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7216A -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7216A
TW201547216A TW104116082A TW104116082A TW201547216A TW 201547216 A TW201547216 A TW 201547216A TW 104116082 A TW104116082 A TW 104116082A TW 104116082 A TW104116082 A TW 104116082A TW 201547216 A TW201547216 A TW 2015472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
portable device
portable
server
mo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 Liang Tan
Sze Wei Joel Hong
Chee Oei Chan
Kah Yo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Razer Asia Pacific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zer Asia Pacific Pte Ltd filed Critical Razer Asia Pacific Pte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7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72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Market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可包括:可攜式裝置;信標接收裝置;以及伺服器。可攜式裝置可包括:發射器,其經配置以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伺服器接收資料。信標接收裝置可包括: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發射指示至伺服器。伺服器可包括: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指示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

Description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各種實施例一般而言係關於無線電通訊系統以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各種應用可期望基於可攜式裝置之位置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因此,可期望提供一種用於基於可攜式裝置之位置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的高效方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可包括:可攜式裝置;信標接收裝置;以及伺服器。可攜式裝置可包括:發射器,其經配置以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伺服器接收資料。信標接收裝置可包括: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發射指示至伺服器。伺服器可包括: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指 示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無線電通訊方法。無線電通訊方法可包括:自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信標接收裝置自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自信標接收裝置發射指示至伺服器;伺服器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基於指示而自伺服器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自伺服器接收資料。
100‧‧‧無線電通訊系統
102‧‧‧可攜式裝置
104‧‧‧信標接收裝置
106‧‧‧伺服器
108‧‧‧發射器
110‧‧‧接收器
112‧‧‧線
114‧‧‧接收器
116‧‧‧發射器
118‧‧‧線
120‧‧‧接收器
122‧‧‧發射器
124‧‧‧線
126‧‧‧箭頭
128‧‧‧箭頭
130‧‧‧箭頭
132‧‧‧流程圖
134‧‧‧方塊
136‧‧‧方塊
138‧‧‧方塊
140‧‧‧方塊
142‧‧‧方塊
144‧‧‧方塊
200‧‧‧無線電通訊系統
202‧‧‧隨身裝置
204‧‧‧信號
206‧‧‧信標接收裝置
208‧‧‧箭頭
210‧‧‧伺服器
212‧‧‧箭頭
214‧‧‧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216‧‧‧箭頭
300‧‧‧圖示
302‧‧‧第一使用者
304‧‧‧第一隨身裝置
306‧‧‧第二使用者
308‧‧‧第二隨身裝置
310‧‧‧箭頭
312‧‧‧無線電通訊裝置
314‧‧‧記憶體電路
316‧‧‧通訊電路
318‧‧‧發射器
320‧‧‧線
322‧‧‧無線電通訊裝置
324‧‧‧裝置判定電路
326‧‧‧控制器
327‧‧‧運動判定電路
328‧‧‧線
330‧‧‧流程圖
332‧‧‧方塊
334‧‧‧方塊
336‧‧‧方塊
338‧‧‧方塊
400‧‧‧無線電通訊裝置
402‧‧‧發射器
404‧‧‧裝置判定電路
406‧‧‧控制器
408‧‧‧線
410‧‧‧流程圖
412‧‧‧方塊
414‧‧‧方塊
416‧‧‧方塊
418‧‧‧無線電通訊裝置
420‧‧‧發射器
422‧‧‧裝置判定電路
424‧‧‧控制器
426‧‧‧線
428‧‧‧流程圖
430‧‧‧方塊
432‧‧‧方塊
434‧‧‧方塊
500‧‧‧圖示
502‧‧‧第一使用者
504‧‧‧第一隨身裝置
506‧‧‧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508‧‧‧第二使用者
510‧‧‧第二隨身裝置
512‧‧‧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514‧‧‧雲端伺服器
516‧‧‧圓
518‧‧‧圓
520‧‧‧圓
522‧‧‧圓
524‧‧‧圓
526‧‧‧圓
528‧‧‧圓
530‧‧‧圓
532‧‧‧圓
534‧‧‧圓
536‧‧‧圓
600‧‧‧圖示
602‧‧‧第一使用者
604‧‧‧第一隨身裝置
606‧‧‧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608‧‧‧第二使用者
610‧‧‧第二隨身裝置
612‧‧‧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614‧‧‧雲端伺服器
616‧‧‧圓
618‧‧‧圓
620‧‧‧圓
622‧‧‧圓
624‧‧‧圓
626‧‧‧圓
628‧‧‧圓
630‧‧‧圓
632‧‧‧圓
634‧‧‧圓
700‧‧‧圖示
702‧‧‧第一使用者
704‧‧‧第一隨身裝置
706‧‧‧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708‧‧‧第二使用者
710‧‧‧第二隨身裝置
712‧‧‧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714‧‧‧圓
716‧‧‧圓
718‧‧‧圓
720‧‧‧圓
722‧‧‧圓
724‧‧‧圓
在圖式中,相似之參考特徵通常係指所有圖式中不同視圖之相同部分。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而是通常著重於圖示本發明之原理。出於清晰之目的,各種特徵或元件之尺寸可任意放大或縮小。在以下描述中,參考以下圖式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
圖1A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系統。
圖1B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2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系統。
圖3A顯示習知通訊方法的圖示。
圖3B及圖3C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
圖3D顯示一流程圖,圖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
圖4A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
圖4B顯示一流程圖,圖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
圖4C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
圖4D顯示一流程圖,圖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
圖5、圖6及圖7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間接資訊交換及用於帶環至帶環資訊交換之方法的圖示。
以下詳細描述參考隨附圖式,圖式經由圖示之方式顯示可藉以實現本發明之具體細節及實施例。此等實施例描述得足夠詳細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現本發明。可以採用其他實施例,並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內,可以作 出結構及邏輯變化,而。各種實施例未必相互排斥,因為可將一些實施例與一個或多個其他實施例組合以形成新實施例。
為使本發明可易於理解並付諸實現效果,現將參考圖式,藉由舉例方式而非限制地描述特定實施例。
提供裝置之各種實施例,並提供方法之各種實施例。應瞭解,裝置之基本性質亦適用於方法,反之亦然。因此,為簡潔起見,可忽略此類性質之重複描述。
應瞭解,在本文中針對特定裝置描述之任何性質亦可適用於本文描述之任何裝置。應瞭解,在本文中針對特定方法描述之任何性質亦可適用於本文描述之任何方法。此外,應瞭解,對於本文所描述之任何裝置或方法,未必所描述之所有部件或步驟必須包括在該裝置或方法中,而是可僅包括一些(而並非所有)部件或步驟。
本文之「耦接(coupled)」(或「連接(connected)」一詞可理解為電氣耦接或機械耦接,例如,附接,或固定或附接,或僅僅接觸而無任何固定,並且應瞭解,可以提供直接耦接或間接耦接(換言之:並未直接接觸之耦接)。
在本文之上下文中,如本描述內容中所描述之可攜式 裝置可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例如)用於可攜式裝置中執行之處理。在本文之上下文中,如本描述內容中所描述之信標接收裝置可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例如)用於信標接收裝置中執行之處理。在本文之上下文中,如本描述內容中所描述之伺服器可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例如)用於伺服器中執行之處理。用於實施例之記憶體可以是依電性記憶體(例如,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或非依電性記憶體(例如,P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可抹除PROM)、EEPROM(電可抹除PROM)),或快閃記憶體(例如,浮柵記憶體、電荷設陷記憶體、MRAM(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或PCRAM(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
在實施例中,「電路」可理解為任何類型之邏輯實施實體,該邏輯實施實體可以是專用電路或執行儲存於記憶體中之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之處理器。因此,在實施例中,「電路」可以是硬佈線邏輯電路或例如微處理器(例如,複雜指令集電腦(CISC)處理器或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處理器)之可程式化處理器等可程式化邏輯電路。「電路」亦可以是執行軟體之處理器,該軟體例如,任何類型之電腦程式(例如,使用虛擬機編碼(諸如,Java)之電腦程序)。根據替代性實施例,下文中進一步詳述之各別功能之任何其他類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亦可理解為「電路」。
應瞭解,帶環及手腕帶環可互換使用,並且可(例如) 包括閉合之帶環或可例如藉由與用於手錶之機構相同或類似之機構開啟的帶環。
各種應用可期望基於可攜式裝置之位置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用於基於可攜式裝置之位置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用於基於位置之優待券之系統及裝置。
圖1A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系統100。無線電通訊系統可包括可攜式裝置102、信標接收裝置104及伺服器106。可攜式裝置102可包括:發射器108,其經配置以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接收器110,其經配置以自伺服器接收資料。如線112所指示,可攜式裝置102之發射器108及可攜式裝置102之接收器110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信標接收裝置104可包括:接收器114,其經配置以自可攜式裝置102接收信號(例如,如箭頭126所圖示);以及發射器116,其經配置以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發射指示至伺服器106(例如,如箭頭128所圖示)。如線118所指示,信標接收裝置104之接收器114及信標接收裝置104之發射器116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伺服器106可包括:接收器120, 其經配置以自信標接收裝置104接收指示;以及發射器122,其經配置以基於指示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102(例如,如箭頭130所圖示)。如線124所指示,伺服器106之接收器120及伺服器106之發射器122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
