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089A -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 Google Patents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6089A
TW201546089A TW104106839A TW104106839A TW201546089A TW 201546089 A TW201546089 A TW 201546089A TW 104106839 A TW104106839 A TW 104106839A TW 104106839 A TW104106839 A TW 104106839A TW 201546089 A TW201546089 A TW 2015460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viii
days
group
protein
fviii prote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ames Apgar
Debra D Pittman
Mark Stahl
Laura Lin
Justin Cohen
Original Assignee
Pfiz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izer filed Critical Pfizer
Publication of TW201546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60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45Blood coagulation or fibrinolysis factors
    • C07K14/755Factors VIII, e.g. factor VIII C (AHF), factor VIII Ag (VW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36Blood coagulation or fibrinolysis factors
    • A61K38/37Factors VII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6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saccharid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4Antihaemorrhagics; Procoagulants; Haemostatic agents; Antifibrinolyt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係提供可接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FVIII的突變蛋白以提高突變蛋白之循環半衰期,以及,此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

Description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相關申請案的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14年3月5日申請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948,186號之權益,其揭示內容係以引用方式整體併入本文。
序列表之參考
以電腦可讀形式(CRF)經由EFS-Web一併提交之檔案名為PC72098A_SEQLIST_ST25.txt的序列表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序列表之電子複本係在2015年3月1日建立,檔案大小為69,421位元組。
A型血友病(Hemophilia A)(HA)是一種遺傳性出血疾患,是由編碼凝血因子VIII(FVIII)之基因中的突變所致。由於該基因是攜於X染色體上,因此該疾患幾乎僅發生於男性,發生率為約5000個出生的男性中有1人。不予治療,則HA會導致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而造成死亡。即使罹患的個體從出 血事件存活下來,關節內出血會導致失能性關節損害,且自發性腦內出血會導致失能性神經損傷。
在FVIII替補療法出現以前,該疾患為高致命性,大多數罹患的男孩在20歲之前因自發性出血或外傷所致出血而死亡。在探索出含有FVIII及其他凝血因子之血漿冷凍沉澱品(plasma cryoprecipitate)、及研發出血漿衍生之FVIII製品後,HA患者的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及生活品質便有了極大的改善。雖然出血事件的次數及嚴重性因此等產品之治療而降低,有HIV及肝炎病毒之血漿供應品的病毒污染終會導致這些重大疾病。最後還是FVIII基因的探索與研發藉重組製造的FVIII製品能實質上排除FVIII替補療法之病毒污染風險。
僅管獲得重組FVIII之充足供應已近二十年,替補療法對許多HA患者而言仍為次佳選擇。由於FVIII的半衰期(約8-12小時)短,重度HA患者每隔一天便需要FVIII補充來維持足夠的FVIII濃度以預防性地避免自發性出血。雖然FVIII可以較少頻率投予來中止外傷造成的出血,此按需求療法(on demand therapy)對預防亦會造成死亡或嚴重失能的自發性關節內或腦內出血並不有效。不幸地,預防療法所需之頻繁的FVIII輸注伴隨有其自身的問題。第一,該療法相當昂貴。第二,其與例如膿毒性關節炎之副作用相關聯。第三,其常需設置中心靜 脈導管(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其會成為感染與血栓形成的來源。第四,患者順從性(compliance)有難度。以及,第五,頻繁輸注FVIII會導致產生對凝血因子的抗體抑制(antibody inhibitor)。
鑒於與提供最佳預防性FVIII替補療法相關的挑戰,本領域需要能延長輸注後之FVIII的半衰期之方法。藉由提高FVIII的半衰期,HA患者能以較現行者低的頻率投藥而能維持足夠的FVIII濃度以預防自發性出血。
先前用以提高FVIII的半衰期之策略僅能達到適度的提高(與野生型FVIII相比),但此改進並不足夠。因此,本領域極需新型FVIII,其具有足夠長的半衰期使患者能藉由以較現行者低的頻率投藥便能支持對自發性出血的預防。
如進一步於下文中描述的,申請人已發明具改進性質之新穎的FVIII變異體(variant)。在其他用途中,此等變異體可用於接附例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biocompatible polymer)之部分(moiety)以提高循環半衰期(circulatory half-life)(與未經修飾的FVIII相比)。因此,預期本揭示內容的FVIII變異體能適用於治療HA的改進方法。
因此,本揭示內容係提供經修飾的FVIII蛋 白,其包括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之下列胺基酸中之一或多者的位置的至少一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cysteine substitution mutation):59、239、333、336、379、481、484、486、488、489、490、492、493、495、496、497、499、500、501、507、555、562、568、571、582、1680、1778、1793、1794、1797、1798、1799、1800、1801、1806、1810、1811、1814、1816、1818、1891、2035、2068、2092、2093、2094、2095、2.118、2125、2183、2186、2191、2196、2204、2206、及2212。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經修飾的FVIII蛋白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非半胱胺酸之另外的取代突變,選自R336A、R562A、K1968A、及Y1680F之群組。
其他實施態樣係包括編碼本揭示內容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的核酸,其可被殖入表現載體然後用於使宿主細胞轉染(transfect)或轉形(transform)以達表現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目的。
藉由此等突變,本揭示內容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與未經修飾的FVIII相比,可具有改良之功能,諸如:較高的表現率(expression)、較大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降低了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較大的穩定性、降低了降解易受性(susceptibility to degradation)、較大的蛋白酶抗性(resistance to protease)、較大的抗氧化性、增進了被凝血酶或其他凝血因子活化的能力、增進了與其他凝血因子和 成分組合成tenase複合物(tenase complex)的能力、提高了與vWF的聯結或結合、提高了儲放壽命(shelf-life)、降低了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的結合、減少了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的交互作用、減少了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交互作用、減少了與細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循環半衰期(circulatory half-life)、以及改進了藥物動力學。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可具有可包含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部分(moiety),直接或經由連接子(linker)接附於例如取代之半胱胺酸、或他處。部分(moiety)以及連接子係可共價(covalently)接附至例如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 group),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係透過在該部分(moiety)中的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部分(moiety)的實例包括:小的有機分子、巨分子、抗體、抗體片段、抗原結合域(antigen binding domain)、抗體Fc區(Fc region)、免疫源(immunologic origin)之蛋白質、免疫功能之蛋白質、完整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的功能性片段、酶、核酸、DNA、RNA、有機金屬化合物、脂質、脂肪醯基鏈(fatty acyl chain)、磷脂質、醣脂質、蛋白質、胜肽,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單醣、雙醣、疏水性化合物、親水性化合物、有機酸、以及有機鹼。
根據一些實施態樣,該部分(moiety)係生物相 容性聚合物,諸如聚乙二醇(PEG)、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雙離子性刷狀聚合物(zwitterionic brush polymer)、以及聚磷酸膽鹼分枝聚合物(poly-phosphorylcholine branched polymer)。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可直接或經由連接子(linker)接附至例如FVIII中的取代之半胱胺酸或FVIII中的他處。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或連接子可共價(covalently)接附至FVIII,例如接附至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 group),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係經由聚合物或連接子中的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其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為親電劑(electrophile),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為親核劑(nucleophile))。
接附部分(moiety)(包括例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結果為,可提高經修飾的FVIII之循環半衰期(circulatory half-life),例如至少約2倍、5倍、10倍或甚至更高(與未經修飾的FVIII相比)。
其他實施態樣包括對患有FVIII活性缺陷的個體治療或預防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的方法,其係藉由投予有效劑量的包含本揭示內容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接附有部分(moiety)(包括例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組成物。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聚乙二醇(PEG)、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聚唾液 酸(polysialic acid)(PSA)、雙離子性刷狀聚合物(zwitterionic brush polymer)、及聚磷酸膽鹼分枝聚合物(poly-phosphorylcholine branched polymer),但其他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也可以是有效的。
提高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循環半衰期的結果為,能夠以大幅減少的投予頻率達成預防。因此,例如,對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之有效預防係可藉由不高於下列者之投予發生頻率而達成:每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2週及3週、或甚至更長的時間一次。
圖1係提供成熟之人類FVIII之單鏈形式的胺基酸序列,包含B結構域(domain)(SEQ ID NO:1)。成熟蛋白缺少於全長FVIII中存在的19胺基酸訊息序列(signal sequence),其係於分泌之前被移除。從圖2所示之B結構域缺失型FVIII消失的構成B結構域(domain)部份之胺基酸係劃上底線。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位置係以粗體及底線示之。除非另有指明,本文所述之FVIII胺基酸的號碼係基於其在SEQ ID NO:1中的位置。
圖2係提供成熟之部份的B結構域(domain)缺失型FVIII(BDD FVIII)之單鏈形式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其中,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係被引入 且進行測試如實施例中所述。成熟蛋白缺少了於分泌之前被移除的19胺基酸訊息序列(signal sequence)。如圖1所示,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位置係以粗體及底線示之。
圖3係提供圖2所示之BDD FVIII的雙鏈形式之重鏈(heavy chain)與輕鏈(light chain)。於某些表現該蛋白之單鏈形式的細胞中,細胞內修飾(intracellular processing)將該蛋白切成如圖3A所示之重鏈(SEQ ID NO:3)及如圖3B所示之輕鏈(SEQ ID NO:4)。該等鏈係非共價地(non-covalently)固持在一起。
圖4係提供測試凝血酶切斷所選之含有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FVIII突變蛋白以及未突變的BDD FVIII之實驗的結果。影像為銀染(silver stained)之變性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顯示對應於不同蛋白酶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產物之蛋白質色帶(protein band)。左側為蛋白質分子量標記(molecular weight marker)。BDD FVIII代表B結構域缺失之FVIII,為正對照組(positive control)。號碼(2093、2094、2186、及2206)係識別對照於成熟之人類FVIII的SEQ ID NO:1(亦見表1及圖1)的半胱胺酸取代位置。正號(+)表示於反應添加凝血酶。負號(-)表示未添加凝血酶。未添加凝血酶時,FVIII蛋白解析顯示形成未被切割的單鏈形式以及非共價(non-covalently)結合時構成蛋白之非活性異二聚體形式(inactive heterodimeric form)的重鏈和輕鏈。加入凝血酶培養後,單鏈以及重鏈 和輕鏈消失、被轉變成預期較低分子量切割產物(標為經切割輕鏈、A1、A2,以及對應於經切割A2之兩色帶)。亦存在對應於凝血酶之色帶。
圖5係提供比較未經修飾的BDD FVIII與含有位置2094之半胱胺酸取代的三種聚乙二醇化(PEGylated)FVIII突變蛋白的活體內促凝血效果(procoagulant effect)的數據。對A型血友病表現型小鼠投予BDD FVIII或突變蛋白中之一者。於5分鐘、24小時及48小時之後,截斷尾巴遠端並測定逾10分鐘之總失血量。與未經修飾的BDD FVIII相比,各突變蛋白之促凝血效果持續的較久。
A型血友病
A型血友病(HA)是遺傳疾患,特徵為功能性凝血因子VIII(FVIII)的缺陷。已定出許多造成正常FVIII製造過少、或者造成製出減少或無活性之變樣的蛋白的突變。例示突變之表列可參見網站http://www.uniprot.org/uniprot/P00451。一般民眾之HA的發生率約為5000分之1。由於其為X-關連之隱性疾患,HA大多影響男性。
疾病嚴重度是功能性FVIII存在多寡之函數。於重度HA中FVIII濃度係少於正常之1%。具重度HA之患者會遭遇自發性出血。於中度HA中FVIII濃度為約正 常之1-5%。具中度HA之患者會經歷輕微外傷後出血。最後,於輕度HA中FVIII濃度為約正常之5-25%。White et al.,Thromb Haemost 85:560(2001),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具輕度HA之患者會經歷比一般手術或遭受較大外傷後之正常出血更多的出血。取決於嚴重度,HA本身會表現過度之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自發性或受傷導致之腦內出血(其有致命性)、關節內出血(關節血腫(hemarthrosis))(其使人虛弱(debilitating))、以及軟組織血腫。
因子VIII(FVIII)
野生型FVIII前驅物(precursor)為2351個胺基酸長度的醣蛋白,含有19胺基酸長度的訊息胜肽(signal peptide)。成熟之未切割FVIII為2332個胺基酸長度之單鏈蛋白。成熟之人類FVIII(缺少該訊息胜肽)的胺基酸序列係於圖1列出(SEQ ID NO:1)。除非另有指明,此序列作為本文使用之所有胺基酸殘基號碼之參照。編碼人類FVIII的核酸序列係提供為SEQ ID NO:6,其中核苷酸172-7227編碼包含該訊息胜肽的全長FVIII。序列分析顯示FVIII含有三個所謂的A結構域、一個B結構域、及兩個所謂的C結構域。A結構域彼此間之同源性較低(約30%)且與凝血因子V(FV)和血漿銅藍蛋白(ceruloplasmin)中所發現的A結構域之同源性較低。C結構域與FV的C結構域有結構相關性,而B結構 域則未知曉與任何其他蛋白有同源性(homology)。FVIII另包含所謂的酸性區(acidic region),其為含有Asp和Glu殘基的短間隔區(spacer region),位於結構域A1、A2及B之後。成熟FVIII之結構域的結構可表示為A1-a1-A2-a2-B-a3-A3-C1-C2,其中A1、A2和A3為A結構域,B為B結構域,C1和C2為C結構域,以及a1、a2和a3為酸性區。
參見圖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FVIII的結構域係對應於下列胺基酸範圍:A1結構域(1-336);a1酸性區(337-372);A2結構域(373-710);a2酸性區(711-740);B結構域(741-1648);a3酸性區(1649-1689);A3結構域(1690-2019);C1結構域(2020-2172);C2結構域(2173-2332)。
於肝(於肝細胞或竇細胞(sinusoidal cell))、及可能於脾、肺和腎中表現後,成熟FVIII係轉往內質網(ER)中,其於該處經歷N-連結醣化作用(N-linked glycosylation),主要是於A1和B結構域。然後該蛋白移至高基氏體(Golgi apparatus),其於該處被進一步修飾。於高基氏體內發生的修飾中,N-連結寡醣(N-linked oligosaccharide)係轉成更複雜的碳水化合物結構。此外,FVIII經歷O-連結醣化作用(O-linked glycosylation)及於特定酪胺酸殘基之硫酸化(sulfation)(在酸性區中)。報告指出於某些部位之硫酸化會影響FVIII作為血栓之輔因子(cofactor)或者結合至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功能。Fay,P.J.,Blood Reviews 18:1-15(2004),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在從細胞分泌之前,成熟FVIII在高基氏體中歷經細胞內切割(intracellular cleavage)以形成循環非活性(circulating inactive)之雙鏈複合物,包含彼此非共價地結合之FVIII重鏈(約MW 200kD,由A1-a1-A2-a2-B組成)以及FVIII輕鏈(約MW 73kD,由a3-A3-C1-C2組成)。切割係發生於B和A3結構域之接合處,以及發生於B結構域內的不同部位。由於B結構域內之切割是不均勻的(heterogeneous),因此所得之包含A1和A2結構域之重鏈的大小,係依B結構域被切割而移除之多寡而異。有趣的是,B結構域並非為FVIII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所需。相對地,包含A3、C1和C2結構域之輕鏈的大小,則通常不變。雖然異二聚體(heterodimeric)之FVIII包含兩多肽鏈(重和輕),但各者中之胺基酸號碼係參照成熟單鏈FVIII蛋白序列SEQ ID NO:1中之胺基酸殘基的號碼。重鏈和輕鏈係透過金屬離子依賴性連接(metal ion-dependent linkage)而彼此非共價地結合。已發現銅離子的存在會實質增加鏈間結合(inter-chain binding),但其他離子例如Ca+2和Mn+2亦可能影響FVIII之活性。
於循環時,異二聚體之FVIII係非共價地緊緊結合於其他蛋白,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其至少以兩種方式影響FVIII。第一,vWF可避 免FVIII過早結合至活化的因子IX(FIXa)和脂質膜(於tenase複合物中),其中FVIII係作為FIXa輔因子。第二,vWF保護FVIII免於蛋白酶失活(proteolytic inactivation)因而提高其循環半衰期。Lenting et al,Blood.92(11):3983-96(1998);Lenting et al,J.Thromb.Haemost.5(7):1353-60(2007);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尤其,被vWF結合可保護FVIII免於被膜依賴性(membrane-dependent)蛋白酶活化蛋白C(APC)及活化之X(FXa)切割。FVIII中的兩胜肽區係涉及vWF結合,一者係位於整體輕鏈之胺基末端而一者係位於羧基末端(殘基2303-2332)。活化時發生於FVIII輕鏈之Arg 1689的切割,顯著減少vWF的結合,使得活化之FVIII(FVIIIa)能加入tenase複合物。
循環之FVIII係藉由在重鏈之Arg 372(於a1-A2接合處)和Arg 740(於a2-B接合處)以及接近輕鏈胺基端之Arg 1689處的凝血酶切割而活化以形成A1-a1(約50kDa)、A2-a2(約43kDa)和A3-C1-C2(約73kDa)之異三聚體(heterotrimer)(胺基酸號碼係參照成熟單鏈FVIII蛋白序列SEQ ID NO:1)。FXa亦使FVIII活化,於Arg 336、Arg 372和Arg 740處切割,但凝血酶很可能是生理相關活化劑。活化之後,FVIIIa與vWF分離,且可與活化之因子IX(FIXa)、鈣、及磷脂質併入tenase(Xase)複合物(其中FVIIIa係作為FIXa之輔因子),加強FIXa切割及活化FX的能力,形成FXa,其接著會產生 凝血酶。之後凝血酶切割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以形成纖維蛋白(fibrin)單體,其接著進行聚合。凝血酶亦活化因子XIII(形成FXIIIa),其與纖維蛋白(fibrin)聚合物交聯,使他們穩定並使他們不溶。
咸信FVIIIa的失活係藉許多機轉發生。例如,多種酶,包括APC、FXa、FIXa及纖維蛋白溶酶(plasmin)可切割重鏈之Arg 336位置(在A1結構域之羧基端酸性區(acidic region)前面)。此切割釋出了a1導致A2結構域更快從FVIIIa異三聚體(heterotrimer)分離而導致失活。APC亦可切割位置Arg 562,其導致失去FIXa與A2結構域之結合,其可進一步使得活化之異三聚體(heterotrimer)不穩定。有趣的是,A2結構域從A1和A3-C1-C2的自發性分離亦可導致失活,其可因A2結構域結合至LDL受體相關蛋白而加速。研究亦顯示FVIII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LRP)間的交互作用可促進汲取和運送FVIII至腦內降解路徑。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HSPG)可促使FVIII和LRP間的交互作用。LRP結合至活化之FVIII中的A2結構域(Arg 484-Phe 509)及結合至FVIII輕鏈內的至少三個部位(Lys 1804-Phe 1838、Lys 2065-Lys 2092、及Ser 2173-Tyr 2332)。然而,與輕鏈區域的交互作用會被vWF完全抑制,表示vWF可藉由其他機轉保護FVIII免受清除(clearance)。
關於FVIII生物學的其他資訊可參見文獻Fay, Blood Reviews,18:1-15(2004);Fay,Int.J.Hema.,83:103-8(2006);Lenting,et al.,Blood,92(11):3983-96(1998);以及Lenting,et al.,Haemophilia,16:6-15(2010),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
本文所使用的用語因子VIII(或FVIII)係指至少擁有一些野生型FVIII(取自血漿或重組製得)之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的蛋白質或多肽,或者,若一開始無活性,可於藉由例如(但不限於)蛋白酶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活化後獲得此活性者。FVIII的活性係包括至少部份補充A型血友病之血漿或免疫移除(immunodeplete)FVIII之正常血漿缺乏的內生性(endogenous)FVIII之促凝血功能的能力。FVIII活性亦包括作為(一經例如凝血酶或其他蛋白酶活化後,形成FVIIIa)tenase複合物中之FIXa的輔因子以催化FX轉變成FXa。其他促凝血活性也是可以的。測試蛋白質是否具有FVIII活性的分析法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此等分析法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基於測量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的單步驟分析法(single stage assay)以及兩步驟色素生成分析法(two-stage chromogenic assay)。其他檢測或測量FVIII活性的分析法也是可行的。
