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8768A -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8768A
TW201638768A TW105107033A TW105107033A TW201638768A TW 201638768 A TW201638768 A TW 201638768A TW 105107033 A TW105107033 A TW 105107033A TW 105107033 A TW105107033 A TW 105107033A TW 201638768 A TW201638768 A TW 2016387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cording
parameter
processing devi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nobu Murata
Kohei Asada
Mitsuhiro Suzuki
Tetsunori Itabashi
Go Igara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38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87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5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s; Masking s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5Detection of connection of loudspeakers or headphones t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01Hearing devices using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在較為眾多種類的資訊處理裝置中能夠實現所定機能的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資訊處理系統係具備第1資訊處理裝置和第2資訊處理裝置,第1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參數供給部,係將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第2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予以供給;第2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生成部,係根據從第1資訊處理裝置所接收到的中間參數,生成出適合於第2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和訊號演算部,係基於生成部所生成之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尤其是有關於,在眾多種類的資訊處理裝置中能夠實現所定機能的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在屋外使用耳機時,有時候,周圍的噪音會對原本想要聽取的音樂等之來源音重疊成為雜音,導致來源音難以聽取。於是,去除雜音的技術,係被提出(例如專利文獻1)。
圖1係先前的雜音去除系統之構成的圖示。雜音去除系統1係由:由智慧型手機所成之主機終端11、和連接於其的作為周邊機器之耳機12所構成。此外,耳機12係為具有雜音去除機能的耳機,因此在圖1中係記作NC耳機。
主機終端11係具有多工資料介面21和雜音去除核心(NC Core)22。耳機12係具有非揮發性記憶體31和多工資料介面32。一旦將耳機12的插頭33連接至主機終端11,則主機終端11和耳機12係可透過各自的多 工資料介面21和多工資料介面32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利用該多工通訊,以進行雜音去除處理。
非揮發性記憶體31中,係除了作為產品資訊的產品ID、產品機種名等以外,還有雜音去除處理所必須的周邊機器所固有之參數,是被當作原生參數而記憶。主機終端11的雜音去除核心22,係一旦從耳機12受到原生參數之供給,就利用其來進行雜音去除處理。亦即,從主機終端11供給至耳機12的作為來源音的例如音樂訊號中,會被加算用來抵銷雜音的訊號。其結果為,耳機12的使用者,可以聽取雜音已被抑制的音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82773號
雜音去除核心22,通常是由硬體所構成。雜音去除核心22係具有雜音去除所需之濾波器,其構成、濾波器係數、資料的位元長度、精度等,係隨各產品而不同。又,雜音去除核心22,係具有其製造商所自行開發的機能,其規格係隨每種產品而不同。甚至,雜音去除處理,也會受到主機終端11的周邊電路之特性所影響。
於是,在生成被保持於耳機12中的原生參數 時,不只是耳機12之構成,就連主機終端11、雜音去除核心22之構成、機能等,也必須要事前得知。然而,一般而言,要讓耳機12的製造商事前得知這些所有資訊,是極為困難的。
例如在圖1的例子中,就製造商來說,在耳機12係為A公司,在主機終端11係為S公司,對主機終端11作為零件而被組裝的雜音去除核心22係為Y公司。為了在耳機12中實現雜音去除機能,係其製造商的A公司,必須要事前得知Y公司的雜音去除核心22或S公司的主機終端11之其周邊電路之構成、機能等。
再者,耳機12係不只在S公司的主機終端11,就連在其他製造商的主機終端11上也能實現雜音去除機能,較為理想。當然S公司的主機終端11的其他機種也是同樣如此。為了使得耳機12的雜音去除機能在所有種類的主機終端11上都可實現,必須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31中保持有,對應於所有種類的主機終端11和雜音去除核心22的原生參數。要將對應於所有種類的主機終端11和雜音去除核心22的原生參數預先保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31中,是極為困難的。又在耳機12被製造後,也會有新的主機終端11或雜音去除核心22被製造。
於是,目前為止實際上的作為,是只能把代表性的有限數量之種類的主機終端11和雜音去除核心22的有關原生參數保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31中,讓人從其中選擇所定的參數。亦即,要使眾多種類的主機終端11 實現雜音去除機能,是有困難的。
本技術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在較為眾多種類的資訊處理裝置中能夠實現所定機能。
本技術之一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生成部,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和訊號演算部,係基於前記生成部所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為,被前記機器亦即周邊機器所連接的主機終端。
前記中間參數係可含有:基於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接收前記機器中所被保持之前記中間參數,或是基於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而接收前記中間參數。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還接收,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接收,基於前記調整 參數而用來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
前記周邊機器係可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本技術之一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前記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基於已被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本技術之一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參數供給部,係將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和收訊部,係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為,被前記機器亦即主機終端所連接的周邊機器。
前記中間參數係可含有:基於前記機器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前記參數供給部,係可將所保持的前記中間參數予以供給,或是將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予以供給。
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可還具備環境訊號供給部,其係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供給至前記機器。
前記環境訊號供給部,係可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用來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予以供給。
前記周邊機器係可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本技術之一側面,係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自身之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於本技術之一側面中,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前記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基於已被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於本技術之一側面中,將自身之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如以上,若依據本技術之一側面,則可於眾多種類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實現所定機能。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亦可還有附加性的效果。
1‧‧‧雜音去除系統
11‧‧‧主機終端
12‧‧‧耳機
21‧‧‧多工資料介面
22‧‧‧雜音去除核心
31‧‧‧非揮發性記憶體
32‧‧‧多工資料介面
33‧‧‧插頭
51‧‧‧資訊處理系統
61‧‧‧耳機
62‧‧‧主機終端
71‧‧‧麥克風
72‧‧‧揚聲器
73‧‧‧加算器
74‧‧‧記憶部
76‧‧‧暫存器
81‧‧‧濾波器
82‧‧‧加算器
83‧‧‧功率放大器
93‧‧‧使用者
101‧‧‧資訊處理系統
111‧‧‧周邊機器
112‧‧‧主機終端
121‧‧‧記憶部
131‧‧‧參數轉換部
132‧‧‧演算部
201‧‧‧雜音去除系統
211‧‧‧耳機
212‧‧‧主機終端
221‧‧‧非揮發性記憶體
222、231‧‧‧多工資料介面
223‧‧‧插頭
232‧‧‧轉譯器
233‧‧‧雜音去除核心
301‧‧‧轉譯器
501‧‧‧雜音去除系統
510‧‧‧主機終端
511‧‧‧訊號處理區塊
512‧‧‧類比音響介面
513‧‧‧多工資料介面
514‧‧‧插孔
515‧‧‧時脈生成部
520‧‧‧耳機
521‧‧‧類比音響介面
522‧‧‧多工資料介面
523‧‧‧插頭
531‧‧‧DAC
532‧‧‧功率放大器
533‧‧‧電阻
541‧‧‧開關
543‧‧‧電容器
544‧‧‧麥克風偵測部
545‧‧‧支援偵測部
546‧‧‧續斷器
547‧‧‧收送訊處理部
548‧‧‧暫存器
549‧‧‧I2C介面
561‧‧‧驅動器
571‧‧‧開關
572‧‧‧電容器
573‧‧‧支援偵測部
574‧‧‧LDO
575‧‧‧控制部
576‧‧‧暫存器
577‧‧‧PLL
578‧‧‧送訊處理部
580‧‧‧開關
581‧‧‧麥克風
582‧‧‧放大器
583‧‧‧電阻
584‧‧‧ADC
585‧‧‧非揮發性記憶體
601‧‧‧應用程式
602‧‧‧共通NCHP裝置服務
603‧‧‧管理器
604‧‧‧轉譯器
605‧‧‧驅動器
606‧‧‧專用應用程式
607‧‧‧專用NCHP裝置服務
608‧‧‧雜音去除核心
801‧‧‧NC濾波器
811‧‧‧乘算器
812‧‧‧延遲電路
813‧‧‧加算器
921‧‧‧CPU
922‧‧‧ROM
923‧‧‧RAM
924‧‧‧匯流排
925‧‧‧輸出入介面
926‧‧‧輸入部
927‧‧‧輸出部
928‧‧‧記憶部
929‧‧‧通訊部
930‧‧‧驅動機
931‧‧‧可移除式媒體
5543‧‧‧電容器
5810‧‧‧麥克風
5811‧‧‧麥克風
5812‧‧‧麥克風
5813‧‧‧麥克風
5814‧‧‧麥克風
201A‧‧‧雜音去除系統
201B‧‧‧雜音去除系統
211A‧‧‧耳機
211E‧‧‧耳機
211F‧‧‧耳機
211G‧‧‧耳機
211H‧‧‧耳機
212A‧‧‧主機終端
212B‧‧‧主機終端
212C‧‧‧主機終端
212E‧‧‧主機終端
221A‧‧‧非揮發記憶體
221E‧‧‧非揮發記憶體
221F‧‧‧非揮發記憶體
221G‧‧‧非揮發記憶體
221H‧‧‧非揮發記憶體
222A‧‧‧多工資料介面
222E‧‧‧多工資料介面
222F‧‧‧多工資料介面
222G‧‧‧多工資料介面
222H‧‧‧多工資料介面
223A‧‧‧插頭
223E‧‧‧插頭
223F‧‧‧插頭
223G‧‧‧插頭
223H‧‧‧插頭
231A‧‧‧多工資料介面
