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4620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4620A
TW201604620A TW104124506A TW104124506A TW201604620A TW 201604620 A TW201604620 A TW 201604620A TW 104124506 A TW104124506 A TW 104124506A TW 104124506 A TW104124506 A TW 104124506A TW 201604620 A TW201604620 A TW 2016046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region
pixel
color filter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錫圭
郭熙峻
金恩珠
李仙花
李潤錫
李濬表
任祥旭
Original Assignee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4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6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2RGB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1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mis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達成有效率之亮度控制之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第一顏色畫素區域、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第一濾色器,設置於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第二濾色器,設置於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第三濾色器,設置於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包含不設置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透明區,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第一透明區對第一顏色畫素區之比率係處於1/1000至1/2且包含1/1000及1/2在內之一範圍內。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優先權聲明】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4年7月31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4-0098507號之優先權及權利,該韓國專利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可具有提高之亮度之液晶顯示裝置。
作為當今使用最廣泛之各種平板顯示器其中之一,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包含二個顯示面板及一液晶層,在該二個顯示面板上形成有場產生電極(例如,一畫素電極及一共用電極),該液晶層夾置於該二個顯示面板之間。液晶顯示裝置藉由如下方式而顯示一影像:藉由施加一電壓至場產生電極而在一液晶層上產生一電場,使用所產生之電場決定該液晶體層之液晶分子之對準方向,以及控制入射光之偏振。
因此一液晶顯示裝置係為非自發光類型,故需要一光源。在此種情形中,該光源可係為用於發出白光之一白色光源,且該光源可係為一單獨提供之人造光源或一自然光源。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之人造光源包含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冷陰極螢光燈(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及外部電極螢光燈(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人造光源設置於液晶顯示裝置之一背面或一側面處以供應光。
一般而言,對液晶顯示裝置利用一濾色器以有利於顯示紅色、綠色、及藍色。在自光源供應之光穿過一濾色器之同時,某些波長之光被吸收至濾色器中,進而產生光量之損耗。因此,最近已開發出更包含白色畫素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彌補如此降低之亮度。
然而,更包含白色畫素之此種液晶顯示裝置需要包含一驅動電路以用於另外驅動白色畫素。
在此背景技術部分中所揭露之上述資訊僅用於增強對本發明技術背景之理解,因此其可包含不形成在本國對於此項技術中之通常知識者而言所習知之先前技術之資訊。
本發明致力於提供一種無需增加白色畫素便能夠提高亮度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 透明區,且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一透明區對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一比率係處於1/1000至1/2且包含1/1000及1/2在內之一範圍內。
該第一透明區可顯示白色。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外塗層(overcoat),設置於該第一濾色器、該第二濾色器、該第三濾色器、及該第一透明區上。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透明構件,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
該第二濾色器及該第三濾色器可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
在該第一透明區中,該第二濾色器可設置成鄰近該第三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且該第一濾色器可設置成鄰近該第二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畫素電極,形成於各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其中該畫素電極可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對稱排列之第一平行四邊形連接至彼此而獲得,且該第一透明區可由一第二平行四邊形形成,該第二平行四邊形所包含之各邊係平行於該二個第一平行四邊形其中之任一者之各邊。
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畫素電極之一右上部。
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畫素電極之一下部。
該第一透明區可由二個第三平行四邊形形成,該二個第三平行四邊形所包含之各邊平行於該二個第一平行四邊之各邊。
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畫素電極之一右部。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複數個域,且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等域至少其中之一。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複數個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且該第一透明區可設置於一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不同之域處。
該等域可垂直地或水平地設置,抑或設置成一矩陣形式。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可鄰近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且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
該第一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一第一域及一第二域處,且該第二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之一第三域及一第四域處。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畫素電極,形成於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且該畫素電極可包含交疊該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子畫素電極及交疊該第一透明區之一第二子畫素電極。
不同資料電壓可施加至該第一子畫素電極及該第二子畫素電極。
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紅色、綠色、及藍色其中之一。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形成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抑或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三濾色器之一第三透明區。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
該第三濾色器可更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且在該第一透明區中,該第二濾色器可設置成鄰近該第三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同時該第一濾色器可設置成鄰近該第二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且該第一濾色器可設置於該第二透明區中。
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紅色,且該第二顏色可係為綠色。
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紅色,且該第二顏色可係為藍色。
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綠色,且該第二顏色可係為藍色。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該第三濾色器可設置於該第二透明區中,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三濾色器之一第三透明區,且該第一濾色器可設置於該第三透明區中。
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紅色,該第二顏色可係為綠色,且該第三顏色可係為藍色。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一透明區對該第一顏色畫素區 域之一比率係處於1/1000至1/2且包含1/1000及1/2在內之一範圍內。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白色畫素區域,且該第一濾色器、該第二濾色器、及該第三濾色器至少其中之一可設置於該白色畫素區域中。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且該第二透明區可顯示一白色。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外塗層,設置於該第一濾色器、該第二濾色器、該第三濾色器、及該第一透明區上。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透明構件,設置於該白色畫素區域中。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該第二透明區可顯示一白色,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三濾色器之一第三透明區,且該第一濾色器及該第二濾色器至少其中之一可設置於該第三透明區中。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透明區,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包含 複數個域,且該第一透明區設置於一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不同之域處。
該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畫素電極,形成於各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且該畫素電極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電極及一第二子畫素電極,該第二子畫素電極接收一資料電壓,該資料電壓低於該第一子畫素電極之資料電壓。
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第二子畫素電極。
各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處形成有該第一子畫素電極,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處形成有該第二子畫素電極,且各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及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可包含該等域。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可鄰近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且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
該第一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一域及該第二域處,且該第二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三域及該第四域處。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可鄰近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不存在該第二濾色器之一第二透明區,且該第二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二子畫素區域中。
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二子畫素區域與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可對角地設置。
該第一透明區可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並鄰近該第一濾色器,且該第二透明區可被形成為鄰近該第二濾色器。
各該第一濾色器及該第二濾色器可被形成為使得該等濾色器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條(bar)形狀。
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與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鄰近彼此,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可包含其中設置有該第三濾色器之一第三透明區,且該第三透明區可設置於該第二子畫素區域中。
該第三透明區之一面積可不同於該第一透明區或該第二透明區之面積。
該第三顏色可係為藍色,該第一顏色可係為紅色,且該第二顏色可係為綠色。
該第一透明區可交疊該第一子畫素電極。
該等域可垂直地或水平地設置,抑或可設置成一矩陣形式。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包含其中不設置該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透明區,且其中該畫素電極包含交疊該第一濾色器之一第一子畫素電極及交疊該第一透明區之一第二子畫素電極,且其中對該第一子畫素電極及該第二子畫素電極施加不同資料電壓。
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該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效果。
根據該等實例性實施例,可藉由將一白色圖案插入紅色畫素、綠色畫素、及藍色畫素至少其中之一來提高亮度而無需增加一白色畫素。
此外,可藉由增加其顏色不同於每一畫素之顏色之一濾色器來移動顏色座標,進而在一螢幕上顯示精確之顏色。
3‧‧‧液晶層
110‧‧‧第一基板
121‧‧‧閘極線
121h‧‧‧第一閘極線
121l‧‧‧第二閘極線
122‧‧‧閘極線
124‧‧‧閘電極
124c‧‧‧第三閘電極
124h‧‧‧第一閘電極
124l‧‧‧第二閘電極
131‧‧‧儲存電極線
133‧‧‧儲存電極
134‧‧‧突出部
135‧‧‧儲存電極
137‧‧‧儲存電極
140‧‧‧閘極絕緣層
154‧‧‧半導體
154c‧‧‧第三半導體/第三半導體層
154h‧‧‧第一半導體/第一半導體層
154l‧‧‧第二半導體/第二半導體層
171‧‧‧資料線
171h‧‧‧第一資料線
171l‧‧‧第二資料線
173‧‧‧源電極
173c‧‧‧第三源電極
173h‧‧‧第一源電極
173l‧‧‧第二源電極
175‧‧‧汲電極
175c‧‧‧第三汲電極
175h‧‧‧第一汲電極
175l‧‧‧第二汲電極
180‧‧‧鈍化層
181‧‧‧第一接觸孔
181h‧‧‧第一接觸孔
181l‧‧‧第二接觸孔
182‧‧‧外塗層
183‧‧‧第二接觸孔
185‧‧‧接觸孔
185c‧‧‧第三接觸孔
185h‧‧‧第一接觸孔
185l‧‧‧第二接觸孔
191‧‧‧畫素電極
191a‧‧‧第一子畫素電極
191b‧‧‧第二子畫素電極
191h‧‧‧第一子畫素電極
191l‧‧‧第二子畫素電極
192‧‧‧垂直桿部
192h‧‧‧垂直桿部
192l‧‧‧垂直桿部
193‧‧‧水平桿部
193h‧‧‧水平桿部
193l‧‧‧水平桿部
194‧‧‧微小分支部
194h‧‧‧微小分支部
194l‧‧‧微小分支部
196‧‧‧橋接電極
197‧‧‧延伸部
198‧‧‧狹縫
210‧‧‧第二基板
220‧‧‧擋光構件
230B‧‧‧第三濾色器
230G‧‧‧第二濾色器
230R‧‧‧第一濾色器
230W‧‧‧透明構件
240‧‧‧外塗層
270‧‧‧共用電極
310‧‧‧液晶分子
500‧‧‧光源
510‧‧‧光
600‧‧‧雷射
II-II‧‧‧截取線
XII-XII‧‧‧截取線
XIV-XIV‧‧‧截取線
V-V‧‧‧截取線
CG‧‧‧單元間隙
D1‧‧‧第一域
D2‧‧‧第二域
D3‧‧‧第三域
D4‧‧‧第四域
DL1‧‧‧第一資料線
DL2‧‧‧第二資料線
DL3‧‧‧第三資料線
DL4‧‧‧第四資料線
DL5‧‧‧第五資料線
DL6‧‧‧第六資料線
E(B)‧‧‧第三透明區
E(G)‧‧‧第二透明區
E(R)‧‧‧第一透明區
E(W)‧‧‧第四透明區
GL‧‧‧閘極線
PX(B)‧‧‧第三顏色畫素區域
PX(G)‧‧‧第二顏色畫素區域
PX_h‧‧‧第一子畫素區域
PX_l‧‧‧第二子畫素區域
