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5865A - 調光方法 - Google Patents

調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5865A
TW201635865A TW104108681A TW104108681A TW201635865A TW 201635865 A TW201635865 A TW 201635865A TW 104108681 A TW104108681 A TW 104108681A TW 104108681 A TW104108681 A TW 104108681A TW 201635865 A TW201635865 A TW 2016358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roup
brightness
driving module
brightness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2680B (zh
Inventor
Ming-Fe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Hep Tech Co Ltd
Ming-Fe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p Tech Co Ltd, Ming-Feng Lin filed Critical Hep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108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3586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2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2680B/zh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調光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分別產生具有該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的亮光;以及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逐漸改變亮度值之亮光,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到達一閥值的亮光時,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產生具有同一校正值的亮光。

Description

調光方法
本發明係與調光方法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同時對複數個發光燈組進行亮度控制的調光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器設備的功能愈來愈多,以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為例,現今的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除了單純的控制啟閉外,更具備有調整亮度、色度的功能,因此,除了原本的電源迴路外,也會有額外的控制線路才能將控制訊號由壁面上的控制面板傳送到裝設於天花板上的發光二極體模組。
但是,若同時控制兩組以上的發光二極體模組時,且經過多次調整之後,每一組的發光二極體模組所發出的亮度或色度都會產生差異,而無法達到使用者所需要的亮度及色度。
是以,如何能在無須改變現有配線、現有燈具或裝置的狀況下,讓使用者每次在調整發光二極體模組時,都能調整到所需要的亮度及色度。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讓使用者每次在調光時,都能調整到所需要的亮度的調光方法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調光方法,其適用於一第一發光燈組及一第二發光燈組,其中,該第一 發光燈組受一第一驅動模組驅動而發出亮光,該第二發光燈組受一第二驅動模組驅動而發出亮光,該第一驅動模組儲存有一第一亮度值,該第二驅動模組儲存有一第二亮度值,該第一亮度值不同於該第二亮度值,該調光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分別產生具有該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的亮光;以及b、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逐漸改變亮度值之亮光,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到達一閥值的亮光時,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產生具有同一校正值的亮光。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將各該發光燈組同步調整至最大亮度值或最小亮度,可防止因多次調整各該發光燈組之亮光,而導致各該發光燈組亮度不一致之問題
100‧‧‧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
10‧‧‧波形控制模組
SW1‧‧‧波形控制開關
ZD1‧‧‧穩壓二極體
20‧‧‧第一驅動模組
22‧‧‧偵測電路
24‧‧‧可程式晶片
26‧‧‧電源轉換電路
30‧‧‧第二驅動模組
40‧‧‧第一發光燈組
50‧‧‧第二發光燈組
200‧‧‧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
PSW‧‧‧電源開關
300‧‧‧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
12‧‧‧第一波形控制模組
SW2‧‧‧波形控制開關
ZD2‧‧‧穩壓二極體
13‧‧‧第二波形控制模組
SW3‧‧‧波形控制開關
ZD3‧‧‧穩壓二極體
20’‧‧‧第一驅動模組
30’‧‧‧第二驅動模組
60‧‧‧第一發光燈組
62‧‧‧第一發光二極體
64‧‧‧第二發光二極體
70‧‧‧第二發光燈組
400‧‧‧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
14‧‧‧第一波形控制模組
15‧‧‧第二波形控制模組
SW5‧‧‧波形控制開關
16‧‧‧波形控制模組
SW6‧‧‧波形控制開關
R6‧‧‧電阻
17‧‧‧波形控制模組
SW7‧‧‧波形控制開關
D7‧‧‧穩壓二極體
R7‧‧‧電阻
S‧‧‧電源
S110‧‧‧全亮模式
S120‧‧‧記憶模式
S130‧‧‧全暗模式
S140‧‧‧亮度調整模式
S210‧‧‧全亮模式
S220‧‧‧記憶模式
S230‧‧‧亮度調整模式
圖1為第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調光方法流程圖。
圖3為第二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
