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3412A - 插頭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頭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3412A
TW201603412A TW103141243A TW103141243A TW201603412A TW 201603412 A TW201603412 A TW 201603412A TW 103141243 A TW103141243 A TW 103141243A TW 103141243 A TW103141243 A TW 103141243A TW 201603412 A TW201603412 A TW 2016034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w
terminals
elas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1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2473B (zh
Inventor
Ya-Fen Kao
Yu-Lun Tsai
Pin-Yuan Hou
Chung-Fu Liao
Wen-Hsie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Inc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riority to TW103141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603412A/zh
Priority to CN201520451781.6U priority patent/CN204858149U/zh
Priority to CN201510365173.8A priority patent/CN104953393B/zh
Priority to US14/755,479 priority patent/US947290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03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2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2473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及屏蔽殼體。絕緣主體包含基座、上板體、下板體及插槽,上板體、下板體自基座一側延伸,插槽位於上板體、下板體之間。屏蔽殼體覆蓋於絕緣主體,屏蔽殼體包含前外殼及後外殼。前外殼包含前端罩體及後端罩體,後端罩體由前端罩體後側延伸。後外殼覆蓋於基座之後側,後外殼包含前端延伸板,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相搭接而固定於前外殼與後外殼。

Description

插頭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插頭電連接器。
一般電連接器介面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其隨插即用的特性而廣為一般消費者所使用,並以USB2.0傳輸規格發展至現今為傳輸速度更快的USB3.0傳輸規格。
現有USB插頭電連接器含有絕緣本體及屏蔽殼體,屏蔽殼體覆蓋於絕緣本體後,以提供傳輸訊號時遮蔽作用。並且,習知屏蔽殼體包含有前殼體及後殼體,藉由前殼體及後殼體覆蓋於絕緣本體。
然而,一般USB插頭電連接器之前殼體及後殼體之間並無任何結構得以有效將其二者穩固的結合定位。此外,前殼體及後殼體之間因未穩固的結合定位而產生間隙,而此間隙造成外露出前殼體及後殼體內部之絕緣本體及端子。由於遮蔽性與定位性不佳,造成前殼體及後殼體的穩固性不足,同時可能發生雜訊干擾(EMI)、射頻干擾(RFI)的問題。是以,如何解決習知結構的問題,即為相關業者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所在。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複數上排彈性端子、複數下排彈性端子及屏蔽殼體。絕緣主體包含基座、上板體、下板體及插槽,上板體及下板體自基座一側延伸,插槽位於上板體及下板體之間。複數上排彈性端子包含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至少一上排彈性電源端子及至少一上排彈性接地端子,且各上排彈性端子設置於絕緣主體並位於上板體之下表面。複數下排彈性端子包含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至少一下排彈性電源端子及至少一下排彈性接地端子,且各下排彈性端子設置於絕緣主體並位於下板體之上表面。屏蔽殼體覆蓋於絕緣主體,屏蔽殼體包含前外殼及後外殼。前外殼包含前端罩體及後端罩體,前端罩體內部形成一收納槽而設置於上板體、下板體,後端罩體由前端罩體後側延伸,後端罩體之內部設置於基座。後外殼覆蓋於基座之後側,後外殼包含前端延伸板,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相搭接而固定前外殼與後外殼。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後外殼之前端延伸板搭接於後端罩體的上方,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藉由焊接而固定在一塊,提供前外殼與後外殼之間的穩固效果。並且,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搭接而可遮蔽住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之間的間隙,提供良好的遮蔽性,避免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之間產生間隙而造成遮蔽性不佳,產生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RFI)的問題。此外,藉由前端延伸板搭接而固定於後端罩體上,使前外殼與後外殼之間傳導訊號時可保持一貫性及連續性。另外,屏蔽殼體之上/下殼體的複數第一/第二夾持側壁夾持於電路板的兩側,可增加上/下殼體的定位作用,同時亦可後外殼電性連接於電路板,提供有效的傳導與接地作用,降低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問題。