換言之,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可基於信標接收裝置可判定在信標接收裝置附近之可攜式裝置的存在而重複地發送信號。一旦判定可攜式裝置的存在,信標接收裝置可通知伺服器該存在,並且伺服器可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例如,可在固定位置處提供信標接收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102可以是或可包括或可包括在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102可包括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或台式電腦)及隨身裝置(例如,手腕帶環)。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在隨身裝置中提供可攜式裝置102之發射器108。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在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提供可攜式裝置102之接收器110。
根據各種實施例,指示可包括或可以是信標接收裝置104之識別符。
根據各種實施例,資料可包括或可以是用於信標接收裝置之位置處之促銷的優待券。例如,優待券可以是影像或代碼,其可給與優待券之持有者減低商品或服務之價格的權利,或甚至給與優待券之持有者享受免費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根據各種實施例,伺服器106可進一步包括位置追蹤電路,該位置追蹤電路經配置以基於指示而追蹤可攜式裝置102之位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伺服器106可進一步包括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基於追蹤到之位置資訊而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在(伺服器106之)判定電路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102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資料可包括或可以是供可攜式裝置102之使用者及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聯合促銷的優待券。
根據各種實施例,伺服器106之發射器122可進一步 經配置以在(伺服器106之)判定電路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102一起移動的情況下,發射資料至其他可攜式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信標接收裝置104可包括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可攜式裝置102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例如,搖動運動,例如,握手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102可包括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可攜式裝置102之發射器108可進一步經配置以在可攜式裝置102之運動判定電路判定可攜式裝置102之運動包括(或,是)預定運動的情況下,發射運動識別符至信標接收裝置104。信標接收裝置104之運動判定電路可經配置以基於運動識別符而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在信標接收裝置104之運動判定電路判定可攜式裝置102之運動包括(或,是)預定運動的情況下,指示可包括信標接收裝置104之識別符、可攜式裝置102之識別符及預定運動之識別符。
根據各種實施例,伺服器106可包括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伺服器106可進一步包括社會網路電路,該社會網路電路經配置以在伺服器106之判定電路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社會網路上之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圖1B顯示一流程圖132,圖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在134中,可自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在136中,信標接收裝置可接收來自可攜式裝置之信號。在138中,可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自信標接收裝置發射指示至伺服器。在140中,伺服器可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在142中,可基於指示而自伺服器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在144中,可攜式裝置可自伺服器接收資料。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可包括或可以是或可包括在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攜式裝置可包括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及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由隨身裝置來執行:自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由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來執行:可攜式裝置自伺服器接收資料。
根據各種實施例,指示可包括或可以是信標接收裝置之識別符。
根據各種實施例,資料可包括或可以是用於信標接收裝置之位置處之促銷的優待券。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伺服器基於指示而追蹤可攜式裝置之位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追蹤到之位置資訊,伺服器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在伺服器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資料可包括或可以是供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及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聯合促銷的優待券。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自伺服器發射資料至其他可攜式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信標接收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可攜式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以及在可攜式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括(或,是)預定運動的情況下,自可攜式裝置發射運動標識符至信標接收裝置。信標接收裝置可基於運動標識符而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括(或,是)預定運動。在信標接收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括(或,是)預定運動的情況下,指示可包括信標接收裝置之識別符、可攜式裝置之識別符及預定運動之識別符。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伺服器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伺服器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社會網路上之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包括程式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當該等程式指令由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處理器執行無線電通訊方法(例如,如上文所描述之方法)。
圖2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系統200。例如,隨身裝置202可重複地發射信號204。一旦隨身裝置202到達信標接收裝置206之附近,信標接收裝置206可接收信號204,並且可因此判定隨身裝置202接近於信標接收裝置206。如箭頭208所指示,信標接收裝置206可隨後發射關於隨身裝置202之存在的指示至伺服器210,並且伺服器210可在接收到指示後發射資料(如箭頭212所指示)至與隨身裝置202(例如,如箭頭216所指示)相關聯之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214(例如,行動電話或台式電腦)。例如,隨身裝置202及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214可屬於相同使用者,並且可使用短程無線電通訊技術(諸如,藍芽、ZigBee(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無線區域網或紅外線)彼此通訊。例如,可在固定位置(例如,在商店)處提供信標接收裝置,並且自伺服器210發射之資料可包括關於在商店中正在進行之促銷的資訊,例如:與促銷有關之優待券。
各種實施例一般而言係關於無線電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
對於可攜式裝置或隨身裝置,(例如,電池中之)能量容量值可能非常有限。因而,可能需要一種在試圖達成預期功能之同時節約能量之方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無線電通訊裝置。無線電通訊裝置可包括:記憶體電路,其經配置以儲存待廣播資料;通訊電路,其經配置以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之無線連接;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其中通訊電路經配置以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通訊電路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方法可包括:儲存待廣播資料;使用通訊電路來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之無線連接;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以及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通訊電路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
在本文之上下文中,如本描述內容中所描述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例如)用於在無線電通訊裝置中執行之處理。用於實施例之記憶體可以是依電性記憶體(例如,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或非依電性記憶體(例如,PROM(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可抹除 PROM)、EEPROM(電可抹除PROM)),或快閃記憶體(例如,浮柵記憶體、電荷設陷記憶體、MRAM(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或PCRAM(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
在實施例中,「電路」可理解為任何類型之邏輯實施實體,該邏輯實施實體可以是專用電路或執行儲存於記憶體中之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之處理器。因此,在實施例中,「電路」可以是硬佈線邏輯電路或例如微處理器(例如,複雜指令集電腦(CISC)處理器或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處理器)之可程式化處理器等可程式化邏輯電路。「電路」亦可以是執行軟體之處理器,該軟體例如,任何類型之電腦程式(例如,使用虛擬機編碼(諸如,Java)之電腦程序)。根據替代性實施例,下文中進一步詳述之各別功能之任何其他類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亦可理解為「電路」。
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如,例如行動電話或平板電腦),或可以是隨身裝置(例如,帶環或手腕帶環)。
