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7143A - 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7143A
TW201627143A TW104132572A TW104132572A TW201627143A TW 201627143 A TW201627143 A TW 201627143A TW 104132572 A TW104132572 A TW 104132572A TW 104132572 A TW104132572 A TW 104132572A TW 201627143 A TW201627143 A TW 2016271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arizing film
protective film
transparent protectiv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8589B (zh
Inventor
Hirofumi Nomoto
Nobuyuki HAITA
Takeharu Kitagaw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2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8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85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84Scratch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光學膜層合體等,其係對於偏光膜本身不加以變更,而代替地,藉由考慮偏光膜的尺寸變化來適當地選擇透明保護膜,而可減輕因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可能發生的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 該光學膜層合體包含由已使二色性物質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成之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膜與在前述偏光膜的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的由熱塑性樹脂所成的透明保護膜,透明保護膜係厚度為40μm以下,將100mm×100mm的試驗片在85℃的環境下放置48小時後之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

Description

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
本發明關於包含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
作為電視、行動電話、攜帶資訊終端、其他的電子機器之光學性顯示裝置用,薄型偏光膜之開發係進展。例如,依照日本發明專利第4815544號公報(專利文獻1),甚至可製作厚度10μm以下的薄型之偏光膜。
包含專利文獻1之偏光膜,於偏光膜之材料中一般使用製成薄膜狀的聚乙烯醇系樹脂(以下稱為「PVA系樹脂」)。然而,該PVA系樹脂係親水性且具有高的吸濕性,容易受到溫度或濕度的變化之影響,有容易隨著周圍的環境變化而伸長‧收縮,發生尺寸變化之缺點。已知起因於偏光膜的該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在與偏光膜鄰接配置的顯示面板等之構件中發生翹曲等的變形,使顯示品質降低。
以抑制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等為目的,通常於電視用的偏光膜中,在其兩面貼合40~80μm的TAC(三乙醯基纖維素系)薄膜作為透明保護膜。以往,厚度10μm以下的薄型之偏光膜,係藉由貼合於偏光膜的此等透明保護膜之作用,而且因為於厚度為10μm以下之非常小的情況中,起因於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與厚型的偏光膜比較下係變非常地小,而認為在鄰接的顯示面板等之構件中發生問題者係比較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第48155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9-1617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10-072135號公報
然而,隨著製品化的進展,起因於薄型偏光膜所造成的新問題係變明顯。即,於薄型偏光膜中,的確在鄰接的顯示面板等之構件中偏光膜造成的問題少,但相反地,由於偏光膜的尺寸變化而產生的應力係直接施加於薄的偏光膜,結果在偏光膜本身發生裂痕而發生新的問題者變明顯。又,隨著機能薄膜的薄型化進展,有提案不是如以往在偏光膜之兩面,而是藉由透明保護膜僅保護單面之層構 成,於薄型偏光膜採用此單面保護的構成時,對偏光膜的影響變大,上述問題會變更大。在偏光膜所發生的裂痕,例如即使微小,也成為使液晶顯示裝置發生顯示不均之原因,故為了減低顯示不均的發生,必須謹慎地選擇光學膜層合體所使用的構件之材料等設計上之留意。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此以往技術的問題點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該光學膜層合體其係對於偏光膜本身不加以變更,而代替地,藉由考慮偏光膜的尺寸變化來適當地選擇透明保護膜,而可減輕因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可能發生的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
(1)本發明者們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專心致力地檢討,結果發現若為一種光學膜層合體,其係包含由已使二色性物質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成之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膜與在前述偏光膜的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的由熱塑性樹脂所成的透明保護膜之光學膜層合體,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厚度為40μm以下,將100mm×100mm的試驗片在85℃的環境下放置48小時後之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而可減輕因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可能發生的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終於完成本發明。
(2)於上述(1)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中,於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前述透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前述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可為0.05以上1以下。此時,可有效果地減輕因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可能發生的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
(3)於上述(1)或(2)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中,於前述接著層與前述偏光膜之間可設置易接著層。
(4)於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中,前述透明保護膜可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或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任一者。
(5)於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且以該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作為Tg時,可在Tg以上之溫度,在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受延伸者。
(6)於上述(5)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中,前述透明保護膜可利用在主鏈上具有戊二醯亞胺環或內酯環的丙烯酸系樹脂來形成。
(7)可為一種光學性顯示裝置,其使用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光學膜層合體。
(8)又,依照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保護膜,其係由熱塑性樹脂所成之透明保護膜,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厚度為40μm以下,將100mm×100mm的試驗片在85℃的環境下放置48小時後之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此透明保護膜係與厚度為10μm 以下的偏光膜一起,非常有用於製造光學膜層合體。
(9)於上述(8)記載之透明保護膜中,可在由已使二色性物質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成之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膜之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
(10)上述(8)或(9)記載之透明保護膜可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或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任一者。
(11)於上述(8)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透明保護膜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可在該薄膜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在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受延伸者。
