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4523A -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4523A
CN114614523A CN202210148250.4A CN202210148250A CN114614523A CN 114614523 A CN114614523 A CN 114614523A CN 202210148250 A CN202210148250 A CN 202210148250A CN 114614523 A CN114614523 A CN 114614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dule
wearable device
transmitting coi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82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陈玉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82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4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4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4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充电底座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底座包括发射线圈、温度监测模块和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其中,发射线圈,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电磁感应在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为可穿戴设备充电;温度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能够实现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自适应地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使得电池处于最佳的充电状态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的无线充电,大部分为电磁感应式充电方式。但是在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时,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一般比较小,散热能力一般。因此,在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时,很容易因为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过高而中断充电,造成充电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线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底座,以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发射线圈、温度监测模块和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其中,
发射线圈,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
温度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
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还被配置为:
当温度传感模块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当前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门限值的预设比例对应的温度值,且低于第一温度门限值时,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为可穿戴电池的最高温度门限值;
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还被配置为:
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和/或,
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有线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
电流传感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是,则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中止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流传感模块还被配置为:
在发射线圈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还包括:
位置监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位置调整模块,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
天线相互状态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
天线相互状态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
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底座还包括:储能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流传感模块检测到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且无线充电也未开启,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接收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的转换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并控制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控制器;
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接收发射线圈的电磁波;
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
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温度传感模块,被配置为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温度监测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
在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检测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是,则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中止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在发射线圈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检测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否,则发送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检测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
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
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接收充电底座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
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
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底座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发射线圈、温度监测模块和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其中,发射线圈,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温度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能够实现根据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自适应地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从而使得电池处于最佳的充电状态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解决了目前无线充电因为电池发热造成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底座与可穿戴设备构成的一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底座与可穿戴设备构成的另一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电磁感应方式,在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或者变化的直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其传输功率在几瓦到十几瓦的范围,充电转换效率高,但是充电距离近,一般为数毫米到数厘米之间,需要特定的摆放位置的发送端与接收端才能精确充电。第二种是磁场共振方式,该方式的原理在于当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便会由于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该方式的传输功率一般在千瓦级别,传输距离从数厘米到数米之间,尤其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充电转换效率较低,其次,由于功率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合用作无线充电终端类设备(如可穿戴设备)。第三种是无线电波式,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流,其传输功率在毫瓦级别,但是传输距离可达到10米以上,非常适合远距离小功率的充电,但是目前其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用作无线充电终端的充电需要时间太长。因此应用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式,例如Qi无线充电标准便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式充电,在充电底座内设发射线圈,可穿戴设备内设接收线圈,两个线圈共同构成一个电磁耦合感应器。发射线圈上通变化的直流电产生磁场,对附近的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可用于为移动设备供电或为电池充电。
Qi标准的无线充电系统由发射端设备(充电底座)和接收端设备(无线充电终端)组成。发射端设备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发射器将提供用以接收的能量。接收端设备包含一个接收器用来提供电能给负载(如电池),接收器还将为发射器提供信息。发射器内有能量转换单元,将电能转换为无线能源信号,接收器内的能量收集单元则将无线能源信号转换为电能。接收器将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至负载,发射器根据接收器的需要适配能量传递。此外,为了保证无线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接收端设备需要对发射端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并能够随时接收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指令或者向接收端发送指令;即,无线充电过程中还伴随着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通讯,发射端设备的发射器与接收端设备的接收器分别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其具体的通讯过程可以是,由充电底座生成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调制在电磁波上并通过初级线圈发送给次级线圈,由次级线圈接收到该电磁波后解调取出其中的数据包并由无线充电终端处理。Qi无线充电标准中,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包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用于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之间相互识别Qi协议版本的识别数据包;又例如,使得接收端设备能监测发射端设备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数据包;又例如接收端设备发出的用于指示给发射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当前充电状态的充电状态数据包等,通过这些数据包的传输能够使得无线充电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下面对现有无线充电终端的充电流程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底座内设置有底座线圈控制器和底座线圈,无线充电终端内设有终端线圈、终端线圈控制器以及处理模块,当然,该终端线圈控制器还会连接至终端的充电模块。