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4286A -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 Google Patents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4286A
TW201644286A TW105101960A TW105101960A TW201644286A TW 201644286 A TW201644286 A TW 201644286A TW 105101960 A TW105101960 A TW 105101960A TW 105101960 A TW105101960 A TW 105101960A TW 201644286 A TW201644286 A TW 2016442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il
vibration
pair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nori Sato
Nobuhiro Miyahara
Yoshio Sak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ound F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5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4006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55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4006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nd F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nd Fu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44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4286A/zh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種泛用喇叭,包括振動板,用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使厚度變薄,體積變小,且高頻帶輸出良好。 本發明之泛用喇叭10至少包括:平板形振動板1;以及致動器2,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振動板振動。致動器包括:音圈3,包含: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於該振動傳達板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以及相斥型磁路4,為形成可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配置有一對硬磁性構件。音圈之線圈是與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空間內,並且為朝與振動板面方向相同方向驅動,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振動板端緣部端連接之方式接合。

Description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音響設備用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喇叭,詳細是有關一種泛用喇叭,使用用以驅動彎曲平面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音圈和磁路、及使用此等音圈之致動器、及該致動器,讓聽障者不必配戴助聽器而能與健聽者一樣能聽到。
作為音響用驅動裝置之一種,動圈型致動器係為人所知。其主流一般是驅動圓錐形振動板(以下稱為「圓錐形振動板」。)之結構。這種動圈型致動器是在構成磁路之磁隙中,插入音圈配置,在該音圈施加電氣訊號等,藉此隨著施加訊號而引起振動,然後,將振動傳達到與音圈連接之圓錐形振動板而進行驅動。亦即,音圈一端設置於磁路(磁場)中,另一端則直接連接於振動板,因此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音圈動作,該動作傳達到振動板,轉換為音能(聲音)。
具體而言,例如,如圖37所示,音圈503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圓筒形線圈繞線軸531之外周端部以所欲圈數捲繞所欲直徑之線圈線材532。
另一方面,如圖38所示,磁路504是對應驅動音圈503之形狀,最常用之一般結構是由以下零件構成,該零件包括:環形鐵氧體磁鐵541、板544(將指定尺寸直徑孔544a設置於由具良好磁性體 之鐵材所構成之圓板中央部)、軛542(同樣地,在由鐵材所構成之圓板中央部設置圓柱形凸部543(以下稱為電極))等磁路零件。
磁隙是藉由以下方式形成,在圓筒形鐵氧體磁鐵541之上面配置安裝板544,並且在鐵氧體磁鐵541之下面配置安裝圓柱形電極543之軛542之圓板部。亦即,電極543和板544是電極543之外徑及板孔544a之內徑對芯安裝,因此在電極543外面與板544中央部之孔544a內面之間,構成具有指定寬尺寸之環形間隙,亦即間隙505。另外,間隙505之深度方向尺寸是由板544之厚度決定。因此具有鐵氧體磁鐵541之磁性藉由軛542及板544導引至間隙505,為了收束,在該間隙505產生磁通,構成磁隙。
該音圈503是如圖39所示,插入於圓錐形振動板501中心部所設置之指定尺寸孔(以下稱為「頸部」。)501a內,並在線圈繞線軸531外周部和頸部501a之接觸部分塗上黏著劑,用以固定連接。
因此,由於在環形磁隙505中心配置有音圈503,因此音圈503必然成為環形,把該音圈503之動作傳達到圓錐形振動板501之線圈繞線軸531亦必然成為薄圓筒形。以這種方式所構成之喇叭500藉由由音圈503和磁路504所構成之致動器502,驅動圓錐形振動板501用以傳達振動並出聲音。
在使用這種動圈型致動器之喇叭系統中,把FRP板或金屬板等作成帶狀,並且驅動使該帶形板彎曲之平面形振動板(以下稱為「彎曲振動板」。),產生振動並出聲音。使用這種彎曲振動板之喇叭除了健聽者能聽到外,聽障者亦能聽到。
因此,如是使彎曲振動板沿著彎曲方向振動,並備有傳統型音圈及磁路之動圈型致動器,基本上是如圖40所示,在彎曲振動 板1之一端1a使接觸音圈中之線圈繞線軸頂端部503a並加以固定結合,在音圈施加電氣訊號,隨著施加訊號而產生振動。如此一來,從線圈繞線軸頂端部503a透過接合點510,將施加訊號之振動傳達到彎曲振動板1之彎曲方向。並且,在圖中,雖省略記載,但音圈藉由稱為減振器之懸吊構件支撐於磁路側,磁路一般是附隨於框等。
但是,傳統動圈型致動器之音圈及磁路結構較大,空間因素不佳,因此其形狀是不適合驅動彎曲振動板。另外,線圈繞線軸頂端部與彎曲振動板之接合點只有2處,接合面變極小,接合強度不足,並且振動傳送效率較差。
作為藉由驅動彎曲振動板用以出聲之喇叭,有提出以下之構造者。首先,以同極相對向設置2個磁鐵,用以從兩側挾持由軟鐵材所構成之中心軛(板)之後半部分(一端側)。另外,將由軟鐵材所構成之2片外側軛分別配設於該兩磁鐵之另一極側,用以挾持中心軛。藉此,構成在中心軛與外側軛之間形成磁隙之磁路。因此,在該磁隙中插入配置音圈,使與該音圈連結之振動板振動(例如,參照專利文件1、2)。
如是上述專利文件1所記載之喇叭,捲繞軸則是形成角形扁平狀,用以嵌插於中心軛之前半部分(另一端側)。因此,形成音圈插入配置磁隙之磁路成為平面結構,相較於在驅動圓錐形振動板結構之喇叭中所使用之一般音圈及磁路,在結構上能作成厚度較薄之致動器。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件1所記載之喇叭中亦使用在磁隙內驅動音圈之構成,因此為形成磁隙,軛必須大於磁體寬度。因此,在構造上無法充分達到小體型化及輕量化。
並且,必須容許彎曲振動板之微細振幅運動(振動),且必須藉由彎曲振動板之驅動,從背面側發出之音波返回彎曲振動板表面側,防止干擾表側所產生之音波。
先行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1:特公平7-38758號公報
專利文件2:特開昭62-73898號公報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情事而構成者,是一種具有適於形成彎曲之曲面部之平板形振動板之驅動形態之音圈、磁路、以及致動器,其目的是提供技術,用以使厚度變薄及體積變小,在結構上能改善空間因素,且可減輕重量。
另外,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技術,在備有形成彎曲形曲面部之振動板之喇叭中,將致動器厚度變薄及體積變小,在結構上改善空間因素,並且可減輕重量,並且振動板與致動器具有實用性之接合強度,藉由提高振動傳達效率,獲得良好之高頻帶輸出。
進一步,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技術,防止從振動板背面側所發出之音波干擾從振動板表面側所產生之音波,且容易控制從振動板背面側所產生之音波之音響共振。
本發明之音圈是用來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音圈,包括: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
另外,本發明之音圈,該線圈長邊方向之一部分最好透過充填材料,固定於該振動傳達板之表面。
本發明之相斥型磁路,是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磁路,包括: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可配置上述任一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
另外,本發明之相斥型磁路,該一對軟磁性構件最好具有可2部分之結構。
本發明之致動器,是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音響設備用,包括:音圈,包含: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含: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空間能配置該音圈,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是以線圈在該相斥型磁路中與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
另外,本發明之致動器,該音圈中之線圈與振動傳達板表面之間隙最好比該音圈中之線圈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硬磁性構件之間隙大。
另外,本發明之致動器,該音圈中之線圈捲繞寬度最好比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硬磁性構件寬度小。此時,進一步包括:支持構件,該音圈之振動傳達板具有從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空間在一軸方向突出之大小,從使該振動傳達板突出區域一部分相對向之雙向以彈性方式挾持。
本發明之第一泛用喇叭,至少具有:平板形振動板;以及致動器,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該振動板振動;該致動器包括:音圈,包含: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含: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能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之線圈是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並且為在與該振動板面方向相同之方向進行驅動,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該振動板端緣部連續之方式進行接合,該振動板是依照從與該致動器振動傳達板接合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方式配置。
另外,本發明之第二泛用喇叭,至少具有:平板形振動板;致動器,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該振動板振動;以及框體,沿該振動板驅動方向支撐兩側緣部;該致動器包括:音圈,包含: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含: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能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之線圈是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並且為在與該振動板面方向相同之方向進行驅動,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該振動板端緣部連續之方式進行接合,該振動板是依照從與該致動器振動傳達板接合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方式配置。