PX(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PX(W)‧‧‧第四顏色畫素區域
Q‧‧‧薄膜電晶體
Qc‧‧‧第三薄膜電晶體
Qh‧‧‧第一薄膜電晶體
Ql‧‧‧第二薄膜電晶體
第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圖係為例示沿第1圖所示線II-II截取之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剖視圖;第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區域中所包含之一域之俯視平面圖;第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區域之俯視平面圖;第5圖係為例示沿第4圖所示線V-V截取之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之剖視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第7圖至第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種製造方法之逐步剖視圖;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第1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12圖係為沿第11圖所示線XII-XII截取之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第1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14圖係為沿第13圖所示線XIV-XIV截取之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第15圖至第2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25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6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7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8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個 畫素中所包含之域之俯視平面圖;第2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30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3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3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3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3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35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3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37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38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3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40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4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4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以及第4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以下,將參照其中顯示本發明各實例性實施例之附圖來更充分地闡述本發明。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以各種不同之方式對所述實施例進行潤飾,此皆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圍。
在圖式中,為清晰起見,可誇大層、膜、面板、區等之厚度。通篇說明中,相同之參考編號指示相同之元件。應理解,當闡述一元件(例如,一層、膜、區或基板)位於另一元件「上」時,該元件可直接位於該另一元件上,抑或亦可存在中間元件。相反,當闡述一元件「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
首先,將參照第1圖及第2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第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且第2圖係為例示沿第1圖所示線II-II截取之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剖視圖。
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110及一第二基板210,被設置成面對彼此;以及一液晶層3,設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210之間。
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210可由玻璃、塑膠、或類似材料形成。液晶層3可包含複數個液晶分子310,並可形成為一正型(positive type)或一負型(negative type)。
一光源500可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之一後表面上。光源500可包含一發光二極體(LED)以供應光510。液晶層3之液晶分子310之一取向係根據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210之間所產生之一電場來加以確定,且穿過液晶層3之光之量係根據液晶分子310之取向而變化。複數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當穿過液晶層3之光穿過濾色器230R、230G、及230B時,某些光穿過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而另一些光則被濾色器230R、230G、及230B所吸收。
液晶顯示裝置可包含複數個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且該等畫素區域可被劃分成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用於顯示不同之顏色,且其顏色可組合成白色。舉例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分別顯示紅色、綠色、及藍色。
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分別顯示青色(cyan)、洋紅色(magenta)、及黃色。
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各自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具體而言,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濾色器230R可充當一紅色濾色器以僅容許白光中之紅光自其穿過。第二濾色器230G可充當一綠色濾色器以僅容許白光中之綠光自其穿過。第三濾色器230B可充當一藍色濾色器以僅容許白光中之藍光自其穿過。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有第一濾色器230R之一第一透明區E(R)。自一光源供應之光之大部分波長可穿過第一透明區E(R)。因此,白光穿過第一透明區E(R),進而顯示白色。當自頂部看去時,第一濾色器230R環繞第一透明區E(R)。
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且第一透明區E(R)可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邊緣處。
第一濾色器230R濾除某些波長之白光,因而所傳送之光之一亮度低於白色光之亮度。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容許白光之所有波長穿過之第一透明區E(R)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藉此增加亮度。此外,相較於另外形成一白色畫素之情形,可藉由形成其中可顯示白色之一區而簡化驅動電路並達成成本之降低。
第一透明區E(R)對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比率係處 於1/1000至1/2且包含1/1000及1/2在內之一範圍內。「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係為整個矩形區域,而非僅為第1圖中帶陰影之區域。第一濾色器230R形成於帶陰影區域中。因此,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形成有第一濾色器230R之一區域及第一透明區E(R)。若第一透明區E(R)之比率小於1/1000,則很難達成亮度增強,且該過程不容易執行。若第一透明區E(R)之比率超過1/2,則對應畫素可能無法恰當地顯示一所需顏色。
舉例而言,當第一顏色為紅色時,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顯示以白色稀釋之紅色,即,淺紅色。
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二濾色器230G之一第二透明區E(G)。「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係為整個矩形區域,而非僅第1圖中所示帶陰影之區域。第二濾色器230G形成於帶陰影區域中。因此,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包含其中形成有第二濾色器230G之一區域及第二透明區E(G)。
類似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三濾色器230B之一第三透明區E(B)。「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係為整個矩形區域,而非僅第1圖中所示帶陰影之區域。第三濾色器230B形成於帶陰影區域中。因此,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包含其中形成有第三濾色器230B之一區域及第三透明區E(B)。
在第1圖中,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例示為分別包含透明區E(R)、E(G)、及E(B)之矩形區域,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包含第一透明區E(R),而在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或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可不存在透明區(即,濾色器被移除之區)。在再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顏色畫素區域 PX(G)可包含第二透明區E(G),但可能不存在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或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之透明區。作為另一選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及第二透明區E(G),但可能不存在形成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之透明區。除前述實例之外可作出各種修改。
一擋光構件(light-blocking member)220可更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與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間之邊界處。擋光構件220可設置於各畫素區域PX(R)、PX(G)、及PX(B)間之邊界處以防止顏色混合、漏光等。
一外塗層240可更設置於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上。外塗層240亦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上。外塗層240可用來平坦化第二基板210之一頂面。由外塗層240執行之此平坦化使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210間之距離恒定。因此,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一恆定單元間隙CG。
接著,將參照第3圖至第5圖來更詳細地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第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區域中所包含之一域之俯視平面圖,第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區域之俯視平面圖,且第5圖係為例示沿第4圖所示線V-V截取之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畫素之剖視圖。第3圖、第4圖、及第5圖顯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如在第3圖中所示,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液晶顯示裝置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4個域,即,一第一域D1、一第二域D2、一第三域D3、及一第四域D4。具體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被一條水平線及一條垂直線劃分成4個域。在此種情形中,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一上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一左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一域,且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上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一右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二域。類似地,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一下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右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三域,且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下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左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四域。
儘管圖中未顯示,然而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每一者皆可包含四個域。該等域不被限制成具有相同之大小。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一透明區E(R)交疊域D1、D2、D3、及D4至少其中之一。舉例而言,第一透明區E(R)可交疊第三域D3及第四域D4。作為另一選擇,第一透明區E(R)可交疊第三域D3,抑或交疊第一域D1、第二域D2等。
如在第4圖及第5圖中所示,一閘極線121及一儲存電極線131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
閘極線121主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送一閘極訊號。一閘電極124被形成為自閘極線121突出。
儲存電極線131沿平行於閘極線121之一方向(即,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遞一預定電壓(例如,一共用電壓)。一儲存電極133被形成 為自儲存電極線131延伸。儲存電極133可被形成為具有此一形狀以環繞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邊緣。
一閘極絕緣層140形成於閘極線121、閘電極124、儲存電極線131、及儲存電極133上。閘極絕緣層140可由一無機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及氧化矽(SiOx))形成。此外,閘極絕緣層140可由一單層或一多層式結構形成。
一半導體154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40上。半導體154交疊閘電極124。半導體154可由非晶矽、多晶矽、或一金屬氧化物形成。
一歐姆接觸構件(圖中未示出)形成於半導體154上。歐姆接觸構件可由一材料(例如其中以一高濃度摻雜有一n型雜質(例如磷)之n+氫化非晶矽)或一矽化物製成。
一資料線171、一源電極173、及一汲電極175形成於半導體154上。源電極173自資料線171突出,且汲電極175與源電極173分開。源電極173及汲電極175交疊閘電極124。
閘電極124、源電極173、及汲電極175與半導體154一起構成一個薄膜電晶體Q,且薄膜電晶體Q之一通道形成於在源電極173與汲電極175之間設置之一半導體中。
一鈍化層180形成於資料線171、源電極173、汲電極175、及半導體154之一暴露出的部分上。一接觸孔185形成於鈍化層180中以暴露汲電極175之至少一部分。
一畫素電極191形成於鈍化層180上。畫素電極191可由一透明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形成。
畫素電極191之一總體形狀係為一實質四邊形。畫素電極191包含一十字形桿,該十字形桿包含一水平桿部193及與水平桿部193交叉之一垂直桿部192。此外,畫素電極191包含自水平桿部193及垂直桿部192延伸之一微小分支部194。一延伸部197更被形成為自以四邊形形式形成之畫素電極191延伸。延伸部197經由接觸孔185而物理地及電性地連接至汲電極175以自汲電極175接收一資料電壓。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被畫素電極191之水平桿部193及垂直桿部192劃分成四個域D1、D2、D3、及D4。微小分支部194自水平桿部193及垂直桿部192傾斜地延伸。舉例而言,在第一域D1處,微小分支部194自水平桿部193或垂直桿部192向上及朝左延伸。在第二域D2中,微小分支部194自水平桿部193或垂直桿部192向上及朝右延伸。在第三域D3中,微小分支部194自水平桿部193或垂直桿部192向下及朝右延伸。在第四域D4中,微小分支部194自水平桿部193或垂直桿部192向下及向左延伸。
