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826A - 硬殼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硬殼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826A
TW201641826A TW105104330A TW105104330A TW201641826A TW 201641826 A TW201641826 A TW 201641826A TW 105104330 A TW105104330 A TW 105104330A TW 105104330 A TW105104330 A TW 105104330A TW 201641826 A TW201641826 A TW 2016418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rigid
male
molded
wearable art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瑞克 威廉 舒甘諾
詹斯 泰勒
Original Assignee
西凱德思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西凱德思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西凱德思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8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55Protector fastening, e.g. on the human body
    • A41D13/0556Protector fastening, e.g. on the human body with releasable fastening means
    • A41D13/0568Protector fastening, e.g. on the human body with releasable fastening means with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8Chin straps or similar reten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6Knee or foot
    • A41D13/065Knee pro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8Arm or ha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設備,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包括可撓性背襯層及半剛性殼層。該硬殼層包括在雙組件固定裝置中充當凹形組件之模製插孔。該設備進一步包括綁帶以用於使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該綁帶之第一端附接至凸形固定組件,該凸形固定組件經設定大小及定形以供插入至且緊固於該模製插孔內。

Description

硬殼固定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2015年2月12日申請且題為「硬殼固定裝置(Hard Shell Fastening Device)」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115,516號的優先權益,其揭示或教示之全部以引用的方式專門併入。
多種保護性可穿戴物品利用綁帶與固定機構之結合以使硬或剛性保護性材料緊固至使用者。舉例而言,護膝、頭盔、護目鏡及人體鎧甲均利用到綁帶,該等綁帶可環繞使用者之附肢(諸如手臂、腿部或其他身體部位(例如,下頦帶(chinstrap)、軀幹等))包裹來提供張力,且有助於緊固保護性可穿戴物品。適用於此類技術中之固定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卡鉤及環圈、閂扣、帶扣、搭扣、結扣(例如,系帶)、塑膠夾等。此等固定機構中之一些太易於拆離,所提供之耐久性不足,或太易於鬆動且無法為保護性可穿戴物品提供足夠張力。
本文中所述及所主張之實施藉由提供一種具有包括模製插孔之硬殼層的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來解決前述問題。模製插孔經設定大小及定形以容納且將所附接之凸形固定組件緊固至綁帶或可用於使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其他固定附件。
本文中所述及所主張之實施藉由提供一種使保護性可穿戴物品附接至使用者之方法來進一步解決前述問題。該方法包括將保護性可 穿戴物品鄰近於使用者之部位置放且環繞使用者之部位包裹綁帶,該綁帶包括牢牢附接至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第一端及附接至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二自由端。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凸形固定組件插入至形成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硬殼層中的模製插孔中,且沿模製插孔之通道滑動剛性突起元件以將剛性突起元件緊固於模製插孔內。
