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1951A -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1951A
TW201631951A TW104141795A TW104141795A TW201631951A TW 201631951 A TW201631951 A TW 201631951A TW 104141795 A TW104141795 A TW 104141795A TW 104141795 A TW104141795 A TW 104141795A TW 201631951 A TW201631951 A TW 2016319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lens
image
modul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志田光司
田中信也
Original Assignee
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1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9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50Control of the SSIS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8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de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Abstract

就先前之照相機而言,相機廠商須盡數製作包含控制透鏡群及感測器之控制程式在內之照相機全體之控制程式,故有製品開發步驟數增多之問題。 根據一實施形態,透鏡模組系統係為:其透鏡模組包含透鏡群、攝像元件、及模組控制部,且輸出表示自攝像元件拍攝之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模組控制部係基於圖像特徵資訊而控制構成透鏡群之零件。

Description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模組系統及透明模組之控制方法,例如關於具有自動調焦功能之透鏡模組系統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近年來,監視照相機等用於拍攝動態圖像之照相機之需求逐漸增加。此種照相機必須對被攝體持續進行對焦(brand punt)。尤其是動態圖像用之照相機,更須使透鏡位置持續追蹤持續移動之被攝體。自透鏡之追蹤控制而言,必須依每種透鏡之種類對控制軟體實施精密調整。因此,每導入新的攝像元件(感測器)及透鏡時,便必須進行相應之控制軟體之發開。此處,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相機系統之一例。
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具有:攝影光學系統;焦點控制機構,其基於由上述攝影光學系統形成之圖像之對比度,使攝影光學系統之至少一部分透鏡移動;及移動量修正機構,其對應轉換器光學系統對攝影光學系統之安裝,修正焦點控制機構所輸出之至少一部分之透鏡移動量。該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攝像裝置進而具有包含移動量修正機構之照相機/AF微電腦(micro)。又,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攝像裝置係利用該微電腦進行包含自動調焦之相機系統之整體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32234號公報
然而,包含透鏡及感測器之控制軟體之控制軟體必須對應感測器或透鏡之特性予以設計,所需步驟數繁多。所開發之製品數越多,則控制軟體之開發步驟數之多冗便越成為掣肘。其他課題與新穎之特徵可自本說明書之技術及附加圖式予以明瞭。
根據一實施形態,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控制方法係為:透鏡模組包含透鏡群、攝像元件、模組控制部,且輸出表示自攝像元件拍攝之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模組控制部基於圖像特徵資訊而控制構成透鏡群之零件。
根據一實施形態,可以包含關於透鏡群之控制及感測器之控制程式之狀態提供透鏡模組。
1~4‧‧‧照相機系統
10‧‧‧透鏡模組
11‧‧‧變焦透鏡
12‧‧‧光闌機構
13‧‧‧固定透鏡
14‧‧‧焦點透鏡
15‧‧‧感測器
16‧‧‧變焦致動器
17‧‧‧焦點致動器
18‧‧‧模組控制MCU
20‧‧‧相機本體
21‧‧‧信號處理電路
22‧‧‧系統控制MCU
31‧‧‧監視器
32‧‧‧記憶裝置
41‧‧‧像素區域
42‧‧‧類比數位轉換器
43‧‧‧主匯流排電路
44‧‧‧直方圖檢測器
44a‧‧‧輝度判定電路
44b‧‧‧輝度資料計數器
44c‧‧‧輝度儲存暫存器
45‧‧‧解析度檢測器
45a‧‧‧高通濾波器
45b‧‧‧資料累計電路
45c‧‧‧解析度資料儲存暫存器
46‧‧‧狀態顯示脈衝生成部
47‧‧‧缺陷位置檢測電路
48‧‧‧缺陷修正電路
50‧‧‧透鏡模組
51‧‧‧感測器
52‧‧‧模組控制MCU
60‧‧‧相機本體
61‧‧‧乙太網路控制器
62‧‧‧系統控制MCU
70‧‧‧透鏡模組
71‧‧‧感測器
72‧‧‧模組控制MCU
73‧‧‧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
DCD‧‧‧顏色空間資訊
DCI‧‧‧圖像特徵資訊
Dimg‧‧‧圖像資料
Do‧‧‧圖像資訊
L1‧‧‧輝度範圍
L2‧‧‧輝度範圍
PED‧‧‧像素缺陷資訊
SDC‧‧‧光闌控制信號
SFC‧‧‧焦點控制信號
SIC‧‧‧顏色空間控制信號
SMC‧‧‧模組控制信號
SSC‧‧‧感測器控制信號
STA‧‧‧模組狀態響應
STP‧‧‧狀態顯示脈衝
SZC‧‧‧變焦控制信號
圖1係包含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之相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2係實施形態1之攝像元件之方塊圖。
圖3係說明實施形態1之模組控制MCU與系統控制MCU之間之連接之圖。
圖4係說明實施形態1之相機系統之啟動至結束之動作之時序圖。
圖5係說明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之解析度資訊之曲線圖。
圖6係說明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之增益曲線(gain curve)之曲線圖。
圖7係說明實施形態1之相機系統之常規動作中之動作之時序圖。
圖8係包含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之相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9係實施形態2之攝像元件之方塊圖。
圖10係說明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之自入射光至輸出圖像資訊為止之信號之流程之圖。
圖11係說明設定於實施形態2之攝像元件內之攝像區域之線的圖。
圖12係說明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之動作之時序流程圖。
圖13係包含實施形態3之透鏡模組之相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14係比較實施形態3之相機系統之動作與比較例之相機系統之動作之流程圖。
圖15係比較實施形態3之相機系統之動作與比較例之相機系統之動作之時序圖。
圖16係包含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之相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17係實施形態4之攝像元件之方塊圖。
圖18係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取得像素缺陷資訊之方法之流程圖。
圖19係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用於將像素缺陷資訊反映至系統之方法之流程圖。
實施形態1
為著說明之明確化,以下之記載及圖式被適當省略及簡略化。又,作為進行各種處理之功能區塊而記載於圖式中之各要件係硬體方面可由CPU、記憶體及其他電路構成,軟體方面可由下載至記憶體之程式等實現。因此,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般,該等功能區塊係可僅由硬體、軟體或該等之組合以各種形式實現但卻並非限定於任一者。再者,於各圖式中,對相同之要件附加相同之符號,並根據必要 省略重複說明。
