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1746A -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1746A
TW201701746A TW104127617A TW104127617A TW201701746A TW 201701746 A TW201701746 A TW 201701746A TW 104127617 A TW104127617 A TW 104127617A TW 104127617 A TW104127617 A TW 104127617A TW 201701746 A TW201701746 A TW 2017017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torsion
row
shaft
se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7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5083B (zh
Inventor
An-Szu Hsu
Yang-Zhong Wu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US14/886,1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9915981B2/en
Priority to CN201520827692.7U priority patent/CN205154886U/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083B/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包括有關節器組;關節器組有主區(或稱中間區)、第一邊、第二邊和位在主區上的頂部區。關節器組具有位在主區的定軸部和導軸部,分別組合運動軸。關節器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形成有轉軸,第二邊形成有槽孔;使關節器的頂部區鄰接一(軟性)顯示模組。以及,關節器的導軸部定義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人員操作顯示模組開、合時,使轉軸形成轉動支點,運動軸可轉動的在導軸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相對移動。

Description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種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供組合於電子器物,應用關節器有轉軸和運動軸的組合,來配合電子器物的操作,使關節器產生運動之技術者。
應用因外力可往復轉動自如的樞軸或轉軸,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數位取像機、電子書等,使其蓋、顯示螢幕或觀景窗可轉動而具有開、閉作用,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97222022號「轉軸結構」、第96217011號「樞軸定位構件」、及第98207366號「樞軸結構」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為了使電子器物的顯示模組(例如,螢幕)及/或機體模組在使用方面具備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應用範圍,習知技藝也已揭露一種在顯示模組和機體模組之間設置雙轉軸,使顯示模組及/或機體模組可產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轉動角度的結構。例如,台灣第99211350號「雙樞軸樞紐器」、US 7512426 B2「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樞軸或樞鈕器在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習用樞軸器還無法組裝在可彎曲的軟性顯示螢幕或顯示模組上,來配合軟性屏幕的彎曲轉動。這是因為包括有下列的課題必須處理: 1.   如果習用樞軸器或轉軸應用在可彎曲的軟性顯示屏幕時,轉軸相對位在顯示屏幕的外面(或外端面),顯示屏幕則相對位在轉軸的內(端)面。因為顯示屏幕到轉軸的軸心有一段距離,當顯示屏幕以位在較外端的轉軸軸心為轉動支點形成彎曲時,位在轉軸內面的顯示屏幕會產生擠壓、起皺摺的情形,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2.   現階段的轉軸或樞軸器應用在可彎曲的軟性顯示屏幕時,無法確實配合顯示屏幕的彎曲操作或打開、關合的過程,獲得隨即定位的功能。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有關轉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轉軸和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增加它的應用範圍和操作方面的簡便性;特別是,考量樞鈕器、轉軸或其相關結合組件的結構設計在符合操作簡便的條件下,使該樞軸裝置可應用在具有軟性顯示屏幕或顯示模組的電子器物,解決上列討論的課題(隨轉軸轉動實施彎曲,產生擠壓、起皺情形和無法確實獲得定位作用);同時,進一步考量提供一個摩擦扭力機制及/或扭力機構,增加該樞鈕器在操作配合方面的定位或固定效果。並且,可依據規格,簡便的改變或調整該樞鈕器及/或扭力機構的數量或扭力,而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包括有關節器組;關節器組定義有或設有轉軸和運動軸。關節器組也定義有或具有主區(或稱中間區)、主區的兩端、第一邊、第二邊和位在主區上的頂部區。轉軸位在關節器組頂部區及/或邊緣區域的位置,運動軸位在關節器組主區的位置。使關節器組以轉軸為轉動支點而運動,帶動運動軸在該關節器組主區中,產生相對位移運動。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樞鈕裝置是設有轉軸的關節器組和運動軸的組合。關節器組具有位在其主區的定軸部(或稱定軸區)和導軸部(或稱導軸區),分別組合運動軸;關節器組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和第二邊形成有相對應的轉軸和槽孔;使關節器組的頂部區鄰接一(軟性)顯示模組。以及,關節器組的導軸部定義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人員操作顯示模組開、合時,使關節器組以轉軸、槽孔為轉動支點,運動軸可轉動的在導軸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相對移動,達成彎折或開、合操作。
根據本發明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關節器組包括複數個關節器的組合型態。關節器形成有突部,可組合相鄰接關節器的凹部;並且,在關節器響應顯示模組運動時,使突部和凹部產生相對運動,同時建立一摩擦扭力機制。