(12)於上述(11)記載之透明保護膜中,前述透明保護膜可利用在主鏈上具有戊二醯亞胺環或內酯環的丙烯酸系樹脂來形成。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光學膜層合體、使用該光學膜層合體之光學性顯示裝置、及透明保護膜,該光學膜層合體係藉由考慮偏光膜的尺寸變化來適當地選擇透明保護膜,而可減輕因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可能發生的偏光膜的尺寸變化所造成的應力。
3‧‧‧偏光膜
4‧‧‧保護膜
13‧‧‧光學膜層合體
圖1係顯示偏光膜之製作方法的一例之圖。
圖2係顯示透明保護膜之TD延伸倍率與尺寸變化率的關係之圖。
圖3係顯示透明保護膜之TD延伸溫度與尺寸變化率的關係之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裂痕評價用之切出形狀之圖。
圖5a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5b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5c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5d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5e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5f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各種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截面圖。
圖6a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例之截面圖。
圖6b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例之截面圖。
圖6c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例之截面圖。
圖6d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例之截面圖。
圖6e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例之截面圖。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合適的一個實施形態。
在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之界面所發生的應力,判斷主要係因加熱、冷卻所伴隨的偏光膜之收縮方向中的尺寸變化率與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之差所發生者。以此知識見解為基礎,首先對於各式各樣的厚度之偏光膜,測定加熱、冷卻所伴隨的尺寸變化率。於此測定中,使用SEIKO儀器公司製TMA。再者,此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測定方法雖然與後述的「(3)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測定方法不同,但此等之測定方法係可實質地互換。由於以後述的「(3)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方法測定偏光膜者為困難,故僅作為代替手法使用。
首先,將厚度5μm的偏光膜,於其吸收軸方向(以下稱為MD方向)中切出4mm且於與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以下稱為TD方向)中切出25mm的長方形狀後,以夾具間距離20mm,在TD方向中拉伸之方式設置試料,以拉伸荷重維持19.6mg重之方式進行荷重控制,使環境溫度自25℃以10℃/分鐘之速度升溫至85℃,在85℃保持10分鐘。然 後,以10℃/分鐘之速度使降溫,重複此而進行48小時後,藉由TMA測定其尺寸的變化率。結果,收縮方向中的尺寸變化率達到約3.0%。再者,尺寸變化率之值係愈大意指收縮愈大。
此尺寸變化率係關於後述的「2.偏光膜之製作」所製作的厚度5μm之偏光膜者,但關於後述的比較例1或比較例4所記載之例如厚度12μm之偏光膜的TD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亦以同樣的方法測定尺寸變化率。結果,厚度12μm的偏光膜係得到4.0%之值。此厚度12μm之偏光膜例如可藉由如日本發明專利4913787號中揭示之眾所周知的製作方法,即將PVA單層的薄膜直接染色及延伸之方法而得。明顯地,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係不僅由其厚度所決定,例如考慮亦因延伸倍率等的延伸條件而變化者,但作為能對尺寸變化率造成最大影響的主要因素,茲認為是偏光膜的厚度。因此,偏光膜的膜厚變大時,即考慮對於偏光膜的厚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中之中立面時,自該中立面到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膜的接著邊界面為止之距離變大時,接著邊界面的應力係與自中立面起到接著邊界面為止的距離呈比例地變大,判斷當此應力超過偏光膜的破壞應力時,發生裂痕。因此,例如與5μm的偏光膜相比,12μm的偏光膜由於尺寸變化率較大,其部分係可能容易發生裂痕。惟,由實驗的結果可知,厚度為10μm以下之偏光膜在TD方向中的尺寸變化率雖然取決於其製作方法等而有若干的差異,但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同樣地為 3.0%以下,比12μm的偏光膜更不收縮。
相對其,以往的保護膜,即40~80μm的TAC(三乙醯基纖維素系)薄膜之尺寸變化率,以同樣的方法測定時,為約0.01~0.5%左右,明顯地在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間亦有10倍的差距。
明顯示,為了減輕在偏光膜與保護膜之界面所發生的應力,必須使兩者之尺寸變化率接近(換言之,使彼等之間的比值接近「1」)。然而,於現今的技術中,不容易控制10μm厚之薄型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因此,於本發明中,使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仍照舊,代替地著眼於在偏光膜的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具體地,主要以2個觀點檢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要求最適合薄型偏光膜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1個觀點係在對於光學膜層合體給予指定的熱循環後,有無裂痕,另1個觀點係在光學膜層合體中到指定深度的裂痕發生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次數。以下,詳細說明。
1.保護膜之製作
說明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中可用的保護膜之製作方法的一例。再者,此製作方法只不過是僅一例而己,當然亦可使用其他的製作方法。如以上說明,在保護膜所要求的條件,係具有如容許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尺寸變化率,其以外的條件係在此無問題。
例如,保護膜係可藉由熔融擠出法,即於高溫將如聚 碳酸酯的熱塑性樹脂熔融之熔融物,自T模唇擠出,在冷卻輥上捲取之方法而製作。
又,保護膜之材料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亦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如作為光學膜用途使用的環烯烴系聚合物(COP)之聚烯烴系樹脂等。PET例如包含下述「層合體作成步驟(A)」中記載的非晶性PET基材。COP例如包含「商品名:雷翁諾亞(ZEONOR),日本ZEON(股)製」、「雷翁臬庫司(ZEONEX),日本ZEON(股)製」、「商品名:ARTON,JSR(股)製」、「商品名:Topas,TOPAS ADVANCED POLYMERS GmbH公司製」、「商品名:APEL,三井化學(股)製」等之市售品。
再者,關於丙烯酸系樹脂,於本案中,主要以耐熱性的提高為目的,將內酯環或戊二醯亞胺環等之環狀構造併入該丙烯酸系樹脂之主鏈,但此等為任意,亦可不含彼等。在主鏈上具有戊二醯亞胺環或內酯環的此等丙烯酸系樹脂,例如藉由以下之方法製作。
(1)利用具有戊二醯亞胺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保護膜的製作
此製法係依據專利文獻2中揭示的製法。首先,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量11莫耳%)作為原料的樹脂,使用單甲基胺作為醯亞胺化劑,製造醯亞胺化樹脂。
所使用的擠壓機係口徑15mm的嚙合型同方向旋轉式雙軸擠壓機。擠壓機的各調溫區之設定溫度為230~250℃,螺桿旋轉數為150rpm。以2kg/hr供給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亦稱為「MS樹脂」),藉由捏合段使樹脂熔融、充滿後,自噴嘴注入相對於樹脂而言16重量份的單甲基胺(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於反應區之末端加入反螺紋,使樹脂充滿。將排氣口的壓力減壓至-0.092MPa而去除反應後的副生成物及過剩的甲胺。將從設於擠壓機出口的口模作為線料出來的樹脂,於水槽中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顆粒化而得到醯亞胺化MS樹脂(1)。
接著,用口徑15mm的嚙合型同方向旋轉式雙軸擠壓機,擠壓機各調溫區的設定溫度為230℃,螺桿旋轉數為150rpm。自料斗以1kg/hr供給所得之醯亞胺化MS樹脂(1),藉由捏合段使樹脂熔融、充滿後,自噴嘴注入相對於樹脂而言0.8重量份的碳酸二甲酯與0.2重量份的三乙胺之混合液,而進行樹脂中的羧基之減低。於反應區之末端加入反螺紋,使樹脂充滿。將排氣口的壓力減壓至-0.092MPa而去除反應後的副生成物及過剩的碳酸二甲酯。將從設於擠壓機出口的口模作為線料出來的樹脂,於水槽中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顆粒化,得到已減低酸價的醯亞胺化MS樹脂(2)。
再者,於擠壓機各調溫區的設定溫度為230℃,螺桿旋轉數為150rpm,供給量為1kg/hr之條件下,將醯亞胺 化MS樹脂(2)投入口徑15mm的嚙合型同方向旋轉式雙軸擠壓機中。將排氣口的壓力減壓至-0.095MPa,再度去除未反應的副原料等之揮發分。將從設於擠壓機出口的口模作為線料出來的已脫揮發分的醯亞胺樹脂,於水槽中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顆粒化,得到醯亞胺化MS樹脂(3)。