本文中所述及所主張之其他實施藉由提供一種包括具有軟背襯層及硬殼層的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設備來解決前述問題。硬殼層包括具有第一直徑之不規則狀孔口,該第一直徑大於該不規則狀孔口之另一直徑。該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綁帶及位於綁帶之第一端處的剛性突起元件,該剛性突起元件經設定大小及定形以供插入至且緊固於不規則狀孔口內。
本文中亦描述且主張其他實施。
1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102‧‧‧雙組件固定裝置
102a‧‧‧模製插孔
102b‧‧‧剛性突起元件
104‧‧‧雙組件固定裝置
104a‧‧‧模製插孔
104b‧‧‧剛性突起元件
106‧‧‧硬殼層
108‧‧‧附接附件
110‧‧‧桿部
112‧‧‧寬末端部分
114‧‧‧插入區域
116‧‧‧鎖定區域
118‧‧‧附接附件
120‧‧‧區域
121‧‧‧調整組件
122‧‧‧背襯層/可撓性背襯部分
2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202‧‧‧雙組件固定裝置
202a‧‧‧模製插孔
202b‧‧‧剛性突起元件
204‧‧‧雙組件固定裝置
204a‧‧‧模製插孔
204b‧‧‧剛性突起元件
206‧‧‧硬殼結構
208‧‧‧綁帶
210‧‧‧綁帶
222‧‧‧背襯層
3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302‧‧‧雙組件固定裝置
302a‧‧‧模製插孔
304‧‧‧雙組件固定裝置
304a‧‧‧模製插孔
306‧‧‧硬殼結構
308‧‧‧綁帶
310‧‧‧綁帶
318‧‧‧易鬆脫突片
320‧‧‧易鬆脫突片
4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408‧‧‧綁帶
416‧‧‧綁帶
418‧‧‧調整組件
422‧‧‧背襯層
424‧‧‧調整組件
5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502a‧‧‧模製插孔
504a‧‧‧模製插孔
506‧‧‧硬殼結構
514‧‧‧鎖定區域
516‧‧‧插入區域
524‧‧‧導引結構
526‧‧‧導引結構
600‧‧‧模製插孔
602‧‧‧孔口
606‧‧‧硬殼結構
614‧‧‧插入區域
616‧‧‧鎖定區域
620‧‧‧唇狀導引部分
7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702‧‧‧雙組件固定裝置
702a‧‧‧剛性突起元件
706‧‧‧硬殼層
710‧‧‧桿部
712‧‧‧寬末端部分
722‧‧‧軟背襯層
800‧‧‧實例操作
805‧‧‧置放操作
810‧‧‧包裹操作
815‧‧‧插入操作
820‧‧‧滑動操作
A‧‧‧箭頭
D1‧‧‧直徑
D2‧‧‧直徑
D3‧‧‧直徑
圖1說明可經由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而緊固至使用者之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的前視透視圖。
圖2說明可經由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而附接至使用者之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的另一透視圖。
圖3說明可經由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而附接至使用者之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的另一透視圖。
圖4說明適用於實施本發明技術之又一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的後視透視圖。
圖5說明另一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透視圖,其包括併有雙組件固定裝置之實例凹形組件的硬殼結構。
圖6說明可充當將可穿戴保護性物品附接至使用者的雙組件固定裝置之凹形部分的實例模製插孔。
圖7說明包括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的剖視 圖。
圖8說明經由雙組件固定裝置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實例操作。
圖1說明可藉由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102、104而緊固至使用者之實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的前視透視圖。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為在諸如體育活動、運輸、危險區域工作等之造成人體損傷風險的活動期間保護使用者不受衝擊的物品。在圖1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展示為諸如護膝或護肘之接觸保護墊,其可附接至人類肢體以在身體活動期間提供衝擊保護。然而,在其他實施中,可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整合於保護使用者之其他部位的可穿戴技術中,該等部位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者之軀幹(例如,以緊固人體鎧甲)、頭部(例如,呈頭盔帶固定件形式)、眼部(例如,以緊固護目鏡)、腕部、踝部、頸部、背部、腹股溝等(例如,任何類型之醫用支撐帶或運動支撐帶)。