具体充电过程为,首先充电底座通电,由底座线圈控制器控制底座线圈工作,通过该底座线圈向终端线圈发送充电指令,终端线圈控制器通过终端线圈接收该充电指令,激活充电功能,为终端系统供电,并通过充电模块对无线充电终端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此过程中,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热量,会使得可穿戴设备温度逐渐升高,很容易达到无线充电终端暂停充电的温度。一般来说,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保护温度较低,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达到这个温度,一旦超过这个温度便很可能发生危险,此时就需要对可穿戴设备终端进行暂停充电,让电池处于非充电状态以降温,一段时间之后再继续充电。因此存在由于电池中断充电影响充电效率延长了充电时间的问题。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由于此问题根源在于间隔式的充电造成充电效率低,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充电底座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充电过程进行适当改进。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底座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以图2为基础并结合图3和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底座进行描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底座的一个实施例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充电底座与可穿戴设备构成的系统示意图,充电底座20可包括:发射线圈210、温度监测模块220和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230。其中,发射线圈210,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温度监测模块220,被配置为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230,被配置为在发射线圈210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参考图4,温度传感模块340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相接触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温度,该温度能够反映出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当前的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模块34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温度监测模块220。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230,还被配置为:当温度传感模块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当前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门限值的预设比例对应的温度值,且低于第一温度门限值时,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为可穿戴电池的最高温度门限值;和/或,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230,还被配置为: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和/或,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具体地,可通过预设一最高温度门限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当前的温度超过最高温度门限值的预设比例(例如80%),但是低于最高温度门限值时,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始终处于最高温度门限值之内,从而保证了充电电流处于一个较高值,从而实现为可穿戴设备持续的充电至预设的电量值。其中,预设比例不限是80%,还可以是90%或者其他数值。这个比例的设置取决于工作参数调整的精度,如果工作参数调整的精度越大,则预设比例的值越大。换句话说,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调控能力越强,则预设比例的值可以设置得越大。
优选地,还可通过预设一最高温度门限值以及二级门限温度值,最高温度门限值大于二级门限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当前的温度超过二级门限温度值的预设比例(例如80%),但是低于二级门限温度值时,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始终处于最高温度门限值之内。具体可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并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最高温度门限值的同时还设置有二级门限温度值,在实际调整工作的过程中以二级门限温度值作为可穿戴设备电池温度的上限值,避免了调整误差或者时间差造成电池温度超过最高温度门限值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充电安全,同时也避免了因电池温度超过最高温度门限值造成的充电中断,从而保证了充电的连续性,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工作参数的调整,可以是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例如输入的充电电流;也可以是发射线圈210的工作的匝数的调整;还可以是发射线圈210与接收线圈的距离和角度的调整;当然,还可以是上述几种情况的任意两种的结合,甚至三种情况的结合。其中,工作匝数的调整可以是通过电机控制旋转按钮来自动选定发射线圈210实际工作的匝数。具体可通过对接收线圈的匝数进行自动选择的设置,例如离散型的设置包括发射线圈210第一匝数、发射线圈210第二匝数和发射线圈210第三匝数等。或者也可以是连续型的匝数自动选择。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发射线圈210的匝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的调整过程,当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通过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强度降低)降低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降低到第二阈值时,通过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强度提高),从而使得电池温度不超过最高温度门限值,且工作参数处于较高的强度,该强度是一个临界的最优强度,从而使得充电的效率最大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充电底座还包括:有线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多方式充电。当其中一种充电方式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另外一种充电方式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充电底座还包括:
电流传感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是,则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210中止工作。
具体地,检测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说明有线充电设备接入,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210中止工作,避免无线发射对有线充电设备造成干扰,充电底座使用有线电源给可穿戴设备充电。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流传感模块还被配置为:
在发射线圈210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210开始工作。
具体地,当电流传感模块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说明有线充电设备移除或停止充电,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210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210开始工作,无线充电的可穿戴设备接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充电底座还包括:
位置监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位置调整模块,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位置调整模块具体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底座进行旋转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处于最佳的充电位置,避免因为位置不佳造成的充电效率低,保证了无线充电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充电底座还包括:
天线相互状态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对发射线圈210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其中,第一角度具体可以是发射线圈210和接收线圈在三维空间的异构夹角。异构夹角的计算方式如下:计算发射线圈210中心的法线与接收线圈中心的法线之间的夹角,该夹角的大小范围为【0,π】。天线相互状态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距离需要调整的情景包括如下三种: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以及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且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发射线圈210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角度和/或距离的调整,实现对工作参数的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充电底座还包括:储能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流传感模块检测到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且无线充电也未开启,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
请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示意图。该可穿戴设备30可包括接收线圈310、与接收线圈310连接的转换模块320以及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330。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330与接收线圈31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进行通信。接收线圈310,被配置为接收发射线圈210的电磁波;转换模块320,被配置为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330,被配置为根据发射线圈210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线圈的电磁波,并通过转换模块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从而为电池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充电效率,通过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工作参数的调整包括对接收线圈的匝数进行调整,具体可通过对接收线圈的匝数进行自动选择的设置,例如离散型的设置包括接收线圈第一匝数、接收线圈第二匝数和接收线圈第三匝数等。或者也可以是连续型的匝数自动选择,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确定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根据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确定需要选择的接收线圈的匝数,根据该匝数在连续型的匝数中确定所需匝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两端的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在有效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充电时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避免了工作参数不匹配造成的故障风险。
参考图4,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穿戴设备还包括:
温度传感模340,被配置为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温度监测模块220。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设备由于其穿戴的特殊性,需要与用户接触,而用户的温度耐受性也不高,过高的温度就可能出现烫伤等问题,因此在可穿戴设备与用户的非接触处可设置温度传感模块340。可选地设置在电池周边,如此一来在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的温度的阈值可以设置得稍微高一些(例如45度),这样工作参数对应的强度可以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充电的效率。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底座和可穿戴设备进行了介绍,下面以一个实际的充电过程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6,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为:
