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29128A1 -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29128A1
WO2021129128A1 PCT/CN2020/124775 CN2020124775W WO2021129128A1 WO 2021129128 A1 WO2021129128 A1 WO 2021129128A1 CN 2020124775 W CN2020124775 W CN 2020124775W WO 2021129128 A1 WO2021129128 A1 WO 202112912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wireless charging
signal
wireless
pre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247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谭细金
苏丹
孙士友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12912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2912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和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具体方案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具备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的功能和反向无线充电功能;该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是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功能;其中,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如果该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2月26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911369466.8、发明名称为“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和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池是移动终端上必不可少的器件,是一种可以为移动终端提供电力储能的工具。其中,移动终端的电池可以通过充电储存电力,然后通过放电为移动终端供电。
目前,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为电池充电。其中,移动终端(如手机)不仅可以使用无线充电底座进行无线充电;还可以为另一个移动终端(如手机或智能手表)无线充电。
在移动终端为另一个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场景下,需要用户手动启动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该移动终端才可以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例如,以手机1为手机2无线充电为例,手机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启动无线充电功能后,才可以为手机2无线充电。
综上所述,目前的无线充电方案,无法实现一个移动终端为另一个移动终端的自动无线充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该第一移动终端不仅具备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的功能,还具备反向无线充电功能。该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功能。
上述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如短距离无线信号);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判断该无线信号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该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开启上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示例性的,上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包括: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或者,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无线信号的时间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从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位置关系来看,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第一移动终端才可能会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才可能满足预设条件。一般而言,当用户想要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时,才会长时间的将第二移动终端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周围(如第 一移动终端上),使得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由此可见,如果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则表示用户存在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开启上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是蓝牙寻呼信号。上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扫描蓝牙寻呼信号;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后,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在这种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其中,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用于表征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远,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越小;距离越近,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越大。因此,如果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表示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用户可能存在想要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开启上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是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上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并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
在这种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由上述一种设计方式中的描述可知:如果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表示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用户可能存在想要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开启上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多次发送无线信号(如广播蓝牙寻呼信号)。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多个蓝牙信号。如果第一移动终端在一段时间(如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用户想要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可能性较高。
基于此,上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如此,可以降低第一移动终端对是否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误判,可以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为了避免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第一移动终端对是否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误判,上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N个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 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其中,N为预先设定的正整数。
其中,导致第一移动终端对是否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误判的原因可以为: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使得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如2s)内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1或2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然后,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第一移动终端无法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
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当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N个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时,第一移动终端才可以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这样,可以降低第一移动终端对是否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误判,可以提升无线充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无线信号是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上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并检测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其中,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在从发送NFC探测信号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反馈信号。
可以理解,如果第一移动终端在从发送NFC探测信号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示第二移动终端距离第一移动终端较近,用户存在使用第一移动终端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开启上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周期性发送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探测信号,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在亮屏场景下,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第一移动终端在灭屏场景下,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其中,第一预设周期小于第二预设周期。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NFC天线与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在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发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第二移动终端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