應瞭解,帶環及手腕帶環可互換使用,並且可(例如)包括閉合之帶環或可例如藉由與用於手錶之機構相同或類似之機構開啟的帶環。
當前無線隨身裝置(如,例如健身帶環、手錶等)可利用 無線低能量通訊協定(BLE(藍芽低能量))以便在向主機裝置(諸如,智慧型電話)提供連接之同時節約功率。然而,到目前為止,若使用習知方法,則歸因於高能量消耗,並無任何隨身裝置提供裝置至裝置資訊交換特徵。
對於可攜式裝置或隨身裝置,(例如,電池中之)能量容量值可能非常有限。因而,可能需要一種在試圖達成預期功能之同時節約能量之方法。
當前無線技術已經達到如下,即對於10m至20m範圍內之良好無線鏈路而言,發射資料所需之能量可能與掃描及接收資料所需之能量幾乎相等。在一些情況下,已經顯示掃描及接收資料所需之能量高於發射資料所需之能量。
典型之可攜式通訊方法可以是:一個裝置以某個間隔(例如,具有週期ρ之間隔τ)來發射短叢發。在理想情況下,裝置亦可在接收器端以具有週期ρ之間隔τ喚醒,以便偵聽任何傳入之封包。實際上,此情形極少可達成,因為可以不同時脈操作兩個通訊裝置,並且兩個裝置之時脈可能隨時間會互相偏離。實際上,接收器可能需要具有較寬之打開訊窗以特製用於兩個裝置之間的時脈容差,從而使得接收器之實際週期將可以是ρ±□,其中□可以是為了滿足此實際問題之需求在週期之前及之後所需的加入時間;例 如,□=½ρ。掃描及接收無線資料封包之任務可能會變得消耗更多能量。
若實際之無線資料通訊將要發生(假設一個裝置是發射器,且另一裝置充當掃描器及接收器),則掃描器(換言之:接收器)可能會被施以壓力(strain),因為其可能會消耗更多能量。關於實際之裝置至裝置通訊之最壞情況,更有可能的是裝置需要發射以及需要偵聽資料或回應。在此類可攜式/隨身裝置之有限能量容量下(例如,取決於尺寸而具有典型之3V至3.7V以及具有30mAh至300mAh),在暫不考慮裝置可能被要求處理之其他功能的情況下,此類應用之使用可能導致在1至2日內排完能量。
下文將描述帶環至帶環資訊交換。
圖3A顯示習知通訊方法的圖示300。第一使用者302可佩帶第一隨身裝置304(例如,可稱為帶環-1之第一帶環)。第二使用者306可佩帶第二隨身裝置308(例如,可稱為帶環-2之第二帶環)。第一隨身裝置304及第二隨身裝置308可彼此通訊,如箭頭310所圖示。
第一隨身裝置304可發射資訊,並且第二隨身裝置308可自第一隨身裝置304直接接收資訊。第一隨身裝置304可隨機發射,並且第二隨身裝置308可停留在接收模式, 因為在兩個帶環之間並無同步機制。若雙方希望向彼此發射資訊,則兩個隨身裝置可能必須以週期性方式隨機發射,並且在發射之後切換至掃描模式,從而使得他們能夠自對方接收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如下間接通訊,該間接通訊利用較高能量容量裝置(諸如,智慧型電話(1500-2000mAH))執行掃描及接收功能,而使可攜式裝置侷限為僅用作發射功能。此可簡化用於可攜式裝置之裝置至裝置通訊的複雜性,並且可允許裝置之操作壽命延長。
此外,根據各種實施例,在此異動期間可能不存在被儲存或發射之敏感資訊。此類資訊之安全性可駐留於保全伺服器,此舉可以是管理敏感資訊之比較容易且合乎邏輯之方式。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間接之裝置至裝置(D2D)無線通訊方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用於在隨身裝置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節約能量容量的裝置及方法。
可藉由將智慧型電話之電池功率用於隨身裝置之處理功能之全部中的部分來達成隨身裝置中的能量節約。
可提供用於供隨身裝置利用智慧型電話之電池功率的各種裝置及方法。根據各種實施例,隨身裝置可週期性地發射,以便掃描尋找其他裝置(「掃描(Scanning)」)以及鏈接智慧型電話以用於進一步處理,諸如:向其他智慧型電話或伺服器發射資訊及自其他智慧型電話或伺服器接收資訊(「報警(beaconing)」)。根據各種實施例,隨身裝置可鏈接智慧型電話以便執行隨身裝置之掃描及報警功能。因此,隨身裝置及智慧型電話可經由BLE(藍芽低能量)鏈接,以便節省超出隨身裝置中由掃描及報警功能所佔據之能量之一半的能量,此等功能可由智慧型電話代表隨身裝置來執行。
圖3B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包括記憶體電路314,該記憶體電路314經配置以(例如,永久地)儲存待廣播資料。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進一步包括通訊電路316,該通訊電路316經配置以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圖3B中未圖示)的無線連接。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進一步包括發射器318,該發射器318經配置以基於所儲存資之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316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通訊電路316可經配置以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圖3B中未圖示)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 於使(換言之:而並非)通訊電路316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如線320所指示,記憶體電路314(換言之:記憶體)、通訊電路316及發射器318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
換言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連接,並且可廣播信號或指令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代表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廣播信號,並且可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經由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以是超低功率裝置。
雖然可能存在ULP(超低功率)之各種定義,但在電池之情境中考慮可能會有幫助,因為電池顯然是當今用於ULP設計之最常見能源。電子裝置植入或附接至身體之醫療應用是依靠電池運行之ULP設計的良好實例。以下為三個實例。
-植入式醫療裝置。首要考慮尺寸及電池壽命。典型之功率耗散為10μW及典型之電池壽命為15,000小時。
-入耳式裝置。尺寸變得比壽命更加重要,此表示扣式 電池。典型之功率耗散為1mW及典型之壽命為1,500小時。
-皮膚表層裝置。皮膚表面對消散熱量之能力是限制因素。典型之功率耗散為10mW的及典型之壽命為150小時。
以極小之功率供應操作可要求具有最低或「超低功率」(ULP)能量消耗的高效RF(無線電頻率)收發器。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可以是手腕帶環或可佩帶至身體上。
圖3C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22。類似於圖3B中所顯示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包括記憶體電路314,該記憶體電路314經配置以(例如,永久地)儲存待廣播資料。類似於圖3B中所顯示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進一步包括通訊電路316,該通訊電路316經配置以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圖3C中未圖示)的無線連接。類似於圖3B中所顯示之無線電通訊裝置312,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進一步包括發射器318,該發射器318經配置以基於所 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316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通訊電路316可經配置以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圖3C中未圖示)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換言之:而並非)通訊電路316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如下文將更詳細描述,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進一步包括裝置判定電路324。如下文將更詳細描述,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進一步包括控制器326。如下文將更詳細描述,無線電通訊裝置322可進一步包括運動判定電路327。如線328所指示,記憶體電路314(換言之:記憶體)、通訊電路316、發射器318、裝置判定電路324、控制器326及運動判定電路327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318可經配置以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廣播信號,該預定定時方案包括(或,是)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裝置判定電路324可經配置以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控制器32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324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改變預定定時方案以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318可經配置以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控制器32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324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318可經配置以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控制器32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324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318可進一步經配置以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裝置判定電路324可經配置以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控制器32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324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322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停止通訊對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運動判定電路327可經配置以判定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可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如參考以上圖3B或圖3C所描述)及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根據各種 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可(例如)進一步包括伺服器。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電話可經配置以發射指示行動電話之位置的資料至伺服器。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電話可經配置以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電話可經配置以基於自伺服器接收之資料而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電話可經配置以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指令隨身裝置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隨身裝置可經配置以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行動電話。行動電話可經配置以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基於自隨身裝置發射之信號而廣播信號。
