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3569A -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3569A
TW201703569A TW105105490A TW105105490A TW201703569A TW 201703569 A TW201703569 A TW 201703569A TW 105105490 A TW105105490 A TW 105105490A TW 105105490 A TW105105490 A TW 105105490A TW 201703569 A TW201703569 A TW 2017035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device
packet
packet detection
detectio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shi Itagaki
Yuichi Moriok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35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降低耗電量同時適切進行待接。 資訊處理裝置,係為具備控制部的資訊處理裝置。該控制部,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進行使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控制。該封包偵測條件,係藉由切換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而進行之。又,第1封包偵測閾值及第2封包偵測閾值,係為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做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詳言之係有關於,利用無線通訊來進行資訊之收授的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先前,利用無線通訊而進行資訊之收授的無線通訊技術,已經存在。例如,關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的標準規格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802.11已經日益普及。又,搭載該機能的機器也很多樣化,考慮搭載於具備有限電源的機器,關於降低耗電量的IEEE802.11規格的擴充也繼續進行中。
又,複數無線機器不透過路由器而藉由P2P(Peer to Peer)進行無線連接而直接進行資料之收授所需之標準規格(Wi-Fi Direct(Wi-Fi P2P Specification)),已被提出。
在該Wi-Fi Direct中,作為讓擔任無線母機之角色的無線機器(GO(Group Owner)進行睡眠所需之協 定,而定義了NoA(Notice of Absence)。具體而言,GO係使用信標等而事前將睡眠開始時間、睡眠期間等通知給客戶端然後設定睡眠。
作為有關NoA之技術係有例如,執行NoA所致之省電模式的可攜式終端已被提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06348號公報
在上述的先前技術中,係可讓母台將睡眠開始時間、睡眠期間等通知給子台然後設定省電模式。
然而,於母台上設定了省電模式的期間,子台係無法進行上鏈送訊。因此可想而知,即使子台中存在有緊急度高的資料,子台也無法將該緊急度高的資料對母台進行上鏈送訊。如此,於母台上設定了省電模式的期間,恐怕會使來自子台的有緊急性之上鏈送訊被延遲。於是,母台係能一面降低耗電量,一面適切進行來自子台之待接,是很重要的。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誕生,目的在於,降低耗電量同時適切進行待接。
本技術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研發,其第1側面係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電腦執行該當方法之程式,該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以下控制: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藉由切換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進行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且為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的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上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以改變封包偵測條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令封包偵測條件被改變。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將上記第1待接模式,設成低耗電量待接模式。藉此可以達成設定低耗電量待接模式的作用。
又,於該第1側面中,上記控制部,係亦可在設定上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在設定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第2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作用。
又,於該第1側面中,上記控制部,係亦可在設定上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設定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期間,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在設定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設定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期間,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作用。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 部,係在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上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且該當所被偵測到的封包是要求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的解除要求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上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已被偵測到的封包是解除要求封包時,切換成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滿足所定條件的情況下,設定上記第1待接模式。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滿足所定條件的情況下,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
又,於該第1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電池剩餘量是低於作為基準的第1閾值的情況下、受理了用來設定上記第1待接模式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的情況下、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被發送之所望資料量是少於作為基準的第2閾值的情況下、或者,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致之干擾資料量是多於作為基準的第3閾值的情況下、判斷為滿足上記所定條件。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電池剩餘量是低於作為基準的第1閾值的情況下、受理 了用來設定第1待接模式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的情況下、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被發送之所望資料量是少於作為基準的第2閾值的情況下、或者,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致之干擾資料量是多於作為基準的第3閾值的情況下、判斷為滿足所定條件。
又,本發明的第2側面係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以及令電腦執行該當方法之程式,該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封包的送訊時序及訊號處理。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於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上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抑制上記封包之送訊。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抑制封包之送訊。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於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上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在有應發送給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存在時, 則將用來要求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所需之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在有應發送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存在時,則將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調整上記解除要求封包之送訊功率的處理然後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調整解除要求封包之送訊功率的處理然後發送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將上記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包含在上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將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包含在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波束操控處理然後將上記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波束操控處 理然後將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將用來通知這是進行過上記波束操控處理之送訊所需之資訊,包含在上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將用來通知這是進行過波束操控處理之送訊所需之資訊,包含在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上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僅把優先度高於作為基準之閾值的封包,視為應發送給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僅把優先度高於作為基準之閾值的封包,視為應發送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
又,於該第2側面中,亦可為,上記控制部,係在上記解除要求封包內,含入用來識別上記資訊處理裝置及上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雙方所屬之網路所需之網路識別元、與用來識別上記資訊處理裝置所需之終端識別元之其中至少1者而發送。藉此可以達成以下作用:在解除要求封包中的實體層中,含入用來識別資訊處理裝置及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雙方所屬之網路所需之網路識別元、與用來識別資訊處理裝置所需之終端識別元之其中至少1者而發送。
若依據本技術,則可獲得能夠降低耗電量同時適切進行待接此一優異的效果。此外,並非一定限定於這裡所記載的效果,亦可為本揭露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10‧‧‧通訊系統
100~103‧‧‧資訊處理裝置(子台)
200、201‧‧‧資訊處理裝置(母台)
210‧‧‧資料處理部
220‧‧‧通訊部
221‧‧‧訊號處理部
222、223‧‧‧無線介面部
224‧‧‧頻道推定部
231、232‧‧‧天線
240‧‧‧記憶部
250‧‧‧控制部
260‧‧‧UI部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圖2〕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
〔圖3〕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之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4〕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動作模式之遷移例的圖示。
〔圖5〕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圖6〕構成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的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