又,上述程式可使用各種類型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儲存,並供給至電腦。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包含各種類型之具實體形式之記錄媒體(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之例係磁性記錄媒體(例如可撓性磁碟、磁帶、硬碟驅動器)、磁光記錄媒體(例如磁光碟)、CD-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CD-R、CD-R/W、半導體記憶體(例如Mask ROM(光罩式唯讀記憶體,Mask-Read Only Memory)、P-ROM(P-Read Only Memory,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EP-Read Only Memory,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flash ROM(快閃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又,程式可藉由各種類型之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而供給至電腦。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之例包含電信號、光信號及電磁波。暫時性電腦可讀取媒體可經電線及光纖等有線通信路徑或無線通信路徑將程式供給至電腦。
圖1中表示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方塊圖。圖1所示之照相機系統1係包含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10者。如圖1所示,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具有透鏡模組10及相機本體20。又,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透鏡系統1進而具有監視器31與記憶裝置32中之至少一者。
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由透鏡模組10生成圖像資訊Do,而該圖像資訊Do包含動態圖像。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由照相機本體20取得由透鏡模組10拍攝之圖像資訊Do,照相機本體20對圖像資訊Do實施圖像處理,並輸出圖像資料Dimg。又,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將圖像資料Dimg映現於監視器1,並保存於記憶裝置32。此處,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特徵之一在於,透鏡模組10進行自動調焦處理及自動露出控制之具體處理,而在照相機本體20側不進行 自動調焦處理及自動露出控制之具體處理。即,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並未於照相機本體20側搭載與自動調焦處理及自動露出控制相關之控制程式。再者,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亦可採用僅進行自動調焦處理與自動露出控制中之任一個處理作為透鏡模組10之處理之構成。以下,對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具體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詳細說明。
透鏡模組10包含透鏡群、攝像元件(例如,感測器15)、模組控制部(例如,模組控制MCU18)。此處,透鏡群具有變焦透鏡11、光闌機構12、固定透鏡13、及焦點透鏡14。又,變焦透鏡11具有驅動變焦透鏡11之變焦致動器16、及驅動焦點透鏡14之焦點致動器17。又,透鏡群係藉由利用各種致動器使透鏡移動而變更焦點,且藉由使光闌機構12動作而變更入射光量。
變焦致動器16使變焦透鏡11移動而變更變焦倍率。變焦致動器16係基於模組控制MCU18所輸出之變焦控制信號SZC使變焦透鏡11移動。焦點致動器17使焦點透鏡14移動而變更由感測器15拍攝之圖像之焦點。焦點致動器17係基於模組控制MCU18所輸出之焦點控制信號SFC使聚焦透鏡14移動。光闌機構12調節經由透鏡群而到達至感測器15之入射光之光量。光闌機構12藉由模組控制MCU18所輸出之光闌控制信號SDC調節光闌量。
感測器15例如具有光二極體等受光元件,將自該受光元件獲得之受光像素資訊轉換為數位值而輸出圖像資訊Do。又,感測器15解析感測器15所輸出之圖像資訊Do,輸出表示圖像資訊Do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DCI。該圖像特徵資訊DCI包含圖像資訊Do之解析度資訊及輝度分佈資訊(例如直方圖資料)。再者,所謂解析度資訊,係指表示圖像資訊Do之邊緣之銳利度(sharpness)之資訊。進而,感測器15係基於自模組控制MCU18賦予之感測器控制信號SSC,進行圖像資訊 Do之每個像素之增益控制、圖像資訊Do之曝光控制及圖像資訊Do之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控制。關於感測器15之細節,將於下文敍述。
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自感測器15輸出之圖像特徵資訊DCI,控制透鏡群之焦點與感測器15之露出設定(例如,曝光設定及增益設定)中之至少任一者。更具體而言,模組控制MCU18係藉由將焦點控制信號SFC輸出至焦點致動器17而控制透鏡群之焦點。模組控制MCU18將光闌控制信號SDC輸出至光闌機構12而調節光闌機構12之光闌量。進而,模組控制MCU18係藉由將變焦控制信號SZC輸出至變焦致動器16而控制透鏡群之變焦倍率。
此處,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由系統控制部(例如,系統控制MCU22)指定變焦倍率之變焦設定值,而變更透鏡群之倍率,且控制變更後之倍率之焦點;系統控制部係與模組控制MUC18分開設置,且基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而控制照相機系統全體。又,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自系統控制MCU22賦予之露出控制值控制感測器15之曝光設定及增益設定。又,模組控制MCU18可於進行露出控制時控制光闌機構12,調節經由透鏡群入射至感測器15之光量。模組控制MCU18具有儲存用於控制變焦、焦點及露出之控制程式之控制軟體記憶部。模組控制MCU18基於儲存於該控制軟體記憶部之控制軟體,進行變焦、焦點及露出之控制。
更具體而言,模組控制MCU18對應自系統控制MCU22接收變焦設定值,而算出變焦致動器16決定變焦透鏡11之移動後之位置之變焦透鏡控制值。此時,自透鏡模組10而言,隨著變焦倍率之變更,亦必須變更焦點。因此,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自感測器15獲得之圖像特徵資訊DCI中中所含之解析度資訊,控制焦點致動器17,且得當地控制感測器15所輸出之圖像資訊Do之焦點。如此自動調對焦點之處 理係自動調焦控制。該自動調焦控制係模組控制MCU18一面使透鏡群中所含之透鏡移動,一面尋找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透鏡位置,將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透鏡位置作為合焦位置而設定透鏡之位置。
又,模組控制MCU18係於自系統控制MCU22接收到指示露出設定之露出控制值之情形時,以使自感測器15輸出之圖像特徵資訊DCI中所含之直方圖資料與露出控制值一致之方式,控制感測器15之曝光設定及增益設定。此時,模組控制MCU18根據自系統控制MCU22接收之露出控制值與直方圖資料之差分,算出變更感測器15之曝光設定及增益設定之控制值。又,模組控制MCU18亦可可於變更露出時算出光闌機構12之控制值。
又,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自系統控制MUC22賦予之開機重設(power-on reset,PoR)命令進行透鏡模組系統之初始化,基於自系統控制MCU22賦予之關機命令進行透鏡模組系統之結束處理。
