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2806A -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 Google Patents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2806A
TW201642806A TW104119059A TW104119059A TW201642806A TW 201642806 A TW201642806 A TW 201642806A TW 104119059 A TW104119059 A TW 104119059A TW 104119059 A TW104119059 A TW 104119059A TW 201642806 A TW201642806 A TW 2016428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unit
sensing
pulse
pulse diagnosis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6794B (zh
Inventor
Ching-Hsing Luo
Original Assignee
Ching-Hsing Lu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Hsing Luo filed Critical Ching-Hsing Luo
Priority to TW104119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67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7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2806A/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及脈診儀,該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一感測面,該感測面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及至少一第二感測單元,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壓力感測單元,前述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脈管感測單元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以更為周全的獲取待測部位的資訊。

Description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及脈診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及脈診儀,尤指該陣列感測器有陣列分佈的壓力感測單元,與脈管感測單元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以更為周全的獲取待測部位的資訊。
脈診為中醫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但目前脈診的方式主要仍是仰賴醫師手指把脈(手腕的橈動脈),利用手指的觸覺判斷脈象所對應生理的狀況及病因,但各種脈象的差異並不易精確判斷,而時有誤判的情況產生。
為此,有學者汪叔游教授研發有中華民國專利編號125470之「自動把脈裝置」,主要以脈搏感應器、壓力轉換器、多頻道記錄器,將脈波圖與電腦相結合,使脈波圖、心電圖同步顯現,並將脈波圖給予一次導函數可看出斜率,記錄寸、關、尺與浮、中、沉建立一套脈波判讀的標準,以藉由儀器量化脈像,避免人工誤判的可能。另有學者研發有指戴式脈診裝置,如中華民國專利編號325402之「指套式多種脈波訊息量測方法及其裝置」、中華民國專利編號200819109之「指戴式脈診儀」等。
上述前案雖皆可藉由儀器偵測脈搏,達到量化脈象的目的,但一方面每次量測的參數皆可能因為測量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重現性及精確性皆有待改進,因此,本發明人提出中華民國專利編號I419676之「中醫脈診平台」,揭露利用陣列式感測元件的技術手段,使脈診平台可提供更為全面性的脈象資訊,但利用陣列式感測元件所能獲取的資料有限,僅能用於獲取靜態壓力值及動態壓力值,未能進一步獲取脈管訊息及生理訊息(如:體溫、肌電、聲音等),不利於直接取得待測部位更全面性的資訊,也不易更精確的運算脈診適合的按壓深度,實用性有限。
爰此,為改善習知脈診儀不易周全地獲取待測部位全面性的訊息,因此本發明人致力於研究,提出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 一感測面,該感測面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及至少一第二感測單元,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壓力感測單元,前述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脈管感測單元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
進一步,該生理訊號感測單元為一溫度感測單元、一肌電感測單元、一重力加速計、一聲音感測單元之任一或組合。
進一步,前述脈管感測單元為一紅外線感測單元或一超音波感測單元。