每一微小分支部194皆可相對於閘極線121或水平桿部193形成約為45度或135度之一角度。四個域D1、D2、D3、及D4之微小分支部194之延伸方向可彼此垂直。
畫素電極191可更包含一外桿(outer stem),該外桿沿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外周邊延伸。
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三濾色器230B形成於被設置成面對第一基板110之第二基板210上。第一濾色器230R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整個第一域D1及第二域D2處,並形成於第三域D3及第四 域34之某些區處。其中不形成有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設置於第三域D3及第四域D4之其他區處。
擋光構件220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邊緣處,且外塗層240形成於第四濾色器230B及擋光構件220上。外塗層240亦形成於第一透明區E(R)上。外塗層240係由一透明材料形成。因此,當光穿過第一透明區E(R)時,很難產生損耗。
一共用電極270形成於外塗層240上。共用電極270可由一透明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形成。
一預定電壓(例如,一共用電壓)施加至共用電極270。當一資料電壓施加至畫素電極191時,在畫素電極191與共用電極270之間產生一電場,且設置於畫素電極191與共用電極270間之液晶層3之液晶分子310沿一預定方向排列。
至此,已闡述了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畫素區域PX(G)及PX(B)分別具有一類似之結構,故將不再予以贅述。
至此,闡述了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第二基板210上之情形,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此將在以下參照第6圖進行闡述。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第6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
如在第6圖中所示,閘電極124、半導體154、源電極173、汲電極175、及鈍化層180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且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鈍化層180上。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 一透明區E(R)。
一外塗層182形成於鈍化層180及第三濾色器230B上,且畫素電極191可形成於外塗層182上。
接觸孔185形成於鈍化層180及外塗層182中,且畫素電極191經由接觸孔185而連接至汲電極175。
擋光構件220、外塗層240、及共用電極270形成於第二基板210上。
至此,已闡述了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各該畫素區域PX(G)及PX(B)具有一類似之結構。舉例而言,在第二畫素區域PX(G)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三畫素區域PX(B)中第一基板110上,且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
至此,已闡述了擋光構件220形成於第二基板210上之情形,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擋光構件220可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在此種情形中,擋光構件220可形成於鈍化層180上,且外塗層182可形成於鈍化層180、第一濾色器230R、及擋光構件220上。
接著,將參照第7圖至第9圖來闡述一種用於形成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之透明區E(R)、E(G)、及E(B)之方法。
第7圖至第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種製造方法之逐步剖視圖。為方便起見,在第7圖至第9圖中,第二基板210之於其上形成有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一表面被例示為其頂面。
首先,如在第7圖中所示,藉由使用一擋光材料而在第一顏 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邊緣處形成擋光構件220。
接著,在整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在整個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形成第二濾色器230G。在整個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形成第三濾色器230B。
如在第8圖中所示,將一雷射600照射至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某些部分中。如在第9圖中所示,在各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中移除其中照射有雷射600之部分。其中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透明區E(B)被移除之空間分別充當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濾色器230B。
接著,在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上形成外塗層240。外塗層240亦形成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中。
如上所述,在形成濾色器230R、230G、及230B於各個整個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後,可藉由將雷射照射至其某些區中而形成透明區E(R)、E(G)、及E(B)。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可以各種方式形成透明區E(R)、E(G)、及E(B)。舉例而言,在一種用於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光刻方法中,可使用一遮罩來防止第一濾色器230R位於與第一透明區E(R)對應之一部分處。類似地,在用於形成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之光刻方法中,不分別在與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對應之部分處形成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
接著,將參照第10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10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一透明構件設置於透明區中,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10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顯示白色。一透明構件230W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處。透明構件230W可由一透明光阻劑形成,該透明光阻劑容許可見射線區之所有波長帶自其穿過。
外塗層240可形成於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第三濾色器230B、及透明構件230W上。外塗層240可用以平坦化第二基板210之一頂面。可藉由在透明區E(R)、E(G)、及E(B)處形成透明構件230W而有利於該平坦化。
在第10圖中,例示透明構件230W不交疊各畫素區域 PX(R)、PX(G)、及PX(B)中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透明構件230W可部分地交疊各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
接著,將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11圖及第12圖中所示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第二濾色器及第三濾色器以及第一濾色器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1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且第12圖係為沿第11圖所示線XII-XII線截取之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在第11圖中所示實施例中,第三濾色器230B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之一右下部處,且第二濾色器230G被設置成鄰近第三濾色器230B之至少一部分,以部分地環繞第三濾色器230B。第一濾色器230R被形成為鄰近第二濾色器230G之至少一部分,以部分地環繞第二濾色器230G。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之位置係為變化的而並非僅限於此。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可分別由一紅色濾色器、一綠色濾色器、及一藍色濾色器形成。穿過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之所有光被組合而顯示一白色。因此,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區可顯示白色。
在此種情形中,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可被形成為具有實質相同之面積。因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充當用於顯示一第一顏色之一畫素,故第一濾色器230R佔據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大部分面積。
在第11圖及第12中,僅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類似地,所有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皆可形成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在此種情形中,因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充當用於顯示一第二顏色之一畫素,故第二濾色器230G佔據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大部分面積。此外,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三濾色器230B亦被形成為有利於顯示白色。類似地,所有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皆可形成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在此種情形中,因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充當用於顯示一第三顏色之一畫素,故第三濾色器230B佔據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大部分面積。此外,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二濾色器230G亦被形成為有利於顯示白色。
接著,將參照第13圖及第14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13圖及第1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 施例之處在於,第三濾色器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一區處,而第一濾色器(230R)形成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之一區處,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1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且第14圖係為沿第13圖所示線XIV-XIV截取之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剖視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舉例而言,第一濾色器230R係為一紅色濾色器,第二濾色器230G係為一綠色濾色器,且第三濾色器230B係為一藍色濾色器。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三濾色器230B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處。因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充當用於顯示一第一顏色之一畫素,故第一濾色器230R佔據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大部分面積。第三濾色器230B佔據其餘面積。圖中例示第一濾色器230R被設置成環繞第三濾色器230B,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三濾色器230B之位置可改變。
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且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處。因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充當用於顯示一第三顏色之一畫素,故第三濾色器230B佔據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大部分面積。第一濾色器230R佔據其餘面積。圖中例示第三濾色器230B被設置成環繞第一濾色器230R,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三濾色器230B之位置可改變。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將第三濾色器230B部分地插入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而移動顯示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之紅色之一顏色座標位置。類似地,可藉由將第一濾色器230R部分地插入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而移動顯示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之藍色之一顏色座標位置。如此,可藉由將一不同濾色器部分地插入每一畫素區域中而移動顯示於一對應畫素區域中之一顏色之一顏色座標位置,進而精確地顯示一所需顏色。
亦即,欲插入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類型及面積可根據所需顏色座標而不同地加以控制。以下,將參照第15圖至第22圖來闡述對此實例性實施例之修改。第15圖至第2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如在第15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整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
如在第16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 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整個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
如在第17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
如在第18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之其餘面積處。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
如在第19圖中所示,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可更包含一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且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可顯示一白 色。
第一濾色器230R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儘管圖中未顯示,但透明構件可形成於第一透明區E(R)中以利於輕易地平坦化。
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並非大部分設置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中,且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四透明區(E(W))之一區域中。
如在第20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並非大部分設置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中,且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四透明區E(W)之一區處。
如在第21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整個第一顏色區域PX(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二透明區E(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並非大部分設置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中,且第二濾色器230G可設置於第四透明區E(W)之一區處。