可以理解,在NFC天线与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的情况下,如果第二移动终端没有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第一移动终端则无法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第一移动终端发出上述提示信息,可以提示用户将第二移动终端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这样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可以包括:如果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没有金属物体放置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上,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可以理解,在第一移动终端周围有金属异物的情况下,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则使上述金属异物产生热量。如果该金属异物所产生的热量 较多,则可能会引发该金属异物周围的易燃物品燃烧,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该设计方式的方法,可以排除上述安全隐患。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发射因特网包探测器ping消息;如果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消息,第一移动终端进入标识和配置阶段,以等待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配置消息;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所需的最大功率;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配置消息,根据配置消息配置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移动终端进入标识和配置阶段之后,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identify,ID)消息。该ID消息中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生产厂商标识(vendor ID,VID)和产品序列号;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标识ID消息判断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如果第二移动终端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通过该设计方式的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选择性的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这样,可以减少第一移动终端的电流损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是上述第一移动终端。该第一移动终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其中,上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为第一移动终端充电。上述无线充电线圈还用于向其他移动终端发射无线充电信号实现第一移动终端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移动终端(即第一移动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移动终端,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接口电路和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接口电路用于从移动终端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接收到的信号。该信号可以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上述移动终端可以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该移动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 第三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的终端界面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的终端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终端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ing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一个移动终端为另一个移动终端无线充电过程中。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充电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110和第二移动终端120。其中,第一移动终端110可以自动为第二移动终端120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11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移动终端120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第一移动终端1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第二移动终端120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第二移动终端120无线充电。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11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为第二移动终端120无线充电的功能称为“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当然,上述第一移动终端110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例如,该其他设备可以为第一移动终端11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该其他设备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如第三移动终端)。
上述第一移动终端11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有线充电是指:第一移动终端100的充电接口可以连接有线充电器(也称为电源适配器),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例如,上述充电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110为第二移动终端120 无线充电的过程中。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终端1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等可以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一移动终端110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移动终端120可以是手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平板电脑、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的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二移动终端120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结合附图,以图1所示的第一移动终端110是手机210,图1所示的第二移动终端120是智能手表220为例,对第一移动终端110为第二移动终端120无线充电的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B,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的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2B所示,手机210包括:处理器211、电池212、充电控制模块213、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无线充电线圈215和充电接口216。如图2B所示,智能手表220包括:处理器221、电池222、充电控制模块223、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无线充电线圈225和充电接口226。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21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发射端,智能手表22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端,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因此,如图2B所示,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215可以称为发射(Tx)线圈,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可以称为接收(Rx)线圈。
一般而言,手机210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是默认关闭的。手机210可以接收用户对图2A中的(a)所示的设置界面中“电池”选项201的点击操作,响应于该点击操作,手机210可以显示图2A中的(b)所示的电池界面202。电池界面202包括“无线反向充电”开关203。响应于用户对“无线反向充电”开关203的开启操作,手机210可以启动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手机210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开启后,手机210的处理器221可以控制充电控制模块213接收电池212的输入,向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输入该直流电信号。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可以将该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变电信号,然后向无线充电线圈215输入该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线圈215响应于该交变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
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与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215耦合。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功能开启后,智能手表220的处理器221可以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开始工作。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感应无线充电线圈(即Tx 线圈)215发出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交变电信号,并向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输入该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可以将该交变电信号整流成直流电信号,并向充电控制模块223输入该直流电信号。充电控制模块223可以根据该直流电信号为电池222充电。
其中,上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可以包括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可以包括电容组合。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无线充电线圈215形成LC谐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215的发射效率。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无线充电线圈225形成LC谐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225的接收效率。