FVIII包括來自人類或其他物種(例如,但不限於:黑猩猩、豬、狗、大鼠及小鼠)之全長FVIII(即,具有訊息胜肽序列)、將人類FVIII中存在的一或 更多FVIII結構域和來自其他物種之FVIII蛋白中存在的結構域組合而建構的嵌合(chimeric)型FVIII、以及缺少全長FVIII中所見之訊息胜肽序列的成熟FVIII。成熟之人類FVIII蛋白的非限制性實例為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示於圖1)。FVIII亦包括缺少一般存在於胺基端之甲硫胺酸(Met)殘基的全長FVIII、在胺基端具有Met的成熟FVIII、或者缺少一般存在於蛋白的羧基端之酪胺酸(Tyr)的全長或成熟FVIII。FVIII亦包括因子VIIIa、因子VIII:C、以及與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結合之因子VIII或與Vwf分離之FVIII。
FVIII另包括已完全或部份移除B結構域的FVIII蛋白,稱作B結構域缺失FVIII(BDD FVIII)。完全移除會除去如圖1中所示之胺基酸741-1648。人類部份B結構域缺失FVIII蛋白的非限制性實例為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示於圖2),其為藥物ReFacto®的胺基酸序列。編碼圖2所示蛋白的cDNA核酸序列係提供於SEQ ID NO:7,其另編碼來自全長FVIII蛋白的19胺基酸訊息胜肽(於胺基端)以及12胺基酸間隔(spacer)和FLAG抗原決定位(epitope)(於羧基端)。
圖2之BDD實施態樣包含來自B結構域胺基端的3個胺基酸(對應於SEQ ID NO:1中的胺基酸位置741至743)以及來自B結構域羧基端的11個胺基酸(對應於SEQ ID NO:1中的胺基酸位置1638至1648)一起形成序列SFSQNPPVLKRHQR(SEQ ID NO:5),對應於 SEQ ID NO:2和SEQ ID NO:3中的胺基酸位置741至754。因此,此實施態樣缺少如圖1所示的胺基酸744-1637。根據其他BDD FVIII的非限制性實施態樣,如圖1中所示,缺失能從741、742、743、744、745、746、747、748、749、750、751、752、753、754、755中的任一胺基酸開始,且止於1634、1635、1636、1637、1638、1639、1640、1641、1642、1643、1644、1645、1646、1647、或1648中的任一胺基酸。於某些實施態樣中,B結構域缺失FVIII係缺少如圖1中所示的胺基酸740-1633、741-1634、742-1635、743-1636、744-1637、745-1638、746-1639、747-1640、748-1641、749-1642、750-1643、751-1644、747-1638、771-1666、868-1562、982-1562、760-1639、797-1562、741-1646、747-1560、741-1648、816-1598、741-1648。其他的部份B結構域缺失的實施態樣亦為可行的,包括其中某些B結構域胺基酸被胜肽連接子或非胜肽化學連接子所置換的那些。
雖然圖1和圖2的實施態樣係以單鏈多肽展示,應瞭解本文所用之FVIII亦包括可由單鏈形式之蛋白酶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於表現後在細胞內進行,或藉一些其他方式)所造成的非活性異二聚體(heterodimer),以及藉由凝血酶、FXa或一些其他蛋白酶之細胞外切割所造成的活性(例如,FVIIIa)異三聚體的(heterotrimeric)或其他活化形式的此等蛋白。於一非限制性實例中,圖2所示之BDD FVIII蛋白可經細胞內修飾並 分泌為非活性異二聚體(heterodimer),包含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示於圖3A)之重鏈以及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4(示於圖3B)之輕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異二聚體(heterodimer)中,僅重鏈、僅輕鏈、或重鏈和輕鏈兩者係被截去一或更多胺基酸(與對應之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和SEQ ID NO:4相比)。非活性FVIII異二聚體(heterodimer)或活化之FVIIIa異三聚體(heterotrimer)中的次單位可,如自然發生般、或者透過使用重組或化學方式添加的胜肽或非胜肽連接子,而非共價地(non-covalently)固持在一起。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FVIII係包括具有FVIII活性以及至少60%、70%、80%、85%、90%、95%、98%、或99%相同於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2之胺基酸序列的蛋白。胺基酸序列相同百分率可容易地使用如於國家生技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網站(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所執行之基本區域排比搜尋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演算法、或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一些其他序列比對演算法來測定。於其他實施態樣中,FVIII包括具有FVIII活性以及其胺基酸序列至少60%、70%、80%、85%、90%、95%、98%、或99%相同於胺基酸序列SEQ ID NO:3的重鏈及/或其胺基酸序列至少60%、70%、80%、85%、90%、95%、98%、或99%相同於胺基酸序列 SEQ ID NO:4的輕鏈之蛋白。
本文使用之用語FVIII係包括具FVIII活性的FVIII以及具FVIII活性之FVIII的缺失(deletion)突變(包括但不限於B結構域者)的片段。FVIII亦涵蓋具FVIII活性之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其可藉由將至少一胜肽或多肽框內融合(fusing in frame)至FVIII蛋白(或其片段或缺失者)的胺基端及/或羧基端而建構,或藉由將至少一胜肽或多肽框內插入(in frame inserting)至FVIII胺基酸序列內不會破壞FVIII活性之位置而建構。
FVIII亦涵蓋自然或非自然發生之FVIII的變異體(variant)或突變體(mutant),包括含有一或更多胺基酸取代、缺失或添加之FVIII蛋白(各與野生型序列相比)。胺基酸可為標準胺基酸(丙胺酸、精胺酸、天冬醯胺酸、天冬胺酸、半胱胺酸、麩胺酸、麩醯胺酸、甘胺酸、組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離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色胺酸、酪胺酸、纈胺酸),或者非標準胺基酸,諸如吡咯離胺酸(pyrrolysine)、硒半胱胺酸(selenocysteine)、鳥胺酸或其他。
FVIII亦涵蓋一或多種的FVIII之化學衍生物或修飾物。化學修飾物包括但不限於轉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包括例如,N-連結或O-連結醣化作用(glycosylation)、硫酸化、或磷酸化。化學修飾亦包括非自然修飾,諸如與本揭示內容之生物相容性聚合 物接合(conjugation)、或與任何其他化學物質接合。化學修飾物可藉酵素製得或使用非酵素化學反應物來製得。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修飾可於細胞中發生,例如哺乳類之細胞如CHO細胞(表現FVIII)。此等修飾之發生可為當FVIII表現後(以及,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自細胞分泌後)之通常的細胞內修飾(cellular process)的結果。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細胞可被設計成能表現欲用來以特定方式修飾FVIII的酶。於其他的實施態樣中,可使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試劑或方法而化學性衍生或修飾FVIII。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用語FVIII係指下文中更詳細描述之FVIII突變蛋白(單獨或於上下文中或者與任何其他本文所揭露之FVIII實施態樣或可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者組合)。
經修飾的FVIII蛋白
本揭示內容係提供FVIII之突變蛋白(有時是稱作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包含野生型(wild type)蛋白中存在之一或更多胺基酸用半胱胺酸取代(單獨或與本文所述之其他取代或突變組合)。FVIII中可用半胱胺酸取代的胺基酸位置係列於表1,其中突變位置的號碼係參照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其為成熟之人類野生型FVIII蛋白的胺基酸序列(亦參見圖1)。重要的是,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不應理解成為SEQ ID NO:1所限 制。而是,本揭示內容之範疇亦涵蓋半胱胺酸取代係位於其他FVIII蛋白(該用語係於本文中定義)中對應於SEQ ID NO:1中之位置(其於表1和圖1中以號碼指明)的對應胺基酸。例如,圖2出示特定人類B-結構域缺失(BDD)FVIII蛋白的胺基酸序列並以粗體底線標示半胱胺酸取代位置(對應於表1中所列的那些)。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容易地確定任何其他FVIII實施態樣之胺基酸序列中哪些位置對應於表1中所列的那些。例如,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使用執行胺基酸序列比對演算法(諸如基本區域排比搜尋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或其他演算法)的電腦軟體,以將SEQ ID NO:1或SEQ ID NO:2(或此等胺基酸序列之子序列)與任何其他FVIII蛋白胺基酸序列進行比對以找到全部的近似區以及特定胺基酸間之對應(correspondence)。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係適用(單獨或作為接附部位(attachment site))於不同種類的部分(moiety)。
無需進一步修飾,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係適用於各種目的。例如,但不限於,與未突變之FVIII相比,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能有較高表現率、具較大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降低之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較大的穩定性、降低之降解易受性(susceptibility to degradation)、較大的蛋白酶(諸如APC和FXa)抗性、較大的抗氧化性、增進之被凝血酶或其他凝血因子活化的能力、增進之與其他凝血因子和成分組合 成tenase複合物(tenase complex)的能力、提高之與vWF的聯結或結合、提高之儲放壽命(shelf-life)、降低之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的結合、減少之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的交互作用、減少之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交互作用、減少之與細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的交互作用、提高的循環半衰期或具有改進的藥物動力學。識別具此等及其他有益性質的FVIII突變蛋白,係在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之技藝範圍內。某些具較高表現率(expression)及/或較大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與未突變之BDD FVIII相比)之FVIII突變蛋白係標於表1。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可作為部分(moiety)之接附部位(attachment site),其中FVIII突變蛋白與部分(moiety)之組合具有增進之性能或功能及/或減少之副作用(與缺少接附之部分(moiety)的FVIII突變蛋白相比)。例如,但不限於,與未突變之FVIII相比,帶有部分(moiety)之FVIII突變蛋白可具有較大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降低之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較大的穩定性、降低之降解易受性(susceptibility to degradation)、較大的蛋白酶(諸如APC和FXa)抗性、較大的抗氧化性、增進之被凝血酶或其他凝血因子活化的能力、增進之與其他凝血因子和成分組合成tenase複合物(tenase complex)的能力、提高之與vWF的聯結或結合、提高之儲放壽命(shelf- life)、降低之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的結合、減少之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的交互作用、減少之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交互作用、減少之與細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的交互作用、提高的循環半衰期或具有改進的藥物動力學。識別具此等及其他有益性質的FVIII突變蛋白與部分(moiety)之組合,係在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之技藝範圍內。
根據某些實施態樣,可直接或間接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部分(moiety)係包括,但不限於:自然發生或合成之小的有機分子、巨分子、抗體、抗體片段、抗原結合域(antigen binding domain)、抗體Fc區(Fc region)、免疫源(immunologic origin)或功能之其他蛋白質、完整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的功能性片段、酶、核酸、DNA、RNA、有機金屬化合物、脂質、脂肪醯基鏈(fatty acyl chain)、磷脂質、醣脂質、蛋白質、胜肽、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單醣、雙醣、疏水性化合物、親水性化合物、有機酸、有機鹼、以及其他。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部分(moiety)可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的非本文揭露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部位。例如,但不限於,部分(moiety)可接附至在FVIII突變蛋白表面暴露之胺、暴露之醣化部位、暴露之酪胺酸、及其他部位。
根據某些實施態樣,將部分(moiety)(諸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附至本揭示內容的半胱胺酸取代突變 中之一或多者係對提高循環半衰期有用。
不欲為任何操作之特定理論所束縛,咸信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或其他的部分(moiety)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突變可透過各種機轉有效提高循環半衰期。此機轉之一係包括消除或掩去產生和結合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之FVIII抗原決定位(epitope)。FVIII中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交互作用之區域包括胺基酸66-75、288-297、306-315、378-387、484-509、636-645、648-657、1779-1818、2181-2243、及2248-2319。涉及抑制性抗體結合之特定殘基包括484、487、489、及492。另一機轉包括避免FVIII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質(LRP)之交互作用。FVIII中與LRP交互作用之區域包括胺基酸484-509、1811-1818、及2092-2093。另一機轉包括避免FVIII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之交互作用。另一機轉包括避免FVIII與細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HSPG)之交互作用。FVIII中與肝素(heparin)交互作用之一區域包括胺基酸558-566。另一機轉包括消除或掩去FVIII之蛋白酶切割(proteolytic cleavage)部位,諸如APC或其他蛋白酶之切割部位。涉及APC切割之特定FVIII胺基酸包括336及562。另一可能機轉為增加或減少vWF之結合。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突變使能提高循環半衰期之其他機轉是可能的,發生此半衰期增進之特定機轉並非意欲受任何方面之限制。
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係於表1列出,還有關於與未突變的BDD FVIII相比之表現程度和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的數據。表現率係藉由西方墨點分析法評估,使用FVIII之抗體。因而可能某些取代會妨礙抗體結合而使得於一些例子中的實際表現程度會大於所指出者。
許多所測試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顯示了比未突變的BDD FVIII大的表現程度及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於一些例子中,突變所顯示之表現程度或活性係更加地大於未突變的BDD FVIII者(參見,例如,位置495、1806、336、1778及2093)。許多半胱胺酸取代表現率佳且具有大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之事實是令人訝異的,因為蛋白質中的突變通常伴隨大程度地或甚至完全地使蛋白質的功能廢掉。然而,在本揭示內容之方法中,就算是那些具低的表觀表現率(apparent expression)及/或活性之半胱胺酸突變,也會具有適於作為促凝血劑(procoagulant)之足夠的表現率或活性。
於本揭示內容之某些實施態樣中,FVIII突變蛋白包含選自表1之單一半胱胺酸取代突變。於相關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接合至半胱胺酸以提高經此修飾之FVIII的循環半衰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FVIII突變蛋白包含至少兩個來自表1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於 相關實施態樣中,相同或不同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接合至各半胱胺酸以提高經此修飾之FVIII的循環半衰期(circulating half-life)。來自表1之多個(多於兩個)半胱胺酸突變的組合亦為可行。
來自表1之二或更多半胱胺酸突變係組合於相同FVIII突變蛋白中時,它們能以不同排列來組合,如以下之非限制性實例所說明者,其中,突變編號係指表1最左欄中之突變識別號碼。因此,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突變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或3-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或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或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或6-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或7-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7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6或8-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8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7或9-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9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8或10-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0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9或11-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0或1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1或13- 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2或1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3或1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5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4或16-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5或17-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7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6或18-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8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7或19-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19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8或20-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0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19或21-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0或2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1或23-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2或2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3或2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5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4或26-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5或27-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7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6或28-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8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7或29-56中之一或多者組 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29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8或30-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0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29或31-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0或3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1或33-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2或3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3或3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5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4或36-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5或37-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7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6或38-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8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7或39-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39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8或40-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0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39或41-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0或4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1或43-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2或4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3或4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5係與其他 突變編號1-44或46-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5或47-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7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6或48-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8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7或49-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49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8或50-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0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49或51-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1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0或52-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2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1或53-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3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2或54-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4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3或55-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5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4或56中之一或多者組合。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56係與其他突變編號1-55中之一或多者組合。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來自表1之半胱胺酸突變中之一或多者可組合於一FVIII突變蛋白中,其具有在不同位置之非半胱胺酸的胺基酸取代。因此,於某些實施態樣中,來自表1之半胱胺酸突變中之一或多者可組合一或更多在其他位置之取代,其減少或除去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之結合、其減少或除去FVIII與LRP之交互作用、減少或除去FVIII與LDL受體之交互作用、 減少或除去FVIII與肝素或HSPG的交互作用、或其避免了FVIII被APC或其他蛋白酶切割(造成FVIII的短循環半衰期)。