另外,本發明在具有框體之第二泛用喇叭中,該振動板之兩側緣部最好透過從相對向之雙向所挾持之彈性構件,支撐於該框體。
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能藉由同一構件或不同材料個別形成,貼有片狀構件,用以橫跨於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之接合部。
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能藉由同一構件一體成型。
另外,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該振動板一端側之兩側上緣角部最好帶有圓形。
另外,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在該振動板一端側能安裝複數個該致動器。
另外,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在該振動板另一端側亦進一步安裝有該致動器。進一步具有將該電氣訊號分割成若干個頻帶之手段,最好將所分割之各電氣訊號分別輸入於彼此不同之致動器。
另外,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該振動板亦可進一步具有該曲面部利用壓電體之致動器。
另外,本發明之第一及第二泛用喇叭,該振動板之曲面部彎曲角度最好為90°~130°。
另外,本發明在具有框體之第二泛用喇叭中,該框體能進一步包括第二喇叭單元。
本發明之音圈,包括: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成扁平長圓筒形之線圈線材。因此,結構上使厚度變薄。
另外,捲繞於振動傳達板之線圈,其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而成者。因此,當把音圈配置於磁路之磁場中時,能抑制一對硬磁性構件彼此過於靠近,防止磁流傾斜,並有效利用磁性,提高音圈之驅動效率。
本發明之相斥型磁路,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可配置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並且,為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同 一極性面相對向(相斥)之方式配置。另外,一對軟磁性構件不構成磁隙,以挾持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面側,並且,為在該空間內之一軸方向形成開口區域,在與一軸方向直行方向之至少一側彼此接合形成者。因此,能將硬磁性構件和軟磁性構件之寬度作成相同尺寸,在結構上,極容易使厚度變薄,體積變小,並且減輕重量。
本發明之致動器是由本發明之音圈和本發明之相斥型磁路構成,音圈之線圈是與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空間內。因此,能將從硬磁性構件表面釋放之磁性有效影響到線圈,並且能使厚度變薄、體積變小,縮小結構,改善空間因素,並且能減輕重量。
本發明之泛用喇叭是使用致動器者,該致動器是由音圈及相斥型磁路構成;該音圈包括:線圈,在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與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該相斥型磁路至少包括: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可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並且,為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同一極性面相對向(相斥)之方式配置。該致動器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平板形振動板端緣部連接之方式進行接合,並配置成朝與振動板面方向相同方向驅動。另外,振動板依照從與振動傳達板接合之一端側向相對向之另一端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之方式進行配置。因此,能產生讓聽障者和健聽者皆能聽到之音波。另外,致動器能使厚度變薄、體積變小,縮小結構,改善空間因素,並且能減輕重量。並且,振動板與致動器具有實用性之接合強度,能提高振動傳達效率,藉此高頻帶輸出良好。
1‧‧‧振動板
1a‧‧‧一端
1b‧‧‧另一端
1c‧‧‧側緣
2、82、92‧‧‧致動器
3、103、113‧‧‧音圈
4‧‧‧相斥型磁路
6、7‧‧‧支撐構件(緩衝材料)
8‧‧‧彈性構件(緩衝材料)
9‧‧‧壓板
10、20、30、40、50、60‧‧‧泛用喇叭
70、80、90‧‧‧混合型泛用喇叭
11‧‧‧框體
12‧‧‧底板
13‧‧‧背板
14‧‧‧側板
14a‧‧‧內面
15‧‧‧開口部
16‧‧‧切口部
17‧‧‧放大器基板
18‧‧‧邊緣支撐構件
19‧‧‧聲音訊號分割手段
21‧‧‧磁路安裝底座
22‧‧‧支撐構件固定板
23‧‧‧(線圈外側)間隙
31‧‧‧振動傳達板
31a‧‧‧振動板連接部
31b‧‧‧線圈導線終端部
32‧‧‧線圈
32a‧‧‧捲繞起始端部
32b‧‧‧捲繞結束端部
33‧‧‧(線圈內側)間隙
34‧‧‧充填材(黏著劑)
35a、35b‧‧‧線圈導線
36‧‧‧黏著劑
37(37a、37b)‧‧‧聲音訊號輸入線(金屬絲線)
38‧‧‧焊接部
41A、41B‧‧‧磁鐵(硬磁性構件)
42A、42B‧‧‧軛(軟磁性構件)
43‧‧‧空間
45、46‧‧‧螺絲
51‧‧‧接合板
52‧‧‧壓電體
57‧‧‧聲音訊號輸入線
59‧‧‧分配器
110‧‧‧第一喇叭單元
115‧‧‧切口部
120‧‧‧第二喇叭單元
131‧‧‧振動板傳達板一體化零件
141‧‧‧縱邊部
142‧‧‧橫邊部
143‧‧‧上邊部
144‧‧‧上邊段差部
145‧‧‧R部
146‧‧‧下邊段差部
147‧‧‧下邊部
148‧‧‧螺絲孔
171‧‧‧導桿埋頭部
172‧‧‧導桿凹部
173‧‧‧導桿凸部
174‧‧‧導桿框部
421A、421B‧‧‧磁鐵安裝部(凹平坦部)
424A、424B‧‧‧平面部(銜接面)
425A、425B、426A、426B‧‧‧螺絲孔
圖1是表示本發明泛用喇叭之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致動器之立體圖。
圖3(A)是說明本發明音圈之分解立體圖,(B)是組裝完成立體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音圈之振動板連接部端面側前視圖。
圖5是說明本發明磁路之分解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磁路之組裝完成前視圖。
圖7是說明本發明致動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8是本發明致動器之組裝完成前視圖。
圖9是藉由本發明致動器和彎曲平板形振動板,說明本發明喇叭組裝狀態之立體圖。
圖10是說明本發明音圈與平板形振動板之連接安裝狀態之俯視圖。
圖11是說明在與本發明音圈所連接安裝之平板形振動板之接合部貼片狀構件狀態之側視圖。
圖12是說明本發明音圈所連接安裝之平板形振動板彎曲狀態之側視示意圖。
圖13是表示在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致動器中,用支持構件挾持振動傳達板一部分狀態之剖面圖。
圖14是表示在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致動器中,挾持相斥型磁路,用支持構件挾持振動傳達板兩側狀態之剖面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另一泛用喇叭之立體圖。
圖16是圖15所示之泛用喇叭之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17是說明圖15所示之泛用喇叭中之框體側板立體圖。
圖18是說明圖15所示之泛用喇叭中之框體另一側板立體圖。
圖19(A)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平板形振動板之一端側寬度逐漸變狹窄狀態之部分前視圖,(B)是一端側寬度逐漸變狹窄另一狀態之部分前視圖。
圖20(A)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平板形振動板之一端側寬度逐漸變狹窄,且一端側之兩側上緣角部帶有圓形狀態之部分前視圖,(B)是一端側寬度逐漸變狹窄,且一端側之兩側上緣角部帶有圓形另一狀態之部分前視圖。
圖21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彎曲振動板區域和振動傳達板區域預先一體形成之振動板傳達板一體化零件之前視圖。
圖22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框體另一側板之立體圖。
圖23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框體另一側板之立體圖。
圖24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框體另一側板之立體圖。
圖25是說明本發明泛用喇叭所使用之框體另一側板之立體圖。
圖26是表示本發明另一泛用喇叭之俯視圖。
圖27是表示本發明另一泛用喇叭之正面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28是表示本發明另一泛用喇叭之立體圖。
圖29是圖28所示之泛用喇叭之正面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30是表示本發明另一泛用喇叭之立體圖。
圖31是圖30所示之泛用喇叭之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32是表示本發明混合型泛用喇叭之正面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33是表示本發明混合型另一泛用喇叭之正面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34是表示本發明混合型另一泛用喇叭之正面中央縱剖面示意圖。
圖35是表示本發明音圈另一形狀之俯視圖。
圖36是表示本發明音圈另一形狀之俯視圖。
圖37(A)是說明傳統例音圈之分解立體圖,(B)是組裝完成立體圖。
圖38(A)是說明傳統例磁路之分解立體圖,(B)是組裝完成立體圖。
圖39(A)是說明藉由傳統例之音圈及磁路組裝致動器,並且藉由圓錐形振動板組裝喇叭之分解立體圖,(B)是組裝完成立體圖。
圖40是表示藉由傳統例之致動器和彎曲平板形振動板組裝喇叭狀態之立體圖。
接著,依照圖式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一例。 另外,以下所述之實施形態是本發明最佳具體例,雖技術上附帶各種限定,但本發明之範圍並非限定以下說明所特別限定內容之記載,並非限定於此等形態。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之最大特徵在於,對彎曲振動板1能以高效率傳達振動之音圈3之結構、用以驅動該音圈3之磁路4之結構、由該音圈3與磁路4構成之致動器2之結構、以及使用該致動器2之喇叭(以下稱「泛用喇叭」。)10之結構。
本實施形態之泛用喇叭10是聽障者和健聽者皆能聽到之喇叭。如圖1所示,泛用喇叭10至少具有:平板形振動板1;以及致動器2,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高效率將振動傳達於振動板。
將振動板1配置成,用以依照從與致動器2接合之一端側向相對向之另一端側形成彎曲之曲面部。該振動板1是如薄膜或片狀般平坦且厚度較薄之構件,例如,可使用碳紙等紙、聚醯亞胺或聚酯等具可撓性塑膠、輕木等木材、鋁或鈹、硼等金屬、玻璃等材料。
另外,振動板1,俯視略呈矩形,但不限於矩形,例如,亦可是俯視略呈圓形或略呈多角形等。並且,振動板1是指,除預先 以具有彎曲之曲面部方式成型者外,具有柔軟性,並備有張力性質,能形成彎曲之曲面部者。另外,振動板1之厚度如能以具有彎曲部之方式成型,或能彈性彎曲變形,則無特別限定。
致動器2是依據所輸入(通電)之電氣訊號(聲音訊號)使振動板1振動之音響設備用之驅動裝置,如圖2~圖8所示,是由音圈3和磁路4構成。
音圈3是驅動平板形振動板1之致動器用音圈。如圖3及圖4所示,音圈3包括:振動傳達板31、以及捲繞於該振動傳達板31周圍之線圈32。
振動傳達板31是平板形捲芯構件,捲繞有線圈線材。亦即,音圈3為將振動高效率傳達到彎曲振動板,不使用傳統喇叭所使用之圓筒形繞線軸形態,而使用由平板形捲芯構件所構成之繞線軸形態。因此,相當於繞線軸構件相較於圓筒形,能縮小結構而使厚度變薄之平面者。
振動傳達板31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只要使用市面常用之音圈繞線軸材料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能使用在玻璃纖維平織之布上塗上聚醯亞胺樹脂並加以浸漬、熱硬化,作成片狀者。另外,振動傳達板31之大小亦無特別限定,例如,能使用將尺寸0.2mm之薄片切成對角40mm,用來作為振動傳達板31。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將與振動板1連接之端邊作為振動板連接部31a,並將其相反側之端邊作為線圈引線終端部31b。