当然,上述手机210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215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即手机210支持正向无线充电。手机210的正向无线充电原理,可以参考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过程中,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原理。手机21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例如,如图2B所示,手机210的处理器211连接充电接口216,用于检测充电接口216上是否有充电输入(即有线充电输入)。可以理解,当连接了电源的电源适配器217(即有线充电器)连接充电接口216时,处理器211可以检测到充电接口216上有充电输入。此时,处理器211可以与充电控制模块213通信,对充电控制模块213进行参数配置,使得充电控制模块213按照该参数配置为电池212充电。具体的,充电控制模块213连接充电接口216,用于接收由电源适配器217通过充电接口216的充电输入,为电池212充电。例如,该充电接口216可以是USB接口。
智能手表22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例如,如图2B所示,智能手表220的处理器221连接充电接口226。充电接口226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227为智能手表220有线充电。其中,当连接了电源的电源适配器227连接充电接口226时,智能手表220中各个器件交互为电池222充电的原理,可以参考手机210的有线充电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B仅示出一种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的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图2B所示的结构。例如,图2B所示的充电控制模块21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充电管理模块中实现。并且,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的充电电路结构可以不同。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如第一移动终端110或第二移动终端1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池341,无线充电线圈3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传感器模块380,按键390,马达391,指示器392,摄像头393,显示屏3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3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3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示例性的,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可以是图2B所示的手机210。当移动终端300是手机210时,图3所示的处理器310是手机210的处理器211,电池341是手机210的电池212,充电管理模块340包括手机210的充电控制模块21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无线充电线圈342是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215,USB接口330是手机210的充电接口216。
示例性的,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可以是图2B所示的智能手表220。当移动终端300是智能手表220时,图3所示的处理器310是智能手表220的处理器221,电池341是智能手表220的电池222,充电管理模块340包括智能手表220的充电控制模块22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无线充电线圈342是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USB接口330是智能手表220的充电接口226。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即图2B所示的处理器211或处理器221)可以是应用处理器AP。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移动终端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3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USB接口3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3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如图2B所示的电压适配器217)为移动终端300充电,也可以用于移动终端3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3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3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如移动终端30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其他可以为移动终端300无线充电的设备),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如图2B所示的电压适配器217或电压适配器227)。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支持有线充电。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USB接口3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支持正向无线充电。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移动终端300的无线充电线圈342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与无线充电线圈342通过匹配电路443连接。无线充电线圈342可以与上述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感应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线圈发出的交变电磁场,产生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线圈342产生的交变电信号经过匹配电路443传输至充电管理模块340,以便为电池341无线充电。
其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为电池341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移动终端300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接收电池341的输入,为处理器310,内部存储器3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394,摄像头393,和无线通信模块360等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341的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还可以接收电池341的输入,将电池341输入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该交流电信号经过匹配电路443传输至无线充电线圈342。无线充电线圈342接收到该交流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其他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线圈感应该交变电磁场,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即移动终端300还可以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其中,移动终端300进行有线充电、正向无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例中对手机210的有线充电、正向无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原理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移动终端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终端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6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350 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360耦合,使得移动终端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300通过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3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3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移动终端3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3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393反馈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393中。摄像头3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3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移动终端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移动终端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移动终端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3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3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或将音频模块3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扬声器3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3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3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移动终端3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370D可以是USB接口3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按键3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3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移动终端3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移动终端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3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3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3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3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395,或从SIM卡接口395拔出,实现和移动终端300的接触和分离。移动终端3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在一些实施例中, 移动终端3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移动终端300中,不能和移动终端30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移动终端110为第二移动终端12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第一移动终端110为手机210,第二移动终端120为智能手表220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