在圖1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包括硬殼層106及背襯層122。硬殼層106為防止由所施加之接觸力而導致變形的剛性或半剛性材料。例如,硬殼層106可具有在90肖氏A至100肖氏D範圍內之硬度。在一個實施中,硬殼層106具有約0.05吋與0.25吋之間的厚度。硬殼層106可由各種適合之材料製成,其包括(但不限於):塑膠,諸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丙烯酸、聚丙烯、聚碳酸酯、各種熱塑性彈性體(TPE)、熱塑性聚胺甲酸酯(TPU);各種非聚合物材料,諸如芳族聚醯胺纖維(亦即,Kevlar);及複合材料,諸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
與硬殼層106相比,背襯層122為較具可撓性之層,諸如出於舒適性所設計之層,且與使用者之皮膚或衣物接觸。背襯層122在使用 者之身體部位與硬殼結構106之間提供支撐界面。在一些實施中,背襯層122包括經設計用於控制溫度(諸如使使用者保持涼爽及/或乾燥)之材料及/或結構(例如,透氣性織品、網狀物等)或捕集熱量且提供溫暖之材料及/或結構(例如,作為經設計供戶外使用之服裝內之絕緣材料)。在一個實施中,背襯層122包括一層可彈性變形之空胞元(void cell)。舉例而言,背襯層122可為一或多層織品、網狀物、發泡體、熱塑性胺基甲酸酯、熱塑性彈性體、苯乙烯類共聚物、橡膠、Dow Pellethane®、Lubrixol Estane®、DupontTM Hytrel®、ATOFINA Pebax®及Krayton聚合物等。在一些實施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可不包括背襯層122。
雙組件固定裝置102、104各自包括形成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內之第一凹形組件(例如,模製插孔102a、104a)及附接至相應附接附件108或118之第二凸形組件(例如,剛性突起元件102b、104b)。附接附件108、118可用於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緊固至使用者,但在本文中並不被視為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之一部分且不必為使用者提供衝擊保護。在圖1中,附接附件108、118為可撓性綁帶。在其他實施中,視可穿戴保護性物品100之性質及可穿戴保護性物品100緊固至使用者之方式而定,附接附件108、118可具有不同特徵。一些實施可包括單個附接附件作為兩個附接附件108、118之替代;其他實施可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附接附件。同樣,一些可穿戴保護性物品可利用多於或少於兩個所說明之雙組件固定裝置102、104附接至使用者。
在圖1之視圖A中,雙組件固定裝置102、104的剛性突起元件102b、104b中之每一者附接至附接附件108、118中之一者的自由端。雙組件固定裝置102、104中之每一者的模製插孔102a及104a形成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100之硬殼層106內,且經設定大小及定形以容納且緊固對應剛性突起元件102b、104b。由於雙組件固定裝置102及104經展 示為大體上相同的,因此將參照雙組件固定裝置102來論述本發明技術之進一步詳情。
儘管涵蓋其他形狀,但圖1之剛性突起元件102b具有蘑菇樣形狀,其包括毗連於寬末端部分112之桿部110。寬末端部分112之直徑大於桿部110之對應直徑。在一個實施中,寬末端部分112界定出大體上與桿部110之縱向軸線垂直之平面。在其他實施中,寬末端部分112為非平坦的及/或界定出不與桿部110垂直之平面。例如,寬末端部分112可為旋鈕狀、彎曲、傾斜等。
在一些實施中,剛性突起元件102b不包括桿部110。例如,寬末端部分112可為縫合於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軟或硬背襯層之扣狀物。在其他實施中,剛性突起元件102b可呈各種其他形狀及大小。
模製插孔102a包括至少一個孔口(例如,入口或切口)以供容納且緊固剛性突起元件102b。在圖1中,模製插孔102a之孔口具有不規則形狀,其中周界涵蓋相連的兩部分內部區域,包括插入區域114及鎖定區域116。鎖定區域116處之孔口直徑小於插入區域114處之孔口的對應直徑。在其他實施中,模製插孔102採用其他形狀及/或大小。在至少一個實施中,模製插孔102a在熱成型製程期間經熱模製而成。在另一實施中,模製插孔102a在注射模製製程期間經模製而成。在另一實施中,在模製製程之後的二次操作期間在硬殼結構106中切割出模製插孔102a之孔口。