〔圖7〕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8〕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200所致之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的處 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9〕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1〕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圖12〕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3〕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圖14〕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5〕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6〕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7〕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圖18〕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200所致之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9〕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20〕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21〕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圖22〕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3〕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4〕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母台在省電待接模式下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做切換的例子)
2.第2實施形態(把省電待接模式下的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設成與信標期間不同單位的例子,喚醒訊框的另一送訊例)
3.第3實施形態(由母台來判斷省電待接模式下的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然後通知給子台的例子)
4.第4實施形態(省略喚醒訊框之送訊的例子)
5.第5實施形態(將省電待接模式設成常時LPL狀態的例子)
6.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通訊系統之構成例〕
圖1及圖2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10之系統構成例的圖示。通訊系統10係可為例如隨機存取型的無線系統。
通訊系統10係由:資訊處理裝置(子台)100乃至103、資訊處理裝置(母台)200、201所構成。此外,此後關於子台及母台之記載,係適宜省略而表示。
又,在圖1及圖2中係假設,資訊處理裝置100、101、與資訊處理裝置200之連接是已被建立,資訊處理裝置102、103、與資訊處理裝置201之連接是已被建立。
又,點線的圓11、13係模式性圖示,子台(資訊處理裝置100、101)之送訊功率被給定時的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之訊號偵測範圍。又,點線的圓12、14係模式性圖示,子台(資訊處理裝置102、103)之送訊功率被給定時的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1)之訊號偵測範圍。
具體而言,圖1中係圖示,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是處於Awake狀態時的訊號偵測範圍11、12。又,圖2中係圖示,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是處於LPL(Low Power Listen)狀態時的訊號偵測範圍13、14。此外,關於Awake狀態及LPL狀態,係參照圖4而詳細說明。
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係為例如,具備無線通訊機能的攜帶型之資訊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又,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為例如,具備無線通訊機能的固定型或攜帶型之資訊處理裝置(無線通訊裝置)。
此處,攜帶型之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例如: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平板終端等之資訊處理裝置。又,固定型之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例如:存取點、基地台等之資訊處理裝置。
又,假設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係為例如:具備符合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802.11之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規格的通訊機能。作為該無線LAN係可使用例如:Wi-Fi(Wireless Fidelity)、Wi-Fi Direct、Wi-Fi CERTIFIED Miracast規格(技術規格書名:Wi-Fi Display)。又,亦可進行利用其他通訊方式的無線通訊。
又,假設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身為母台(母機)而發揮機能,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係身為子台(子機)而發揮機能。又,假設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身為存取點而發揮機能,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係身為該存取點的旗下裝置而發揮機能。亦即,在圖1中係圖示了,有2個無線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存在,對各機器係有2個無線子台(資訊處理裝置 100乃至103)被連接的例子。此外,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中作為對象的系統構成,係不限定於這些。又,在圖1中雖然圖示了,由2個無線母台與4個無線子台所構成的通訊系統之例子,但關於無線母台及無線子台之數量,係不限定於這些。例如,即使是由3個以上的無線母台(資訊處理裝置)所構成的通訊系統,仍可適用本技術的實施形態。又,例如,即使是由3、或5個以上之無線子台(資訊處理裝置)所構成的通訊系統,仍可適用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又,進行通訊的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關係,係亦可為任意一方為母台,另一方為子台。又,亦可將2個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連接視為子台彼此的直接通訊之連接。
〔資訊處理裝置(母台)之構成例〕
圖3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之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此外,關於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1之機能構成(關於無線通訊的機能構成),係和資訊處理裝置200大略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資訊處理裝置200係具備:資料處理部210、通訊部220、天線231、232、記憶部240、控制部250、UI(user interface)部260。此外,在圖2中雖然圖示,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具備2組的無線介面部222、223及天線231、232的例子,但亦可為具備1、或3組以上的 無線介面部及天線。
資料處理部210,係基於控制部250之控制,處理各種資料。例如,資料處理部210,係從上層所輸入之資料為存在時的送訊時,係對該資料進行標頭之附加或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以生成無線送訊所需之封包。然後,資料處理部210係將該所生成之封包,供給至通訊部220。又,例如,資料處理部210,係在有來自通訊部220之輸入的收訊時,係進行標頭之解析、封包錯誤之偵測、重排處理等,將處理後之資料,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10的協定上層。
通訊部220係具備:訊號處理部221、無線介面部222、223、頻道推定部224。
訊號處理部221,係基於控制部250之控制,進行各種訊號處理。例如,訊號處理部221,係在送訊時,對於來自係資料處理部210的輸入資料,基於已被控制部250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架構,進行編碼、交錯、調變等之訊號處理等。又,例如,訊號處理部221,係因應需要,進行算出供作波束操控或波束成形的複合天線權重的訊號處理。又,例如,訊號處理部221係因應需要,而進行前文訊號之生成與附加。然後,訊號處理部221,係將該訊號處理所得之送訊符元列及複合天線權重,供給至各個無線介面部222、223。
又,例如,訊號處理部221,係在收訊時,對從無線介面部222所輸入的收訊符碼列,進行和送訊時分 別相反的處理,將該處理後之資料,供給至資料處理部210。又,例如,訊號處理部221,係對來自無線介面部222、223之輸入,進行判定封包之偵測的封包偵測判定處理。具體而言,可基於依照預先以規格制定之程序的相關演算之輸出位準是否超出一定之閾值,來判定封包之偵測。該閾值在以下係稱為「封包偵測閾值」。
無線介面部222、223,係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連接而收送各種資訊所需之介面。例如,在送訊時,無線介面部222、223,係針對來自訊號處理部221之輸入,進行往類比訊號之轉換、增幅、濾波及頻率升轉,往天線231、232送出。
又,如圖3所示,當有複數無線介面部222、223存在時,則因應需要,對來自訊號處理部221之輸入進行乘算複合天線權重的處理。藉此可以實現,對特定之方向使增益增加的波束操控(或對特定之位置使增益增加的波束成形)。
又,例如,在收訊時,無線介面部222、223,係對來自天線231、232之輸入進行相反的處理,將該處理結果供給至訊號處理部221及頻道推定部224。
頻道推定部224,係在來自無線介面部222、223的輸入訊號之中,從前文部分或訓練訊號部分,算出傳播路徑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該所被算出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係透過控制部250而被利用於訊號處理部221中的解調、或因應需要被利用於訊號處理部221中的複合天 線權重之算出。
記憶部240,係擔任控制部250所做的資料處理之作業領域的角色、或具有作為保持各種資料之記憶媒體的機能。作為記憶部240係可使用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磁碟、光碟、MO(Magneto Optical)碟片等之記憶媒體。此外,作為非揮發性記憶體係可使用例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又,作為磁碟係可使用例如:硬碟、圓盤型磁性體碟片。又,作為光碟係可使用例如:CD(Compact Disc)、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BD(Blu-Ray Disc(註冊商標))。
控制部250,係控制資料處理部210及通訊部220之每一者的收訊動作及送訊動作。例如,控制部250係進行,各部間的資訊之收授或通訊參數之設定、資料處理部210中的封包之排程。
例如,控制部250,係在省電待接模式(低耗電量待接模式)是已被設定時,進行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控制。此外,省電待接模式,係為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1待接模式之一例。例如,控制部250,係將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做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當作該封包偵測條件而令其改變。又,例如,控制部250係切換,在通常待機狀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封包偵測機率是比該閾值還低之值的 第2封包偵測閾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關於該切換之例子,係參照圖4而詳細說明。
UI部260,係在資訊處理裝置200及使用者間收授資訊所需之介面。例如,UI部260係由:用來讓使用者進行操作輸入所需之操作部、和用來向使用者提示資訊所需之輸出部(例如顯示部、聲音輸出部)所構成。例如,UI部260係藉由開關、按鈕、觸控面板等之操作構件所實現。
此外,以下主要是以資訊處理裝置200作為母台為例來說明,並以資訊處理裝置100作為子台為例來說明。
〔母台中的動作模式之遷移例〕
圖4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的動作模式之遷移例的圖示。此外,於圖4中,橫軸係為時間軸。在圖4的a中係圖示,通常模式500及省電待接模式510之遷移例。圖4的b中係圖示,省電待接模式510下的狀態(Awake狀態及LPL(Low Power Listen)狀態)之遷移例。