圖3D顯示一流程圖330,圖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在332中,可儲存待廣播資料。在334中,可使用通訊電路來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的無線連接。在336中,可以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及/或可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在338中,可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使用通訊電路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通訊電路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直接地)接收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超低功率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手腕帶環或可佩帶至身體上。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廣播信號,該預定定時方案包括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改變預定定時方案以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停止通訊對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判定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系統之方法。方法可包括:根據以上所描述方法中之一者來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以及控制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以及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行動電話發射指示行動電話之位置的資料至伺服器。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行動電話基於自伺服器接收之資料而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行動電話指令隨身裝置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隨身裝置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行動電話;以及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行動電話基於自隨身裝置發射之信號而廣播信號。
圖4A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400。無 線電通訊裝置400可包括發射器402,該發射器402經配置以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發射信號。預定定時方案可包括或可界定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進一步包括裝置判定電路404,該裝置判定電路404經配置以判定(例如,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進一步包括控制器406,該控制器406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改變預定定時方案以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如線408所指示,發射器402、裝置判定電路404及控制器406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
換言之,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基於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自身而調整信號發射之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402可經配置以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控制器40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404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402可經配置以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控制器406可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 404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或平板電腦。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裝置判定電路404可經配置以自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指示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的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00可以是隨身裝置。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或平板電腦。
根據各種實施例,裝置判定電路404可經配置以基於(例如,無線電通訊裝置400或連接至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自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到信號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
根據各種實施例,裝置判定電路404可經配置以基於 (例如,無線電通訊裝置400,或連接至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自連接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之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到信號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00之通訊範圍內。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402可經配置以基於短程無線電通訊協定、藍芽通訊協定、ZigBee通訊協定、無線區域網通訊協定或紅外通訊協定中之至少一者而發射信號。
圖4B顯示一流程圖410,圖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在412中,可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發射信號。預定定時方案可包括或可界定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在414中,可(例如,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在416中,在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可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 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自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指示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是否自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到信號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是否自連接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之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到信號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短程無線電通訊協定、藍芽通訊協定、ZigBee通訊協定、無線區域網通訊協定或紅外通訊協定中之至少一者而發射信號。
圖4C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電通訊裝置418。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包括發射器420,該發射器420經配置以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一旦判定另一帶環處於通訊範圍之外,則通訊終止。隨後可開始週期性「ping」。因此,通訊可能不會完全停止,而是當前正在進行之通訊停止,此可表達為停止「通訊對話」。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進一步包括裝置判定電路422,該裝置判定電路422經配置以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18之通訊範圍內。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進一步包括控制器424,該控制器424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422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18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停止通訊對話。如線426所指示,發射器420、裝置判定電路422及控制器424可彼此耦接,例如:電氣地耦接(例如,使用線或電纜)及/或機械地耦接。
換言之,在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18之位置而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在其附近的情況下,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終止通訊對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控制器424可經配置以控制發射器在通訊對話停止時根據預定定時方案重複地發射信號。預定定時方案可包括或可界定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或台式電腦。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裝置判定電路422可經配置以自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指示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418之通訊範圍內的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418可以是隨身裝置。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發射器422可經配置以基於短程無線電通訊協定、藍芽通訊協定、ZigBee通訊協定、無線區域網通訊協定或紅外通訊協定中之至少一者而發射信號。
圖4D顯示一流程圖428,圖示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在430中,可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在432中,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在434中,在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可停止通訊對話。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控制發射器以在通訊對話停止時根據預定定時方案重複地發射信號,該預定定時方案包括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自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指示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資訊。
根據各種實施例,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隨身裝置。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以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根據各種實施例,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基於短程無線電通訊協定、藍芽通訊協定、ZigBee通訊協定、無線區域網通訊協定或紅外通訊協定中之至少一者而發射信號。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包括程式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當該等程式指令由處理器執行時,致使處理器執行以上所描述方法中之任何一者。
圖5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間接資訊交換及用於帶環至帶環資訊交換之方法的圖示500。第一使用者502(可稱 為U1)可具有第一隨身裝置504(例如,第一手腕帶環)及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06(例如,第一行動電話)。第二使用者508(可稱為U2)可具有第二隨身裝置510(例如,第二手腕帶環)及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12(例如,第二行動電話)。可提供雲端伺服器514。
在516中,第一使用者502(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06)可偵測到第一隨身裝置504與第一無線電通訊裝置506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在518中,第一使用者502可更新位置資料(換言之:其地理位置)至雲端伺服器514。