參照圖1之視圖B,模製插孔102a之插入區域114的直徑D1大於剛性突起元件102b的寬末端部分112之對應直徑。此外,模製插孔102a在鎖定區域116處之直徑D2小於寬末端部分112之對應直徑且大於桿部110之直徑。因此,剛性突起元件102b可穿過硬殼結構106而螺接於插入區域114處且在孔口內移動,使得桿部110安置於鎖定區域116內,同時使附接附件108及寬末端部分112定位於硬殼結構106之相對 側上。在此位置上,寬末端部分112與硬殼結構106之背面(未圖示)相接觸,從而當使用者在與硬殼結構106垂直之方向上向剛性突起元件102b施加力時,防止該寬末端部分112從硬殼結構106脫離。
為以附接狀態置放雙組件固定裝置102,使用者使剛性突起元件102b穿過模製插孔102a之插入區域114而螺接,以使得硬殼結構106安置於剛性突起元件102b之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一旦剛性突起元件102b部分地穿過插入區域114而螺接,使用者即沿模製插孔102a之長度(在圖1中之箭頭『A』的方向上)且朝向鎖定區域116重新定位(例如,滑動)剛性突起元件102b,直至將剛性突起元件之桿部110安置於鎖定區域116內為止。當剛性突起元件102b之桿部110安置於鎖定區域116內時,寬末端部分112之周界可安置為鄰近於硬殼結構106之後側(未圖示)。
在圖1中,模製插孔102a亦包括在將剛性突起元件102b安置於鎖定區域116內之後將其牢牢地固持於原位之鎖定特徵。儘管其他實施可採用不同鎖定機構,但此實例鎖定特徵將由桿部110及模製插孔102a之相對維度來提供。再次參照視圖B,模製插孔102b之孔口在插入區域114中具有最大直徑D1,在鎖定區域116中具有次大直徑D2,且在鎖定區域116與插入區域114之間的間隙區域中具有最小直徑D3。若剛性突起元件102b之桿部110的直徑僅略大於間隙區域之直徑D3,則桿部110在所施加力下可能會使模製插孔102b之邊緣區域向旁側彈性變形。舉例而言,桿部110可穿過插入區域114螺接且沿箭頭「A」所指示之方向經推動而穿過D3處之間隙區域,使模製插孔102a之邊緣區域發生彈性變形。在此情況下,當桿部110移動至鎖定區域116中時,硬殼層106之彈性變形材料可「快速回彈」至其原始位置,從而將桿部110有效地緊固於鎖定區域116內而不用沿與箭頭A相反之方向施加力。
為促進上文所述之彈性變形,硬殼層106可為「半剛性」而非剛性。在硬殼層106為剛性之其他實施中,可採用其他鎖定機構。
在一些實施中,剛性突起元件102b的桿部110之直徑小於鎖定區域116之直徑D2,使得當將桿部110安置於鎖定區域116內時,其可自由旋轉。在其他實施中,當將剛性突起元件102b之桿部110在原位緊固於模製插孔102b之鎖定區域116內時,可能需要防止該桿部110發生旋轉。為解決此顧慮,剛性突起元件102b之桿部110及模製插孔102a可由有助於使該兩個元件耦合同時防止任一組件相對於另一組件發生旋轉之其他(例如,非環形)互補形狀形成。舉例而言,若桿部110及鎖定區域116之周界具有相同多邊形形狀(例如,矩形、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則可阻止桿部110在定位於鎖定區域116內時發生旋轉。
在所說明之實施中,雙組件固定裝置102用於將附接附件108(例如,可撓性綁帶)環繞使用者之手臂或腿部緊固。當附接附件108環繞使用者之部位(例如,手臂、腿部、腕部、下頜、軀幹等)拉緊時,附接附件108在箭頭『A』方向上對雙組件固定裝置102施加額外力。此額外力有助於將剛性突起元件102b進一步緊固於硬殼結構106之鎖定區域116內。在一些實施中,附接附件108並非可撓性綁帶。舉例而言,附接附件108可為剛性突起元件102b所附接至或形成於其內的剛性組件。在圖1中,可穿戴裝置100進一步包括可視需要收緊以將剛性突起元件102b進一步緊固於鎖定區域116內之調整組件118。
在各種實施中,可撓性背襯部分122以不同方式附接至硬殼結構106,諸如附接在沿硬殼結構106之周界的一或多個點(未圖示)處。在至少一個實施中,在模製插孔102b之周圍區域120內,可撓性背襯部分122並不附接至硬殼結構106。此允許當將模製插孔102a之寬末端部分112置放於緊固位置處時,其將安置於鎖定區域116處的硬殼結構 106與可撓性背襯部分122之間。一些實施可能不包括可撓性背襯部分122。
圖2說明保護性可穿戴物品200(例如,護膝)之另一透視圖,其可經由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202、204及綁帶208、210附接至使用者。雙組件固定裝置202及204中之每一者包括凸形組件(例如,剛性突起元件202b、204b),其可以可移除方式緊固於相應凹形組件(例如,相應模製插孔202a、204a)內。在一些實施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200包括或併有雙組件固定裝置202、204之凸形組件而非凹形組件。舉例而言,剛性突起元件202b、204b可模製於硬殼結構206內或分別形成且隨後進行附接(諸如經由黏著或安裝結構)。然而,相較於將凹形組件直接整合至保護性可穿戴物品200中的圖2之設計,具有形成於硬殼結構206中或附接至其之凸形組件的保護性可穿戴物品往往較不耐用及/或生產較為昂貴。
硬殼結構206附接至背襯層222,當剛性突起元件202b、204b與對應模製插孔202a及204a嚙合時,該背襯層222在使用者身體部位與該等剛性突起元件之間提供界面。上文未描述之雙組件固定裝置202、204的具體詳情可與根據圖1所述之雙組件固定裝置相同或大體上相似。