此處,作為母台之待接狀態,定義了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2種類的狀態。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各者下,母台中的類比電路及前文相關器係都會動作。但是,在Awake狀態及LPL狀態中,視為偵測到封包所需之訊號位準係為不同。具體而言,在LPL狀態 中,係適用了偵測條件比Awake狀態還要嚴苛的封包偵測閾值。例如,可將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設為-62dBm,將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設為-82dBm。又,此處係表示了,將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與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都設成固定值的例子。但是,例如,亦可使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在某個範圍之中做變動。又,亦可對該變動而賦予偏置的形式,關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也是使其在某個範圍之中做變動。
又,通常模式500係為,處於常時Awake狀態的待接模式。相對於此,省電待接模式510係為,使Awake狀態及LPL狀態做交互遷移的待接模式。
如圖4的a所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會設定通常模式500及省電待接模式510之任一者。例如,通常模式500被設定的情況下,模式變更觸發520一旦被輸出,則省電待接模式510會被設定。又,若滿足某種條件(設定時間、模式變更觸發),則從省電待接模式510切換成通常模式。
又,如圖4的b所示,在省電待接模式510之設定時,係依照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示於圖6)所決定的時程,交互切換著Awake狀態511、513、515及LPL狀態512、514。
此時,在Awake狀態511下,由於封包偵測閾值是比較低,因此會偵測出抵達的干擾訊框531、532而進行收訊動作。然而,在LPL狀態512下,由於封包 偵測閾值比較高,因此可以降低偵測出抵達的干擾訊框533、534的機率。藉此,在LPL狀態512下,可降低偵測出抵達的干擾訊框533、534而進入收訊動作的機率。此外,在圖4的b中,係將偵測到封包的狀態以點線的矩形535、536、542、544來表示,將未偵測到封包的狀態以×537、538來表示。
此處,在變成LPL狀態516的期間中,若偵測到喚醒訊框541時,則從LPL狀態516遷移至Awake狀態517。於此Awake狀態517中,係將從發送出喚醒訊框541的子台所被發送的資料543,予以接收。又,從發送出喚醒訊框541的子台的資料543之送訊結束時,則從Awake狀態517遷移至LPL狀態518。其後,直到偵測出新的喚醒訊框以前,都會依照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示於圖6)所決定的時程,而交互切換Awake狀態519及LPL狀態518。
如此,在變成LPL狀態的時間帶中,可以減少偵測出抵達的干擾而進入收訊動作的機率。因此,在變成LPL狀態的時間帶中,可將收訊處理所需的耗電量,降得比Awake狀態還低。又,例如,即使在有多數之干擾抵達的環境下也是,在變成LPL狀態的時間帶中,可以降低偵測出抵達的干擾而進入收訊動作的機率,可將收訊處理所需的耗電量,降得比Awake狀態還低。
如上述,圖1中係圖示,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是處於Awake狀態時的訊號偵測範圍11、 12。又,圖2中係圖示,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是處於LPL狀態時的訊號偵測範圍13、14。
如圖2所示,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是處於LPL狀態時的訊號偵測範圍13、14,係比圖1所示的訊號偵測範圍11、12還窄。因此,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可降低偵測到來自另一方之BSS(Basic Service Set)之送訊的機率。然而,母台(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有可能變成無法偵測到來自自己BSS之送訊。例如,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資訊處理裝置101、103就會變成在訊號偵測範圍外。因此,維持讓資訊處理裝置101、103進行必要之通訊的狀況,是很重要的。於是,在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係展示,母台係能一面降低耗電量,一面適切進行來自子台之待接的例子。
〔信標訊框的格式例〕
圖5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信標訊框係由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tocol)Header401、MAC(Media Access Control)Header402、Payload403、FCS(Frame Check Sequence)404所構成。
Payload403係含有TX Power info410及Low Power Listen420。
TX Power info410係含有Element ID411、Length412、TX Power413。又,Tx Power info410係為常時被設置的欄位。
Element ID411,係用來儲存表示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有被儲存之事實的要素ID的欄位。
Length412,係用來儲存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之要素之長度的欄位。
TX Power413,係用來儲存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的欄位。
Low Power Listen420係含有:Element ID421、Length422、Awake Duration423、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24。又,Low Power Listen420,係為母台被設定了省電待接模式之時序上所被附加的欄位。
Element ID421,係用來儲存表示省電待接模式之有關資訊有被儲存之事實的要素ID的欄位。
Length422,係用來儲存省電待接模式之有關資訊之要素之長度的欄位。
Awake Duration423,係用來儲存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之情況下的時程(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之有關資訊的欄位。作為時程之有關資訊係可儲存例如,Awake時間長度。
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24,係用來儲存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之情況下的封包偵測條件之有關資訊的欄位。作為封包偵測條件之有關資訊係可儲存例如,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
如此,母台,係將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示於圖6)所決定的參數(例如省電待接模式下的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Awake時間長度),包含在信標訊框內而報知給旗下子台。又,母台係也將該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予以包含而報知。
接收到信標訊框之子台,係基於信標訊框中所含之Low Power Listen420,就可掌握母台遷移至省電待接模式這件事情。然後,子台係取得省電待接模式時的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Awake時間長度而保持在內部。
〔通訊例〕
圖6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構成通訊系統10之各裝置間的通訊處理例的程序圖。圖6中係圖示,本技術之第1乃至第4實施形態所共通的處理流程。
又,在圖6中,係將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所被進行的各處理,分成4個階段來說明。亦即,分成省電待接模式移行判斷處理、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省電待接處理、送訊處理之4個階段來說明。此外,在本技術的各實施形態中,雖然針對各個階段來說明,但關於各階段之組合,係即使跨越本技 術的各實施形態的組合時,也能適用。
此外,在圖6中,作為母台及子台間之關係,僅圖示出資訊處理裝置100及資訊處理裝置200間之關係,但與其他資訊處理裝置間之關係也是同樣如此。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200係進行省電待接模式移行判斷處理(301)。關於該省電待接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係參照圖7而詳細說明。
接下來,在資訊處理裝置200及資訊處理裝置100間,會進行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302)。關於該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係參照圖8而詳細說明。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係進行省電待接處理(303)。關於該省電待接處理,係參照圖9而詳細說明。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100係進行送訊處理(304)。關於該送訊處理,係參照圖10來詳細說明。
〔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之動作例〕
如圖4所示,母台係進行省電待接模式及通常模式之切換判斷。於是,此處係說明其判斷基準之一例。
圖7係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判 斷,在資訊處理裝置200中是否被設定了通常模式(步驟S701)。
通常模式被設定的情況下(步驟S701),則控制部250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電池剩餘量是否未滿閾值(步驟S702)。作為該閾值係可設定例如,充滿電的30%左右的值。若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電池剩餘量為未滿閾值(步驟S702),則控制部250係判斷為,要將動作模式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步驟S706)。
若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電池剩餘量為閾值以上(步驟S702),則控制部250係判斷是否有用來變更動作模式所需之要求(步驟S703)。例如係判斷,於UI部260中,用來變更動作模式所需之操作(明示性要求模式變更的UI操作)是否有被進行。若有用來變更動作模式所需之要求(步驟S703),則控制部250係判斷為要將動作模式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步驟S706)。
若無用來變更動作模式所需之要求(步驟S703),則控制部250係判斷單位時間內所被偵測到的來自旗下子台之上鏈封包的量(上鏈流量)是否未滿閾值(步驟S704)。若該上鏈封包的量是未滿閾值(步驟S704),則控制部250係判斷為,要將動作模式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步驟S706)。
若該上鏈封包的量是閾值以上(步驟S704),則控制部250係判斷單位時間內所被偵測到的從OBSS所被發送之封包的量(干擾流量)是否為閾值以上 (步驟S705)。此外OBSS,係意味著重疊的BSS。若該封包的量是閾值以上(步驟S705),則控制部250係判斷為,要將動作模式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步驟S706)。又,若該封包的量是未滿閾值(步驟S705),則回到步驟S701。
若省電待接模式是被設定的情況下(步驟S701),則控制部250係前進至步驟S707,基於和上述各判斷基準相同的判斷基準,來判斷是否將動作模式變更成通常模式(步驟S707乃至S711)。
如此,母台係基於各判斷基準,而經常判斷是否要變更動作模式。此外,在圖7中雖然圖示了,基於4個判斷基準,來判斷是否變更動作模式的例子,但亦可只使用這些之中的其中一部分,也可使用其他判斷基準。
如此,控制部250,係在滿足所定條件時,可設定省電待接模式。
〔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之動作例〕
圖8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200所致之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8中係圖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被決定了要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後,決定關於省電待接模式之各參數的例子。具體而言,作為關於省電待接模式之各參數,圖示了決定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及LPL狀態時程(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的例子。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決定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及LPL狀態時程(步驟S721)。具體而言,控制部250係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的各資訊,將各參數決定成,使得省電待接模式時的收訊狀態的時間率會是閾值以下。例如,可基於過去的通訊之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記錄等,來決定各參數。例如,可藉由使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上升,以促使收訊狀態的時間率降低。又,可藉由增加LPL狀態之時間,來促使收訊狀態的時間率降低。
接著,說明各參數的具體算出例。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事前收集過去的偵測封包之RSSI資訊。然後,控制部250係參照該記錄,基於各RSSI的發生頻率之樣本,獲得RSSI的累積機率分布C(p)。此處,C(p)係表示,RSSI變成p以上之位準的機率。
