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4282A -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4282A
TW201444282A TW102116352A TW102116352A TW201444282A TW 201444282 A TW201444282 A TW 201444282A TW 102116352 A TW102116352 A TW 102116352A TW 102116352 A TW102116352 A TW 102116352A TW 201444282 A TW201444282 A TW 2014442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or
auxiliary electrode
main electrode
conductor
m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6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1452B (zh
Inventor
Chih-Hsuan Lo
Original Assignee
Ite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e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Ite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2116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1452B/zh
Priority to CN201410024810.0A priority patent/CN104142754A/zh
Priority to US14/176,153 priority patent/US2014033336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4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4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1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14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05Safety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e.g. increasing reliability, fail-safe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此按鍵模組適用於電子裝置,且電子裝置具有處理系統,此按鍵模組包括感測模組與控制器。感測模組包括主要電極導體與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其中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主要電極導體設置。控制器耦接主要電極導體及輔助電極導體。當控制器判斷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

Description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一般來說,電子裝置普遍會具有機械式按鍵。但是,若在電子裝置上設置機械式按鍵,則可能會造成電子裝置的結構無法輕薄化以及機身無法保持一體成型等問題。此外,相對於電容式按鍵,機械式按鍵的使用壽命普遍也較電容式按鍵來得短。因此,將電容式按鍵取代機械式按鍵已逐漸成為電子裝置的主流。
然而,對於具有電容式按鍵的電子裝置來說,若使用者僅是用手指快速地從電容式按鍵上滑過,電子裝置就可能會產生對應的感應訊號。藉此,當使用者並非真正想要按壓此電容式按鍵時,例如使用者的手指在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上滑動而不小心碰到電容式按鍵時,很容易就會讓電子裝置產生誤動作;又例如使用者將手指放在按鍵區上但不是真正的要按按鍵,此時傳統電容按鍵方案無法處理。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可有效地避免電子裝置因使用者無意間的觸碰而產生誤動作。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模組,此按鍵模組適用於電子裝置,且電子裝置具有處理系統,此按鍵模組包括感測模組與控制器。感測模組包括主要電極導體與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其中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主要電極導體設置。控制器耦接主要電極導體及輔助電極導體。當控制器判斷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
此外,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適用於電子裝置,且電子裝置具有處理系統,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包括:提供感測模組,其中感測模組包括主要電極導體及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並且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主要電極導體設置;判斷是否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當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
基於上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必須要在按鍵模組中的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才會產生按鍵訊號,從而可有效地避免電子裝置因使用者無意間的觸碰而產生誤動作。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裝置
11‧‧‧顯示螢幕
12‧‧‧按鍵模組
122‧‧‧感測模組
124‧‧‧控制器
21、31、41、51、61、62、71、72‧‧‧主要電極導體
21_1、21_2、21_3、21_4、41_1、41_2、41_3、41_4、61_1、61_2、61_3‧‧‧側邊
22、23、24、42、43、63、64‧‧‧輔助電極導體
32、52‧‧‧開口
42_1、43_1、71_1、72_1‧‧‧基本部
42_2、43_2、71_2、72_2‧‧‧延伸部
d1、d2‧‧‧距離
S810、S820、S83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各步驟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的示意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的流程圖。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電子裝置10例如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平板電腦(Tablet PC)、遊戲機(game consoles)、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筆記型電腦(notebook)或桌上型電腦等各式電子裝置。電子裝置10可具有處理系統,在本實施例中,此處理系統至少包含一處理器與一記憶體,並且此處理器可運行一作業系統(OS)。