231B‧‧‧多工資料介面
231C‧‧‧多工資料介面
231E‧‧‧多工資料介面
232A‧‧‧轉譯器
232B‧‧‧轉譯器
232E‧‧‧轉譯器
233A‧‧‧雜音去除核心
233B‧‧‧雜音去除核心
233C‧‧‧雜音去除核心
233E‧‧‧雜音去除核心
541A‧‧‧端子
541B‧‧‧端子
561L‧‧‧驅動器
561R‧‧‧驅動器
571A‧‧‧端子
571B‧‧‧端子
[圖1]先前的雜音去除系統之構成的圖示。
[圖2]說明本技術的雜音去除機能之原理的電路圖。
[圖3]本技術的基本構成的區塊圖。
[圖4]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5]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6]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
[圖7]轉譯器之基本動作的說明圖。
[圖8]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較詳細構成的區塊圖。
[圖9]中間參數之格式的說明圖。
[圖10]主機終端與耳機之基本動作的說明圖。
[圖11]NC濾波器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12]中間參數之例子的圖示。
[圖13]中間參數之描述例的圖示。
[圖14]UNC模式之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5]耳機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6]模式選擇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7]模式選擇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8]模式選擇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9]電腦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此外,說明係用以下順序來進行。
1.去除處理的原理
2.本技術的基本構成
3.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
4.轉譯器的基本動作
5.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
6.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動作
7.耳機之處理
8.模式選擇處理
9.變形例
10.其他
<1.去除處理的原理>
圖2係說明本技術的雜音去除機能之原理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資訊處理系統51係由作為一方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周邊機器也就是耳機61、和作為另一方之資訊處理裝置的主機終端62所構成。此實施形態的情況下,主機終端62係由智慧型手機所構成。
耳機61係由:麥克風71(亦包含麥克風放大器)、揚聲器(或是驅動器)72、加算器73、及記憶部74所構成。耳機71係被裝著在使用者93的耳朵,麥克風71係將周圍之噪音予以收音,轉換成電訊號而輸出。亦即將對應於周圍之環境之狀態的訊號,予以輸出。揚聲器72係將對應於已被輸入之電訊號的聲音予以輸出。加算器73實際上是由使用者93的耳朵和覆蓋其的耳機61之空間所構成。亦即加算器73,係將所定之雜音源所產生的雜音成分也就是噪音,合成至由揚聲器72所輸出的聲音。該合成音係被使用者聽取成為實際的音響。記憶部74係記憶著中間參數。有關中間參數的細節,將於後述。
主機終端62係具有:濾波器81、加算器82、功率放大器83。濾波器81係根據記憶部74中所被記憶之中間參數,來生成原生參數。該原生參數中係含有濾波器係數,該濾波器係數係被設定至濾波器81。加算器82係將濾波器81所輸出之雜音去除訊號,加算至原本使用者93所聽取之訊號也就是音樂等之訊號。功率放大器83係將加算器82之輸出訊號以原生參數所指定之所定 之增益予以增幅,輸出至揚聲器72。
亦即,被麥克風71所收音之雜音的麥克風訊號,係會變成,被設定了原生參數之濾波器81所演算過的訊號也就是雜音去除訊號。該作為環境訊號的雜音去除訊號,係透過加算器82而被供給至功率放大器83,在其被增幅後,被從揚聲器72輸出。又,音樂等之來源訊號也是,透過加算器82而被供給至功率放大器83,在其被增幅後,被從揚聲器72輸出。亦即將雜音去除訊號與來源訊號予以加算而成的訊號所對應之聲音,會被供給至使用者的耳朵之空間。另一方面,來自雜音源的雜音係直接被供給至使用者的耳朵之空間。然後這些聲音,係被使用者的耳朵之空間中所被形成的加算器73所加算,使使用者的耳朵之鼓膜振動。
令加算器73之輸出為P,音樂等之來源訊號為S,雜音為N,令麥克風71、濾波器81、功率放大器83、及揚聲器72之傳達函數分別為M、α、A、H。然後,令從雜音源至加算器73為止的音響空間與至麥克風71為止的音響空間之傳達函數,分別為F、F’。此時下式會成立。
P=F’AHMαN+FN+AHS (1)
然後藉由將濾波器81之濾波器係數調整成所定之值,而使下式成立。
F≒-(F’AHMα) (2)
藉此,式(1)係可用下式來表示。
P≒AHS (3)
亦即,以使得雜音去除訊號會在鼓膜的位置上被抵消的方式,進行雜音去除演算。
<2.本技術的基本構成>
圖3係本技術之基本構成的區塊圖。如圖3所示,本技術的資訊處理系統101係由周邊機器111、和對其以有線或無線而被連接的主機終端112所構成。
周邊機器111係具有例如由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構成的記憶部121。記憶部121中係記憶有周邊機器111的中間參數。
中間參數,係為周邊機器111所固有之參數,係為複數主機終端112所共通之格式的雜音去除處理所需之參數。亦即係為不依存於雜音去除核心或主機終端之規格之形式的參數。該參數,係在最後會被轉換成較詳細之原生參數的意義上,而被稱為中間參數。又,中間參數,係在複數主機終端112所共通之格式的參數的意義上,也可說成是共通參數。反之,原生參數,係被特化成符合特定的主機終端112和其雜音去除核心之規格之形式而被調整過的參數,因此可稱之為調整參數。
中間參數雖然是直接被記憶在記憶部121中,但亦可令其記憶例如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等用來存取中間參數所必須之資訊,可從該處來提供中間參數。
主機終端112係具有參數轉換部131和演算部132。參數轉換部131係將從周邊機器111的記憶部121所供給的中間參數,轉換成原生參數。亦即會生成原生參數。演算部132係基於從參數轉換部131所供給的原生參數,來進行雜音去除處理上所必須之演算。
中間參數,係為複數主機終端112所共通之格式的雜音去除處理所需之參數。相對於此,原生參數,係為符合主機終端112中所內建之雜音去除處理部(例如後述的圖4的雜音去除核心233)或其周邊電路部之特性的參數,是主機終端112所固有之格式的參數。
中間參數的格式,係由複數周邊機器111的製造商或主機終端112的製造商所協議、規格化等,而為各公司所共通的格式。周邊機器111側的規格中係規定有,有必要描述成為既定內容之中間參數參數的參數之內容或驅動器感度等。在主機終端112側的規格中係被規定有,參數轉換部(轉譯器)131之搭載、從中間參數來演算出雜音去除濾波特性的雜音去除核心之搭載等。
周邊機器111的製造商,係只需要依照該格式來描述雜音去除處理所需之參數(亦即中間參數)即可。依存於主機終端112或該雜音去除處理部之構成、規格等 的原生參數,係藉由主機終端112的製造商,具體而言係藉由參數轉換部131,而被生成。其結果為,周邊機器111,係可與滿足該規格的所有主機終端112之間,實現雜音去除機能。
此資訊處理系統101,係由分離的2個裝置所構成。由於對周邊機器111係可從主機終端112供給電力,因此可以不必搭載電池,可廉價地製造。
<3.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
圖4係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該作為資訊處理系統的雜音去除系統201,係由:作為周邊機器的耳機211、和其透過插頭223而連接的由智慧型手機所成之主機終端212所構成。此外,耳機211係為支援電路分離型雜音去除(NC)機能的耳機。此處在圖4中是將耳機211表示成NC耳機211(在圖4以後的圖中也都同樣如此),但因應需要而也會單純只表示成耳機211。插頭223係對應於後述的圖8的插頭523。
耳機211係具有非揮發性記憶體221、多工資料介面222、及插頭223。主機終端212係具有多工資料介面231、轉譯器232、及雜音去除核心(NC Core)233。雖然未圖示,但主機終端212係具有被耳機211的插頭223所連接的插孔(對應於後述之圖8的插孔514的插孔)。
一旦將耳機211的插頭223連接至主機終端 212,則耳機211和主機終端212係可透過各自的多工資料介面222和多工資料介面231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利用該多工通訊,以進行雜音去除處理。
藉由多工資料通訊而將數位音響訊號與資料重疊,就可從耳機211供給至主機終端212。藉由後述的將圖8之麥克風端子TP3與麥克風端子TJ3連結的線(多極插頭),進行多工資料通訊。又,可從主機終端212向耳機211供給電力與時脈。藉由利用既存的多工資料通訊結構,就不需要追加新的插頭等之構成,就可實現雜音去除機能。
對應於圖3之記憶部121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中,係除了作為產品資訊的產品ID、產品機種名等以外,還有雜音去除處理所必須的作為周邊機器之耳機211所固有之參數,是被當作中間參數而記憶。從耳機211往主機終端212,透過各自的多工資料介面222與多工資料介面231藉由多工資料通訊而供給中間參數。
於主機終端212中,對應於圖3之參數轉換部131的轉譯器232,係將從耳機211所供給之中間參數,轉換成原生參數。對應於圖3之演算部132的,身為雜音去除演算部的雜音去除核心233,係一旦從轉譯器232受到原生參數之供給,就利用其來進行雜音去除處理。亦即,從主機終端212供給至耳機211的作為來源音的例如音樂訊號中,會被加算用來抵銷雜音的訊號。其結果為,耳機211的使用者93,可以聽取雜音已被抵消或 抑制的音樂。
耳機211係A公司製,主機終端212係S公司製,轉譯器232係Y公司製,但分別是由各家公司按照規格而被製造。因此耳機211係可將來自主機終端212的來源音之雜音予以去除,可以良好的品質來聽取之。
以下,將如此基於使用中間參數之規格的雜音去除,稱為UNC(Universal Noise Canceling)。又,將此規格記載為UNC規格。
圖5係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在圖5的實施形態中,作為資訊處理系統的雜音去除系統201A,係由1台耳機211A、和3台主機終端212A、212B、212C所構成。當然在使用時,耳機211A,係選擇係地被連接至3台主機終端212A、212B、212C之其中任意1台。
按照UNC規格而被製造的耳機211A係為A公司之產品,具有: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多工資料介面222A、及插頭223A。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係記憶有產品資訊。其中含有產品ID、產品機種名等以外,還含有應用程式ID、下載URL等。然後作為產品資訊,耳機211A所固有之雜音去除所需之參數係被當作中間參數而記憶。
主機終端212A與主機終端212B,係分別為S公司與T公司的產品。主機終端212A中係被組裝有Y公司製的轉譯器232A與雜音去除核心233A,主機終端 212B中係被組裝有Z公司製的轉譯器232B與雜音去除核心233B。這些都是按照UNC規格而被製造。又,主機終端212A和主機終端212B,係分別具有多工資料介面231A、231B。
耳機211A和主機終端212A,係按照UNC規格而被製造。因此,當耳機211A的插頭223A被連接至主機終端212A時,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所被保持的中間參數,就會透過多工資料介面231A而被供給至轉譯器232A。然後藉由轉譯器232A,中間參數會被轉換成主機終端212A專用的原生參數。然後雜音去除核心233A係利用該原生參數來執行雜音去除處理。其結果為,含有雜音去除訊號的來源訊號所對應之聲音係從主機終端212A被提供給耳機211A的使用者,來自周圍的雜音係被去除。
主機終端212B也是按照UNC規格而被製造。因此,當耳機211A的插頭223A被連接至主機終端212B時,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所被保持的中間參數,就會透過多工資料介面231B而被供給至轉譯器232B。然後藉由轉譯器232B,中間參數會被轉換成主機終端212B專用的原生參數。雜音去除核心233B係利用該原生參數來執行雜音去除處理。如此,與主機終端212A同樣地,從主機終端212B向耳機211A的使用者,提供雜音已被去除之聲音。
但是,被記憶在耳機211A的非揮發性記憶體 221A中的,是只有1組中間參數。亦即,並非主機終端212A用的1組中間參數、和主機終端212B用的1組中間參數的合計2組的中間參數被保存。轉譯器232A係與轉譯器232B不同,因此相同的中間參數會藉由各者而被轉換成不同的原生參數。亦即,藉由使用中間參數,就可實現主機終端212A、212B與耳機211A的相互連接之相容性。
因此,可以減少要被保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裡的中間參數之資料量,可縮小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的容量。又,由於資料量少,因此不必讓應用程式記憶參數,可而直接保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其結果為,不需要透過網路下載應用程式,即使是無法連接網路的環境,仍可從初次啟動時就實現雜音去除機能。