模組控制MCU18具有模組狀態記憶部與控制軟體記憶體。模組控制MCU18將表示透鏡模組10之透鏡位置、動作狀態等之動作狀況之狀態值儲存於模組狀態記憶部,並對來自系統控制MCU22之請求做出響應,而將所儲存之狀態值輸出至系統控制MCU22。模組控制MCU18將用於控制透鏡模組10之控制軟體儲存至控制軟體記憶部。該控制軟體係用於基於自系統控制MCU22賦予之指示進行控制透鏡群或感測器15之情形時之控制值之算出、及用於進行基於所算出之控制值之具體之控制處理者。
接著,對照相機本體20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照相機本體20具有信號處理電路21、系統控制部(例如系統控制MCU22)。
信號處理電路21係對自透鏡模組10接收之圖像資訊Do實施圖像修正等圖像處理,而輸出圖像資料Dimg。信號處理電路21解析所接收之圖像資訊Do而輸出顏色空間資訊DCD(color space data)。顏色空 間資訊DCD例如包含圖像資料Do之輝度資訊及顏色資訊。
系統控制MCU22係基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控制整個照相機系統。例如,系統控制MCU22基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將指示變更變焦倍率之變焦設定值輸出至模組控制MCU18。又,系統控制MCU22係基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而輸出調整圖像資料Dimg之輝度或顏色之顏色空間控制信號SIC。再者,系統控制MCU22係基於自信號處理電路21取得之顏色空間資訊DCD與自使用者賦予之資訊之差分而生成顏色空間控制信號SIC。
又,系統控制MCU22控制照相機系統1之啟動處理、結束處理、所取得之圖像之種類變更、變焦倍率之變更等整個照相機系統的動作。然而,自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而言,系統控制MCU22僅對透鏡模組10進行關於變焦倍率之變更及露出控制之指示,而並未進行自動調焦處理或制動露出控制等具體之運算。
再者,系統控制MCU22係藉由對模組控制MCU18輸出模組控制信號SMC而傳達各種命令,並將對所賦予之命令之響應作為模組狀態響應STA接收。
接著,對感測器15之具體之構成進行詳細說明。此處,圖2中表示實施形態1之感測器15之方塊圖。如圖2所示,實施形態1之感測器15具有像素區域41、類比數位轉換器42、主匯流排電路43、直方圖生成部(例如,直方圖檢測器44)、解析度資訊生成部(例如,解析度檢測器45)。
圖像區域41係輸出對應經由可變更焦點及露出之透鏡群入射之光之光量所生成之受光像素資訊的感測部。於該像素區域41中,光二極體配置成格狀。又,於像素區域41中,配置成格狀之光二極體之每列包含讀取受光像素資訊之讀取電路。類比數位轉換器42將受光像素資訊轉換為數位值而生成圖像資訊。
主匯流排電路43係將圖像資訊輸出至外部之電路,該主匯流排電路43包含增益控制電路及閂鎖電路等複數個電路。主匯流排電路43中所含之增益控制電路係基於來自外部之指示,對應上述圖像資訊之像素輝度,就每個像素進行使輝度分解能變化之增益控制。閂鎖電路係為使圖像資訊之輸出時序配合時脈時序而暫時保持圖像資訊者。
於感測器15中,由直方圖檢測器44及解析度檢測器45構成圖像解析部。圖像解析部解析類比數位轉換器42所輸出之圖像資訊,輸出表示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
直方圖檢測器44生成圖像資訊之直方圖資料。直方圖檢測器44具有輝度判定電路44a、輝度資料計數器44b、及直方圖儲存暫存器44c。輝度判定電路44a係對於圖像資訊中所含之像素之輝度,就每個像素進行判定。輝度資料計數器44b係對於經輝度判定電路44a進行輝度判定後之像素,就每個輝度進行計數並生成直方圖資料。直方圖儲存暫存器44c儲存直方圖資料。
解析度檢測器45生成表示圖像資訊之邊緣之清晰度之解析度資訊。解析度檢測器45具有高通濾波器(High-pass filter)45a、資料累計電路45b、及解析度資料儲存暫存器45c。高通濾波器45a抽出圖像資訊中成為邊緣之部分之像素。資料累計電路45b累計由高通濾波器抽出之像素之數量。解析度資料儲存暫存器45c儲存由資料累計電路累計之像素數量。
接著,就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動作進行說明。於說明照相機系統1之動作時,首先,就系統控制MCU22與模組控制MCU18之間之命令及資料之發送/接收方法進行說明。此處,圖3中表示實施形態1之模組控制MCU與系統控制MCU之間之連接之圖。
如圖3所示,系統控制MCU22與模組控制MCU18係藉由串列信號進行命令及資料之發送/接收。具體而言,系統控制MCU22對模組控 制MCU18同時發送成為同步信號之時脈與資料。該資料成為命令。又,系統控制MCU22輸出命令啟動信號。於該命令啟動信號表示啟動狀態(例如高位準)時,模組控制MCU18進行命令之接收。又,模組控制MCU18係於自系統控制MCU22所接收之命令為要求應答之命令時,將儲存於內部之模組狀態記憶部之狀態值,作為暫存器輸出而輸出至系統控制MCU22。再者,雖上述之例已就使用時脈、資料、啟動之3種信號作為串列信號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使用以I2C匯流排為代表之2線信號之通信亦為同樣之情形。
接著,就照相機系統1之具體之動作進行說明。此處,圖4中表示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啟動至結束之動作之流程。如圖4所示,若啟動系統,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首先便會重設系統控制MCU22(例如開機重設)。隨著系統控制MCU22之開機重設,自系統控制MCU22對模組控制MCU18發送開機重設命令。而後,模組控制MCU18根據所接收之開機重設命令實施重設動作(例如,開機重設)。模組控制MCU18所進行之開機重設處理中,亦進行針對感測器15與透鏡群之初始化處理。針對感測器15之初始化處理係進行動作時序之初始化、各種設定值之初始化。又,針對透鏡群之初始化係使各透鏡之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此時,模組控制MCU18將現時之狀況依次儲存至模組狀態記憶部。又,系統控制MCU22定時讀取模組控制MCU18之狀態。再者,此處,雖以使用輪詢(polling)之控制為例,但亦可使用中斷控制(interrupt control)。
接著,系統控制MCU22若基於自模組控制MCU18讀取之狀態值確認透鏡模組10之初始化處理已完成,則將動作開始命令輸出至模組控制MCU18。藉此,模組控制MCU18開始動作。又,對應動作之開始,模組控制MCU18將模組狀態儲存至模組狀態記憶部。
其次,系統控制MCU22進行模組狀態確認處理。該模組狀態確 認處理係系統控制MCU22對模組控制MCU18發送模組狀態確認命令。又,接收模組狀態確認命令之模組控制MCU18將儲存於模組狀態記憶部之狀態值作為模組狀態確認響應發送至系統控制MCU22。
其次,若系統控制MCU22根據自模組控制MCU18接收之狀態值可確認透鏡模組10已開始動作,則指示信號處理電路21開始信號處理部之動作。藉此,照相機主體20開始常規動作。另一方面,模組控制MCU18係對應於將動作開始後之模組狀態作為狀態值傳送至系統控制MCU22而開始常規動作。若開始常規動作,則透鏡模組10開始圖像之輸出,信號處理電路21開始針對自透鏡模組10接收之圖像資訊Do之處理。又,系統控制MCU22係對應於信號處理電路21所輸出之顏色空間資訊DCD中所含之顏色資訊與輝度資訊進入所期望之範圍,而令開始自信號處理電路21對外部之圖像資料Dimg之輸出。再者,關於常規動作中之照相機系統1之動作之細節,將於下文敍述。
其次,對結束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情形之動作進行說明。於結束照相機系統1之情形時,根據來自使用者之指示,對應於關機指示,系統控制MCU22開始結束處理。該結束處理係首先自系統控制MCU22對模組控制MCU18發送關機命令。系統控制MCU22係於對模組控制MCU18發送關機命令後,使來自信號處理電路21之圖像資料Dimg之輸出停止。
其次,接收關機命令之模組控制MCU18開始結束設定處理。於該結束設定處理中,模組控制MCU18對感測器15輸出結束指示。又,於結束設定處理中,對透鏡群指示結束位置。被指示結束位置之透鏡群例如使透鏡向可進行最大之廣角側之拍攝之位置移動。對應該等結束設定處理之完成,透鏡模組10將儲存於模組狀態記憶部之模組狀態值設為停止狀態。又,系統控制MCU22確認自模組控制MCU18讀取之狀態值成為停止狀態,而允許外部關機。
接著,對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常規動作中之動作進行說明。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進行常規動作之顏色信號處理、輝度信號處理、焦點調整處理、變焦處理、HDR處理等處理。
於顏色信號處理中,系統控制MCU22自信號處理電路21定時獲取顏色空間資訊DCD。該顏色空間資訊DCD包含顏色資訊與輝度資訊。又,系統控制MCU22確認顏色資訊與輝度資訊是否屬於所期望之範圍內。此時,當顏色資訊偏離所期望之範圍之情形時,系統控制MCU22藉由對信號處理電路21輸出覆寫與顏色相關之設定之命令,而以使圖像資料Dimg之顏色平衡成為特定之顏色平衡之方式進行調整。