圖3說明保護性可穿戴物品300之另一透視圖,其可經由雙組件固定裝置302、304及綁帶308、310而附接至使用者。雙組件固定裝置302、304中之每一者展示於緊固位置處,其中剛性突起元件(未圖示)穿過相應模製插孔302a或304a而螺接。模製插孔302a、304a直接形成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300之硬殼結構306內。儘管在圖3中並不可見,但模製插孔302a、304a中之每一者可包括在插入區域處具有較寬直徑部分且在鎖定區域處具有窄直徑部分之孔口。可沿始於鎖定區域內且在插入區域之方向上延伸之向量方向(例如,如圖3中箭頭A方向所指 示)來拉動易鬆脫突片318及320以輔助自相應模製插孔302a或302b移除剛性突起元件。上文未描述之雙組件固定裝置302、304的具體詳情可與根據圖1及圖2所述之雙組件固定裝置相同或大體上相似。
圖4說明保護性可穿戴物品400之後視透視圖,其可經由綁帶408、416及雙組件固定裝置(未圖示)附接至使用者。在一個實施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400為與圖3中所圖示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300相同的物品。綁帶408及416中之每一者包括位於第一端上之剛性突起元件(未圖示),其可以可移除方式緊固於在硬殼結構(未圖示)之前側上所形成的相應模製插孔(未圖示)內。綁帶408及416之第二端以不可移除方式附接至保護性可穿戴物品400,諸如經由縫合至背襯層422、黏著至硬殼結構或任何其他適合附接方法。當綁帶408及416環繞使用者之身體部位(例如,手臂、腿部等)而在原位緊固時,諸如經由調整組件418及424將綁帶中之任一者收緊,用以進一步將所附接的剛性突起元件緊固於相應模製插孔內。
圖5說明包括硬殼結構506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500的另一透視圖,該硬殼結構506併有兩個雙組件固定裝置之實例凹形組件(例如,模製插孔502a、502b)。在一個實施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500包括具有自由端之綁帶(未圖示),該等自由端附接至用於與模製插孔502a、504a嚙合之凸形組件。導引結構524、526自提供隆脊之硬殼結構500向外突出,所述隆脊有助於將相應凸形組件導引至模製插孔502a、502b內。
在各種實施中,可以不同方式對導引結構524、526定形;然而,在圖5中,導引結構524、526中之每一者形成突起狀輪緣,其部分地環繞模製插孔502a的鎖定區域514之一部分。相較於硬殼結構506之相對表面上的鎖定區域514之直徑,此輪緣有效減小硬殼結構506之外向表面上的鎖定區域514之直徑。導引結構524、526中之每一者的 第一端及第二端以大於模製插孔502a、502b之插入區域516的直徑之距離而彼此分離。此等末端在始於插入區域516且向鎖定區域514延伸之向量方向上以鄰近距離彼此接近。
圖6說明可充當運作以將可穿戴保護性物品附接至使用者的雙組件固定裝置之凹形部分的實例模製插孔600。包括孔口602之模製插孔600整合於硬殼結構606(例如,剛性或半剛性結構)內。孔口602進一步包括插入區域614及鎖定區域616。
在一個實施中,模製插孔600經設定大小及定形而與凸形固定元件,諸如圖1至圖2中所示之剛性插入元件,配合。模製插孔600包括導引結構(例如,唇緣狀導引部分620),其自硬殼結構606之大體平坦表面向外突出且延伸超過孔口602,為容納相應凸形固定元件且將其導引至孔口602內提供導軌。曝露於插入區域614處的孔口602之直徑寬於曝露於鎖定區域616處之直徑。此幾何結構可有助於將凸形固定元件緊固於模製插孔600內。
在操作中,可使凸形固定元件側向穿過曝露於插入區域614處之部分孔口602而插入至模製插孔600中。當側向插入時可在相同方向上導引凸形固定元件,直至凸形固定元件之一部分安置於鎖定區域616內為止。在此位置處,鎖定區域616處的孔口602之大小與凸形固定組件之末端部分的相對較大直徑之間的幾何失配用於防止諸如當在垂直於硬殼結構606之方向上拉動凸形固定組件時,固定組件自模製插孔602脫離。當將綁帶整合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中時,其可提供對凸形固定組件之外向張力(例如,在始於插入區域614且向鎖定區域616延伸之向量的方向上)。此綁帶張力亦可有助於將凸形固定組件緊固於模製插孔602內。
圖7說明保護性可穿戴物品700之剖視圖,其包括在緊固位置處之實例雙組件固定裝置702。保護性可穿戴物品700包括硬殼層706及 軟背襯層722。雙組件固定裝置由形成於硬殼層706內之模製插孔(未圖示)以及經設定大小及定形而與模製插孔配合之剛性突起元件702a形成。如所示,當緊固於模製插孔內時,剛性突起元件之寬末端部分712安置在硬殼層706與軟背襯層722之間,同時剛性突起元件之桿部710安置於模製插孔之孔口內。
圖8說明經由雙組件固定裝置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實例操作800。置放操作805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鄰近於使用者身體部位置放。在一個實施中,保護性可穿戴物品包括硬殼層及背襯層。置放操作805將背襯層置放在所需位置處而與使用者之衣物或皮膚接觸。舉例而言,所需位置可為硬殼層對準使用者之膝蓋、肘部、腕部、頭骨或其他可保護結構之位置。