線圈32係線圈線材交互捲繞於振動傳達板31之一面側與另一面側,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者。亦即,線圈32之外形能作成市面一般所稱之橢圓型(長圓型)空芯型。
作為該線圈32,例如,使用直徑0.2mm線圈用線材,圈數是1層30圈,捲繞雙層之規格。線圈32之尺寸,當安裝於對角40mm之振動傳達板31時,雖是線圈內側尺寸,但長邊方向長度40mm×短邊(厚度)方向長度3mm×捲繞寬度6mm、直流電阻約為3.4Ω~3.5Ω。
線圈32形成後,在圖3(A)中,如點線箭頭所示,在其內側(空芯部)插入振動傳達板31。
以這種方式,線圈32之形狀,從與線圈線材捲繞方向正交之方向觀察,是橢圓(長孔)形狀或長圓形狀,藉由在線圈32之中心空間內配置振動傳達板31之音圈結構,其優點是能更有效使用磁流。另外,振動傳達板31是在線圈32之捲繞寬度方向雙方配置呈延長露出之狀態,延長側之一邊(前端部)成為振動板連接部31a。
當振動傳達板31之尺寸與線圈32之內側尺寸相同時,振動傳達板31邊接觸振動傳達板31之兩邊(兩側端部)邊插入於線圈32之短邊側內面,亦即插入於線圈32之長邊方向兩端部內面。亦即,振動傳達板31相對向之一對側邊以分別密貼於線圈32長邊方向兩端部頂點附近之狀態配置,使得線圈32不輕易從振動傳達板31脫落。因此,線圈32長邊方向內側尺寸最好設計成與振動傳達板31相對向一對側邊間之長度大致相等。
另外,線圈32藉由線圈線材捲繞工程所使用之捲繞治具,在短邊區域側能獲得適當之尺寸,藉此可確保所要強度及充分之板厚尺寸。結果,其優點是能極輕易製作以量產為前提之線圈。
並且,如圖3(B)所示,將振動傳達板31插入安裝於線圈32之內側後,接合振動傳達板31和線圈32,完成振動板驅動用之音圈3。此時,如圖4所示,線圈32最好是其長邊方向與振動傳達板31之表 面以間隙33、33配置,亦即,振動傳達板31在橢圓型(長圓型)空芯型線圈32中,設置於通過成為長邊方向兩端部之二處之R形端部中心之線上,藉此線圈32之長邊方向區域並未與振動傳達板31之一面側及另一面側表面直接連接,而是加以分離捲繞。
具體而言,在長邊方向內側長度40mm×短邊方向內側長度3mm×捲繞寬度6mm之線圈32內側,以對角4mm插入安裝厚度0.2mm之振動傳達板31時,線圈32之長邊方向以具有約1.4mm距離尺寸之線圈內側間隙33進行配置。
以這種方式,在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與線圈32之長邊方向區域內側間設置適當尺寸寬度之間隙(空間)33,藉此其優點是可更有效地使用磁流。
另外,振動傳達板31和線圈32之接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如圖4所示,在振動傳達板31之端緣部和線圈32之R形端部(亦即長邊方向兩端部)內側之接觸(密貼)部,塗上作為充填材料34之耐熱黏著劑。接著,將所塗之耐熱黏著劑加以熱硬化,藉此藉由振動傳達板31和線圈32之黏著能完成安裝。
具體而言,在振動傳達板31和線圈32之長邊方向兩端部內側之接觸部,作為耐熱黏著劑34,塗上環氧樹脂系黏著劑,加以熱硬化。黏著劑之塗布量,例如,每一部位約0.02g~0.04g。另外,黏著劑並不限於環氧樹脂系,只要是符合使用目的之黏著劑,使用壓克力系類黏著劑等各種黏著劑亦無妨。
以這種方式,使振動傳達板31接觸於線圈32之R形端部內側,用黏著等方法,將振動傳達板31和線圈32之接觸部分連接固 定,並將線圈32安裝於振動傳達板31,藉此音圈3有以下優點:能增加安裝完成後音圈3本身之強度,並且能有效防止線圈32變形。
另外,製作橢圓型(長圓型)線圈32時,捲繞線圈線材之張力(tension)集中於線圈32之短邊區域,雖製作通常一般之圓型線圈,但並未限定圓型。因此,在線圈32之長邊方向區域達不到均等之張力,且張力隨著向長邊方向中央部而變弱,當然,線圈32之長邊方向線材之張力變緩,線圈32之形態維持能力較之一般之圓型線圈容易變得不穩定。
亦即,橢圓型(長圓型)線圈32之長邊方向中央部較之圓型線圈有容易變形、或容易鬆開等結構特性。因此,以防患該特性於未然為目的,例如,如圖4所示,最好是線圈32長邊方向之一部分透過作為充填材34之耐熱黏著劑,固定於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
以這種方式,在線圈32之長邊區域中,與振動傳達板31表面之間隙33之適當部位充填塗布耐熱黏著劑34,藉此能使線圈32長邊方向之品質穩定化。另外,其優點是亦能提高作為音圈3之振動傳達效率,並能輕易調整音質,因此有鑑於充填材34之塗布重量,且能在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和線圈32之長邊方向之間隙充填塗布所欲量之耐熱黏著劑34。
如圖4所示,在振動傳達板31一面側中央部和線圈32長邊方向中央部之間隙33、及振動傳達板31另一面側中央部和線圈32長邊方向中央部之間隙33,分別充填塗布黏著劑34,在振動傳達板31之一面側及另一面側,分別固定線圈32長邊方向之一部位。
另外,在線圈32長邊區域中對振動傳達板31表面之固定並未限定於長邊方向中央部之一部位。因此,如在線圈32之長邊區域 能獲得均等之張力,則亦可藉由充填材34固定於長邊方向之複數部位。
另外,在音圈32之配線中,如圖3(A)所示,從線圈線材之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所引出之線(以下稱「線圈引線」。)35a、35b之位置設定成位於線圈32長邊區域位置。並且,如圖3(B)所示,將線圈32安裝於振動傳達板31時,最好配置於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上,使得線圈線材之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位於與構成振動板連接部31a之端邊相反側之端邊,亦即,位於朝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位置。
將涉及到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之2條線圈引線35a、35b分別達到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端邊附近,用該端邊部,將線圈引線35a、35b和作為金屬絲線之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分別焊接並進行配線。
此時,2條線圈引線35a、35b之間隔能依據設計目的予以適當調整,例如,能調整為16mm。另外,在焊接配線附近設置放大器基板等輸出端子時,能與該輸出端子之間距寬等對應,亦能輕易變更與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之配線作業。
另外,焊接2條線圈引線35a、35b與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之焊錫覆蓋部38之位置是如圖3(B)所示,未限定於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邊端邊,亦可依照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之線徑大小及電烙鐵頭之尺寸,設定於比邊端部更內側位置,且能自由設定。
此處,對安裝於對角40mm大小之振動傳達板31之音圈32,且對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進行焊接配線時,例如,能以如下方式進行。首先,從分別離音圈32中線圈線材之捲繞起始端部32a及 捲繞結束端部32b約15mm之位置,將2條線圈引線35a、35b之絕緣層剝離,並於該剝離部分施以焊錫處理。
接著,以大約60mm之長度,切斷線圈引線35a、35b,並且用橡膠系黏著劑36、36從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覆蓋到大約20mm之位置,將線圈引線35a、35b放置直到黏著固定於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為止。塗布該黏著劑36,藉此使線圈線材之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之強度增加,並且亦可獲得線圈長邊方向之補強效果。此時,線圈引線35a、35b之端部以能自由活動狀態配置於振動傳達板31之端部附近表面上。
接著,在振動傳達板31之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配置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後,將形成自由活動狀態之線圈引線35a、35b之端部捲繞於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之端部,並加以焊接。焊接完成後,將線圈引線35a、35b之多餘部分剪去,並在該焊接部分塗布橡膠系黏著劑予以覆蓋。並且,在塗布黏著劑時,配置在振動傳達板31表面之線圈引線35a、35b之焊錫覆蓋部38剩餘之露出部亦塗布黏著劑,將所有線圈引線35a、35b覆蓋,最後,將線圈引線35a、35b及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黏著於振動傳達板31並加以安裝,藉此完成配線作業。
還有,即使依照設計目的,對線圈引線35a、35b省去塗布黏著劑亦無妨。另外,用黏貼膠帶類取代塗布黏著劑,將線圈引線35a、35b密貼於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亦無妨。
聲音訊號輸入線(金屬絲線)37a、37b是一般市面所稱之圓型編織線。亦即,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是用任意偶數條素線編組而成之編織線,是一般從喇叭輸入端子使用於音圈間之配線材料。 該圓型編織線能對應音圈振幅之激烈動作,耐振幅性能較之一般線材更為優異。因此,在本發明之泛用喇叭系統中,亦能確保與傳統喇叭同等耐振幅性能。
以這種方式,在音圈3之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配置線圈引線35a、35b,該配置部分達到線圈引線終端部31b為止而與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連接配線,藉此能確保供電線對振動之可靠度。此外,線圈引線35a、35b之配置部分及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配置於與振動板連接部31a相反側方向,亦即配置於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配線結構,藉此能輕易進行配線作業,且能提高保養性。
另外,當從線圈線材之捲繞起始端部32a及捲繞結束端部32b引出線圈引線35a、35b,對聲音訊號輸入線37a、37b進行配線時,如同傳統喇叭配線結構,在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完全不必配置線圈引線或其他輸入線等。亦即,本發明能在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以配置線圈引線或其他輸入線等新之配線結構對應,因此能降低工時數及提高品質。
另一方面,磁路4是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之相斥型磁路,如圖5及圖6所示,具有一對硬磁性構件41A、41B、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42A、42B。
將硬磁性構件41A、41B分離,用以形成可配置音圈3之空間43,並且將具有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配置,用以在空間43內形成相斥磁場。作為該硬磁性構件41A、41B,例如,能作成細長長方體之磁鐵。具體而言,例如,能使用外形尺寸為長度40mm×寬度10mm×厚度2mm耐熱性能180℃型之長方形釹磁鐵。
另外,硬磁性構件41A、41B之寬度最好是比音圈3中線圈32之繞線寬度大。換言之,相斥型磁路4之硬磁性構件41A、41B之寬度與音圈3中線圈32之繞線寬度尺寸亦可相等,但線圈32之繞線寬度亦可比硬磁性構件41A、41B之寬度小。亦即,由於硬磁性構件41A、41B之寬度比音圈3中線圈32之繞線寬度大,因此能限制音圈3之驅動,用以避免音圈3從硬磁性構件41A、41B之空間43內露出。藉此,在硬磁性構件41A、41B之空間43內,音圈3能高效率適當地驅動。
另外,軟磁性構件42A、42B以挾持一對磁鐵41A、41B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面側之一般所稱的軛,相互接合,用以支持一對磁鐵41A、41B。亦即,一對軛42A、42B以從雙向挾持之方式支撐一對磁鐵41A、41B。
該軛42A、42B當然是由具良好磁性材料之鐵材構成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備有磁鐵安裝部421A、421B,其是將長邊方向表面切削加工所形成之細長凹形。
一對軛42A、42B是相同形狀,例如,外形尺寸為長度72mm×寬度10mm×厚度6mm,作為磁鐵安裝部421A、421B,其是在長邊方向表面分成中心並施以切削加工,藉此設置有可安裝硬磁性構件41A、41B之長度42mm×寬度10mm之低窪平坦部。
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厚度,如軛42A、42B之厚度為6mm,則例如,能作成2mm。另外,在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兩端部用切削加工分別施以半徑3mm之曲面加工,並且,亦可從該曲面加工部端經由1mm之垂直部,到達厚度6mm位置之上面。