S501:充电底座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
S502: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
S503:充电底座在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S504:可穿戴设备接收充电底座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
S505:可穿戴设备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
S506:可穿戴设备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上述S501至S506这几个步骤,可实现充电的效率最大化。具体说明如下:充电底座发射线圈工作参数的调整,可以是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例如输入的充电电流;也可以是发射线圈的工作的匝数的调整;还可以是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和角度的调整;当然,还可以是上述几种情况的任意两种的结合,甚至三种情况的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的调整过程,当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超过第一阈值时,通过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强度降低)降低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降低到第二阈值时,通过工作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强度提高),从而使得电池温度不超过最高温度门限值,且工作参数处于较高的强度,该强度是一个临界的最优强度,从而使得充电的效率最大化。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充电过程还包括:
S507:检测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若是,则执行S508,若否,则执行S509。
S508: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中止工作。
S509:发送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S510:在发射线圈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对于S507至S510,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充电过程还包括:
S511:检测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S512: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对于S511至S512,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充电过程还包括:
S513: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
S514: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对于S513至S514,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指环或者头盔等等。
参考图10,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存储器102、通信模块103、传感器模块104、显示屏105、音频模块106、扬声器107、麦克风108、按键109、马达110、相机模块111、指示器112、电池113、电源管理模块114。这些部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来进行通信。
处理器101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可以运行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以执行可穿戴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传感器中枢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CP)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用于将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01,以传输处理器101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指令或者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1还用于识别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运动类型,例如,走/跑/骑/游等。具体地,处理器101将接收到的运动数据对应的运动波形特征与目标运动类型对应的运动波形特征作比对,以此来识别运动数据所对应的目标运动类型,处理器101还用于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运动数据是否均满足目标运动类型关联的预设运动强度要求,当判断出运动数据在预设时间段内均满足目标运动类型关联的预设运动强度要求时,处理器101控制开启与目标运动类型关联的传感器组。
存储器1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可穿戴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例如用户每次运动的运动参数,如步数、步幅、配速、心率、血氧、血糖浓度、能量消耗(卡路里)等。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 storage,UFS)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02能够存储走、跑、骑、游等目标运动所对应的传感器波形规律特性数据。
通信模块103可支持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移动终端通信。通信模块103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信模块103可以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模块、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无线互联网模块、位置信息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基于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可以使用任一移动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2000(CDMA2000)、宽带CDMA(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等。无线互联网模块可以根据无线互联网技术经由通信网络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包括无线LAN(WLAN)、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无线宽带(WiBro)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根据短距离通信技术进行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这些技术包括蓝牙、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通讯(IrDA)、超宽带(UWB)、ZigBee、近场通信(NFC)、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无线USB(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等。位置信息模块可以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获取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传感器模块104用于测量物理量或检测可穿戴设备100的操作状态。传感器模块104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04A、陀螺仪传感器104B、气压传感器104C、磁传感器104D、生物特征传感器104E、接近传感器104F、环境光传感器104G、触摸传感器104H等。传感器模块104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以用于控制包括在传感器模块104中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
其中,加速度传感器104A可检测可穿戴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当可穿戴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可穿戴设备100的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104A可以和陀螺仪传感器104B结合起来用于监测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步幅、步频及配速等。
陀螺仪传感器104B可以用于确定可穿戴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04B确定可穿戴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气压传感器104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04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GPS传感器104D可以用于记录用户活动轨迹以确定用户位置。
生物特征传感器104E用于测量用户的生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传感器、ECG传感器、EMG传感器、血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例如可穿戴设备100可以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和/或ECG传感器的信号测量用户的心率、血氧、血压数据,基于血糖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识别用户的血糖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PG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具体来讲,PPG传感器在开启之后能够持续检测与用户心率相关的信号数据并传到处理器101,再由处理器101通过心率算法计算出心率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腕部皮肤的第一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在开启后能够持续获取用户腕部皮肤的温度数据并传输至处理器101,再由处理器101将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数据通过温度算法计算出对应的物理意义的温度值。
接近传感器104F用于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可穿戴设备100附近物体的存在。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04F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检测器。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光,可穿戴设备100使用光检测器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反射光。当检测到反射光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利用接近传感器104F检测其佩戴状态。
环境光传感器104G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亮度,以降低功耗。
触摸传感器104H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04H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5,由触摸传感器104H与显示屏105组成触摸屏。
显示屏105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显示屏105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等。当显示屏1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105能够采集在显示屏1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并将该触摸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101。
音频模块106,扬声器107,麦克风108提供用户与可穿戴设备100之间的音频功能等,例如收听音乐或通话;又例如当可穿戴设备100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通知消息时,处理器101控制音频模块106输出预设的音频信号,扬声器107发出声音提醒用户。其中,音频模块106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扬声器107,由扬声器107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或者由麦克风108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音频模块106,再由音频模块106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音频数据。
