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9356A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9356A
CN107409356A CN201580077183.XA CN201580077183A CN107409356A CN 107409356 A CN107409356 A CN 107409356A CN 201580077183 A CN201580077183 A CN 201580077183A CN 107409356 A CN107409356 A CN 107409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value
processing device
packet
control unit
mess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1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9356B (zh
Inventor
板垣竹识
森冈裕
森冈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减少电力消耗,并且适当地进行待机。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控制是通过切换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来进行的。另外,所述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是与分组的接收电平比较的分组检测阈值。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利用无线通信交换信息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无线通信交换信息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作为与无线局域网(LAN)相关的标准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已普及。另外,各种设备具有这种功能,并且考虑到搭载到电源有限的设备,与电力消耗的减少相关的IEEE 802.11标准的扩展一直在继续。
此外,提出了其中多个无线设备不经过路由器地以对等(P2P)方式相互无线连接,并直接交换数据的标准(Wi-Fi Direct(Wi-Fi P2P规范))。
在Wi-Fi Direct中,定义了缺席通知(NoA),作为把起无线主设备作用的无线设备(群组所有者(GO))变更为睡眠模式的协议。具体地,GO利用例如信标,预先把例如睡眠开始时间和睡眠时期通知客户端,从而设定睡眠模式。
作为与NoA相关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利用NoA,进行节电模式的便携式终端(例如,专利文献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10634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按照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中,主站可把例如睡眠开始时间和睡眠时期通知从属站,从而可设定节电模式。
然而,当在主站中设定节电模式时,从属站难以进行上行链路发送。于是,认为即使在从属站中存在紧急数据的情况下,从属站也难以利用上行链路通信,把所述紧急数据发送给主站。因而,当在主站中设定节电模式时,存在来自从属站的紧急上行链路发送将被延迟的顾虑。因此,对主站来说重要的是减少电力消耗,并且适当待机,以便接收来自从属站的数据。
鉴于上述问题,产生了本技术,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减少电力消耗,并且为数据而适当待机。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本技术。按照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致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切换,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与分组的接收电平比较。另外,按照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使计算机进行所述方法的程序。这样,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分组检测条件。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待机模式可以是低电力消耗待机模式。这样,能够设定低电力消耗待机模式。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这样,能够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设定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期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这样,能够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设定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期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这样,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的情况下,能够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并且检测到的分组是请求解除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这样,在检测到的分组是解除请求分组的情况下,能够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在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可设定第一待机模式。这样,在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设定第一待机模式。
另外,在第一方面中,在剩余电池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收到用于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期望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干扰数据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判断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这样,在剩余电池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收到用于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期望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干扰数据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另外,按照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此外,按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使计算机进行所述方法的程序。这样,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信号处理和处理分组的发送时间。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当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用作分组检测条件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可抑制分组的发送。这样,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抑制分组的发送。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如果当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用作分组检测条件的时候,存在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那么所述控制单元可向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请求解除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这样,如果当在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存在待发送给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那么能够向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解除请求分组。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可进行调整解除请求分组的发送功率,以致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处理,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这样,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能够进行调整解除请求分组的发送功率,以致在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处理,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把与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所述解除请求分组。这样,能够把与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所述解除请求分组。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可进行波束调向处理,以致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这样,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能够进行波束调向处理,以致在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把用于通知在发送中进行了波束调向处理的信息插入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解除请求分组。这样,能够把用于通知在发送中进行了波束调向处理的信息插入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解除请求分组。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只把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分组用作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这样,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能够只把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分组用作待发送给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
另外,在第二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把用于识别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和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两者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终端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插入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该解除请求分组。这样,能够把用于识别包括信息处理设备和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两者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用于识别信息处理设备的终端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插入解除请求分组的物理层中,并发送该解除请求分组。
发明效果
按照本技术,能够获得减少电力消耗,并且为数据而适当待机的有益效果。注意,记载在这里的效果未必受限,可以是记载在本公开中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10的构成的例子的示图。
图2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10的构成的例子的示图。
图3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4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操作模式的变化的例子的示图。
图5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图6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形成通信系统10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处理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7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和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图12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图14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图18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和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9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0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1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图22是图解说明智能电话机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3是图解说明车载导航设备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4是图解说明无线接入点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现本技术的方式(下面称为实施例)。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其中主站在节电待机模式下,切换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例子)
2.第二实施例(其中节电待机模式下的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不同于信标间隔的例子,和唤醒帧的发送的另一个例子)
3.第三实施例(其中主站判断节电待机模式下的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切换,并把判断结果通知从属站的例子)
4.第四实施例(其中唤醒帧的发送被省略的例子)
5.第五实施例(其中主站在节电待机模式下,总是处于LPL状态的例子)
6.应用例
<1.第一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构成的例子]
图1和2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10的构成的例子的示图。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是随机接入无线系统。
通信系统10包括信息处理设备(从属站)100-103,及信息处理设备(主站)200和201。注意在下面,从属站和主站的表述将被适当省略。
在图1和2中,假定建立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1与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的连接,并建立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与信息处理设备201之间的连接。
