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5947A - 圓筒鎖 - Google Patents
圓筒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15947A TW201615947A TW104126988A TW104126988A TW201615947A TW 201615947 A TW201615947 A TW 201615947A TW 104126988 A TW104126988 A TW 104126988A TW 104126988 A TW104126988 A TW 104126988A TW 201615947 A TW201615947 A TW 20161594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cylinder
- key
- pin
- inner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使安全性提高之圓筒鎖。
圓筒鎖係具備外筒、內筒以及閂構件,該內筒是配設於前述外筒的內側且可相對於前述外筒轉動,該閂構件,可在限制前述內筒之至少一方向的轉動之限制位置、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之容許位置之間移動;前述閂構件是由第1閂構件和第2閂構件所構成,前述第1閂構件是銷狀的第1鎖簧,其隨著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1方向按壓,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前述第2閂構件是板狀的構件,其與隨著前述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2方向按壓之第2鎖簧卡合,藉由該第2鎖簧的移動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藉由使前述第1閂構件和前述第2閂構件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圓筒鎖,特別是關於不將尺寸大型化就能提高安全性之圓筒鎖。
以往,使銷栓(pin tumbler)和驅動銷(driver pin)的邊界(舷弧線,sheer line)與內筒和外筒之間(邊界)一致而使內筒成為可轉動之銷栓方式的圓筒鎖是已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544542號公報
然而,在銷栓方式的圓筒鎖,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必須組裝更多的銷栓及驅動銷,而造成圓筒鎖之軸向尺寸變大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的問題點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不將尺寸大型化就能提高
安全性之圓筒鎖。
本發明的圓筒鎖,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外筒、內筒以及閂構件,該內筒是配設於前述外筒的內側且可相對於前述外筒轉動,該閂構件,可在限制前述內筒之至少一方向的轉動之限制位置、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之容許位置之間移動;前述閂構件是由第1閂構件和第2閂構件所構成,前述第1閂構件是銷狀的第1鎖簧,其隨著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1方向按壓,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前述第2閂構件是板狀的構件,其與隨著前述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2方向按壓之第2鎖簧卡合,藉由該第2鎖簧的移動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藉由使前述第1閂構件和前述第2閂構件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
依據本發明的圓筒鎖,可提供一種不將尺寸大型化就能提高安全性之圓筒鎖。
具體而言,因為是銷栓方式和利用鎖簧來使側桿移動的方式之複合型圓筒鎖,能使上鎖、開鎖動作複雜化。亦即,撬鎖等的不正當開鎖變困難,而能提高安全性。
此外,因為將第1鎖簧和第2鎖簧沿著圓筒
鎖的軸向交互地配置,能使上鎖、開鎖動作變複雜,而使撬鎖變困難。此外,鑰匙的凹槽也是,因為必須形成於鑰匙的表面(第1鎖簧用)和側面(第2鎖簧用),無法用單一的裝置形成,能使鑰匙的複製變困難。結果能使安全性提高。
此外,可在相鄰的第1鎖簧之間(內筒的銷栓用插通孔之間)確保第2鎖簧的可動區域,縱使是將第1鎖簧和第2鎖簧交互地配置,仍能避免圓筒鎖的軸向尺寸大型化。
此外,第1鎖簧和第2鎖簧,因為以使各自的移動路徑所成的角成為既定角度(例如90度)的方式(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式)進行配置,縱使是將形狀不同的第1鎖簧和第2鎖簧交互地配置,仍可避免圓筒鎖的徑向尺寸大型化,能組裝多數個鎖簧。藉此使撬鎖變困難,而將安全性提高。
此外,因為可避免圓筒鎖個體的大型化,縱使是將2個圓筒鎖的端部彼此結合而從室內側、室外側兩側用鑰匙進行上鎖、開鎖的圓筒鎖,也能避免圓筒鎖整體的大型化並將安全性提高。
