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928A -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928A
TW201543928A TW103116732A TW103116732A TW201543928A TW 201543928 A TW201543928 A TW 201543928A TW 103116732 A TW103116732 A TW 103116732A TW 103116732 A TW103116732 A TW 103116732A TW 201543928 A TW201543928 A TW 2015439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base
electronic device
rel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She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3116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2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3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9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02B60/50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頻率調整方法。所述電子裝置包括螢幕、底座、樞接結構、偵測單元以及處理單元。樞接結構設置於螢幕與底座之間,螢幕可相對於樞接結構與螢幕之間的樞紐而轉動。處理單元耦接偵測單元,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並且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其中,第一輻射功率小於第二輻射功率。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多種操作型態的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隨著科技進步,具有攜帶及使用方便等優點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已相當普及。此外,許多電子裝置也逐漸往多元化邁進,例如,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convertible laptop)將多種電子裝置(例如上述的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整合於單一機體,並可供使用者依使用情形而自行調整機體型態。舉例而言,使用者可將觸控螢幕調整為以觸控面朝上的方式平躺於鍵盤底座上的態樣。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透過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中的例如平板模式(tablet mode),而以操作平板電腦的方式對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進行操作。
對於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而言,一般會配置天線以提供 無線上網的功能。由於天線所發出的電磁波可能會因使用者近距離使用電子裝置而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規範了行動裝置的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以藉此限定行動裝置可放射的能量或可輻射的最高限制量。因此,前述具有天線的行動裝置必須通過特定吸收率的規範,以確保其所發出的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在安全範圍內。
由於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的多種操作模式中包括了平板模式,故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也在特定吸收率的規範之中。目前的作法可以藉由調降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以令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可以通過對於特定吸收率的要求。然而,此種作法卻將導致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在平板模式之外的其他操作模式下,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過低,影響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的無線通訊效能。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可利用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的組合來判斷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以僅在平板模式時使電子裝置操作在較小的輻射功率,有效避免其他操作模式受限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而導致無線通訊效能降低的情形。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螢幕、底座、樞接結構、偵測單元以及處理單元。其中,樞接結構設置於螢幕與底座之間,螢幕 可相對於樞接結構與螢幕之間的第一樞紐而轉動。處理單元耦接偵測單元,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並且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其中,第一輻射功率小於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處理單元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翻轉的翻轉條件,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翻轉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處理單元獲得螢幕相對於底座的相對運動變化量,並依據相對運動變化量,獲得螢幕與底座之間的夾角,且判斷夾角是否大於翻轉角度,當夾角大於翻轉角度時,判定符合翻轉條件,以及當夾角不大於翻轉角度時,判定不符合翻轉條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樞接結構更可以底座與樞接結構之間的第二樞紐而轉動,並可支撐螢幕而使螢幕懸浮於底座,且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時,處理單元更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以相對於底座運動至預設位置的位置條件,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位置條件時,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位置條件時,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 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偵測單元包括受測器以及感測器。