另一方面,主機終端212C係具有多工資料介面231C和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C。雖然主機終端212C係為S公司的產品,但由於並非依照UNC規格而被製造,因此不具有轉譯器。
耳機211A的插頭223A被連接至主機終端212C時,雜音去除核心233C,係藉由多工資料通訊,將耳機211A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所被保持之下載URL與應用程式ID予以讀出。基於應用程式ID就可界定所支援的耳機211A和主機終端212C。然後,主機終端212C係透過網路(未圖示)而存取該URL,取得應用程式ID所對應之應用程式。
如此所被取得的A公司製的應用程式中,係含有耳機211A專用的雜音去除處理所需之原生參數。該原生參數係為,藉由X公司的雜音去除核心(NC Core),以S公司的主機終端212C為對象,為了耳機211A的雜音去除處理而被調校過的專用之參數。雜音去除核心233C,係以該應用程式中所含之原生參數而執行雜音去除處理。
若是保持用來存取參數所需之URL,就必須要有連接網路的機能。相對於此,若是直接保持中間參數,就不需要連接網路的環境。
如此在圖5的耳機211A中,係無論在滿足雜音去除所需之規格的主機終端212A、212B、和不滿足的主機終端212C之任一者之間,都可實現雜音去除機能。以下,將非揮發性記憶體中並非保持中間參數,而是保持原生參數(包含用來取得其所需之URL、或應用程式ID等)所進行的雜音去除,稱為SNC(Specialized Noise Canceling)。
亦即,耳機211A係為了使得UNC模式與SNC模式之雙方的模式所致之雜音去除處理都成為可能,而具有中間參數和原生參數、或用來存取它們所需之資訊。
但是,若耳機211A沒有保持為了S公司製的主機終端212C用而調校出來的原生參數或用來取得其所需之URL、應用程式ID等的情況下,則耳機211A就無 法與主機終端212C之間執行雜音去除處理。
雜音去除核心233A、233B、233C,係由硬體所構成。該雜音去除濾波器的係數、資料之位元長度、精度,係各自互異。又,其各自還有為了提升性能而自行開發的機能等,規格也不同,雜音去除所需之參數,係形式、種類、數量皆不同。
原生參數係為各機種專用的參數,因此耳機211A若為了要和眾多種類的主機終端實現雜音去除機能,必須對各機種一一進行調校,一一生成各機種的原生參數。然後還必須要將該原生參數或用來存取其所需之URL、應用程式ID等,保持在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中。若此,則資料量會變多,非揮發性記憶體212A之容量也必須要增大,而變得昂貴。
甚至當使用者想要購入新的耳機時還必須要事前確認,該耳機是否為能夠與使用者所擁有的主機終端之間實現雜音去除機能機種。反之,在已經擁有耳機的情況下,欲購入新的主機終端時,也需要同樣的確認作業,甚為不便。若不是使其保持原生參數而是保持中間參數,這種不便就不會發生。
圖6係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圖5的實施形態係圖示對1台耳機有複數台主機終端被連接的例子,但圖6的實施形態係表示,對1台的主機終端有複數耳機被連接的例子。
圖6的作為資訊處理系統的雜音去除系統 201B,係由1台主機終端212E和4台耳機211E、211F、211G、211H所構成。
耳機211E、211F、211G、211H,係分別具有非揮發性記憶體221E、221F、221G、221H,多工資料介面222E、222F、222G、222H,插頭223E、223F、223G、223H。滿足UNC規格的主機終端212E係具有:多工資料介面231E、X公司製的轉譯器232E、及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E。當然雖然未圖示,但主機終端212E係具有讓插頭223E、223F、223G、223H連接的插孔。
耳機211E、221F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E、221F中,作為產品資訊,係除了產品ID、產品機種名以外,還記憶有應用程式ID、下載用URL。又,由於耳機211E、221F係滿足UNC規格,因此至少記憶有雜音去除用的中間參數。因此,在耳機211E、221F與主機終端212E之間,係和圖5的耳機211A與主機終端212A、212B之間的情況同樣地,執行雜音去除處理,亦即UNC。
另一方面,耳機211G、211H係不滿足UNC規格。因此,這些非揮發性記憶體222G、222H的產品資訊中,係除了產品ID、產品機種名以外,還記憶有應用程式ID、下載用URL,但沒有記憶雜音去除用的中間參數。
藉由耳機211G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G中所 被記憶之下載用URL而被下載的應用程式ID之A公司製的應用程式裡,係含有S公司製的主機終端212E用的原生參數。該原生參數,係為了可以用C公司製的耳機211G,對來自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E所被組裝之主機終端212E的訊號,進行雜音去除,而是以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E進行調校而被生成者。因此,與圖5的耳機211A和主機終端212C之間所被進行的情況同樣地,執行SNC。
同樣地,藉由耳機211H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H中所被記憶之下載用URL而被下載的應用程式ID之D公司製的應用程式裡,係含有S公司製的主機終端212E用的原生參數。該原生參數,係為了可以用D公司製的耳機211H,對來自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E所被組裝之主機終端212E的訊號,進行雜音去除,而是以X公司製的雜音去除核心233E進行調校而被生成者。因此,與圖5的耳機211A和主機終端212C之間、及耳機211G和主機終端212E之間所被進行的情況同樣地,執行SNC。
<4.轉譯器的基本動作>
圖7係轉譯器之基本動作的說明圖。以下,參照圖7來說明轉譯器301(對應於圖3的參數轉換部131、圖4的轉譯器232、圖5的轉譯器232A、232B、圖6的轉譯器232E)的基本動作。如圖7所示,中間參數,係由傳達函 數資訊和物理特性資訊所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傳達函數資訊中係含有,s平面的雜音去除處理的傳達函數之零點與極。物理特性資訊中係含有:麥克風感度、驅動器感度、及耳機之阻抗。
轉譯器301,係從傳達函數資訊復原出傳達函數,將已復原的傳達函數進行Z轉換,然後從其算出濾波器係數。所算出的濾波器係數係構成了原生參數的一部分。
轉譯器301係還算出:麥克風感度、驅動器感度、及耳機之阻抗等的耳機211(211A乃至211H)之物理特性資訊,然後從輸出阻抗等之資訊,算出參數。藉此,耳機放大器(對應於圖2的功率放大器83、後述的圖8的功率放大器532、放大器5820、5821、5822、5823、5824)之增益、限制器的設定值、雜音去除之增益等之原生參數,會被生成。
<5.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
圖8係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的較詳細構成的區塊圖。
在該作為資訊處理系統的雜音去除系統501中,作為插孔514及插頭523,分別採用例如4極的插孔及插頭(多極插頭)。此處對主機終端510係連接有,作為周邊機器的耳機520。
亦即,插孔514係具有2個(立體聲)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J2、1個麥克風端子TJ3、以及1個接地端子TJ4;插頭523也具有2個音響訊號端子TP1及TP2、1個麥克風端子TP3、以及1個接地端子TP4。
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J2、以及TP1及TP2,係為用來交換2聲道類比音響訊號所需的端子。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P1係為L(Left)聲道用的端子,音響訊號端子TJ2及TP2係為R(Right)聲道用的端子。
亦即,音響訊號端子TJ1係為輸出L聲道之音響訊號的端子,音響訊號端子TJ2係為輸出R聲道之音響訊號的端子。音響訊號端子TP1係為接受L聲道之音響訊號之供給的端子,音響訊號端子TP2係為接受R聲道之音響訊號之供給的端子。
麥克風端子TJ3及TP3,係為用來交換從麥克風(後述之麥克風5810乃至5814之其中1者,例如麥克風810)所得之類比音響訊號所需的端子。
接地端子TJ4及TP4,係為被連接至接地(GND)的端子。
當插頭523被插入至插孔514時,音響訊號端子TJ1與TP1係被連接,音響訊號端子TJ2與TP2係被連接,麥克風端子TJ3與TP3係被連接,接地端子TJ4與TP4係被連接。
此處,在既存的耳麥之中,係有設置了作為輸出L及R聲道之音響的音響輸出部的驅動器(耳機驅動 器)(例如,由線圈和振動板等所構成,將音響訊號轉換成空氣振動的音響(音波)的換能器)(亦稱作揚聲器)、和麥克風,係為具有4極插頭的耳麥。
作為插頭523,係可採用和如上述的既存耳麥所擁有的4極插頭相同的插頭,作為插孔514係可採用對應於如上述的既存耳麥所擁有的4極插頭的4極插孔。
此情況下,插頭523係可以插入至,可使用4極的(具有插頭的)既存之耳麥的既存的音樂播放機等之插孔裝置的插孔(4極的插孔)中。又,插孔514中係可被插入,4極的既存之耳麥的插頭(4極的插頭)。
此外,插頭523係在插入至沒有相當於麥克風端子TJ3之麥克風端子的3極的插孔中時,插頭523的音響訊號端子TP1及TP2、與3極的插孔的音響訊號端子會被連接,並且,插頭523的接地端子TP4、與3極的插孔的接地端子會被連接,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J3係被構成為端子彼此不會短路。插孔514也同樣如此。
又,插頭523係不限定於和既存的耳麥所擁有之4極的插頭相同的插頭,甚至並不限定於4極的插頭。亦即,作為插頭523,係可採用例如:具有1個(單聲道)音響訊號端子TP1、1個麥克風端子TP3、及1個接地端子TP4的3極的插頭,或除了具有2個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J2、1個麥克風端子TJ3、以及1個接地端子TJ4以外,還具有個別之麥克風端子、或所定訊號用之端子的5極以上的插頭。但是,極數(端子數)越多的插頭,構成 就越複雜,因此作為插頭523係可採用4極或5極、6極等,極數被非極端多的插頭。
以上這點,在插孔514上也是同樣如此。
此處,在圖8中,為了簡化圖式,4極的插頭523是在耳機520之本體中被所謂的直接設置,4極的插頭523係可透過4芯的纜線,而連接至耳機520之本體。
身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機終端510中,類比音響介面512係具有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er)531、功率放大器(耳機放大器)532、及電阻(R)533。
對DAC531,係從訊號處理區塊511供給著,L及R聲道的數位音響訊號、亦即,例如,作為音樂播放機而發揮機能的主機終端510上所再生的樂曲之音響訊號、或主機終端510成為電話機而接收到的電話對方的聲音之音響訊號等。
DAC531,係藉由將來自訊號處理區塊511的L及R聲道之數位音響訊號進行DA轉換,以獲得L及R聲道之類比音響訊號,供給至功率放大器532。
功率放大器532,係將來自DAC531的L及R聲道之類比音響訊號,因應需要而予以增幅,分別輸出至插孔514的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J2。
當插頭523被插入至插孔514時,如上述,音響訊號端子TJ1與TP1係被連接,音響訊號端子TJ2與TP2係被連接,因此對插孔514的音響訊號端子TJ1及TJ2所輸出的L及R聲道之類比音響訊號,係分別被輸出 至插頭523的音響訊號端子TP1及TP2。
電阻533的一端係被連接至電源VD,另一端係被連接至開關541的端子541A。
身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機終端510中,多工資料介面513係具有:開關541,電容器543、麥克風偵測部544、支援偵測部545、續斷器546、收送訊處理部547、暫存器548、及I2C介面(I/F)549。
開關541係具有端子541A及541B,被連接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開關541係藉由選擇端子541A或541B,就可將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與端子541A或541B做連接。
開關541係在預設,亦即初期狀態、待機狀態、插孔514中沒被插入任何東西之狀態、及開關541未被進行要切換成選擇端子541B之狀態下,係選擇端子541A及541B之其中的端子541A。
端子541A上,係如上述,除了連接有電阻533之另一端以外,還連接有用來接收後述之麥克風5810所輸出之類比音響訊號#0所需的訊號線亦即音響訊號線JA。
音響訊號線JA,係將端子541A與訊號處理區塊511做連接,一旦開關541選擇了端子541A(更進一步而言是端子541A上所被連接的音響訊號線JA),則訊號處理區塊511係透過端子541A上所被連接之音響訊號線JA、及開關541,而被連接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 TJ3。
此外,如上述,在端子541A上係還被連接有,一端是被連接至電源VD的電阻533的另一端;一旦開關541選擇了端子541A,則電源VD也會透過電阻533及開關541,而被連接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
端子541B上係被連接有,用來接收從耳機520所發送過來之多工資料所需的多工資料訊號線JB。
在多工資料訊號線JB上,係除了端子541B之外,還連接有電源VD和收送訊處理部547,因此,一旦開關541選擇了端子541B(更進一步而言是端子541B上所被連接的多工資料訊號線JB),則電源VD、及收送訊處理部547,係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JB、及開關541,而被連接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