另外,虚线圆11和13示意指示当应用从属站(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1)的发送功率时的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的信号检测范围。此外,虚线圆12和14示意指示当应用从属站(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的发送功率时的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1)的信号检测范围。
具体地,图1图解说明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处于唤醒状态的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范围11和12。另外,图2图解说明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处于低功率侦听(LPL)状态的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范围13和14。此外,唤醒状态和LPL状态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
信息处理设备100-103例如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例如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固定或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无线通信设备)。
这里,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是诸如智能电话机、移动电话机或平板终端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另外,固定信息处理设备是诸如接入点或基站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
另外,假定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具有例如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LAN)标准的通信功能。例如,无线保真(Wi-Fi)、Wi-Fi Direct和Wi-Fi CERTIFIED Miracast规范(技术规范名称:Wi-Fi Display)可以用作无线LAN。另外,可以进行利用其他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
此外,假定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起主站(主设备)作用,而信息处理设备100-103起从属站(从属设备)作用。另外,假定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起接入点作用,而信息处理设备100-103起在接入点控制之下的设备作用。即,图1图解说明其中存在2个无线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并且2个无线从属站(信息处理设备100-103)连接到每个主设备的例子。注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作为对象的系统构成不限于此。另外,图1图解说明包括2个无线主站和4个无线从属站的通信系统的例子。不过,无线主站的数目和无线从属站的数目不限于此。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可适用于包括3个或更多个无线主站(信息处理设备)的通信系统。此外,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可适用于包括3个或5个或更多个无线从属站(信息处理设备)的通信系统。
另外,对相互通信的2个信息处理设备之间的关系来说,所述2个信息处理设备之一可以是主站,而另一个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从属站。此外,2个信息处理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从属站之间的直接通信连接。
[信息处理设备(主站)的构成的例子]
图3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注意,由于信息处理设备100-103和201的功能构成(与无线通信相关的功能构成)与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构成大体类似,因此这里将不重复其说明。
信息处理设备200包括数据处理单元210、通信单元220、天线231和232、存储单元240、控制单元250和用户接口(UI)单元260。注意,图2图解说明其中信息处理设备200包括2组无线接口单元222及223,和天线231及232的例子。不过,信息处理设备200可包括1组或3组或更多组无线接口单元和天线。
数据处理单元210在控制单元250的控制下,处理各种数据。例如,当在存在从上层输入的数据的情况下的发送之时,数据处理单元210进行向数据添加报头的处理,或者向数据添加检错代码的处理,以生成用于无线发送的分组。随后,数据处理单元210把生成的分组提供给通信单元220。另外,例如,在从通信单元220收到输入的情况下,数据处理单元210进行报头分析处理、分组检错处理和重新排序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在数据处理单元210之上的协议层。
通信单元22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221、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及信道估计单元224。
信号处理单元221在控制单元250的控制下,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在发送之时,信号处理单元221根据控制单元250设定的编码和调制方案,对从数据处理单元210输入的数据进行诸如编码、交织和调制之类的信号处理。另外,例如,如果需要,那么信号处理单元221进行计算用于波束调向或波束成形的复数天线权重的信号处理。此外,例如,如果需要,那么信号处理单元221生成前导信号,并添加所述前导信号。随后,信号处理单元221把通过信号处理而获得的发送符号序列和复数天线权重提供给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
此外,在接收之时,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21对从无线接口单元222输入的接收符号序列,进行与发送时的处理相反的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210。另外,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21进行判定是否来自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的输入中,检测到分组的分组检测判定处理。具体地,信号处理单元221能够根据按照预先用标准定义的过程进行的相关运算的输出水平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判定分组的检测。下面,该阈值被称为“分组检测阈值”。
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连接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例如,在发送之时,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对来自信号处理单元221的输入,进行数/模变换、放大、滤波和上变频,并把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天线231和232。
另外,如图3中图解所示,在存在多个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的情况下,如果需要,那么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进行把来自信号处理单元221的输入乘以复数天线权重的处理。这样,能够实现沿特定方向增大增益的波束调向(或者在特定位置处增大增益的波束成形)。
此外,例如,在接收之时,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对来自天线231和232的输入,进行相反的处理,并把处理结果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21和信道估计单元224。
信道估计单元224根据从无线接口单元222和223输入的信号中的前导信号部分或训练信号部分,计算发送路径的复数信道增益信息。计算的复数信道增益信息通过控制单元250,用于信号处理单元221中的解调,或者如果需要,那么通过控制单元250,用于在信号处理单元221中计算复数天线权重。
存储单元240充当由控制单元250进行的数据处理中的工作区,或者起保存各种数据的存储介质的作用。例如,诸如非易失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光(MO)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可以用作存储单元240。另外,例如,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可擦可编程ROM(EPROM)可以用作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此外,例如,硬盘或盘状磁盘可以用作所述磁盘。此外,例如,压缩光盘(CD)、可记录式数字通用光盘(DVD-R)或者蓝光光盘(BD(注册商标))可以用作所述光盘。
控制单元250控制数据处理单元210和通信单元220每一个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例如,控制单元250进行单元之间的信息的交换、通信参数的设定以及数据处理单元210中的分组的调度。
例如,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低电力消耗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0进行控制,以致分组检测条件被改变。注意,节电待机模式是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待机模式的例子。例如,控制单元250可把将与分组的接收电平相比的分组检测阈值变更为分组检测条件。另外,例如,控制单元250切换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切换的例子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
UI单元260是用于信息处理设备200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接口。例如,UI单元260包括用户用于输入操作输入的操作单元,和向用户呈现信息的输出单元(例如,显示单元或语音输出单元)。例如,UI单元260是利用诸如开关、按钮或触摸面板之类的操作部件实现的。
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信息处理设备200主要用作主站,而信息处理设备100主要用作从属站。
[主站中的操作模式的变化的例子]
图4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操作模式的变化的例子的示图。注意在图4中,水平轴是时间轴。具体地,图4的a图解说明通常模式500和节电待机模式510之间的变化的例子,图4的b图解说明节电待机模式510下的状态(唤醒状态和低功率侦听(LPL)状态)的变化的例子。
这里,作为主站的待机状态,定义了两种状态,即,唤醒状态和LPL状态。在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下,主站中的模拟电路和前导信号相关器都一起工作。然而,在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下,用于分组检测处理的信号电平彼此不同。具体地,在LPL状态下,应用与唤醒状态下相比,检测条件更严格的分组检测阈值。例如,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可以是-62dBm,而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可以是-82dBm。另外,这里,给出其中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和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为固定值的例子。不过,例如,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可在一定范围中变动。此外,可对所述变动施加偏移量,以致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也可在一定范围中变动。
此外,通常模式500是其中信息处理设备始终处于唤醒状态的待机模式。相反,节电待机模式510是其中交替改变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待机模式。
如图4的a中图解所示,在信息处理设备200中,设定通常模式500和节电待机模式510之一。例如,在设定通常模式500的情况下,当输出模式变更触发520时,设定节电待机模式510。另外,在一些条件(设定时间和模式变更触发)被满足的情况下,模式从节电待机模式510切换到通常模式。
另外,如图4的b中图解所示,当设定节电待机模式510时,按照由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图6中图解所示)决定的时间表,交替切换唤醒状态511、513和515,及LPL状态512和514。
这种情况下,在唤醒状态511下,由于分组检测阈值较小,因此到来的干扰帧531和532被检测出,并进行接收操作。然而,在LPL状态512下,由于分组检测阈值较大,因此能够降低检测出到来的干扰帧533和534的概率。于是,在LPL状态512下,能够降低到来的干扰帧533和534将被检测出并进行接收操作的概率。注意,在图4的b中,其中检测出分组的状态用虚线矩形535、536、542和544表示,而其中未检测出分组的状态用叉形(×)537和538表示。
这里,在对于状态为LPL状态516的时期,检测出唤醒帧541的情况下,状态从LPL状态516变更到唤醒状态517。在唤醒状态517下,接收从已发送唤醒帧541的从属站发送的数据543。另外,在来自已发送唤醒帧541的从属站的数据542的发送结束的情况下,状态从唤醒状态517变更到LPL状态518。随后,到检测出新的唤醒帧为止,按照由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图6中图解所示)决定的时间表,交替切换唤醒状态517和LPL状态518。
因而,对于状态为LPL状态的时期,能够降低检测出到来的干扰并进行接收操作的概率。于是,对于状态为LPL状态的时期,为接收处理消耗的电力会小于在唤醒状态下消耗的电力。另外,例如,即使在其中存在大量的到来干扰的环境中,对于状态为LPL状态的时期,也能够降低检测出到来的干扰并进行接收操作的概率,从而为接收处理消耗的电力会小于在唤醒状态下消耗的电力。
如上所述,图1图解示出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处于唤醒状态的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范围11和12。另外,图2图解说明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处于LPL状态的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范围13和14。
如图2中图解所示,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处于LPL状态的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范围13和14比图1中图解所示的信号检测范围11和12窄。于是,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可降低检测从其他基本服务集(BSS)发送的数据的概率。然而,存在主站(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不检测从主BSS发送的数据的可能性。例如,在图2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信息处理设备101和103在信号检测范围之外。于是,对信息处理设备101和103来说,重要的是维持进行必要通信的状况。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给出其中主站可减少电力消耗,并且可适当待机,以便接收来自从属站的数据的例子。
[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
图5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信标帧包括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401、媒体访问控制(MAC)报头402、有效负载403和帧检验序列(FCS)404。
