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3834A - 氣缸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缸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23834A TW201623834A TW104136495A TW104136495A TW201623834A TW 201623834 A TW201623834 A TW 201623834A TW 104136495 A TW104136495 A TW 104136495A TW 104136495 A TW104136495 A TW 104136495A TW 201623834 A TW201623834 A TW 20162383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engaging
- pair
- axial
- gu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6—Means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or for locking, the spring or damper, e.g. at the end of the stro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能使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提高之氣缸裝置。
鎖定機構係具備卡合構件(83)、筒狀的鎖定導件(85)、卡合凹部(123)、旋轉限制機構(133)及螺旋槽(141),該卡合構件(83),是在缸體(10)及桿件(12)當中的一方側設置成可突出;該筒狀的鎖定導件(85),是在缸體(10)及桿件(12)當中的另一方側設置成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該卡合凹部(123),設置於鎖定導件(85)之對向面(121),可供卡合構件(83)卡合;該旋轉限制機構(133),當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時,在卡合構件(83)與卡合凹部(123)在周方向呈一致的狀態下,從卡合構件(83)抵接於鎖定導件(85)之軸向之一端側的軸向位置到與卡合凹部(123)卡合的軸向位置限制鎖定導件(85)的旋轉;該螺旋槽(141),是在對向面(121),從比卡合凹部(123)更靠軸向的另一端側以在周方向避開卡合凹部
(123)的方式到比卡合凹部(123)更靠軸向的一端側呈螺旋狀地形成,且與卡合構件(83)卡合。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氣缸裝置。
在氣缸裝置,當從缸體使桿件以最大極限突出時,自動限制桿件朝缸體插入的方向之移動而成為鎖定狀態者是已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72784號公報
上述氣缸裝置,在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方面仍有改善的餘地。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能使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提高之氣缸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氣缸裝置,鎖定機構係具備卡合構件、筒狀的鎖定導件、卡合凹部、旋
轉限制機構及螺旋槽,該卡合構件,是在缸體及桿件當中的一方側設置成可朝向另一方側突出;該筒狀的鎖定導件,是在前述缸體及前述桿件當中的另一方側設置成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該卡合凹部,設置於該鎖定導件之與前述卡合構件相對向的對向面,可供前述卡合構件卡合;該旋轉限制機構,當前述桿件朝延伸方向移動時,在前述卡合構件與前述卡合凹部在周方向呈一致的狀態下,從前述卡合構件抵接於前述鎖定導件之軸向之一端側的軸向位置到與前述卡合凹部卡合的軸向位置限制前述鎖定導件的旋轉;該螺旋槽,是在前述鎖定導件的前述對向面,從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另一端側以在周方向避開前述卡合凹部的方式到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一端側呈螺旋狀地形成,且與前述卡合構件卡合。
依據本發明,能使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提高。
1‧‧‧氣缸裝置
10‧‧‧缸體
11‧‧‧一端的開口部
12‧‧‧桿件
81‧‧‧鎖定機構
83‧‧‧卡合彈簧(卡合構件)
85‧‧‧鎖定導件
98‧‧‧突起
121‧‧‧外周面(對向面)
123‧‧‧卡合凹部
131‧‧‧軸向槽
133‧‧‧旋轉限制機構
141‧‧‧螺旋槽
143‧‧‧共通開口部(開口部)
162‧‧‧端面
圖1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之縱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之解除鎖定狀態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3係圖2的A-A剖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前
狀態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5係圖4的B-B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狀態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7係圖6的C-C剖面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解除之第1階段的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9係圖8的D-D剖面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解除的第2階段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11係圖10的E-E剖面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解除的第3階段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13係圖12的F-F剖面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解除的第4階段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15係圖14的G-G剖面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的鎖定解除的第5階段之局部立體剖面圖。
圖17係圖16的H-H剖面圖。
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根據圖式做說明。