如在第22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三濾色器230B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第二濾色器230G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第三濾色器230B可大部分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一濾色器230R可設置於第三透明區E(B)中。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不設置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中。
除針對第13圖至第22圖所列舉之前述實例外,透明區可以各種方式進行設置,且可於透明區中設置各種顏色類型之濾色器。
接著,將參照第23圖及第24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23圖及第2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 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2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且第2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
如在第23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當自頂部看去時,各該畫素區域PX(R)、PX(G)、PX(B)、及PX(W)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平行四邊形連接成彼此對稱而獲得。該二個平行四邊形可垂直地設置。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分別形成為具有平行四邊形形狀。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形成於由畫素區域PX(R)、PX(G)界定之形狀內。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設置於一下部平行四邊形之全部及一上部平行四邊形之一部分上,其中各對平行四邊形構成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分別被形成為沿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形狀而具有平行四邊形形狀。各該透明區E(R)、E(G)、及E(B)可設置於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一右上部處。換言之,各該透明區E(R)、E(G)、及E(B)可設置於構成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各對平行四邊形中對應一對平行四邊形其中之上部平行四邊形之一右部處。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顯示白色。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處。
在第23圖中,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例示成分別包含透明區E(R)、E(G)、及E(B),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包含第一透明區E(R),且在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或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可不形成其中濾色器被移除之區。作為另一選擇,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包含第二透明區E(G),且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或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可不形成其中濾色器被移除之區。作為再一選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可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及第二透明區E(G),且在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可不形成其中濾色器被移除之區。除前述實例外,可作出各種修改。
如在第24圖中所示,一閘極線122及自其突出之一閘電極124形成於一基板(圖中未示出)上。一儲存電極線131及自其突出之一儲存電極133沿平行於閘極線122之一方向形成。閘極線122、儲存電極線131等可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230G、及230R之基板相同之基板上,抑或形成於被設置成與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基板相對之一基板上。
閘極線122主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送一閘極訊號。儲存電極線131亦主要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遞一預定電壓(例如,一共用電壓)。
一閘極絕緣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閘極線122、閘電極124、儲存電極線131、及儲存電極133上。閘極絕緣層可由一無機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及氧化矽(SiOx))形成。
一半導體154形成於一閘極絕緣層140上。半導體154交疊閘電極124。
與閘極線122交叉之一資料線171、自資料線171朝閘電極124之一上部突出之一源電極173、及與源電極173分開之一汲電極175形成於半導體154上。
閘電極124、源電極173、及汲電極175與半導體154一起構成一個薄膜電晶體Q,且薄膜電晶體Q之一通道形成於在源電極173與汲電極175之間設置之一半導體中。
資料線171被形成為實質垂直於閘極線122。資料線171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根據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之形狀而彎曲一次。在其中資料171彎曲之部分處,構成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之形狀之該二平行四邊形彼此接觸。
一第一鈍化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資料線171、源電極173、及汲電極175上。一第一接觸孔181形成於該第一鈍化層中以暴露儲存電極133。
經由第一接觸孔181而連接至儲存電極133之一共用電極270形成於第一鈍化層上。共用電極270可在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之一整個部分上形成為一平坦形狀,且共用電極270可形成於相鄰畫素區域PX(R)、PX(G)、PX(B)、及PX(W)中。共用電極270係由一透明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形成。
一第二鈍化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共用電極270上。一第二接觸孔183形成於第一鈍化層及第二鈍化層中以暴露汲電極175。
畫素電極191形成於第二鈍化層上,並經由第二接觸孔183而連接至薄膜電晶體之汲電極175。畫素電極191被形成為對應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之形狀。換言之,畫素電極191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平行四邊形連接成彼此對稱而獲得。畫素電極191係由一透明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形成。畫素電極191包含複數個狹縫198。
共用電極270及畫素電極191形成於不同層處,且該等層之間夾置有第二鈍化層。在此種情形中,共用電極270形成於第四顏色畫素區域PX(W)之整個部分處,且狹縫198形成於畫素電極191中。由在共用電極270與畫素電極191之間所產生之一水平電場移動液晶顯示裝置之液晶層中所包含之液晶分子。
至此,闡述了共用電極270被形成為平坦形狀且狹縫198形成於畫素電極191中,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狹縫可形成於共用電極270以及畫素電極191中。在此種情形中,畫素電極191與共用電極270可使用相同材料而形成於同一層處,並且可平行地交替設置。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透明區E(R)係由一第一平行四邊形形成,該第一平行四邊形所包含之各邊平行於構成畫素電極191之形狀之二個第二平行四邊形。此外,第一透明區E(R)之長邊可平行於畫素電極191之狹縫198。
第一透明區E(R)可交疊畫素電極191之一右上部。然而,第一透明區E(R)之位置可有所改變而並非僅限於此。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除其中設置有第一透明區E(R)之區以外的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區 處。
第24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類似地,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接著,將參照第25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25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3圖及第2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25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具體而言,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PX(B)及PX(W)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平行四邊形連接成彼此對稱而獲得。一畫素電極(圖中未示出)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與設置於各自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形狀一樣,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平行四邊形連接成彼此對稱而獲得。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分別被形成為沿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形狀而具有平行四邊形形狀。透明區E(R)、E(G)、及E(B)可分別形成於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右部處。換言之,各該透明區E(R)、E(G)、及E(B)可形成於構成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各對平行四邊形中對應一對平行四邊形其中之一上部平行四邊形及一下部平行四邊形之右部處。因此,透明區E(R)、E(G)、及E(B)可分別交疊形成於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畫素電極之右部。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顯示白色。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處。
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例示成分別包含透明區E(R)、E(G)、及E(B),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其中之某些可包含對應之透明區。
接著,將參照第26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26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實質相同於第23圖及第2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26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PX(B)及PX(W)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對稱排列之平行四邊形連接至彼此而獲得。一畫素電極(圖中未示出)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與設置於各自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形狀一樣,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平行四邊形連接成彼此對稱而獲得。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被分別形成為沿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形狀而具有平行四邊形形狀。
透明區E(R)、透明區E(G)、及透明區E(B)可分別設置於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下部處。換言之,各該透明區E(R)、E(G)、及E(B)可設置於構成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各對平行四邊形中對應一對平行四邊形其中之一下部平行四邊形之一區處。因此,透明區E(R)、E(G)、及E(B)分別交疊形成於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畫素電極之下部。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顯示白色。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處。
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例示成分別包含透明區 E(R)、E(G)、及E(B),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其中之某些可包含對應之透明區。
接著,將參照第27圖至第29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實質相同於第1圖至第5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27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第28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個畫素中所包含之域之俯視平面圖,且第2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第28圖及第29圖顯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如在第27圖中所示,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被形成為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垂直排列。然而,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 佈置圖案可有所改變。
在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舉例而言,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左側區處。
如在第28圖中所示,在根據本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各該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皆包含4個域,即,一第一域D1、一第二域D2、一第三域D3、及一第四域D4。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各該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係被一條水平線及一條垂直線劃分成4個域。在此種情形中,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一上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一左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一域,且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上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一右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二域。類似地,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一下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右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三域,且相對於水平線設置於下部處並相對於垂直線設置於左部處之一域被稱為第四域。
儘管圖中未顯示,但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每一者皆可包含四個域。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域D1、D2、D3、及D4至少其中之一。舉例而言,第一透明區E(R)可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三域D3及第四域D4。作為另一選擇,第一透明區E(R)可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三域D3,抑或可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第二域D2等。
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可顯示白色。儘管圖中未顯示,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處。
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例示成分別包含透明區E(R)、E(G)、及E(B),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其中之某些可包含對應之透明區。
如在第29圖中所示,包含一第一閘極線121h、一第二閘極線121l、及一儲存電極線131之複數個閘極導體形成於一基板(圖中未示出)上。閘極導體121h、121l及131可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基板相同之基板上,抑或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基板相對之一基板上。