輝度信號處理係藉由系統控制MCU22基於信號處理電路21所輸出之顏色空間資訊DCD中所含之輝度資訊,控制信號處理電路21與透鏡模組10而實施之處理。圖像資料Dimg之輝度係由曝光時間、相對於感測器15所輸出之圖像資訊Do之增益、及於信號處理電路21內調整顏色之明亮度與顏色對比度之數位增益而決定。該等輝度決定要素中與數位增益相關之調整係由信號處理電路21執行。另一方面,曝光時間之調整及感測器15之增益調整係由透鏡模組10之透鏡群與感測器15進行。此處,系統控制MCU22係以自信號處理電路21讀取之輝度資訊之範圍成為特定範圍之方式,對信號處理電路21指示與數位增益相關之調整,且對透鏡模組10指示曝光時間調整及增益調整。
此時,系統控制MCU22對信號處理電路21指示數位增益之調整。另一方面,系統控制MCU22對透鏡模組10僅輸出表示明亮度之目標值之輝度變更命令。又,已自系統控制MCU22獲取輝度變更命令之模組控制MCU18係以圖像資訊Do之輝度資訊成為由該輝度命令指示之值之方式算出控制值。此時,模組控制MCU18於輝度信號處理中,可進行控制光闌機構12之控制值之算出及控制光闌機構12。
即,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系統控制MCU22可不進行曝光時間之計算或感測器15之增益計算,而進行透鏡模組10側之處理。再者,於藉由系統控制MCU22進行所有輝度信號處理之情形時,針對對於信號處理電路21之設定變更與對於透鏡群及感測器15之設定變更,例如必須使露出時間設定值與增益設定之覆寫時序錯開。然而,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因該時序差係在透鏡模組10側調整,故系統控制MCU22無需考慮時序差即可進行輝度信號處理。
焦點調整處理係藉由模組控制MCU18基於自感測器15獲取之解析度資訊控制焦點致動器17使焦點透鏡14移動而進行之處理。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可使信號處理電路21及系統控制MCU22之動作獨立地進行焦點調整處理。又,焦點調整處理亦可於接下來所說明之變焦處理中進行。
變焦處理係伴隨系統控制MCU22自外部接收變焦處理命令而進行之處理。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變焦處理係藉由系統控制MCU22自外部將變焦變更命令送達模組控制MCU18而進行。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隨著模組控制MCU18接收到變焦變更命令,模組控制MCU18控制變焦致動器16,使變焦透鏡11之位置移動至成為由變焦變更命令指示之變焦倍率之位置為止。此時,焦點隨著變焦倍率之變更而偏離。此處,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藉由模組控制MCU18基於自感測器15接收之解析度資訊控制焦點致動器17而調節隨著變焦倍率之變更而偏離之焦點。又,於進行變焦處理之情形時,因焦點距離改變,故作為該變焦處理之一者,模組控制MCU18可進行光闌機構12之控制。
接下來,對上述焦點處理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此處,圖5中表示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之解析度資訊之曲線圖。如圖5所示,解析度資訊係對應焦點透鏡14之透鏡位置而增減。其原因在於,由感測器15取 得之圖像資訊Do之邊緣之清晰度視焦點透鏡14之位置而不同。於圖5之曲線圖中,於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透鏡位置,像素資訊Do之焦點為最良好之狀態。因此,於焦點調整處理中,將焦點透鏡14設定於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位置係基於模組控制MCU18之處理進行。
接著,對HDR處理進行說明。HDR處理係藉由模組控制MCU18基於自感測器15獲取之輝度分佈資訊(直方圖資料)控制感測器15之增益曲線而進行。增益曲線可利用繪製有每個輝度之增益之曲線圖表示。此處,將說明實施形態1之透鏡模組之增益曲線之曲線圖表示於圖6。如圖6所示,可藉由調節對感測器15取得之每個像素輝度賦予之增益,而儘可能不使被攝體之對比度受損地輸出具有較大之輝度範圍之圖像資訊Do。圖6所示之例係於輝度範圍L1與輝度範圍L2存在多個像素之例。於此種情形下,藉由對輝度範圍L1與輝度範圍L2賦予增益,可取得具有較大之動態範圍之圖像資訊Do。自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而言,藉由使模組控制MCU18進行HDR處理,而無需對信號處理電路21及系統控制MCU22準備與HDR處理相關之控制程式。又,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不接收來自照相機本體20之指示便於透鏡模組10內進行HDR處理。
上述常規動作中之包含變焦處理中之焦點調整處理之焦點調整處理及輝度信號處理成為實施形態1之照相系統1之特徵性處理之一者。此處,作為常規動作之說明,說明與焦點調整處理及輝度信號處理相關之照相機系統1之動作。此處,圖7表示說明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之常規動作中之動作之時序圖。圖7係自照相機系統1之常規動作抽出與焦點調整處理及輝度信號處理相關者而所得者,照相機系統1亦進行其他動作。
如圖7所示,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於常規動作中,若對系統控制MCU22賦予變焦變更命令,則系統控制MCU22將所賦予之 變焦變更命令送達至模組控制MCU18。模組控制MCU18對應對變焦變更命令之接收而算出表示變焦透鏡11之變更後之位置的控制值。接著,模組控制MCU18根據所算出之控制值控制變焦致動器16而變更變焦透鏡11之位置。
若變焦透鏡11之位置變更,因焦點偏離,故模組控制MCU18使焦點透鏡14移動位置之同時,讀取使變焦透鏡14移動後之解析度資訊。又,模組控制MCU18反覆進行焦點透鏡14之移動與解析度資訊之讀取,直至能夠獲得解析度資訊之最大值為止。其後,於能夠獲得解析度資訊之最大值之時點,模組控制MCU18進行將能夠獲得解析度資訊之最大值之位置設定為焦點透鏡14之位置之透鏡定位處理。模組控制MCU18係藉由使焦點透鏡14移動至由該透鏡定位處理決定之位置而完成變焦處理及焦點處理。
又,如圖7所示,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對應於自信號處理電路21輸出之輝度資訊偏離所期望之範圍而自系統控制MCU22對模組控制MCU18輸出輝度變更命令。已接收輝度變更命令之模組控制MCU18係基於輝度變更命令中所含之輝度目標值,實施變更感測器15之曝光設定之曝光設定變更處理及變更增益設定之增益設定變更處理。曝光設定變更處理係算出變更後之曝光時間作為控制值。又,增益設定變更處理係算出變更後之感測器15之增益作為控制值。又,模組控制MCU18將所算出之控制值作為感測器控制信號賦予感測器15。再者,此處雖是變更曝光設定,但亦可僅變更光闌設定,或亦可變更曝光設定與光闌設定該等兩者。
根據上述說明,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可藉由模組控制MCU18基於自感測器15獲得之解析度資訊控制焦點透鏡14而進行自動調焦處理。又,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僅藉由自照相機本體20賦予變焦變更命令,模組控制MCU18便算出控制變焦透鏡11之 具體之控制值而控制變焦透鏡11。又,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僅藉由自照相機本體20賦予輝度變更命令,模組控制MCU18便變更感測器15之曝光設定及增益設定而變更圖像資訊Do之輝度。進而,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係藉由模組控制MCU18控制感測器15而進行HDR處理。即,自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而言,考慮到透鏡群及感測器15之特性,而由透鏡模組10獨立進行須得算出控制值之控制。藉此,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無需使照相機本體20考慮透鏡群及感測器15之特性而進行須得算出控制值之控制,即可自透鏡模組10取得所欲呈現之畫質之圖像資訊Do。
自照相機之設計而言,必須進行與自動調焦控制、自動露出控制、自動白平衡控制、HDR控制等相關之控制程式之設計。對於該等控制中之自動調焦控制、自動露出控制及HDR控制,必須考慮到透鏡群及感測器15之特性而進行設計。因此,照相機設計須得對每種透鏡或每種感測器設計新的控制程式,設計步驟數之多冗便成為問題。又,透鏡及感測器之控制方面亦需每種透鏡及每種感測器所特有之關鍵技術,故用於控制程式製作之步驟數之增大成為極大之問題。