在该方法中,手机210可以检测来自智能手表220的无线信号(如蓝牙信号或手机210发射的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如果来自智能手表220的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手机210则可以自动开启手机210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其中,手机210可以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示例性的,上述无线信号的蓝牙信号;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为:该蓝牙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或者,上述无线信号可以为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以为:手机210从发射NFC探测信号开始,在预设时长(如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反馈信号。
可以理解,从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的位置关系来看,当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手机210才可能会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才可能满足预设条件。
一般而言,当用户想要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时,才会长时间的将智能手表220放置在手机210上,使得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因此,如果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均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表示用户存在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需求。此时,手机210可以自动启动无线供电功能,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示例性的,在第一种应用场景中,以上述无线信号是蓝牙寻呼信号,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未建立蓝牙连接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在该第一种应用场景中,上述无线信号(即蓝牙寻呼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具体的,如图4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步骤401-步骤404。
步骤401、智能手表220广播蓝牙寻呼信号。
其中,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功能开启后,智能手表220可以以调频的方式广播蓝牙寻呼信号(即page)。该蓝牙寻呼信号中包括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地址。例如,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上述蓝牙寻呼信号中还可以包括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名称。
步骤402、手机210扫描其他设备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检测蓝牙寻呼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其中,手机210可以周期性扫描(scan)其他设备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即page)。手机210可以以调频的方式扫描其他设备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当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同步到同一个跳频图案(hopping pattern)时,手机210便扫描到(即接收到) 智能手表220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
手机210接收到每个蓝牙寻呼信号后,可以根据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计算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其中,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用于表征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从发射端(如智能手表220)发送蓝牙寻呼信号,到接收端(如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会发生衰减。例如,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的远近,会影响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程度。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越大,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越大;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越小,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越小。
其中,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RSSI为:10×logP。P表示手机210接收到的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RSSI的单位是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dBm)。
假设智能手表220发射上述蓝牙寻呼信号的发射功率为1毫瓦(mw)。那么,在理想状态下,即蓝牙寻呼信号不发生衰减的情况下,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号功率也是1mw。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为零。但是,实际应用中不会存在上述理想状态;因此,RSSI的值基本都为负数。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越近,接收端接收到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越大,越接近于零。
例如,如图5中的(a)所示,手机210(即接收端)可以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即发射端)的蓝牙寻呼信号。接收端(如手机210)可以采用以下公式(1),根据接收自发射端(如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计算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的距离d。
Figure PCTCN2020124775-appb-000001
其中,n为环境衰减因子。|RSSI|表示接收端接收来自发射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绝对值;K为发射端与接收端距离1米时,接收端接收自发射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绝对值。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210接收到智能手表220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后,可以向智能手表220发送蓝牙响应信号,以与智能手表220建立异步面向连接(a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 link,ACL)链路。然后,手机210可以通过ACL链路与智能手表220交互控制命令,以配置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之间的数据信道(Channel)。最后,手机210可以通过数据信道与智能手表220传输蓝牙数据(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或者文本数据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手机210接收到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可以表征手机210与该蓝牙寻呼信号的发射端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用户想要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时,才会长时间的将智能手表220放置在手机210上。从而使得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的距离较近,方便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因此,如果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较大(如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表示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的距离较近,用户可能存在想要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需求。
步骤403、手机210判断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 设强度阈值。
具体的,如果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4;如果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2。
进一步的,智能手表220可以多次广播蓝牙寻呼信号。因此,手机210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接收到智能手表220广播的多个蓝牙寻呼信号。如果手机210在一段时间(如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用户想要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可能性较高。例如,如图4B所示,在上述步骤4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403a。即上述步骤403可以替换为步骤403a。
步骤403a、手机210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具体的,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4;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任一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2。
例如,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2秒(s),3s或者5s等任一时间长度。其中,手机210可以判断接收到的每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以判断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210判断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为例,介绍步骤403a的具体实现过程。手机210的蓝牙功能开启后,可以扫描其他设备广播的蓝牙寻呼信号;然后,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a-步骤e,以实现步骤403a的功能。例如,上述步骤403a可以包括图6所示的步骤a-步骤e。
步骤a:如果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则判断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如果步骤a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b;如果步骤a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a。
步骤b:手机210针对智能手表220启动计时器,使计时器开始计时。
其中,该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为00:00:00。步骤b之后,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c。
步骤c:如果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则判断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如果步骤c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d;如果步骤c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e。