進一步,前述第一感測單元係以該脈管感測單元為中心而陣列分佈。
進一步,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一動態壓力感測單元或/及一靜態壓力感測單元。
進一步,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一動態壓力感測單元。
本發明也是一種擬人化脈診手指,係使用前述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該擬人化脈診手指包含: 一人工手指,具有至少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該人工手指具有一底端; 前述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係設置於該底端。
進一步,該人工手指係具有三個,每一人工手指包括有三個動力單元,以驅動該三個人工手指產生前述三個軸向的位移,其中,該三個軸向包括一X軸向、一Y軸向與一Z軸向,其中該X軸向定義為實質上平行於該待測部位之一脈管之方向,該Y軸向定義為實質上水平垂直於該脈管之方向,該Z軸向定義為共同垂直於該X軸向與該Y軸向之方向。
本發明同時為一種脈診儀,係使用前述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該脈診儀進一步包含: 至少一人工手指,具有至少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該人工手指具有一底端; 前述陣列感測器,設置於該底端; 一控制模組,連接該人工手指,控制該人工手指,使該感測面壓於一待測部位,以感應該待測部位的一壓力值; 一分析模組,連接該控制模組,根據前述壓力值與該脈管感測單元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所獲得的一感測結果,以輸出一脈診訊息。
進一步,該控制模組更包括一按壓深度測試單元連接該控制單元,該按壓深度測試單元在該感測面測量該動態壓力值或/及該靜態壓力值時,使該控制單元控制該調整裝置,由該調整裝置調整感測面壓於該待測部位的深度,以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
進一步,前述量測位置有運算該脈管最高位置的一第一量測深度位置、該脈管最低位置的一第二量測深度位置及該脈管中間位置的一第三量測深度位置。
進一步,該脈管測量單元並測得該待測部位一脈管的一脈管厚度的資料,該控制模組更包括一按壓深度運算單元,該按壓深度運算單元依據該脈管尺寸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
進一步,前述量測位置有運算該脈管最高位置的一第一量測深度位置、該脈管最低位置的一第二量測深度位置及該脈管中間位置的一第三量測深度位置。
進一步包括一置放平台,該置放平台與該控制模組相連接,以藉由該控制模組調整該置放平台與該人工手指間之相對位置。
進一步,該人工手指至少具有二個,前述人工手指的感測面中心並利用前述脈管感測單元測得該感測面相對該脈管的距離,以產生一差距量的資訊,該控制模組更包括一傾斜量運算單元連接該控制模組,該傾斜量運算單元用以運算前述感測面的差距量的差而運算得一傾斜量的資料,該控制模組依據該傾斜量控制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調整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的傾斜度,使該待測部位的脈管與前述感測面的距離趨於一致。
進一步,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包含一固定基座、設置在該固定基座上的一承座及一托架樞接該承座,該固定基座上設有一第一驅動件連接前述控制模組及一連動組件連接該第一驅動件及該托架,以透過第一驅動件連動該連動組件,使該托架相對該承座擺動。
進一步,該承座有一第一調整部,而該固定基座上有一第二驅動件連接該控制模組及一第二調整部連接該第二驅動件及該第一調整部。
進一步包括有一位移偵測手段,用以偵測並記錄一醫師的一把脈手法,或用以偵測並記錄一學習者的一學習把脈手法。
進一步將所記錄的該把脈手法,透過該控制模組輸出至該人工手指。
進一步,該控制模組係根據該把脈手法與該學習把脈手法執行一比對程序,藉以獲得一比對結果。
進一步,更包括一固定座,用以設置前述人工手指,前述人工手指係可拆地結合該固定座。
本發明也提供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 一感測面,該感測面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壓力感測單元; 一第二感測單元,設置在相鄰該感測面的位置,該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聲音感測元件。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
1.本發明的陣列感測器,在感測面設置非壓力的感測元件(例如脈管測量單元、溫度感測單元、肌電感測單元等),藉此提供待測部位更為全面性的數據,以利於更精確的分析脈診適合的按壓位置及測量脈象同時的細微變化。
2.本發明可藉由超音波或紅外線感測器偵測待測部位的脈管是否已確實呈水平狀,並適時調整待測部位的傾角,使脈管呈水平狀,以較為準確地運算感測元件按壓待測部位的按壓深度位置,增進脈象資訊的精確性。
3.本發明的手部姿態調整裝置設置有位移感測器,因此若在測量過程中,病患有不慎移動手腕的情況發生時,系統將不採用獲取的脈象資訊,以避免影響脈象判斷的正確性。