電子裝置10包括顯示螢幕11與按鍵模組12。顯示螢幕11例如是各種類型的顯示螢幕或觸控顯示螢幕。例如,顯示螢幕11可以是電容式、電阻式或光學式觸控顯示螢幕等等。須特別說明的是,電子裝置10僅是本發明提出的按鍵模組12的一種應用,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例如,在一實施例中,按鍵模組12也可設置於觸控板(touch pad)或手寫板(tablet)等各式不具有顯示螢幕的電子裝置,視實務上的需求而定。
按鍵模組12包括感測模組122與控制器124。感測模組122用以感測使用者的觸碰,例如,感測模組122可設置於電子裝置10上的一特定位置,以感測使用者透過一輸入工具(例如,手指或觸控筆)在此特定位置上或此特定位置附近的觸碰操作。控制器124耦接感測模組122,用以根據一預設條件將感測模組122感測到的觸碰轉換為一按鍵訊號,並將此按鍵訊號傳送至電子裝置10的處理系統。以下將列舉多個實施例來作為本發明可據以實施的範例。
第一實施例
圖2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21、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其中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環繞主要電極導體21設置。
詳細而言,若定義主要電極導體21具有側邊21_1、側邊 21_2、側邊21_3及側邊21_4,則輔助電極導體22鄰近主要電極導體21的側邊21_1設置,輔助電極導體23鄰近主要電極導體21的側邊21_2設置,輔助電極導體24鄰近主要電極導體21的側邊21_3設置,並且輔助電極導體22相對輔助電極導體24設置。
此外,為了使圖2的方向性更為明確,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輔助電極導體23實質上可位於顯示螢幕11與主要電極導體21之間,以辨別使用者是否是在操作顯示螢幕11時誤觸主要電極導體21。另外,假設輔助電極導體23與主要電極導體21之間具有距離d1,並且輔助電極導體22與主要電極導體21之間以及輔助電極導體24與主要電極導體21之間具有距離d2,則基於設置空間上的限制,距離d1會小於或等於距離d2。
主要電極導體21、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皆耦接至控制器124,並且主要電極導體21、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皆例如是由金屬材料組成的電極導體,而可分別用來感測使用者作用在其上的觸碰。例如,假設當使用者觸碰主要電極導體21時,主要電極導體21的電容值可能會發生改變。而當控制器124感測到主要電極導體21的電容值發生改變時,控制器124就可判定使用者正在觸碰主要電極導體21或主要電極導體21的所在位置。其餘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的觸碰判定基本上與主要電極導體21相同,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21是感測 模組122的核心。也就是說,當主要電極導體21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124才會執行後續的判斷動作。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環繞設置於主要電極導體21的周圍,以判斷使用者是直接點擊主要電極導體21,或是在執行拖曳(drag)、滑動操作或是停留(parking)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主要電極導體21。
一般來說,若使用者是直接點擊主要電極導體21,則使用者通常不會觸碰到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反之,若使用者是在電子裝置10上執行拖曳、滑動操作或是停留的過程中不小心觸碰到主要電極導體21,則使用者將有很大的機率會同時觸碰到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使得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會與主要電極導體21同時發生電容值的改變。
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器124判斷主要電極導體21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124可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反之,當主要電極導體21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也有同時感測到觸碰時,則控制器124將不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從而減少電子裝置10發生誤動作的機率。
此外,為了判斷主要電極導體21、輔助電極導體22、輔 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是否同時感測到觸碰,控制器124可設定一預設時間(例如,0.1~0.2秒)。在此預設時間內,若主要電極導體21與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有感測到觸碰,則控制器124同樣可判定此觸碰為使用者的誤動作,而不因使用者觸碰到主要電極導體21而產生按鍵訊號。
以下各實施例將維持第一實施例中已詳細說明的主要電極導體、輔助電極導體及控制器之間的基本作動,而僅是調整部分的主要電極導體及/或輔助電極導體的形狀或設置上的相對位置。
第二實施例
圖3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31、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其中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環繞主要電極導體31設置。主要電極導體31、輔助電極導體22、輔助電極導體23及輔助電極導體24的設置與作動可參照第一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31的中心具有開口32。藉此,當感測模組122下方設置有光源裝置(例如,LED)且主要電極導體31本身的金屬材料並不透光或透光性低時,則可透過開口32讓感測模組122下方的光 源(例如,LED光源)通過。
第三實施例
圖4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在本實施例中,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41、輔助電極導體42及輔助電極導體43,其中輔助電極導體42與輔助電極導體43環繞主要電極導體41設置。
詳細而言,若定義主要電極導體41具有側邊41_1、側邊41_2、側邊41_3及側邊41_4、則輔助電極導體42環繞且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1與側邊41_2設置,並且輔助電極導體43環繞且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3與側邊41_4設置。
如圖4所示,輔助電極導體42可包括基本部42_1與延伸部42_2,輔助電極導體43可包括基本部43_1與延伸部43_2,並且基本部42_1相對基本部43_1。基本部42_1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1,並且延伸部42_2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2並朝向基本部43_1延伸。基本部43_1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3,並且延伸部43_2鄰近主要電極導體41的側邊41_4並朝向基本部42_1延伸。特別是,延伸部42_2不會與基本部43_1連接,並且延伸部43_2並不會與基本部42_1連接,以避免降低輔助電極導體42與輔助電極導體43的觸碰感測能力。