此處,設軛42A、42B之外形尺寸為長度72mm×寬度10mm×厚度6mm,如在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兩端部分別施以 R3mm之曲面加工時,則在該軛42A、42B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長度12mm、寬度10mm之平面部424A、424B。該平面部424A、424B成為組合一對軛42A、42B之銜接面。
另外,一對軛42A、42B配置於由一對磁鐵41A、41B所形成之空間43,用以在一軸方向形成開口區域。該一軸方向成為驅動音圈3之方向。
一對磁鐵磁化後,分別予以安裝,以便將各S極面密貼於軛42A、42B之磁鐵安裝部421A、421B。磁鐵41A、41B對軛42A、42B之安裝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能使用黏著劑進行安裝。只要是符合使用目的之黏著劑皆可使用任一種黏著劑,例如,亦可使用市面一般所使用之2液混合型之環氧樹脂系黏著劑、或壓克力系黏著劑等。
並且,將磁鐵41A、41B之S極面安裝於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軛42A、42B各兩端部所設置之銜接面(平面部)424A、424B彼此間相互密貼。因此,在磁鐵41A、41B之N極面彼此方向一致之狀態下構成磁路,能形成利用市面一般稱為相斥磁性之磁路,通稱為相斥型磁路。
關於軛42A、42B之組合,例如,事先設置分別對應軛42A、42B之螺絲孔(貫穿M3型螺絲)425A、425B,用安裝用螺絲鎖緊彼此之軛42A、42B彼此間並加以組合。
因此,當組裝本發明之致動器2時,如圖7及圖8所示,首先,把線圈線材之捲繞端部作為正面,作成橢圓(長孔)形狀、或捲繞成長方形之線圈形狀,在該線圈32中心線附近配置具有指定尺寸之方形振動傳達板31,用以構成音圈3。
接著,為驅動音圈3,以將一對磁鐵41A、41B之極性面相對向(相斥)之方式配置,構成相斥型磁路4,並且在線圈32之長邊方向外側設置指定之間隙23、23,在形成有一對磁鐵41A、41B之相斥磁場內,以活動自如方式配置音圈3。亦即,音圈3之線圈32在相斥型磁路4中與一對磁鐵41A、41B以間隙23、23配置於空間43內。
以這種方式,本發明之致動器2是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音響設備用致動器,如圖2所示,由音圈3及相斥型磁路4構成,音圈3在相斥型磁路4中之相斥磁場內,不接觸磁鐵41A、41B,形成活動自如者。
藉此,音圈3不接觸磁鐵41A、41B能維持穩定之活動,透過振動傳達板31所連結之彎曲振動板1能獲得正常且穩定之振動狀態,能適當地產生具有彎曲振動板1之音波。另外,將致動器2厚度薄化、小型化、縮小結構,不僅能改善空間因素,而且能減輕重量。
另外,在本發明之致動器2中,分別黏著於軛42A、42B之磁鐵41A、41B是以同極(N極)彼此相對向方式安裝,用以形成相斥型磁路,因此只要在該相斥型磁路4中配置音圈3,就會從磁鐵41A、41B之表面向音圈3之振動傳達板31方向釋放磁性。
來自該磁鐵41A、41B表面(N極面)之磁流是如以下所述。首先,穿過線圈32之長邊方向後,在水平方向(左右橫方向)改變方向而朝向軛42A、42B之兩端部,並且分別穿過線圈32之長邊方向兩端部。之後,各軛42A、42B形成磁路,朝向設置於軛42A、42B底部即磁鐵安裝部421A、421B,流入密貼於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磁鐵41A、41B之S極面。接著,來自磁鐵41A、41BS極面之磁性朝向N極側,再次構成從磁鐵41A、41B表面(N極面)釋放之一連串磁流。
在相斥型磁路4中,為提高音圈3之驅動效率,重要的是有效使用從磁鐵41A、41B表面垂直釋出之磁流。亦即,從磁鐵41A、41B單側極表面(N極表面)釋放至大氣中之磁性是以描繪弧形方式,朝立即釋放之相反極表面(S極表面)以最近路徑返回,因此,垂直方向之磁分布從表面僅以極短距離(高度)分布。因此,為高效率使線圈32動作,最好狀態是儘可能接近磁鐵41A、41B之表面設置。
然而,如以相斥狀態過於靠近磁鐵41A、41B彼此間,則從垂直方向所流出之磁流會相互影響方向,亦即,偏向軛42A、42B之端部方向,而在線圈32之驅動產生損失。
另一方面,為讓線圈32振幅活動,在磁鐵41A、41B之間當然要有適當之間隙23、23。因此,線圈32長邊方向之外側所構成之線圈外側間隙23是以軛42A、42B之銜接面、以及磁鐵安裝部421A、421B之厚度尺寸設定。該間隙,例如,含機械加工公差尺寸,能設定為0.2mm~0.3mm。
因此,如前所述,重要的是將相對向之磁鐵41A、41B之距離配置於適當之位置,且最好在線圈32長邊方向內側與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設置適當之間隙(線圈內側間隙)33。該線圈內側間隙33之最佳尺寸能藉由磁性解析等分析獲得,但最好比線圈外側間隙23大。藉此,如以上所述,來自磁鐵41A、41B表面(N極面)之磁性是朝音圈3之振動傳達板31方向垂直釋放,穿過線圈32之長邊方向有效流動,能提高音圈3之驅動效率。
另外,相斥型磁路4最好是具有藉由一對加工零件可2分割之結構所組成之磁路結構。藉此,其優點是能極輕易將組裝零件安裝於框體側,且可量產化。
另外,如使用本發明之致動器2組裝泛用喇叭時,組裝音圈3後,先將構成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連接部31a之面及構成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之面加以連接固定。亦即,致動器2對彎曲振動板1以增加振動之方式,構成振動板連接部31a之面事先連接於構成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之面。
接著,如圖9所示,將安裝有音圈3之彎曲振動板1與磁路4組合,並安裝於磁路安裝底座21上,藉此能邊組裝致動器2邊組裝泛用喇叭10。
磁路安裝底座21,例如,能使用作成長邊100mm×短邊70mm×厚度6mm之長方形鋁板材料形成。該磁路安裝底座21不限定於鋁等金屬,例如,亦可使用木材或樹脂等任何材料。
另外,磁路安裝底座21如後所述,能作為構成框體11之零件的一種。亦即,在磁路安裝底座21安裝側板或背板等框體零件,能作為安裝彎曲振動板1之框體11。構成框體11之情形,例如,在磁路安裝底座21之短邊側板厚(對接端)部分中心線上,設置螺絲孔,並且在側板,與該螺絲孔對應之位置亦設置孔,透過該孔,使用安裝用螺絲將側板鎖緊安裝。另一框體構成零件亦使用安裝用螺絲相互安裝,藉此能作為框體11。
還有,側板等框體零件是與磁路安裝底座21同樣,只要是符合使用目的之材料,不限定於鋁等金屬,例如,亦可使用木材或樹脂等任何材料。
因此,在圖1及圖2中,如空心箭頭所示,在音圈3施加電氣訊號,藉此隨著外加訊號產生振動,藉此驅動與音圈3連接之彎曲振動板1而產生音波者(亦即,實用上,能獲得充分之音壓者)。還有, 作為施加於音圈3之電氣訊號,例如,能列舉有從電視機、收音機、音響設備、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平板裝置等智慧型裝置等輸出之聲音訊號。
另外,在本發明之泛用喇叭10中,彎曲振動板1依照作成平板形,從一端1a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之方式配置。彎曲振動板1如是以預先具有彎曲之曲面部之方式成型之構件時,以該彎曲凸面朝向前方之方式安裝於致動器2。另外,如彎曲振動板1為具有柔軟性之構件時,則以豎立之平板狀態安裝於音圈3(振動傳達板31)後,從該狀態以彈性方式使彎曲振動板1彎曲變形,藉此形成曲面,將該變形之彎曲凸面側朝前方安裝於致動器2。
本實施形態是如圖10所示,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是分別構成,能接合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和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此種情形,本發明亦可如圖11中點線箭頭所示,以橫跨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接合部之方式,貼付貼合片51。
貼合片51,例如,能使用寬度5mm×長度40mm之牛皮紙形成。該貼合片51並非僅限定於牛皮紙,例如,亦可使用FRP等樹脂、或金屬片狀者,並且只要符合使用目的,亦可使用厚度約為3mm之蜂巢板等。另外,使用2片貼合片51,分別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接合部之表背雙面,或只要符合設計目的,亦可僅使用1片以單面貼付。
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例如,能以如下方式進行。首先,事先在接合片51之單面塗上黏著材料。接著,用指定位置(例如,對準中心),對準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音圈3)之連接部,以將已塗黏著劑之接合片51橫跨於協銜接部中心之方式配 置後,按壓於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因此,當使用寬度5mm×長度40mm之接合片51時,以銜接部為中心,貼付部分是分別各貼付2.5mm於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
用來貼付接合片51之黏著劑,例如,可使用2液混合型之環氧系黏著劑。該環氧系黏著劑是將指定量之主劑及硬化劑充分混合後再進行塗布,塗布黏著劑時能使用刮刀進行。
另外,黏著劑除使用環氧系黏著劑外,亦可使用橡膠系(溶劑系)黏著劑、或水溶性黏著劑。使用該等黏著劑時,首先,在接合片51塗上黏著劑後,暫且使黏著劑乾燥。接著,將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音圈3)之連接部配置於指定位置,邊用熱壓機加熱接合片部,邊加壓指定時間。藉此,靠黏著劑之熱再活化性,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能獲得良好之黏著狀態。這種方法,黏著劑露出部分不僅少,且完成狀態亦良好。
另外,採用熱壓機方法時,不僅是熱再活化性之方法,並且將環氧系等熱硬化性黏著劑塗布於接合片,亦可事先作成預黏狀態,使用該接合片進行熱壓,用以連接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亦即,此等方法能事先將黏著劑塗布於接合片,切成所欲寬度尺寸,作成帶狀加以儲存。
因此,接合作業時,能將所儲存之帶狀接合片投入於製造現場,邊適當切斷邊使用接合片。藉由以上作業,就能徹底解決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工程之塗布黏著劑不均、接合作業之繁雜性、提高品質、及實現降低工時數。
還有,對接合片51塗布黏著劑能較均勻,但對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連接部31a之板厚部之塗布由於塗布部分寬度較窄,因此 發生塗布不均。當然,只要將黏著劑之塗布部按壓於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側1a之板厚部,黏著劑幾乎不會露出於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表面側。然而,以本發明之方式配置接合片51,藉此露出之黏著劑混入於接合片51之單面所塗布之黏著劑。因此,即使是彎曲振動板1或振動傳達板31之板厚部亦不必擔心黏著劑露出,能充分塗布黏著劑,以避免發生塗布不均。
在接合片51之接合作業中,最重要的是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和接合片51之位置關係要配置於所欲精確度內。因此,在接合作業中,例如,製作簡易之定位治具,在該治具內設置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和已塗布黏著劑之接合片51。接著,在設置之狀態下使用各治具壓接機等予以加壓,在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表背面壓住接合片51。並且,在室溫下放置指定時間(黏著劑硬化時間)。
並且,黏著劑硬化後,只要解除加壓,從治具將所黏著之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拆下,則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就能透過接合片51加以黏著安裝。還有,在接合片51之外周部附近,僅塗布黏著劑不均部分當然會發生露出部分,但只要用剝離性良好之樹脂等製作治具,就能幾乎無障礙地從治具剝離透過接合片51所黏著安裝之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另外,用金屬等製作治具時,亦同時使用剝離用薄膜等,藉此即使黏著劑露出亦能輕易從治具拆下。
以這種方式,將接合片51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接合部,藉此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安裝強度大幅提高,在搬送或對後述之框體11之安裝作業等中能獲得良好作業 性。另外,能獲得良率提高之效果。並且,完成後之可靠度亦大幅提升。