尚且,醯亞胺化MS樹脂(3)係相當上述實施形態記載之通式(1)所示的麩胺醯亞胺單位、通式(2)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位與通式(3)所示的芳香族乙烯基單位所共聚合的戊二醯亞胺樹脂。
對於醯亞胺化MS樹脂(3),依照上述之方法,測定醯亞胺化率、玻璃轉移溫度及Sp值。結果,醯亞胺化率為70莫耳%,玻璃轉移溫度為143℃,酸價為0.2mmol/g,Sp值為9.38。
使用單軸擠壓機,使如此所得之醯亞胺化MS樹脂(3)100重量%與SEESORB151(SHIPRO化成製,紫外線吸收劑,1%重量減少溫度:341℃,Sp值:11.33)1.0重量%成為顆粒。
然後,在100.5kPa、100℃,使此具有戊二醯亞胺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樹脂顆粒乾燥12小時,用單軸的擠壓機,於口模溫度270℃自T模頭擠出而形成薄膜狀態。再者,將該薄膜在其搬送方向(MD方向)中於比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高10℃的環境下延伸至2倍,接著在與薄膜搬送方向呈正交的方向(TD方向)中,於比樹脂之Tg高7℃的環境下延伸至2倍,得到厚度40μm的雙軸延伸薄 膜,即保護膜。而且,如周知地,具有戊二醯亞胺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Tg為126℃。
(2)利用具有內酯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保護膜的製作
此製法係依據專利文獻3中揭示的製法。於具備攪拌裝置、溫度計、冷卻器、氮氣導入管的1000L反應釜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40份、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甲苯50份、Adeka Stab 2112(ADEKA製)0.025份,一邊對其通氮氣,一邊升溫至105℃為止,進行回流時,添加0.05份的引發劑對第三戊基過氧異壬酸酯(ATOFINA吉富製,商品名:Lupasol 570),同時費一邊2小時滴下0.10份的第三戊基過氧異壬酸酯,一邊於回流下(約105~110℃)進行溶液聚合,更費4小時進行熟成。
於上述聚合物溶液中,添加0.05份的磷酸十八酯(堺化學工業製,商品名:Phoslex A-18),於回流下(約90~110℃)進行2小時環化縮合反應。
接著,使上述環化縮合反應所得之聚合物溶液通過經加熱到240℃的多管式熱交換器,而完成環化縮合反應後,於機筒溫度240℃、旋轉數120rpm、減壓度13.3~400hPa、後排氣口數1個、前排氣口數4個(自上游側起稱為第1、第2、第3、第4排氣口)且在第3排氣口與第4排氣口之間具有側進料器的排氣型螺桿雙軸擠壓機(Φ=44mm、L/D=52.5)中,用樹脂量換算以20kg/小時之處 理速度導入,進行脫揮發分。當時,將另途準備的抗氧化劑‧失活劑混合溶液,自第2排氣口之後,使用高壓泵以0.3kg/小時的投入速度注入。又,自第1排氣口之後及側進料器之後,使用高壓泵將離子交換水分別以0.33kg/小時之投入速度注入。
又,自側進料器,以2.12kg/小時之供給速度添加AS樹脂(旭化成化學製,商品名:Styrac AS783L)。
再者,以葉盤型的聚合物過濾器(長瀨產業製,過濾精度5μm)來過濾經熔融混煉的樹脂。
抗氧化劑‧失活劑混合溶液係將Adeka Stab AO-60(ADEKA製)50份、辛酸鋅(日本化學產業製,Nikka Octhix鋅3.6%)40份溶解於甲苯210份中而調製。
藉由上述脫揮發分操作,得到熱塑性丙烯酸樹脂組成物(A-1)的顆粒。樹脂部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32000,玻璃轉移溫度為125℃。
然後,將此具有內酯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樹脂顆粒,與具有戊二醯亞胺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完全同樣地,在100.5kPa、100℃使乾燥12小時,用單軸的擠壓機,於口模溫度270℃自T模頭擠出而形成薄膜狀態。再者,將該薄膜在其搬送方向(MD方向)中於比樹脂的Tg高10℃的環境下延伸至2倍,接著在與薄膜搬送方向呈正交的方向(TD方向)中,於比樹脂之Tg高12℃的環境下延伸至2.65倍,得到厚度20μm的雙軸延伸薄膜,即保護膜。尚且,如周知地,具有內酯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 樹脂之Tg為127℃。
(3)圖2係關於上述「(2)利用具有內酯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保護膜的製作」所得之保護膜,顯示延伸溫度為一定(Tg+12℃)時之TD延伸倍率與尺寸變化率之關係的圖,另外圖3係同樣地關於(2)所得之保護膜,顯示延伸倍率為一定(對於MD方向為2倍,對於TD方向為2.65倍)時之TD延伸溫度與尺寸變化率之關係。
如由圖2可明知,TD延伸倍率與尺寸變化率係成為略比例關係。而且,雖然在曲線圖中沒有顯示,但延伸倍率為2.0倍附近(後述的實施例1所用)時,可判斷同樣的關係亦成立。
又,如由圖3可明知,尺寸變化率係隨著TD延伸溫度的上升而變小,在達成指定的溫度之時間點成為最小值,在其以下不下降。因此,於指定的延伸倍率之下,藉由將TD延伸溫度設定在指定的溫度,例如Tg以上,可將尺寸變化率例如維持在0.2%以上。
原理上,認為由於愈高溫則愈因高分子的熱運動而分子配向成為等方向的,故即使提高延伸倍率,分子配向度也比較低。認為尺寸變化率係大地依賴於最終完成的薄膜之分子配向度,配向度若高則再度加熱時成為等方向的,收縮的尺寸變化率變大,配向度若低則即使再度加熱也沒有那麼大地收縮。結果,例如如圖2所示,TD延伸溫度為一定,改變TD延伸倍率時,延伸倍率大者係尺寸變化率大,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TD延伸倍率為一定,改 變TD延伸溫度時,延伸溫度低者係尺寸變化率大。
2.偏光膜之製作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中可用的偏光膜之製作方法的一例,以及製作該偏光膜時所用的熱塑性樹脂之一般的材料特性。惟,此製作方法只不過是僅一例,當然亦可使用其他之製作方法。
熱塑性樹脂可大致區分為高分子有規則地排列之結晶狀態,與高分子不具有規則的排列或僅極少一部分具有規則的排列之無定形或非晶狀態。將前者稱為結晶狀態,將後者稱為無定形或非晶狀態。對應於此,不在結晶狀態,但具有依條件可形成結晶狀態的性質之熱塑性樹脂,係稱為結晶性樹脂,不具有如此的性質的熱塑性樹脂係稱為非晶性樹脂。另一方面,不論結晶性樹脂或非晶性樹脂為何,將不是結晶狀態的樹脂或不達成結晶狀態的樹脂稱為非晶形或非晶質的樹脂。於此,非晶形或非晶質的用語係與意指不形成結晶狀態的性質之非晶性的用語,區別地使用。
作為結晶性樹脂,例如有包含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的烯烴系樹脂,與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酯系樹脂。結晶性樹脂之特徵之一個為具有藉由一般的加熱及/或延伸配向,高分子排列而進行結晶化之性質。樹脂的物性係按照結晶化的程度而各式各樣地變化。另一方面,例如,即使如聚丙烯 (PP)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結晶性樹脂,也可藉由阻礙因加熱處理或延伸配向所發生的高分子之排列,而抑制結晶化。將結晶化經抑制的此等之聚丙烯(PP)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別稱為非晶性聚丙烯及非晶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將此等分別總稱為非晶性烯烴系樹脂及非晶性酯系樹脂。
例如於聚丙烯(PP)時,藉由成為無立體規則性的雜排構造,可作成結晶化經抑制的非晶性聚丙烯(PP)。又,例如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時,作為聚合單體,共聚合如間苯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醇之改性基,即藉由共聚合能阻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結晶化之分子,可作成結晶化經抑制的非晶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圖1係可製作10μm以下例如5μm以下的偏光膜之製造步驟的概要圖。
[層合體作成步驟(A)]
作為成為塗布偏光膜的基材之熱塑性樹脂基材,使用共聚合有6mol%的厚度200μm之間苯二甲酸的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記載為「非晶性PET))之連續網(web)的基材(三菱樹脂(股)製商品名:Nobakuria SH046 200μm)。此熱塑性樹脂係非晶性,即使加熱也難以結晶化,延伸倍率難以降低。又,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連續網的基材係玻璃轉移溫度為75℃。再者,PVA 層之玻璃轉移溫度為80℃。
準備添加有1重量%的聚合度1200、皂化度99%、乙醯乙醯基改性度4.6%的乙醯乙醯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商品名:Gohsefimer Z200)之在水中已溶解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的PVA粉末之4~5%濃度的PVA水溶液。其次,於具備塗布手段21、乾燥手段22及表面改質處理裝置23的層合體作成裝置20中,在非晶性PET基材1上,以乾燥後的膜厚成為12μm之方式塗布PVA水溶液,於60℃的環境下藉由熱風乾燥而乾燥10分鐘,作成在基材上製成PVA系樹脂之膜的層合體。以下,將如此所得之層合體記載為「在非晶性PET基材上製膜有PVA層之層合體」、「含有PVA層之層合體」或「層合體7」。
含有PVA層2之層合體7係經過包含空中輔助延伸及硼酸水中延伸的2段延伸步驟之以下步驟,最終地製造成為5μm厚的偏光膜3。惟,藉由適宜變更在非晶性PET基材1上所製膜的PVA系樹脂層之厚度及後述之延伸倍率,亦可作成厚度10μm以下之任意厚度,例如6μm、4μm或3μm,或相反地10μm以上之厚度,例如12μm之偏光膜。
[空中輔助延伸步驟(B)]
藉由第1段的空中輔助延伸步驟(B),將含有12μm厚的PVA層2之層合體7與非晶性PET基材1一體地延 伸,生成含有PVA層2的「延伸層合體8」。具體地,於烘箱33內配備有延伸手段31的空中輔助延伸處理裝置30中,使含有PVA層2之層合體7在設定於比PVA層及基材之玻璃轉移溫度高120℃的延伸溫度環境的烘箱33內通過延伸手段31,以延伸倍率成為2.0倍之方式,自由端單軸延伸,生成厚度8μm的延伸層合體8。於此階段中,可捲取在附設於烘箱33的捲取裝置32上,製造延伸層合體8的捲筒8’。於本實施形態中,空中輔助延伸的延伸倍率設為2.0倍,但可按照目的之厚度或偏光度,將延伸倍率提高到本步驟的3.5倍為止。