電容器543,係其一端是被連接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另一端是被連接至支援偵測部545,將通過電容器543的訊號之直流成分予以截斷。
麥克風偵測部544係監視著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的電壓。
一旦插頭523被插入至插孔514,則麥克風端子TJ3與TP3係會連接,耳機520的麥克風5810,係透過開關571、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開關541、及電阻533,而連接至電源VD
此時,耳機520的麥克風5810,係對主機終 端510而言,會成為數k歐姆的直流電阻(成分),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的電壓會有變化。麥克風偵測部544係隨著其電壓的變化,而偵測出麥克風已被連接,亦即具有4極插頭的耳麥等之具有麥克風的插頭裝置(的插頭)是已經被插入至插孔514。此外,在麥克風偵測部544中,係除了麥克風端子TJ3的電壓以外,還可根據麥克風端子TJ3中所流過之電流等,電壓以外之訊號的變化,而偵測出麥克風已被連接。
麥克風偵測部544,係一旦偵測出麥克風已被連接,則將表示麥克風之偵測的麥克風偵測訊號,供給至支援偵測部545。
支援偵測部545係一旦被從麥克風偵測部544供給了麥克風偵測訊號,亦即,一旦具有麥克風的插頭裝置的插頭被插入至插孔514,則將用來偵測該插頭裝置是否為支援裝置所需的交握訊號,予以輸出。
支援偵測部545所輸出的交握訊號,係透過電容器543,而被供給至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
此處,作為交握訊號係可採用係例如,數十乃至數百kHz的正弦波等。
支援偵測部545係如以上,被從麥克風偵測部544供給了麥克風偵測訊號,輸出了交握訊號後,從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透過電容器5543,接收到回應於交握訊號的所定之訊號時,則偵測插頭已被插入在插孔514中的插頭裝置係為支援裝置。
一旦插頭已被插入在插孔514中的插頭裝置被偵測是支援裝置,則支援偵測部545係將已選擇了端子541A的開關541,切換成選擇端子541B,並且將該開關541之切換的意旨,供給至續斷器546。
續斷器546係一旦被從支援偵測部545供給了,開關541是已被切換成選擇端子541B之意旨,則將支援裝置(的插頭)已被插入至插孔514中之意旨,供給至訊號處理區塊511。
此外,此處雖然設計成,從支援偵測部545對續斷器546,有開關541是已被切換成選擇端子541B之意旨被供給時,則續斷器546會將支援裝置已被插入至插孔514中之意旨供給至訊號處理區塊511,但關於支援裝置是否已被插入至插孔514,係可藉由從訊號處理區塊511對續斷器546定期(或不定期)地施以輪詢,就可查詢。
訊號處理區塊511係一旦從續斷器546被供給了有支援裝置已被插入至插孔514之意旨,則進行支援裝置用的訊號處理。
對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從時脈生成部515供給時脈,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同步於來自時脈生成部515的時脈而動作。
然後,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在開關541是選擇端子541B時,將透過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開關541、及多工資料訊號線JB而供給之多工資料,予以 接收。
再者,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對多工資料進行多工資料的多工解除(反序列化)(解調)等的適切處理,將多工資料中所含之原始資料的例如,數位音響訊號#0,#1,#2,#3,#4、及附加資料,予以分離。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多工資料裡係含有例如,數位音響訊號#0,#1,#2,#3,#4、及附加資料。
數位音響訊號#0,#1,#2,#3,#4,係分別為後述之麥克風5810、5811、5812、5813、5814所收音之音響所對應的數位音響訊號。
又,附加資料中係含有,表示後述之開關580之操作的開關(SW)訊號、或後述之裝置資訊、其他資料。
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將數位音響訊號#0,#1,#2,#3,#4、及附加資料中所含之開關訊號,供給至訊號處理區塊511,並且將附加資料中所含之裝置資訊或其他資料,供給至暫存器548,或透過I2C介面549,供給至訊號處理區塊511。
此處,訊號處理區塊511,係可因應需要而使用從收送訊處理部547所供給之數位音響訊號#0,#1,#2,#3,#4、及透過開關訊號、或I2C介面549所供給之資料(資訊),而進行相應於裝置資訊的各種訊號處理。
亦即,訊號處理區塊11係例如,可使用數位音響訊號#1乃至#4,針對被供給至DAC531的樂曲之音響訊號,將如後述之NC(Noise Cancel)之處理,當作相應 於裝置資訊之訊號處理而進行之。除此以外,訊號處理區塊511係例如,可使用數位音響訊號#01乃至#4,將波束成形等之處理,當作相應於裝置資訊之訊號處理而進行之。
收送訊處理部547,當開關541選擇了端子541B時,如上述,會接收多工資料以外,還隨應於從訊號處理區塊511透過I2C介面549所供給之要求,將針對支援裝置之指令,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JB、開關541、及插孔514的麥克風端子TJ3,而發送至插頭已被插入在插孔514中的身為支援裝置的插頭裝置。
暫存器548,係將從收送訊處理部547所供給之裝置資訊等,予以暫時記憶。
I2C介面549,係作為將收送訊處理部547與訊號處理區塊511之間,以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之規格加以連接之介面,而發揮機能。
於作為耳麥的耳機520中,類比音響介面521係具有:驅動器561L及561R、開關(按鈕)580、以及麥克風5810
驅動器561L及561R,係為作為輸出音響之音響輸出部的驅動器(耳機驅動器)(例如,由線圈和振動板等所構成,將音響訊號轉換成空氣振動的音響(音波)的換能器),分別將從插頭523的音響訊號端子TP1及TP2所供給之音響訊號所對應之音響,予以輸出(放音)。
如上述,當插頭523被插入至插孔514時, 音響訊號端子TJ1與TP1係被連接,音響訊號端子TJ2與TP2係被連接,例如,於主機終端510中所被生成之樂曲的音響訊號等,係從訊號處理區塊511,透過DAC531、功率放大器532、及透過插孔514,而被輸出至插頭523的音響訊號端子TP1及TP2。
其結果為,在驅動器561L及561R中,於主機終端510上所被再生的樂曲等之音響訊號所對應之音響,會被輸出。
開關580,係被使用者所操作,隨著有被操作、和未被操作,開關580所連接之連接點PS的(直流)電壓方式的開關訊號(從連接點PS來看的開關80之阻抗)會有變化。開關580之開關訊號(H或L位準),係被供給至開關571的端子571A、及送訊處理部578。
麥克風5810,係將屬於物理量的音響(音波)轉換成屬於電訊號的音響訊號的換能器,將對麥克風5810所輸入之音響所對應之類比音響訊號予以輸出。
此處,麥克風5810係可作為例如:將作為耳麥之耳機520予以裝著的使用者之聲音予以收音為目的的聲音用麥克風而使用。
麥克風5810的輸出端子,係被連接至放大器5820、電阻(R)5830、及開關580之開關訊號所被輸出的連接點PS,連接點PS係被連接至開關571的端子571A。
因此,於連接點PS上,開關580之開關訊號,係被重疊於麥克風5810所輸出之類比音響訊號,供 給至開關571的端子571A。
此外,開關580、及麥克風5810,係如上述,構成了類比音響介面521,但如後述,也構成了多工資料介面522。
於作為耳麥的耳機520中,多工資料介面522係具有:開關571、電容器572、支援偵測部573、LDO(Low Drop-Out regulator)574、控制部575、PLL(Phase Lock Loop)577、送訊處理部578、開關580、麥克風5810、5811、5812、5813、及5814、放大器5820、5821、5822、5823、及5824、電阻5830、5831、5832、5833、及5834、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5840、5841、5842、5843、及5844,以及非揮發性記憶體585。
開關571係具有端子571A及571B,被連接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開關571係藉由選擇端子571A或571B,就可將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與端子571A或571B做連接。
開關571,係在預設上,是選擇了端子571A及571B之其中的端子571A。
端子571A上係連接有,用來發送麥克風5810所輸出之類比音響訊號#0所需的訊號線亦即音響訊號線PA。
音響訊號線PA,係將端子571A與連接點PS做連接,一旦開關571選擇了端子571A(更進一步而言是端子571A上所被連接的音響訊號線PA),則連接點PS係 透過端子571A上所被連接之音響訊號線PA、及開關571,而被連接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
因此,於連接點PS上,開關580之開關訊號有所重疊的、麥克風5810所輸出之類比音響訊號,係透過音響訊號線PA、及選擇了端子571A的開關571,而被輸出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
端子571B上係被連接有,用來向主機終端510發送送訊處理部578所輸出之多工資料所需的多工資料訊號線PB。
多工資料訊號線PB上,係除了端子571B之外,還連接有控制部575、PLL577、及送訊處理部578,因此,一旦開關571選擇了端子571B(更進一步而言是端子571B上所被連接的多工資料訊號線PB),則控制部575、PLL577、及送訊處理部578,係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PB、及開關571,而被連接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
又,端子571B上,係除了多工資料訊號線PB以外,還連接著LDO574,一旦開關571選擇了端子571B,則LDO574也會透過開關571而被連接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
電容器572,係其一端是被連接至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另一端是被連接至支援偵測部573,將通過電容器572的訊號之直流成分予以截斷。
支援偵測部573,係一旦從插頭523的麥克風 端子TP3,透過電容器572,接收到交握訊號,則偵測已被插頭523所插入之具有插孔之插孔裝置係為支援裝置。
一旦插孔已被插入有插頭523的插孔裝置被偵測是支援裝置,則支援偵測部573係將已選擇了端子571A的開關571,切換成選擇端子571B,並且為了將耳機520是支援裝置之事實,報知給已被插頭523所插入的具有插孔之插孔裝置,而透過電容器572,向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輸出和已接收之交握訊號相同、或不同頻率的交握訊號。
LDO574,係為電壓調節器,根據從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透過開關571而供給之訊號,生成所定之電壓,並將作為電源之電力,透過電阻583i,供給至放大器582i等,並且供給至控制部575、或送訊處理部578、ADC584i、其他需要電源的多工資料介面522之區塊。
因此,耳機520的多工資料介面522,係從主機終端510(之電源VD),接受作為電源之電力的供給而動作。
此外,LDO574用來向各區塊供給作為電源之電力所需的訊號線,係為了避免圖變得繁雜,因此適宜省略。
控制部575,係內建有暫存器76,依照該暫存器576之記憶值而進行處理。
又,控制部575係隨應於從插頭523的麥克 風端子TP3,透過(已選擇了端子571B的)開關571、及多工資料訊號線PB所被供給之訊號(指令),而進行往暫存器576的資料之寫入、或從暫存器576、及非揮發性記憶體585的資料之讀出、其他處理。
此處,從暫存器576的資料之讀出中,控制部575係從暫存器576讀出資料,供給至送訊處理部578。在送訊處理部578中,來自控制部575的資料,係被包含在多工資料中,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PB、及開關571,而從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被發送。
又,來自非揮發性記憶體585的資料之讀出時,控制部575係藉由控制送訊處理部578,令其從非揮發性記憶體585讀出資料,使其包含在多工資料中,令其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PB、及開關571,而從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被發送。
此外,控制部575係除此以外,還會因應需要,進行耳機520的必要之區塊的控制。控制部575用來進行必要區塊之控制所需的訊號線,係為了避免圖變得繁雜,因此適宜省略。
對PLL577,當開關571選擇了端子571B時,透過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開關571、及多工資料訊號線PB,而從被插頭523所插入之具有插孔之插孔裝置(支援裝置),供給訊號。
PLL577,係生成同步於透過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開關571、及多工資料訊號線PB而被供給 之訊號的時脈,供給至送訊處理部578、其他必要之區塊。
