一個大致為矩形的感應區域。於此實施例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中的控制模組130可根據感應電極12a、12b之電容量變化的相對大小判斷出使用者碰觸的發生位置。舉例而言,當偵測到使用者碰觸造成感應電極12a的電容量變化持續增加,且造成感應電極12b的電容量變化持續減少,該控制模組130可推測:感應電極對12a、12b的所在區域可能出現如圖四(B)所示之劃出一虛擬直線60的使用者手勢。值得注意的是,由以上圖式可看出,圖四(A)之電極結構可配合非直線邊緣區域的形狀變化,並且在辨識使用者手勢這方面亦毫無困難。此外,圖四(A)之電極結構僅僅需要自感應電極對12a、12b分別接出一條感應線至控制模組130,即可完成所需之感應操作。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總共只需使用兩條感應線即可完成,在節省使用觸控電子裝置內部空間與減少感應線間干擾方面具有較佳表現。
於實際應用中,短時間內的環境溼度差異可能會造成觸控式 電子裝置100表面出現水氣凝結。對採用自容式觸控技術的裝置而言,相較於無水氣的情況,當使用者的手指與觸控感應電極組120間存在水氣時,後端偵測電路所偵測到的自電容量會較大。為了避免水氣對觸控式電子裝置100之偵測結果造成的干擾,於一實施例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內的控制模組130進一步根據觸控感應電極組120所包含的兩個感應電極(例如感應電極12a、12b)間之一互電容量判斷是否令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進入一水霧模式。相較於無水氣的情況,感應電極12a、12b間的互電容量會比較高。因此,控制模組130可根據感應電極12a、12b之互電容量是否高於一預設互電容量門檻值來判斷是否令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進入水霧模式。於一實施例中,當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進入水霧模式,據以判斷感應電極12a、12b是否被使用者碰觸之一自電容量門檻值被提高,藉此避免水霧造成的誤判觸控問題。須說明的是,任二感應電極間之互電容量的量測技術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於此不贅述。
於一實施例中,觸控式電子裝置100進一步包含設置於其側面之一提示模組,用以協助提供虛擬按鍵所在位置的相關資訊。舉例而言,觸控式電子裝置100的側面可採用具有透光性的外殼,而該提示模組可以是設置於觸控式電子裝置100側面外殼內的發光元件。於第一操作模式中,該提示模組顯示對應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一按鍵圖樣;於第二操作模式中,該提示模組顯示對應於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二按鍵圖樣。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應用於一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其流程圖係繪示於圖五。該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與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該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首先,步驟S51為判斷該觸控感應電極組是否受到一使用者碰觸影響。若步驟S51之判斷結果為否,則步驟S51被重複執行。若步驟S51之判斷結果為是,則步 驟S52被執行,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接著,步驟S53為判斷該觸控式電子裝置目前所處的操作模式。若步驟S53之判斷結果為第一操作模式,則步驟S54被執行,亦即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若步驟S53之判斷結果為第二操作模式,則步驟S55被執行,亦即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不同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
步驟S54、S55可由圖二中的動作判讀單元130B執行。圖六(A)與圖六(B)呈現動作判讀單元130B在兩種不同操作模式中的工作流程範例。圖六(A)對應之虛擬按鍵組態與使用者觸碰在觸控感應電極組劃出的虛擬線段相關。首先,步驟S601為判斷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是否顯示出現一觸碰起始點(過去一段時間內皆無其他受觸點)。若步驟S601的判斷結果為否,則步驟S601被重複執行。直到步驟S601的判斷結果為是,該觸碰起始點的出現位置與出現時間會在步驟S602中被儲存(例如儲存於記憶體103C)。接著,步驟S603為判斷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是否顯示出現一觸碰結束點(在出現一連串的受觸點後停止出現受觸點)。若步驟S603的判斷結果為否,則步驟S603被重複執行。直到步驟S603的判斷結果為是,該觸碰結束點的出現位置與出現時間會在步驟S604中被儲存(例如儲存於記憶體103C)。隨後,步驟S605為計算觸碰起始點與觸碰結束點的間距(例如根據座標計算直線距離)。步驟S606為判斷該間距是否大於預先決定之一間距門檻值。若步驟S606的判斷結果為是,步驟S607將被執行,以計算出現觸碰起始點與出現觸碰結束點的時間差。步驟S608為判斷該時間差是否大於預先決定之一時間差門檻值。若步驟S608的判斷結果亦為是,表示使用者觸碰已構成一個有效的虛擬線段,步驟S609將被執行,以根據前述觸碰起始點與觸碰結束點產生一個動作判讀結果。相對地,若步驟S606或步驟S608的判斷結果為否,目前的使用者觸碰被視為無效, 此流程將會結束(可重新開始執行步驟S601)。
圖六(B)對應之虛擬按鍵組態包含N個虛擬按鍵,例如圖一(C)中的虛擬按鍵124A~124C。假設i為範圍在1到N之間的一個整數指標。首先,步驟S651為將整數指標i設定為1。步驟S652為根據感應單元130A產生的感應結果檢查第i個虛擬按鍵對應的電容變化量。步驟S653則是判斷該電容變化量是否大於一預設門檻值。若步驟S653的判斷結果為是,步驟S654會被執行,以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回報第i個虛擬按鍵被按壓。隨後,步驟S655為設定i=i+1。步驟S656為判斷目前的整數指標i是否小於或等於N。若步驟S656的判斷結果為是,步驟S652會被重複執行,亦即檢查下一個虛擬按鍵對應的電容變化量。若步驟S653的判斷結果為否,步驟S655、S656也會被執行。若步驟S656的判斷結果為否,表示這N個虛擬按鍵都已被檢查完畢,此流程將會結束(可重新開始執行步驟S651)。
實務上,動作判讀單元130B可被實現為固定式及/或可程式化數位邏輯電路,包含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特定應用積體電路、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與其他必要電路,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動作判讀單元130B亦可被設計為透過執行記憶體130C中所儲存之處理器指令,來完成多種任務。本發明的範疇並未限定於特定儲存機制。記憶體130C可包含一個或多個揮發性或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例如隨機存取半導體記憶體、唯讀記憶體、磁性及/或光學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等。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先前在介紹觸控式電子裝置100時描述的各種操作變化亦可應用至圖五中的控制方法,其細節不再贅述。
前述僅需自兩個自容式感應電極(例如感應電極對12a、12b)分別接出一條感應線至控制模組,即可完成所需之感應操作的技術,亦可實現於各種觸控式電子裝置的側面。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 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且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各自為一爪狀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之爪寬沿一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第二感應電極之爪寬相反於該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控制模組透過單一條第一感應線耦接至該第一感應電極,並且透過單一條第二感應線耦接至該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