本實施形態之彎曲振動板1和振動傳達板31之接合方法中,為驅動於與彎曲振動板1之面方向相同之方向,以振動傳達板31之一緣部與彎曲振動板1之端緣部連接之方式接合並加以配置。因此,其接合面積較之使用圓筒形音圈時更大幅增加,能獲得充分之接合強度。另外,能提升振動傳達效率,增加再生頻帶,在再生高音頻帶側特別有效。
另外,彎曲振動板1可藉由與振動傳達板31同一構件(材質)個別形成,亦可藉由不同構件(材質)個別形成。此時,藉由分別不同構件形成,有容易獲得使用目的聲音之優點,能依照聽障比率提供適合各個人之聲音。
還有,在一體化零件中接合線圈時,將線圈安裝於一體化零件相當於振動傳達板部分後,將黏著劑塗布於相當於振動傳達板部分之兩側邊外側部及線圈短邊區域內側之接觸部,為使黏著劑硬化,以開放空間方式投入。
此時,一體化零件當然比傳統音圈外形尺寸更大,且佔有面積較大。因此,預測其缺點是空間因素變差,每一個之硬化效率下降。
因此,使用簡單且價廉之墊片等治具,藉此能將一體化零件在開放空間內能以立體方式重疊配置,空間因素能獲得良好改善。因此,本發明,幾乎沒有提高成本之要因,藉由一體化降低工時數,及能減輕重量,能提升音壓等謀求更高性能化。
另外,聽障者和健聽者皆能聽到之橫波因振動板1之彎曲而產生,產生音壓因該彎曲角度而變化。因此,彎曲振動板1曲面部之彎曲角度最好為90°或比90°稍大,例如,彎曲角度亦可從90°到130°。具體而言,使產生音壓變最大的是具有110°±20°彎曲角度曲面度之彎曲振動板1。
此處,曲面部之彎曲角度是如圖12所示,是指對彎曲振動板1一端1a側之垂線和對另一端1b側之垂線交叉形成之角度。
圖12中,平面狀態之彎曲振動板1是以點線表示,該振動板1是如圖中一點鏈線箭頭表示,為依照從一端1a側到相對向之另一端1b側之方向,形成彎曲之曲面部,彎曲狀態用實線表示。因此,此時之彎曲振動板1曲面部之彎曲角度是以對其一端1a側之垂線和對另一端1b側之垂線交叉點O之角度θ表示,其角度θ最好是從90°到130°。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致動器2,音圈3之振動傳達板31在相斥型磁路4中,具有從形成一對磁鐵41A、41B之空間43露出於一軸方向之大小。亦即,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從線圈32捲繞寬度方向單側延伸露出。例如,如振動傳達板31以對角40mm,線圈32之捲繞寬度為6mm,則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從線圈32捲繞寬度方向單側延伸露出約10mm時,相對向之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則以從線圈32捲繞寬度方向另一側延伸露出約24mm之狀態配置。
另外,本發明中,最好從相對向之雙向以彈性方式挾持振動傳達板31露出區域之一部分。亦即,在本發明中,致動器2,音圈3中之振動傳達板31在相斥型磁路4中,具有從形成一對磁鐵41A、41B之空間43朝一軸方向露出之大小。
並且,如圖13所示,振動傳達板31之一端部,亦即在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上面及下面,亦可配置具有所欲厚度尺寸、所欲寬度尺寸、及所欲長度尺寸之緩衝材之第一支持構件6、6之結構。
該第一支持構件6、6雖是簡單之結構,但能極有效發揮振幅時之線圈支持功能,支持音圈3時具有充分之懸吊功能。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圖14所示,在振動傳達板31線圈引線終端部31b側之上面及下面配置第一支持構件6、6,並且亦在振動傳達板31之另一端部,亦即引線終端部31a側之上面及下面亦可配置具有所欲厚度尺寸、所欲寬度尺寸、及所欲長度尺寸之緩衝材料之第二支持構件7、7之結構。亦即,本發明中,致動器2,作為緩衝材料,以懸吊方式備有:第一支撐構件6、6和第二支撐構件7、7,藉此挾持相斥型磁路4,亦能以彈性方式於兩側將振動傳達板31挾持。
在此等支撐構件6、7中,能適用質軟且不易傳達振動之材料,例如,能列舉有發泡胺甲酸乙酯樹脂或橡膠、如不織布等般富彈性之薄片材料。另外,支撐構件6、7,例如,能作成長度54mm×寬度12mm×厚度8mm之大小。
以這種方式,挾持相斥型磁路4,如在一軸方向露出之振動傳達板31兩側分別備有支撐構件6、7,則其優點是能更進一步提高懸吊之支撐能力。
另外,在致動器2中,如在振動傳達板31之上面及下面配置支撐構件(緩衝材料)6、7,並以彈性方式挾持振動傳達板31,則音圈2之振幅移動時,振動傳達板31在磁路內,能設置於與磁鐵41A、41B之表面間以低於間隙23、23尺寸進行振幅移動。藉此,在音圈2 之振幅移動中,線圈32接觸於磁鐵41A、41B之表面所產生之異音消失。
另外,此等支撐構件6、7是使用支撐構件壓板22,邊壓入邊安裝。支撐構件壓板22,例如,能使用厚度2mm之鋁板,製作寬度32mm×長度60mm之大小。邊壓入支撐構件6、7邊安裝支撐構件壓板22,例如,在支撐構件壓板22分別設置孔,並且亦在軛42A、42B事先設置與該孔對應之螺絲孔(M3貫通)426A、426B。接著,用安裝螺絲46,將支撐構件壓板22鎖緊安裝於軛42B之頂部平面上。
為邊壓入支撐構件6、7邊安裝支撐構件壓板22,將支撐構件6、7壓縮,形成從上下雙面挾持振動傳達板31之形態。具體而言,設支撐構件壓板22下面與磁路安裝底座21安裝面之設計距離為12mm,振動傳達板31之厚度為0.2mm,支撐構件6、7之厚度為8mm,則邊壓縮支撐構件6、72.1mm邊進行安裝。因此,壓縮所產生之彈簧反彈力能充分保持振動傳達板31之安裝位置,並且,能充分發揮容許振幅運動之懸吊功能。
另外,振動傳達板31藉由支撐構件6、7所產生之彈簧反彈力,邊從上下方向按壓邊保持在具有12mm尺寸空間之中心線上(6mm上)。藉此,能邊維持構成於線圈32及磁鐵41A、41B表面之線圈外側間隙23、23(例如0.2mm~0.3mm),邊以極廉價且極簡單結構獲得能使線圈2之振幅移動之懸吊功能。
另外,在本發明中,支撐構件壓板22最好是由具有較高熱傳導率散熱功能之材料形成之散熱板。藉此,能將隨著驅動音圈3所產生之熱透過作為散熱板之支撐構件壓板22,從表面散熱。
另外,在傳統喇叭用磁路中,構成磁隙,在該磁隙中,配置音圈。因此,音圈振幅移動方向之空間只是音圈繞線軸側,音圈透過繞線軸,形成在從懸吊脫離位置保持於磁隙中一般所稱之單支撐結構。因此,當線圈產生振幅時,線圈與磁隙稍接觸,形成易產生異音之結構。
相對於此,本發明之致動器2,相斥型磁路4是未構成磁隙之構成。因此,音圈3振幅移動方向之空間43形成磁路雙向,亦即一軸方向呈開放狀態,在靠近音圈3中之線圈32位置形成可安裝支撐構件6、7之結構。因此,在音圈3之支撐中形成極有利之結構,在音圈3之振幅移動中,線圈32與磁鐵41A、41B接觸,能不產生異音。
如以上述,本發明之致動器2,從磁鐵41A、41B表面釋放之磁性能有效達到音圈3,並且將厚度化、小型化,縮小結構,能改善空間因素,且能減輕重量。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圖15及圖16所示,亦能作為泛用喇叭20,進一步包括框體11,支撐沿彎曲振動板1驅動方向之兩側緣1c、1c。亦即,本發明之泛用喇叭20是聽障者和健聽者皆能聽到,其構成至少包括:彎曲振動板1、致動器2、及筐體11。本實施形態之情形,至少包括:筐體11、底板12、背板13、及左右2片側板14、14。
2片側板14、14皆是共通尺寸,如圖17所示,具有:位於背板13側之縱邊部141、位於底板12側之橫邊部142、以及位於磁路安裝底座21側之上邊部143。另外,從上邊部143前方側向橫邊部142前方側垂下之上邊段差部144、從上邊段差部144向前方側呈弧狀突出之R部145、從R部145向前方側略呈水平突出之下邊段差部146、以及從下邊段差部146朝橫邊部142到達下邊部147是連續形成。具體而 言,縱邊部141為230mm,橫邊部142為200mm,上邊部143為60mm,上邊段差部144為12mm,下邊部147為20mm,R部145之開角度θ為110。。還有,圖中符號148…148皆表示螺絲孔。
本發明最大特徵之一是框體11具有R部145,該R部145成為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基部。亦即,在驅動彎曲振動板1,產生音波之喇叭系統之框體結構中,在安裝彎曲振動板1之部位設置曲線加工部(R部)145,其是由與備有安裝有彎曲振動板1之彎曲線所對應之曲線構成,在該曲線加工部145中,最好是支撐彎曲振動板1兩側緣1c、1c之結構。在本發明中,當使用框體11時,這種彎曲振動板1之安裝是基本結構,是極有效之框體結構。
因此,如圖15~圖17所示,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1c、1c是透過框體11之左右側板14呈彎曲狀支撐。具體而言,使用設置於框體11左右之側板14、14端面分別形成R狀之R部145來支撐。
藉此,安裝於致動器2呈豎立狀態之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是把R部145作為導桿,沿其上面易於彎曲,依照從一端1a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容易形成彎曲之曲面部,使成為能配置彎曲振動板1。另外,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支撐於框體11,藉此彎曲振動板1不受外力等影響,且能減低能量傳達效率可能下降。
另外,框體11是如圖15及圖16所示,當對側板14施以切削加工等用以形成對應於彎曲振動板所具有之彎曲線之曲線時,在該曲線加工部(R部)145配置具有所欲厚度尺寸、所欲寬度尺寸、以及所欲長度尺寸之彈性構件8,亦可藉由彈性構件8支撐彎曲振動板1。亦即,本發明最好是以沿著彎曲振動板1兩側緣部1c、1c背面之狀態使彈性構件8密貼。
在該彈性構件8中,與支撐構件6、7一樣,能使用質軟且不易傳達振動之材料。作為這種彈性構件8,例如,能列舉有發泡胺甲酸乙酯樹脂或橡膠、如不織布等般富彈性之薄片材料。
另外,彈性構件8亦可具有一種長度能整體配置於側板14之R部145上面,在該彈性構件8上配置彎曲振動板1,藉此彎曲振動板1形成大致沿著彈性構件8半徑之形狀。對該彈性構件8側板14之R部145表面之安裝,例如,在R部145表面貼上雙面膠帶後,在該雙面膠帶上貼上彈性構件8,藉此能簡單安裝。
以這種方式,透過彈性構件8,支撐彎曲振動板1,藉此彎曲振動板1在較自由振動之相反面,藉由彈性構件8能發揮功能有效吸收彎曲振動板1側緣部1c部分所產生之反射波。因此,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不易傳達到框體11,且能量損失較少。
另外,泛用喇叭20形成彎曲振動板1和框體11之間之密閉空間,因此從振動板表面(前面)所產生之音波和從背面所產生之音波被彈性構件8阻隔,對表面及背面之音波不引起干涉衰減。因此,能獲得穩定音壓和寬頻帶特性,並且易於抑制振動板背面側所產生之音波音響共振。
亦即,在本發明中,彈性構件8容許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且有效發揮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懸吊功能,並且,能防止彎曲振動板1背面側所產生之音波回授到彎曲振動板1表面側,防止干擾彎曲振動板1表面側所產生之音波,發揮密封功能。因此,本發明,在彎曲振動板1側緣部1c配置彈性構件8,藉此提高音響效果,例如,能作為具有低音反射結構之泛用喇叭20。並且,彈性構件8形成必須防止彎曲 振動板1與框體11支撐面(例如側板14之R部145上面)接觸而產生異音之功能。
另外,本發明中,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最好透過從相對向之雙向(一面側與另一面側)挾持之彈性構件8、8支撐於框體11。亦即,最好在沿著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表背雙面之狀態下,配置具有所欲厚度尺寸、所欲寬度尺寸、以及所欲長度尺寸之彈性構件8、8,把該彈性構件8作為懸吊之結構。藉此,彎曲振動板1透過彈性構件8、8,確實地支撐於框體11。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沿著彎曲振動板1之側緣部1c表背雙面安裝彈性構件8、8,則最好從挾入彎曲振動板1之方向對彈性構件8施加適度壓力。亦即,本發明,在沿著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表背雙面之狀態下,分別密貼彈性構件8、8,並且,彈性構件8僅朝側板14之R部145方向壓入,就能對彎曲振動板1施加壓力用以支撐之結構。
如以這種方式,用適度壓力邊壓縮彈性構件8邊安裝,則因該壓縮所產生之彈性構件8之彈簧反彈力能充分保持彎曲振動板1之安裝位置,並且具有容許振幅運動之懸吊功能,並能安裝於彎曲振動板1之框體11。另外,彈性構件8將壓縮力均等地施加於音圈3之振動傳達板31雙面,能更進一步發揮穩定之保持能力,且能達到提高作為音圈用懸吊之極大效果。
此外,彈性構件8之壓縮力能對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提供充分自由度,且對防止安裝位置之偏離具充分保持力。並且,靠壓縮彈性構件8,亦具有密封效果,能防止彎曲振動板1背面側所產生之漏音。
如圖15及圖16所示,彈性構件8是由作成剖面矩形之細長棒形構件構成,為覆蓋形成於框體11側板14之R部145上面,加以2個重疊配置。另外,彎曲振動板1之外側部(側緣部1c)其表背面藉由彈性構件8、8支撐。因此,藉由2個彈性構件8、8挾入彎曲振動板1之側緣部1c,藉此形成彎曲振動板1與框體11之間之密閉空間。
本發明之懸吊結構中之彈性構件8,如傳統喇叭所使用一般稱為邊緣(edge)等懸吊般,不使用熱壓成型方法等亦能只切塊形發泡材料就能取得。因此,其優點有:能輕易製作彈性構件8,不需要成型用模具。其結果能廉價取得,可說是能有效大幅降低成本之懸吊結構。
