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1039A - 觸控感應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感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1039A
TW201601039A TW103121152A TW103121152A TW201601039A TW 201601039 A TW201601039 A TW 201601039A TW 103121152 A TW103121152 A TW 103121152A TW 103121152 A TW103121152 A TW 103121152A TW 201601039 A TW201601039 A TW 2016010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sensing device
fingers
electrode fing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1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3053B (zh
Inventor
郭瑋倫
丁鵬雲
何闓廷
Original Assignee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1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3053B/zh
Priority to US14/740,362 priority patent/US2015037036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60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1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3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30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之觸控感應裝置包含一驅動電極與一感應電極。該驅動電極包含一電極主幹和複數個電極指。該電極主幹之平面形狀大致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大致平行於第一方向。該複數個電極指分別自該電極主幹朝第二方向延伸而出。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大致垂直。該複數個電極指中至少有兩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不相等。該感應電極包含一主體。該主體具有複數個凹陷部,與該驅動電極之該複數個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以構成一互容式感應區域。

Description

觸控感應裝置
本發明與觸控系統相關,尤其與觸控系統中的電極配置技術相關。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近年來各種電子產品的操作介面都愈來愈人性化。舉例而言,透過觸控螢幕,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觸控筆在螢幕上操作程式、輸入訊息/文字/圖樣,省去使用鍵盤或按鍵等輸入裝置的麻煩。觸控螢幕通常是由一透明感應面板及設置於感應面板後方的顯示器組成。電子裝置係根據使用者在感應面板上觸碰的位置以及當時顯示器呈現的畫面,來判斷該次觸碰的意涵並執行相對應的操作結果。
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觸控技術則是藉由偵測感應電極與驅動電極間的電容值變化量來判斷使用者碰觸的發生位置。圖一(A)呈現一種現行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的局部電極配置圖,為一感應/驅動電極組合。將多組圖一(A)呈現的感應/驅動電極組合在X方向上並排設置及/或延伸該電極組合在Y方向上的長度,便可構成一較大面積的觸控區域。標號S1的電極為感應電極,標號D1~D6的電極為各自獨立的驅動電極。如圖一(A)所示,感應電極S1的主幹S1A之平面形狀大致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平行於Y方向。感應電極S1包含複數個電極指(electrode finger),例如電極指S1B。該等平面形狀大致為矩形的電極指分別自電極主幹S1A朝著X方向或相反於X方向延伸而出。驅動電極D1~D6的主體各自具有複數個凹陷部,與感應電極S1的複數個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可能受到使 用者觸碰影響的電力線主要分布在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相鄰的間隙附近,也就是各個電極指和凹陷部之間。受影響的電力線愈多,電容值變化量愈大。電容值變化量的大小及出現位置都是判斷觸碰發生位置的依據。
評比觸控感應裝置之優劣的項目之一為其可接受的最小觸碰點尺寸。能分辨並正確定位出較小的觸碰點,表示一觸控感應裝置的觸控解析度愈高、能夠提供愈精準的感應結果。