前述判斷是否令電子裝置進入水霧模式的技術亦可應用在各種具有兩個相鄰感應電極的觸控式電子裝置。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與一控制模組。該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耦接至該觸控感應電極組,且係用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動作判讀結果。根據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間之一互電容量,該控制模組判斷是否令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一水霧模式。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100‧‧‧觸控式電子裝置
110‧‧‧主要顯示區域
120‧‧‧觸控感應電極組
150‧‧‧腕帶

Claims (19)

  1. 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以及一控制模組,耦接至該觸控感應電極組,用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該控制模組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具有以下差異中至少之一:虛擬按鍵數量、虛擬按鍵功能、虛擬按鍵大小、虛擬按鍵位置,以及虛擬按鍵觸發方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實體按鍵;其中該控制模組更根據該實體按鍵是否被按壓產生該第一動作判讀結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該主要顯示區域包含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更根據該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是否接收到一使用者指令以產生該第一動作判讀結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更耦接至該觸控式操作區域,並且根據該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另一感應結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各自為一爪狀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之爪 寬沿一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第二感應電極之爪寬相反於該特定方向逐漸縮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進一步根據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間之一互電容量判斷是否令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一水霧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該水霧模式,據以判斷該第一感應電極或該第二感應電極是否被使用者碰觸之一自電容量門檻值被提高。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式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提示模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於該第一操作模式中,該提示模組顯示對應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一按鍵圖樣;於該第二操作模式中,該提示模組顯示對應於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二按鍵圖樣。
  10. 一種應用於一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該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主要顯示區域與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該主要顯示區域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正面,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該控制方法包含:(a)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b)於一第一操作模式中,根據一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一動作判讀結果;以及(c)於一第二操作模式中,根據一第二虛擬按鍵組態與該感應結果,產生一第二動作判讀結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與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具有以下差異中至少之一:虛擬按鍵數量、虛擬按鍵 功能、虛擬按鍵大小、虛擬按鍵位置,以及虛擬按鍵觸發方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實體按鍵;步驟(a)更包含根據該實體按鍵是否被按壓產生該第一動作判讀結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主要顯示區域包含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步驟(a)更包含根據該複數主要顯示區域感應電極是否接收到一使用者指令以產生該第一動作判讀結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步驟(a)更包含根據該使用者碰觸之一移動方向產生該第一動作判讀結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方法進一步包含:根據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間之一互電容量判斷是否令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一水霧模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控制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該水霧模式,提高步驟(a)中據以判斷該第一感應電極或該第二感應電極是否被使用者碰觸之一自電容量門檻值。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進一步包含:於該第一操作模式中,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顯示對應於該第一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一按鍵圖樣;以及於該第二操作模式中,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顯示對應於該第二虛擬按鍵組態之一組第二按鍵圖樣。
  18. 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設置於該觸控式電子裝置之側面,包含相隔一 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各自為一爪狀電極,該第一感應電極之爪寬沿一特定方向逐漸縮減,該第二感應電極之爪寬相反於該特定方向逐漸縮減;以及一控制模組,耦接至該第一感應電極以及該第二感應電極;該控制模組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
  19. 一種觸控式電子裝置,包含:一觸控感應電極組,包含相隔一間隙並彼此相鄰之一第一感應電極與一第二感應電極;以及一控制模組,耦接至該觸控感應電極組,用以根據該觸控感應電極組被碰觸之一狀態,產生一感應結果,並且根據該第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感應電極間之一互電容量判斷是否令該觸控式電子裝置進入一水霧模式。