第一閘極線121h及第二閘極線121l主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送一閘極訊號。第一閘極線121h包含一第一閘電極124h及一第二閘電極124l,且第二閘極線121l包含一第三閘電極124c。第一閘電極124h與第二閘電極124l可一體成型為一單個單元。
儲存電極線131亦主要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遞一預定電壓(例如,一共用電壓)。儲存電極線131包含向下延伸之一儲存電極137。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垂直地設置。第一閘極線121h及第二閘極線121l可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間之一邊界處。儲存閘極線131可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之一上邊緣處。
一閘極絕緣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閘極導體121h、121l、及131上。
半導體154h、154l、及154c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第一半導體154h被形成為交疊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半導體154l被形成為交疊第二閘電極124l,且第三半導體154c被形成為交疊第三閘電極124c。
複數個資料導體形成於半導體154h、154l、及154c以及閘極絕緣層上,該等資料導體包含一資料線171、一第一源電極173h、一第二源電極173l、一第三源電極173c、一第一汲電極175h、一第二汲電極175l、及一第三汲電極175c。
資料線171傳遞一資料訊號並主要沿一垂直方向延伸以與第一閘極線121h及第二閘極線121l交叉。第一源電極173h與第二源電極173l分別被形成為自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上之資料線171突出。第一源電極173h與第二源電極173l連接至彼此。
第一汲電極175h之一個端部係由第一源電極173h部分地環繞,且其另一端部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之中心處。第二汲電極175l之一個端部係由第二源電極173l部分地環繞,且其另一端部形成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中心處。
第三源電極173c連接至第二汲電極175l,且第三汲電極175c形成於第三閘電極124c上以與第三源電極173c間隔開。第三汲電極175c交疊儲存電極137,進而形成一電容器Cs。
第一/第二/第三閘電極124h/124l/124c、第一/第二/第三源電極173h/173l/173c、及第一/第二/第三汲電極175h/175l/175c與第一/第二/第三 半導體154h/154l/154c一起形成一第一/第二/第三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Qh/Ql/Qc,且薄膜電晶體之一通道分別形成於源電極173h/173l/173c與汲電極175h/175l/175c間之半導體154h/154l/154c中。
一鈍化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資料導體171、173h、173l、173c、175h、175l、及175c以及暴露出之半導體154h、154l、及154c上。
一第一接觸孔185h與一第二接觸孔185l分別形成於鈍化層中以暴露第一汲電極175h之至少一部分及第二汲電極175l之至少一部分。
畫素電極191h及191l形成於鈍化層上。其中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之畫素電極191h及191l包含一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一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形成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十字形桿部,該十字形桿部係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與水平桿部193h及193l交叉之垂直桿部192h及192l形成。此外,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分別包含複數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係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分別劃分成四個域D1、D2、D3、及D4。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自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傾斜地延伸,且延伸方向可與閘極線121或水平桿部193h及193l形成約為45度或135度之一角度。此外,二個相鄰子區域中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之延伸方向可彼此正交。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與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可更包含外桿 部,該等外桿部分別環繞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外側。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經由第一接觸孔185h而連接至第一汲電極175h以接收一資料電壓,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經由第二接觸孔185l而連接至第二汲電極175l以接收一資料電壓。
當一閘極導通電壓(gate-on voltage)施加至第一閘極線121h時,第一薄膜電晶體Qh與第二薄膜電晶體Ql分別導通以施加資料線171之資料電壓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
當一閘極關斷電壓(gate-off voltage)施加至第一閘極線121h且一閘極導通電壓施加至第二閘極線121l時,第一薄膜電晶體Qh及第二薄膜電晶體Ql被關斷,且第三薄膜電晶體Qc被導通。因此,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電荷流動至電容器Cs,因而充至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電壓降低。因此,施加至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一畫素電壓低於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之一畫素電壓,且此電壓差可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側方可視性(side visibility)。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左側區處,但不形成於其一右側區處。亦即,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畫素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處。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
第29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各該第二顏色畫素 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劃分成二個子畫素區域PX_h及PX_l,且透明區E(R)、E(G)、及E(B)設置於該二個子畫素區域PX_h及PX_l中具有一相對弱之一電場強度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透明區E(R)、E(G)、及E(B)顯示白色,藉此提高當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顯示一高灰度時之亮度。此外,當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顯示一低灰度時,可提高顏色再現性(color reproducibility)。
接著,將參照第30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0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對於薄膜電晶體之畫素設計等,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0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且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且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第一透明區E(R) 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閘極線121以及自閘極線121突出之一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形成於一基板(圖中未示出)上。閘極線121、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可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之基板相同之基板上,抑或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之基板相對之一基板上。
閘極線121主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送一閘極訊號。當自頂部看去時,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在閘極線121之一上部處向上突出。第一閘電極124h與第二閘電極124l連接至彼此以形成一個突出部。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且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之突出形式可作出不同之修改。
一儲存電極線131以及自儲存電極線131突出之儲存電極133及135可更形成於基板110上。
儲存電極線131沿平行於閘極線121之一方向延伸,並被形成為與閘極線121間隔開。儲存電極線131可藉由使用與閘極線121相同之材料而在與閘極線121相同之層處形成。在儲存電極線131上方突出之儲存電極133被形成為環繞第一子畫素區域PXa之一邊緣。在儲存電極線131下方突出之儲存電極135被形成為鄰近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一預定電壓可施加至儲存電極線131。
一閘極絕緣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閘極線121、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閘電極124l、儲存電極線131、及儲存電極133及135上。閘極絕緣層可由一無機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及氧化矽(SiOx))製成。此外,閘極絕緣層可由一單層或一多層式結構形成。
第一半導體154h及第二半導體154l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第一半導體154h可交疊第一閘電極124h,且第二半導體154l可交疊第二閘電極124l。各該第一半導體154h及第二半導體154l可由非晶矽、多晶矽、或一金屬氧化物形成。
一歐姆接觸構件(圖中未示出)形成於第一半導體154h及第二半導體154l上。歐姆接觸構件可由一材料(例如其中以一高濃度摻雜一n型雜質(例如,磷)之一n+氫化非晶矽)或一矽化物製成。
第二半導體154l、閘極絕緣層、第一資料線171h、第二資料線171l、第一源電極173h、第一汲電極175h、第二源電極173l、及第二汲電極175l形成於第一半導體154h上。
第一資料線171h及第二資料線171l傳遞資料訊號並主要沿一垂直方向延伸以與閘極線121及儲存電極線131交叉。
第一資料線171h與第二資料線171l傳遞不同之資料電壓。經由第二資料線171l傳遞之資料電壓可低於經由第一資料線171h傳遞之資料電壓。作為另一選擇,由第二資料線171l傳遞之資料電壓可高於由第一資料線171h傳遞之資料電壓。
第一源電極173h自第一資料線171h在第一閘電極124h上方突出,且第二源電極173l自第二資料線171l在第二閘電極124l上方突出。各該第一汲電極175h及第二汲電極175l皆包含一個寬的端部及另一棒形端部。第一汲電極175h及第二汲電極175l之寬的端部交疊在儲存電極線131下方突出之儲存電極135。第一汲電極175h與第二汲電極175l之棒形端部係分別由第一源電極173h及第二源電極173l部分地環繞。
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第一源電極173h及第二源電極173l、以及第一汲電極175h及第二汲電極175l與第一半導體154h及第二半導體154l一起形成第一薄膜電晶體(TFT)Qh及第二薄膜電晶體(TFT)Ql,且該等薄膜電晶體之通道分別在源電極173h及173l與汲電極175h及175l之間形成於半導體154h及154l中。
一鈍化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在第一資料線171h、第二資料線171l、第一源電極173h、第一汲電極175h、第一源電極173h、與第一汲電極175h之間暴露之第一半導體154h及在第二源電極173l、汲電極175l、第二源電極173l、與第二汲電極175l之間暴露之第二半導體154l上。
一第一接觸孔181h與一第二接觸孔181l分別形成於鈍化層中以暴露第一汲電極175h之一寬的端部及第二汲電極175l之一寬的端部。
一畫素電極191形成於鈍化層上。畫素電極191可由一透明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形成。
畫素電極191包含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相對於閘極線121及儲存電極線131垂直地設置。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設置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然而,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與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佈置圖案可作出各種改變而並非僅限於此。
各該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一總體形狀可係為一四邊形,且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與水平桿部193h及193l交叉之垂直桿部192h及192l 形成之十字形桿部。此外,各該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皆包含複數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被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劃分成四個子區域。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自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傾斜地延伸,且延伸方向可與閘極線121或水平桿部193h及193l形成約為45度或135度之一角度。此外,二個相鄰子區域中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之延伸方向可彼此正交。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可更包含外桿部,該等外桿部分別環繞第一子畫素PXa與第二子畫素PXb之外側。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經由第一接觸孔181h而連接至第一汲電極175h,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經由第二接觸孔181l而連接至第二汲電極175l。因此,當第一薄膜電晶體Qh及第二薄膜電晶體Ql導通時,不同資料電壓分別自第一汲電極175h及第二汲電極175l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且此電壓差可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側方可視性。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左側區處,但不形成於其一右側區處。亦即,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處。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
第30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類似地,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接著,將參照第31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1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對於薄膜電晶體之畫素設計等,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並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第一透明區E(R)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一閘極線121及一儲存電極線131形成於一基板(圖中未示出)上。閘極線121、一第一閘電極124h、及一第二閘電極124l可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之基板相同之基板上,抑或形成於與濾色器230R之基板相對之一基板上。
閘極線121主要沿一水平方向延伸以傳送一閘極訊號。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被形成為自閘極線121延伸以連接至彼此。一第三閘電極124c被形成為自閘極線121突出以與第一閘電極124h及第二閘電極124l分開。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閘電極124l、及第三閘電極124c連接至同一閘極線121以接收相同之閘極訊號。
儲存電極線131沿與閘極線121之方向相同之方向延伸,且一預定電壓施加至儲存電極線131。一儲存電極133及一突出部134被形成為自儲存電極線131突出。儲存電極133可被形成為環繞後續所欲闡述之一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且突出部134可朝閘極線121突出。
