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2534A -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 Google Patents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42534A TW201642534A TW104116083A TW104116083A TW201642534A TW 201642534 A TW201642534 A TW 201642534A TW 104116083 A TW104116083 A TW 104116083A TW 104116083 A TW104116083 A TW 104116083A TW 201642534 A TW201642534 A TW 20164253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power
- terminal
- terminal structure
- conductive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導電元件包括殼體、至少兩個端子結構以及一共電層。殼體具有一固定部,其中固定部具有至少兩個孔洞。至少兩個端子結構設置於殼體中,且這些第一端子結構分別鄰近於這些孔洞設置。共電層與該些端子結構電性連接,且端子結構與第一共電層具有相同的極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尤指一種可相互組裝的導電元件及可與導電元件相互組裝的電源插座。
在數位化潮流的趨勢下,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已經非常的普及,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MP3播放器及PDA等可攜式電子裝置,也因其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可隨身攜帶的優點,幾乎已普及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前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會使用可重複充電的電池來提供電力。
當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使用電量耗盡時,恢復電量的方式包含將可攜式電子裝置耦接於和市電插座連接的旅行用充電器,或者將可攜式電子裝置連接於行動電源或是充電座來充電。習知的充電裝置通常已有既定的形體與尺寸,且充電裝置用來電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插接孔無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增減或改變。
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案M 483116 U中,提到一種可導電之轉接積木,其包含積木外殼、第一接電組件、電路板以及第二接電組件,其中積木外殼之頂部設有插楔柱以及底部設有插接槽,且插楔柱與插接槽具有不同尺寸;第一接電組件係位於插楔柱內,其包括接觸電極;該第一接電組件係穿設於電路板之通孔,並與電路板上之連接線路形成電連接;第二接電組件係位於插接槽內,亦與電路板之連接線路形成電連接。新型專利M 483116的可導電之轉接積木可使不同規格尺寸且不同外型結構之電性連接積
木相接合,並形成電性連接關係。
然而,在新型專利M 483116專利案中,並沒有提到利用轉接積木來對不同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供電。另外,新型專利M 483116中,若第二接電組件作為負極,則至少一部分第一接電組件與第二接電組件電性絕緣而作為正極。在這種情況下,當其中一轉接積木堆疊於另一轉接積木上時,兩個轉接積木內的線路會相互串聯,而累積電壓。若利用多個轉接積木來對可攜式電子裝置供電,因轉接積木串聯而累積升高的電壓極可能造成可攜式電子裝置毀損,甚至無法運作。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其可相互組裝而形成具有不同尺寸與具有不同功能介面的充電器。
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導電元件,包括殼體、至少兩個端子結構以及共電層。殼體具有一固定部,其中固定部具有至少兩個孔洞。至少兩個端子結構,設置於殼體中,且該些端子結構分別鄰近於該些孔洞設置。共電層與該些端子結構電性連接,且該些端子結構與共電層具有相同的極性。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源插座,包括殼體、電源轉換模組以及導電組件。殼體設置有一積木組裝區與至少一電源輸入介面。電源轉換模組用以經由所述的電源輸入介面接收一外部電源並將外部電源轉換為一直流電。導電組件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所述的第一端子結構外露於積木插接區。另外,導電組件電性連接電源轉換模組,並且經由所述第一端子結構輸出直流電。
本發明更提供另一種電源插座,包括殼體及導電組件。殼體設置有一積木組裝區與至少一電源輸入介面,其中,電源輸入介面係用以與一直流電源連接。導電組件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且這些第一端子結構外露於積木組裝區,其中,導電組件電
性連接於電源輸入介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導電元件與電源插座,可透過相互組裝後建立電性連接。另外,由於導電元件中的多個端子結構電性連接至共電層,而使多個端子結構皆具有相同的電位。當兩個導電元件相互組裝時,可避免端子結構相互串接造成電位升高,可進一步避免可攜式電子裝置毀損。另外,使用者可根據需要選用一個或多個導電元件任意組裝,以形成具有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功能介面的充電器。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1’、1a、1b、1c、2、3‧‧‧導電元件
4‧‧‧電源插座
5‧‧‧電源插頭
10、20、30、40、50‧‧‧殼體
105‧‧‧內側表面
14、24、34‧‧‧中空管體
44a‧‧‧第一插接部
44b‧‧‧第二插接部
440a‧‧‧第一插楔柱
440b‧‧‧第二插楔柱
540‧‧‧插楔部
15‧‧‧底蓋
152‧‧‧開孔
100、200、300‧‧‧第一固定部
104、104’、204‧‧‧插楔柱
151‧‧‧卡合部
151a‧‧‧外側壁面
400‧‧‧積木組裝區
500‧‧‧組裝側
101、201‧‧‧第二固定部
101a‧‧‧楔孔
102、202‧‧‧第一側面
103、203‧‧‧第二側面
11、21、31、41、51‧‧‧導電組件
111、211、311、411a、511‧‧‧第一端子結構
112、411b‧‧‧第二端子結構
113‧‧‧第一共電層
114‧‧‧彎折部
115‧‧‧第二共電層
12、22‧‧‧輸出介面
16、43、53‧‧‧電源轉換模組
26‧‧‧可充電電池