4.本發明的陣列感測器,在非感測面或在感測面上結合有聲音感測元件,同樣有助於更精確的分析脈診適合的按壓位置及測量脈象同時的細微變化。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發明脈診儀的主要功效將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先請參閱第一圖,係揭示本實施例脈診儀的立體外觀圖,本發明脈診儀主要是用以測量一待測部位(A)之一脈管(A1),詳細而言,該脈管(A1)則為位在手腕位置的橈動脈脈管(A1),沿該橈動脈管延伸方向有複數待測部位(A)(即中醫理論的寸、關、尺位置),本發明雖主要利用中醫理論量測手腕橈動脈脈管(A1)的寸、關、尺位置作為舉例說明,但並不因此排除用於量測其他脈管(A1)的可能。
併閱第二圖,該脈診儀主要包含有:三人工手指(1)、三陣列感測器(2)、一控制模組(3)及一分析模組(4),其中:
每一人工手指(1A)(1B)(1C)皆具有至少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其中該三個軸向包括一X軸向、一Y軸向與一Z軸向,該X軸向定義為實質上平行於該脈管(A1)之方向,該Y軸向定義為實質上水平垂直於該脈管(A1)之方向,該Z軸向定義為共同垂直於該X軸向與該Y軸向之方向。前述人工手指(1A)(1B)(1C)有三組電控位移模組,前述電控位移模組係裝在一固定座(12)上。
為簡明起見,以其中一人工手指(1C)的電控位移模組作為代表說明,該人工手指(1C)的電控位移模組有三位移平台(111A)(111B)(111C)及分別連接前述位移平台(111A)(111B)(111C)的三驅動單元(112A)(112B)(112C),以提供前述人工手指(1C)X軸向、Y軸向及Z軸向的位移。以其中一組電控位移模組作為舉例說明,Y軸向的位移平台(111A)上設置X軸向的位移平台(111B),而X軸向的位移平台(111B)並往外延伸接設Z軸向的位移平台(111C),而各個位移平台(111A)(111B)(111C)分別藉由前述驅動單元(112A)(112B)(112C)控制,即可使前述人工手指(1C)具有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值得一提的是,該人工手指(1C)的位移平台(111C)是可拆地結合前述位移平台(111B),以方便讓該人工手指(1C)後述的感測面(21)可測量手腕以外部位的脈管(例如:頸動脈),使人工手指(1C)不侷限於測量手腕部位的脈管,增進脈診儀的實用性。
而較佳的是,此固定座(12)上尚有分別提供Y軸向位移量及Z軸向位移量相對較大的一第一電控位移平台(121)及一第二電控位移平台(122),以一同移動前述電控位移模組,藉此增進人工手指(1A)(1B)(1C)位移調整的效率。而因為手臂尺寸因個體差異不同,腕圍、前臂圍、肘圍、肘長以及腋窩寬度的大小將可影響受測者之手臂擺放位置達數公分,因此先由相對位移量較大的第一電控位移平台(121)及第二電控位移平台(122)來協助調整是較有效率的方式。惟三維位移的技術相當多樣,在此並不予以贅述,例如也可以使前述人工手指(1A)(1B)(1C)僅提供一維或二維移動,並對該待測部位(A)提供對應的二維及一維移動,亦可達成相對調整位置的目的。上述的電控位移平台及電控位移模組主要係由機械平台配合伺服馬達、功率轉換器、與DSP數位控制器(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機電控制系統,惟此為習知技術因此並不予以贅述。
併閱第三A圖及第三B圖,每一人工手指(1A)(1B)(1C)具有一底端,至少在一人工手指(1B)的底端設置一陣列感測器(2),在本實施例每一人工手指(1A)(1B)(1C)的底端皆設置有前述陣列感測器(2),每一陣列感測器(2)包含一感測面(21),該感測面(21)面積的寬度相對大於前述脈管(A1)的寬度〔詳細來說,一般正常人的寸、關、尺脈管的長度約3公分、寬度為0.6公分,因此感測面(21)的面積可設計約為1cmX0.8cm的大小〕,該感測面(21)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211)及至少一第二感測單元(212),前述第一感測單元(211)為壓力感測單元,前述第二感測單元(212)為一脈管感測單元(213)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214),在本實施例第二感測單元(212)包含一脈管感測單元(213)及複數個生理訊號感測單元(214)。
以本實施例而言,前述第一感測單元(211)靜態壓力感測器、動態壓力感測器是同一元件,例如但不限於電容式壓力感應器,以節省佈點空間。當然,也可分別為靜態壓力感測器、動態壓力感測器,靜態壓力感測器例如但不限於一荷重元件,而動態壓力感測器例如但不限於一矽壓阻式感測材料(Silicon Piezoresistive Sensor)、壓電材料等,主要目的皆在於量測待測部位(A)靜態壓力及動態壓力,前述靜態壓力值指的是脈波未經過測量位置的壓力值,也就是壓力值隨時間變化的量大致上是維持一致,而非脈波經過測量位置時的值,而前述動態壓力值指的是脈波壓力隨時間變動時脈波所產生X方向、Y方向及振幅之波形。較佳的是,前述第一感測單元(211)係以該脈管感測單元(213)為中心而陣列分佈,使人工手指(1A)(1B)(1C)可以依據該脈管感測單元(213)獲得的資料分析較為精確的位移量。
而前述脈管感測單元(213)例如但不限於一紅外線感測單元或一超音波感測單元。該生理訊號感測單元(214)為一溫度感測單元、一肌電感測單元、一重力加速計、一聲音感測單元之任一或組合,在本實施例中,該生理訊號感測單元(214)例如但不限於一溫度感測單元(214a)及一肌電感測單元(214b),該溫度感測器(214a)用以測得手部溫度,因為手部溫度也是中醫診斷的參考依據之一,該肌電感測器(214b)用以測量脈管(A1)附近的肌肉反應。