另外,透過彈性構件8,支撐彎曲振動板1c、1c,對彈性構件8施加固定壓力所構成之結構中,例如,能作為懸吊結構,亦即,其係用由所欲寬度尺寸、所欲長度尺寸、以及所欲厚度尺寸所構成之壓板9,壓住彈性構件8構成。
該壓板9,例如,是細長帶狀體,具有能跨接於側板14之上邊部143和下邊部147之長度,藉由螺絲等,將一端固定於側板14之上邊部143,將另一端固定於側板14之下邊部147。藉此,壓板9邊壓彈性構件8邊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能對彈性構件8施加固定壓力。該壓板9,例如,能使用作成細長帶狀之聚丙烯製板材料。
用以上方式,在驅動彎曲振動板1而產生音波之喇叭系統中,能提供以更便宜達到大幅提升性能效果,且大幅提高可靠度,並能對應量產之喇叭系統。
並且,框體11,在彎曲振動板1之另一端1b與底板12之間設置有開口部15,用以將框體11內部所產生之音響對外部釋放,但該開口部15即使不依據設計目的設計亦無妨。
本實施形態之泛用喇叭20,如圖16所示,將致動器2設置於框體11後,對應音圈3(振動傳達板31)之驅動振幅,將用來設置適度鬆弛之成型施加於聲音訊號輸入線37(37a、37b)。另外,使聲音訊號輸入線37端部導通於磁路安裝底板21所設置之切口部16。並且,延伸到將聲音訊號輸入線37安裝於框體11背板13側即喇叭系統驅動用放大器基板17之輸出端子,用焊接加以連接配線。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想使用側板14之R部145上面來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側緣部1c時,例如,如圖18所示,為取代彈性構件8,亦可將作成稱為尖釘(spike)或絕緣體之圓錐形、三角錐形、半球形之多數個邊緣支撐構件18配置於R部145之上面,藉由邊緣支撐構件18以部分點接觸方式支撐彎曲振動板1。該邊緣支撐構件18,例如,能由橡膠類彈性材料、或木材、石材、金屬等質硬材料構成。
如圖18所示,邊緣支撐構件18作成圓錐形,為突出於框體11側板14之R部145上面,以均等間隔配置17個。並且,支撐構件18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即能適當配置。
以這種方式透過支撐構件18,用框體11支撐彎曲振動板1,藉此彎曲振動板1能較自由振動,另一方面,藉由邊緣支撐構件18吸收或迴避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振動不易傳達到框體11,因此能量損失較少。
另外,雖未圖示,但如想以部分點接觸方式支撐彎曲振動板1時,為從框體11之側板14向內側突出,亦可將邊緣支撐構件18 直接安裝於側板14。此時,邊緣支撐構件18並不限於圓錐形、三角錐形、半球形,亦能作成圓筒形。
該邊緣支撐構件18並不限於配置在側板14之R部145,亦可如以下所述,配置多數個邊緣支撐構件18於側板14所形成之導桿埋頭部171之上面、導桿凹部172內之上面和下面、導桿凸部173之上面、導桿框部兩緣側之上面。藉此,能以部分點接觸方式支撐彎曲振動板1外側部(邊緣部1c)之背面或表背面。
另外,本發明中,彎曲振動板1亦可依照朝一端1a側寬度逐漸變窄。亦即,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部如是以直角方式形成之形狀,則因來自支撐構件7附近之反射波而容易產生駐波。因此,如圖19所示,將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部作成以直線方式連接之形狀,藉此能防止產生駐波,並提高音質。
如圖19(A)所示,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是以各別零件分別準備且彼此接合,並且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之間隔依照向一端1a側寬度以直線狀逐漸變窄之彎曲振動板1B之一部分,另外,如圖19(B)所示,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是以各別零件分別準備且彼此接合,並且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之間隔依照向一端1a側寬度以曲線狀逐漸變窄之彎曲振動板1C之一部分。
另外,本發明,並非將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側寬度逐漸變窄,而是依照向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側,使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逐漸變寬,亦可將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之連接部作成直線連續之形狀。
另外,本發明中,彎曲振動板1一端側之兩側上緣角部亦可帶圓形。亦即,如彎曲振動板1之角部1d為直線性之尖部,則來 自支撐構件7附近之反射波容易產生駐波。然而,如圖20所示,將彎曲振動板1之上緣角部1d作為帶曲線之圓形,藉此更能防止產生駐波,並提高音質。
如圖20(A)所示,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是作為各別零件而分別準備且彼此接合,並且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之間隔依照向一端1a側寬度以直線狀逐漸變窄,且兩側緣部1c、1c之上緣角部1d為帶圓形之彎曲振動板1D之一部分。另外,如圖20(B)所示,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作為各別零件而分別準備且彼此接合,並且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之間隔依照向一端1a側寬度以曲線狀逐漸變窄,且兩側緣部1c、1c之上緣角部1d為帶圓形之彎曲振動板1E之一部分。
並且,在本發明中,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亦可使用接合板51,藉此不必一體化,預先藉由同一構件,將彎曲振動板1與振動傳達板31一體成型者(以下稱為「振動板傳達板一體化零件」)。藉此,更能發揮高性能化、高可靠度,對減少連接部連接作業之工時數能發揮最大效果。
如圖21所示,預先將彎曲振動板1區域與振動傳達板31區域一體形成,依照使彎曲振動板1區域兩側緣部1c、1c之間隔向振動傳達板31區域側,寬度以曲線狀逐漸變窄,並且,表示兩側緣部1c、1c上緣角部1d帶圓形之振動板傳達板一體化零件131。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框體11側板14之厚度部分,木工業界術語稱為木材橫剖面部分,施以曲線加工,但例如,假設對框體11常用之木質板或合板、刨花板進行加工時,本發明,與彎曲振動板1對應之曲線加工部分如以下所述,即使是埋頭或溝槽等加工形狀亦無 妨。並且,此等加工用雕刻機(router)能輕易進行加工,有加工便宜之效果。
亦即,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並未限定設置於框體11左右側板14之前面側邊緣所形成之R部145上,例如,如圖22所示,亦可分別設置於框體11左右側板14之內面,使用彎曲之導桿埋頭部171支撐。
藉此,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沿著導桿埋頭部171之上面容易彎曲,藉此加以支撐,因此依照從一端1a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易於形成彎曲之曲面部。
另外,如在導桿埋頭部171配置彈性構件8,透過該彈性構件8,用以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則彎曲振動板1不必固定於框體11,能較自由振動,另一方面,藉由彈性構件8,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不易傳達到框體11,能量損失較少。
另外,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例如,亦可如圖23所示,分別設置於框體11左右側板14之內面,使用彎曲之導桿凹部172來加以支撐。
藉此,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插入於導桿凹部172,藉此容易彎曲及支撐,因此依照從一端1a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容易形成彎曲之曲面部。
另外,如在導桿凹部172內之上面和下面,分別配置彈性構件8、8,透過該彈性構件8,以挾持彎曲振動板1兩側緣部1c、1c之方式進行支撐,則彎曲振動板1不必固定於框體11,能較自由振動,另一方面,藉由導桿凹部172,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不易傳達到框體11,且能量損失亦較少。
另外,如對側板14不能曲線加工時,即使製作對應彎曲振動板1有彎曲線形狀之附加零件亦無妨。因此,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例如,如圖24所示,分別設置於框體11左右側板14之內面,使用彎曲之導桿凸部173加以支撐。
藉此,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沿著導桿凸部173之上面以容易彎曲方式進行支撐,因此依照從一端1a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容易形成彎曲之曲面部。
另外,如在導桿凸部173之上面配置彈性構件8,透過該彈性構件8,以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則彎曲振動板1不必固定於框體11,能較自由振動,另一方面,藉由彈性構件8,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不易傳達到框體11,能量損失較少。
另外,如對側板14不能曲線加工,例如,亦可如圖25所示,製作與彎曲振動板1對應之曲線形擋板(baffle),由含該擋板之框體11構成。擋板優點有:依據木工技術、或樹脂成型技術、金屬衝壓技術等目的,分別使用擋板材料。因此,使用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以跨接於框體11左右側板14內面之方式設置之彎曲導桿框部174進行支撐。
藉此,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沿著導桿框部174之上面以容易彎曲方式進行支撐,因此依照從一端1a朝相對向之另一端1b,容易形成彎曲之曲面部。
另外,如在導桿框部174兩側緣之上面配置彈性構件8,透過該彈性構件8,支撐彎曲振動板1之兩側緣部1c、1c,則彎曲振動板1不必固定於框體11,能較自由振動,另一方面,藉由彈性構件8,彎曲振動板1之振動能量不易傳達到框體11,能量損失較少。
另外,本發明之泛用喇叭亦可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側安裝複數個致動器2。亦即,亦能作為泛用喇叭30,如圖26所示,具有對彎曲振動板1分別安裝2個致動器2之結構。
如圖26所示,2個致動器2、2皆固定安裝於磁路安裝底座21,另外,彎曲振動板1,其端緣部以與2個致動器2、2之各振動傳達板31、31之方式配置。另外,聲音訊號輸入線37之端部通過設置於磁路安裝底座21之切口部16,與安裝於框體11背板13側之喇叭系統驅動用放大器基板17之輸出端子連接配線。
這種泛用喇叭30藉由2個致動器2、2驅動同一彎曲振動板1之端面部,藉此1個致動器2,用複數個致動器2、2驅動有上限之聲音能量,能從彎曲振動板1產生更大橫波、縱波。因此,能期待高音量且清晰之放音。
另外,本發明之泛用喇叭亦可在彎曲振動板1之另一端側進一步安裝另一致動器2。亦即,亦能作為泛用喇叭40,如圖27所示,對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緣部安裝第一致動器2A,對彎曲振動板1之另一端緣部安裝第二致動器2B之結構。
並且,在本發明中,例如,亦可將第一致動器2A和第二致動器2B皆作為上述本發明之致動器2,將任一方作為一般所知之動圈方式致動器或動磁方式致動器。
如圖27所示,泛用喇叭40,其第一致動器2A固定安裝於框體11背板13側,另一方面,其第二致動器2B固定安裝於框體11底板12側。另外,彎曲振動板1,其一端緣部與第一致動器2A之振動傳達板31接合,其另一端緣部與第二致動器2B之振動傳達板31接合。
這種泛用喇叭40分別藉由不同之致動器2A、2B驅動彎曲振動板1之不同端面,藉此1個致動器2,用複數個致動器2(2A、2B)驅動有上限之聲音能量,能從彎曲振動板1產生更大橫波、縱波。因此,能期待高音量且清晰之放音。
另外,本發明,在泛用喇叭40中,如圖27所示,進一步包括:手段19,用以將電氣訊號分割成若干頻帶,亦可將所分割之各電氣訊號分別輸入彼此不同之致動器。亦即,在圖27中,如空心箭頭所示,藉由類比或電子濾波器等聲音訊號分割裝置19,將輸入於2個致動器2A、2B之單一聲音訊號頻帶分割成2個頻帶。
接著,透過第一聲音訊號輸入線37,將輸出一側輸入於第一致動器2A,透過第二聲音訊號輸入線57,將輸出另一側輸入於第二致動器2B。因此,1個彎曲振動板1藉由2個致動器2A、2B驅動,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側和另一端側能同時獲得不同再生頻帶之橫波、縱波,且能獲得整體再生寬頻帶之橫波、縱波。