圖4為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調光方法流程圖。
圖5為第三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
圖6為第四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
圖7為第五實施例之波形控制模組電路圖。
圖8為第六實施例之波形控制模組電路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後。請參閱圖1,為第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
該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100包括一波形控制模組10、一第一驅動模組20、一第一發光燈組40、一第二驅動模組30以及一第二發光燈組50。
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係裝設於建築物之壁面或天花板(圖未示),且分別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圖未示)用以持續接收電訊號以使該些發光二極體提供使用者照明。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可產生其額定功率下最大亮度值以下之亮光,且會依據所接收之電訊號的大小或時脈的差異,而對應調整其產生之亮光的亮度。
該波形控制模組10係裝設於建築物之壁面上,該波形控制模組10包括一穩壓二極體ZD1並聯一波形控制開關SW1。該波形控制開關SW1為常閉式的按鈕開關(button switch)。該波形控制開關SW1在使用者按壓時呈開路狀態。該穩壓二極體ZD1之一第一端電性連接一電源S(即市電)。該穩壓二極體ZD1之一第二端電性連接該驅動模組。該穩壓二極體ZD1之第一端為陽極,第二端為陰極。當該波形控制開關SW1截止(呈開路)時,因為穩壓二極體ZD1的逆向崩潰電壓的壓降影響,造成其中一半波之峰值電壓的降低,則會被判定為輸出變形波形。
該波形控制開關SW1用以受控制地短按及長按。短按是指將該波形控制開關SW1截止後,於1.2秒以內再快速地導通,以結束輸出該變形波形。長按是指將該波形控制開關SW1截止後超過1.2秒。
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該第二驅動模組30則可 分別與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整合,而一同裝設於建築物之壁面或天花板。該第一驅動模組20與該第二驅動模組30分別包含有一偵測電路22、一可程式晶片24以及一電源轉換電路26。以該第一驅動模組20為例,該電源轉換電路26電性連接該波形控制模組10及該第一發光燈組40,並透過該波形控制模組10與該電源S電性連接,用以接收該電源S之電能並轉換成電訊號,供予該第一發光燈組40,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40產生亮光。同樣的,該第二驅動模組30驅動該第二發光燈組40而產生亮光。於本實施例中,該電源轉換電路26係以脈衝寬度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電路為基礎進行設計,並透過脈衝寬度調變之方式來調整供予各該發光燈組之電訊號時脈寬度。當然在實際實施上,該電源轉換電路26亦可為調整電訊號大小或其他調整電訊號之電路設計。
該偵測電路22電性連接該波形控制模組10與可程式晶片24,用以偵測該波形控制模組10輸出該變形波形的時間,以判斷使用者短按或長按該波形控制開關SW1,並將偵測結果傳遞予該可程式晶片24。而該可程式晶片24則電性連接該電源轉換電路26,且儲存有一全亮模式、一全暗模式、一記憶模式以及一亮度調整模式。該可程式晶片24以其中一種模式控制該電源轉換電路26輸出之電訊號,藉以驅動各該發光燈組產生不同程度的亮光,並利用該偵測電路22偵測變形波形的時間做為模式切換之依據。其中,該第一驅動模組20之可程式晶片24內預先儲存一第一亮度值,該第二驅動模組30之可程式晶片24內預先儲存一第二亮度值,該第一亮度值不同於該第二亮度值。
圖2為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調光方法流程圖。
全亮模式S110之動作為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產生具有最大亮度值的亮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可程式晶片24處於全暗模式S130時,短按該波形控制開關SW1,該可程式晶片24則能由全暗模式S130進入全亮模式S110。
記憶模式S120之動作為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分別產生該可程式晶片24內所儲存之該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的亮光,若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未被其他亮度值覆蓋,則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則分別產生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之亮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於全亮模式S110時,短按該波形控制開關SW1,該可程式晶片24則由全亮模式S110進入記憶模式S120。
全暗模式S130之動作為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不產生任何亮光。在發明實施例中,於記憶模式S120時,短按該波形控制開關SW1,該可程式晶片24則能由記憶模式S120進入全暗模式S130。
亮度調整模式S140之動作為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逐漸改變亮光之亮度,直到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之亮光到達一閥值的亮光時,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該第二驅動模組30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產生具有同一校正值的亮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閥值與該校正值為相同的亮度值,且該閥值與該校正值為一最大亮度值或一最小亮度值。即為當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之亮光分別由第一亮度值及第二亮度值到達最大亮度值時,保持該最大亮度值之亮光;或者由第一亮度值及第二亮度值到達最小亮度值時,保持該最小亮度值之亮光。