相机模块111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相机模块111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像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信号处理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格式(RGB、YUV)的图像信号。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
马达110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以产生振动效果。马达110可以用于来电、消息的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按键109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09可以是机械按键(物理按钮)或者触摸式按键。指示器112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100的状态,例如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应用的通知消息后,提供振动反馈。
电池113用于为可穿戴设备100的各个部件提供电力。电源管理模块114用于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以及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是否漏电,阻抗、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等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14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为电池充电。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可由前述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细节在装置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装置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6至图9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充电底座,以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发射线圈、温度监测模块和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其中,
发射线圈,被配置为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电磁感应在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接收线圈中产生电流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
温度监测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
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所述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还被配置为:
当温度传感模块获取到可穿戴设备当前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门限值的预设比例对应的温度值,且低于第一温度门限值时,调整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为可穿戴电池的最高温度门限值;
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一温度门限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还被配置为:
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和/或,
通过调整外部电源的电流对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有线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流传感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是,则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射线圈中止工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传感模块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发射线圈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所述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监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位置调整模块,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天线相互状态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
天线相互状态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
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的转换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并控制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
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接收发射线圈的电磁波;
转换模块,被配置为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
第二自适应调整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模块,被配置为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温度监测模块。
1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传感模块的温度值;
在发射线圈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中,基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反馈的温度值,对外部电源的工作参数和/或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是,则发送停止发射指令至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所述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发射线圈中止工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射线圈中止工作后,若检测所述有线充电模块不存在电流,则发送继续发射指令至所述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是否存在电流;
若否,则发送发射指令至所述发射线圈控制模块,以使得所述发射线圈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射线圈开始工作。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可穿戴设备与充电底座的位置匹配度;
当检测到位置匹配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对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位置匹配度处于预设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角度、第一距离进行计算;
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预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一角度进行调整;和/或,
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对所述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17.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设备接收充电底座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
将接收的所述电磁波转换成稳定电压的直流电能;
根据发射线圈的工作参数对接收线圈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至充电底座的第一自适应调整模块。
19.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6或17-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所述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6或17-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48250.4A 2022-02-17 2022-02-17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14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8250.4A CN114614523A (zh) 2022-02-17 2022-02-17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8250.4A CN114614523A (zh) 2022-02-17 2022-02-17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4523A true CN114614523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59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8250.4A Pending CN114614523A (zh) 2022-02-17 2022-02-17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45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869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wireless power using receiver device sensor inputs
US9660480B2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10938253B2 (en) Wireless power system with battery charge indicators
US10141785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EP30411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distress signal
KR20160035394A (ko) 센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513790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22836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距离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4104983A (zh) 一种检测用户在睡眠状态下自动关闭电视的方法及系统
KR20140089991A (ko) 전자장치에서 무선충전 패드에 관한 정보를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3395382B (zh) 一种设备间数据交互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170020144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KR20170050656A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919693A (zh) 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20150114845A (ko) 마스터 단말과 슬레이브 단말을 재연결하는 방법
KR20180038159A (ko) 무선 충전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0827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mbient energy power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monitoring
KR2017002440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US1139875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ensuring safety of living body in wireless charging scene
US111073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r mobility monitoring
CN113778282A (zh) 一种运动类型管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WO202112912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4614523A (zh) 充电方法、充电底座、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43162B (zh)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设备
KR20160045429A (ko) 반려동물을 위한 이동식 측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