10、100‧‧‧圓筒鎖
10A‧‧‧第1圓筒鎖
10B‧‧‧第2圓筒鎖
1‧‧‧外筒
2‧‧‧內筒
22‧‧‧鎖孔
6‧‧‧銷栓
11‧‧‧第1鎖簧
12‧‧‧第2鎖簧
200‧‧‧鑰匙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圓筒鎖,(a)為從前方上側觀察之外觀立體圖,(b)為剖面圖。
圖2係將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的局部分解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所使用之鑰匙,(a)為俯視圖,(b)為背面圖,(c)為從背面側觀察之外觀立體圖。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所使用之鑰匙,(a)為從上面觀察之外觀立體圖,(b)為從背面觀察之分解立體圖,(c)(d)為圖4(a)的A-A線剖面圖。
圖5係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之浮動部的剖面圖。
圖6(a)(b)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的上鎖狀態之剖面圖。
圖7(a)(b)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的開鎖狀態之剖面圖。
圖8(a)(b)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的開鎖狀態之局部透視立體圖。
圖9(a)(b)係將本施形態的圓筒鎖的一部分拔出之立體圖。
圖10(a)(b)係用來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之剖面圖。
以下,利用圖式,對於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0作詳細地說明。
利用圖1及圖2來說明圓筒鎖100的整體構造。圖1係顯示組裝狀態的圓筒鎖100,圖1(a)是將圓筒鎖100從前方上側觀察之外觀立體圖,圖1(b)係將圓筒鎖100的內部透視之側視圖。此外,圖2係圓筒鎖100的分解立體圖。又在以下說明所使用的圖式中,為便於說明,有將構成構件之圖示予以局部省略的情況。
如圖1所示般,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是將第1圓筒鎖10A、第2圓筒鎖10B沿其長軸方向串列排列而成。具體而言,以第1圓筒鎖10A之長軸方向的第1端部T1的鎖孔22例如在室外側露出、第2圓筒鎖10B之長軸方向的第1端部T1的鎖孔22部分例如在室內側露出的方式,配置成使彼此的第2端部T2(內裡端部)相對向。又因為第1圓筒鎖10A和第2圓筒鎖10B的構造相同,在以下的說明中,當沒有必要將兩者區別的情況統稱為圓筒鎖10。
圓筒鎖10係具有:外筒1、可相對於外筒1旋轉之內筒2、以及可在限制內筒2之至少一方向的轉動之限制位置和容許內筒2的轉動之容許位置之間移動之閂構件。外筒1,係具有可插入內筒2之中空的內筒收容部1a;在內筒收容部1a的下部,沿著外筒1的軸向形成有:可收容後述之側桿35的一部分之鎖定部卡合凹槽1b。此外,內筒2係具有鎖孔22及側桿插通孔135,側桿插通孔135是設置在鎖孔22之下方之內筒2的外周面
且可收容側桿35的一部分。
閂構件是由第1閂構件和第2閂構件所構成。第1閂構件是銷狀的第1鎖簧11,其隨著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1方向按壓,可從限制位置移動至容許位置。此外,第2閂構件是板狀或棒狀的構件(側桿35),其隨著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2方向按壓而與第2鎖簧12卡合,藉由第2鎖簧12的移動可從限制位置移動至容許位置。而且,圓筒鎖10是藉由使第1閂構件和第2閂構件移動至容許位置,而容許內筒2的轉動。
具體而言,第1鎖簧11是沿著圓筒鎖10的軸向排列之複數個銷栓6、6’、7。銷栓6設有複數個(在此,其一例是5個),分別與驅動銷9連結。銷栓6’與驅動銷9連結,銷栓7與驅動銷28連結。銷栓6’及銷栓7是與銷栓6具有同樣的構造且進行同樣的動作,銷栓6’是還具有建造(construction)功能的銷栓,銷栓7是還作為浮動部發揮作用的銷栓7(詳如後述)。關於銷栓6’及與其連結的驅動銷9、銷栓7及驅動銷28的構造及動作,在與銷栓6及驅動銷9相同的情況,會有將其等的說明予以省略的情況。
此外,第2鎖簧12是配置於第1鎖簧11(特別是銷栓6)的下方之複數個鎖簧,在本實施形態是在圓周面具備突起部12a之圓柱狀的鎖簧。第2鎖簧12,是讓與內筒2卡合之側桿35的一部分卡合於突起部12a,而使其移動。如此般,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可以說是將
銷栓方式和讓側桿移動的鎖簧方式組合之複合型圓筒鎖。
內筒2和外筒1,形成有複數個沿其等的徑向連續的第1鎖簧11用的插通孔132。而且,在各插通孔132,從徑向的內側往外側依序嵌入:銷栓6(銷栓6’、7)、驅動銷9(驅動銷28)、銷栓用的螺旋彈簧14、用來推壓銷栓用的螺旋彈簧14之滾珠18。銷栓6和驅動銷9,是藉由銷栓用的螺旋彈簧14的復原力而始終被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此外,當在鎖孔22有鑰匙插入的情況,銷栓6和驅動銷9是藉由該鑰匙200而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