圖1顯示本實施形態的氣缸裝置1,該氣缸裝置1是緩衝器,具體而言是封入有作為工作流體的氣體之氣彈簧(gas stay,氣體彈簧)。該氣缸裝置1係具有:筒狀的缸體10、桿件12及活塞13,該缸體10內封入有氣體(空氣、氮氣)及潤滑用的少量油液;該桿件12,其一部分從該缸體10之軸向一端的開口部11插入缸體10;該活塞13固定在桿件12之配置於缸體10內的內端部。活塞13是在缸體10內嵌裝成可沿軸向滑動,因此,固定於活塞13之桿件12,其從缸體10之軸向(以下稱為缸體軸向)的一端之開口部11突出之軸向的一端成為可伸縮。
缸體10內,藉由活塞13區隔成開口部11側的室14、及與開口部11相反側的室15共二室。當桿件12朝使其從缸體10的突出量增加的延伸側和活塞13一起移動時,室14的容積會減少且室15的容積增大,另一方面,當桿件12朝使其從缸體10的突出量減少之收縮側和活塞13一起移動時,室14的容積會增大且室15的容積減少。
缸體10具有大致圓筒狀的胴體部20及底部21而呈大致有底圓筒狀,該胴體部20是在缸體軸向的一端(頭側)具有開口部11;該底部21,是設置成將胴體部20的缸體軸向之另一端(底側)封閉。在缸體10的胴體部20,比一定直徑的主體部22更小徑之圓環狀的環狀段差部23是藉由塑性加工而呈同軸狀地形成於開口部11
的位置。此外,在缸體10,在比該環狀段差部23更靠底部21側藉由塑性加工呈同軸狀地形成比主體部22更小徑之圓環狀的內側突出部24,在比該內側突出部24更靠底部21側藉由塑性加工而呈同軸狀地形成比主體部22更小徑之圓環狀的內側突出部25。又各內側突出部24,25不是呈圓環狀,而是沿著缸體10的周方向(以下稱為缸體周方向)隔著間隔所形成的複數部位的突起亦可。
在缸體10的底部21,以沿缸體軸向往外側延伸的方式固定著安裝架28。在安裝架28形成有:沿著缸體10的徑向(以下稱為缸體徑向)貫穿其之安裝孔29。
在缸體10之開口部11側的內側設有桿件導件31及桿件密封件32。桿件12,是通過作為滑動軸承之桿件導件31的內側和桿件密封件32的內側而插入缸體10內,該桿件密封件32是用來將缸體10與桿件12之間隙予以密封。
如圖2及圖3所示般,桿件導件31成為帶段差的圓筒狀。於桿件導件31之外徑側,在軸向的一端形成有最大徑的大徑部42,在軸向的中間形成有比大徑部42更小徑的中間徑部43,在軸向的另一端形成有比中間徑部43更小徑的小徑部44。桿件導件31,係使大徑部42嵌合於缸體10之主體部22,使中間徑部43在缸體軸向的位置與缸體10之環狀段差部23一致。桿件導件31,藉由使大徑部42抵接於缸體10的環狀段差部23,而限制其從缸體10脫離。
桿件密封件32呈圓環狀。桿件密封件32如圖3所示般係包含:圓環平板狀的剛性構件52、及覆蓋該剛性構件52之形成為圓環狀的橡膠製之彈性構件53。彈性構件53係具備:用來埋設剛性構件52之大致圓環狀的基座部54、從基座部54的內周緣部朝軸向一側延伸之圓環狀的內周唇部55、以及從基座部54的外周緣部朝與內周唇部55同一側延伸之外周唇部56,其在包含中心軸線的面之剖面呈C字狀。桿件密封件32,是將剛性構件52及基座部54配置於開口部11側,並將內周唇部55及外周唇部56配置於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藉此,桿件密封件32係藉由缸體10內的內壓而始終抵接於桿件導件31,並讓桿件導件31的大徑部42始終抵接於缸體10的環狀段差部23。
活塞13係具有:都是呈圓環狀之活塞本體61及活塞密封件62。在活塞本體61之外周部之軸向的中間部形成有圓環狀的密封槽63。活塞密封件62與密封槽63嵌合,藉此將活塞本體61和缸體10之間隙予以密封。在活塞本體61沿周方向隔著間隔形成有複數個沿著軸向的流路孔65。
桿件12係具有:一定直徑的主軸部71、設置於該主軸部71的一端側且比主軸部71更小徑之一定直徑的中間嵌合軸部72、設置於該中間嵌合軸部72之與主軸部71相反的一側且比中間嵌合軸部72更小徑之一定直徑的端側嵌合軸部73、以及設置於端側嵌合軸部73之與中
間嵌合軸部72相反的一側之填隙部74,該填隙部74是讓端側嵌合軸部73塑性變形而形成為大徑。桿件12之端側嵌合軸部73嵌合於活塞13的內周部,活塞13是藉由比其內徑更大徑的填隙部74來限制其從桿件12脫離。
在此,桿件12是在主軸部71插穿缸體10之桿件導件31及桿件密封件32,桿件密封件32是將桿件12之主軸部71和缸體10之間隙予以密閉。桿件導件31係限制桿件12之徑向移動並容許其軸向移動。活塞13是以徑向移動受限制的狀態可沿軸向移動地嵌合於:缸體10之比內側突出部25更靠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主體部22。如此,桿件12及活塞13成為可相對於缸體10維持同軸狀而沿軸向移動。因為桿件12從缸體10突出而使桿件12及活塞13在缸體10內的受壓面積產生差異,藉此活塞13及桿件12是藉由氣體反力而朝向桿件12的突出方向彈壓。
如圖1所示般,在桿件12的主軸部71之從缸體10突出的一側之端部,以沿桿件12的軸向朝外側延伸的方式固定著安裝架75。在安裝架75形成有沿桿件12的徑向貫穿其之安裝孔76。
而且,在缸體10內的活塞13和桿件密封件32之間設有鎖定機構81。鎖定機構81,是用來將桿件12在相對於缸體10的最大延伸側的既定位置鎖定成無法朝收縮方向移動。
如圖2及圖3所示般,鎖定機構81係具有:
都是設置於缸體10側之彈簧盒82及一對的卡合彈簧83(卡合構件)、都是設置於桿件12側之鎖定導件85、間隔件86、墊圈87及反力彈簧88。
彈簧盒82嵌合於缸體10內,藉由內側突出部24,25而在缸體10的既定位置安裝成無法沿軸向移動且無法旋轉。彈簧盒82係具有:其缸體軸向的位置與內側突出部25一致之圓環狀的環部91、從環部91之外周緣部朝開口部11側延伸之圓筒狀的外筒部92、以及從環部91之內周緣部朝開口部11側延伸之圓筒狀的內筒部93。彈簧盒82是在環部91及外筒部92嵌合固定於缸體10內。外筒部92和內筒部93,兩者的軸向長度相等且包含環部91形成為同軸狀。
如圖3所示般,在內筒部93之缸體軸向的環部91側,以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的方式形成有一對之矩形的卡止孔95。此外,在內筒部93之比卡止孔95更靠缸體軸向之與環部91相反的一側,以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的方式形成有一對之矩形的缺口槽96。使一方的卡止孔95與一方的缺口槽96在缸體周方向的位置一致,且使另一方的卡止孔95與另一方的缺口槽96在缸體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缺口槽96具有朝與環部91相反的一側穿通的形狀。在內筒部93的內側讓桿件12插穿,因此其內徑成為比桿件12的主軸部71更大徑。
在彈簧盒82的環部91,將從環部91朝徑向
內側突出之圖5所示的一對的突起98設置在缸體軸向之內筒部93側。一對的突起98,以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的方式與環部91形成為一體。因為彈簧盒82是固定於缸體10,一對的突起98固定於缸體10側而朝徑向內側突出。一對的突起98之從缸體徑向內側的前端面99至缸體10的中心軸線之距離,是比桿件12之主軸部71的半徑更大,因此突起98在徑向是與桿件12的主軸部71分離。
如圖3所示般,一對的卡合彈簧83是相同形狀的共通零件,配置在彈簧盒82的外筒部92和內筒部93之間。一方的卡合彈簧83卡合於在缸體周方向的位置一致之一方的卡止孔95及一方的缺口槽96,另一方的卡合彈簧83卡合於在缸體周方向的位置一致之另一方的卡止孔95及另一方的缺口槽96。如此,一對的卡合彈簧83以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的方式設置於缸體10。如圖2所示般,一對的卡合彈簧83配置在比突起98更靠缸體軸向的開口部11側,相對於一對的突起98其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90度。