根據某些實施態樣,來自表1之半胱胺酸突變中之任一或多者可在FVIII中與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的一或更多取代突變組合:Y1680F、R336A、R562A、及K1968A。Y1680F取代預期能破壞vWF之結合,R336A和R562A取代預期能妨礙FVIII被APC或FXa之蛋白酶切割,而K1968A取代預期能提高活化之FVIII的穩定性。因此,根據某些非限制性例示實施態樣,FVIII突變蛋白係包含(或由其所組成)在FVIII中之下列的兩突變之組合(參照SEQ ID NO:1之胺基酸號碼):K493C+R336A、K496C+R336A、G1799C+R336A、S2094C+R336A、S2186C+R336A、S2204C+R336A、S2206C+R336A、K493C+Y1680F、K496C+Y1680F、G1799C+Y1680F、S2094C+Y1680F、S2186C+Y1680F、S2204C+Y1680F、以及S2206C+Y1680F。根據另外的非限制性例示實施態樣,FVIII突變蛋白係包含(或由其所組成)在FVIII中之下列的三突變之組合(參照SEQ ID NO:1之胺基酸號碼):K493C+R336A+Y1680F、K496C+R336A+Y1680F、G1799C+R336A+Y1680F、S2094C+R336A+Y1680F、S2186C+R336A+Y1680F、S2204C+R336A+Y1680F、以及S2206C+R336A+Y1680F。在FVIII中之取代突變的其他組合亦可 行。
FVIII中之突變,例如但不限於表1所列的那些,可利用定點突變(site directed mutagenesis)及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其他技術製得,並藉由定序來確認。
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及技術,可將編碼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的核酸導入本領域所知的各種原核(prokaryotic)或真核(eukaryotic)表現載體。之後可將表現載體導入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以終能表現FVIII突變蛋白。適合之宿主細胞係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且包括但不限於哺乳類細胞株、昆蟲細胞株、植物細胞株、真菌細胞(諸如酵母菌)、及細菌細胞(諸如大腸桿菌(E.coli.))。使用其他宿主細胞亦可行。可作為用於表現FVIII突變蛋白之宿主細胞的例示的哺乳類細胞株包括CHO細胞、COS-1細胞、BHK細胞及HEK293細胞。使用其他哺乳類細胞株作為宿主亦可行。宿主細胞可用編碼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的核酸來短暫轉染(transiently transfect)或穩定轉染(stably transfect)或者轉形(transform)、任意地插入表現載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來自此載體之表現可為持續式(constituitive)或可誘導式(inducible)。
宿主細胞可在支持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之表現的條件下生長。如此製得之突變蛋白可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技術由宿主細胞及/或生長培養 基純化。之後,純化之本揭示內容的FVIII突變蛋白可經化學性處理以接附一或多種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所得接合物接著可接受測試以確定接合物中存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是否提高了經修飾之FVIII突變蛋白的循環半衰期。測量接合物之循環半衰期的方法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之循環半衰期,與用於產生該突變蛋白之未突變的FVIII蛋白或缺乏該生物聚合物的未接合之突變蛋白相比,係提高至少約20%、30%、40%、50%、60%、70%、80%、9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500%、2000%或更多。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之循環半衰期,與用於產生該突變蛋白之未突變的FVIII蛋白或缺乏該生物聚合物的未接合之突變蛋白相比,係提高約1.5至20倍、1.5至15倍、1.5至10倍、1.5至9倍、1.5至8倍、1.5至7倍、1.5至6倍、1.5至5倍、1.5至4倍、1.5至3倍、或1.5至2倍。於其他的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之循環半衰期,與用於產生該突變蛋白之未突變的FVIII蛋白或缺乏該生物聚合物的未接合之突變蛋白相比,係提高約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6、7、8、9、10倍或更多。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之循環半衰期,與用於產生該突變蛋白之未突變的FVIII蛋白或缺乏該生物聚合物的未接合之突變蛋白相比,至少約15小時、16小時、17小時、18小時、19小時、20小時、21小時、22小時、23小時、24小時、25小時、26小時、27小時、28小時、29小時、30小時、31小時、32小時、33小時、34小時、35小時、36小時、37小時、38小時、39小時、40小時、41小時、42小時、43小時、44小時、45小時、46小時、47小時、48小時、49小時、50小時、51小時、52小時、53小時、54小時、55小時、56小時、57小時、58小時、59小時、60小時、65小時、70小時、75小時、80小時、90小時、100小時、110小時、120小時、130小時、140小時、150小時、一週、兩週、三週、或更高。在任何前述實施態樣中,FVIII突變蛋白可包括表1所示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中之任一或多者,且接合至該突變蛋白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可為聚乙二醇(PEG)、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諸如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或其他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因子VIII活性
患者樣品中FVIII突變蛋白及其接合物之活性、或效能可利用本領域所知的各種生物分析法(bioassay)來測量,包括單步驟法(one-stage method)、兩步驟法(two-stage method)及色素生成法(chromogenic method)(其係基於兩步驟法)。Morfini et al,J Thomb Haemost 1:2283-9(2003);Mikaelsson et al,Semin Thromb Hemost 28:257-64(2002);Mackie et al,Int J Lab Hematol 35(1):1-13(2013);Over,J.,Scand J Haematol,33(Suppl.41):13-24(1984);Gallimore et al,Blood Rev 5:117-27(1991);Barrowcliffe et al,Semin Thromb Hemost 28(3):247-56(2002);Barrowcliffe,TW,Scand J Haematol 33(Suppl 41):25-38(1984);Rosen et al in Triplett DA,ed.Advances in Coagulation Testing,Skokie,IL: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255-260(1986);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
於一實施態樣中,可利用單步驟分析法(one-stage assay)測量FVIII活性。單步驟分析法測量患者血漿樣品使確認含有足量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之FVIII缺陷血漿之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縮短的能力。有缺失的血漿係從具有A型血友病之患者取得或者藉由FVIII之免疫移除(immunodepletion)取得。FVIII缺失之血漿及測試樣品係先與含有接觸活化劑(contact activator)(例如,土耳其鞣酸(ellagic acid)、高嶺土、矽石(silica)、矽藻土) 及磷脂質的aPTT試劑預培養。添加氯化鈣並測量纖維蛋白凝塊形成(fibrin clot formation)的時間。認為受測樣品中的FVIII濃度係凝結時間之速率限制因素(rate-limiting determinant)。將結果與含已知FVIII活性的樣品(例如,標準參考血漿之連續稀釋(serial dilution))所產生之標準曲線作比對並計算受測樣品中之相對FVIII活性。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患者樣品中之FVIII活性的測量可利用兩步驟FVIII凝血分析法(two-stage FVIII-clotting assay)。於分析法之第一步驟中,FXa和凝血酶原酶(prothrombinase)係利用含有過量磷脂質、鈣、因子V(來自牛血清)、及來自患者樣品之凝結的人類血清(作為FIXa和FX之來源)的反應混合物製得。使用氫氧化鋁以吸附凝血酶原(prothrombin)以及其他活化且維生素K依賴性(vitamin K dependent)之因子以避免凝血。樣品中之功能性FVIII的量決定FXa產生的速率。於分析法之第二步驟中,添加混合之正常血漿作為凝血酶原(prothrombin)和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的來源。凝血時間與受測樣品中FVIII之量成反比,其可藉由與利用正常人類血漿或其它正對照組(positive control)所產生之標準曲線進行比對而算出。
根據另一實施態樣,FVIII活性之測量係可利用色素生成分析法(chromogenic assay),其亦由兩步驟組成。於第一步驟中,從患者取得之受測樣品係添加至含有凝血酶或凝血酶原(prothrombin)、FIXa、FX、鈣、及磷脂 質之反應混合物中以製造FVIIIa,其與FIXa一同作用以活化FX。認為FXa之製造係與樣品中之功能性FVIII存在量成比例。於第二步驟中,測量FXa活性。添加色素生成性FXa胜肽受質培養一預定時間,之後於色素原特有之波長(例如,對-硝苯胺為405nm)以光度測定方式來測定色素原(chromogen)產生量。認為色素原濃度係與受測樣品中的FXa活性成比例且與FVIII活性成比例。然後FVIII活性可藉由與利用正常人類血漿或其它正對照組(positive control)所產生之標準曲線進行比對而算出。
FVIII活性亦可利用凝血酶生成分析法(Thrombin Generation Assay)(TGA)或利用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phy)(TEG)來測量。TGA測量凝血酶生成之初始階段(initiation phase)、活化階段(activation phase)及失活階段(inactivation phase),為FVIII活性之函數。Varadi et al.,Haemophilia 10(Suppl.2):17-21(2004);Hemker,et al.,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 33:4-15(2003);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凝血酶生成之測定可利用自動校正凝血酶曲線法(Calibrated Automated Thrombography)(CAT)系統(Thrombinoscope BV,Maastricht,Netherlands)及TGA試劑。TEG、及稱作轉動式血栓彈力圖(rotational thromboelastogram)(ROTEM)的相關方法學,係測量低剪應力下歷時形成之全血凝塊(whole blood clot)的黏彈性質。Young,et al.,Blood 121(11):1944-50(2013);Ganter,et al.,Anesth Analg 106(5):1366-75(2008),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上述之分析法亦可經改良以使能對比測試本揭示內容之不同FVIII突變蛋白及接合物的活性。例如,代替測試患者樣品,來自A型血友病患者之血漿、或使用抗體移除FVIII之正常人類血漿,可被攙入不同量之欲進行測試的FVIII突變蛋白或其接合物並且如他處描述般執行分析法。
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經選擇以使由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組合所得之接合物,與缺少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同樣的FVIII突變蛋白相比,具有提高之循環半衰期。然而在此同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存在不應非所欲地提高經修飾的FVIII突變蛋白之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不應非所欲地具有高毒性或副作用、不應非所欲地減損經修飾的突變蛋白作為促凝血劑(procoagulant)之功能。測量循環半衰期及評估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毒性、副作用、及藉由添加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而修飾之FVIII突變蛋白的促凝血性質(procoagulant property)等之方法,屬習此技藝人士之知識。
適用於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以提高循環半衰期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包括直鏈和分枝聚合物。例示之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烷二醇 (polyalk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甲醚(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mPEG)、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PPG)、乙二醇與丙二醇之共聚物、聚丁二醇(PBG)、PEG-環氧丙基醚(Epox-PEG)、PEG-氧羰基咪唑(PEG-oxycarbonylimidazole)(CDI-PEG)、多肽,多醣、聚醚、多胺(polyamine)、多羧酸(polycarboxylic acid)、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聚乙亞胺(polyethylene imine)、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氧乙烯多元醇(polyoxyethylated polyol)、聚烯烴醇、聚乙烯吡咯啶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羥丙基甲基丙烯醯胺(poly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聚(α)-羥基酸(poly(alpha)-hydroxy acid)、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膦氮烯(polyphosphazene)、聚唑啉(polyoxazoline)、聚-N-丙烯醯基啉(poly-N-acryloylmorpholine)、聚丙烯醯基啉(polyacryloylmorpholine)、2-(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磷酸膽鹼(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mPC)聚合物、聚葡萄醣(dextran)、聚唾液酸(colominic acid)、生物素(biotin)衍生物、聚羧酸鹽(polycarboxylate)、聚乙烯-共聚-順丁烯二酸酐(polyethylene-co-maleic acid anhydride)、聚苯乙烯-共聚-羥丁二酸酐(polystyrene-co-malic acid anhydride)、肝素、白蛋白、纖維素、聚葡萄胺糖(chitosan)之水解物(hydrolysate)、澱粉、肝醣、洋菜醣(agarose)、瓜爾膠 (guar gum)、聚三葡萄糖(pullulan)、菊糖、黃原膠(xanthan gum)、鹿角菜苷(carrageenan)、果膠(pectin)、及海藻酸(alginic acid)水解物。其他者亦可。
聚乙二醇(PEG)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適於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是聚乙二醇,縮寫為PEG。本文中使用之PEG係包括任何水溶性聚(伸乙基氧化物)(poly(ethylene oxide))。於一些實施態樣中,PEG包括結構-(OCH2CH2)n-其中n=2至4000。PEG亦包括-CH2CH2-O(CH2CH2O)n-CH2CH2-及-(OCH2CH2)nO-。PEG亦指包含超過50%之OCH2CH2重覆次單元以及少於50%之他種次單元的聚合物。PEG包括但不限於各種結構的PEG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支鏈PEG、直鏈PEG、分叉(forked)PEG及多臂(multi-armed)PEG(星狀-PEG)等型態。
PEG可包含各種端部或末端封端基團(capping group),例如但不限於羥基、烷氧基、C1-C20烷氧基、經取代之烷氧基、烯氧基(alkenoxy group)、經取代之烯氧基、炔氧基(alkynoxy group)、經取代之炔氧基、芳氧基、以及經取代之芳氧基。於一些實施態樣中,PEG為聚乙二醇甲醚(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mPEG)。
PEG包括任何分子量PEG的PEG聚合物。根據某些非限制性例示實施態樣,PEG聚合物可為1kD至 100kD、2kD至80kD、3kD至70kD、4kD至60kD、5kD至50kD、及5kD至40kD。其他範圍亦可。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為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HAS),其為澱粉的衍生物。澱粉為透過糖苷鍵(glycosidic bond)而彼此結合之許多葡萄糖次單元(亦稱為單元或單體)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澱粉可為直鏈的(linear)或支鏈的(branched),取決於存在之糖苷鍵(glycosidic bond)的種類。澱粉之具體實例為直鏈澱粉(amylose)(其主要為直鏈的,雖然也可具有少許分枝),支鏈澱粉(amylopectin)及肝醣(該兩者比直鏈澱粉(amylose)具有更多分枝點)。直鏈澱粉(amylose)亦可納有螺旋結構(helical structure)。
直鏈澱粉(amylose)中,大多或全部的葡萄糖次單元係透過α-1,4-糖苷鍵而彼此相連,而較少或者沒有葡萄糖次單元係透過α-1,6-糖苷鍵(其產生分枝點使得形成離開主鏈之透過α-1,4-糖苷鍵相連之葡萄糖次單元的新鏈)相連。相對地,支鏈澱粉(amylopectin)及肝醣則包含透過α-1,4-糖苷鍵以及α-1,6-糖苷鍵彼此連結之葡萄糖次單元,產生比直鏈澱粉(amylose)更多的分枝。支鏈澱粉(amylopectin)中,分枝發生在約每20至30葡萄糖單元便出現的α-1,6-糖苷鍵。肝醣有更多分枝,其分枝發生在約每8至12葡萄糖單元便出現的α-1,6-糖苷鍵。澱粉可包 含寬範圍數量之葡萄糖次單元,數量係從幾打至數千。於一些非限制實施態樣中,澱粉可包含約10-300,000葡萄糖次單元、約50至200,000葡萄糖次單元、約50至100,000葡萄糖次單元、約50至50,000葡萄糖次單元、約100至10,000葡萄糖次單元,及其他範圍。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可由任何種類之澱粉製得,包括但不限於直鏈澱粉(amylose)、支鏈澱粉(amylopectin)或肝醣,以及本領域已知的任何其他種類澱粉。可製備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之澱粉包括,但不限於,穀類澱粉(cereal starch)及馬鈴薯澱粉(potato starch)。穀類澱粉包括,但不限於,米澱粉,小麥澱粉(wheat starch)諸如一粒小麥(einkorn)澱粉、斯卑爾脫小麥(spelt)澱粉、軟質小麥(soft wheat)澱粉、二粒小麥(emmer)澱粉、杜蘭小麥(durum wheat)澱粉、或卡姆小麥(kamut)澱粉,玉米澱粉,黑麥澱粉,燕麥澱粉,大麥澱粉,黑小麥(triticale)澱粉,斯卑爾脫小麥(spelt)澱粉,以及小米澱粉諸如高粱(sorghum)澱粉或知風草(teff)澱粉。製備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之澱粉最好具有高含量的支鏈澱粉(amylopectin)(相對於直鏈澱粉(amylose))。此等澱粉之支鏈澱粉(amylopectin)含量可為,例如,至少70重量%、75重量%、80重量%、85重量%、90重量%、或95重量%,或至多96重量%、97重量%、98重量%、99重量%、或100重量%。例示之具有特高支鏈澱粉(amylopectin)含量的澱粉係包括某些馬鈴薯 澱粉(potato starch)諸如糯馬鈴薯(waxy potato)澱粉,其可由實質上無直鏈澱粉之馬鈴薯萃取,其為傳統栽植的(例如,天然變種Eliane)或為經基因修飾的支鏈澱粉(amylopectin)馬鈴薯變種;以及,穀類之糯(waxy)變種諸如糯玉米(waxy corn)或糯米(waxy rice)的澱粉。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可包含任何數量之葡萄糖次單元。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可包含至少約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000、3000、或更多的葡萄糖次單元,以及介於任何前述數量間之範圍的葡萄糖次單元。根據某些其他實施態樣,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含有1至2000、5至1000、10至500、20至250、50至200、或75至150葡萄糖次單元。其他範圍亦可。
不以此為限,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包括葡萄糖次單元係僅透過α-1,4-糖苷鍵(此例中,澱粉將完全無分枝)、或透過α-1,4-糖苷鍵和α-1,6-糖苷鍵之組合(此例中,澱粉將具有一些程度的分枝)而彼此連結之澱粉。因此,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可展現任何程度的分枝,從無分枝到極高度分枝。分枝程度可用澱粉中α-1,4-糖苷鍵之平均數量對α-1,6-糖苷鍵之平均數量的比例來表示。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此比例可為約 1000:1、500:1、400:1、300:1、200:1、100:1、90:1、80:1、70:1、60:1、50:1、40:1、30: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或4:1。對於支鏈澱粉(amylopectin),分枝比例的範圍為約30:1至約20:1,而對於肝醣,分枝比例的範圍為約12:1至約8:1。由於其分枝結構,本揭示內容之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具有許多末端葡萄糖單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末端葡萄糖單體數量之範圍為2至約3、4、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或更多。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為澱粉衍生物,包含位在澱粉(具有至少一羥基)中之任一或多個醣單元的C2、C3或C6碳原子之任一或多個羥基的取代。根據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本揭示內容之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包括該些具有下列結構者:
式(I)所繪為在澱粉分子還原端(reducing end)之末端醣單元(為非氧化、半縮醛(hemiacetal)形式,其取決於溶劑或其他條件而可為與醛(aldehyde)形式達平衡)。參照式(I),縮寫HAS'和HAS"係指一或更多另外的醣單元,其與末端醣單元一起存在於相同的澱粉分子。式(I)中,Rb和Rc係各自為-[(CR1R2)mO]n-H(彼此相同或相異),而Ra為-[(CR1R2)mO]n-H(於此情況下其可與Rb及/或Rc相同或相異)或HAS"。於Ra、Rb和Rc中,R1和R2係獨立地為-H或具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m係獨立地為2至4,且n係獨立地為0至6,而R1和R2係彼此相同或相異。當Ra為-[(CR1R2)mO]n-H時,HAS'存在為代表澱粉分子之另外的醣單元。當Ra為HAS"時,HAS'亦存在,HAS'和HAS"兩者均代表澱粉分子之另外的醣單元。
於本揭示內容之一些非限制實施態樣中,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為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不以此為限,HES可使用式(I)定義,其中Rb和Rc係各自為-(CH2-CH2-O)n-H(彼此相同或相異),而Ra為-(CH2-CH2-O)n-H(於此情況下其可與Rb及/或Rc相同或相異)或HAS"。於Ra、Rb和Rc中,n獨立地為0至6。當Ra為-(CH2-CH2-O)n-H時,HAS'存在為代表澱粉分子之另外的醣單元。當Ra為HAS"時,HAS'亦存在,HAS'和HAS"兩者均代表澱粉分子之另外的醣單元。
於HES的一些非限制實施態樣中,HAS'係存在,Rb和Rc係獨立地為-H或-CH2-CH2-OH,而Ra獨立地 為-H、-CH2-CH2-OH、或HAS",HAS'和HAS"代表澱粉分子之另外的醣單元。