請參閱並比較圖一(B)和圖一(C)。標號T1、T2表示兩個大小相同,但在Y方向上位置不同的觸碰區域。觸碰區域T1、T2可能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觸碰點,也可能屬於同一觸碰點。當觸碰區域T1、T2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觸碰點,控制電路可否分辨這兩個觸碰點,即與該觸控感應裝置可接受的最小觸碰點尺寸密切相關。觸碰區域T1、T2在不同時間點分別對圖一(A)呈現的感應/驅動電極組合造成影響。觸碰區域T1會影響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1間的電力線,以及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間的電力線。相似地,觸碰區域T2影響的也是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1間的電力線,以及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間的電力線。在這個範例中,觸碰區域T1、T2各自在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1間造成的電容值變化量大致相同,且觸碰區域T1、T2各自在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間造成的電容值變化量也大致相同。因此,即使觸碰區域T1、T2的實際位置不同(X座標相同,Y座標不同),觸控感應裝置之控制電路為這兩個觸碰區域產生的座標計算結果會是一樣的。易言之,控制電路無法分辨這兩個觸碰區域的差異。若觸碰區域T1、T2係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觸碰點,控制電路為這兩個觸碰區域產生的座標計算結果顯然無法貢獻分辨不同觸碰點的有效資訊。更明確地說,控制電路只能根據其計算結果判斷出觸碰區域T1、T2在Y方向上都是落在圖一(B)、圖一(C)中標示出的範圍R(也就是驅動電極D1、D5在Y方向上重疊的範圍)之內。請參閱圖一(D)。理想上,觸碰區域中心的實際Y座標與其計算結果應完全一致,也就是具 有由斜率為45度之曲線C1表示的相對關係。然而,受限於上述無法分辨落在同一範圍R內之觸碰區域的問題,實際Y座標與其計算結果的相對關係會大致為階梯狀的曲線C2,其線性度顯然不甚理想。
就圖一(A)繪示之電極圖樣/配置而言,可分辨的最小觸碰區域(即可接受的最小觸碰點尺寸)在Y方向上之長度約略等於一驅動電極在Y方向之長度的一半,也就是圖一(B)、圖一(C)中標示的範圍R之長度。由此可知,縮小該等驅動電極在Y方向的長度有助於提升觸控面板的感應解析度。然而,在整體觸控區域面積不變的情況下,若縮小驅動電極的單位長度,便需要增加Y方向上的驅動電極數量,也相對應地必須增加驅動電路的數量。這種做法無疑會使硬體成本升高。
另一方面,現行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被使用時的所在位置攸關其偵測電路所得到的偵測結果大小。更明確地說,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擺放於與地面絕緣的桌面、僅以單手進行碰觸操作時,電子裝置中的接地端電位與使用者本身的接地端電位可能大不相同。相較於使用者以一手握持電子裝置、另一手進行碰觸操作的情況,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擺放於與地面絕緣的桌面時,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偵測到的電容變化量通常會大幅降低。此類感應量不足的情況亦可能會導致電子裝置誤判使用者的觸碰意圖,或是造成電子裝置錯失使用者碰觸。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新的適用於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之電極圖樣/電極配置。藉由採取不同於先前技術的電極圖樣/電極配置,根據本發明之觸控感應裝置在無須增加驅動電極/驅動電路數量的情況下便能提升控制電路在Y方向上對於不同觸控點的分辨能力,提升線性度,進而減少電子裝置誤判使用者觸碰意圖的機率。
此外,藉由在兩互容式電極組合間設置至少一輔助電極,根據 本發明之觸控感應裝置可提高電子裝置之接地端電位與使用者之接地端電位的一致性,亦即降低因使用者與觸控感應裝置之接地端電位不一致對感應結果造成的影響。再者,於感應面板的電極層之空隙設置如上述輔助電極等虛擬電極,有助於提升感應面板的透光均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其中包含一驅動電極與一感應電極。該驅動電極包含一電極主幹和複數個電極指。該電極主幹之平面形狀大致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大致平行於一第一方向。該複數個電極指分別自該電極主幹朝與該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之一第二方向延伸而出。該複數個電極指中至少有兩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不相等。該感應電極包含一主體。該主體具有複數個凹陷部,與該驅動電極之該複數個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以構成一互容式感應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其中包含複數個電極組合與至少一輔助電極。該複數個電極組合構成複數個互容式感應區域。該輔助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週邊之一空隙中,並且連接至該觸控感應裝置內之一接地端。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其中包含複數個電極組合與至少一虛擬電極。該複數個電極組合構成複數個互容式感應區域。該至少一虛擬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且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週邊之一空隙中。
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S1~S4‧‧‧感應電極
D1~D6‧‧‧驅動電極
S1A‧‧‧感應電極主幹
S1B‧‧‧電極指
T1、T2‧‧‧觸碰區域
D1A‧‧‧驅動電極主幹
D1B~D1K‧‧‧電極指
W1、W3‧‧‧連接線
G0~G5‧‧‧輔助電極
GND‧‧‧接地端
200‧‧‧天線
S11、S21‧‧‧感應電極
S12、S22‧‧‧電極延伸部
M‧‧‧互容式感應區域
W01、W02、W11、W21‧‧‧連接線
C1、C2‧‧‧座標相對關係曲線
圖一(A)~圖一(C)呈現一種現行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的局部電極配置圖。
圖一(D)呈現觸碰區域中心的實際Y座標與其計算結果之相對關係。