受測器設置於螢幕中的第一位置。感測器設置於底座的第二位置。其中,處理單元透過感測器獲得被感測器相對於第二位置的感應距離參數,依據感應距離參數,獲得在第二位置上螢幕與底座之間的感應距離,判斷感應距離是否大於預設距離,當感應距離小於預設距離時,判定符合位置條件,以及當感應距離不小於預設距離時,判定不符合位置條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樞接結構支撐螢幕而使螢幕懸浮於底座時,上述的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偵測單元包括第一感測器以及第二感測器。第一感測器獲得第一運動變化參數。第二感測器獲得第二運動變化參數。其中,處理單元計算第一運動變化參數與第二運動變化參數,以獲得關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運動的相對運動變化量,其中相對運動變化量包括螢幕是否背面朝向底座的操作型態資訊,且處理單元將相對運動變化量作為相對位置資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偵測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重力感測器或其與多個磁感測器的組合。
本發明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適用於包括螢幕、底座及樞接結構的電子裝置。樞接結構設置於螢幕與底座之 間,螢幕可相對於樞接結構與螢幕之間的第一樞紐而轉動。所述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以及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其中,第一輻射功率小於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的步驟包括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翻轉的翻轉條件,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翻轉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翻轉的翻轉條件的步驟包括獲得螢幕相對於底座的相對運動變化量,依據相對運動變化量,以獲得螢幕與底座之間的夾角,並判斷夾角是否大於翻轉角度,當夾角大於翻轉角度時,判定符合翻轉條件,以及當夾角不大於翻轉角度時,判定不符合翻轉條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樞接結構更可以底座與樞接結構之間的第二樞紐而轉動,並可支撐螢幕而使螢幕懸浮於底座,且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的步驟更包括判斷相對位置資訊 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以相對於底座運動至預設位置的位置條件,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位置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位置條件時,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偵測單元包括受測器以及感測器,該受測器設置於螢幕中的第一位置,感測器設置於底座的第二位置,且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移動至預設位置的位置條件的步驟包括透過感測器獲得被感測器相對於第二位置的感應距離參數,依據感應距離參數,以獲得在第二位置上螢幕與底座之間的感應距離,並判斷感應距離是否小於預設距離,當感應距離小於預設距離時,判定符合位置條件,以及當該感應距離不小於該預設距離時,判定不符合該位置條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樞接結構支撐螢幕而使螢幕懸浮於底座時,上述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的步驟包括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偵測單元包括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且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透過第一感測器獲得第一運動變化參數,且透過第二感測器獲得第二運動變化參數,並計算第一運動變化參數與第二 運動變化參數,以獲得關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運動的相對運動變化量,其中相對運動變化量包括螢幕是否背面朝向該底座的操作型態資訊,以及將相對運動變化量作為相對位置資訊。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可利用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的組合來感測螢幕與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藉以分析並判斷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藉此,本發明實施例可僅於平板模式時,使電子裝置操作在較小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如此一來,可有效避免其他操作模式受限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而導致無線通訊效能降低的情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300‧‧‧電子裝置
110、310‧‧‧螢幕
112‧‧‧觸控面
116‧‧‧背面
120、320‧‧‧底座
122‧‧‧正面
130、330‧‧‧樞接結構
131、332、334‧‧‧樞紐
140‧‧‧偵測單元
142、144、342、344、346‧‧‧感測器
150‧‧‧處理單元
345‧‧‧受測器
n1、n2‧‧‧重力向量
P1、P2、P3‧‧‧位置
x、y、z‧‧‧方向