包裹操作810在經由置放操作805所選擇之位置附近環繞使用者之身體部位而包裹綁帶。綁帶包括附接至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例如,經由縫合、黏著或其他固定或可選擇性拆卸之附接機構)之第一端。舉例而言,綁帶之第一端可附接至可穿戴保護性物品之周界部分。綁帶之第二自由端包括或進一步附接至凸形固定組件,諸如剛性突起元件。綁帶及剛性突起元件可藉由任何可靠附接機構或構件彼此附接。包裹操作810可例如環繞使用者之手臂、腿部、軀幹、腕部、踝部、下頜頭部等而包裹綁帶。
插入操作815將凸形固定組件插入於形成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硬殼層中的模製插孔中。在一個實施中,模製插孔形成於可穿戴保護性物品之周界區域處,該周界區域與其中綁帶之第一端附接至可穿戴保護性物品的另一周界區域相對。模製插孔包括孔口,且插入操作815在插入區域處將凸形固定組件插入至孔口中,該插入區域之直徑大於孔口之至少一個其他區域的直徑。
滑動操作820沿模製插孔之通道滑動凸形固定組件以將凸形固定 組件緊固於鎖定區域中。在一個實施中,該通道連接孔口之插入區域與孔口之鎖定區域,且鎖定區域之直徑小於插入區域之直徑。此外,相較於插入區域,鎖定區域可更接近於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周界。因此,滑動操作820可能需要朝向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周界(例如,如根據上文圖1及圖6所述)將凸形固定組件滑動至通道內。在一些實施中,模製插孔可包括導引結構(例如,突起、隆脊、凸緣、唇緣等),該等導引結構有助於將凸形固定組件導引至通道內。當安置於模製插孔之鎖定區域內時,可將凸形固定組件之寬基部安置在硬殼結構與背襯層之間,同時將較窄桿部安置於鎖定區域之直徑處內。
包裹使用者之綁帶中的張力會傳送力以進一步將凸形固定組件緊固於模製插孔之鎖定區域內。當定位於鎖定區域內時,使用者可能無法藉由在垂直於硬殼結構之方向上向附接附件施加力而自模製插孔移除剛性突起元件。然而,可經由在插入區域方向上對凸形固定組件之推力而使凸形固定組件自模製插孔鬆脫。在一個實施中,包括有易鬆脫突片、手柄或其他『簡易抓鉤』組件來提供用於分離凸形固定組件與相應凹形插孔之點。
構成本文所述之本發明實施例的邏輯操作以不同方式稱為操作、步驟、目標或模塊。此外,應理解,除非另外明確主張或技術方案語言本質上要求特定次序,否則可以任何次序進行邏輯操作,視需要增加或省略操作。以上說明書、實例及資料提供對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的結構和用途的完整描述。由於本發明之諸多實施例可在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本發明在於下文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此外,在不偏離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情況下,不同實施例之結構性特徵可在另一實施例中組合。
100‧‧‧保護性可穿戴物品
102‧‧‧雙組件固定裝置
102a‧‧‧模製插孔
102b‧‧‧剛性突起元件
104‧‧‧雙組件固定裝置
104a‧‧‧模製插孔
104b‧‧‧剛性突起元件
106‧‧‧硬殼層
108‧‧‧附接附件
110‧‧‧桿部
112‧‧‧寬末端部分
114‧‧‧插入區域
116‧‧‧鎖定區域
118‧‧‧附接附件
120‧‧‧區域
121‧‧‧調整組件
122‧‧‧背襯層/可撓性背襯部分
A‧‧‧箭頭
D1‧‧‧直徑
D2‧‧‧直徑
D3‧‧‧直徑

Claims (22)

  1. 一種設備,其包含:包括可撓性背襯層及半剛性殼層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該半剛性殼層包括模製插孔;及用於將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綁帶,該綁帶在第一端上包括凸形固定組件,該凸形固定組件經設定大小及定形以用於插入至且緊固於該模製插孔內。
  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模製插孔包括在插入區域處具有第一直徑且在鎖定區域處具有第二直徑之孔口,該第二直徑小於該第一直徑。
  3.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孔口在該插入區域處之該直徑大於該凸形固定組件的兩端之直徑。
  4.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孔口在該鎖定區域處之該直徑大於該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一端的相應直徑,且小於該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二相對端的相應直徑。
  5.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凸形固定組件為剛性的,且具有包括桿部與平坦基部的蘑菇樣形狀。
  6. 如請求項5之設備,其中該桿部之直徑超過橋接該插入區域與該鎖定區域之間之間隙區域之該孔口的第三直徑。
  7.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半剛性殼層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突起以有助於將該凸形固定組件導引至該模製插孔內。