根據本發明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該關節器組包括第一關節器、第二關節器和至少一副關節器的組合。第一關節器、第二關節器、副關節器分別定義有兩個邊和兩端;兩個邊分別設置轉軸和槽孔。第一關節器、第二關節器的兩端分別是樞接端和組合端;第一關節器樞接端或接近樞接端的區域或位置設有導軸部和凹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或接近樞接端的區域或位置設有定軸部和突部。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副關節器的兩個邊的頂部區或邊緣區域設置轉軸和槽孔,使前、後副關節器的轉軸插合相鄰接的槽孔,並且容許轉軸在槽孔內轉動自如;副關節器兩端或接近兩端的區域設有突部、定軸部和凹部、導軸部,使左、右副關節器的突部組合相鄰接的凹部。以及,複數個運動軸共同組合第一關節器的導軸部、副關節器的導軸部(及/或定軸部)和第二關節器的定軸部;使第一關節器、副關節器和第二關節器在具有扭力變化的作用下,讓顯示模組以多個轉軸為轉動支點,使運動軸可轉動的在導軸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間相對移動的形成開、合機制。
根據本發明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該運動軸組合有扭力機構;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副扭力器,分別對應第一關節器、第二關節器和副關節器。以及,扭力機構在運動軸運動時,和運動軸形成摩擦或干涉,而產生扭力變化或扭力差。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發明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包括關節器組(100或200)和運動軸90的組合。圖中顯示了關節器組形成複數個或多數個板狀體型態,共同鄰接倂合,對應組合多數運動軸90,而形成一樞鈕裝置;關節器組定義有或具有主區(或稱中間區)、主區的兩端、第一邊(11、21或31)、第二邊(12、22或32)和位在主區上面的頂部區(19、29或30a)。所述樞鈕裝置可配置組合顯示模組800,並且配合顯示模組800的打開、關合操作。顯示模組800是指一般剛性顯示螢幕或可彎曲的軟性顯示螢幕。在下文中,選擇可彎曲的軟性顯示螢幕作為說明實施例。
第1、2及3圖描繪了關節器組包括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和至少一個副關節器30。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副關節器30分別定義有兩邊和兩端;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的兩邊分別是第一邊11、21和第二邊12、22;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的兩端分別是樞接端13、23和組合端14、24。第一關節器10第一邊11的頂部區19或邊緣區域(接近樞接端13)、第二關節器第一邊21的頂部區29或邊緣區域(接近樞接端23)分別垂直凸出有一轉軸15、25;對應轉軸15、25,第一關節器10第二邊12的頂部區19或邊緣區域、第二關節器第二邊22的頂部區29或邊緣區域分別形成有槽孔16、26。
圖中也顯示了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上形成有一凹部17、連接凹部17的(斜向)嵌接面17a和一設置在接近樞接端13的導軸部18(或稱導軸區);導軸部18位在第一關節器10的主區,成弧形長孔結構,用於樞接運動軸90;因此,導軸部18、運動軸90和轉軸15間,形成有一(間隔)距離長度。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在頂部區19形成一平面的型態。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上形成有一突部27、連接突部27的(斜向)嵌接面27a和一設置在接近樞接端23區域的定軸部28(或稱定軸區),定軸部28位在第二關節器20的主區,是一軸孔結構,用以樞接運動軸90,使第二關節器20可隨運動軸90運動;因此,定軸部28、運動軸90和轉軸25間,形成有一距離長度。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在頂部區29形成一平面的型態。以及,第一關節器組合端14、第二關節器組合端24分別設有凸出的接合部14a、24a,接合一固定部50的孔道51,用以配置組合該顯示模組800。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副關節器30定義有第一邊31、第二邊32、第一端33和第二端34。對應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副關節器30的第一端33、第二端34從第一邊31的頂部區30a或邊緣區域分別垂直凸出有一轉軸35;對應轉軸35,副關節器30的第一端33、第二端34在第二邊32的頂部區30a或邊緣區域分別形成有槽孔36。
請參考第2、3及4圖,副關節器第一端33上形成有一突部37、連接突部37的(斜向)嵌接面37a和一設置在接近第一端33區域的定軸部38(或稱定軸區),定軸部38位在副關節器30的主區,是一軸孔結構,用以樞接運動軸90,使副關節器30可隨運動軸90運動;因此,定軸部38、運動軸90和轉軸35間,形成有一距離長度。副關節器第二端34上形成有一凹部39、連接凹部39的(斜向)嵌接面39a和一設置在接近第二端34區域的導軸部40(或稱導軸區),導軸部40位在副關節器30的主區,成弧形長孔結構,用於樞接運動軸90。因此,導軸部40、運動軸90和轉軸35間,形成有一距離長度。以及,副關節器30在頂部區30a形成一平面的型態。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關節器10的嵌接面17a和第二關節器20的嵌接面27a、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嵌接面37a是成互補的結構關係;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嵌接面37a和第二端34的嵌接面39a是成互補的結構關係;第二關節器20的嵌接面27a和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嵌接面39a是成互補的結構關係。
上述的嵌接面17a、27a、37a、39a分別在末端形成勾部17b、27b、37b、39b;勾部17b、27b、37b、39b有助於增加嵌接面17a、27a、37a、39a接合的穩定度,也可增加嵌接面17a、27a、37a、39a滑動摩擦力量。
第2、3及4圖也顯示了複數或多個運動軸90組合關節器或樞鈕裝置的結構配合情形。當顯示模組800位在打開位置時,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的凹部17、嵌接面17a接合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突部37、嵌接面37a;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凹部39、嵌接面39a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突部37、嵌接面37a,而構成第一排關節器組100。以及,以前、後並列型態,使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的突部27、嵌接面27a接合副關節器30的第二端34的凹部39、嵌接面39a;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突部37、嵌接面37a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凹部39、嵌接面39a,而構成第二排關節器組200。
