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7371A -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 Google Patents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7371A
TW201617371A TW104122521A TW104122521A TW201617371A TW 201617371 A TW201617371 A TW 201617371A TW 104122521 A TW104122521 A TW 104122521A TW 104122521 A TW104122521 A TW 104122521A TW 201617371 A TW201617371 A TW 2016173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ntibody
fva
antigen
binding frag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帝 林德格 胡爾柏格
庫斯塔夫 盧德
克里斯多夫 溫席 寶林
Original Assignee
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諾佛 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3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3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4Antihaemorrhagics; Procoagulants; Haemostatic agents; Antifibrinoly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5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Diabet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FVa)且顯示促凝血作用之單株抗體或其片段,及其治療用途。

Description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本發明係關於抗體及其組成物,其能夠結合於凝血因子V複合物。
在具有凝血病之個體中,諸如在患有血友病A及B之人類中,凝血級聯之各個步驟因例如凝血因子不存在或存在不足而呈現功能異常。凝血級聯之一部分的此類功能異常導致血液凝血不足及可能危及生命之出血,或對內臟(諸如關節)之破壞。患有血友病A及B之個體(諸如人類)可分別接受凝血因子替代療法,諸如外源性因子VIII(Factor VIII;FVIII)或因子IX(Factor IX;FIX)。然而,此類患者具有對此類外源性因子產生「抑制性」(中和抗藥物抗體)的風險,使得先前有效的療法失效。此外,外源性凝血因子僅可靜脈內投予,其使患者相當不便且不適。舉例而言,嬰兒及幼童可能必須以手術方式將靜脈內導管插入胸靜脈中,以保證靜脈進入。此情況使其有產生細菌性感染之極大風險。具有凝血病之個體僅可在開始出血之後接受療法,而非作為預防措施,其常常影響其一般生活品質。
因此,一般來說,在血友病群體中且尤其在患有凝血病之個體中,仍有許多未滿足之醫療需要。
血液凝血系統之激活依賴於複雜之生物學反應級聯。當血管壁受傷時,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TF)暴露於循環血液之內含物中,且TF與因子VII/經活化因子VII(Factor VII/activated Factor VII;FVII/FVIIa)在攜有TF之細胞的表面上形成複合物。此引起因子X(FX)活化成FXa,其與經活化因子V(FVa)共同產生有限量的凝血酶(FIIa)。少量凝血酶活化血小板,其導致支持由經活化FVIII/FIX(FVIIIa/FIXa)組成之X酶複合物(tenase complex)結合的磷脂(PL)之表面暴露。
產生凝血酶破裂為在損傷血管壁之後穩定凝結形成之中心。產生凝血酶之關鍵為FXa及其輔因子FVa。當FXa與FVa形成複合物時,凝血酶原轉化增強約105倍。FVa:FXa複合物在凝血過程之起始階段期間產生血小板之第一活化所需的初始少量的凝血酶,且在凝血增殖階段期間產生經活化血小板之凝血酶破裂,其中由複合物X酶複合物產生大量FXa。在患有血友病A或B之患者中,增殖階段無法進行且因此所產生凝血酶不足以形成穩定凝結。
儘管作為血友病中缺失之X酶複合物之下游,FVIII或FIX基因剔除小鼠中之若干活體內研究表明提高之FVa含量之顯著改善作用(Schlachterman A等人,(2005)J Throm Haemost,3:2730)。
因子V(FV)
因子V為凝血系統中之前輔因子。在其經活化形式中,其具有與凝血酶原酶複合物中FXa之輔因子活性相關聯的促凝血作用。FV由凝血酶或FXa活化,其中其在藉由金屬離子彼此非共價結合之兩個鏈中經剪接。FVa為凝血酶原酶複合物之輔因子且催化凝血酶原轉化成磷脂(PL) 表面上之凝血酶。
血液凝血因子V(FV)為由肝細胞產生之單鏈330kDa糖蛋白且存在於血漿及血小板中(Chesney,C.等人(1981)Natl Acad Sci USA 78:5180)。其由六個結構域組成:A1(AA 29-329)、A2(AA 348-684)、B(AA 692-1573)、A3(AA 1578-1907)、C1(AA 1907-2061)及C2(AA2066-2221)(SEQ ID NO:36)。兩個鏈之A及C結構域與FVIII之等效結構域約40%同源,但B結構域不具保守性。在28個胺基酸型信號肽裂解之後,成熟因子V分子由2196個殘基組成且具有包含三個A結構域、一個B結構域及兩個C結構域之結構域結構,其組織如下:NH2-A1-A2-B-A3-C1-C2-COOH。
FV之活化由凝血酶或經活化因子X(FXa)催化且經由位於B結構域及側接B結構域之殘基(Arg 709、Arg 1018及Arg 1545)之裂解產生(Tans,G.等人(1994)J Biol Chem 269:15969)。FV活化成FVa引起B結構域自其餘的FVa重鏈(HC、A1-A2、SEQ ID NO 37)及輕鏈(LC、A3-C1-C2、SEQ ID 38)解離。FVa雜二聚體之兩個鏈保持以二價金屬離子依賴性方式相關聯(Hibbard,L.及Mann,K.(1980)J Biol Chem 255:638)。
在活化之後,在凝血酶原活化成凝血酶中,FVa為針對酶FXa之輔因子。凝血酶原酶複合物(FVa:FXa複合物)負責凝血酶破裂,其在正常止血期間產生。已證實FV或FX之完全缺失可引起小鼠中致死性胚胎或產後出血(Cui J等人(1996)Nature 384:66,Dewerchin M等人(2000)Thromb Haemost.83:185)。
凝血酶原酶活性之下調經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催化之FVa不活化發生(Walker,F.等人(1979)Biochim Biophys Acta 571:333)。APC 由蛋白質C之活化產生,該活化藉由具有凝血酶調節蛋白之複合物中之凝血酶進行。APC經由兩種途徑不活化FVa:一種涉及FVa中Arg 506處之動力學有利裂解,其產生部分活性FVa中間物,其接著由Arg 306處之裂解完全不活化,該裂解引起A2結構域自分子之其餘部分解離;替代性不活化途徑涉及FVa中Arg 306處之初始裂解(Nicolaes,GA等人(1995)J Biol Chem 270:21158)。
已描述FVa中兩個APC裂解位點中之任一者中的天然存在之突變:萊頓FV(FV Leiden)(Arg 506 Gin取代)、香港FV(FV Hong-Kong)(Arg 306 Gly取代)及劍橋FV(FV Cambridge)(Arg 306 Thr)(Bertina,R.等人(1994)Nature 369:64,Chan,WP.等人(1998)Blood 91:1135,Williamson,D.等人(1998)Blood 91:1140)。萊頓FV為快速FVa不活化階段中之缺陷,引起APC抗性且為靜脈血塞之風險因子。相比之下,劍橋FV及香港FV與APC抗性或靜脈血塞風險增加無關。此外,萊頓FV在APC介導之FVIIIa不活化中亦展示減弱的抗凝血劑輔因子活性(Thorelli E.等人(1998)J Biol Chem 273:16140。已關於FV Nara基因突變(Trp 1920 Arg取代)描述與萊頓FV基因突變類似的特徵(Nogami等人,(2014)Blood 123:2420)。
已證實萊頓FV突變可引起正常血漿中凝血酶產生增加,其中APC系統由包括凝血酶調節蛋白或由直接添加APC活化(Castoldi等人(2004)Blood 103:4173)。此外,已證實萊頓FV可改良小鼠中之血友病A及B表現型,尤其在微循環中(Schlachterman,A等人(2005)J Thromb Haemost 3:2730)。除藉由直接補充外源性FVa來提高FVa含量(Schlachterman A等人,(2005)J Throm Haemost,3:2730)以外,亦提出使用針對APC之抗體防止 APC介導之FVa不活化(專利申請案第20090110683號)將改良血友病A及B表現型。
用於提高FVa含量之方法包括直接補充外源性FVa(Schlachterman A等人,(2005)J Throm Haemost,3:2730)、FVa變異體(von Drygalski,A.等人,(2012)Blood 120,17),或藉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專利申請案第WO20090110683號)干擾FVa不活化。
蛋白質C
蛋白質C,亦稱為自體凝血酶原IIA及凝血因子XIV,為維生素K依賴性糖蛋白,其在結構上與其他影響血液凝結之維生素K依賴性蛋白質(諸如凝血酶原、FVII、FIX及FX)類似。蛋白質C之活化由凝血酶調節蛋白及內皮蛋白質C受體(EPCR)強烈促進,其中後者主要見於內皮細胞(血管內側上之細胞)上。存在凝血酶調節蛋白可使活化加快若干數量級,且EPCR可使活化加快20倍。在內皮上,APC在調節血液凝結、炎症及細胞死亡(細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APC以蛋白水解方式使蛋白質FVa及FVIIIa不活化。APC藉由催化三個裂解(Arg306、Arg506、Arg679)來使FVa不活化。Arg306及Arg506處之裂解降低分子對FXa之親和力,且儘管此等位點中之第一個位點以最慢的速率裂解,但其為FV發揮功能完全必需的。蛋白質S藉由催化Arg306處之蛋白水解來幫助此過程,其中FV之A2結構域自蛋白質之其餘部分解離。蛋白質S亦結合於FXa,抑制後者降低APC使因子Va不活化。
蛋白質S
蛋白質S為主要在肝臟內合成的分子量為約70kDa之維生 素K依賴性血漿糖蛋白。然而,亦在內皮細胞中大量合成。蛋白質S為APC之輔因子。成熟蛋白質S包含5個獨特結構域,包括N端γ-羧化(Gla)結構域及芳族堆疊,即所謂的「凝血酶敏感性區域」,4個EGF樣結構域及EGF-4,以及稱為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ex-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樣結構域的具有393個胺基酸之大型C端區域,其結構表示兩個層黏連蛋白G型結構域。
蛋白質S之血漿濃度為約350nM且約60%與補體4結合蛋白(C4b-BP)結合,而其餘部分以「自由」蛋白質S形式循環。複合物結合之蛋白質S的抗凝血劑活性與自由蛋白質S相比約為其40%。血漿半衰期為48-60小時。
因子VIII
因子VIII(FVIII)為主要由肝細胞產生之大型複合糖蛋白。FVIII由2351個胺基酸(包括信號肽)組成,且含有如由同源性所定義之若干獨特結構域。存在三個A結構域、一個獨特B結構域及兩個C結構域。結構域次序可列為NH2-A1-A2-B-A3-C1-C2-COOH。FVIII以在B-A3邊界處分開之兩個鏈形式在血漿中循環。鏈由二價金屬離子結合而連接。A1-A2-B鏈稱為重鏈(HC),而A3-C1-C2稱為輕鏈(LC)。小型酸性區A1之C端(a1區)及A2之C端(a2區)及A3結構域之N端(a3區)在其與其他凝血蛋白(包括凝血酶及馮威里氏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或VWF,用於FVIII之載體蛋白))之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內源性FVIII分子以具有各種大小之B結構域的分子彙集形式在活體內循環,其中最短者之C端在位置740處,亦即在A2-a2之C端 處。具有不同長度之B結構域的此等FVIII分子均具有全部促凝血活性。在用凝血酶活化後,FVIII在A1-a1位置372處之C端、A2-a2位置740處之C端及在位置1689處a3與A3之間裂解,其中後一裂解釋放a3區且伴隨對VWF之親和力損失。經活化之FVIII分子稱為FVIIIa。活化允許FVIIIa與如經活化之血小板及經活化之因子IX(FIXa)的磷脂表面相互作用,亦即形成X酶複合物,允許因子X(FX)之有效活化。
B結構域在若干不同位置處裂解,從而在循環血漿FVIII分子中產生較大異質性。大量糖基化之B結構域的準確功能未知。
凝血酶及凝血酶原
凝血酶,亦稱為經活化凝血因子II,為絲胺酸蛋白酶,其在人類中由F2基因編碼。
凝血酶由凝血酶原上兩個位點之由經活化因子X(Xa)進行之酶促裂解產生。因子Xa之活性藉由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Va)(稱為凝血酶原酶複合物)而顯著增強。凝血酶原在肝中產生且在維生素K依賴性反應中經轉譯後修飾,該反應將凝血酶原上的十個麩胺酸轉化成γ-羧基麩胺酸(Gla)。在鈣存在下,Gla殘基促進凝血酶原與磷脂雙層之結合。凝血酶原(凝血因子II)在凝血級聯中蛋白水解分裂以形成凝血酶,其最終引起失血降低。凝血酶又充當絲胺酸蛋白酶,其將可溶血纖維蛋白原轉化成不可溶纖維蛋白股,以及催化許多其他凝血相關反應。
凝血酶原酶
凝血酶原酶複合物由絲胺酸蛋白酶、因子Xa及蛋白質輔因子(因子Va)組成。複合物在鈣離子存在下在帶負電的磷脂膜上聚集。凝 血酶原酶複合物催化凝血酶原(因子II)(一種非活性酶原)轉化成凝血酶(因子IIa)(一種活性絲胺酸蛋白酶)。凝血酶之活化為凝血級聯中之關鍵反應,其用於調節體內止血。為了產生凝血酶,凝血酶原酶複合物裂解凝血酶原中之兩個肽鍵,一個在Arg271之後且另一個在Arg320之後。儘管已證實因子Xa在與凝血酶原酶複合物不相關聯時可活化凝血酶原,但凝血酶形成速率在此類情形下顯著降低。凝血酶原酶複合物可以比單獨的因子Xa快105倍的速率催化凝血酶原活化。因此,需要凝血酶原酶複合物用於有效製備經活化凝血酶以及用於充分止血。
本發明係關於抗體或其片段,其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FVa)。本發明描述顯示促凝血作用之抗FVa抗體之群。該作用已在不同情形中展示,表明與不包括抗體之情形相比,該等抗體能夠增加凝血酶產生。已量測凝血酶產生測試中之不同參數,證實本發明抗體可增加或刺激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當結合於FVa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存在下亦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正常血漿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血友病血漿中,諸如在血 友病A血漿(其為因子VIII缺失型)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亦可包括逆轉凝血酶調節蛋白對凝血酶之抑制性作用的能力。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凝血酶調節蛋白存在下在血友病性貧血小板血漿(PRP)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藉由刺激血栓彈性反應,諸如藉由增加血栓形成期間血液之彈性特性(使用TEG®止血分析儀藉由血栓彈性描記法(thrombelastography)量測)來顯示促凝血作用。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R)。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在APC存在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R)。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加MTG。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在APC存在下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加MTG。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當結合於FVa時,改良針對酶FXa之FVa輔因子活性或使其穩定。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其在血友病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的用途,其用作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中之促凝血劑。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的用途,其用於血友病(諸如血友病A及B)及具有抑制劑之 患者之預防性治療。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用於治療方法中。該治療可為血友病(諸如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序列表之簡要說明
SEQ ID NO:1-提供NNC 0233-0000-0161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提供NNC 0233-0000-0161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提供NNC 0233-0000-0006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提供NNC 0233-0000-0006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5-提供NNC 0233-0000-0005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6-提供NNC 0233-0000-0005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7-提供NNC 0233-0000-0028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8-提供NNC 0233-0000-0028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9-提供NNC 0233-0000-0128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 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0-提供NNC 0233-0000-0128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1-提供NNC 0233-0000-0302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2-提供NNC 0233-0000-0302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3-提供NNC 0233-0000-0337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4-提供NNC 0233-0000-0337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5-提供NNC 0233-0000-0293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6-提供NNC 0233-0000-0293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7-提供NNC 0233-0000-0327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8-提供NNC 0233-0000-0327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19-提供NNC 0233-0000-0296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0-提供NNC 0233-0000-0296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 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1-提供NNC 0233-0000-0426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2-提供NNC 0233-0000-0426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3-提供NNC 0233-0000-0110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4-提供NNC 0233-0000-0110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5-提供NNC 0233-0000-0222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6-提供NNC 0233-0000-0222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7-提供NNC 0233-0000-0143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8-提供NNC 0233-0000-0143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29-提供NNC 0233-0000-0271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0-提供NNC 0233-0000-0271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1-提供NNC 0233-0000-0263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 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2-提供NNC 0233-0000-0263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3-提供NNC 0233-0000-0270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4-提供NNC 0233-0000-0270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5-提供人類凝血因子V前驅體y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6-提供人類凝血因子V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7-提供經活化人類凝血因子V之重鏈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8-提供經活化人類凝血因子V之輕鏈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39-提供NNC 0233-000-0008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0-提供NNC 0233-000-0008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1-提供NNC 0233-0000-0418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2-提供NNC 0233-0000-0418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3-提供NNC 0233-0000-0422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之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4-提供NNC 0233-0000-0422單株抗體之重鏈可變域(VH) 之胺基酸序列。
凝血病/血友病及治療
當前,血友病之治療中之黃金標準為預防性替代療法,其中必須每週靜脈內投予治療2-3次,對患者造成重大負擔。此外,約30%用因子VIII治療之患者出現降低有效預防性治療之可能性的抑制劑。
因此,一般來說,在血友病群體中且尤其在患有凝血病之個體中,仍有許多未滿足之醫療需要。
本發明之抗體或包含此類抗體之醫藥調配物可用於治療患有凝血病之個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包括任何人類患者或非人類脊椎動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凝血病」指可由正常凝血級聯之任何促凝血組分之任何定性或定量不足或纖維蛋白溶解之任何上調造成的出血性傾向增加。此類凝血病可為先天性及/或後天性及/或醫原性的,且其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鑑別。
先天性低凝血病之非限制性實例為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VII缺乏症、因子X缺乏症、因子XI缺乏症、馮威里氏病及血小板減少症,諸如格蘭士文氏血小板無力症(Glanzmann's thombasthenia)及伯納德-蘇利耶症候群(Bernard-Soulier syndrome)。該等血友病A或B可為重度、中 度或輕度的。血友病之臨床嚴重性藉由血液中之FIX/FVIII之功能單元之濃度來測定且分類為輕度、中度或重度。重度血友病定義為凝血因子含量<0.01U/ml,對應於<正常含量之1%,而中度及輕度患者之含量分別為1%-5%及>5%。具有「抑制劑」(亦即針對因子VIII之中和同種抗體)之血友病A及具有「抑制劑」(亦即針對因子IX之中和同種抗體)之血友病B為部分先天性及部分後天性凝血病之非限制性實例。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治療」指有需要之任何人類或其他動物個體的醫學療法。該個體預期由醫學從業者進行身體檢查,該醫學從業者給予指示使用該特定治療對該人類或其他動物個體之健康有益的試驗性或決定性診斷。該治療之時機及目的可根據個體之健康狀況在個體之間變化。因此,該治療可為預防性、緩解性及/或症狀性的。就本發明而言,預防性、緩解性及症狀性可表示本發明之獨立態樣。
後天性凝血病之非限制性實例為由維生素K不足引起之絲胺酸蛋白酶不足;此類維生素K不足可由維生素K拮抗劑(諸如華法林(warfarin))之投藥引起。後天性凝血病亦可在大面積創傷之後出現。在原本被稱為「血性惡性循環」之此情況下,其特徵在於血液稀釋(稀釋性血小板減少症及凝血因子稀釋)、體溫過低、凝血因子消耗及代謝紊亂(酸中毒)。流體療法及增加之纖維蛋白溶解可使此情況加重。該等出血可來自身體之任何部分。
醫原性凝血病變之一個非限制性實例為過量給予可指定用於治療血栓栓塞疾病之抗凝血劑,諸如肝素、阿司匹林(aspirin)、華法林及其他血小板凝集抑制劑。醫原性凝血病變之第二非限制性實例為藉由過 度及/或不當流體療法誘發之凝血病,諸如可藉由輸血誘發之凝血病變。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出血與血友病A或B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具有後天性抑制劑之血友病A或B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血小板減少症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馮威里氏病相關聯。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嚴重組織損傷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嚴重創傷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手術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出血性胃炎及/或腸炎相關。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為子宮大出血,諸如在胎盤拉斷情況下。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發生於機械式止血可能性有限之器官中,諸如顱內、鼻內或眼內。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出血與抗凝血劑療法相關。
抗體
術語「抗體」在本文中指來源於免疫球蛋白序列之蛋白質,其能夠與抗原或其部分特異性結合。術語抗體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類別(或同型)之全長抗體,亦即IgA、IgD、IgE、IgG、IgM及/或IgY。該術語亦可包括全長抗體之一或多個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或其部分特異性結合之抗體可與該抗原或其部分排他性地結合,或其可與有限數目之同源抗原或其部分結合。
天然全長抗體通常包含至少四個多肽鏈:兩個重(H)鏈及兩個輕(L)鏈,其由二硫鍵連接。在一些情況下,天然抗體包含少於四個鏈,如在駱駝中發現的僅重鏈抗體(VHH片段)及在軟骨魚(Chondrichthyes)中發現的IgNAR之情況下。醫藥學上尤其關注之一類免疫球蛋白為IgG。在人類中,IgG類別可基於其重鏈恆定區之序列而再分成四個子類:IgG1、 IgG2、IgG3及IgG4。輕鏈可基於其序列組成之不同而分成兩種類型:κ及λ鏈。IgG分子由經兩個或兩個以上二硫鍵互連之兩個重鏈及各由二硫鍵連接於重鏈之兩個輕鏈組成。IgG重鏈可包含重鏈可變區(VH)及至多三個重鏈恆定(CH)區:CH1、CH2及CH3。輕鏈可包含輕鏈可變區(VL)及輕鏈恆定區(CL)。VH及VL區可進一步再分為稱為互補決定區(CDR)或高變區(HvR)的具有高變性之區,其穿插有稱為構架(FR)的較具保守性之區。VH及VL區典型地由三個CDR及四個FR組成,其以如下次序自胺基端至羧基端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具有重鏈及輕鏈之高變區之可變結構域形成能夠與抗原相互作用之結構域,同時抗體之恆定區可調節免疫球蛋白與宿主組織或因子之結合,包括(但不限於)免疫系統之不同細胞(效應細胞)、Fc受體及經典補體系統之C1複合物之第一組分(C1 q)。
本發明之抗體可為單株抗體,意謂其表示由單個B細胞或由B細胞純系群表現的一組獨特重鏈及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本發明抗體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已知之各種方法製備及純化。舉例而言,抗體可由融合瘤細胞產生。抗體可由B細胞擴增產生。抗體或其片段可以重組方式表現於哺乳動物或微生物表現系統中或藉由試管內轉譯獲得。抗體或其片段亦可藉助於例如噬菌體呈現、細菌呈現、酵母呈現、哺乳動物細胞呈現或核糖體或mRNA呈現以重組方式表示為細胞表面結合分子。一旦產生,抗體可經篩選以用於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FVa)。
本發明之抗體可進行分離。術語「經分離抗體」指與產生抗體之環境中的其他組分分離及/或自其他組分回收的抗體及/或自產生抗體 之環境中所存在之組分的混合物純化的抗體。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抗體之某些抗原結合片段可為適合的,因為已展示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由全長抗體之片段進行。如本文所描述,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指抗體之一或多個片段,其保留特異性結合於或識別抗原(諸如經活化因子V(FVa)或另一目標分子)之能力。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Fab、Fab'、F(ab)2、F(ab')2、F(ab)S、Fv(典型地為抗體之單臂的VL及VH結構域)、單鏈Fv(scFv;參見例如Bird等人,Science 1988;242:423-426;及Huston等人,PNAS 1988;85:5879-5883)、dsFv、Fd(典型地為VH及CH1結構域)及dAb(典型地為VH域)片段;VH、VL、VhH及V-NAR結構域;包含單個VH及單個VL鏈之單價分子;微型抗體(minibody)、雙抗體(diabody)、三抗體(triabody)、四抗體(tetrabody)及κ體(參見例如Ill等人,Protein Eng(1997)10:949-57);駱駝IgG;IgNAR;以及一或多個經分離CDR或功能性互補位,其中該等經分離CDR或抗原結合殘基或多肽可結合或連接在一起以形成功能性抗體片段。各種類型之抗體片段已描述或綜述於例如Holliger及Hudson,Nat Biotechnol(2005)23:1126-1136;WO2005040219及已公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20050238646及20020161201中。此等抗體片段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獲得,且該等片段可經篩選而以與完整抗體相同之方式進行應用。
抗體之「Fab片段」,包括「Fab」及「Fab'2」片段,可藉由連接抗體之重鏈之鉸鏈半胱胺酸殘基之N端或C端側上鉸鏈區中重鏈之裂解自該抗體衍生。「Fab」片段包括輕鏈之可變域及恆定域及重鏈之可變域及第一恆定域(CH1)。「Fab'2」片段包含通常由其鉸鏈半胱胺酸共價連接之 「Fab'」片段對。Fab'形式上藉由連接Fab'2中重鏈之鉸鏈二硫鍵之裂解自Fab'2片段衍生。此項技術中亦已知除抗體片段之除二硫鍵以外的其他化學偶合。Fab片段可能以較低親和力保持親本抗體與其抗原結合之能力。Fab'2片段能夠二價結合,而Fab及Fab'片段可單價結合。通常,Fab片段缺乏恆定CH2及CH3域,亦即與Fc受體發生相互作用之Fc部分。由此,Fab片段一般不含效應功能。Fab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藉由使抗體酶促裂解來產生,例如使用番木瓜蛋白酶以獲得Fab或使用胃蛋白酶以獲得Fab'2,包括Fab、Fab'、Fab'2之Fab片段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以重組方式產生。
「Fv」片段為含有完整抗原識別及結合位點之抗體片段,且一般包含本質上可共價結合之一個重鏈可變域及一個輕鏈可變域的二聚體,例如在單鏈可變域片段(scFv)中。在此構型中,各可變域之三個高變區相互作用以在VH-VL二聚體之表面上界定抗原結合位點。總體而言,六個高變區或其子集共同地賦予抗體抗原結合特異性。然而,即使僅包含對抗原具有特異性之三個高變區的單個可變域可保留識別及結合抗原之能力,但通常與完整結合位點相比親和力較低(Cai及Garen,PNAS 1996;93:6280-6285)。舉例而言,僅具有一個重鏈可變結構域(VHH)之天然存在之駱駝抗體可結合抗原(Desmyter等人J.Biol.Chem.2002 277:23645-23650;Bond等人J.Mol.Biol.2003;332:643-655)。
「單鏈Fv」或「scFv」抗體片段包含抗體之VH和VL結構域,其中此等結構域存在於單個多肽鏈中。一般而言,Fv多肽進一步在VH與VL結構域之間包含多肽連接子,其使得scFv能夠形成用於抗原結合之 所需結構。關於scFv之綜述,參見Pluckthun,1994,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nburg及Moore編Springer-Verlag,New York,第269-315頁。
術語「雙抗體」指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之小抗體片段,其中片段包含連接於同一多肽鏈(VH及VL)中之輕鏈可變域(VL)的重鏈可變域(VH)。藉由使用過短以使得同一鏈上之兩個可變結構域之間不能配對的連接子,迫使可變結構域與另一條鏈之互補結構域配對,從而產生兩個抗原結合位點。雙抗體更全面地描述於例如EP 404,097;WO 93/11161;及Hollinger等人PNAS 1993;90:6444-6448中。
表述「直鏈抗體」指如Zapata等人Protein Eng.1995;8(10):1057-1062中所描述之抗體。簡言之,此等抗體含有串聯Fd區段(VH-CH1-VH-CH1)對,其與互補輕鏈多肽一起形成抗原結合區對。線性抗體可具有雙特異性或單特異性。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單抗體(monobody)」指具有重鏈可變域且無輕鏈可變域之抗原結合分子。單抗體可在輕鏈不存在下結合於抗原且典型地具有三個高變區,例如CDR,特指CDRH1、CDRH2及CDRH3。重鏈IgG單抗體具有兩個由二硫鍵連接之重鏈抗原結合分子。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一或多個高變區,較佳CDRH3或HVL-H3區。