本文中所定義之HAS或HES,並不限於其中僅末端醣單元藉羥烷基(諸如關於式(I)所描述之基團-[(CR1R2)mO]n-H或-(CH2-CH2-O)n-H)衍生化(derivatize)的澱粉衍生物。而是,本揭示內容的HAS或HES包括其中至少一羥基存在於澱粉中任一處(不論是在還原端之末端醣單元或是澱粉中的一些其他醣單元)的衍生澱粉分子(derivatized starch molecule),係經羥烷基諸如-[(CR1R2)mO]n-H(於HAS的情況)、或-(CH2-CH2-O)n-H(於HES的情況)所修飾。
於HAS或HES的某些實施態樣中,羥烷基含有一羥基。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羥烷基可含有2、3、4、5、6或更多羥基。於HAS或HES的其他的實施態樣中,澱粉中的所有羥烷基具有相同數量之羥基,例如一個羥基,或者澱粉中的羥烷基具有不同數量之羥基。根據HAS或HES的一些實施態樣,羥烷基可為經雜原子或羥基以外之基團所單取代或者多取代。
此外,本文中所定義之HAS或HES,並不限於其中各衍生醣單元(derivatized saccharide unit)(不論是於還原端或其他者之末端殘基)具有相同的羥烷基部分(moiety)之取代的澱粉衍生物,也包括其中經取代之醣係具有獨特且不同類型的取代以及利用不同結構羥烷基部分(moiety)之取代的澱粉衍生物。根據某些實施態樣,利 用羥烷基部分(moiety)之取代發生在鍵結至澱粉中任一或多個醣單元之C2、C3或C6碳原子中之任一或多者的羥基,但取代亦可發生在其他的羥基。通常,多個醣單元會被至少一羥基取代。於此等實施態樣中,經取代之羥基可被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羥烷基取代,諸如下文中所示者。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為澱粉之醚衍生物。根據其他實施態樣,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包括其中澱粉中之任一或多個醣單元的C2、C3或C6碳原子之任一或多個羥基係被酯化的澱粉衍生物。不以此為限,此等酯化衍生物包括具2-12個碳原子、2-6個碳原子的未經取代之單-或二羧酸,或者其經取代之衍生物。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酯衍生物係具2-6個碳原子的未經取代之單羧酸(monocarboxylic acid)。於其他實施態樣,醣單元係用乙酸、丙酸、丁酸及其他單-或二羧酸來酯化。於用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來酯化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二羧酸的第二羧基亦被酯化。於其他包含單-或二羧酸的實施態樣中,單-或二羧酸係經單取代或多取代。於非限制性實例中,單-或二羧酸係經鹵素(諸如氟)、或芳基取代。
本文使用之出現於術語羥烷基中的用語烷基係指碳氫鏈,且可含有任何數量之碳原子,諸如1至20、1至19、1至18、1至17、1至16、1至15、1至14、1至13、1至12、1至10、1至9、1至8、1至7、1 至6、1至5、1至4、2至10、2至9、2至8、2至7、2至6、2至5、2至4,或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或更多碳原子。此碳氫鏈可為飽和的、部份不飽和的、或不飽和的,且可為線型(即,直鏈)、支鏈或環狀。例示之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例如,正丁基、異丁基、及三級丁基)、戊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3-甲基戊基。
烷基亦可指環烷基以及含環伸烷基(cycloalkylene)之烷基。環烷基係指飽和或不飽和的環狀碳氫鏈,包括橋接的(bridged)、稠合的(fused)、或螺環狀化合物(spiro cyclic compound),且可包含3至約12個碳原子,諸如3至約8個碳原子。環伸烷基(cycloalkylene)係指藉由在環狀環系統中的任兩碳原子處之烷基鏈的鍵結而插入該鏈之環烷基。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羥烷基的烷基部分(moiety)本身可被任何原子或原子之基團(與FVIII的生物學功能相容)所進一步取代且此不會造成非所欲之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毒性或其他負面的副作用。烷基可在任何位置被一或更多取代基取代,例如1、2、3、4、5或6個取代基。若存在二或更多取代基,各取代基可與至少一其他取代基相同或相異。可作為取代基以修飾本揭示內容之羥烷基的原子或原子之基團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羥基、烷基、C3-8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環丁 基)、鹵素(例如,氟、氯、溴、或碘原子)、腈基(cyano group)、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苯基、經取代之苯基(其中環取代基可位於鄰位、間位或對位中之一或多者)、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芳基、經取代之雜芳基、雜環基或經取代之雜環基。
芳基意指一或多個芳族環,各為5或6個核心碳原子。芳基包括多個芳環,其可為稠合的(如於萘基)、或未稠合的(如於聯苯基)。芳環亦可為與一或更多環烴、雜芳基、或雜環狀環稠合的或未稠合的。雜芳基為含有一至四個雜原子(諸如硫、氧、或氮,或其組合)的芳基。雜芳基環亦可為與一或更多環烴、雜環、芳基、或雜芳基環稠合。雜環意指一或更多5-12個碳原子(諸如5-7個碳原子)之環,其可為飽和的、不飽和的、或部份不飽和的,具有或不具有芳族特徵(aromatic character),且具有至少一非碳之環原子。例示之雜原子包括硫、氧及氮。
於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羥烷基係選自羥己基、羥戊基、羥丁基、羥丙基(包括1-羥丙基、2-羥丙基、3-羥丙基、1-羥異丙基及2-羥異丙基)、羥乙基(包括1-羥乙基及2-羥乙基)、以及羥甲基。於一些其他實施態樣中,僅此等羥烷基中的一種係存在於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中,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二或更多種此等羥烷基係存在於羥烷基澱粉中。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羥烷基澱粉 (hydroxyalkyl starch)為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其中該澱粉係直鏈澱粉(amylose)、支鏈澱粉(amylopectin)或肝醣,藉由在一或更多葡萄糖羥基被羥乙基(其可為1-羥乙基及/或2-羥乙基)取代而經修飾。因此,於一些HES的實施態樣中,所有羥乙基為1-羥乙基,而於其他HES的實施態樣中,所有羥乙基為2-羥乙基。於一些其他HES的實施態樣中,羥乙基係包括1-羥乙基和2-羥乙基兩者,彼此為相等比例,或彼此為不同比例。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諸如羥乙基澱粉,可用不同方式定性。定性(characterize)HAS諸如HES的一方式為藉由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之分子量。如聚合物化學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知悉的,分子量可用至少兩種方式定義及計算。根據一實施態樣,分子量係表示為數目平均分子量,縮寫為Mn。於另一實施態樣中,分子量係表示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縮寫為Mw。關於此等量測怎樣不同及如何計算Mn和Mw的其他細節可參見,例如,WO 2014/147173,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HAS諸如HES之分子量,表示為數目平均分子量或為重量平均分子量,係約1仟道耳頓(kDa)、2kDa、3kDa、4kDa、5kDa、6kDa、7kDa、8kDa、9kDa、10kDa、15kDa、20kDa、25kDa、30kDa、35kDa、40kDa、45kDa、50kDa、55kDa、60kDa、65kDa、70kDa、75kDa、80kDa、85 kDa、90kDa、100kDa、105kDa、110kDa、115kDa、120kDa、125kDa、130kDa、135kDa、140kDa、145kDa、150kDa、155kDa、160kDa、165kDa、170kDa、175kDa、180kDa、185kDa、190kDa、195kDa、200kDa、210kDa、220kDa、230kDa、240kDa、250kDa、260kDa、270kDa、280kDa、290kDa、300kDa、350kDa、400kDa、450kDa、500kDa、550kDa、600kDa、650kDa、700kDa、750kDa、800kDa、850kDa、900kDa、1000kDa、或更高,以及在此等值之中或之間的範圍。於其他實施態樣中,HAS諸如HES之分子量(Mn或Mw)為約500Da至約300kDa、約1kDa至約200kDa、約2kDa至約100kDa、約5kDa至約50kDa、或約10kDa至約40kDa。其他範圍亦可。
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諸如羥乙基澱粉,可為單分散(monodisperse)或多分散(polydisperse)。單分散性(monodispersity)意指HAS諸如HES具有一致尺寸,或是與平均值的偏差很小。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意指HAS諸如HES是不均一的,或是與平均值的偏差相對較大。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偏差(deviation)為約平均分子量之1%、2%、3%、4%、5%、6%、7%、8%、9%、10%、11%、12%、13%、14%、15%、20%、25%、或30%。於其他實施態樣中,偏差可表示為平均分子量加或減(±)10道耳頓(Da)、50Da、100Da、150Da、200Da、250Da、300Da、350Da、400 Da、450Da、500Da、650Da、700Da、750Da、800Da、850Da、900Da、950Da、1,000Da、2,000Da、3,000Da、4,000Da、5,000Da、6,000Da、7,000Da、8,000Da、9,000Da、10,000Da、11,000Da、12,000Da、13,000Da、14,000Da、15,000Da、20,000Da、25,000Da、30,000Da、40,000Da、45,000Da、50,000Da、55,000Da、60,000Da、65,000Da、70,000Da、75,000Da、80,000Da、85,000Da、90,000Da、95,000Da、或100,000Da。
定性HAS諸如HES的另一方式為莫耳取代(molar substitution)(MS)程度,其係每葡萄糖單體之羥烷基(諸如羥乙基)的平均數量。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莫耳取代為每葡萄糖約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或3.00羥乙基,以及在此等值之中或之間的範圍。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莫耳取代程度(degree of molar substitution)可偏離平均值為約1%、2%、3%、4%、5%、6%、7%、8%、9%、10%、11%、12%、13%、14%、15%、20%、25%、30%、35%、40%、50%、55%、60%、或更多。
定性HAS諸如HES的又另一方式為陳述聚合物中在C2和C6位置被取代之平均葡萄糖次單元的比例,即,C2/C6比例。於一些實施態樣中,C2/C6比例為 約0.001、0.01、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0、1000、或更高,以及在此等值之中或之間的範圍。
平均分子量、莫耳取代程度及C2/C6比例等特性可各自獨立地變化尤其是在根據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之知識製備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諸如羥乙基澱粉。依分子量和莫耳取代之具體組合定性之HES實施態樣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Mn~500kDa及MS為0.5至1.5,諸如0.5、0.6、0.7、0.8、0.9、1.0、1.1、1.2、1.3、1.4、或1.5;Mn~200kDa及MS為0.5至1.5,諸如0.5、0.6、0.7、0.8、0.9、1.0、1.1、1.2、1.3、1.4、或1.5;Mn~135kDa及MS為0.5至1.5,諸如0.5、0.6、0.7、0.8、0.9、1.0、1.1、1.2、1.3、1.4、或1.5;Mn~100kDa及MS為0.5至1.5,諸如0.5、0.6、0.7、0.8、0.9、1.0、1.1、1.2、1.3、1.4、或1.5;Mn~65kDa及MS為0.5 to 1.5,諸如0.5、0.6、0.7、0.8、0.9、1.0、1.1、1.2、1.3、1.4、或1.5。根據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前述各HES實施態樣可另定性為C2/C6比例之範圍係1至50,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4、35、36、 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接合至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的HES具有單組特性(即,分子量、莫耳取代及隨意地C2/C6比例之獨特組合),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具有二或更多組特性之HES可被接合至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檢測平均分子量、莫耳取代及C2/C6比例之技術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
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及其他聚合物
於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一些其他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為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包括但不限於α-2,8-連結之聚唾液酸。此等聚合物之性質係進一步論述於G.Gregoriadis,et al.,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a role for polysialic acids,Int.J.Pharmaceutics,300,125-130(2005),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於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中,PSA包括2至約80個唾液酸次單元。其他尺寸亦可。於一些實施態樣中,PSA可為均質聚合(homopolymeric),由僅以α-2,8-鏈結所連結之唾液酸次單元所組成;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PSA可為異質聚合(heteropolymeric),例如包含由交替之α-2,8-鏈結和α-2,9-鏈結所連結之唾液酸次單元。
於再其他的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為雙離子性刷狀聚合物(zwitterionic brush polymer),例如 但不限於,聚磷酸膽鹼分枝聚合物(poly-phosphorylcholine branched polymer)。此等聚合物之性質係進一步論述於M.Chen et al.,Lubrication at Physiological Pressures by Polyzwitterionic Brushes,Science 323,1698-1701(2009),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conjugate)
本揭示內容提供包括FVIII之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於某些實施態樣中,FVIII突變蛋白為包含本文揭露之半胱胺酸取代中之一或多者的FVIII蛋白,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為聚乙二醇(PEG)或羥烷基澱粉(HAS)例如羥乙基澱粉(HES)、或一些其他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根據一些實施態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共價結合至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的一或更多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硫原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鏈接係直接者;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透過介於氫硫基(thiol)之硫和聚合物之間的間隔(spacer)及/或連接子而間接接附,於此情況下,突變蛋白和聚合物係各自直接鍵結至間隔(spacer)及/或連接子。
連接子,亦稱為架橋物(cross-linker),係帶有一或更多化學反應性基團(chemical reactive group)的分子,用於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某些部位的接附,及/或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例如接附至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如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瞭解, 在執行反應以使連接子接附至聚合物、接附至突變蛋白、或接附至聚合物和突變蛋白兩者後,來自連接子的一或更多原子可留下作為經修飾的聚合物、經修飾的突變蛋白、或包含接附之聚合物和突變蛋白之接合物的一部份。連接子可任意地包含間隔(spacer),其係另外的原子用來分隔雙官能性(bifunctional)(或更高如三官能性(trifunctional))連接子中的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或其將連接子之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與聚合物或突變蛋白之接附部位(attachment site)分隔、或其分隔接合物中之聚合物與突變蛋白。間隔(spacer)可為任何長度且含有其自身的官能基。
可依據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知識製造接合物。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結合至連接子,其具有能接附至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之硫的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於一後續步驟中,聚合物-連接子之組合係結合至半胱胺酸。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突變蛋白係透過半胱胺酸之氫硫基而結合至連接子,其中該連接子具有能接附至聚合物之對應基團的反應性基團。於一後續步驟中,突變蛋白-連接子之組合係結合至聚合物。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反應性基團係先化學性地產生於聚合物之預定部位以能在後續反應中進行該基團與連接子間之結合。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連接子為雙官能性(bifunctional),意指其具有兩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 且任意地具有介於它們之間的間隔(spacer)。反應性基團中之一者係能與聚合物之對應基團反應,而另一反應性基團則能與突變蛋白之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反應。雙官能性連接子可先與聚合物反應,接著為聚合物-連接子之組合與突變蛋白之反應。或者,雙官能性連接子可先與突變蛋白反應,接著為突變蛋白-連接子與聚合物之反應。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反應條件可經選擇以使聚合物、雙官能性連接子及突變蛋白可同時與彼此反應以形成接合物。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反應性基團係先化學性地產生於聚合物之預定部位以能在後續反應中進行該基團與連接子間之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雙官能性連接子為均質雙官能性(homobifunctional),具有兩同類反應性基團。於其他實施態樣中,雙官能性連接子為異質雙官能性(heterobifunctional),具有不同的反應性基團。亦可使用具有超過兩反應性基團之連接子,雖然可能會要使用保護基(protecting group)以避免於某些反應性基團之不想要的副反應。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連接子和間隔(spacer)可設計為具有生理可切割性鏈結(physiologically cleavable linkage)。生理可切割性鏈結為與水在生理條件下反應(即,被水解)者,速率係取決於特定原子、鍵結、取代基(若存在)、及條件。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酯類(例如,羧酸酯、磷酸酯、碳酸酯、原酸酯(orthoester)、硫酯)、胺甲酸酯、硫酸酯、磷酸酐、縮醛、縮酮、醯氧基烷基醚 (acyloxyalkyl ether)、亞胺、腙、醯胺、胺甲酸乙酯、胜肽以及寡核苷酸鏈結。連接子及間隔(spacer)亦可設計為具有酵素可切割性(enzymatically cleavable)鏈結,諸如可被酯酶(esterase)、蛋白酶、磷酸酶、核酸酶、及其他酶所辨識及切割之基團。連接子或間隔(spacer)可設計為包含能被辨識此部位之蛋白酶所切割的特定胺基酸序列。
用於合成具特定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之連接子的方法與試劑係屬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用於使聚合物、連接子和突變蛋白反應以形成本揭示內容之接合物(conjugate)的方法與試劑亦然。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在FVIII突變蛋白與連接子或聚合物-連接子之組合反應前,半胱胺酸之氫硫基(thiol)係先使用還原劑進行還原,諸如DTT、TCEP、或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的其他合適之還原劑。此外,潛在反應性(potentially reactive)側基團在突變蛋白(例如,天然半胱胺酸殘基之氫硫基(thiol))、聚合物或連接子中,可被保護以避免不想要的副反應發生於之後的反應步驟(製造想要的接合物(conjugate)所需的)。之後,在製得接合物(conjugate)或想要的中間物後,可依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知識來移除此等保護基。
雖非必定但通常,係由用於製造經修飾的聚合物及/或突變蛋白的化學反應中從離去基(leaving group)和其他雜質中純化出接合物(conjugate),以及最終的接合物產物。純化步驟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凝膠過濾(gel filtration)、超過濾(ultrafiltration)、透析(dialysis)、及沉澱,但亦可使用其他方法諸如離子交換層析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免疫親和層析法(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例如,使用對FVIII之抗體)、或其他純化方法。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也可使用額外的純化步驟以例如在進入製造本揭示內容之接合物(conjugate)的多步驟反應流程中之下個反應前,由不想要的反應物中純化出想要的中間物。
根據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適用於接合至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thiol)反應性聚合物的製造係可藉由令具親電反應性基團(electrophilic reactive group)的聚合物與具親核反應性基團(nucleophilic reactive group)(用於與聚合物之親電劑(electrophile)反應)和氫硫基反應性基團(thiol reactive group)(用於與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反應)的連接子反應。聚合物-親電劑(electrophile)可表示為式POLY-W0,1-E,其中POLY代表聚合物諸如PEG、HAS或HES,W表示間隔(spacer),其可不存在(0)或存在(1),且E代表親電劑(electrophile),即,親電反應性基團。連接子可表示為式NU-Y-T,其中NU代表親核劑(nucleophile),Y代表介於NU和T之間的基團、部分(moiety)、或間隔(spacer),且T代表氫硫基-反應性基團、或被保護的氫硫基(即,-S具有另外的原子)。在親電活性聚合物(electrophilically active polymer)與連接子反應後,所得之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可表示為式POLY- W0,1-X-Y-T,其中POLY、W、Y及T係如之前所定義,而X代表由親電劑(electrophile)(E)和親核劑(nucleophile)(NU)之間的反應所形成之部分(moiety),不包括任何離去基(leaving group)或可能在反應期間形成的基團。一旦合成後,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可與包含取代之半胱胺酸的FVIII突變蛋白(表示為式S-FVIII,其中S為半胱胺酸之氫硫基,而FVIII代表其餘之因子VIII突變蛋白)反應以製造聚合物和突變蛋白的接合物。接合物可表示為式POLY-W0,1-X-Y-Z-FVIII,其中POLY、W及Y係如之前所定義,且Z代表由聚合物之氫硫基反應性基團,T,和突變蛋白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S,之間的反應所形成之部分(moiety),不包括任何離去基(leaving group)。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親電劑(electrophile)和親核劑(nucleophile)的位置可顛倒,以使親核劑(nucleophile)先與聚合物發生關聯(表示為POLY-W0,1-NU)且親電劑(electrophile)與連接子發生關聯(表示為E-Y-T)。於此等實施態樣中,親核活性聚合物(nucleophilically active polymer)與連接子的反應可產生與之前相似之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表示為POLY-W0,1-X-Y-T),但其中X係得自不同處置之親核劑和親電劑的反應。
親電劑(electrophile)係指離子、原子、或原子集合,其可為離子性(ionic)、具親電中心(electrophilic center)(即,親向電子且能與親核劑(nucleophile)反應的 中心)。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親電劑(electrophile)自然地存在為聚合物的一部份而無進一步修飾。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親電劑(electrophile)係藉由化學修飾聚合物而加入,任意地包括有間隔(spacer)W。其中該親電劑(electrophile)係自然地為聚合物的一部份,然後無間隔(spacer)存在。