於此,概述自由端延伸與固定端延伸。若將長條薄膜在搬送方向中延伸,則在對於延伸方向呈垂直的方向即寬度方向中薄膜收縮。自由端延伸係指不抑制此收縮而延伸之方法。又,所謂的縱單軸延伸,就是僅在縱向中延伸之延伸方法。自由端單軸延伸係與一般邊抑制對於延伸方向呈垂直的方向所發生的收縮邊延伸之固定端單軸延伸成對比。藉由此自由端單軸的延伸處理,層合體7中所含有的12μm厚之PVA層2係變成PVA分子在延伸方向經配向的8μm厚之PVA層2。
[第1不溶化步驟(C)]
接著,於第1不溶化步驟(C)中,對自裝有捲筒8’的導出裝置43所導出的延伸層合體8,施予不溶化處理,生成不溶化的延伸層合體9。當然,經此步驟所不溶化的 延伸層合體9包含不溶化的PVA層2。以下,將此稱為「不溶化延伸層合體9」。
具體地,於具備第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41的第1不溶化處理裝置40中,將延伸層合體8浸漬於液溫30℃的第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41中30秒。此步驟所用的第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41係相對於水100重量份,包含3重量份的硼酸(以下稱為「第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此步驟之目的係施予不溶化處理,其係為了至少在緊鄰之後的染色步驟(D)中,使延伸層合體8中所含有的PVA層不溶解。
[染色步驟(D)]
接著,藉由染色步驟(D),生成在PVA分子已配向的8μm厚之PVA層2上吸附有二色性物質的碘之著色層合體10。具體地,於具備染色液51的染色浴52之染色裝置50中,使自第1不溶化處理裝置40所導出的不溶化延伸層合體9在液溫30℃之含有碘及碘化鉀的染色液51中,生成在不溶化延伸層合體9之經配向的PVA層2上吸附有碘之著色層合體10。
於本步驟中,為了使延伸層合體8中所含有PVA層2不溶解,染色液51係碘濃度設在0.08~0.25重量%之範圍內,碘化鉀濃度設在0.56~1.75重量%之範圍內,碘與碘化鉀之濃度比為1比7。茲認為本步驟中的碘濃度及碘化鉀濃度以及浸漬時間係大地影響PVA層中所含有的碘 元素的濃度。因此,藉由調節本步驟的碘濃度及碘化鉀濃度與浸漬時間,可調節最終的偏光膜之單質透過率。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於上述的碘濃度及碘化鉀濃度之範圍,調節碘與碘化鉀的濃度,同時調節浸漬時間,可以最終生成的構成偏光膜3的PVA層之單質透過率成為45.0%之方式,使碘吸附於延伸層合體8之經配向的PVA層2。再者,單質透過率係不限於45.0%,亦可調整至44.0%、44.3%、或44.5%、或45.5%。
[第2不溶化步驟(E)]
以下說明的第2不溶化步驟(E)係依照以下目的進行者。本步驟之目的係第1為在後步驟的硼酸水中延伸步驟(F)中,為了使著色層合體10中所含有的PVA層2不溶解之不溶化,第2為使著色於PVA層2的碘不溶出之著色安定化,及第3為藉由交聯PVA層2的PVA分子彼此而成結節點的結節點之生成,第2不溶化步驟係特別達成此第1與第2目的者。
第2不溶化步驟(E)係作為硼酸水中延伸步驟(F)之前步驟進行。藉由對於染色步驟(D)中所生成的著色層合體10,施予不溶化處理,而生成不溶化的著色層合體11。以下,將此稱為「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包含不溶化的PVA層2。具體地,於容納有由硼酸與碘化鉀所成的水溶液(以下稱為「第2硼酸不溶化水溶液」)61之第2不溶化處理裝置60中,藉由將著色層 合體10浸漬於40℃的第2硼酸不溶化水溶液61中60秒,交聯吸附有碘的PVA層之PVA分子彼此,而生成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此步驟所使用的第2硼酸不溶化水溶液,包含相對於水100重量份而言3重量份的硼酸,包含相對於水100重量份而言3重量份的碘化鉀。
[硼酸水中延伸步驟(F)]
於第2段的硼酸水中延伸步驟中,進一步延伸含有已使碘配向的PVA層2之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生成包含構成5μm厚的偏光膜3之已使碘配向的PVA層之層合體12。具體地,於具備硼酸水溶液71的硼酸浴72與延伸手段73之硼酸水中延伸處理裝置70中,將自第2不溶化處理裝置60所連續地導出之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浸漬於含有硼酸與碘化鉀之設定在液溫70℃的延伸溫度環境之硼酸水溶液71中,其次通過硼酸水中處理裝置70中所配備的延伸手段73,藉由以延伸倍率成為2.7倍之方式自由端單軸地延伸,生成層合體12。本實施形態之總延伸倍率為5.5倍,但藉由調整空中輔助延伸步驟的延伸倍率及硼酸水中延伸步驟的延伸倍率,亦可成為5.0倍以上6.5倍以下。
更詳細地,硼酸水溶液71係以相對於水100重量份,包含6.5重量份的硼酸,相對於水100重量份,包含5重量份的碘化鉀之方式調整。本發明的偏光膜由於透過率高,多碘離子吸附PVA的交聯點之量少,故於本步驟 及以後的洗淨步驟中,多碘離子及碘離子係容易溶出。因此,與習知技術相比,藉由提高本步驟的硼酸水溶液之硼酸濃度,而減低吸附於PVA的多碘離子(及碘離子或鉀離子)之溶出量,謀求著色的安定化。
於本步驟中,將已調整碘吸附量的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首先浸漬於硼酸水溶液71中5~10秒。其次,使該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直接通過硼酸水中處理裝置70之延伸手段73的周速不同的複數組之輥間,費30~90秒以延伸倍率成為2.7倍之方式自由端單軸地延伸。藉由此延伸處理,已交聯的著色層合體11中所含有的PVA層係作為多碘離子(I3-或I5-)已吸附於PVA的PVA-碘錯合物,朝一方向經高次配向的5μm厚之PVA層進行變化。此PVA層係構成層合體12的偏光膜3。
[洗淨步驟(G)]
不溶化著色層合體11係在硼酸水中延伸步驟(F)中被延伸處理,自硼酸水溶液71中取出。所取出之含有偏光膜3之層合體12係送到洗淨步驟(G)。洗淨步驟(G)之目的為洗掉薄型高性能偏光膜3之表面所附著之不要的殘存物。具體地,將層合體12送入洗淨裝置80中,以薄型高性能偏光膜3的PVA不溶解之方式,浸漬於液溫30℃之含有碘化鉀的洗淨液81中1~10秒。洗淨液81中的碘化鉀濃度係相對於水100重量份為4重量份。
[乾燥步驟(H)]
經洗淨的層合體12係送到乾燥步驟(H),於此被乾燥。其次,經乾燥的層合體12係藉由在乾燥裝置90所附設的捲取裝置91,捲取成為連續網的層合體12,生成含有薄型高性能偏光膜3的層合體12之捲筒。作為乾燥步驟(H),可採用任意的恰當方法,例如可採用自然乾燥、送風乾燥、加熱乾燥。於本實施形態中,在烘箱的乾燥裝置90中,以60℃的溫風,進行240秒的乾燥。
藉由以上之步驟,製作5μm厚的偏光膜3。
3.光學膜層合體之製作
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係由「1.保護膜之製作」所得之保護膜與「2.偏光膜之製作」所得之偏光膜的組合所構成。例如,藉由圖1之步驟(I),即[貼合/轉印步驟(I)],可製作光學膜層合體。此時,偏光膜3係以形成有該偏光膜3的熱塑性基材,例如在非晶性PET基材1上直接殘留的狀態,邊貼合保護膜4(亦包含其他的光學膜)邊捲取。於此捲取步驟中,藉由邊將偏光膜3轉印在在保護膜4上邊剝離非晶性PET基材1,而生成光學膜層合體13。具體地,藉由貼合/轉印裝置100中所含有的導出/貼合裝置101,層合體12係自捲筒導出,所導出的層合體12之偏光膜3係藉由捲取/轉印裝置102而轉印到保護膜4,於該過程中,偏光膜3自基材1剝離,生成光學膜層合體13。雖然未特別地圖示,但接著層係設於偏光膜3與保護 膜4之間。此接著層係由藉由混合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HEAA)40重量份、丙烯醯基嗎啉(ACMO)60重量份與光引發劑「IRGACURE 819」(BASF公司製)3重量份而調整之光硬化性的接著劑所構成。所調整的接著劑係以硬化後的接著層之厚度成為0.5μm之方式塗布於偏光膜3之上,將此塗布側貼合於保護膜14之易接著層側,照射紫外線作為活性能量線,使接著劑硬化。紫外線照射係使用鎵封入金屬鹵化物燈,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Inc公司製的Light HAMMER 10,燈泡:V燈泡,尖峰照度:1600mW/cm2,累計照射量1000/mJ/cm2(波長380~440nm),紫外線之照度係使用Solatell公司製的Sola-Check系統進行測定。
又,如上述「層合體作成步驟(A)」中記載,亦可不使用與非晶性PET基材1另外設置的保護膜,而將此非晶性PET基材1利用作為保護膜。例如,一旦自偏光膜3剝離非晶性PET基材1,延伸至所欲的厚度後,亦可作為保護膜與偏光膜3貼合。又,亦可不剝離偏光膜3與非晶性PET基材1,直接延伸至所欲的厚度,生成光學膜層合體13。
4.光學膜層合體之評價方法
對於保護膜或偏光膜及光學膜層合體,進行以下之各評價。
(1)保護膜的厚度之測定
對所製作之保護膜的厚度,於與偏光膜貼合之前的狀態下,使用針盤量規(尾崎製作所製),在寬度方向5點進行測定。
(2)偏光膜之厚度測定
對所製作的偏光膜,在與保護膜貼合的跟前之狀態,即,藉由圖1的導出/貼合裝置101,自捲筒導出層合體12時進行取樣,自熱塑性樹脂剝離後,使用(1)記載之針盤量規,測定偏光膜之厚度。
(3)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
對於與偏光膜貼合之前的保護膜,即圖1的導出/貼合裝置101中,為了轉印偏光膜3而導出的保護膜4,進行以下之尺寸變化率測定。
自所製作的保護膜樣品,將試驗片在保護膜的搬送方向(MD方向)中切出100mm且在相對於保護膜的搬送方向呈垂直的方向(TD方向)中切出100mm之正方形形狀,在4邊的中點附近設置標點,於25℃ 50%RH之室溫環境下,測定相向的邊彼此之標點間距離「a」。其次,投入85℃的乾燥烘箱(espec公司製)中48小時,自85℃的環境試驗機內,在與測定前相同的25℃ 50%RH之室溫環境下取出後,於30分鐘後,用平面雙軸尺寸測定機(MITUTOYO製QV606),同樣地測定相向的邊彼此之評點 間距離「a’」。此時,將(a’-a)/a×100(%)分別當作MD方向的尺寸變化率。
(4)光學膜層合體之裂痕評價
對於所得之光學膜層合體,進行以下之裂痕評價。
(4-1)關於給予指定的熱循環後之有無裂痕的評價
自所製作的光學膜層合體之樣品,切出MD方向中200mm、TD方向中150mm的長方形型,將黏著劑側貼附在長度250mm、寬度170mm、厚度1mm的無鹼玻璃板之中央部。其次,使用加壓脫泡裝置(栗原製作所製),於0.5MPa的壓力下,在50℃施予15分鐘的加壓脫泡裝置。然後,將貼附於玻璃上之樣品投入環境試驗機中,給予100循環的自-40℃至85℃為止的冷熱衝撃,確認在MD方向中是否發生裂痕。
(4-2)關於到指定深度的裂痕發生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次數之評價