TW104124882A 2015-07-31 2015-07-31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616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4882A TWI616784B (zh) 2015-07-31 2015-07-31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5/201,879 US20170031498A1 (en) 2015-07-31 2016-07-05 Touch control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4882A TWI616784B (zh) 2015-07-31 2015-07-31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955A true TW201704955A (zh) 2017-02-01
TWI616784B TWI616784B (zh) 2018-03-01

Family

ID=5788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4882A TWI616784B (zh) 2015-07-31 2015-07-31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1498A1 (zh)
TW (1) TWI6167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1854B2 (en) * 2019-05-13 2020-12-22 Solomon Systech (Shenzhe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touch-sensing functionality of a touch screen with proximally positioned physical keys
CN114115567A (zh) * 2020-08-25 2022-03-01 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家电和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7331B2 (en) * 2010-08-24 2014-05-0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ducing water influence on a touch-sensing device
KR20130039952A (ko) * 2011-10-13 2013-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TW201317836A (zh) * 2011-10-18 2013-05-01 Jia-Ling Li 可編程虛擬鍵盤輸入方法
TWI470521B (zh) * 2012-10-16 2015-01-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自容式觸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160641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4145942A2 (en) * 2013-03-15 2014-09-18 Smart Patents L.L.C. Wearabl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TWI550481B (zh) * 2013-04-02 2016-09-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自容式觸控面板
CN104216543A (zh) * 2013-06-03 2014-12-17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TW201447660A (zh) * 2013-06-11 2014-12-16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感測方法
US8982097B1 (en) * 2013-12-02 2015-03-1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ater rejection and wet finger tracking algorithms for truetouch panels and self capacitance touch sensors
CN105183203A (zh) * 2014-06-13 2015-12-23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式电子装置
KR102255143B1 (ko) * 2014-09-02 2021-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벤디드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67357B1 (ko) * 2014-12-15 2021-06-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784B (zh) 2018-03-01
US20170031498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6699B2 (en) 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
TWI608407B (zh) 觸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514229B (zh) 圖形編輯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JP6335313B2 (ja) 静電容量ボタンへの異なる大きさの導電性対象物のタッチの検出及び識別
US9778742B2 (en) Glove touch detection for touch devices
WO2018107900A1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363012B (zh) 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侧面实现触摸按键的便携终端及实现方法
TW200907770A (en) Integrated touch pad and pen-based tablet input system
US9705495B2 (en) Asymmetric sensor pattern
TW201510804A (zh) 觸控面板控制方法
TW201344540A (zh) 電子裝置
TWI569183B (zh) 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其之觸控裝置與觸控鍵盤
TWI616784B (zh) 觸控式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480792B (zh) 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
WO2018233233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201444282A (zh)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TWI405105B (zh) Signal handling method of compound touch panel
CN109144386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及终端配件
TWM434992U (en) Touch screen device with calibration function
TWI459273B (zh) A touch screen device with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its correction method
WO2020081709A1 (en) Secondary back surface touch sensor for handheld devices
CN110991404A (zh) 指纹辨识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14609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470029A (zh) 触控式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201432499A (zh) 雙模式輸入裝置之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