然而,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透鏡模組10係將與透鏡及感測器之控制相關之控制程式儲存於模組內之透鏡模組10。又,由透鏡模組10之模組控制MCU18以與照相機本體20之處理獨立之處理進行考慮到透鏡及感測器之特性之處理。藉此,於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中,僅藉由對透鏡模組10指示欲自照相機本體20獲得之結果,便可自透鏡模組10獲得所期望之圖像資訊Do。
藉由對照相機廠商提供此種透鏡模組10,照相機廠商勿需顧慮與感測器相關之關鍵技術即可進行照相機設計。又,藉由採取自照相機本體20獨立而處理與透鏡及感測器相關之控制的構成,可由透鏡廠商及感測器廠商製作與透鏡及感測器相關之控制程式,並以包含該控 制程式之形態,將透鏡模組10提供於照相機廠商。
實施形態2
於實施形態2中,對成為透鏡模組10之另一形態之透鏡模組50進行說明。此處,將包含透鏡模組50之實施形態2之照相機系統2之區塊圖表示於圖8。再者,於實施形態2之說明中,對與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構成要件,附加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圖8所示,透鏡模組50係替代感測器15及模組控制MCU18而具有感測器51及模組控制MCU52。感測器51係對透鏡模組10追加輸出狀態顯示脈衝STP之功能者。模組控制MCU52係追加有基於狀態顯示脈衝STP禁止變焦致動器16及焦點致動器17之動作之功能者。以下,對感測器51及模組控制MCU52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感測器51輸出狀態顯示脈衝STP。該狀態顯示脈衝STP係表示感測器51內之類比數位轉換器42進行將對應接收之光量而生成之受光像素資訊轉換為數位值之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者。例如,狀態顯示脈衝STP係於低位準時表示進行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於高位準時表示未進行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將該感測器51之方塊圖表示於圖9。
如圖9所示,實施形態2之感測器51係對感測器15追加狀態顯示脈衝生成部46者。狀態顯示脈衝生成部46監視類比數位轉換器42之動作,生成表示類比數位轉換器42處於轉換處理期間之狀態顯示脈衝。再者,對類比數位轉換器42輸入指示轉換期間之動作時脈(未圖示),狀態顯示脈衝生成部46係藉由監視該動作時脈而生成狀態顯示脈衝STP。再者,狀態顯示脈衝STP可由類比數位轉換器42所輸出,亦可由對類比數位轉換器42進行時序控制之時序控制電路(未圖示)輸出。
模組控制MCU52係於狀態顯示脈衝STP表示進行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的期間,停止透鏡群之控制。接著,以下,對包含該模組控 制MCU52之動作之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之動作進行詳盡之說明。
首先,對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輸出圖像資訊Do之前之處理流程進行說明。此處,圖10中表示說明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自入射光至輸出圖像資訊為止之信號之流程之圖。如圖10所示,於透鏡模組50中,首先於感測器51之像素區域,將入射光轉換為具有與入射光之光量對應之信號位準之類比信號。接著,於透鏡模組50中,類比數位轉換器42將類比信號轉換為表示類比信號之信號位準之數位信號。接著,於透鏡模組50中,將類比數位轉換器42所輸出之數位信號保持於主匯流排電路43內之資料閂鎖電路。其後,透鏡模組50輸出由資料閂鎖電路保持之圖像資訊Do。
接著,對透鏡模組50之像素讀取方法進行說明。透鏡模組50中,於感測器51之像素區域41,以格狀配置有像素。於透鏡模組50中,對配置成該格狀之像素,逐列讀取像素之資訊。此處,將說明實施形態2之攝像元件內之攝像區域中所設定之線之圖表示於圖11。如圖11所示,於透鏡模組50中,於每列設定線,逐線進行像素資訊之讀取。又,透鏡模組50中,藉由自第一條線至最後一條線之所有線讀取像素資訊,生成1個圖像資訊。
接著,將說明透鏡模組50之動作之時序流程表示於圖12。圖12所示之例係自第n-1條線起按順序讀取像素資訊之例。如圖12所示,於透鏡模組50中,對1條線依序進行像素值讀取、類比數位轉換處理及像素輸出信號(例如類比數位轉換器42所輸出之數位信號)之輸出。又,透鏡模組50具有並行進行當前線之像素值讀取與前一線之像素數位值之輸出的期間。
又,感測器51係於進行數位類比轉換處理之期間輸出成為低位準之狀態顯示脈衝STP。又,接收狀態顯示脈衝STP之模組控制MCU52係於狀態顯示脈衝STP為低位準之期間,禁止變焦致動器16及 焦點致動器17動作。又,模組控制MCU52係於狀態顯示脈衝STP為高位準之期間,容許變焦致動器16及焦點致動器17之動作。
根據上述說明,於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中,於感測器51之類比數位轉換器42進行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使致動器之動作停止。因於致動器進行動作時消耗電流變大,故存在感測器51之電源雜訊變大之情形。又,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係存在轉換精度受電源雜訊之影響而降低之問題。然而,於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中,於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中,藉由停止致動器之動作,使電源雜訊減低,可防止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轉換精度之降低。
又,於實施形態2之透鏡模組50中,於透鏡模組內進行停止感測器51之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中之致動器之動作的處理。因此,使用透鏡模組50之設計者無需考慮致動器動作對圖像資訊Do之畫質所造成之影響即可獲得為良好之畫質之圖像資訊Do。
實施形態3
於實施形態3中,對成為照相機本體20之另一形態之照相機本體60進行說明。此處,將包含照相機本體60之實施形態3之相機系統3之方塊圖表示於圖13。再者,於實施形態3之說明中,對與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構成要件附加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圖3所示,照相機本體60係對照相機本體20追加有乙太網路控制器61者(乙太網路為註冊商標)。又,於照相機本體60中,替代系統控制MCU22而設置有系統控制MCU62。系統控制MCU62係對系統控制MCU22追加有與乙太網路控制器進行信號之發送/接收之功能,及控制設置於外部之雲台之功能者。
乙太網路控制器61係用於使照相機本體60連接於乙太網路之介面電路。照相機本體60係經乙太網路對設置於外部之記憶部等輸出圖像資料Dimg。又,乙太網路控制器61係經乙太網路自外部裝置接收 控制命令等,並將所接收之控制命令COM輸出至系統控制MCU62。又,系統控制MCU62將控制乙太網路之發送/接收狀態之乙太網路控制信號CNT輸出至乙太網路控制器61。
接著,對實施形態3之照相機系統3之動作進行說明。於該動作說明中,將未使用模組控制MCU18而進行透鏡群之控制及感測器15之控制的系統控制MCU作為比較例進行說明。又,動作說明係以系統控制MCU之動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此處,圖14中表示比較實施形態3之照相機系統之動作與比較例之照相機系統之動作之流程。如圖14所示,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反覆執行步驟S11~S17之處理,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反覆執行步驟S1~S5之處理。
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係首先自信號處理電路21讀取顏色空間資訊DCD(步驟S11)。又,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基於所讀入之顏色空間資訊DCD,算出寫入至信號處理電路21及感測器15之暫存器之控制值(步驟S12)。其次,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基於顏色空間資訊DCD計算各透鏡致動器的控制值(步驟S13)。