抗體片段可使用習知重組或蛋白質工程改造技術獲得且片段可經篩選以與完整抗體相同之方式結合於因子V或經活化因子V或另一官能基。
本發明之抗體片段可藉由截短製得,例如藉由自多肽之N 及/或C端移除一或多個胺基酸。片段亦可由一或多個內部缺失產生。
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此等抗體或其變異體中之一者的抗原結合部分。舉例而言,本發明抗體可為此等抗體或其變異體中之一者的Fab片段,或其可為來源於此等抗體或其變異體中之一者的單鏈抗體。
術語「結合親和力」在本文中用作兩個分子(例如抗體或其片段,及抗原)之間非共價相互相用之強度的量度。術語「結合親和力」用於描述單價相互作用(固有活性)。
兩個分子(例如抗體或其片段,及抗原)之間經由單價相互相用之結合親和力可藉由測定平衡解離常數(KD)來定量。又,KD可藉由量測複合物形成及解離之動力學(例如藉由SPR法)測定。對應於單價複合物之締合及解離的速率常數分別稱為締合速率常數ka(或kon)及解離速率常數kd(或koff)。KD經由等式KD=kd/ka與ka及kd相關。
遵循上述定義,與不同分子相互作用相關聯之結合親和力(諸如不同抗體對給定抗原之結合親和力的比較)可藉由比較個別抗體/抗原複合物之KD值來比較。
本發明抗體可能夠與另一分子(諸如天然存在之配體或受體或另一抗體)競爭結合於FVa或FV。因此,本發明之抗體能夠以比另一種亦能夠結合FVa或FV之分子更大的親和力結合FVa或FV。抗體與天然配體/受體競爭與抗原結合之能力可藉由測定及比較所關注之相互作用(諸如抗體與抗原之間的特定相互作用)的KD值與不關注之相互作用的KD值來評估。典型地,抗體對於目標之KD比對於另一非目標分子(諸如無關物質或環境中伴有之物質)之KD小2倍、較佳小5倍、更佳小10倍。更佳地, KD小50倍,諸如小100倍或小200倍;甚至更佳小500倍,諸如小1,000倍或小10,000倍。此解離常數之值可藉由熟知方法直接測定。評估配體(諸如針對目標之抗體)之結合能力的標準分析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包括例如ELISA、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RIA及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抗體之結合動力學及結合親和力亦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分析(諸如SPR)評估。
可進行競爭性結合分析,其中將抗體與目標之結合與該目標之另一個配體(諸如另一個抗體)與目標之結合相比較。
本發明抗體結合於其目標之KD為1×10-7M或更小、1x10-8M或更小,或1×10-9M或更小,或1×10-10M或更小、1×10-11M或更小,或1×10-12M或更小。本發明抗體之KD可小於5nM,諸如小於4nM,諸如小於3奈米,諸如小於2nM,諸如小於1nM,諸如小於0.8nM,諸如小於0.7nM,諸如小於0.6nM,諸如小於0.5nM,諸如小於0.4nM,諸如小於0.3nM,諸如小於0.2nM,諸如小於0.1nM,諸如小於0.05nM,諸如小於0.025nM,諸如小於0.015nM,諸如在0.015nM與0nM之間。
本發明抗體可為人類抗體或人類化抗體。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人類抗體」意欲包括具有如下可變區之抗體,其中構架之至少一部分及/或CDR區之至少一部分來源於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舉例而言,人類抗體可具有如下可變區,其中構架與CDR區均來源於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此外,若抗體含有恆定區,則恆定區或其部分亦來源於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本發明之人類抗體可包括不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編碼之胺基酸殘基(例如藉由試管內隨機或位點特異性突變誘 發或藉由活體內體細胞突變引入之突變)。
此類人類抗體可為人類單株抗體。此類人類單株抗體可由融合瘤產生,該融合瘤包括獲自轉殖基因非人類動物(例如具有包含人類免疫球蛋白重鏈及輕鏈基因區段譜系之基因組的轉殖基因小鼠)的B細胞與永生化細胞的融合物。
人類抗體可自選擇人類生殖系序列時建構之序列文庫分離,進一步用天然及合成序列多樣性多樣化。
人類抗體可藉由試管內免疫人類淋巴細胞,繼而用艾伯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使淋巴細胞轉型來製備。
術語「人類抗體衍生物」指人類抗體之任何經修飾形式,諸如抗體與另一試劑或抗體之結合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人類化抗體」指含有來源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序列(CDR區或其部分)的人類/非人類嵌合抗體。因此,人類化抗體為其中至少來自受體高變區之殘基由來自非人類物種(諸如來自小鼠、大鼠家兔或非人類靈長類)抗體(供體抗體)高變區之殘基置換的人類免疫球蛋白(受體抗體),其具有所需特異性、親和力、序列組成及功能性。在一些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構架(FR)殘基經相應非人類殘基置換。該修飾之一個實例為引入一或多個所謂回復突變,其典型地為來源於供者抗體之胺基酸殘基。抗體之人類化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重組技術來進行(參見例如Antibody Engineering,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248卷,Benny K.Lo編)。輕鏈與重鏈可變域之適合人類受體構架可由例如序列或結構同源性鑑別。或者,可例如基於結構、生物物理學及生物化 學特性之知識使用固定受體構架。受體構架可來源於生殖系或來源於成熟抗體序列。來自供體抗體之CDR區可藉由CDR接枝轉移。CDR接枝人類化抗體可藉由鑑別關鍵構架位置(其中自供體抗體再引入(回復突變)胺基酸殘基對人類化抗體之特性具有有利影響)而在例如親和力、功能性及生物物理學特性方面進一步優化。除供體抗體衍生回復突變以外,人類化抗體可藉由在CDR或構架區中引入生殖系殘基、消除免疫原性抗原決定基、定點突變誘發、親和力成熟等來進行工程改造。
此外,人類化抗體可包含未見於受體抗體或供體抗體中之殘基。可進行此等修飾以進一步改進抗體效能。通常,人類化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典型地兩個)可變域,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CDR區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CDR區且其中所有或實質上所有FR殘基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FR殘基。人類化抗體可視情況亦包含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典型地人類免疫球蛋白恆定區之至少一部分。
術語「人類化抗體衍生物」指人類化抗體之任何經修飾形式,諸如抗體與另一種化學試劑或抗體或抗體片段或多肽之結合物。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嵌合抗體」指如下抗體:其輕鏈及重鏈基因典型地自來源於不同物種之免疫球蛋白可變及恆定區基因藉由基因工程改造建構。舉例而言,可將來自小鼠單株抗體之基因的可變區段接合於人類恆定區。
抗體之片段可結晶區域(「Fc區」/「Fc結構域」)為抗體之C端區域,其包含CH2及CH3恆定域。Fc結構域可與稱為Fc受體之細胞表面受體以及補體系統之一些蛋白質相互作用。Fc區使抗體能夠與免疫系 統相互作用。在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中,抗體可經工程改造以在Fc區內包括修飾以尤其典型地改變一或多個其功能特性(諸如血清半衰期、補體固定、Fc受體結合、蛋白質穩定性及/或抗原依賴性細胞毒性)或缺乏該等功能特性。此外,本發明之抗體可經化學修飾(例如,可將一或多個化學部分附接至抗體上),或經修飾以改變其糖基化而再改變該抗體之一或多種功能特性。IgG1抗體可攜載包含一或多種及可能所有以下突變的經修飾之Fc結構域,該等突變將分別導致對某些Fc受體之親和力降低(L234A、L235E及G237A)及C1q介導之補體結合減少(A330S及P331S)(殘基編號根據EU索引)。
本發明抗體之同型可為IgG,諸如IgG1,諸如IgG2,諸如IgG4。視需要,抗體之類別可藉由已知技術「轉換」。舉例而言,原先以IgM分子形式產生之抗體可類別轉換為IgG抗體。類別交換技術亦可用於將一個IgG子類別轉化為另一子類別,例如:將IgG1轉化為IgG2或IgG4;將IgG2轉化為IgG1或IgG4;或將IgG4轉化為IgG1或IgG2。亦可藉由組合來自不同IgG亞類之區域執行抗體工程改造以產生恆定區嵌合分子。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CH1之鉸鏈區經修飾,以使得鉸鏈區中之半胱胺酸殘基數改變,例如增加或減少。此方法例如進一步描述於Bodmer等人之美國專利第5,677,425號中。
恆定區可經修飾以使抗體穩定,例如以降低二價抗體分成向中單價VH-VL片段之風險。舉例而言,在lgG4恆定區中,殘基S228(根據EU索引編號索引且根據Kabat為S241)可突變為脯胺酸(P)殘基以使鉸鏈處之重鏈間二硫化物橋形成穩定(參見例如,Angal等人Mol Immunol. (1993)30:105-8)。
抗體或其片段亦可關於其互補決定區(CDR)定義。當在本文中使用時,術語「互補決定區」或「高變區」指抗體中涉及抗原結合之胺基酸殘基所處的區域。在抗體可變域之胺基酸比對中,高變區或CDR區可鑑別為具有最高變化性之區域。資料庫(諸如Kabat資料庫)可用於CDR鑑別,CDR例如定義為包含輕鏈可變域之胺基酸殘基24-34(L1)、50-56(L2)及89-97(L3)及重鏈可變域之31-35(H1)、50-65(H2)及95-102(H3);(Kabat等人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公開案第91-3242號)。或者,CDR可定義為來自輕鏈可變域中之「高變環」(殘基26-33(L1)、50-52(L2)及91-96(L3)以及重鏈可變域中之26-32(H1)、53-55(H2)及96-101(H3)的此等殘基;Chothia及Lesk,J.Mol.Biol.1987;196:901-917。典型地,此區域中胺基酸殘基之編號藉由Kabat等人同前文獻中所描述之方法來進行。諸如「Kabat位置」、「Kabat殘基」及「根據Kabat」之片語在本文中指用於重鏈可變結構域或輕鏈可變結構域之此編號系統。使用Kabat編號系統,肽之實際線性胺基酸序列可含有較少或額外胺基酸對應於可變域之構架(FR)或CDR之縮短序列或其中之插入序列。舉例而言,重鏈可變結構域可在CDR H2之殘基52後包括胺基酸插入序列(根據Kabat,殘基52a、52b及52c)且在重鏈FR殘基82後包括插入之殘基(根據Kabat,例如殘基82a、82b及82c)。對於既定抗體,可藉由將抗體序列之同源區域與「標準」Kabat編號序列對準確定殘基之編號。
術語「構架區」或「FR」殘基指不在如本文所定義之CDR 內之VH或VL胺基酸殘基。
術語「抗原」(Ag)指用於免疫潛能脊椎動物之免疫以產生識別Ag之抗體(Ab)的分子實體。在本文中,Ag較為泛指且一般意欲包括由Ab特異性識別之目標分子,由此包括免疫過程或其他過程(例如噬菌體呈現)中所用之用於產生Ab之分子的片段或模擬物。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抗原決定基」在諸如抗體(Ab)之「抗原結合多肽」與其對應抗原(Ag)之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形下定義。通常,「抗原決定基」指Ag上Ab特異性結合之區域,亦即與Ab實體接觸之區域。物理接觸可使用Ab及Ag分子中原子之各種判據(例如距離截止為2-6Å,諸如3Å,諸如4Å,諸如5Å;或溶劑可接近性)來定義。蛋白質抗原決定基可包含Ag中直接涉及與Ab結合之胺基酸殘基(亦稱為抗原決定基之免疫顯性組分)及不直接涉及結合之其他胺基酸殘基,諸如藉由Ab有效阻斷之Ag胺基酸殘基,亦即在Ab之「溶劑排斥表面」及/或「足跡」內之胺基酸殘基。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在本文中,術語抗原決定基包含FVa之任何特定區域中之兩種結合區,其特異性結合於根據本發明之抗FVa抗體或另一種FVa特異性試劑。FVa可包含多個不同抗原決定基,其可包括(但不限於):(1)線性肽抗原決定基;(2)構形抗原決定基,其由成熟FVa構形中彼此相鄰定位之一或多個非鄰接胺基酸組成;及(3)轉譯後抗原決定基,其由共價連接於Fva之分子結構(諸如碳水化合物基團)組成(整體或部分)。
既定抗體(Ab)/抗原(Ag)對之抗原決定基可使用多種實 驗及計算抗原決定基定位法以不同細節水準描述及特性化。實驗方法包括突變誘發、X射線結晶、核磁共振(NMR)光譜分析、氫/氘交換質譜分析(HX-MS)及此項技術中熟知之各種競爭結合方法。由於各方法依賴於獨特原理,故對抗原決定基之描述與用於測定其之方法密切相關。由此,視所使用之抗原決定基定位法而定,可不同地描述既定Ab/Ag對之抗原決定基。
在其大多數詳述水準下,Ag與Ab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抗原決定基可由界定Ag-Ab相互作用中所存在之原子接觸的空間座標以及關於其對結合熱力學之相對貢獻的資訊描述。在不太詳細之水準下,抗原決定基可由界定Ag與Ab之間原子接觸的空間座標來特性化。在甚至更不詳細之水準下,抗原決定基可如藉由特定判據(諸如Ab:Ag複合物中原子之間的距離或其溶劑可接近性)所定義,由其所包含之胺基酸殘基來特性化。在更不詳細之水準下,抗原決定基可由功能,例如藉由與其他Ab之競爭結合來特性化。抗原決定基亦可更一般地定義為包含在由另一個胺基酸取代時將改變Ab與Ag之間相互作用之特徵的胺基酸殘基。
除非另外說明或與上下文相矛盾,否則在由Ab(例如Fab片段)與其Ag之間的複合物之空間座標定義之X射線衍生晶體結構之情形下,在本文中術語抗原決定基特定定義為如下經活化因子V(FVa)殘基,其特徵為具有距Ab中之重原子在4Å距離內之重原子(亦即非氫原子)。
術語「互補位」之定義來源於經逆轉視角之上文「抗原決定基」的定義。由此,術語「互補位」指Ab上Ag特異性結合之區域,亦即用於與Ag實體接觸之區域。
在由Ab(諸如Fab片段)與其Ag之間的複合物的空間座標定義的X射線產生的晶體結構的情形下,除非另外說明或與上下文相矛盾,否則在本文中,術語互補位特定定義為如下Ab殘基,其特徵為具有距經活化因子V(FVa)中之重原子在約4Å之距離內的重原子(亦即非氫原子)。
既定抗體(Ab)/抗原(Ag)對之抗原決定基及互補位可藉由常規方法來鑑別。舉例而言,抗原決定基之大體位置可藉由評估抗體結合於不同片段或變異型FVa多肽之能力來確定。FVa內與抗體接觸之特定胺基酸(抗原決定基)及抗體中與FVa接觸之特定胺基酸(互補位)亦可使用常規方法來測定。舉例而言,抗體及目標分子可組合且Ab:Ag複合物可結晶。可測定複合物之晶體結構且將其用於鑑別抗體與其目標之間相互作用的特定位點。
結合於同一抗原之抗體可關於其同時結合於其共同抗原之能力進行特性化且可進行「競爭結合」/「分組」。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分組」指一種將與同一抗原結合之抗體分組的方法。抗體之「分組」可基於兩種抗體在基於標準技術(諸如表面電漿子共振(SPR)、ELISA或流式細胞術)之分析中競爭結合於其共同抗原。
抗體之「組(bin)」使用參考抗體定義。若第二抗體不能與參考抗體同時結合於抗原,則第二抗體稱為屬於參考抗體之相同「組」。在此情況下,參考抗體與第二抗體競爭性結合抗原之同一部分且編撰為「競爭抗體(competing antibody)」。若第二抗體能夠與參考抗體同時與抗原結合,則將第二抗體稱為屬於分開的「組」。在此情況下,參考抗體與第二抗 體不競爭性結合抗原之同一部分且編撰為「非競爭抗體(non-competing antibody)」。
抗體「分組(binning)」不提供關於抗原決定基之直接資訊。競爭抗體,亦即屬於相同「組」之抗體,可具有相同抗原決定基、重疊抗原決定基或甚至各別抗原決定基。後者之情況為若與抗原上之其抗原決定基結合的參考抗體佔據第二抗體接觸該抗原上之其抗原決定基所要的空間(「位阻」)。非競爭抗體一般具有獨立抗原決定基。
內源性FV之改良之使用
本發明中解決之問題係關於內源性FV彙集之改良之使用方法,其藉由用單株抗體及/或其片段增加FVa之輔因子活性水平及/或改良該活性之方法。
此外,本發明中解決之問題係關於內源性FV彙集之改良之使用方法,其藉由用結合於FV及FVa及/或其片段增加FVa之輔因子活性水平及/或改良該活性之方法。因此,本發明係關於結合於因子Va之抗體。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調節FVa功能之抗體。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能夠改良FVa之共輔因子功能之抗體。FVa之關鍵功能性為產生凝血酶。如上所述,FVa功能應刺激凝血酶產生,起到凝血酶原酶中FXa之輔因子之作用,且如本文中之實施例中所描述,已發現能夠增加凝血酶產生之抗FVa抗體。
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能夠降低FVa之不活化之單株抗體及/或其片段。
本發明亦係關於此類抗體及其片段之用途,諸如治療及醫藥 學用途。
本發明之針對FVa及/或FV之抗體可提供用於具有抑制劑之血友病患者之預防性治療選項。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以FVIII及FIX非依賴性方式治療血友病患者之方法。已發現本發明之針對人類FVa及/或FV產生之單株抗體顯著改良血友病性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因為添加抗體與在不存在抗體之情況下進行之分析法相比可增加凝血酶產生,例如除單獨的FVa之凝血酶產生(例如在不存在抗體之情況下)以外,抗體之促凝血作用刺激凝血酶產生。
舉例而言,本發明抗體可具有改良人類FVIII缺失型血漿中峰值凝血酶產生(參見實施例3)或降低凝結時間之能力,如在人類FVIII缺失型全血之血栓彈性描記法(TEG)分析中量測(參見實施例4)。此外,抗體可提供用於血友病患者之預防性治療。
抗FVa抗體
本發明係關於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FVa)及/或因子V之抗體或其片段,亦稱為抗經活化因子V(FVa)及/或抗FV抗體。
本發明係關於抗體或其片段,其結合於因子V及經活化因子V(FVa)。本發明描述顯示促凝血作用之抗FV及/或抗FVa抗體且詳言之,顯示促凝血作用之結合因子V及經活化因子V之抗體。該作用已在不同情形中證明,表明抗體能夠增加凝血酶產生。已量測不同參數,其展示本發明抗體增加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類似地,已使用TEG®止血分析儀藉由血栓彈性描記法量測血栓彈性反應。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當結合於FVa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存在下亦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正常血漿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血友病血漿中,諸如在血友病A血漿(其為因子VIII缺失型)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APC存在下,諸如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增加凝血酶產生。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在如本文中之實施例2中所描述之使用血友病A血漿及所添加之APC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FVa抗體之EC50低於150nM。在一個具體實例中,EC50低於125nM,諸如低於100nM,諸如低於75nM,諸如低於50nM,諸如低於40nM。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在如本文中之實施例2中所描述之使用血友病A血漿及所添加之APC的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FVa抗體之EC50等於或低於0110抗體(由SEQ ID NO 23及24定義)之EC50。此處等於意指EC50比率0110/FVa抗體為約1,諸如0.5-1.5、0.6-1.4、0.7-1.3、0.8-1.2或0.9-1.1。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在如本文中之實施例2中所描述之使用血友病A血漿及所添加之APC的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峰值高度等於0110 抗體之峰值高度。在一個具體實例中,FVa抗體/0110抗體之峰值高度比率為至少0.5,諸如0.6,諸如0.7或諸如0.8。
在一系列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諸如在抗FVIII抗體存在下顯示促凝血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藉由增加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之能力來量測抗體增加凝血酶產生之能力,如本文中之實施例3中所描述。該作用可與因子VIII之作用相比較。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在存在或不存在APC之情況下,90nM抗體之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比FVIII高10%。
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可與本發明之抗體中之一或多者相比較。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等於或高於抗體0005、0028、0159、0056、0008、0150、0161及0110中之一或多者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高於抗體0005、0028、0159、0056、0008、0150、0161或0110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005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028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159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056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008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片段0150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161之作用。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該作用(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等於或優於抗體0110之作用。
參考表2-11,其中在不同條件下(諸如在APC存在下及其不同濃度下,諸如在不同抗體濃度下,諸如在存在或不存在凝血酶調節蛋白情況下)測試三種參數。
基於表5,可衍生涵蓋具有與0005、0028及/或0110類似之功能性之抗體的以下具體實例。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當使用100nM抗FVa抗體時,在APC(5nM)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之峰值凝血酶為至少10nM,如在Thrombinoscope PPP引起之凝血酶產生之後量測。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100nM抗FVa抗體時,峰值凝血酶為至少25nM,諸如至少50nM,諸如至少75nM。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500nM抗FVa抗體時,峰值凝血酶為至少40。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500nM抗FVa抗體時,峰值凝血酶為至少100,諸如至少125。
基於表6,可衍生涵蓋具有與0005、0028及/或0110類似之功能性之抗體的以下具體實例。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當使用20nM抗FVa抗體時,在APC(5nM)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之速度指數為至少1.5nM/min,如在Thrombinoscope PPP引起之凝血酶產生之後量測。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50nM抗FVa抗體時,速度指數為至少2.5nM/min,諸如至少15nM/min。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100nM抗FVa抗體時,速度指數為至少3.5nM/min,諸如至少10nM/min,諸如至少25nM/min。在另一具體實例中,當使用500nM抗FVa抗體時,速度指數為至少4nM/min,諸如至少8nM/min,諸如至少50nM/min。
類似具體實例可來源於其他表,諸如當在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在APC(5nM)存在下使用500nM抗FVa抗體且在Thrombinoscope PPP引起之凝血酶產生之後量測,抗FVa抗體之速度指數為至少10nM/min,諸如至少20nM/min,諸如至少25nM/min或諸如至少40nM/min,其基於表8及關於抗體0159、0056、0008、0110(及Fab 0150)及0161獲得之資料。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如使用TEG®藉由血栓彈性描記法所量測,抗體諸如藉由增加血栓形成期間血液之彈性特性來刺激血栓彈性反應。
如本文中之實施例4中所描述量測血栓形成期間血液之彈性特性,可以凝結時間或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抗體之作用。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在APC存在下觀測到類似作用。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能夠與重組型FVIIa相等地降低凝結時間。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相對凝結時間(R)由抗FVa抗體以劑量依賴性防守降低。可觀測到,抗體凝結時間由於抗體之低濃度而增加,而增加劑量可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增加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加MTG。在一個此類具體實例中,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觀測到類似作用。在另一個此類具體實例中,在APC存在下觀測到類似作用。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亦可包括逆轉凝血酶調節蛋白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性作用之能力。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在凝血酶調節蛋白存在下在血友病性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顯示促凝血作用。在另一具體實例中,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富含血小板血漿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在凝血酶調節蛋白存在下,本發明之FVa抗體之峰值高度比0110抗體之峰值高度高20%,如本文中之實施例5中所描述。
在另一此類具體實例中,當抗體濃度為500nM時,峰值高度比0110抗體高20%。在其他具體實例中,當抗體濃度為500nM時,峰值高度比0110抗體之峰值高度高40%,諸如高60%。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當抗體濃度為50nM時,峰值高度比0110抗體之峰值高度高20%。在其他具體實例中,當抗體濃度為50nM時,峰值高度比0110抗體之峰值高40%,諸如高60%。
本文中之實施例、表格及具體實例共同呈現不同參數,其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確定是否發現具有與本發明抗體類似之功能性的抗 體。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當結合於FVa時,改良針對酶FXa之FVa輔因子活性或使其穩定。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結合於FVa,其在血友病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作為促凝血劑)在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中的用途。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的用途,其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結合於FVa之單株抗體或該單株抗體之片段,其用於治療方法中。該治療可為血友病,諸如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如本文中之實施例所描述,已鑑別一系列能夠增強凝血酶產生之結合FVa之抗體。
所鑑別之抗體結合於FV之不同區域,,且因此本發明包括結合於以下之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a)FVa輕鏈之A3結構域,b)FVa輕鏈之C2結構域,c)FVa重鏈之A1結構域或d)FVa重鏈之A2結構域。
一系列鑑別之抗體已經定序且定義於序列表中。本發明抗體包括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或多者,其中輕鏈及重鏈可變區與SEQ ID NO 1及SEQ ID NO 2、SEQ ID NO 3及SEQ ID NO 4、SEQ ID NO 5 及SEQ ID NO 6、SEQ ID NO 7及SEQ ID NO 8、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1及SEQ ID NO 12、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SEQ ID NO 33及SEQ ID NO 34、SEQ ID NO 39及SEQ ID NO 40、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或SEQ ID NO 43及SEQ ID NO 44中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1及SEQ ID NO 2、SEQ ID NO 7及SEQ ID NO 8、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SEQ ID NO 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SEQ ID NO 33及SEQ ID NO 34、SEQ ID NO 39及SEQ ID NO 40、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或SEQ ID NO 43及SEQ ID NO 44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中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5及SEQ ID NO 6、SEQ ID NO 7及SEQ ID NO 8、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 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SEQ ID NO 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SEQ ID NO 33及SEQ ID NO 34、SEQ ID NO 39及SEQ ID NO 40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中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 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SEQ ID NO 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SEQ ID NO 33及SEQ ID NO 34、SEQ ID NO 39及SEQ ID NO 40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SEQ ID NO 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 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與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或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中闡述之輕鏈及重鏈相同。
本發明抗體包括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02、0233-0000-0337、0233-0000-0293、0233-0000-0327、0233-0000-0296、0233-0000-0418及0233-0000-0426。其進一步包括較佳鼠抗體0233-0000-0028及0233-0000-0128。且本發明進一步包括較佳兔抗體0233-0000-0110、0233-0000-0271及0233-0000-0270。此等抗體之重及輕CDR提供於下文及表28-30中。
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008抗體、0233-0000-0028抗體或0233-0000-0110抗體,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110抗體、0233-0000-0128抗體或0233-0000-0270抗體,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271抗體、0233-0000-0293抗體或0233-0000-0296抗體,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302抗體、0233-0000-0327抗體或0233-0000-0337,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418抗體、0233-0000-0422抗體或0233-0000-0426抗體,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本發明抗體可為或可包含以下之片段:0233-0000-0005抗體或0233-0000-0006抗體,或此等抗體中之任一者之變異體。
本發明之抗體可包含來自本文所揭示之特異性抗體中之一或多者的CDR區。
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02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1)含有以下CDR;LC-CDR1:對應於SEQ ID NO 11之Kabat殘基24-34之「RASQDISHWLA」;LC-CDR2:對應於SEQ ID NO 11之Kabat殘基50-56之「IASTLQT」及對應於SEQ ID NO 11之Kabat殘基(89-97)之LC-CDR3「QQSNSFPLT」。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02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2)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 12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DYAMH」;對應於SEQ ID NO:12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GISWNSGAIGYADSVKG」及對應於SEQ ID NO:12之Kabat殘基99-115之HC-CDR3「DARWLVEEDYQYYGLDV」。