一對的卡合彈簧83是具有一定寬度且朝厚度方向呈圓弧狀彎曲之板彈簧。如圖3所示般,一方的卡合彈簧83,其長度方向的一端側固定於內筒部93之一方的卡止孔95,另一端側插入內筒部93之一方的缺口槽96,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抵接於外筒部92。另一方的卡合彈簧83,其長度方向的一端側固定於內筒部93之另一方的
卡止孔95,另一端側插入內筒部93之另一方的缺口槽96,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抵接於外筒部92。
一對的卡合彈簧83,從固定於卡止孔95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經過抵接於外筒部92的中間部而到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側的既定位置為止是成為具有一定厚度之彎曲的薄部100,在插入缺口槽96之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亦即開口部11側的端部形成有其厚度比薄部100更厚之卡合部101。該卡合部101,是透過缺口槽96而突出到比內筒部93更靠缸體徑向的內側,可隨著卡合彈簧83的彈性變形而朝缸體徑向的外側移位。
因為彈簧盒82固定於缸體10,安裝於彈簧盒82的狀態下之一對的卡合彈簧83被支承成,相對於缸體10其整體的移動受到限制但能彈性變形。安裝於彈簧盒82的狀態下之卡合彈簧83,其卡合部101係具有:位於缸體軸向之開口部11側之平坦的端面102、位於缸體徑向的內側之平坦的內端面103、以及位於內端面103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傾斜的傾斜面104。
卡合部101,在未承受來自缸體徑向的內側之按壓力的狀態,成為朝缸體徑向的內側以最大量突出之最大突出狀態。當卡合部101處於該最大突出狀態時,其端面102配置在與缸體10的中心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端面103則與缸體10的半徑線正交。此外,當卡合部101處於最大突出狀態時,傾斜面104傾斜成:在缸體軸向離開口部11越遠在缸體徑向離缸體10的中心軸線越遠。當卡
合部101處於最大突出狀態時,其內端面103離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桿件12之主軸部71的半徑更大,如此,卡合彈簧83在缸體徑向是與桿件12之主軸部71分離。
處於最大突出狀態之卡合部101的內端面103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圖2所示之突起98的前端面99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小。因此,突起98之突出前端位置、即前端面99是位於,比卡合彈簧83之最大突出時的突出前端位置、即內端面103更靠缸體徑向的外側。
如圖3所示般,鎖定導件85呈筒狀,在其內側讓桿件12的中間嵌合軸部72插穿。鎖定導件85,其軸向的一端側抵接於桿件12之主軸部71的中間嵌合軸部72的端部,其軸向的另一端側抵接於間隔件86。藉此,鎖定導件85可相對於桿件12維持同軸狀而進行旋轉,且其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
鎖定導件85之徑向外側的外周面121(對向面)當中之構成最大外徑部的外周端面122配置在:以呈同軸配置之鎖定導件85、桿件12及缸體10的中心軸線為中心之同一圓筒面。該外周端面122的直徑是比彈簧盒82之內筒部93的內徑更小,因此鎖定導件85可進入彈簧盒82的內側。鎖定導件85在進入彈簧盒82之內側的狀態下,其外周面121,是與設置於缸體10側之一對的卡合彈簧83以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置。
從外周端面12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亦即半徑),是比處於卡合彈簧83的最大突出狀態之從卡合部101的內端面103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更長。因此,當外周端面122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對置時,會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的內端面103接觸,將卡合部101朝缸體徑向的外側按壓而使其移位。此外,外周端面122的半徑,是比從突起98的前端面99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更長。
在鎖定導件85的外周面121,形成有比外周端面122往徑向內側凹陷之圖7所示之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一對的卡合凹部123,其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卡合凹部123,在缸體周方向形成一定寬度,且具有:位於缸體軸向的開口部11側之平坦的端面124、位於缸體徑向內側之平坦的底面125、以及位於底面125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傾斜的傾斜面126。端面124配置於與缸體10之中心軸線正交的平面,底面125是與缸體10的半徑線正交。此外,傾斜面126傾斜成,在缸體軸向上越靠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離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越大。
從卡合凹部123的底面125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從處於最大突出狀態之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的內端面103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小若干。因此,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各個的卡合部101可卡合於一對的卡合凹部123。當卡合部101卡合於卡合凹
部123的狀態下,端面124與端面102抵接,底面125與內端面103抵接。鎖定導件85之卡合凹部123形成為,比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之缸體軸向的長度更長。亦即,在端面124與端面102抵接的狀態下,在傾斜面126和傾斜面104之間存在間隙。如此,使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能夠容易且確實地進入鎖定導件85的卡合凹部123。此外,若傾斜面126與傾斜面104抵接而產生摩擦,當解除鎖定時會施加若干負荷,依據本構造可減輕這種負荷。
如圖5所示般,在鎖定導件85之外周面121,與缸體軸向平行地形成有:比外周端面122往徑向內側凹陷之一對的軸向槽131。一對的軸向槽131,與鎖定導件85之缸體周方向位置相差180度。一對的軸向槽131和一對的卡合凹部123,如圖4所示般,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90度。