S210~S220、S410~S440、S510~S540‧‧‧步驟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方塊圖。
圖1B至圖1E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圖3A至圖3G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對於具有多種操作型態(例如個人電腦模式(laptop mode)、平板模式、閉闔模式(close mode)、展示模式(display mode)等)的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而言,為了通過對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天線所發射的輻射功率必須降低。然而,此種作法卻將導致電子裝置在各操作模式下的輻射功率過低,而降低了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效能。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可利用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的組合,以感測螢幕與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藉以分析並判斷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藉此,本發明實施例可僅於電子裝置為平板模式時,才調整電子裝置操作在較小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故可有效避免其他操作模式受限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而導致無線通訊效能降低的情形。此外,利用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來判斷操作模式,還可適用於不同機構型態的可轉換式筆記型電腦,達到廣泛的應用。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方塊圖,圖1B至圖1E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多 種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A至圖1E以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其具有螢幕110、底座120、樞接結構130、偵測單元140以及處理單元150。其中,底座12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的主機,並可包括觸控板和鍵盤以供使用者進行輸入操控。螢幕110例如是電容式觸控面板,其具有彼此相對的觸控面112與背面116,其中觸控面112可顯示畫面並提供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樞接結構130設置於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螢幕110可相對於樞接結構130與螢幕120之間的樞紐131而轉動。
基於上述的結構組態,使用者便能藉由樞接結構130的機構作動,而自行將電子裝置100調整成如圖1B至圖1E所示之操作模式。舉例來說,使用者可將電子裝置100從個人電腦模式轉換成圖1C的閉闔模式(即觸控面112朝向底座120閉闔的態樣)、圖1D的展示模式(即螢幕110透過樞接結構130旋轉大於180度,並可如圖3A所示而直立放置)或者圖1E的平板模式(即螢幕110的背面116朝向底座120閉闔,以使觸控面112朝上的態樣)。再者,在圖1B與圖1D的操作模式下,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而調整螢幕110停留在樞接結構130可轉動範圍內的任何位置,進而令使用者可選擇適當的觀看視角。
以下以電子裝置100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需說明的是,為了依據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 式而對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進行調整,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可在螢幕110及底座120內分別設置用以感測運動變化的感測器作為偵測單元140,藉以判斷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使得電子裝置100可僅在平板模式下才控制電子裝置100的天線發出較小的輻射功率,而在其他操作模式時,則控制天線發出較大的輻射功率。在本實施例中,偵測單元140可包括圖1B中所繪示的感測器142、144。感測器142、144例如是重力感測器(g sensor),用以偵測螢幕110及底座120分別相對於重力方向的重力向量。另外,電子裝置100還包括處理單元150,其可獲得螢幕110及底座120的相對位置資訊,從而判斷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並據以調整電子裝置100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上述的感測器142、144及處理單元150可依據設計需求而於螢幕110或底座120中適當配置,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以下即搭配圖2和圖1A至圖1E中的各項參數及元件,來說明本實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在步驟S210中,處理單元150透過偵測單元140獲得螢幕110及底座120的相對位置資訊。此處的相對位置資訊可包括螢幕110及底座120之間的夾角、距離或是相對運動變化量等運動資訊。並且,相對位置資訊可藉由偵測單元140分別感測螢幕110與底座120的運動變化參數,再藉由處理單元150分析這些運動變化參數而獲得。
接著,在步驟S220中,處理單元150可依據上述的相對位置資訊,使電子裝置100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 射功率或第二輻射功率,其中,第一輻射頻率小於第二輻射頻率。具體而言,螢幕110與底座120的相對位置資訊可對應於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因此,當相對位置資訊對應於平板模式時,處理單元150可使電子裝置100操作在較小的輻射功率(例如3毫瓦);而當相對位置資訊對應於閉闔模式、個人電腦模式等其他操作模式時,處理單元150則使電子裝置100操作在較大的輻射功率(例如12毫瓦)。藉此,本實施例可僅於電子裝置為平板模式時,才使電子裝置100操作於較小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以有效避免其他操作模式受限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而導致無線通訊效能降低的情形。