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37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3)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3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RASQDISNWLA」、對應於SEQ ID NO:13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ITSTLHI」、對應於SEQ ID NO:13之Kabat殘基89-97之LC-CDR3「QQANSFPFT」。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37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4)含有以下:對應於SEQ ID NO:14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DYAMH」、對應於SEQ ID NO:14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GISWNSGSTGYADSVQG」及對應於SEQ ID NO:14之Kabat殘基90-115之HC-CDR3「DARWLVEEDYYYYGMDV」。
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293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5)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5之Kabat殘基24-40之LC-CDR1「KSSQSVLYSSNNKNYLA」、對應於SEQ ID NO:15之Kabat殘基56-62之LC-CDR2「WASTRES」及對應於SEQ ID NO:15之Kabat殘基95-103之LC-CDR3「QQYYSTPWT」。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293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6)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6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SYDIN」;對應於SEQ ID NO:16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WMNPNSGNTGYALKFQG」及對應於SEQ ID NO:16之Kabat殘基99-114之HC-CDR3「RTYYDILTGSLGAFDI」。
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27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7)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7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RASQDISSWLA」;對應於SEQ ID NO:17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IASSLQS」及對應於SEQ ID NO:17之Kabat殘基89-97之LC-CDR3「QQANSFPFT」。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327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8)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8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DYAMH」、對應於SEQ ID NO:18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GVSWNSGAIGYADSVKG」及對應於SEQ ID NO:18之Kabat殘基99-115之HC-CDR3「DARWLVEEDYQYYGMDV」。
單株人類抗體0233-0000-0296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9)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9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RASQDISTWLA」、對應於SEQ ID NO:19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ITSTLHI」及對應於SEQ ID NO:19之Kabat殘基89-98之LC-CDR3「QQAYSFPFT」。人類單株抗體0233-0000-0296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20)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0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DYAMH」、對應於SEQ ID NO:20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GISWNSGGIGYADSVQG」及對應於SEQ ID NO:20之Kabat殘基99-115之HC-CDR3「DARWLVEEDYYYYGMDV」。
單株人類抗體0233-0000-0426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21)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1之Kabat殘基23-33之LC-CDR1「SGDILGDKYAC」、對應於SEQ ID NO:21之Kabat殘基49-55之LC-CDR2「QDIKRPS」及對應於SEQ ID NO:21之Kabat殘基88-97之LC-CDR3「QAWDSTTPW」。單株抗體0233-0000-0426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22)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2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SYDIN」、對應於SEQ ID NO:22 Kabat殘基50-66之HC-CDR2「WMNPNTDDTGYAQKFQG」及對應於SEQ ID NO:22之Kabat殘基99-119之HC-CDR3「YWSVTSWKWNDDHYYYYGMDV」。
單株人類抗體0233-0000-0418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41)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41之Kabat殘基24-40之LC-CDR1「RSSQSLLDSDDGNTYMD」、對應於SEQ ID NO:41之Kabat殘基56-62之LC-CDR2「MGFYRAS」及對應於SEQ ID NO:41之Kabat殘基95-103之 LC-CDR3「MQRIEFPST」。單株抗體0233-0000-0418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42)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42之Kabat殘基31-37之HC-CDR1「TSGVGVG」、對應於SEQ ID NO:42之Kabat殘基52-67之HC-CDR2「LIYWDDVKRYSPSLRR」及對應於SEQ ID NO:42之Kabat殘基100-107之HC-CDR3「YNWKMRVD」。
單株鼠抗體0233-0000-0028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7)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7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KASQDVGTAVG」、對應於SEQ ID NO:7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WASTRHT」及對應於SEQ ID NO:7之Kabat殘基89-96之LC CDR3「QQYSSNPT」。單株鼠抗體0233-0000-0028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8)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8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NYGMN」、對應於SEQ ID NO:8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WINTYTGEPTYADDFKG」及對應於SEQ ID NO:8之Kabat殘基99-111之HC-CDR3「SLRRNPYYYAMDY」。
單株鼠抗體0233-0000-0128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9)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9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KTSTDIDDDMN」、對應於SEQ ID NO:9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EGNTLRP」及對應於SEQ ID NO:9之Kabat殘基89-97之LC-CDR3「LQSANMPFT」。單株鼠抗體0233-0000-0128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0)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10之Kabat殘基31-35之HC-CDR1「SYAMS」、對應於SEQ ID NO:10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TISSGGSYTYYPDSVKG」及對應於SEQ ID NO:10之Kabat殘基99-111之 HC-CDR3「GPYLTTATPSFTY」。
兔單株抗體0233-0000-0110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23)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3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QASESISSYLT」、對應於SEQ ID NO:23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YASTLAS」及對應於SEQ ID NO:23之Kabat殘基89-101之LC-CDR3「LGVYSYSRDDGIA」。兔單株抗體0233-0000-0110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24)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4之Kabat殘基31-36之HC-CDR1「SSYYMC」、對應於SEQ ID NO:24之Kabat殘基51-67之HC-CDR2「CIYTAWDGASYANWAKG」及對應於SEQ ID NO:24之Kabat殘基99-109之HC-CDR3「AMGSSDGANNL」。
兔單株抗體0233-0000-0271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29)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29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QASQSIGGNLA」、對應於SEQ ID NO:29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DASKLAS」及對應於SEQ ID NO:29之Kabat殘基89-101之LC-CDR「QCTYGSSGNIGNG」。兔單株抗體0233-0000-0271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30)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30之Kabat殘基30-34之HC-CDR1「SYAMl」、對應於SEQ ID NO:30之Kabat殘基49-64之HC-CDR2「FIDTGGSAYYASWAKG」及對應於SEQ ID NO:30之Kabat殘基95-108之HC-CDR3「ALYVYSDVYTAFNI」。
兔單株抗體0233-0000-0270之輕鏈可變區(SEQ ID NO:33)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33之Kabat殘基24-34之LC-CDR1「QASQSISSYLS」、對應於SEQ ID NO:33之Kabat殘基50-56之LC-CDR2 「RTSTLES」及對應於SEQ ID NO:33之Kabat殘基89-102之LC-CDR3「RTSTLES」。兔單株抗體0233-0000-0270之重鏈可變區(SEQ ID NO:34)含有以下CDR:對應於SEQ ID NO:34之Kabat殘基30-35之HC-CDR1「SYYHIC」、對應於SEQ ID NO:34之Kabat殘基50-66之HC-CDR2「CIYAASGDTWYATWVNA」及對應於SEQ ID NO:34之Kabat殘基98-114之HC-CDR3「GPRYVSSSGAGPYCLDL」。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 11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輕鏈CDR2:包含SEQ ID NO 11之殘基50-56及/或包含SEQ ID NO 11之殘基(89-97)之輕鏈CDR及/或包含SEQ ID NO 12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99-115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區及/或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4,或其片段。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具有SEQ ID NO:13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具有SEQ ID NO:13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具有SEQ ID NO:13之殘基89-97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90-115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SEQ ID NO:15)及/或重鏈可變區(SEQ ID NO:16)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 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24-40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56-62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95-103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99-114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89-97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99-115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其他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89-98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99-115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SEQ ID NO:21及/或重鏈可變區SEQ ID NO:22,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23-33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49-55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88-97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31-35之HC-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99-119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41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42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24-40之LC-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56-62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95-103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31-37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52-67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 42之殘基100-107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SEQ ID NO:7及/或SEQ ID NO:8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89-96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99-111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區。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SEQ ID NO:9之LC-CDR3殘基89-97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89-101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31-36之HC-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51-67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99-109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24-34之輕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89-101之LC-CDR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30-34之HC-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49-64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95-108之HC-CDR3。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區及/或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區,或其片段。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34之LC-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50-56之L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重鏈CDR1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 之HC-CDR3。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VH及/或VL胺基酸序列可與以上闡述之序列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
由於視所用抗原決定基定位法而定,在不同細節水準下獲得抗原決定基之描述及定義之事實,故可類似地在不同細節水準下進行同一Ag上針對不同Ab之抗原決定基的比較。
若在胺基酸水準上所描述的例如由X射線結構確定之抗原決定基含有相同胺基酸殘基組,則將其稱為一致的。若抗原決定基共用至少一個胺基酸,則將該等抗原決定基稱為重疊的。若抗原決定基不共用胺基酸殘基,則將該等抗原決定基稱為獨立(獨特)的。在不存在X射線結構之情況下,抗體之結合區可使用其他旨在闡明抗原中與抗原結合區相互作用之區域的技術描述。氫交換質譜(HX-MS)鑑別藉由抗體或其抗原結合區之結合而「受保護」之抗原之區域。因此,受保護區域為抗原決定基之評估,因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區之結合可降低結合區域之氫交換。
如本文中之實施例8中可見,已發現本發明之促凝血抗FVa抗體可結合於經活化FV分子之不同區域。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結合經活化人類FV分子。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a)FVa輕鏈之A3結構域,b)FVa輕鏈之C2結構域, c)FVa重鏈之A1結構域,及/或d)FVa重鏈之A2結構域。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人類FVa之A1結構域中之aa K34-I54及aa I164-Q182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人類FVa之C2結構域中aa 485至493、532-542、aa 553-554、aa 577-580及588-600中之一或多者。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人類FVa之C2結構域中aa 485至493、532-542、aa 553-554、aa 577-580及588-600中之兩者。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人類FVa之C2結構域中aa 485至493、532-542、aa 553-554、aa 577-580及588-600中之三者。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C2結構域中之aa 532-542、aa 553-554、aa 577-580及588-600。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人類FVa之C2結構域中之所有aa 485至493、532-542、aa 553-554、aa 577-580及588-600。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一或多個區域,包括A2結構域中之aa E330-V331及N534-C539。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至少兩個區域,包括A2結構域中之aa E330-V331及N534-C539。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A2結構域中aa F325-V331及N534-C539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A2結構域中aa E330-Y335、S356-S376及N534-F552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A2結 構域中aa E330-Y335、S356-S376及N534-F552中之兩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A2結構域中之所有aa E330-Y335、S356-S376及N534-F552。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A2及A3結構域,諸如人類FVa之A2結構域中之aa E330-Y335、S356-S376及N534-F552以及A3中之Y211-M226。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A2、A3及C2結構域,諸如人類FVa之A2結構域中之aa E330-Y335、S356-S376及N534-F552及A3中之Y211-M226以及C2結構域之aa F514-L530、aa D553-L554及aa L555-S579。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其片段結合於人類FVa之A3結構域中之aa Y211-M226。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促凝血抗FVa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參考抗體競爭結合於人類FVa。可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確定所述抗體是否可在另一種抗體存在下結合。儘管兩種競爭抗體中僅一種可同時結合,但若兩種抗體皆可結合,則抗體不競爭。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如表27及28中所定義之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競爭。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與抗體0233-0000-0110或其片段(諸如0233-0000-0150)競爭結合於FVa。
在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與抗體0233-0000-0028競爭結合於FVa。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與抗體0233-0000-0128競爭結合於 FVa。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抗體與抗體0233-0000-0159競爭結合於FVa。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抗體與抗體0233-0000-418競爭結合於FVa。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a)FVa輕鏈之A3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41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42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b)FVa輕鏈之A3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c)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3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24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d)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11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12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e)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3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4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f)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g)FVa重鏈之A1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5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6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h)FVa重鏈之A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i)FVa重鏈之A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1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或j)FVa重鏈之A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K34至I54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重鏈之K34至I54。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K34、K35、I36、V37、Y38、R39、E40、Y41、E42、P43、Y44、F45、K46、K47、E48、K49、P50、Q51、S52、T53及I54中之一或多者。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I164至Q182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上的殘基。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I164至Q182。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I164、C165、K166、K167、G168、T169、L170、T171、E172、G173、G174、T175、Q176、K177、T178、F179、D180、K181及/或Q182(SEQ ID NO:37)中之一或多者。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K34至I54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及來自M64至Q182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上的殘基。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重鏈之K34至154及1164至Q182。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 殘基K34、K35、I36、V37、Y38、R39、E40、Y41、E42、P43、Y44、F45、K46、K47、E48、K49、P50、Q51、S52、T53、I54中之一或多者及殘基I164、C165、K166、K167、G168、T169、L170、T171、E172、G173、G174、T175、Q176、K177、T178、F179、D180、K181及/或Q182中之一或多者(SEQ ID NO:37)。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F325至V331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重鏈之F325至V331。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N534至C539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重鏈之N534至C539。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中之一或多者及N534、I535、N536、K537、F538及C539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E330至Y335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S356至S376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N534至F552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7)之重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結合於來自E330至Y335、S356至S376及N534至F552之序列中之一或多者內的FVa。在一個具體實例中, 抗體結合於來自E330至Y335、S356至S376及N534至F552之序列中之兩者內的FVa。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結合於來自E330至Y335、S356至S376及N534至F552之三個序列內的FVa。
因此,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可包含FVa重鏈序列之區域E330至Y335、S356至S376及N534至F552內的殘基,且此等殘基為E330、V331、I332、W333、D334、Y335及S356、N357、Q358、I359、G360、K361、H362、Y363、K364、K365、V366、M367、Y368、T369、Q370、Y371、E372、D373、E374、S375、S376及N534、I535、N536、K537、F538、C539、E540、N541、P542、D543、E544、V545、K546、R547、D548、D549、P550、K551、F552。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F514至L530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D553至L554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L555至S579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F514至L530、D553至L554及L555至S579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之殘基。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A532至L554之序列(SEQ ID NO:38)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 A532至L554之序列(SEQ ID NO:38)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Y577至Y580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G588至M600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之重鏈之N532至L554、A532至L554及/或Y577至Y580中之一或多者。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N544、N545、N546、K547、Q548、W549、L550、E551、I552、D553、L554中之一或多者及/或殘基K478、S479、YS480中之一或多者及/或殘基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K597、S598、S599及M600中之一或多者(SEQ ID NO:38)。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N544、N545、N546、K547、Q548、W549、L550、E551、I552、D553、L554中之一或多者及/或殘基K478、S479、YS480中之一或多者及/或殘基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K597、S598、S599及M600中之一或多者(SEQ ID NO:38)。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N532至A543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A532至L554之序列(SEQ ID NO:38)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D553至L554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G588至M600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上的殘基。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及/或A543中之一或多者及殘基D553及/或L554中之一或多者及/或殘基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K597、S598、S599及/或M600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來自Y211至M226之序列內FVa(SEQ ID NO:38)之輕鏈之殘基。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或抗體片段結合於FVa輕鏈之Y211至M226。