有效负载403包括TX功率信息410和低功率侦听420。
TX功率信息410包括要素ID 411、长度412和TX功率413。另外,TX功率信息410是始终设置的字段。
要素ID 411是保存指示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已被保存的要素ID的字段。
长度412是保存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的要素的长度的字段。
TX功率413是保存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的字段。
低功率侦听420包括要素ID 421、长度422、唤醒持续时间423和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24。另外,低功率侦听420是在主站被设定成节电待机模式之时添加的字段。
要素ID 421是保存指示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信息已被保存的要素ID的字段。
长度422是保存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信息的要素的长度的字段。
唤醒持续时间423是保存与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的时间表(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下的时间表)相关的信息的字段。例如,作为与时间表相关的信息,可以保存唤醒持续时间。
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24是保存与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的分组检测条件相关的信息的字段。例如,作为与分组检测条件相关的信息,可以保存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
因而,主站把利用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图6中图解所示)决定的参数(例如,节电待机模式下的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和唤醒持续时间)插入信标帧中,并向其从属站通知所述信标帧。另外,主站把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信标帧中,并向其从属站通知所述信标帧。
当收到信标帧时,从属站可根据包含在信标帧中的低功率侦听420,核实主站已变更成节电待机模式。随后,从属站获得节电待机模式下的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和唤醒持续时间,并把获得的信息保存在其中。
[通信的例子]
图6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形成通信系统10的各个设备中的通信处理的例子的序列图。图6图解说明为本技术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所共有的处理的流程。
另外,在图6中,在信息处理设备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进行的各个处理被分成4个阶段,并进行说明。即,处理被分成节电待机模式变化判断处理、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节电待机处理和发送处理4个阶段,并进行说明。注意,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将说明每个阶段。不过,对于各个阶段的组合,本技术也可适用于超出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
注意在图6中,作为主站和从属站之间的关系,只例示了信息处理设备100和信息处理设备200之间的关系。不过,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上述关系。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节电待机模式变化判断处理(301)。节电待机模式变化判断处理将参考图7详细说明。
随后,在信息处理设备200和信息处理设备100之间,进行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302)。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将参考图8详细说明。
随后,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节电待机处理(303)。节电待机处理将参考图9详细说明。
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发送处理(304)。所述发送处理将参考图10详细说明。
[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操作的例子]
如图4中图解所示,主站判断是否切换节电待机模式和通常模式。下面,说明判断标准的例子。
图7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判断在信息处理设备200中,是否设定了通常模式(步骤S701)。
在设定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701),控制单元250判断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剩余电池电量是否小于阈值(步骤S702)。例如,满电池充电的约30%可被设定为所述阈值。在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剩余电池电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2),控制单元250判断把操作模式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步骤S706)。
在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剩余电池电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2),控制单元250判断是否收到变更操作模式的请求(步骤S703)。例如,控制单元250判断是否通过UI单元260,进行了变更操作模式的操作(要求模式变更的明确UI操作)。在收到变更操作模式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703),控制单元250判断把操作模式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步骤S706)。
在不存在变更操作模式的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703),控制单元250判断单位时间内,从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检测的上行链路分组的量(上行链路通信量)是否小于阈值(步骤S704)。在上行链路分组的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4),控制单元250判断把操作模式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步骤S706)。
在上行链路分组的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4),控制单元250判断单位时间内检测的从OBSS发送的分组的量(干扰通信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步骤S705)。注意,OBSS意味交叠BSS。在分组的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5),控制单元250判断把操作模式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步骤S706)。另外,在分组的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05),处理返回步骤S701。
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701),控制单元250进入步骤S707,根据如上所述的相同判断标准,判断是否把操作模式变更为通常模式(步骤S707-S711)。
因而,主站始终根据各个判断标准,判断是否变更操作模式。注意,图7图解说明其中控制单元根据4个判断标准,判断是否变更操作模式的例子。然而,可以使用这些判断标准中的一些判断标准,或者可以使用其他判断标准。
因而,在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0可设定节电待机模式。
[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操作的例子]
图8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和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8图解说明其中在决定把操作模式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之后,信息处理设备200决定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参数的例子。具体地,图8图解说明其中作为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参数,决定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及LPL状态时间表(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时间表)的例子。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决定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及LPL状态时间表(步骤S721)。具体地,控制单元250根据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各项信息,决定以致节电待机模式下的接收状态的时间率(time rate)等于或小于阈值的各个参数。例如,根据过去的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的记录,能够决定各个参数。例如,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增大,以减小接收状态的时间率。另外,LPL状态的时间增大,以减小接收状态的时间率。
下面,说明各个参数的计算的具体例子。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预先收集过去检测的分组的RSSI信息。随后,控制单元250参照RSSI信息的记录,根据各个RSSI的发生频度的样本,获得RSSI的累积概率分布C(p)。这里,假定C(p)指示水平等于或大于p的RSSI的概率。
随后,控制单元250决定节电待机模式下的目标接收时间率R_Rx。例如,根据信息处理设备200的剩余电池电量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期望驱动时间,能够计算满足所述剩余电池电量和期望驱动时间的平均电力消耗。利用平均电力消耗与关于信息处理设备200在接收状态和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消耗的信息的组合,获得信息处理设备200处于接收状态的时间率的容许值。
例如,在期望20%的接收状态时间率的情况下,R_Rx为0.2。随后,决定LPL状态时间率L(在0~1的范围中),和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以致R_Rx满足下式1:
R_Rx=(1-L)×C(Th_Awake)+L×C(Th_LPL)...式1
这里,Th_Awake是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另外,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Awake可类似于在通常模式下使用的分组检测阈值。注意,对于在通常模式下使用的分组检测阈值,通常使用-82dBm(每20MHz)的值,作为参照值。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给出了其中使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等于信标间隔地进行控制的例子。信标间隔中的唤醒持续时间是根据LPL状态时间率L和信标间隔导出的。
随后,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把决定的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及唤醒持续时间)保存在信标帧中,并把所述信标帧通知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控制下的从属站(步骤S722)。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50把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发送功率信息)保存在信标帧中,并把该信标帧通知从属站(步骤S722)。例如,在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中,发送功率信息保存在TX功率413中,唤醒持续时间保存在唤醒持续时间423中。类似地,在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中,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保存在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24中。
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把决定的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及唤醒持续时间)记录在存储单元240中。
此外,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步骤S273)。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根据在接收的信标帧中是否存在低功率侦听420(参见图5),判断信息处理设备200是否已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
图8图解说明其中信息处理设备200把低功率侦听420(图5中图解所示)插入信标帧中,并发送该信标帧的例子。于是,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根据接收的信标帧,核实信息处理设备200已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
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获得包含在接收的信标帧中的各个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及唤醒持续时间),并把获得的参数记录在存储单元中(步骤S724)。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根据接收信标帧的接收强度(接收电平),和保存在信标帧的Tx功率413(图5中图解所示)中的发送功率信息,估计传播衰减。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把估计的传播衰减记录在存储单元中。
因而,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之时,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通知信息处理设备100。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在节电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与设定第二分组检测阈值(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时期相关的信息(唤醒持续时间),通知信息处理设备100。
注意,在图8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决定的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及唤醒持续时间)和发送功率信息被插入信标帧中,所述信标帧被发送。然而,主站的控制单元可把其他各种帧通知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另外,在图8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发送唤醒持续时间,作为与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时间表相关的信息。然而,可以使用其他各种信息,只要它们能够指定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时间表即可。