向送訊處理部578,係從開關580供給開關訊號(表示開關580是否有被操作的H或L位準),並且從ADC584i(i=0,1,2,3,4)供給著,麥克風581i所收音到的音響之例如屬於1位元之數位訊號的音響訊號#i。
送訊處理部578,係同步於從PLL577所供給之時脈而動作,將來自開關580之開關訊號、來自ADC584i之數位音響訊號#i、從暫存器576所讀出之資料、及從非揮發性記憶體585所讀出之資料(裝置資訊),進行(分時)多工化(反序列化)(調變),並實施其他必要之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多工資料,透過多工資料訊號線PB、及開關571,從插頭523的麥克風端子TP3予以發送。
此處,如上述,多工資料中係含有係數位音響訊號#0,#1,#2,#3,#4、及附加資料。開關訊號、從暫存器576所讀出之資料、及從非揮發性記憶體585所讀出之資料,係為附加資料。
麥克風581i,係將屬於物理量的音響(音波)轉換成屬於電訊號的音響訊號的換能器,將對麥克風581i所輸入之音響#i所對應之類比音響訊號#i予以輸出。
此處,麥克風5810係如上述,可作為例如:將作為耳麥之耳機520予以裝著的使用者之聲音予以收音為目的的聲音用麥克風而使用。
又,麥克風5811乃至5814,係可作為例如,主機終端510的訊號處理區塊511中所進行之NC之處理時所用的噪音等之音響之收音為目的的NC用麥克風而使用。
麥克風581i所輸出之類比音響訊號#i,係被供給至放大器582i
放大器582i,係將來自麥克風581i的類比音響訊號#i予以增幅,供給至ADC584i
電阻583i,係被連接在LDO574的輸出端子、和麥克風581i與放大器582i之連接點之間。
ADC584i,係進行來自放大器582i的類比音響訊號#i之AD轉換,將其結果所得之數位音響訊號#i,供給至送訊處理部578。
此處,作為ADC584i之AD轉換係可採用例如:作為1位元之AD轉換的△Σ調變。
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係為例如OTP(One Time Programmable)記憶體、或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在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係記憶有裝置資訊。
所謂裝置資訊,係為有關於耳機520的資訊,在裝置資訊中係可含有:將耳機520的製造公司等加以界定的廠商ID(Identification)、或將耳機520(個體)之機種等加以界定的產品ID。甚至也可以含有UNC用的中間參數、SNC用的參數(應用程式ID等)。
甚至,裝置資訊中係可還含有:表示耳機520之構成或機能、用途的構成機能資訊。
作為構成機能資訊係可採用例如:耳機520係為耳麥等之意旨、或耳機520中所設置之麥克風581i等之換能器之數目等。
又,裝置資訊中係可含有:在將耳機520的插頭523,插入至主機終端510的插孔514,而使用耳機520的情況下,於訊號處理區塊511中,使其會進行對耳機520而言最佳(或適切)之處理所需的處理資訊等。
作為處理資訊係可使用例如:在作為音樂播放機而發揮機能的身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機終端510的訊號處理區塊511中,NC之處理被進行的情況下,為了進行對身為耳麥之耳機520而言最佳的NC處理所需的NC處理的演算法、NC處理所使用的濾波器的濾波器係數、為了求出該濾波器係數而可使用的麥克風581i之特性、或驅動器561L及561R之特性等。
此外,在圖8中,雖然在耳機520中設置1個開關580,但可在耳機520中設置2個以上的開關(並聯於連接點PS)。又,耳機520,係亦可為不設置開關而構成。
甚至,在圖8中,雖然是在耳機520中設置有5個麥克風5810乃至5814,但在耳機520中係可設置5個以外之數量的複數麥克風。
又,在耳機520中可設置麥克風以外的用來 將物理量轉換成電氣訊號的換能器,亦即例如:加速度感測器、或觸控感測器、體溫或脈搏等感測關於生物之物理量的生物感測器等。
圖8的主機終端510的多工資料介面513,係分別對應於圖4的主機終端212的多工資料介面231、圖5的主機終端212A、212B、212C的多工資料介面231A、231B、231C、圖6的主機終端212E的多工資料介面231E。這些亦稱為主核心(Master Core)。
圖8的耳機520的多工資料介面522,係分別對應於圖4的身為周邊機器的耳機211的多工資料介面222、圖5的身為周邊機器的耳機211A的多工資料介面222A、圖6的身為周邊機器的耳機211E、211F、211G、211H的多工資料介面222E、222F、222G、222H。這些係也稱為副核心(Slave Core)。
此外,在圖4、圖5及圖6的實施形態中,係除了多工資料介面222、222A、222E、222F、222G、222H以外,還圖示有對應的非揮發記憶體221、221A、221E、221F、221G、221H。相對於此,在圖8中,非揮發性記憶體585是以收容在多工資料介面522之內部的狀態而被圖示。
<6.本技術的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動作>
UNC支援的耳機520中,為了算出原生參數,作為多工資料介面522(Slave Core)內的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 所記憶的中間參數,NC濾波器特性係為必須。中間參數係為了排除訊號處理區塊511中所含之雜音去除核心或主機終端510之規格的影響,而被設成s平面上的特性。又,為了排除濾波器構成的影響,而記憶有傳達函數之零點與極。傳達函數示於下式。
式(4)中,作為例子而描述了,零點係最多為8個,極最多為8個。
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所記憶的格式之例子,示於圖9。此處係定義了所謂「中間參數」此一組塊。當然,例如若主機終端510可以取得所被連接之NC耳機之機種所對應之中間參數,則亦可不設計成組塊結構,又即使不具有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也可藉由從網路上的伺服器加以取得等。
圖9係中間參數之格式的說明圖。如圖9所示,在中間參數之組塊的開頭的8位元之標頭中係配置有功能ID(Function ID),在下個標頭中係配置有組塊長度(Chunk Length)。接著依序配置有,雜音去除之s平面上的傳達函數之增益K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然後配置有,雜音去除之s平面上的傳達函數之零點的實數根之數量(4位元)與複根之數量(3位元),極的實數根之數量(4 位元)與複根之數量(3位元)。
其後接著以所被決定之順序,記憶著零點的實數根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然後依序記憶有,零點的複根的實數部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和虛數部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然後記憶有,極的實數根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接著依序記憶有,極的複根的實數部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和虛數部的上位8位元和下位8位元。
UNC支援的雜音去除機能之主機終端510中係搭載有,將中間參數轉換成原生參數而設定至雜音去除核心(雜音去除核心)的轉譯器。又,關於雜音去除核心也是被要求,容許中間參數之程度的規格。此外,在圖8的實施形態中,這些均被包含在訊號處理區塊511內。
例如,從規格中的零點與極之數量,自動決定NC濾波器所必需的次數。在此實施形態中零點與極都假設為對多8個,因此NC濾波器需要相當於8次的性能。
圖10係主機終端與耳機之基本動作的說明圖。於圖10中,係關於音樂再生訊號係和本技術的本質無關因此為了簡化而省略圖示。於圖10中,驅動器605係為控制雜音去除處理的驅動器。管理器603,係隨應於所被連接的身為周邊機器的耳機520而將對應的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予以啟動,管理著從其啟動起至結束為止的生命週期。此外,於圖10中,專用NCHP裝置服 務607,係為雜音去除耳機(NCHP)用的裝置服務,因此表示成NCHP裝置服務。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係因應需要而也會簡稱為專用裝置服務607。
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係主要進行耳機520的控制,對應用程式601提供耳機520之機能。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在裝置服務之中,將與UNC有關連的機能予以提供。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也是雜音去除耳機(NCHP)用的共通裝置服務,因此於圖10中表示成共有NCHP裝置服務。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因應需要而也會簡稱為共通裝置服務602。專用裝置服務607,係在裝置服務之中,主要將與SNC有關連的機能予以提供。應用程式601係實現,使用到耳機520的應用程式。
轉譯器604的輸入係為耳機520的非揮發性記憶體575中所記憶的中間參數,輸出係為對應於主機終端510中所搭載之雜音去除核心608的原生參數。
轉譯器604係首先從中間參數中所被描述之零點與極、增益之資訊,復原出s平面上的傳達函數。該傳達函數係以上記式(4)來表示。轉譯器604,係基於該傳達函數(式(4)),生成對應於主機終端510中所被搭載之雜音去除核心608的原生參數。
例如,雖然與零點與極的最大個數係為8個,以及從其所求出的最低限之NC濾波器之構成相去甚遠,但為了說明而舉出簡單的例子,假設雜音去除核心 608的濾波器,是如圖11所示的構成。
圖11係NC濾波器之構成的區塊圖。此NC濾波器801係由:對輸入乘算係數(增益)a0、a1、a2、b1、b2然後輸出至加算器813的乘算器8111、8112、8113、8114、8115、和使輸入延遲1時脈然後予以輸出的延遲電路8121、8122、8123、8124所構成。延遲電路8121,係將對NC濾波器801之輸入予以延遲然後輸出至乘算器8112。延遲電路8122,係將來自延遲電路8121之輸入予以延遲然後輸出至乘算器8113。延遲電路8123,係將來自加算器813之輸出予以延遲然後輸出至乘算器8114。延遲電路8124,係將來自延遲電路8123之輸入予以延遲然後輸出至乘算器8115。加算器813係將來自各乘算器8111、8112、8113、8114、8115之輸出予以加算,當成NC濾波器801的輸出。
現在作為被圖11所示的NC濾波器801所處理的中間參數,想定圖12所示的中間參數。當然實際上,在圖11的NC濾波器中無法實現雜音去除,但為了簡單說明中間參數與轉譯器604之動作,所以舉出該例。
圖12係中間參數之例子的圖示。在圖12的例子中,在組塊標頭之開頭配置有8位元的功能ID(Function ID),在下個組塊標頭配置有8位元的組塊長度(Chunk Length)。在後續的8×2位元,係配置有雜音去除增益(K)之值。然後配置有零點的實數根之數量的4位元,零點的複根之數量的3位元,極的實數根之數量的4 位元,極的複根之數量的3位元。接著配置有2個零點z0、z1與2個極p0、p1,各8×2位元。
在圖12的例子中,零點的實數根為2個,極的實數根為2個,因此傳達函數係可表示如下式。
從上記式(5),生成作為數位濾波器之傳達函數的式(6)。
轉譯器604,係使用已知的雜音去除核心608之取樣頻率fS,進行式(5)的雙一次轉換(式(7))等之z轉換,將式子變形,藉此可求出式(6)的係數(增益)a0、a1、a2、b1、b2
[數4]
對以上所求出的數位濾波器之傳達函數F(z),乘以Noise Canceling Gain(K),可獲得所望之雜音去除濾波器特性。
當然實際上,雜音去除核心608係具有和圖11不同的NC濾波器構成,因此必須要將與上記例子不同的原生參數算出方法,配合雜音去除核心608之規格而組裝至轉譯器604。
以上說明了,藉由轉譯器604,將中間參數轉換成適合於雜音去除核心608之原生參數的方法,但以下係說明中間參數之作成方法。
舉出1個2次Biquad IIR濾波器為例子。此傳達函數,係以下式表示。該式(13),係和式(5)相同。
從式(13)之傳達函數,求出如下的零點z與極p。
零點與極都可能是複根,但此時係為複共軛數。例如零點係有2個實數根,極係有2個複根時,則將中間參數如圖13所示,記憶在耳機520的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
圖13係中間參數之描述例的圖示。實數根係直接被記憶在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因此實數根之數量也直接被記憶在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在圖13的例子中,零點的實數根之數量與極的實數根之數量,係分別被記憶4位元。複根的情況下,由於會是複共軛數因此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中係只記憶虛數成分的正值。因此,複根之數量,係將實際的根的數量之一半的值,被記憶在非揮 發性記憶體585中。
在圖13的例子中,係零點的複根之數量、和極的複根之數量,係分別被記憶3位元。然後配置有2個零點z1、z2與2個極p0、p1的實數部Re(p0),Re(p1)、虛數部Im(p0),Im(p1)。轉譯器604係若中間參數中有複根存在時,就展開成複共軛數而進行處理。
一旦成功取得零點與極,則例如前述的式(5)所示,轉譯器604係將s平面上的傳達函數予以復原,以式(7)進行z轉換,獲得數位濾波器之傳達函數(式(6))及係數(式(8)~式(12))。係數係依照雜音去除核心608之係數格式而進行轉換。例如係數位元長度24位元,係如(3,21)而被轉換。(3,21)的「3」係表示整數之位元數,「21」係表示小數之位元數。轉換後,該值係被設定至雜音去除核心608。