圖二(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電極配置圖;圖二(B)為根據本發明之一驅動電極的細部示意圖;圖二(C)和圖二(D)呈現兩不同觸碰區域與根據本發明之電極組合的相對關係。
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局部電極配置圖。
圖四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局部電極配置圖。
圖五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局部電極配置圖。
圖六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局部電極配置圖。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為一觸控感應裝置,其局部電極配置圖呈現於圖二(A)。須說明的是,圖二(A)中的電極之形狀、尺寸、比例、數量僅做為說明範例,不對本發明的範疇構成限制。標號為D1~D6的電極各自為一驅動電極,分設於感應電極S1的兩側。感應電極S1之主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具有多個凹陷部,各自與驅動電極D1~D6的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因而構成六個不同的互容式感應區域。
驅動電極D1被重繪於圖二(B)。驅動電極D1包含一電極主幹D1A和十個電極指D1B~D1K。電極主幹D1A的平面形狀大致為一長條形,其長邊大致平行於Y方向。電極指D1B~D1K的平面形狀大致為梯形,且分別自電極主幹D1A朝相反於X方向延伸而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 例,驅動電極D1可被描述為包含一電極主幹D1A和N個上電極指與M個下電極指,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i個上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Ui ,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N個上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UN,其中L Ui <L U(i+1),N為大於1之整數,i為範圍在1到(N-1)間之一整數指標。相對應地,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一個下電極指與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N個上電極指相鄰,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j個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Dj ,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M個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DM,其中L UN L Dj >L D(j+1),M為大於1之整數,j為範圍在1到(M-1)間之一整數指標。在這個實施例中,自上電極指D1B至上電極指D1F,該等上電極指於X方向上的長度逐漸增加,M=5;自下電極指D1G至下電極指D1K,該等下電極指於X方向上的長度逐漸減少,N=5。
由圖二(A)可看出,為了配合該等長度不等的電極指,感應電極S1左右兩側的凹陷部之凹陷深度也各不相同。如先前所述,會受到使用者觸碰影響的電力線主要分布在驅動電極和感應電極相鄰的間隙附近。因此,一驅動電極之電極指愈長,可能受到使用者影響的電力線數量愈多,進而有能力貢獻愈大的電容值變化量。以驅動電極D1為例,電極指D1C能貢獻的最大電容值變化量便高於電極指D1B能貢獻的最大電容值變化量,電極指D1D能貢獻的最大電容值變化量又更高於電極指D1C能貢獻的最大電容值變化量,依此類推。
請參閱並比較圖二(C)和圖二(D)。標號T1、T2表示兩個大小相同但在Y方向上位置略有差異的觸碰區域。觸碰區域T1、T2在不同時間點分別對圖二(A)呈現的電極組合造成影響。觸碰區域T1會影響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1間的電力線,以及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間的電力線。相似地,觸碰區域T2影響的也是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1間的電力線,以及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間的電力線。以下稱感應電極S1 和驅動電極D1構成之互容式感應區域的電容值變化量為第一電容值變化量,稱感應電極S1和驅動電極D5構成之互容式感應區域的電容值變化量為第五電容值變化量。
由圖二(C)可看出,相較於驅動電極D5為觸碰區域T1所覆蓋的幾個電極指,驅動電極D1為觸碰區域T1所覆蓋的幾個電極指較長。因此,觸碰區域T1造成的第一電容值變化量C1T1會大於觸碰區域T1造成的第五電容值變化量C5T1。另一方面,由圖二(D)可看出,相較於驅動電極D5為觸碰區域T2所覆蓋的幾個電極指,驅動電極D1為觸碰區域T2所覆蓋的幾個電極指較短。因此,觸碰區域T2造成的第一電容值變化量C1T2會小於觸碰區域T2造成的第五電容值變化量C5T2。根據這樣的電容值變化量差異,即使觸碰區域T1、T2在Y方向上都是落在圖二(C)、圖二(D)中標示的範圍R之內,觸控感應裝置的控制電路(未繪示)仍可得知觸碰區域T1在Y方向上高於觸碰區域T5。若觸碰區域T1、T2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觸碰點,控制電路為這兩個觸碰區域產生的座標計算結果顯然能貢獻分辨不同觸碰點的有效資訊。由此可知,圖二(A)呈現的電極組合在Y方向上得以提供高於先前技術的感應解析度。從感應結果線性度的角度來看,若採用圖二(A)呈現的電極組合,觸碰區域中心的實際Y座標與其計算結果之相對關係會更接近圖一(D)中的曲線C1。易言之,根據本發明之電極組合可提供優於先前技術的感應結果線性度。