32‧‧‧無線充電模組
C1‧‧‧電源電路
17、27‧‧‧限流電路
28‧‧‧充放電路
13、23‧‧‧輸入介面
54‧‧‧積木插接部
42a、42b‧‧‧插孔組
401‧‧‧側面
45‧‧‧電源輸入介面
46a‧‧‧第一切換單元
46b‧‧‧第二切換單元
52‧‧‧插腳組
圖1A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B 顯示圖1A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2A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分解圖。
圖2B 顯示圖2A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3A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B 顯示圖3A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4A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B 顯示圖4A的殼體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5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功能方塊圖。
圖7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8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透視圖。
圖9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功能方塊圖。
圖10 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透視圖。
圖11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座的立體示意圖。
圖12A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頭的立體示意圖。
圖12B 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頭的功能方塊圖。
請參閱圖1A及圖1B。圖1A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B顯示圖1A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本發明的導電元件可用來對可攜式電子裝置提供電源,並可相互組裝而形成不同尺寸的充電器。
本實施例的導電元件1包括殼體10、導電組件11及電子介面,於此實施例中,此電子介面為輸出介面12。於此實施例中,此電子介面具有輸出的功能,如,USB,或是另一實施例之無線充電器;於另一實施例中,其可為輸入功能,如,直流電源供應器,或以行動電源輸入電力;於再一實施例中,其可為一負載,如,燈、峰鳴器、無線訊號發射器…等。
殼體10為規格化的殼體,其例如是積木式的殼體。殼體10具有第一固定部100及與第一固定部100相對的一第二固定部101。請參照圖1A,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的第一固定部100設有多個中空的插楔柱104,從而使第一固定部100具有多個孔洞。
另外,請參照圖1B,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積木殼體10的第二固定部101向內凹陷而形成一楔孔101a。另外,在此實施例中,殼體10的楔孔101a內設有至少一個卡合部151(於此實施例之圖中雖繪示為兩個卡合部;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不設置任何卡合部)。
要說明的是,當兩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時,其中一個導電元件1的插楔柱104插入另一個導電元件1的楔孔101a內。此時,卡合部151被夾持於四個插楔柱104之間,而插楔柱104則被夾持在楔孔101a的側壁與卡合部151的側壁之間,從而使兩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固定。
請一併參照圖2A及圖2B。圖2A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
導電元件的分解圖,而圖2B顯示圖2A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請參照圖2A,導電組件11設置於殼體10之中。具體而言,導電組件11具有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與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第一端子結構111穿設插楔柱104,並露出於積木殼體10外。也就是說,第一端子結構111設置於殼體10中,並鄰近於第一固定部100的孔洞設置。
在圖2A所示的實施例中,積木殼體10可更包括多個設置在板體(未標號)上的中空管體14。這些中空管體14分別插入插楔柱104內,且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是分別穿設於這些中空管體14而凸出於殼體10之外。請配合參照圖1A,每一第一端子結構111的頂部會高於所對應的中空管體14的頂端以及插楔柱104的頂端。在另一實施例中,只要使第一端子結構111與插楔柱104絕緣即可。因此,中空管體14並非必要元件而可被省略。
請參照圖2B,導電組件11的第二端子結構112電性連接於第一端子結構111。詳細而言,導電組件11更具有第一共電層113、彎折部114與第二共電層115,以使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電性連接於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
詳細而言,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設置於第一共電層113上,以形成多個電流輸出路徑,而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則設置於第二共電層115上,以形成多個電流輸入路徑。換言之,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是透過第一共電層113相互並聯,而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是透過第二共電層115相互並聯。另外,第一共電層113與第二共電層115透過一電路板(未標號)上所佈設的線路,彼此電性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一共電層113具有相同的極性。也就是說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一共電層113具有相同的電位,例如皆為直流輸出電路的正極端,或者皆為直