接著,控制部250,係決定在省電待接模式時想要設成目標的收訊時間率R_Rx。例如,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的電池剩餘量、想要令資訊處理裝置200驅動的時間長度,就可求出滿足它們所需之平均耗電量。藉由將該平均耗電量、與資訊處理裝置200之收訊狀態和待接狀態之耗電量之有關資訊加以組合,就可獲得資訊處理裝置200能夠處於收訊狀態的時間率之容許值。
例如,想要將收訊狀態時間率設成20%時,則令R_Rx=0.2。然後,以使得R_Rx會滿足下式1的方 式,決定LPL狀態時間率L(0乃至1之間之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
R_Rx=(1-L)×C(Th_Awake)+L×C(Th_LPL)…式1
此處,Th_Awake,係為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又,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Awake,係可和通常模式下所被使用的封包偵測閾值相同。此外,通常模式下所被使用的封包偵測閾值係為例如,一般是把-82dBm(20MHz附近)之值當作參照值來使用。
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狀態切換的1組單位,設成和信標期間相等而進行控制的例子。信標期間內的Awake時間長度,係基於LPL狀態時間率L及信標期間而被導出。
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將已決定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及Awake時間長度),儲存在信標訊框中而報知給旗下子台(步驟S722)。此情況下,控制部250係將該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送訊功率資訊)予以儲存而報知(步驟S722)。例如,在圖5所示的信標訊框中,在TX Power413中儲存送訊功率資訊,在Awake Duration423中儲存Awake時間長度。同樣地,在圖5所示的信標訊框中,在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24中,儲存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將已決定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及Awake時間長度),記錄至記憶部240。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將從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被發送之信標訊框,予以接收(步驟S723)。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中是否有Low Power Listen420(示於圖5)存在,就可判斷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否已經遷移至省電待接模式。
在圖8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200在信標訊框中包含有Low Power Listen420(示於圖5)而予以發送的例子。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就可掌握資訊處理裝置200已經遷移至省電待接模式。
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中所含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及Awake時間長度)加以取得然後記錄至記憶部(步驟S724)。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之收訊強度(收訊位準)、該信標訊框的Tx Power413(示於圖5)中所被儲存之送訊功率資訊,來推定傳播衰減。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該已推定之傳播衰減,記錄至記憶部。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在設定省電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第2封包偵測閾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100。又, 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在設定省電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設定第2封包偵測閾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之期間之有關資訊(Awake時間長度),通知給資訊處理裝置100。
此外,在圖8中雖然圖示,將已決定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及Awake時間長度)、送訊功率資訊包含在信標訊框中而發送的例子,但亦可使用其他種類的訊框來通知給旗下子台。又,在圖8中,作為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之有關資訊,是圖示了發送出Awake時間長度的例子,但只要是能夠界定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的資訊,則無論發送其他資訊皆可。
又,上述的式1中令L=1時,可以省略信標訊框中的Low Power Listen420的Awake Duration423。關於該例,係以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來展示。
〔省電待接處理之動作例(母台)〕
圖9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9中係圖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時的動作例。
此處,如圖4所示,於資訊處理裝置200中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資訊處理裝置200係依照預先決定的時程,切換Awake資訊及LPL狀態,並切換封包偵 測閾值。又,如上述,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設成信標期間。又,假設省電待接模式之設定時的Awake狀態,係接收到信標之後就立刻被開始。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基於記憶部240中所被記憶之LPL狀態時程,來判斷是否到了往LPL狀態移行的時刻(步驟S731)。若非往LPL狀態之移行時刻(步驟S731),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是到了往LPL狀態之移行時刻(步驟S731),則控制部250係將封包偵測閾值,從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變更成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步驟S732)。
接下來,控制部250係判斷,是否接收到喚醒訊框(步驟S733)。若未接收到喚醒訊框(步驟S733),則前進至步驟S738。
若已接收到喚醒訊框(步驟S733),則控制部250係判斷該喚醒訊框是否為從旗下子台所被發送者(步驟S734)。若該喚醒訊框不是從旗下子台所被發送者(步驟S734),則前進至步驟S738。
此處,喚醒(Wake up)訊框,係為可以判定送訊來源是旗下子台這件事情的訊框。例如,基於訊框中的MAC標頭或PLCP標頭資訊,就可判定送訊來源是否為旗下子台。例如,基於MAC標頭中的Transmitter Address是否屬於旗下子台、或MAC標頭中的BSSID欄 位是否為本蜂巢網,就可判定送訊來源是否為旗下子台。又,例如,基於PLCP標頭中是否有子台識別資訊或BSS識別資訊存在,就可判定送訊來源是否為旗下子台。
又,在圖9中雖然圖示,把送訊來源為旗下子台的訊框當作是喚醒訊框之偵測對象的例子,但為了即使精度稍微降低而可簡化處理,亦可將任意之訊框當作喚醒訊框之偵測對象。
若該喚醒訊框是從旗下子台所被發送者(步驟S734),則控制部250係將封包偵測閾值,從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暫時變更成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步驟S735)。如此,母台,係一旦在LPL狀態中偵測到喚醒訊框,就暫時進入Awake狀態。
如此,暫時性進入Awake狀態後,控制部250,係在從接收到喚醒訊框起,至接收到Frame Control欄位之More data位元為0的訊框為止之期間,都會維持Awake狀態。亦即,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已被設定的狀態下,會持續進行資料之收訊。
然後,控制部250係判斷是否接收到Frame Control欄位之More data位元為0的訊框(步驟S736)。若未接收到More data位元為0的訊框(步驟S736),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有接收到More data位元為0的訊框(步驟S736),則控制部250係將封包偵測閾值,從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變回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步 驟S737)。亦即,接收到More data位元為0的訊框時,則再度遷移至LPL狀態。
接下來,控制部250係基於記憶部240中所被記憶之LPL狀態時程,來判斷是否到了往Awake狀態移行的時刻(步驟S738)。若非往Awake狀態之移行時刻(步驟S738),回到步驟S733。
若是到了往Awake狀態之移行時刻(步驟S738),則控制部250係將封包偵測閾值,從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變更成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步驟S739)。
接下來,控制部250係判斷通常模式是否已被設定(步驟S740)。然後,若通常模式是已被設定(步驟S740),則結束省電待接處理之動作。另一方面,若通常模式未被設定(步驟S740),則回到步驟S731。此外,步驟S731乃至S740,係為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使封包偵測條件改變之控制的一例。
如此,控制部250係在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第1封包偵測閾值(Awake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但是,控制部250係該所被偵測到的封包不是要求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LPL狀態之解除)的解除要求封包(喚醒訊框)的情況下,則持續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送訊處理之動作例(子台)〕
圖10係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判斷上鏈的送訊要求是否有發生,且是否已經獲得了送訊權(步驟S741)。此處,已經獲得了送訊權的狀態係意味著,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演算法的IFS(Inter Frame Space)等待時間、其後接續的隨機後退時間已經經過而可發送封包的狀態。
若上鏈之送訊要求未發生、或雖然有發生上鏈之送訊要求但沒有獲得送訊權的情況下(步驟S741),則繼續進行監視。
若上鏈之送訊要求有發生,且已經獲得送訊權的情況下(步驟S741),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判斷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步驟S742)。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記憶部中所被記憶之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之有關資訊(Awake時間長度),來參照LPL狀態之時程,就可判斷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
若母台並非處於LPL狀態(母台是處於Awake狀態)(步驟S742),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發生了上鏈之送訊要求的訊框(上鏈訊框)予 以發送(步驟S743)。
若母台是處於LPL狀態(步驟S742),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上鏈訊框之優先度,來判斷是否使上鏈訊框之送訊被延遲(步驟S744)。
此處,作為上鏈訊框之優先度,係可使用IEEE802.11的Access Category標籤(AC)之種類或IEEE802.1D的User Priority(UP)之值。例如,若AC為AC_VO或AC_VI,則可判斷成上鏈訊框之優先度為高。又,例如,若UP為4以上,則可判斷成上鏈訊框之優先度為高。又,例如,可基於上鏈訊框之種類,來判斷上鏈訊框之優先度是否為高。例如,若上鏈訊框是管理訊框時,則可判斷成上鏈訊框之優先度為高。
若上鏈訊框之優先度高於閾值(步驟S744),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生成喚醒訊框(步驟S745)。接下來,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以會超過母台之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的方式,提高送訊功率而發送喚醒訊框(步驟S746)。
此處,喚醒訊框係為,為了在LPL狀態下能夠高於封包偵測閾值而讓母台接收,而先被處理成高於母台上的收訊位準然後才被發送的訊框。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是將提高送訊功率使其會超過LPL狀態之封包偵測閾值的訊框,當作喚醒訊框而發送。