從軸向槽131的底面13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從缸體10側之突起98的前端面99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小若干,因此一對的突起98可與一對的軸向槽131卡合。如圖4、圖6所示般,當鎖定導件85和桿件12一起沿缸體軸向移動時,一對的突起98以卡合於一對的軸向槽131的狀態相對地通過一對的軸向槽131,藉此限制一對的軸向槽131、亦即鎖定導件85的旋轉。如此,軸向槽131及突起98是構成旋轉限制機構133。該軸向槽131,是以沿其軸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於鎖
定導件85的外周面121;該突起98,固定於缸體10側且朝徑向內側突出,可沿缸體軸向相對移動地卡合於軸向槽131;該旋轉限制機構133,當桿件12相對於缸體10進行軸向移動時,可限制鎖定導件85的旋轉。
如圖7所示般,在鎖定導件85之外周面121,形成有比外周端面122往徑向內側凹陷之一對的螺旋槽141。一對的螺旋槽141,其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螺旋槽141如圖6所示般,從鎖定導件85之比卡合凹部123更靠與軸向的開口部11之相反的一側之位置,以在周方向避開卡合凹部123的狀態到鎖定導件85之開口部11側的端部呈螺旋狀地形成。
鎖定導件85,在其周方向上,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端部的位置是與一方的卡合凹部123一致,該螺旋槽141之開口部11側之端部的位置是與一方的軸向槽131一致。此外,鎖定導件85,在其周方向上,另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端部的位置是與另一方的卡合凹部123一致,該螺旋槽141之開口部11側之端部的位置是與另一方的軸向槽131一致。亦即,一方的軸向槽131及一方的螺旋槽141,開口於缸體10之一端的開口部11側之各自的開口部形成一致,該開口部成為共通的共通開口部143。另一方的軸向槽131及另一方的螺旋槽141也是,開口於缸體10之一端的開口部11側之各自的開口部形成
一致,該開口部成為共通的共通開口部143。
如圖7所示般,從螺旋槽141的底面14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與從卡合凹部123的底面125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相等,且比從缸體10側之卡合彈簧83的內端面103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小若干。因此,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也能與一對的螺旋槽141卡合,當鎖定導件85和桿件12一起沿缸體軸向進行移動時,如圖8、圖10所示般,藉由一對的螺旋槽141之導引,以對應於該等螺旋槽141的形狀之角度使鎖定導件85強制地旋轉。卡合彈簧83及螺旋槽141是構成,當桿件12進行軸向移動時使鎖定導件85強制旋轉之強制旋轉機構144。
在此,從螺旋槽141的底面14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從軸向槽131的底面13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更小。因此,軸向槽131的底位置,是位於比螺旋槽141的底位置更靠缸體徑向的外側。換言之,螺旋槽141之從外周端面122起算的深度,比軸向槽131之從外周端面122起算的深度更深。
如圖9所示般,在鎖定導件85的外周面121,形成有比外周端面122往徑向內側凹陷之一對的連續槽151。一對的連續槽151,其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如圖6所示般,一方的連續槽151,是和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相連。此外,另一方的連續槽151,是和
另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相連。
一方的連續槽151,其在鎖定導件85的周方向、亦即缸體周方向的位置與一方的卡合凹部123一致,是從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沿著鎖定導件85的中心軸線平行地延伸,並穿過鎖定導件85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另一方的連續槽151,其位於缸體周方向的位置與另一方的卡合凹部123一致,是從另一方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沿著鎖定導件85的中心軸線平行地延伸,並穿過鎖定導件85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
在此,從連續槽151的底面15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比從螺旋槽141的底面14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更大。因此,連續槽151的底位置,是位於比螺旋槽141的底位置更靠缸體徑向的外側。換言之,螺旋槽141之從外周端面122起算的深度,是比連續槽151之從外周端面122起算的深度更深。藉此,在一對的螺旋槽141和一對的連續槽151之間形成一對的段差部155。段差部155發揮制動件的功能,如圖9所示般,與卡合於螺旋槽141之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的傾斜面104抵接,對桿件12朝相對於缸體10的延伸方向之進一步移動產生阻力。
如圖8所示般,從連續槽151的底面152到
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是與從軸向槽131的底面132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相等,而比從缸體10側之突起98的前端面99到缸體10之中心軸線的距離小若干。因此,固定於缸體10側之一對的突起98,如圖4、圖6所示般可通過一對的軸向槽131而沿軸向穿越鎖定導件85。此外,如圖12、圖14所示般可通過一對的連續槽151及一對的螺旋槽141而沿軸向穿越鎖定導件85。
如圖7所示般,在鎖定導件85之開口部11側的端部,形成有一對的突出部161。一對的突出部161,其缸體軸向的位置一致且缸體周方向的位置相差180度。一對的突出部161,如圖2所示般是突出成朝開口部11的方向前端變細的山形。一對的突出部161,位於最靠開口部11側之頂部在鎖定導件85的周方向上的位置,是與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一致。而且,在一對的突出部161之兩側之間,配置圖4所示之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形成於一對的突出部161之鎖定導件85的開口部11側、亦即缸體10的一端之端面162是傾斜成,使共通開口部143位於最靠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亦即缸體10的另一端側。
如圖3所示般,間隔件86係具有:圓筒部171、從圓筒部171之缸體軸向的開口部11側之端部朝徑向延伸之小徑凸緣部172、以及從圓筒部171之缸體軸向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端部朝徑向延伸之大徑凸緣部173。間隔件86,是以在其內側讓桿件12的端側嵌合