本發明的主要概念之一在於令驅動電極的多個電極指中至少有兩個電極指於Y方向上之長度不相等,以貢獻不同的可受影響電力線數量。藉此,在無須增加驅動電極/驅動電路數量的情況下,便能提升控制電路在Y方向上對於不同觸控點的分辨能力。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有多種電極圖樣/電極配置的變化形態,皆不脫本發明的範疇。圖三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之局部電極配置圖。
在圖二(A)呈現的實施例中,感應電極S1左右兩側的驅動電極在Y方向上互有交錯重疊。舉例而言,驅動電極D5的一部份電極指與驅動電極D1的一部份電極指於Y方向上位置相同,而驅動電極D5的另一部份電極指與驅動電極D2的一部份電極指於Y方向上位置相同。在圖三呈現的實施例中,則是感應電極S1左右兩側的驅動電極在Y方向上無此交錯重疊設計。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觸控感應裝置,其局部電極配置圖呈現於圖四。須說明的是,圖四中電極之形狀、尺寸、比例、數量僅做為說明範例,不對本發明的範疇構成限制。於此範例中,感應電極S1~S4各自為一電極組合的中心。以感應電極S1~S4為中心的四個電極組合各自包含多個互容式感應區域。每個驅動電極直接或間接地電連接至至該觸控感應裝置中的控制電路(未繪示),例如各自透過一連接線連接,連接線W1連接驅動電極D1、連接線W3連接驅動電極D3。此範例假設該控制電路係設置於該等電極組合的上方,亦即較接近驅動電極D1、較遠離驅動電極D3。因此,如圖一所示,該等電極連接線係朝向該等電極組合的上方延伸而出。依驅動電極與控制電路的距離,每條條連接線的長度也各不相同,例如由多個區段組成的連接線W3便長於僅有一個區段的連接線W1。
因為各連接線的長度不同,兩兩電極組合間會存在空隙。如圖四所示,以感應電極S1為中心的第一電極組合之左側空隙設置有一輔助電極G1,以感應電極S4為中心的第四電極組合之右側空隙則設置有一輔助電極G5。此外,以感應電極S1為中心的第一電極組合與以感應電極S2為中心的第二電極組合的間隙設置有一輔助電極G2。相似地,以感應電極S2為中心的第二電極組合與以感應電極S3為中心的第三電極組合的間隙設置有一輔助電極G3,而以感應電極S3為中心的第三電極組合與以感應電極S4為中心的第四電極組合的間隙設置有一輔助電極G4。輔助電 極G1~G5皆透過導線連接至該觸控感應裝置內之一接地端GND。經實驗證明,相較於未設置輔助電極的情況,當使用者的手指接近該等電極組合時,輔助電極G1~G5的存在能提高觸控感應裝置之接地端電位與使用者之接地端電位的一致性,進而減少因電位不一致造成感應量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此實施例的主要特色為於電極組合的週邊空隙增設輔助電極,其範疇不以圖四呈現的電極形狀為限。於實際應用中,輔助電極的形狀和數量可由電極設計者根據該等主要電極組合週邊的空隙大小決定。
實務上,圖四中呈現的電極/連接線配置方式的一個好處是能利用單層電極實現,因而得以大幅降低製程複雜度及生產成本。於一實施例中,該等電極組合與輔助電極G1~G5被設置於同一平面,且皆為大致透明之單層電極,例如以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為材料製成之薄膜。另一方面,雖然該等電極層大致為透明,但未設置電極與有設置電極之處的透光性還是會有差異。在原本未設置電極層的空隙中加入輔助電極G1~G5能讓電極層的分佈密度更平均,有助於提升感應面板整體的透光均勻性。
圖五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電極配置圖。此實施例中的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用以收發無線信號之一天線200。如圖五所示,在這個實施例中,輔助電極G1~G5各自具有一延伸部,延伸至其下方,並連結成一較大的輔助電極G0。輔助電極G0將天線200與其上方的複數個互容式電極組合分隔開來。這種配置方式的好處在於輔助電極G0能為該等互容式電極組合構成一隔離帶,降低天線200於收發信號時可能對互容式電極組合之感應結果帶來的干擾。實務上,天線200會被電性連接至觸控感應裝置中的電路晶片(未繪示),且其形狀與其應用相關,圖二中的區塊200僅為示意用。
圖六呈現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的電極配置圖。在這個實施例中,該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感應電極S11與一第二感應電極S21。第一感應電極S11係對應於一第一自容式觸控按鍵,而第二感應電極S21係對應於一第二自容式觸控按鍵。實務上,第一自容式觸控按鍵和第二自容式觸控按鍵可為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操作面上兩個位置不同的固定式觸控按鍵。第一感應電極S11透過連接線W01連接至該觸控感應裝置中的控制電路(未繪示),而第二感應電極S21透過連接線W02連接至該觸控感應裝置中的控制電路。如圖三所示,第一感應電極S11具有透過連接線W11相連的第一延伸部S12,第二感應電極S21具有透過連接線W21相連的第二延伸部S22,且第一延伸部S12與第二延伸部S21被設置為彼此相鄰,構成一互容式感應區域M。該互容式感應區域M可被設計為對應於一互容式觸控按鍵,與第一感應電極S11、第二感應電極S21構成的兩個自容式觸控按鍵並列。
於一實施例中,該觸控感應裝置中的控制模組於一第一時間區段中內偵測該等互容式感應區域(包含以感應電極S1~S4為中心之電極組合構成的多個互容式感應區域,以及第一延伸部S12與第二延伸部S21構成的互容式感應區域M)是否受到使用者影響,並於一第二時間區段內偵測該等自容式觸控按鍵(第一感應電極S11、第二感應電極S21構成的兩個自容式觸控按鍵)是否受到使用者影響。更明確地說,該控制模組可採用時間分離(time-division)的方式輪流對互容區域和自容區域進行感應量偵測。
值得注意的是,圖六中的電極/連接線配置亦可用單層電極實現。此外,若結合圖五及圖六中的電極配置也是可行的。相較於使用者可自由選擇觸碰位置的觸控區域(例如以感應電極S1~S4為中心之電極組合構成的互容式感應區域),固定式的觸控按鍵不需要太精準的感應結果。舉例而言,只要感應量高於某一特定門檻值即視為按鍵被按壓。因此,將 圖六中的電極S11、S12、S21、S22設置於鄰近天線的區域,不致對其感應結果的正確性造成太大影響。