此外,在式1中L为1的情况下,信标帧中的低功率侦听420的唤醒持续时间423可被省略。该例子将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说明。
[节电待机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主站)]
图9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9图解说明在信息处理设备200中,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的操作的例子。
这里,如图4中图解所示,在信息处理设备200中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200按照预定时间表,切换唤醒信息和LPL状态,以改变分组检测阈值。另外,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假定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为信标间隔。此外,假定节电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的唤醒状态在收到信标之后立即开始。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根据保存在存储单元240中的LPL状态时间表,判定是否是变更为LPL状态的时候(步骤S731)。在不是变更为LPL状态的时候的情况下(步骤S731),控制单元250继续进行监视。
在是变更为LPL状态的时候的情况下(步骤S731),控制单元250把分组检测阈值从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变更为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步骤S732)。
随后,控制单元250判断是否已收到唤醒帧(步骤S733)。在未收到唤醒帧的情况下(步骤S733),处理进入步骤S738。
在收到唤醒帧的情况下(步骤S733),控制单元250判断该唤醒帧是否发送自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步骤S734)。在该唤醒帧不是发送自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情况下(步骤S734),处理进入步骤S738。
这里,唤醒帧是能够判定发送源是否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帧。例如,根据帧中的MAC报头或PLCP报头信息,能够判定发送源是否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例如,根据MAC报头中的发送器地址是否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或者MAC报头中的BSSID字段是否是主小区的,能够判定发送源是否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另外,例如,根据在PLCP报头中是否存在从属站标识信息或BSS标识信息,能够判定发送源是否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
另外,在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从其发送源是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帧中,检测唤醒帧。不过,可从任意帧检测唤醒帧。这种情况下,精度稍微降低,不过能够简化处理。
在从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发送了唤醒帧的情况下(步骤S734),控制单元250把分组检测阈值从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临时变更为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步骤S735)。因而,当主站在LPL状态下检测到唤醒帧时,它临时变更为唤醒状态。
因而,在主站临时变更为唤醒状态之后,控制单元250把所述唤醒状态维持从唤醒帧的接收到帧控制字段中的更多数据(More data)比特为0的帧的接收的时间段(period)。即,在设定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0继续接收数据。
随后,控制单元250判断是否收到帧控制字段中的更多数据比特为0的帧(步骤S736)。在未收到帧控制字段中的更多数据比特为0的帧的情况下(步骤S736),控制单元250继续进行监视。
在收到更多数据比特为0的帧的情况下(步骤S736),控制单元250使分组检测阈值从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恢复为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步骤S737)。即,在收到更多数据比特为0的帧的情况下,主站再次变更为LPL状态。
随后,控制单元250根据保存在存储单元240中的LPL状态时间表,判断是否是时候变更为唤醒状态(步骤S738)。在不是时候变更为唤醒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738),处理返回步骤S733。
在是时候变更为唤醒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738),控制单元250把分组检测阈值从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变更为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步骤S739)。
随后,控制单元250判断是否设定了通常模式(步骤S740)。随后,在设定了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740),控制单元250结束节电待机处理的操作。另一方面,在未设定通常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740),处理返回步骤S731。注意,步骤S731-S74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控制处理的例子。
因而,在使用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之时检测到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0切换成使用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唤醒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然而,在检测到的分组不是请求解除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解除LPL状态)的解除请求分组(唤醒帧)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50继续使用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
[发送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从属站)]
图10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判断是否生成了上行链路发送请求,并且获得了发送权(步骤S741)。这里,获得了发送权的状态意味避免冲突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A)算法中的帧间间隔(IFS)等待时间和IFS等待时间之后的随机退避时间已满期,从而可发送分组的状态。
在未生成上行链路发送请求的情况下,或者在生成了上行链路发送请求,但还未获得发送权的情况下(步骤S741),控制单元继续进行监视。
在生成了上行链路发送请求,并且获得了发送权的情况下(步骤S741),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判断主站是否处于LPL状态(步骤S742)。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参照LPL状态的时间表,根据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与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时间表相关的信息(唤醒持续时间),判断主站是否处于LPL状态。
在主站未处于LPL状态的情况下(在主站处于唤醒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742),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发送与上行链路发送请求对应的帧(上行链路帧)(步骤S743)。
在主站处于LPL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742),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根据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判断是否延迟上行链路帧的发送(步骤S744)。
这里,作为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可以使用IEEE 802.11中的接入类别标签(AC)的种类,或者IEEE 802.1D的用户优先级(UP)的值。例如,在AC为AC_VO或AC_VI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高。此外,例如,在UP等于或大于4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高。另外,例如,根据上行链路帧的种类,可以判断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是否高。例如,在上行链路帧为管理帧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高。
在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44),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生成唤醒帧(步骤S745)。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增大发送功率,以便大于主站的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然后发送所述唤醒帧(步骤S746)。
这里,处理所述唤醒帧,以致在主站中,接收电平增大,随后发送所述唤醒帧,以致其中在LPL状态下分组检测阈值被增大的主站能够接收所述唤醒帧。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发送其发送功率被增大以致大于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帧,作为所述唤醒帧。
具体地,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根据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传播衰减(估计值)和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判断可被主站检测的发送功率水平。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按可被主站检测的发送功率水平,发送唤醒帧。
这里,唤醒帧可以是专用帧或者其他帧(例如,请求送(RTS)帧)。另外,由于唤醒帧主要用于使主站恢复唤醒状态,因此唤醒帧优选是短帧。
注意,在BSS标识信息或从属站标识信息被保存在唤醒帧的PLCP层中的情况下,其中主站的接收电平被增大(发送功率可被调整)的范围可以仅仅局限于PLCP前导信号部分。
此外,增大的发送功率的值可被保存在唤醒帧中,以便明确地通知主站所述唤醒帧已被发送。
因而,在唤醒帧被发送之后,主站预期恢复唤醒状态。于是,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使发送功率恢复通常状态的设定值,并发送上行链路帧(步骤S747)。这种情况下,在存在预定要发送的后续上行链路帧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把帧控制字段中的更多数据比特设定为1,并发送该上行链路帧。另一方面,当发送预定要发送的最后的上行链路帧时,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把更多数据比特设定为0,然后发送该上行链路帧。
在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44),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延迟唤醒帧的发送,直到主站变更为唤醒状态为止(步骤S748)。注意,步骤S741-S748是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的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的控制的例子。
因而,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根据来自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主站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例如,分组发送时间、信号处理和发送功率)。例如,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被使用的时候,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抑制分组的发送。然而,如果在主站中,使用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存在待发送给主站的分组,那么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向主站发送请求解除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唤醒帧)。这种情况下,在使用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只向主站发送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分组。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调整唤醒帧,以致在使用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主站能够检测到唤醒帧,并把该唤醒帧发送给主站。即,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调整唤醒帧的发送功率,以致接收电平高于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并把该唤醒帧发送给主站。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把与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唤醒帧中,随后发送该唤醒帧。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把包括主机设备和主站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主机设备的终端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唤醒帧(例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中,并发送该唤醒帧。
因而,按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对主站来说重要的是减少电力消耗,并且适当待机,以便接收来自从属站的数据。即,在主站和从属站之间,能够在减少电力消耗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必要的上行链路通信。
<2.第二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节电待机模式下的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为信标间隔的例子。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其中所述单位(LPL状态的控制单位)不同于信标间隔的例子。
另外,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在发送唤醒帧的情况下,发送功率被增大,以便增大接收电平的例子。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唤醒帧的发送的另一个例子。
注意,按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构成和例如图1中图解所示的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的构成大体相同。于是,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用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重复。