  8.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模製插孔經定位成鄰近該半剛性殼層之第一邊緣,且該綁帶牢牢附接至鄰近該半剛性殼層之第二相對邊緣的該可穿戴保護性物品上之點。
  9.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保護層包括兩個綁帶及兩個模製插 孔,該等綁帶中之每一者附接至凸形固定組件以供插入至且緊固於該兩個模製插孔中之相應一者內。
  10.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綁帶進一步包含拉動突片以輔助使該剛性突起元件自該模製插孔鬆脫。
  11.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為護膝或護肘中之至少一者。
  1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為頭盔。
  13. 一種將保護性可穿戴物品附接至使用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鄰近於使用者之部位置放,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包括半剛性殼層及可撓性背襯層;環繞該使用者之該部位包裹綁帶,該綁帶包括牢牢附接至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之第一端及附接至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二自由端;將該凸形固定組件插入至形成於該半剛性殼層中之孔口中,使得該凸形固定組件之一部分安置在該可撓性背襯層與該半剛性殼層之間;且沿該孔口之通道滑動該凸形固定組件以將該剛性突起元件緊固於該通道內。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孔口具有在插入區域處之第一直徑及在鎖定區域處之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小於該第一直徑。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鎖定區域處之該第二直徑大於該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一端的直徑且小於該凸形固定組件之第二相對端的直徑。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凸形固定組件具有包括桿部與平坦基部的蘑菇樣形狀。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桿部之直徑超過橋接該插入區域與 該鎖定區域之間之間隙區域之該孔口的第三直徑。
  18.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半剛性殼層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導引結構,該至少一個導引結構形成用於將該凸形固定組件導引至該模製插孔中之導軌或隆脊。
  19.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綁帶進一步包含拉動突片以使該凸形固定組件自該模製插孔鬆脫。
  20. 一種設備,其包含:包括可撓性背襯層及半剛性殼層之保護性可穿戴物品,該半剛性殼層包括孔口,該孔口具有在插入區域處之第一直徑及在鎖定區域處之第二直徑,該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直徑;用於將該保護性可穿戴物品緊固至使用者之綁帶,該綁帶包括位於第一端之剛性突起元件,該剛性突起元件經設定大小以供插入至該孔口之插入區域中且經定形以供可移除式地緊固於該鎖定區域內。
  21. 如請求項20之設備,其中當緊固於該孔口內時,該剛性突起元件之一部分安置在該可撓性背襯層與該半剛性殼層之間。
  22. 如請求項20之設備,其中該半剛性殼層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導引結構,該至少一個導引結構形成用於將該剛性突起元件導引至該孔口內之導軌或隆脊。
TW105104330A 2015-02-12 2016-02-15 硬殼固定裝置 TW2016418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15516P 2015-02-12 2015-0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826A true TW201641826A (zh) 2016-12-01

Family

ID=5661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330A TW201641826A (zh) 2015-02-12 2016-02-15 硬殼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35132A1 (zh)
TW (1) TW201641826A (zh)
WO (1) WO201613063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291814A (en) 2015-07-31 2022-06-01 Skydex Tech Inc Empty cells with outwardly rounded surfaces