如先前所述,於感應面板的電極層之空隙設置如輔助電極等虛擬電極,有助於提升感應面板的透光均勻性。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為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其中包含複數個電極組合與至少一虛擬電極。該複數個電極組合構成複數個互容式感應區域。該至少一虛擬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且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週邊之一空隙中。該至少一虛擬電極若被連接至接地端,即成為前述實施例中的輔助電極。於實際應用中,該至少一虛擬電極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之一間隙中,亦可被設置於電極組合的外側。於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電極組合與該虛擬電極皆為大致透明之單層電極。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
S1‧‧‧感應電極
D1~D6‧‧‧驅動電極

Claims (15)

  1. 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包含:一第一驅動電極,包含一第一電極主幹和複數個第一電極指(electrode finger),該第一電極主幹之平面形狀實質上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大致平行於一第一方向,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分別自該第一電極主幹朝與該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之一第二方向延伸而出,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中至少有兩個第一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不相等;以及一感應電極,包含一主體,該主體具有複數個第一凹陷部,與該第一驅動電極之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以構成一第一互容式感應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包含N個上電極指,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i個上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Ui ,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N個上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UN,其中L Ui <L U(i+1),N為大於1之整數,i為範圍在1到(N-1)間之一整數指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進一步包含M個下電極指,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一個下電極指與該N個上電極指中之第N個上電極指相鄰,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j個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Dj ,該M個下電極指中之第M個下電極指於該第二方向上之長度為L DM,其中L UN L Dj >L D(j+1),M為大於1之整數,j為範圍在1到(M-1)間之一整數指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的平面形狀實質上為梯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驅動電極,包含一第二電極主幹和複數個第二電極指,該第二電極主幹之平面形狀實質上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指之平面形狀實質上為矩形且分別自該第二電極主幹朝該第二方向延伸而出;以及一第三驅動電極,包含一第三電極主幹和複數個第三電極指,該第三電極主幹之平面形狀實質上為一長條形且其長邊大致平行於該第一方向,該複數個第三電極指之平面形狀實質上為矩形且分別自該第三電極主幹相反於該第二方向延伸而出;其中該感應電極之該主體進一步具有複數個第二凹陷部,與該第一驅動電極之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以構成一第二互容式感應區域;該感應電極之該主體亦進一步具有複數個第三凹陷部,與該第三驅動電極之該複數個第三電極指相對應且交錯,以構成一第三互容式感應區域;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指之一部份與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指之一部份於該第一方向上位置相同,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指之另一部份與該複數個第三電極指之全部或一部份於該第一方向上位置相同。
  6. 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包含:複數個電極組合,構成複數個互容式感應區域;以及至少一輔助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週邊之一空隙中,並且連接至該觸控感應裝置內之一固定電壓供應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固定電壓供應端為一接地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輔助電極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之一間隙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輔助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皆為大致透明之單層電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天線,用以收發一無線信號;其中該至少一輔助電極進一步包含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將該天線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分隔開來。