一閘極絕緣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閘極線121、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閘電極124l、及第三閘電極124c、儲存電極線131、儲存電極133、以及突出部134上。閘極絕緣層可係為一無機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SiNx)或氧化矽(SiOx))。此外,閘極絕緣層可由一單層或一多層式結構形成。
一第一半導體154h、一第二半導體154l、及一第三半導體154c形成於閘極絕緣層上。第一半導體154h設置於第一閘電極124h上,第二半導體154l設置於第二閘電極124l上,且第三半導體154c設置於第三閘電極124c上。
第一源電極173h、第一汲電極175h、第二源電極173l、第二汲電極175l、第三源電極173c、及第三汲電極175c形成於第一半導體154h、第二半導體154l、及第三半導體154c以及閘極絕緣層上。
第一半導體154h、第二半導體154l、及第三半導體154c可形 成於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閘電極124l、及第三閘電極124c上,並亦可形成於資料線171下方。第二半導體154l及第三半導體154c可被形成為連接至彼此。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體154h、第二半導體154l、及第三半導體154c可僅形成於第一閘電極124h、第二閘電極124l、及第三閘電極124c上,且第二半導體154l及第三半導體154c可被形成為彼此分開。
資料線171傳遞一資料訊號並主要沿一垂直方向延伸以與閘極線121交叉。
第一源電極173h被形成為自第一閘電極124h上之資料線171突出。第一源電極173h可在第一閘電極124h上具有一彎曲之C形狀。
第一汲電極175h被形成為與第一閘電極124h上之第一源電極173h間隔開。一通道對應於位於彼此間隔開的第一源電極173h與第一汲電極175h之間的一暴露部分而形成於第一半導體層154h上。
第二源電極173l被形成為自第二閘電極124l上之資料線171突出。第二源電極173l可在第二閘電極124l上具有一彎曲之C形狀。
第二汲電極175l被形成為與第二閘電極124l上之第二源電極173l間隔開。一通道對應於位於彼此間隔開之第二源電極173l與第二汲電極175l之間的一暴露部分而形成於第二半導體層154l上。
第三源電極173c連接至第二汲電極175l,並形成於第三閘電極124c上。
第三汲電極175c形成於第三閘電極124c上以與第三源電極173c間隔開。一通道形成於第三半導體層151c之被暴露於第三源電極173c 與第三汲電極175c之間的一部分中,第三源電極173c與第三汲電極175c被形成為彼此間隔開。
第一閘電極124h、第一半導體154h、第一源電極173h、以及第一汲電極175h組成一第一薄膜電晶體Qh。此外,第二閘電極124l、第二半導體154l、第二源電極173l、以及第二汲電極175l構成一第二薄膜電晶體Ql,且第三閘電極124c、第三半導體154c、第三源電極173c、以及第三汲電極175c構成一第三薄膜電晶體Qc。
一鈍化層(圖中未示出)形成於資料線171、第一源電極173h、第二源電極173l及第三源電極173c、以及第一汲電極175h、第二汲電極175l及第三汲電極175c上。
該鈍化層具有:一第一接觸孔185h,用於暴露第一汲電極175h之一部分;一第二接觸孔185l,用於暴露第二汲電極175l之一部分;以及一第三接觸孔185c,用於暴露突出部134及第三汲電極175c之部分。
一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一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形成於鈍化層上。此外,一橋接電極196形成於鈍化層上。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經由第一接觸孔185h而連接至第一汲電極175h,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經由第二接觸孔185l而連接至第二汲電極175l。橋接電極196經由第三接觸孔185c而電性連接至突出部134及第三汲電極175c。因此,第三汲電極175c連接至儲存電極線131。
一資料電壓分別自第一汲電極175h及第二汲電極175l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在此種情形中,施加至第二汲電極175l之資料電壓之一部分經由第三源電極173c分壓,俾使施加至第二 子畫素電極191l之電壓可小於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之電壓。此係為其中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資料電壓為正電壓之一情形,且相比之下,當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資料電壓為負時,施加至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之電壓可小於施加至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電壓。
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之一面積可較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之面積大約一至二倍。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與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沿行方向彼此鄰近,其整體形狀為四邊形,且每一者皆包含一十字形桿,該十字形桿具有一水平桿192h(192l)及與水平桿192h(193l)相交之一垂直桿193h(193l)。此外,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係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分別劃分成四個子區域,且各該子區域包含複數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係分別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劃分成四個域D1、D2、D3、及D4。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自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垂直桿部192h及192l傾斜地延伸,且延伸方向可與閘極線121或水平桿部193h及193l形成約為45度或135度之一角度。此外,二個相鄰子區域中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之延伸方向可彼此正交。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左側區處,但不形成於其一右側區處。亦即,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 一域D1及第四域D4處。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且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
第31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類似地,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接著,將參照第32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2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畫素電極之形狀,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並且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第一透明區E(R)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各自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之畫素電極191h及191l包含一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一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形成於第二子畫素區域 PX_l中。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與水平桿部193h及193l交叉之垂直桿部192h及192l形成之十字形桿部。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包含一個水平桿部193h及一個垂直桿部192l,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一個水平桿部193l及二個垂直桿部192l。該二個垂直桿部192l彼此平行地水平設置。此外,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與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分別包含複數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
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包含一第一子區域及一第二子區域。在第一子區域中,形成該二個垂直桿部192l其中之一、水平桿部193l、及自其延伸之微小分支部194l。在第二子區域中,形成該二個垂直桿部192l其中之另一者、水平桿部193l、及自其延伸之微小分支部194l。第一子區域與第二子區域可分別設置於一左部及一右部處。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及第二子區域處。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第二子區域及第一子區域處。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沿四個方向延伸之所有微小分支部194l皆形成於其中設置有第一濾色器230R之區處。此外,在第一透明區E(R)中,形成有沿四個方向延伸之所有微小分支部194l。因此,自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左部所視之一螢幕可實質相同於自其一右部所視之一螢幕,藉此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側方可視性。
第32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類似地,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接著,將參照第33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3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並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不足全部部分上,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一右側區及一左側區處。
換言之,在第27圖至29圖之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一透明區E(R)形成於左側區及右側區中,而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其位置被調換。此外,在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區E(R)形成於四個域D1、D2、D3、及D4其中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處,而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區E(R)形成於其中之第 二域D2及第三域D3處。
第二濾色器230G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且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二透明區E(G)與第三透明區E(B)分別形成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與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左側區處。
接著,將參照第34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4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複數個對應之畫素區域。各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 不同。舉例而言,在垂直方向上鄰近彼此之二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其中之一上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且一下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
各相鄰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之位置係彼此不同,且各相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
在各該域D1、D2、D3、及D4處,各畫素電極之微小分支部係沿不同方向形成。透明區E(R)、E(G)、及E(B)形成於四個域D1、D2、D3、及D4其中之某些域處。在此種情形中,若透明區E(R)、E(G)、及E(B)在所有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位置皆相同,則自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左部所視之一螢幕可不同於自其一右部所視之一螢幕。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調節透明區E(R)、E(G)、及E(B)在相鄰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形狀、大小、及位置而使自液晶顯示裝置之左部與右部所視之螢幕實質上相同,進而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側方可視性。
接著,將參照第35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5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34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5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複數個對應之畫素區域。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鄰近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與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而相鄰第二透明區E(G)交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
類似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鄰近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與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第二透明區E(G)交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而相鄰第三透明區E(B)交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
此外,各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在垂直方向上鄰近彼此之二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其中之一上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域D2及第三域D3,而一下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域D1及第四域D4。
各相鄰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之位置係彼此不同,且各相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
接著,將參照第36圖及第37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6圖及第37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6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且第37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一個畫素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並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 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第一透明區E(R)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之畫素電極191h及191l包含一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一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形成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十字形桿部,該等十字形桿部係由水平桿部193h及193l以及與水平桿部193h及193l交叉之垂直桿部192h及192l形成。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包含一個水平桿部193h及一個垂直桿部192h,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包含二個水平桿部193l及一個垂直桿部192l。該二個水平桿部193l被垂直地設置成彼此平行。此外,第一子畫素電極191h與第二子畫素電極191l分別包含複數個微小分支部194h及194l。