在此詳述處理單元150藉由偵測單元140獲得相對位置資訊,以判斷電子裝置100是否為平板模式的機制。首先說明獲得相對位置資訊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偵測單元140中的感測器142、144可分別感測螢幕110與底座120的運動變化參數。上述的運動變化參數可為向量、位移或是電壓訊號等形式,且藉不同偵測方向的配置,感測器142、144可分別偵測螢幕110與底座120的運動變化在不同方向(如圖1B的x、y、z方向)所造成的重力向量。
如圖1B的範例中,感測器142、144分別偵測其z方向上的重力向量。換言之,感測器142偵測沿觸控面112的法向量的重力向量n1,而感測器144偵測沿底座120的正面122的法向量的重力向量n2。因此,在閉闔模式(如圖1C)時,感測器142 偵測到重力向量n1與重力方向同向,而感測器144則偵測到重力向量n2與重力方向反向。又如平板模式(如圖1E)時,感測器142、144偵測到的重力向量n1、n2則皆與重力方向反向。
之後,處理單元150可計算螢幕110與底座120的運動變化參數(如重力向量n1、n2),以獲得關於螢幕110透過樞接結構130而相對於底座120運動的相對運動變化量,且相對運動變化量可包括螢幕110是否背面朝向底座120的操作型態資訊(對應於電子裝置100的平板模式,如圖1E所示)。處理單元150可將上述相對運動變化量作為螢幕110及底座120的相對位置資訊。
例如,當處理單元150計算重力向量n1、n2並得知其互為同向時,此相對運動變化量可對應螢幕110是以背面朝向底座120的平板模式,而當重力向量n1、n2互為反向時,則上述相對運動變化量並非以背面朝向底座120,而屬於其他模式。
以下接著說明處理單元150依據相對位置資訊以判斷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的機制。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可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螢幕110透過樞接結構130而相對於底座120以進行翻轉。上述的翻轉條件用以判斷平板模式,因此,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時,處理單元150可使電子裝置100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較小的輻射功率,而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翻轉條件時,處理單元150則使電子裝置100操作在較大的輻射功率。
進一步而言,處理單元可藉由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 的相對運動變化量來定義上述的翻轉條件。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可獲得螢幕110相對於底座120的相對運動變化量,並依據相對運動變化量以獲得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的夾角。處理單元150判斷此夾角是否大於翻轉角度(對應於平板模式下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的角度,例如345度或其他數值),當夾角大於翻轉角度時,處理單元150判定符合翻轉條件,而當夾角不大於翻轉角度時,處理單元150則判定不符合翻轉條件。
詳言之,處理單元150可藉由向量以及座標系統之間的轉換,而由螢幕110與底座120的相對運動變化量而換算出其間的夾角。舉例而言,當處理單元150獲得的相對運動變化量對應於反向(即180度)的重力向量n1、n2時,可對應計算出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的夾角為360度,而當相對運動變化量對應重力向量n1、n2的相對方向為165度時,上述夾角則對應為345度。藉此,若上述翻轉角度設定為345度,且圖1E所示的螢幕110與底座120之間的夾角大於345度時,處理單元150即可據以判定圖1E所示的操作模式為平板模式,且圖1B至圖1D所示的操作模式不為平板模式。
之後,處理單元150可依據是否為平板模式,而對應控制電子裝置100的無線網路模組,以設定天線所發出的輻射功率。此處的無線網路模組例如是WiFi無線網路卡。例如,當電子裝置100為個人電腦模式時,處理單元150可控制WiFi無線網路卡,以將天線所發出的輻射功率調整為預設值,例如12毫瓦;而當電 子裝置100為平板模式時,處理單元150則將天線所發出的輻射功率調整為符合特定吸收率的規範的較低輻射功率,例如3毫瓦。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也可藉由執行應用程式或傳送指令至控制器以控制WiFi無線網路卡,從而依據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以對天線所發出的輻射功率進行設定。
藉此,本實施例可利用重力感測器來偵測電子裝置100的操作模式,一旦偵測到電子裝置100為平板模式時,即令電子裝置100操作在符合特定吸收率規範的較小的輻射功率,而當電子裝置100不為平板模式時,則可令電子裝置100操作在預設輻射功率,以避免其他操作模式的無線通訊效能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還可適用於不同機構型態的電子裝置。以下再舉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3A至圖3G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多種操作模式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3A至圖3G,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0具有螢幕310、底座320、樞接結構330、偵測單元以及處理單元。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樞接結構330包括樞紐332以及樞紐334,並可分別為轉軸結構。因此,螢幕310可相對於樞接結構330與螢幕310之間的樞紐332而轉動,且樞接結構330可以底座320與樞接結構330之間的樞紐334而轉動。
基於上述的結構組態,電子裝置300可藉由樞接結構 330,而被調整成如圖3A至圖3G的操作模式,包括:圖3A的個人電腦模式、圖3B的閉闔模式、圖3C的懸浮模式(floating mode)(即螢幕310透過樞接結構330的支撐而懸浮於空中,且不與底座320直接相鄰的態樣。圖3D、圖3E為圖3C的側視圖,其中圖3E為懸浮模式下螢幕310與底座320互相平行的一種態樣)以及圖3F的平板模式(圖3G為圖3F的側視圖)。類似地,在圖3A和圖3C的操作模式下,使用者可根據其需求而調整螢幕310停留在樞接結構330可轉動範圍內的任何位置。
需說明的是,在電子裝置300於圖3E與圖3G的操作模式之間進行轉換時,螢幕310可能不會相對於重力方向(在此實施例中,重力方向為向下)有重力向量的變化。換言之,若僅將一個重力感測器設置於螢幕310中以偵測螢幕310的運動變化,可能無從判斷圖3E與圖3G之間的差異,而導致操作模式的誤判。因此,電子裝置300的偵測單元除了包括螢幕310內所設置的感測器342(如重力感測器)之外,可更包括設置於底座320內的感測器344(如磁感測器)以及設置於螢幕310內的受測器345(磁性元件),以透過感測器344所獲得的相對位置資訊,輔助偵測電子裝置300的平板模式。