為了使圖4的方向性更為明確,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輔助電極導體42的延伸部42_2實質上可位於顯示螢幕11與主要電極導體41之間,以辨別使用者是否是在操作 顯示螢幕11時誤觸主要電極導體41。另外,假設延伸部42_2與主要電極導體41之間以及延伸部43_2與主要電極導體41之間具有距離d1,並且基本部42_1與主要電極導體41之間以及基本部43_1與主要電極導體41之間具有距離d2,則基於設置空間上的限制,距離d1例如小於或等於距離d2。
第四實施例
圖5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51、輔助電極導體42及輔助電極導體43,其中輔助電極導體42與輔助電極導體43環繞主要電極導體51設置。主要電極導體51、輔助電極導體42及輔助電極導體43的設置可參照第三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51具有開口52(主要電極導體41不具有開口)。藉此,當感測模組122下方設置有光源裝置(例如,LED)且主要電極導體51的金屬材料並不透光或透光性低時,則可透過開口52讓感測模組122下方的光源(例如,LED光源)通過。
第五實施例
圖6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在本實施例中,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61、主要電極導體62、輔助電極導體63及輔助電極導體64,其中輔助電極導體63與輔助電極導體64環繞主要電極導體61與 主要電極導體62設置。
詳細而言,若定義主要電極導體61與主要電極導體62具有共同的側邊61_1與側邊61_2,則輔助電極導體63鄰近側邊61_1設置,並且輔助電極導體64鄰近側邊61_2設置,且輔助電極導體63相對輔助電極導體64設置。此外,輔助電極導體63與輔助電極導體64的設置方式可參考第一實施例中輔助電極導體22與輔助電極導體24的設置方式。
為了使圖6的方向性更為明確,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6,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61實質上可位於顯示螢幕11與主要電極導體62之間,以辨別使用者是否是在操作顯示螢幕11時誤觸主要電極導體61及/或主要電極導體62。例如,假設在圖6中定義主要電極導體61還具有側邊61_3,則顯示螢幕11例如是鄰近側邊61_3設置。特別是,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61與主要電極導體62同時作為感測模組122的核心。因此,當控制器124判斷主要電極導體61與主要電極導體62同時或於一預設時間內(例如,0.1~0.2秒)感測到觸碰,且在此預設時間內輔助電極導體63與輔助電極導體64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124可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反之,若僅主要電極導體61感測到觸碰、僅主要電極導體62感測到觸碰、主要電極導體61與主要電極導體62分別感測到觸碰但感測到觸碰的間隔時間超過預設時間(例如,0.1~0.2秒),或者雖然在主要電極導體61與主要電極導體62同時 感測到觸碰但輔助電極導體63與輔助電極導體64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也有感測到觸碰時,控制器124將不傳送按鍵訊號至處理系統,從而減少電子裝置10發生誤動作的機率。
第六實施例
圖7為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所繪示的感測模組122的示意圖。請參照圖7,感測模組122包括主要電極導體71、主要電極導體72、輔助電極導體63及輔助電極導體64,其中主要電極導體71、主要電極導體72、輔助電極導體63及輔助電極導體64的設置可參照第五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主要電極導體71包括基本部71_1與延伸部71_2,主要電極導體72包括基本部72_1與延伸部72_2,並且基本部71_1相對基本部72_1設置。延伸部71_2鄰近輔助電極導體63並朝向基本部72_1延伸,並且延伸部72_2鄰近輔助電極導體64並朝向基本部71_1延伸。特別是,延伸部71_2不會與基本部72_1連接,並且延伸部72_2並不會與基本部71_1連接,以避免降低主要電極導體71與主要電極導體72的觸碰感測能力。
藉此,當感測模組122下方設置有光源裝置(例如,LED)且主要電極導體71與主要電極導體72的金屬材料並不透光或透光性低時,則可透過主要電極導體71與主要電極導體72之間的開口讓感測模組122下方的光源(例如,LED光源)通過。
此外,本發明另提出一種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可 適用於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中的按鍵模組122及/或電子裝置10。
舉例來說,圖8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在步驟S810中,提供一感測模組,其中此感測模組包括主要電極導體及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並且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主要電極導體設置。在步驟S820中,判斷是否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接著,在步驟S830中,當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產生並傳送一按鍵訊號至電子裝置的處理系統。此外,在步驟S8205之後,除了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的情況外,重複執行步驟S820,而不傳送按鍵訊號至電子裝置的處理系統。
此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的實施細節可由上述第一實施例至第六實施例獲得足夠的說明與教示,故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必須要在按鍵模組中的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觸碰且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觸碰時,才會產生按鍵訊號,從而可有效地避免電子裝置因使用者無意間的觸碰而產生誤動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2‧‧‧感測模組
21‧‧‧主要電極導體
21_1、21_2、21_3、21_4‧‧‧側邊
22、23、24‧‧‧輔助電極導體
d1、d2‧‧‧距離

Claims (18)

  1. 一種按鍵模組,適用於一電子裝置,且該電子裝置具有一處理系統,該按鍵模組包括:一感測模組,包括:一主要電極導體;以及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環繞該主要電極導體設置;以及一控制器,耦接該主要電極導體及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其中當該控制器判斷該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一觸碰且該些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該觸碰時,該控制器傳送一按鍵訊號至該處理系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及一第三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設置,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二側邊設置,該第三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三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相對該第三輔助電極導體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與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 