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記憶部中所被記憶之傳播衰減(推定值)及LPL狀 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來判斷仍夠讓母台偵測到的送訊功率之位準。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設成能夠讓母台偵測到的送訊功率之位準,而發送喚醒訊框。
此處,喚醒訊框,係可為專用之訊框,也可使用其他訊框(例如RTS(Request to Send)訊框)。又,喚醒訊框,係主要目的是使母台變回Awake狀態,因此短的訊框較為理想。
此外,在喚醒訊框中的PLCP層中儲存有BSS識別資訊或子台識別資訊的情況下,亦可將進行母台之收訊位準之提高(送訊功率之調整)的範圍,僅限定於PLCP前文部。
又,為了向母台更為明示性表示這是喚醒訊框,亦可將提升後的送訊功率之值,儲存在喚醒訊框內。
如此,在發送了喚醒訊框後,就可期待母台變回Awake狀態。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送訊功率變回通常時之設定然後進行上鏈訊框之送訊(步驟S747)。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若有後續之上鏈訊框時,則將Frame Control欄位的More data位元設成1然後發送。另一方面,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在送訊進行到了最後之上鏈訊框之送訊時,則將More data位元設成0然後發送。
若上鏈訊框之優先度低於閾值(步驟S744),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使喚醒訊框之 送訊延遲,直到母台會變成Awake狀態的時間帶為止(步驟S748)。此外,步驟S741乃至S748,係為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的一例。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在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會使封包偵測條件被改變的來自母台之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例如封包的送訊時序、訊號處理、送訊功率)。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在第2封包偵測閾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之期間,抑制封包之送訊。但是,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於母台中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之期間,有應發送給母台之封包存在時,則將用來要求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所需之解除要求封包(喚醒訊框),發送至母台。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在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之期間,僅將優先度高於作為基準之閾值的封包,發送至母台。
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以使得在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之期間可讓母台偵測到的方式,將喚醒訊框予以調整然後發送至母台。亦即,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以使得收訊位準會超過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的方式,將喚醒訊框之送訊功率予以調整然後發送至母台。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亦可將該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包含在喚醒訊框中而予以發送。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 係亦可在喚醒訊框內(例如實體層、資料連結層),含入自裝置及母台之雙方所屬之網路的網路識別元、自裝置的終端識別元之其中至少1者而予以發送。
如此,若依據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則母台係能一面降低耗電量,一面適切進行來自子台之待接,是很重要的。亦即,可一面降低母台及子台間的耗電量,一面適切進行必要的上鏈通訊。
<2.第2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將省電待接模式下的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設成和信標期間的例子。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將該單位(LPL狀態的控制單位)設成異於信標期間之單位的例子。
又,在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係展示了,在發送喚醒訊框時,使送訊功率增加以使其超過收訊位準的例子。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喚醒訊框的另一送訊例。
此外,關於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係和圖1等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大略相同。因此,關於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的一部分。
〔信標訊框的格式例〕
圖11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此外,圖11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係將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之一部分加以變形而成者。因此,關於與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共通的部分,係標示與圖5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之一部分。
Payload403係含有TX Power info410及Low Power Listen430。
Low Power Listen430係含有:Element ID431、Length432、LPL Superframe Duration433、Awake Duration434、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35。又,Low Power Listen430,係為只有在母台被設定了省電待接模式之時,才會被附加的欄位。
此外,關於Element ID431、Length432、Awake Duration434及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35,係和圖5相同。
LPL Superframe Duration433,係用來儲存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之有關資訊(LPL Superframe長度)的欄位。
〔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例〕
關於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的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 明。
〔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之動作例〕
關於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的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大略相同。但是,如圖11所示,以信標訊框進行通知的內容和格式係為不同。於是,關於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點,參照圖8及圖11來加以說明。
決定LPL狀態時間率L(0乃至1之間之值)、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為止的處理,是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上述,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係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設定成與信標期間不同。因此,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1組單位(LPL Superframe),以信標訊框,通知給子台(步驟S722)。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基於LPL狀態時間率L、LPL Superframe長度,來導出Awake時間長度。
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也將已被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所決定之其他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Awake時間長度),含入信標訊框中而發送給旗下子台(步驟S722)。又,母台係也將該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予以包含而報知(步驟S722)。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中所含之各參數加以取得然後記錄至記憶部(步驟SS724)。
此外,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展示,將各參數放入信標訊框而發送給旗下子台的例子,但亦可將各參數以其他種類之訊框來通知給旗下子台。
〔省電待接處理例(母台)〕
關於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的省電待接處理(母台),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送訊處理之動作例(子台)〕
圖12係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2係為圖10的變形例。因此,和圖10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2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51乃至S755、S757、S758),係對應於圖10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41乃至S745、S747、S748)。
若上鏈訊框之優先度高於閾值(步驟S754),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生成喚醒訊框(步驟S755),並發送該喚醒訊框(步驟S756)。
此處,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作為用 來使其超過收訊位準所需之處理,並非增加送訊功率,而是利用複數天線所致之波束操控的增益,來使其會超過母台側的收訊位準(步驟S756)。又,波束操控中所利用的天線權重,係可利用過去來自母台之收訊(例如信標訊框之收訊)而求出。
此外,在喚醒訊框中的PLCP層中儲存有BSS識別資訊或子台識別資訊的情況下,亦可將進行母台側的收訊位準之提高的範圍(實施波束操控的範圍),僅限定於PLCP前文部。此情況下,為了使得在母台側可以獲知收訊位準是在訊框中途產生變化這件事情,亦可將有進行波束操控之事實,儲存在訊框內。
如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可以超出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的方式而藉由波束操控提高了增益而將喚醒訊框發送至母台。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亦可將用來通知這是波束操控所致之送訊所需之資訊,包含在喚醒訊框中而發送。
又,亦可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中所示的送訊功率所致之調整、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的波束操控所致之調整,加以併用而來使用。
<3.第3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週期性進行省電待接模式下的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的例子。在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由母台來判斷該 切換然後通知給子台的例子。
此外,關於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係和圖1等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大略相同。因此,關於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的一部分。
〔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
圖13係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係由PLCP Header441、MAC Header442、Payload443、FCS(Frame Check Sequence)444所構成。
Payload443係含有:Category451、Action452、LPL Start Time453、LPL Duration454、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55、TX Power456。
Category451,係用來儲存這是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之意旨的欄位。
Action452,係用來儲存這是用來移行至LPL狀態所需之通知之意旨的欄位。
LPL Start Time453,係用來儲存LPL狀態之開始時刻的欄位。此外,在可將發送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之時刻,設成LPL狀態之開始時刻的情況下,則可省略LPL Start Time453。