其次,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將步驟S12中所計算出之控制值寫入至信號處理電路21及感測器15之暫存器(步驟S14)。其次,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係基於步驟S13中所計算出之控制值控制各透鏡致動器(步驟S15)。
其後,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自乙太網路接收控制命令COM(步驟S16)。其次,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基於經由乙太網路賦予之控制命令COM等進行雲台控制(步驟S17)。
接著,參照圖14對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之動作進行說明。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係首先自信號處理電路21擷取顏色空間資訊DCD(步驟S1)。又,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基於所擷 取之顏色空間資訊DCD算出寫入至信號處理電路21之暫存器之控制值,並計算感測器之輝度目標值(步驟S2)。其次,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將步驟S2中所算出之控制值寫入至信號處理電路21之暫存器,並將感測器15之輝度目標值作為輝度變更命令輸出至模組控制MCU18(步驟S3)。其次,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自乙太網路接收控制命令COM(步驟S4)。其次,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基於經由乙太網路賦予之控制命令COM等而進行雲台控制(步驟S5)。
接著,對進行圖14所示之各處理之時序進行說明。此處,於圖15中表示比較實施形態3之照相機系統之動作與比較例之照相機系統之動作之時序流程。再者,於圖15中,將與圖14中所示出之步驟相關之符號相同之符號作為各處理之符號示出。
如圖15所示,於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與實施形態1之系統控制MCU62之步驟S2之控制值之計算相比,步驟S12之控制值之計算尤其長。此係由於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中必須計算之控制值之種類較多。又,如圖15所示,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必須進行之處理之數量,較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必須進行之處理之數量少2個。
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與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之間,必須進行處理之處理數量及處理時間存在上述差異。根據該差異,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於進行步驟S11~S17之處理之期間,需要進行2~3個畫面之圖像資訊Do之處理之期間。另一方面,於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中,可於1個畫面之圖像資訊Do之處理期間進行步驟S1~S5。
如上所述,因比較例之系統控制MCU必須進行與致動器及感測器15相關之控制值之計算,且所處理之數量亦較多,故一連串之處理需要較多之時間。另一方面,於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因由透鏡模組10側進行與致動器及感測器15相關之控制值之計算,故可減 少控制值之計算及處理數量,可於較短之循環內執行一連串之處理。
基於此種情形,實施形態3之照相機系統3係可精密地進行致動器及感測器15之控制。又,因實施形態3之系統控制MCU62所進行之處理較少,故可使用處理能力較小之運算器作為系統控制MCU62。
實施形態4
於實施形態4中,就成為透鏡模組10之另一形態之透鏡模組70進行說明。此處,將包含透鏡模組70之實施形態4之照相機系統4之方塊圖表示於圖16。再者,於實施形態4之說明中,對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構成要件附加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70係取代透鏡模組10之感測器15及模組控制MCU18而具有感測器71及模組控制MCU72。又,透鏡模組70係對透鏡模組10追加有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
感測器71係對感測器15追加有像素缺陷資訊PED之生成功能與基於像素缺陷資訊PED之像素缺陷修正功能者。此處,將感測器71之方塊圖表示於圖17。如圖17所示,感測器71係對感測器15追加有缺陷位置檢測電路47及缺陷修正電路48者。
缺陷位置檢測電路47解析圖像資訊Do而檢測像素缺陷,並於發現像素缺陷之情形時,將表示該像素缺陷之位置的資訊作為像素缺陷資訊PED輸出。缺陷位置檢測電路47係於透鏡模組10之出貨檢查時生成像素缺陷資訊PED。所生成之像素缺陷資訊PED被儲存至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
缺陷修正電路48係於啟動時自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讀取像素缺陷資訊PED,並基於該像素缺陷資訊PED進行像素缺陷之修正。又,感測器71係經主匯流排電路43輸出適用像素修正後之圖像資訊Do。該像素缺陷修正處理係於感測器71動作之期間內持續進行。又,像素缺陷修正處理例如可考慮以其周圍之像素資訊之平均值等替 代像素缺陷之方法等。
模組控制MCU72係對模組控制MCU18追加有與像素缺陷資訊PED之發送/接收相關之功能者。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係記憶像素缺陷資訊PED之非揮發性記憶體。
接著,對實施形態4之照相機系統4之動作進行說明。實施形態4之照相機系統4與實施形態1之照相機系統1之不同點僅在於像素缺陷資訊PED之保存及基於像素缺陷資訊PED之像素缺陷修正處理。因此,以下,對實施形態4之照相機系統4之與像素缺陷資訊之取得及保存相關之處理、以及像素缺陷資訊PED之讀取處理,進行詳細說明。
圖18中表示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70之取得像素缺陷資訊之方法之流程。如圖18所示,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70係於出貨測試中取得像素缺陷資訊PED。透鏡模組70首先利用透鏡模組70拍攝校準用之圖像。接著,自透過拍攝獲得之圖像檢測像素缺陷(步驟S21)。接著,缺陷位置檢測電路47生成表示像素缺陷之位置之像素缺陷資訊PED(步驟S22)。接著,透鏡模組70將像素缺陷資訊PED記憶於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步驟S23)。再者,像素缺陷資訊PED例如可使用透鏡模組70之設置於進行出貨檢查之測試裝置之缺陷位置檢測功能而生成,並儲存至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73。於該情形時,可自感測器71略除缺陷位置檢測電路47。
接著,於圖19中表示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之用於將像素缺陷資訊反映至系統之方法之流程。如圖19所示,於透鏡模組70中,像素缺陷資訊PED之讀取係作為透鏡模組70之啟動時序之一個處理進行(步驟S31)。透鏡模組70係藉由感測器71之缺陷修正電路48讀取像素缺陷資訊PED而開始像素缺陷修正處理。
根據上述說明,於實施形態4之照相機系統4中,將表示產生像素缺陷之位置之像素缺陷資訊PED記憶於透鏡模組70內,並基於該像 素缺陷資訊PED進行像素缺陷修正。藉此,使用實施形態4之透鏡模組70之照相機廠商無需製作與於感測器71中產生之像素缺陷之修正處理相關之程式等即可獲得不存在像素缺陷之良好之圖像資訊Do。
以上,雖已基於實施形態具體地說明由本發明人完成之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既述之實施形態,而可於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1‧‧‧相機系統
10‧‧‧透鏡模組
11‧‧‧變焦透鏡
12‧‧‧光闌機構
13‧‧‧固定透鏡
14‧‧‧焦點透鏡