因此,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的導軸部18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樞接或穿合第一運動軸91;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樞接或穿合第二運動軸92。以此類推,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的定軸部28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100(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樞接或穿合第三運動軸93;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樞接或穿合第四運動軸94。
同時,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轉軸15、35會插入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槽孔26、36,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轉動支點;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轉軸25、35會插入另一前、後相鄰排列的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槽孔16、36,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轉動支點。
當運動軸90響應顯示模組800或第一關節器組合端14、第二關節器組合端24運動時,會使上述凹部17、39、嵌接面17a、39a分別和突部37、27、嵌接面37a、27a產生相對運動,建立一摩擦扭力機制,獲得操作力消失隨即定位的作用。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運動軸90組合有一扭力機構;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60、第二扭力器70和至少一副扭力器80,分別對應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和副關節器30。以及,扭力機構在運動軸90運動時,和運動軸90形成摩擦或干涉,而產生扭力變化或扭力差。
詳細來說,第一扭力器60、第二扭力器70分別定義有樞接端61、71和組合端62、72;組合端62、72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65、75,接合固定部50的孔道51。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第一扭力器樞接端61設有形成開口64的導孔63,樞接或穿合該第一運動軸91;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第二扭力器樞接端71設有形成開口74的軸孔73,樞接或穿合該第三運動軸93。以及,副扭力器80定義有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第一端81設有形成開口84的導孔83,第二端82設有形成開口86的軸孔85。
圖中顯示第一扭力器樞接端61的導孔63、開口64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開口84;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開口86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開口84,而構成第一排扭力器組600。第二扭力器樞接端71的軸孔73、開口74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開口86;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開口84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開口86,而構成第二排扭力器組700。
因此,第一扭力器樞接端61的導孔63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700(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的導軸部18、第二排關節器組200(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樞接或穿合該第一運動軸91。第一排扭力器組600的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700(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第一排關節器組100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第二排關節器組200(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樞接或穿合該第二運動軸92。
並且,第一排扭力器組600(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對準第二扭力器樞接端71的軸孔73、第一排關節器組100(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的定軸部28,樞接或穿合該第三運動軸93。第一排扭力器組600(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700的副扭力器第二端82的軸孔85、第一排關節器組100(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33的定軸部38、第二排關節器組200的副關節器第二端34的導軸部40,樞接或穿合該第四運動軸94。
可了解的是,該第一扭力器樞接端61的導孔63、開口64、第二扭力器樞接端71的軸孔73、開口74、副扭力器第一端81的導孔83、開口84、第二端82的軸孔85、開口86,有助於在運動軸90運動或轉動時,產生一彈性夾制運動軸90的力量(或稱扭力)。
請參考第4圖,描繪了當顯示模組800位在打開位置時,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副關節器30的結構配合情形。此時,運動軸90(或第一運動軸91)位在第一關節器10導軸部18的位置、運動軸90(或第三運動軸93)位在副關節器導軸部40的位置係定義為第一位置;相對於所述第一位置,導軸部18、40另一端定義為第二位置。
當人員操作顯示模組800從第4圖的打開位置朝第5圖的關合位置彎曲運動時,固定部50帶動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及/或第一扭力器60、第二扭力器70)擺動,迫使運動軸90(例如,第一運動軸91、第三運動軸93)轉動,帶動每一個副關節器30及/或副扭力器80擺動,並且使運動軸90從導軸部18、40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動;例如,第5圖所描繪的情形。