LPL Duration454,係用來儲存LPL狀態之持續時間長度的欄位。
Signal Detection Threshold in Low Power Listen Phase455,係用來儲存省電待接模式被設定之情況下的LPL狀態之封包偵測閾值的欄位。
TX Power456,係用來儲存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的欄位。此外,關於TX Power456係亦可省略。
〔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例〕
關於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的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例〕
關於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的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大略相同。但是,關於已被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所決定之各參數,在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中係不發送給子台。此外,關於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中的Tx Power info410,係亦可通知給子台。此情況下,係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中的Low Power Listen420係不被附加。
又,母台係將已被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所決定之LPL狀態之時程資訊,保持在內部之記憶部。
〔省電待接處理之動作例(母台)〕
圖14係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4係為圖9的變形例。因此,和圖9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4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61、S763乃至S771),係對應於圖9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31乃至S740)。
若是到了往LPL狀態之移行時刻(步驟S761),則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將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發送至旗下子台(步驟S762)。例如,將圖13中所示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予以發送。如此,母台係在遷移至LPL狀態前,將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發送至旗下子台。然後,母台,係在發送了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之後,遷移至LPL狀態。
〔送訊處理之動作例(子台)〕
圖15係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5係為圖10的變形例。因此,和圖10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5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81、S783乃至S788),係對應於圖10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 S741、S743乃至S748)。
若上鏈之送訊要求有發生,且已經獲得送訊權的情況下(步驟S781),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判斷,是否從母台接收到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且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步驟S782)。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中所含之各資訊,就可判斷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例如,基於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中所含之LPL狀態之開始時刻(LPL Start Time453)及LPL狀態之持續時間長度(LPL Duration454),就可判斷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用來判斷母台是否處於LPL狀態之時間帶所需之資訊的取得手段,是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不同。又,關於送訊的處理,係可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送訊的處理,亦可適用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並非週期性進行母台中的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切換,而是基於母台之判斷,以不同的長度而在各狀態中做遷移。
<4.第4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3實施形態中係展示了,當母台是處於LPL狀態的情況下,則發送喚醒訊框然後發送上鏈訊框的例子。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中係展示,省略喚醒訊框之送訊的例子。
此外,關於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係和圖1等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大略相同。因此,關於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的一部分。
此外,關於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中的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省電待接處理(母台),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送訊處理之動作例(子台)〕
圖16係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6係為圖10的變形例。因此,和圖10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6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91乃至S794、S796),係對應於圖10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41乃至S744、S748)。
若上鏈訊框之優先度高於閾值(步驟S794),則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發送上鏈訊框(步驟S795)。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以會超過母台之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的方式,提高送訊功率而發送上鏈訊框(步驟S795)。
此外,若有複數上鏈訊框存在時,則關於第2 個以後的上鏈訊框,係亦可變回通常之送訊功率而發送。又,關於使其超越母台中之收訊位準的方法,係亦可如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適用波束操控之有關處理。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中,LPL狀態中的來自子台側之上鏈送訊,係省略喚醒訊框之送訊,將上鏈訊框本身當作喚醒訊框而發送。藉此,可簡化子台側的處理。
<5.第5實施形態>
在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4實施形態中係展示了,在省電待接模式下將Awake狀態及LPL狀態予以切換的例子。在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中係展示,將省電待接模式設成常時LPL狀態的例子。
此外,關於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係和圖1等所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大略相同。因此,關於與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部分,係標示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的一部分。
〔信標訊框的格式例〕
圖17係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信標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此外,圖17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係將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之一部分加以省略而成者。具體而言,圖 5中所示的Low Power Listen420中的Awake Duration423係被省略。因此,關於與圖5中所示的信標訊框共通的部分,係標示與圖5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之一部分。
〔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例〕
關於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中的省電模式移行判斷處理,係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之動作例〕
圖18係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及200所致之省電待接參數決定處理及通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8係為圖8的變形例。因此,和圖8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在圖18中係圖示,於資訊處理裝置(母台)200中被決定了要變更成省電待接模式後,決定關於省電待接模式之各參數的例子。具體而言,作為關於省電待接模式之各參數,圖示了僅決定LPL狀態之封包偵測閾值的例子。
首先,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決定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步驟S801)。此處,將省電待接模式設成常時LPL狀態時,係相當於在上述的式1中,令L=1。此情況下,係可簡化從母台往子台的通知 內容。
亦即,資訊處理裝置200的控制部250,係將已決定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儲存在信標訊框中而報知給旗下子台(步驟S802)。此情況下,控制部250係將該信標訊框之送訊時所使用之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予以儲存而報知(步驟S802)。例如,如圖17所示,在信標訊框係儲存送訊功率資訊、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但可省略Awake狀態及LPL狀態之時程之有關資訊。
又,資訊處理裝置100,係將從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被發送之信標訊框,予以接收(步驟S803)。此情況下,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中是否有Low Power Listen460(示於圖17)存在,就可判斷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否已經遷移至省電待接模式。
在圖18中係圖示,資訊處理裝置200在信標訊框中包含有Low Power Listen460(示於圖17)而予以發送的例子。因此,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就可掌握資訊處理裝置200已經遷移至省電待接模式。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在偵測到往該省電待接模式之遷移後,係在直到接收到不含Low Power Listen460的信標訊框為止之期間,都判斷為資訊處理裝置200是常時LPL狀態。
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已 接收之信標訊框中所含之各參數(LPL狀態的封包偵測閾值Th_LPL)加以取得然後記錄至記憶部(步驟SS804)。又,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基於已接收之信標訊框之收訊強度(收訊位準)、該信標訊框的Tx Power413(示於圖17)中所被儲存之送訊功率資訊,來推定傳播衰減。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0的控制部,係將該已推定之傳播衰減,記錄至記憶部。
此外,和本技術的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所使用的訊框,係不限定於信標訊框,亦可使用其他訊框來通知各資訊。
〔省電待接處理之動作例(母台)〕
圖19係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致之省電待接處理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19係為圖9的變形例。因此,和圖9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9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811乃至S817),係對應於圖9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32乃至S737、S740)。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中,除了接收喚醒訊框而暫時移行至Awake狀態的情況以外,會總是維持LPL狀態。