前述控制模組(3)係連接前述人工手指(1A)(1B)(1C),用以控制前述人工手指(1A)(1B)(1C),使前述人工手指(1A)(1B)(1C)的感測面(21)壓於前述待測部位(A),以感應該待測部位(A)的一壓力值。
該分析模組(4)連接該控制模組(3),用以根據前述壓力值與該脈管感測單元(213)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214)所獲得的一感測結果,以輸出一脈診訊息。較佳的是,該控制模組(3)更包括一插值運算單元(31),用以利用陣列感測器(2)中上下左右四點第一感測單元(211)的壓力資料,便能以內插法運算該感測面(21)於該第二感測單元(212)位置所欠缺的靜態壓力值及動態壓力值,藉此使脈診儀可提供更為多樣的偵測數據,同時還能確保壓力資料的完整性。
最好是,更包括一浮中沉位置測試手段,該脈管訊息偵測手段具體而言包括一按壓深度測試單元(32)連接該控制模組(3)。併閱第四A圖及第四B圖,該按壓深度測試單元(32)在該待測部位(A)測量壓力值時,使該控制模組(3)控制人工手指(1)的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調整人工手指(1)的感測面(21)壓於該待測部位(A)的深度(如第七圖所示),以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前述量測位置的數量依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可在Z軸上提供不同深度的多階變化〔例如:三階(相當於中醫之浮中沉位置)、五階、八階皆可)。
以三階變化為例,利用前述按壓深度測試單元(32)測得的前述量測位置包含:測得該待測部位(A)的脈管靜態壓力值最小且動態壓力值最小的一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即「浮」,例如輕觸皮膚且不影響脈管寬度(W)及脈管厚度(D),即脈管尚未變形的位置〕及該脈管靜態壓力值相對較大且動態壓力值最小的一第二量測深度位置(即「沉」,例如壓扁到無血流通過的脈管),以及介於該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及該第二量測深度位置的中間值位置作為一第三量測深度位置(即「中」)。至於五階及八階即是在該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及該第二量測深度位置之間進一步分別等距或不等距增加三個量測深度位置、六個量測深度位置。
藉由上述浮中沉位置測試手段,較能標準化中醫三部九候的浮中沉位置。但上述中醫浮中沉位置標準化方式並不限於此,若在每一感測面(21)中設有可測得該脈管(A1)的脈管厚度(D)的脈管感測單元(213)(例如但不限於一超音波感測器或一紅外線感測器),而該控制模組(3)更包括一按壓深度運算單元(33),該按壓深度運算單元(33)依據該脈管(A1)厚度(D)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而前述按壓深度運算單元(33)運算之量測位置也可依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Z軸上提供不同深度的多階變化。
以三階變化為例,利用該按壓深度運算單元(33)運算的前述量測位置包含:前述該脈管(A1)最高位置的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即「浮」)、該脈管(A1)最低位置的前述第二量測深度位置(即「沉」)及前述第三量測深度位置位在該第一量測深度位置與該脈管(A1)中間位置的第二量測深度位置之間(即「中」),藉此,亦可達到標準化中醫浮中沉位置的目的。
最好是,該感測面(21)上的第二感測單元(212)更包含一聲音感測器,以藉由血液通過不同關閉程度脈管(A1)時的聲音差異而間接量得脈管(A1)厚度(D)〔脈管(A1)被按壓量越大,聲音也將越大〕,亦可藉此間接推算前述浮、中、沉位置。另外,該聲音感測器若配合第一感測單元(211)的壓力感測單元所量測的壓力,將可進一步得到脈管(A1)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但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聲音感測器並不限於設置在感測面(21),若是設置在相鄰該感測面(21)的位置,同樣能測得血液通過不同關閉程度脈管(A1)時的聲音差異。
又,上述手段並不限於個別實施,若組合多種型態(例如同時具有脈管感測單元(213)、第一感測單元(211)的壓力感測單元及聲音感測器),將可分析更為精確的浮中沉位置。
較佳的是,人工手指(A)的感測面(21)中心並利用前述脈管感測單元(213)測得該感測面(21)相對該脈管(A1)的距離,以產生一差距量的資訊。此處並請配合參閱第二圖及第五圖,脈診儀更包括有一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連接該控制模組(3),前述待測部位(A)係設置在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上,以供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調整該待測部位(A)相對前述感測面(21)的一傾斜度,該控制模組(3)更包括一傾斜量運算單元(35)連接該控制模組(3),該傾斜量運算單元(35)用以運算前述感測面(21)的差距量的差而運算得一傾斜量的資料,該控制模組(3)依據該傾斜量控制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調整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的傾斜度,使該待測部位(A)的脈管(A1)與前述感測面(21)的距離趨於一致。