必須加以說明的是,該樞鈕裝置包括了下列的考量:1.第一關節器樞接端13的頂部區19、第二關節器樞接端23的頂部區29和副關節器30頂部區30a分別形成接近平面的結構;2.沿頂部區19、29、30a的平面形成轉軸15、25、35和槽孔16、26、36的結構,有助於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和顯示模組800組合後,顯示模組800貼合該頂部區19、29、30a,使顯示模組800盡可能鄰接或位在轉軸15、25、35的軸心(或軸心連線)位置上;以及,3.使運動軸90帶動第一關節器10、副關節器30和第二關節器20擺動和轉動時,第一關節器10、副關節器30和第二關節器20以轉軸(15、25、35)插合槽孔(16、26、36)形成轉動支點。所述的結構設計在人員操作顯示模組800(彎曲)開、合時,可確實改善或解決顯示模組產生擠壓、起皺褶的情形;例如,第4、5圖所描繪的情形。
在一個衍生的實施例中,使第一關節器10直接樞接第二關節器20(第一關節器10的凹部17、嵌接面17a接合第二關節器20的突部27、嵌接面27a)、組合運動軸90,將第一關節器10的轉軸15、第二關節器20的轉軸25插合在電子器物或顯示模組800其他組合部分上,是最少元件原則下,可實施的態樣。
在另一個衍生的實施例中,使第一關節器10直接樞接第二關節器20(第一關節器10的凹部17、嵌接面17a接合第二關節器20的突部27、嵌接面27a),應用至少一個副關節器第一端33、第二端34的轉軸35分別插合第一關節器10的槽孔16、第二關節器20的槽孔26(或使第一關節器10的轉軸15、第二關節器20的轉軸25插合副關節器第一端33、第二端34的槽孔36),組合運動軸90,也是可實施的態樣。
代表性的來說,這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在具備有操作簡便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考量條件和優點: 1.   該樞鈕裝置和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關節器(或第一關節器10、第二關節器20、副關節器30)在頂部區19、29、30a形成接近平面的結構,沿頂部區19、29、30a的平面設置轉軸15、25、35和槽孔16、26、36,關節器設置凹部17、39、嵌接面17a、39a及/或勾部17b、39b、樞接運動軸90的導軸部18、40和突部27、37、嵌接面27a、37a及/或勾部27b、37b、樞接運動軸90的定軸部28、38,使運動軸90響應人員操作顯示模組800的彎曲或開、合行程,可轉動的在導軸部18、4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間移動等部分,明顯已不同於習知轉軸或樞軸的結構設計和動力傳遞型態。 2.   使關節器的轉軸15、25、35或其軸心儘可能的貼合顯示模組800的技術特徵,不僅改變了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增加了它的應用範圍,而可應用在硬質或軟性顯示屏幕的電子設備。特別是,該樞鈕裝置改善或解決了上列討論的課題(軟性顯示屏幕隨轉軸轉動實施彎曲,會產生擠壓、起皺褶情形和無法確實獲得定位作用)。 3.   該關節器設置凹部17、39、突部27、37、嵌接面17a、27a、37a、39a及/或勾部17b、27b、37b、39b的結構型態,在關節器響應運動軸90運動時,提供了一摩擦扭力機制。同時,進一步提供扭力機構(第一扭力器60、第二扭力器70、副扭力器80)設置導孔63、83形成有開口64、84,軸孔73、85形成有開口74、86,使扭力機構在運動軸90運動或轉動時,產生一彈性夾制運動軸90的力量,可輔助增加樞鈕裝置在操作配合方面的定位或固定效果。並且,樞鈕裝置可依據規格,簡便的改變或調整關節器及/或扭力機構的數量或扭力,以符合電子器物輕巧、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
故,本發明係提供了一有效的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第一關節器
11、21、31‧‧‧第一邊
12、22、32‧‧‧第二邊
13、23、61、71‧‧‧樞接端
14、24、62、72‧‧‧組合端
14a、24a、65、75‧‧‧接合部
15、25、35‧‧‧轉軸
16、26、36‧‧‧槽孔
17、39‧‧‧凹部
17a、27a、37a、39a‧‧‧嵌接面
17b、27b、37b、39b‧‧‧勾部
18、40‧‧‧導軸部
19、29、30a‧‧‧頂部區
20‧‧‧第二關節器
27、37‧‧‧突部
28、38‧‧‧定軸部
30‧‧‧副關節器
33‧‧‧第一端
34‧‧‧第二端
50‧‧‧固定部
51‧‧‧孔道
60‧‧‧第一扭力器
63、83‧‧‧導孔
64、74、84、86‧‧‧ 開口
70‧‧‧第二扭力器
73、85‧‧‧軸孔
80‧‧‧副扭力器
81‧‧‧第一端
82‧‧‧第二端
90‧‧‧運動軸
91‧‧‧第一運動軸
92‧‧‧第二運動軸
93‧‧‧第三運動軸
94‧‧‧第四運動軸
100‧‧‧第一排關節器組
200‧‧‧第二排關節器組
600‧‧‧第一排扭力器組
700‧‧‧第二排扭力器組
800‧‧‧顯示模組
第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例示意圖;顯示樞鈕裝置配置軟性顯示螢幕或顯示模組的情形。
第2圖係本發明之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第一關節器、副關節器、第二關節器、扭力機構的結構情形。
第3圖是第2圖之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描繪了第一關節器、副關節器、第二關節器、扭力機構的結構情形。
第4圖係本發明之實施例平面示意圖;描繪了樞鈕裝置配置軟性顯示螢幕或顯示模組,位在打開位置的結構配合情形。
第5圖係本發明之操作實施例示意圖;顯示操作該軟性顯示螢幕或顯示模組彎曲朝關合位置運動的結構配合情形。
10‧‧‧第一關節器
11、21、31‧‧‧第一邊
12、22、32‧‧‧第二邊
13、23、61、71‧‧‧樞接端
14、24、62、72‧‧‧組合端
14a、24a、65、75‧‧‧接合部
15、25、35‧‧‧轉軸
16、26、36‧‧‧槽孔
17、39‧‧‧凹部
17a、27a、37a、39a‧‧‧嵌接面
37b、39b‧‧‧勾部
18、40‧‧‧導軸部
19、29、30a‧‧‧頂部區
20‧‧‧第二關節器
27、37‧‧‧突部
28、38‧‧‧定軸部
30‧‧‧副關節器
33‧‧‧第一端
34‧‧‧第二端
50‧‧‧固定部
51‧‧‧孔道
60‧‧‧第一扭力器
63、83‧‧‧導孔
64、74、84、86‧‧‧開口
70‧‧‧第二扭力器
73、85‧‧‧軸孔
80‧‧‧副扭力器
81‧‧‧第一端
82‧‧‧第二端
90‧‧‧運動軸
91‧‧‧第一運動軸
92‧‧‧第二運動軸
93‧‧‧第三運動軸
94‧‧‧第四運動軸
100‧‧‧第一排關節器組
200‧‧‧第二排關節器組
600‧‧‧第一排扭力器組
700‧‧‧第二排扭力器組

Claims (26)