〔送訊處理之動作例(子台)〕
圖20係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100所致之送訊處理之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圖20係為圖10的變形例。因此,和圖10中所示例子共通的部分係省略部分說明。
圖19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821乃至S824),係對應於圖10中所示的處理程序(步驟S741、S745乃至S747)。
如此,子台係在發生上鏈送訊要求,且獲得了送訊權時,係不會意識到母台之狀態之時程,接著喚醒訊框之送訊而發送上鏈訊框。
此外,關於喚醒訊框的送訊方法,係亦可如本技術的第2實施形態中所示,使用波束操控的方法。又,亦可如本技術的第4實施形態中所示,將上鏈訊框本身當作喚醒訊框。
又,亦可如本技術的第3實施形態中所示,省略信標訊框所致的往子台之通知,在遷移至LPL狀態的瞬間,藉由發送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以向子台進行通知。此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示於圖21。
〔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
圖21係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中的資訊處理裝置200所發送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的格式例的圖示。
此外,圖21中所示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係將圖13中所示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之一部分加以省略而 成者。具體而言,圖13中所示的LPL Start Time453及LPL Duration454係被省略。因此,關於與圖13中所示的狀態移行通知訊框共通的部分,係標示與圖13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這些說明之一部分。
如此,在本技術的第5實施形態中,可以簡化狀態移行通知訊框中所儲存的資訊。
此處,先前,雖然關於子台進入睡眠動作之機制的相關規格之擴充是有在進行,但必須總是待接來自旗下子台之上鏈送訊的母台,基本上無法進入睡眠。尤其是,在有許多干擾的密集環境中,處於待接狀態的母台,係即使本蜂巢網內之通訊較少,仍會處於頻繁接收到來自重疊之BSS(OBSS)的許多抵達封包的狀態,導致強制性地消耗掉收訊所需之電力。例如,收訊狀態,係經常需要待接狀態之約2倍左右的耗電量。又,近年來,行動AP(Access Point)之利用係增加,母台的省電化係很重要。
又,在Wi-Fi P2P規格中,母台係可依照預定的時程與規則而進入睡眠模式。然而,母台係在睡眠中不進行任何收訊,因此支援該機能的子台也無法在該睡眠中進行送訊。如此,母台進入睡眠模式的期間,就完全無法進行任何上鏈送訊,恐怕會導致具有緊急性之上鏈送訊被延遲。
相對於此,在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中,母台,係隨應於來自上層的省電之要求,將動作模 式從通常模式切換至省電待接模式。然後,在省電待接模式中,令封包偵測閾值上升,使得封包難以被偵測出而降低收訊電力。又,母台係將LPL狀態之時程資訊及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旗下子台。又,旗下子台,係基於這些資訊來進行訊號處理,就可在母台的LPL狀態之時間帶中進行緊急的上鏈送訊。藉此,可兼顧母台的省電化、與來自子台之上鏈送訊時序之自由度。
亦即,在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中,係於IEEE802.11ax之母台中,係設定隨應於電池剩餘量等之所定條件來調整封包偵測閾值的省電待接模式,可將用來實現LPL狀態所需之訊號處理,提供給子台。
如此,若依據本技術的實施形態,則在隨機存取型的通訊系統中,母台係可降低動作時的耗電量,且可待接來自子台之重要的封包。
又,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所示的母台中的各處理(用來降低動作時的耗電量所需之各處理),係亦可適用於子台。亦即,亦可將母台中的各處理(用來降低動作時的耗電量所需之各處理),為了降低子台動作時之耗電量之目的而加以使用。藉此,於子台中也可設定和母台相同的省電待接模式。
如此,將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適用於子台時,係在通知中不使用信標訊框,而可在通知中使用其他訊框(例如單點傳播的管理訊框)。又,關於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所示的母台及子台間之收 授,係可藉由將上鏈及下鏈予以置換來實現。
又,在本技術的第1乃至第5實施形態中,雖然只針對母台側的省電化(節能)的相關部分加以說明,但亦可同時實施先前規格就有的子台側之省電化的機制。
又,在本技術的各實施形態中,雖然展示有主從關係的複數資訊處理裝置之例子,但即使像是網目網路這類,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是具有對等關係的這類連接,仍可適用本技術的各實施形態。
<6.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資訊處理裝置100乃至103、200、201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資訊處理裝置200、201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6-1.第1應用例〕
圖22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 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 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目標。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2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2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2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3所說明的控制部25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 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6-2.第2應用例〕
圖23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目標。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3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3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3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3所說明的控制部25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的資訊處理裝置200、201,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6-3.第3應用例〕
圖24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 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登錄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目標。天線 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24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3所說明的控制部250,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
此外,上述的實施形態係例示用以將本技術予以實現化所需之一例,實施形態中的事項、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發明特定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同樣地,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發明特定事項、和標示和其同一名稱的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中的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但是,本技術係不限定於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宗旨的範圍內,可對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形而加以實現。
又,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處理程序,係可視為具有這些一連串程序的方法,又,亦可視為,用來使電腦執行這些一連串程序所需的程式乃至於記憶該程式的記錄媒體。作為該記錄媒體,係可使用例如CD(Compact Disc)、MD(Mini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記憶卡、藍光碟片(Blu-ray(註冊商標)Disc)等。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又,亦可還有其他的效果。
此外,本技術係亦可視為如下之構成。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以下控制: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藉由切換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進行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且為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的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以改變封包偵測條件。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第1待接模式係為低耗電量待接模式。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4)
如前記(1)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設定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期間,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5)
如前記(1)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6)
如前記(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且該當所被偵測到的封包是要求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的解除要求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7)
如前記(1)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所定條件的情況下,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
(8)
如前記(7)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電池剩餘量是低於作為基準的第1閾值的情況下,受理了用來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的情況下,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被發送之所望資料量是少於作為基準的第2閾值的情況下,或者,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致之干擾資料量是多於作為基準的第3閾值的情況下,判斷為滿足前記所定條件。
(9)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 制部,係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前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抑制前記封包之送訊。
(11)
如前記(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前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在有應發送給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存在時,則將用來要求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所需之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調整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之送訊功率的處理然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前記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包含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14)