[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
图11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注意,除了信标帧的一部分被更改之外,图11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和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相同。于是,与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重复。
有效负载403包括TX功率信息410和低功率侦听430。
低功率侦听430包括要素ID 431、长度432、LPL超帧持续时间433、唤醒持续时间434和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35。另外,低功率侦听430是只有在主站中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才添加的字段。
注意,要素ID 431、长度432、唤醒持续时间434和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35与图5中图解所示的类似。
LPL超帧持续时间433是保存与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相关的信息(LPL超帧长度)的字段。
[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类似。于是,这里不再重复其说明。
[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操作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大体类似。然而,如图11中图解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信标帧通知的内容,和信标帧的格式。于是,将参考图8和11,说明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
到LPL状态时间率L(在0~1范围中的值)和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被决定为止,进行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被设定成不同于信标间隔。于是,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利用信标帧,把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一组切换的单位(LPL超帧)通知从属站(步骤S722)。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根据LPL状态时间率L和LPL超帧长度,导出唤醒持续时间。
此外,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把利用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其他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和唤醒持续时间)插入信标帧中,并把该信标帧发送给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步骤S722)。另外,主站把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信标帧中,从而把所述信息通知从属站(步骤S722)。
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获得包含在接收的信标帧中的各个参数,并把各个参数记录在存储单元中(步骤S724)。
注意,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把各个参数插入信标帧中,随后把该信标帧发送给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例子。然而,可利用不同种类的帧,向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通知各个参数。
[节电待机处理的例子(主站)]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节电待机处理(主站)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是,这里不再重复其说明。
[发送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从属站)]
图12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2是图10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2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51-S755、S757和S758)对应于图10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41-S745、S747和S748)。
在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高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54),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生成唤醒帧(步骤S755),然后发送该唤醒帧(步骤S756)。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作为增大接收电平的处理,主站利用借助多个天线的波束调向的增益,增大接收电平,而不增大发送功率(步骤S756)。另外,利用过去来自主站的接收(例如,信标帧的接收),可以计算用于波束调向的天线权重。
注意,在BSS标识信息或从属站标识信息保存在唤醒帧的PLCP层中的情况下,其中主站的接收电平被增大的范围(其中进行波束调向的范围)可以仅仅限于PLCP前导信号部分。这种情况下,指示进行波束调向的信息可被保存在帧中,以致主站认识到接收电平在帧中被改变。
因而,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利用波束调向,增大增益,以致增益大于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并把唤醒帧发送给主站。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把用于通知波束调向已进行的信息插入唤醒帧中,并发送该唤醒帧。
此外,可以既使用按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利用发送功率的调整,又使用按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利用波束调向的调整。
<3.第三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在节电待机模式下定期切换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例子。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将说明其中主站判断所述切换,并把判断结果通知从属站的例子。
注意,按照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构成和例如图1中图解所示的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的构成大体相同。于是,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用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重复其说明的一部分。
[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
图13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状态变化通知帧包括PLCP报头441、MAC报头442、有效负载443和帧检验序列(FCS)444。
有效负载443包括类别451、动作452、LPL开始时间453、LPL持续时间454、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55和TX功率456。
类别451是保存指示状态变化通知帧的信息的字段。
动作452是保存变更为LPL状态的通知的字段。
LPL开始时间453是保存LPL状态的开始时间的字段。注意,在状态变化通知帧被发送的时间可用作LPL状态的开始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省略LPL开始时间453。
LPL持续时间454是保存LPL状态的持续时间的字段。
低功率侦听阶段中的信号检测阈值455是保存在设定节电待机模式的情况下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字段。
TX功率456是保存与用于发送状态变化通知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的字段。注意,TX功率456可被省略。
[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类似。于是,这里不再重复其说明。
[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大体类似。不过,不借助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把利用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各个参数发送给从属站。注意,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中的Tx功率信息410可被通知给从属站。这种情况下,不添加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中的低功率侦听420。
此外,主站把利用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LPL状态的时间表信息保存在其存储单元中。
[节电待机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主站)]
图14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4是图9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4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61和S763-S771)对应于图9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31-S740)。
在是时候变更为LPL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761),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向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控制下的从属站,发送状态变化通知帧(步骤S762)。例如,控制单元250发送图13中图解所示的状态变化通知帧。因而,在变更为LPL状态之前,主站向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发送状态变化通知帧。随后,在发送状态变化通知帧之后,主站变更为LPL状态。
[发送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从属站)]
图15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5是图10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5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81和S783-S788)对应于图10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41和S743-S748)。
在已生成上行链路发送请求,并获得发送权的情况下(步骤S781),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从主站接收状态变化通知帧,并判断主站是否处于LPL状态(步骤S782)。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根据包含在状态变化通知帧中的各项信息,判断主站是否处于LPL状态。例如,控制单元可根据包含在状态变化通知帧中的LPL状态的开始时间(LPL开始时间453),和LPL状态的持续时间(LPL持续时间454),判断主站是否处于LPL状态。
因而,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获得用于确定主站处于LPL状态的时期的信息的手段。另外,与发送相关的处理可类似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此外,对于与发送相关的处理,可以应用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处理。
因而,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唤醒状态和LPL状态之间的切换在主站中不是定期进行的,主站根据主站的判断结果,变更为具有不同持续时间的状态。
<4.第四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在主站处于LPL状态的情况下,发送唤醒帧,然后发送上行链路帧的例子。不过,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将说明其中省略唤醒帧的发送的例子。
注意,按照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构成和例如图1中图解所示的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的构成大体相同。于是,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用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重复。
注意,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及节电待机处理(主站)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类似。于是,这里不再重复其说明。
[发送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从属站)]
图16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6是图10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6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91-S794和S796)对应于图10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41-S744和S748)。
在上行链路帧的优先级高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794),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发送上行链路帧(步骤S795)。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增大发送功率,以便高于主站的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然后发送上行链路帧(步骤S795)。
注意,在存在多个上行链路帧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可使发送功率恢复通常的发送功率,并发送第二个及后续的上行链路帧。此外,就用于增大主站中的接收电平的方法来说,和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一样,可以应用与波束调向相关的处理。
因而,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在从处于LPL状态的从属站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省略了唤醒帧的发送,而是发送上行链路帧,作为唤醒帧。于是,能够简化从属站的处理。
<5.第五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在节电待机模式下,切换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例子。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将说明其中在节电待机模式下,主站始终处于LPL状态的例子。