另外,藉由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端子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呈上下顛倒,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於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之排列方式,提供插頭電連接器正向插接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時,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可與插座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平板型接觸端連接,而插頭電連接器反向插接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時,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亦可與插座電連接器之複數下排平板型接觸端連接,插座電連接器具有不限制插頭電連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第1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分解示意圖(一),第2圖係本發明之後外殼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一),第4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參照第1圖、第2圖、第3圖及第4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100的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插頭電連接器100為USB(Type-C)連接介面規格。插頭電連接器100包含絕緣主體1、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及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及屏蔽殼體3。
請再參考第1圖及第4圖,絕緣主體1包含基座11、上板體121、下板體122及插槽13,上板體121、下板體122自基座11一側朝前方延伸,插槽13位於上板體121、下板體122之間。在此,以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形成有基座11、上板體121及下板體122。並且,上板體121具有下表面1211,下板體122具有上表面1221,上板體121之下表面1211對應於下板體122之上表面1221。
請再參考第1圖及第1A圖,第1A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分解示意圖(二)。複數插頭端子2位於上板體121及下板體122,複數插頭端子2包含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及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第1B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第1C圖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端子腳位定義圖。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設置於絕緣主體1並位於上板體121之下表面1211,在此,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包含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211、至少一上排彈性電源端子212及至少一上排彈性接地端子213,且各上排彈性端子21設置於絕緣主體1並位於上板體121之下表面1211。由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之前視觀之,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由右側至左側依序為上排彈性接地端子213(Gnd)、第一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11(TX1+-)、第二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11(D+-)、第三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11(RX2+-),以及三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11之間的上排彈性電源端子212(Power/VBUS)、保留端子(RFU)及最左側之上排彈性接地端子213(Gnd)。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設置於絕緣主體1,各上排彈性端子21包含上排接觸段214、上排連接段215及上排焊接段216。上排連接段215設置於該上板體121,該上排接觸段214自該上排連接段215一側延伸而位於該上板體121之下表面1211,該上排焊接段216自該上排連接段215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該絕緣主體1。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211延伸於插槽13而傳輸一組第一訊號(即USB3.0訊號),複數上排焊接段216延伸於絕緣主體1的後側,並且,複數上排焊接段216形成水平狀使用(如第1A圖所示)。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設置於該絕緣主體1並位於下板體122之上表面1221,在此,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為由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221、至少一下排彈性電源端子222及至少一下排彈性接地端子223,且各下排彈性端子22設置於絕緣主體1並位於下板體122之上表面1221。由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之前視觀之,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由左側至右側依序為下排彈性接地端子223(Gnd)、第一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21(TX2+-)、第二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21(D+-)、第三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21(RX1+-),以及三對彈性差動訊號端子221之間的下排彈性電源端子222(Power/VBUS)、保留端子(RFU)及最右側之下排彈性接地端子223(Gnd)。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設置於絕緣主體1,各下排彈性端子22包含下排接觸段224、下排連接段225及下排焊接段226。