當在鎖孔22未插入鑰匙200的情況,被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之驅動銷9是從內筒2橫跨到外筒1,而阻害內筒2的轉動。又在此情況,銷栓6是位於內筒2內。
如圖2所示般,在內筒2,在沿其圓周方向從插通孔132偏離既定角度(例如90度)的位置形成有複數個第2鎖簧12用的插通孔133。
第2鎖簧12,在此是圓柱狀的沿軸向滑動移動的鎖簧,第2鎖簧12也是沿著圓筒鎖10的軸向配置複數個。第2鎖簧12之長度方向(軸向)與圓筒鎖10的軸正交,且以使第2鎖簧12的移動(可動)路徑(第2鎖簧的軸)與第1鎖簧11(銷栓6、6’、7)的移動(可動)路徑(第1鎖簧11的軸)也正交的方式(彼此的移動路徑(彼此的軸)成為大致90度的角度的方式)進行配置。亦即,複數個第2鎖
簧12相對於鎖孔22呈水平排列。
在第2鎖簧12之內筒2外周側的端部配置有第2鎖簧用的螺旋彈簧15,藉此,將第2鎖簧12朝向內筒2的中心方向始終彈壓。第2鎖簧12,在長度方向的端部設有朝上方(內筒2的中心方向)突出之突起部12a,在下方(內筒2的外周方向)設有卡合凹槽12b。第2鎖簧12的長度和突起部12a的設置位置,在複數個第2鎖簧12間是共通的,但卡合凹槽12b的形成位置不同。在卡合凹槽12b,讓設置於第2鎖簧12的下方之側桿35的卡合部35a卡合。
側桿35是沿著內筒2的軸向延伸之棒狀(或板狀)構件,在上方(內筒2的中心方向)設有卡合部35a,在下方(內筒2的外周方向)設有鎖定部35b。這點之後會再詳述,側桿35的一部分,是貫穿內筒2之側桿插通孔135,使設置於其上部之卡合部35a可與第2鎖簧12的卡合凹槽12b卡合,設置於其下部之鎖定部35b可與設置於外筒1的內周之鎖定部卡合凹槽(在此未圖示)卡合。而且,當鎖定部35b與鎖定部卡合凹槽卡合的情況,側桿35會橫跨在內筒2和外筒1之間,藉此限制內筒2的轉動。
側桿35之長度方向的兩端,始終被側桿用的螺旋彈簧16從內筒2的中心方向朝向外周方向彈壓,使卡合部35a卡合於設置在複數個第2鎖簧12之卡合凹槽12b,藉此使鎖定部35b從鎖定部卡合凹槽後退。
而且,當適當的鑰匙200插入鎖孔22時,第1鎖簧11和驅動銷9、28之邊界(舷弧線)成為與內筒2和外筒1的邊界一致,同時使第2鎖簧12之卡合凹槽12b沿著內筒2的軸向對齊。藉此內筒2成為可轉動的狀態,當內筒2稍微轉動時,側桿35被朝向內筒2的內側推壓,而使側桿35的卡合部35a卡合於卡合凹槽12b。藉此,使鎖定部35b從鎖定部卡合凹槽後退,內筒2成為可相對於外筒1轉動。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讓作為第1閂構件之第1銷栓11移動至容許位置,並藉由第2鎖簧12讓作為第2閂構件之側桿35移動至容許位置,藉此容許內筒2的轉動。
如此般,藉由具備鎖簧的移動方向不同之複數方式的鎖簧,能使撬鎖變困難。又關於鑰匙的凹槽也是,因為必須形成於鑰匙的表面(第1鎖簧用)和側面(第2鎖簧用),無法用單一的裝置形成,能使鑰匙的複製變困難。
此外,利用第2鎖簧12讓側桿35移動,而間接地容許或限制相對於外筒1之內筒2的轉動,相較於藉由鎖簧(例如盤式鎖簧)而直接進行內筒2與外筒1的卡合或解除卡合的構造,可抑制撬鎖等的不正當開鎖。
此外,如圖1(b)所示般,將第1鎖簧11(銷栓6)和第2鎖簧12沿著內筒2的軸向交互地配置。更詳細的說,複數個銷栓6,確保其動作所需的最小距離而相鄰
地排成一列,且在銷栓6下方的間隙確保第2鎖簧12的可動區域。圓柱狀的第2鎖簧12之本體12c是在銷栓6的下方位於其等之間,突起部12a配置成,被夾在相鄰配置的錐狀的銷栓6之前端部分之間。複數個銷栓6彼此的分離距離,例如與以往的銷栓方式之圓筒鎖的銷栓彼此的分離距離相同。
如此般在本實施形態,不將圓筒鎖10之長度方向的長度增大(維持與以往之僅採用銷栓方式的圓筒鎖相同程度的尺寸),在第1鎖簧11(銷栓6)之間以與其等交互的方式配置第2鎖簧12。藉此,縱使是第1鎖簧11和第2鎖簧12之複合型,仍可抑制圓筒鎖10的尺寸(長度方向的尺寸)擴大。
此外,因為第2鎖簧12的形狀呈圓筒形狀,內筒2之第2鎖簧12用的插通孔133可形成為側視呈圓形(圓柱狀的孔)。藉此,當特別是對於內筒2例如藉由鑽頭(drill)的切削加工來形成插通孔133的情況,相較於形成側視呈矩形之插通孔(供盤式鎖簧插拔之長方體形狀的孔)的情況,可輕易地形成。
此外,圓筒鎖10,是在第2端部T2(內裡端部)附近具有浮動部F。浮動部F的詳細隨後敘述,在浮動部F也形成有銷栓用的插通孔132,從內筒2的徑向內側往外側依序嵌入:浮動部用的銷栓7、浮動部用的驅動銷28、銷栓用的螺旋彈簧14、用來推壓螺旋彈簧14之滾珠18。銷栓7和驅動銷28,藉由螺旋彈簧14的復原力而
始終被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此外,當在鎖孔22有鑰匙200插入的情況,銷栓7和驅動銷28是被該鑰匙200的上面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
再者,與銷栓7相對向地設有背面側的銷栓8和銷栓8用的螺旋彈簧17,在螺旋彈簧17的下方設置埋入式鉚釘13。背面側的銷栓8,是藉由螺旋彈簧17的復原力被始終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當在鎖孔22有鑰匙200插入的情況,背面側的銷栓8是被該鑰匙200而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是具備建造功能的圓筒鎖10,其可從建造功能的作動狀態切換為建造功能的解除狀態。建造功能,是可切換成建造鑰匙(以下稱為「Cons鑰匙」)之有效或無效的功能,該功能作動中建造鑰匙是有效的,該功能解除後,建造鑰匙變成無效。Cons鑰匙,在建設物的施工中當建造功能作動的情況,是將圓筒鎖10予以上鎖、開鎖之鑰匙。子鑰匙,是在施工完成後要將Cons功能解除時所使用的鑰匙,在將建造功能解除後,成為將圓筒鎖10予以上鎖、開鎖的鑰匙。