在520中,第二使用者508(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12)可偵測到第二隨身裝置510與第二無線電通訊裝置512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在522中,第二使用者508可更新位置資料(換言之:其地理位置)至雲端伺服器514。
在524中,(雲端)伺服器514可基於地理位置資料而偵測第一使用者502及第二使用者508是否處於同一鄰近處。在526中,(雲端)伺服器514可通知第一使用者502及第二使用者508附近存在另一使用者(例如,在(雲端)伺服器514基於地理位置資料而偵測到第一使用者502及第二使用者508處於同一鄰近處的情況下)。
在528中,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06可通知(第一使用者502之)第一隨身裝置504廣播資訊。在550中,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12可通知(第二使用者508之)第二隨身裝置510廣播資訊。在552中,第一隨身裝置504及第二隨身裝置510可廣播資訊。
在534中,第一使用者502(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06)可自第二隨身裝置510接收資訊並可儲存資訊至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06。由第一使用者接收之資訊可包括USERID(使用者標識或使用者ID),其中第一使用者可存取雲端伺服器以獲得第二使用者所允許之更多個人資訊。若第一使用者對雲端伺服器不具有存取權,則本實例中使用者ID可能不適用。諸如別名之其他資訊可包含在第二使用者之發射資料中,其中別名可用於顯示在第一使用者之隨身裝置或電話上,尤其在對雲端伺服器之存取在進行交換時不可用的情況下。在536中,第二使用者508(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12)可自第一隨身裝置504接收資訊並可儲存資訊至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512。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可(例如,經由app(行動應用程式)或應用程式)持續地核對帶環連接,並且電話可持續地更新其位置(地理位置) 資料至伺服器。當伺服器在同一鄰近處偵測到不止一個帶環時,伺服器可通知電話掃描周圍之帶環。當自伺服器接收到命令後,每一電話可通知其各別帶環以廣播帶環資訊。電話亦可自周圍之帶環偵聽廣播資訊。電話可儲存所收集之帶環資訊至其內部記憶體,並隨後上載資訊至伺服器。
根據利用本方案之具體實施方式的各種實施例,可使帶環之功率消耗最小化。帶環可僅在偵測到周圍之帶環時開啟。帶環可僅開啟達很短之時間段以廣播資訊。可根據使用者移動之速度以及所要之功率控制方案來控制每一廣播訊息之間隔。
圖6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間接資訊交換及用於帶環至帶環資訊交換之方法的圖示600。第一使用者602(可稱為U1)可具有第一隨身裝置604(例如,第一手腕帶環)及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例如,第一行動電話)。第二使用者608(可稱為U2)可具有第二隨身裝置610(例如,第二手腕帶環)及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例如,第二行動電話)。可提供雲端伺服器614。
在616中,第一使用者602(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可偵測到第一隨身裝置604與第一無線電通訊裝置606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在618 中,第一使用者602可更新位置資料(換言之:其地理位置)至雲端伺服器614。
在620中,第二使用者608(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可偵測到第二隨身裝置610與第二無線電通訊裝置612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在622中,第二使用者608可更新位置資料(換言之:其地理位置)至雲端伺服器614。
在624中,(雲端)伺服器614可基於地理位置資料而偵測第一使用者602及第二使用者608是否處於同一鄰近處。在626中,(雲端)伺服器614可通知第一使用者602及第二使用者608附近存在另一使用者(例如,在(雲端)伺服器614基於地理位置資料而偵測到第一使用者602及第二使用者608處於同一鄰近處的情況下)。
在628中,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可廣播第一隨身裝置604之資訊(例如,行動電話可複製帶環資訊,隨後廣播帶環資訊)。在630中,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可廣播第二隨身裝置610之資訊(例如,行動電話可複製帶環資訊,隨後廣播帶環資訊)。
在632中,第一使用者602(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可自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接收第二隨身 裝置610之資訊並儲存資訊至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在634中,第二使用者608(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可自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06接收第一隨身裝置604之資訊並儲存資訊至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612。
根據各種實施例,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可(例如,經由app或應用程式)持續地核對帶環連接,並且電話可持續地更新其位置(地理位置)資料至伺服器。當伺服器在同一鄰近處偵測到不止一個帶環時,伺服器可通知電話掃描周圍之帶環。在自伺服器接收到命令後,每一(行動)電話可廣播其帶環資訊(例如,模仿帶環之動作)。每一電話亦可自周圍之帶環偵聽廣播資訊。每一電話可儲存所收集之帶環資訊至其內部記憶體並隨後上載資訊至伺服器。
帶環之功率消耗可不受本方案之具體實施方式的影響。所有任務可由電話執行。
圖7顯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間接資訊交換及用於帶環至帶環資訊交換之方法的圖示700,其可稱為離線模式。第一使用者702(可稱為U1)可具有第一隨身裝置704(例如,第一手腕帶環)及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06(例如,第一行動電話)。第二使用者708(可稱為U2)可具有第二隨 身裝置710(例如,第二手腕帶環)及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12(例如,第二行動電話)。
在714中,第一使用者702(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06)可偵測到第一隨身裝置704與第一無線電通訊裝置706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在716中,第二使用者708(或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12)可偵測到第二隨身裝置710與第二無線電通訊裝置712之間的連接(例如,連接至電話之帶環連接)。
在718中,第一使用者702及第二使用者708均以設定之間隔經由其各別之隨身裝置704及710廣播資訊。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可使用地理位置資訊集(在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來判定(或決定)間隔。
在720中,第一使用者702之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06及第二使用者708之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12可自對應之隨身裝置(例如,帶環)收集廣播資訊。
在722中,第一使用者702(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06)可自第二隨身裝置710接收資訊並可儲存資訊至第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06。在724中,第二使用者708(例如,其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712)可自第一隨身裝置704接收資訊並可儲存資訊至第二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712。
當各別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例如,電話,例如,行動電話)連接至伺服器時,可經由伺服器擷取實際資訊。
參考圖7所特定描述之方法以用於在資訊交換階段期間沒有存取伺服器的通訊,並且此方法可稱為離線模式。根據各種實施例,帶環可充當各別電話以設定之間隔廣播帶環資訊時的鏈接周邊裝置,從而使得在帶環之信號範圍之內的鄰近使用者可收集廣播封包。
可由電話配置廣播間隔,例如,在使用者在家時,電話可利用地理位置資訊來知曉可能不需要廣播及發現。電話可隨後通知帶環在使用者在家時去啟動或減慢廣播間隔。
這種離線交換之不利因素可能在於,相比參考圖5及圖6所描述之選項消耗更多能量,但此類離線交換仍可優於實際之裝置至裝置通訊之習知方法。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無線裝置至裝置資訊交換,其中藉由利用較高容量裝置來執行大部分任務而使得能量容量非常有限。
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無線裝置至裝置通訊可提供如下隨身裝置,該隨身裝置與其他同類有所區分同時維持必要之能量容量以用於隨身裝置之其他標準特徵。
根據各種實施例,可提供利用無線通訊協定(諸如,與成熟之手機平臺地理位置服務耦接之BLE)之可用性的裝置及方法。
以下實例係關於進一步實施例。
實例1是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其包含:可攜式裝置;信標接收裝置;以及伺服器;其中可攜式裝置包含:發射器,其經配置以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伺服器接收資料;其中信標接收裝置包含: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發射指示至伺服器;以及其中伺服器包含: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指示而發射資料至可攜式裝置。
在實例2中,實例1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可攜式裝置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在實例3中,實例1至2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 況包括:可攜式裝置包含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及隨身裝置。
在實例4中,實例3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隨身裝置中提供可攜式裝置之發射器。
在實例5中,實例3至4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提供可攜式裝置之接收器。
在實例6中,實例1至5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指示包含信標接收裝置之識別符。
在實例7中,實例1至6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資料包含用於信標接收裝置之位置處之促銷的優待券。
在實例8中,實例1至7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進一步包括位置追蹤電路,該位置追蹤電路經配置以基於指示而追蹤可攜式裝置之位置。
在實例9中,實例8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進一步包括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基於追蹤到之位置資訊而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在實例10中,實例9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判定電路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資料包含供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及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聯合促銷的優待券。
在實例11中,實例9至10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之發射器進一步經配置以在判定電路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發射資料至其他可攜式裝置。