軸部73插穿的狀態,抵接於中間嵌合軸部72之端側嵌合軸部73側的端部。在間隔件86之與鎖定導件85相反的一側配置活塞13,間隔件86及活塞13是被中間嵌合軸部72的端側嵌合軸部73側之端部和填隙部74所夾住。藉此,間隔件86及活塞13以無法沿軸向移動的方式固定於桿件12。利用該間隔件86、及桿件12的主軸部71之中間嵌合軸部72側的端部,來限制上述鎖定導件85之軸向的移動。
如圖5所示般,小徑凸緣部172是比大徑凸緣部173更小徑,在小徑凸緣部172形成有:可讓彈簧盒82之一對的突起98通過之一對的缺口部174。小徑凸緣部172的外徑是比彈簧盒82之內筒部93的內徑更小徑。因此,小徑凸緣部172及比其更小徑的圓筒部171,可沿軸向通過彈簧盒82的內側。
墊圈87設置成,可在小徑凸緣部172和大徑凸緣部173之間的圓筒部171沿軸向進行滑動。墊圈87的外徑,是與大徑凸緣部173大致相同,而比彈簧盒82之環部91的內徑更大徑。
反力彈簧88是螺旋彈簧,在讓間隔件86的圓筒部171插穿於其內側的狀態下,其軸向的一端卡止於墊圈87,軸向的另一端卡止於大徑凸緣部173。藉由反力彈簧88按壓墊圈87而使其抵接於小徑凸緣部172。若如圖6、圖7所示般活塞13及桿件12位於延伸側的既定位置,墊圈87會抵接於彈簧盒82的環部91,當活塞13及
桿件12進一步朝延伸側移動時,如圖8、圖9所示般使反力彈簧88收縮,而在桿件12產生收縮方向的反力。
接下來說明鎖定機構81的動作。
鎖定機構81,在從桿件12位於最收縮側的狀態到延伸側的既定位置,處於圖1~圖3所示的解除鎖定狀態,而將鎖定導件85配置在比彈簧盒82之一對的突起98更靠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在此狀態下,一對的卡合彈簧83成為最大突出狀態。
若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與桿件12一體地沿軸向移動之鎖定導件85,其開口部11側之一對的突出部161會接近彈簧盒82之一對的突起98。這時,只要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之旋轉方向(缸體周方向)的位置與一對的突起98一致,隨著桿件12之朝延伸方向的移動,鎖定導件85會使一對的突起98進入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內。
另一方面,如果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並非與一對的突起98一致,如圖2所示般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突出部161之端面162之旋轉方向的位置變成與一對的突起98一致。如此,隨著桿件12之朝延伸方向的移動,鎖定導件85在一對的突出部161之端面162與一對的突起98抵接,利用端面162的傾斜進行旋轉而使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與一對的突起98一致,而讓一對的突起98進入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內。在此,當一對的共通開口
部14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與一對的突起98一致時,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變成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一致。
若進一步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鎖定導件85如圖4、圖5所示般,讓一對的突起98進入與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在旋轉方向的位置一致之一對的軸向槽131內。圖4、圖5所示的狀態成為鎖定機構81的鎖定前狀態。在配置於一對的軸向槽131內的狀態下,一對的突起98限制鎖定導件85相對於缸體10的旋轉。換言之,由突起98及軸向槽131所構成的旋轉限制機構133,以互相卡合的狀態限制鎖定導件85相對於缸體10的旋轉。
若進一步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鎖定導件85會維持藉由旋轉限制機構133限制其旋轉的狀態,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之圖4所示的傾斜面104抵接,利用傾斜面104的傾斜使一對的卡合部101朝徑向外側移位而到達外周端面122上。這時,一對的卡合彈簧83產生彈性變形。而且,如圖6所示般,在一對的突起98朝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從一對的軸向槽131脫離之前,鎖定導件85使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缸體軸向的位置與一對的卡合部101一致。如此,藉由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彈性變形後的回復原狀,如圖6、圖7所示般一對的卡合部101進入一對的卡合凹部123而進行卡合。依據以上所說明,圖6所示的旋轉限制機構133,當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時,在卡合彈簧83與卡合凹部123在
缸體周方向呈一致的狀態下,從卡合彈簧83抵接於鎖定導件85之軸向的一端的開口部11側之軸向位置到卡合於卡合凹部123之軸向位置,限制鎖定導件85的旋轉。
藉由一對的卡合部101與一對的卡合凹部123進行卡合,鎖定導件85如圖7所示般,使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平坦的端面124抵接於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之平坦的端面102,而限制其往收縮側的移動。結果,與鎖定導件85在軸向上一體化之桿件12之往收縮側的移動也受到限制。亦即,鎖定機構81是藉由其鎖定導件85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進行卡合,成為相對於缸體10將桿件12鎖定之鎖定狀態。若成為鎖定狀態,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平坦的端面124和一對的卡合部101之平坦的端面102,以配置於與缸體10之中心軸線正交的平面上的狀態進行抵接,因此縱使朝收縮方向施加強大的力量,鎖定狀態也不會被解除。
在此,在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卡合於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前,墊圈87成為抵接於彈簧盒82之環部91的狀態,對於隨後之桿件12朝延伸方向的移動,反力彈簧88成為產生反力的狀態。藉此,縱使對於桿件12朝延伸方向的移動有動力產生的情況,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在與一對的卡合凹部123進行卡合之後,仍舊可抑制其從一對的卡合凹部123脫離,而能使桿件12相對於缸體10停止於良好的鎖定狀態。
若從圖6、圖7所示的鎖定狀態反抗反力彈簧