在層合方向對於紙面呈垂直地觀看所製作的光學膜層合體之樣品時,以TD方向作為長邊,切出圖4所示的形狀。而且,偏光膜與保護膜係在對於紙面呈垂直的方向中層合。於切出加工中使用雷射加工機。其次,將黏著劑側貼附於長度250mm、寬度170mm、厚度1mm的無鹼玻璃板之中央部,使用加壓脫泡裝置(栗原製作所製),於 0.5MPa的壓力下,在50℃施予15分鐘的加壓脫泡處理。然後,將貼附於玻璃上之樣品投入環境試驗機中,給予10循環的自-40℃至85℃為止的冷熱衝撃,比較在圖4中「a」部發生的裂痕之長度。冷熱衝撃試驗係合計給予最大100循環為止,計數裂痕到達邊「b」為止所需要的循環數。
5.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
基於減輕在偏光膜與保護膜之界面所發生的應力之觀點,求得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εf)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εp)之比(εf/εp)。明顯地,此等的尺寸變化率之差愈小愈佳,即比值愈接近1愈佳。求得後述的表1中,相對於實際實驗所用之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
[實施例1]
以上述「(1)利用具有戊二醯亞胺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保護膜的製作」中記載之方法,得到厚度40μm的保護膜。又,以上述「2.偏光膜之製作」中記載之方法,得到厚度5μm的偏光膜。對於由此等保護膜與偏光膜所構成的光學膜層合體,進行評價。
結果,保護膜在TD方向的尺寸變化率為+0.21,而且無裂痕之發生,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70次,得到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 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7。
[實施例2]
基本上與實施例1相同,但於保護膜之製作時將TD方向的延伸倍率提高30%而成為2.65倍,得到厚度20μm的保護膜。使此保護膜與以上述「2.偏光膜之製作」中記載之方法所得之厚度5μm的偏光膜接著,對於所得之光學膜層合體進行評價。
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42,而且無裂痕之發生,即使重複100次以上的熱循環,裂痕也不到達指定深度,得到比實施例1更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14。
[實施例3]
除了保護膜之製作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比實施例1高3℃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
此時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3。又,無裂痕之發生,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90次。又,此時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1。
[實施例4]
除了保護膜之製作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比實施例1高6℃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
此時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22。又,無裂痕之 發生,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70次。又,此時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73。
[實施例5]
基本上與實施例1相同,但於保護膜之製作時將TD方向的延伸倍率提高30%而延伸,伴隨此,藉由調整MD方向的延伸倍率,而使保護膜的厚度成為40μm。又,以上述「2.偏光膜之製作」中記載之方法,得到厚度5μm的偏光膜。對於由此等保護膜與偏光膜所構成的光學膜層合體,進行評價。
結果,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53,而且無裂痕之發生,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80次,得到比實施例1更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177。
[實施例6]
以上述「(2)利用具有內酯環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保護膜的製作」中記載之方法,得到厚度20μm的保護膜。此時在TD方向的延伸溫度(139℃)與延伸倍率(2.65倍)係與實施例4相同。又,以上述「2.偏光膜之製作」中記載之方法,得到厚度5μm的偏光膜。對於由此等保護膜與偏光膜所構成的光學膜層合體,進行評價。
結果,保護膜在TD方向的尺寸變化率為+0.36,而且 無裂痕之發生,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70次,得到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12。
[實施例7]
自偏光膜剝離上述「層合體作成步驟(A)」中記載的非晶性PET基材後,以厚度成為20μm之方式延伸。此時在TD方向的延伸溫度為100℃,延伸倍率為2.0倍。
此時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1.78,而且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80次,得到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59。而且,關於有無裂痕,由於可自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之次數或實施例1至6等之結果明知,即由於明顯地不發生裂痕,故不特別地進行實驗(對於實施例8亦同樣)。
[實施例8]
使用日本ZEON(股)製ZEONOR薄膜(厚度50μm),以TD方向之延伸溫度為130℃,延伸倍率為2.0倍,進行延伸。
此時之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24,而且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70次,得到良好的結果。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8。
[比較例1]
基本上與實施例6相同,但於偏光膜的厚度為12μm之點不同。此12μm厚度的偏光膜係如上述,以將PVA單層的薄膜直接染色及延伸之方法而得。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36,得到良好的結果,但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為10次,查明為不耐實用者。又,與厚度12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9。而且,關於有無裂痕,由於可自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之次數或比較例2、3等之結果明知,即由於明顯地發生裂痕,故不特別地進行實驗(對於比較例4至6亦同樣)。
[比較例2]
除了保護膜之製作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比實施例6高12℃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18,發生裂痕,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亦為10次,看到惡化。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6。
[比較例3]
除了保護膜之製作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比實施例5高12℃,延伸倍率為2.05倍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
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1,但發生裂痕,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亦為30次,看到 惡化。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33。
[比較例4]
除了保護膜之製作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比實施例6高11℃,偏光膜的厚度為12μm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而且,厚度12μm的偏光膜係以與比較例1同樣之方法獲得。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18,但發生裂痕,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亦為10次,看到惡化。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6。
[比較例5]
除了保護膜之作成時的TD方向之延伸倍率為1.0倍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
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88,為膨脹的結果,到達指定深度的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亦為10次,看到惡化。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29,但由於膨脹,而沒有意義。
[比較例6]
除了保護膜之作成時的TD方向之延伸溫度為140℃以外,與實施例8同樣。
此時,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為-0.12,到達指定深度的 裂痕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亦為10次,看到惡化。又,與厚度5μm的偏光膜之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4。
表1中顯示實施例1至8及比較例1~6之試驗結果。