流輸出電路的負極端。另外,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與第二共電層115電性連接於第一共電層113,而和第一共電層113具有相同的極性。
也就是說,當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一共電層113作為直流輸出電路的正極端時,第二端子結構112與第二共電層115也作為直流輸入電路的正極端。於此實施例中,雖然繪示至少兩個共電層(即,共電層113與115),但,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僅有一共電層,以連接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且使第一端子結構111及第二端子結構112具有相同的電位。
如圖2B所示,本實施例的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為凸出於第二共電層115表面的多個凸部。另外,彎折部114與第一共電層113連接,並定義出一容置空間。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殼體10更包括一底蓋15,而底蓋上15設有多個開孔152。另外,前述的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分別經由底蓋15上的開孔152露出,且卡合部151亦設置於底蓋15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底蓋15亦可省略。
當兩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時,至少一個位於插楔柱104中的第一端子結構111對應地插入另一個導電元件1的開孔152內,以使第一端子結構111接觸位於開孔152內的第二端子結構112。據此,可使兩個導電元件1的導電組件11在相互組裝後建立電性連接。
要特別說明的是,只要有其中一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與開孔152中的其中一個第二端子結構112接觸,即可使兩個導電元件1之間建立電性連接。換言之,欲使兩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以建立電性連接時,不需要使所有的第一端子結構111都插入所有開孔152中。據此,使用者可根據需要,將多個導電元件1任意組合,從而使充電器可具有多種不同的形體變化。
另外,當多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時,電流可分別由多個第二端子結構112輸入並匯集至第二共電層115與第一共電層113,
隨後再分別流向多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輸出至另一個導電元件1。因此,即便將多個導電元件1相互任意組裝,也可避免產生導電元件1之間因彼此串接而使電壓累積的問題。
另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共電層113與第二共電層115為金屬彈片。當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相互接觸時,第一端子結構111被凸出於的第二端子結構112壓抵,而使第一共電層113受力而變形。此時,藉由第一共電層113本身的彈性回復力,可使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之間維持良好的電性接觸。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電組件11也可以只具有第一端子結構111或只具有第二端子結構112。舉例而言,當導電元件1的導電組件11只具有第一端子結構111時,可和另一至少具有第二端子結構112的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而建立電性連結。
在一實施例中,導電元件可包括設置於殼體10上的導電部,且所述導電部與導電組件11(即和第一端子結構111、第一共電層113、第二端子結構112或第二共電層115)之間具有一電位差,以形成直流傳輸線路。也就是說,所述導電部的電位可以高於或低於導電組件11的電位。更進一步而言,當導電部的電位低於導電組件11的電位時,導電組件11做為正極端,而導電部做為負極端。反之,當導電部的電位高於導電組件11的電位時,導電組件11作為負極端,而導電部做為正極端。
當構成殼體10的材質為導電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時,殼體10本身可做為導電部。此時,構成中空管體14與底蓋15的材料為絕緣材料,以使殼體10與導電組件11之間電性隔絕。在另一實施例,構成殼體10的材料也可以是絕緣材料,導電部可以是一導電層,且導電層是設置在殼體10的局部或全部的外表面。
如前所述,導電部可做為正極端或者接地端。在本發明中,只要兩個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時,可通過殼體10外表面的導電部
電性連接,導電部的位置與形狀並不被限制。
請再參照圖1A,殼體10具有位於第一固定部100與第二固定部101之間的第一側面102與第二側面103。輸出介面12位於第一側面102,並且電性連接至導電組件11。另外,輸出介面12是並聯耦接於電極與導電組件11所形成的直流輸出線路。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輸出介面12為直流電源輸出介面或交流電源輸出介面,其中直流電源輸出介面例如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或微型通用序列匯流排(micro USB)傳輸介面,或其他種藉由直流電源驅動之電子元件。據此,導電元件1可透過輸出介面12電性連接於外部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輸出介面12電性連接於導電組件11,且輸出介面12與第一端子結構111間具有一角度。詳細而言,輸出介面12相對於第一端子結構111的延伸方向傾斜一角度,該角度大於0度且小於180度。換言之,輸出介面12的開口方向與第一端子結構111的延伸方向不平行。而於另一實施例中,輸出介面亦可能與端子結構平行,即,等於0度,或等於180度。
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更包括一輸入介面13,位於積木殼體10的第二側面103,並且電性連接至導電組件11,且並聯於導電部與導電組件11所形成的直流輸出線路。於實施例中,此輸入介面13即為電子介面。或者,於另一實施例中,可沒有任何電子介面,即,沒有輸出介面12或輸入介面13,而僅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111與複數個第二端子結構112透過一個共電層而彼此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3A與圖3B。圖3A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3B顯示圖3A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和前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標號,且和前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3A,本實施例的導電元件1’和前一實施例的導電元