以下說明本實施例利用包括重力感測器(如感測器342)以及磁感測器(如感測器344、346)的偵測單元,以判斷電子裝置300的操作模式的機制。其中,處理單元350透過感測器342獲得螢幕310與底座320的相對位置資訊以判斷是否符合翻轉條 件的作動方式與之前實施例類似,故請參照前述。當判定相對位置資訊符合翻轉條件之後,處理單元350更利用感測器344與受測器345獲得螢幕310與底座320的相對位置資訊,以進一步確認電子裝置300為平板模式。
在此具體說明處理單元350透過感測器344以判定平板模式的實施方式。詳言之,感測器344可感測受測器345移動時所產生的磁場變化,藉以得到螢幕310相對於底座320的相對位置資訊,以供處理單元350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螢幕310透過樞接結構330以相對於底座320運動至預設位置的條件,其中,預設位置可對應於平板模式下螢幕310相對於底座320的位置,即螢幕310以背面朝向底座320,並如圖3F、圖3G所繪示的設置情形。因此,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上述位置條件時,處理單元250可判定電子裝置300為平板模式。
如圖3A、圖3G所示,受測器345可設置於位置P1,感測器344可設置於位置P2,且在平板模式時,感測器344與受測器345可互相重疊。感測器344可偵測受測器345的磁場變化,並輸出對應的電壓訊號。處理單元350獲得上述電壓訊號以作為感應距離參數,並在分析此感應距離參數後,據以獲得在位置P2上位置P1(對應螢幕310)相對於位置P2(對應底座320)的感應距離。處理單元350判斷感應距離是否大於預設距離(例如3公分),並當感應距離小於預設距離時,判定符合位置條件,以及當感應距離不小於預設距離時,判定不符合位置條件。藉此,處 理單元350利用上述翻轉條件及位置條件,可據以判斷出電子裝置300的平板模式。
需說明的是,利用上述重力感測器(如感測器342)以及磁感測器(如感測器344與受測器345)的組合,即便是圖3C至圖3E的操作模式(即當樞接結構300支撐螢幕310而使螢幕310懸浮於底座320),處理單元350仍可判斷出其不為平板模式,進而使電子裝置300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較大的第二輻射功率。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偵測單元還可包括設置於底座320內的另一感測器346(如磁感測器),以偵測受測器345的移動變化,其作動方式與感測器344類似,並可透過適當設計以使感測器346與受測器345在閉闔模式時重疊,從而判斷電子裝置300的閉闔模式。
在判定操作模式之後,處理單元350可據以調整電子裝置300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此步驟與之前實施例相同,故請參閱前述。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裝置300也可透過兩個設置在螢幕310內的重力感測器作為偵測單元。其中,由於重力感測器僅是偵測運動變化量,故為避免開機時可能將閉闔模式和平板模式誤判,故上述的兩個重力感測器可分別偵測與重力方向同向與反向的重力向量,從而利用重力向量的相對變化以獲得螢幕310與底座320的相對位置資訊,藉以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圖4是依照圖1和圖2實施例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細部流程圖。在步驟S410中,處理單元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並在步驟S420中,處理單元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翻轉的翻轉條件(可對應於平板模式)。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上述的翻轉條件時,在步驟S430中,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而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上述的翻轉條件時,在步驟S440中,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其中,第一輻射功率小於第二輻射功率。
圖5是依照圖3實施例繪示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的細部流程圖。在步驟S510中,處理單元透過偵測單元獲得螢幕及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並在步驟S520中,處理單元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樞接結構而相對於底座翻轉的翻轉條件。當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上述的翻轉條件時,在步驟S540中,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而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上述的翻轉條件時,在步驟S531中,處理單元判斷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以相對於底座運動至預設位置的位置條件,並當相對位置資訊符合上述的位置條件時,在步驟S532中,處理單元使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一輻射功率,而若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上述的位置條件,處理單元則執行步驟S540,並使電子裝 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第二輻射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可利用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的組合來感測螢幕與底座的相對位置資訊,藉以分析並判斷電子裝置的操作模式。藉此,本發明實施例可僅於平板模式時,使電子裝置操作在較小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如此一來,可有效避免其他操作模式受限於特定吸收率的規範,而導致無線通訊效能降低的情形。此外,藉由重力感測器或其與磁感測器以判斷操作模式的方式,還可適用於不同機構型態的電子裝置,達到廣泛的應用。