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感應電極,對應於一第一自容式觸控按鍵;以及一第二感應電極,對應於一第二自容式觸控按鍵;其中該第一感應電極具有一第一延伸部,該第二感應電極具有一第二延伸部,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二延伸部被設置為彼此相鄰,以構成對應於一互容式觸控按鍵之一互容式感應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控制模組,用以於一第一時間區段中內偵測該等互容式感應區域是否受到使用者影響,並於一第二時間區段內偵測該等自容式觸控按鍵是否受到使用者影響。
  13. 一種觸控感應裝置,包含:複數個電極組合,構成複數個互容式感應區域;以及至少一虛擬電極,與該複數個電極組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且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週邊之一空隙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虛擬電極被設置於該複數個電極組合之一間隙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感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電極組合與該虛擬電極皆為大致透明之單層電極。
TW103121152A 2014-06-19 2014-06-19 觸控感應裝置 TWI543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1152A TWI543053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觸控感應裝置
US14/740,362 US20150370369A1 (en) 2014-06-19 2015-06-16 Touch Sens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1152A TWI543053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觸控感應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1039A true TW201601039A (zh) 2016-01-01
TWI543053B TWI543053B (zh) 2016-07-21

Family

ID=5486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1152A TWI543053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觸控感應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70369A1 (zh)
TW (1) TWI5430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685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TWI645325B (zh) * 2018-02-14 2018-12-21 李尚禮 觸控感測裝置與陣列訊號的共用輸入讀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2265B1 (en) 2011-09-23 2017-04-04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a conductive object
US8872526B1 (en) * 2013-09-10 2014-10-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rleaving sense elements of a capacitive-sense array
US9817528B2 (en) * 2014-06-25 2017-11-14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Touch sensitive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surrounding patterns and related touchscreen
TWI541708B (zh) * 2014-07-11 2016-07-1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式觸控面板
TWI566147B (zh) * 2015-10-08 2017-0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彎曲式觸控模組與控制方法以及可彎曲式顯示裝置
CN105955557B (zh) * 2016-04-21 2019-04-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适合大尺寸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图形设计结构
CN105826328B (zh) * 2016-05-03 2019-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DE102017215333A1 (de) * 2017-09-01 2019-03-07 Witte Automotive Gmbh Kapazitive Sensoranordnung und Fahrzeugaußengriff
JP2020194215A (ja) * 2019-05-24 2020-12-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11226709B2 (en) * 2020-03-13 2022-01-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screen