另外,本發明能作為泛用喇叭50,亦可進一步包括:在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上利用壓電體(壓電元件)之致動器。亦即,如圖28所示,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安裝本發明第一致動器2,並且在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進一步安裝利用壓電體之第二致動器52。
如圖28所示,第二致動器52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中央背面。該第二致動器52並非限定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中央背面,如對用來輸入聲音訊號之配線無障礙則亦可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中央表面。
壓電體是一種物質,只要施加壓力,就會具有與壓力成比例自體變形之壓電效應,致動器是利用將所加電壓轉換為力之壓電 效應之壓電元件。壓電元件是靠施加電壓而朝單向伸縮(振動)。因此能作為泛用喇叭50,其結構如圖28所示,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安裝本發明第一致動器2,並在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貼付利用壓電體之第二致動器52。該壓電元件52由陶瓷、PVDF(聚二氟亞乙烯)等高分子、陶瓷和高分子之複合體等構成。
這種泛用喇叭50是用分別不同之致動器2、52驅動彎曲振動板1之端面和曲面,藉此用複數個致動器2、52驅動一個致動器有上限之發音能量,使從彎曲振動板1產生更大橫波、縱波。因此能期待高音量且高清晰之放音。
另外,本發明,在泛用喇叭50中,如圖29所示,進一步包括:手段19,用以將電氣訊號分割成若干頻帶,亦可將所分割之各電氣訊號分別輸入彼此不同之致動器。亦即,和上述泛用喇叭40一樣,在圖29中,如空心箭頭所示,藉由類比或電子濾波器等聲音訊號分割裝置19,將輸入於2個致動器2、52之單一聲音訊號頻帶分割成2個頻帶。
接著,透過第一聲音訊號輸入線37,將輸出之一側輸入於第一致動器2,透過第二聲音訊號輸入線57,將輸出之另一側輸入於第二致動器52。因此,1個彎曲振動板1藉由2個致動器2、52驅動,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側和另一端側能同時獲得不同再生頻帶之橫波、縱波,且能獲得整體再生寬頻帶之橫波、縱波。
另外,本發明能作為泛用喇叭60,其結構是,利用壓電體之第二致動器52,如以上所述,並非限定安裝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中央,亦可如圖30及圖31所示,在彎曲振動板1之一端1a安裝第 一致動器2,並且在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另一端1b附近進一步安裝利用壓電體之第二致動器52。
如圖30及圖31所示,第二致動器52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另一端1b側背面。另外,藉由聲音訊號分割裝置19,將輸入於2個致動器2、52之單一聲音訊號頻帶分割成2個頻帶,透過第一聲音訊號輸入線37,將輸出之一側輸入於第一致動器2,透過第二聲音訊號輸入線57,將輸出之另一側輸入於第二致動器52。該第二致動器52並非限定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另一端1b側背面,如對用來輸入聲音訊號之配線無障礙則能貼付於彎曲振動板1之曲面部另一端1b側表面。
另外,雖未圖示,但該第二致動器並非限定貼付1個於彎曲振動板之曲面部,例如,亦可分別貼付2個以上於彎曲振動板之曲面部中央和曲面部另一端。
另外,如圖28~圖31所示,第二致動器52雖以作成長方形(條形)之壓電元件,但亦可作成圓形之壓電元件。藉此,對彎曲振動板1之安裝位置或安裝個數等亦能進行適當設計變更。
用以上方式,本發明之泛用喇叭,將致動器厚度薄化、小型化、縮小結構能改善空間因素,並且能減輕重量,並且振動板和致動器具有實用上之接合強度,能提高振動傳達效率且高頻帶輸出良好。
另外,本發明如圖32所示,亦可作為進一步包括:第二喇叭單元120之混合型泛用喇叭70。亦即,藉由致動器2,將彎曲振動板1驅動於與其面方向相同方向,藉此放音喇叭單元(以下稱為「第一喇叭單元」。)110雖能產生讓聽障者和健聽者都能聽到之音波,但鑑 於再生頻帶及音質,對健聽者來說,可能發生帶來明顯喪失(不滿)感之狀況。
因此,本發明為減少健聽者之喪失(不滿)感,將嵌入一般音響設備之喇叭單元作為第二喇叭單元120,再把第二喇叭單元120嵌入(附加)於備有第一喇叭單元110之框體11。因此,第一喇叭單元110之主要功能是作為發出聽障者用聲音之喇叭單元,第二喇叭單元120之主要功能是作為發出健聽者用聲音之喇叭單元。
該第二喇叭單元120是在音質面能再生滿足健聽者高音質感之寬頻帶,例如,有電動力學型喇叭單元。另外,作為所欲之電動力學型喇叭單元,例如,有動態型喇叭單元。另外,作為所欲之動態型喇叭單元,例如,有圓錐型喇叭單元。
該第二喇叭單元(例如:動態圓錐型喇叭)之安裝位置並無特別限定,如是除配置有彎曲振動板前面開口部之位置,則亦可安裝在底板12、背板13、側板14等任一位置。
如圖32所示,第二喇叭單元120安裝於框體11之底板12。另外,框體11之內部藉由隔板加以區隔出空腔,用以分別形成第一喇叭單元110和第二喇叭單元120。
另外,本發明之混合型泛用喇叭70是將音域分割,以各喇叭單元進行再生,亦即,為將聲音訊號分為特定頻率後進行再生,並非施加於各喇叭單元進行再生,而是藉由分配器59,將單純劃分之同一聲音訊號施加於各喇叭單元。
以這種方式,作為組合驅動彎曲振動板方式之喇叭單元(亦即第一喇叭單元)和嵌入於一般音響設備之電動力學型或壓電型喇 叭單元(亦即第二喇叭單元)之混合型泛用喇叭,藉此能提高喇叭泛用性,並能提供讓聽障者和健聽者能滿足且聽到之喇叭。
另外,作為這種混合型泛用喇叭,亦可作為將第一喇叭單元110之致動器,例如,如圖33所示,轉換為動磁方式或動圈方式之致動器82之導電振動喇叭單元,或如圖34所示,轉換為利用壓電體之致動器92之壓電振動喇叭單元。
動磁方式之致動器是在作成圓筒凹形之杯形軛內壁面配置有音圈,並且在其內側配置設有磁鐵(永久磁鐵)之圓柱形極片。此時之第一喇叭單元透過設於極片上部之振動板驅動部,藉由施加電氣訊號使磁鐵(極片)往復運動,將運動能量傳達到彎曲振動板,並對彎曲振動板之面方向施加平行振動,使產生聲音。
另一方面,動圈方式之致動器是在作成圓板形之軛中央部設置圓柱形極片,為以該極片為中心,重疊配置在軛上之環形磁鐵(永久磁鐵),及在中央部設孔之圓板,進一步,在極片外面和板孔內面間所形成之環形間隙配置圓筒形音圈之構成。此時之第一喇叭單元透過音圈上部所設置之振動板驅動部,藉由施加電氣訊號使磁鐵(極片)往復運動,將運動能量傳達到彎曲振動板,並對彎曲振動板之面方向施加平行振動,使產生聲音。
因此,此時之混合型泛用喇叭80至少具備:第一喇叭單元110、第二喇叭單元120、容納第一喇叭單元110及第二喇叭單元120之中空結構之框體11。另外,該框體11之一面具有開口部,第一喇叭單元110至少具備:平板形振動板1、及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振動板1振動之動磁方式或動圈方式之致動器82。
另外,致動器82為朝與平板形振動板1面方向相同方向驅動,搭接於振動板1之端緣部且固定安裝於筐體11。又,平板形振動板1依照從安裝有致動器82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形成彎曲之曲面部,為被覆框體11之開口部而進行配置,並且兩側緣部支撐於框體11,第二喇叭單元120,除框體11之開口部外,能以單面固定安裝。
另外,利用壓電體之致動器是利用將所施加電壓轉換為力之壓電效應之平板形壓電元件,靠施加電壓,朝單向伸縮(振動)。該壓電元件能由陶瓷、PVDF(聚二氟亞乙烯)等高分子、陶瓷和高分子之複合體等構成。此時之第一喇叭單元具有在彎曲振動板一端緣部貼付壓電元件之結構,能將壓電元件變化所產生之運動能量高效率傳達到彎曲振動板,對彎曲振動板之面方向施加平行振動,用以產生聲音。
因此,此時之混合型泛用喇叭90至少具備:第一喇叭單元110、第二喇叭單元120、容納第一喇叭單元110及第二喇叭單元120之中空結構之框體11。另外,該框體11之一面具有開口部,第一喇叭單元110至少具備:平板形振動板1、及利用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振動板1振動之壓電體之致動器92。
另外,致動器92為朝與平板形振動板1面方向相同方向驅動,貼附於振動板1之端部側表面。又,平板形振動板1依照從安裝有致動器92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形成彎曲之曲面部,為被覆框體11之開口部而進行配置,並且兩側緣部支撐於框體11,第二喇叭單元120,除框體11之開口部外,能以單面固定安裝。
另外,在備有動磁方式或動圈方式致動器82之混合型泛用喇叭80、及備有利用壓電體之致動器92之混合型泛用喇叭90中,第 二喇叭單元120之安裝位置並無特別限定,除安裝於配置有彎曲振動板1之前面開口部外,亦可安裝於任何位置。
如圖33及圖34所示,第二喇叭單元120安裝於框體11之底板部12。另外,框體11之內部藉由隔板區隔,以便分別形成第一喇叭單元110和第二喇叭單元120之音響空腔。
另外,作為第一喇叭單元,使用PVDF薄膜作為彎曲振動板之構成,為形成稍後空腔,亦可安裝於框體表面。用來作為彎曲振動板之PVDF薄膜,將使用導電聚合物之導電材料被覆於其表面及背面,將用來供電給導電材料之電極設置於外側部。另外,在PVDF薄膜端部配置有聲音訊號輸入用之導線,用以讓電極通電。
該電極,例如,能使用導電性膠或稱為銀膠等之導電性黏著劑,用網版印刷法能設置到約5mm寬。
因此,此時之混合型泛用喇叭,至少具備:第一喇叭單元、第二喇叭單元、容納(安裝)第一喇叭單元及第二喇叭單元之中空結構之框體。另外,第一喇叭單元是由PVDF薄膜構成之振動板,為形成彎曲之曲面部,設置後空腔,配置於框體表面,並且周圍緣部支撐於框體。另一方面,第二喇叭單元,除安裝有PVDF薄膜(振動板)之框體部位外,能以單面固定安裝。
以這種方式,作為組合驅動彎曲薄膜振動板方式之喇叭單元(亦即第一喇叭單元)和嵌入於一般音響設備之電動力學型或壓電型喇叭單元(亦即第二喇叭單元)之混合型泛用喇叭,並能提供讓聽障者和健聽者能滿足且聽到之喇叭。
另外,在本發明中,音圈之振動傳達板並非平板矩形物,亦可平板非矩形物,其振動傳達板之振動板連接部側寬度與線圈導線終端側寬度之大小不同。
這是當音圈之振動傳達板之振動板連接部側寬度與線圈導線終端側寬度為相等大小,在平板矩形之振動傳達板周圍捲繞線圈時,線圈寬度比振動板連接部側寬度及線圈導線終端側寬度大。因此,線圈從振動傳達板側緣部露出,處理音圈時必須加以注意。另外,線圈可能從振動傳達板之振動板連接部側或線圈導線終端側脫落。
因此,本發明如圖35所示,配置於相斥型磁路4之空間43內側(亦即振動板連接部31a側)之寬度W1是比從相斥型磁路4之空間43露出側(亦即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之寬度W2小之振動傳達板31,捲繞於振動板連接部31a側之線圈32之捲繞寬度W3是與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之寬度W2相等或小於之音圈103。
亦即,音圈103,以比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之寬度W2小之方式形成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1(W1<W2),且線圈32之寬度W3是與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之寬度W2相等或小於(W3≦W2)。並且,捲繞於振動傳達板31周圍之線圈32避免從振動傳達板31側緣部露出。
因此,振動傳達板31中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1與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2與線圈32之寬度W3之關係為W1<W3≦W2。
藉此,線圈32從振動傳達板31側緣部露出被去除,在包裝或搬運音圈103時,因設置於相斥型磁路4內能減輕振動傳達板31側 緣部之線圈32部分受衝擊等而損傷。另外,亦能消除線圈32可能從振動傳達板31之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脫落。
另外,在圖35中,雖在側緣部設置微小段差使寬度變窄,但在本發明之音圈中並非限定於此,雖未圖示,但振動傳達板31之側緣部亦可依照從線圈導線終端部側朝振動板連接部側寬度逐漸變窄之大致圓錐形。
並且,本發明中,音圈,當振動傳達板之振動板連接部側寬度與線圈導線終端部側寬度為相同形狀時,為避免線圈從振動傳達板側緣部露出,亦可將振動傳達板之線圈捲繞部分寬度變小。
本發明如圖36所示,配置於相斥型磁路4之空間43內側(亦即振動板連接部31a側)之寬度W4、與從相斥型磁路4之空間43露出側(亦即線圈導線終端部31b)之寬度W5相同,振動傳達板31是在相當於捲繞線圈部分之一側緣部或兩側緣部設置切口部115,用以縮小相當於捲繞線圈部分之寬度W6;音圈113是相當於捲繞線圈部分所捲繞之線圈32之捲繞寬度W7與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及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5相等或小。