因此,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包含殘基Y211、E212、K213、K214、S215、R216、S217、S218、W219、R220、L121、T222、S223、S224、E225及M226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抗原決定基包含胺基酸殘基Y211、E212、K213、K214、S215、R216、S217、S218、W219、R220、L1221、T222、S223、S224、E225及M226中之至少5者,且在其他具體實例中,至少8、10、12或14個胺基酸殘基。
醫藥調配物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本發明分子(諸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抗體及其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及細胞)的組成物及調配物。舉例而言,本發明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包含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共同調配之一或多種本發明之抗體或抗體片段。
因此,本發明之一個目標為提供包含此類抗體或抗體片段之醫藥調配物,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以0.25mg/ml至250mg/ml之濃度存在,且其中該調配物具有2.0至10.0之pH值。調配物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緩衝劑系統、防腐劑、張力劑、螯合劑、穩定劑或界面活性劑以及其各種組合。在醫藥組成物中使用防腐劑、等張劑、螯合劑、穩定劑及界面活性劑為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所熟知。可參考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19版,1995。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醫藥調配物為水性調配物。此類調配物典型地為溶液或懸浮液,但亦可包括膠體、分散液、乳液及多相物質。術語「水性調配物」定義為包含至少50% w/w水之調配物。類似地,術語「水溶液」定義為包含至少50% w/w水之溶液,且術語「水性懸浮液」定義為包含至少50% w/w水之懸浮液,在另一具體實例中,醫藥調配物為凍乾調配物,醫師或患者在使用之前向其中添加溶劑及/或稀釋劑。
在另一態樣中,醫藥調配物包含此類抗體之水溶液及緩衝劑,其中抗體以1mg/ml或更高之濃度存在,且其中該調配物具有約2.0至約10.0之pH值。
治療
由上文顯而易見,本發明抗體適用於治療其中需要增加凝血酶之疾病或病症。如上所提及,血友病且詳言之血友病A為其中血液凝血級聯之刺激可適用之關鍵適應症。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如上文所描述之FVa抗體,其用於治療方法中。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如上文所描述之FVa抗體之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治療方法中之醫藥學產品。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治療方法係關於凝血病(諸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血友病)之治療。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凝血病之治療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予治療學上有效量之抗FVa抗體且從而治療凝血病。
如上文所描述,治療可為預防性、緩解性及/或症狀性。預防性治療亦可稱為預防,例如在不存在症狀之情況下投予藥劑以降低症狀之出現及/或嚴重度之治療。在血友病(諸如血友病A)患者中,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用作預防/預防性治療及/或症狀性治療。
投藥
本發明之抗體(或其片段)可非經腸(諸如經靜脈內,諸如肌內,諸如皮下)投予。或者,本發明之抗體可經由非經腸以外之途徑,諸如經口或局部投予。本發明抗體可預防性投予。本發明抗體可治療性投予(在需要時)。
視治療而定,當針對預防性治療時,可回應於症狀或以常規間隔投予抗體或其片段。
儘管已在本文中說明及描述本發明之某些特徵,但一般技術者現將想到多種修改、取代、變化及等效物。因此,應理解,隨附申請專 利範圍意欲涵蓋如屬於本發明之真實精神內的所有此類修改及改變。
具體實例
1.一種單株抗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在血友病中顯示促凝血作用。
2.一種結合於FVa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4.一種單株抗FVa/抗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8.如具體實例7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凝血酶產生比背景之標準差大超過三倍,該背景為在無抗體情況下在具有所添加之APC情況下之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
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在基於血友病A患者血漿之凝血酶 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量測。
1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在基於血友病A患者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速度指數(nM/min)」形式量測。
1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血酶產生,在基於血友病A患者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內源性凝血酶潛力(ETP)(nM×min)」形式量測。
1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蛋白質C(PC)缺失型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
13.一種單株抗P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蛋白質C(PC)缺失型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量測。
1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PC缺失型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內源性凝血酶潛力(nM×min)」(ETP)形式量測。
1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F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PC缺失型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內源性凝血酶潛力(nM×min)(ETP)」形式量測。
1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正常人類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
1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正常人類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量測。
1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正常人類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內源性凝血酶潛力(nM×min)」(ETP)形式量測。
1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F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正常人類血漿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內源性凝血酶潛力(nM×min)」(ETP)形式量測。
2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栓彈性反應。
2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正常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
2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
2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
2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栓彈性描記法,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2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
2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 時刺激血栓彈性反應,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27.一種單株抗FVa/抗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正常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2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血栓彈性描記法,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2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3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3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凝結時間(R)(秒)形式量測。
3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3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正常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 時刺激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3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4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凝血酶調節蛋白(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血栓彈性反應,以「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形式量測。
4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凝結形成。
4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正常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4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4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友病A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4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凝結形成,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4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4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4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中之凝結形成,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4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凝血酶調節蛋白(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刺激血液形成之凝結形成。
5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凝結形成。
5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正常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友病A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友病中之凝結形成。
5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液中之凝結形成,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5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液中之凝結形成。
5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降低凝結時間。
6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降低正常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友病A類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友病A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3.一種降低凝結時間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6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具有所添加之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及FVII/rFVII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降低血液中之凝結時間。
6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在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促進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之凝血酶產生。
6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在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促進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量測。
7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及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促進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之凝血酶產生。
7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及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促進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之凝血酶產生,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量測。
7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促進血友病中之凝血酶產生,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7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逆轉血友病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 療。
7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在結合於FVa時逆轉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
7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在結合於FVa時逆轉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量測。
7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逆轉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
7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及TM存在下,在結合於FVa時逆轉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在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以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量測。
7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逆轉人類血友病A中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
7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逆轉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
8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增加血友病中之凝血酶產生,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8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 合片段,其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82.如具體實例1、2、3、4、5、6、20、41、50、59或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8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84.如具體實例81、82或83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位於FVa之C2結構域上之結合區。
85.如具體實例84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結合於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N532至A543、D553-L554及G588至M600中之一或多者的結合區。
86.如具體實例84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結合區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SEQ ID NO:38之N532、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D553、L554、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或M600。
87.如具體實例84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結合區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及A543中之至少一者;及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D553或L554中之至少一者;及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或M600中之至少一者。
88.如具體實例84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結合區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D553、L554、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及M600。
89.如具體實例81、82或83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位於FVa之C2結構域上之結合區,用於血友病之預防性治療。
90.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24-34之CDR1序列(QASESISSYLT)、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50-56之CDR2序列(YAST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89-101之CDR3序列(LGVYSYSRDDGIA)。
91.如具體實例84至9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31-36之CDR1序列(SSYYMC)、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51-67之CDR2序列(CIYTAWDGASYAN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99-109之CDR3序列(AMGSSDGANNL)。
92.如具體實例84至9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ESISSYLT)、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50-56之LC-CDR2(YAST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3之殘基89-101之LC-CDR3序列(LGVYSYSRDDGIA)、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31-36 之HC-CDR1序列、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51-67之HC-CDR2序列(CIYTAWDGASYAN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殘基99-109之HC-CDR3序列(AMGSSDGANNL)。
93.如具體實例84至9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3、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4。
94.如具體實例1至9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3、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4。
95.如具體實例1、2、3、4、5、6、20、41、50、59或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3、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4。
9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3、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4。
9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 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23-33之CDR1序列(SGDILGDKYAC)、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49-55之CDR2序列(QDIKRPS)、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88-97之CDR3序列(QAWDSTTPW)。
9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9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31-35之CDR1序列(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50-66之CDR2序列(WMNPNTDDTGYAQ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99-119之CDR3序列(YWSVTSWKWNDDHYYYYGMDV)。
99.如具體實例84至89、97或9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23-33之LC-CDR1序列(SGDILGDKYAC)、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49-55之LC-CDR2序列(QDIKRPS)、及/或包含SEQ ID NO:21之殘基88-97之LC-CDR3序列(QAWDSTTPW)、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31-35之HC-CDR1(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MNPNTDDTGYAQ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殘基99-119之HC-CDR3序列(YWSVTSWKWNDDHYYYYGMDV)。
10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97至9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1、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2。
10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 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1、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2。
102.如具體實例1、2、3、4、5、6、20、41、50、59或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21、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22。
10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0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該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或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或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05.如具體實例1、2、3、4、5、6、20、41、50、59或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0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0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24-40之LC-CDR1序列(KSSQSVLYSSNNKNYLA)、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56-62之LC-CDR2(WASTRES)、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95-103之LC-CDR3序列(QQYYSTPWT)。
10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0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MNPNSGNTGYAL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99-114之HC-CDR3序列(RTYYDILTGSLGAFDI)。
109.如具體實例84至89、107或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24-40之LC-CDR1序列(KSSQSVLYSSNNKNYLA)、及/或包 含SEQ ID NO:15之殘基56-62之LC-CDR2序列(WASTRES)、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殘基95-103之LC-CDR3序列(QQYYSTPWT)、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31-35之HC-CDR1(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MNPNSGNTGYAL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殘基99-114之HC-CDR3序列(RTYYDILTGSLGAFDI)。
11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07至10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SEQ ID NO:15、及/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SEQ ID NO:16。
11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2.如具體實例1、2、3、4、5、6、20、41、50、59或73或84至11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1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競 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1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T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TSTLHI)、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YSFPFT)。
11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1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GIGYADSVQG)、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YYYGMDV)。
119.如具體實例84至89、117或11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T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TSTLHI)、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YSFPFT)、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GIGYADSVQG)、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YYYGMDV)。
12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17至11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2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2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2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1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H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1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ASTLQT)、及/或包含SEQ ID NO:11之殘 基89-97之LC-CDR3序列(QQSNSFPLT)。
12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2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AIGYA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QYYGLDV)。
129.如具體實例84至89、127或12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1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H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1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ASTLQT)、及/或包含SEQ ID NO:11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SNSFPL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AIGYA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QYYGLDV)。