KR20210148535A (ko) * 2020-05-29 2021-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2578944A (zh) * 2020-12-28 2021-03-30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07171A1 (en) * 2004-06-24 2006-01-12 Burdi Roger D EMI resistant balanced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US8004497B2 (en) * 2006-05-18 2011-08-23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wo-pin buttons
TWI444876B (zh) * 2007-04-05 2014-07-11 Qrg Ltd 二維位置感應器
US8415958B2 (en) * 2009-09-11 2013-04-09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image sensing
US8988356B2 (en) * 2009-12-31 2015-03-24 Google Inc. Touch sensor and touchscreen user input combination
US8638316B2 (en) * 2011-03-11 2014-01-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Two prong capacitive sensor pattern
CN104169850B (zh) * 2012-01-12 2017-06-06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单层电容性成像传感器
US8922525B2 (en) * 2012-03-19 2014-12-30 Htc Corporation Touch-controll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wireless signal interference to touch sensing function
TWI499953B (zh) * 2012-09-07 2015-09-11 Jieng Tai Internat Electric Corp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3593097B (zh) * 2012-11-29 2017-03-0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触摸检测系统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685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TWI645325B (zh) * 2018-02-14 2018-12-21 李尚禮 觸控感測裝置與陣列訊號的共用輸入讀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70369A1 (en) 2015-12-24
TWI543053B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3053B (zh) 觸控感應裝置
US9626052B2 (en) Touch panel
US9632641B2 (en) Touch panel for determining real coordinates of the multiple touch points and method thereof
US10067615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sensitive panel improving touch accuracy of edge regions
CN104363012B (zh) 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侧面实现触摸按键的便携终端及实现方法
US8420970B2 (en) Touch panel
TWI601049B (zh) 互容式觸控感應裝置
US9391610B2 (en) Single layer touchscreen with ground insertion
US20110090154A1 (en) Touch panel
US9798419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50008941A1 (en) Flipped Cell Sensor Pattern
US9379704B2 (en) Touch panel
US9829523B1 (en) Offset sensor pattern
US9229551B2 (en) Capacitive sensor and dete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641891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3135831B (zh) 触控面板
CN103513825A (zh) 触控装置
CN103941932A (zh) 触控感应结构
KR101668225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을 이용한 압력 센싱 장치
JP2018169680A (ja) 表示装置
CN105824448A (zh) 触控面板
JP2014170334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手持ち式電子機器
CN101853113A (zh) 一种含有梳状式电极的电容式触控板
CN104345997A (zh) 触控面板
TW201807549A (zh) 觸控顯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