在另一實施例中,亮度調整模式S140之動作為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的亮光在該最大亮度值及在該最小亮度值之間來回一預定次數,較佳地,該預定次數五次,即為,以漸亮至最大亮度值後,再漸暗至最小亮度值的次數為五次。之後,在到達該閥值(本發明為最大亮度值或該最小亮度值)時,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保持該校正值(本發明為該最大亮度值或該最小亮度值)之亮光。設定為五次的目的,是讓使用者可以有多次的機會可以選擇所要亮度值。避免次數過多或持續循環時,造成該第一、第二發光燈組40及50的亮度不同步。
在發明實施例中,當長按該波形控制開關SW1時,該可程式晶片24則能從任何一模式(即全亮模式S110、全暗模式S130或記憶模式S120)中進入亮度調整模式S140,以調整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之亮度值。當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在到達該最大亮度值及該最小亮度值之其中一者的亮光之前,導通該波形控制開關SW1,以停止改變亮度值之亮光。在導通該波形控制開關SW1的同時,各該可程式晶片24分別記錄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當下所產生之亮光的第三亮度值及第四亮度值,並將記錄之第三亮度值及第四亮度值取代原先儲存之第一亮度值及第二亮度值。之後,各該可程式晶片24則進入記憶模式S120,並控制各該電源轉換電路26輸出之電訊號,藉以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產生第三亮度值之亮光(即新的第一亮度值),以及第二發光燈組產生第四亮度值之亮光(即新的第二亮度值)。若是在該第一及第二發光燈組40及50同時發出校正值(即最大亮度值或最小亮度值)之亮光後才分別產生該第三及第四亮度值之亮光時,該第三亮度值等於第四亮度值。
本發明藉由亮度調整模式S140,將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同步調整至最大亮度值或最小亮度,可防止因多次調整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之亮光,而導致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的亮度不一致之問題。此外,藉由亮度調整模式S140,可方便使用者調整所需要的亮度。
請參閱圖3,為第二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第二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200與第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100的差異在於,第二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200使用一電源開關PSW取代該波形控制模組。該電源開關PSW為切換開關,用以於該預定時間內受控制地閉啟以輸出一脈衝訊號。於本實施例中,所設定之預定時間為1.2秒,即為,當使用者將該電源開關PSW截斷後,於1.2秒以內再快速地導通而造成所通過電能之波形的改變,則會被判定為輸出脈衝訊號。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該第二驅動模組30之偵測電路22,則以偵測該電源開關PSW是否被快速地閉啟而輸出該脈衝訊號。此外,第二實施例的可程式晶片儲存有該全亮模式、該記憶模式以及該亮度調整模式,且各該模式之動作與第一實施例所述之動作相同,而不再贅述,以下將說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的該可程式晶片如何進入各該模式。請同時參閱圖4。
全亮模式S210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電源開關PSW經過長時間的截止,使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處於無亮光的狀態,之後才導通該電源開關PSW並超過1.2秒後,該可程式晶片進入全亮模式S210,使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產生具有最大亮度值的亮光。
記憶模式S220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該可程式晶片處於全亮模式S210,並在1.2秒內快速的閉啟該電源開關PSW,以輸出一脈衝訊號時,該可程式晶片則由全亮模式S210進入記憶模式S220,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分別產生具有該第一亮度值及第二亮度值的亮光。
亮度調整模式S230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該可程式晶片處於記憶模式S220時,並在1.2秒內快速的閉啟該電源開關PSW,以輸出一脈衝訊號時,該可程式晶片則由全亮模式S210進入亮度調整模式S230,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50之動作與上述圖2中步驟S140相同,在此而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5,為第三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第三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300與第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100系統的差異在於,第三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300使用兩組波形控制模組,分別為一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2串連一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3,以及該第一發光燈組60及該第二發光燈組70分別具有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62及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64。
當各別按壓該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2及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3的波形控制開關SW2及SW3時,所輸出的變形波形各不相同,即各該穩壓二極體ZD2及ZD3的逆向偏壓不同,而在其中一半波(本實施例為負半波)產生不同峰值電壓的變形波形。第一驅動模組20’及第二驅動模組30’則依據不同峰值電壓的變形波形,判斷使用者按壓該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2或該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3的波形控制開關SW2及SW3,以及判斷使用者為短按或長按各該波形控制開關SW2及SW3。