步骤d:手机210判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的,如果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继续执行步骤c;如果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404。可选的,如果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手机210还可以执行步骤e。
步骤e:手机210将计时器清零。
其中,在步骤e之后,手机210可能会再次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针对这种情况,手机210可以继续步骤a-步骤e。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会存在如下情况:智能手表220与手机210之间的距离较近,使得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如2s)内接收到智能手表220的1或2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然后,智能手表220与手机210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手机210无法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如此,采用上述步骤a-步骤e的方案,则会导致手机210对是否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误判。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N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手机210则执行步骤404。其中,N为预先设定的正整数。N可以为在以下情况下经过多次统计得到的、接收端接收自发射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数量。例如,N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如N=3,N=5或者N=6等。上述情况具体为: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端与发射端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上述步骤403a可以包括图7A所示的步骤A-步骤H。
步骤A:如果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则判断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如果步骤A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B;如果步骤A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A。
步骤B:手机210针对智能手表220启动计时器,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并启动计数器,计数器的初始计数值为0或1。
其中,该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为00:00:00。步骤B之后,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C。
步骤C:如果手机210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则判断该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如果步骤C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D和步骤E;如果步骤C中接收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G和步骤H。
步骤D: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
步骤E:手机210判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具体的,如果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继续执行步骤C;如果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F。
步骤F:手机210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N。
步骤F之后,如果计数器的计数值等于N,手机210则可以执行步骤404;如果计数器的计数值不等于N(如小于N),手机210则可以执行步骤C。可选的,如果计数器的计数值等于N,手机210还可以执行步骤G和步骤H。
步骤G:手机210将计时器清零。
步骤H:手机将计数器清零。
其中,在步骤G和步骤H之后,手机210可能会再次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针对这种情况,手机210可以继续步骤A-步骤H。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5中的(b)所示,手机210可能会通过直线传输接收到来自智能手机220的蓝牙寻呼信号,也可能会接收到来自智能手机220经过障碍物反射传输的蓝牙寻呼信号。其中,相比于通过直线传输的蓝牙寻呼信号,通过反射传输的蓝牙寻呼信号的衰减程度更大。也就是说,影响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参数不仅包括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的距离,还包括蓝牙寻呼信号的传输方式(如直线传输或者反射传输)。并且,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还会受到传输该蓝牙寻呼信号的信道的影响。综上所述,影响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参数包括:接收端与发射端之间的距离、蓝牙寻呼信号的传输方式,以及信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对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影响,手机210可以检测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多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并采用该多个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的平均值,然后再对比该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或者,手机210可以在固定信道,检测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这样,可以提升手机210检测得到RSSI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03a之后,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手机210可以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请求用户确认是否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例如,如图7B所示,智能手表220靠近手机210,智能手表220与手机210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手机210可以显示图7B所示的第一提示信息701,如“请确认是否使用本机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该第一提示信息701还包括“是”按钮和“否”按钮。
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404。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403a-步骤404。其中,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例如,第一操作是用户对图7B所示的“是”按钮的单击操作。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手机210不需要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例如,第二操作是用户对图7B所示的“否”按钮的单击操作。例如,上述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1小时、2小时、3小时、6小时或者24小时等任一时长。
可选的,为了提醒用户及时输入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为预设铃音或者振动提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从发出上述第一提示信息开始,手机210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403a-步骤404。
步骤404、手机210启动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可以启动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目前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可以遵循Qi协议、(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协议或者(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协议等任一协议。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可以遵循上述Qi协议。
示例性的,手机210启动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即步骤404),具体可以包括步骤801-步骤808。例如,如图8所示,步骤404可以包括步骤801-步骤808。
步骤801:手机210判断是否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
其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手机210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14可以包括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可以包括电容组合。如果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时,手机210可以检测到匹配电路中电容两端电压发生变化。其中,上述金属物体可能是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也可能是其他的金属异物。例如,该金属异物可以为硬币。
具体的,如果手机210确定有金属物品放置在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802。如果手机210确定没有金属物品放置在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则继续执行步骤801。
步骤802、手机21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发射因特网包探测器(Packet Internet Groper,ping)消息。
其中,上述金属物体可能是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也可能是其他的金属异物。上述ping消息用于进行异物检测。如果上述金属物体是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智能手表220则可以向手机210回复该ping消息的响应消息,如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消息。如果上述金属物体是金属异物,则手机210不会收到上述ping消息的响应消息。
可以理解,在手机210周围有金属异物的情况下,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则使上述金属异物产生热量。如果该金属异物所产生的热量较多,则可能会引发该金属异物周围的易燃物品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排除安全隐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210在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之前,可以进行异物检测。
步骤803、智能手表22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ping消息。
步骤804、智能手表22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手机210回复Signal Strength消息。
其中,Signal Strength消息可以指示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耦合程度,即智能手表22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其中,Signal Strength消息可以称为信号强度消息。
步骤805、手机210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Signal Strength消息,则进入标识和配置(ID&Configuration)阶段,等待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20的ID消息和配置(Configuration)消息。