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三側邊與一第四側邊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基本部與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二基本部與一第二延伸部,並且該第一基本部相對該第二基本部,其中該第一基本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一側邊,並且該第一延伸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二側邊並朝向該第二基本部延伸,其中該第二基本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三側邊,並且該第二延伸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四側邊並朝向該第一基本部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一延伸部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一第二主要電極導體,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相對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設置,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與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二側邊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基本部與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二基本部與一第二延伸部,並且該第一基本部相對該第二基本部設置,其中該第一延伸部鄰近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並朝向該第二基本部延伸,並且該第二延伸部鄰近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並朝向該第一基本部延伸。
  10. 一種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裝置,且該電子裝置具有一處理系統,該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包括:提供該按鍵模組的一感測模組,其中該感測模組包括一主要電極導體及多數個輔助電極導體,並且該些輔助電極導體環繞該主要電極導體設置;判斷是否該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一觸碰且該些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該觸碰;以及當該主要電極導體感測到該觸碰且該些輔助電極導體沒有感測到該觸碰時,傳送一按鍵訊號至該處理系統。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及一第三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 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設置,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二側邊設置,該第三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三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相對該第三輔助電極導體設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與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環繞且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三側邊與一第四側邊設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基本部與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二基本部與一第二延伸部,並且該第一基本部相對該第二基本部,其中該第一基本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一側邊,並且該第一延伸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二側邊並朝向該第二基本部延伸,其中該第二基本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三側邊,並且該第二延伸部鄰近該主要電極導體的該第四側邊並朝向該第一基本部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一延伸部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一第二主要電極導體,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相對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設置,該些輔助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輔助電極導體與一第二輔助電極導體,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一側邊設置,並且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鄰近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的一第二側邊設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具有一顯示螢幕,且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更設置於該顯示螢幕與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按鍵模組的訊號產生方法,其中該第一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一基本部與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二主要電極導體包括一第二基本部與一第二延伸部,並且該第一基本部相對該第二基本部設置,其中該第一延伸部鄰近該第一輔助電極導體並朝向該第二基本部延伸,並且該第二延伸部鄰近該第二輔助電極導體並朝向該第一基本部延伸。
TW102116352A 2013-05-08 2013-05-08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TWI511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352A TWI511452B (zh) 2013-05-08 2013-05-08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CN201410024810.0A CN104142754A (zh) 2013-05-08 2014-01-20 按键模块与其信号产生方法
US14/176,153 US20140333369A1 (en) 2013-05-08 2014-02-10 Key module and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352A TWI511452B (zh) 2013-05-08 2013-05-08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282A true TW201444282A (zh) 2014-11-16