15‧‧‧感測器
16‧‧‧變焦致動器
17‧‧‧焦點致動器
18‧‧‧模組控制MCU
20‧‧‧相機本體
21‧‧‧信號處理電路
22‧‧‧系統控制MCU
31‧‧‧監視器
32‧‧‧記憶裝置
DCD‧‧‧顏色空間資訊
DCI‧‧‧圖像特徵資訊
Dimg‧‧‧圖像資料
Do‧‧‧圖像資訊
SDC‧‧‧光闌控制信號
SFC‧‧‧焦點控制信號
SIC‧‧‧顏色空間控制信號
SMC‧‧‧模組控制信號
SSC‧‧‧感測器控制信號
STA‧‧‧模組狀態響應
SZC‧‧‧變焦控制信號

Claims (19)

  1. 一種透鏡模組系統,其包含:可變更焦點之透鏡群;攝像元件,其接收經由上述透鏡群入射之光而輸出圖像資訊,並輸出表示上述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及模組控制部,其係基於自上述攝像元件輸出之上述圖像特徵資訊,控制上述透鏡群之焦點與上述攝像元件之露出設定中之至少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模組控制部係基於由系統控制部指定變焦倍率之變焦設定值,變更上述透鏡群之倍率,且控制變更後之倍率之焦點;該系統控制部係與該模組控制部分開設置,且基於來自使用者之指示而控制照相機系統全體。
  3. 如請求項2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模組控制部係基於由上述系統控制部賦予之露出控制值,控制上述圖像資訊之露出。
  4. 如請求項3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圖像特徵資訊包含上述圖像資訊之直方圖資料;且上述模組控制部係基於上述直方圖資料控制上述攝像元件之曝光設定與增益設定,使上述圖像資訊之上述直方圖資料與上述露出控制值一致。
  5.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圖像特徵資訊包含表示上述圖像資訊之邊緣之清晰度之解析度資訊;且上述模組控制部係一面使上述透鏡群中所含之透鏡移動,一面尋找上述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透鏡位置,將上述解析度資訊成為最大之透鏡位置作為合焦位置而設定上述透鏡之位置。
  6. 如請求項2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模組控制部係基於由上述 系統控制部賦予之開機重設命令,進行上述透鏡模組系統之初始化,且基於由上述系統控制部賦予之關機命令,進行上述透鏡模組系統之結束處理。
  7.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攝像元件輸出狀態顯示脈衝,該狀態顯示脈衝表示進行將對應於接收到之光量而生成之受光像素資訊轉換為數位值之類比數位轉換處理的期間;且上述模組控制部係於上述狀態顯示脈衝表示進行類比數位轉換處理之期間的期間,停止上述透鏡群之控制。
  8. 如請求項2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模組控制部係基於來自上述系統控制部之指示,計算控制上述透鏡群中所含之構成零件之透鏡致動器的控制值。
  9. 如請求項1之透鏡模組系統,其進而包含: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其儲存上述攝像元件之像素缺陷資訊;且上述攝像元件係於啟動時自上述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讀取上述像素缺陷資訊,輸出基於上述像素缺陷資訊並應用像素修正後之上述圖像資訊。
  10. 如請求項9之透鏡模組系統,其中上述像素缺陷資訊係於上述透鏡模組系統之出貨時,被儲存於上述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
  11. 一種攝像元件,其包含:感測部,其輸出對應於經由可變更焦點之透鏡群入射之光的光量而生成之受光像素資訊;類比數位轉換器,其將上述受光像素資訊轉換為數位值而生成圖像資訊;及圖像解析部,其解析上述類比數位轉換器所輸出之上述圖像資訊,輸出表示上述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
  12. 如請求項11之攝像元件,其中上述圖像解析部包含解析度資訊生成部,其生成表示上述圖像資訊之邊緣之清晰度之解析度資訊。
  13. 如請求項12之攝像元件,其中上述解析度資訊生成部包含:高通濾波器,其抽出上述圖像資訊中成為邊緣之部分之像素;資料累計電路,其累計由上述高通濾波器抽出之像素之數量;及解析度資料儲存暫存器,其儲存由上述資料累積電路累計之像素之數量。
  14. 如請求項11之攝像元件,其中上述圖像解析部包含生成上述圖像資訊之直方圖資料之直方圖生成部。
  15. 如請求項14之攝像元件,其中上述直方圖生成部包含:輝度判定電路,其對於上述圖像資訊中所含之像素之輝度,就每個像素進行判定;輝度資料計數器,其對於經上述輝度判定電路予以判定之像素,就每個輝度進行計數並生成直方圖資料;及直方圖儲存暫存器,其儲存上述直方圖資料。
  16. 如請求項11之攝像元件,其中上述主匯流排電路係基於來自外部之指示,對應於上述圖像資料之像素輝度,就每個像素進行使輝度分解能變化之增益控制。
  17. 如請求項11之攝像元件,其包含狀態顯示脈衝生成部,其生成表示上述類比數位轉換器處於轉換處理期間之狀態顯示脈衝。
  18. 如請求項11之攝像元件,其包含像素缺陷修正電路,其係於啟動時自設置於外部之像素缺陷資訊記憶部讀取像素缺陷資訊,基於上述像素缺陷資訊,進行修正上述圖像資訊中所含之像素缺 陷之像素缺陷修正處理。
  19. 一種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該透鏡模組包含:可變更焦點之透鏡群;及攝像元件,其接收經由上述透鏡群入射之光而輸出圖像資訊;上述控制方法係根據來自與上述透鏡模組分開設置之系統控制部之指示,算出決定上述透鏡群中所含之構成零件之狀態的控制值;自上述攝像元件取得表示上述圖像資訊之特徵之圖像特徵資訊;且基於所算出之上述控制值與所取得之上述圖像特徵資訊,以上述圖像資訊之焦點及攝像元件之露出設定中之至少一者成為理想值之方式,控制上述透鏡群中所含之構成零件。
TW104141795A 2015-02-18 2015-12-11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TW201631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9449A JP2016151697A (ja) 2015-02-18 2015-02-18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システム、撮像素子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951A true TW201631951A (zh) 2016-09-01

Family

ID=5662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795A TW201631951A (zh) 2015-02-18 2015-12-11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60241773A1 (zh)
JP (1) JP2016151697A (zh)
CN (1) CN105898161A (zh)
TW (1) TW2016319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2217B (zh) * 2017-07-13 2021-03-21 顥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裝配光學模塊的裝配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3516B2 (ja) 2016-03-31 202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DE102017214790A1 (de) * 2017-08-24 2019-02-28 Carl Zeiss Meditec Ag Vorrichtung zur motorischen Verstellung der Vergrößerungsstufen eines Vergrößerungswechsl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7058A (en) * 1990-11-30 1993-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changeable lens system