然後關於圖10的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中的UNC模式之處理,若以流程圖所示來說明則如下。圖14係UNC模式之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於步驟S1中,主機終端510的管理器603,係啟動轉譯器604。此時,基於來自主機終端510之指示,耳機520的非揮發記憶體585中所被記憶的中間參數係被讀出,透過收送訊處理部578而以多工資料通訊供給至主機終端510的收送訊處理部547。被供給至收送訊處理部547的中間參數,係再透過驅動器605、管理器603、共通裝置服務602而被供給至轉譯器604。
於步驟S2中,轉譯器604係將傳達函數F(s)(式(4))予以復原。於步驟S3中,轉譯器604係配合雜音去除核心(NC Core)608之規格或構成而進行z轉換(式(6)),算出雜音去除用的係數(NC係數)(式(7)~式(12))。亦即會算出原生參數。
於步驟S4中,轉譯器604係將步驟S3所算出之雜音去除用的係數轉換成16進位數(HEX)。然後於步驟S5中,轉譯器604係配合雜音去除核心608之規格而算出增益(雜音去除增益(K))。這也是原生參數。
於步驟S6中,轉譯器604係將步驟S5、S6之處理所算出之原生參數,輸出至共通裝置服務602。於步驟S7中,共通裝置服務602係設定雜音去除核心608。亦即,步驟S3、S4之處理所得的雜音去除係數,係透過驅動器605而被設定至雜音去除核心608。然後於步驟S8中,裝置服務607係設定增益。亦即雜音去除增益(K)係透過驅動器605而被設定至雜音去除核心608,耳機放大器(功率放大器532)之增益係被設定。
<7.耳機之處理>
接著說明當UNC模式被設定時的耳機520之處理。圖15係耳機之動作的說明用流程圖。
於步驟S31中,非揮發性記憶體585係記憶中間參數。此處理係在使用者購入耳機520前就被事前進行。於步驟S32中,送訊處理部578係將中間參數予以讀 出、輸出。亦即基於來自主機終端510之指示,非揮發性記憶體578中所被記憶的中間參數,係被讀出。然後如上述,基於該中間參數而進行主機終端510的雜音去除核心608或耳機放大器532之設定。
於步驟S33中,耳機520係將來自麥克風581(5810、5811、5812、5813、5814)之訊號,予以輸出。亦即被耳機520的麥克風581所收音的聲音所對應的麥克風訊號(音響訊號),係從送訊處理部578向主機終端510以多工資料通訊而被供給。主機終端510的收送訊處理部547係將已被輸入的麥克風訊號,輸出至已被設定參數的雜音去除核心608。
又,於步驟S34中,耳機520的驅動器561(561L、561R),係將從主機終端510所輸入的來源訊號,予以輸出。亦即如參照圖2所說明,雜音去除訊號係與來源訊號進行加算,透過耳機放大器(HP AMP)532而被供給至耳機520的驅動器561(561L、561R)。驅動器561係將從主機終端510所接收之訊號所對應之聲音,予以輸出。該聲音係直接與被輸入至使用者的耳朵的雜音做合成,進行雜音去除處理。
對使用者而言,要確認所欲購入之商品在連接自己所擁有之機器之際是否能夠實現目的之機能(是否支援)是非常煩人的作業,而且也無法消除不安。例如具有多工資料通訊機能,保持有該雜音去除耳機機種所固有之參數,上述所說明的電路分離型之雜音去除耳機中,也 可說有同樣的情形。
藉由本技術,就不需要如上述班地使用者必須調查自己所擁有之機器的支援狀況,只需要確認是為UNC支援商品即可,因此可對使用者帶來安心感,同時可以促進購買欲望。
開發周邊機器的廠商也可說是同樣如此。若是只有SNC之機能的周邊機器,則必須要配合各主機終端、雜音去除核心之規格而作成原生參數。因此,增加支援機種係需要有關於各主機終端、訊號處理演算部硬體的相關知識,同時,作成上也需要時間或手續。其結果為,支援所有主機終端雖然在技術上可行但現實上是很困難的。
藉由本技術,周邊機器的廠商,係藉由將中間參數保持在周邊機器,例如若為耳機,則在與搭載UNC支援的雜音去除機能的所有主機終端之組合中,都可實現雜音去除機能。無論主機終端是從哪個廠商所發售,又無論主機終端所搭載的雜音去除核心是哪個廠商製造的都可支援,可獲得讓更多的的使用者購入的機會。
<8.模式選擇處理>
亦可使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具有SNC與UNC之僅其中一方之模式。可是此情況下,使用者用起來的方便性會變差。
於是,使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可在SNC 與UNC之雙方的模式下都能使用,較為理想。例如圖5的耳機211A、主機終端212A、212B,圖6的耳機211E、211F、主機終端212E係為此例子。亦即,在耳機520的非揮發性記憶體585、或耳機211A、211E、211F的非揮發性記憶體221A、221E、221F等中,係記憶有中間參數和原生參數(或用來存取、取得它們所必須之資訊)之雙方。此情況下,若一方之模式是可比另一方之模式自動優先被設定,則更為便利。以下,關於此時的處理,參照圖16乃至圖18來說明。
圖16乃至圖18係為模式選擇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於步驟S51中,主機終端510係測知周邊連接。亦即測知耳機520已被連接。該測知,具體而言係如上述,藉由麥克風偵測部544來測知麥克風581已被連接。
於步驟S52中,主機終端510的管理器603,係從副核心取得周邊資訊。亦即從主機終端510對身為周邊機器的耳機520發出要求,從耳機520的非揮發記憶體585,讀出身為周邊資訊的產品資訊。例如機種名、中間參數、SNC用的應用程式之資訊等,係被讀出。於步驟S53中,管理器603係將周邊機種資訊予以抽出。亦即從步驟S52之處理所取得的周邊資訊之中,抽出周邊機種資訊。
於步驟S54中,管理器603係將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予以抽出。所謂專用NCHP裝置服務,係指將特定之耳機520和主機終端510之組合所專用的原 生參數加以處理(實現SNC)的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藉由該處理,從步驟S52之處理所取得的周邊資訊之中,作為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會抽出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的ID資訊。
於步驟S55中,管理器603係將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予以抽出。所謂專用NCHP應用程式,係指將特定之耳機520和主機終端510之組合所專用的原生參數加以處理(實現SNC)的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此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為雜音去除耳機(NCHP)用的應用程式,因此表示成NCHP應用程式。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因應需要而也會簡稱為專用應用程式606。藉由該處理,從步驟S52之處理所取得的周邊資訊之中,作為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會抽出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的ID資訊。
根據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可以判定專用NCHP裝置服務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之種類或存在之有無。
於步驟S56中,管理器603係判定是否有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亦即於步驟S54中,判定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是否已被抽出。
於步驟S56中,若判定為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不存在,則處理係前進至步驟S57。於步驟S57中,管理器603係啟動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於步驟S58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 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
另一方面,於步驟S56中若判定為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係為存在,則在步驟S59中,管理器603係判定專用NCHP裝置服務是否已安裝。若專用NCHP裝置服務係為已安裝,則於步驟S62中,管理器603係啟動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
於步驟S63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係判定,是否為SNC支援之主機裝置與周邊機器之組合。若現在的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並非SNC支援之組合,則無法利用SNC。於是在步驟S64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
於步驟S63中,若判定為,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是SNC支援之組合,則於步驟S65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係進行雜音去除之設定。亦即,對雜音去除核心608設定原生參數。於步驟S66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係將雜音去除設成開啟。然後於步驟S67中,使用原生參數的雜音去除處理亦即SNC係被開始。
於步驟S59中,若判定為,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是存在,但專用NCHP裝置服務並非已安裝 時,則於步驟S60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然後於步驟S61中,管理器603係將引導旗標設成開啟。藉此,如後述,藉由步驟S87、S89以後之處理,使用者所致之共通NCHP裝置服務之安裝,會被引導。
在步驟S58、S61、S64的處理之後,於步驟S68中,管理器603係判定是否有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若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係不存在,亦即步驟S55之處理中沒有成功抽出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時,則於步驟S69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
另一方面,於步驟S68中若判定為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係為存在,則在步驟S70中,管理器603係判定專用NCHP應用程式是否已安裝。若專用NCHP應用程式係為已安裝,則於步驟S71中,管理器603係啟動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
於步驟S72中,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判定,是否為SNC支援之主機裝置與周邊機器之組合。若現在的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並非SNC支援之組合,則無法利用SNC。於是在步驟S73中,管理器603係 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
於步驟S72中,若判定為,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是SNC支援之組合,則於步驟S74中,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進行雜音去除之設定。亦即,對雜音去除核心608設定原生參數。於步驟S75中,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將雜音去除設成開啟。亦即,SNC會被執行。
此時,由於SNC會被執行,因此於步驟S76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關閉。又管理器603係於步驟S77中將引導旗標設成關閉。然後於步驟S78中,使用原生參數的雜音去除處理亦即SNC係被開始。
於步驟S70中,若判定為,專用NCHP應用程式並非已安裝時,則於步驟S79中,管理器603係將UNC旗標設成開啟。一旦UNC旗標被設成開啟,則其後,若SNC模式未被設定,則後述的步驟S81、S83、S84、S85、S86中,UNC模式會被設定。然後於步驟S80中,管理器603係將引導旗標設成開啟。藉此,如後述,藉由步驟S87、S89以後之處理,使用者所致之共通NCHP裝置服務之安裝,會被引導。亦即進行和步驟S60、S61時相同的處理。
步驟S69、S73、S80的處理之後,於步驟S81中,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判定UNC旗標是否 為開啟。所謂UNC旗標並非開啟(係為關閉),係為步驟S65、S66、S67之處理,或步驟S74、S75、S76、S77,S78之處理中,SNC處理已經被執行的情況。於是在UNC旗標並非開啟(係為關閉)時,於步驟S82中係不執行雜音去除處理。
於步驟S81中判定UNC旗標為開啟時,處理係前進至步驟S83。所謂UNC旗標為開啟,係為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不存在的情況(步驟S56中判定為FALSE的情況)、或專用NCHP裝置服務未被安裝的情況(步驟S59中判定為FALSE的情況)。或者係為,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不存在的情況(步驟S68中判定為FALSE的情況)、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未被安裝的情況(步驟S70中判定為FALSE的情況)。亦即係為,於步驟S67或步驟S78中,SNC模式未被執行的情況。