如前記(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 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波束操控處理然後將前記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用來通知這是進行過前記波束操控處理之送訊所需之資訊,包含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16)
如前記(11)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僅把優先度高於作為基準之閾值的封包,視為應發送給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
(17)
如前記(11)至(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內,含入用來識別前記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雙方所屬之網路所需之網路識別元、與用來識別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需之終端識別元之其中至少1者而發送。
(18)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進行以下控制: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藉由切換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進行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且為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的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 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以改變封包偵測條件。
(19)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
10‧‧‧通訊系統
11、12‧‧‧點線的圓
100~103‧‧‧資訊處理裝置(子台)
200、201‧‧‧資訊處理裝置(母台)

Claims (19)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進行以下控制: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藉由切換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進行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且為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的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以改變封包偵測條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第1待接模式係為低耗電量待接模式。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的時序上,將設定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期間,通知給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時偵測到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且該當所被偵測到的封包是要求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的解除要求封包的情況下,則切換成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滿足所定條件的情況下,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電池剩餘量是低於作為基準的第1閾值的情況下,受理了用來設定前記第1待接模式所需之使用者操作的情況下,從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被發送之所望資料量是少於作為基準的第2閾值的情況下,或者,其他資訊處理裝置所致之干擾資料量是多於作為基準的第3閾值的情況下,判斷為滿足前記所定條件。
  9.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控制部,其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前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抑制前記封包之送訊。
  11.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在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之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是被當作前記封包偵測條件而使用的期間,在有應發送給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存在時,則將用來要求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之使用解除所需 之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調整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之送訊功率的處理然後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前記送訊功率之有關資訊,包含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14.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進行波束操控處理然後將前記解除要求封包發送至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使其於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中會成為超過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的收訊位準。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將用來通知這是進行過前記波束操控處理之送訊所需之資訊,包含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中而發送。
  16.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第2封包偵測閾值被使用的期間,僅把優先度高於作為基準之閾值的封包,視為應發送給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封包。
  17.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解除要求封包內,含入用來識別前記資訊處理裝置及前記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之雙方所屬之網路 所需之網路識別元、與用來識別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需之終端識別元之其中至少1者而發送。
  18.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進行以下控制: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藉由切換用來與封包之收訊位準進行比較所需的封包偵測閾值且為通常待機狀態下所被使用的第1封包偵測閾值、和封包偵測機率是比前記第1封包偵測閾值還低之值的第2封包偵測閾值,以改變封包偵測條件。
  19.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在第1待接模式被設定時,基於令封包偵測條件改變的來自其他資訊處理裝置的通知,來控制封包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
TW105105490A 2015-03-06 2016-02-24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TW201703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610 2015-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3569A true TW201703569A (zh) 2017-01-16

Family

ID=5687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490A TW201703569A (zh) 2015-03-06 2016-02-24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9212B2 (zh)
EP (1) EP3267738B1 (zh)
JP (1) JP6777067B2 (zh)
CN (1) CN107409356B (zh)
MX (1) MX2017011035A (zh)
RU (1) RU2017130698A (zh)
SG (1) SG11201705043PA (zh)
TW (1) TW201703569A (zh)
WO (1) WO20161432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9644B2 (en) * 2016-05-10 2020-03-31 Zte Corporation Low pow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801233B (zh) * 2016-09-01 2020-11-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11512677B (zh) * 2018-01-11 2023-10-0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低功率多用户传输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7859378A (zh) * 2022-08-09 2024-04-09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低功耗监听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3298B1 (ko) * 2006-10-16 2008-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수신기 기반의 휴대 단말을 위한 수신 모드 선택 방법
CN101365167B (zh) * 2007-08-10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递连续分组连接的不连续发送和不连续接收参数的方法
CN101500299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不连续接收状态下的上行发送方法
KR101836385B1 (ko) 2011-11-14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전력 절감 장치 및 방법
US8934577B1 (en) * 2011-11-21 2015-01-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ias current control for a radio frequency unit of a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JP2013247650A (ja) 2012-05-29 2013-12-09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313741B2 (en) * 2012-12-29 2016-04-1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coordinat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182781B2 (ja) 2013-02-15 2017-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356B (zh) 2020-12-22
MX2017011035A (es) 2017-11-10
CN107409356A (zh) 2017-11-28
EP3267738A4 (en) 2019-01-23
JPWO2016143232A1 (ja) 2017-12-14
SG11201705043PA (en) 2017-07-28
US10299212B2 (en) 2019-05-21
JP6777067B2 (ja) 2020-10-28
US20170374621A1 (en) 2017-12-28
EP3267738B1 (en) 2021-02-24
EP3267738A1 (en) 2018-01-10
RU2017130698A (ru) 2019-03-01
WO2016143232A1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8642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O20160022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83554B (zh) 資訊處理設備及資訊處理方法
TWI702875B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TW201703569A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
US2021018556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6465397B (zh) 终端设备、基站和程序
JP7200934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05784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83314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