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62之光色不同於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64之光色。舉例來說,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62之光色為冷光色系(如白光、藍光等),而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64之光色為暖光色系(如黃光、紅光等)。
此外,第三實施例的可程式晶片除了儲存有該全亮模式、該全暗模式、該記憶模式以及該亮度調整模式之外,還儲存有一色度調整模式。
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第二驅動模組30’依據該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2的按壓情況而進行的該全亮模式、該全暗模式、該記憶模式及該亮度調整模式之切換,與圖2中所揭示之內容相同,而不再贅述。而不同的地方在於,當該可程式晶片在記憶模式的情況下,長按該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3之波形控制開關SW3,使可程式晶片儲存進入色度調整模式,而改變第一發光燈組60及第二發光燈組70中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64之亮度比例,直至導通該波形控制開關SW3時(即使用者想要使用當下之亮度比例而放開該波形控制開關SW3時),記錄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64當下之亮度比例,並繼續驅動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64產生具有新的亮度比例的亮光。而所述之亮度比例對該第一發光燈組60而言是指,該第一發光燈組60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64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占當下該第一發光燈組60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之比例值,以及對該第二發光燈組70而言是指,該第二發光燈組70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64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占當下該第二發光燈組70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之比例值,例如,第一驅動模組20’內所儲存之亮度值為第一亮度值時,亮度比例為第一發光燈組 60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64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占該第一亮度值之比例值;第二驅動模組30’內所儲存之亮度值為第二亮度值時,亮度比例為第二發光燈組70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62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64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占該第二亮度值之比例值。
請參閱圖6,為第四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方塊圖。第四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400與第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100的差異在於,第四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400使用兩組波形控制模組,分別由一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4串連一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5。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4及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5所輸出的變形波形各不相同,即各該穩壓二極體ZD4及ZD5造成的負半波之峰值電壓不同,其中該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5之波形控制開關SW5為切換開關,且平常為導通狀態。此外,第四實施例的可程式晶片除了儲存有全亮模式、全暗模式、記憶模式以及亮度調整模式之外,還儲存有一漸暗模式。
該可程式晶片依據該第一波形控制模組14的按壓情況而進行的該全亮模式、該全暗模式、該記憶模式及該亮度調整模式之切換,其切換動作與圖2中所揭示之內容相同,而不再贅述。而不同的地方在於,當該第二波形控制模組15之波形控制開關SW5由導通狀態切換為截止狀態,而輸出變形波形時,該可程式晶片則進入漸暗模式,該漸暗模式之動作為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該第二驅動模組20,使第一發光燈組40及第二發光燈組50在一設定時間內由具有亮光之狀態逐漸改變為無亮光之狀態,該設定時間可依第一發光燈組40及第二發光燈組50所裝設區域之空間大小而定,在小空間時,可為5~30秒不等,使人員有足夠亮度及時間下離開所裝設區域。應用於體育館、博物館或音樂 廳等大型室內空間在關燈時,該設定時間更可長達數分鐘,以避免人員尚未離開時,因光線不足而造成的問題。
在該漸暗模式中,第一發光燈組40及第二發光燈組50之亮光在逐漸變暗過程中,將該第二形波控制模組15之波形控制開關SW5由截止狀態切換為導通狀態時,該第一發光燈組40及第二發光燈組50則保持當下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
圖7及圖8所示分別為第五與第六較佳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波形控制模組16及17,該二波形控制模組16及17可應用於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
圖7所揭示的波形控制模組16包括有一波形控制開關SW6並聯一電阻R6。當該波形控制開關SW6截止時,由電源發出的波形會經由電阻R6,因電阻R6之壓降使該波形控制模組17輸出電能之正半週與負半週的峰值電壓減少而形成變形波形。圖7所揭示的波形控制模組17,除了能有效的將電源發出的波形改變成變形波形之外,其變形波形也還能維持平均電壓值為零的正弦波,可方便驅動模組對變形波形進行信號處理。