亦即,音圈113是由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與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5相等(W4=W5)、相當於捲繞線圈部分之寬度W6比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及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5小而形成(W6<W4、W5),且線圈32之寬度W7與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及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5相等或小於(W7≦W4、W5)。並且捲繞於振動傳達板31周圍之線圈32避免從振動傳達板31側緣部露出。
因此,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與線圈導線終端部31b側寬度W5與相當於捲繞線圈部分之寬度W6與線圈32之寬度W7之關係為W6<W7≦W4、W5。
此處,在音圈113組裝中,振動傳達板31之振動板連接部31a側寬度W4是與線圈32之寬度W7之大小相等或大於,因此不能將線圈32直接安裝於振動傳達板31。然而,如靠捲繞振動傳達板31來縮小其寬度,則能將振動傳達板31(振動板連接不31a側)插入於線圈32之內部,能輕易安裝線圈32。
另外,振動傳達板31之切口部115之深度,只要能懸掛線圈線材,並未特別限定。
藉此,能消除線圈32從振動傳達板31側緣部露出,在包裝或搬運音圈113時,因設置於相斥型磁路4內能減輕振動傳達板31側緣部之線圈32部分受衝擊等而損傷。並且,如靠捲繞振動傳達板31而安裝之線圈導32能消除振動傳達板31之撓曲並恢復原來狀態,則能避免從振動傳達板31脫落。
1‧‧‧振動板
2‧‧‧致動器
3‧‧‧音圈
4‧‧‧相斥型磁路
10‧‧‧泛用喇叭
37a、37b‧‧‧聲音訊號輸入線(金屬絲線)

Claims (20)

  1. 一種音圈,用來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其特徵為,包括: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音圈,其特徵為,該線圈長邊方向之一部分透過充填材料,固定於該振動傳達板之表面。
  3. 一種相斥型磁路,用以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致動器用,其特徵為,包括:一對硬磁性構件,加以分離配置,用以形成空間能配置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音圈,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相斥型磁路,其特徵為,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具有可2分割之結構。
  5. 一種致動器,用以驅動平板形振動板之音響設備用,其特徵為,包括:音圈,包括: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 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括:一對硬磁性構件,加以分離配置,用以形成空間能配置該音圈,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是以線圈在該相斥型磁路中與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致動器,其特徵為,該音圈中之線圈與振動傳達板表面之間隙比該音圈中之線圈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硬磁性構件之間隙大。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致動器,其特徵為,該音圈中之線圈捲繞寬度比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硬磁性構件寬度小。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致動器,其特徵為,其進一步包括:支持構件,該音圈之振動傳達板具有從該相斥型磁路中之空間在一軸方向突出之大小,從使該振動傳達板突出區域一部分相對向之雙向以彈性方式挾持。
  9. 一種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至少包括:平板形振動板;以及致動器,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該振動板振動;該致動器包括:音圈,包含: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 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含: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能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之線圈是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並且為在與該振動板面方向相同之方向進行驅動,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該振動板端緣部連續之方式進行接合,該振動板是依照從與該致動器振動傳達板接合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方式配置。
  10. 一種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至少包括:平板形振動板;致動器,依據所輸入之電氣訊號使該振動板振動;以及框體,沿該振動板驅動方向支撐兩側緣部;該致動器包括:音圈,包括:平板形振動傳達板;以及線圈,在該振動傳達板之一面側和另一面側,交互捲繞有線圈線材,形成扁平長圓筒形;該線圈之長邊方向是與該振動傳達板表面以間隙配置;以及相斥型磁路,包括:一對硬磁性構件,為形成能配置該音圈之空間、加以分離配置,且使具同極性之一極側彼此間相對向,用以在該空 間內形成相斥磁場;以及一對軟磁性構件,以挾持該一對硬磁性構件之方式分別配置於另一極側並彼此接合,用以支撐該一對硬磁性構件;該一對軟磁性構件在藉由該一對硬磁性構件所形成之該空間,以形成有開口區域之方式配置於一軸方向;該音圈之線圈是與該相斥型磁路中一對硬磁性構件以間隙配置於形成有該硬磁性構件之空間內,並且為在與該振動板面方向相同之方向進行驅動,以振動傳達板一緣部與該振動板端緣部連續之方式進行接合,該振動板是依照從與該致動器振動傳達板接合之一端側朝相對向之另一端側,以形成彎曲之曲面部方式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之兩側緣部透過從相對向之雙向所挾持之彈性構件,支撐於該框體。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是藉由同一構件或不同材料個別形成,貼有片狀構件,用以橫跨於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之接合部。
  13.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和該振動傳達板是藉由同一構件一體成型。
  14.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一端側之兩側上緣角部帶有圓形。
  15.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在該振動板一端側安裝有複數個該致動器。
  16.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在該振動板另一端側亦進一步安裝有該致動器。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其進一步包括將該電氣訊號分割成若干個頻帶之手段,將所分割之各電氣訊號分別輸入於彼此不同之致動器。
  18.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進一步包括該曲面部利用壓電體之致動器。
  19.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振動板之曲面部彎曲角度為90°至130°。
  20. 如請求項10或請求項11所述之泛用喇叭,其特徵為,該框體進一步包括第二喇叭單元。
TW105101960A 2015-01-25 2016-01-22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TW2016442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1887 2015-01-25
JP2015011886 2015-01-25
JP2015255546A JP2016140061A (ja) 2015-01-25 2015-12-27 ボイスコイル、磁気回路、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5255545A JP2016140060A (ja) 2015-01-25 2015-12-27 万能スピー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4286A true TW201644286A (zh) 2016-12-16

Family

ID=5805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960A TW201644286A (zh) 2015-01-25 2016-01-22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442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6925A (zh) * 2017-12-29 2018-07-27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形状记忆功能的线性振动马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6925A (zh) * 2017-12-29 2018-07-27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形状记忆功能的线性振动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140060A (ja) 万能スピーカ
JP3421654B2 (ja) ムービング磁石構造を有する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その変換方法
WO2010047157A1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5037722B2 (ja) スピーカ装置用振動方向変換部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5700704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KR20120011769A (ko) 평판형 스피커의 자석 플레이트 및 베이스 프레임 구조
KR101381255B1 (ko) 하이브리드 마이크로스피커
CN110662155B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发声装置的组装方法
JP2006005625A (ja)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CN105812998B (zh) 一种平衡电枢扬声器
CN108696806B (zh)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JP6883216B2 (ja) 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声出力機器
TW201644286A (zh) 音圈、磁路、致動器、以及泛用喇叭
JP2017017602A (ja) スピーカ
CN201663684U (zh) 扬声器
KR101154253B1 (ko) 입체형 트랙타입 보이스코일판을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WO2016117665A1 (ja) ボイスコイル、磁気回路、アクチュエータ、並びに万能スピーカ
CN109982222B (zh) 一种微型受话器
JP2001128289A (ja) スピーカ
JP2016140061A (ja) ボイスコイル、磁気回路、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8886666B (zh) 具有改良框架结构的电声换能器
CN211930864U (zh) 扬声器
JP6027827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8186316A (ja) 振動伝達ジョイントと、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及びスピーカ
JP2000350284A (ja) スピー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