件1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端子結構111的頂部低於插楔柱104的頂端。另外,請參照圖3B第二端子結構112是分別由開孔152露出,並凸出於底蓋15。
藉由使第一端子結構111的頂部低於插楔柱104的頂端,可以降低第一端子結構111與殼體10外表面的導電層因同時接觸外部的導體(如:迴紋針)而發生短路的機率。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一連動件(未繪示)連動於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當導電元件不需要與其他導電元件相互組裝時,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未使用時,可藉由連動件的帶動而被收納於殼體10內部。當導電元件需要和其他元件相互組裝時,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可被連動件帶動而露出於殼體10之外。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端子結構111與第二端子結構112是否凸出於殼體10外。亦即,第一端子結構與第二端子結構可以凸出於殼體、低於殼體或平行於殼體;於有插楔部的實施例中,端子結構則可凸出於插楔部、低於插楔部或平行於插楔部。而當固定部的結構不是插楔部,而是其他結構,如凹洞,則端子結構則可凸出於固定部、低於固定部或平行於固定部。
在圖3A與圖3B的實施例中,構成積木殼體10的材質為絕緣材料,導電部為設置於插楔柱104外表面的一導電層,且導電層電性連接至楔孔101a的內側壁面或者是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並和導電組件11之間具有電位差。也就是說,只要使殼體10上的導電部與導電組件11之間具有電位差,導電部可以具有多種不同的實施態樣。
請參照圖4A與圖4B。圖4A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4B顯示圖4A實施例的殼體在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在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a的殼體10的材質為絕
緣材料,但每一插楔柱104’的外表面具有導電層(此時,構成插楔柱的材料為絕緣材料),或者是構成每一插楔柱104’的材質即為導電材料(如,由金屬直接形成插楔柱)。
另外,請參照圖4B,在另一實施例中,構成殼體10的材料為絕緣材料,但在殼體10的內側表面105形成另一端子結構,於此實施例中,其為一導電層(未標號),且具有另一極性;並且在內側表面105的導電層可以電性連接至插楔柱104’外表面的導電層。也就是說,在這個實施例中,導電部包括由每一個插楔柱104’外表面延伸至殼體10的內側表面105的導電層。
另外,於另一實施例中,在殼體10內側表面105的導電層可以電性連接至直接由導電材料構成的插楔柱104’亦即,於此實施例中,具有一極性的端子結構位於另一極性端子結構的中間部份,亦即,具有一種極性的端子結構被具有另一極性的端子結構所包圍。
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導電部是包括插楔柱104’以及位於殼體10的內側表面105的導電層,以作為正極端或接地端。基於本發明之精神,於不同的實施例中,具有另一極性的端子結構,可有不同的變化形,以包圍具有一極性的端子結構;例如,具另一極性的端子結構,可為一環狀結構導電層,以形成於上述實施例插楔柱之外表面,或是插楔柱本身就是一導電金屬環所製成。另一變化形,則是不連續的環狀結構導電層,可能分成2段、3段或多段,以形成於插楔柱之外表面。或是插楔柱本身就是由2段、3段或多段形成的導電金屬環所製成。亦即,具一極性的端子結構被具另一極性的端子結構所包圍。
另外,請參照圖5,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殼體10的形狀和圖4A相似。但和圖4B的實施例不同的是,在圖5的實施例中,導電部包括在每一個插楔柱104’外表面的導電層,以及形成於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151a
的導電層。
詳細而言,導電元件1b並未在殼體10的內側壁面105形成導電層,而是在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151a設有導電層,其中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151a的導電層和插楔柱104’外表面的導電層電性連接。
據此,當兩個導電元件1b相互組裝時,除了導電元件1b內的導電組件11相互接觸之外,插楔柱104’因和卡合部151卡合,從而可使其中一個導電元件1b的插楔柱104’的外表面的導電層,接觸另一個導電元件1b的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151a的導電層,而形成直流傳輸線路。
另外,導電層也可以局部地形成於卡合部151的外側壁面151a,只要能使卡合部151與另一導電元件1b的插楔柱104’卡合時,二者的導電層相互電性接觸,本發明並不限制導電層形成的位置以及範圍。
據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只要使導電部和導電組件11之間具有電位差。並且,只要當兩個導電元件相互組裝時,兩個導電元件的導電部可電性連接而具有相同電位,本發明實施例中並不限制導電部的實施態樣。
請參照圖6。圖6顯示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功能方塊圖。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還可包括一限流電路17與電源轉換模組16。電源轉換模組16設置於積木殼體10內並電性連接於導電組件11。當導電元件由由電子介面,即,輸入介面13,接收一交流電時,電源轉換模組16可用以將交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傳送至導電組件11。另外,當導電元件由輸入介面13接收直流電時,電源轉換模組16可提供電壓轉換、分流或穩壓的功能。
限流電路17電性連接於電源轉換模組16與輸出介面12之間,用以限制輸出介面12所輸出的電流量。據此,當導電元件1組裝於不包括交流/直流轉換模組的電源插座或插頭時,亦可將通
過電源插座或插頭所接收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並供電給連接於輸出介面12的外部裝置。
請參照圖7。圖7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分解圖。在圖7的實施例中,導電元件1c省略電子介面,即,輸出介面12與輸出介面13,及中空管體14以及底蓋15。