88的彈壓力而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鎖定導件85,利用其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傾斜面126和卡合部101之傾斜面104的傾斜,在讓一對的卡合彈簧83彈性變形的狀態下使一對的卡合部101朝徑向外側移位而到達外周端面122上。接著,若桿件12進一步朝延伸方向移動,鎖定導件85,在藉由一對的卡合彈簧83的彈壓力而使旋轉受限制的狀態下,朝開口部11側移動,而使一對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之缸體軸向的位置與一對的卡合部101一致。如此,如圖8、圖9所示般,一對的卡合彈簧83藉由彈性變形後的回復原狀,使一對的卡合部101進入一對的螺旋槽141之與共通開口部143相反的一側之端部而進行卡合。這成為鎖定機構81的鎖定解除之第1階段。在此狀態下,在一對的螺旋槽141和一對的連續槽151之間的段差部155,使一對的卡合部101沿缸體軸向進行抵接,利用該抵接及卡合彈簧83的極限收縮,限制桿件12之進一步朝延伸方向的移動。
接著,若桿件12朝收縮方向移動,在一對的螺旋槽141內使一對的卡合部101相對移動的狀態下使鎖定導件85相對於缸體10進行移動。這時,如圖10、圖11所示般,一對的卡合部101,會讓鎖定導件85依循一對的螺旋槽141的形狀而相對於缸體10強制地旋轉。這成為鎖定機構81之鎖定解除的第2階段。換言之,由包含卡合部101之卡合彈簧83和螺旋槽141所構成之強制
旋轉機構144,當桿件12朝軸向移動時,以互相卡合的狀態讓鎖定導件85強制地旋轉。強制旋轉機構144讓鎖定導件85旋轉90度。
在缸體軸向上即將使一對的卡合部101的位置與一對的螺旋槽141之共通開口部143一致之前,鎖定導件85,使缸體10側之一對的突起98進入圖12、圖13所示之一對的連續槽151之與開口部11相反的一側之端部。若桿件12進一步朝收縮方向移動,如圖12所示般,鎖定導件85會從一對的卡合部101脫離。這成為鎖定機構81的鎖定解除之第3階段。在此,在進入一對的連續槽151內的狀態下,一對的突起98限制鎖定導件85相對於缸體10的旋轉。
若桿件12進一步朝收縮方向移動,在從一對的連續槽151到圖14、圖15所示般之一對的螺旋槽141內讓一對的突起98相對移動的狀態,使鎖定導件85相對於缸體10進行移動。這時,一對的突起98,是讓鎖定導件85依循其一對的螺旋槽141的形狀而相對於缸體10強制地旋轉90度。這成為鎖定機構81之鎖定解除的第4階段。與桿件12一體地移動之鎖定導件85,藉由一對的突起98而如圖16、圖17所示般旋轉90度後,如圖16所示般從一對的突起98脫離。這成為鎖定機構81之鎖定解除的第5階段。藉此使鎖定機構81成為解除鎖定狀態。在剛成為解除鎖定狀態之後,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共通開口部14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會與缸體10側之一對的突
起98一致,使鎖定導件85之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旋轉方向的位置與一對的卡合彈簧83一致。
依據以上所說明,鎖定機構81是成為缸體內藏型的鎖定機構,其不須讓桿件12相對於缸體10旋轉而僅藉由在軸向施力就能進行鎖定及鎖定解除。
圖1所示的氣缸裝置1,安裝於缸體10之安裝架28及安裝於件12之安裝架75,藉由分別插穿於安裝孔29,76之緊固構件,而安裝於例如圖示省略的基座構件、及可相對於基座構件進行擺動之圖示省略的開閉構件。安裝方向,當常開閉構件用於關閉的情況,宜安裝成,在開閉構件關閉時使氣缸裝置1之桿件12的突出側來到下側。這是因為,為了確保密封性及滑動性,宜儘量使缸體10內的油液接觸桿件密封件32。
當開閉構件位於接近基座構件之全閉狀態時,桿件12成為最進入缸體10內;當開閉構件位於最遠離基座構件之全開狀態時,桿件12成為從缸體10突出最多。在此,因為在室14,15內填充有高壓氣體,在活塞13利用其受壓面積差而產生使桿件12從缸體10突出的方向之彈壓力、即氣體反力。因此,開閉構件在關閉狀態時,因為其重量勝過氣體反力而維持關閉狀態,或是相對於基座構件藉由圖示省略的開閉鎖定機構而維持關閉狀態。此外,當開閉構件開啟時,利用氣體反力將開閉構件朝開啟方向按壓,藉此輔助開啟操作的操作力。
而且,當開閉構件擺動時,活塞13是在缸體
10內沿缸體軸向移動而將室14,15的容積改變,這時,用來連通該等室14,15之活塞13的流路孔65會控制氣體的流動而產生衰減力,藉此抑制開閉構件的擺動速度。
若開閉構件開啟,桿件12會朝延伸方向移動,若開閉構件開啟到接近全開狀態,鎖定機構81會經由圖4、圖5所示的鎖定前狀態而成為圖6、圖7所示的鎖定狀態。當成為該鎖定狀態時,一對的卡合彈簧83會卡合於一對的卡合凹部123,這時會產生卡嗒聲而報知已成為鎖定狀態。若鎖定機構81成為鎖定狀態,反力彈簧88會對於桿件12之朝延伸方向的移動產生反力,對於開閉構件之進一步朝開啟方向的移動產生反力。
當鎖定機構81成為鎖定狀態後,例如操作者將物品放置在開閉構件上而使開閉構件的質量增加的情況,或因為缸體10內的氣壓降低等的理由而使氣體反力降低的情況,會使開閉構件欲往關閉方向移動,而使氣缸裝置1之桿件12欲往收縮方向移動。然而,處於鎖定狀態的鎖定機構81,一對的卡合彈簧83之卡合部101之端面102是抵接於一對的卡合凹部123之端面124而限制桿件12之往收縮方向的移動,因此可將開閉構件維持於開啟狀態。
要從此狀態將開閉構件關閉的情況,操作者抱著將開閉構件關閉的想法,使開閉構件一旦朝開啟方向移動。這時,氣缸裝置1一邊使反力彈簧88收縮一邊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操作者反抗該反力彈簧88的彈
壓力而使開閉構件朝開啟方向移動。如此,鎖定機構81成為圖8、圖9所示之鎖定解除的第1階段而限制進一步的開閉構件之朝開啟方向移動。該位置為開閉構件的全開位置。然後,若使開閉構件朝關閉方向移動,鎖定機構81成為圖10、圖11所示之鎖定解除的第2階段,進一步成為圖12、圖13所示的第3階段、圖14、圖15所示的第4階段、圖16、圖17所示的第5階段之後,成為圖1~圖3所示的解除鎖定狀態,變成容許開閉構件之進一步的關閉動作之狀態。
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氣缸裝置是構成為,藉由相對於桿件讓缸體旋轉來解除鎖定,而必須進行麻煩的解除操作。特別是在氣缸裝置的周圍難以確保空間的情況,鎖定的解除操作可能變得更麻煩,有時會造成鎖定的解除操作困難,而變得無法採用該氣缸裝置。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若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從卡合彈簧83抵接於鎖定導件85之軸向的一端的開口部11側之軸向位置到卡合於卡合凹部123之軸向位置,旋轉限制機構133可限制鎖定導件85的旋轉。因此,卡合彈簧83卡合於鎖定導件85之卡合凹部123。藉此成為,相對於缸體10使桿件12朝收縮方向的移動受限制之鎖定狀態。若從該鎖定狀態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卡合彈簧83會卡合於比鎖定導件85的卡合凹部123更靠軸向的另一端側之螺旋槽141。然後,若桿件12朝收縮方向移動,鎖定導件85會使卡合彈簧83沿著螺旋
槽141以在周方向避開卡合凹部123的方式相對移動之後離開。藉此使鎖定解除。如此般只要從鎖定狀態進行延伸操作後再進行收縮操作就能將鎖定解除,因此不須使桿件12和缸體10相對旋轉,而能使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提高。為了將鎖定解除並不須接觸缸體10,因此縱使是在氣缸裝置1周圍無法確保空間的情況,仍能輕易地將鎖定解除。亦即,可設置在節省空間的區域,也能配置在操作者無法目視的位置。此外,在鎖定解除時,必須一旦讓桿件12朝與收縮方向相反的延伸方向移動,因此可避免不小心使鎖定解除。