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包含一第一子區域及一第二子區域。在第一子區域中,形成有二個水平桿部193l其中之一、垂直桿部192l、及自其延伸之微小分支部194l。在第二子區域中,形成有該二個水平桿部193l其中之另一者、垂直桿部192l、及自其延伸之微小分支部194l。第一子區域與第二子區域可分別設置於一上部及一下部處。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第二子區域及第一子區域處。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及第二子區域處。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沿四個 方向延伸之所有微小分支部194l形成於其中設置有第一濾色器230R之區域處。此外,在第一透明區E(R)中,形成有沿四個方向延伸之所有微小分支部194l。因此,自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左部所視之一螢幕可實質相同於自其一右部所視之一螢幕,藉此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側方可視性。
第37圖例示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類似地,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可具有與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實質相同之畫素結構。
接著,將參照第38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8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36圖及第37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8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包含其中不形成第一濾色器230R之第一透明區E(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可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並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濾色器230R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第一透明區E(R)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劃分成一第一子區域及一第二子區 域,且第一濾色器230R與第一透明區E(R)可分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及第二子區域中。第一子區域與第二子區域可分別設置於一上部及一下部處。
換言之,在第36圖及第37圖所示之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及第一透明區E(R)形成於下部區及上部區處,而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其位置被調換。
第二濾色器230G設置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中。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二濾色器230G之第二透明區E(G)。第三濾色器230B設置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包含其中不設置第三濾色器230B之第三透明區E(B)。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形成於各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子區處。
接著,將參照第39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3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39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 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複數個對應之畫素區域。各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不同。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被劃分成一第一子區及一第二子區,且該第一子區與該第二子區可分別設置於一上部及一下部處。
舉例而言,在水平方向上鄰近彼此之二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其中之一左側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子區,且一右側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交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子區。
各相鄰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不同,且各相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
接著,將參照第40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40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3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40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複數個對應之畫素區域。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鄰近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且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與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子區處,而鄰近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子區中。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子區與第二子區分別設置於上部及下部處。
類似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鄰近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且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與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G)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子區處,而鄰近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子區處。
此外,各相鄰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不同。舉例而言,在水平方向上鄰近彼此之二個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其中之一左側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第一透明區E(R)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一子區中,而一右側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 之一第一透明區E(R)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第二子區中。
各相鄰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二透明區E(R)之位置係彼此不同,且各相鄰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三透明區E(B)之位置係彼此不同。
接著,將參照第41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41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形狀及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41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第一透明區E(R)、第二透明區E(G)、及第三透明區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實質形成為一四邊形形狀,且可包含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並設置於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之一區處。各該透明區E(R)、E(G)、及E(B)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各該透明區E(R)、E(G)、及E(B) 處。
相鄰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對角地設置。舉例而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分別設置於上部區域及下部區域處。鄰近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分別設置於下部區域及上部區域處。因此,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可設置成一「之」字形狀,且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亦可設置成「之」字形狀。
設置於透明區E(R)、E(G)、及E(B)處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以條帶形式被看到。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可藉由將設置於透明區E(R)、E(G)、及E(B)處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設置成「之」字形狀而防止顯示一特定圖案。
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被形成為使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條(bar)形狀。在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各透明區E(R)、E(G)、及E(B)被分別形成為具有此一形狀以環繞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舉例而言,在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第一濾色器230R可被形成為具有由彼此分開之三個條形成之一形狀。第一透明區E(R)通常被形成為具有一四邊形形狀,該四邊形形狀不包括其中設置第一濾色器230R之一部分。
形成於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處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具有不同之大小。舉例而言,分別具有三個條之一第一濾色器230R及一第二濾色器230G可形成於第一顏 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及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而具有由四個條形成之一形狀之一第三濾色器230B可形成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在此種情形中,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條可被形成為具有相同之大小。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各該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條可被形成為具有不同之大小,藉此調節形成於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之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面積。
第三濾色器230B可包含一藍色濾色器或一綠色濾色器。可藉由將藍色濾色器或綠色濾色器形成為具有一相對寬之區域而防止在透明區E(R)、E(G)、及E(B)中產生一淡黃色現象。
接著,將參照第42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42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27圖至第29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各透明區之位置,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42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 之透明區E(R)、E(G)、及E(B)。
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被形成為具有一實質四邊形形狀。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可包含一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與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可垂直地排列。
在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濾色器230R、230G、及230B設置於整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且透明區E(R)、E(G)、及E(B)設置於整個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中。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舉例而言,透明區E(R)、E(G)、及E(B)可形成於第一子畫素區域PX_h之一部分處,且濾色器230R、230G、及230B可形成於其其餘部分處。
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被劃分成二個子畫素區域PX_h及PX_l,且透明區E(R)、E(G)、及E(B)設置於該二個子畫素區域PX_h及PX_l其中之具有一相對強之電場強度之第二子畫素區域PX_l中。
接著,將參照第43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因第43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實質相同於第1圖及第2圖中所示根據本發明實例性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本實例性實施例不同於上述實例性實施例之處在於,藉由利用一額外之電壓來驅動透明區E(R)、E(G)、及E(B),且以下,將更詳細地闡述之。
第43圖係為例示根據本發明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 裝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一濾色器230R、第二濾色器230G、及第三濾色器230B分別設置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中。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及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分別包含其中不設置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透明區E(R)、E(G)、及E(B)。
第一透明區E(R)可顯示白色,且儘管圖中未顯示,但一透明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明區E(R)中。
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設置於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交疊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且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交疊透明區E(R)、E(G)、及E(B)。
一閘極線GL主要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資料線DL1至DL6主要沿垂直線延伸。資料線DL1至DL6形成於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相對兩端處。舉例而言,第一資料線DL1與第二資料線DL2分別形成於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一左端及一右端處。第三資料線DL3與第四資料線DL4分別形成於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一左端及一右端處。第五資料線DL5與第六資料線DL6分別形成於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一左端及一右端處。
第一顏色畫素區域PX(R)之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一資料線DL1,且其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二資料線DL2。第二顏色畫素區域PX(G)之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三資料線DL3,且其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四 資料線DL4。第三顏色畫素區域PX(B)之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五資料線DL5,且其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連接至閘極線GL及第六資料線DL6。儘管圖中未顯示,但各該子畫素電極191a及191b經由薄膜電晶體而連接至閘極線GL及資料線DL1至DL6。
因此,形成於各該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中之第一子畫素電極191a及第二子畫素電極191b連接至不同資料線DL1至DL6,因而可對其施加不同之資料電壓。