TWI511452B TWI511452B (zh) 2015-12-01

Family

ID=5185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6352A TWI511452B (zh) 2013-05-08 2013-05-08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3369A1 (zh)
CN (1) CN104142754A (zh)
TW (1) TWI5114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6127B (zh) * 2015-03-26 2017-01-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多功能按鍵及具有多功能按鍵的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531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具有该触摸屏的终端
CN106814901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信号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6775177A (zh) * 2017-02-15 2017-05-31 江苏沁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按键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8883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Takashi Akiyama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8421757B2 (en) * 2007-10-12 2013-04-16 Sony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with a plurality of touch sensor sections
TWI408577B (zh) * 2009-01-20 2013-09-11 E Ten Information Sys Co Ltd 具觸控功能之電子裝置
TWI425397B (zh) * 2010-03-04 2014-02-01 Asustek Comp Inc 觸控模組及其控制方法
TWI392995B (zh) * 2010-07-05 2013-04-11 Pixart Imaging Inc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01106A (zh) * 2011-06-20 2013-01-01 Ideacom Technology Corp 電子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201305897A (zh) * 2011-07-25 2013-02-01 Ideacom Technology Corp 電子系統之控制裝置及其方法
TWI489337B (zh) * 2012-11-23 2015-06-2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虛擬功能鍵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干涉判斷方法及觸控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6127B (zh) * 2015-03-26 2017-01-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多功能按鍵及具有多功能按鍵的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1452B (zh) 2015-12-01
CN104142754A (zh) 2014-11-12
US20140333369A1 (en)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407B (zh) 觸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114485B2 (en) Keyboard and touchpad areas
WO2018107901A1 (zh)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TW201516840A (zh) 電子顯示裝置及圖標控制方法
TWI511452B (zh) 按鍵模組與其訊號產生方法
US20150212639A1 (en)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US10353519B2 (en) Input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47650A (zh) 觸碰輸入來源的選擇方法與電子裝置
US2018005980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put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put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au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o perform input control method
TWI497357B (zh) 多點觸控板控制方法
US9483137B2 (en) Touch mouse and input method thereof
US20150153925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gestures and method for calling cursor
TW201710847A (zh) 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其之觸控裝置與觸控鍵盤
TW201413560A (zh) 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
US11003259B2 (en) Modifier key input on a soft keyboard using pen input
TWI493415B (zh) 操作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TW201535192A (zh) 資訊處理裝置
US1010829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chip and touch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823221B (zh) 於按鍵上設有多觸控區域的滑鼠裝置
US9182904B2 (en) Cues based on location and context for touch interface
JP5705913B2 (ja) タッチ入力装置
TWI493431B (zh) 指向元件之可調整方向提示方法及系統
US20160026325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ouch-sensing cover and computer-executed method
WO2015093005A1 (ja) 表示システム
US20170038878A1 (en) Touch panel with pressure sensing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