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10~S220‧‧‧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螢幕;一底座;一樞接結構,設置於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該螢幕可相對於該樞接結構與該螢幕之間的一第一樞紐而轉動;一偵測單元;以及一處理單元,耦接該偵測單元,透過該偵測單元獲得該螢幕及該底座的一相對位置資訊,並且依據該相對位置資訊,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一第一輻射功率或一第二輻射功率,其中,該第一輻射功率小於該第二輻射功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翻轉的一翻轉條件,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翻轉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該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該翻轉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獲得該螢幕相對於該底座的一相對運動變化量,並依據該相對運動變化量,獲得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的一夾角,且判斷該夾角是否大於一翻轉角度,當該夾角大於該翻轉角度時,判定符合該翻 轉條件,以及當該夾角不大於該翻轉角度時,判定不符合該翻轉條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樞接結構更可以該底座與該樞接結構之間的一第二樞紐而轉動,並可支撐該螢幕而使該螢幕懸浮於該底座,且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翻轉條件時,該處理單元更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以相對於該底座運動至一預設位置的一位置條件,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位置條件時,該處理單元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該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該位置條件時,該處理單元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偵測單元包括:一受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中的一第一位置;以及一感測器,設置於該底座的一第二位置,其中,該處理單元透過該感測器獲得該被感測器相對於該第二位置的一感應距離參數,依據該感應距離參數,獲得在該第二位置上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的一感應距離,判斷該感應距離是否大於一預設距離,當該感應距離小於該預設距離時,判定符合該位置條件,以及當該感應距離不小於該預設距離時,判定不符合該位置條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樞接結 構支撐該螢幕而使該螢幕懸浮於該底座時,該處理單元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偵測單元包括:一第一感測器,獲得一第一運動變化參數;以及一第二感測器,獲得一第二運動變化參數,其中,該處理單元計算該第一運動變化參數與該第二運動變化參數,以獲得關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運動的一相對運動變化量,其中該相對運動變化量包括該螢幕是否背面朝向該底座的一操作型態資訊,且該處理單元將該相對運動變化量作為該相對位置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偵測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重力感測器或其與多個磁感測器的組合。
  9. 一種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適用於包括一螢幕、一底座及一樞接結構的一電子裝置,該樞接結構設置於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該螢幕可相對於該樞接結構與該螢幕之間的一第一樞紐而轉動,該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包括:透過一偵測單元獲得該螢幕及該底座的一相對位置資訊;以及依據該相對位置資訊,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一第一輻射功率或一第二輻射功率,其中,該第一輻射功率小於該第二輻射功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依據該相對位置資訊,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或該第二輻射功率的步驟包括: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翻轉的一翻轉條件: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翻轉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該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該翻轉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翻轉的該翻轉條件的步驟包括:獲得該螢幕相對於該底座的一相對運動變化量;依據該相對運動變化量,獲得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的一夾角;判斷該夾角是否大於一翻轉角度:當該夾角大於該翻轉角度時,判定符合該翻轉條件:以及當該夾角不大於該翻轉角度時,判定不符合該翻轉條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該樞接結構更可以該底座與該樞接結構之間的一第二樞紐而轉動,並可支撐該螢幕而使該螢幕懸浮於該底座,且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翻轉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的步驟更包括: 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以相對於該底座運動至一預設位置的一位置條件;當該相對位置資訊符合該位置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以及當該相對位置資訊不符合該位置條件時,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該偵測單元包括一受測器以及一感測器,該受測器設置於該螢幕中的一第一位置,該感測器設置於該底座的一第二位置,且判斷該相對位置資訊是否符合對應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移動至該預設位置的該位置條件的步驟包括:透過該感測器獲得該被感測器相對於該第二位置的一感應距離參數;依據該感應距離參數,獲得在該第二位置上該螢幕與該底座之間的一感應距離;判斷該感應距離是否小於一預設距離:當該感應距離小於該預設距離時,判定符合該位置條件:以及當該感應距離不小於該預設距離時,判定不符合該位置條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當該樞接結構支撐該螢幕而使該螢幕懸浮於該底座時,上述依據該相對位置資訊,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 