例示之非限制性的親電劑(electrophile)包括羧酸或活化之羧酸衍生物、醯胺、羧酸酯、碳酸酯、碳酸、酸鹵化物、活化之酯類(例如,N-羥基琥珀醯亞胺(N-hydroxysuccinimidyl)(NHS)酯或1-羥基苯并三唑酯(1-hydroxybenzotriazolyl ester))、活性碳酸酯(例如N-羥基琥珀酰亞胺碳酸酯(N-hydroxysuccinimidyl carbonate)、碳酸對硝苯酯(para-nitrophenylcarbonate)、及1-羥基苯并三唑碳酸酯(1-hydroxybenzotriazolyl carbonate))、縮醛、半縮醛、醛、醛水合物、活性酐類諸如酸酐類、芳基鹵化物、酮、異氰酸酯、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亞胺酸酯(imidoester)、五氟苯酯(pentafluorophenyl)(PFP)、及其他者。
間隔(spacer)W若存在時,於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中可為C1-C10烷基(諸如亞甲基)、C1-C10經取代之烷基、直鏈低級烷基(linear lower alkyl)、支鏈低級烷基,或其他基團,包括非烷基基團。
親核劑(nucleophile)係指離子、原子、或原子集合(collection of atoms),其可為離子性(ionic)、具親核中心(nucleophilic center)(即,親向親電中心且能與 親電劑(electrophile)反應的中心)。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親核劑(nucleophile)NU可為胺基(一級、二級、或其他)、羥基,氫硫基(thiol),亞胺基(imino)、或硫酯基(thioester group),或者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其他者。
根據某些非限制性實施態樣,NU可為下列基團中之一者:CH3-NH-、CH3-CH2-NH-、CH3-CH2-CH2-NH-、(CH3)2-CH-NH-、H2N-、H2N-O-、H2N-NH-、H2N-NH-(C=O)-、H2N-NH-(C=O)-NH-、H2N-NH-(C=O)-O-以及H2N-NH-SO2-。
基團Y可為直鏈、支鏈或一些其他型態。於一些實施態樣中,Y基團可為烷基(支鏈或非支鏈的)、經取代之烷基、烯基、經取代之烯基、烷基芳基、經取代之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經取代之芳基烷基、芳基、經取代之芳基、雜芳基、經取代之雜芳基、環烷基、經取代之環烷基、伸烷環烷基(alkylenecycloalkyl)、經取代之伸烷環烷基、伸烷基(alkylene)、經取代之伸烷基、環伸烷基(cycloalkylene)、或經取代之環伸烷基,以及可包括如下列之基團:亞甲基(-CH2-)、伸乙基(-CH2CH2-)、伸丙基(-CH2CH2CH2-)、伸丁基(-CH2CH2CH2CH2-)、伸戊基(-CH2CH2CH2CH2CH2-)、2-甲基丙基、以及其他基團。
在基團Y之內容中的用語“經取代”係指以雜原子或基團置換一些原子(通常但不必定為H)。基團(諸如烷基,等等)可經多個取代基取代,例如,1、2、 3、4、5或6個取代基。若存在二或更多取代基,各取代基可與至少一其他取代基相同或相異。取代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基團諸如:烷基、芳基、烯基、炔基、氟、羥基、烷基羰氧基(alkylcarbonyloxy)、芳基羰氧基(arylcarbonyloxy)、烷氧基羰氧基(alkoxycarbonyloxy)、芳氧基羰氧基(aryloxycarbonyloxy)、羧基、烷氧基羰基、胺基羰基、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氧基、磷酸基(phosphate)、膦酸基(phosphonato)、亞膦酸基(phosphinato)、三級胺基,醯基胺基,包括烷基羰基胺基、芳基羰基胺基,胺甲醯基、脲基、硝基、烷基硫基(alkylthio)、芳基硫基(arylthio)、醯胺基(amide)、硫酸基(sulfate)、烷基亞磺醯基、磺酸基(sulfonate)、磺醯胺基(sulfonamide)、三氟甲基、氰基、疊氮基、羧甲基胺甲醯基(即,基團-C(=O)(-NH-CH2-COOH))、環烷基(例如,環戊基或環己基)、雜環烷基(例如,N-啉基(morpholino)、哌基(piperazinyl)或哌啶基(piperidinyl))、烷基芳基、芳基烷基及雜芳基,其中後者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并二氧基(benzodioxolyl)、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噻唑基、異噻唑基、咪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吡唑基、唑基、異唑基、吡啶基(pyridinyl)、吡基、嗒基、苯并唑基、苯并二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吩基、亞甲基二氧基苯基(methylenedioxyphenyl)、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基、苯并呋喃基、嘌呤基、苯并呋喃基、去氮嘌 呤基(deazapurinyl)、以及吲基(indolizinyl)。
若為直鏈,Y可為不同長度,例如,範圍為約1至約20個原子、為約2至約15個原子、為約2至約10個原子、為約1至約6個原子、或一些其他長度,包括比20個原子長。
Y基團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下列結構:-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CH3)-CH2-、-CH2-CH(CH3)-、-CH(CH3)-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CH3)-、-CH(CH3)-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CH3)-、-CH(CH3)-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CH3)-、-CH(CH3)-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 -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CH3)2-CH2-、-CH(CH3)-CH(CH3)-、-C(CH3)2-C(CH3)2-、-CH(CH2OH)-CH2-、-CH(CH2OH)-CH2-CH2-、-CH(CONH2)-CH2-、-CH(COOH)-CH2-、-CH(COOH)-CH2-CH2-、-CH(COOH)-CH2-CH2-CH2-CH2-、-CH(CONH2)-C(CH3)2-、-CH(CONH2)-CH2-CH2-CH2-CH2-、-CH2-CH(OH)-CH2-、-CH2-CH(OH)-CH(OH)-CH2-以及-CH(COOH)-C(CH3)2-、-CH2-CH2-O-CH2-CH2-O-CH2-CH2-、-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H(COOH)-CH2-CH2-C(=O)NH-CH-C(=O)(-NH-CH2-COOH)-CH2-、-O-CH2-、-CH2-O-、-O-CH2-CH2-、-CH2-O-CH2-、-CH2-CH2-O-、-O-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CH2-CH2-O-、-C(O)-NH-CH2-、-C(O)-NH-CH2-CH2-、-CH2-C(O)-NH-CH2-、-CH2-CH2-C(O)-NH-、-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O)-NH-CH2-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H2-C(O)-NH-CH2-CH2-、 -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O)-NH-CH2-CH2-、-CH2-CH2-CH2-CH2-C(O)-NH-、-C(O)-O-CH2-、-CH2-C(O)-O-CH2-、-CH2-CH2-C(O)-O-CH2-、-C(O)-O-CH2-CH2-、-NH-C(O)-CH2-、-CH2-NH-C(O)-CH2-、-CH2-CH2-NH-C(O)-CH2-、-NH-C(O)-CH2-CH2-、-CH2-NH-C(O)-CH2-CH2、-CH2-CH2-NH-C(O)-CH2-CH2、-C(O)-NH-CH2-、-C(O)-NH-CH2-CH2-、-O-C(O)-NH-CH2-、-O-C(O)-NH-CH2-CH2-、-NH-CH2-、-NH-CH2-CH2-、-CH2-NH-CH2-、-CH2-CH2-NH-CH2-、-C(O)-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O)-CH2-CH2-、-CH2-CH2-C(O)-、-CH2-CH2-CH2-C(O)-NH-CH2-CH2-NH-、-CH2-CH2-CH2-C(O)-NH-CH2-CH2-NH-C(O)-、-CH2-CH2-CH2-C(O)-NH-CH2-CH2-NH-C(O)-CH2-、環伸烷基(cycloalkylene group)、或經取代之環伸烷基、-CH2-CH2-CH2-C(O)-NH-CH2-CH2-NH-C(O)-CH2-CH2-、-(CH2)1,2,3,4,5-NH-C(O)-CH2CH2-、以及前述任何之二或更多者的組合。
基團T代表氫硫基-反應性基團(thiol-reactive group)或被保護之氫硫基,即,氫硫基與保護基結合。氫硫基-反應性基團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順丁烯二醯亞胺(maleimide)、乙烯碸(vinyl sulfone)、乙烯硫醚(vinylsulfide)、二硫吡啶(pyridyl disulfide)、鄰二硫吡啶 (orthopyridyl disulfide)、鹵代乙醯基(haloacetyl group)(例如,包含碘乙醯基或溴乙醯基)、碘乙醯胺、氫硫基(-SH)、硫基(-S-)、TNB-氫硫基、吖(aziridine)、氧(oxirane)、丙烯醯基衍生物、及芳基化劑(arylating agent)。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團及鹵代乙醯基特別與氫硫基(thiol group)反應以形成穩定之硫醚鏈結。二硫吡啶(pyridyl disulfide)與氫硫基反應以形成雙硫鍵。其他氫硫基-反應性基團亦可。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氫硫基保護基與-S形成硫醚(thioether)。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烷基硫醚、苄基硫醚、烯丙基硫醚、三芳基甲基硫醚(例如,包含三苯甲基(Trt),諸如-S-Trt)。於其他實施態樣中,保護基與-S形成二硫化物。非限制性實例包括S-磺酸鹽類(例如,-S-SO3 -、-S-SO2-芳基、以及-S-SO2-烷基)、S-三級丁基(例如,-S-S-tBu)、S-(2-胺基乙基)、S-2-吡啶基(例如,-S-S-(2-吡啶基)),以及為對稱二硫化物(symmetrical disulfide)之連接子,其中連接子之各半係作為另一者的保護基。氫硫基保護基的另外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單硫基縮醛(monothio acetal)、二硫基縮醛(dithio acetal)、胺基硫基縮醛(aminothio acetal)、硫酯(thioester)、硫碳酸鹽(thiocarbonate)、硫胺甲酸酯(thiocarbamate)、以及次磺醯基(sulfenyl)衍生物。具經保護之氫硫基的連接子的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以下:H2N-CH2-CH2-S-Trt;H2N-CH2-CH2-CH2-S-Trt; H2N-CH2-CH2-CH2-CH2-S-Trt;H2N-CH2-CH2-CH2-CH2-CH2-S-Trt;H2N-CH2-CH2-S-S-tBu;H2N-CH2-CH2-CH2-S-S-tBu;H2N-CH2-CH2-CH2-CH2-S-S-tBu;H2N-CH(COOH)-CH2-S-Trt;H2N-CH(COOH)-C(CH3)2-S-Trt;H2N-CH2-CH2-S-S-CH2-CH2-NH2;H2N-CH(COOH)-CH2-CH2-C(=O)NH-CH-[C(=O)(-NH-CH2-COOH)]-CH2-S-S-CH2-CH-[C(=O)(-NH-CH2-COOH)]-NH-C(=O)-CH2-CH2-CH(COOH)-NH2;以及H2N-CH(COOH)-CH2-S-S-CH2-CH(COOH)-NH2
利用具經保護之氫硫基的連接子以製造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時,保護基必須被移除以在該聚合物可與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反應前活化該聚合物。基於保護基之性質用來對氫硫基進行去保護的試劑及條件係屬本領域習此技藝人士之知識範圍。根據一非限制性實例,被二硫化物保護之氫硫基可由還原劑活化,諸如氫硼化鈉、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DTT)、二硫赤藻糖醇(dithioerythritol)(DTE)、或膦諸如TCEP。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連接子為具兩相同親核基團(nucleophilic group)(用於與聚合物之親電基團(electrophilic group)反應)之對稱二硫化物(symmetrical disulfide)。例示之對稱連接子係具有中心雙硫(-S-S-)鍵,其中該硫原子係各自連接至相同Y基團然後親核劑NU。 對稱連接子之非限制性實例為胱胺(cystamine)及半胱胺(cysteamine),但亦可為許多其他者。親電活性聚合物與對稱二硫化物連接子諸如胱胺(cystamine)之反應的結果為形成對稱二硫化物聚合物(disulfide polymer),其具有由中心雙硫鏈結的各硫原子延伸之相同聚合物鏈段。此排列可表示為式POLY-W0,1-X-Y-S-S-Y-X-W0,1-POLY,其中-S-S-係指中心雙硫鍵以及其他變數係如前文所定義。由於所得二硫化物聚合物之對稱性,以還原劑諸如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切割的結果為形成兩莫耳之對應的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衍生物。
根據特定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E和NU的結構、所使用之其他試劑及所選擇之反應條件,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容易地確定所得X基團之結構。同樣地,根據連接子的氫硫基-反應性基團、所使用之試劑、及所選擇之反應條件,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容易地確定所得Z基團之結構。
於一些非限制實施態樣中,X可為醯胺例如-C(=O)-NH-、胺甲酸乙酯例如-O-C(O)-NH-、-(CH3)-N-、-(CH3-CH2)-N-、-(CH3-CH2-CH2)-N-、-((CH3)2-CH)-N-、-HN-、-HN-O-、-HN-NH-、-HN-NH-(C=O)-、-HN-NH-(C=O)-NH-、-HN-NH-(C=O)-O-以及-HN-NH-SO2-。於其他的實施態樣中,X可表示為-C(=O)G-,其中G為雜原子或基團諸如-O、-NH、-S、或-NR,其中R為低級烷基。
於聚合物是HAS或HES的一些實施態樣中,在聚合物之還原端(reducing end)的末端葡萄糖部分(moiety)係結合至連接子。於此等實施態樣中,末端葡萄糖中的C1碳可作為親電劑(electrophile)用於與連接子之親核劑(nucleophile)反應。然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還原端(reducing end)之末端葡萄糖殘基可衍生化(derivatize)以使得能有不同親電基團用於反應,或者於其他的實施態樣中,還原端之末端葡萄糖殘基可衍生化(derivatize)以使得存在可隨後與連接子之對應的親電基團反應之親核基團。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原端(reducing end)之末端葡萄糖殘基係以其非氧化態(例如,於碳C1)使用以與連接子結合,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還原端之末端葡萄糖係以其氧化態(例如,於碳C1)使用以與連接子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原端之末端葡萄糖殘基的氧化產生內酯或羧酸,藉以該葡萄糖殘基的C1係羰基的一部份。氧化之進行可使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的試劑及反應條件,例如使用如WO 2005/014050中所述之鹼性碘溶液,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包含至少一胺基的雙官能性連接子可與HAS或HES聚合物的氧化之還原端反應以形成醯胺。此等連接子之非限制性例示實施態樣包括1,8-二胺基辛烷(1,8-diamino octane)、1,7-二胺基庚烷(1,7-diamino heptanes)、1,6-二胺基己烷(1,6-diamino hexane)、1,5-二胺基戊烷(1,5-diamino pentane)、1,4-二胺 基丁烷(1,4-diamino butane)、1,3-二胺基丙烷(1,3-diamino propane)、以及1,2-二胺基乙烷(1,2-diamino ethane)。其他實施態樣包括根據式H2N-(CH2-CH2-O)n-CH2-CH2-NH2的二胺基聚乙二醇(diaminopolyethyleneglycol),其中n可為1、2、3、4、5、或更大的整數。其中,如於此等實例中,第二官能基亦為胺,聚合物-連接子之組合可與單鹵素取代之乙酸(例如,溴乙酸、氯乙酸或碘乙酸)、及活化劑(諸如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EDC))反應以產生氫硫基反應性鹵化乙醯胺(haloacetamide)衍生物,其可隨後結合至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以形成硫醚(thioether)鏈結。此反應流程係進一步詳述於WO 2005/014050。
於WO 2005/014050進一步描述的另一實施態樣中,由HAS或HES以及二胺基連接子所形成之聚合物-連接子之組合可與包含反應性酯基團和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團的第二雙官能性連接子反應。反應性酯的一非限制性實例為琥珀醯亞胺酯(succinimide ester),而包含反應性酯和順丁烯二醯亞胺的雙官能性連接子之非限制性實例為N-(α-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醯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α-maleimidoacetoxy)succinimide ester)。所得之HAS或HES的衍生物可隨後與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反應形成硫醚鏈結。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諸如前文所述的那些,可與第二化合物(其亦為氫硫基反 應性)反應。此等第二氫硫基-反應性化合物的實例包括如於WO 2014/147173(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中描述的CH2=CH-S(O)2-CH=CH2,以及如於WO 2014/147175(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中描述的由式(III)所示之化合物類。將聚合物衍生物與第二化合物結合後,該第二化合物之氫硫基反應性基團可與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反應,藉以形成聚合物和FVIII突變蛋白的接合物。
以下係非窮盡的、非限制性的列示含有反應性基團能與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的取代之半胱胺酸的氫硫基反應的連接子:1,11-雙-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三乙二醇(1,11-Bis-Maleimidotriethyleneglycol);1,4-雙-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烷(1,4-Bis-Maleimidobutane);1,4-雙-順丁烯二醯亞胺基-2,3-二羥基-丁烷(1,4-Bis-Maleimmidyl-2,3-dihydroxy-butane);1,8-雙-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二乙二醇(1,8-Bis-Maleimidodiethylene-glycol);2-{2-[2-(2-[吡啶-2-基]-二磺醯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二磺醯基}-吡啶(2-{2-[2-(2-[pyrid-2-yl]-disulfanyl-ethoxy)-ethoxy]-ethyl-disulfanyl}-pyridine);2-[N2-(4-疊氮基-2,3,5,6-四氟苄醯基)-N6-(6-生物素醯胺基己醯基)-L-離胺醯基]乙基硫代硫酸甲酯(2-[N2-(4-Azido-2,3,5,6-tetrafluorobenzoyl)-N6-(6-biotinamidocaproyl)-L-lysinyl]ethylmethanethiosulfate);2-{N2-[N6-(4-疊氮基-2,3,5,6-四氟苄醯基)-N6-(6-生物素醯胺基己醯基)-L-離胺醯基]}乙基硫代硫酸甲酯(2-{N2-[N6-(4-Azido-2,3,5,6- tetrafluorobenzoyl)-N6-(6-biotinamidocaproyl)-L-lysinyl]}ethylmethanethiosulfate);2-吡啶基二氫硫基-四氧三十八烷-N-羥基琥珀醯亞胺(2-pyridyldithiol-tetraoxaoctatriacontane-N-hydroxysuccinimide);2-吡啶基二氫硫基-四氧十四烷-N-羥基琥珀醯亞胺(2-pyridyldithiol-tetraoxatetradecane-N-hydroxysuccinimide);3-(2-吡啶基二硫)丙醯肼(3-(2-Pyridyldithio)propionylhydrazide);4-(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醯肼‧HCI(4-(4-N-Maleimidophenyl)-butyric acid hydrazide‧HCI);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羧基-醯肼HCl 1/2二(4-(N-Mal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hydrazide HCl 1/2 dioxane);4-琥珀醯亞胺氧基羰基-甲基-α-(2-吡啶基二硫)甲苯(4-Succinimidyloxycarbonyl-methyl-α-(2-pyridyldithio)toluene);-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烷(Bis-Maleimidoethane);-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烷(Bis-Maleimidohexane);胱胺(cystamine);半胱胺(cysteamine);二硫雙-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烷(Dithiobis-maleimidoethane);雙乙烯碸(Divinyl sulfone);-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苄醯基-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m-Maleimidobenzoyl-N-hydroxysuccinimide ester);-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苄醯基-N-羥基磺酸基琥珀醯亞胺酯(m-Maleimidobenzoyl-N-hydroxysulfosuccinimide ester);N-(2-胺基-乙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醯胺 (N-(2-amino-ethyl)-3-maleimido-propionamide);N-(β-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酸)醯肼‧TFA(N-(β-Maleimidopropionic acid)hydrazide‧TFA);N-(β-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β-Maleimidopropyloxy)succinimide ester);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異氰酸酯(N-(p-Maleimidophenyl)isocyanate);N-(α-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醯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α-Maleimidoacetoxy)-succinimide ester);N-(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醯氧基)磺酸基琥珀醯亞胺酯(N-(γ-Maleimidobutryloxy)sulfosuccinimide ester);N-(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醯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γ-Maleimidobutyryloxy)succinimide ester);N-(ε-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酸)醯肼(N-(ε-Maleimidocaproic acid)hydrazide);N-(ε-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醯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ε-Maleimidocaproyloxy)succinimide ester);N-(ε-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醯氧基)磺酸基琥珀醯亞胺酯(N-(ε-Maleimidocaproyloxy)sulfosuccinimide ester);N-(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十一酸)醯肼(N-(κ-Maleimidoundecanoic acid)hydrazide);N-(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十一醯氧基)磺酸基琥珀醯亞胺酯(N-(κ-Maleimidoundecanoyloxy)sulfosuccinimide ester);N,N'-雙(乙烯基磺醯基乙醯基)乙二胺(N,N'-Bis(vinylsulfonylacetyl)ethylenediamine);NHS-PEG12-順 丁烯二醯亞胺(NHS-PEG12-Maleimide);NHS-PEG24-順丁烯二醯亞胺(NHS-PEG24-Maleimide);NHS-PEG2-順丁烯二醯亞胺(NHS-PEG2-Maleimide);NHS-PEG4-順丁烯二醯亞胺(NHS-PEG4-Maleimide);NHS-PEG6-順丁烯二醯亞胺(NHS-PEG6-Maleimide);NHS-PEG8-順丁烯二醯亞胺(NHS-PEG8-Maleimide);N-琥珀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l 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N-琥珀醯亞胺基碘乙酯(N-Succinimidyl iodoacetate);N-琥珀醯亞胺基S-乙醯基硫-乙酸酯(N-Succinimidyl S-acetylthio-acetate);N-琥珀醯亞胺基S-乙醯基硫-丙酸酯(N-Succinimidyl