具體來說,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包含一固定基座(51)、設置在該固定基座(51)上的一承座(52)及一托架(53)樞接該承座(52),該承座(52)有依據手臂型態設計的一凹陷部(521),以利患者擺放手臂,該托架(53)用以供手部擺放,而該固定基座(51)上設有一第一驅動件(511)連接前述控制模組(3)及一連動組件(512)連接該第一驅動件(511)及該托架(53),以透過第一驅動件(511)連動該連動組件(512),使該托架(53)相對該承座(52)擺動,藉此調整手部的擺動程度,以將脈管(A1)調整至水平為止,因為根據2012年的脈診科研成果,寸關尺的脈管要盡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線,脈波浮沉準則才能驗證成功,但上述使寸關尺的脈管(A1)要盡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的手段並不限於此,托架(53)也可以不樞接承座(52),而直接藉由壓缸提供上升或下降即可,而相關的技術手段相當多樣,在此並不予以贅述,主要的目的皆在於調整手部的擺動程度。
最好是,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還可以用來調整該待測部位(A)在前述軸向的一旋轉量,避免橈動脈的角度過度偏離感測面(21)。具體來說,該承座(52)有一第一調整部(522),而該固定基座(51)上有一第二驅動件(513)連接該控制模組(3)及一第二調整部(514)連接該第二驅動件(513)及該第一調整部(522)。更詳細的說,該第一調整部(522)上有複數齒部,而該第二調整部(514)為用於卡合前述齒部的一齒輪,以藉此較為精確的調整手部的旋轉量,但調整技術手段並不侷限於此,亦可將承座(52)在軸向連接該第二驅動件(513),直接讓承座(52)以該軸向為軸心旋轉即可,而相關的技術手段相當多樣,也不限於必須自動或手動,在此並不予以贅述,主要的目的皆在於調整手部的旋轉量。
而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最好在該固定基座(51)與該承座(52)間更設有一位移量相對較大的調整基座(54),因為手臂尺寸因個體差異不同,肘長的大小將可影響受測者之手臂擺放位置達數公分,因此可以有位移量相對較大的調整基座(54),可以增進調整的便利性。而該調整基座(54)在本實施例是手動調整而並非利用馬達自動調整,但利用馬達自動調整也是可行的方式。藉由上述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即可改良中醫過去只用小枕頭穩定性及準確性不足的缺失。
最好是,更包括一移動偵測單元(6),該移動偵測單元(6)連接該控制模組(3),用以感應該人工手指(1A)(1B)(1C)的三個軸向位移量或中醫師切脈手指上下移動的位移量,用以分別取得人工手指(1A)(1B)(1C)的把脈手法及中醫師的把脈手法。較詳細的說,前述移動偵測單元(6)為薄膜位移感測單元,並設置待測部位(A)上方,以感應前述人工手指(1A)(1B)(1C)或中醫師把脈的按壓深度。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發明人I419676「中醫脈診平台」所揭露之薄膜位移感測單元,為簡明起見,不再詳加敘述。
又本發明實施例的脈診儀更包括一儲存單元(7)連接該控制模組(3),以儲存前述各軸向位移量。目的之一可藉由控制模組(3)根據前述各軸向位移量的把脈手法與中醫師把脈手法執行一比對程序,並輸出一比對結果。目的之二可用來進行把脈教學,該控制模組將依據學習者的一學習把脈手法與人工手指的把脈手法或某位醫師把脈手法執行一比對程序,並輸出一比對結果,有助於體會不同把脈手法的脈象差異性。
使用之情況,復請參閱第五圖使用狀態示意圖,並配合參閱第二圖之系統架構示意圖,待測對象分別將手部及手臂擺在手部姿態調整裝置(5)的托架(53)及承座(52)上,並調整至預定位置。
接著請併閱第六圖及第七圖,施測人員依據中醫的高骨定關理論,將其中一人工手指(1)移至手腕關部的待測部位(A),而其他人工手指(1)則一同移至對應寸及尺的待測部位(A),再使控制模組(3)驅動人工手指(1)控制前述感測面(21)的Z軸向位置,讓前述人工手指(1)施力使該感測面(21)壓於該待測部位(A),即可感應該待測部位(A)的測量壓力值。而由於人工手指(1)的陣列感測器,在感測面(21)設置非壓力的感測元件(例如脈管測量單元、溫度感測單元、肌電感測單元等)(請參閱第三B圖),因此可提供診斷人員關於待測部位更為全面性的數據,將有助於更精確的調整脈診時按壓的浮中沉位置。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操作、使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1)(1A)(1B)(1C)‧‧‧人工手指
(111A)(111B)(111C)‧‧‧位移平台
(112A)(112B)(112C)‧‧‧驅動單元
(12)‧‧‧固定座
(121)‧‧‧第一電控位移平台
(122)‧‧‧第二電控位移平台
(2)‧‧‧陣列感測器
(21)‧‧‧感測面
(211)‧‧‧第一感測單元
(212)‧‧‧第二感測單元
(213)‧‧‧脈管感測單元
(214)‧‧‧生理訊號感測單元
(214a)‧‧‧溫度感測單元
(214b)‧‧‧肌電感測單元
(3)‧‧‧控制模組
(31)‧‧‧插值運算單元
(32)‧‧‧按壓深度測試單元
(33)‧‧‧按壓深度運算單元
(35)‧‧‧傾斜量運算單元