在實例12中,實例9至11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信標接收裝置包括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在實例13中,實例12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可攜式裝置包含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其中可攜式裝置之發射器進一步經配置以在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判定電路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含預定運動的情況下,發射運動識別符至信標接收裝置;其中信標接收裝置之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基於運動識別符而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並且其中在信標接收裝置之運動判定電路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含預定運動的情況下,指示包含信標接 收裝置之識別符、可攜式裝置之識別符及預定運動之識別符。
在實例14中,實例13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包括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
在實例15中,實例14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進一步包含社會網路電路,該社會網路電路經配置以在伺服器之判定電路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社會網路上之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實例16是一種無線電通訊方法,其包含:自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信標接收裝置自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基於接收到之信號而自信標接收裝置發射指示至伺服器;伺服器自信標接收裝置接收指示;基於指示而自伺服器將資料發射至可攜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自伺服器接收資料。
在實例17中,實例16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可攜式裝置是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在實例18中,實例16至17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 情況包括:可攜式裝置包含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及隨身裝置。
在實例19中,實例18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由隨身裝置執行,自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
在實例20中,實例18至19中之任何一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由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執行,可攜式裝置自伺服器接收資料。
在實例21中,實例16至20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指示包含信標接收裝置之識別符。
在實例22中,實例16至21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資料包含用於信標接收裝置之位置處之促銷的優待券。
在實例23中,實例16至22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基於指示而追蹤可攜式裝置之位置。
在實例24中,實例23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基於追蹤到之位置資訊而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在實例25中,實例24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伺服器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資料包含供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及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聯合促銷的優待券。
在實例26中,實例24至25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判定其他可攜式裝置與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自伺服器發射資料至其他可攜式裝置。
在實例27中,實例24至26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信標接收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在實例28中,實例27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可攜式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在可攜式裝置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含預定運動的情況下,自可攜式裝置發射運動識別符至信標接收裝置;其中信標接收裝置基於運動識別符而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並且其中在信標接收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可攜式裝置之運動包含預定運動的情況下,指示包含信標接收裝置之識別符、可攜式裝置之識別符及預定運動之識別符。
在實例29中,實例2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伺服器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 動。
在實例30中,實例29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伺服器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社會網路上之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實例31是一種無線電通訊裝置,包含:記憶體電路,其經配置以儲存待廣播資料;通訊電路,其經配置以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之無線連接;以及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其中通訊電路經配置以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通訊電路自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
在實例32中,實例31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超低功率裝置。
在實例33中,實例31至32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隨身裝置。
在實例34中,實例31至33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 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手腕帶環或可佩帶至身體上。
在實例35中,實例31至34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發射器經配置以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廣播信號,該預定定時方案包含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無線電通訊裝置進一步包含:裝置判定電路,其經配置以判定是否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控制器,其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改變預定定時方案以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
在實例36中,實例35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發射器經配置以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並且其中控制器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在實例37中,實例35至36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發射器經配置以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並且其中控制器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在實例38中,實例31至37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發射器進一步經配置以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 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無線電通訊裝置進一步包含:裝置判定電路,其經配置以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控制器,其經配置以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停止通訊對話。
在實例39中,實例31至38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運動判定電路,其經配置以判定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實例40是無線電通訊系統,其包含:實例31至39中之任何一者之無線電通訊裝置;以及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
在實例41中,實例40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隨身裝置;並且其中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行動電話。
在實例42中,實例41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經配置以發射指示行動電話之位置的資料至伺服器。
在實例43中,實例41至43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經配置以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 否靠近行動電話。
在實例44中,實例43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經配置以基於自伺服器接收到之資料而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在實例45中,實例43至44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經配置以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指令隨身裝置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
在實例46中,實例43至45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隨身裝置經配置以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行動電話;其中行動電話經配置以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基於自隨身裝置發射之信號而廣播信號。
實例47是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儲存待廣播資料;使用通訊電路來建立與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之無線連接;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或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中之至少一者;以及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由第二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廣播之信號而自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資訊,而免於使通訊電路自第二其 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接收信號。
在實例48中,實例47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超低功率裝置。
在實例49中,實例47至48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隨身裝置。
在實例50中,實例47至49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手腕帶環或可佩帶至身體上。
在實例51中,實例47至50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根據預定定時方案來廣播信號,該預定定時方案包含預定時間段內之預定發射次數;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改變預定定時方案以增加預定時間段內之發射次數。