13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27至12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3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 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3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3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S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ASSLQS)、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NSFPFT)。
13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3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友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VSWNSGAIGYA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QYYGMDV)。
139.如具體實例84至89、137或13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S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ASSLQS)、及/或包含SEQ ID NO:17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NSFPF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VSWNSGAIGYA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QYYGMDV)。
14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37至13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SEQ ID NO:17包含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 (VH)。
14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EVa之C2結構域。
14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4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4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4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 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 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4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4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4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 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4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24-35之LC-CDR1序列(SASSSISSNYLH)、及/或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51-57之LC-CDR2序列(RTSNLAS)、及/或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90-98之LC-CDR3序列(QQGSSIPLT)。
14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4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NYGMH)、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MIYYDSSKMNYADTVKG)、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99-107之HC-CDR3序列(PTSHYWDV)。
149.如具體實例84至89、147或14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24-35之LC-CDR1序列 (SASSSISSNYLH)、及/或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51-57之LC-CDR2序列(RTSNLAS)、及/或包含SEQ ID NO:39之殘基90-98之LC-CDR3序列(QQGSSIPLT),且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NYGMH)、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MIYYDSSKMNYADTVKG)、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殘基99-107之HC-CDR3序列(PTSHYWDV)。
15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46至14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5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5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 /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 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及 /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5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N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TSTLHI)、及/或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NSFPFT)。
15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5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STGYADSVQG)、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YYYGMDV)。
159.如具體實例84至89、157或15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RASQDISNWLA)、及/或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ITSTLHI)、及/或包含SEQ ID NO:13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QQANSFPFT)、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DYAMH)、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GISWNSGSTGYADSVQG)、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殘基99-115之HC-CDR3序列(DARWLVEEDYYYYGMDV)。
16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57至15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SEQ ID NO:13 包含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6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6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 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5.如根據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6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及/或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67.如具體實例84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23-33之LC-CDR1序列(SGDKLESKYAC)、及/或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49-55之LC-CDR2序列(HDDKRPS)、及/或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88-97之LC-CDR3序列(QAWDSSTPW)。
168.如具體實例84至90或16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MNPNSGNTGYAQ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99-119之HC-CDR3序列(YFSSTSWKWDDDYFYYYGMDV)。
169.如具體實例84至89、167或16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23-33之LC-CDR1序列(SGDKLESKYAC)、及/或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49-55之LC-CDR2序列(HDDKRPS)、及/或包含SEQ ID NO:43之殘基88-97之LC-CDR3序列(QAWDSSTPW),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DIN)、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MNPNSGNTGYAQKFQG)、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殘基99-119之HC-CDR3序列(YFSSTSWKWDDDYFYYYGMDV)。
170.如具體實例84至92或167至16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171.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2.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或84至1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3.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4.如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 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84至17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 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2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2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5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6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2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3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 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1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具有包含SEQ ID NO:4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177.一種經活化因子V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
178.一種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A532至A543、D553-L554及G588至M600中之一或多者。
179.如具體實例177或178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SEQ ID NO:38之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D553、L554、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或M600。
180.如具體實例177、178或179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A532、Q533、G534、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及A543中之至少一者;及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D553或L554中之至少一者;及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或M600中之至少一者。
181.如具體實例177、178、179或180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SEQ ID NO:38之胺基酸殘基A532、Q533、G534、 R535、V536、N537、A538、W539、Q540、A541、K542、A543、D553、L554、G588、V589、E590、W591、K592、P593、Y594、R595、L596 K597、S598、S599及M600。
182.一種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183.一種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184.一種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18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18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18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18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18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基於人類 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190.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49及/或15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191.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49及/或15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19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49及/或15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之結合區。
193.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92及/或9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194.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92及/或9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19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92及/或9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196.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09及/或11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197.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09及/或11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 合於FVa。
198.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09及/或11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之結合區。
199.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99及/或10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00.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99及/或10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0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99及/或10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02.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19及/或12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03.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19及/或12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0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19及/或12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05.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29及/或13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06.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29及/或13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0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29及/或13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08.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39及/或14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09.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39及/或14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1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39及/或14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11.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59及/或16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12.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59及/或16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1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59及/或16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14.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169及/或17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15.如具體實例182至189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169及/或17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1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169及/或170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177至181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17.如具體實例81、82、83或84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位於FVa之C2結構域上之結合區。
218.如具體實例217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結合於經活化因子F上之結合區且其中該結合區包含FVa重鏈序列(SEQ ID NO:37)之胺基酸殘基F325至V331及N534至C539中之一或多者。
219.如具體實例217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結合於經活化FV上之結合區且其中結合位點包含FVa重鏈序列(SEQ ID NO:37)之胺基酸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N534、1535、N536、K537、F538及C539中之一或多者。
220.如具體實例217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結合於經活化因子F上之結合區且其中該結合區包含FVa重鏈序列(SEQ ID NO:37)之胺基酸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或V331中之一或多者,且其中該結合區包含FVa重鏈序列(SEQ ID NO:37) 之胺基酸殘基N534、I535、N536、K537、F538或C539中之至少一者。
221.如具體實例217、218、219或220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結合於經活化FV上之結合區且其中結合位點包含FVa重鏈序列(SEQ ID NO:37)之胺基酸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N534、I535、N536、K537、F538及C539。
222.如具體實例217至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TSTDIDDDMN)、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EGNTLRP)、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LQSANMPFT)。
223.如具體實例217至22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AMS)、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TISSGGSYTYYP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GPYLTTATPSFTY)。
224.如具體實例217-22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TSTDIDDDMN)、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EGNTLRP)、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LQSANMPFT),且該抗體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AMS)、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TISSGGSYTYYP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 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GPYLTTATPSFTY)。
225.如具體實例217至22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226.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2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27.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217、218、219、220或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28.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29.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2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以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TSTDIDDDMN)、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 基50-56之LC-CDR2序列(EGNTLRP)、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LQSANMPFT)的輕鏈、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AMS)、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TISSGGSYTYYP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GPYLTTATPSFTY)的重鏈。
230.如具體實例217至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SSYL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RTSTLE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序列(QSNYYSSGSSYENA)。
231.如具體實例217至221或23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HC-CDR1序列(SYYHIC)、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CIYAASGDTWYATWVNA)、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之HC-CDR3序列(GPRYVSSSGAGPYCLDL)。
232.如具體實例217至221、230或23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SSYL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RTSTLE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序列(QSNYYSSGSSYEN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HC-CDR1序列(SYYHIC)、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 (CIYAASGDTWYATWVNA)、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之HC-CDR3序列(GPRYVSSSGAGPYCLDL)。
233.如具體實例217至221或229至23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234.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3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35.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217、218、219、220或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36.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37.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3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以下抗體或其抗原 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其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至34之LC-CDR1序列(QASQSISSYL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RTSTLE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序列(QSNYYSSGSSYENA)的輕鏈、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HC-CDR1序列(SYYHIC)、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CIYAASGDTWYATWVNA)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之HC-CDR3序列(GPRYVSSSGAGPYCLDL)的重鏈。
238.如具體實例1至84、217至23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39.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217、218、219、220或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0.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 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1.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3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或重鏈,該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SSYL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RTSTLE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序列(QSNYYSSGSSYENA),且該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HC-CDR1序列(SYYHIC)、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CIYAASGDTWYATWVNA)、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之HC-CDR3序列(GPRYVSSSGAGPYCLDL),或/及與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TSTDIDDDMN)、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EGNTLRP)、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LQSANMPFT)之輕鏈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AMS)、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TISSGGSYTYYP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GPYLTTATPSFTY)之重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競爭 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2.如具體實例217至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GGNLA)、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DASK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89-10之LC-CDR3序列(QCTYGSSGNIGNG)。
243.如具體實例217至221或24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30-34之HC-CDR1序列(SYAMI)、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49-64之HC-CDR2序列(FIDTGGSAYYAS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95至108之HC-CDR3序列(ALYVYSDVYTAFNI)。
244.如具體實例217至221、242或24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GGNLA)、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DASK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89-10之LC-CDR3序列(QCTYGSSGNIGN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30-34之HC-CDR1序列(SYAMI)、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49-64之HC-CDR2序列(FIDTGGSAYYAS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95-108之HC-CDR3序列(ALYVYSDVYTAFNI)。