(4)‧‧‧分析模組
(5)‧‧‧手部姿態調整裝置
(51)‧‧‧固定基座
(511)‧‧‧第一驅動件
(512)‧‧‧連動組件
(513)‧‧‧第二驅動件
(514)‧‧‧第二調整部
(52)‧‧‧承座
(521)‧‧‧凹陷部
(522)‧‧‧第一調整部
(53)‧‧‧托架
(54)‧‧‧調整基座
(6)‧‧‧移動偵測單元
(7)‧‧‧儲存單元
(A)‧‧‧待測部位
(A1)‧‧‧脈管
(D)‧‧‧厚度
(W)‧‧‧寬度
[第一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三A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第三B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陣列感測器的配置示意圖。
[第四A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局部前視示意圖。
[第四B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脈管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實際使用的狀態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人工手指位移至對應待側部位脈管的狀態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人工手指按壓待測部位的狀態示意圖。
(1A)(1B)(1C)‧‧‧人工手指
(2)‧‧‧陣列感測器
(21)‧‧‧感測面
(211)‧‧‧第一感測單元
(212)‧‧‧第二感測單元
(213)‧‧‧脈管感測單元
(214)‧‧‧生理訊號感測單元
(214a)‧‧‧溫度感測單元
(214b)‧‧‧肌電感測單元

Claims (22)

  1. 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 一感測面,該感測面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及至少一第二感測單元,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壓力感測單元,前述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脈管感測單元或/及一生理訊號感測單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其中,該生理訊號感測單元為一溫度感測單元、一肌電感測單元、一重力加速計、一聲音感測單元之任一或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其中,前述脈管感測單元為一紅外線感測單元或一超音波感測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其中,當前述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脈管感測單元時,前述第一感測單元係以該脈管感測單元為中心而陣列分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其中,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一動態壓力感測單元或/及一靜態壓力感測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其中,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一動態壓力感測單元。
  7. 一種擬人化脈診手指,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該擬人化脈診手指包含: 一人工手指,具有至少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該人工手指具有一底端; 前述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係設置於該底端。
  8. 一種脈診儀,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之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 至少一人工手指,具有至少三個軸向的位移自由度,該人工手指具有一底端; 前述陣列感測器,設置於該底端; 一控制模組,連接該人工手指,控制該人工手指,使該感測面壓於一待測部位,以感應該待測部位的一壓力值; 一分析模組,連接該控制模組,根據前述壓力值與該脈管感測單元或/及該生理訊號感測單元所獲得的一感測結果,以輸出一脈診訊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控制模組包括一按壓深度測試單元連接一控制單元,該按壓深度測試單元在該感測面測量該動態壓力值或/及該靜態壓力值時,使該控制單元控制一調整裝置,由該調整裝置調整感測面壓於該待測部位的深度,以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前述量測位置有測得該待測部位的一脈管靜態壓力值最小且動態壓力值最小的一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及該脈管靜態壓力值相對較大且動態壓力值最小的一第二量測深度位置,以及介於該第一量測深度位置及該第二量測深度位置之間的位置作為一第三量測深度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