下排連接段225設置於該下板體122,該下排接觸段224自該下排連接段225一側延伸而位於該下板體122之上表面1221,該下排焊接段226自該下排連接段225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該絕緣主體1。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221延伸於插槽13而傳輸一組第二訊號(即USB3.0訊號),複數下排焊接段226延伸於絕緣主體1的後側,並且,複數下排焊接段226為形成水平狀使用(如第1A圖所示)。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本實施例中,由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的排列方式可知,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分別設置在上板體121之下表面1211及下板體122之上表面1221,並且,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以收納槽30之中心點為對稱中心而彼此點對稱,所謂的點對稱,是指根據該對稱中心作為旋轉中心而將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旋轉180度後,旋轉後的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完全重合,意即,旋轉後的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為位於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之原本排列位置,而旋轉後的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為位於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之原本排列位置。換言之,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呈上下顛倒,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於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之排列方式。其中,插頭電連接器100正向插接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用以傳輸一組第一訊號,亦可反向插接於插頭電連接器100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用以傳輸一組第二訊號,而一組第一訊號之傳輸規格為符合一組第二訊號之傳輸規格。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插接於插頭電連接器100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進行傳輸的作用。
請再參考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本實施例中,由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及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之前視觀之,複數上排彈性端子21之排列位置對應於複數下排彈性端子22之排列位置。
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屏蔽殼體3為一中空殼體,屏蔽殼體3覆蓋於絕緣主體1,也就是說,屏蔽殼體3之內部設置於絕緣主體1。本實施例中,屏蔽殼體3為多件式構件所組合,屏蔽殼體3包含前外殼31及後外殼32。前外殼31包含前端罩體311及後端罩體312,前端罩體311內部形成一收納槽30,收納槽30中設置上板體121、下板體122,後端罩體312由該前端罩體311之後側朝後方延伸,後端罩體312位於前端罩體311之後側,後端罩體312之內部設置基座11,在此,前端罩體311及後端罩體312為同一板件所構成。
此外,後外殼32覆蓋於基座11之後側,後外殼32包含前端延伸板323,前端延伸板323由後外殼32之前方的略中央位置的端緣朝前方延伸。本實施例中,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相搭接而固定於前外殼31與後外殼32。並且,前端延伸板323的寬度小於後端罩體312的寬度,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前端延伸板323的寬度亦可略等於後端罩體312的寬度,意即,前端延伸板323可等寬的完整覆蓋於後端罩體312上方的作用,並且,在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固定後,前端延伸板323可以較寬面積的結合後端罩體312而提供更加穩固效果。
第5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二)。請再參考第2圖、第3圖及第5圖,當前外殼31覆蓋於該絕緣主體1後,後端罩體312為覆蓋於基座11的外部。再藉由後外殼32由絕緣主體1之後側向前組裝,使後外殼32與前外殼31作結合,使後外殼32的前端延伸板323搭接於後端罩體312的上方。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疊置在一塊。
在此,固定方式可以是:第1種方式為後外殼32包含複數連接點325,複數連接點325藉由焊接形成前端延伸板323的表面,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焊接固在在一塊,也就是說,以雷射焊接方式焊接在前端延伸板323的表面而連結固定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之間。可從前端延伸板323的表面雷射焊接加工,使前端延伸板323表面形成複數連接點325,複數連接點325固定於後端罩體312上,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形成一體而緊密固定。第2種方式為後外殼32包含複數連接段326(如第6圖及第7圖),複數連接段326藉由焊接形成前端延伸板323之側邊端緣,使前端延伸板323的側邊與後端罩體312的表面焊接固定在一塊,也就是說,可以錫封製程方式焊接前端延伸板323之側邊端緣而與後端罩體312表面處。可從前端延伸板323之側邊端緣以整個焊錫區段固定,使前端延伸板323之側邊端緣的焊錫區段與後端罩體312的表面焊接固定,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形成一體而緊密固定。第3種方式為前端延伸板323包含一抵持片(未圖示),抵持片抵持於後端罩體312上固定,將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緊密結合而固定。第4種方式為後端罩體312包含一抵持片(未圖示),抵持片抵持於前端延伸板323上固定,將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緊密結合而固定。