S-acetylthio-propionate);N-琥珀醯亞胺基(4-碘乙醯基)胺苄酸酯(N-Succinimidyl(4-iodoacetyl)aminobenzoate);N-琥珀醯亞胺基-(4-乙烯基磺醯基)苄酸酯(N-Succinimidyl-(4-vinylsulfonyl)benzoate);N-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醯氧基-磺酸基琥珀醯亞胺酯(N-γ-Maleimidobutryloxy-sulfosuccinimide ester);N-γ-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丁醯氧基-琥珀醯亞胺酯(N-γ-Maleimidobutyryloxy-succinimide ester);N-ε-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己酸(N-ε-Maleimidocaproic acid);琥珀醯亞胺基3-(溴乙醯胺基)丙酸酯(Succinimdyl 3-(bromoacetamido)propionate);琥珀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羧基-(6-醯胺基己酸酯)(Succinimidyl 4-(N-mal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6-amidocaproate ));琥珀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羧酸酯(Succinimidyl 4-(N-mal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ate);琥珀醯亞胺基4-(-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酯(Succinimidyl 4-(p-maleimidophenyl)butyrate);琥珀醯亞胺基6-(3'-[2-吡啶基二硫]丙醯胺基)己酸酯(Succinimidyl 6-(3'-[2-pyridyldithio]propionamido)hexanoate);琥珀醯亞胺基-6-(β-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丙醯胺基)己酸酯(Succinimidyl-6-(β-maleimidopropionamido)hexanoate);磺酸基-NHS-(2-6-[生物素醯胺基]-2-(-疊氮基苄醯胺基)(Sulfo-NHS-(2-6-[Biotinamido]-2-(p-azidobezamido));磺酸基琥珀醯亞胺基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羧酸酯(Sulfosuccinimidyl 4-(N-mal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late);磺酸基琥珀醯亞胺基4-(-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酯(Sulfosuccinimidyl 4-(p-maleimidophenyl)butyrate);磺酸基琥珀醯亞胺基6-(3'-[2-吡啶基二硫]丙醯胺基)己酸酯(Sulfosuccinimidyl 6-(3'-[2-pyridyldithio]propionamido)hexanoate);磺酸基琥珀醯亞胺基6-(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甲苯甲醯胺基)己酸酯(Sulfosuccinimidyl 6-(α-methyl-α-[2-pyridyldithio]-toluamido)hexanoate);磺酸基琥珀醯亞胺基(4-碘-乙醯基)胺苄酸酯(Sulfosuccinimidyl(4-iodo-acetyl)aminobenzoate);三-(2-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基)胺(Tris-(2-Maleimidoethyl)amine);H2N-CH2-CH2-SH; H2N-CH2-CH2-CH2-SH;H2N-CH2-CH2-CH2-CH2-SH;H2N-CH2-CH2-CH2-CH2-CH2-SH;H2N-CH(COOH)-CH2-SH;H2N-CH(COOH)-C(CH3)2-SH;H2N-CH(CH2OH)-CH2-SH;H2N-CH(CH2OH)-CH2-CH2-SH;H2N-CH(CONH2)-C(CH3)2-SH;H2N-CH(CONH2)-CH2-SH;H2N-CH(COOH)-CH2-CH2-SH;H2N-CH2-CH2-O-CH2-CH2-SH;H2N-CH2-CH2-O-CH2-CH2-O-CH2-CH2-SH;H2N-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SH;H2N-CH(COOH)-CH2-CH2-C(=O)NH-CH-C(=O)(-NH-CH2-COOH)-CH2-SH;H2N-O-CH2-CH2-SH;H2N-O-CH2-CH2-CH2-SH;H2N-O-CH2-CH2-CH2-CH2-SH;H2N-O-CH2-CH2-CH2-CH2-CH2-SH;H2N-O-CH(COOH)-CH2-SH;H2N-O-CH(COOH)-C(CH3)2-SH;H2N-O-CH(CH2OH)-CH2-SH;H2N-O-CH(CH2OH)-CH2-CH2-SH;H2N-O-CH(CONH2)-C(CH3)2-SH;H2N-NH-CH2-CH2-SH;H2N-NH-CH2-CH2-CH2-SH;H2N-NH-CH2-CH2-CH2-CH2-SH;H2N-NH-CH2-CH2-CH2-CH2-CH2-SH;H2N-NH-CH(COOH)-CH2-SH;H2N-NH-CH(COOH)-C(CH3)2-SH;H2N-NH-CH(CH2OH)-CH2-SH; H2N-NH-CH(CH2OH)-CH2-CH2-SH;H2N-NH-CH(CONH2)-C(CH3)2-SH;H2N-NH-C(=O)-CH2-SH;H2N-NH-C(=O)-CH2-CH2-SH;H2N-NH-C(=O)-CH2-CH2-CH2-SH;H2N-NH-C(=O)-CH2-CH2-CH2-CH2-SH;H2N-NH-C(=O)-CH2-CH2-CH2-CH2-CH2-SH;H2N-NH-C(=O)-CH(COOH)-CH2-SH;H2N-NH-C(=O)-CH(COOH)-C(CH3)2-SH;H2N-NH-C(=O)-CH(CH2OH)-CH2-SH;H2N-NH-C(=O)-CH(CH2OH)-CH2-CH2-SH;以及H2N-NH-C(=O)-CH(CONH2)-C(CH3)2-SH。
關於以上列示之某些連接子的進一步資訊可參見Thermo Scientific Crosslinking Technical Handbook(2012),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
以上列示之連接子(以及其他未特別揭露者)可用於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附至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蛋白。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會瞭解,某些此等連接子為均質雙官能性(homobifunctional),其包含僅與或主要與氫硫基反應的反應性基團。當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含氫硫基,此等連接子可直接使用(不修飾聚合物)於連結聚合物和突變蛋白,係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方法和試劑。然而,聚合物本來便缺少氫硫基、或於聚合物中所要的位置缺少氫硫基時,可化學性地製出它,同樣地係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方法和試 劑。某些前述連接子係異質雙官能性(heterobifunctional),包含特定於氫硫基的反應性基團,以及至少另一反應性基團其係對氫硫基無反應性的、或其係實質上偏好與不是氫硫基的不同官能基(例如胺基、或羧基)反應。當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含此等其他基團(例如,-NH2或-COOH)中之一者時,此等連接子可直接使用(不修飾聚合物)於連結聚合物和突變蛋白,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方法和試劑。然而,當聚合物本來便缺少一此等基團、或於聚合物中所要的位置缺少一此等基團時,可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方法和試劑而化學性地製出此等基團。
用於進行反應以連接連接子與生物活性聚合物(諸如PEG、HAS和HES)、以及半胱胺酸之氫硫基的其他的連接子和方法、條件及試劑係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910,661號及第7,863,421號(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及國際專利申請案公開號WO 2002/080979、WO 2003/070772、WO 2004/024761、WO 2005/014050、WO 2014/147173和WO 2014/147175,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關於將連接子接合至氫硫基的進一步資訊和細節可參見G.T.,Hermanson,Bioconjugate Techniques,3rd Ed.,Academic Press(ISBN 978-0-12-382239-0),以及Chalker,J.M.,et al.,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at Cysteine:Opportunitie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Chem.Asian J.,4:630-640(2009),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
組成物
本揭示內容亦提供包括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合之FVIII突變蛋白的組成物,用於投予患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此等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具(carrier)、載劑(vehicle)、賦形劑、或安定劑(stabilizer)。此等可包括但不限於:生理相容性(physiologically compatible)溶劑、分散介質(dispersion media)、塗層(coating)、抗細菌(antibacterial)及抗真菌(antifungal)劑、增積劑(bulking agent)、潤濕劑、乳化劑、抗氧化劑、螯合劑(chelating agent)、金屬離子、蛋白質、防腐劑、pH緩衝液、兩性離子(zwitterions)(例如,胺基酸諸如內鹽(betaine)、牛磺酸(taurine)、精胺酸、甘胺酸、離胺酸和組胺酸)、吸收延遲劑(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等等。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具(carrier)的一些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水、生理鹽水(saline)、磷酸鹽緩衝之生理鹽水、右旋糖(dextrose)、甘油、乙醇,等等,及彼等之組合。
根據其他實施態樣,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用於維持組成物和體液間之等張平衡(isotonic balance)的用劑,包括但不限於糖,多元醇諸如甘露糖醇(mannitol)、山梨糖醇(sorbitol),或氯化鈉。
根據本發明使用的組成物可為任何適合投予個體之形式,包括但不限於為液態溶液(例如,可注射及 可輸注之溶液)。該形式係取決於所欲之投予模式及治療應用。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投予模式為非腸胃的(parenteral)(例如,靜脈內(intravenous)、皮下(subcutaneous)、腹膜內(intraperitoneal)、肌內(intramuscular))。
治療組成物在製造和儲存條件下通常為無菌且穩定的。組成物可配製成溶液、微乳液、分散液、微脂體、或其他適合高藥物濃度之序化結構(ordered structure)。無菌注射液之製備係可藉由將所需量之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conjugate)與上述一種成份或成份之組合併入適當之溶劑中,接著進行過濾滅菌(filtered sterilization)。
分散液之製備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基底分散介質和其他所要的成份(例如,來自上述該等者中)之無菌載劑(vehicle)。
在用於製備無菌注射液之無菌粉末的情況中,較佳製備方法為真空乾燥(vacuum drying)及冷凍乾燥(freeze-drying),其產生來自其先前無菌濾液的活性成份加任何另外所需成份的粉末。溶液之適當流動性的維持可例如藉由使用塗層(coating)(諸如卵磷脂)、藉由保持所需顆粒尺寸(於分散液之情況)、以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注射組成物之延長吸收(prolonged absorption)可藉由於組成物中包含能延遲吸收的用劑(例如,單硬脂酸鹽及明膠)來實現。
於本揭示內容之FVIII接合物(conjugate)的一些非限制實施態樣中,包含此等接合物(conjugate)之醫藥組成物可另包含蔗糖、氯化鈣二水合物(calcium chloride dehydrate)、L-組胺酸、聚山梨糖醇酯80及氯化鈉。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此等組成物能以預混水溶液來供給、或為能使用無菌水或使用生理食鹽水(例如,含有0.9%(w/v)之氯化鈉者)復原的凍乾塊(lyophilized cake)。
治療或預防方法
FVIII突變蛋白、此突變蛋白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conjugate)、以及包括此突變蛋白或接合物的組成物係適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之出血。因此,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或突變蛋白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係以治療有效量投予至需要治療出血的個體。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或突變蛋白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係以預防有效量投予至需要預防出血的個體。治療或預防有效量是何組成係可依據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知識而確定。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治療係欲減少出血量及/或出血停止前之持續時間,其中出血是由於例如外傷或自發性出血而開始,進入例如關節、肌肉或是腦、或其他組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預防係欲減少或在出血開始前終 止出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或接合物(conjugate)的投予係在諸如牙科程序、或手術(選擇性或非選擇性)的程序(有發生出血的基本風險)前提供。於其他實施態樣中,預防性投予係提供以減少或終止會因例如事故或自發性出血而意外地發生之出血。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有治療或預防需求之個體係具有FVIII活性缺陷。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有治療或預防需求之個體係具有血友病,例如A型血友病(HA)。於一些個體中,血友病是因基因突變(遺傳性或自發性)所造成,而於其他個體中其係因例如抗FVIII之自體抗體的產生所致。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有治療或預防需求之個體係具有輕度、中度或重度A型血友病。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有治療或預防需求之個體係具有A型血友病之小兒或成年人類患者。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使用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或接合物(conjugate)對個體之治療或預防係與欲治療或預防出血的不同藥物組合提供。此藥物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去胺加壓素(desmopressin)(諸如DDAVP或醋酸去胺加壓素(desmopressin acetate))及胺基己酸。將包括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或接合物(conjugate)之組成物投予至個體係可發生在投予欲協助治療或預防出血的其他藥物之前、同時或之後。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揭示內容之突變蛋白或接合物(conjugate)與此其他藥物係可組合於相同組成物中以更便於投藥、或者係於不同組成物中。
測定血漿半衰期
本揭示內容之任一突變蛋白或接合物(conjugate)的血漿半衰期及其他藥物動力學性質係可於投予至個體後利用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方法進行測定。例如,包含預定量之本揭示內容的突變蛋白或其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conjugate)之組成物可投予至具A型血友病的個體。通常,投予係在一些時間(例如,72小時)的沖洗期(washout period)之後進行,以使得任何先前之Factor VIII替補療法的投藥能被排掉。然後,於預定時間,取得血液樣品,分離血漿,並測試血漿樣品之FVIII活性。投予之後取血液樣品之時間的非限制性例子為0.25小時、0.5小時、1小時、3小時、6小時、9小時、24小時、28小時、32小時及48小時,然而其他時間點也是可以的只要他們(根據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之判斷)能使血漿FVIII活性之採樣係歷時一段足夠的時間且於夠近的間隔。測試FVIII活性之分析法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aPTT分析法及色素生成分析法(chromogenic assay),不過亦可使用本文中另述之或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其他分析法。
在測定為時間函數之FVIII活性後,於實驗開始時投予之FVIII突變蛋白或其接合物(conjugate)的血漿半衰期(t1/2)可利用統計方法而容易地測定,諸如迴歸分析或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知悉的其他統計方法。此外, 其他藥物動力學的值,諸如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可利用其他數學技術應用至該數據而評估。更仔細闡述如何計算t1/2及其他PK之值的文獻包括Bjorkman,et al.,J.Thomb.Haemo.,8:730-6(2010);Bjorkman,et al.,Blood,119(2):612-8(2012);Morfini,et al.,Thromb.Haemost.,66(3):384-6(1991);Lee,et al.,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Communication(發表於ISTH website Mar.21,2001,下載自www.isth.org/resource/group/d4a6f49a-f4ec-450f-9e0f-7be9f0c2ab2e/official_communications/fviiipharmaco.pdf on Feb.23,2015);以及Vlot,et al.,Thromb.Haemost.,83:65-9(2000),其各以引用方式併入。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非人類之動物諸如猴、小鼠或大鼠的血漿半衰期,可利用與前述者類似的技術測定,且該結果按比例地用以預測對應於人類個體之血漿半衰期。可應用之比例因數(scaling factor)係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
投藥及投予頻率
確認以FVIII突變蛋白和其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conjugate)治療或預防具A型血友病(或其他FVIII活性缺陷))個體之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之合適劑量,將取決於各種因素。一些此等因素為藥物依賴性(drug-dependent),包括但不限於突變蛋白或 接合物(conjugate)半衰期、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及副作用(若有的話)。其他因素為個體依賴性(subject-dependent),包括個體之年齡、體重、出血(若有的話)之部位和嚴重度、血友病之嚴重度、及整體健康。其他因素亦可相關。
本領域慣用的,FVIII活性的一國際單位(IU)相當於在一毫升正常人類血漿中之FVIII活性。因此,使用技術領域所識之方法測定FVIII突變蛋白或其接合物(conjugate)之純化製品的活性後,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容易地計算出調配含有某預定量之FVIII活性(以IU表示)、或濃度(以每體積之IU表示)(若為液體)、或質量(若為固體,例如粉末)的醫藥組成物所需之FVIII突變蛋白的量。如此調配後,健康照護提供者或患者之後可投予經計算能供給治療或預防所需之FVIII活性量的組成物量。
例示之非限制性劑量包括0.001IU/kg、0.01IU/kg、0.1IU/kg、0.5IU/kg、1IU/kg、2IU/kg、3IU/kg、4IU/kg、5IU/kg、6IU/kg、7IU/kg、8IU/kg、9IU/kg、10IU/kg、15IU/kg、20IU/kg、25IU/kg、30IU/kg、35IU/kg、40IU/kg、45IU/kg、50IU/kg、100IU/kg、150IU/kg、200IU/kg、250IU/kg、300IU/kg、350IU/kg、400IU/kg、450IU/kg、500IU/kg、或1000IU/kg,其中IU/kg為國際單位/個體體重公斤數。其他的劑量也是可以的,於前述值之間或之中的範圍亦然。
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和其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conjugate),具有延長的半衰期,能以足以維持任何所欲之治療或預防效果程度的間隔投予至個體。所需投予頻率係取決於各種藥物與個體特定因素,包括那些影響劑量選擇者。達到所欲之治療或預防效用程度所需之投予頻率的決定方法係屬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之知識。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對患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投予FVIII突變蛋白和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conjugate)係:每天5次、每天4次、每天3次、每天2次、每天一次、每2天一次、每3天一次、每4天一次、每5天一次、每6天一次、每7天一次、每8天一次、每9天一次、每10天一次、每11天一次、每12天一次、每13天一次、每14天一次、每15天一次、每16天一次、每17天一次、每18天一次、每19天一次、每20天一次、每21天一次、每22天一次、每23天一次、每24天一次、每25天一次、每26天一次、每27天一次、每28天一次、每週一次、每2週一次、每3週一次、每4週一次、每5週一次、每6週一次、每7週一次、每8週一次、或更久一次。
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之不受控制的出血(uncontrolled bleeding)的包含本揭示內容之FVIII突變蛋白或其接合物(conjugate)的醫藥組成物之最佳劑量及投予頻率,可依據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的知識而確定。 例如,可基於諸如個體之血友病嚴重度、及個體之年齡和體重、或其他因素等資訊來投予起始劑量。血液樣品可隨後於之後的不同時間取得以測試血漿中的FVIII活性。若照護提供者確認FVIII活性係太低或太高,則可改變投予之劑量及/或頻率並於之後再測試個體之血漿直到認為FVIII活性的量對控制個體之狀況而言是理想的為止。
本案中所引用之所有公開刊物、專利、專利申請案及其他文獻係為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將其整體併入本文至與若公開刊物、專利、專利申請案或其他文獻各指為為了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併入的話同樣的程度。
實施例 實施例1:建構FVIII突變蛋白表現載體及短暫轉染(transient transfection)
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將半胱胺酸取代突變引入編碼人類B結構域缺失之因子VIII(BDD FVIII)的cDNA(具有胺基酸序列為SEQ ID NO:2(圖2))。取代位置係示於表1,其中的號碼係對應於圖1所示之成熟之人類FVIII的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中的位置。相同位置,亦在圖1和圖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利用粗體和底線來凸顯。為了暫時性表現(transient expression),係將單半胱胺酸取代引入編碼BDD FVIII之cDNA(具有間隔(spacer)和羧基端的FLAG標定抗原決定位(epitope))(SEQ ID NO:7)。之後一子組(subset)之單半胱胺酸取 代以及與位置336及/或1680之取代的組合係被穩定轉染,利用不具間隔(spacer)和FLAG標定之cDNA(SEQ ID NO:8)。
在驗出取代之序列後,編碼各種半胱胺酸取代突變蛋白之cDNA係植入哺乳動物表現載體,利用Infusion Dry-Down Kit(Clontech Laboratories,Mountain View,CA)。將表現載體質體轉染至COS-1細胞中如下。將TransIT(Mirus Bio)稀釋(40μl)於2ml Opti-Mem(Life Technologies)、震盪混合(vortex)及於室溫培養15分鐘。將質體DNA(16μg)加至混合物中且於室溫培養15分鐘。將2ml TransIT/DNA/Opti-MEM混合物加至在含8ml生長培養基(growth medium)(具有10%胎兒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之P100組織培養盤中的COS-1細胞並於37℃在5% CO2中培養整夜。將轉染培養基(transfection medium)移除且將細胞小心地以10ml之細胞生長培養基清洗。於各盤中加入10ml之含青黴素(penicillin)/鏈黴素(streptomycin)和麩醯胺酸的培養基並於34℃或37℃在5% CO2中培養。72小時後採收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um)、離心以移除細胞碎片(cellular debris)並保存以用於進一步定性暫時性表現之FVIII突變蛋白。
實施例2:暫時性表現之FVIII突變蛋白的定量
來自短暫轉染細胞培養上清液的FVIII突變蛋白之表現係以西方墨點轉漬法(Western blot)分析。首先, 上清液樣品中的蛋白質係以SDS-PAGE分離然後轉漬到膜上。利用專一性抗-FVIII抗體檢測FVIII。來自以編碼未突變之B結構域缺失(BDD)FVIII之表現載體短暫轉染之COS-1細胞的上清液係納為對照組。FVIII突變蛋白之表觀表現程度(apparent expression level)(與未突變之BDD FVIII相比)係以目測評估並評分如下:(-)比起對照組為低得多或者未檢測到;(+)比對照組低;(++)與對照組相同;(+++)比對照組多。表現分析之結果係列於表2、第2欄。由於以某些半胱胺酸取代會改變用於檢測表現蛋白的抗體之抗原決定位(epitope),因此實際的蛋白表現程度可能會大於或小表觀表現程度。