於步驟S81中判定UNC旗標為開啟時,則於步驟S83中,管理器603係啟動轉譯器604。於步驟S84中,轉譯器604係將中間參數轉換成符合雜音去除核心608之規格之形式的原生參數,輸出至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於步驟S85中,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進行雜音去除處理之設定。亦即,對雜音去除核心608設定原生參數。於步驟S86中,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將雜音去除處理設成開啟。亦即UNC會被執行。
於步驟S87中,管理器603係判定引導旗標是否為開啟。無論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是否存在 而只要專用NCHP裝置服務未被安裝時,則在步驟S61中,引導旗標會被設成開啟。同樣地,無論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是否存在而只要專用NCHP應用程式未被安裝時,則在步驟S80中,引導旗標會被設成開啟。
引導旗標並非開啟(係為關閉)時,於步驟S88中,UNC模式會被維持。亦即步驟S83、S84、S85、S86之處理中所被設定的UNC係保持原狀。
於步驟S87中判定引導旗標為開啟時,處理係前進至步驟S89。此情況下,係為:無論專用NCHP裝置服務ID資訊是否存在而專用NCHP裝置服務是未被安裝的情況,及無論專用NCHP應用程式ID資訊是否存在而專用NCHP應用程式是未被安裝的情況。
於步驟S89中,共通NCHP裝置服務602係將使用者引導至下載URL。亦即,例如對使用者顯示用來讓其存取下載網站所需之所定之顯示等,促使使用者存取URL,下載專用NCHP裝置服務或專用NCHP Application。
一旦使用者指示下載,則於步驟S90中會進行下載,於步驟S91中進行其安裝。
於步驟S92中,管理器603係啟動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亦即,已被安裝的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會被啟動。於步驟S93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6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檢查支援機種。
於步驟S94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判定,是否為SNC支援之主機裝置與周邊機器之組合。若現在的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並非SNC支援之組合,則無法利用SNC。於是在步驟S95中,管理器603係將訊息予以通知。亦即向使用者通知SNC係為非支援。然後於步驟S96中會維持UNC模式。亦即步驟S83、S84、S85、S86之處理中所被設定的UNC係維持原狀。
於步驟S94中,若判定為,主機終端510與耳機520是SNC支援之組合,則於步驟S97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設定雜音去除核心608。亦即基於原生參數進行設定。於步驟S98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係將雜音去除設成開啟。然後於步驟S99中會設定SNC模式。
如以上所述,在圖16乃至圖18的模式選擇處理中,專用NCHP裝置服務607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606為已安裝的情況下,則在UNC模式與SNC模式之中,SNC模式會被優先設定。由於專用準備的原生參數會被使用,因此SNC模式會比UNC模式,進行較有效果的雜音去除處理。於是藉由自動設定SNC模式,就可讓使用者較快聽取到高品質的聲音。
當然,反之,亦可讓UNC模式被優先設定。例如首次連接時若先以UNC模式來啟動,則即使在專用 NCHP裝置服務或專用NCHP應用程式被安裝以前的期間中,仍可獲得雜音去除效果。
UNC模式與SNC模式的哪個要被優先設定,亦可讓使用者來做選擇。亦即亦可將已被使用者所選擇者,優先設定。使用者係例如藉由令UNC模式為優先,就可嘗試所定之環境下的UNC模式所致之雜音去除效果。然後亦可讓使用者再來選擇UNC模式與SNC模式的哪個要被設定。
藉由本技術,在耳機中,實現相互連接相容性的UNC、與藉由特定組合而可期待高性能的SNC的賦予優先度之自動切換係成為可能,因此可讓使用者盡快體驗到雜音去除效果。
<9.變形例>
此外,周邊機器和主機終端之間所被進行的中間參數之傳送,係不限於多工資料通訊,又無論有線、無線皆可。
又本技術係亦可適用於等化器、或助聽器、音樂用或其他的監視器。例如將等化器或監視器的中間參數讓周邊機器加以保持,等化器或監視器的轉譯器是搭載於主機終端的形態,也可藉由本技術而加以實現。只要是在規格之下所被制定的共通之中間參數的機能,則機能之內容係在所不問。因此,本技術中係可在各式各樣的周邊機器與主機終端之間,實現對象之機能的相互連接相容 性,擴展使用者的購入商品的選擇幅度,對廠商而言也可擁有許多支援機器,可擴展對象的使用者層。
甚至本技術係亦可適用於攜帶型音樂播放器(例如Walkman(註冊商標))、行動遊戲機(例如Playstation Vita(註冊商標))、遊戲機的控制器(例如Play Station4(註冊商標))等。亦即,可適用於被耳機所連接的各種之資訊處理裝置。
所謂網路,係為至少連接有2台裝置,從某一裝置對另一裝置可以傳達資訊的機制。透過網路而進行通訊的裝置,係可彼此為獨立的裝置,亦可為構成1台裝置的內部區塊。
又,所謂通訊,係無論是無線通訊及有線通訊、無線通訊皆可,也可是有線通訊混合之通訊,亦即,在某區間中進行無線通訊、在其他區間進行有線通訊者。甚至可以是,從某台裝置對其他裝置的通訊是以有線通訊來為之,從其他裝置對某台裝置的通訊是以無線通訊為之。
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意味著複數構成要素(裝置、模組(零件)等)的集合,所有構成要素是否位於同一框體內則在所不問。因此,被收納在個別的框體中,透過網路而連接的複數台裝置、及在1個框體中收納有複數模組的1台裝置,均為系統。
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本技術係亦可將1個機能透過網路而分擔給複數台裝置,採取共通進行處理的雲端運算之構成。
又,上述的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各步驟,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亦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
甚至,若1個步驟中含有複數處理的情況下,該1個步驟中所含之複數處理,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也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
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此處,電腦係包含:被組裝在專用硬體中的電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機能的例如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19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於電腦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921、ROM(Read Only Memory)922、RAM(Random Access Memory)923,係藉由匯流排924而被彼此連接。
在匯流排92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925。輸出入介面925上係連接有:輸入部926、輸出部927、記憶部928、通訊部929、及驅動機210。
輸入部926,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等所成。輸出部927係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記憶部928,係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929係 由網路介面等所成。驅動機930係驅動: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媒體931。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中,藉由CPU921而例如將記憶部928中所記憶之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925及匯流排924,而載入至RAM92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在電腦中,程式係藉由將例如套裝媒體等的可移除式媒體931裝著至驅動機930,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925,安裝至記憶部928。又,程式係可透過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以通訊部929接收之,安裝至記憶部928。除此以外,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922或記憶部928中。
此外,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係可為依照本說明書所說明之順序而在時間序列上進行處理的程式,也可平行地,或呼叫進行時等必要之時序上進行處理的程式。
<10.其他>
本技術係亦可視為如下之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生成部,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和 訊號演算部,係基於前記生成部所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2)如(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為,被前記機器亦即周邊機器所連接的主機終端。
(3)如(1)或(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中間參數係含有:基於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4)如(1)、(2)或(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接收前記機器中所被保持之前記中間參數,或是基於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而接收前記中間參數。
(5)如(1)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還接收,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
(6)如(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接收,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用來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
(7)如(1)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周邊機器係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8)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前記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基於已被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9)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參數供給部,係將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和收訊部,係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10)如(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為,被前記機器亦即主機終端所連接的周邊機器。
(11)如(9)或(10)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中間參數係含有:基於前記機器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12)如(9)、(10)或(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供給部,係將所保持的前記中間參數予以供給,或是將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予以供給。
(13)如(9)至(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還具備環境訊號供給部,其係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供給至前記機器。