圖8所揭示的波形控制模組17與圖7所示的波形控制模組16之差異在於,圖8的波形控制模組17還包括一PN接面二極體D7。該PN接面二極體D7並聯該波形控制開關SW7,且該PN接面二極體D7之一第一端電性連接該電源,該第一端為陽極。該PN接面二極體D7之一第二端電性連接該驅動模組,該第二端為陰極。
該波形控制開關SW7截止時,由電源發出之正弦波的正半週會經由PN接面二極體D7傳送至該第一驅動模組20及第二驅動模組30。該電源發出之正弦波的負半週,則會經由電阻R7傳送至該驅動模組。由PN接面二極 體D7及該電阻R7而傳送至第一驅動模組20及第二驅動模組30的波形即為變形波形。第四實施例的設計能有效的將電源發出的正弦波改變成變形波形之外,變形波形的正半週是由通過PN接面二極體D7而形成,因此比較不會有能源的損失,可提供較大的電能給第一驅動模組20及第二驅動模組30。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S110‧‧‧全亮模式
S120‧‧‧記憶模式
S130‧‧‧全暗模式
S140‧‧‧亮度調整模式

Claims (13)

  1. 一種調光方法,係應用於一第一發光燈組及一第二發光燈組,其中,該第一發光燈組受一第一驅動模組驅動而發出亮光,該第二發光燈組受一第二驅動模組驅動而發出亮光,該第一驅動模組儲存有一第一亮度值,該第二驅動模組儲存有一第二亮度值,該第一亮度值不同於該第二亮度值,該調光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分別產生具有該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亮度值的亮光;以及b、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逐漸改變亮度值之亮光,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到達一閥值的亮光時,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產生具有同一校正值的亮光。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閥值與該校正值為相同的亮度值,且該閥值與該校正值為一最大亮度值或一最小亮度值。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於步驟b中包含,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在到達該閥值的亮光之前,停止改變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記錄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當下所產生之亮度值並取代該第一驅 動模組所儲存的第一亮度值及該第二驅動模組所儲存的第二亮度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步驟b中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往一最小亮度值變化時,停止改變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記錄各該發光燈組當下所產生之亮度值後,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由當下所產生之亮度值之亮光往一最大亮度值之亮光變化。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步驟b中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往一最大亮度值變化時,停止改變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之亮光,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記錄各該發光燈組當下所產生之亮度值後,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由當下所產生之亮度值之亮光往一最小亮度值之亮光變化。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分別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且各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之光色不同於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光色,該調光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改變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中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亮度比例,而所述之亮度比例是指該第一發光燈組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占當下該第一發光燈組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之比例值,以及該第二發光燈組中該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二發光二極體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 值占當下該第二發光燈組所產生之亮光的亮度值之比例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於步驟b中,當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的亮光在一最大亮度值及在一最小亮度值之間來回一預定次數後,並在到達該閥值的亮光時,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產生具有該校正值的亮光。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預定次數為五次。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更包下列步驟:驅動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使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在一設定時間內,由該具有亮光之狀態逐漸改變為無亮光之狀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於步驟b中,藉由該第一驅動模組及該第二驅動模組接收一波形控制模組的一變形波形以分別驅動該第一發光燈組及該第二發光燈組產生逐漸改變亮度值之亮光,其中該波形控制模組包括有一波形控制開關,當該波形控制開關截止時,該波形控制模組輸出該變形波形,該波形控制模組電性連接一電源,該變形波形其中至少一半波的峰值電壓低於該電源對應之半波的峰值電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波形控制模組包括有一穩壓二極體並聯該波形控制開關。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波形控制模組包括有一電阻並聯該波形控制開關。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調光方法,其中該波形控制模組包括有一PN接面二極體並聯該波形控制開關。