在實例52中,實例51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以預定時間間隔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減小時間間隔。
在實例53中,實例51至52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以預定頻率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在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增大頻率。
在實例54中,實例47至53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通訊對話中發射資訊至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基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位置而判定另一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以及在裝置判定電路判定並無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處於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通訊範圍內的情況下,停止通訊對話。
在實例55中,實例47至54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判定無線電通訊裝置之運動是否包含預定運動。
實例56是一種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系統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根據實例47至55中之任何一者之方法來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以及控制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
在實例57中,實例56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無線電通訊裝置是隨身裝置;並且其中第一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行動電話。
在實例58中,實例57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 話發射指示行動電話之位置的資料至伺服器。
在實例59中,實例57至58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在實例60中,實例59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行動電話基於自伺服器接收到之資料而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是否靠近行動電話。
在實例61中,實例59至60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行動電話指令隨身裝置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廣播信號。
在實例62中,實例59至61中之任何一者之標的可視情況包括:隨身裝置使用通訊電路來基於所儲存之資料而發射信號至行動電話;以及在行動電話判定其他無線電通訊裝置靠近行動電話的情況下,行動電話基於自隨身裝置發射之信號而廣播信號。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特定實施例顯示及描述,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不脫離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下,可在形式及細節上做各種變化。因 此,本發明之範圍由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揭示,並且意欲將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物的含義及範圍內之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100‧‧‧無線電通訊系統
102‧‧‧可攜式裝置
104‧‧‧信標接收裝置
106‧‧‧伺服器
108‧‧‧發射器
110‧‧‧接收器
112‧‧‧線
114‧‧‧接收器
116‧‧‧發射器
118‧‧‧線
120‧‧‧接收器
122‧‧‧發射器
124‧‧‧線
126‧‧‧箭頭
128‧‧‧箭頭
130‧‧‧箭頭

Claims (30)

  1. 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可攜式裝置;一信標接收裝置;以及一伺服器;其中該可攜式裝置包含:一發射器,其經配置以重複地發射信號;以及一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該伺服器接收資料;其中該信標接收裝置包含:一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該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以及一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該接收到之信號而發射一指示至該伺服器;以及其中該伺服器包含:一接收器,其經配置以自該信標接收裝置接收該指示;以及一發射器,其經配置以基於該指示而發射資料至該可攜式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可攜式裝置是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可攜式裝置包含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及一隨身裝置。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在該隨身裝置中提供該可攜式裝置之該發射器。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在該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中提供該可攜式裝置之該接收器。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指示包含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識別符。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資料包含用於在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位置之一促銷的一優待券。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位置追蹤電路,該位置追蹤電路經配置以基於該指示而追蹤該可攜式裝置之一位置。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伺服器進一步包含一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基於該追蹤到之位置資訊而判定一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在該判定電路判定該其他可攜式裝置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該資料包含供該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及該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一聯合促銷的一優待券。
  11.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伺服器之該發射器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判定電路判定該其他可攜式裝置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發射 該資料至該其他可攜式裝置。
  12.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信標接收裝置包含一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一運動是否包含一預定運動。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可攜式裝置包含一運動判定電路,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一運動是否包含該預定運動;其中該可攜式裝置之該發射器進一步經配置以在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判定電路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包含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發射一運動識別符至該信標接收裝置;其中該信標接收裝置之該運動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基於該運動識別符而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是否包含該預定運動;以及其中在該信標接收裝置之該運動判定電路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包含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該指示包含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識別符、該可攜式裝置之一識別符及該預定運動之一識別符。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伺服器包括一判定電路,該判定電路經配置以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該預定運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系統,其中該伺服器進一步包括一社會網路電路,該社會網路電路經配置 以在該伺服器之該判定電路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該社會網路上中之該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16. 一種無線電通訊方法,其包含:自一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一信標接收裝置自該可攜式裝置接收信號;基於該接收到之信號而自該信標接收裝置發射一指示至該伺服器;一伺服器自該信標接收裝置接收該指示;基於該指示而自該伺服器發射資料至該可攜式裝置;以及該可攜式裝置自該伺服器接收資料。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該可攜式裝置是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
  18.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該可攜式裝置包含一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及一隨身裝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由該隨身裝置執行,自該可攜式裝置重複地發射信號。
  20. 如請求項18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由該行動無線電通訊裝置執行,該可攜式裝置自該伺服器接收資料。
  21.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該指示包含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識別符。
  22.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該資料包 含用於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位置處之一促銷的一優待券。
  23.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伺服器基於該指示而追蹤該可攜式裝置之一位置。
  24. 如請求項23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伺服器基於該追蹤到之位置資訊而判定一其他可攜式裝置是否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
  25. 如請求項24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中在該伺服器判定該其他可攜式裝置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該資料包含供該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及該其他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用於一聯合促銷的一優待券。
  26. 如請求項24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判定該其他可攜式裝置與該可攜式裝置一起移動的情況下,自該伺服器發射該資料至該其他可攜式裝置。
  27. 如請求項24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信標接收裝置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一運動是否包含一預定運動。