  1. 一種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包括有關節器組; 關節器組有主區、主區的兩端、第一邊、第二邊和位在主區上的頂部區; 關節器組有轉軸和運動軸; 轉軸位在關節器組的頂部區,運動軸位在關節器組的主區;以及 使關節器組以轉軸為轉動支點而運動,帶動運動軸在該關節器組主區中,產生相對位移運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具有位在主區的導軸部和定軸部,分別組合有運動軸; 關節器組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和第二邊形成有相對應的轉軸和槽孔;轉軸和導軸部的運動軸、定軸部的運動軸間有一距離;以及 關節器組的導軸部定義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關節器組以轉軸、槽孔為轉動支點,使運動軸可轉動的在導軸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相對移動,達成彎折、開、合操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的頂部區設置一顯示模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導軸部是一弧形長孔結構,定軸部是一軸孔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包括第一關節器和第二關節器; 第一關節器的兩端、第二關節器的兩端分別是樞接端和組合端; 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區域設有凹部、連接凹部的嵌接面;導軸部設置在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區域; 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區域設有突部、連接突部的嵌接面;定軸部設置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區域; 使第一關節器樞接第二關節器,第一關節器的凹部、嵌接面接合第二關節器的突部、嵌接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還包括至少一副關節器; 副關節器的兩端是第一端、第二端; 副關節器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形成有轉軸,第二邊設有槽孔; 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區域設有突部、連接突部的嵌接面;第一端的區域也設有定軸部,樞接運動軸; 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區域設有凹部、連接凹部的嵌接面;第二端的區域也設有導軸部,樞接運動軸; 副關節器的轉軸和副關節器導軸部的運動軸、副關節器定軸部的運動軸間有一距離; 使副關節器第一端、第二端的轉軸插合第一關節器的槽孔、第二關節器的槽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還包括至少一副關節器; 副關節器的兩端是第一端、第二端; 副關節器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形成有轉軸,第二邊設有槽孔; 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區域設有突部、連接突部的嵌接面;第一端的區域也設有定軸部,樞接運動軸; 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區域設有凹部、連接凹部的嵌接面;第二端的區域也設有導軸部,樞接運動軸; 副關節器的轉軸和副關節器導軸部的運動軸、副關節器定軸部的運動軸間有一距離; 使第一關節器的轉軸、第二關節器的轉軸插合副關節器第一端的槽孔、第二端的槽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垂直凸出該轉軸;以及 該關節器組的頂部區成平面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關節器組沿頂部區在第一邊垂直凸出該轉軸;以及 該關節器組的頂部區成平面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和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是成斜向和互補的結構關係;以及 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分別在末端形成勾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和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嵌接面是成斜向和互補的結構關係; 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嵌接面和第二端的嵌接面是成互補的結構關係; 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和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嵌接面是成斜向和互補的結構關係; 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副關節器的嵌接面分別在末端形成勾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和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嵌接面是成斜向和互補的結構關係; 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嵌接面和第二端的嵌接面是成互補的結構關係; 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和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嵌接面是成斜向和互補的結構關係; 第一關節器的嵌接面、第二關節器的嵌接面、副關節器的嵌接面分別在末端形成勾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一排關節器組; 以前、後並列型態,使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的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二排關節器組;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依此逐一排列,第二排關節器組的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第二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另一前、後相鄰排列的第一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以及 第一關節器組合端、第二關節器組合端凸出有接合部,組合一固定部的孔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一排關節器組; 以前、後並列型態,使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的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二排關節器組;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依此逐一排列,第二排關節器組的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第二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另一前、後相鄰排列的第一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以及 第一關節器組合端、第二關節器組合端凸出有接合部,組合一固定部的孔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一排關節器組; 