如由上表可明知,關於丙烯酸系樹脂,例如為含有戊二醯亞胺環者,或含有內酯環者,偏光膜的厚度為10μm以下,例如5μm,保護膜的厚度為40μm以下,例如40μm或20μm,且其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時,即使對光學膜層合體給予指定的熱循環時,也不發生裂痕,而且在光學膜層合體中到指定深度的裂痕發生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次數為70次以上,得到良好的結果。又,關於裂痕的發生及熱循環,得到良好的結果時之透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7(考慮誤差時為0.05以上)以上。
還有,於本實施例中,與內酯環有關的實施例係僅實施例6,但由於內酯環的Tg(126℃)與戊二醯亞胺環的 Tg(127℃)為略同,於尺寸變化率之觀點來說,從分子配向性之觀點來看,可認為兩者係實質上相同。因此,例如即使實施例不存在,關於含有內酯環的丙烯酸系樹脂,也基本上可認為與含有戊二醯亞胺環者同樣。再者,導入有戊二酸酐構造時,或共聚合有苯基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甲基馬來醯亞胺等之N-取代馬來醯亞胺時,應亦得到同樣的結果,此為本業者所可明瞭吧。
又,關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偏光膜的厚度為10μm以下,例如5μm,保護膜的厚度為40μm以下,例如20μm,且其延伸倍率為2.0(以上)時,在光學膜層合體中到指定深度的裂痕發生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次數為80次以上,得到良好的結果。又,關於熱循環,得到良好的結果時之透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59以上。還有,於本實施例中,例示PET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但由於是聚酯系樹脂,故關於PET以外之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等,應亦得到同樣的結果,此本業者所可明瞭吧。
再者,關於聚烯烴系樹脂,偏光膜的厚度為10μm以下,例如5μm,保護膜的厚度為40μm以下,例如25μm,且其延伸溫度為Tg+30(以下)時,在光學膜層合體中到指定深度的裂痕發生為止所需要的熱循環次數為70次以上,得到良好的結果。關於熱循環,得到良好的結果時之透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 為0.08以上。
6.裝置構成
圖5及圖6中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光學性顯示裝置(層構成)之實施形態。
圖5(a)係顯示使用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最基本的構成之截面圖,此光學性顯示裝置200例如具備可成為液晶顯示面板或有機EL顯示面板之光學性顯示面板201,在該顯示面板201的一側之面上,隔著光學透明的黏著劑層202,接合偏光膜203。在該偏光膜203的外側之面上,經由接著層(未圖示)接著由光學透明的樹脂材料所成之保護膜(以下稱為「保護層」)204。雖然是任意,但在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成為視覺辨認側的保護層204之外側,可如虛線所示,配置透明的窗205。
作為使層或膜等接合或接著之材料,除了上述的光硬化性接著劑,例如還可適宜選擇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聚酯、聚胺基甲酸酯、聚醯胺、聚醚、氟系或橡膠系、異氰酸酯系、聚乙烯醇系、明膠系、乙烯系乳膠系、水系聚酯等之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使用。
於此構成中,作為黏著劑層202,使用具備擴散機能的材料,或者亦可成為黏著劑層與擴散劑層之2層構成。
作為使黏著劑層202之接著力提高的材料,例如亦可設置如特開2002-258269號公報、特開2004-078143號公報、特開2007-171892號公報中記載之錨固層(未圖示)。 作為黏結劑樹脂,只要是能提高黏著劑的投錨力之層,則沒有特別的限制,具體地例如可使用環氧系樹脂、異氰酸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在分子中含有胺基的聚合物類、酯胺基甲酸酯系樹脂、含有唑啉基等的各種丙烯酸系樹脂等之具有有機反應性基的樹脂(聚合物)。
又,於上述錨固層中,為了賦予抗靜電性,例如亦可添加如特開2004-338379號公報中記載之抗靜電劑。作為抗靜電性賦予用的抗靜電劑,可舉出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系、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喹喔啉等之導電性聚合物系、氧化錫、氧化銻、氧化銦等之金屬氧化物系等,但特別地從光學特性、外觀、抗靜電效果、及抗靜電效果的加熱、加濕時之安定性的觀點來看,較宜使用導電性聚合物系。其中,特宜使用聚苯胺、聚噻吩等之水溶性導電性聚合物、或水分散性導電性聚合物。作為抗靜電層之形成材料,使用水溶性導電性聚合物或水分散性導電性聚合物時,在塗布時可抑制有機溶劑對光學膜基材造成的變質。
於保護層204之未接著偏光膜203的面上,作為表面處理層,亦可施予硬塗層或以防反射處理、黏附防止、或擴散或防眩為目的之處理。又,於表面處理層中,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再者,以提高偏光膜的加濕耐久性為目的,表面處理層較佳為透濕度低之層。硬塗處理係以偏光板表面的損傷防止等為目的而施予者,例如可藉由在透明保護膜的表面上附加丙烯酸系、聚矽氧系等之適宜的紫外 線硬化型樹脂所造成的硬度或滑動特性等優異之硬化皮膜的方式等來形成。防反射處理係以防止偏光板表面的外光之反射為目的而施予者,根據以往,例如可藉由如特開2005-248173號公報中記載之因光的干涉作用而抵銷反射光的效果之防止反射的薄層類型,或藉由如特開2011-2759號公報中記載之在表面上賦予微細構造,而展現低反射率的構造類型等之低反射層的形成來達成。黏附防止處理係以防止與鄰接層(例如,背光側的擴散板)之密著為目的而施予。防眩處理係以防止在偏光板的表面上外光反射而妨礙偏光板透過光的視覺辨認等為目的而施予者,例如可藉由噴砂方式或壓花加工方式的粗面化方式或透明微粒子的配合方式等之適宜方式,將微細凹凸構造賦予保護膜之表面而形成。防眩層亦可兼任將偏光板透過光擴散而擴大視角等用之擴散層(視角擴大機能等)。作為前述硬塗層,較佳為鉛筆硬度2H以上之硬塗層。
圖5(b)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構成係與圖5(a)所示者大致相同之構成,但具有在偏光膜203與保護層204之間配置有擴散層206之構成。於圖5(c)所示的構成中,擴散層206係配置於黏著層202與偏光膜203之間。圖5(d)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係基本上與圖5(a)所示者相同,但偏光膜203係經由使接著成為容易的易接著層207而接著於保護層204。作為易接著層,例如可使用特開2010-55062號公報中揭示之材料。
圖5(e)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係僅在保護層204的 外側之面上設置抗靜電層208之點,與圖5(d)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不同。圖5(f)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200係在圖5(e)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之構成中,於保護層204與抗靜電層208之間配置1/4波長相位差膜209。又,1/4波長相位差膜亦可比抗靜電層更靠近視界側配置。藉由此構成,由於在比偏光膜203更靠近視覺辨認側配置1/4波長相位差膜,自顯示面板201起經過偏光膜203而出射的光,從1/4波長相位差膜出來時轉換成圓偏光。此構成的光學性顯示裝置,例如即使當視聽者戴用偏光太陽眼鏡時,也帶來對視覺辨認沒有障礙之優點。
圖6(a)係顯示具備透過型液晶顯示面板301作為光學性顯示面板的光學性顯示裝置300之實施形態。比液晶顯示面板301更視覺辨認側的面板構成,係與圖5(f)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200之構成大致相同。即,於液晶顯示面板301的視覺辨認側之面上,經由黏著劑層302接合第1偏光膜303,於該第1偏光膜303上經由易接著層307接合保護層304。於保護層304上,接合1/4波長相位差層309。於1/4波長相位差層309上,雖然為任意,但形成抗靜電層308。於1/4波長相位差層309之外側,亦為任意,但配置窗305。於圖6(a)所示的實施形態中,在液晶顯示面板301的另一側之面,經由第2黏著劑層302a配置第2偏光膜303a。於第2偏光膜303a的背側,如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周知,配置背光310。
圖6(b)係顯示具備反射型液晶顯示面板401作為顯示 面板的光學性顯示裝置400之實施形態。於此實施形態中,比液晶顯示面板401更視覺辨認側的面板構成,係與圖6(a)所示的光學性顯示裝置300之構成大致相同。即,於液晶顯示面板401的視覺辨認側之面上,經由黏著劑層402接合第1偏光膜403,於該第1偏光膜403上經由易接著層407接合保護層404。於保護層404上,接合1/4波長相位差層409。於1/4波長相位差層409上,雖然為任意,但形成抗靜電層408。於1/4波長相位差層409之外側,亦為任意,但配置窗405。
於圖6(b)所示的實施形態中,在液晶顯示面板401的另一側之面,經由第2黏著劑層402a接合第2偏光膜403a,於該第2偏光膜403a上經由易接著層407a接合第2保護層404a。於第2保護層404a上,雖然為任意,但形成抗靜電層408a。於第2保護層404a之背側,配置將穿透液晶顯示面板401的光朝向該液晶顯示面板401反射用之鏡子411。於此構成中,自視覺辨認側所入射的外光係被鏡子411所反射,藉由穿透液晶顯示面板401而出外,可自視覺辨認側看見顯示。
於此構成中,鏡子411係可成為使入射光的一部分穿透之半鏡。鏡子411為半鏡之構成時,如圖6(b)中以假像線所示,在鏡子411之背後配置背光410。藉由此構成,當外光為暗時,藉由點亮背光410,可進行顯示。
圖6(c)中顯示另一的實施形態。此實施形態與圖6(b)所示的實施形態之差異點,係在第1偏光膜403與液晶顯 示面板401之間配置1/4波長相位差層409a,在第2偏光膜403a與液晶顯示面板401之間配置1/4波長相位差層409b。具體地陳述,1/4波長相位差層409a接合於該第1偏光膜403,該1/4波長相位差層409a係經由黏著劑層402接合於液晶顯示面板401的視覺辨認側之面。同樣地,1/4波長相位差層409b接合於第2偏光膜403a,該1/4波長相位差層409b係經由黏著劑層402a接合於液晶顯示面板401的背側之面。
於如此的構成中,該1/4波長相位差層409a及該1/4波長相位差層409b係如”SID Digest of Tech.Papers,2000,pp902~905,「Improvement of Transmitted Light Efficiency in SH-LCDs Using Quarter-Wave Retardation Films」,Y.Iwamoto等”中記載,具有提高顯示裝置的顯示亮度之機能。