  28. 如請求項27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 含:該可攜式裝置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一運動是否包含該預定運動;在該可攜式裝置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包含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自該可攜式裝置發射一運動識別符至該信標接收裝置;其中該信標接收裝置基於該運動識別符而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是否包含該預定運動;以及其中在該信標接收裝置判定該可攜式裝置之該運動包含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該指示包含該信標接收裝置之一識別符、該可攜式裝置之一識別符及該預定運動之一識別符。
  29. 如請求項28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伺服器判定是否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該預定運動。
  30. 如請求項29所記載之無線電通訊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伺服器判定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在相同位置處同時執行該預定運動的情況下,鏈接一社會網路上之該至少兩個可攜式裝置之使用者。
TW104116082A 2014-06-09 2015-05-20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TW2015472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G2014/000267 WO2015190992A1 (en) 2014-06-09 2014-06-09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7216A true TW201547216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3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082A TW201547216A (zh) 2014-06-09 2015-05-20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81312B2 (zh)
EP (1) EP2984858A4 (zh)
CN (1) CN105284138B (zh)
AU (1) AU2014357329B2 (zh)
SG (1) SG11201503589SA (zh)
TW (1) TW201547216A (zh)
WO (1) WO20151909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3959B1 (ko) 2015-12-31 2020-06-23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227714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detec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0559A (en) 1993-11-10 1995-08-08 Seiko Communications Holding N.V.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DE10043284C1 (de) 2000-09-02 2002-02-07 Bosch Gmbh Robert Funkgerät
GB0128220D0 (en) * 2001-11-24 2002-01-16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ocation based delivery of service data
DK1720375T3 (da) 2005-05-03 2010-10-25 Oticon As System og fremgangsmåde til deling af netværksressourcer mellem høreanordninger
US8257177B1 (en) 2005-10-04 2012-09-04 PICO Mobile Networks, Inc Proximity based gam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30072114A1 (en) * 2011-09-20 2013-03-21 Raj Vasant Abhyanke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wearable apparel garment and method to capture geospatial and socially relevant data of a wearer of the wearable apparel garment and/or a user of a reader device associated therewith
US8239286B2 (en) * 2006-06-29 2012-08-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dium and system for location-based E-commerc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843351B2 (en) * 2007-07-26 2017-12-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Gesture activated close-proximity communication
JP2009147761A (ja) 2007-12-14 2009-07-02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
US20100241496A1 (en) * 2009-03-17 2010-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and waypoint-based incentives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20310395A1 (en) 2010-02-12 2012-12-06 Phonak Ag Wireless sou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improved frequency hopping and power saving mode
KR101168075B1 (ko) * 2010-03-09 2012-07-24 비씨카드(주) 쿠폰 제공 방법 및 쿠폰 제공 서버
US8744804B2 (en) 2010-09-30 2014-06-03 Fitbit,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linking of activity tracking devices to user devices
US9011292B2 (en) 2010-11-01 2015-04-21 Nike, Inc. Wearable device assembly having athletic functionality
CN103098108B (zh) * 2010-11-25 2017-09-0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设备
KR101304549B1 (ko) 2011-08-09 2013-09-05 주식회사 텔레웍스 손목형 맥박 측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맥박 측정 방법
EP2777325A4 (en) * 2011-10-12 2015-10-21 Omnitrail Technologies Inc PRESENCE PLATFORM FOR A TRANSITION FROM A PASSIVE RADIO ACCESS NETWORK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US8583198B1 (en) 2012-04-18 2013-11-12 Thomas E. Coverstone Active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019246A1 (en) 2012-07-13 2014-01-16 Federico Fraccarol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based conditional offers
US11237719B2 (en) 2012-11-20 2022-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Controlling remot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06195A (ko) * 2013-07-08 2015-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441979B2 (en) * 2014-06-18 2016-09-13 Sensity Systems Inc.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using data from light sensory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4858A1 (en) 2016-02-17
EP2984858A4 (en) 2017-02-15
WO2015190992A1 (en) 2015-12-17
CN105284138A (zh) 2016-01-27
AU2014357329B2 (en) 2016-08-11
AU2014357329A1 (en) 2015-12-24
SG11201503589SA (en) 2016-01-28
CN105284138B (zh) 2019-08-06
US20160335651A1 (en) 2016-11-17
US9881312B2 (en)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7358B1 (ko) 다중 주파수 대역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10370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s an access poi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W201640783A (zh) 用於安全無線充電站之系統及方法
US20180152840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inform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60090074A (ko) 전자 장치의 소모 전력 감소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13790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23065A (ko) 적어도 하나 이상의 통신 방식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AU2013263754A1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screen lock
KR102444897B1 (ko) 통신 연결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07647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테더링 연결 방법
US9609474B2 (en) Localization using a wireless tag supporting multiple states
US10721688B2 (en)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107409358B (zh) 点对点网络中的节电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TWI578120B (zh) 穿戴式裝置、控制方法及非暫態電腦 可讀取媒體
TW201547216A (zh) 無線電通訊系統及無線電通訊系統方法
CN114243162B (zh)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设备
JP201711823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664829B (zh) 無線電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無線電通訊裝置之方法
KR20150124873A (ko) 통신 모듈 제어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AU2014396908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332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operated radio tags
CN114614523A (zh)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