此外,將卡合彈簧83設置於缸體10側,並將鎖定導件85設置於桿件12側,因此能使鎖定導件85小型化而謀求輕量化。
此外,旋轉限制機構133係具備軸向槽131及突起98,該軸向槽131是以沿軸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於鎖定導件85的外周面121,該突起98是固定於缸體10側且朝徑向內側突出,可沿軸向移動地卡合於軸向槽131,因此利用簡單的構造就能限制鎖定導件85的旋轉。
此外,鎖定導件85之缸體10的一端開口部11側的端面162是傾斜成,使螺旋槽141及軸向槽131之一端開口部11側的共通開口部143位於最靠缸體10的另一端側,因此能將旋轉限制機構133的突起98往軸向槽131導引。因此,為了進行鎖定,只要使桿件12朝延伸方向移動,就能讓突起98進入軸向槽131。
此外,突起98的突出前端位置,是位於比卡合彈簧83之最大突出時的突出前端位置更靠缸體徑向的外側;軸向槽131的底位置,是位於比螺旋槽141的底位置更靠缸體徑向的外側。因此,能將卡合彈簧83對螺旋槽141及卡合凹部123的卡合量增大,而使卡合彈簧83對卡合凹部123的卡合所造成的鎖定更強固。此外,僅與軸向槽131卡合以限制旋轉而只要較小的卡合量即可的突起98,能夠將其縮小。
此外,若卡合彈簧83卡合於鎖定導件85之卡合凹部123而相對於缸體10使桿件12成為鎖定狀態,對於桿件12之朝延伸方向的移動,反力彈簧88會產生反力。因此,縱使對於桿件12朝延伸方向的移動有動力產生的情況,卡合彈簧83在與卡合凹部123卡合之後仍舊可抑制其脫離,而能使桿件12相對於缸體10停止於良好的鎖定狀態。此外,當鎖定解除時,必須讓桿件12反抗反力彈簧88的反力而一旦朝延伸方向移動,因此可進一步抑制不小心使鎖定解除。
又在以上所說明的例子,雖是在缸體10及桿件12其中一方的缸體10側設置可朝向桿件12突出之卡合彈簧83,在缸體10及桿件12其中另一方的桿件12側設置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之筒狀的鎖定導件85。然而,相反的,亦可在桿件12側設置可朝向缸體10突出的卡合構件,在缸體10側設置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之筒狀的鎖定導件。在此情況,是在鎖定導件之
與卡合構件相對向的內周面設置卡合凹部及螺旋槽。
此外,以上所說明的例子,雖是使用二個卡合彈簧83,對應於此而在鎖定導件85設有二處的卡合凹部123及二處的螺旋槽141,但也按照所需之鎖定時的耐荷重而將該等構件的數目予以增減。
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形態之氣缸裝置,係具有:筒狀的缸體、一端是從該缸體的一端可伸縮地突出之桿件、以及相對於前述缸體將前述桿件予以鎖定之鎖定機構,前述鎖定機構係具備卡合構件、筒狀的鎖定導件、卡合凹部、旋轉限制機構及螺旋槽,該卡合構件,是在缸體及桿件當中的一方側設置成可朝向另一方側突出;該筒狀的鎖定導件,是在前述缸體及前述桿件當中的另一方側設置成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該卡合凹部,設置於該鎖定導件之與前述卡合構件相對向的對向面,可供前述卡合構件卡合;該旋轉限制機構,當前述桿件朝延伸方向移動時,在前述卡合構件與前述卡合凹部在周方向呈一致的狀態下,從前述卡合構件抵接於前述鎖定導件之軸向之一端側的軸向位置到與前述卡合凹部卡合的軸向位置限制前述鎖定導件的旋轉;該螺旋槽,是在前述鎖定導件的前述對向面,從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另一端側以在周方向避開前述卡合凹部的狀態到比前述卡合凹部的方式到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一端側呈螺旋狀地形成,且與前述卡合構件卡合。如此,只要從鎖定狀態進行延伸操作後再進行收縮操作就能將鎖定解除,因此不須使桿件和缸
體相對旋轉,而能使鎖定解除的操作性提高。為了將鎖定解除並不須接觸缸體,因此縱使是在氣缸裝置的周圍無法確保空間的情況,仍能輕易地將鎖定解除。
此外,將前述卡合構件設置於前述缸體側,並將前述鎖定導件設置於前述桿件側,因此可將鎖定導件小型化而謀求輕量化。
此外,前述旋轉限制機構係具備軸向槽及突起,該軸向槽是以沿軸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於前述鎖定導件的前述對向面、即外周面,該突起是固定於前述缸體側且朝徑向內側突出,可沿軸向移動地卡合於前述軸向槽。因此利用簡單的構造就能限制鎖定導件的旋轉。
此外,前述螺旋槽及前述軸向槽各自之前述缸體的一端側之開口部是一致的,前述鎖定導件之前述缸體的一端側之端面是傾斜成,使前述開口部位於最靠前述缸體的另一端側。因此,為了進行鎖定,只要使桿件朝延伸方向移動,就能讓突起進入軸向槽。
此外,前述突起的突出前端位置,是位於比前述卡合構件之最大突出時的突出前端位置更靠前述缸體的徑向外側;前述軸向槽的底位置,是位於比前述螺旋槽之底位置更靠前述缸體的徑向外側。因此,能將卡合構件對螺旋槽及卡合凹部的卡合量增大,而使卡合構件對卡合凹部的卡合所造成的鎖定更強固。此外,僅與軸向槽卡合以限制旋轉而只要較小的卡合量即可的突起,能夠將其縮小。
10‧‧‧缸體
11‧‧‧一端的開口部
12‧‧‧桿件
13‧‧‧活塞
14、15‧‧‧室
31‧‧‧桿件導件
32‧‧‧桿件密封件
65‧‧‧流路孔
71‧‧‧主軸部
73‧‧‧端側嵌合軸部
74‧‧‧填隙部
81‧‧‧鎖定機構
82‧‧‧彈簧盒
83‧‧‧卡合彈簧(卡合構件)
85‧‧‧鎖定導件
86‧‧‧間隔件
87‧‧‧墊圈
88‧‧‧反力彈簧
91‧‧‧環部
98‧‧‧突起
99‧‧‧前端面
100‧‧‧薄部
101‧‧‧卡合部
104‧‧‧傾斜面
121‧‧‧外周面(對向面)
122‧‧‧外周端面
123‧‧‧卡合凹部
131‧‧‧軸向槽
132‧‧‧軸向槽131的底面
133‧‧‧旋轉限制機構
141‧‧‧螺旋槽
142‧‧‧螺旋槽141的底面
143‧‧‧共通開口部(開口部)
151‧‧‧連續槽
152‧‧‧連續槽151的底面
155‧‧‧段差部
161‧‧‧突出部
162‧‧‧端面
171‧‧‧圓筒部
172‧‧‧小徑凸緣部
173‧‧‧大徑凸緣部
Claims (5)
- 一種氣缸裝置,係具有:筒狀的缸體、其一端是從該缸體的一端可伸縮地突出之桿件、以及相對於前述缸體將前述桿件予以鎖定之鎖定機構,其特徵在於,前述鎖定機構係具備卡合構件、筒狀的鎖定導件、卡合凹部、旋轉限制機構及螺旋槽,該卡合構件,是在前述缸體及前述桿件當中的一方側設置成可朝向另一方側突出;該筒狀的鎖定導件,是在前述缸體及前述桿件當中的另一方側設置成可旋轉且朝軸向的移動受限制;該卡合凹部,設置於該鎖定導件之與前述卡合構件相對向的對向面,可供前述卡合構件卡合;該旋轉限制機構,當前述桿件朝延伸方向移動時,在前述卡合構件與前述卡合凹部在周方向呈一致的狀態下,從前述卡合構件抵接於前述鎖定導件之軸向之一端側的軸向位置到與前述卡合凹部卡合的軸向位置限制前述鎖定導件的旋轉;該螺旋槽,是在前述鎖定導件的前述對向面,從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另一端側,邊以在周方向避開前述卡合凹部的方式到比前述卡合凹部更靠軸向的一端側呈螺旋狀地形成,且與前述卡合構件卡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缸裝置,其中,將前述卡合構件設置於前述缸體側,並將前述鎖定導件設置於前述桿件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缸裝置,其中,前述旋轉限制機構係具備軸向槽及突起,該軸向槽是以沿軸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於前述鎖定導件的前述對向面、即外周面,該突起是固定於前述缸體側且朝徑向內側突出,可沿軸向移動地卡合於前述軸向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氣缸裝置,其中,前述螺旋槽及前述軸向槽各自之前述缸體的一端側之開口部形成一致,前述鎖定導件之前述缸體的一端側之端面是傾斜成,使前述開口部位於最靠前述缸體的另一端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氣缸裝置,其中,前述突起的突出前端位置,是位於比前述卡合構件之最大突出時的突出前端位置更靠前述缸體的徑向外側;前述軸向槽的底位置,是位於比前述螺旋槽之底位置更靠前述缸體的徑向外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1269 | 2014-11-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3834A true TW201623834A (zh) | 2016-07-01 |