具體而言,與浮動部F鄰接之最裡部的第1銷栓11成為建造用的銷栓6’,在銷栓6和驅動銷9之間插入作為建造用的輔助銷之滾珠19,這點是與其他的銷栓6不同。關於建造功能,詳如後述。
參照圖3及圖4,針對圓筒鎖10所使用的鑰
匙200作說明。圖3係顯示鑰匙200的整體構造,圖3(a)為俯視圖,圖3(b)為背面圖,圖3(c)為從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此外,圖4(a)是從上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4(b)是從背面側觀察之分解立體圖,圖4(c)、(d)是圖4(a)的A-A線剖面圖。
在鑰匙200的第1面S1上,對應於複數個銷栓6、6’,按照鑰匙碼而設有直徑及深度不同之複數個凹坑狀的鑰匙凹槽201、203。當鑰匙200插入鎖孔22時,與各鑰匙凹槽201對應之銷栓6會進入鑰匙凹槽201。鑰匙凹槽203是建造功能用的鑰匙凹槽,在建造鑰匙和子鑰匙,其凹槽深度是不同的。
此外,在鑰匙200的前端附近,設有從第1面S1貫穿到與其相對向的面S3之滾珠孔202。滾珠孔202設置在與圓筒鎖10之浮動部F的銷栓7,8對應的位置。
在鑰匙200的第2面S2(相對於第1面S1之側面)上,對應於複數個第2鎖簧12,按照鑰匙碼而設有深度不同的複數個鑰匙凹槽204。當鑰匙200插入鎖孔22時,在各鑰匙凹槽204使第2鎖簧12的突起部12a卡合。
此外,在鑰匙200之與第1面S1相對向的面(第3面S3)上,設有虛擬的鑰匙凹槽205。
此外,如圖4所示般,在滾珠孔202的內部插入浮動部用的滾珠24和滾珠制動件23。如前述般,滾
珠孔202是從鑰匙200的第1面S1貫穿到與其相對向的第3面S3之圓筒狀的貫通孔,貫通孔的尺寸(直徑)設定為可在其內部讓滾珠24移動的程度,而比滾珠24的直徑稍大。而且,在滾珠孔202的背面(第3面S3)側所插入的滾珠制動件23是呈環狀,其在鑰匙200的背面側卡止於滾珠孔202之開口部分。滾珠制動件23,如圖4(c)所示般構成為,防止滾珠24從滾珠孔202脫離,且使滾珠24之外周面的一部分可從滾珠制動件23之內周的空間露出。
此外,在滾珠孔202的上面(第1面S1)側之內壁,以使滾珠孔202徑朝向開口部變小的方式讓內壁朝向內側突出(傾斜),而設有基準面202S。如圖4(c)、(d)所示般,滾珠24可在滾珠孔202的內部移動自如,如圖4(d)所示般,當移動到上面(第1面S1)側時,滾珠24之外周面的一部分會與基準面202S抵接,以限制其從滾珠孔202脫離,且使滾珠24的一部分從鑰匙200的上面側突出。
接下來說明浮動部F。圖5係從將鑰匙200插入後的浮動部F之第2端部T2側觀察之剖面概略圖。
當適當的鑰匙200插入鎖孔22時,在上面(第1面S1)側使銷栓7的前端與滾珠24抵接,在背面側(第3面S3)側使背面側之銷栓8的前端與滾珠24抵接。這時,例如將用來彈壓背面側的銷栓8之螺旋彈簧17的
復原力設定成比用來彈壓銷栓7之螺旋彈簧14的復原力更大,滾珠24被朝向上側推壓而成為與基準面202S抵接的狀態。
而且在此狀態下,銷栓7和驅動銷28的邊界(舷弧線)是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邊界)。亦即,將滾珠24的直徑和基準面202S的位置及形狀設定成,當利用適當的鑰匙200使滾珠24與基準面202S抵接的情況,銷栓7和驅動銷28的舷弧線會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邊界)。
這時,其他的銷栓6和驅動銷9的舷弧線也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第2鎖簧12之卡合凹槽12b沿內筒2的軸向排成一列,伴隨內筒2的旋轉而將側桿35收容於內筒2的內部並使側桿35的卡合部35a卡合,藉此使鎖定部35b退避到內筒2的內側,因此內筒2可相對於外筒1轉動。
另一方面,當使用不適當的鑰匙時,因為基準面202S的位置和形狀、滾珠24的直徑不同,銷栓7和驅動銷28的舷弧線無法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使內筒2的轉動受限制。此外,當使用不適當的鑰匙時,其他的銷栓6和驅動銷9的舷弧線也無法一致,第2鎖簧12的卡合凹槽11b無法沿內筒2的軸向排成一列。
如此般,圓筒鎖10可利用浮動部F,而使不正當開鎖變得更困難。此外,藉由改變基準面202S的位置及浮動部用滾珠24的直徑(除了改變銷栓6、第2鎖簧
12來設定鑰匙碼以外)可設定更多的鑰匙碼,而使圓筒鎖10的安全性更加提高。此外,如前述般,縱使萬一在浮動部F之內筒2轉動的限制成為解除狀態的情況,只要銷栓6及第2鎖簧12雙方所造成之內筒2的轉動限制沒有被解除,內筒2就不會轉動。
此外,這樣的鑰匙200,縱使要利用其來複製出複製鑰匙的情況,也無法複製出浮動部F之鑰匙凹槽的形狀。具體而言,無法複製出銷栓7和驅動銷28的舷弧線位於內筒2和外筒1間之鑰匙200的狀態。亦即,該鑰匙200構成為,在使抵接於基準面202S之滾珠24的一部分從鑰匙200的上面突出的狀態下與銷栓7接觸,因此無法複製出銷栓7的上端部與內筒2的外周面一致的位置。具體而言,一邊使仿形加工機之接觸件(stylus)抵接於鑰匙200一邊移動而進行仿形加工的情況,是從鑰匙200的兩面仿效滾珠24的進入位置,而在兩面形成凹部。因此無法製作出複製鑰匙,相較於僅設有切削加工後的鑰匙凹槽201,204之鑰匙(可製作複製鑰匙的鑰匙),可將安全性提高。