TW104108681A 2015-03-18 2015-03-18 調光方法 TW2016358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8681A TW201635865A (zh) 2015-03-18 2015-03-18 調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8681A TW201635865A (zh) 2015-03-18 2015-03-18 調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865A true TW201635865A (zh) 2016-10-01
TWI562680B TWI562680B (zh) 2016-12-11

Family

ID=57847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681A TW201635865A (zh) 2015-03-18 2015-03-18 調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358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98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曾胜克 发光弹簧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8406A1 (de) * 2010-02-12 2011-08-18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81543 LED-Leuch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ED-Leuchtvorrichtung
TWI504310B (zh) * 2013-02-07 2015-10-11 Hep Tech Co Ltd Dimm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ing system and its driv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WM471729U (zh) * 2013-04-19 2014-02-01 Hep Tech Co Ltd 照明系統及其相位訊號傳送裝置
EP2797386B1 (en) * 2013-04-23 2018-06-13 Nxp B.V. A dimmable LED lighting circuit, a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dimmable LED lighting circu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2982A (zh) * 2018-02-09 2019-08-16 曾胜克 发光弹簧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2680B (zh)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3480B2 (en) Two-level LED security light with motion sensor
JP5003850B1 (ja) Led照明器、及びled照明システム
EP2277359B1 (en) Dim range enhancement for led driver connected to phase-cut dimmer
JP4944658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用駆動回路
US20160157319A1 (en) Current Splitter For LED Lighting System
JP4974951B2 (ja) Led調光照明システム
US9516717B2 (en) Dimmable LED illuminating system, driver of the illumina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illuminating system
US201302218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an led string
US9992829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upling a lighting module to a constant current DC driver
US1138879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olor temperature and brightness of LED lighting using two wires
JP6588432B2 (ja) 多光源照明ユニットの照明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05681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lighting modu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ED groups
JP2014532274A (ja) 固体照明装置の調光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201728227A (zh) 調光模組以及固態光源裝置
TWI392399B (zh) 用於一發光二極體之調光裝置及其相關調光方法與發光裝置
WO2014121660A1 (zh) 可调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及其驱动装置与驱动方法
US9668326B2 (en) Light fixture with multiple dimming capabilities
TW201318476A (zh) 可連續調光的交流led裝置
TWI446837B (zh) 氣體放電燈及半導體光源之結合操作的操作裝置及方法
CN103162157A (zh) 一种自适应环境照度的灯具
WO2015051592A1 (zh) 多灯具的控制方法
TW201635865A (zh) 調光方法
KR20170058097A (ko) 발광부 색온도 통합 제어 회로
JP2013073827A (ja) 照明機器の制御装置
JP6965135B2 (ja) Led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