功率操作在該第一輻射功率或該第二輻射功率的步驟包括:使該電子裝置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操作在該第二輻射功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所述的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其中該偵測單元包括一第一感測器與一第二感測器,且上述透過該偵測單元獲得該螢幕及該底座的該相對位置資訊的步驟包括:透過該第一感測器獲得一第一運動變化參數;透過該第二感測器獲得一第二運動變化參數;計算該第一運動變化參數與該第二運動變化參數,以獲得關於該螢幕透過該樞接結構而相對於該底座運動的一相對運動變化量,其中該相對運動變化量包括該螢幕是否背面朝向該底座的一操作型態資訊;以及將該相對運動變化量作為該相對位置資訊。
TW103116732A 2014-05-12 2014-05-12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TW201543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732A TW201543928A (zh) 2014-05-12 2014-05-12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6732A TW201543928A (zh) 2014-05-12 2014-05-12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928A true TW201543928A (zh) 2015-11-16

Family

ID=55221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732A TW201543928A (zh) 2014-05-12 2014-05-12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439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920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笔记本电脑及其控制天线收发功率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920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笔记本电脑及其控制天线收发功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9824B2 (en) Mechanism to avoid unintentional user interaction with a convertible mobile device during conversion
KR102596817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송신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KR102406327B1 (ko) 출력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66444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電波強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574572B (zh) 校準體感感測器的方法、行動計算裝置以及機器可讀取儲存媒體
JP6128564B2 (ja) 近接感知を使用するジェスチャ動作アーキテクチャ
US20140160657A1 (en) Multi-functio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tablet with multi-directional cooling
US9723434B1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proximity sensing
US20160109905A1 (en) Multi-Functio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with Multi-Orientation Stand
EP2920904A1 (en) Adaptive antenna selection
US201601622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06115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51919A (ja) 無線通信装置
US20150205331A1 (en) Convert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put Device Surface and Support
CN104956285B (zh) 多位置显示器台座和天线
US9911291B2 (en) Portable device for outputting virtual vibration using vibrators
TW201543928A (zh) 電子裝置及其無線通訊的輻射功率調整方法
TWI658379B (zh) 主動式觸控筆及其偵測方法
US112763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correcting illumination sources reflecting on displays
US20150042519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5856930B2 (ja) 無線通信端末、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133211A1 (zh) 一种双屏电子设备的屏幕切换方法及双屏电子设备
WO2023116758A1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41351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n input box in a display screen during the switch of display mode
CN115576384A (zh) 高速i/o链路的偏斜检测和补偿