參照圖6至圖8,針對圓筒鎖10之上鎖、開鎖動作進行說明。圖6係顯示上鎖狀態的圖,圖6(a)係圖1所示的圓筒鎖10之剖面概要圖,圖6(b)係將圓筒鎖10從第2端部T2側觀察之剖面概要圖。圖7係顯示開鎖狀
態的圖,圖7(a)係圖1所示的圓筒鎖10之剖面概要圖,圖7(b)係將圓筒鎖10從第2端部T2側觀察之剖面概要圖。此外,圖8係概要顯示將適當的鑰匙200插入鎖孔22的情況之圓筒鎖10內部的構造之立體圖,圖8(a)是相對於鑰匙200的插入方向從左上方觀察之立體圖,圖8(b)是從右下方(圖8(a)的對角位置)觀察之立體圖。
如圖6(a)所示般,在上鎖狀態,驅動銷9被螺旋彈簧14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而橫跨內筒2和外筒1(虛線所示)的邊界。此外,在浮動部F也是,驅動銷28被螺旋彈簧14朝向徑向的內側推壓,而橫跨內筒2和外筒1的邊界。
此外,如圖6(b)所示般,第2鎖簧12被螺旋彈簧15朝向內筒2的中心彈壓,複數個第2鎖簧12各自的卡合凹槽12b沿著內筒2的軸向成為未對齊的狀態(複數個第2鎖簧12的卡合凹槽12b並非與側桿35之卡合部35a的位置一致的狀態)。側桿35之上方的一部分進入設置於內筒2的下方之側桿插通孔135,在卡合凹槽12b無法讓側桿35的卡合部35a卡合。此外,側桿35被側桿35用的螺旋彈簧16從內筒2側朝向外筒1側彈壓,鎖定部35b無法從設置於外筒1的內壁之鎖定部卡合凹槽1b後退,而成為卡合於鎖定部卡合凹槽1b的狀態。亦即,側桿35成為橫跨內筒2和外筒1的狀態。
如此般,藉由第1鎖簧11(銷栓6、6’、7)及第2鎖簧12,使內筒2的轉動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圖7及圖8所示般,當將適當的鑰匙200插入鎖孔22時,圓筒鎖10被施以開鎖。又在此,作為一例是顯示建造功能作動中的狀態。亦即,在圖7所使用的鑰匙200為建造鑰匙。藉此,使銷栓6進入各鑰匙凹槽201,使建造用的銷栓6’進入鑰匙凹槽203,在浮動部F,使銷栓7、8抵接於在滾珠孔202所埋設的滾珠(未圖示)。此外,使第2鎖簧12的突起部12a卡合於各鑰匙凹槽204。
如圖7(a)所示般,當與各鑰匙凹槽201對應之銷栓6以適當量進入時,原先阻害內筒2的轉動之驅動銷9,會和銷栓6一起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藉此,將驅動銷9收納於外筒1內。此外,銷栓6則仍舊收納於內筒2內。亦即,使驅動銷9和銷栓6的邊界(舷弧線)與外筒1和內筒2的邊界一致。
同樣的,當與鑰匙凹槽203對應的銷栓6’以適當量進入時,原先阻害內筒2的轉動之驅動銷9,會和銷栓6’一起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藉此,將驅動銷9收納於外筒1內。此外,銷栓6’和作為建造功能用的輔助銷之滾珠19則仍舊收納於內筒2內。亦即,使驅動銷9和滾珠19的邊界與外筒1和內筒2的邊界一致。
此外,在浮動部F也是,銷栓7和背面側的銷栓8是與滾珠24(在此未圖示)接觸,而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藉此,使銷栓7和驅動銷28的舷弧線與外筒1和內筒2的邊界一致。
此外,如圖7(b)所示般,在鑰匙200之各鑰匙凹槽204卡合第2鎖簧12的突起部12a,第2鎖簧12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適當量。藉此,各第2鎖簧12之卡合凹槽12b的位置對應於鑰匙凹槽204的深度而分別進行滑動移動,使第2鎖簧12之各卡合凹槽12b的位置沿著內筒2的軸向排成一列。藉此,內筒2成為可轉動。而且,當內筒2朝既定方向稍微轉動時,伴隨此,側桿35被內筒2朝向內側(中心方向)推壓,側桿35的上方之一部分從設置於內筒2的下方之側桿插通孔135往內筒2側進一步進入,使棒狀的卡合部35a與各第2鎖簧12的卡合凹槽12b卡合。藉此,使側桿35的鎖定部35b從外筒1的鎖定部卡合凹槽1b朝向內筒2的內側後退。
如此般,當藉由第1鎖簧11(銷栓6、6’、7)和與第2鎖簧12卡合之側桿35所造成之內筒2的旋轉限制狀態被解除時,內筒2可相對於外筒1轉動。接著,在將鑰匙200保持插入的狀態下朝一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轉動時,與內筒2的第2端部T2連結之凸輪3會伴隨內筒2的轉動而朝一方向轉動,藉此解除門的上鎖。
如此般,本實施形態的圓筒鎖10,使作為第1閂構件之第1銷栓11移動至容許位置,並藉由第2鎖簧12使作為第2閂構件之側桿35移動至容許位置,而容許內筒2的轉動。
要將門上鎖時,插入適當的鑰匙200,如上述般將第1鎖簧11及第2鎖簧12(側桿35)所造成之內筒2
的旋轉限制狀態予以解除,將鑰匙200保持插入的狀態而朝另一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轉動。藉此,使與內筒2的第2端部T2連結之凸輪3伴隨內筒2的轉動而朝另一方向轉動,藉此將門上鎖。
又雖省略其圖示,當在鎖孔22插入不正當的鑰匙200時,藉由該鑰匙200,銷栓6、6’、7和驅動銷9、28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錯誤量。關於推回量較少的部位,驅動銷9、28從會內筒2橫跨到外筒1,而阻害內筒2的轉動。此外,關於推回量較多的部位,銷栓6、6’、7會從內筒2橫跨到外筒1,而阻害內筒2的轉動。
此外,當在鎖孔22插入不正當的鑰匙200時,第2鎖簧12被朝向徑向的外側推回錯誤量。藉此,各第2鎖簧12的卡合凹槽12b呈不規則地配置(沿內筒2的軸向無法排成一列),成為無法讓側桿35的卡合部35a卡合的狀態。因此,側桿35的鎖定部35b無法從外筒1之鎖定部卡合凹槽後退,而阻害內筒2的轉動。