舉例而言,對應於一紅色灰度之一資料電壓、對應於一綠色灰度之一資料電壓、及對應於一藍色灰度之一資料電壓可分別施加至第一資料線DL1、第三資料線DL3、及第五資料線DL5。對應於一白色灰度之一資料電壓(即,用於調節亮度之一資料電壓)可分別施加至第二資料線DL2、第四資料線DL4、及第六資料線DL6。
在利用與用於驅動其中形成有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部分之電壓相同之電壓來驅動透明區E(R)、E(G)、及E(B)之情形中,即使當不需要高之亮度時,亦可顯示白色於透明區E(R)、E(G)、及E(B)上,進而顯示灰白色(pale color)。在本實例性實施例中,藉由與其中形成有濾色器230R、230G、及230B之部分獨立地驅動透明區E(R)、E(G)、及E(B),可在需要高之亮度時,僅選擇性地驅動白色圖案部,藉此防止顯示畫素區域PX(R)、PX(G)、及PX(B)之灰白色。
儘管已結合當前被視為可行之實例性實施例闡述了本發明,然而應理解,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所揭露之實施例,而是相反,旨在涵蓋包含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內之各種潤飾及等效設置。
220‧‧‧擋光構件
230B‧‧‧第三濾色器
230G‧‧‧第二濾色器
230R‧‧‧第一濾色器
E(B)‧‧‧第三透明區
E(G)‧‧‧第二透明區
E(R)‧‧‧第一透明區
PX(B)‧‧‧第三顏色畫素區域
PX(G)‧‧‧第二顏色畫素區域
PX(R)‧‧‧第一顏色畫素區域
II-II‧‧‧截取線

Claims (10)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一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一第一濾色器(color filter),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二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中;一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以及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包含一第一透明區,該一第一透明區中不存在該第一濾色器,以及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該第一透明區對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之一比率係處於1/1000至1/2且包含1/1000及1/2在內之一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區顯示白色。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外塗層(overcoat),設置於該第一濾色器、該第二濾色器、該第三濾色器、及該第一透明區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透明構件,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濾色器及該第三濾色器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區中。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透明區中,該第二濾色器設置成鄰近該第三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且該第一濾色器設置成鄰近該第二濾色器之至少一部分。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畫素電極,形成於各該第一顏色畫素區域、該第二顏色畫素區域、及該第三顏色畫素區域中,其中該畫素電極被形成為具有一形狀,該形狀係藉由將二個對稱排列之第一平行四邊形連接至彼此而獲得,以及該第一透明區呈一第二平行四邊形之形狀,該第二平行四邊形具有至少一條邊,該至少一條邊平行於該二個第一平行四邊形其中之任一者之一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區交疊該畫素電極之一右上部。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區交疊該畫素電極之一下部。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區係由二個第三平行四邊形形成,該二個第三平行四邊形所包含之各邊係平行於該二個第一平行四邊形之各邊。
TW104124506A 2014-07-31 2015-07-29 液晶顯示裝置 TW2016046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98507A KR102183919B1 (ko) 2014-07-31 2014-07-31 액정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620A true TW201604620A (zh) 2016-02-01

Family

ID=5376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4506A TW201604620A (zh) 2014-07-31 2015-07-29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939674B2 (zh)
EP (1) EP2980637A1 (zh)
JP (1) JP2016035572A (zh)
KR (1) KR102183919B1 (zh)
CN (1) CN105319764A (zh)
TW (1) TW2016046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6759B1 (en) * 2014-05-19 2021-04-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establishment procedure in dual connectivity networks
JP6698289B2 (ja) * 2014-07-31 2020-05-27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60084553A (ko) * 2015-01-05 2016-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화소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80063414A (ko) 2016-12-01 2018-06-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690822B2 (en) 2017-10-11 2020-06-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ixel structure,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7817625B (zh) * 2017-10-11 2020-10-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8227284B (zh) * 2018-01-25 2021-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JP6713498B2 (ja) 2018-03-08 2020-06-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0231733A (zh) * 2019-06-26 2019-09-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459192B (zh) * 2019-08-29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23890B (zh) * 2019-11-06 2023-01-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显示装置
CN111584584B (zh) * 2020-05-15 2023-12-0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4763A (zh) * 2020-05-28 2020-07-3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545674B (zh) * 2020-11-25 2023-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0632B1 (zh) 1971-05-10 1979-07-24
JP2005128571A (ja) * 1995-10-17 2005-05-19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液晶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124909A (en) 1996-12-25 2000-09-26 Casio Computer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ixel areas which emit non-colored light
JP3410664B2 (ja) * 1998-07-14 2003-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941481B2 (ja) * 2000-12-22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026415B2 (ja) * 2001-06-04 2007-12-26 東レ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78280B1 (ko) 2002-11-20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4색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표시판
JP4059038B2 (ja) * 2002-08-30 2008-03-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15238B1 (ko) 2003-03-24 2009-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50064176A (ko) 2003-12-23 2005-06-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TWI285288B (en) * 2004-04-27 2007-08-1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041970B1 (ko) * 2004-06-11 2011-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080134B1 (ko) 2004-10-25 2011-11-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기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7003778A (ja) * 2005-06-23 2007-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96202B1 (ko) 2005-07-08 2012-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4850448B2 (ja) 2005-07-26 2012-01-1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CN1776467A (zh) 2005-12-06 2006-05-24 彭冠璋 兼具发光亮度及光色对比度的彩色滤光片
JP5044119B2 (ja) 2005-12-28 2012-10-10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206230A (ja) 2006-01-31 2007-08-1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平面表示装置
JP4201019B2 (ja) * 2006-05-30 2008-12-24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392887B1 (ko) * 2007-08-01 2014-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090036258A (ko) 2007-10-09 2009-04-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90085353A (ko) * 2008-02-04 2009-08-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471547B1 (ko) 2008-02-20 2014-1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349845A (zh) * 2008-09-05 2009-01-21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红绿蓝白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JP5387950B2 (ja) * 2009-03-05 2014-01-1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1589974B1 (ko) * 2009-05-06 2016-0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87788B (zh) * 2009-05-08 2013-03-01 Prime View Int Co Ltd 彩色濾光片及使用其之彩色反射式顯示器
KR20110031010A (ko) 2009-09-18 2011-03-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10101894A (ko) 2010-03-10 2011-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2141871U (zh) 2011-07-13 2012-0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457675B (zh) 2011-08-29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結構、液晶顯示面板與透明液晶顯示器
KR101840713B1 (ko) 2011-09-23 2018-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TW201322215A (zh) 2011-11-24 2013-06-01 Dongguan Massto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彩色濾光片基板及應用其之液晶顯示面板
JP5420632B2 (ja) 2011-12-28 2014-0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カラー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半透過液晶表示装置
CN102654593B (zh) 2012-02-29 2014-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
JP6287209B2 (ja) 2012-06-28 2018-03-07 東レ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96306A1 (en) 2018-07-12
CN105319764A (zh) 2016-02-10
JP2016035572A (ja) 2016-03-17
US10067374B2 (en) 2018-09-04
KR20160017188A (ko) 2016-02-16
KR102183919B1 (ko) 2020-11-30
US9939674B2 (en) 2018-04-10
EP2980637A1 (en) 2016-02-03
US20160033813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737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389356C (zh) 四色液晶显示器及用于该液晶显示器的面板
TWI716355B (zh) 液晶顯示器
TWI686645B (zh) 液晶顯示面板
KR101222955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83660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31491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ubpixels having alternately disposed branches
KR102334808B1 (ko) 표시 패널
US99158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52923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2362097B1 (ko) 곡면 표시 장치
JP20141460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508403A (zh) 液晶顯示器
KR10243849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05482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264445B1 (ko) 곡면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700171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pixel electrode shapes
US20160209709A1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190160A1 (en) Array substrate for display device
CN105739162A (zh) 显示装置
KR2017012605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602238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70078052A (ko) 씨오티구조 액정표시장치
TW201626079A (zh) 具有間隙距離大的畫素及間隙距離小的畫素之液晶顯示器
KR2016006960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