US20170144054A1 (en) * 2015-11-25 2017-05-25 Shmuel LANDAU Hand protection sports pad
EP3970566A1 (en) 2016-10-06 2022-03-23 Skydex Technologies, Inc. Tiered void cells
US11766186B2 (en) * 2019-03-13 2023-09-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Wearable device with field replaceable band
CN115151156A (zh) * 2020-02-12 2022-10-04 米帕斯公司 头盔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3244A (ja) * 1999-04-23 2000-10-31 Tanizawa Seisakusho Ltd ヘルメットの内装体取付具
AU2002951326A0 (en) * 2002-09-11 2002-09-26 Innotech Pty Lt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helmet
ITTV20030133A1 (it) * 2003-09-26 2005-03-27 Alpinestars Res Srl Struttura di protezione degli arti inferiori del corpo umano.
US7707649B2 (en) * 2006-02-03 2010-05-04 Custom Leathercraft Mfg. Co., Inc. Knee pad
KR101377421B1 (ko) * 2013-04-19 2014-03-25 (주)대한이에스지 무릎 보호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30633A3 (en) 2016-11-03
WO2016130633A2 (en) 2016-08-18
US20160235132A1 (en)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41826A (zh) 硬殼固定裝置
US8166578B2 (en) Goggle with quick release double locking lens
US20170245579A1 (en) Helmet with chin cup
US6029273A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use in active sports and work activities
US10555561B2 (en) Athletic garment with integral cup assembly
US11284653B2 (en) Arm protector or other body part protector
US20140221889A1 (en) Closure devices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80049505A1 (en) Helmet Retention System
CN102781521A (zh) 具有可收缩头部支架的呼吸器带具
US9629400B2 (en) Athletic garment with integral cup assembly
JP2010509025A (ja) 止血帯システム
US20170006951A1 (en) Fit systems for helmets
US20130269075A1 (en) Conformable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joint area of the human body
US20130219595A1 (en) Sports helmet including a reinforced jaw protector
CN110811052B (zh) 具有前端安置系统弹性连接器的头盔
CA3224657A1 (en)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
TW201635984A (zh) 防水聚合護具
JP3228026U (ja) フェイスシールド
US9770645B2 (en) Flexible light-weight shin and ankle guard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gainst lower leg injury while providing full range of motion
US20140259555A1 (en) Hook-and-loop fastening system
US20120123307A1 (en) Arm brace
JP2015006240A (ja) スロートガード
CA2822722A1 (en) Helmet with chin cup
JP2013066504A (ja) 装着具の留め構造
GB2572195A (en) Improvements in headg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