245.如具體實例217至221或242至24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246.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4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7.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217、218、219、220或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8.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49.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4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GGNLA)、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DASK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89-10之LC-CDR3序列(QCTYGSSGNIGNG)之輕鏈及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30-34之HC-CDR1序列(SYAMI)、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 49-64之HC-CDR2序列(FIDTGGSAYYAS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95-108之HC-CDR3序列(ALYVYSDVYTAFNI)之重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50.如具體實例1至84、217至24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51.如具體實例1、2、3、4、5、20、41、50、59、73、79、217、218、219、220或2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52.如具體實例7、8、12、16、24、32、39、45、48、54、57、63、72、78或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具有包含SEQ ID NO:33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 /或包含SEQ ID NO:34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53.如具體實例1至84或217至23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及/或重鏈,該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QASQSISSYL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RTSTLES)、及/或包含SEQ ID NO:33之殘基89-102之LC-CDR3序列(QSNYYSSGSSYENA),且該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30-35之HC-CDR1序列(SYYHIC)、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CIYAASGDTWYATWVNA)、及/或包含SEQ ID NO:34之殘基98-114之HC-CDR3序列(GPRYVSSSGAGPYCLDL),或/及與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TSTDIDDDMN)、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EGNTLRP)、及/或包含SEQ ID NO:9之殘基89-97之LC-CDR3序列(LQSANMPFT)之輕鏈及/或包含有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SYAMS)、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TISSGGSYTYYPDSV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GPYLTTATPSFTY)之重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與具有包含有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 (QASQSIGGNLA)、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DASKLAS)、及/或包含SEQ ID NO:29之殘基89-10之LC至CDR3序列QCTYGSSGNIGNG)之輕鏈及包含有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30-34之HC-CDR1序列(SYAMI)、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49-64之HC-CDR2序列(FIDTGGSAYYASWAKG)、及/或包含SEQ ID NO:30之殘基95-108之HC-CDR3序列(ALYVYSDVYTAFNI)之重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
254.一種經活化因子V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
255.一種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胺基酸殘基F325-V331或N534-C539(SEQ ID NO:37)中之一或多者。
256.如具體實例254或255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以下胺基酸殘基中之一或多者: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N534、I535、N536、K537、F538或C539(SEQ ID NO:37)。
257.如具體實例254、255或256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胺基酸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或V331(SEQ ID NO:37)中之至少一者及胺基酸殘基N534、I535、N536、K537、F538或C539(SEQ ID NO:37)中之至少一者。
258.如具體實例254、255、256或257之FVa之C2結構域上的結合區,其中該結合區包含胺基酸殘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N534、I535、N536、K537、F538及C539(SEQ ID NO:37)。
259.一種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顯示 促凝血作用。
260.一種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261.一種結合於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26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263.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264.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6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6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在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之結合區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67.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224及/或22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68.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224及/或22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 合於FVa。
269.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224及/或22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70.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232及/或23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71.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232及/或23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7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232及/或23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73.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為如具體實例244及/或24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74.如具體實例259至266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與如具體實例244及/或24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FVa。
27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244及/或24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競爭結合於如具體實例254至258中任一項之結合區。
276.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 列(KASQDVGTAVG)、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WASTRHT)、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89-96之LC-CDR3序列(QQYSSNPT)。
277.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NYGMN)、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INTYTGEPTYADDF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SLRRNPYYYAMDY)。
278.如具體實例276至27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24-34之LC-CDR1序列(KASQDVGTAVG)、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50-56之LC-CDR2序列(WASTRHT)、及/或包含SEQ ID NO:7之殘基89-96之LC-CDR3序列(QQYSSNPT),且該抗體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31-35之HC-CDR1序列(NYGMN)、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殘基50-66之HC-CDR2序列(WINTYTGEPTYADDFKG)、及/或包含SEQ ID NO:10之殘基99-111之HC-CDR3序列(SLRRNPYYYAMDY)。
279.如具體實例276至27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7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8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280.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276至279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任一者競爭。
281.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 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24-40之LC-CDR1序列(RSSQSLLDSDDGNTYMD)、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56-62之LC-CDR2序列(MGFYRAS)、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95-103之LC-CDR3序列(MQRIEFPST)。
282.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31-37之HC-CDR1序列(TSGVGVG)、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52-67之HC-CDR2序列(LIYWDDVKRYSPSLRR)、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100-107之HC-CDR3序列(YNWKMRVD)。
283.如具體實例281或28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輕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24-40之LC-CDR1序列(RSSQSLLDSDDGNTYMD)、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56-62之LC-CDR2序列(MGFYRAS)、及/或包含SEQ ID NO:41之殘基95-103之LC-CDR3序列(MQRIEFPST),且該抗體之重鏈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31-37之HC-CDR1序列(TSGVGVG)、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52-67之HC-CDR2序列(LIYWDDVKRYSPSLRR)、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殘基100-107之HC-CDR3序列(YNWKMRVD)。
284.如具體實例281至28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有包含SEQ ID NO:41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及/或包含SEQ ID NO:42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
285.一種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如具體實例281至284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任一者競爭。
286.如具體實例276、277、278、279或280中任一項之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287.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288.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289.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290.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291.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92.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93.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 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294.如具體實例276、277、278、279或280中任一項之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295.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經活化因子V(FVa)或抗因子V(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血友病A中,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顯示促凝血作用。
296.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297.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298.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299.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300.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301.如具體實例281、282、283、284、或28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在結合於FVa之C2結構域時增加凝血酶產生。
302.一種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FVa)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用途,其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
303.一種結合於FVa之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用途,其用作血友病A之預防性治療中之促凝血劑。
304.如具體實例302或303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如具體實例92及/或93之抗體。
305.如具體實例302或303之用途,其中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如具體實例92、93、149、15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9、160、169及/或170中任一項之抗體。
306.如具體實例302或303之用途,其中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如具體實例224、225、232、233、244及/或245中任一項之抗體。
307.如具體實例302或303之用途,其中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如具體實例278及/或279之抗體。
308.如具體實例302或303之用途,其中單株抗FVa/抗F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如具體實例283及/或284之抗體。
309.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具體實例92及/或93之抗體。
310.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具體實例92、93、149、150、99、 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9、160、169及/或170中任一項之抗體。
311.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具體實例224、225、232、233、244及/或245中任一項之抗體。
312.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具體實例278及/或279之抗體。
313.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具體實例283及/或284之抗體。
314.一種如具體實例1至176或182至301中任一項之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為Fab、Fab'、F(ab)2、F(ab')2、Fv、單鏈Fv、dsFv、Fd或dAb片段、VH、VL、VhH或V-NAR結構域、單價分子、微型抗體、雙抗體、三抗體、四抗體或κ體、或IgNAR。
315.一種如具體實例1至176或182至301中任一項之抗體之變異體,其為缺失變異體或插入變異體。
316.一種核酸構築體,其編碼如具體實例1至176或182至301中任一項之抗體。
317.一種重組型載體,其包含如具體實例316之核酸構築體。
318.一種經分離細胞,其表現如具體實例1至176或182至301中任一項之抗體。
319.一種經分離細胞,其包含如具體實例316之核酸構築體或如具體實例318之載體。
實施例 實施例1-抗體產生 小鼠產生之抗體
使用在Sigma Adjuvant System®中乳化之標準方案,用20μg人類FVa(SEQ ID NO:37及38)每兩週一次對習知小鼠(RBF、NMRCF1)及HK或HL-Kymice(Kymab,Cambridge,UK)進行免疫接種。使用Kymice產生具有人類可變區之抗體。在最後一次免疫接種之後十天,自小鼠下頜抽血且在直接ELISA中測試血清。用1μg/ml之人類FVa(HTI)塗佈Nunc免疫培養盤且在4℃下培育隔夜。培養盤用阻斷緩衝液(具有0.05% Tween20之PBS)阻斷15分鐘且用PBS/0.05% Tween20洗滌。添加以1:50起始稀釋且接著三倍連續稀釋之血清,且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另一次洗滌之後,以1μg/ml之濃度添加HRP標記之gt抗小鼠Fc-HRP,且培育1小時。在洗滌之後,如製造商所描述,培養盤用TMB受質(Kem-EN-Tec)顯影。在ELlSA讀取器上量測450nm下之吸光度。僅針對人類FVa展示特異性反應之小鼠視為融合體且選擇具有最高效價之小鼠。
用人類FVa經靜脈內對具有陽性效價之小鼠增強免疫且在三天後處死。以無菌方式移出脾且分散於單細胞懸浮液中。藉由標準電融合進行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FOX-Ny或Ag8-X63)之融合。細胞接種於微量滴定盤中且用HAT/HT在選擇下培養13天。在針對人類FVa之直接ELISA中篩選上清液。用1μg/ml之肽塗佈Nunc免疫培養盤且在4℃下培育隔夜。培養盤用阻斷緩衝液(具有0.05% Tween20之PBS)阻斷15分鐘且用PBS/0.05% Tween20洗滌。添加來自融合瘤細胞之培養物上清液且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在另一次洗滌之後,以1μg/ml之濃度添加HRP標記之gt抗小鼠Fc-HRP,且培育1小時。在洗滌之後,如製造商所描述,培養盤用TMB受質(Kem-EN-Tec)顯影。在ELISA讀取器上量測在450nm下 之吸光度。在藉由ELISA進行確認篩檢之後,在來自Fortebio之Octett系統上,用生物膜層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分析法進一步測試人類FVa特異性融合瘤上清液。使用抗鼠類Fc γ特異性探針,自上清液捕獲人類FVa特異性抗體。隨後,藉由將探針浸漬於50nM hFVa溶液中來使人類FVa結合於表面。在締合階段之後,探針轉移至緩衝液中以測定hFVa之解離。
兔產生之抗體
使用在Sigma Adjuvant System®中乳化之標準方案,用50μg人類FVa(SEQ ID NO:37及38)每兩週四次對兔子(新西蘭白兔(New Zealand White))進行免疫接種。
將經hFVa免疫接種之兔子處死,移出脾且通過尼龍篩網。在澈底洗滌之後,脾細胞在液態N2中以等分試樣形式冷凍。
384個孔中之六個孔用12.500c/75μl/孔之經輻射(5000Rad)之EL4.B5小鼠胸腺瘤細胞接種,該等胸腺瘤細胞表現對於B細胞增殖、分化及Ig產生而言關鍵的CD40配位體。細胞在37℃及5%CO2下,在補充有100ng/ml mBAFF、600ng/ml RblL-2及5%經PMA活化之脾上清液之培養基中培養24至48小時。
將冷凍的脾細胞解凍,在FACS緩衝液(PBS+1% BSA)中洗滌且將2小瓶15×106個兔脾細胞再懸浮於200μl FACS緩衝液中。為了阻斷非特異性結合,將500nM FVIII添加至細胞中。懸浮液培育10分鐘,添加hFVa生物素(10μg/ml)且細胞在冰上再培育30分鐘。
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三次且與10μl驢抗兔Fitc及5μl 抗生蛋白鏈菌素Pe一起再懸浮於200μl Facs緩衝液中。細胞在冰上培育30分鐘。
添加至多1ml Facs緩衝液及1μl SYTOX Red死亡細胞染料且細胞在冰上再培育20分鐘。接著細胞在Facs緩衝液中洗滌兩次,以所需體積再懸浮且經由30μm filcon過濾。
用FACSAria分選器獲取細胞。最初在淋巴細胞上,接著在活淋巴細胞且最終在單一活淋巴細胞上設置閘門。當在鑑別為同時結合於抗兔IgG及生物素化hFVa之抗原特異性B細胞上設置分類閘時,使用此最終閘門。細胞以1個細胞/孔分選至已用EL4B5細胞接種之384孔培養盤中。接著,細胞在培育箱中保持在37℃及5% CO2下。
在分選後第七天,在結合分析中測試所有上清液以研究抗原特異性IgG之存在。收集來自所有陽性孔之細胞且進一步處理。
實施例2-藉由凝血酶產生分析法鑑別人類血友病性血漿中之促凝血抗因子Va抗體
對於鑑別具有促凝血作用之抗FVa抗體,鑑別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能夠增加凝血酶產生之抗FVa抗體。在最終分析法中,在0nM-500nM下測試經純化之測試抗體,且分析法在室溫下進行。簡言之,將儲存在-80℃下之人類血友病A(HA)(FVIII缺失型)血漿(Georg King Medical,#0800)在37℃下於水中解凍5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儲存直至使用。18μl血漿添加至384孔微量滴定盤(Perkin Elmer,#6007659)中,且接著添加2μl抗體溶液(於20nM Tris中,pH 7.4),且使抗原結合進行20分鐘。接著,向分析中添加5 μL溶液(含有注射(100倍稀釋液)至所製備之PPP-Reagent LOW試劑(Thrombinoscope,#TS31.00)中之APC(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公司,#HCAPC-0080)),其使得在最終分析中APC為2nM,組織因子為1pM且磷脂為4μM。在未進行培育之情況下,添加5μl所製備之FluCa試劑(Thrombinoscope,#TS50.00),且每30秒一次進行連續螢光讀取,持續2小時。凝血酶圖(thrombogram)計算為完整螢光曲線之一階導數,且ETP及峰值凝血酶參數由凝血酶圖計算且用於評估凝血酶產生。
能夠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增加凝血酶產生的抗體分類為成功結果。在500種抗體之篩選期間,35種抗體分類為成功結果。表1列舉35種鑑別為成功結果中之21種抗體,包括藉由濃度-反應曲線之平線區測定之三種低及非功能性抗體。
實施例3-正常血漿及嚴重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凝血酶產生之刺激 材料及方法
血漿中產生之凝血酶量藉由校準自動凝血圖譜來量測(Hemker等人「Calibrated Automated Thrombin Generation Measurement in Clotting Plasma」,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33:4-15(2003);Hemker等人「Thrombin Generation in Plasma:Its Assessment via the 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Thromb Haemost.74:134-138(1995))。在96孔盤中,來自缺乏因 子VIII抑制劑之嚴重血友病A患者之72μL因子VIII缺失型血漿合併物(<1%殘餘活性,貧血小板)(George King Bio-Medical,Overland Park,Kans.)與8μL抗體(或抗體片段,HEPES-BSA緩衝液或重組型因子FVIIa)一起在37℃下培育10分鐘。藉由添加20μL 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或Thrombinoscope PPP LOW(1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且與20μL螢光受質(Z-Gly-Gly-Arg-AMC)在包括0.1M CaCl2之HEPES-BSA緩衝液中混合來開始反應。所有反應劑預溫熱至37℃。使用Fluoroskan Ascent讀取器(Thermo Labsystems OY,Helsinki,Finland)以20秒間隔監測螢光信號在37℃下之出現。藉由來自凝血酶校準劑樣品之參考信號來校正螢光信號(Hemker等人,「Calibrated Automated Thrombin Generation Measurement in Clotting Plasma」,Pathophysiol Haemost.33:4-15(2003))且如先前所描述計算以nM為單位之實際凝血酶產生(Hemker等人,「Thrombin Generation in Plasma:Its Assessment via the 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Thromb Haemost.74:134-138(1995))。如先前所述計算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內源性凝血酶潛力(etp)(Hemker等人,「Data management in thrombin generation」,Thromb Res 131:3-11(2013))。
凝血酶產生
以下表2、3及4分別闡述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內源性凝血酶潛力,在緩衝液、因子VIII(1%或10%)或抗體0233-0000-0005(90nM)存在下在血友病A血漿中測定。在不存在及存在APC或凝血酶調節蛋白(TM)情況下,抗體0233-0000-0005與10%因子VIII相比皆引起更強的凝血酶產生刺激。
表2以在不同濃度之經活化蛋白質C(APC)或凝血酶調節蛋白(TM)及緩衝液、1%因子VIII(0.01IU/mL)、10%因子VIII(0.1IU/mL)或90nM NNC-0233-0000-0005存在下,來自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形式列舉凝血酶產生。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 LOW(1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表3以在不同濃度之經活化蛋白質C(APC)或凝血酶調節蛋白(TM)及緩衝液、1%因子VIII(0.01IU/mL)、10%因子VIII(0.1IU/mL)或90nM NNC-0233-0000-0005存在下,來自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速度指數(nM/min)形式列舉凝血酶產生。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 LOW(1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在表4中,凝血酶產生展示為在不同濃度之經活化蛋白質C(APC)或凝血酶調節蛋白(TM)及緩衝液、1%因子VIII(0.01IU/mL)、10%因子VIII(0.1IU/mL)或90nM NNC-0233-0000-0005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內源性凝血酶潛力(ETP,nM×min)。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 LOW(1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劑量反應
以下表5、6及7分別闡述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內源性凝血酶潛力,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遞增濃度(5nM至500nM)之三種抗體(0233-0000-0005、0233-0000-0028、0233-0000-0110)存在下,在血友病A血漿中測定。所有三種抗體皆刺激凝血酶產生(如由參數中之任一者判定),但程度不同,其中0233-0000-0110提供最顯著刺激。
表5展示在經活化蛋白質C(5nM)及不同抗體濃度(5nM至500nM)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在不存在抗體之情況下,在此等條件下未觀測到凝血酶產生。
表6展示在經活化蛋白質C(5nM)及不同抗體濃度(5nM至500nM)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速度指數(nM/min)。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在不存在抗體之情況下,在此等條件下未觀測到凝血酶產生。
表7列舉在經活化蛋白質C(5nM)及不同抗體濃度(5nM至500nM)存在下,血友病A患者血漿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內源性凝血酶潛力(ETP,nM×min),其說明於表7中。最後一欄指示獨 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指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在不存在抗體之情況下,在此等條件下未觀測到凝血酶產生。
表8展示在不存在或存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不同濃度(250nM或500nM)之六種抗體或抗體片段情況下,在血友病A血漿中測定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內源性凝血酶潛力。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一些抗體似乎對所有三種凝血酶產生參數具有不利影響,然而其他抗體不影響或刺激凝血酶產生。然而,在APC(5nM)存在下,所有抗體皆刺激凝血酶產生,如由所有三種參數判定。
以下表9、10及11分別闡述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內源性凝血酶潛力,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及遞增濃度之0233-0000-0005(0nM至500nM)情況下,在正常人類血漿或蛋白質C缺失型血漿中測定。在正常及蛋白質C缺失型血漿中,在不存在及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抗體情況下,0233-0000-0005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刺激凝血酶產生,如由峰值凝血酶及速度指數判定。