以前、後並列型態,使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的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二排關節器組;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依此逐一排列,第二排關節器組的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第二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另一前、後相鄰排列的第一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以及 第一關節器組合端、第二關節器組合端凸出有接合部,組合一固定部的孔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一排關節器組; 以前、後並列型態,使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副關節器的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副關節器第一端的突部、嵌接面接合左、右相鄰的另一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凹部、嵌接面,而構成第二排關節器組;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依此逐一排列,第二排關節器組的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對準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第二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 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軸會插入另一前、後相鄰排列的第一排關節器組的槽孔,形成第一排關節器組、第二排關節器組的轉動支點;以及 第一關節器組合端、第二關節器組合端凸出有接合部,組合一固定部的孔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或4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和形成開口的軸孔;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該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對應第一關節器、第二關節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 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以及 第一扭力器的組合端、第二扭力器的組合端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接合一固定部的孔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以及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以及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以及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以及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使扭力機構的導孔、軸孔分別樞接運動軸,並且響應運動軸運動,而和運動軸形成干涉,產生扭力變化。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樞接第一運動軸;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樞接第三運動軸;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而構成第一排扭力器組; 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而構成第二排扭力器組;以及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對準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扭力器組合端、第二扭力器組合端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接合固定部的孔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樞接第一運動軸;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樞接第三運動軸;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而構成第一排扭力器組; 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而構成第二排扭力器組;以及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對準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第一扭力器組合端、第二扭力器組合端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接合固定部的孔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樞接第一運動軸;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樞接第三運動軸;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而構成第一排扭力器組; 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而構成第二排扭力器組;以及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對準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扭力器組合端、第二扭力器組合端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接合固定部的孔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其中該運動軸組合有一扭力機構; 扭力機構包括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和至少一副扭力器; 第一扭力器、第二扭力器分別定義有樞接端和組合端; 對應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第一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樞接第一運動軸; 對應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第二扭力器樞接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樞接第三運動軸; 