接下來參照圖9,針對圖1所示的圓筒鎖100之上鎖、開鎖動作進行說明。圖9所示的外觀立體圖,是將構成圓筒鎖10之2個圓筒鎖10(第1圓筒鎖10A及第2圓筒鎖10B)之內筒2、和其等的連結部分取出。
如圖9(a)所示般,在第1圓筒鎖10A之第2端部T2,設有透過扣環30(參照圖2)與內筒2卡合之第1
連結凸輪51。此外,在第2圓筒鎖10B之第2端部T2也是同樣的,設有透過扣環30(參照圖2)與內筒2卡合之第2連結凸輪52。第1連結凸輪51和第2連結凸輪52是藉由連結軸4互相結合,並被扣環31固定住。此外,連結軸4的兩端分別與第1圓筒鎖10A的內筒2及第2圓筒鎖10B的內筒2連結。
第1連結凸輪51係具有:短圓柱狀的本體51a、以及從本體51a的外周面朝向半徑方向的外側突出之2個卡合凸部51b。藉由2個卡合凸部51b與第1圓筒鎖10A之內筒2的內側之卡合凹部(未圖示)嚙合,而使第1連結凸輪51與內筒2卡合。此外,第1連結凸輪51可相對於內筒2沿其長軸方向移動(滑動),而且當內筒2以其旋轉軸為中心進行旋轉時,會與其一體地旋轉。
第2連結凸輪52具備與第1連結凸輪51同樣的構造,其具有本體52a及卡合凸部52b。藉由2個卡合凸部52b與第2圓筒鎖10B之內筒2的內側之卡合凹部(未圖示)嚙合,而使第2連結凸輪52與內筒2卡合。此外,第2連結凸輪52可相對於內筒2沿其長軸方向移動(滑動),而且當內筒2以其旋轉軸為中心進行旋轉時,會與其一體地旋轉。
而且,如圖9(b)所示般,在橫跨第1連結凸輪51及第2連結凸輪52的抵接面的位置設置凸輪3。藉由第1連結凸輪51及第2連結凸輪52之滑動,而使凸輪3能與其中的至少一方卡合。
凸輪3係包含:大致環狀的連結構件卡合部3a、以及使其外周部分的局部朝半徑方向的外側突出之閂(未圖示)的驅動部3b。連結構件卡合部3a的內周面,具有沿著第1連結凸輪51及第2連結凸輪52之外周面的形狀,而能與兩者卡合。而且第1連結凸輪51和第2連結凸輪52在抵接狀態下,可相對於凸輪3沿著圓筒鎖10的長軸方向滑動。亦即,藉由第1連結凸輪51和第2連結凸輪52的滑動,凸輪3成為僅能與第1連結凸輪51卡合,或能與第2連結凸輪52卡合。
例如,當第1連結凸輪51和第2連結凸輪52的邊界線(抵接面)是超過內筒2之長度方向上之凸輪3的中心而位於第1圓筒鎖10A側的情況,第2連結凸輪52與凸輪3卡合。此外,當第1連結凸輪51和第2連結凸輪52的邊界線(抵接面)是超過凸輪3的中心而位於第2圓筒鎖10B側的情況,第1連結凸輪51與凸輪3卡合。然而,邊界線(抵接面)不超過凸輪3的中心亦可,只要構成為,藉由邊界線(抵接面)的移動來切換與凸輪3卡合之第1連結凸輪51、第2連結凸輪52即可。
而且,在凸輪3與第1連結凸輪51卡合的情況,其對應於第1圓筒鎖10A之內筒2的旋轉而進行旋轉;在凸輪3與第2連結凸輪52卡合的情況,其對應於第2圓筒鎖10B之內筒2的旋轉而進行旋轉。
藉此,將圓筒鎖10之內筒的旋轉傳遞至閂而使閂移動,藉此進行設有圓筒鎖10之門體等的上鎖、開
鎖。
接下來,參照圖10來說明建造功能的解除狀態。圖10(a)係建造功能解除時之圓筒鎖10的剖面圖,圖10(b)係建造功能解除後之圓筒鎖10的剖面圖。
在建造功能作動中,如圖7(a)所示般是使用Cons鑰匙200進行上鎖、開鎖。如前述般,當銷栓6’進入Cons鑰匙200之鑰匙凹槽203時,作為輔助銷之滾珠19和驅動銷9的邊界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
另一方面,要將建造功能解除時,如圖10(a)所示般在鎖孔22將子鑰匙200’插入。子鑰匙200’之鑰匙凹槽203是比Cons鑰匙200之鑰匙凹槽203淺,除此以外的構造是與Cons鑰匙200相同。如此,相較於使用Cons鑰匙200的情況,僅建造用的銷栓6’之朝向外周方向的推回量變多,如圖中所示般滾珠19被朝向內筒2的外側推回。亦即,使滾珠19和銷栓6’的邊界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藉此在滾珠19收容於外筒1的狀態下,內筒2可相對於外筒1轉動。
然而,在內筒2之外周面的一部分設有未圖示的滾珠收容部。滾珠收容部是設置在內筒2的外周面之凹部,該滾珠收容部設置成,當從圖10(a)的狀態讓內筒2相對於外筒1朝既定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轉動既定角度的情況,會移動到滾珠19的位置(例如,內筒2外周之
鉛直方向的最上部(12點鐘)的位置)。亦即,當使用子鑰匙200’讓內筒2轉動既定角度時,滾珠收容部會轉動而在其中收容滾珠19。而且之後維持收容狀態。
然後,如圖10(b)所示般,建造用的銷栓6’沒有在其間介入滾珠19而與驅動銷9結合。亦即,在將建造功能解除後,藉由將子鑰匙200’插入鎖孔22,使銷栓6’和驅動銷9的舷弧線位於內筒2和外筒1之間(邊界)。
又在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例子,雖是將相同構造的圓筒鎖的端部彼此連結,而從室內側和室外側兩側利用鑰匙進行上鎖、開鎖動作的圓筒鎖,但圓筒鎖是將圓筒鎖10A(10B)以個體的形式來使用亦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例子,第1鎖簧11的移動(可動)方向(銷栓的軸向)和第2鎖簧12的移動(可動)方向(圓柱狀鎖簧的軸向)兩者的軸所成的角度為大致90度的情況,但將兩鎖簧配置成,使第1鎖簧11和第2鎖簧12的移動方向(兩者的軸)所成的角度為例如30度、45度亦可。
此外,第2鎖簧12並不限定於上述構造,亦可為板狀的盤式鎖簧,可構成為,使與盤式鎖簧設置成一體的卡合部(鎖定部)卡合於外筒1之鎖定部卡合凹槽。