表9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0.1mg/mL)情況下、在存在不同濃度之0233-0000-0005(0nM至500nM)情況下,人類正常血漿或蛋白質C缺失型血漿(PC-def.)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峰值凝血酶(nM)。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 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表10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0.1mg/mL)情況下、在存在不同濃度之0233-0000-0005(0nM至500nM)情況下,人類正常血漿或蛋白質C缺失型血漿(PC-def.)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速度指數(nM/min)。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表11中說明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0.1mg/mL)情況下、在存在不同濃度之0233-0000-0005(0nM至500nM)情況下,人類正常血漿或蛋白質C缺失型血漿(PC-def.)中來自凝血酶產生之凝血酶產生參數內源性凝血酶潛力(ETP,nM×min)。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凝血酶產生由Thrombinoscope PPP(5pM組織-因子及4μM磷脂)引起。NS表示無凝血酶產生信號。
實施例4-血友病A類血液中血栓彈性描記法之刺激
藉由血栓彈性描記法使用TEG®止血分析儀來量測血液在血栓形成期間之彈性特性(美國專利第5,223,227號及Luddington,RJ,「Thrombelastography/thromboelastometry」,Clin Lab Haematol.27:81-90(2005))。TEG®止血分析儀在類似於緩慢靜脈血流之較低剪切環境下在誘發血液凝結時監測血液之彈性特性。出現之凝結剪切彈性變化之模式使得能夠測定凝結形成之動力學以及所形成凝結之強度及穩定性;簡而言之,出現之凝結的機械特性。在TEG®中,使用20μL氯化鈣(0.2M)使340μL總體積之經預加熱(37℃)之人類全血(已與化合物、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經活化蛋白質C或凝血酶調節蛋白之組合一起培育)再鈣化且起始TEG分析。凝結時間(R)定義為自起始至振幅達到2mm之時間,且最大 血栓產生速率(MTG)定義為在時間上振幅之第一衍生值之整體最大值。
結果
表12A及12B分別說明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R(凝結時間)及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在正常及血友病A類人類血液中(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且在遞增濃度之抗體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0nM至400nM)情況下測定。在血友病A類血液中,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皆藉由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來刺激血栓彈性描記法,且0233-0000-0150進一步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加MTG。
表12A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在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表12B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100×mm/sec)。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以下表13A及13B分別闡述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R(凝結時間)及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遞增濃度之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0nM至400nM)存在下,在正常及血友病A類人類血液(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M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中測定。在正常及血友病A至血液中,在APC存在下,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皆藉由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來刺激血栓彈性描記法。在正常血液中,在APC存在下,兩種抗體 亦增加MTG。
表13A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經活化蛋白質C(5nM)及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表13B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經活化蛋白質C(5nM)及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100×mm/sec)。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 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以下表14A及14B分別闡述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R(凝結時間)及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在凝血酶調節蛋白(TM,5nM)及遞增濃度之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0nM至400nM)存在下,在正常及血友病A類人類血液(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測定。在正常及血友病A至血液中,在TM存在下,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皆藉由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來刺激血栓彈性描記法。在正常血液中,在TM存在下,兩種抗體亦增加MTG。
表14A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ll,0.1mg/mL)情況下,在凝血酶調節蛋白(5nM)及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其闡述於表16 中。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表14B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凝血酶調節蛋白(5nM)及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存在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100×mm/sec)。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以下表15A及15B分別展示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R(凝結時間)及最大凝血酶產生速率(MTG),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遞增濃度之重組型經活化因子VII(rFVIIa)、0233-0000-0110或0233-0000-0150(0nM至400nM)存在下,在正常及血友病A類人類血液(亦即在不存在或存在中和抗因子VIII多株抗體,0.1mg/mL情況下)測定。在正常及血友病A至血液中,在APC存在下,rFVIIa、0233-0000-0110及0233-0000-0150皆藉由以劑量依賴性方式降低凝結時間來刺激血栓彈性描記法。在正常血液中,在APC存在下,rFVIIa及兩種抗體亦增加MTG。
表15A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不存在及存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不同濃度之重組型經活化因子VII(rFVIIa)或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情況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 使用高嶺土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表15B展示在具有或不具有中和多株抗因子VIII抗體(α-FVIII,0.1mg/mL)情況下,在不存在及存在經活化蛋白質C(APC,5nM)及不同濃度之重組型經活化因子VII(rFVIIa)或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400nM)情況下,正常或血友病A類全血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最大血栓產生速率(MTG,100×mm/sec)。最後一欄指示獨立實驗之數目(n)。使用高嶺土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ND表示不確定。
表16展示正常血液及藉由與中和多株抗FVIII抗體(0.1mg/mL)一起培育而製得之血友病A類血液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及MTG。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測試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1000nM)。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在人類全血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所有化合物皆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縮短凝結時間及增加MTG。
表17展示正常血液及藉由與中和多株抗FVIII抗體(0.1mg/mL)一起培育而製得之血友病A類血液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相關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及MTG。在不存在APC之情況下測試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1000nM)。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
為使個別供體(其展示絕對凝結時間之顯著變化)之間的值 可比較,相對於在正常條件下測定之凝結時間(0%)至在不存在藥物(緩衝液)之情況下在相同供體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100%)下測定之凝結時間範圍內的信號窗表示所量測之凝結時間。
類似地,相對於在血友病A類條件(0%)下測定之MTG至在正常條件(100%)下測定之MTG範圍內的信號窗表示MTG。在人類全血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所有化合物皆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縮短相對凝結時間。化合物0233-0000-0150、0233-0000-0270及0233-0000-0271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刺激相對MTG。
表18展示正常血液及藉由與中和多株抗FVIII抗體(0.1mg/mL)一起培育而製得之血友病A類血液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及MTG。在APC(5nM)存在下測試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1000nM)。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在APC(5nM)存在下,在人類全血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所有化合物皆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縮短凝結時間及增加MTG。
表19展示正常血液及藉由與中和多株抗FVIII抗體(0.1mg/mL)一起培育而製得之血友病A類血液中,來自血栓彈性描記法之相關血栓彈性描記法參數凝結時間R(秒)及MTG。在APC(5nM)存在下測試不同濃度之抗體或抗體片段(0nM至1000nM)。用40000倍稀釋之Innovin®起始血栓彈性描記法。為使個別供體(其展示絕對凝結時間之顯著變化)之間的值可比較,相對於在正常條件下測定之凝結時間(0%)至在不存在藥物(緩衝液)之情況下在相同供體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100%)下測定之凝結時間範圍內的信號窗表示所量測之凝結時間。類似地,相對於在血友病A類條件(0%)下測定之MTG至在正常條件(100%)下測定之MTG範圍內的信號窗表示MTG。在APC(5nM)存在下,在人類全血中,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所有化合物皆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縮短相對凝結時間及相對MTG。
實施例5-在凝血酶調節蛋白存在下,在血友病A類條件下,富含血小板血漿中藉由抗FVa抗體促進凝血酶產生
在包括血小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測試抗FVa抗體逆轉凝血酶調節蛋白之抑制性作用之能力。使用來自Thrombinoscope®之螢光方法量測所產生之凝血酶。簡言之,藉由在220g下離心檸檬酸化人類全血20分鐘來獲得人類富含血小板血漿(PRP)。收集含有血小板之上層相且其 餘樣品在2500g下離心10分鐘以獲得貧血小板血漿(PPP),其用於將血小板濃度調節至150000個凹點/微升之最終濃度。藉由與羊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0.1mg/ml)(HTI #Z0429)一起培育30分鐘使PRP呈血友病性。將血友病性類PRP與抗FVa抗體以及凝血酶調節蛋白(25nM)(HTI#4202)及Innovin(1pM)(Siemens #B4212-50)一起培育30分鐘(RT),隨後在96孔Nunc Microwell圓底孔培養盤(Nunc #268152)中向樣品中添加經蛋白酶活化之recertor-1(PAR-1)活化肽(30μM)(SFLLRN;Bachem #H-2936)及GPVI活化康威星(Convulxin)(100ng/ml)(Pentapharm #119-02)以及FluCa試劑來開始反應。在ThermoFisher Fluoroskan板讀取器(Fisher Scientific)中偵測來自受質之螢光信號。使用由Thrombinoscope®提供之凝血酶校正器根據其說明計算凝血酶濃度。
結果展示凝血酶調節蛋白(TM)對凝血酶產生之抑制作用之由抗體0233-0000-0110引起之劑量依賴性逆轉,如表20中所示。在150000個凹點/微升之固定血小板濃度及所添加之凝血酶調節蛋白(25nM)及innovin(1pM)下,在所誘導之血友病A條件(羊抗人類FVIII多株抗體)下量測凝血酶產生。經由添加PAR-1活化肽SFLLRN(30μM)及GPIV促效劑康威星(100ng/ml),藉由血小板活化來開始反應。峰值凝血酶產生(nM)展示為平均值。NA表示不適用。
來自其他抗FVa抗體之在兩種濃度(50nM及500nM)下之資料在表21中呈現為由0233-0000-0110(500nM)在上述條件下產生之峰值凝血酶之百分比。
實施例6-藉由凝血酶產生分析法評估人類血友病性血漿中先前技術抗FVa單株抗體
獲取市售抗體以在與本專利中呈現之吾人鑑別之抗體相同的分析法中測試(參見實施例2)。在不同緩衝液條件下,市售抗體通常跨越來自不同供應商之多種產品呈現相同抗體純系。
在最高可能濃度下測試市售抗體以最大化鑑別促凝血抗體之機率,且分析法在室溫下進行。簡言之,將儲存在-80℃下之人類血友病A(HA)(VIII缺失型)血漿(Georg King Medical,#0800)在37℃下於水中 解凍5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儲存直至使用。18μl血漿添加至384孔微量滴定盤(Perkin Elmer)中,且接著添加2μl抗體溶液(於20nM Tris中,pH 7.4),且使抗原結合進行20分鐘。接著,向分析中添加5μL溶液(含有注射(100倍稀釋液)至所製備之PPP-Reagent LOW試劑(Thrombinoscope,#TS31.00)中之APC(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公司,#HCAPC-0080)),其使得在最終分析中APC為2nM,組織因子為1pM且磷脂為4μM。在未進行培育之情況下,添加5μL所製備之FluCa試劑(Thrombinoscope,#TS50.00),且每30秒一次進行連續螢光讀取,持續2小時。凝血酶圖(thrombogram)計算為完整螢光曲線之一階導數,且ETP及峰值凝血酶參數由凝血酶圖計算且用於評估凝血酶產生。表22列舉所測試之所有抗體以及背景(僅APC)及本發明中所揭示之0233-0000-0110抗體之結果。所得值為相對於0233-0000-0110抗體之峰值高度。
如可見,一種市售抗體在分析法中展示與0233-0000-0110抗體類似的作用,亦即AHV-5102抗體,其來自Pierce Biotechnology,產品編號為MA1-43001。另一種抗體,3H367抗體(來自US Biological,編號為F0011-23)與參考0233-0000-0110抗體相比峰值高度為0,8。如實施例7中可見,其展示不同抗體(包括AHV-5102抗體,來自Pierce Biotechnology,產品編號MA1-43001;及3H367抗體,來自US Biological,編號F0011-23)之分組,此等抗體皆不實際上結合於經活化因子V。
實施例7-抗FVa單株抗體之分組
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Biacore T200)解決所鑑別之抗體(參見實施例1中之表1)之間的競爭。
最初,將抗體分成兩個組,一組與0233-0000-0110競爭結合於FVa且一組不競爭。簡言之,視個別抗體之來源而定,在經抗小鼠IgG或抗人類IgG塗佈之CM5晶片上捕獲抗體。監測單獨的人類FVa或其與抗體之複合物之結合。所有與0233-0000-0110競爭結合於FVa之抗體分配至第1組。
藉由將抗體直接塗佈在CM5晶片上且量測單獨的FVa或與各別抗體一起培育之FVa的結合,可將發現不與0233-0000-0110競爭結合於FVa之抗體進一步再劃分。基於此等結果,抗體分成額外四個組。
將結合FV之活化肽且因此不結合經活化FVa且因此不屬於本文中鑑別之抗體之結合中之任一種的抗體分配至第5組(市售抗體,參見以上實施例6)。此分組之結果可見於表23中。
表23中結合於第1組之針對0233-0000-0150(-0110之fab)之分組勇來自Fortebio之Octett系統在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分析法中進行。使用抗鼠類Fc γ特異性探針,自上清液捕獲人類FVa特異性抗體。隨後,藉由將探針浸漬於50nM hFVa溶液中使人類FVa結合於表面。在締合之後,探針直接轉移至含有50nM fab之孔中且量測結合持續約10秒。 與-0150相同分組中之不結合之抗體在此等最初10秒展示顯著結合,然而與0150相同分組中之抗體在0150存在下不結合。
實施例8-抗原決定基定位
此實施例鑑別當分別結合抗體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0233-0000-0271、0233-0000-0453(0233-0000-0418之Fab)及0233-0000-0302時,人類血漿FVa上之相互相用表面。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FVa輕鏈之序列(SEQ ID NO 38)中之殘基編號為第一胺基酸殘基,編號為1546。編號可藉由自此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殘基編號減去1545來轉化成SEQ ID NO 38之序列編號。例如,此實施例中使用之殘基S 1546對應於SEQ ID NO 38中之殘基S1。
氫交換質譜(HX-MS)利用的是,當用氘交換氫時,可使用質譜追終隨時間推移之質量變化。當抗體結合於FVa時,保護位於結合界面之胺基酸殘基免受溶劑之氫交換。胃蛋白酶分解允許鑑別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之在抗體結合時展示較慢氫交換速率之肽。可使用來自重疊肽之資訊進一步定義抗原決定基之邊界。若未保護免受氫-氘交換之肽與受保護之肽部分重疊,則兩個肽之間的共同序列不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肽 主鏈之N端胺基在層析期間與溶劑快速反交換且該位置上之任何氘標記將丟失。因此,不能得出肽之N端殘基是否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的結論。HX至MS亦可揭示其他特徵,諸如結構可撓性/穩定及在抗體結合時此等特徵之變化。此等實驗使用自人類血漿純化之人類FVa進行。
單獨的FVa或在抗體或Fabs 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0233-0000-0271、0233-0000-0453或0233-0000-0302中之一者存在下之溶液在95%氘化咪唑緩衝液(20mM咪唑、150mM氯化鈉、10mM氯化鈣、pH 7.4)中稀釋25倍。藉由稀釋至氕化咪唑緩衝液中來製備非氘化對照物。在具有HDX技術之nanoAcquity UPLC系統(Waters公司,Milford,MA,USA)上進行氫交換實驗,其包括用於自動樣品製備之HD-x PAL自動取樣器(LEAP Technologies公司,Carrboro,NC,USA)及超高效液相層析(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系統。UPLC管、預柱及分析管柱以及轉換閥位於冷卻至0.3℃之腔室中。胰蛋白酶消化管柱儲存在15℃下。氫交換反應在20℃下進行。質量分析使用Waters SYNAPT G2 HDMS質譜儀線上進行。
含有100pmol FVa(具有或不具有120pmol抗體或抗體片段中之一者)之體積稀釋至氘化咪唑緩衝液中。在15秒至4小時之時間間隔下,50μl樣品在調節至pH 2.7且保持在3℃下50μl 1.35mM Tris(2-羧基乙基)膦中淬滅。99μl淬滅溶液立即注射及傳遞通過Porozyme固定之胃蛋白酶管柱(2.1mm×30mm)(Applied Biosystems,Life Technologies公司,Carlsbad,CA,USA)(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及0233-0000-0302)或Waters Enzymate管柱(2.1mm×30mm)(0233-0000-0271 或0233-0000-0453)且使用5%甲醇、0.1%甲酸移動相及100μl/min流動速率(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及0233-0000-0302)或400μl/min持續15秒、10μl/min持續2分鐘及400μl/min持續1分鐘45秒之流動速率序列(0233-0000-0271或0233-0000-0453),用Waters VanGuard BEH C18 1.7pm(2.1mm×5mm)管柱捕獲。使用9分鐘含有0.1%甲酸之10%-40%乙腈梯度,在40μl/min流動速率下,在Waters UPLC BEH C18 1.7pm(1.0mm×100mm)管柱上分離肽。
質譜儀在陽性離子模式下運行且能夠進行離子遷移率分離。所用儀器參數為3.2kV毛細管,30V採樣錐及4V萃取錐凸出部分,850ml/min去溶劑化氣體流及25ml/min錐氣流。源嵌段加熱至120℃且去溶劑化氣體加熱至350℃。使用白胺酸-腦啡肽之1+離子(m/z 556.2771)作為參考化合物獲得固定質量校正資料且在資料分析期間應用。在藉由90ml/min氣流保持之3mbar氮壓力下,藉由離子遷移率分離離子。捕捉及轉移區域用2ml/min氬氣氣流沖洗以在離子遷移率分離之前及之後捕捉離子且用於MSe型實驗中碰撞誘導之解離。對於肽鑑別,進行使用6V(低能量掃描)之捕捉碰撞偏移及低活化(10-30V)、中等活化(15-35V)或高活化(20-45V)能量勻變(升高能量/片段化掃描)之MSe型實驗。僅使用6V低能量捕捉碰撞偏移分析氘化樣品。關於其他細節,參見Andersen等人,Int.J.Mass Spectrom.302:139-148(2011)。
使用Waters ProteinLynx Global Server 2.5分析MSE資料且鑑別FVa之肽分別覆蓋蛋白質序列之82%(0233-0000-0005及0233-0000-0006,參見表25)、87%(0233-0000-0110、0233-0000-0128及0233-0000-0302,參見 表26)及83%(0233-0000-0271或0233-0000-0453,參見表27)。使用自動施用固定質量校正且測定每個肽中氘併入量之Waters DynamX 2.0分析HX-MS資料檔案。此外,人工檢驗所有資料以確保校正峰值分配及氘併入之計算。
0233-0000-0271及0233-0000-0418(Fab 0233-0000-0453)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在存在或不存在抗體0233-0000-0271或Fab片段0233-0000-0453中之一者情況下,進行覆蓋FVa蛋白質序列之83%之262個肽之醯胺氫交換。肽可分成以下各組:1)顯示基本上不受抗體結合影響之交換模式之肽,2)交換模式由抗體結合顯著保護避免氫-氘交換之肽,表明肽包含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或此區域中之結構由抗體結合穩定,3)交換模式受抗體結合少量(但顯著)影響,表明肽中僅幾個殘基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及4)顯示氫-氘交換增加之肽,及5)由於由肽覆蓋之序列中之低內源性氫交換,在抗體結合時交換模式之變化不可測定之肽。若在小於2分鐘之最早時間點中存在超過0.5Da之顯著保護,則交換保護解釋為歸因於抗體結合抗原決定基。若交換保護與0.5Da相比較弱,則交換保護解釋為歸因於結構變化或結構穩定。氫-氘交換增加解釋為結構變化。
mAb 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及0233-0000-0302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在存在或不存在抗體0233-0000-0005、0233-0000-0006、0233-0000-0110、0233-0000-0128或0233-0000-0302中之一者情況下,進行覆蓋FVa蛋白質序列(0233-0000-0005及0233-0000-0006)之82%之210個肽及覆蓋FVa蛋白質序列(0233-0000-0110、0233-0000-0128及0233-0000-0302)之87%之275個肽的醯胺氫交換。肽可分成以下各組:1)顯示基本上不受抗體結合影響之交換模式之肽,2)交換模式由抗體結合顯著保護避免氫- 氘交換之肽,表明肽包含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或此區域中之結構由抗體結合穩定,3)交換模式受抗體結合少量(但顯著)影響,表明肽中僅幾個殘基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及4)在抗體或Fab結合時觀測到氫-氘交換增加之肽,表明結構變化或不穩定,及5)由於由肽覆蓋之序列中之低內源性氫交換,在抗體結合時交換模式之變化不可測定之肽。若在小於2分鐘之最早時間點中存在超過0.2Da之顯著保護,則交換保護解釋為歸因於抗體結合抗原決定基。若交換保護在短培育時間下較弱且在較長培育時間下增加,則交換保護解釋為歸因於結構穩定。
人類FVa上0233-0000-0005之抗原決定基
在0233-0000-0005之結合時,FVa重鏈序列之兩個片段由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在0233-0000-0005抗體之結合時,覆蓋自K34至L62之序列之肽展示避免氫交換之顯著保護。然而,由於覆蓋自I54至L62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K34至I54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005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二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I159至Q182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F154至L163之序列之肽展示低內源性交換,不可確認序列之此部分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I164至Q182之序列內。
0233-0000-0005之抗原決定基包含區域K34至I54及I164至Q182內之殘基且此等殘基為K34、K35、I36、V37、Y38、R39、E40、Y41、E42、P43、Y44、F45、K46、K47、E48、K49、P50、Q51、S52、T53、I54、I164、C165、K166、K167、G168、T169、L170、T171、E172、G173、G174、T175、Q176、K177、T178、F179、D180、K181及Q182。
人類FVa上0233-0000-0006之抗原決定基
在0233-0000-0006之結合時,FVa輕鏈序列之兩個片段由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序列之一個片段由自N2076至L2099之肽覆蓋且在0233-0000-0006抗體之結合時展示避免氫交換之顯著保護。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A2077至L2099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006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二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Y2121至M2145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Y2125至Q2132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V2122至Y2125之序列及自G2133至M2145之序列內。
0233-0000-0006之抗原決定基包含FVa輕鏈序列之區域A2077至L2099、Y2121至Y2125及G2133至M2145內之殘基且此等殘基為A2077、Q2078、G2079、R2080、V2081、N2082、A2083、W2084、Q2085、A2086、K2087、A2088、N2089、N2090、N2091、K2092、Q2093、W2094、L2095、E2096、I2097、D2098、L2099、V2122、K2123、S2124、Y2125、G2133、 V2134、E2135、W2136、K2137、P2138、Y2139、R2140、L2141、K2142、S2143、S2144及M2145。
人類FVa上0233-0000-0110及0233-0000-0302之抗原決定基
在抗體0233-0000-0110及0233-0000-0302中之任一者之結合時,FVa輕鏈序列之兩個片段受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序列之一個片段由自N2076至L2099之肽覆蓋且在抗體至0233-0000-0110及0233-0000-0302中之任一者之結合時展示避免氫交換之顯著保護。然而,由於覆蓋自A2088至I2097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A2077至A2088及D2098-L2099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110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二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Y2121至M2145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Y2125至Q2132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且因為覆蓋自Y2121至Y2129之序列之肽具有低內源性交換,不可確認自Y2121至Y2129之殘基是否包含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且自S2130至Q2132之序列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G2133至M2145之序列內。
0233-0000-0110及0233-0000-0302之抗原決定基包含FVa輕鏈序列之區域A2077至A2088、D2098-L2099及G2133至M2145內之殘基且此等殘基為A2077、Q2078、G2079、R2080、V2081、N2082、A2083、W2084、Q2085、A2086、K2087、A2088、D2098、L2099、G2133、V2134、E2135、 W2136、K2137、P2138、Y2139、R2140、L2141、K2142、S2143、S2144及M2145。
0233-0000-0302與人類FVa之結合保護另一個覆蓋自E2029至F2059之序列的肽。然而,由於覆蓋自C2038至S2058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L2030至C2038之序列內。
抗體0233-0000-0110及0233-0000-0302中之任一者與人類FVa之結合亦引起C1及C2結構域之某些部分之結構穩定。特定言之,當抗體0233-0000-0110或0233-0000-0302中之任一者結合時、當0233-0000-0110結合且區域V2146至F2172中之肽展示穩定時,自F1900至L1908及F1918至L1925之區域中之肽穩定化。藉由在小於一分鐘之短培育時間下存在極少或無保護且在若干分鐘之較長培育時間下存在較高程度保護來測定穩定。
人類FVa上0233-0000-0128之抗原決定基
在0233-0000-0128之結合時,FVa重鏈序列之兩個片段由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序列之一個片段由自Y295至M343之肽覆蓋且在0233-0000-0128抗體之結合時展示避免氫交換之顯著保護。然而,由於覆蓋自Y295至Y324及V331-M343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等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F325至V331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128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二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A521至F552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A521至D533之肽及自C539至F552之序列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等部分可不考濾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N534至C539之序列內。
0233-0000-0128之抗原決定基包含FVa重鏈序列之區域F325至V331及N534至C539內之殘基且此等殘基為F325、I326、A327、A328、E329、E330、V331、N534、I535、N536、K537、F538及C539。
人類FVa上0233-0000-0453(及0233-0000-0418)之抗原決定基
在0233至0000-0453之結合時,FVa輕鏈序列之一個片段受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序列之此片段由自D1749至M1771之肽覆蓋且在0233-0000-0453 Fab之結合時展示避免氫-氘交換之顯著保護。然而,由於覆蓋自F1745至Y1755之序列之肽展示低內源性交換,不可確認序列之此部分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自Y1756至M1771之序列中之殘基有助於人類FVa上0233-0000-0453及0233-0000-0528之抗原決定基且此等殘基為Y1756、E1757、K1758、K1759、S1760、R1761、S1762、S1763、W1764、R1765、L1766、T1767、S1768、S1769、E1770及M1771。
人類FVa上0233-0000-0271之抗原決定基定位