副扭力器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設有形成開口的導孔,第二端設有形成開口的軸孔;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而構成第一排扭力器組; 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開口相對著另一相鄰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開口,而構成第二排扭力器組;以及 第一扭力器樞接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第一關節器樞接端的導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一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二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對準第二扭力器樞接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第二關節器樞接端的定軸部,樞接第三運動軸; 第一排扭力器組最外端的副扭力器第一端的導孔對準第二排扭力器組的副扭力器第二端的軸孔、第一排關節器組最外端的副關節器第一端的定軸部、第二排關節器組的副關節器第二端的導軸部,樞接第四運動軸; 第一扭力器組合端、第二扭力器組合端分別形成有一凸出的接合部,接合固定部的孔道。
TW104127617A 2015-06-17 2015-08-25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TWI615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886,194 US9915981B2 (en) 2015-06-17 2015-10-19 Hinge device applicable to soft display module
CN201520827692.7U CN205154886U (zh) 2015-06-17 2015-10-23 可应用在软性显示模块的枢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713 2015-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746A true TW201701746A (zh) 2017-01-01
TWI615083B TWI615083B (zh) 2018-02-11

Family

ID=563618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704U TWM519688U (zh) 2015-06-17 2015-08-25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TW104127617A TWI615083B (zh) 2015-06-17 2015-08-25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704U TWM519688U (zh) 2015-06-17 2015-08-25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M51968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9114B1 (en) 2016-08-05 2018-01-16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679517B (zh) 2017-05-23 2019-1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與電子裝置
TWI699155B (zh) * 2018-03-02 2020-07-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與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63524B1 (ko) * 2002-05-29 2004-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기기용 힌지어셈블리
TWI384927B (zh) * 2010-04-02 2013-02-01 Inventec Corp 具有樞鈕裝置之電子裝置
TWM450957U (zh) * 2012-11-16 2013-04-11 Lian Hong Art Co Ltd 精簡限位結構之雙軸樞鈕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9688U (zh) 2016-04-01
TWI615083B (zh) 2018-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0038U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屏幕之樞鈕裝置
US9915981B2 (en) Hinge device applicable to soft display module
TWI709843B (zh) 軟性顯示屏幕之折收轉軸結構
TWM513555U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屏幕之聯結裝置
TWI681284B (zh) 樞轉機構及可撓式電子裝置
US10627873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M498254U (zh) 多節式轉軸改良結構
CN203822838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TWI550198B (zh) Synchronous motion device for double shaft system
TWM478991U (zh)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固定裝置
TWM483648U (zh) 用於雙轉軸之傳動穩定裝置
TW201603689A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TWI615083B (zh) 可應用在軟性顯示模組之樞鈕裝置
TW201930739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WO2023011070A1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TWM499039U (zh) 多軸式轉軸裝置
TWM499040U (zh) 具有扭力變化之多軸式轉軸裝置
TWM503491U (zh) 用於多節式轉軸之扭力變動裝置
JP2008196563A (ja) カム式ヒンジ機構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1091566A (ja) 電子機器の表示筐体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TWM493243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TWI751754B (zh) 轉軸結構
TW202043974A (zh) 具滑轉機制的電子裝置
TWI730785B (zh) 偏心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