(14)如(9)至(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環境訊號供給部,係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用來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予以供給。
(15)如(9)至(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周邊機器係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16)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自身之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51‧‧‧資訊處理系統
61‧‧‧耳機
62‧‧‧主機終端
71‧‧‧麥克風
72‧‧‧揚聲器
73‧‧‧加算器
74‧‧‧記憶部
81‧‧‧濾波器
82‧‧‧加算器
83‧‧‧功率放大器
93‧‧‧使用者

Claims (16)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生成部,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和訊號演算部,係基於前記生成部所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為,被前記機器亦即周邊機器所連接的主機終端。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中間參數係含有:基於前記資訊處理裝置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接收前記機器中所被保持之前記中間參數,或是基於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而接收前記中間參數。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還接收,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接收,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用來 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周邊機器係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8.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所定之機器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資訊處理裝置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時,根據前記中間參數而生成適合於前記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調整參數;基於已被生成之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
  9.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參數供給部,係將自身之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和收訊部,係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為,被前記機器亦即主機終端所連接的周邊機器。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中間參數係含有:基於前記機器的前記調整參數而將訊號進行演算的訊號演算部的傳達函數的有關參數、 和前記周邊機器之物理特性的有關參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參數供給部,係將所保持的前記中間參數予以供給,或是將對前記中間參數進行存取所必須之資訊予以供給。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資訊處理裝置係還具備環境訊號供給部,其係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被演算的表示環境之狀態的環境訊號,供給至前記機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環境訊號供給部,係將基於前記調整參數而用來減輕前記環境之狀態所致之影響所需之前記環境訊號,予以供給。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周邊機器係與前記主機終端透過多極插頭而進行多工資料通訊。
  16.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屬於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方法,其係將自身之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所固有之參數,且為複數機器所共通之格式的中間參數,供給至前記機器;將前記機器中基於從前記中間參數所生成之適合於前記機器的調整參數而被演算出來的演算訊號,從前記機器予以接收。
TW105107033A 2015-03-27 2016-03-08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TW2016387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7131A JP6402666B2 (ja) 2015-03-27 2015-03-27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情報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8768A true TW201638768A (zh) 2016-11-01

Family

ID=5700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033A TW201638768A (zh) 2015-03-27 2016-03-08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82672A1 (zh)
EP (1) EP3276981A4 (zh)
JP (1) JP6402666B2 (zh)
CN (1) CN107409254A (zh)
TW (1) TW201638768A (zh)
WO (1) WO20161583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943B (zh) * 2016-11-10 2022-06-21 日商福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活體資訊顯示裝置、活體資訊顯示控制裝置及活體資訊處理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477B (zh) * 2017-03-09 2018-09-01 元鼎音訊股份有限公司 聲音訊號偵測裝置
EP3644307A1 (en) * 2018-10-23 2020-04-29 AMS Sensors UK Limited Tuning method,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tuning system
CN112565959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广东思派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耳机降噪设计方法
CN113938652B (zh) * 2021-10-12 2022-07-26 深圳蓝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7094A (en) * 1989-04-07 1991-04-09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Multipulse excited pole-zero filtering approach for noise reduction
US8909712B2 (en) * 2003-11-25 2014-12-09 Sap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generic mobile synchronization framework
JP2009200902A (ja) * 2008-02-22 2009-09-03 Sony Corp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JP5071161B2 (ja) * 2008-03-04 2012-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フォン装置、信号処理方法、音響再生システム
WO2010129241A1 (en) * 2009-04-28 2010-11-11 Bose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anr filter and signal processing topology
DE102011104268A1 (de) * 2011-06-15 2012-12-20 Austriamicrosystems Ag Kopfhörer, Audiogerät, Audio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ignalübertragung
GB2506908B (en) * 2012-10-12 2015-01-21 Wolfson Microelectronics Plc Noise cancellation
CN105247887A (zh) * 2013-06-07 2016-01-13 索尼公司 输入装置和传送方法、主机装置和接收方法以及信号处理系统和收发方法
US9378723B2 (en) * 2013-08-22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configuration dat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943B (zh) * 2016-11-10 2022-06-21 日商福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活體資訊顯示裝置、活體資訊顯示控制裝置及活體資訊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6981A1 (en) 2018-01-31
JP2016187141A (ja) 2016-10-27
JP6402666B2 (ja) 2018-10-10
US20180082672A1 (en) 2018-03-22
WO2016158313A1 (ja) 2016-10-06
EP3276981A4 (en) 2018-11-14
CN107409254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023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speakers
TW201638768A (zh) 資訊處理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TW201513680A (zh) 輸入裝置及送訊方法、主機裝置及收訊方法、以及訊號處理系統及收送訊方法
US98982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modified audio signals
KR20080038586A (ko) 청력손실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오디오 볼륨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55042A (zh) 用于提供由声换能器再现的音频信号的装置、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972524A (zh) 再现音乐文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67512A (zh) 音乐数据获取方法、耳机、音箱以及音乐播放器
EP3700231A1 (en) Audio device and audio producing method
US8484026B2 (en) Portable audio control system and audio control device thereof
JP2004159037A (ja) 自動音響調整システム、音響調整装置、音響解析装置および音響解析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2516610A (ja) 人体通信を行う携帯用端末機及び聴音器、並びにそのためのデータ制御方法
EP2642770B1 (en) Audio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of
CN210403185U (zh) 一种k歌设备
CN109218875B (zh) 具定向交谈功能的智能型耳机装置个人化系统及使用方法
JP6952524B2 (ja) 録音機、録音方法及び録音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215344963U (zh) 一种音箱设备
TW201733365A (zh) 聲學調整系統及其使用之耳機裝置與聲學系統調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