於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各保護層可藉由前述的材料來形成。
圖6(d)係顯示使用所構成的光學性顯示面板501作為有機EL顯示面板或反射型液晶顯示面板的光學性顯示裝置500之例。於顯示面板501的視覺辨認側之面上經由黏著劑層502接合相位差膜512,於該相位差膜512上接合偏光膜503。偏光膜503係經由易接著層507接合於保護層504,於該保護層504上接合1/4波長相位差層509。雖然為任意,但在1/4波長相位差層509上可形成抗靜電層508。於該1/4波長相位差層509之外側,雖然為任 意,但可配置窗505。相位差膜512係用於防止自偏光膜503的視覺辨認側入射至內部的光進行內部反射而射出至視覺辨認側者。
於偏光膜503與顯示面板501之間所配置的相位差膜512亦可為1/4波長相位差層。於此情況下,將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當作nx,將與其正交的面內方向之折射率當作ny,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當作nz時,可成為此等之折射率具有nx>nz>ny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於此構成中,相位差膜512係以遲軸方向對於偏光膜503的吸收軸成為45°之關係的方式配置。藉由此構成,亦可得到斜方向的防反射機能。雖然在圖中未顯示,但於顯示面板501之背側,通常配置鏡子。
圖6(e)中顯示本發明的再另一實施形態之光學性顯示裝置600。於此實施形態中,光學性顯示面板係由透過型的IPS液晶顯示面板601所構成,於該顯示面板601的視覺辨認側之面上經由黏著劑層602接合相位差膜612,於該相位差膜612上接合偏光膜603。偏光膜603係經由易接著層607接合於保護層604,於該保護層604上接合圖型相位差層613。此圖型相位差層613係形成如「EKISHO」Vol.14,No.4,2010,pp219~232「Xpol與其對3D-TV之應用」松廣憲治中記載之圖型相位差膜。所謂的圖型相位差層,就為了使3D顯示成為可能,具有使自顯示面板所輸出的右眼用之圖像與左眼用之圖像各自變化到各個偏光狀態之機能。於該圖型相位差層613之外 側,雖然為任意,但可配置窗605。還有,上述之IPS模式係採用V字型電極或鋸齒電極等,包含超面內切換(S-IPS)模式或先進超面內切換(AS-IPS)模式。
於液晶顯示面板601的背側之面,經由第2黏著劑層602a接合相位差膜612a,第2偏光膜603a係接合於該相位差膜612a。經由易接著層607a,第2保護層604a係接合該第2偏光膜603a。於第2保護層604a上,雖然為任意,但形成抗靜電層608a。當液晶顯示面板601為反射型液晶面板時,在第2保護層604a之背側,配置將穿透液晶顯示面板601的光朝向該液晶顯示面板601反射用之鏡子611。該鏡子611為半鏡之構成時,在該鏡子611之背後配置背光610。液晶顯示面板601為透過型時,省略鏡子611,僅配置背光610。
於此構成中,此等相位差膜612、612a之各自或一者,係在將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當作nx,將與其正交的面內方向之折射率當作ny,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當作nz時,可成為此等之折射率具有nx>nz>ny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又,相位差膜612a係可成為折射率具有nx>nz>ny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與具有nx>ny>nz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之2層構成。於此等之構成中,相位差膜係以遲相軸之方向相對於偏光膜的吸收軸之方向成為0°或90°之關係的方式配置。此配置係在自斜方向觀看時的偏光膜交叉角之修正具有效果。
圖6(e)之面板構成亦適用於液晶顯示面板601為透過 型的VA液晶之情況。於此情況中,相位差膜612、612a係成為折射率具有nx>nz>ny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或具有nx>ny>nz之關係的2軸相位差膜。或者,此等相位差膜612、612a係成為折射率具有nx>ny≒nz之關係的相位差膜或具有nx≒ny>nz之關係的相位差膜。於任一情況中,相位差膜皆以遲相軸的方向相對於偏光膜的吸收軸之方向成為0°或90°之關係配置。此配置係除了在自斜方向觀見的偏光膜交叉角之修正,還有在液晶的厚度方向之相位差補償具有效果。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光學膜層合體係可廣泛使用作為電視、行動電話、攜帶資訊終端及其他的光學性顯示裝置用。
1‧‧‧非晶性PET基材
2‧‧‧PVA層
3‧‧‧偏光膜
4‧‧‧保護膜
7‧‧‧層合體
8‧‧‧延伸層合體
8’‧‧‧捲筒’
9‧‧‧延伸層合體
10‧‧‧著色層合體
11‧‧‧著色層合體
12‧‧‧層合體
13‧‧‧光學膜層合體
20‧‧‧層合體作成裝置
21‧‧‧塗布手段
22‧‧‧乾燥手段
23‧‧‧表面改質處理裝置
30‧‧‧處理裝置
31‧‧‧延伸手段
32‧‧‧捲取裝置
33‧‧‧烘箱
40‧‧‧第1不溶化處理裝置
41‧‧‧第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
43‧‧‧導出裝置
50‧‧‧染色裝置
51‧‧‧染色液
52‧‧‧染色浴
60‧‧‧第2不溶化處理裝置
61‧‧‧第2硼酸不溶化水溶液
70‧‧‧處理裝置
71‧‧‧硼酸水溶液
72‧‧‧硼酸浴
73‧‧‧延伸手段
80‧‧‧洗淨裝置
81‧‧‧洗淨液
90‧‧‧乾燥裝置
91‧‧‧捲取裝置
100‧‧‧貼合/轉印裝置
101‧‧‧導出/貼合裝置
102‧‧‧捲取/轉印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膜層合體,其係包含:由已使二色性物質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成之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膜與在前述偏光膜的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的由熱塑性樹脂所成的透明保護膜之光學膜層合體,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厚度為40μm以下,將100mm×100mm的試驗片在85℃的環境下放置48小時後之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膜層合體,其中於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前述透明保護膜的尺寸變化率與前述偏光膜的尺寸變化率之比為0.05以上1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學膜層合體,其中於前述接著層與前述偏光膜之間設有易接著層。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學膜層合體,其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或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任一者。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膜層合體,其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且以該丙烯酸系樹脂薄膜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在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受延伸者。
  6. 如請求項5之光學膜層合體,其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利用在主鏈上具有戊二醯亞胺環或內酯環的丙烯酸系樹脂所形成。
  7. 一種光學性顯示裝置,其使用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膜層合體。
  8. 一種透明保護膜,其係由熱塑性樹脂所成之透明保護膜,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厚度為40μm以下,將100mm×100mm的試驗片在85℃的環境下放置48小時後之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之尺寸變化率為0.2%以上。
  9. 如請求項8之透明保護膜,其係在由已使二色性物質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所成之厚度為10μm以下的偏光膜之單面上隔著接著層配置。
  10. 如請求項8或9之透明保護膜,其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或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任一者。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透明保護膜,其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且以該丙烯酸系樹脂薄膜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在與前述偏光膜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中受延伸者。
  12. 如請求項11之透明保護膜,其中前述透明保護膜係利用在主鏈上具有戊二醯亞胺環或內酯環的丙烯酸系樹脂所形成。
TW104132572A 2014-10-02 2015-10-02 An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a transparent protective film TWI568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4027 2014-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7143A true TW201627143A (zh) 2016-08-01
TWI568589B TWI568589B (zh) 2017-02-01

Family

ID=5563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572A TWI568589B (zh) 2014-10-02 2015-10-02 An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a transparent protective film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17714A1 (zh)