另外,圖式中所繪示第一端子結構111、第一共電層113、第二端子結構112以及彎折部114的結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之精神,實際上第一端子結構111、第一共電層113、第二端子結構112以及彎折部114的結構也可依據實際的應用而更改,並不限制於圖式中所繪示的結構。舉例而言,在不具有輸出介面12時,第二端子結構112與第一端子結構111可以連接至同一共電層,以縮減殼體10的體積。
請參照圖8,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2除了殼體20、導電組件21、電子介面(即,輸出介面22以及輸入介面23)之外,更包括一可充電電池26。
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殼體20、導電組件21、輸出介面22以及輸入介面23的結構以及功能和圖1A的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須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輸出介面22與輸入介面23也可省略。另外,雖然圖8中的導電組件21僅繪示第一端子結構211,但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先前的說明,可以推知本實施例的導電組件21可以具有第一端子結構211及第二端子結構(圖8未示)中的至少其中一者。
可充電電池26設置於殼體20之中,以供電至輸出介面22。當可充電電池26需要被充電時,外部電源可通過輸入介面23對可充電電池26充電。於實際實施時,可充電電池26可以選用鋰電池或鎳氫電池等可充電電池,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可充電電池26的種類。
請配合參照圖9,其顯示本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功能方塊圖。
詳細而言,導電元件可包括電源電路C1,且輸出介面22、輸入介面23以及導電組件21皆通過電源電路C1電性耦接至可充電電池26。
電源電路C1可根據需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電源電路C1包括充放電路28與限流電路27,其中充放電路28耦接於可充電電池26,以控制可充電電池26對輸出介面22供電,或者是通過輸入介面23被一外部電源充電。
在一實施例中,導電元件可更包括電性連接於輸入介面23與電源電路C1之間的電源轉換模組。當前述用來對可充電電池26充電的外部電源為交流電源時,電源轉換模組先將交流電轉為直流電之後,再通過充放電路28對可充電電池26進行充電。
另外,充放電路28耦接於可充電電池26與導電組件21之間。當導電元件2中的可充電電池26的電能耗盡時,可和另一個具有可充電電池26的導電元件2相互組裝,以通過導電組件21來對電能耗盡的可充電電池26充電。
本實施例中,限流電路27是耦接於充放電路28與輸出介面22之間,用以限制輸出介面22所輸出的電流量。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源電路C1還可包括DC/DC轉換電路或是保護電路,其中DC/DC轉換電路的設置是為了因應不同輸入電壓之用電產品,保護電路的設計則係用來防止可充電電池26之不穩定因素的產生,並提供如過流保護、過壓保護、空載保護及短路保護等效果。
請參照圖10,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3,包括殼體30、導電組件31以及電子介面,即,無線充電模組32。
本實施例的殼體30以及導電組件31(圖10中未顯示)的結構細節以及功能和圖1A的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另外,雖然圖10中的導電組件31僅繪示第一端子結構311,但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前一實施例的說明,可以推知本實施
例的導電組件31可以具有第一端子結構311及第二端子結構(圖10未繪示)中的至少其中一者。
和圖1A以及圖8的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導電元件3包括一無線充電模組32,且無線充電模組32設置於殼體30的內部,並靠近殼體30的其中一側面設置,用以對可攜式電子裝置充電。
詳細而言,無線充電模組32具有一充電介面(未標號),且充電介面是鄰近於殼體30的其中一側面設置。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充電介面相對於第一端子結構311傾斜一角度,其中該角度大於0度,及小於180度。也就是說,充電介面與第一端子結構311的延伸方向不平行。而於另一實施例中,充電介面亦可能與端子結構平行,即,等於0度,或等於180度。
請參照圖11,其中圖11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座的立體示意圖。電源插座4包括殼體40、導電組件41、插孔組42a、42b、電源轉換模組43以及電源輸入介面45。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40的尺寸較導電元件1的殼體10大,且殼體40的其中一側設有積木組裝區400,而另一側面401則設有至少一插孔組42a或42b。然而,在實際的產品或其他實施例中,插孔組42a或42b也可以被省略,或者是與積木組裝區400設置於殼體40的相同側。
請參照圖11,本實施例的積木組裝區400具有一第一插接部44a以及第二插接部44b,其中第一插接部44a包括複數個凸出於殼體40表面的第一插楔柱440a,第二插接部44b亦包括多個第二插楔柱440b,可分別用以組裝多個不同的導電元件,例如是圖1至圖8中的任一個導電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積木組裝區400也可以只具有第一插接部44a或第二插接部44b。另外,圖9中的第一插接部44a與第二插接部44b是位於殼體40的相同側。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插接部44a
與第二插接部44b也可位於殼體40的相鄰側或相反側,本發明並不限制。
請參照圖1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插楔柱440a與第二插楔柱440b為中空柱,且第一插楔柱440a與第二插楔柱440b的尺寸能與導電元件1的楔孔110a以及卡合部151配合。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插楔柱440a與第二插楔柱440b的外表面分別具有一電性接地的導電層;亦即,其第一極性的端子結構可能被具第二極性的導電結構所包圍。
如圖11所示,導電組件41設置於殼體40內部,並電性連接於電源輸入介面45。導電組件41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複數個第二端子結構411b。這些第一端子結構411a是分別通過對應的第一插楔柱440a而露出於殼體40外,而第二端子結構411b是分別通過對應的第二插楔柱440b露出於殼體40外。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第二端子結構411b的頂部會分別高於所對應的第一插楔柱440a及第二插楔柱440b的頂端。