注意,按照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构成和例如图1中图解所示的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的构成大体相同。于是,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用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重复。
[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
图17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注意,除了信标帧的一部分被省略之外,图17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类似于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具体地,图5中图解所示的低功率侦听420中的唤醒持续时间423被省略。于是,和图5中图解所示的信标帧相同的组件用和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重复。
[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节电模式变化判断处理和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类似。于是,这里不再重复其说明。
[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操作的例子]
图18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和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参数决定和通知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8是图8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8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8图解说明其中信息处理设备(主站)200决定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随后决定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各个参数的例子。具体地,图18图解说明其中作为与节电待机模式相关的各个参数,主站只决定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的例子。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决定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步骤S801)。这里,其中在节电待机模式下主站始终处于LPL状态的情况对应于在上述式1中L为1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化从主站给从属站的通知的内容。
即,信息处理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50把决定的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保存在信标帧中,并向在信息处理设备200控制下的从属站通知该信标帧(步骤S802)。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50把与用于发送信标帧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保存在信标帧中,并通知该信标帧(步骤S802)。例如,如图17中图解所示,发送功率信息和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被保存在信标帧中。能够省略与唤醒状态和LPL状态的时间表相关的信息。
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信标帧(步骤S803)。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可根据接收的信标帧是否包括低功率侦听460(图17中图解所示),判断信息处理设备200是否已变更为节电待机模式。
图18图解说明其中信息处理设备200把低功率侦听460(图17中图解所示)插入信标帧中,并发送所述信标帧的例子。于是,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接收的信标帧,检查信息处理设备200是否已变更成节电待机模式。另外,在检测出到节电待机模式的变更之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判断在收到不包括低功率侦听460的信标帧之前,信息处理设备200始终处于LPL状态。
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获得包含在接收的信标帧中的各个参数(LPL状态的分组检测阈值Th_LPL),并把各个参数保存在存储单元中(步骤S804)。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标帧的接收强度(接收电平),和保存在该信标帧的Tx功率413(图17中图解所示)中的发送功率信息,估计传播衰减。随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单元把估计的传播衰减记录在存储单元中。
注意,类似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使用的帧不限于信标帧,其他帧可用于通知各项信息。
[节电待机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主站)]
图19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200进行的节电待机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19是图9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9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811-S817)对应于图9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32-S737和S740)。
因而,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除了收到唤醒帧,从而工作状态临时被变更成唤醒状态的情况之外,始终维持LPL状态。
[发送处理的操作的例子(从属站)]
图20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由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的发送处理的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注意,图20是图10的变形例。于是,将不重复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相同的组件的说明的一部分。
图19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821-S824)对应于图10中图解所示的过程(步骤S741和S745-S747)。
因而,在生成上行链路发送请求,并获得发送权的情况下,从属站在不知道主站的状态的时间表的情况下,在发送唤醒帧之后发送上行链路帧。
注意,对于发送唤醒帧的方法,可以使用利用波束调向的方法,如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另外,上行链路帧可以用作唤醒帧,如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
另外,如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利用信标帧给从属站的通知可被省略,可在操作模式被变更成LPL状态之时,发送状态变化通知帧,以把信息通知从属站。图21中图解说明了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
[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
图21是图解说明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从信息处理设备200发送的状态变化通知帧的格式的例子的示图。
注意,除了状态变化通知帧的一部分被省略之外,图21中图解所示的状态变化通知帧类似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状态变化通知帧。具体地,图13中图解所示的LPL开始时间453和LPL持续时间454被省略。于是,和图13中图解所示的状态变化通知帧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用和图13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说明的一部分将不再被重复。
因而,在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能够简化保存在状态变化通知帧中的信息。
这里,在现有技术中,与其中从属站进行睡眠操作的结构相关的标准已扩展。不过基本上,对需要始终等待来自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主站来说,难以变更为睡眠状态。特别地,在具有大量干扰的高密度环境中,即使当在主小区中通信量较小时,处于待机状态的主站也会由于来自交叠BSS(OBSS)的大量到来分组而频繁变更为接收状态,从而被迫为接收消耗电力。例如,通常,接收状态下所需的电力约为待机状态下所需的电力的2倍。另外,近年来,移动接入点(AP)的使用增多。重要的是减少主站的电力消耗。
另外,在Wi-Fi P2P标准中,主站可按照预定时间表和规则,变更为睡眠模式。然而,由于在睡眠模式下主站不接收任何数据,因此对应于该功能的从属站难以在睡眠模式下发送数据。因而,在主站处于睡眠模式的时候,难以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结果,存在在紧急情况下上行链路发送会被延迟的顾虑。
相反,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响应于来自上层的节电请求,主站把操作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成节电待机模式。随后,在节电待机模式下,主站增大分组检测阈值,使得难以检测到分组,从而减少接收电力。另外,主站把LPL状态的时间表信息和分组检测阈值通知其从属站。此外,在主站控制下的从属站能够根据信息进行信号处理,以在主站处于LPL状态的时候,进行紧急上行链路发送。于是,能够减少主站的电力消耗,和改善从属站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的灵活性。
即,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在基于IEEE 802.11ax的主站中,设定其中按照预定条件(比如剩余电池电量)调整分组检测阈值的节电待机模式,并且主站可向从属站提供用于实现LPL状态的信号处理。
因而,按照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随机接入通信系统中,主站能够减少工作期间的电力消耗,并且能够待机等待来自从属站的重要分组。
另外,记载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的主站的各个处理(用于减少工作期间的电力消耗的各个处理)可适用于从属站。即,从属站可利用主站的各个处理(用于减少工作期间的电力消耗的各个处理)来减少工作期间的电力消耗。这种情况下,类似于主站,在从属站中可设定节电待机模式。
因而,在把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应用于从属站的情况下,代替信标帧,把其他帧(例如,单播管理帧)用于通知。另外,可以切换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实现记载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的主站和从属站之间的交换。
此外,在本技术的第一到第五实施例中,只说明了与主站的电力消耗的减少(节电)相关的部分。不过,和用于减少主站的电力消耗的结构同时,可以实现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标准为基础的用于减少从属站的电力消耗的结构。
另外,在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多个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具有主-从关系的例子。不过,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可适用于其中如网状网中一样,关系平等地连接多个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
<6.应用例>
本公开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可被实现成移动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或数字照相机)、固定式终端(比如电视机、打印机、数字扫描仪或网络存储器)或者车载终端(比如车载导航设备)。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可被实现成进行机器间(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比如智能仪表、自动售货机、远程监视设备或者销售点(POS)终端。此外,信息处理设备100-103、200和201可以是设置在这些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均用一个小片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另一方面,例如,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可用具有路由器功能或者不具有路由器功能的无线LAN接入点(也被称为无线基站)实现。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可被实现成移动无线LAN路由器。此外,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可以是设置在这些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均用一个小片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6-1.第一应用例]
图22是图解说明本公开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机900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智能电话机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天线开关914、天线915、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片上系统(SoC),控制智能电话机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保存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及数据。存储装置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把外部设备(比如存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机900的接口。
摄像头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之类的成像元件,生成拍摄的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诸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麦克风908把输入智能电话机900的话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机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把从智能电话机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话音。