Family
ID=5607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6495A TW201623834A (zh) | 2014-11-28 | 2015-11-05 | 氣缸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19923B2 (zh) |
TW (1) | TW201623834A (zh) |
WO (1) | WO201608465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3040A (zh) * | 2017-07-21 | 2019-07-1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 操作棒的连结结构 |
CN110654279A (zh) * | 2018-06-28 | 2020-01-07 | 格拉默公司 | 可调节高度限制器 |
TWI728242B (zh) * | 2017-04-25 | 2021-05-21 | 日商Kyb摩托車減震器股份有限公司 | 前叉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15718B2 (ja) | 2017-06-13 | 2022-08-09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溶融添加剤化合物、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含む物品及び組成物 |
CN108533660B (zh) * | 2018-05-04 | 2023-05-12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减震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867Y2 (ja) * | 1988-08-29 | 1994-05-25 |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 ガススプリング |
JP2733672B2 (ja) * | 1988-10-24 | 1998-03-30 |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 光重合性樹脂組成物 |
DE10353903A1 (de) * | 2003-11-18 | 2005-06-16 | Suspa Holding Gmbh | Längenverstellbare Druckfeder |
-
2015
- 2015-11-05 TW TW104136495A patent/TW201623834A/zh unknown
- 2015-11-17 JP JP2016561512A patent/JP63199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1-17 WO PCT/JP2015/082278 patent/WO20160846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28242B (zh) * | 2017-04-25 | 2021-05-21 | 日商Kyb摩托車減震器股份有限公司 | 前叉 |
CN110023040A (zh) * | 2017-07-21 | 2019-07-1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 操作棒的连结结构 |
CN110023040B (zh) * | 2017-07-21 | 2022-09-27 |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 操作棒的连结结构 |
CN110654279A (zh) * | 2018-06-28 | 2020-01-07 | 格拉默公司 | 可调节高度限制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6084657A1 (ja) | 2017-09-07 |
JP6319923B2 (ja) | 2018-05-09 |
WO2016084657A1 (ja) | 2016-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623834A (zh) | 氣缸裝置 | |
KR102257341B1 (ko) | 축 연결 구조 및 유체압 장치 | |
JP4382799B2 (ja) | 緩衝調整素子 | |
EP3084108B1 (en) | Self-adjusting spacer device | |
EP1331417A1 (en) | Rotating damper | |
KR101728106B1 (ko) | 도어의 팝아웃형 록 핸들 장치 | |
CN109563855B (zh) | 流体压力装置 | |
US20090020005A1 (en) | Piston-cylinder unit | |
JP2002295768A (ja) | 管継手 | |
JP5697072B2 (ja) | ボールバルブ | |
JP2013113443A (ja) | 油圧制御式のリザーバチャンババルブ | |
JP6353825B2 (ja) | 把持装置 | |
US20130180610A1 (en) | Plug lock | |
JP2016114236A (ja) |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装置 | |
US20170037920A1 (en) | Piston-cylinder device | |
US10214994B2 (en) | Downhole arrangement | |
EP3473884B1 (en) | Damper | |
WO2016067723A1 (ja) | シリンダ装置 | |
JPH0619867Y2 (ja) | ガススプリング | |
JP5953070B2 (ja) | シリンダ装置 | |
US20230407720A1 (en) | Hydraulic lock apparatus | |
CN109414765B (zh) | 结构体和旋转气缸 | |
JP2017150187A (ja) | シリンダ錠 | |
TWM651242U (zh) | 剎車總泵調整結構 | |
JP2015086922A (ja) | 手動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