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端子結構411a的頂部低於所對應的第一插楔柱440a的頂端,而第二端子結構411b的頂部是低於所對應的第二插楔柱440b的頂端,以避免其他導體同時接觸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第一插楔柱440a與440b外表面的導電層,而造成短路。
導電組件41的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第二端子結構411b的結構可以和導電元件1(如圖2A所示)的第一端子結構111的結構類似。另外,導電組件41位於殼體40內部的結構和於圖2A、圖2B及圖7所示的導電組件11相似,而可具有共電層以及露出於殼體40另一側的端子結構。雖然在圖11中並未詳細繪示導電組件41的具體結構,但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照圖2A、圖2B及圖7的實施例可推知導電組件41的具體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
導電組件41也可以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而依據本發明之精神為核心而採用其他的設計,例如只具有露出於積木組裝區400的第一及第二端子結構411a與411b以及位於殼體40內部的共電層,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要特別說明的是,當導電元件1組裝於電源插座4上時,電源插座4的第一端子結構411a或第二端子結構411b可接觸至少一個導電元件1的開孔152中的第二端子結構112,從而使電源插座4的導電組件41與導電元件1的導電組件11之間建立電性連接。
電源輸入介面45可用以電性連接至一外部電源,以提供電力給插接於電源插座4上的至少一個電子裝置。前述的外部電源於此實施例中是交流電源,而於另一實施例中則可是直流電源;其中交流電源例如是市電,直流電源例如是電池組,其是其他可提供直流電之介面,如,電腦的USB、具直流輸出介面的插座、由電池提供電源且具有直流輸出介面的產品…等。舉例而言,於另一實施例之電源插座,其可具有一殼體,且殼體中設置有積木組裝區與一電源輸入介面,其中,電源輸入介面係用以與直流電源連接;並將直流電源所提供的直流電傳輸到與電源輸入介面電性連接的導電組件。導電組件則具有至少2個第一端子結構,且第一端子結構外露於積木組裝區。
電源轉換模組43設置於殼體40內,並電性耦接導電組件41。當電源輸入介面45電性連接至市電時,電源轉換模組43接收一交流電並將交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並經由第一端子結構411a或第二端子結構411b輸出。另外,當電源輸入介面45電性連接至電池組時,電源轉換模組43可提供電壓轉換、分流或是穩壓的功能。且從電源轉換模組43傳輸直流電到端子結構(如411a或411b)的方式,可利用各種傳導電的方式形成,如透過電線、導電金屬條、銲接、彈力金屬…等方式傳輸直流電;且,若中間需透過PCB
板以作直流電的處理,亦可適當選用上述任一種方式,即,電線、導電金屬條、銲接、彈力金屬…等(甚或透過電鍍層亦可)。
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電源插座4更包括一第一切換單元46a與第二切換單元46b,其中第一切換單元46a電性連接於多個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而第二切換單元46b是電性連接於多個第二端子結構411b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而於此實施例中係揭露具有兩個切換單元之態樣,但於另一實施例中,可以不設置任何切換單元,甚或,僅設置一切換單元。
第一切換單元46a可控制經電源轉換模組43所輸出的直流電是否可經由上述這些第一端子結構411a輸出,而第二切換單元46b可控制經電源轉換模組43所輸出的直流電是否可經由上述這些第二端子結構411b輸出。也就是說,第一切換單元46a與第二切換單元46b個別地控制電流是否由第一端子結構411a及第二端子結構411b輸出。
舉例而言,當第一切換單元46a使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形成通路,而第二切換單元46b使第二端子結構411b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斷路時,直流電可由第一端子結構411a輸出,但無法由第二端子結構411b輸出。此時,當圖1A的導電元件1組裝在第一插接部44a時,可通過輸出介面12對可攜式電子裝置供電。
除此之外,電源插座4可更包括多個指示元件(圖未示),例如:指示燈,以分別指示第一端子結構411a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以及第二端子結構411b與電源轉換模組43之間是否形成通路。
接著,請參照圖12A及圖12B。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頭5。可電源插頭5包括殼體50、電源轉換模組53以及導電組件51。圖12A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頭的立體示意圖。圖12B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電源插頭的功能方塊圖。
本發明實施例中,殼體50上的一組裝側500上設置有積木插接部54,而殼體50的另一側則樞設有至少一插腳組52。
請參照圖12A,積木插接部54的包括複數個凸出於殼體50表面的插楔部540,以和導電元件相互組裝。
插腳組52樞設於殼體50上,並用以電性連接市電。導電組件51設置於殼體50內部,並電性連接於插腳組52。導電組件51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511,且這些第一端子結構511分別通過對應的插楔部540而露出於殼體50外。導電組件51可以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而設計,本發明並不限制。
要特別說明的是,當上述實施例中的任一種導電元件組裝於電源插頭5上時,電源插頭5可藉由至少一個第一端子結構511接觸導電元件中的第二端子結構112,從而使電源插頭5的導電組件51與導電元件1的導電組件11之間建立電性連接。
請配合參照圖12B,電源轉換模組53設置於殼體50內,並電性耦接於插腳組52與導電組件51之間。當插腳組52電性連接至市電時,電源轉換模組53由插腳組52接收交流電並將交流電轉換為一直流電,並將直流電輸出至位於積木插接部54的第一端子結構511。
上述的多種導電元件、電源插座以及電源插頭5可根據實際的需要而相互組合。舉例而言,在實際應用中,圖11的電源插座4或圖12A的電源插頭5可以和圖1A的導電元件1相互組裝並建立電性連接,以形成可連接於市電的充電器。另外,當多個圖1A的導電元件1與圖8的導電元件2相互組裝時,可形成具有多個輸出介面12的行動電源。