脈管測量單元並測得該待測部位一脈管的一脈管厚度的資料,該控制模組更包括一按壓深度運算單元,該按壓深度運算單元依據該脈管尺寸運算複數個量測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前述量測位置有運算該脈管最高位置的一第一量測深度位置、該脈管最低位置的一第二量測深度位置及該脈管中間位置的一第三量測深度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進一步包括一置放平台,該置放平台與該控制模組相連接,以藉由該控制模組調整該置放平台與該人工手指間之相對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人工手指至少具有二個,前述人工手指的感測面中心並利用前述脈管感測單元測得該感測面相對該脈管的距離,以產生一差距量的資訊,該控制模組更包括一傾斜量運算單元連接該控制模組,該傾斜量運算單元用以運算前述感測面的差距量的差而運算得一傾斜量的資料,該控制模組依據該傾斜量控制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調整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的傾斜度,使該待測部位的脈管與前述感測面的距離趨於一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手部姿態調整裝置包含一固定基座、設置在該固定基座上的一承座及一托架樞接該承座,該固定基座上設有一第一驅動件連接前述控制模組及一連動組件連接該第一驅動件及該托架,以透過第一驅動件連動該連動組件,使該托架相對該承座擺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承座有一第一調整部,而該固定基座上有一第二驅動件連接該控制模組及一第二調整部連接該第二驅動件及該第一調整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人工手指係具有三個,每一人工手指包括有三個動力單元,以驅動該三個人工手指產生前述三個軸向的位移,其中,該三個軸向包括一X軸向、一Y軸向與一Z軸向,其中該X軸向定義為實質上平行於該待測部位之一脈管之方向,該Y軸向定義為實質上水平垂直於該脈管之方向,該Z軸向定義為共同垂直於該X軸向與該Y軸向之方向。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進一步包括有一位移偵測手段,用以偵測並記錄一醫師的一把脈手法,或用以偵測並記錄一學習者的一學習把脈手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進一步將所記錄的該把脈手法,透過該控制模組輸出至該人工手指。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脈診儀,其中,該控制模組係根據該把脈手法與該學習把脈手法執行一比對程序,藉以獲得一比對結果。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脈診儀,更包括一固定座,用以設置前述人工手指,前述人工手指係可拆地結合該固定座。
  22. 一種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器,包含: 一感測面,該感測面上有陣列分佈的複數第一感測單元,前述第一感測單元為壓力感測單元; 一第二感測單元,設置在相鄰該感測面的位置,該第二感測單元為一聲音感測元件。
TW104119059A 2015-06-12 2015-06-12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TWI556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9059A TWI556794B (zh) 2015-06-12 2015-06-12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9059A TWI556794B (zh) 2015-06-12 2015-06-12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6794B TWI556794B (zh) 2016-11-11
TW201642806A true TW201642806A (zh) 2016-12-16

Family

ID=5785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059A TWI556794B (zh) 2015-06-12 2015-06-12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67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765B (zh) * 2018-03-27 2020-01-21 國立臺灣大學 遠端脈診的脈象觸覺重現系統
TWI756768B (zh) * 2019-08-02 2022-03-01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理訊號量測裝置及其感測器固定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0602B (zh) * 2019-06-27 2024-06-04 玉生堂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 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114431827B (zh) * 2020-11-03 2024-03-08 东华大学 手环式脉诊仪