其中,上述ID消息中可以包括智能手表220的VID和产品序列号。Configuration消息用于指示智能手表220进行无线充电所需要的最大功率。手机2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20的Signal Strength消息。智能手表2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手机210发送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
步骤806、手机21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20的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根据Configuration消息调整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20的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该ID消息用于指示智能手表220的产品型号和MAC地址等身份信息。手机210可以根据智能手表220的ID消息识别出智能手表220的产品型号和 MAC地址等身份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手机210为他人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而消耗手机210的电量;手机210可以通过ID消息识别智能手表220的身份信息,如果智能手表220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则可以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如果智能手表220不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则手机210不会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其中,手机210可以对比智能手表220的身份信息与预配置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判断智能手表220是否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产品型号和MAC地址等身份信息。需要说明的是,ID消息是可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手机210便可以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步骤807、智能手表220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向手机210发送充电状态(Charge Status)消息。该Charge Status消息用于指示智能手表220的当前电量和进行无线充电所需要的最大功率。
步骤808、手机210根据Charge Status消息调整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例如,Charge Status消息可以指示智能手表220的电量已达到预设电量阈值(如100%或95%等),手机210则可以停止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210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801-步骤808所述的方法。手机210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其他方法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手机210则可以自动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这样,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手机210可以与智能手表220交互,以完成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称为无线充电的二次确认;将上述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判断称为无线充电的一次判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一次判断和二次确认的双重判定,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在第二种应用场景中,以上述无线信号是蓝牙信号,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已建立蓝牙连接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其中,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建立蓝牙连接后,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便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通信。通过该蓝牙连接,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可以传输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或者文本数据等业务数据。并且,即使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之间没有业务数据传输,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也会传输蓝牙控制信息,如用于检测蓝牙连接的质量参数的蓝牙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上述业务数据和蓝牙控制信息统称为蓝牙信号。
如图9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步骤901-步骤904。
步骤901、智能手表220向手机210发送蓝牙信号。
步骤902、手机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检测蓝牙信号的RSSI。
其中,蓝牙信号的RSSI用于表征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理解,从发射端(如智能手表220)发送蓝牙寻呼信号,到接收端(如手机210)接收到该蓝牙信号,该蓝牙信号的信号功率会发生衰减。例如,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的远近,会影响蓝牙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程度。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越大,蓝牙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越大;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越小,蓝牙信号的信号功率的衰减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对蓝牙信号的影响,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对蓝牙寻呼信号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第一种应用场景可知:如果手机210在一段时间(如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来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用户想要使用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可能性较高。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903。
步骤903、手机210判断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是否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具体的,如果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904;如果手机210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902。可选的,如图9B所示,在上述步骤S9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903a,即上述步骤903可以替换为步骤903a。
步骤903a、手机210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是否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具体的,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904;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任一个蓝牙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则执行步骤902。
例如,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2秒(s),3s或者5s等任一时间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步骤903a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3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903a之后,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手机210可以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操作,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904。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903a-步骤90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可选的,为了提醒用户及时输入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为预设铃音或者振动提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从发出上述第一提示信息开始,手机210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903a-步骤904。
步骤904、手机210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可以自动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步骤904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4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如果手机21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智能手表220的蓝牙信号的RSSI均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手机210则可以自动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这样,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手机210可以与智能手表220交互,以完成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称为无线充电的二次确认;将上述蓝牙信号的RSSI判断称为无线充电的一次判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一次判断和二次确认的双重判定,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在第三种应用场景中,以上述无线信号是NFC探测信号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01-步骤1003。
步骤1001、手机210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
示例性的,手机210在亮屏场景下,可以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发送NFC探测信号。例如,亮屏场景可以为手机210显示锁屏界面的场景,手机210显示主界面(即桌面)的场景,或者手机210显示任一应用界面的场景等任一场景。手机210在灭屏场景(即手机210黑屏)下,可以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发送NFC探测信号。
例如,上述第一预设周期可以为500毫秒(ms)、400ms、600ms或者450ms等任一时间长度。第二预设周期可以为2秒(s),3s、1s或者1.5s等任一时间长度。
步骤1002、手机210检测上述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210为有源NFC设备,智能手表220为有源NFC设备或者无源NFC设备。其中,有源NFC设备可以激活自身发送信号或者数据给其他NFC设备。无源NFC设备不能激活自身主动发送信号或者数据给其他NFC设备;但是,可以响应有源NFC设备发射的信号产生反馈。