也就是說,使用者可根據實際的需求以及導電元件1、電源插座4以及電源插頭5的不同功能任意組裝,而組合成適用於不同環境的充電裝置。使用者在外出時,可根據需要攜帶一個或多個導電元件任意組裝,以組合成具有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功能介面的
充電器。
另外,由於導電元件中的多個端子結構電性連接至共電層,而使多個端子結構皆具有相同的電位。當兩個導電元件相互組裝時,可避免端子結構相互串接造成電位升高,可進一步避免當可攜式電子裝置通過多個已相互組合的導電元件充電時,因累積過高的電壓而毀損的問題。
且於上述的實施例中,雖然皆以凸出於表面的插楔柱作為固定部的固定結構,但於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其亦可為凹陷於固定部表面的結構;或者,不是圓形,而是其他種諸如方形、三角形、鋸齒狀甚或以磁力相接的平面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導電元件
10‧‧‧殼體
14‧‧‧中空管體
100‧‧‧第一固定部
104‧‧‧插楔柱
101‧‧‧第二固定部
102‧‧‧第一側面
103‧‧‧第二側面
11‧‧‧導電組件
111‧‧‧第一端子結構
12‧‧‧輸出介面
13‧‧‧輸入介面
Claims (10)
- 一種導電元件,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固定部,其中該固定部具有至少兩個孔洞;至少兩個端子結構,設置於該殼體中,且該些端子結構分別鄰近於該些孔洞設置;以及一共電層,與該些端子結構電性連接,且該端子結構與該共電層具有相同的極性。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元件,更包含一第二端子結構包圍至少一該端子結構,且該第二端子結構具另一極性。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元件,更包括一電子介面,該電子介面電性連接於該端子結構,且該電子介面與該端子結構間具有一角度,該角度大於0度,小於180度。
-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導電元件,其中該輸出介面為USB介面,且該USB介面的開口方向與該些端子結構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 如請求項4所述的導電元件,更包括一導電部,設置於該殼體上,其中該導電部與該共電層之間具有一電位差以形成一直流傳輸線路,該輸出介面並聯耦接於該直流輸出線路。
- 一種電源插座,包括:一殼體,設置有一積木組裝區與至少一電源輸入介面;一電源轉換模組,用以經由該電源輸入介面接收一外部電源並將該外部電源轉換為一直流電;以及一導電組件,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該些第一端子結構外露於該積木組裝區;其中,該導電組件電性連接該電源轉換模組,並經由該些第一端子結構輸出該直流電。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源插座,其中該積木組裝區具有複數個插楔柱,且該些插楔柱的外表面分別具有一導電層。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源插座,其中該導電組件更包括多個第二端子結構,該些第二端子結構電性連接於該電源轉換模組,以輸出該直流電。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源插座,更包括:至少一切換單元,電性連接於該些第一端子結構與所述電源轉換模組之間,以控制該直流電是否經由該些第一端子結構輸出。
- 一種電源插座,包括:一殼體,設置有一積木組裝區與至少一電源輸入介面,其中,該電源輸入介面係用以與一直流電源連接;以及一導電組件,具有複數個第一端子結構,該些第一端子結構外露於該積木組裝區;其中,該導電組件電性連接於該電源輸入介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6083A TWI614957B (zh) | 2015-05-20 | 2015-05-20 |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
CN201510657189.6A CN106169678B (zh) | 2015-05-20 | 2015-10-13 | 导电元件及电源插座 |
US15/056,126 US9722378B2 (en) | 2015-05-20 | 2016-02-29 | Conduct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 socket for providing electric power |
US15/615,461 US9966717B2 (en) | 2015-05-20 | 2017-06-06 | Conduct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 socket for providing electric pow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6083A TWI614957B (zh) | 2015-05-20 | 2015-05-20 |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2534A true TW201642534A (zh) | 2016-12-01 |
TWI614957B TWI614957B (zh) | 2018-02-11 |
Family
ID=5732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6083A TWI614957B (zh) | 2015-05-20 | 2015-05-20 |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22378B2 (zh) |
CN (1) | CN106169678B (zh) |
TW (1) | TWI61495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7890B (zh) * | 2017-05-23 | 2019-01-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電源供應裝置、電源轉接裝置及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58745B2 (ja) * | 2016-02-18 | 2019-01-3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装置ユニット |
CN108258494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自行车控制器接线板 |
GB201815161D0 (en) * | 2018-09-18 | 2018-10-31 | Oe Electrics Ltd | Modular power and socket assembly |