本發明的圓筒鎖,可適用於住家、店鋪或辦
公室等的鎖頭。
1‧‧‧外筒
1a‧‧‧內筒收容部
1b‧‧‧鎖定部卡合凹槽
3‧‧‧凸輪
4‧‧‧連結軸:
6、6’、7、8‧‧‧銷栓
9‧‧‧驅動銷
11‧‧‧第1鎖簧
12‧‧‧第2鎖簧
12a‧‧‧突起部
12b‧‧‧卡合凹槽
13‧‧‧埋入式鉚釘
14、15、16、17‧‧‧螺旋彈簧
18、19‧‧‧滾珠
22‧‧‧鎖孔
28‧‧‧驅動銷
30、31‧‧‧扣環
35‧‧‧側桿
35a‧‧‧卡合部
35b‧‧‧鎖定部
51‧‧‧第1連結凸輪
52‧‧‧第2連結凸輪
132、133‧‧‧插通孔
135‧‧‧側桿插通孔
Claims (6)
- 一種圓筒鎖,其特徵在於,係具備外筒、內筒以及閂構件,該內筒是配設於前述外筒的內側且可相對於前述外筒轉動,該閂構件,可在限制前述內筒之至少一方向的轉動之限制位置、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之容許位置之間移動;前述閂構件是由第1閂構件和第2閂構件所構成,前述第1閂構件是銷狀的第1鎖簧,其與隨著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1方向按壓,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前述第2閂構件是板狀的構件,其與隨著前述鑰匙的插入被朝向第2方向按壓之第2鎖簧卡合,藉由該第2鎖簧的移動可從前述限制位置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藉由使前述第1閂構件和前述第2閂構件移動至前述容許位置而容許前述內筒的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圓筒鎖,其中,至少前述第1鎖簧配置有複數個,將前述第1鎖簧和前述第2鎖簧沿著前述內筒的軸向交互地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圓筒鎖,其中,在前述軸向上相鄰的2個前述第1鎖簧之間確保前述第2鎖簧的可動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圓筒鎖,其 中,前述第2鎖簧可進行滑動移動,前述第1鎖簧和前述第2鎖簧配置成,使前述第1鎖簧的移動路徑和前述第2鎖簧的移動路徑成為既定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圓筒鎖,其中,前述第1鎖簧是藉由與鑰匙的第1面抵接而進行移動,前述第2鎖簧是藉由與前述鑰匙的第2面抵接而進行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圓筒鎖,其中,前述圓筒鎖配置有2個,具備以前述圓筒鎖的軸為中心進行轉動之凸輪,將前述2個圓筒鎖各自的端部對置,在該端部連結前述凸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68422A JP2016044438A (ja) | 2014-08-21 | 2014-08-21 | シリンダー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5947A true TW201615947A (zh) | 2016-05-01 |
Family
ID=5541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6988A TW201615947A (zh) | 2014-08-21 | 2015-08-19 | 圓筒鎖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44438A (zh) |
CN (1) | CN105386649A (zh) |
TW (1) | TW20161594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774B (zh) * | 2016-03-18 | 2017-12-29 | 陈澄和 | 一种防盗性强的双向锁 |
CN113227519B (zh) * | 2018-12-07 | 2022-04-29 | 温洛克股份公司 | 圆柱锁单元以及相关的钥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422480B (sv) * | 1979-07-10 | 1982-03-08 | Gkn Stenman Ab | Cylinderlas nyckel till detta samt sett att tillverka nyckeln |
SE502017C2 (sv) * | 1992-07-06 | 1995-07-17 | Widen And Sandh Key Partners A | Cylinderlås-nyckelkombination, nyckel för sådan kombination, nyckelämn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dylik nyckel samt cylinderlås för ingående i kombinationen |
DE19604594C1 (de) * | 1996-02-08 | 1997-02-20 | August Knapp Schliestechnik Gm | Kombination eines Schließzylinders und eines Flachschlüssels für Waren- und Spielautomaten, Geldwechselautomaten, Fahrkartenautomaten und dergleichen, mit Stiftzuhaltungen |