US20230248253A1 (en) * 2022-01-28 2023-08-10 Ming-Cheng Shih Chinese pulse wave measuring device and use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6563B2 (en) * 2002-03-02 2007-12-11 Huang Herb H Pulse diagnostic system
TW201132333A (en) * 2010-03-29 2011-10-01 Neovictory Technology Co Ltd Pulse diagnosis platform for Chinese medicine
TWI403308B (zh) * 2010-04-09 2013-08-01 Univ Minghsin Sci & Tech Pulse pressure sens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2106725B (zh) * 2011-03-02 2013-03-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光电与压力融合的中医脉象传感器
CN104116500B (zh) * 2013-11-14 2016-01-20 广州思沛烁越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中医用多功能脉相诊断装置
CN103860150B (zh) * 2014-02-27 2016-01-20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适用于中医脉搏检测的三探头机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2765B (zh) * 2018-03-27 2020-01-21 國立臺灣大學 遠端脈診的脈象觸覺重現系統
TWI756768B (zh) * 2019-08-02 2022-03-01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理訊號量測裝置及其感測器固定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6794B (zh) 2016-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4491B (zh) 用于脉诊的阵列感测模块及脉诊仪
TWI556794B (zh) 用於脈診的陣列感測模組及脈診儀
JP3575025B2 (ja) 脈波検出装置および拍動検出装置
CN101049247B (zh) 中医脉象传感器、三部九候脉象检测仪及脉象检测方法
JP4992145B2 (ja) 血管壁モニタリング装置、血管壁モニタリング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WO2011147221A1 (zh) 双感测脉诊仪
US20100168592A1 (en) Apparatus for analysing pulse using array of pressure sensors
CN101773382A (zh) 中医脉象机械式数字采集和数字机械式还原仪
CN105595983B (zh)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提高血压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CN105813550B (zh) 用于测量对象的脉搏波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90415A (zh) 利用重复血压测量确定生理参数
JP2006218169A (ja) 血液レオロジー測定装置および血液レオロジー計測方法
CN101272730B (zh) 用于监测心脏搏动的方法和装置
TWI309976B (zh)
Liu et al. A novel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array for depth information of radial artery
CN114173646A (zh) 心脏监测系统和方法
WO202215061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s
TW201132333A (en) Pulse diagnosis platform for Chinese medicine
JP6297385B2 (ja) 就寝者の心拍測定方法および心拍測定装置
WO2017113377A1 (zh) 一种基于体表的无创人体健康综合检测系统
JP4680411B2 (ja) 動脈血圧測定方法および動脈血圧測定装置
JP2003102694A (ja) 心拍数測定装置
CN202942096U (zh) 一种柔性、微阵列、三部位脉搏精准检测系统
CN1229074C (zh) 可同时取得脉压及血流量的脉波讯息量测方法及其装置
Kurihar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n-contact sensing method for scratching activity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