實施例3:暫時性表現之FVIII突變蛋白的活性
對照之未突變的BDD FVIII和表1所示之FVIII突變蛋白的活性,係利用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分析法測試。將含有暫時性表現之FVIII突變蛋白的細胞培養上清液稀釋並將50μl添加至50μl的aPTT試劑(Actin® FSL,Siemens),還有50μl的FVIII缺陷血漿(George King Bio-Medical,Inc.,Overland Park KS),並於37℃培養3分鐘。添加50μl的25mM氯化鈣,反應即開始。利用StarT4凝血儀器(Diagnostica Stago,Parsippany,NJ)測量凝血時間。利用混合之正常血漿(FACT,George King Bio-Medical,Inc.)的稀釋液製出標準曲線。一國際單位(IU) 之FVIII活性係定義為如於1ml的正常人類混合血漿(pooled plasma)中所測得之量。FVIII突變蛋白的活性係與未突變之BDD FVIII的活性作比較,並以正對照組活性之百分率來表示。突變蛋白之活性係列於表2,第3欄。在未突變之BDD FVIII輕鏈之羧基端存在的FLAG標定並不影響其活性。
實施例4:製造表現活性FVIII突變蛋白的穩定轉染之CHO庫
為了製造穩定表現FVIII突變蛋白之細胞,用於實施例1所述之某些突變蛋白的表現載體係藉由電穿孔(electroporation)或利用多陽離子脂質(polycationic lipid)轉染技術而被轉染至CHO宿主細胞。兩天後,改變培養基條件以選擇經轉染細胞且排除未經轉染細胞(藉由在缺少核苷酸之培養基中生長)。經選擇之細胞的生長可在選擇開始後約10-14天察覺。穩定表現FVIII突變蛋白之CHO庫(pool)隨後用於製造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含有表現之FVIII突變蛋白的培養基係在種下後7或8天採收以使得細胞存活率不會掉到50%以下。以離 心或過濾將細胞從培養基中移出。來自穩定轉染之CHO細胞的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隨後係測試FVIII活性(如於實施例3)。結果係示於表3。
實施例5:純化FVIII突變蛋白
採收來自穩定轉染之CHO細胞(表現FVIII突變蛋白)的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並將聚山梨 糖醇酯80添加至最終濃度為0.05%。隨後令培養基通過陰離子交換管柱、於pH 7.0在CaCl2存在下清洗、且鍵結蛋白階段沖提係使用1M NaCl。集合含FVIII之區分(fraction)並通過免疫親和管柱(immunoaffinity column)(使用對FVIII之抗體(Eriksson et al.,Semin Hematol.38(2 Suppl 4):24-31(2001),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沖提鍵結蛋白後,進一步於MonoQ樹脂(GE)管柱(具有線性NaCl梯度,於pH 6.25,存在CaCl2及0.1%聚山梨糖醇酯80)純化FVIII突變蛋白。純化之蛋白隨後透析(dialyze)入緩衝液(於pH 7.0)並檢測蛋白濃度。
實施例6:經選擇之FVIII突變蛋白的凝血酶切割
純化之B結構域缺失FVIII(BDD FVIII)以及經選擇之FVIII突變蛋白(各1.25μg)係在有或沒有1U/mL的α凝血酶(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Essex Junction,VT)下培養於150mM NaCl、2mM CaCl2、20mM Tris-HCL、及5%甘油中,於pH 7.5。反應係於37℃下培育30分鐘,其後藉由添加D-苯丙胺醯基-L-脯胺醯基-L-精胺酸氯甲酮(D-phenylalanyl-L-prolyl-L-arginine chloromethyl ketone)(PPACK)至最終濃度為351nM以終止反應。之後利用變性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於4-20% bis-tris gel(Invitrogen))進行酵素反應產物之分析並藉由銀染(silver staining)顯示。結果示於圖4。突變蛋白和對照組之凝血酶分解製造出預期的切割片段。
實施例7:經選擇之FVIII突變蛋白的聚乙二醇化(PEGylation)及對活性之效果
經選擇之純化FVIII突變蛋白係以還原劑處理以從取代之半胱胺酸移除封端(cap)然後與氫硫基反應性PEG衍生物反應以產生接合物(conjugate)。於還原步驟中,100μg/ml的FVIII突變蛋白係以50莫耳當量的三(2-羧乙基)膦(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TCEP)於4℃處理1小時,其後TCEP和釋出的封端(cap)係利用去鹽管柱(desalting column)(Zeba Spin 7K MWCO,來自Thermo Scientific)移除。未封端之突變蛋白隨後於4℃培養至少30分鐘使得在先前步驟還原之任何原雙硫鍵能再氧化(reoxidize)。未封端之突變蛋白隨後以10莫耳當量之順丁烯二醯亞胺-PEG 60K(SUNBRIGHT® GL2-600MA,NOF Corp.)於4℃處理整夜(在含有19mM組胺酸、310mM NaCl、3.4mM CaCl2、及0.02%聚山梨糖醇酯80的緩衝液中)。
聚乙二醇化(PEGylation)的程度係利用LabChip GXII(PerkinElmer)檢測。於典型的實驗中,500ng的聚乙二醇化(PEGylated)FVIII反應混合物經變性、還原且於LabChip展開。蛋白質隨後利用螢光染劑檢測且數據輸出為電泳圖(electropherogram)以定量聚乙二醇化(PEGylation)的程度。聚乙二醇化的程度係表示為各FVIII突變蛋白之初始蛋白量之百分率,並示於表4第2欄。
聚乙二醇化突變蛋白的FVIII活性係利用實施例3中所述之aPTT分析法測量。聚乙二醇化後之活性係計算為相對於各突變蛋白在聚乙二醇化前之活性的活性百分率,並示於表4第3欄。亦檢測包含S2094C突變之三種聚乙二醇化突變蛋白的比活性。以兩種方式測量活性,包括實施例3中所述之aPTT分析法以及色素生成(chromogenic)FVIII活性分析法(依據製造商之說明書)(DiaPharma)。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9:活體內之聚乙二醇化FVIII突變蛋白的凝血活性
在投予後的不同時間測試聚乙二醇化(PEGylated)FVIII突變蛋白控制FVIII基因缺乏型(genetically null)雄性血友病小鼠(B6系(strain);129S-F8tm1Kaz/J)之嚴重出血的能力。Bi,et al.,Nat Genet 10:119-21(1995),其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測試之突變蛋白為S2094C、S2094C+R336A、以及S2094C+R336A+Y1680F,於各情況中,在位置2094之半胱胺酸取代接合PEG 60K。
以異氟醚(isoflurane)麻醉小鼠並置於加熱之平台。將尾巴浸於溫熱至37℃的50mL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5分鐘,然後從PBS移出。之後對小鼠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saline)、單次劑量之未突變的BDD FVIII或三種聚乙二醇化FVIII突變蛋白中之一者(200IU/kg,根據aPTT分析法所測得之活性)。生理食鹽水係使用十隻動物、各處理組則使用三至五隻動物。於投藥後之5分鐘、24小時及48小時,從尾端3mm截斷動物尾巴並置於含PBS、溫熱至37℃之管中 10分鐘。給予生理食鹽水之動物,係在投予5分鐘後進行尾巴截斷。之後收集管進行離心並將成團之紅血球再懸浮於5ml的溶解緩衝液(lysis buffer)(8.3g/L氯化銨、1.0g/L碳酸氫鉀、及0.037g/L EDTA)。以光譜法於575nm測量樣品的吸光值(light absorbance)並由標準曲線計算總失血量。使用BDD FVIII的實驗係與使用聚乙二醇化FVIII突變蛋白的實驗分別進行。整合於不同時間點進行之生理食鹽水對照組實驗之結果。
實驗結果示於圖5。數據為平均值±SEM。在將BDD FVIII投藥給血友病小鼠後,與負對照組在5分鐘之時間點相比,失血量大幅降低,但促凝血(procoagulant)效果於24小時前消失。相對地,所測試之三種聚乙二醇化突變蛋白各者之於血友病小鼠中的促凝血效果,在投藥24小時後仍明顯,且於一情況中(2094+336),在投藥48小時後其效果仍明顯。因此,聚乙二醇化突變蛋白各者之作用時間係比未經修飾的BDD FVIII者還長的多。數據顯示,與未經修飾的FVIII相比,係可藉由將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合至本揭示內容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而大幅延長FVIII之半衰期。
實施例10:血友病小鼠中之FVIII突變蛋白的藥物動力學
純化之FVIII突變蛋白係透過尾靜脈投予至A型血友病小鼠。未突變之BDD FVIII亦進行測試作為對照 組。在投予FVIII後之不同時間,麻醉小鼠並將血液抽入檸檬酸鈉。藉由於2500g將血液離心10分鐘以製備血漿。然後把血漿用於一或多個分析中,例如aPTT分析或色素生成分析,以測量血漿FVIII凝血活性。藉由使用FVIII特異性單株抗體之FVIII特異性ELISA來測定血漿FVIII蛋白的量。藉由比對血漿FVIII活性和蛋白濃度(為投予FVIII後之時間的函數),可計算出FVIII突變蛋白之循環半衰期(與未突變之BDD FVIII相比)。
本揭示內容之其他實施態樣包括並含括:
1.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包括至少一個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中選自下列胺基酸位置所組成之群組的位置之胺基酸:59、239、333、336、379、481、484、486、488、489、490、492、493、495、496、497、499、500、501、507、555、562、568、571、582、1680、1778、1793、1794、1797、1798、1799、1800、1801、1806、1810、1811、1814、1816、1818、1891、2035、2068、2092、2093、2094、2095、2118、2125、2183、2186、2191、2196、2204、2206、及2212。
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9。
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39。
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 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333。
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336。
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379。
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81。
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84。
9.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86。
10.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88。
11.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89。
1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0。
1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2。
1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3。
1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5。
1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 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6。
1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7。
1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9。
19.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00。
20.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01。
21.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07。
2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55。
2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62。
2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68。
2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71。
2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582。
2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680。
2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 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78。
29.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3。
30.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4。
31.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7。
3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8。
3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9。
3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00。
3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01。
3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06。
3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10。
3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11。
39.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14。
40.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 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16。
41.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18。
4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891。
4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35。
4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68。
4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2。
4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3。
4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4。
4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5。
49.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18。
50.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25。
51.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83。
52.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 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86。
53.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91。
54.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96。
55.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4。
56.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6。
57.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12。
58.如實施態樣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FVIII蛋白進一步包括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胺基酸序列中之位置336、562、1680或1968之胺基酸的至少一個另外的取代突變,其係選自下列取代所組成之群組:R336A、R562A、Y1680F及K1968A。
59.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3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0.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6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1.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9且係與取代突變 R336A組合。
62.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4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3.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86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4.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4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5.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6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組合。
66.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3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67.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6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68.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9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69.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4且係與取代突變 Y1680F組合。
70.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86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71.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4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72.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6且係與取代突變Y1680F組合。
73.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3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74.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496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75.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1799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76.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094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77.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186且係與取代突變 R336A和Y1680F組合。
78.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4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79.如實施態樣5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發生於位置2206且係與取代突變R336A和Y1680F組合。
80.如實施態樣1-79中任一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與未經修飾的FVIII相比,該經修飾的FVIII具有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的功能特性:較高的表現率(expression)、較大的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降低了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較大的穩定性、降低了降解易受性(susceptibility to degradation)、較大的蛋白酶抗性(resistance to protease)、較大的抗氧化性、增進了被凝血酶或其他凝血因子活化的能力、增進了與其他凝血因子和成分組合成tenase複合物(tenase complex)的能力、提高了與vWF的聯結或結合、提高了儲放壽命(shelf-life)、降低了與抑制性抗體(inhibitory antibody)的結合、減少了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的交互作用、減少了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交互作用、減少了與細胞表面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in sulphate proteoglycan)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循環半衰期(circulatory half-life)、以及改進了藥物動力學。
81.如實施態樣1-79中任一者之經修飾的FVIII蛋 白,其進一步包括部分(moiety)。
82.如實施態樣8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係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小的有機分子、巨分子、抗體、抗體片段、抗原結合域(antigen binding domain)、抗體Fc區(Fc region)、免疫源(immunologic origin)之蛋白質、免疫功能之蛋白質、完整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的功能片段、酶、核酸、DNA、RNA、有機金屬化合物、脂質、脂肪醯基鏈(fatty acyl chain)、磷脂質、醣脂質、蛋白質、胜肽、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單醣、雙醣、疏水性化合物、親水性化合物、有機酸、以及有機鹼。
83.如實施態樣8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係接附至該半胱胺酸。
84.如實施態樣83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係共價(covalently)接附至該半胱胺酸。
85.如實施態樣84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係透過半胱胺酸之氫硫基(thiol)而共價接附。
86.如實施態樣84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係透過反應性基團(reactive group)而共價接附。
87.如實施態樣84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部分(moiety)進一步包括連接子。
88.如實施態樣1-79中任一者之經修飾的FVIII蛋 白,其進一步包括直接或間接接附至該半胱胺酸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89.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進一步包括於該半胱胺酸和該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間的連接子。
90.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聚乙二醇(PEG)、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雙離子性刷狀聚合物(zwitterionic brush polymer)、以及聚磷酸膽鹼分枝聚合物(poly-phosphorylcholine branched polymer)。
91.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具有比未經修飾的FVIII蛋白還高的循環半衰期。
92.如實施態樣9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循環半衰期,與未經修飾的FVIII蛋白相比,係提高至少約2倍。
93.如實施態樣9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循環半衰期,與未經修飾的FVIII蛋白相比,係提高至少約5倍。
94.如實施態樣91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循環半衰期,與未經修飾的FVIII蛋白相比,係提高至少約10倍。
95.組成物,其包括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96.核酸,其編碼如實施態樣1-79中任一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
97.宿主細胞,其包括如實施態樣96之核酸,其有效地連結至基因調控序列。
98.治療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的方法,其包括投予治療有效劑量之包含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的組成物之步驟。
99.如實施態樣98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具有A型血友病。