例如,以手机210是有源NFC设备,智能手表220是无源NFC设备为例。可以理解,在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足够接近,如手机210与智能手表22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如10厘米(cm))的情况下,当手机210发出上述NFC探测信号,被动接受NFC探测信号的智能手表220可以感应该NFC探测信号。在手机210的射频电磁场中,手机210和智能手表220都可以感受到对应的反馈。上述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为手机210检测到信号电平变化。
其中,手机210发送NFC探测信号后,便可以检测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如果从发送该NFC探测信号开始,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则执行步骤1003。如果从发送该NFC探测信号开始,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则重新执行步骤1001-步骤1002。
示例性的,在亮屏场景下,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或者小于上述第一预设周期。在灭屏场景下,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预设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02之后,如果从发送该NFC探测信号开始,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手机210可以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提示信息的第一操作,手机210可以执行步骤1003。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1001-步骤100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可选的,为了提醒用户及时输入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为预设铃音或者振动提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从发出上述第一提示信息开始,手机210在第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上述第一操作或第二操作,手机21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可以不再执行步骤1001-步骤1003。
步骤1003、手机210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可以开启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03可以参考上述步骤404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手机210可以周期性发射NFC探测信号;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手机210则可以自动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这样,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其中,手机210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手机210可以与智能手表220交互,以完成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异物检测、线圈位置确认和充电参数协商称为无线充电的二次确认;将是否接收到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称为无线充电的一次判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上述一次判断和二次确认的双重判定,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自动无线充电。
在第三种场景的第一种情况下,手机210的NFC天线与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同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002之后,如果从手机210发送NFC探测信号开始,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则可以直接执行步骤1003,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在第三种场景的第二种情况下,手机210的NFC天线与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不在同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002之后,如果从手机210发送NFC探测信号开始,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该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手机210可以发出图11所示的提示信息1101(如第三提示信息)。该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智能手表220放置在手机210的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这样,手机210便可以执行步骤1003,依据无线充电协议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示出第三提示信息的一种实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210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的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图11所示的方式。手机210发出第三提示信息的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手机210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手机210执行步骤404、步骤904和步骤1003时,会周期性发送ping消息,即数字(Digi tal)ping消息。
例如,如图12所示,为通过实验测得的手机210发送的ping消息的波形图。由图12可知:ping消息为周期性脉冲信号。手机210每10s发送一次ping消息,即ping消息的发射周期T为10s。ping消息的信号幅值I(如平均电流)约为30毫安(mA)。每次发送5个ping消息。这5个ping消息耗时90ms,这5个ping消息的周期为1.5赫兹(Hz)。
其中,手机210按照图12所示的参数发射ping消息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换算为手机210的电池的电量消耗,具体为:全天(24小时)累计耗费电量312mA。并且,通过实验测得: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从手机210通过无线信号确定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到手机210执行步骤806为智能手表220无线充电耗时1s。
由上述实验参数可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无线充电检测的功耗较低,可以降低进行无线充电检测的功耗。并且,进行无线充电检测的耗时较短,可以提高移动终端之间自动无线充电的效率。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移动终端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21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移动终端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3所示,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302。处理器1301和接口电路13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3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移动终端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3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3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3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3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301执行时,可使得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300)上运行时,使得该移动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 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备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的功能和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其他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是短距离无线信号;
    如果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是蓝牙寻呼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扫描所述蓝牙寻呼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并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N个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其中,N为预先设定的正整数。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是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周期性发送所述NFC探测信号,并检测所述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从发送所述NFC探测信号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周期性发送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探测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亮屏场景下,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灭屏场景下,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周期。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NFC天线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
    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没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发射因特网包探测器ping消息;
    如果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消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进入标识和配置阶段,以等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所需的最大功率;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所述配置消息,根据所述配置消息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进入标识和配置阶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ID消息;所述ID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生产厂商标识VID和产品序列号;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标识ID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
    其中,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是所述预配置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12.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是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用于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还用于向其他移动终端发射无线充电信号实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是短距离无线信号;