无线通信接口913支持诸如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可按照基础架构模式,通过无线LAN接入点与其他设备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按照ad hoc模式,或者诸如Wi-Fi Direct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直接与其他设备通信。注意,在Wi-Fi Direct中,不同于adhoc模式,两个终端之一充当接入点,并且在终端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一般可包括例如基带处理器、射频(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是其中集成保存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片模块。除了无线LAN方式以外,无线通信接口913还可支持其他种类的无线通信方式,比如近场无线通信方式、邻近无线通信方式或蜂窝通信方式。天线开关914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15具有单个天线单元或多个天线单元(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单元),并且由无线通信接口91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注意,智能电话机900不限于图22中图解所示的例子,并且可包括多个天线(例如,用于无线LAN的天线和用于邻近无线通信方式的天线)。这种情况下,可从智能电话机900的构成中,除去天线开关914。
总线917连接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和辅助控制器919。电池918通过图22中部分用虚线表示的馈电线,向图22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的各个部件供电。例如,辅助控制器919按睡眠模式,运行智能电话机900的最低必要功能。
在图22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中,参考图3说明的控制单元250可设置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中。另外,这些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可设置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
注意,处理器901可在应用层执行接入点功能,以使智能电话机900起无线接入点(软件AP)的作用。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具有无线接入点功能。
[6-2.第二应用例]
图23是图解说明本公开可适用于的车载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车载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天线开关934、天线935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车载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保存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及数据。
GPS模块924利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测量车载导航设备920的位置(比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诸如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数据接口926通过终端(未图示),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得在车辆中生成的数据,比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保存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比如CD或DVD)中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者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按照基础架构模式,通过无线LAN接入点与其他设备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按照ad hoc模式,或者诸如Wi-FiDirect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直接与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一般可包括例如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其中集成保存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片模块。除了无线LAN方式以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其他种类的无线通信方式,比如近场无线通信方式、邻近无线通信方式或蜂窝通信方式。天线开关934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35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单元,并且由无线通信接口93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注意,车载导航设备920不限于图2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并且可包括多个天线。这种情况下,可从车载导航设备920的构成中,除去天线开关934。
电池938通过图23中部分用虚线表示的馈电线,向图23中图解所示的车载导航设备920的各个部件供电。另外,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供给的电力。
在图23中图解所示的车载导航设备920中,参考图3说明的控制单元250可设置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另外,至少一些的功能可设置在处理器921中。
此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起信息处理设备200和201的作用,并且可提供与车辆中的用户的终端的无线连接。
另外,本公开可被实现成包括车载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比如车速、发动机转速和故障信息,并把生成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6-3.第三应用例]
图24是图解说明本公开可适用于的无线接入点950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无线接入点950包括控制器951、存储器952、输入设备954、显示设备955、网络接口957、无线通信接口963、天线开关964和天线965。
控制器951可以是例如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操作无线接入点950的网际协议(IP)层和更高各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接入限制、路由、加密、防火墙和日志管理)。存储器952包括RAM和ROM,并且保存由控制器95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路由表、加密密钥、安全设定和日志)。
输入设备954例如包括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显示设备955例如包括LED灯,并且显示无线接入点950的工作状态。
网络接口957是用于把无线接入点95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958的有线通信接口。网络接口957可具有多个连接端子。有线通信网络958可以是LAN(比如以太网(注册商标))或者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接口963支持诸如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一种或多种标准,并且作为接入点,提供与邻近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963一般可包括例如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是其中集成保存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片模块。天线开关964在包含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中的多个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6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65具有单个天线单元或多个天线单元,并且用于通过无线通信接口963,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在图24中图解所示的无线接入点950中,参考图3说明的控制单元250可设置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中。另外,各种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可设置在控制器951中。
注意,上述实施例是具体体现本技术的例子,实施例中的事项对应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特定事项。类似地,用相同名称表示的实施例中的事项和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特定事项彼此对应。不过,本技术不限于实施例,可以作出实施例的各种变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另外,记载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过程可被视为包括一系列处理的方法。此外,所述过程可被视为使计算机执行一系列处理的程序,或者保存所述程序的记录介质。例如,压缩光盘(CD)、迷你光盘(MD)、数字通用光盘(DVD)、存储卡或蓝光(注册商标)光盘可以用作所述记录介质。
注意,记载在说明书中的效果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可以获得其他效果。
注意,本技术可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致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切换,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与分组的接收电平相比较。
(2)按照(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待机模式是低电力消耗待机模式。
(3)按照(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4)按照(1)-(3)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设定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期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5)按照(1)-(4)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6)按照(1)-(5)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并且检测到的分组是请求解除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7)按照(1)-(6)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设定第一待机模式。
(8)按照(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剩余电池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收到用于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期望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干扰数据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
(10)按照(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当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作为分组检测条件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抑制分组的发送。
(11)按照(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当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作为分组检测条件的时候,存在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那么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请求解除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
(12)按照(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调整解除请求分组的发送功率,以致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处理,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13)按照(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与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所述解除请求分组。
(14)按照(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波束调向处理,以致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并把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15)按照(1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用于通知在发送中进行了波束调向处理的信息插入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解除请求分组。
(16)按照(11)-(15)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只把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分组用作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
(17)按照(11)-(16)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用于识别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和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两者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终端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插入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该解除请求分组。
(1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致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切换,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与分组的接收电平相比较。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
附图标记列表
10 通信系统
100-103 信息处理设备(从属站)
200,201 信息处理设备(主站)
210 数据处理单元
220 通信单元
221 信号处理单元
222,223 无线接口单元
224 信道估计单元
231,232 天线
240 存储单元
250 控制单元
260 UI单元
900 智能电话机
901 处理器
902 内存
903 存储器
904 外部连接接口
906 摄像头
907 传感器
908 麦克风
909 输入设备
910 显示设备
911 扬声器
913 无线通信接口
914 天线开关
915 天线
917 总线
918 电池
919 辅助控制器
920 车载导航设备
921 处理器
922 存储器
924 GPS模块
925 传感器
926 数据接口
927 内容播放器
928 存储介质接口
929 输入设备
930 显示设备
931 扬声器
933 无线通信接口
934 天线开关
935 天线
938 电池
941 车载网络
942 车辆侧模块
950 无线接入点
951 控制器
952 存储器
954 输入设备
955 显示设备