本發明藉由前端延伸板323搭接後端罩體312上方而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相固定,使前外殼31與後外殼32之間傳導訊號時可保持一貫性及連續性。此外,藉由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搭接而固定在一塊,可遮蔽住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之間的間隙而具有良好的遮蔽性,避免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之間產生間隙,避免遮蔽性不佳的問題,以及產生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RFI)的問題。
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本實施例中,絕緣主體1進一步包含電路板4及包覆外殼6。電路板4結合於基座11之後側,並在電路板4上結合有包覆外殼6及傳輸線7。並且,藉由屏蔽殼體3覆蓋於電路板4而保護電路板4。當電路板4上焊接傳輸線7之線材71後,為在電路板4外部進行包覆成型(over molding),藉此屏蔽殼體3而提供保護作用,避免損壞電路板4上焊接的電子元件。例如包覆內膜元件時,在沖膠成型內膜元件的過程中,藉由屏蔽殼體3保護電路板4上焊接的電子元件,避免膠灌入至屏蔽殼體3之內部的過程中,損壞電路板4上焊接的電子元件。
在此,後外殼32包含相卡合上殼體321及下殼體322,上殼體321及下殼體322分別位於電路板4的上方及下方。上殼體321進一步包含複數第一夾持側壁3211,夾持於電路板4的兩側,下殼體322進一步包含複數第二夾持側壁3221,複數第二夾持側壁3221交錯於複數第一夾持側壁3211而夾持於電路板4的兩側。
此外,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本實施例中,電路板4進一步包含上表面41、下表面42及複數接點43,複數接點43分別位於上表面41之兩側及下表面42之兩側,當後外殼32之上殼體321及下殼體322結合於電路板4上時,複數第一夾持側壁3211及複數第二夾持側壁3221會分別接觸到複數接點43上,使後外殼32電性連接於電路板4,提供有效的傳導與接地作用,降低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問題。
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後端罩體312進一步包含頂面3121及背面3122,前端延伸板323搭接於頂面3121或背面3122。也就是說,第2圖中之前端延伸板323搭接於頂面3121,但不以此為限。在一實施態樣中,前端延伸板323亦可搭接於背面3122。以此搭接方式的動作可將前端延伸板323疊置於後端罩體312上,之後再加工使前端延伸板323與後端罩體312固定在一塊。
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後外殼32進一步包含彎折段324,彎折段324由該後外殼32之前端延伸至前端延伸板323,彎折段324、後外殼32與前端延伸板323為一體式的板件結構,後外殼32藉由彎折段324改變前端延伸板323的位置,使前端延伸板323調整至不同的水平線位置,使前端延伸板323搭接於後端罩體312上。並且,前端延伸板323的兩側形成破孔,在後外殼32的折彎加工時方便在前端延伸板323上進行加工而形成彎曲形狀的彎折段324。
請再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座11進一步包含複數凹槽111,複數凹槽111分別位於基座11上下表面的兩側。後外殼32進一步包含複數定位板327,複數定位板327分別由後外殼32之前端兩側朝前方延伸,各定位板327分別位於前端延伸板323之兩側而固定於各凹槽111中。以複數定位板327固定於複數凹槽111而提供後外殼32與基座11之間的固定作用。意即,藉由複數定位板327固定於複數凹槽111而提供後外殼32不致於向兩側左右移位的問題。
此外,前外殼31進一步包含複數抵靠板313,各抵靠板313由後端罩體312之一面朝凹槽111方向延伸而固定於凹槽111中。即各抵靠板313傾斜向各凹槽111內部延伸,並且,各抵靠板313由後端罩體312一面伸入抵持於各凹槽111的內側面。藉此,各抵靠板313定位於各定位板327上方,防止各定位板327脫離各凹槽111的問題發生。
本發明藉由後外殼之前端延伸板搭接於後端罩體的上方,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藉由焊接而固定在一塊,提供前外殼與後外殼之間的穩固效果。並且,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搭接而可遮蔽住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之間的間隙,提供良好的遮蔽性,避免前端延伸板與後端罩體之間產生間隙而造成遮蔽性不佳,產生射頻干擾(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簡稱RFI)的問題。此外,藉由前端延伸板搭接並與後端罩體相固定,使前外殼與後外殼之間傳導訊號時可保持一貫性及連續性。另外,屏蔽殼體之上/下殼體的複數第一/第二夾持側壁夾持於電路板的兩側,可增加上/下殼體的定位作用,同時亦可使後外殼電性連接於電路板,提供有效的傳導與接地作用,降低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問題。另外,藉由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端子與複數下排彈性端子呈上下顛倒,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於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之排列方式,提供插頭電連接器正向插接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時,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可與插座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平板型接觸端連接,而插頭電連接器反向插接於插座電連接器之內部時,插頭電連接器之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亦可與插座電連接器之複數下排平板型接觸端連接,插座電連接器具有不限制插頭電連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透過上述之詳細說明,即可充分顯示本發明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實施之進步性,極具產業之利用性價值,且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見之發明,完全符合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用以限定本發明所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於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謹請 貴審查委員明鑑,並祈惠准,是所至禱。