    如果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是蓝牙寻呼信号;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扫描所述蓝牙寻呼信号;
    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寻呼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模块;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是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所述蓝牙连接后,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并检测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信号的RSSI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N个无线信号的RSSI均大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其中,N为预先设定的正整数。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天线,所述无线信号是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周期性发送所述NFC探测信号,并检测所述NFC探测信号的反馈信号;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满足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在从发送所述NFC探测信号开始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在亮屏场景下,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
    在灭屏场景下,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周期性发送NFC探测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周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周期。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NFC天线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不同位置;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发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在位置处。
  20. 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确定没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自动开启所述反向无线充电功能,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21. 根据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发射因特网包探测器ping消息;
    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消息,则进入标识和配置阶段,以等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所需的最大功率;
    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所述配置消息,根据所述配置消息配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标识和配置阶段,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ID消息;所述ID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生产厂商标识VID和产品序列号;
    根据所述标识ID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
    如果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是所述预配置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无线充电。
  23. 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无线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移动终端;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0/124775 2019-12-26 2020-10-29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112912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9466.8 2019-12-26
CN201911369466.8A CN113054691A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9128A1 true WO2021129128A1 (zh) 2021-07-01

Family

ID=7650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24775 WO2021129128A1 (zh) 2019-12-26 2020-10-29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4691A (zh)
WO (1) WO2021129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7349A (zh) * 2021-02-26 2022-08-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9682B2 (en) * 2003-11-05 2006-09-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CN1956288A (zh) * 2005-10-24 2007-05-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过感应方法无线地共享功率的设备的方法
CN104167829A (zh) * 2014-08-22 2014-11-26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673710U (zh) * 2017-02-28 2017-11-24 深圳市特斯拉无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CN107425565A (zh) * 2017-06-29 2017-12-01 温州市鹿城区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 移动终端间无线充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03296A (ko) * 2010-03-12 2011-09-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98848B (zh) * 2014-04-28 2019-12-20 索尼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106229573A (zh) * 2016-08-31 2016-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786898B (zh) * 2016-12-26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209805437U (zh) * 2019-02-23 2019-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742824A (zh) * 2019-02-23 2019-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系统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9682B2 (en) * 2003-11-05 2006-09-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CN1956288A (zh) * 2005-10-24 2007-05-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过感应方法无线地共享功率的设备的方法
CN104167829A (zh) * 2014-08-22 2014-11-26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673710U (zh) * 2017-02-28 2017-11-24 深圳市特斯拉无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CN107425565A (zh) * 2017-06-29 2017-12-01 温州市鹿城区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 移动终端间无线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691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397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1013156A1 (zh) 蓝牙切换方法及蓝牙设备
WO2021036835A1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EP4199432A1 (en) Household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08614A1 (zh) 一种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EP3157173B1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451946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device
WO2021082829A1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395685B (zh) 蓝牙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660650B (zh) 设备回连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90578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networking of smart home device
CN114499587B (zh) 音频同步的通信方法、系统、无线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69011A (zh)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39693A (zh) 一种多设备蓝牙配对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0545499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WO2021129128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518331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043250A1 (zh) 一种蓝牙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37025A1 (zh) 无线通信电路、蓝牙通信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EP425870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device position
CN110544965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CN112469014A (zh) 配置蓝牙连接参数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27687A (zh) 通信方法、移动设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39698A (zh) 设备间触碰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053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9053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