JP (1) JP6983510B2 (zh)
KR (1) KR102166886B1 (zh)
CN (2) CN115576046B (zh)
TW (1) TWI568589B (zh)
WO (1) WO2016052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9414B1 (ko) * 2016-08-10 2018-01-1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 필름
CN106696434A (zh) * 2016-12-22 2017-05-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具标记检查的偏光板贴附装置及其检查方法
CN106768865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品质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19053169A (ja) * 2017-09-14 2019-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偏光子を含む光学積層体
KR102566689B1 (ko) * 2018-02-26 2023-08-14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사 방지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367173B1 (en) * 2018-03-15 2019-07-30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08877508B (zh) * 2018-07-16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SG11202101147SA (en) * 2018-08-08 2021-03-30 Orlar Pty Ltd Horticultur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20210123461A (ko) 2020-04-02 2021-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7467169A (zh) * 2023-06-29 2024-01-30 佛山辰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膜用高透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1577A (ja) * 2003-07-11 2005-02-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膜、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71620B (en) * 2003-11-21 2012-09-01 Zeon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1)
JP4651101B2 (ja) * 2005-10-21 2011-03-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62114B2 (ja) * 2006-01-31 2013-08-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光拡散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751312B2 (ja) * 2006-12-22 2011-08-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161600B1 (ko) * 2007-10-22 2012-07-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닛폰 쇼쿠바이 편광판, 그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1836140B (zh) * 2007-10-24 2012-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382843B2 (ja) * 2007-10-31 2014-01-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US8993075B2 (en) * 2007-11-27 2015-03-31 Zeon Corporation Stretched film,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161744A (ja) 2007-12-11 2009-07-23 Kaneka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653416B1 (ko) * 2008-02-04 2016-09-0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판,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454862B2 (ja) * 2008-03-10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72135A (ja) 2008-09-17 2010-04-0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KR101592016B1 (ko) * 2009-07-08 2016-0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691205B1 (ja) * 2010-09-03 2011-06-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130125319A (ko) * 2012-05-08 2013-11-18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WO2013175927A1 (ja) * 2012-05-24 2013-1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118595A (ko) * 2013-03-29 2014-10-08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Oled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66886B1 (ko) 2020-10-16
WO2016052732A1 (ja) 2016-04-07
CN115576046A (zh) 2023-01-06
US20180017714A1 (en) 2018-01-18
TWI568589B (zh) 2017-02-01
JPWO2016052732A1 (ja) 2017-07-20
JP6983510B2 (ja) 2021-12-17
CN107250850A (zh) 2017-10-13
KR20170054457A (ko) 2017-05-17
CN115576046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8589B (zh) An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a transparent protective film
US8520171B2 (e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olarizing film
TWI588569B (zh)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 laminate of a polarizer and a retardation layer
KR101214415B1 (ko)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6199807B (zh) 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055402A1 (en)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9048179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63202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07783B (zh) 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2009109993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7076912B (zh) 偏振性层叠膜或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JP2009157348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21755A (ko) 곡면 화상 표시 패널용 볼록면측 편광판
TW202018339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使用了該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JP2023116527A (ja) 偏光子、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偏光子を含む光学積層体
JP6075826B2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KR10237656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편광판 키트
JP2009157343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6468797B (zh) 用于曲面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板
KR20210122699A (ko) 편광판 및 이 편광판을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463020B2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