100‧‧‧插頭電連接器
1‧‧‧絕緣主體
11‧‧‧基座
111‧‧‧凹槽
121‧‧‧上板體
1211‧‧‧下表面
122‧‧‧下板體
1221‧‧‧上表面
13‧‧‧插槽
2‧‧‧插頭端子
21‧‧‧上排彈性端子
211‧‧‧上排彈性訊號端子
212‧‧‧上排彈性電源端子
213‧‧‧上排彈性接地端子
214‧‧‧上排接觸段
215‧‧‧上排連接段
216‧‧‧上排焊接段
22‧‧‧下排彈性端子
221‧‧‧下排彈性訊號端子
222‧‧‧下排彈性電源端子
223‧‧‧下排彈性接地端子
224‧‧‧下排接觸段
225‧‧‧下排連接段
226‧‧‧下排焊接段
3‧‧‧屏蔽殼體
30‧‧‧收納槽
31‧‧‧前外殼
311‧‧‧前端罩體
312‧‧‧後端罩體
3121‧‧‧頂面
3122‧‧‧背面
313‧‧‧抵靠板
32‧‧‧後外殼
321‧‧‧上殼體
3211‧‧‧第一夾持側壁
322‧‧‧下殼體
3221‧‧‧第二夾持側壁
323‧‧‧前端延伸板
324‧‧‧彎折段
325‧‧‧連接點
326‧‧‧連接段
327‧‧‧定位板
4‧‧‧電路板
41‧‧‧上表面
42‧‧‧下表面
43‧‧‧接點
6‧‧‧包覆外殼
7‧‧‧傳輸線
71‧‧‧線材
[第1圖] 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分解示意圖(一)。 [第1A圖] 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分解示意圖(二)。 [第1B圖] 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1C圖] 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端子腳位定義圖。 [第2圖] 係本發明之後外殼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 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一)。 [第4圖] 係本發明之插頭電連接器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 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二)。 [第6圖] 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一)。 [第7圖] 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屏蔽殼體與包覆外殼之外觀示意圖(二)。
100‧‧‧插頭電連接器
1‧‧‧絕緣主體
11‧‧‧基座
111‧‧‧凹槽
121‧‧‧上板體
122‧‧‧下板體
13‧‧‧插槽
2‧‧‧插頭端子
21‧‧‧上排彈性端子
211‧‧‧上排彈性訊號端子
22‧‧‧下排彈性端子
221‧‧‧下排彈性訊號端子
3‧‧‧屏蔽殼體
30‧‧‧收納槽
31‧‧‧前外殼
311‧‧‧前端罩體
312‧‧‧後端罩體
313‧‧‧抵靠板
32‧‧‧後外殼
321‧‧‧上殼體
3211‧‧‧第一夾持側壁
322‧‧‧下殼體
3221‧‧‧第二夾持側壁
323‧‧‧前端延伸板
324‧‧‧彎折段
327‧‧‧定位板
4‧‧‧電路板
41‧‧‧上表面
42‧‧‧下表面
43‧‧‧接點
6‧‧‧包覆外殼
7‧‧‧傳輸線
71‧‧‧線材

Claims (14)

  1. 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主體,包含一基座、一上板體、一下板體及一插槽,該上板體、該下板體自該基座一側延伸,該插槽位於該上板體及該下板體之間; 複數上排彈性端子,該些上排彈性端子包含複數上排彈性訊號端子、至少一上排彈性電源端子及至少一上排彈性接地端子,且各該上排彈性端子設置於該絕緣主體並位於該上板體之下表面; 複數下排彈性端子,該些下排彈性端子包含複數下排彈性訊號端子、至少一下排彈性電源端子及至少一下排彈性接地端子,且各該下排彈性端子設置於該絕緣主體並位於該下板體之上表面;及 一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內部設置於該絕緣主體,該屏蔽殼體包含: 一前外殼,該前外殼包含一前端罩體及一後端罩體,該前端罩體內部形成一收納槽而設置該上板體及該下板體,該後端罩體由該前端罩體後側延伸,該後端罩體內部設置該基座;及 一後外殼,該後外殼覆蓋該基座之後側,該後外殼包含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與該後端罩體相搭接而固定該前外殼與該後外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主體包含一電路板,結合於該基座之後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後外殼包含一位於該電路板上方之上殼體及一位於該電路板下方且與該上殼體相卡合之下殼體,該上殼體包含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與該後端罩體相搭接,該下殼體包含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與該後端罩體相搭接,該上殼體包含複數供夾持於該電路板的兩側之第一夾持側壁,該下殼體包含複數交錯於該些第一夾持側壁而夾持於該電路板的兩側之第二夾持側壁。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包含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複數接點,該些接點分別位於該上表面之兩側及該下表面之兩側而分別接觸該些第一夾持側壁及該些第二夾持側壁。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後端罩體包含一頂面及一背面,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搭接於該頂面或該背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後外殼包含一彎折段,該彎折段由該後外殼之前端延伸至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後外殼包含複數連接點,該些連接點焊接於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而固定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與該後端罩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後外殼包含複數連接段,該些連接段焊接於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之端緣而固定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與該後端罩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基座包含複數凹槽,該後外殼包含複數定位板,該些定位板由該後外殼之前端兩側延伸而位於該至少一前端延伸板之兩側,該些定位板分別固定於該些凹槽。