JP3412910B2 (ja) * 1994-04-28 2003-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US6895181B2 (en) * 2002-08-27 2005-05-17 Olympus Corporation Camera and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US7567290B2 (en) * 2004-03-29 2009-07-28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camera body, imaging lens unit,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JP2006238298A (ja) * 2005-02-28 2006-09-07 Megachips Lsi Solutions Inc 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に組み込まれるメインモジュール
US20130296715A1 (en) * 2005-04-20 2013-11-07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high-speed perfusion imaging
JP2007034175A (ja) * 2005-07-29 2007-02-0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KR100806690B1 (ko) * 2006-03-07 2008-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자동초점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초점 조정장치
JP4683340B2 (ja) * 2006-07-26 2011-05-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JP4850689B2 (ja) * 2006-12-22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8209900A (ja) * 2007-02-02 2008-09-11 Canon Inc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レンズ装置
KR101594297B1 (ko) * 2009-08-24 2016-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토 포커싱을 이용한 흔들린 영상 판단 방법 및 장치
JP5609358B2 (ja) * 2010-07-20 2014-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057889A (ja) * 2011-09-09 2013-03-28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9072465B2 (en) * 2012-04-03 2015-07-0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Blink de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ophthalmic le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2217B (zh) * 2017-07-13 2021-03-21 顥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裝配光學模塊的裝配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41773A1 (en) 2016-08-18
JP2016151697A (ja) 2016-08-22
CN105898161A (zh) 2016-08-24
US20180084189A1 (en)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2383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8405738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icking up image
CN101494743B (zh) 灰尘检测系统以及数码相机
JP2010147816A5 (zh)
US9307168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in which defective pixels are indicated
US20190246039A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1631951A (zh) 透鏡模組系統、攝像元件及透鏡模組之控制方法
US9706110B2 (en) Foreign body inform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foreign body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US111907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erforming live view display of a tracked object
KR20080061629A (ko) 이미지센서의 중심점 최적화를 위한 촬영장치 및 그촬영제어방법
US10841522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2109734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1097347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6135381A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US11102423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flicker det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0021649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テーブル調整方法
US10868962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image stabiliz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8056743A (ja) 逆光補正プログラム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19041392A (ja) 撮像素子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制御方法
US10187559B2 (en) Flash band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flash b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10187581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compensates for flash b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storage medium, and video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1579734B1 (ko)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US20180176494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reduces amount of information of defective pixel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722785B2 (en) Detec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occurrence of flicker,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35131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