100.預防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的方法,其包括投予預防有效劑量(prophylactically effective dose)之包含如實施態樣88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的組成物之步驟。
101.如實施態樣100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具有A型血友病。
102.如實施態樣100之方法,其中,投予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的該步驟之進行,係不比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的期間還頻繁: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2週、以及3週
103.製備包含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之接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於適當條件下令具有式POLY-W0,1-X-Y-T之氫硫基反 應性聚合物(thiol-reactive polymer)與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反應以形成具有式POLY-W0,1-X-Y-Z-FVIII之接合物,其中,POLY為生物相容性聚合物,W為間隔(spacer),X為親電劑(electrophile)與親核劑(nucleophile)之反應所形成的基團,Y為部分(moiety),T為氫硫基反應性基團(thiol-reactive group)或經保護之氫硫基,Z為T與取代之半胱胺酸中的氫硫基之反應所形成的基團,以及FVIII為其餘之FVIII蛋白。
104.如實施態樣103之方法,其中,該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POLY-W0,1-X-Y-T,係藉由於適當條件下令具有式POLY-W0,1-E之親電活性聚合物與具有式NU-Y-T之親核活性分子反應所形成,其中,POLY為生物相容性聚合物、W為間隔(spacer)、E為親電基團、NU為親核基團、Y為部分(moiety)且T為氫硫基反應性基團或經保護之氫硫基。
105.如實施態樣103之方法,其中,該氫硫基反應性聚合物,POLY-W0,1-X-Y-T,係藉由於適當條件下令具有式POLY-W0,1-NU之親核活性聚合物與具有式E-Y-T之親電活性分子反應所形成,其中,POLY為生物相容性聚合物、W為間隔(spacer)、E為親電基團、NU為親核基團、Y為部分(moiety)且T為氫硫基反應性基團或經保護之氫硫基。
106.如實施態樣104或105之方法,其中,該半胱胺 酸取代之FVIII蛋白為如實施態樣1至79中任一者的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
107.如實施態樣103之方法,其中,間隔W或部分(moiety)Y係包含生理可切割性鏈結(physiologically cleavable linkage)。
108.包括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接合物,其係藉由實施態樣103之方法製備。
109.如實施態樣108之接合物,其中,該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為如實施態樣1至79中任一者的半胱胺酸取代之FVIII蛋白。
<110> 輝瑞股份有限公司
<120>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130> PC72098A
<150> 61/948,186
<151> 2014-03-05
<160> 8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332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
<210> 2
<211> 143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BDD FVIII
<400> 2
<210> 3
<211> 75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BDD FVIII
<400> 3
<210> 4
<211> 68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BDD FVIII
<400> 4
<210> 5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部份的B結構域
<400> 5
<210> 6
<211> 9048
<212> DNA
<213> 智人
<400> 6
<210> 7
<211> 441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BDD FVIII cDNA
<400> 7
<210> 8
<211> 437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BDD FVIII cDNA
<400> 8

Claims (29)

  1. 一種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包括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中選自下列胺基酸位置所組成之群組的位置之胺基酸:2094、2186、2204、2206、59、239、333、336、379、481、484、486、488、489、490、492、493、495、496、497、499、500、501、507、555、562、568、571、582、1680、1778、1793、1794、1797、1798、1799、1800、1801、1806、1810、1811、1814、1816、1818、1891、2035、2068、2092、2093、2095、2118、2125、2183、2191、2196、及221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進一步包括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中336、562、1680或1968之位置的非半胱胺酸之至少一個另外的取代,其係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R336A、R562A、Y1680F及K1968A。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進一步包括位在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中336和1680之位置的非半胱胺酸之兩個另外的取代,其中該取代為R336A和Y1680F。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係包括位在對應於關於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之336、1680、2094、2186、2204、或2206位置的胺基酸取代,其中,該取代係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 a)S2094C,R336A及Y1680F;b)S2186C,R336A及Y1680F;c)S2204C,R336A及Y1680F;d)S2206C,R336A及Y1680F;e)S2094C及R336A;f)S2186C及R336A;g)S2204C及R336A;h)S2206C及R336A;i)S2094C及Y1680F;j)S2186C及Y1680F;k)S2204C及Y1680F;l)S2206C及Y1680F;m)S2094C;n)S2186C;o)S2204C;以及p)S2206C。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FVIII蛋白為單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FVIII蛋白為可被凝血酶活化之非活性雙鏈形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該FVIII蛋白缺少所有或部份之B結構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其中,於其單鏈形式,該FVIII蛋白係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
  9. 一種接合物(conjugate),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以及直接共價接附、或透過連接子而間接共價接附至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接合物,其中,該接合物進一步包括間隔(spacer)。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接合物,其中,係共價接附(covalent attachment)至該半胱胺酸取代突變之氫硫基(thiol group)的硫原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接合物,其中,該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係選自下列者所組成之群組:聚乙二醇(PEG)、羥烷基澱粉(hydroxyalkyl starch)(HAS)、羥乙基澱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雙離子性刷狀聚合物(zwitterionic brush polymer)、以及聚磷酸膽鹼分枝聚合物(poly-phosphorylcholine branched polymer)。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接合物,其中,該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為羥乙基澱粉(HES)。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接合物,其中,該經修飾的FVIII蛋白之循環半衰期係比未經修飾的FVIII蛋白高至少約2倍。
  15.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
  16.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核酸。
  17. 一種載體(vector),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核酸。
  18.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載體。
  19. 一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的方法,包括在表現該蛋白之條件下培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宿主細胞。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分離該蛋白。
  21. 一種組成物,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接合物以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22. 一種治療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的方法,其包括投予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治療有效劑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組成物的步驟。
  23. 一種預防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的方法,其包括投予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預防有效劑量(prophylactically effective dose)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組成物的步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或23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具有A型血友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或23項之方法,其中,投予該組成物之步驟的進行不比下列者還頻繁:每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或14天一次。
  2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組成物的用途,係用於治療或預防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
  27.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經修飾的FVIII蛋白或接合物的用途,係用來製造用於治療或預防具有FVIII活性缺陷之個體的出血的藥品。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或27項之用途,其中,該個體具有A型血友病。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組成物的用途或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藥品,其中,該組成物或該藥品之投予係不比下列者還頻繁:每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或14天一次。
TW104106839A 2014-03-05 2015-03-04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TW2015460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48186P 2014-03-05 2014-03-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6089A true TW201546089A (zh) 2015-12-16

Family

ID=5268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839A TW201546089A (zh) 2014-03-05 2015-03-04 改良之凝血因子viii突變蛋白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570189B2 (zh)
EP (1) EP3114138B1 (zh)
AR (1) AR099680A1 (zh)
TW (1) TW201546089A (zh)
WO (1) WO2015132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10056A1 (en) * 2015-12-30 2017-07-06 Kodiak Sciences Inc. Antibodies and conjugates thereof
EP3775194B1 (en) * 2018-04-12 2023-06-28 Biotest AG De-immunized factor viii molecul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EP4041312A4 (en) 2019-10-10 2023-12-20 Kodiak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AN EYE DISORDER
CN115948408A (zh) * 2022-09-23 2023-04-11 上海信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的人凝血因子viii基因表达盒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6463B1 (en) 1992-04-07 2002-04-23 Emory University Modified factor VIII
US5859204A (en) 1992-04-07 1999-01-12 Emory University Modified factor VIII
AU6029594A (en) 1993-01-15 1994-08-15 Enzon, Inc. Factor viii - polymeric conjugates
WO1995018829A1 (en) 1994-01-07 1995-07-13 Novo Nordisk A/S Factor viii derivatives
JP3987114B2 (ja) 1996-04-24 2007-10-03 ザ・リージェンツ・オブ・ザ・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ミシガン 不活性化耐性第▲8▼因子
US6458563B1 (en) 1996-06-26 2002-10-01 Emory University Modified factor VIII
ES2292255T5 (es) 1998-11-10 2017-05-19 Stichting Sanquin Bloedvoorziening Polipéptido del factor 8 con actividad de factor 8:C
WO2000071714A2 (en) 1999-05-24 2000-11-30 The American National Red Cross Methods of reducing factor viii clearance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P1351986A2 (en) 2001-01-12 2003-10-15 The American National Red Cross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reducing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mediated clearance of factor viii
DE10112825A1 (de) 2001-03-16 2002-10-02 Fresenius Kabi De Gmbh HESylierung von Wirkstoffen in wässriger Lösung
EP1456235A4 (en) 2001-11-30 2005-08-17 Univ Emory VARIANTS OF DOMAIN C2 OF FACTOR VIII
DE10207072A1 (de) 2002-02-20 2003-08-28 Supramol Parenteral Colloids Stärkederivate, ihre Konjuga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AU2003253399B2 (en) 2002-09-11 2010-10-14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Hasylated polypeptides, especially hasylated erythropoietin
KR101207247B1 (ko) 2003-01-06 2012-12-03 넥타르 테라퓨틱스 티올-선택성 수용성 중합체 유도체
EP1596887B1 (en) 2003-02-26 2022-03-23 Nektar Therapeutics Polymer-factor viii moiety conjugates
PL1660134T3 (pl) 2003-08-08 2011-05-31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Koniugaty hydroksyalkiloskrobi i G-CSF
WO2005046583A2 (en) 2003-10-30 2005-05-26 Emory University Modified fviii having reduced immunogenicity through mutagenesis of a2 and c2 epitopes
US7211559B2 (en) 2003-10-31 2007-05-01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Factor VIII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LT3130601T (lt) * 2004-11-12 2020-09-10 Bayer Healthcare Llc Į vietą nukreipta fviii modifikacija
JP2008534559A (ja) * 2005-04-01 2008-08-28 ノボ ノルディスク ヘルス ケア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血液凝固fviii類似体
TW200806317A (en) * 2006-03-20 2008-02-01 Wyeth Corp Methods for reducing protein aggregation
AU2007269233B2 (en) 2006-06-30 2011-06-09 Cnj Holding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Factor VIII proteins by recombinant methods
FR2913020B1 (fr) * 2007-02-23 2012-11-23 Biomethodes Nouveaux facteurs viii pour le traitement des hemophiles de type a
EP1985631A1 (en) 2007-04-20 2008-10-29 LFB Biotechnologies Demannosylated recombinant factor VIII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ophiila A
US8183345B2 (en) 2007-11-01 2012-05-2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ecombinant factor VIII having reduced inactivation by activated protein C
US20110077202A1 (en) * 2008-05-16 2011-03-31 Bayer Healthcare Llc Targeted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BRPI0913374A2 (pt) 2008-06-04 2015-11-24 Bayer Healthcare Llc muteínas fviii para tratamento de doença de von willebrand
KR20110033242A (ko) 2008-06-25 2011-03-30 바이엘 헬스케어 엘엘씨 면역원성이 감소된, 인자 ⅷ 뮤테인
IT1396005B1 (it) 2009-06-29 2012-11-09 Gen Electric Sistema e metodo di rilevamento di surriscaldamenti anomali in veicoli per trasporto stradale in movimento
RU2540025C2 (ru) 2009-07-02 2015-01-27 Хас-Мондомикс Б.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агнетания текучих масс
US8425978B2 (en) 2009-09-21 2013-04-23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Llc Fluorine compounds for doping conductive oxide thin films
EP2742949A1 (en) 2009-11-13 2014-06-18 Puget Sound Blood Center Factor VIII B cell epitope variants having reduced immunogenicity
US9493543B2 (en) * 2010-02-16 2016-11-15 Novo Nordisk A/S Factor VIII fusion protein
EP2593130A2 (en) 2010-07-15 2013-05-22 Novo Nordisk A/S Stabilized factor viii variants
US8637448B2 (en) 2010-09-14 2014-01-28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ecombinant factor VIII having enhanced stability following mutation at the A1-C2 domain interface
EP2616486B1 (en) 2010-09-15 2019-01-02 Stichting Sanquin Bloedvoorziening Factor viii variants having a decreased cellular uptake
AU2014234272A1 (en) 2013-03-20 2015-10-08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Hydroxyalkyl starch derivatives as reactants for coupling to thiol groups
CA2907471A1 (en) 2013-03-20 2014-09-25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Hydroxyalkyl starch derivatives as reactants for coupling to thiol grou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4138B1 (en) 2021-11-17
WO2015132724A1 (en) 2015-09-11
AR099680A1 (es) 2016-08-10
EP3114138A1 (en) 2017-01-11
US20150306234A1 (en) 2015-10-29
US20200392205A1 (en) 2020-12-17
US10570189B2 (en)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5953B (zh) 共軛因子viii分子
JP7005800B2 (ja) Xtenを有するトロンビン切断可能リンカー及びその使用
US20170020992A1 (en) Factor VIII Molecules with Reduced VWF Binding
US20200392205A1 (en) MUTEINS OF CLOTTING FACTOR Vlll
CN101163506B (zh) 聚合物-von Willebrand因子偶联物
RU2595442C2 (ru) Конъюгаты белков свертывания крови
AU2009239641B2 (en) Factor IX conjugat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JP2013500238A (ja) 第fviii因子ポリマー結合体
JP2009532351A (ja) ペグ化第viii因子
KR20150144803A (ko) 복합체
WO2012007324A2 (en) Stabilized factor viii variants
RU2744370C2 (ru) Конъюгаты белков свертывания крови
SG187171A1 (en) Nucleophilic catalysts for oxime linkage
US20170349644A1 (en) Factor viii with extended half-life and reduced ligand-binding properties
Siekmann et al. PEGylation of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VIII and other plasma proteins
JP2015155469A (ja) 第fviii因子ポリマー結合体
TWI535454B (zh) 共軛因子viii分子
JP2018115170A (ja) 第fviii因子ポリマー結合体
AU2013204960A1 (en) Conjugated factor VII molec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