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前外殼包含複數抵靠板,各該抵靠板由該後端罩體一面朝該凹槽方向延伸而固定於該凹槽中。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各該上排彈性端子包含一上排接觸段、一上排連接段及一上排焊接段,該上排連接段設置於該上板體,該上排接觸段自該上排連接段一側延伸而位於該上板體之下表面,該上排焊接段自該上排連接段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該絕緣主體。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各該下排彈性端子包含一下排接觸段、一下排連接段及一下排焊接段,該下排連接段設置於該下板體,該下排接觸段自該下排連接段一側延伸而位於該下板體之上表面,該下排焊接段自該下排連接段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該絕緣主體。
  13. 如請求項1至12任一項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些上排彈片訊號端子位於該下表面而傳輸一組第一訊號,該些下排彈片訊號端子位於該上表面而傳輸一組第二訊號,該組第一訊號之傳輸規格為符合該組第二訊號之傳輸規格,該些上排彈片端子與該些下排彈片端子以該收納槽之中心點為一對稱中心而彼此點對稱。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些上排彈性端子之排列位置對應於該些下排彈性端子之排列位置。
TW103141243A 2014-06-30 2014-11-27 插頭電連接器 TW201603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1243A TW201603412A (zh) 2014-07-08 2014-11-27 插頭電連接器
CN201520451781.6U CN204858149U (zh)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CN201510365173.8A CN104953393B (zh) 2014-06-30 2015-06-29 插头电连接器
US14/755,479 US9472907B2 (en) 2014-06-30 2015-06-30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3537 2014-07-08
TW103141243A TW201603412A (zh) 2014-07-08 2014-11-27 插頭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412A true TW201603412A (zh) 2016-01-16
TWI562473B TWI562473B (zh) 2016-12-11

Family

ID=55641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1243A TW201603412A (zh) 2014-06-30 2014-11-27 插頭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6034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94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1661U (en) * 2011-12-30 2012-06-21 Uni Soleil Ent Co Ltd Improved curtain rail structure
CN202957402U (zh) * 2012-12-10 2013-05-29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94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2473B (zh)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7609B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I609530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504082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81529B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20150333451A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586048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94421U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US9478916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9472907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TW201620210A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201608780A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201545413A (zh) 插座電連接器之殼體結構
TWM552696U (zh) 電連接器
TWM537740U (zh) 直立型插座電連接器
TWM501024U (zh) Usb插座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330384A (zh) 電連接器
TWM52928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53509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0814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13476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201603403A (zh) 插座連接器
TW201603412A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499683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49969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I525948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