957 网络接口
958 无线通信网络
963 无线通信接口
964 天线开关
965 天线

Claims (19)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在设定第一待机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致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切换,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第一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与分组的接收电平相比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待机模式是低电力消耗待机模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之时,把设定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期通知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当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时候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把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成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当使用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时检测到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分组、并且检测到的分组是请求解除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把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切换为所述第一分组检测阈值。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所述第一待机模式。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剩余电池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用于设定所述第一待机模式的用户操作被接收的情况下、在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的期望数据的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干扰数据的量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
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当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作为分组检测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抑制分组的发送。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如果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使用指示比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作为分组检测条件时,存在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那么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发送请求解除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使用的解除请求分组。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调整所述解除请求分组的发送功率以使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的处理,并把所述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与所述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插入到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所述解除请求分组。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使用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波束调向处理,以使在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中接收电平高于所述第二分组检测阈值,并把所述解除请求分组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用于通知在发送中进行了波束调向处理的信息插入到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所述解除请求分组。
16.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在使用第二分组检测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只把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分组用作待发送给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分组。
17.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用于识别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和所述其他信息处理设备两者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用于识别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终端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所述解除请求分组中,并发送该解除请求分组。
1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分组检测阈值和指示比所述第一分组检测阈值低的分组检测概率的第二分组检测阈值被切换,以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第一和第二分组检测阈值与分组的接收电平相比较。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在第一待机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改变分组检测条件的通知,控制与分组的发送相关的处理。
CN201580077183.XA 2015-03-06 2015-12-25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409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610 2015-03-06
JP2015044610 2015-03-06
PCT/JP2015/086250 WO2016143232A1 (ja) 2015-03-06 2015-12-25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356A true CN107409356A (zh) 2017-11-28
CN107409356B CN107409356B (zh) 2020-12-22

Family

ID=5687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183.XA Active CN107409356B (zh) 2015-03-06 2015-12-25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9212B2 (zh)
EP (1) EP3267738B1 (zh)
JP (1) JP6777067B2 (zh)
CN (1) CN107409356B (zh)
MX (1) MX2017011035A (zh)
RU (1) RU2017130698A (zh)
SG (1) SG11201705043PA (zh)
TW (1) TW201703569A (zh)
WO (1) WO20161432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2677A (zh) * 2018-01-11 2020-08-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低功率多用户传输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9644B2 (en) * 2016-05-10 2020-03-31 Zte Corporation Low pow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801233B (zh) * 2016-09-01 2020-11-1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WO2024035449A1 (en) * 2022-08-09 2024-02-15 Zeku Technology (Shanghai) Corp.,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 low-power listening mod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0606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ceiver mode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two receivers
CN101365167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递连续分组连接的不连续发送和不连续接收参数的方法
CN101500299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不连续接收状态下的上行发送方法
JP2013247650A (ja) * 2012-05-29 2013-12-09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40185501A1 (en) * 2012-12-29 2014-07-03 Minyoung Park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coordinat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6385B1 (ko) 2011-11-14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전력 절감 장치 및 방법
US8934577B1 (en) * 2011-11-21 2015-01-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ias current control for a radio frequency unit of a 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JP6182781B2 (ja) 2013-02-15 2017-08-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0606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ceiver mode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two receivers
CN101365167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递连续分组连接的不连续发送和不连续接收参数的方法
CN101500299A (zh) * 2008-02-02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不连续接收状态下的上行发送方法
JP2013247650A (ja) * 2012-05-29 2013-12-09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40185501A1 (en) * 2012-12-29 2014-07-03 Minyoung Park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coordinat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2677A (zh) * 2018-01-11 2020-08-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低功率多用户传输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1512677B (zh) * 2018-01-11 2023-10-0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低功率多用户传输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7738B1 (en) 2021-02-24
US10299212B2 (en) 2019-05-21
TW201703569A (zh) 2017-01-16
US20170374621A1 (en) 2017-12-28
EP3267738A1 (en) 2018-01-10
JP6777067B2 (ja) 2020-10-28
WO2016143232A1 (ja) 2016-09-15
CN107409356B (zh) 2020-12-22
MX2017011035A (es) 2017-11-10
SG11201705043PA (en) 2017-07-28
RU2017130698A (ru) 2019-03-01
JPWO2016143232A1 (ja) 2017-12-14
EP3267738A4 (en) 2019-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149B (zh) 无线频谱监视和分析系统和方法
US10039009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terminal apparatus
EP3169133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328300B1 (ko) 전자 장치, 정보 처리 디바이스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CN106664603A (zh) 电子装置和方法
CN104247551B (zh) 用于基本服务集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5161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7409356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7926021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1438778B2 (en) Access point devic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845307A (zh)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7404701A (zh)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2200098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34927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8702785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RU276339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CN108476526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35335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353274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707933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141859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