TWI839083B (zh) * | 2023-01-18 | 2024-04-11 | 綠色點子創意開發有限公司 | 壁面式交直流電兩用轉接插座的電路板配置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32579A (en) * | 1984-04-13 | 1985-07-30 | Bill Merryman | Illuminated interconnectable sign module |
CN87212996U (zh) * | 1987-08-29 | 1988-04-06 | 黄业盛 | 钟控电源插座 |
US5117122A (en) * | 1989-01-19 | 1992-05-26 | Hogarth Peter T | Integrated outlet for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s with noise reducing characteristics |
WO2001042937A1 (en) * | 1999-12-06 | 2001-06-14 | Henry Milan | Modular stackable component system includ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
GB2386004B (en) * | 2001-12-07 | 2005-08-24 | Peter Steven Robertson | Socket assembly |
US20080012423A1 (en) * | 2006-07-13 | 2008-01-17 | Emile Mimran | USB connector devices for charging |
CN201113783Y (zh) * | 2007-10-23 | 2008-09-10 | 黄子田 | 一种具有多个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 |
US8471718B1 (en) * | 2009-04-27 | 2013-06-25 | Takecharge, LLC | Electrical unit outlet |
US8283802B2 (en) * | 2009-06-11 | 2012-10-09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 Dual column gang outlets for minimizing installation space |
TW201431596A (zh) * | 2013-02-01 | 2014-08-16 | Get More Company Ltd | 接觸式導電的電性連接積木 |
CN104415552B (zh) * | 2013-08-29 | 2017-07-28 | 龙门县佳茂聚氨酯橡胶有限公司 | 可导电的转接积木 |
-
2015
- 2015-05-20 TW TW104116083A patent/TWI6149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10-13 CN CN201510657189.6A patent/CN1061696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2-29 US US15/056,126 patent/US97223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6-06 US US15/615,461 patent/US996671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47890B (zh) * | 2017-05-23 | 2019-01-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電源供應裝置、電源轉接裝置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71831A1 (en) | 2017-09-21 |
US9722378B2 (en) | 2017-08-01 |
US20160344150A1 (en) | 2016-11-24 |
CN106169678A (zh) | 2016-11-30 |
US9966717B2 (en) | 2018-05-08 |
TWI614957B (zh) | 2018-02-11 |
CN106169678B (zh) | 2018-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14957B (zh) | 導電元件及電源插座 | |
US20070229025A1 (en) | Connector charger | |
TW201324964A (zh) | 行動電源 | |
CN203056606U (zh) |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终端 | |
US20210135301A1 (en) | Sen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2016005664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I257749B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KR20100136107A (ko) | 배터리 팩 | |
JP3127310U (ja) | マルチコンセント電気装置 | |
US20130221922A1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charging device | |
TWI763862B (zh) |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 |
TWI767658B (zh) | 轉接器 | |
CN213278634U (zh) | 电子设备连接线 | |
CN104518319B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04376030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KR20130042253A (ko) | 휴대단말 충전용 케이블 어셈블리 | |
CN215681039U (zh) | 电源适配器 | |
CN101901973B (zh) | 用于可充电设备的改进充电接口 | |
KR101220142B1 (ko) | 접점식 단말 충전기 | |
CN217882225U (zh) | 用于共享充电宝的连接线 | |
CN115173536A (zh) | 充电器及充电套装 | |
KR101557131B1 (ko) | 휴대용 충전기 | |
TWI496339B (zh) | 具有電源單元或電池群組的電子裝置 | |
CN115224551A (zh) | 转接器 | |
CN107834613A (zh) | 一种便携式移动充电宝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