GB2382102B (en) * | 2001-11-17 | 2004-03-03 | One Lus Internat Co Ltd | Lockset structure |
US8347678B2 (en) * | 2002-09-26 | 2013-01-08 | Newfrey, Llc | Rekeyable lock cylinder assembly |
CN2806678Y (zh) * | 2005-07-21 | 2006-08-16 |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CN101988351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吴勇 | 机械锁 |
CN102535968B (zh) * | 2012-01-18 | 2014-12-10 |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CN202401840U (zh) * | 2012-01-18 | 2012-08-29 |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CN202520078U (zh) * | 2012-01-20 | 2012-11-07 | 中山市实力锁业有限公司 | 防拨角度弹子锁 |
CN102900275B (zh) * | 2012-10-08 | 2015-08-19 |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及钥匙 |
CN203066648U (zh) * | 2012-10-18 | 2013-07-17 | 广东金点原子制锁有限公司 | 多维组合防盗锁芯 |
CN103899152B (zh) * | 2014-04-23 | 2016-08-24 |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 一种锁芯 |
-
2014
- 2014-08-21 JP JP2014168422A patent/JP2016044438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8-19 TW TW104126988A patent/TW201615947A/zh unknown
- 2015-08-20 CN CN201510514072.2A patent/CN10538664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44438A (ja) | 2016-04-04 |
CN105386649A (zh)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51273C2 (ru) | Замковый механизм | |
US4723427A (en) | Symmetrical side bar lock and key therefor | |
EP2360333B1 (en) | Improved lock cylinder & key therefor | |
EP2126256B1 (en) | Cylinder lock and associated key and key blank therefor | |
US8650919B2 (en) | Anti-break lock | |
US8635022B2 (en) | Cylinder lock | |
EP2679749B1 (en) | Anti-break lock | |
CN104912386B (zh) | 离合式锁头及钥匙 | |
JP2009541616A (ja) | キー及びディスク・タンブラ型シリンダ錠 | |
CN106574467A (zh) | 圆柱锁 | |
TW201615947A (zh) | 圓筒鎖 | |
JP7278265B2 (ja) | ロック装置 | |
EP3103944A1 (en) | Key with a pivoting element and a lock | |
TWI491788B (zh) | 具有防盜片之碟片鎖心結構及其鑰匙 | |
TWI486512B (zh) | With an irregular thick lock of the lock cylinder | |
JP6097358B2 (ja) | シリンダー錠 | |
CA3000930C (en) | Lock and key assembly | |
JP4322607B2 (ja) | 施錠用シリンダ | |
TWI522520B (zh) | Piece beads lock heart and open the sub-bead heart of the ball heart | |
JP4931569B2 (ja) | 施錠機構 | |
KR101787259B1 (ko) | 해정난이도가 향상된 자물쇠와 열쇠 조합체 | |
CZ305669B6 (cs) | Spojka pro oboustranný válcový zámek | |
JP6064169B2 (ja) | シリンダー錠 | |
JP2017040055A (ja) | シリンダー錠 | |
TW202212687A (zh) | 隱藏鎖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