在0233-0000-0271之結合時,FVa重鏈序列之三個片段由交換保護顯著影響。序列之一個片段由自E329至M343之肽覆蓋且在 0233-0000-0271抗體之結合時展示避免氫交換之顯著保護。然而,由於覆蓋自Y335至M343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部分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E330至Y335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271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二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D344至M385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D344至F355之肽及自S376至A397之序列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序列之此等部分可不考濾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S356至S376之序列內。
在0233-0000-0271抗體之結合時,序列之第三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此區域包括自A521至F552之肽。然而,由於覆蓋自A521至Y530之序列之肽展示低內源性交換,不可確認此片段有助於抗原決定基,且由於覆蓋自A521至D533之序列之肽在抗體結合時不展示保護,自L531至D533之序列可不考慮作為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
因此,可確認抗原決定基之一部分位於自N534至F552之序列內。
0233-0000-0271之抗原決定基包含FVa重鏈序列之區域E330至Y334、S356至S376及N534至F552內之殘基且此等殘基為E330、V331、I332、W333、D334、Y335、S356、N357、Q358、I359、G360、K361、H362、Y363、K364、K365、V366、M367、Y368、T369、Q370、Y371、E372、D373、 E374、S375、S376、N534、I535、N536、K537、F538及C539、E540、N541、P542、D543、E544、V545、K546、R547、D548、D549、P550、K551、F552。
在0233-0000-0271抗體之結合時,FVa序列之其他部分亦保護避免氫交換,因為亦在自Y1756至M1771、F2059至L2075、D2098至L2099、L2100至S2124之區域中觀測到保護。
Y1756至M1771區域與0418及D2098至L2099之抗原決定基共有若干抗體結合C2,而F2059至L2075及2100至2124對0271具有特異性。
在0233-0000-0271與人類FVa之結合時,觀測到氫-氘交換中可不歸因於抗原決定基之變化。此等變化包括其中氫-氘交換增加之序列。此觀測結果表明當結合於人類FVa時,0233-0000-0271引起結構變化或不穩定。在自Y1756至M1771、F2059至L2075、2098至2099、2100至2124之區域中觀測到保護。此表明0233-0000-0271與人類FVa之結合引起結構變化或0233-0000-0271在此區域中具有替代性結合位點。
實施例9-來自經分離融合瘤細胞之抗FVa單株抗體可變輕鏈(VLC)及可變重鏈(VHC)cDNA之選殖及定序
此實施例描述以下實施例10中之表31中列舉之抗FVa/FV抗體之鼠、人類及兔重鏈及輕鏈序列之可變區之選殖及定序。
鼠類及人類抗體:
使用RNeasy微套組(Qiagen)自融合瘤細胞提取全部RNA,且將其用作cDNA合成之模板。使用SMARTTM RACE cDNA擴增套組(Clontech),在5'-RACE反應中合成cDNA。藉由PCR使用Phusion熱起始 聚合酶(Finnzymes)且使用包括在SMARTTM RACE套組中之通用引子混合物(UPM)作為正向引子來進行HC及LC序列之後續靶向擴增。
具有以下序列之反向引子用於VHC擴增:5'-CCCTTGACCAGGCATCCCAG-3'
具有以下序列之反向引子用於VLC擴增:5'-GCTCTAGACTAACACTCATTCCTGTTGAAGCTCTTG-3'
藉由凝膠電泳來分離PCR產物,使用GFX PCR DNA及凝膠紋純化套組(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提取,且經選殖以用於使用Zero Blunt TOPO PCR選殖套組及化學勝任型大腸桿菌(Invitrogen)定序。自藉由標準鹼性溶解方案使用來自DNA小型製備套組(Qiagen)所產生之質體製劑獲得用於定序之DNA質體材料。使用M13uni(-21)/M13rev(-29)定序引子,用MWG Biotech(Martinsried/Germany)進行定序。使用VectorNTI程序分析及註解序列。所有套組及試劑均根據製造商之說明來使用。
鑑別每一個融合瘤之單個獨特鼠類κ類型LC及單個獨特鼠類HC、子類別抗體。可變重鏈及可變輕鏈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指定為SEQ ID NO:1-22(不包括前導肽序列)。
使用自用軟體AbAnalyzer進行抗體之CDR鑑別。軟體產生抗體之序列之可變區中同源區域與「標準」Kabat編號序列之比對。藉由Kabat等人(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公開案第91-3242號中描述的方法進行胺基酸殘基之編號。
亦參見本申請案中之「序列之簡要說明」章節、序列表及表 28、29及30中說明之CDR序列。
兔抗體:
收集ELISA中之陽性B細胞。細胞用100μL冷的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BS:137mM NaCl;2.7mM KCl 10mM Na2HPO4;1.8mM KH2PO4)洗滌,接著在200G下離心5分鐘。自每個孔抽吸110μl PBS,接著添加100μL PBS且如上所述進行離心。在離心之後抽吸110μl PBS且補充100μl H2O達到1U/μL,同時添加RNasin® Plus RNase抑制劑(Promega,Madison,Wl,USA)。混合物置放在-80℃下直至使用。在下文中,此混合物稱為「模板」。
使用QIAGEN OneStep RT-PCR套組(QIAGEN,Valencia,CA,USA)如下進行重鏈(VH)擴增:30μL模板與以下組分混合:10μl RNAse(無水)、5×QIAGEN OneStep RT-PCR緩衝液1x、10μL dNTP混合物(含有10mM 2.0μL 400pM每種dNTP)、2μL QIAGEN OneStep RT-PCR酶混合物、3μL HC引子A(達到0.6μM之最終濃度)及3μL HC引子B(達到0.6μM之最終濃度)。
除了用LC引子A置換HC引子A且用LC引子B置換HC引子B以外,如上文所描述進行輕鏈(VL)擴增。樣品移至熱循環器中且經歷以下:1個循環:50℃/30分鐘,1個循環:95℃/15分鐘,40個循環:94℃/30秒、54℃/30秒、72℃/1分鐘,1個循環:72℃/10分鐘,1個循環:8℃/∞
在擴增之後,使用0.7%凝膠藉由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樣品之等分試樣。450bp之片段表示成功擴增。
每1.0μL PCR產物添加1.8μl AMPure XP試劑(Agencourt Bioscience公司,Beverly,Massachusetts,USA)且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樣品放置在Agencourt SPRIPIate 96超磁體板(Agencourt Bioscience公司,Beverly,馬薩諸塞州,USA)上2分鐘以自溶液分離珠粒。抽吸澄清上清液。200μL70%乙醇添加至樣品中,接著在室溫下培育30秒。自Agencourt SPRIPIate 96超磁體板移除樣品且40μL試劑級水添加至樣品中且藉由移液10次來混合。藉由將樣品移至Agencourt SPRIPIate 96超磁體板1分鐘來自溶液分離珠粒。溶離劑轉移至新的容器中。
VH及VL片段轉移至HEK293-EBNA(HEK293-6E)表現系統中適用於短暫表現之基於CMV啟動子之表現載體(pTT載體),如由Durocher等人Nucleic Acids Res.2002年1月15日;30(2):E9所描述。所述抗體之VH在含有人類IgG4之恆定區(S241P)(含有鉸鏈區中之S241P突變)之基於CMV之載體中選殖。VL片段在含有人類κ輕鏈之恆定區之基於CMV之載體中選殖。
在過甲基化載體模板上藉由逆向PCR來製備選殖載體。0.5μg載體模板用來自Fermenta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之CpG甲基轉移酶套組甲基化。DNA在50μL 10x M.Sssl緩衝液、10μL 50x SAM及25μl M.Sssl甲基轉移酶中在37℃下培育25分鐘且藉由在65℃下培育30分鐘來不活化。隨後,藉由添加試劑級水將DNA濃度調節至10ng/μl。
用Phusion High-Fidelity DNA聚合酶(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進行載體之逆向擴增。2.5ng模板與25μL 2xphusion主混合物;0.15μL 100μM引子mskj1627;0.15μL 100pM引子mskj1628及試劑級水混合達到50μl。PCR條件如下:1個循環:98℃/30秒,30個循環:98℃/30秒、66℃/30秒、72℃/3分鐘,1個循環:72℃,10分鐘,1個循環:10℃/24小時。所得片段如上文所描述用AMpure XP套組純化。
經純化之HC及LC片段藉由In-Fusion® HD Cloning(Clontech Laboratories公司,Mountain View,CA,USA)選殖。2μL 5x in-Fusion HD酶預混合物與50-100ng載體及5-25ng片段一起以10μL之總體積培育。反應物在50℃下培育15分鐘且放置在冰上。
大腸桿菌Library Efficiency®DH5aTM勝任型細胞(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用於轉型。細胞解凍15分鐘且每次反應使用20μl細胞。向細胞中添加1μL來自以上之In-Fusion® HD Cloning反應物。混合物在冰上培育30分鐘,接著在42℃下熱休克30秒且在冰上培育2分鐘。添加100μl S.O.C.培養基且反應物在振盪培育箱中在450rpm下於37℃下培育1小時。混合物之等分試樣分散於補充有100μg/mL安比西林(ampicillin)之固體LB Bouillon上且培養盤在37℃下培育隔夜。所得純系在液態LB中與100μg/mL安比西林一起生長隔夜且分離DNA。使用QiagenDirectPrep® 96套組如製造商(QIAGEN,Valencia,CA,USA)描述自大腸桿菌培養物提取DNA。用MWG Biotech(Martinsried/Germany)進行DNA定序。
HEK293-6E細胞在補充有25μg/ml遺傳黴素(Geneticin)(Gibco,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 USA)、1% v/v界面活性劑Pluronic F-68(Gibco 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及1% v/v青黴素(Penicillin)至鏈黴素(Streptomycin)(Gibco 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之FreestyleTM 293表現培養基(Gibco)中於懸浮液中生長。細胞在振盪恆溫箱中於Erlenmeyer振盪燒瓶中在37℃、8% CO2及125rpm下培養且保持細胞密度介於0.1-1.5×106個細胞/毫升之間。
用於轉染之培養物之細胞密度為0.9-1.1×106個細胞/毫升。每毫升細胞培養物使用1μg DNA。DNA在Opti-MEM培養基(Gibco,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中稀釋(3.0μl培養基/μg DNA),混合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5分鐘。以1微升/微克DNA之濃度使用293FectinTM(Invitrogen)作為轉染試劑。293FectinTM在Opti-MEM培養基(Gibco,Life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West Palm Beach,FL,USA)中稀釋30倍,混合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5分鐘。混合DNA與293Fectin溶液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25分鐘。隨後向細胞培養物中直接添加DNA-293Fectin混合物。將經轉染細胞培養物轉移至在37℃、8% CO2及125rpm下之振盪培育箱中。轉染後5-6天,藉由離心收集細胞培養物上清液,接著經由0.22μm PES過濾器(Corning Life Sciences-Axygen公司,Union City,CA,USA)過濾。在可能時,使用ForteBio Octet系統(Menlo Park,CA,USA)及蛋白質A生物感測器,藉由Biolayer Interferometry進行蛋白質製備之定量分析。
亦參見本申請案中之「序列之簡要說明」章節、序列表及表27、28及30中說明之CDR序列。
實施例10-抗FVa抗體之重組表現 用於抗FVa抗體之重組表現之載體之產生:
產生一系列基於CMV啟動子之表現載體(pTT載體)以便在EXPI293F細胞(Life Technologies)中短暫表現抗FVa抗體。Yves Durocher開發用於短暫蛋白質表現之pTT載體(Durocher等人Nucleic Acid Research,2002)。除CMV啟動子之外,基於pTT之載體含有pMB1源、EBV源及Amp抗性基因。
輕鏈(LC)表現載體:
產生用於小鼠或人類抗FVa抗體之短暫表現之基於pTT之LC載體。最初對於各抗FVa抗體(參見表31),由原始TOPO定序純系使用含有對所鑑別可變結構域序列之3'區及5'區具有特異性之序列的引子來PCR擴增對應於抗體之可變輕鏈(VLC)結構域之區域。此外,正義引子含有與人類CD33信號肽序列之3'端之DNA序列互補的序列。相應地,反義引子含有與輕鏈恆定區之5'端之DNA序列互補的序列。所產生之PCR片段使用GFX PCR純化套組(GE 25 Healthcare)純化且選殖至含有CD33信號肽序列及人類κ或λ恆定區之序列之基於pTT之載體之PCR擴增片段中。藉由使用對人類CD33信號肽序列之3'端具有特異性之反義引子及對輕鏈恆定區之5'端具有特異性之正義引子PCR擴增pTT載體來獲得載體片段。用DpnI限制核酸酶處理載體片段以移除模板DNA且使用GFX PCR純化套組(GE Healthcare)來純化。使用In-Fusion® HD選殖套組(Clontech),根據製造商之說明將經擴增之VLC片段選殖至在CD33信號肽與輕鏈恆定區之間的框架內載體中。隨後將選殖反應物轉型至大腸桿菌中用於選擇。最終構築體之序列藉由DNA定序來檢驗。
重鏈(HC)表現載體:
產生用於抗FVa抗體之短暫表現之基於5 pTT之HC載體。最初對於各抗FVa抗體(參見表31),由原始TOPO定序純系使用含有對所鑑別可變結構域序列之3'區及5'區具有特異性之序列的引子來PCR擴增對應於抗體之可變重鏈(VHC)結構域之區域。此外,正義引子含有與人類CD33信號肽序列之3'端之DNA序列互補的序列。相應地,反義引子含有與重鏈恆定區5'端之DNA序列互補的序列。所產生之PCR片段使用GFX PCR純化套組(GE Healthcare)純化且選殖至含有CD33信號肽序列及人類IgG1.1(具有以下胺基酸取代之IgG1:L234A、L235E、G237A、A330S及P331S)或IgG4恆定區之序列的基於pTT之載體之PCR擴增片段中。Fab分子包括可變區、人類IgG4 CH1結構域及5個胺基酸之鉸鏈序列(YGPPS)。藉由使用對人類CD33信號肽序列之3'端具有特異性之反義引子及對重鏈恆定區之5'端具有特異性之正義引子PCR擴增pTT載體來獲得載體片段。用DpnI限制核酸酶處理載體片段以移除模板DNA且使用GFX PCR純化套組(GE Healthcare)來純化。使用In-Fusion® HD選殖套組(Clontech),根據製造商之說明將經擴增之VHC片段選殖至在CD33信號肽與重鏈恆定區之間的框架內載體中。隨後將選殖反應物轉型至大腸桿菌中用於選擇。最終構築體之序列藉由DNA定序來檢驗。
單株抗體之重組表現:
根據製造商說明,抗FVa抗體及片段藉由基於pTT之LC/HC表現載體之共轉染在EXPI293F細胞(Life 30 Technologies)中短暫表現。以下程序描述通用EXPI293F表現方案。
細胞維持:
EXPI293F細胞在Expi293TM表現培養基(Life Technologies)中之懸浮液中生長。在定軌振盪培育箱中在36.5℃、8% CO2及85-125rpm下在Erlenmeyer振盪燒瓶中培養細胞,且將細胞密度維持在0.4-4×10E6個細胞/毫升之間。
DNA轉染:
典型地,轉染30-300mL體積之培養物。最初製備DNA及 轉染試劑之獨立稀釋液。每1mL細胞培養物混合以下組分:
1.總共1μg載體DNA(0.5μg LC載體及0.5μg HC載體)在50μL Opti-MEM培養基(Gibco)中稀釋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5分鐘。
2.總共2.7μL ExpifectaminTM293(Life Technologies)在50μL Opti-MEM培養基(Gibco)中稀釋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5分鐘。
混合兩份獨立稀釋液且在室溫(23℃-25℃)下培育10分鐘。將DNA-ExpifectaminTM 293混合物直接添加至1mL EXPI293F細胞培養物中。在轉染時,EXPI293F培養物之細胞密度應為2.8-3.2×10E6個細胞/毫升。經轉染之細胞培養物在定軌振盪培育箱中在36.5℃、8% CO2及85-125rpm下培育。在轉染之後18小時;每1mL培養物添加5μL ExpifectaminTM293轉染強化子1及50μl ExpifectaminTM293轉染強化子2。轉染後5天時,藉由離心收集細胞培養物上清液,接著經由0.22μm PES過濾單元(Corning)來過濾。
抗體之純化
在不同Akta層析系統(GE Healthcare)上根據製造商說明,用MabSelect SuRe(GE Healthcare)藉由親和力純化來純化抗體。舉例而言,細胞培養物上清液與親和力樹脂一起裝載至管柱上,在PBS緩衝液中平衡。管柱用PBS緩衝液,pH 7.4洗滌且結合蛋白質用10mM甲酸鈉,pH 3.5溶離,接著緩衝液換成10mM組胺酸,150mM NaCl,pH 7.5。
Fab之純化
在Akta Avant層析系統(GE Healthcare)上,藉由親和層析與尺寸排阻層析之組合來進行重組型Fab之純化。細胞培養物上清液與 KappaSelect樹脂(GE Healthcare)一起裝載至管柱上,該樹脂已用緩衝液A(10mM磷酸鹽、140mM NaCl、2.68mM KCl,pH 7.4)平衡。管柱用緩衝液A洗滌。結合蛋白質用緩衝液B(20mM甲酸鈉,pH 3.0)溶離且用1M Tris,pH 8.0中和pH值。藉由超濾來濃縮含有Fab片段之溶離份且施用於Superdex75 HiLoad尺寸排阻管柱(GE Healthcare)且藉由10mM HEPES、150mM NaCl,pH 7.5分離。收集含有Fab片段之溶離份。
儘管已在本文中說明及描述本發明之某些特徵,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將想到多種修改、取代、變化及等效物。因此,應理解,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如屬於本發明之真實精神內的所有該等修改及變化。
<110> 諾佛.儂迪克股份有限公司
<120>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130> 130093
<160> 44
<170> PatentIn 3.5版
<210> 1
<211> 112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
<210> 2
<211> 112
<212> PRT
<213> 小鼠
<400> 2
<210> 3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3
<210> 4
<211> 120
<212> PRT
<213> 小鼠
<400> 4
<210> 5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
<400> 5
<210> 6
<211> 116
<212> PRT
<213> 小鼠
<400> 6
<210> 7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
<400> 7
<210> 8
<211> 122
<212> PRT
<213> 小鼠
<400> 8
<210> 9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9
<210> 10
<211> 122
<212> PRT
<213> 小鼠
<400> 10
<210> 11
<211> 108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1
<210> 12
<211> 125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2
<210> 13
<211> 108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3
<210> 14
<211> 126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4
<210> 15
<211> 114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5
<210> 16
<211> 122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6
<210> 17
<211> 108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7
<210> 18
<211> 126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8
<210> 19
<211> 108
<212> PRT
<213> 人類
<400> 19
<210> 20
<211> 126
<212> PRT
<213> 人類
<400> 20
<210> 21
<211> 107
<212> PRT
<213> 人類
<400> 21
<210> 22
<211> 130
<212> PRT
<213> 人類
<400> 22
<210> 23
<211> 112
<212> PRT
<213> 兔
<400> 23
<210> 24
<211> 120
<212> PRT
<213> 兔
<400> 24
<210> 25
<211> 112
<212> PRT
<213> 兔
<400> 25
<210> 26
<211> 123
<212> PRT
<213> 兔
<400> 26
<210> 27
<211> 112
<212> PRT
<213> 兔
<400> 27
<210> 28
<211> 123
<212> PRT
<213> 兔
<400> 28
<210> 29
<211> 112
<212> PRT
<213> 兔
<400> 29
<210> 30
<211> 119
<212> PRT
<213> 兔
<400> 30
<210> 31
<211> 111
<212> PRT
<213> 兔
<400> 31
<210> 32
<211> 116
<212> PRT
<213> 兔
<400> 32
<210> 33
<211> 113
<212> PRT
<213> 兔
<400> 33
<210> 34
<211> 125
<212> PRT
<213> 兔
<400> 34
<210> 35
<211> 2224
<212> PRT
<213> 人類
<400> 35
<210> 36
<211> 2196
<212> PRT
<213> 人類
<400> 36
<210> 37
<211> 709
<212> PRT
<213> 人類
<400> 37
<210> 38
<211> 651
<212> PRT
<213> 人類
<400> 38
<210> 39
<211> 109
<212> PRT
<213> 小鼠
<400> 39
<210> 40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
<400> 40
<210> 41
<211> 114
<212> PRT
<213> 兔
<400> 41
<210> 42
<211> 118
<212> PRT
<213> 兔
<400> 42
<210> 43
<211> 107
<212> PRT
<213> 兔
<400> 43
<210> 44
<211> 130
<212> PRT
<213> 兔
<400> 44

Claims (15)

  1. 一種單株抗經活化因子V(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顯示促凝血作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增加凝血酶產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項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APC存在下,諸如在以外源方式添加之APC存在下,增加凝血酶產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項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藉由峰值凝血酶、速度指數及/或內源性凝血酶潛力中之一或多者所量測,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基於人類血漿之凝血酶產生分析法中,在APC存在下增加凝血酶產生,其中該血漿為血友病A患者血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2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如使用TEG®止血分析儀藉由血栓彈性描記(thromboelastography)法量測,其諸如藉由在血栓形成期間增加血液之彈性特性來刺激血栓彈性反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改良針對經活化因子X之FVa輔因子活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 結合片段,其在結合於FVa時保護FVa免受由經活化蛋白質C(APC)引起之不活化。
  8. 一種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結合於a)該FVa輕鏈之A3結構域,b)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c)該FVa重鏈之A1結構域或d)該FVa重鏈之A2結構域。
  9. 一種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a)該FVa輕鏈之A3結構域,b)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c)該FVa重鏈之A1結構域或d)該FVa重鏈之A2結構域。
  10. 一種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顯示促凝血作用,其中該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a)該FVa輕鏈之A3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41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42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b)該FVa輕鏈之A3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c)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d)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3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24之可變重鏈胺基 酸序列,e)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11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12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f)該FVa輕鏈之C2結構域且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3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4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g)該FVa重鏈之A1結構域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5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6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h)該FVa重鏈之A2結構域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1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或i)該FVa重鏈之A2結構域與參考抗體競爭,其中該參考抗體具有SEQ ID NO:29之可變輕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30之可變重鏈胺基酸序列。
  11. 一種單株抗FVa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CDR如同由以下各者定義之可變區中:SEQ ID NO 1及SEQ ID NO 2、SEQ ID NO 3及SEQ ID NO 4、SEQ ID NO 5及SEQ ID NO 6、SEQ ID NO 7及SEQ ID NO 8、SEQ ID NO 9及SEQ ID NO 10、SEQ ID NO 11及SEQ ID NO 12、SEQ ID NO 13及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及SEQ ID NO 16、SEQ ID NO 17及SEQ ID NO 18、SEQ ID NO 19及SEQ ID NO 20、SEQ ID NO 21及SEQ ID NO 22、SEQ ID NO 23及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及SEQ ID NO 26、SEQ ID NO 27及SEQ ID NO 28、SEQ ID NO 29及SEQ ID NO 30、SEQ ID NO 31及SEQ ID NO 32、SEQ ID NO 33及SEQ ID NO 34、SEQ ID NO 39及SEQ ID NO 40、SEQ ID NO 41及SEQ ID NO 42或SEQ ID NO 43及SEQ ID NO:44。
  12. 一種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為Fab、Fab'、F(ab)2、F(ab')2、Fv、單鏈Fv、dsFv、Fd或dAb片段、VH、VL、VhH、或V-NAR結構域、單價分子、微型抗體(minibody)、雙抗體(diabody)、三抗體(triabody)、四抗體(tetrabody)或κ體、或IgNAR。
  13.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視情況包含一或多種醫藥賦形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醫藥組成物,其用於諸如血友病A之凝血不足的預防性、緩解性及/或症狀性治療。
  15. 一種用於血友病A之預防性、緩解性及/或症狀性治療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個體投予有效劑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抗體或醫藥組成物且從而治療諸如血友病A之凝血不足。
TW104122521A 2014-07-11 2015-07-13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TW2016173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76717 2014-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371A true TW201617371A (zh) 2016-05-16

Family

ID=51162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2521A TW201617371A (zh) 2014-07-11 2015-07-13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AR (1) AR101185A1 (zh)
TW (1) TW201617371A (zh)
WO (1) WO201600556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46681B2 (en) * 2017-10-05 2024-02-22 Epivax, Inc. Regulatory T cell epitop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0696325T3 (da) * 1994-02-14 1999-03-01 Univ Leiden Fremgangsmåde til screening for tilstedeværelsen af en genetisk defekt knyttet til thrombose og/eller dårligt antikoagulere
US20060014934A1 (en) * 2004-05-18 2006-01-19 Everse Stephen J Crystal structure of factor Vai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blood factor Va modulators
AU2007220825B2 (en) * 2006-02-23 2013-02-21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hemostasis using variant forms of activated Factor V
WO2008067056A2 (en) * 2006-10-16 2008-06-05 Novelmed Therapeutics, Inc. Method of inhibiting coagulation with human anti-factor va antibodies and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01185A1 (es) 2016-11-30
WO2016005564A2 (en) 2016-01-14
WO2016005564A3 (en) 2016-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6747B2 (ja) 血液凝固抗体
JP6342467B2 (ja) 組織因子経路インヒビターに特異的に結合することが可能な抗体
JP6761142B1 (ja) 改良された血液凝固促進抗体
JP7414929B2 (ja) ヒト補体因子c2に結合する結合分子、及び、その使用。
US20160297892A1 (en) Novel Methods and Antibodies for Treating Coagulapathy
US10144784B2 (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antithrombin beta
JP2021502984A (ja) Fx活性化を促進する第x因子結合剤
EP3515948A1 (en) Coagulation factor binding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JP2022529036A (ja) 二重特異性抗体
CN105473619B (zh) 能够引起促凝血活性的识别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的n-末端部分的抗体
US11220554B2 (en) Procoagulant antibodies
TW201617371A (zh) 針對經活化之因子v之抗體
TWI837084B (zh) 促凝血抗體
RU2810748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е прокоагулянтные антитела
RU2810094C2 (ru) Прокоагулянтные антитела
ES2787512T3 (es) Anticuerpos que son capaces de unirse específicamente al inhibidor de la vía del factor tis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